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研究和记录,可以使我们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演变。写总结的时候,要注意用好段落,使得内容更加清晰易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选择的旅游景点,希望大家能在旅途中留下美好回忆。
百数表教学反思篇一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节课,应遵循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规律,设计了课前小研究、课中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发挥时空。
课前布置了课前小研究,其实这一内容是学生在已有的乘法口诀、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布置课前小研究能让学生自己探索新知,收回检查后发现孩子们都会做。在课中开展了小组对小研究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每个学生说的机会。
2、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重难点均是能正确进行整十、整百和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所以本节课重点放在对乘法意义的复习和计算方法上。
3、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活动。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借助教材的主题图,为学生营造出愉悦的、轻松的、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先让孩子找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然后对问题提出进行转为,如:要求需要多少钱?也就是求什么?这样一问可以把问题转为乘法的意义,让孩子明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4、存在问题:
(1)在口算的环节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口算卡片,并在小组中互答,这样可以更广泛的让学生参与到口算复习。
(2)小结的环节可以让学生来自行小结。
(3)小组汇报时可以用更多的方式来进行汇报,不用每个小组都说,这样就可以更好的节省时间。
百数表教学反思篇二
教这部分内容我高估了学生的思维,由于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推算上,刚开始说算理,学生表达起来比较有困难。于是我帮助学生复习了数的组成例如,400是由4个百组成的。增加提问:400是有几个十组成的?通过这样的复习巩固学生的已学知识,并为新课做好铺垫。推算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计算方法,因此在学习“400+200=600”这样的题目时,学生已经能够从“4+2=6”进行推算出来。通过推算我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到理解算理:因为4个百加2个百是6个百,所以400+200=600。其次,我通过学得比较好的同学带头多说几遍,让其他同学学着说,还通过同桌互相说,开小火车说的方法逐步让学生习惯这样的说法和思维的.方法。由于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学习“230+180”这样的题目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百数表教学反思篇三
“百数表”的教学是在学生学过读数、写数之后。教材的编排意图是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顺序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了解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对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通过对此表的观察,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排列,从中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不但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我的设计思路是“两观察”、“两应用”。
“两观察”的第一次观察是完整的百数表,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百数表(见附页)去观察。让他们快速发现百数表的横行、竖行、斜行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从中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所发现的规律,以此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第二次观察是百数表的横行数、列数百数表中书的关系。从而达到使学生对数的位置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两利用”是在“两观察”这后进行的。一是利用百数表找数活动。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知道数在百数表中的位置。因为学生对数字间的相互联系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因此教学中学生只要利用学会的方法对重排的数字进行推理论证,就能形成结论,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本课还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一环节采取阶梯式的办法,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掌握方法,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本课重点。
反观课堂:
开始找规律的时候,有些学生对规律的表述还是存在表述不清的,特别是斜行的大11和大9,学生是很难发现大几个的。因此课堂上学生能说出十位大1。个位大1,已经是很好的答案了。行列的规律的寻找,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引导得还是太快,有很多学生还是没有很好的反应过来。幸亏练习的设计比较好,还是能帮助学生逐渐清晰数在百数表中的位置。
百数表教学反思篇四
当学生对“百数表”有了初步的体验后,我并没有就此画上句号,而是把它作为新的起点,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因为规律的发现不是最终的目标,它的价值在于应用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为此,我利用“百数表”做进一步的研究。把其中的大部分数去掉,形成了一张只有第一行和第十列的数而其他皆为空格的“百数表”。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些数及刚才发现的规律,你能不能把25、58、97这3个数填在相应的空格里?”
