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生自我介绍能力(汇总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2-09 03:20:02
提高初中生自我介绍能力(汇总19篇)
时间:2024-02-09 03:20:02     小编:碧墨

总结是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宝贵知识。真正的力量源于内心的坚持和勇气,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潜力和能力。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提高初中生自我介绍能力篇一

要使自己的思维积极活动起来,最有效的办法是把自己置身于问题之中。当有了问题和需要解决问题时,思维才能活动起来,思维能力才可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

问题可以分为科研问题和学习问题两类。

科研问题是为了解决社会需要的未知而提出的课题。例如,怎样检查癌症?癌症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预防癌症?这些问题正是人类没有解决或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也是人类急需解决的问题。

可以这么说,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就意味着问题的解决。科研问题的解决意味着发明创造的到来;学习问题的解决意味着知识由社会向个人的转移,即知识的继承。可见,真理的发现和继承,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正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导致了科研的进展和学习的深入。

正因为问题在学习和科研中十分重要,所以古今中外的学者都十分重视它。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我们的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问个为什么。”爱因斯坦由于对人们经常谈论而从未推敲过的时间和空间提出了疑问,经过不懈地努力,建立了相对论,用爱因斯坦的话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华罗庚教授在青年时期,不迷信权威,经过独立思考,对苏家驹教授的论文提出了疑问,写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震动了数学界。

可见,要想推动思维的发展,就要自觉地使自己进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去。如果认识到这个问题是社会或个人所急需解决的,即认识到问题的意义以后,会大大提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怎样才能把自己置身于问题之中呢?

(1)要善于自己发现问题。

善于自己发现问题很重要。从1978年发表的一份科研成果报告中可以看出,美国论文的数量占了第一,占世界论文总数的41.91%。形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条是美国学校鼓励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这对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据吴健雄教授讲,在中国,家长往往这样问孩子:“你今天得了几个a(即5分)?”在美国,家长往往是问孩子:“你今天向老师提了几个有意义的问题?”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到了美国,参加了数学竞赛,获得了好成绩,信心大增。在美国的课堂气氛下,他讲话大胆,喜欢指出老师讲课中的问题,他一再指出老师的问题,老师不但不生气,反而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表示感谢,还带领全班同学一起鼓掌,因为老师认为培养出一个能创新的学生是他的光荣。

作为一个中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都要通过思维给自己提出问题。就是在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总结、课外活动时,甚至对考题的合理性,都要通过思考给自己提出问题,进行钻研,这样,学业才能大大长进。明代陈献章说得好:“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在学习过程中,只要肯动脑,有些问题会自然产生。例如,因为旧知识没有掌握好而出现问题;因为突然出现一些新概念或现成的结论,使人容易产生问题;因为出现了相近的概念,混淆不清而出现问题;当旧知识不够用时,会出现问题;当从另一个角度重新理解同一事物时,会出现问题;当老师讲的或书上写的与自已掌握的知识发生矛盾时,也会出现问题等等。

经过思维自己发现问题,经过思维自己解决问题,这才是高级的、具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会不会给自己提出问题,是学习有没有进入高级阶段的重要标志,正像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所说:“最重要的是自己会不会提出正确的问题。”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爱因斯坦也有精辟的见解:“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以这么说,学习上提不出问题,意味着学习的停止;科学上提不出问题,意味着科学的止步。

(2)上课要积极考虑老师提出的问题。

一个善于启发学生思考的老师,在课上总是引出颇有趣味的问题开展教学活动。有时从旧知识中引出新问题;有时从实验现象中引出问题;有时从生活实践中引出问题等等。面对老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不要身在教室,心在课外,也不要采取等待的态度,消极地去听同学的解答或老师的说明,而要主动参与讨论并力求想得迅速,想得正确。由于是上课,自己想得对或错都可以及时得到老师的肯定或纠正,这对于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不少学生学习水平低,突出表现在课堂学习效率低,课外的负担重。原因之一是上课时自己退出了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成为思维活动的旁观者。

当然,有的学生也想回答问题,但缺乏信心,害怕答得不对让同学笑话,其实大可不必,作为一个中学生,在学习中答错问题本是正常现象。答得不对,引起争论也有利于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再说在全班同学面前回答问题,正是培养自己口头表达能力的难得机会,不应轻易放过。

(3)敢提问,会提问。

自己发现问题以后,经过独立思考,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时怎么办?只有请教别人,向老师、同学、家长请教,向一切在这个问题上比自己强的人请教。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明明有问题,却不敢问人,原因是虚荣心在作怪。他们怕老师和同学看不起自己,这种现象在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中比较多。在他们看来,似乎在学习中从来不提问的人,才是好学生;就是下了决心问同学和老师时,也是别人一讲就懂,其实并没真懂,只是怕别人说自己脑筋反应太慢。当然他们也就不会深入地追问,更不敢与人辩论了。

其实,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本身就会有一定的深度,在请教别人时,别人不仅不会看不起自己,反而会另眼相待。从老师角度来讲,学生有问题不敢问,就不知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什么问题,因此,也很难给以针对性的帮助。

可以这么说: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暴露自己的问题,并能虚心向别人学习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上的强者。

什么叫会问呢?

首先,要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发问。敢问不等于依赖。有一位优秀生给自己规定了“五不问”:已学过的基础知识未经复习不问,教科书或主要的参考书没有看过不问,老师留的问题未经深入思考不问,找不到自己问题的关键不问,提不出自己的思路和看法不问。

有时,有的学生去找老师请教问题,刚一问,就被老师“顶”了回来。原因很简单,老师从他提出的问题就可以迅速地做出判断:他一没有认真看书,二没有认真思考。因此老师先不回答,而是让他自己先看书,自己去思考。可以说,没有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是没有资格提问的。

其次,在提问过程中,也要坚持独立思考,自己提问只是要求别人稍加启发,或点拨一下。卢嘉锡说:“学习中总难免有些问题自己搞不懂,就要请教别人,有什么疑难大家一起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启发,也是一件乐事。不过还要提倡独立思考。请教时不要把问题问透,请人在关键的地方点一下,然后自己思考,这样费力些但收获会大得多。”懂得了上述的道理,当再请教老师,老师没有直接告诉你答案,却让你回去看书的某一部分内容时,你就不会反感或自卑了。直接告诉现成答案的老师,不见得是高明的老师,而能给你指出门路,让你经过自己的思考求得答案的老师才是高明的。

第三,要认真分析自己发生问题的原因,分析自己不能独立解决问题的原因,还要分析别人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高明之处。这样做,可以使自己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提高,使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加强,从而使得以后提出的问题越来越有深度,有价值。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有了求知欲,积极性就会提高,思维也就更活跃。教师如果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更有利于促进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初中生的特点,来激发和迎合他们的心理,让其产生共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不断探索。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之前选用引例:“一百个和尚一百个馍,大和尚一个吃仨,小和尚仨吃一个,正好吃完,问有几个大和尚几个小和尚因为学生在小学就已经接触过简单的方程,由于例子本身的幽默性、学生本身的好奇心将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寻求解法上,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这样不仅唤起了学生的兴趣与思考,重要地是加深了他们对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的印象以及学好每一个小概念的意义的认识。这样以来学生就更有兴趣来学习这节课,初中生具有极大的创造能力的潜质,只是这种潜质需要不断地激励才能迸发出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就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在观察中给与学生引导。第三,引导学生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如学习《三角形的认识》,学生对“围成的”理解有困难。教师可让学生准备5厘米、8厘米、4厘米、3厘米的小棒各一根,选择其中三根摆成一个三角形。在拼摆中,学生发现用5、8、4厘米和5、4、3厘米都能拼成三角形;当选8、4、3厘米小棒时,首尾不能相接,不能拼成三角形;当选5、8、3厘米小棒时首尾相接但不能拼成三角形。借助图形,学生可以直观的感知三角形“两边之和不能小于第三边”,又让学生明白“三角形”不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而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这样学生对三角形的定义就更加清晰了。因此,概念教学时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的过程中得出结论,对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有所帮助。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创造思维能力。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看黑板(一般为长方形),让学生算一算它的面积,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很快就能解决问题。接着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计算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是多少根据初中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有天然的好奇心理,思维的积极性被激发,就能根据前面的知识做出如下猜测:1、面积是长边和短边长度的积。2、长边和它的高的积。3、短边和它的高的积等。这时教师一一板书出来,学生见自己的思维结果被肯定,心理上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从而激起学生主动去想象、去探索。

提高初中生自我介绍能力篇二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要求是听、说、读、写,而其中的写最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在十多年的写作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普遍较低,不少学生在做书面表达时,审题不清,语言错误频繁,写作时受母语思维的影响,语言负迁移作用明显,书写零乱。针对学生在英语写作上存在的这些问题,我进行了下列探索和尝试,在教学中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必须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秩序渐进,一环扣一环地进行训练。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阶段训练,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逐渐从熟记单词、单句表达,过渡到串词成句,组句成文,让学生稳步提高。要达到上述要求,应注意抓两方面,首先抓基本功训练,严格要求学生正确、端正、熟练地书写字母,单词和句子,注意大小写和标点符号;其次,立足于新教材课本,以口头和笔头两种形式,进行组词造句,组句成段练习,加强单句的'翻译训练,强化固定短语和句型的应用,对学习的每一个单词,词组和句型都要让学生尽量当堂掌握并运用,并能寻求到相关多种表达方式。

2.广泛阅读,加强语感大量阅读除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扩大词汇量外,还可以加强英语语感,对英语写作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平时介绍学生订阅,借阅或在书店买一些简易英语短文的书、报来进行广泛的、大量的阅读。要求每位学生能自备一本收词5000个左右的英语词典,这样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关键的生单词时,可以随时向这位“无声的教师”请教。让学生在阅读中熟悉句子结构和词汇用法,扩大知识视野,并逐渐能从中发现和掌握英语写作的技巧。

