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讲故事 腊八节的故事内容简介(实用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1 15:29:38
腊八节讲故事 腊八节的故事内容简介(实用3篇)
时间:2023-04-01 15:29:38     小编:admin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腊八节讲故事 腊八节的故事内容简介篇一

老头和老太婆,一年到头总是勤勤恳恳地过日子:公鸡一打鸣,老头就起来下地,老太婆就起来点火做饭;老头耪五更地回来,老太婆已把饭做好,屋里院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吃完饭,老头抽袋烟又下地了,老太婆就搬过纺车,嗡嗡地纺线。就这样,他家年年打得粮食大囤溜,小囤满,有吃有穿,日子过得美美的。邻人们哪个不夸呀,哪个不学呀!

儿子呢,才十多岁。爹让他学耪地,他不去干;妈让他学管家,他不听。他净贪玩。他爹妈想,嗨,还小呢,也许长大了,一懂得过日子的道理就好了。谁知儿子长成了大小伙子,倒是不贪玩了,那个馋劲头可大啦!爹妈说劝,他当耳边风;邻人们说他没出息,他装聋。他想的好:有爹妈干着呢,我不干也行;谁让我摊上个好的“父母运”呢?

老头和老太婆渐渐地老了。

一天,老头得了重病,治也治不好,眼看就要死去。临死时候,老头把儿子叫到跟前,嘱咐他说:

“孩子,你总要记住哇——‘谁家地上耪得勤,谁家粮食打满囤。’你要再像从前那样下去,早晚是要受罪的。”

老头说完了就死了。

儿子没把爹的话记在心里,老头死后,他当家,仗着爹留下的房子,地,还有一囤粮食,就天天吃吃喝喝,玩玩乐乐——越来越放荡了。不久,他娶了个媳妇。媳妇跟男人一路人。邻人们都骂他们是“花啦虎”,老太婆气病了。

一天,老太婆倒在炕上,看看也要死去。儿子不听话,就嘱咐嘱咐媳妇吧。老太婆把儿媳妇叫到跟前,痛心地说:“孩子,你总要记住呀——‘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高梁先红尖。’你要跟你男人那样学下去,早晚是要受罪的。”

老太婆说完也死了。

媳妇没有把婆婆的话记在心里,她和男人更放荡啦!每天日头不晒屁股不起炕,地里长遍了野草不耪一锄;天天只顾吃呀花呀。父母留下粮食吃光了,卖地;卖地的粮食快吃完了,不碍——还能卖房子呢。他们就这样迷迷糊糊地过下去。邻人们都不搭理他们了!冬天到了。

寒风呼呼地嚎,大雪哗哗地飘。冰天雪地,冷得连只野鸟也看不见呀。父母留下的三间房子,也不收拾也不抹泥,早就露天了,风吹雨打日头晒,檩都朽了,就是卖,谁买这样的房子呢?常说的话——“腊七腊八,到处冻个大疙瘩”。腊月初头这几天,是冬天最冷的时候啊!

这两口子,挤在墙旮旯里,冻得哆哆嗦嗦直打颤,饿得耷拉着脑袋眼发花。到腊月初八这天,他俩再也忍不住了,直直懒腰,把囤拆了。抖抖囤底,弄把粮食,敲敲囤边,又弄把杂粮;把囤篓当柴,把粮食下锅,熬了半锅杂粮粥喝了。心里一暖和,两人这才猛地想起爹妈的话。可是晚啦——喝口稀粥顶什么呀!两人连冻带饿死在旮旯里了。

这件事一个传十,十个传百——大伙都知道了。后来人们每到旧历腊月初八这天,就有这个风俗:家家五更天起来,把许多杂粮放在一起熬一锅杂粮粥,这就叫“腊八粥”。在吃“腊八粥”的时候,老人们总爱对晚辈讲这个故事,讲完了就说:

“那对馋懒的夫妻,不听劝不服说,光凭摊上了好的‘父母运’,怎么样?吃光淘净到末了闹顿这样的杂粮粥喝,还是没误了冻死呵!”接着,老人们便念叨起老头和老婆临死时说的话: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高梁先红尖,谁家土地耪得勤,谁家粮食打满囤。

腊八节讲故事 腊八节的故事内容简介篇二

从前,有一户人家,有爸爸、妈妈和儿子三口人。爸爸是个勤快人,60多岁了,还是天天鸡叫起床、天明下地。他常说:“摇钱树,人人有,就是自己两只手。”妈妈过日子很节俭,一天三顿精打细算,省吃俭用,她总说:“聚宝盆,不算好,勤俭才是无价宝。”他们家粮囤冒尖儿,院子里瓜棚遮天,瓜果蔬菜终年不断。

老两口这样勤快,可他们的儿子却好吃懒做,整天吃饱了就睡,邻居管他叫“瞌睡虫”。老两口年纪越来越大了,爸爸常对儿子说:“要吃饭,得流汗。你不要光睡觉,也得学会种庄稼。”妈妈也说:“爹娘只能养你小,不能养你老,你要学会过日子呀!”