面对这么多空荡荡的小格,要把这3个数填在相应的位置上,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孩子们开始安静下来,大家都在认真的思考着。突然,有一位学生胸有成竹地走到图前,拿起25这张数字卡片,把它贴在了第3行、第5个的位置,并且向大家解释说:“这一行除了30这个数,其余的数都是二十几的数,而这一列个位上的数都是5,所以我把25放在这个小格里了。”多么有条理的分析和判断呀。在不知不觉中,他已经把25这个数看成了二维空间的一个点。其他同学也立刻茅塞顿开,很快把58和97找到了自己的“家”。
百数表教学反思篇五
上了本节课后,个人感觉有以下几个问题:
学生说算理时,不用吧算理的过程板书出来,只要学生能说出来就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部分时间。
小部分学生做练习的速度慢,等待他们完成练习,耽误了时间,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的计算速度。
学生说的能力差,提出问题之后,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说,耽误了部分时间,平时教学要注意训练学生说的能力。
造成本节课练习量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根据教参设计了过多的例题,压缩了练习的时间。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学生吧以前所学习的先关内容忘记了,所以在开课导入了时,点了多个学生,才答出老师提的问题,所以耽误了部分时间。
个人觉得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让学生掌握几百的加减法口算的方法,知道算理,会计算口算加减法,至于方法,学生可以用自己认为子简单的方法就可以了,其它的方法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但是,又听到听课的老师说,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并会说200+300应该是2个百加3个百这个算理,仔细想想也有道理。
百数表教学反思篇六
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加减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刻,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即是所谓的“算减想加”。所以,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进行对应的进位加法口算唤醒小孩对进位加法的记忆,并出示求未知加数的算式。
在教学中,北大青鸟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生动的过日子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过日子中的数学,感想数学与平日过日子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密感,经历用数学的乐趣。比如:直观的巡视材一年级下册9页的例题图,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受过日子阅历和解析本事的局限,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频频难以解析。所以,例题教学充分应用了当代教学传媒,阐扬直观性作用,创设了逼真的情境,为学生供应丰盛、生动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给小孩供应充分展示自己的时机。在提出问题后,不急于教计算办法,给小孩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实验中摸索发现,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让小孩学会倾听,学会互相学习。最后,在对比中,优化算法,达到教学的目标。在教学十几减九时,通过小孩自己的摸索,一下子就想到了联系进位加法算加法,还有的小孩还想出了书上没有的办法(13—9,我先算13—10=3,因为多减了1,所以再加1得4),这样的教学跳出了书籍,放宽了学生的思路,更有利于培训小孩的创新本事。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时,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百数表教学反思篇七
认识整百数是在学生认识百以内的数并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这节课的教学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教学计数单位“百”和“千”;第二层次教学写、读整百数和一千;第三层次教学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在教学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观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初先复习计数单位一、十、百的含义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接着依次出示一个小方块、一条小方块和一板小方块的学具或直观图,让学生分别说说它们所包含的小方块的个数,并明确一(个)、十、百都是已经学过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分别由3板小方块和8板小方块组成的直观图,初步认识整百数的含义。我先让学生看图说说每幅图中各有几个一百,再进一步追问:你知道3个一百或8个一百是多少吗?并让学生说出自己思考的依据,体会到可根据几个十是几十类推出几个百是几百。教学一千,先让学生观察由10板小方块组成的直观图,看图数出一共有几个一百。学生数出图中一共有10个一百后,追问:你知道10个一百是多少吗?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由1000个小方块组成的正方体,并指出:千也是一个计数单位,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第9页的第二道例题主要教学整百数加整百数的口算。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童话场景,提出把两板小方块和小板小方块合在一起后,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00+300”,并鼓励学生利用对整百数的已有认识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百数表教学反思篇八
“百数表”是一年级下册的内容。在学生初步认识两位数后,教材及时对两位数进行整理,并以“百数表”的形式呈现百以内的各个数。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百数表”发现数与数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百以内数的含义,我在教学时,分了三个层次进行。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有积极思维参与的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教学时,我先给学生出示一张完整的“百数表”,让他们认真观察这100个数,根据这些数的排列顺序,看看在它们身上都能发现哪些“小秘密”。孩子们的思维非常活跃,有的横着观察;有的竖着观察;还有的斜着观察。找出了很多有趣的规律。
没想到,这样一张看似简单、枯燥的“百数表”,在孩子们的眼中竟然能够发现这么多的“小秘密”,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给他们提供了充足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下,大胆想象,积极思维。
当学生对“百数表”有了初步的体验后,我并没有就此画上句号,而是把它作为新的起点,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因为规律的发现不是最终的目标,它的价值在于应用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为此,我利用“百数表”做进一步的研究。把其中的大部分数去掉,形成了一张只有第一行和第十列的数而其他皆为空格的“百数表”。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些数及刚才发现的规律,你能不能把25、58、97这3个数填在相应的空格里?”