3.坚持写作训练并用英语来思维一般学生都有这个坏习惯:在听、说、读、写时,习惯把英语的内容译成汉语来理解,或汉语按照中文习惯译成chinglish去表达。要改掉上述坏习惯,学会用英语思维,需要一个过程。这需要英语学习者真正掌握一定程度的英语语言知识,并能对其进行自发的应用。用英语思维可避免chinglish。当然只谈技巧,不付诸行动,只是纸上谈兵。只学射击理论,而不刻苦练习射击,绝成不了神枪手,因此还应当要求学生多写、多练,可采用日记、感想、随笔、见闻等多种形式反复练习。

4.教师批改或同学之间互改时间允许的话,一周上一节作文课,教师在批改后的作文中选择一篇有代表性的文章抄在黑板上,与学生一起对文章进行分析,一起批改,这样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批改作文,积极性高,印象深刻。与此同时,学生书面表达中的错误不尽相同,而互改可以让他们互相取长补短。我就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互改。互改的对象可以自愿选择也可以由教师安排。要求批改者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可与周围的同学商量或当场请教老师,来得到正确答案。这种课是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支配下进行的,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英语的写作训练是综合能力的训练,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切忌急于求成,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只有合理安排,要求学生每日熟记适当量的词句,并强化听说读写的训练,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才有“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也才能让学生下笔时,“一气呵成”。

提高初中生自我介绍能力篇三

在历届英语高考中,书面表达的分值所占分数比逐年增加。而当前我校英语教学中往往偏重于听、读、译的教学,对说和写的能力的训练与提高却重视不够。为提高我校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我们备课组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初步探索出一条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旨在抛砖引玉,与同仁切磋,共同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从近几年的高考情况来看,书面表达已成为考查学生写作能力的固定题型,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且要求越来越高,120词的短文既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又考查学生用英语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意见和记录事实的能力。如果说提高听说能力是为了克服“聋哑式英语”,那么,提高读写能力则是为了克服“文盲式英语”。

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教学领域内普遍受到冷落与忽视,不少学生错误地认为写作的提高无非是多写几篇,但却没有英语记日记、记笔记的习惯,写作时用中文构思,再译成英文,写作后自己不注意修改,也不关心老师评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写作水平较低,具体表现在:

1、基本功不扎实,单词拼写错误率较高;

2、句法知识不扎实,无法驾驭长句,常常顾此失彼;

3、语法实际运用能力差,基本语法错误严重;

4、“汉语式”英语,表达不清楚,语篇不得体;

5、布局及衔接能力差。

针对学生在写作上存在的这些问题,我认为应当开展全面综合型教学,从不同的层面和不同角度来解决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诸多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信心。

一、加强写的意识,有利于突出“学生主体”这一教学思想。

首先要强调书面表达在高考试卷中的重要性。由于教师明确地提出了写的要求,围绕所写的题目展开的课堂活动,如通过输入渠道听与读进行的材料积累,包括词汇、习语、句型、语篇结构等的学习操练,为输出而进行的“写”前活动,如:集思广益、串联归纳,每单元的单词,短语,句型听写,作文完成后开展的相互间、小组中与全班内的习作和作文讲译,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学习,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责任心,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枯燥的语言学习为愉快的语言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重视英语写作的课堂教学。

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重在积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一环扣一环的进行训练。在写作的初级阶段,要狠抓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句―段―篇,句是基础,段是过渡,篇是目的。没有句子便没有段落和文章。培养学生的造句能力是基础中的基础。训练的重点是简单句,强调句子的简短、通顺和完整。翻译句子是书面表达的基础,翻译得多,造句和写文章就容易得多,巩固了常用句型和词汇,为以后的书面表达打下扎实的基础,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和积累各种地道的英语表达法,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逐步摆脱“汉式”英语。

三、重视批改与讲评。

在批改这一项中,采用多种方法。重点还是采取面批的形式,尤其是针对语言错误特别多的学生,请到办公室,边批改,边解释,这样学生更能集中注意力,老师也能把问题讲清,说透,及时反馈自己的看法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因为学生书面表达中的错误也不尽相同,而相互批改可以取长补短,有针对性地要求中下等水平的同学批改中上等水平的作文,要求批改者在有疑问的地方可当场请教老师,也可与同桌或周围的同学商量来得到满意的答案。这样即可提高教师的批改效率,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又能使学生从自己的错误中获得学习的机会。另外,还可以采用部分批改法,将学生的作文全部收起来,但每次只对部分学生的作文进行细致的批改,全收可以督促所有的学生都进行写作学习,使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收集学生写作中的错误,增强讲评中的针对性。评语主要采用朋友式的交流方式,探讨学生文章立意的新颖之处、思想的深度、结构的清晰度等。有特色的文章常被选中在班上交流或宣讲,甚至直接用做范文。

四、背诵经典范文。

背诵范文,整理佳句对提高写作能力帮助极大,优美的句子、地道的表达方式、精彩的段落要让学生背诵。经过消化,成为自己写作的好材料,还应让学生大量阅读,广泛吸收。要写出好文章,除了篇章结构和内容以外,词句的积累也十分重要,恰当运用一些常用的习惯表达和典型句式既能有效地减少文章的病句,又能给文章增添色彩。经过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学生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

近年来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阅卷采用新标准,不再把要点齐全、语法正确作为阅卷最高标准,而要求考生采用一些高级表达方式来提升文章的档次。显然,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已走进新时代。具体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写好开篇交待句和末尾总结句,增强文章的照应性;

2、写好常识性语句,增强文章的连贯性;

3、巧用过渡性词汇,增强文章的逻辑性;

4、巧用高级语法,增加文章的表达档次;

5、尽可能采用多种表达方式,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

最后,我们认为,书面表达只要能做到以下六点,就能得高分:

要点全,语法正,表达准,句型整,逻辑顺,卷面洁。

提高初中生自我介绍能力篇四

我们学习时,表面看天天在和概念和原理打交道,实际上我们是在学习有关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知识。要想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仅靠感觉、知觉、表象是不行的,需要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借助于思维才能完成。人正是因为有能够进行思维活动的大脑,所以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间接地、概括地、更加深刻地认识世界。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这方面的工作是杰出的。他用厚纸片做了63个方形卡片。卡片上记录着元素的名称、性质和原子量,又通过反复的思考最后发现: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就是门捷列夫发现的元素周期律。根据这个规律,他把自己已经知道的63种元素排列在一张表里,这张表就叫元素周期表。他还在表中留下空位,预言了某些未知元素的性质,还指出已测定过的元素原子量的错误,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后的科学事实证实了门捷列夫的预言。

由于受到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门捷列夫没有发现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元素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的递增,或者说是核外电子排列的周期性变化。但门捷列夫这个伟大的发现,还是为人类进一步揭示元素性质和物质结构之间的关系开辟了道路。

门捷列夫的这种认识,是由于没有停留在对个别元素的认识上,而是以某一类事物的整体(63种元素)为研究对象,所以抓住了某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发现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认识,只有通过大脑思维活动才能最终实现,不然是很难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

门捷列夫在回答彼得堡小报记者的提问时说:“这个问题我大约考虑了,而您却认为坐着不动,5个戈比(俄国货币单位)一行,5个戈比一行地写着,突然就成了。事情并不是这样!”“考虑了20年”,说明了长期而艰苦的思维活动在探索事物规律中的重大作用。

丹麦科学家第谷·布拉赫花了30年时间积累了行星运动的大量观察材料,但没有发现什么重要的规律。而他的学生,德国的刻卜勒在第谷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终于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理,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种认识的上升、飞跃靠什么呢?靠的是艰苦的思维活动。牛顿从刻卜勒的三定律的引力概念中,通过思维活动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一般人总认为牛顿是看到苹果落地,才偶然发现这个定律的,因此,把这棵树视为珍宝,树倒了以后还把树砍为若干段,妥为保管。事实上,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牛顿在多年观察和学习的过程中,经过艰苦思考的成果。他说:“我并没有什么方法,只是对一些问题用了很长的时间去思考罢了。”“我一直在思考、思考、思考……”这里,牛顿说出了他发明创造的两条秘诀:一要继承前人的科学成果,二要在研究中勤于思考。

可见,在创造发明的过程中,如果离开了思维活动,就无法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创造和发明也就成了空话。同样,在学习活动中也不能离开思维活动,否则就无法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概念和原理也就无法建立起来。例如,在化学课上,经过一系列实验与观察,掌握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很多理化性质,然后,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去掉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找出它们的本质特征,也就是决定该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有属性: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电解质。把这种电解质称为“碱”,从而确立了“碱”的概念。

在生物课上,通过显微镜看到了口腔上皮细胞、洋葱表皮细胞、蕃茄果肉细胞、草履虫等,获得了大量的感性认识。通过思维活动,就会进一步发现:细胞形状虽然各式各样,但它们基本上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以后进一步学习又知道,细胞通过分裂可以增殖,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生物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基本功能单位。抓住了这些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细胞的概念就初步建立起来了。

可以说,数学中的正数、负数、虚数、实数、微分、积分……,物理学中的质量、重量、速度、加速度、沸点、熔点、矢量……,化学中的化合、分解、氧化、还原、化合价、原子量、摩尔……,生物学中的同化、异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变异、生长等等,这些概念的确立,要经历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个性到共性,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必须通过思维活动才能实现。

总之,思维活动使我们在学习活动中能继承人类的知识,并能运用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离开了思维活动,感性认识就无法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也无法指导实践活动。

正因为思维可以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做出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所以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的导言中,把思维着的心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一)把自己置身于问题之中。

要使自己的思维积极活动起来,最有效的办法是把自己置身于问题之中。当有了问题和需要解决问题时,思维才能活动起来,思维能力才可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

问题可以分为科研问题和学习问题两类。

科研问题是为了解决社会需要的未知而提出的课题。例如,怎样检查癌症?癌症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预防癌症?这些问题正是人类没有解决或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也是人类急需解决的问题。

可以这么说,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就意味着问题的解决。科研问题的解决意味着发明创造的到来;学习问题的解决意味着知识由社会向个人的转移,即知识的继承。可见,真理的发现和继承,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正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导致了科研的进展和学习的深入。

正因为问题在学习和科研中十分重要,所以古今中外的学者都十分重视它。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我们的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问个为什么。”爱因斯坦由于对人们经常谈论而从未推敲过的时间和空间提出了疑问,经过不懈地努力,建立了相对论,用爱因斯坦的话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华罗庚教授在青年时期,不迷信权威,经过独立思考,对苏家驹教授的论文提出了疑问,写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震动了数学界。

可见,要想推动思维的发展,就要自觉地使自己进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去。如果认识到这个问题是社会或个人所急需解决的,即认识到问题的意义以后,会大大提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怎样才能把自己置身于问题之中呢?