“瞌睡虫”哼两声,这个耳朵听,那个耳朵冒,什么也没有听进去。不久,“瞌睡虫”成了家。媳妇和他一样懒:日头不落就睡,日出三竿不起。踢倒了油瓶也不扶,大家叫她“没底锅”。

过了几年,老两口得了重病,他们把小两口叫到床前,嘱咐说:“要想日子富,鸡叫离床铺,男应勤耕耘,女当多织布……”不久,老两口就先后去世了。

“瞌睡虫”看着老两口积下的满囤粮食,对媳妇说:“吃不愁,喝不愁,何必种地晒日头?”“没底锅”看着老两口留下的满箱衣被,对丈夫说:“冬有棉,夏有单,何必纺织日西偏?”他们俩谁也没把老人的话记在心上,每天照样光吃不干。

一年一年过去了,老两口留下的地成了荒草园,家里的柴米油盐也用光了。这年腊月初八,北方呼啸、大雪封山。小两口没吃没穿,偎在破房子里打哆嗦。这时,他们后悔已经晚了。最后,他们找遍了缸底、囤缝、墙边、老鼠洞,好不容易扫出一些黄米、玉米、豆子、花生粒,混在一块煮成粥。谁知端起碗刚想喝,一阵大风刮倒了房子,把两人都压死了。

后来,每年一到腊八,大人们就熬这么一锅粥给孩子们喝,让他们记住懒人的教训,从小养成勤劳节俭的好习惯。

腊八节讲故事 腊八节的故事内容简介篇三

从前,有一家人家,三口人过日子——一个老头、一个老太婆、一个儿子。

老头和老太婆,一年到头总是勤勤恳恳地过日子:公鸡一打鸣,老头就起来下地,老太婆就起来点火做饭;老头耪五更地回来,老太婆已把饭做好,屋里院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吃完饭,老头抽袋烟又下地了,老太婆就搬过纺车,嗡嗡地纺线。就这样,他家年年打得粮食大囤溜,小囤满,有吃有穿,日子过得美美的。邻人们哪个不夸呀,哪个不学呀!

儿子呢,才十多岁。爹让他学耪地,他不去干;妈让他学管家,他不听。他净贪玩。他爹妈想,嗨,还小呢,也许长大了,一懂得过日子的道理就好了。谁知儿子长成了大小伙子,倒是不贪玩了,那个馋劲头可大啦!爹妈说劝,他当耳边风;邻人们说他没出息,他装聋。他想的好:有爹妈干着呢,我不干也行;谁让我摊上个好的“父母运”呢?

老头和老太婆渐渐地老了。

一天,老头得了重病,治也治不好,眼看就要死去。临死时候,老头把儿子叫到跟前,嘱咐他说:

“孩子,你总要记住哇——‘谁家地上耪得勤,谁家粮食打满囤。’你要再像从前那样下去,早晚是要受罪的。”

老头说完了就死了。

儿子没把爹的话记在心里,老头死后,他当家,仗着爹留下的房子,地,还有一囤粮食,就天天吃吃喝喝,玩玩乐乐——越来越放荡了。不久,他娶了个媳妇。媳妇跟男人一路人。邻人们都骂他们是“花啦虎”,老太婆气病了。

一天,老太婆倒在炕上,看看也要死去。儿子不听话,就嘱咐嘱咐媳妇吧。老太婆把儿媳妇叫到跟前,痛心地说:“孩子,你总要记住呀——‘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高梁先红尖。’你要跟你男人那样学下去,早晚是要受罪的。”

老太婆说完也死了。

媳妇没有把婆婆的话记在心里,她和男人更放荡啦!每天日头不晒屁股不起炕,地里长遍了野草不耪一锄;天天只顾吃呀花呀。父母留下粮食吃光了,卖地;卖地的粮食快吃完了,不碍——还能卖房子呢。他们就这样迷迷糊糊地过下去。邻人们都不搭理他们了!冬天到了。

寒风呼呼地嚎,大雪哗哗地飘。冰天雪地,冷得连只野鸟也看不见呀。父母留下的三间房子,也不收拾也不抹泥,早就露天了,风吹雨打日头晒,檩都朽了,就是卖,谁买这样的房子呢?常说的话——“腊七腊八,到处冻个大疙瘩”。腊月初头这几天,是冬天最冷的时候啊!

这两口子,挤在墙旮旯里,冻得哆哆嗦嗦直打颤,饿得耷拉着脑袋眼发花。到腊月初八这天,他俩再也忍不住了,直直懒腰,把囤拆了。抖抖囤底,弄把粮食,敲敲囤边,又弄把杂粮;把囤篓当柴,把粮食下锅,熬了半锅杂粮粥喝了。心里一暖和,两人这才猛地想起爹妈的话。可是晚啦——喝口稀粥顶什么呀!两人连冻带饿死在旮旯里了。

这件事一个传十,十个传百——大伙都知道了。后来人们每到旧历腊月初八这天,就有这个风俗:家家五更天起来,把许多杂粮放在一起熬一锅杂粮粥,这就叫“腊八粥”。在吃“腊八粥”的时候,老人们总爱对晚辈讲这个故事,讲完了就说:

“那对馋懒的夫妻,不听劝不服说,光凭摊上了好的‘父母运’,怎么样?吃光淘净到末了闹顿这样的杂粮粥喝,还是没误了冻死呵!”接着,老人们便念叨起老头和老婆临死时说的话: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高梁先红尖,谁家土地耪得勤,谁家粮食打满囤。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09973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