面对这么多空荡荡的小格,要把这3个数填在相应的位置上,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孩子们开始安静下来,大家都在认真的思考着。突然,有一位学生胸有成竹地走到图前,拿起25这张数字卡片,把它贴在了第3行、第5个的位置,并且向大家解释说:“这一行除了30这个数,其余的数都是二十几的数,而这一列个位上的数都是5,所以我把25放在这个小格里了。”多么有条理的分析和判断呀。在不知不觉中,他已经把25这个数看成了二维空间的一个点。其他同学也立刻茅塞顿开,很快把58和97找到了自己的“家”。
接着,我把原有的数都去掉,只留下学生刚才贴上去的25、58、97这三个数。“百数表”变成了“三数表”。这时教师进一步激励学生:“怎样根据这3个数的组成、大小和它们各自的位置,把15、24、35、54、69、90和99分别填到相应的小格里?”学生的思维方式这时又产生了新的变化,他们会考虑到要贴上去的数与哪一个数比较接近,它们个位上或十位上的数有什么联系,甚至可能会根据一个已知数通过纵横两个方位的变化找到另一个数的位置。这一系列的数学思维过程更加深了学生对百以内数的认识。
最后,我把“百数表”拿去,组织学生进行猜数游戏:你能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
学生进行猜数游戏时,会主动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分析数的组成、数位和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上,对进一步理解两位数的含义是十分有益的。同时,这一过程又会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快乐和成功的快乐。
以上对“百数表”的三个层次的教学,使学生实践和感受到了“观察——发现——应用”这样一个很有普遍意义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使我认识到:引导学生发现确实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发现后的应用,在应用中体会和体现发现的价值。发现、应用,再发现、再应用,这样不断循环,可以使学生的“认知链”保持良好的运行和发展。
出自 xUEFEN.cOm.CN
百数表教学反思篇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于是我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了情绪高昂的学习需求,积极投入学习中来。
学生从情境图中提出问题,为学生搭建了学习的平台,有了问题就必须解决,从而,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筋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究新课环节上,我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发现、分析得出各种口算方法,使学生动脑、动口,这样学到的知识才印象深刻。适时引导学生总结两个因数末尾有零乘法的简便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这节课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有较好的基础,是在以前学的乘法的基础上再学习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活动,教学中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很快唤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一开始便以一种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情境,为能主动探索新知打下基础。当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了不同的算式后,又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再班内交流。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但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来学习数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提高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百数表教学反思篇十
对学习素材感兴趣,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是学生主动探索的重要前提。百数表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因为之前有了百数图,教师又告诉大家百数表里藏着很多的小秘密,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孩子想寻找秘密的好奇心,这些看似单调的数字宝宝,会藏着哪些小秘密呢……这时候的百数表在孩子的眼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东西,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诱发了学生参与的意识,使学生想探究。所以孩子们的汇报就很精彩,可以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跳着看,思维一下子就活跃了,课堂就更富有生趣。
在学生了解了百数表排列的规律后,出现了不同层次的练习,
第二层次缺少了大部分的数,只给了与要找的数有关联的;
第三层次只标出了百数表的行与列,直接要求孩子们找数;
每一个层次的练习,既有孩子们的独立练习,也有小组的共同努力。探究的过程,必定是一种亲身的经历,就象在解题时,我往往采用先让孩子在得不到任何提醒的状态下解题,也许错误率很高,但是在经历错误以后,他们就会想寻找正确的方法,寻找就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失败的体验为获取成功奠定了基础。
此外,还要让学生会探究。例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先把刚开始在百数表里圈好的数,为他们找一找在百数表里的位置,孩子们很快找到了,接着老师请小朋友观察,行、列数之间有什么小秘密,孩子们通过讨论、比较发现,行数减一就是数的十位,列就是个位。但是就几个数而言,是否百数表里所有的数都有这个规律呢?这个结论仅仅是猜想,正确与否必须通过研究、探索,进行科学验证。