(1)要善于自己发现问题。

善于自己发现问题很重要。从1978年发表的一份科研成果报告中可以看出,美国论文的数量占了第一,占世界论文总数的41.91%。形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条是美国学校鼓励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这对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据吴健雄教授讲,在中国,家长往往这样问孩子:“你今天得了几个a(即5分)?”在美国,家长往往是问孩子:“你今天向老师提了几个有意义的问题?”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到了美国,参加了数学竞赛,获得了好成绩,信心大增。在美国的课堂气氛下,他讲话大胆,喜欢指出老师讲课中的问题,他一再指出老师的问题,老师不但不生气,反而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表示感谢,还带领全班同学一起鼓掌,因为老师认为培养出一个能创新的学生是他的光荣。

作为一个中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都要通过思维给自己提出问题。就是在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总结、课外活动时,甚至对考题的合理性,都要通过思考给自己提出问题,进行钻研,这样,学业才能大大长进。明代陈献章说得好:“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在学习过程中,只要肯动脑,有些问题会自然产生。例如,因为旧知识没有掌握好而出现问题;因为突然出现一些新概念或现成的结论,使人容易产生问题;因为出现了相近的概念,混淆不清而出现问题;当旧知识不够用时,会出现问题;当从另一个角度重新理解同一事物时,会出现问题;当老师讲的或书上写的与自已掌握的知识发生矛盾时,也会出现问题等等。

经过思维自己发现问题,经过思维自己解决问题,这才是高级的、具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会不会给自己提出问题,是学习有没有进入高级阶段的重要标志,正像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所说:“最重要的是自己会不会提出正确的问题。”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爱因斯坦也有精辟的见解:“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以这么说,学习上提不出问题,意味着学习的停止;科学上提不出问题,意味着科学的止步。

(2)上课要积极考虑老师提出的问题。

一个善于启发学生思考的老师,在课上总是引出颇有趣味的问题开展教学活动。有时从旧知识中引出新问题;有时从实验现象中引出问题;有时从生活实践中引出问题等等。面对老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不要身在教室,心在课外,也不要采取等待的态度,消极地去听同学的解答或老师的说明,而要主动参与讨论并力求想得迅速,想得正确。由于是上课,自己想得对或错都可以及时得到老师的肯定或纠正,这对于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不少学生学习水平低,突出表现在课堂学习效率低,课外的负担重。原因之一是上课时自己退出了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成为思维活动的旁观者。

当然,有的学生也想回答问题,但缺乏信心,害怕答得不对让同学笑话,其实大可不必,作为一个中学生,在学习中答错问题本是正常现象。答得不对,引起争论也有利于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再说在全班同学面前回答问题,正是培养自己口头表达能力的难得机会,不应轻易放过。

(3)敢提问,会提问。

出处 Www.xueFeN.com.cN

自己发现问题以后,经过独立思考,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时怎么办?只有请教别人,向老师、同学、家长请教,向一切在这个问题上比自己强的人请教。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明明有问题,却不敢问人,原因是虚荣心在作怪。他们怕老师和同学看不起自己,这种现象在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中比较多。在他们看来,似乎在学习中从来不提问的人,才是好学生;就是下了决心问同学和老师时,也是别人一讲就懂,其实并没真懂,只是怕别人说自己脑筋反应太慢。当然他们也就不会深入地追问,更不敢与人辩论了。

其实,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本身就会有一定的深度,在请教别人时,别人不仅不会看不起自己,反而会另眼相待。从老师角度来讲,学生有问题不敢问,就不知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什么问题,因此,也很难给以针对性的帮助。

可以这么说: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暴露自己的问题,并能虚心向别人学习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上的强者。

什么叫会问呢?

首先,要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发问。敢问不等于依赖。有一位优秀生给自己规定了“五不问”:已学过的基础知识未经复习不问,教科书或主要的参考书没有看过不问,老师留的问题未经深入思考不问,找不到自己问题的关键不问,提不出自己的思路和看法不问。

有时,有的学生去找老师请教问题,刚一问,就被老师“顶”了回来。原因很简单,老师从他提出的问题就可以迅速地做出判断:他一没有认真看书,二没有认真思考。因此老师先不回答,而是让他自己先看书,自己去思考。可以说,没有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是没有资格提问的。

其次,在提问过程中,也要坚持独立思考,自己提问只是要求别人稍加启发,或点拨一下。卢嘉锡说:“学习中总难免有些问题自己搞不懂,就要请教别人,有什么疑难大家一起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启发,也是一件乐事。不过还要提倡独立思考。请教时不要把问题问透,请人在关键的地方点一下,然后自己思考,这样费力些但收获会大得多。”懂得了上述的道理,当再请教老师,老师没有直接告诉你答案,却让你回去看书的某一部分内容时,你就不会反感或自卑了。直接告诉现成答案的老师,不见得是高明的老师,而能给你指出门路,让你经过自己的思考求得答案的老师才是高明的。

第三,要认真分析自己发生问题的原因,分析自己不能独立解决问题的原因,还要分析别人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高明之处。这样做,可以使自己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提高,使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加强,从而使得以后提出的问题越来越有深度,有价值。

(二)要坚持独立思考。

有人谈到学习的独立性时说,小学阶段是老师扶着走,中学阶段是老师牵着走,大学阶段是老师领着走。

这个看法说明了一点,在校学习期间,学习的独立性是逐步加强的。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学习和工作就基本上要靠“自己走了”,也就是要靠自己独立地去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独立地去解决问题了。因此,在校学习期间,特别要注意克服依赖性,坚持独立思考,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经过独立思考,经过自己付出的脑力劳动,获得真知;也只有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能力才能迅速地发展起来。在学校学习期间,有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更应当大胆地进行独立思考,因为想得不对的话,也比较容易得到及时纠正,如果长期依赖别人,只能使自己的思维能力一天天退化。

坚持独立思考,才可以使思维能力发展到创造的水平。所谓创造或创造性的活动,指的是提供新的、首创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科学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创造而发展起来的,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就是前人的创造。

创造或创造性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的特点是新颖性和独创性。创造性思维只有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才能形成。而接受人家思考的成果只能叫学习或模仿。思维达不到创造的水平,那就只能永远跟在人家后头跑。

中学生将来要肩负起把祖国建设成为世界强国的重担,因此必须从小坚持独立思考,将来才有可能从事创造或创造性的劳动。

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表现应当是:善于独立地发现问题,独立地分析问题,独立地解决问题,还能独立地检查判断学习结果的正误。

如果能独立地解决人家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虽然对社会没有什么创造性的意义,但这本身却孕育着创造思维的才能,这种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可能促使真正的发明创造的实现。

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另一种表现应当是不盲从、不轻信、不依赖,凡事都问个为什么,都经过自己头脑思考明白以后再接受。在自己没有独立想通之前,决不轻易死记死套现成的结果。爱因斯坦的老师海因里希·韦贝尔对爱因斯坦说:“你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小伙子,可是你有一个毛病,就是你什么都不愿让任何人告诉。”在这里海因里希·韦贝尔老师说的“毛病”,正是爱因斯坦可贵的优点——独立思考,正是这个优点,才使得爱因斯坦取得了划时代的发明创造。

不少学生上课时懒于思考,只等着老师讲解,自己抄抄现成的结论;看书时,不善于发现问题,有时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愿意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去解决,而喜欢依赖别人的帮助;做作业时,遇困难就问同学,甚至抄同学的作业成果。这种缺乏独立思考的学习态度,使他们陷入了学习落后的境地。

数学家赵访熊教授说,有些学生学习效率所以不高,主要原因是缺乏思考。古语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我们看书时要养成边看书边思考的习惯,有时用来思考的时间往往比看的时间还要长些。譬如说,书上常常是先有定理,然后再从头推演出来。我们看的时候,就应当倒过来想一想:为了得出定理,先需要解决哪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又需要解决哪个问题?依此类推,步步追根,最后引出证明这个定理的方法,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定理的关键所在。

坚持独立思考,一旦学习上获得了成功,就会进一步增强独立思考的信心,使思维能力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三)要学点思维科学。

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通过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思维形式、规律和方法已经有了一些科学的总结,由于思维的复杂性,这种总结尽管还只是初步的,但它是人类社会极其宝贵的财富。继承下这份财富,就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早日纳入科学的轨道,这会使中学生的学习发生质的飞跃,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应当学习哪些内容呢?

