2023年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07 09:36:08
2023年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汇总8篇)
时间:2024-01-07 09:36:08     小编:紫衣梦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一

但是不能单纯的听,而要用心听懂老师的思路、分析方法、推导过程,不要一味机械地记笔记,听懂了远比记在纸上重要。

重视实验。

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开展科学探究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老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时,要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参加学生实验活动时,从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方案、动手实验到分析、讨论、得出结论,都要积极参与。如果只在旁边看热闹、只在最后记下小组同伴们的实验结果,就失去了许多学习机会。

重视笔算能力的培养。

笔算能力是学好物理一项基本技能,在中考、高考、物理竞赛中都不允许使用计算器,就是为了考察学生的笔算能力,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尽量少使用计算器等辅助工具。

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在物理科的学习中,常常要用到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换法、分类法、模型法、转换法、理想实验法、比较法、类比法、逆向思维法等。

例如:

1.控制变量法:通过固定某个因素,研究另外几个因素之间关系。比如:研究电流、电压、电阻这3个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等。想要了解更多请点初中怎样学好物理。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二

兴趣就是学习开始的动力,你喜欢什么你才去干什么,所以,要想学好一门功课的话,就应该把他培养成自己的兴趣。这个时候呢,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来学习,不然孩子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可以和孩子一起在网上搜索视频来看,或者是搜一些物理题来做,从小培养孩子物理的兴趣,是孩子从小就对物理感兴趣。之后对于初中,高中的学习,物理也没有任何的阻碍了。

第二、要学会会提前预习功课,把不会的标注下来。

预习功课呢,是学好每一科目的最好的保障。当然,物理也不例外,可以经过预习,了解知识的大概内容,然后,让明天老师讲课的时候,你能都清楚老师在讲些什么,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初中物理会出现的物理现象很多,所以,在预习当中需要注重的看一下,并且这些现象是非常好理解的,你也是能看懂的。

第三、需要认真仔细的听讲,不要开小差。

上课的效率是直接能够决定你的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在上课的时候,孩子必须要跟着老师的思想走。老师讲到哪,他就得听到哪,并且孩子的脑子要跟着一起思考问题,不能只跟着老师的思想走,不思考问题。这样跟没上课是一样的效果。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三

4、学生的实验探究分析和基本技能,要求知晓环节、增强探究意识,并且理解实验过程。

八(4)、(5)班学生大多数学生能参与学习,但缺乏主动学习性。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答题规范性存在大量的问题。八(6)由于基础问题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等问题,参与学生的不是很多。

第七章(力):。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重力的大小计算公式、

第八章(运动和力):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摩擦力。

第九章(压强):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公式、大气压强。

第十章(浮力):求解浮力的四种方法、物体的浮沉条件。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功及功率的定义、公式。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掌握几种简单的机械:杠杆、滑轮等、会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梳理各章节基本知识,形成结构,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2、重点知识内容进行细讲多练,技能知识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明确;

3、注意纠正学生学习及考试中的错误心态,规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综合性进行课堂练习,分析讲解中加强学生的练中记忆、练中巩固和练中归纳能力。

1、抓住课本,夯实基础。

先由学生看课本再现知识,再有针对性的选择习题,以点代面,突破学生的薄弱点,教材中的难点。完善学生物理知识结构,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网络化,便于学生记忆。一般性的考点通过练习再现,重点、难点以例题形式出现。

2、把握重点,专题复习。

3、针对考点,强化训练。

4、以学生为主体,坚持精讲巧练的教学模式。采用精讲巧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思考和练习,去感知知识,获取知识,发现疑难并提出,教师针对学生发现的疑问去精讲点拨。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四

基本计算没有难题,强调单位换算、解题格式。

实验探究初次接触,知晓环节、增强探究意识,适当练习。

第一章:声现象----声音的三要素,超声与次声,减轻噪声的途径方法,声速的有关计算。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凸、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及作图;生活中的透镜了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眼睛的原理,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基本应用。

第四章:物态变化——温度的相关知识;六种物态变化及对应吸、放热的应用;熔点,凝固点;沸点的理解。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知道电荷和电流相关知识;会使用电流表;认识串,并联电路。并能规范画出电路图。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律。能应用于实际电路中分析。

本班没有领军人物,大多数同学能学习,但缺乏主动性。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答题规范性很成问题。所以复习中有以下的要求。

1、梳理知识,形成结构---便于记忆;

2、重点内容,细讲多练---技能知识需要过手、过脑、过心;