首先得让孩子有自己的思考:我要验证什么?我可以怎样来验证?只有让孩子经历那种属于自我的探究与发现过程,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接着大家一起找了几个数,发现都有这样的规律,这时老师出了这样一题第三行第十列,是哪一个数?有的孩子脱口而出:20。这个答案有孩子提出不同意见:是30。如何验证。有孩子提议直接看百数表。果然是30。为什么前面找到的规律不适用了呢?难道找错了。
后来大家一起找了列是10的数,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第十列的数都是整十数,所以得出结论,不是找错了,而是百数表里的规律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第一列到第九列之间的数,还有就是第十列的整十数。
至于此,所有的探究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当孩子回顾探究过程,寻找自己的发现,欣赏自己的成果时,脸上都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在自主探索后的成功满足感,体现了愉快学习的理念,同时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感受到了自主探究的乐趣。
百数表教学反思篇十一
对学习材料感兴趣,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是学习主动探索的重要前提。前面学习数数时,对学生感觉数有了很好的整理。《百数表》是一年级小朋友形象认识100以内数极其简单的运算规律的很好的教学工具,虽然是简单的一个百数表可是里面藏了许多知识,如单数,双数,五个五个数,十个十个数等等,所以相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思维性较强的知识点。却对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
具体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横着,竖着,斜着,还可以让他们比比,横着看,第一行是前9个是一位数,竖着看,相邻两数相差十。斜着看他们相差11,等等,鼓励他们讲讲自己的发现,充分激发学生观察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对百数表有更清晰的认识。
课程的最后我将三道练习包装成三个大礼包,挑选今天所学的“武器”争夺礼物——加星,虽然只是一颗小小的星星,但在孩子们的心中分量却是极大的,那一颗星星代表着他的努力,代表着老师、同学对他的认可,对他的夸赞,教学中需要运用孩子的心理及时进行表扬与批评。
但一直也有个困惑,就是练习题的设计与取舍,每一道习题精讲不太可能,可又不敢轻易舍弃任何一道习题,就会带来时间不够的现象。
百数表教学反思篇十二
核心提示:今天上校内研讨课,整堂课我是由八道数的组成题目复习引入,然后出示图片让生获取数学信息并且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加强生提问的能力,并且用什么方法计算,如何列式,怎么计算,让生说算理把整千数看做几个千,然...
今天上校内研讨课,整堂课我是由八道数的组成题目复习引入,然后出示图片让生获取数学信息并且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加强生提问的能力,并且用什么方法计算,如何列式,怎么计算,让生说算理把整千数看做几个千,然后几个千再相加减,例题九一完便马上出示四道计算题巩固,接着继续新知例题十的教学,接着做一做,接着进位退位题型的练习,最后易错题目的练习,整个教学环节比较清楚,算理有让孩子们充分说,教师小结比较到位,这些是有进步的表现。
由于前面还是略显拖沓导致后面上得较为仓促,一紧张就胡言乱语的习惯还是没有改掉,虽然各位老师都说有进步并且进步较大,但还是有好几点不尽人意,如一开始的复习引入,题目略显简单没有针对性,应该加些学生易错数的组成题型,还有就是练习量还是不够多,不够强化整十数加减法尤其是进位加法的计算,还有就是把课本两种方法独立说,其实它们有内在的联系,是同一种方法的不同表述,有一点比较困惑的`是哪种方法好,到底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字直接相加减比较好还是看做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然后相加减比较好,因此在算理优化的引导上我表现比较牵强,不能很好地强调数的组成方法计算最好。
到底是要死死的规定学生就是一种方法好呢?还是自由让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己觉得方便的方法做呢?还是很困惑,这个问题需要专家的帮忙解答。或者今后的教学上多多摸索了。
百数表教学反思篇十三
本节课的内容不能仅限于寻找一种计算方法,重要的是怎样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这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节设计中,在新课引入阶段,创设了生活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把计算内容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
学的乐趣。
百数表教学反思篇十四
在这节课上,学生填写百数表和按要求涂表,确实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学生填表是否可以师生共同填写,填写过程在多媒体上展示,给学生讨论的是填写完整的百数图。因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百数表的规律和百数表的运用,而填写百数表只是学生对百以内的数的复习,所以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在涂色的活动中,也可以让学生按要求说出各个数字,教师在课件中演示,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能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来探究百数表的规律。
所以,在一节课堂中要突出教学重点,不能面面俱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组织学生探究百数表的规律,并按照百数表的规律来解决一些问题。那么在其他方面,教师尽量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在不降低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节省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讨论。
百数表教学反思篇十五