(1)思维的基本形式。

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讲,应当了解什么是概念,概念是怎么形成的,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指的是什么,怎样区分相近的概念,怎样给概念下定义,概念和语言、符号的关系是什么等等;还应当了解什么叫判断,判断的分类是什么,如何应用等等;还应当了解什么叫推理,什么叫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不同类别的推理之间有什么异同,怎样使推理科学严密等等。

(2)思维的规律。

所谓思维规律指的是思维的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等。此外还有辩证逻辑及辩证逻辑的思维规律,如对立统一思维规律、量变质变思维规律、否定之否定思维规律等。思维规律实质上是客观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应当自觉地掌握它。

(3)思维的方法。

主要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分类、系统化、具体化、归纳、演绎等基本思维方法。

应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运用,往往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思维方法指导着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思维方法在学习中的具体表现。

思维形式、思维规律、思维方法,都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一个人只要在思维着,就离不开一定的思维形式、规律和方法,只是自己没有自觉地意识到而已。因此,学点思维科学是很有必要的。

(四)要研究具体的思维过程。

思维的形式、规律和方法总是在具体的思维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因此,也只有在具体的思维活动中才能把握它,使它成为有血有肉的具体的东西,而不是几条抽象的规律或定义。

研究思维过程的途径有三条:

(1)通过学习科学史来研究前人的思维过程,从中汲取营养,掌握思维的科学。

在我们的课本中,前人寻找真理的曲折的思维过程被略去了,看到的只是通向成功的简捷的思维过程,这对学习思维科学和发展思维能力有不利的一面,因为这不符合科学发展历史的本来面貌。

通过科学史的学习来了解形成科学成果的思维过程,有三点好处:可以学习如何科学地思维,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学习科学家百折不挠地探索和创造的精神。例如,学习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过程,可以充分看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在研究中的重大作用,也可以学到孟德尔坚持8年搞豌豆杂交实验的顽强精神。当然,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研究课本上涉及的每一项科学成果的历史,但要力求了解科学史上某些重大发现的探索过程,这对学习会有所帮助。

(2)通过上课研究思维的过程。

上课时,要有意识地研究老师或同学的思维过程,具体分析他们的思维方法。

听完课以后,可以回味一下老师是怎么提出问题的,怎么分析问题的,又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复习课时,老师的比较表是怎样设计的,又是怎么把知识整理成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的。总之,认真学习老师在课堂上成功的启发、引导和讲解,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至于上课时同学回答问题,有的论证得头头是道,有的回答得非常简捷,有的解题方法非常高明,有的反驳非常有力……面对这些科学思维的精彩之作,千万不要轻易放过,要认真地回味一下,想想同学在思维过程中的高明之处在什么地方,从中学习思维科学。

(3)回忆自己的思维过程,从中寻找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每个学生每天都在思维着。例如上课思考问题、讨论发言、课后复习、解题、作文、考试答卷、考前复习、做实验等等。但一般学生只满足于完成学习任务,至于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思维形式、规律和方法,往往很少顾及。

有的学生答题简要、清楚、无懈可击,老师表扬一下,给个好成绩也就完了。如果自己不满足这一点,再从思维的方法上分析一下自己的思维过程,也许会意识到这次答题成功的原因在于采用了严密的归纳推理或演绎推理,或是运用了比较的思维方法,经过这样认真地分析,使自己能够更加自觉地运用逻辑知识。

(五)不断丰富知识,提高所掌握知识的质量。

知识和能力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丰富而深刻的知识,无疑会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人们常说,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如果不掌握概念,不掌握原理,那么头脑中就会因为缺少思维所必须的“原材料”而使思维无法进行下去。例如学习物理时,如果不掌握原理、公式、解题的思维活动,就无法进行。试想一个不掌握三角形全等判定公理知识的人,面对有关三角形全等的证明题,怎么能开展思维活动呢?不少学生思维能力低的原因就是基础知识太差。澳大利亚有一位科学家说得好:“科学上成年人思维程度的发展只能达到青年时期所打基础能够支持的高度。”这里说的基础,当然包括基础知识在内。

但是也有这种情况,有的人知道的也不少,记忆力也不差,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却很弱。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头脑中贮存的知识质量太差。所谓太差,一是不理解,二是不系统。因此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就无法“取用”,这必然会影响到思维能力的提高。

当认识到一类事物的本质特性而形成概念时,用什么来确定和表示呢?用词语来表示。而用词语所表达的概念则是“思维的细胞”。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并表示一定的意思,就成了句子,句子再进一步组成句群、段落和文章。人们就是依靠语言文字将获取的各类知识保存下来。而学生又是依靠语言文字把这些保存下来的知识继承下来的,从而使社会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经验也要依靠语言和文字,并且经常借助它进行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使智力活动成为可能。

语言直接影响到知识的贮存、流传和继承,关系到思想的交流和思维的进行。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上海复旦大学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在上海举行的语文教学研究会上讲话时说:“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的话,我的意见是第一堂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这位著名数学家讲的话很有道理。

当前值得重视的问题是不少中学生轻视语文,忽视语言能力的提高,听说读写水平很低,这阻碍了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审题时看错题目,阅读和听讲效率低,解答问题时表达不清,实验报告表达不准,不能确切表达自己的思想等等。因此,努力提高语言能力不可忽视。

总之,要想积极发展思维能力,从思想上要认识到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从行动上要注意做到:把自己置身于问题之中,坚持独立思考,要学点思维科学,注意研究具体的思维过程,不断丰富知识,提高所掌握知识的质量,以及提高语言能力等等。思想上有了认识就能提高行动的自觉性,行动跟上了,提高思维能力的愿望才有可能变成现实。

提高初中生自我介绍能力篇五

仅口才论口才是远远不够的。君不见那些伶牙利齿的“巧舌媳妇”,尽管能说会道,但却登不了“大雅之堂”。

二、努力学习和掌握相应的技能、技巧。

如在讲课、讲演时,就要做到:

(一)准备充分,写出讲稿,又不照本宣科;。

(二)以情感人,充满信心和激情;。

(三)以理服人,条理清楚,观点鲜明,内容充实,论据充分;。

(四)注意概括,力求用言简意赅的语言传达最大的信息量;。

(五)协调自然,恰到好处地以手势、动作,目光、表情帮助说话;(。

(八)尊重他人,了解听者的需要,尊重听者的人格,设身处地为听者着想,以礼待人,不带教训人的口吻,注意听众反应,及时调整讲话。

三、积极参加各种能增强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

如演讲会、辩论会、班会、讨论会、文艺晚会、街头宣传、信息咨询等活动。要多讲多练。凡课堂上老师讲的或自己在书本学到的知识都尽可能地用自己的话就出来,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口头表达能力要有刻苦精神,要持之以恒。只要我们勤于学习,大胆实践,善于总结及时改进,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一定能不断提高。

提高初中生自我介绍能力篇六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对人对事、看问题、想问题都能够更敏锐一些,这样无论是对正常的生活还是职场上的发展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下面推荐了5种方法:

观察事物不要限制自己的视野。

在听到一个新观点或看到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不要立即表示喜恶,不要只从本人原有的知识出发加以评价,决定取舍。正确的思维方式是,想一想这种新观点、新方法所具有的优缺点,然后再决定取舍。

不要忘掉目标。

许多人在思考问题的初期,能对准目标,随着思维的展开,影响思维的因素越来越多,就可能偏离目标,甚至忘掉目标,这就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要考虑到所有的因素。

如果你为解决什么问题或作出什么决策而思考,你要对与作出决策或解决问题有关的所有因素都进行仔细推敲,考虑无遗,但对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优先考虑。

要考虑效果。

你要想像和推测自己的计划和行动在当前、5年后、后.甚至更长时期后可能产生什么效果;要比较不同的后果,作出最优选择。

要突破惯常的思维方式。

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时,要解开思想上的束缚.把那些奇思异想,通常认为不可能实现或幼稚可笑的主张都考虑进去;即使对那些与惯常想法正好相反的主意加以考虑也无妨。但在做出决定时,要有充分根据。

提高初中生自我介绍能力篇七

英语对小学生而言是新鲜事物,小学生都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因而只要教师在起步阶段注意引导,努力创造说话氛围,消除学生怕说错,怕说不好的顾虑,保护好他们的说话欲望,那么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方面,我们就迈向了成功的一步。

首先,在给他们上第一课时,我不忙着上新课,也不向他们讲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而是向学生出示了许多生活中的英语:chocolate(巧克力)、cd(光碟)、jeep(吉普车)、wc(厕所)、sofa(沙发)——学生积极举手发言,体验成功感,没想到自己没学过英语,居然还会说不少的英语单词了。让他们感觉学英语是件非常容易的事,从而增强了他们说好英语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了他们说英语的兴趣。针对一些最基本的日常用语,我编了这样一首儿歌:朋友见面说什么?hello,hello.是您好。朋友告别说什么?再见再见是bye,bye.感谢别人说什么?thankyou,thankyou!是谢谢。对不起请说i’m,sorry.是对不起。熟人见面howareyou?回答请说fine,thankyou.第一次见面howdoyoudo?回答还是howdoyoudo?礼貌用语要切就记,小朋友争做好儿童。

然后,我向学生提出了用英语向我,同小朋友,同自己爸爸妈妈打招呼的要求,并对实行这个要求的学生给予取一个英文名的奖励。学生兴致极高,很快,校园中“hello,misswang.”“thankyou,andy.”的招呼声此起彼伏,用英语说话的氛围基本形成。不出一个月,学生就养成了用英语说话的习惯,这大大增加了他们说英语的机会。

另外,平时和学生相处,我注意尽量用英语,为学生创造说话机会。这样,不仅巩固了书本上所学的内容,许多书本上没有过的日常用语也早已成了他们的口头禅,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日常用语也就不在话下了。而且,我渐渐发现小朋友之间那些粗话、脏话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更文明,更礼貌的用语。

二、利用猜,活化口语能力。

语言有一定的创造性和灵活性。要想在英语课堂上培养学生活用语言的能力,运用各种猜创设情境十分重要。小学阶段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紧密联系,运用猜集图形、文字、动画和声效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的特点,创设出扣人心弦的图文并茂、生色俱全、生动形象的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积极参加眼看、耳听、口说、手写、动脑等多种器官并用的学习活动中,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动机,从而更自觉、更有趣得进行英语的语言交流。

四、给予表扬鼓励,洋溢情感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正确的教育与惩罚无缘。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的差异,应看到每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的一面,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旺盛活力与潜能。在英语课上,我一贯用不同的标准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于发自内心的赞赏。“good!”,“great!”,“youaresoclever!”,“goodjob!”或点点他们的小鼻子,给予肯定的微笑。学生从我的举手投足中感受了老师的爱意,我对学生能力的肯定和进步的期待,逐步消除了他们用英语交际的胆怯心理,都渴望再次表现自己,总回将小手自信地举起来。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教学实践活动,我逐渐体会到发展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给英语课堂带来的活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亦非一日之功。为了能让学生开口说英语,教师应注重自身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的提高。另外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练习。

听课笔记五大技巧助你成绩提高。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上只有45分钟,老师讲的内容又很多,要想全都记住,除了用脑子以外还得准备一个笔记本,记下老师讲的提纲以及重点内容,以便课后复习。所以,记课堂笔记已经成为一种学习方法。做笔记可谓是听课做有效的方法。课堂做笔记会使你在不知不觉中养成注意力集中的习惯。

