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对刑法的心得体会 学习刑法心得体会(大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08 19:23:03
最新对刑法的心得体会 学习刑法心得体会(大全18篇)
时间:2024-01-08 19:23:03     小编:曼珠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对刑法的心得体会篇一

通过法律课程的学习,让我懂得了一些法律的基本知识,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了基础。我们可以利用我们所学的法律知识来维护我们自己和他人的权利。

法学是一门科学学科,所谓科学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这些知识是系统的知识,研究人类生活中的规律及现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法律具有社会性、规范性、概念性、目的性、正义性、实用性:

法律首先是一种社会规则,如刑法学是研究犯罪学等,民法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财产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学作为社会科学,具有社会性,它与自然科学是不同的,表现在:

1、不可计量、不可检验、不可实验,而自然科学则是可以计量、可以检验、可以实验的。虽然我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实践不等于实验,实践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实践而不是做实验,如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到现在我们才认识到新人口论是一种真理,又如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经过一百多年时间最后证明了单一公有制经济行不通。

2、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不可分,研究者的教育水平、生活背景等与研究对象密不可分。而自然科学,如化学、物理、生物等,其研究对象较少受到研究者的主观影响,而法律的研究结果则较多的受到研究者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如许多的观点,不同的学科认识都有道理,不同的学者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观点。

我认为应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即不受他人影响,要自己思考,自己作出自己的判断。在讲到独立判断时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判断标准。如公平、诚信等皆为生活经验,就是说当法学上的不同意见都有道理时该怎么办呢?除用基本原理外,更重要是要用社会生活经验作为判断标准。所以对于法律理论现象中的是与非、对与错,可以用社会生活经验来作为判断标准。只有符合社会生活经验的理论才可能是正确的。

既然法律是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因此法学也就有了规范性,它是法学区分于其他学科的特征。如经济学讲的是效率问题,是效益最大化,而法学家讲的是合法不合法,规范不规范的问题。因为法律的规范性,每一法律条文都可以分解为构成要件、适用范围、法律效力。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构成要件、适用范围、法律效果,那么我们对这个法律条文也就掌握了。

法学特别强调的是规范性、逻辑性、体系性。规范性也就是我们说的可操作性。如我们将要制定民法典,是要制定一种松散性的呢?还是制成规范性、逻辑性的呢?江平教授说要制定一种开放性的民法典体系。民法典如何开放呢?我认为一定要有逻辑性和规范性。

法学之概念性来源于法律规则。如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分别为两个概念,欺诈行为又是一个新的概念;再如损害赔偿,直接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为三个不同概念,只有掌握了概念才能很好地理解法律规则。

法学说开了就是一套概念体系。掌握了概念体系我们就可以建立起一套法律思维,就具备了法律人的资格。因此我们的学习方法就是从概念入手,一定要掌握概念,要理解概念,切记不可死记硬背,先记忆,然后要理解。如欺诈行为,我们先要弄清什么叫欺诈,才能进一步理解欺诈行为。这种方法在法律解释上叫文义解释。文义解释就是指每一个法律条文都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所以要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了才能把握概念之含义。同时语言文字又有多义性和模糊性。如法律上所说“产品”与社会生活中所说“产品”就不一致。所以我们就不能仅*字面意思来理解,应该有多种其他的理解方法。一个法条就可能有多种理解,因此法律人在现实生活中就大有用武之地。

法律是行为规则,是人制定的。在我国是由人民代表代表人民来制定各项法律的。既然是人制定的,就一定有目的。法学当然也有目的性,在历史上曾不被人注意,特别是德国的概念法学,它们过分注意概念问题,而忽略了目的性。直到德国著名学者耶林,他本是个概念法学派的学者,到中年时逐渐意识到概念法学派有僵化的缺点,于是写了一本书。在这本书中,他指出每部法律都是有特定目的的,我们要了解、掌握、运用一门法律,必须先搞清楚它的目的性,我们学习任何一部法律,不能只是搞清它的构成要件、适用范围、法律后果,还要思考这个法律制度、法律规则的目的,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它,如果只讲概念,就会成为“概念”法学。耶林说,光讲“概念”的法学,会成为概念游戏,他说,法律的目的就好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而法律的目的正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引导我们学习、掌握、运用法律。对每一个法律制度、规则,我们都从目的入手,这就构成了现在法学上的一种新的法学研究方法——目的解释方法,即解释、运用每一个制度、规则,一定要紧紧扣住立法目的,如果有两种解释,则只有紧扣立法目的的那个解释才正确。

法学正义性源于法律正义性,法律规则因为有正义性才能区分于技术规则,同时法律也就有了良法、恶法之分。我们评价法律的好、坏、先进与落后就是依据法律的正义性。同时,现在还存在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问题。现在很多人过分关注形式正义而忽略了实质正义,但是形式正义只是获取实质正义的手段,只有在无法获得实质正义时退而求其次满足于程序正义。实质正义是目的,程序正义是手段。一旦我们将形式正义强调过分,我们就悖离了法律的正义性。

法官、律师这些法律人不同于社会上其他的人,他们是为了维护社会的正义之道,是社会正义的维护者。所以,不能把法律混淆于其他职业。我们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它,因为我们选择了法律,我们就选择了正义!

我们学习法学是为了用法律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就不能只知道闭门读书,我们还要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案件,讨论实际发生的和假设的案件,讨论它应怎样判决。像我们在家的时候,可能会有左邻右舍拿一些案件来请教我们拿什么回答他们呢,所以在我们平常学习中就要注重法学的实用性,不断锻炼自己的实际能力,有人向我咨询什么是投案自首?如何才能从轻处理?通过对刑法知识的学习我了解到:

根据刑法第一款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审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

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的;犯罪嫌疑人因病、伤或者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者先以信电投案的;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罪行的;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经查实确已准备投案的,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公安机关通知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或者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

犯有数罪的犯罪嫌疑人仅如实供述所犯罪部分犯罪的,只对如实供述部分犯罪行为,认定为自首。

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犯罪行为,还应该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则应当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才能认定为自首。

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

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不同的罪行的,以自首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对于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具体确定从轻、减轻还是免除处罚,应当根据犯罪轻重,并考虑自首的具体情节。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或者判决确定罪行属同种罪行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如实供述的同种罪行较轻的,一般应当从轻处罚。

根据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分子到案后有检举、揭发他人犯罪的,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罪行的,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具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立功表现。

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分子到案后,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实的,可以酌情予以从轻处罚。

根据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犯罪分子有检举、揭发他人重大犯罪行为的,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重大案件的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重大嫌疑人,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等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

通过对法律的认识和平时的学习,我更加了解到了法律的重要性,无论走到哪,都离不开法律。法律对人人都是平等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每个人都要知法、懂法、用法。

对刑法的心得体会篇二

作为一门法学的基础课程,刑法原理是法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刑法原理,不仅可以了解刑法的基本原理,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刑法思维方式和法律素养。在学习刑法原理的过程中,我不仅加深了对刑法的理解,还领悟到了一些实践意义深远的原理,下面我将结合我的学习体会,简要介绍个人对刑法原理的心得体会。

刑法原理是刑法学习的基础,它包含了刑法的核心原则和基本规范。在学习刑法原理的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了刑法司法实践的基本准则,即法无规定不可假处,法无规定不可假释。刑法原理中的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相适原则,使得刑罚的适用有了明确的规定。如果没有这些原则的约束,刑罚的适用就会变得任意和随意,法律的公正和权威也将丧失。

第二段:刑法原理在司法实践中具有指导作用。

刑法原理不仅是刑法学习的基础,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刑法原理是法官和检察官判决案件的理论依据和操作准则。例如,在审判实践中,法官应当依据罪刑法定原则,对犯罪嫌疑人的罪名和刑罚进行明确的规定。刑罚必须在法定的范围内进行,不能随意增加或减轻刑罚的力度。此外,罪刑相适原则也要求法官判决过程中对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和犯罪嫌疑人的自认罪态度进行全面权衡,公正地进行裁判。因此,刑法原理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