百数表是一年级小朋友形象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其简单规律的很好的工具。虽然是一个简单的百数表,可是里面藏了许多知识,如单数、数的知识,五个五个数,十个十个数的数数方法,等等。相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思维型较强的知识点。有些学生在刚入学就会从1数到100,对补充百数表和读百数表的兴趣特别大,可是当要求他们真正掌握百数表中的一些规律时,却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的,尤其这些数的规律又是比较抽象的内容,所以就要寻找一些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横着看,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一个;竖着看,相邻两个数相差10;从左上角往右下角斜着看,相邻两数相差11;从右上角往左下角斜着看,相邻两数相差9。鼓励学生多讲自己的发现,充分激发学生观察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对百数表的进一步认识。通过小小的一张百数表,让学生观察填写,分层展示发现,逐层深入,在孩子们的眼中,数学成了一个奇妙的世界,一个令他们神往的世界。在数学的海洋中,总有新的发现引领学生,让学生激动、兴奋。学生的不断发现,学生的言语,构建了一座数的殿堂,令学生神往,令教师感慨。学生把自己当做知识的.发现者,使得整节课教者上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冲满了活力和生机。
百数表教学反思篇十六
《百数表》是在读、写10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孩子前面数数时已经接触到数的顺序问题,明白相邻的数的概念。教材主要通过学生填表复习数数、写数,又更加清楚100以内数的顺序,再通过选数读一读,巩固读数,发现有趣的排列规律。
教学内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填表,一个是找规律并利用规律填数。但在第一个班上课时,发现第一个内容填表大约耗时十分钟,而且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完成这张表格,特别浪费时间。所以在接下来的第二节课我利用课间时间提前让孩子们完成这张表格,把重点放到第二个教学内容,即观察表格找规律,运用规律填数上。实践证明,课前准备的确帮了不少忙,课堂教学不紧不慢,在规律的寻找、把握和运用上理解得更加透彻,更加清晰。
另外考虑到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根据孩子们的喜好,我把这节课的新课和练习部分设计成“数字大冒险”,通过闯关冒险、武器挑战、勇夺礼物等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在大冒险中探究知识,并利用所学新知解决问题,最终发现效果非常好。
首先用动画效果让百数表活起来,通过两三行的数字阅读让孩子横着观察发现规律,再竖着发现规律,并通过各种比赛阅读进行巩固记忆。而斜着发现规律比较难,且对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也是一个挑战,但只要孩子能说出道理即给予鼓励,适当的表扬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紧接着设计孩子们所特爱的“一级武器”、“二级武器”、“终极武器”——横框和竖框、田字框、十字框进行探索,利用规律填写数字。仅仅几句武器语言的设计却发现孩子们的积极性完全不一样,把书本上静态的各种框冠以武器名,孩子特别投入,在填数的过程中非常开心,与同伴的交流很顺畅。这就提醒着我数学的学习不能就书本按部就班,有时需要冠一些儿童化的语言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进行数学学习。
最后将三道练习包装成三个大礼包,挑选今天所学的“武器”争夺礼物——加星,虽然只是一颗小小的星星,但在孩子们的心中分量却是极大的,那一颗星星代表着他的努力,代表着老师、同学对他的认可,对他的夸赞,教学中需要运用孩子的心理及时进行表扬与批评。
但一直也有个困惑,就是练习题的设计与取舍,每一道习题精讲不太可能,可又不敢轻易舍弃任何一道习题,就会带来时间不够的现象。
百数表教学反思篇十七
浮力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阿基米德原理是本节重点也是难点。在生活中及小学的自然课上对浮力认识已有一定的基础,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其概念由两个现象直接得出并强调“浸”和“向上”。
阿基米德原理的得出是难点,先让学生从生活现象和动手做课桌上的小实验现象猜测加推理“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再由水中水袋受的浮力和排开的水的重力的关系,最后由分析加表达式推导得出原理,这样层层推进,分散难点。从经验,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猜测避免猜测的盲目性。由于同学个体的差异及实验的自主选择,避免“整齐划一”,保证多样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同时教师在应有充分的准备学生猜测的“意外”,如:猜浮力与深度有关等。学生并没有从生活中或已有的经验出发,这样猜测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此时教师可加以引导。学生交流,回答“小鱼和大鱼由于深度和体积不同而产生浮力不同的争论”,“改错题:木块浮在水上受到的浮力”两个问题。情境化的问题,增加亲切感,易引起兴趣。“改错题”降低难度,又加深对原理的理解。题型的多样化可避免解决问题烦味与枯燥。
不足的是题目的覆盖面不广,可增加对浮力方向理解的问题;可换浮力在生活应用的例题,从而增强物理服务于社会的意识。
百数表教学反思篇十八
在学习混合式题时,要求学生意读题。如:13×6+23读作:13乘6的积再加23,和是多少。60-28÷7读作:60减去28除以7的商,差是多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差、积、商,乘、除以、除”等数学用语的含义,不但可以减少学生在读题时读错数的现象,也为后面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叙述题打下基础。
1.观察:观察题目里有没有括号?含有几种运算符号及括号的位置。
2.分析:分析题目中的运算关系,哪些运算可以同步进行。
3.确定:通过观察、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4.计算:在分析、确定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进行计算。计算重要看准数字和计算符号,能同时计算的就同时算。