不记笔记只能记住20%的内容。

研究表明,听课后马上测试,学生一般能记住10分钟讲课内容的一半;如果48小时后测试,则只能记住其中的20%。如果把听课的内容加工整理成容易理解和记忆的笔记,就可弥补容易遗忘的不足。

笔记需记七大内容。

学生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听和理解上,笔记需记七大内容:

1.老师列出的提纲,学生应该很清楚地知道,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老师所讲的内容一字不落地记下,所以只需记下老师列出的提纲。

2.老师强调的重点。

3.课本上没有而是老师补充的内容。

4.结合老师讲课的内容自己需要加强的部分。

5.记疑点。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疑问应及时记下。

6.记方法。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

7.记总结。注意记住老师的课后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融会贯通课堂内容都很有作用。

记课堂笔记的五大技巧。

1.不要记得太紧太密,每页右边留下约1/3的空白处,以便日后补充、修改。

2.用词用语要简洁浓缩,常用词语可用代号。

3.写字要快,字迹能够看清就行。

4.注意听课与看书结合,有些内容可直接在书上批注。

5.用不同颜色的笔,比如一般的内容用蓝色笔记,重要的内容,如概念、公式、定理等用红色笔记,以便日后复习。

怎么利用课堂笔记学习。

1.每天抽出一段时间对着笔记在脑海中回忆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包括每一个细节,实在想不起来再看笔记。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减缓对知识的遗忘。2.要结合课后复习做好笔记整理工作:补充笔记中省略的部分,将简化符号复原,对重点部分要核实,将未听懂部分弄懂,使笔记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3.经常对照笔记,对老师讲课的内容,加深理解,增强记忆,便于运用。

提高初中生自我介绍能力篇八

很多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第六感,其实说起来这只是一种敏锐的察觉能力,对对危险和机遇的感知能力。而我们要做的是努力培养自己的危机意识,在危机发生之前就已经经过缜密的思考及时察觉到这种危机并进行未雨绸缪的规划,这样我们促使我们灵感的迸发,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养成思考的习惯。

佛教提倡打坐,其实打坐只是一个静思冥想的过程,为的是多思考和体悟。我们常人也应该多思考,身边没人的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可以独立思考,或者定期规划出一段时间来思考自己的生活。这样可以让我们的思想变得更深邃,思维变得更不一样。

要大胆创新。

就思维来说,其实最忌讳僵化和程式化。我们不能拘泥于传统思维和常人普遍的观点,要有自己的独特想法和观点,要懂得假设和创新,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

交际思维。

还在幼儿期的宝宝,并非天生就属于交际高手,一点错误都不犯。所以父母在跟孩子接触时,或是孩子和其它小朋友在一起玩时,多花点心思观察自己的孩子。在事后跟孩子多加提点和帮助孩子主动交朋友,给孩子多些正面的引导。也好避免孩子因自己的一意孤行伤害到自己和其它小朋友。帮助孩子在往后的人群里知道如何做得更好。

独立思维。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能力,只是因为父母、爷爷奶奶的宠爱,使得孩子习惯性的选择了依懒。家长的适当放手,可以让孩子更早的独立,毕竟谁都不可能永远陪在孩子身边,为他扫平一切的道路。既然孩子始终都是要面对自己的人生,不如早点放手,让孩子从小就培养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孩子不在被更可怕的事情压伤前,先学好自己面对和自我保护。孩子开心,做父母的也会更加省心些不是!

举例思维。

有些事在大人的眼里看似简单容易,但孩子在没有和我们大人一样的经历以前,是需要我们用举例的方式,去引导和告知孩子,事情的由来和因果的影响。通过一些举例说明,会更好的让孩子理解对与错,好与坏。在自己要面对时,才有可能给出好的思考和引导思路。

提高初中生自我介绍能力篇九

英语学习,包括听、说、读、写多种技能的培养,其中最基本的应是阅读能力了。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特别是近几年,英语教学的目的、方法以及考的内容和形式发生的变化在教学上表现为由语法知识教学向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转变,以便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阅读题的分数在整个试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这一部分得分的多少,往往决定了学生考分的高低。

既然阅读能力在英语学习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已迫在眉捷,成为初中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中之重,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过程,而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并非易事,为此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下面这些是影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主要素因:

学生做题时看见生词多就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阅读畏难情绪较重。有的学生一遇到生词就害怕,拿起。

字典。

就查。这看起来似乎很认真很勤奋,其实这是一种“勤奋”的“懒汉”的做法。因为他们用动手代替了动脑。

学生对语篇提供的信息缺乏进行系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这部分同学在阅读时往往过分注重细节,而忽视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

往往有这种情况出现:一篇文章下来或一段文章下来,学生几乎每个单词都懂,就是不知所云,不理解它在讲什么。这是由于学生不懂得分析句法,逐字逐句阅读造成的。这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还影响学生的通篇理解。

根深蒂固的母语对学生的阅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习惯用英语思维来阅读,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感,以致影响了阅读效果。

提高初中生自我介绍能力篇十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训练,真是遗弃了一把最宝贵的钥匙。”可见,儿童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如果抓住了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训练,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和听说习惯,不仅能为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而且对他们今后从事学习、工作都是极有益的。

一、充分利用教材和课堂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1.利用课文插图,训练学生说话。

有些课文配有插图,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进行说话练习,说话时要注意有顺序、有重点,注重表达的准确、到位。也就是进行所谓的看图说话。然后对照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绘的,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2.编课本剧,训练学生说话。

把有待扩展、有待扩大的语言信息创编成各种各样的课文剧,不仅能提供给学生一个轻松的表演舞台,充分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这种方法打消了语言固有的束缚,学生能酣畅淋漓地发挥,有利于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梳理能力。例如,在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先通过齐读、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朗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感知;再让学生自由组合,就地取材,虚拟情境,尽情发挥。由于学生的表演欲望强烈,生动形象的表演使他们很快理清了文章的线索,并依据这一线索有条理地组织自己情感的对流。话真正由心而出:“诚实是最可贵的!”领会了文章的主题。

3.续编故事,训练学生说话。

根据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看故事、听故事、编故事这一特点。充分抓住这一特点,可以有意识地运用故事来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故事编得好了,学生的语言不仅完整,而且有一定的逻辑性,学生的想法也会有很大的创新。例如,在教学漫画《鱼儿捎来的信》一课时,通过学生对教材中的六幅连续漫画的细心观察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续编故事:父亲看了这封信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此时教室异常的热闹,学生都非常的兴奋,他们的积极性有了,参与度高了,并充分地展开了想象,起到了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要让学生锻炼口才,必须有一个可以锻炼的情境和说话的契机。为此应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并尽量为他们做示范以启发他们的思路。有这样一件事:开学第一周,我班夺得了“纪律流动红旗”我说:“大家请看,我们班在新学期第一周就夺得流动红旗,真是旗开得胜,这样美好的荣誉,该怎样珍惜?”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展开了热烈的发言,有的说:“铁打的营盘不倒的旗,争取让流动红旗在咱班安家落户!”有的说:“要让流动红旗永远在咱班的‘领空’高高飘扬!”大家越说越精彩,越说越兴奋,情绪很快被调动了起来。

三、联系实际,拓展口语表达的语境。

生活是听说的源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离不开生活实际。说话训练不能仅局限在课堂上,课外开展听说训练的方法也很多,可以让学生自我介绍,介绍一种水果的色、形、味等,或者让学生观察、分析自己一天的生活,然后与对方交流,每个学生的所见所闻思维过程及认识水平都会有所不同。学校、社会、家庭生活中,有广阔的锻炼学生听说能力和交流能力的时机与场所,也可以让他们在镜子前面带着态势语说自己的家庭等。

总之,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要天长地久,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教师不要吝啬每一个机会,时时处处注意给学生创造机会,提供条件,让学生像自由的小鸟一样,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天空中展翅高飞,不断地发展自己,勇敢地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提高初中生自我介绍能力篇十一

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与教师对阅读目的的认识有关。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才能使教学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作为教师,我们应尝试开发文本。如果教师不理解、不熟悉教材,那是难以驾驭教材的,要提高效率自然就成了一句空话。每篇文章的题材不同,体裁各异,阅读目的也就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教法。因此,在教课之前,对本课的教学内容、方法、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教好阅读课的基础。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主动与文章、作者形成对话、交流的关系,以引起共鸣,产生感悟,从而达到阅读活动的真正目的。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或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坚决摒弃繁琐的分析和抽象的说教。教师要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相信学生通过阅读自有一番见解和感受,在阅读一些文学类作品和实用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景,激励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培养他们进行扎扎实实地独立思考学习,获得独特感受与体验。然后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彼此交流启发,共同探讨,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是单一的,以此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和习惯,培养他们辨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他们喜欢的方法探究,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并且主动地进行讨论交流,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要伴以问题思考阅读不是单纯形式上的浏览,其实质是通过展开思维,调动原有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对文章进行最充分的感知、领悟和鉴赏,并借助联想、想象内化积淀为属于自己的精神财富。因此,有读有思,边读边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而现在有些中学生为什么对阅读不感兴趣,甚至失去兴趣,就是因为他们为了阅读而阅读,只停留在单纯的表面的阅读上,没有进行思考,没有在阅读中体会到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再加上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如果没有问题引导、点拨,学生阅读时就会天马行空,或暗中摸索,阅读的作用、语文的教育功能也就无从谈起。如果教师设置出最佳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将作品内容与社会生活连接,让作者的情感渲泄与自己的心灵体验碰撞,那么,学生就会展开思维,凝神思索,进而披文入境,由事见情,就会慢慢感受到文章的社会气息和人文精神,这样,就会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文本中有很多深刻的意蕴都需要学生通过多读才能掌握理解,如“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篇文章,一个精彩的场面,一个人物的描写,一开始不一定能够理解其深刻含义,但是只要它们时时生脑际,成诵于嘴边,就自然地会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了,就能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探讨,提高阅读兴趣。由于朗读在阅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忽略朗读,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正确运用读书方法也是提高阅读效率所必需的策略。常用的阅读方法分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浏览与略读都是大致地读,按照一般的理解,略读是指粗略感知文本大意,“浏览”意在提取消息,二者的目的和方法不尽相同。略读的目的在于粗短文章内容,文章的结构、语言修辞等不是它所要关注的。它的优势在于快速捕捉信息,在于发挥人的直觉思维的作用。这种阅读方法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很普遍。因此提出“学习略读,粗读文章大意”,“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判断是否读懂一篇文章的最基本的标准。对于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去体会。一般说,阅读报刊、杂志,常运用浏览的方法,先扫描目录,看一看标题,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所需要读的内容,阅读文学名著,则可适当把略读和精读的方法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帮助学生做好阅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面对繁多的文学作品或报刊时,懂得采取什么样的阅读方法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这样就可减少学生的阅读压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一篇优秀的文章都是以其整体和谐之美来感染读者的。有机的整体性是有艺术感染力和艺术生命力的基础,破坏这种有机的整体性,也就破坏了文章的艺术生命。所以,作为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去感悟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就会从阅读中真正的了解作者,了解文本,了解当时的社会和环境,由此,学生就会从阅读中获得乐趣。过去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把文章肢解开来划段分层,逐层分析,如把七宝楼台分割成碎片那样,弄得文章支离破碎,使学生缺少整体的感知和理解。结果,学生尽管学了不少课文,但学生自己面对一个完整的阅读材料时,就很难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和分析,也就是说,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没有多得到多大的提高。我们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这一阅读理解的有效途径,把文章作为一个完整的血脉灌注的艺术生命来对待,从整体上来认识、分析文章的各个部分和各个构成要素,揭示各个部分和构成要素在文章整体系统中显现出的深刻意义和重要作用。这样,才能教会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的方法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提高初中生自我介绍能力篇十二