刑法原理旨在保护人权和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法律功能。在学习刑法原理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正当防卫原则和罪刑相适原则对于保护人权的重要性。正当防卫原则规定了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进行自我保护,而不受法律制裁。这一原则有助于平衡犯罪和自我保护之间的合法权益,维护了个体的人身安全。罪刑相适原则则规定了刑罚必须适于犯罪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确保了刑罚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只有刑罚适当,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因此,刑法原理有助于保护人权、维护社会秩序。

第四段:刑法原理对于创造法律和司法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刑法原理不仅有助于理解和应用法律,还对于创造法律和塑造司法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刑法原理,我深刻领悟到了法律的权威和正义需要通过司法实践不断地发扬和实现。刑法原理要求法官和检察官在司法实践中充分发挥其独立性和公正性,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和程序,以维护法律的公正和权威。刑法原理对于塑造和传承法治精神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刑法原理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需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学习刑法原理的同时,我也注重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通过参加法律实务社团和法律援助工作,我亲身感受到了刑法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局限性,这为我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刑法原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总结起来,刑法原理是刑法学习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有利于保护人权和维护社会秩序,同时也对于创造法律和塑造司法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刑法原理仅仅是理论的存在,只有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应用于法律实践中。学习刑法原理不仅是为了取得好的成绩,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并为法治社会的建设和刑事司法的公正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刑法的心得体会篇三

学习刑法课程,不仅是法学专业的学生必修课,还涉及到法律意识的普及。本人在学习刑法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刑法的法律规定,更深刻地认识到刑法对于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学习刑法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学习刑法,规避违法。

在学习刑法的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了违法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法律的最基本原则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权、没有豁免。违法行为都会被刑法惩罚,这就需要我们遵纪守法,不做违法的事情。同时,学习刑法也让我们了解到了许多违法行为的清单和边界,避免违法行为也显得更为容易。

第三段:学习刑法,增强法律意识。

学习刑法,能够让我们对法律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强化我们的法律意识。在生活中,我们将更加注重自身行为的合法性,不仅能够避免违法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也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学习刑法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以合法的方式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第四段:学习刑法,提高法律素养。

学习刑法不仅能够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也能够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在学习刑法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理解法律条文的具体含义,还需要掌握法律适用以及法律的执行程序。通过学习刑法,我们的法律素养得到提升,能够更好地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段:学习刑法,丰富人生阅历。

学习刑法不仅能够为我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提供提高,也能够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在学习刑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具有特殊背景和个性的案例,能够从中领悟到更多的人生智慧和哲理。同时,在组织法律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好地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营造积极向上的选修课氛围。

总结:

总之,在学习刑法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刑法的法律规定,也能够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生活智慧和哲理。同时,在刑法知识的凝聚和实践活动的组织中,我们可以变得更加自信和自尊,展现自己所具有的魅力,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理解。

对刑法的心得体会篇四

刑法导论是法学专业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此课程,我们可以了解刑法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机制。在这门课程中,我逐渐深入了解了刑法的核心概念、理论和实践,这让我对刑事法律体系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刑法导论的心得体会。

在刑法导论课程中,我学习了许多刑法的基本概念。首先,我了解到了刑法的定义和功能。刑法是国家为了保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通过确定罪与罚的关系对违法行为进行规制和制裁的一门法律学科。其次,我了解了刑事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刑事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客体、行为、结果和主观要素等等。这些概念的了解使我能够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刑事法律案例。

第三段:刑法理论的学习。

在刑法导论课程中,我学习了不同的刑法理论。其中,最为重要的理论包括经济学理论、社会学理论和哲学理论等。经济学理论强调刑法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社会学理论强调刑法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作用,哲学理论则讨论刑法的伦理基础和普遍价值。通过学习这些理论,我意识到刑法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性的法律科目,还与社会、经济和道德等问题密切相关。

第四段:刑法实践案例的分析。

在刑法导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还通过分析刑法实践案例来了解刑法在具体案件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刑法灵活性和可塑性。每个案件都有其独特的情境和细节,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些案件,刑法不断适应社会变革和需求的变化。我的分析案例的经验也让我意识到刑法的应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不断地与社会和实践相结合。

通过学习刑法导论,我不仅仅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首先,刑法导论课程教会我遵纪守法、遵守道德的重要性。作为法律学生,我有责任成为法律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其次,刑法导论课程强调刑法的公平与正义原则,教会我在审视社会问题和法律案件时要保持中立和客观。最后,刑法导论课程培养了我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分析法律事务。

总结。

刑法导论是法学专业中不可或缺的课程之一。通过学习刑法导论,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刑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还能够通过实践案例加深对刑法的理解与运用。同时,刑法导论也帮助我们培养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本次学习和体验,我对刑法导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将对我的法学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对刑法的心得体会篇五

作为一名银行从业人员,通过《刑法》及金融法律法规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加强我们的风险识别和防范意识,把控和化解操作风险;也有利于我行更好的配合外部监管部门的要求,促进我行完善内控机制,保证银行稳健经营这次学习《刑法》获益良多,心得体会如下:

一是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自身道德修养。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对于银行业从业人员个人来说,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是人人必备的必修课。通过对《刑法》中有关金融违法犯罪条款的学习,使我深知自身必须具备的素养:一是诚信,人无信不立。不仅对客户、对经手的每一笔业务,对同事,对监管部门,诚信是最基本的准则,恪守诚信也是每一位国行人的工作信条。二是合规守法,合规操作,防范风险,对客户资金安全负责,对银行合规经营负责,也是对国家,对人民负责。三是专业精神。每一位银行从业人员都应熟悉本职工作,扎实掌握本岗位业务技能,从而高效准确的为客户服务,提升综合业务素质。

造、变造汇票、本票、支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窃取、收买或者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都会构成刑事犯罪。因此要加强对不同的岗位职责和不同的岗位权限的严格控制,禁止岗位职责混淆,业务运作不能交叉,从源头上杜绝作案机会;还要加强事后监督。监督金融会计凭证的真实性,账户、账表数据的有效准确性,信息核查的真实性。

三要继续加强金融法律法规的学习。金融业的快速稳定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的监督,加强金融法律法规的学习,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法律合规意识,保证业务安全合规,保护银行和客户的合法权益。通过对《刑法》的学习,以及对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常识的了解,将法律武器和风险防范相结合,在日常业务中,做到对可疑交易和非法交易有高度职业敏感度和洞察力,向客户宣传合法合规知识,改进工作方法,也有利于保障自身利益,防范利益被侵害,以有力的内控促进银行业务安全发展。

这次学习《刑法》给予了我们很好的提升自己的平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我们将守法合规意识贯彻落实到日常繁杂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防微杜渐,对本职工作负责,对银行合规经营负责,就是对国家、社会、人民负责,无愧于银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从业操守的信条。

对刑法的心得体会篇六

通过法律课程的学习,让我懂得了一些法律的基本知识,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了基础。我们可以利用我们所学的法律知识来维护我们自己和他人的权利。

我们学习法学是为了用法律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就不能只知道闭门读书,我们还要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案件,讨论实际发生的和假设的案件,讨论它应怎样判决。像我们在家的时候,可能会有左邻右舍拿一些案件来请教我们拿什么回答他们呢,所以在我们平常学习中就要注重法学的实用性,不断锻炼自己的实际能力,有人向我咨询什么是投案自首?如何才能从轻处理?通过对刑法知识的学习我了解到:

根据刑法第一款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审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

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的;犯罪嫌疑人因病、伤或者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者先以信电投案的;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罪行的;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经查实确已准备投案的,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公安机关通知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或者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