5.检查:在计算的每个步骤中,都要及时检查、及时验算。首先,看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否准确,然后,看步骤是否合理,在看结果是否正确。
我原以为学生只要掌握运算顺序就可以能够很好地计算,但通过作业情况来看,并不乐观,主要出现了以下的几个问题:
(1)书写格式不对,不少的学生总是把等号对齐题目,甚至有些孩子直接在横式后面加上了得数。
(2)有些学生运算顺序掌握不牢,老是忘记了没有括号,有乘除时先算乘除还是从左往右计算。有的学生掌握了运算顺序,但还是习惯于把先算的结果写在前面,没有算的写在后面,导致出错。
(3)有些学生比较粗心,如抄错数字,减法忘记借位,看错运算符号。
(4)对于两个算式合写成一个算式很迷糊,在列综合算式需要添加小括号时总是忘记加。
(6)有的学生不知道用数学术语读题导致老是掌握不好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
对于以上出现问题,我进行认真地反思打算采用如下的方法补救:
1、坚持每天进行计算练习,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
2、对于容易造成审题失误的内容进行形象化的训练,提高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和自觉性。
3、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多与学生进行沟通,达成教育教学共识。
百数表教学反思篇十九
本节课我从解决问题入手,引入计算。重点研究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我组织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操作,在操作中明白口算的道理,并找到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应该说这部分的内容是很容易的,学生学起来得心应手,而且积极性非常高。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生动活泼地发展,使群体性主体参与率高,创新思维活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学生利用学具理解算理,从23=6203=60=600这种组合中找到规律,得出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0先不计算,先算出0前面的两个因数的积后,算式中有几个0,在积的后添几个0。
整个过程注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培养,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课堂上我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思考方式和习惯解决问题。因此学生发现不是所有的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都符合算式中有几个0,在积的后添几个0。如506=300,其中第一个0与算式中有几个0,在积的后添几个0无关,这是五六三十得出的,因此要在30后面添一个0。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优化自己的思维方式,实现问题解决与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同步发展。
百数表教学反思篇二十
《燕子》这篇课文语言清新明快,短小精悍,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绘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美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燕子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给早春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外形及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力。
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充分利用插图范画再现课文里的春光美,增强教学的形象性。
教学开始播放学生熟悉的音乐《小燕子》将孩子们带进美好的童年,带进充满生机的春天,并巧用课文插图,使燕子的形象和明媚的春光更具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时,学生通过观察范画展示的燕子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再通过合理的想象,一下子就领悟到了作者为什么说像五线谱,为什么说它们就像唱着春天的歌。这样,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分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读懂了课文。
二、教学中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读为主,以读促感,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提供了各种吸引学生个体,学习、自主参与的机会。抓住每一个可以展示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读、说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及时的给与鼓励。在每一段的感情朗读时,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必要的指导,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练习,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乐趣;在学习拟人句的时候鼓励学生说出积累的或是自己创编的拟人句,并分析这句子的好处,让他们在合作的基础上集中汇报交流,不仅增强了合作意识。如:在观赏了春天美景以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并通过自学的方式,从文中找到反映春天烂漫的词句,通过朗读来感悟到春天的美丽和充满的勃勃生机。
不足之处:
一、联系生活实际,挖掘学生的潜能做得不够。
人们常说,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篇课文是有名的散文,要读懂它,必须要与生活联系起来学,才能学得灵活,觉得透彻。