第二,教师应善于培养学生总结的能力。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会联系、联想、归纳,把一些零碎的知识串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链,并做一定量的巩固练习,全面有效地补缺补漏。第三,教师应善于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计算过程和解题思路,善于和老师、同学交流,对于思维能力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改进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和想。这个发现过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或由教师讲出自己的寻找过程。

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学会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对一个数学题,首先要能判断它是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到哪些概念、定理或计算公式。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运用各种数学语言、数学符号。初中数学研究对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数量关系的,另一类是研究空间形式的,即“代数”、“几何”。要使同学们熟练地掌握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主要有配方法、换之法、待定系数法、综合法、分析法及反证法等。

肯定及赞许。

从某种角度来说,独立思考能力强的孩子,都是有主见的。而有主见的孩子,大多都是自信的。那么,问题来了,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父母给的。因为父母的肯定及赞许,就像一股源泉,总会给予孩子无穷的心灵力量。所以,父母们,对孩子一定要多加肯定和赞许。这很重要。

不干扰,不打断。

很多父母不知道,当孩子在认真而专注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一定不要去干扰他、打断他,哪怕孩子是在玩一件玩具。因为,这会影响孩子专注力的发展。要知道,当孩子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情中去的时候,他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他的大脑是在高速转动的,他是在独立思考的。而这时,如果他被忽然打断,影响极其恶劣。

阅读。

阅读,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儿,当然,前提是读好书。对于孩子来说,阅读,能拓展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眼界,更能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若仅仅是阅读,是不够的。还需要让孩子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因为在写读后感的过程,正是他们独立思考的过程,正是他们成长的过程。

提高初中生自我介绍能力篇十三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最本质的特点是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我们正是用听、说、读、写来评判一个学生的英语能力。但是英语教师们常常感觉中学生在学英语和用英语,英语潜在能力和英语口语能力之间具有明显的差距,比如:上课沉默寡言,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在交际活动中,想法很多很好,苦于无法表达;以上种种现象表明学生的口语还未跟得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真正领悟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摈弃传统的应试教育,就要让学生“自由自在开口说话”,这才是推动素质教育的核心动力。英语素质教育应该是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注意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的双重研究,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学生开口说话的信心。

一个自由宽容的语言环境对刺激语言学习者开口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而反观在平时传统教学活动中,常常是教师一言堂,不断提出简短问题,学生一起大声说yes或者no,或者干脆给出两个选择性的答案,强迫学生回答。教师在课堂上随时准备为学生纠正错误,用命令形式强化课堂纪律。一旦发现学生在语音、语调、语法上有什么差错,教师就马上打断纠正,这样不仅打断了学生的思路,影响学生完整地表达,而且长此以往,学生考虑与担心的是自己的句子有无语法错误,过多地注意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还有的学生总觉得自己的英语基础差,语音、语调不标准,怕开口,缺乏自信心,渐渐就会失去口语表达的愿望。于是,针对学生交际中的语言错误,教师应该开始注意策略,以不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挫伤其积极性为原则,尽量忽略学生的错误,采取鼓励、肯定的态度纠正其错误,消除学生怕犯错误而不敢开口的心理焦虑,使学生经常地不断地获得成功的愉快的体验,增强口语表达的自信心和愿望。对于学生的一些包含有错误语音,语调,语法的回答,教师一般可以首先给予肯定的态度,然后再用正确的语言去多次反复强化语言规范,让学生在听教师说的过程中获得正确的语言积累。

2.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兴趣。

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首位,再一次说明了;学习需要兴趣,学英语更需要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排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障碍,以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中有意培养学生的使用英语的兴趣。一首好听的英语歌曲可以是连读,压韵,学习生单词等等内容的活教材。一段当下明星的英文简介能刺激学生开展讨论的欲望。这样学生喜闻乐见,教师教得舒心。又如,针对神州六号发射这样激动人心又很有意义的事件,笔者就灵活处理当天的英语课,把所有与神六发射相关的单词抄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观看电视现场直播,仔细观察工作人员的表情,两位宇航员的动作,语言,发射的过程,然后复述整个发射过程。结果,学生很认真做笔记,努力的组织语言,把平时很少用得上的科普之类的单词在一节课之内都进行了一次“大阅兵”。在上module1unit2lesson4superhero这一课时,一些开放性的话题能够勾起学生的共鸣,比如说,笔者提出问题:“whatdoyouwanttodoifyouweresuperman?(如果你是超人你想干什么)”。学生在下面笑声不断,可是不敢开口大声说出心里的想法。我就说出一句他们爱说的话:“ifiweresuperman,i’llplaybasketballontheplaygroundwithoutstayinghere.”学生开怀大笑,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表达出自己渴望做到的事,并且提醒他们用虚拟语气来相互交换自己的心愿,因此接下来的时间里面学生说出许多精彩的句子,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由于中学生相对于普遍存在着知识层面不够宽广,涉猎不够广泛,文化底蕴不够深厚的弱点,因此要提高其口语能力,加大语言文化输入量是首当其冲的。在平时课间同学生们的交谈中,教师可以无孔不入渗透英美语言文化,使学生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风俗习惯,鼓励学生观看英文原版电影,英文书籍(比如在《哈利波特》第六集还未译成中文之前鼓励学生看原著)通过这些做法,教师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被学生所接受。

总之,英语新课程标准给中学英语的口语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也给我们广大英语教师带来了更大的压力,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汗水,要面临这种挑战,我们还要继续学习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探究,不断反思。

提高初中生自我介绍能力篇十四

英语是一门世界通用的非常重要的交际语言。听、说、读、写是学习语言的四项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自然不自然的忽视了“说”的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口语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只有激发学生对口语表达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教师的教学与训练有所起色。教学中可采取创设情景,短剧表演,小组对话,讲故事,学唱歌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紧密结合,不断给学生以表达的机会,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培养他们对口语表达的浓厚兴趣。

现行的高中英语教材生动有趣,贴近生活,每单元的口语教学的任务都占有相当重要位置。交际教学法也给我们提供一个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语言首先是有声语言,只有开口,才能学好,开口是中学生学英语要过的第一关。青少年学生具有很强的语言可塑性,处于语言学习的黄金时代,如果在中学时代都没受过语言技能等方面的严格训练,白白浪费了青少年学生在语言学习上的优势。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而语言技能要通过老师精心设计活动,培养而实现。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如何做才是行之有效的呢?笔者认为,要善于调动学生说的兴趣,英语教师可以运用交际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充分理解和积极参与,体现学生自主的原则。在运用交际法时,学生的错误被视为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自然现象而无需受到指责。交际法的使用方式多样,其基本方式是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有意义的对话或讨论,课堂上经常采取两人对话、几个学生为一组的小组活动或全班讨论的教学形式。英语教学情景的设计要求尽量真实,一般都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或经常邀请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与学生交谈,这也非常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的观点。

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只有少数学生课上回答问题口齿清晰,语言流畅,而更多的同学却表现得极为“内向”,不善言辞,若要其当众“露一口”,定会面红耳赤,不知所措。绝大部分学生不敢亮出自己。分析形成此种反差的原因,不难发现,许多同学都跃跃欲试,但就是不敢迈出第一步。总认为自己的表达能力不如别人,害怕说得不好被其他同学笑话。不少学生缺乏说英语的自信心,不敢轻易表达开口。为此英语教师要帮助学生战胜心理上的障碍,克服“说”的畏难情绪,引导他们知难而进;对“内向”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不要在小错误上纠缠不清,更不能要求学生百分之百正确。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评价不当,就会使学生丧失信心;评价恰当,会激发他们对“说”更大的兴趣,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使其乐于说。教师对学生发言恰当的肯定能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口语教学要坚持正确性和流利性并重的原则,并强调得体性。口语训练要尽量做到在正确性的基础上强调流利性,在流利表达的同时强调正确性。因此。教师对学生交际中的语言错误,应注意策略,以不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挫伤其积极性为原则,尽量忽略学生的错误,采取鼓励,肯定的态度纠正其错误,使学生经常地不断地获得成功的愉快的体验,增强口语表达的自信心和愿望。

三、设计好口语训练。

从高中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看,经过初中三年的英语学习,他们有了一定数量的词汇及语音知识,并逐步在理解英语现象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了英语的规律。这为高中阶段的说话训练打下了基础。作为高中英语老师,我们应当做好这方面的设计,以提高他们的语能力,具体做法为:。