犯有数罪的犯罪嫌疑人仅如实供述所犯罪部分犯罪的,只对如实供述部分犯罪行为,认定为自首。

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犯罪行为,还应该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则应当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才能认定为自首。

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

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不同的罪行的,以自首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对于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具体确定从轻、减轻还是免除处罚,应当根据犯罪轻重,并考虑自首的具体情节。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或者判决确定罪行属同种罪行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如实供述的同种罪行较轻的,一般应当从轻处罚。

根据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分子到案后有检举、揭发他人犯罪的,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罪行的,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具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立功表现。

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分子到案后,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实的,可以酌情予以从轻处罚。

根据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犯罪分子有检举、揭发他人重大犯罪行为的,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重大案件的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重大嫌疑人,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等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

通过对法律的认识和平时的学习,我更加了解到了法律的重要性,无论走到哪,都离不开法律。法律对人人都是平等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每个人都要知法、懂法、用法。

对刑法的心得体会篇七

本文目录。

通过法律课程的学习,让我懂得了一些法律的基本知识,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了基础。我们可以利用我们所学的法律知识来维护我们自己和他人的权利。

法学是一门科学学科,所谓科学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这些知识是系统的知识,研究人类生活中的规律及现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法律具有社会性、规范性、概念性、目的性、正义性、实用性:

一、社会性。

法律首先是一种社会规则,如刑法学是研究犯罪学等,民法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财产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学作为社会科学,具有社会性,它与自然科学是不同的,表现在:1、不可计量、不可检验、不可实验,而自然科学则是可以计量、可以检验、可以实验的。虽然我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实践不等于实验,实践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实践而不是做实验,如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到现在我们才认识到新人口论是一种真理,又如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经过一百多年时间最后证明了单一公有制经济行不通。2、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不可分,研究者的教育水平、生活背景等与研究对象密不可分。而自然科学,如化学、物理、生物等,其研究对象较少受到研究者的主观影响,而法律的研究结果则较多的受到研究者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如许多的观点,不同的学科认识都有道理,不同的学者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观点。

我认为应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即不受他人影响,要自己思考,自己作出自己的判断。在讲到独立判断时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判断标准。如公平、诚信等皆为生活经验,就是说当法学上的不同意见都有道理时该怎么办呢?除用基本原理外,更重要是要用社会生活经验作为判断标准。所以对于法律理论现象中的是与非、对与错,可以用社会生活经验来作为判断标准。只有符合社会生活经验的理论才可能是正确的。

二、规范性。

既然法律是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因此法学也就有了规范性,它是法学区分于其他学科的特征。如经济学讲的是效率问题,是效益最大化,而法学家讲的是合法不合法,规范不规范的问题。因为法律的规范性,每一法律条文都可以分解为构成要件、适用范围、法律效力。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构成要件、适用范围、法律效果,那么我们对这个法律条文也就掌握了。

法学特别强调的是规范性、逻辑性、体系性。规范性也就是我们说的可操作性。如我们将要制定民法典,是要制定一种松散性的呢?还是制成规范性、逻辑性的呢?江平教授说要制定一种开放性的民法典体系。民法典如何开放呢?我认为一定要有逻辑性和规范性。

三、概念性。

法学之概念性来源于法律规则。如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分别为两个概念,欺诈行为又是一个新的概念;再如损害赔偿,直接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为三个不同概念,只有掌握了概念才能很好地理解法律规则。

法学说开了就是一套概念体系。掌握了概念体系我们就可以建立起一套法律思维,就具备了法律人的资格。因此我们的学习方法就是从概念入手,一定要掌握概念,要理解概念,切记不可死记硬背,先记忆,然后要理解。如欺诈行为,我们先要弄清什么叫欺诈,才能进一步理解欺诈行为。这种方法在法律解释上叫文义解释。文义解释就是指每一个法律条文都是由语言文组成的,所以要先把语言文弄清楚了才能把握概念之含义。同时语言文又有多义性和模糊性。如法律上所说“产品”与社会生活中所说“产品”就不一致。所以我们就不能仅*面意思来理解,应该有多种其他的理解方法。一个法条就可能有多种理解,因此法律人在现实生活中就大有用武之地。

四、目的性。

法律是行为规则,是人制定的。在我国是由人民代表代表人民来制定各项法律的。既然是人制定的,就一定有目的。法学当然也有目的性,在历史上曾不被人注意,特别是德国的概念法学,它们过分注意概念问题,而忽略了目的性。直到德国著名学者耶林,他本是个概念法学派的学者,到中年时逐渐意识到概念法学派有僵化的缺点,于是写了一本书。在这本书中,他指出每部法律都是有特定目的的,我们要了解、掌握、运用一门法律,必须先搞清楚它的目的性,我们学习任何一部法律,不能只是搞清它的构成要件、适用范围、法律后果,还要思考这个法律制度、法律规则的目的,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它,如果只讲概念,就会成为“概念”法学。耶林说,光讲“概念”的法学,会成为概念游戏,他说,法律的目的就好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而法律的目的正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引导我们学习、掌握、运用法律。对每一个法律制度、规则,我们都从目的入手,这就构成了现在法学上的一种新的法学研究方法——目的解释方法,即解释、运用每一个制度、规则,一定要紧紧扣住立法目的,如果有两种解释,则只有紧扣立法目的的那个解释才正确。

五、正义性。

时,现在还存在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问题。现在很多人过分关注形式正义而忽略了实质正义,但是形式正义只是获取实质正义的手段,只有在无法获得实质正义时退而求其次满足于程序正义。实质正义是目的,程序正义是手段。一旦我们将形式正义强调过分,我们就悖离了法律的正义性。

法官、律师这些法律人不同于社会上其他的人,他们是为了维护社会的正义之道,是社会正义的维护者。所以,不能把法律混淆于其他职业。我们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它,因为我们选择了法律,我们就选择了正义!

六、实用性。

我们学习法学是为了用法律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就不能只知道闭门读书,我们还要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案件,讨论实际发生的和假设的案件,讨论它应怎样判决。像我们在家的时候,可能会有左邻右舍拿一些案件来请教我们拿什么回答他们呢,所以在我们平常学习中就要注重法学的实用性,不断锻炼自己的实际能力,有人向我咨询什么是投案自首?如何才能从轻处理?通过对刑法知识的学习我了解到:

根据刑法第一款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审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

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的;犯罪嫌疑人因病、伤或者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者先以信电投案的;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罪行的;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经查实确已准备投案的,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公安机关通知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或者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

犯有数罪的犯罪嫌疑人仅如实供述所犯罪部分犯罪的,只对如实供述部分犯罪行为,认定为自首。

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犯罪行为,还应该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则应当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才能认定为自首。

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

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不同的罪行的,以自首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对于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具体确定从轻、减轻还是免除处罚,应当根据犯罪轻重,并考虑自首的具体情节。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或者判决确定罪行属同种罪行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如实供述的同种罪行较轻的,一般应当从轻处罚。

根据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分子到案后有检举、揭发他人犯罪的,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罪行的,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具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立功表现。

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分子到案后,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实的,可以酌情予以从轻处罚。

根据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犯罪分子有检举、揭发他人重大犯罪行为的,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重大案件的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重大嫌疑人,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等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

通过对法律的认识和平时的学习,我更加了解到了法律的重要性,无论走到哪,都离不开法律。法律对人人都是平等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每个人都要知法、懂法、用法。