如:在理解“赶集”一词时,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去赶集时的感受,再想想课文中是说谁赶集?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通过与生活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开之多,给人以热闹的感觉。课堂中,教学春光美那一部分若能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谈谈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赞美春天;在让学生感受春风、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泼可爱时,让学生联系已学到的一些古诗词来说说,会让学生的思路得到打开。不仅拓展了课堂的教学,更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
二、教学语言运用不够精准。
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富有感召力、吸引力。课堂中,教学语言运用的好,能不断丰富学生想象,促教学的形象性,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百数表教学反思篇二十一
教学反思,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把在教学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文字进行梳理纪录的过程。作为一种“接地气”的教师专业化成长方式,近年教学反思越来越受到重视。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写教学反思的目的当然不仅是成为名师,但不管作为一个人还是一位教师确实应该时常反思自己。
人,正因为擅长反思,所以才能发现一些其他动物看来司空见惯物件的特殊用途,并用之作为生产和生活的工具,进而改变自己生存环境。夜深人静时盘点一天的得失,审思自己的作为,人才可以走的更远、更稳。正因为吃了一堑,所以才长一智。如果一个人重复犯同样错误而毫无改进,那么至少可以这样说,他没有好好的反思自己。教学上也是如此,写教学反思确实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重复类似的错误,进而不断地走向新的高度。但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能对我们的工作有所帮助呢?我认为教学反思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和叙事型反思比,问题型反思具有以下的特点:关注预设和生成,即上课时教师会带着问题教学,课后教师对自己的预设和学生知识生成之间的矛盾和差异进行分析和比对;教学除了关注点,更关注面,力求寻找具有共性的因素和问题,关注问题后的问题;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兴趣;反思聚焦于某一个教学问题,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而不是全面开花。
如何让自己的反思更有质量?我认为除了平时注意观察和思考,做个教育的“有心人”外,还要多阅读一些教育类书籍,这样就容易在一些司空见惯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和冲突,就能站在更高的教育视野上看问题,避免陷入重复、低效反思的窠臼。
百数表教学反思篇二十二
上课了,我先复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同学们看,斜风、细雨、柔柳、青草、绿芽、鲜花,你们用画笔把郑振铎笔下烂漫的春光呈现在了眼前,多么令人神往。谁能用书上的语言来描绘这美景呢?”要求学生对着黑板上的画感情背诵第二自然段,其余同学在听的时候,要透过文字浮现美好景色。随后,我用过渡句“在这烂漫无比的春光中,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为出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引到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再次利用学生的图画,“看,耿小宇观察的多仔细,画出的燕子惟妙惟肖,请同学们看着燕子想想,你能用几句话来介绍介绍这燕子吗?”于是同学们开始介绍,说的基本和书上的一致。我出示书上句子,指读后请同学用一个词语概括小燕子的特点(活泼可爱)。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动笔墨不读书”,从哪里可以看出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呢,学生圈圈点点,分别从“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几方面进行分析。
在学生搞明白第一段落的写作顺序后,为了进行片断练习,我提出问题:“小燕子的外形可以从很多方面去描写,郑振铎为什么只抓住了羽毛、翅膀、尾巴写呢?”学生倒是一下子就明白了:因为这三方面最能体现出燕子的特点。在探究出原因后,我随即出现了仿写词语“小青蛙、小白兔”学生回答的非常好:“一身碧绿碧绿的衣裳,一对鼓鼓的大眼,一张宽宽的嘴巴,这就是机灵活泼的.小青蛙。”“一身洁白的毛,一双长长的耳朵,一对红红的眼睛,这就是温柔可爱的小白兔。”到此,第一段落教学结束。第三、四段落主要是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我处理得非常简单。
第三段落,让同学自读,说说你觉得小燕子飞行是怎样的?为什么?学生找到了“唧、斜、掠、”这三个词语,并进行了分别阐述。徐楚涵提出“沾”也表现了小燕子飞行的轻快,因为“沾”一下就飞起来,多么轻盈的身子,同时她还联系到了第一自然段的外形的活泼可爱加以说明。在这一段落中,我重点让学生品读了“小圆晕”这个词,因为这个词充分体现出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他觉得不仅是燕子本身漂亮、动作优美,甚至连荡起的水圈都是那么迷人,充满了灵感。第四段落让同学们个别读后,我又一次利用了学生的图画,让学生找出比喻句,并观察图画,说说两者之间的相似点。对于“几痕”的理解,张心宇非常到位,她认为:“用‘几痕’,那是说明我们远距离看电线,那电线感觉上若隐若现。而用‘几条’、‘几根’则显得电线太清晰了。”在铃声响起时,课堂教学结束了。其实,如果说同学们在思考问题能干脆一些,今天课上还能完成一些作业呢。不过,最有收获的是巧妙利用了学生资源,把学生的图画当作了挂图合理利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830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