1.利用所学教材。由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他们以主人翁的态度进行半机械的反馈练习,通过这样的练习,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记忆,活跃思维,为更高层次的说话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

1.在理顺了课文的前后关系以后,在语言操练的交际活动的基础上,抽出典型的值得仿说的句型进行操练。当然,必须先由教师准确地呈现,然后利用各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性,进一步培养说话的能力。通过不同的句型在不同的情景中的具体操练,更好地揭示了句型结构的运用,为更高形式的交际活动打下基础。

3.在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材料和句型结构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就文中某一人或物再现文中句子或发表个人观点;课文的复述;续写课文;课文中心思想的概括等训练活动。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明确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翁的思想。教师是课堂的指挥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是指挥家的任务,他不仅教给学生以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快捷地培养高层次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提高初中生自我介绍能力篇十五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人们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来完成的,人们通过“听”和“读”来接受语言,这是一种接受性语言能力,而通过“说”和“写”来表达思想则是表达性语言能力。而在说和写这两种能力中“说”就显得更具有交流快捷、使用灵活、适应性广等特点,同时更能体现语文科工具性的特点。在新编的《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对口于交际能力的要求识“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恰当机敏的进行口语交际(包括交谈、发言、演讲、辩论等)。同时在课本的编写中,重视了口语的训练,专门设了三个单元,既有口语交际训练的知识短文,又有具体训练的内容,这一切对指导教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扭转或弥补了以前在口语训练上存在的观念上的偏废或操作差等现象,使这一教学目的落到实处。然而一段时间里,学校较普遍的存在着重写读听能力的培养而轻视说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差。上课回答问题,或面红耳赤,低头不语;或其期期艾艾,语无伦次;平时交际,颠三倒四,不知所云,究其原因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没有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认为口语交际能力考劲不大,练也白练,耽误时间,况且高考中不涉及口语测试。那么,怎样才能迅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了?在课题实践过程中,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们经过理论学习,借鉴参考,首先构建了课题的理论体系,认为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仅是单纯的说话技巧的体现,同时它取决于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知识水平等因素,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体现。随着社会的进一步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将会更高,将两个知识水平相当的人放在一起,当然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定受青睐,由此可见,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同时说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读写的能力,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虽然各有其相对独立的训练办法和途径,但他们有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在听的过程中,可以开拓知识领域,丰富词汇,活跃思维,是广泛的获取知识,为说写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而说的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性、灵活性、逻辑性。培养学生对字词句的综合运用能力,直接有助于写作。所以说的能力培养也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基于此认识,我们认真探讨地对制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的不利因素,提高这一能力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把培养学生个性语言品质作为最高目的的论题进行了有益地探讨,并取得了初步的教学效果。

一、制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的不利因素。

1、性别因素。在现实学习生活中,任何阶段的男女学生都具有其各自性别特点和发展规律。而性别差异的研究蕴藏着极大的教育潜能。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和麦科比认为在说话、朗读、口头语言的表达方面,女生明显优于男生。事实也是如此,我们发现在学校的演讲、朗读、小品、讲故事比赛中,女生的成绩总是较男生好,就是平时在课堂上,女生就声音的洪亮、语句的流利、内容的准确上都优于男生。然而不可忽视的.时,高中的男生他们的讲话一般很注重逻辑性。所以作为老师应重视这一差异,因“性别”施教。

2、性格因素。心理学家认为,尽管人的性格千差万别,但从行为表现来说大体可分外向型和内向型。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语言表达上与性格外向的相比明显存在着差异。内向的学生一般都不善言谈,即使心里有话也表现为不主动,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一种自我封闭的心理。一说话就显得面红耳赤,结结巴巴。作为老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音“性格”施教,切不可认为是消极态度,给予批评,其后果是更加内向。

3、环境因素。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见识、知识水平、社会交往和所操语言的发音准确,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来自农村的学生一般由于所处环境的影响,在口语表达上较普遍的存在着自卑感和羞怯感,常是一问三不知。老师要及时了解这些,帮助一些在口语上有障碍的学生尽快适应,在教学中,在城乡同学交往中得以提高。

4、教育因素。由于教育不能面对全体学生,一些先天口齿伶俐、性格外向、家庭教育良好、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得到老师的青睐,得到锻炼的机会就更多,相反,那些拙于表达、性格内向、成绩一般的学生得到的机会将更少,最后人为地造成了两极分化。失败的教育导致了失败的结果,更导致了失败的人生结局。

1、鼓励性的开启。教师在充分了解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基础上,对一些表达相对比较差的学生,采取鼓励性的谈心,消除他们恐惧说话的心理障碍,讲清口才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正如一位哲学家说的一个人如果不表白自己,别人就会把你忘掉,使他们由我怕说到我想说。适时抓住这一契机,课堂及时提问,给他们创造在人面前说话的机会,一旦有所进步,便不吝鼓励,让他感到成功的喜悦和老师的关心。

2、多形式的训练。课堂口语训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都有其阶段性和针对性特点,如果应用得当,将会起到良好的作用。下面就此谈谈我们的一些尝试。

(1)新学生的姓名介绍:到一个新的环境里,老师渴望了解学生,同样学生也渴望了解老师,这为口语训练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同时因为是第一次表白自己,大家都像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所以训练效果是很成功的。我们的做法是利用以到两节课的时间,让每个学生介绍自己的姓名,并说出取这个名字的原因。

(2)每节“三分钟的演讲”“两分钟的评说”:学生在课外三五成群,经常是侃侃而谈,但面对大家却胆量顿消,为此我们的做法是要求每个学生写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条子上,装在盒子里,课前抽条准备,上课后站在讲台上演讲,每次演讲结束后,有另一个同学讲评。同学评同学,无所顾忌,有感而发,肯定中有建议,不足中又补充,常常会赢得大家的掌声。实践证明,这一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3)“课前美文欣赏”:课前安排一个学生准备一篇优美的诗歌或散文,在台前朗读,要求其他学生仔细倾听,然后让一位学生复述美文中自己认为最好的语句。由此生发出一篇口头作文,这样既训练了口语,也提高了作文水平和美的鉴赏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个性语言品质。

个性语言品质是指一个人的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它是由渊博的知识、机智的谈锋、诙谐的语气等等组成。任何一位杰出的演讲大师无亦不具备充满个性特征的语言品质,怒不可遏,如暴风骤雨直面敌人的闻一多,娓娓动听,如清风徐来促膝谈心的李燕杰。这些大师的语言魅力让人永久回味,作为中学教育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演讲家,但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能自然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的人,这既是教育的必须目的,也是教育的可能效果。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训练过程中,利用一切成功的手段,诸如多媒体教学片,感受大师的风格,弥补不足,形成自己的特点。

提高初中生自我介绍能力篇十六

中国父母对于孩子毅力的培养可以算得上不遗余力了,但我们常常会忽略孩子的兴趣。没有兴趣作为前提,这样强压下的坚毅品质培养大多是“假的”,孩子只不过是暂时屈服于外力,一旦这个外力没了,反而会出现更大的反弹。

作为父母我们容易进入一个思维误区:总是想孩子应该做什么,而忽略了孩子想要做什么。学奥数、学乐器、学英语、学画画,几乎每一样都是父母在替孩子做选择,从来没有真正问过孩子想学什么。也许有朋友会说,因为孩子还小,不懂,学这些对他以后有帮助。

一个孩子一开始跑多快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今后的不断奔跑中,当他摔倒了,他还有能力爬起来继续奔跑。因此,不要急着给孩子补这补那、学这学那、而应先培养坚毅品质。那么,第一步就是鼓励孩子多做好玩的难事,让孩子自己选择一个他感兴趣也有一点挑战的事。

2、不允许在感觉最糟糕的的时候放弃。

遇到困难就退缩是人之常情,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即使真的是因为兴趣改变而放弃,那也是需要坚持一段时间的,特别不应该在感觉最糟糕的时候放弃。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当年大学时。那时我对英语有着极高的热情,于是想学德语作为第二外语,就报名了。谁知才学了两堂课,我就打退堂鼓了,和爸爸说不想学了。当时我的理由也很冠冕堂皇:自己没兴趣了,还是想把精力放在英语上,全力以赴准备托福。

我记得那时爸爸是这么和我说的:人生做选择很正常,但有的东西一旦开始了,至少要完成一部分,有个漂亮的收尾。爸爸鼓励我让我至少学完这一学期再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托福考试的准备中。

3、有策略地帮助孩子进行练习。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父母说的永远是“你再用功点就好了,你再多做一点题就好了”。于是,久而久之,我们一直以为,“只要多练习,只要肯花时间,我就能表现得好”。

这样枯燥却没有成效的反复练习“其实是心不在焉。我们在错误的地方一遍又一遍犯着同样的错误,也就是我们说的”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最要命的是,这样枯燥却没有成效的反复练习,恰恰是在消耗坚毅品质。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到大过往的经历都是,“我曾那样努力练习,结果却也并不好“。那么当下次再遇到困难时,他就会第一时间想到放弃。

提高初中生自我介绍能力篇十七

论文摘要:本文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幼儿师范学校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存在的问题,探讨当下提高英语口语的策略,以期更快地实现自身发展,适应社会需求。

一、幼师生口语能力的现状以及对他们的要求。

幼师生的英语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对他们来说,要系统地掌握全部语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听力进行强化训练以听懂较长的文章,流利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是有些困难的。然而,从现实角度考虑,我们的幼师生毕业以后基本上都是走向幼儿园,从事幼儿的英语教学。他们在学校学习了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等专业课程,所以在英语方面要求他们:能准确地发音,掌握一定的词汇并能随机运用,能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文化背景、习俗和传统,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组织活动,通过英语教学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所以,对我们来说,重点是学好口语,提高口语表达技能。