返回目录。

经过对刑法分则近两个月的学习,我了解到、体会到更多刑法的乐趣,揣摩到更多属于刑法的真谛。上学期通过学习刑法总则,开始接触到什么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知道那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设置的对抗犯罪分子的法律,分清了违法与犯罪的根本性区别等。犯罪是指违反刑事法律并且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对犯罪的定义体现了罪刑法定的思想,犯什么法、量什么刑,都要依据法律——刑法的规定。刑事责任,基于我的简单理解就是犯罪人应负担的法律责任,负责任就有承担惩罚的义务。刑罚是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利益的强制性制裁方法。我是这样理解的:犯罪是特定的行为——是对社会的一种严重的侵害;刑罚是制裁的方法——是国家对犯罪分子的严厉惩罚。刑罚也是恶,直观的看是“以恶制恶”。所以“制恶”是不得已的,是为了国家、社会的安定,是为了保护大众的平等的权益不受侵害,所以我们强调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因为刑罚是“以恶制恶”,于是我们又强调刑罚人道主义,刑罚个别化等等。

读着这一步步从中间向四面八方延伸的法言法语,当时即对刑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这学期的刑法分则学习,让我更清楚的意识到,刑法真正的魅力所在并非那些真实的却曲折离奇的案件,也不是电视剧上那虚构的狗血剧情,而在于刑法在各大部门法之中,唯一一个与犯罪有关,且关系无比密切的法律。同时,犯罪,作为一个与暴露人性丑恶有关的行为动词,集心理、伦理、医学以及科技等于一身。更准确的界定如下,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一犯罪概念是对各种犯罪现象的理论概括,它不仅揭示了犯罪的法律特征,而且阐明了犯罪的社会政治内容,从而为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提供了原则标准。

刑法学总论是对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较为抽象的概括,研究刑法的一般性、共性问题,而刑法各论是在总论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规则,对所规定的各类犯罪及其所包含的各种具体犯罪,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而成的体系,即先分类后分种,使其脉络清晰。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目前我国刑法分则对各种犯罪采用的是简明的分类方法,将犯罪共分为10大类,依次是(因为同类客体的重要性程度的不同,从重到轻排列的有次序关系的,而不是分别是的平等关系):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采用这样的分类方法是从犯罪的同类客体出发。而对各类犯罪以及各种具体犯罪的排列标准主要是以各类各种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规定的,但存在相对性,有时还得做具体分析。

刑法分则具体条文一般由罪状和法定刑两部分组成,由于罪状与罪名密切相关,因此对罪状,罪名及法定刑的研究,是刑法各论的重要内容。而对刑法具体条文的学习理解自认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到家的,例如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行凶、杀人、抢劫、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负刑事责任。其中的“行凶”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其含义十分宽泛而难以确定。一般而言,打架斗殴是行凶,伤害他人是行凶,杀人行为也是行凶;赤手空拳殴打他人是行凶,使用器械、枪支伤害他人也是行凶。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对“行凶”的概念进行分析,阐明其真实的含义。理解法律条文的规定,行凶是和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并列规定的,因此,它们之间应当具有性质和程度的考量。而杀人、抢劫、绑架等犯罪行为是可能导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所以,只有犯罪人实施的行为可能造成防卫人重伤、死亡的时候,才可以认定为“行凶”;而打一巴掌、煽一耳光等轻微的暴力行为则应当被排除在“行凶”的范畴之外。

因此,刑法分则是关于具体犯罪和具体法定刑的规范体系,这些规范明确了对各类、各种具体犯罪定罪量刑的标准。刑法总则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的规范体系,这些规范是认定犯罪,规定刑事责任和适用刑罚所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总则指导分则,分则是总则所确定的原理原则的具体体现,二者相辅相成。只有把总则和分则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正确地认定犯罪,确定刑事责任和适用刑罚。简而言之,总则给予分则精神上的指导,分则在定罪量刑的时候遇到困难时则回归总则的原则性规定上进行自由心证。

在上学期学习刑法总论时,曾老师讲授了很多刑法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以及各方面理论上的指导,为分则学习作出一个先行的铺垫。然而到了这学期上陈老师的课,我方才发现,自己总则上的内容把握得不够准确,知识缺陷很大,此罪与彼罪的界限、犯罪形态、罪刑法定等往往陷入一个混乱的怪圈。例如故意杀人罪,这是我首次有勇气上台“讲课”的一个罪名内容,当我自以为预习分析得很透彻的时候,最终的案例分析时,我还是卡在一个犯罪形态上,究竟是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还是犯罪既遂。这暴露的是学习总论时缺乏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及司法实践当中具体个案的判决分析,更重要的是,刑法总论知识体系的极度不完善,需要在学习刑法分则的过程中加以弥补。现在时过半学期,我自认为比较理解何以判断犯罪形态: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如预备犯罪工具、创造犯罪条件等。犯罪预备相对于其他犯罪形态较容易判断,问题不大。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齐备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实质区别:犯罪有没有得逞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实质区别:犯罪未得逞是不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如果是以外的原因就是未遂,是自动放弃的话就是中止。后三者比较容易混淆,鉴于各种犯罪行为的行为方式各异,当司法实践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是,犯罪形态的不同对罪刑法定起到一个关键性的作用。

刑法分则主要规定具体罪名与罪状,数目繁多,在如何把握刑法分则的问题上,我认为应该从理解以及掌握各个罪名的主要内容和行为方式上出发学习。刑法分则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具体条文来确立各种犯罪行为,条文的内容包括罪状和法定刑。通过罪状设计来描述犯罪行为,确定打击犯罪的范围,是各国刑法的通行作法。罪状的内容主要是对社会现实中具备一定的社会危害性需要由刑罚方法来处置的事实加以记述,这是罪刑法定,在认识论上是定性认识。法定的罪刑设计要落实到具体的案件中,需要司法定量,具备可操作性。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来考虑,满足可操作性的最佳状态是:立法对每一个问题的规定不仅有定性因素,更为关键的是有定量因素。只有在定量的意义上才可以说能够将可操作性落实,仅仅停留在定性阶段而不考虑定量因素,不符合“实事求是”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面对具体个案,处理具体案件时,对刑法的适用解释只能是具体的,根本原因是案件之间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正如我们高考英语。

作文。

经常用的一句话:everycoinhastwosides.每一枚硬币都有两面,更何况是一个案件,又何止两面呢。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件事物是完全相同的。每个案件在其所具有的特殊之处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案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方,他们永远不可能重复在他们之间引起纠纷的那种行为。我们可以用足以涵盖不同时空下不同当事人之间的不同纠纷的一般术语,去描述一个案件中的诸般事项。我们也可以用仅仅能够包含在一时一地的这些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纠纷的特定的法言法语,对他们加以描述。无论我们怎样描述案件,每一个案件都只发生一次。例如杀人罪是定性描述,具体的杀人行为分别有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基于故意和过失的程度所反应出的行为人主观恶性程度在各个案件中均有差异。

至于刑法上所说的行为方式,我们在学习的时候经常会进入这样的一个思维误区,法条说什么即是什么,抠眼,只在于面上的分析以及在语句上的剖析,而忽视了其中的内涵以及各个不同的行为方式所导致的不同的行为结果以及判决结果。经过学习,我发现刑法总论和分则是密不可分的,没有总论的指导,单看分则,确实难以作出正确的判决,由此可知,无论是总论还是分则,在学习的时候必须融会贯通,不可厚此薄彼,构建自身完整的刑法知识体系,对分析案件时很有帮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把握刑法法条上所提到的各个行为方式呢?当然,语义理解是最基础的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法条上没有明确写上、规定上的其他行为,那些特殊的行为方式该如何定性的问题。法条不可能涵盖所有有可能的犯罪行为方式,人的创造力是无限大的,可是路走偏了,就成了人的犯罪手段及方式是无限多的。因此,当出现于某些特殊的行为方式时,一是可以依照法条总的规定进行定罪量刑,而不必关注与其他具体行为方式的关系;二是可以依照刑法总论上一些基本的、原则上的规定,再结合相类似的具体罪名,由法官进行自由心证。