3、注意纠错,规范习惯---易错点是难点,找出错误,分析原因,规范格式,养成习惯。

1月10前结束新课 ,全面进入复习阶段。加上晚自习共约12课时。

第五章 计划3 课时第四章 计划 3课时

第二三章 计划3 课时第一章 计划1课时

查漏补缺、方法指导 计划2课时

参考物理组的复习计划。本人负责二三章的学案。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五

在高中物理实验中,常有多个因素在变化,造成规律不易表现出来,这时可以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和利用。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实验问题和物理实验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物理方法既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是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常用的方法。

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3、体温计使用前要下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6、密度和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7、沿海地区早晚、四季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暖气供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8、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对)。

9、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错,冰变为水)。

10、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

11、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六

知识点对朋友们的学习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物理网为大家整理了必备的八年级上册物理眼睛和眼镜的复习要点,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只要这样踏踏实实完成每天的计划和小目标,就可以自如地应对新学习,达到长远目标。由物理网为您提供的必备的八年级上册物理第4节复习要点:眼睛和眼镜,祝您学习愉快!

本节较简单,同学们明白眼镜为什么能纠正近视眼、远视眼就ok!不需要刻意做练习。

1、眼睛

(1)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2)眼球的调节:在眼球这部照相机中,光屏(视网膜)不能移动,但镜头(晶状体)的焦距却可以调节。当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物体离透镜较远,成的像必然在光屏之前,此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其折光能力减弱,使成的像恰好落在视网膜上;当我们看近处的物体时,物体离透镜较近,成的像必然在光屏之后,此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其折光能力增强,使成的像恰好落在视网膜上。

2、近视及其矫正:成像在视网膜前,所以要加凹透镜进行纠正。

(1)特点:只能看清楚近处的物体,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

(2)原因:晶状体太厚(太凸),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是一个模糊的光斑。

加速度学习网 我的学习也要加速

(3)矫正:在眼睛前放一个凹透镜。

3、远视及其矫正:在光线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所以要加凸透镜进行纠正。

(1)特点:只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

(2)原因: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前后径太短。

(3)矫正:在眼球前放一个凸透镜。

三、经验之谈:

人眼的晶状体就是一个凸透镜,当我们看不清物体时,根据情况搭配适当的透镜即可纠正。但是同学们近视眼戴个眼镜始终是不方便的,虽然看上去是斯文很多,但是我们能避免就避免,在平时用眼时要注意规范,写字不能考得太近,不要长时间看电脑等屏幕。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七

欧姆定律和电功率。

一、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1、电压。

一、知识与技能。

l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是・・的原因,・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路中有电压(电源),・有电流,有电流则・有电压(电源)[填“一定”或“不一定”]。知道电压的单位有・、・、・。电压国际单位的符号是・,电压用字母・表示。

文件大小:219k文件格式:doc下载地址: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篇八

一、杠杆的概念: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o。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o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操作中:为什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保证力臂沿杠杆,便于测量。

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这个平衡条件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三、生活中的杠杆:

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

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

第二节滑轮。

一、定义:边缘有凹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叫做滑轮。

二、定滑轮和动滑轮:

1、工作时,轴不随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定滑轮杠杆示意图;

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

2、工作时,轴随着物体移动的滑轮。

叫动滑轮。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但费距离,且不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的杠杆示意图;

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

三、滑轮组。

1、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组合叫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

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原理:(杠杠原理,变形杠杠)。

fs=gh。

(f----拉力;s---拉力移动的距离;

g---物重;h---物体提升的高度;)。

3、滑轮组:拉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的关系:

动滑轮和重物由几段绳子承重,

拉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拉力与重物移动距离的关系: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重物移动距离的n倍。

s=nh。

四、轮轴和斜面。

1、由大轮和小轮组成的共同转动的简单机械,叫轮轴。

如:门把手、方向盘等。

2、斜面: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如:盘山公路等。

轮轴和斜面都是省力机械。

第三节机械效率。

一、概念。

有用功:直接对物体所做的功(工作目的)。

总功:利用机械所做的功(实际付出)。

额外功:由于机械自重和摩擦等因素影响,而不得不做的功(无用付出)。

二、机械效率:

在使用机械工作时,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份额越多越好。它反映了机械的一种性能,物理学中表示为机械效率。

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2、公式:

3.用百分数表示,总小于1。即1。

三、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铁架台、滑轮、细线、钩码。

注意事项:

竖直向上,缓慢拉动测力计。

实验1。

保持动滑轮重一定,改变钩码重力。

结论:动滑轮重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实验2。

保持钩码重力一定,改变动滑轮重。

结论:物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低。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77960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