1.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动机。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这样的现实:时代在日益进步,全球化已成国际大趋势,目前流通世界的英语运用得越来越广,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英语都已渗透,尤其是对幼儿教师这一特殊职业,标准的英语口语的学习就更为重要了,这是大势所趋,无法回避。其次,在学生有了动机以后,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习惯、爱好,帮助他们制定好学习计划,带领并鼓励他们学唱英文歌、看英文影碟等等。怎样才能把这一时的兴趣长期保持下去呢?那就还需要有自信心。因此我们老师要鼓励学生,要让他们知道只要下定决心努力,干什么事情都可以成功,在他们取得成绩的时候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并且还要让他们发自内心地相信自己,慢慢地培养他们的`信心,并使他们愿意长期坚持学习。

2.注意语音语调。

首先必须向学生阐明正确发音的重要性,即标准的发音是一个人英语口语素质的基本体现。并且督促学生积极纠正,在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同时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一起总结一些极容易出错的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并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操练,让学生引起足够的注意和重视。另外,我们还可以安排学生课下做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原声材料模仿练习,并要求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例如,电影对白、演说词、诗歌朗诵、英文歌曲等。学生通过模仿不仅可以纠正每个单词的准确发音,也可以有意识地去学习纯正英文中的语调及地道的表达方法,从而增加对英语的语感。

3.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首先,鼓励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词组。以前在中学教学中比较重视单词的掌握,并配以一定的例句,但在实际生活中,词组才是人与人交流的最小单位。因此,学生应以词组为单位,尽可能多地掌握词组。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加入词组接龙竞赛之类的游戏,要求学生按顺序将自己所掌握的词组写到黑板上,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记忆词组的积极性。

其次,通过朗诵、背诵文章和讲故事以培养语感。学生在课前五分钟朗读或背诵短小精悍的文章,讲述自己收集的有趣的故事或笑话,可以缓解畏难情绪,激发他们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语感。其实,无论是什么材料,只要是地道的英文,难度符合学生的水平,内容是学生们所感兴趣的,坚持背诵,都能提高学生的语感。

4.学会替换。

一种表达式对方不懂,努力去寻找另一种表达式让对方明白。因为事物就一个,但表达它的语言符号可能会很多。传统的教学中也有替换练习,比如,iloveyou。我们常做的就是把you换成him,mary等,这种替换没有对智力构成挑战,没有启动思维。我听不懂iloveyou,肯定也听不懂ilovehim。howmyhearttoyou就更好了。

5.适当学习社会文化知识。

语言交流还涉及到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及风俗习惯。一句完全符合语法规则的话,用在不恰当的场合,说得不合说话人的身份,或者违反当时的社会风俗习惯,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可以有选择地将目的语的文化知识的传授融入教学中,使英语口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包括介绍在日常生活交往方面英汉主流文化的差异,如打招呼和告别、各种称呼、祝贺和赞扬以及其他社交礼节等。

6.纠正错误的策略。

当学生开始有兴趣学习英语,并慢慢开口说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大量单词读不准、不会读,或者句子说得不地道、有语法错误等种种现象。这时候见错就纠可就是打击了。虽说我们在课堂上大部分做的是精确表达训练,但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不完整的句子,带有语法错误的句子时常出现,但它们的出现实际上并不影响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见错就纠会让学生无法讲下去,甚至以后不敢再开口。我们可以把典型错误记下来,等学生讲完后一起灵活地纠正。

三、结语。

我们必须正视幼师生的英语水平,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口语活动,不断增加对其他国家社会文化知识的了解,及时合理地纠正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不当的做法、说法。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我们付出时间和汗水,我们就一定能学好英语,提高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海量,于万锁.交际能力与口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第8期。

[2]鲍志坤.也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外语界,第1期。

[3]教育部.新编实用英语,教材编写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4]席玉虎.当代英语教学实用模式与技巧.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提高初中生自我介绍能力篇十八

一、老师要改变理念:思维是王牌,人脉是金牌,能力是银牌,学历是铜牌。

我改变了过去“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缸水”的旧的理念为“哪怕自己只有一缸水,也要指给学生一条河”的新的理念,教给学生一生真正有用的东西。

二、老师的人格魅力会感染带动学生。

常怀感恩之心感恩生活,感恩一切,特别感谢每次与学生接触、每一堂课与学生相处时,从他们那里收获的温暖、感动和欣慰。也始终以自己正面的人格魅力感染带动学生,好学生是“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

三、引导学生:既为考试而学语文;更为奠定自己一生的文学底蕴而学语文。

第一方面:教会学生为考试而学:学到考试的内容,掌握到考试的方法,提高考试能力。

居于以上认识,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如下几点:

(一)教育学生乐学,立志做学习的主人。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从思想上引导学生重视对语文学习的认识,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目的。

(二)开拓语文实践领域,引导学生创造性学,巩固语文学习兴趣。

人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能真正发自内心自觉去做好。

(三)教会学生学会坚持积累,掌握考试的内容。

如:用积累本,利用每周六日时间,积累三类考试的基础内容(20个成语、容易用错的实词和虚词各10个、一篇来自于《史记》中的文章等等),再利用周一至周五晚修或早读课之前,天天坚持诵读积累的三类内容一至二次,以此类推,循环七天后再更换内容)。

如此的坚持后,学生不但掌握了考试的基础知识,能稳拿考试的基础分数,养成了坚持的好习惯。这种效果是看得见的,态度端正的学生自始至终都做得很好,态度不够端正的,一开始几乎是应付式的,但因为老师的坚持相信鼓励他们,可以发现学生做得越来越好了,经过多年的实践得知,这种方法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生的态度端正后,“触类旁通”“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熟能生巧”“融会贯通”已经是学生练习的基本原则和效果了。

(四)教会学生快乐写作文。

1、现在的学生,大部分很怕写作文或者说写不出有真情实感、有内涵有文采的文章,而世上也有数不清的作文法,但就作文谈作文为什么总是不够灵验呢?因为作文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一个小孩从三四岁开始就要激发他听读、表达、形象思维、观察社会、体验生活的兴趣。关键是要有写的,没有东西写,学再多的作文法都是没有用的。

可以很肯定地说,很难!因为没有前期的工夫:跑、跳、顶球门等功夫。

目前的许多作文课,各有不同的教法,但大都离不开传统的成人化、模式化的教学法,致使我们学生厌倦作文、惧怕作文。众多的作文辅导书中,各有不同的招数,但都离不开“范文加评点”的旧模式,致使学生现买现抄、说假话、抒假情,应付老师。

因此,我利用快乐作文教学法,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参与生活、动手动脑,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以积极的心态应对艰苦的学习,逐步从出口成章到出手成篇,从无从下手到笔下生风,打开思维、观察、阅读、体验的写作之门,勤于动手,易于表达,学作文、学做人、会阅读、会围绕中心选材,从日常生活的细小角度切入,让所选的材料新颖、独特、大胆、创新。让我们的学生拥有“诗外”的功夫——思维、观察、阅读、体验,才能快乐写出感情真挚有感染力的记叙文或有说服力的议论文。

2、现在大部分家长和老师,在学生还没形成写作好习惯、还没爱上写作文之前,就用成年人的眼光和水平,把自己认为对的观点、以及考试的很多评分标准去衡量学生作文水平的优劣,有意无意评论打击学生。这种做法会挫败学生的写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扼杀学生的写作天赋,越优秀的家长或老师,对学生的伤害会越大,加上学生还没有养成“思维、观察、阅读、体验“等好习惯和“诗外功夫”,以致越来越怕写作文。

提高初中生自我介绍能力篇十九

口语交际是有技巧可言的,在课堂上,教师也会跟学生讲授。具体来说,主要就三点:简明、连贯、得体,后来又增加了:准确、鲜明、生动。这些是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规定。明确了这几点,在口语交际时尽量做到即可。所谓的简明是说,在说话时,语言尽量简洁明了,多余的话不说,多说一个字都不符合简明的要求。这就要求同学们在日常说话时能够用尽量简洁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还要注意不能产生歧义和用语嗦,否则便不符合简明的要求。所谓的连贯是说,在说话时,前言要搭后语,让人听上去语意连贯,语气顺畅,给人一种自然的感觉。当然了,同学们说出来的话要围绕一个主题,且要有理有序,让人能够听得懂,同时还要注意上下衔接的问题。所谓的得体是说,在说话时,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如在人教课标初中语文第九册口语交际板块教学中,我们就组织学生进行为口语交际活动,通过“学习演讲”、“青春随想”和“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等活动,通过与专题内容联系的话题,让学生不但巩固课堂所学,又能教熟练地掌握准确,鲜明,生动的口语交际的技巧。

另外,还有在中考题中经常出现的排序题,是考查同学们的语句表达的连贯能力,当然在一定层次上也考查同学们的思维缜密性。因此,我们课堂加强引导和训练,只有平时多练习,生活中多训练,考场上才能够灵活自如,否则也会觉得无从插手。

2.2重视学习生活的口语交际的体验。

俗话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平时必须要多加训练,才能够运用自如。学校是一个小社会,里面有着丰富的校园活动等待着你的参加。比如演讲比赛、辩论赛、新闻记者采访等等,这些小型比赛,同学们需要踊跃参加。这些校园活动既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学生提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让自己积累相关的经验(待人接物和与人相处),在沟通方面,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付诸实践中,提早地感受到了沟通的重要性,以及沟通也是需要技巧的问题。

多多参加口语交际的校园活动,对学生而言大有裨益。在校园活动中,同学们可以放松心灵,开阔视野,锻炼口才,提高素质。这是一次对同学们综合素质的考查,更能够锻炼同学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良好的机会,同学们一定要好好把握。正是这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同学们的初中生活增添色彩,增添乐趣,更增添了学识。

另外,加强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和感受,如同学要求你办件事,而你又做不到时,可以说,“我实在无能为力(我实在爱莫能助)”;当别人在中考取得了好的成绩,可以说“祝你前程似锦”等等,这些语句言简意赅,简洁明了。

总之,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个人都须必备的基本素质,教师首先应该担负起口语交际教学的重任,在把握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含义、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后从中找到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利用课堂与生活学习体验,那么,我们学生语言表达和准确运用能力定能获得增强。

参考文献:

[2]陈寂松.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口语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05).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83155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