刑法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正如广州许霆的恶意提款案件,从无期徒刑改判为五年的有期徒刑,然而同一性质同一行为方式的“云南许霆”则从无期徒刑改判为八年的有期徒刑,且是借鉴广州许霆案的先例进行上诉。“云南许霆”表示:“xx年7月的时候,我有一次减刑机会,要减两年零六个月。结果报上去,法院说我不认罪,这个减刑就没有批。”直到广州许霆案引起了一系列涟漪,方才让这个“云南许霆”有了提前步出监狱的机会。为什么不同的法院检察院的判决会有不同的结果,为什么法律规定的上诉在实际操作中那么难实施,甚至对于写了很多遍的申诉材料上交到法院,依然是无人问津,这是司法实践的失误还是司法机关办事效率的低下,不得而知。我记得当初本科专业选了法学的时候,不少人告诫过我,从法学院毕业出来以后,会发现大学四年所学到的跟职业会大相庭径,无论你是作为律师还是检察官。其实个人认为,不是学的东西大相庭径,而是作为一个人心中那份正义以及法律理想已经在社会的大染缸之中被染得失去了本来的颜色,看不清其本来的面目,因此才会造成大相庭径的局面。司法实践当中,理论上的东西相信是相差无几的,由于法院、检察院以及辩护人的不同而容易造成判决结果出现差异,这也是刑事立法的一个不足之处,也是刑事司法的一个缺陷所在。

通过这学期学习刑法分则,我深深体会到,要学好刑法这一门课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过于理想化的思维会导致刑法的学习道路出现偏差,批判性的思维反倒会让自身更好地认清事实,看清法律不只是维护人的权利,而且牵涉到的还有很多很多或正或邪的方方面面。刑法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法律学科,且与其他部门法比起来,刑法是“第二道防线”,没有刑法做后盾、做保证,其他部门法往往难以得到贯彻实施。因此我们不是为了学习刑法而学习刑法,而是为了把法律知识融会贯通,将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践中具体的问题而学习刑法。在学习刑法的过程中,不能闭门读书,忽视联系实际,那是高中时候明确高考高分为目标的学习方法,我们应当把理论学习跟我国的司法实践,特别是刑事审判实践结合起来。作为法律专业的学生,还要了解、关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带着新问题去学习刑法理论,同时也要关注犯罪学、心理学、刑事诉讼法学等方面的相关学科。这样不但为学习刑法提供了动力,而且也能使所学的刑法学知识得以检验、充实和提高,并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对刑法的心得体会篇八

《刑法导读》是法律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是学习法学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刑法对维护社会安全、保护人民权利和防止犯罪的重要性。同时,也越发体会到刑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第二段:刑法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在学习《刑法导读》课程的过程中,我们首先明确了刑法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刑法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权益而制定的法律规范。刑法根据犯罪的性质、危害程度和社会危害性等因素,可以分为普通刑法和特殊刑法。普通刑法包括刑法总则和犯罪法,特殊刑法则根据不同的犯罪行为设定了不同的罪名与量刑标准。

第三段:犯罪的构成要件和犯罪的刑事责任。

在学习《刑法导读》课程时,我们还学习了犯罪的构成要件和犯罪的刑事责任。犯罪构成要件主要包括犯罪主体、客体、行为和结果等方面。只有符合犯罪构成要件,才可以对其进行追究刑事责任。而刑事责任则是犯罪人因其犯罪行为所产生的社会危害而被法律追究的法律责任。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是依据犯罪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和犯罪人的人身、财产状况等因素而确定的。

第四段:罪刑法定和刑罚的执行。

在学习《刑法导读》课程时,我们还深入了解了罪刑法定和刑罚执行两个方面的内容。罪刑法定是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原则,其核心内容是犯罪与刑罚的法定化原则。犯罪与刑罚都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情形下才能实行,任何法律规定之外的行为都不受法律保护。刑罚执行则是指犯罪人被判刑后,应当对其实施的处罚措施和制定的改造计划。

第五段:结束语。

学习《刑法导读》课程,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刑法的重要性和实施的复杂性。通过学习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刑法的规定,并能够更好地运用刑法的原则来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全与和谐。我相信,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一定能够理解和掌握刑法知识,为法治中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对刑法的心得体会篇九

刑法作为法律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对违法行为进行惩处的工具,更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石。我认为,刑法的管制作用在维护社会的同时,也需要关注个体权益的保护,确保公平公正的执行。在自己长期从事法律工作的过程中,我从刑法管制中汲取了许多心得体会。

首先,刑法管制要注重预防犯罪。刑法的作用不仅在于对犯罪行为进行处罚,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预防犯罪,以降低犯罪率和维护社会的安定。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等多种手段,引导人们自觉遵守法律、远离犯罪,从而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因此,刑法管制不仅仅是对犯罪行为的惩处,更应当是对犯罪行为的预防。

其次,刑法管制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话语权。刑法执行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人民群众的权利,让他们参与刑法管制的决策和执行。人民是刑法管制的主体,只有在他们的参与中,刑法管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我们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意见和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决策。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法律教育,让他们了解刑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以便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再次,刑法管制要注重个体权益的保护。刑法的目的是为了惩罚违法行为,并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平。然而,在执行刑法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保护个体的权益,尽量避免对其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例如,在刑事审判中,我们要以证据为依据,确保案件的公正和合法。对于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我们也要妥善处理,确保个体权益不受侵犯。因此,刑法管制不能仅仅关注犯罪行为本身,更应该兼顾个体的权益,保障每个人的尊严和正当权益。

最后,刑法管制要保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刑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工具,必须始终坚持公正的原则,在执行过程中不偏袒任何一方。在刑事审判中,我们要遵循事实真相的原则,依法审理案件,确保司法公正和公正。在执行刑罚时,我们也要严格依法执行,不以任何因素为由对犯罪分子进行特殊待遇或歧视。只有保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才能真正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综上所述,从刑法管制中,我体会到了多方面的内容。刑法的管制作用不仅在于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更要关注预防犯罪、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话语权、注重个体权益的保护以及保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得更好,才能真正发挥刑法管制的作用,保护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权益。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加注重刑法的细节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对刑法的心得体会篇十

经过对刑法分则近两个月的学习,我了解到、体会到更多刑法的乐趣,揣摩到更多属于刑法的真谛。上学期通过学习刑法总则,开始接触到什么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知道那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设置的对抗犯罪分子的法律,分清了违法与犯罪的根本性区别等。犯罪是指违反刑事法律并且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对犯罪的定义体现了罪刑法定的思想,犯什么法、量什么刑,都要依据法律——刑法的规定。刑事责任,基于我的简单理解就是犯罪人应负担的法律责任,负责任就有承担惩罚的义务。刑罚是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利益的强制性制裁方法。我是这样理解的:犯罪是特定的行为——是对社会的一种严重的侵害;刑罚是制裁的方法——是国家对犯罪分子的严厉惩罚。刑罚也是恶,直观的看是“以恶制恶”。所以“制恶”是不得已的,是为了国家、社会的安定,是为了保护大众的平等的权益不受侵害,所以我们强调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因为刑罚是“以恶制恶”,于是我们又强调刑罚人道主义,刑罚个别化等等。

读着这一步步从中间向四面八方延伸的法言法语,当时即对刑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这学期的刑法分则学习,让我更清楚的意识到,刑法真正的魅力所在并非那些真实的却曲折离奇的案件,也不是电视剧上那虚构的狗血剧情,而在于刑法在各大部门法之中,唯一一个与犯罪有关,且关系无比密切的法律。同时,犯罪,作为一个与暴露人性丑恶有关的行为动词,集心理、伦理、医学以及科技等于一身。更准确的界定如下,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一犯罪概念是对各种犯罪现象的理论概括,它不仅揭示了犯罪的法律特征,而且阐明了犯罪的社会政治内容,从而为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提供了原则标准。

对刑法的心得体会篇十一

下面是由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学习刑法心得体会范文三篇,欢迎阅读借鉴!

 

 

9月份,在河南省医学会增强法制建设读书学习活动中,我积极、主动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进行了系统学习,通过学习,是我对刑法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是我觉得要不断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提升法律修养,不仅要做一名懂法的公民,而且要做一名知法、懂法、遵法的员工,作为医疗事故鉴定及法医临床司法鉴定工作中的一员,更应该学法、用法。通过学习使我产生了很多想法,下面我将小谈一下对本次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及其罪刑关系的法律。刑法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律,具有以下特征:公法、刑事法、强行法的特征。除此之外,刑罚还是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生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法。具体说,有四个方面,即: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法;保卫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法;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法;维护社会秩序法。

所以,我们对刑法要有一定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法制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维护自身权利,同时也保护他人权利。

1.学会自律、自护。学法律,就要首先做到知其文、晓其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给予处罚。学习法律还要懂得知其不能而约己,换句话说就是要知法守法。

学了法,还要学会用法,学会用法律条文的规定来保护自己,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当拿起法律这把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免遭侵害,给予相应的惩罚。

2.做好法律的宣传者。作为一名跟法律密切相关的医疗工作者,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更应该学好法律知识。不单单如此,还要做一个宣传法律普法的一分子,在工作的同时,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去学习国家法律,让身边更多的人知法懂法,做有法律素养的良好公民,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抵御社会不良影响、预防违法犯罪的能力。 那我们将生活在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中,使我们的身心更加健康。

 

我作为一个即将走向社会的,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然而许多人不懂公民基本法,所以即使有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也不懂利用这些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教师作为一支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用法也有实际的必要.

通过《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使我自己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以前,对法律只是很表面理解,很感性的认识,现在能够领悟到法律的深层次内涵,有了理性的认识,通过学习使我的法律意识产生了质的转变。学习结束后,我静下心来,参照课本,对照笔记,联系一些法律事例,以及观看普法宣传节目,感觉到在法制建设方面,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考虑。

法律知识是我们必备素质之一,我们必须通过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和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确的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公平交易,平等……,在生活过程中,遵守法律,享受个人权利,履行义务。

由于我们专业的知识体系过于单一,导致我们很少接触到能使自己综合素质提高的知识。而这门课很好的弥补了我们专业所缺乏的,并使我们的知识视野扩大。对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很有好处。比如:在找兼职做的时候,能够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利益等。

在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我感觉到自己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实体法部分对我以后很有帮助,它主要介绍我国几大基本的部门法和几个重要的单行法的相关内容,,使大家了解包括行政法、民法、婚姻法、继承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的立法目的、原则及基本规定和精神,培养大家的知法、守法、护法、用法的自觉意识。

总之,在本学期学习的这门《法律基础》课上,我掌握了法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并明确了各主要法律部门的基本精神和规定,并在一定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了有关法与法律现象的知识、思想、心理、观点和评价。并学会了运用法律知识和法律规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门课,我还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掌握了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内容,增强了法律意识,提高了法律素质。并会坚持做到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也能够正确理解和坚持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并决心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奋斗。

我深刻的理解到了我们的权利和义务,能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正确的行使我们的权利,正确的履行我们应尽的义务。在学习工作过程中,更能正确地遵守法律规定,更能够在工作生活中免受困扰,保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和维护这些权益的程序和方式。也初步具备了依法自我保护的意识,并有了一定的寻求法律救济的能力。

 

通过读书活动的学习,让我懂得了一些法律的基本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我们可以利用我们所学的法律知识来维护我们自己和他人的权利。

我们国家很早就开始了关于法律的宣传,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法治在线”、“今日说法”等栏目,让我们更能接近并且了解怎样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可是仅仅这样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的程度,将直接关系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中华民族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因此,学习法律,提高法律素质,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同时,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事就是法制经济。使自己充分运用法律这一武器来规范、引导、制约和保障市场主体的活动、市场秩序的维系、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市场对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发挥等。

在学习中,我感觉到自己有了很大的变化。开始比以前更自觉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也更坚定的确立了正确的政治方向。这对我自己以后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也让我更加明白了入党的积极意义。由于法律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障这些得以正常运行的基本准则。读完这本书,我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和维护这些权益的程序和方式。也具备了依法自我保护的意识,并有了一定的寻求法律救济的能力。争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近年来,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价值观念都发现了重大变化,我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更应该掌握法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并明确各主要法律部门的基本精神和规定,并在一定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有关法与法律现象的知识、思想、心理、观点和评价。并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和法律规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掌握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内容,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了法律素质。并坚持做到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正确理解和坚持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决心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奋斗。

1.

学习刑法心得体会

2.

学习心得体会-党校学习心得体会2017

3.

学习李镇西心得体会

4.

学习讲话心得体会

5.

学习会议心得体会

6.

学习的心得体会

7.

学习摄影心得体会

8.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对刑法的心得体会篇十二

美国刑法是一门法律学科,它关注的是国家与个人之间的犯罪行为以及对其的惩罚。在我接触学习过程中,我对美国刑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归纳总结,我认为刑法有以下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刑法是维护社会公正和平衡的重要法律体系。

刑法是维护社会公正和平衡的重要法律体系。在美国,刑法不仅仅是通过惩罚犯罪行为者来实现公正和平衡,同时也通过对帮助犯罪者的人员进行惩罚,起到预防作用。这点可以从美国刑法中对“共犯”概念的定义中看出。而对其严厉的惩罚也能对整个社会起到警示和威慑的作用,从而达到刑法的本质目的。

第二段:刑法体系是灵活的,但需要规范和明确。

刑法体系在不断发展和改变,但在其发展和改变过程中,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和明确的法律程序。在美国刑法中,一系列法律条款和程序都是明确规定的,而不是凭根据主观判断得出决定。我认为这种规范和明确的法律程序,是美国刑法和其他国家刑法之间最大的区别。刑法中明确的规范,使得法律判决更具有普适性和可信度。

第三段:司法制度的公正与客观性。

美国刑法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其司法制度的公正性和客观性。美国刑法中,法官在审判案件时,必须从客观、公正、中立的角度来审视案件。这就要求法官要有充分的证据和信息来支持其决定,而不是凭借主观判断得出的结果。这种公正和客观性对于保持司法审判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第四段:犯罪者的保护权利同样值得尊重。

美国刑法不仅着眼于保护社会公正和平衡,同样也需要更多的关注犯罪者的保护。在审判过程中,要求法官和检察官必须要尊重犯罪者的相关权利,例如:在审判之前,犯罪者必须被告知其权利,包括默权和保持沉默的权利,以便更好的接受法律的判决。我认为,这些权利的尊重可以让犯罪者在法律判决前的心理和实际保护上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障。

第五段:刑法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在一定程度上,美国刑法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但在实际应用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美国,针对某些案件的司法审判过程,可能持续数年,这对恢复整个社会秩序的影响很大,同时,一些刑法制度的设计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我认为,美国刑法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相关程序和规定的完善。

总体而言,美国刑法的特点是明确和规范,其中的公正和客观性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在实践应用过程中,还是有很多改进和完善的空间。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更多地深入研究美国刑法的相关问题,加深自己对其的理解和认识。

对刑法的心得体会篇十三

刑法学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部门法学。刑法学以刑法为研究对象,是研究犯罪和刑罚及其罪刑关系的科学。

刑法学作为研究刑法的科学,是随着刑法的产生而出现的。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人类对犯罪和刑罚的认识不断深入,积累了大量的刑法文化遗产,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刑律十分发达,当时律学主体部分就是研究刑律的学问,也就是现在的刑法学。例如,我国春秋时期就有所谓刑名之学。但是,刑法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却是近代才出现的。一般认为,1764年意大利著名刑法学家贝卡里亚论犯罪和刑罚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刑法学的正式诞生。此后,经费尔巴哈、龙勃罗梭、菲利、李斯特等人的不断努力,先后出现了刑事古典学派与刑事实证学派(包括刑事人类学派和刑事社会学派),创立和发展了刑法理论体系。

刑法学分为以下类型:(1)规范刑法学,是指以本国的现行刑法为研究对象,主要采取注释方法揭示法条的内容,并加以评注而形成的刑法规范知识体系。

(2)理论刑法学,是指采用思辨方法,对蕴含在法条背后对法条起支撑作用的法理加以阐述而形成的刑法知识体系。在理论刑法学中,按照其内容又可以分为刑法法理学与刑法哲学。

(3)比较刑法学,是指采用比较方法,研究各国刑法,探求其立法思想和原理的异同,阐述其特征而形成的刑法知识体系。(4)国际刑法学,是指对国际刑事法律规范(包括刑事实体法规范和刑事程序法规范)进行研究而形成的刑法知识体系。本书属于规范刑法学,是以我国现行刑法规范为研究对象的。规范刑法学是刑法学的基础,也是刑法入门的基本知识。

刑法学分为刑法总论和刑法分则。

其中,总论部分主要有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效力范围,犯罪的概念和构成,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正当行为,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共同犯罪,罪数形态,刑事责任,刑罚概说,刑罚的体系和种类,刑罚裁量,刑罚裁量制度,刑罚执行制度,刑罚的消灭。

分则部分包括概述,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

这一直也是让民众所不解的事,大部分人恐怕都是认为刑法不过是统治阶级利用国家机器统治民众的工具而已,如果没有刑法恐怕我们的生活也不是会乱成一团(甚至对于法律都是这么认为,仅仅是统治阶级的工具而已),但是刑法并不是可有可无、仅仅是统治工具而已。同态复仇是最原始的“刑罚”方式,“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不仅是古代巴比伦人处理纠纷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全世界任何一个民族和文明。但是同态复仇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冤冤相报。如果按照同态复仇的方式,恐怕人类一直会处在不停的战争和纠纷之中。而刑法的出现就是为了结束同态复仇的无止境的状况。同态复仇也是一种司法,但是毫无疑问他的结果是更加严重的冲突。而刑法则是转向恢复性司法,也就是恢复到伤害造成之前的状况。如果不能恢复,则用另外的方式来补偿,如经济补偿等。这就是刑法最大的意义。如果还有人说刑法是统治阶级的“走狗”或者之类的话,那么确实应该让他来尝试一下同态复仇是什么感觉。

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地位应该不同,他涉及到其他部门法中最严重的情况,又脱离于其他部门法。我自己将法律分为三等,一等为最基础最初级,三等为最高级。一等法律即为宪法,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基本的问题,调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也可以说是调整所有社会关系的基础,但是由于本身宪法过于模糊,并且一般不适用于案件,而适用的时候也大抵不是用宪法的形式,所以虽然他是“不可违背”之法,但应该是放在第一等的。二等法律是各类部门法(地方法规等不在探讨范围内),不包括刑法。部门法是调整各类不同社会生活中的社会关系的法律。其中有相通之处,也有独立之处,他们是国家生活中和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也是支持法律生活的法律,所以是二等之法律。三等法律就是刑法了,之所以将刑法放在三等,并不是它比其他法律更加的完善或是意义更大,而是因为他所规定的不仅仅是传统意义的“刑法”的范围,而且包括其他部门法中最严重的方面。而刑法在制定和应用的时候应该注意其与其他部门法的相适之处。而这些观中国之刑法,恐怕还是不完善的。

刑法的历史:。

刑法学作为研究刑法的科学,是随着刑法的产生而出现的。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人类对犯罪和刑罚的认识不断深入,积累了大量的刑法文化遗产,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刑律十分发达,当时律学主体部分就是研究刑律的学问,也就是现在的刑法学。例如,我国春秋时期就有所谓刑名之学。但是,刑法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却是近代才出现的。一般认为,[font]1764[/font]年意大利著名刑法学家贝卡里亚论犯罪和刑罚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刑法学的正式诞生。此后,经费尔巴哈、龙勃罗梭、菲利、李斯特等人的不断努力,先后出现了刑事古典学派与刑事实证学派(包括刑事人类学派和刑事社会学派),创立和发展了刑法理论体系。刑法学分为以下类型:规范刑法学,是指以本国的现行刑法为研究对象,主要采取注释方法揭示法条的内容,并加以评注而形成的刑法规范知识体系。理论刑法学,是指采用思辨方法,对蕴含在法条背后对法条起支撑作用的法理加以阐述而刑成的刑法知识体系。在理论刑法学中,按照其内容又可以分为刑法法理学与刑法哲学。比较刑法学,是指采用比较方法,研究各国刑法,探求其立法思想和原理的异同,阐述其特征而形成的刑法知识体系。国际刑法学,是指对国际刑事法律规范(包括刑事实体法规范和刑事程序法规范)进行研究而刑成的刑法知识体系。本书属于规范刑法学,是以我国现行刑法规范为研究对象的。规范刑法学是刑法学的基础,也是刑法入门的基本知识。

通过法律课程的学习,让我懂得了一些法律的基本知识,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了基础。我们可以利用我们所学的法律知识来维护我们自己和他人的权利。

我们学习法学是为了用法律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就不能只知道闭门读书,我们还要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案件,讨论实际发生的和假设的案件,讨论它应怎样判决。像我们在家的时候,可能会有左邻右舍拿一些案件来请教我们拿什么回答他们呢,所以在我们平常学习中就要注重法学的实用性,不断锻炼自己的实际能力,有人向我咨询什么是投案自首?如何才能从轻处理?通过对刑法知识的学习我了解到:。

根据刑法第一款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审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

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的;犯罪嫌疑人因病、伤或者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者先以信电投案的;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罪行的;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经查实确已准备投案的,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公安机关通知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或者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

犯有数罪的犯罪嫌疑人仅如实供述所犯罪部分犯罪的,只对如实供述部分犯罪行为,认定为自首。

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犯罪行为,还应该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则应当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才能认定为自首。

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

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不同的罪行的,以自首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对于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具体确定从轻、减轻还是免除处罚,应当根据犯罪轻重,并考虑自首的具体情节。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或者判决确定罪行属同种罪行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如实供述的同种罪行较轻的,一般应当从轻处罚。

根据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分子到案后有检举、揭发他人犯罪的,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罪行的,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具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立功表现。

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分子到案后,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实的,可以酌情予以从轻处罚。

根据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犯罪分子有检举、揭发他人重大犯罪行为的,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重大案件的线索,经查证属实,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重大嫌疑人,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等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

通过对法律的认识和平时的学习,我更加了解到了法律的重要性,无论走到哪,都离不开法律。法律对人人都是平等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每个人都要知法、懂法、用法。

对刑法的心得体会篇十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刑法缓刑制度逐渐成为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一环。作为一名研究生法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对相关法律条文的学习和案例的研究,我对刑法缓刑制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经验,就刑法缓刑心得体会进行探讨。

首先,刑法缓刑制度的设立是符合人道主义精神的。传统刑罚对于犯罪者来说是一种极其严厉的惩罚手段,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笼罩在刑罚之下的犯罪者往往很难得到教育和改造的机会。而刑法缓刑制度的出现,为犯罪者提供了一种重新振作的机会。通过条件刑的判决,犯罪者有机会接受教育和改造,使其重新融入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一员。尽管这种惩罚方式相较于传统刑罚而言相对温和,但它让犯罪者有了后悔和改过的机会,体现了社会对人性的关怀和尊重。

其次,刑法缓刑制度的实施对于犯罪预防和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传统刑罚往往无法彻底消除犯罪行为,甚至会加剧社会矛盾。相比之下,刑法缓刑制度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犯罪打击措施。实施条件刑的目的是通过刑罚和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犯罪者进行再教育和再造,既警示了其他潜在犯罪者,又对现役罪犯起到了威慑作用。此外,通过对犯罪者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疗治,可以有效地减少犯罪的再发生,从而维护社会的安宁和稳定。

再次,刑法缓刑制度对于犯罪者的改造和社会实践具有积极意义。缓刑的手段主要是对犯罪者进行动态监管和社会辅导,促使其逐渐恢复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刑法缓刑制度着重于教育为主、器法为辅,注重引导犯罪者认识到自己犯罪行为的错误,并通过合理安排社区服务、警示教育等方式加强对犯罪者的思想教育。在缓刑期间,犯罪者也有机会反思自己的行为,重新评估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从而产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和生活习惯。刑法缓刑制度不仅仅是对犯罪者的一种惩罚手段,更是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的过程,实现了对个体的全方位的教育和改造。

最后,刑法缓刑制度的实施需要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刑法缓刑制度的实施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警察、监狱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士的辅助。警察在缓刑时期应对犯罪者进行日常监督和指导,监狱工作人员应加强对犯罪者转化的教育和引导,社会工作者则应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和帮助。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促使刑法缓刑制度发挥最大的效果,实现对犯罪者的全面教育和改造目标。

总之,刑法缓刑制度作为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减少犯罪再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法学研究生,我深刻认识到刑法缓刑制度的价值和意义,并努力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促进刑事司法的进一步完善做出应有的贡献。希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刑法缓刑制度能够不断完善和改进,以更好地发挥其促进人性化司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

对刑法的心得体会篇十五

刑法作为法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每一个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课程。学习刑法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法律知识储备,还能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和思维能力。而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逐渐意识到刑法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利益的重要作用。因此,学生刑法心得体会也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二段:对刑法常识的理解与记忆。

学习刑法,我们首先需要掌握的是刑法的基本常识。刑法的定义、要素、特点以及刑法的来源和体系等等,都是我们需要熟练掌握的基本知识点。而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刑法是社会行为的规范,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对犯罪行为的制裁手段。刑法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通过学习刑法,我们不仅了解了刑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犯罪类型,也深入到了刑法的具体案例分析和理论研究,使我们对刑法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

第三段:对于刑法的实践运用。

学习刑法并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刑法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既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又要求我们在处理实际案例时能够正确运用刑法规定进行分析和判断。刑法实践案例的分析和解决可以培养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考能力。通过对刑法案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刑法的规定,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刑法来解决问题。这样的实践运用不仅提高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培养了我们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学习刑法,我们不仅要掌握刑法的理论知识,更要关注刑法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刑法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人民利益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许多犯罪个案对于社会和个人所造成的伤害和影响。这使得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刑法的重要性,并让我们深入思考如何通过刑法的方式来预防犯罪和维护社会秩序。刑法的学习对于我们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学习刑法心得体会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收获和启发。通过刑法的学习,我们不仅增加了对于法律的认识和了解,还培养了我们的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考能力。学生刑法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出的一些感悟和思考,也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更加注重法律素养的提高,并致力于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结起来,学生刑法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刑法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和思考,也为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启发作用。通过学习刑法,我们不仅提高了法律素养,也培养了我们的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刑法的学习也加深了我们对于社会和个人权益的保护的理解和认识,对于我们的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刑法的心得体会篇十六

刑法工作是法治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正常的社会运行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刑法工作者,我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总结,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对于刑法工作的重要性、细节操作、法律人员的责任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刑法工作的重要性。刑法是对罪行进行规范和处罚的法律体系,其作用既在于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又在于教育罪犯并使其改正错误。刑法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增强国家的法治建设等多个方面。在实践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合法、适度地执行刑法,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确保社会的和谐安定。

其次,我在刑法工作中体会到了细节操作的重要性。刑法工作是一项严肃而庄重的工作,涉及到许多程序、证据、量刑等方面的细节。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切实履行职责,严格依法办案。首先要注重证据的收集和保全,确保证据的合法有效性。其次要依法裁定刑事案件,确保手续的正当性。而后,还要合理、准确地判定量刑,既不能过于严厉,也不能过于宽松,使罪行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刑法工作中的细节操作还要注意与其他部门、机构的配合,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最后,我深知身为一名刑法工作者的责任重大。刑法工作事关社会稳定与正义,因此我们肩负着维护宪法和法律的使命。首先,我们要积极参与立法、司法和执法等工作,关注社会动态和刑法的最新进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其次,我们要端正职业操守,坚持原则,特别是在面对利益诱惑时要保持清醒的思维。此外,我们还要与其他法律人员、社区组织、学校等各方面进行广泛合作,共同推动刑法工作的开展,提高社会的法治水平。

综上所述,刑法工作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法治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刑法工作的重要性,注重细节操作和责任担当。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专业素养,我们才能更好地履行刑法工作的职责,为社会的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刑法的心得体会篇十七

法律首先是一种社会规则,如刑法学是研究犯罪学等,民法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财产与人之间的关系。

既然法律是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因此法学也就有了范性,它是法学区分于其他学科的特征。

法学之概念性来源于法律规则。如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分别为两个概念,欺诈行为又是一个新的概念;再如损害赔直接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为三个不同概念,只有掌握概念才能很好地理解法律规则。

法律是行为规则,是人制定的。在我国是由人民代表代表人民来制定各项法律的。既然是人制定的,就一定有目的。法学当然也有目的性,在历史上曾不被人注意,特别是德国的概念法学,它们过分注意概念问题,而忽略了目的性。

法学正义性源于法律正义性,法律规则因为有正义性才能区分于技术规则,同时法律也就有了良法、恶法之分。

我们学习法学是为了用法律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就不能只知道闭门读书,我们还要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案件,讨论实际发生的和假设的案件,讨论它应怎样判决。

通过对法律的认识和平时的学习,我更加了解到了法律的重要性,无论走到哪,都离不开法律。法律对人人都是平等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每个人都要知法、懂法、用法。

对刑法的心得体会篇十八

刑法实验是法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参与实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刑法的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在我参与刑法实验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刑法的重要性,同时也收获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刑法实验使我对刑法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实验前,我们需要学习大量的刑法理论知识,包括刑法的基本原则、犯罪构成要件等。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中的案例和相关法律条文。通过实验,我不仅加深了对刑法理论的理解,还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刑法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其次,刑法实验让我更加注重细节和逻辑思维。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分析案例,判断犯罪行为,并准确应用相关法律条文。这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我发现,在实验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往往对案件的判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参与刑法实验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观察和思考,以确保自己的分析逻辑正确无误。

第三,刑法实验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实验中,我们需要跟团队成员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只有充分协作,才能够共同完成任务。在与团队成员的交流和讨论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吸收他人的优点,并且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与团队成员的紧密配合,我不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还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四,刑法实验提高了我的决策能力和承受压力的能力。在实验中,我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分析案件、寻找合适的法律条文,并做出正确的决策。这需要我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和清晰的头脑,以确保做出正确的判断。刑法实验锻炼了我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并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深思熟虑、冷静应对各种挑战。

最后,刑法实验让我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在实验中,我们不仅需要正确应用法律,还要思考相关法律条文的合理性和适用性。通过与实验中的案例相对照,我意识到刑法法律制度的重要性,以及法律对社会的规范和约束作用。法律的存在使得我们的社会更加公正、有序,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总之,参与刑法实验给我带来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通过实验,我对刑法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注重细节和逻辑思维,在团队合作和沟通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锻炼了决策能力和承受压力的能力,并且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我相信,这些经验和体会将成为我在未来工作和生活中的宝贵财富,帮助我更好地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78150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