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重庆导游词六篇 重庆导游词十二个景点通用(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6:24:46
最新重庆导游词六篇 重庆导游词十二个景点通用(六篇)
时间:2023-06-06 16:24:46     小编:admin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重庆市情导游词篇一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这里旅游。

襄阳城位于汉江南岸,襄樊市中心。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是一座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古城。因“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也”。

襄阳城雄据汉水中游,楚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城池始建于汉;周长7公里;护城河最宽处250米,堪称华夏第一城池,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之说。如今,雄伟壮观。古朴典雅的城地,与新近修复的仲宣楼昭明台等历史名胜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襄阳城共有六座城门,即大,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

襄阳城地处汉江南岸,与北岸的樊城隔江相望,是襄樊市委市政府机关所在地。它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不仅是历代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更是一座古今闻名的军事重镇。因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称。自东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下3020xx年,襄阳一直是群雄角逐的重要战场,战争的硝烟不断弥漫在它的上空。如今,这里尚存许多军事遗迹。襄阳城始筑于汉,唐宋年间改为砖城,增设垛堞,新建城楼。明洪武年间重筑,并在城的东北角新添一段城墙,取名新城。全城7322周年米,原有6座城门,分曰:阳春、西城、临汉、拱宸、震华。每座城门设有瓮城或子城,城四隅设有角台,沿线分设敌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城墙最低处7米,最高处11米。

襄阳城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缀十里城垣,与鼓楼(昭明台)、谯楼相映生辉。整个城池和谐地融为一体。

环绕襄阳城的古护城河是古城美景之一。它宽度180米以上,最宽处超过250米,是我国最宽的护城河,现被原样保存。绕城泛舟而游,但见城垣高筑、垛堞处处;垂柳掩映、灌木葱茏,仿佛置身于画中,美不胜收。

襄阳城是湖北省重点保护单位。襄阳城每座城门外又有瓮城也叫屯兵城。万历四年,知府万振孙为六门首提雅称,分别为:阳春门,文昌门,西城门,拱震门,临汉门,震花门。因西门是朝拜真武祖师庙的必经之路,故又称为“朝圣门”。

襄阳城在明清时,古建筑较为完整: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点缀十里城郭,金瓦琉璃,高墙飞檐,煞是壮观,整个城池都和谐地融为一体,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受。襄樊市政府近年来下了很大功夫修复古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持了襄阳古城墙古朴的原貌。

据山临水,蔚为壮观,明人李言恭诗赞“楼阁依山出,城高逼太空。”城下环以护城河,平均宽度180米,最宽处250米,人称“华夏第一城池”。整个襄阳城布局严谨,形势险要,自古誉为“铁打的襄阳”。

这里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固若金汤,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美称。城墙始筑于汉,时兴时废,保留至今的是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重筑的新城。全城周长7322米,原有城门6座,横匾于书阳春、文昌、西成、临汉、拱宸、震华6个城门名。每座城门设有瓮城或子城,城四隅设有角台,城墙沿线分设敌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

襄阳城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地处湖北省北部,汉水中游。《汉书·地理志》谓:“襄阳位于襄水之阳,故名。”战国时楚置北津戌,始为军政重邑。汉时置县,三国时置郡,此后历代为州、郡、府治所。汉唐两代,襄阳城处于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荆州记》载:东汉时襄阳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城南一带号称“冠盖里”。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刘表为荆州刺史,将州治从汉寿迁至襄阳,使襄阳城由县级治所一跃升为京城以下州的首府,地辖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的一部分,成为当时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唐代襄阳城为山南东道治所,辖区扩及今陕西、四川的部分地区。明末李自成攻占襄阳城,并在此建立国家政权,自称“新顺王”,改襄阳为襄京。1950年5月1日,襄阳与汉水对岸的樊城合为襄樊市。

襄阳城,是座巍峨雄丽的古城。她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文物古迹,壮丽的山川河流而闻名遐迩,古往今来不知有过多少骚人墨客在此留步,写下了许多呤诵她的动人诗篇。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泛舟汉江,怀着对襄阳的深厚感情,写下了富有感染力的诗篇《汉江临泛》。

古城历经沧桑,现仅剩临汉、拱宸和震华等三座城门。在临汉门上尚保留有一座始建于唐、重筑于清的重檐歇山式城楼,经维修后完整无缺。城墙最低处7米,最高处11米,周围环绕着护城河。古老的护城河主道宽180米,最宽处250米。绕城泛舟游览,只见城垣高筑,垛堞处处,垂柳掩映,灌木葱茏,真乃旅游的好去处。

好,游客朋友们,今天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重庆市情导游词篇二

襄阳是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之一,被称为三国之乡,那里是座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历史悠久的古城。

襄阳有古老的城墙,城墙是在古代用来防止敌人的攻击用的,现在是用来观赏的。城墙的旁边是全国最宽的护城河。护城河河水碧绿,水面静的像一面镜子。一阵微风拂过湖面漾起了波纹,美丽极了!

襄阳还有全国最长的仿古街,踏着脚下的青石板铺成的地面,看着古色古香,飞檐走阁的明清建筑风格的房子,不禁幻想起了当年的情景。每走一会儿就会看见一座大大的石牌坊,上面有雕刻着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好看极了!

襄阳还有许多美食,有深黄的孔明菜,闻起来咸咸的,吃起来却是香的。还有牛油面,每天早上吃一碗牛肉面,加上一杯豆浆,是襄阳人最美妙的事了。

襄阳人还有一些习俗,比如每到逢年过节,都会放孔明灯。孔明灯是诸葛亮发明的,是由纸、铁丝、火、蜡烛制作出来的。燃放孔明灯代表着襄阳人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祝福。

这就是我美丽又特色的家乡襄阳,我热爱我的家乡襄阳,愿它更加繁华,更加富强。

重庆市情导游词篇三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是国务院批准的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威海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先行区、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的先行先试区、滨海生态人居示范区,将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生产力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辖荣成市、文登市、乳山市和环翠区,设有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和工业新区。总面积5797平方公里,人口254万人。

沿海开放城市 威海位于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核心位置,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是山东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前沿阵地,与18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威海是我国距离韩国最近、最早与韩国通航的城市,对韩开放优势突出。目前拥有至韩国的海上航线10条,每周26个航班;空中航线2条,每周31个航班。威海建立了三个国家级开发区、八个省级开发区和一批特色专业园区,可广泛承接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产业转移。

高端产业城市 威海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为契机,重点培育海产品生产及精深加工基地、船舶修造及配套基地、港口物流基地、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基地、新能源及配套产业基地、现代石化基地等六大海洋优势产业基地,培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效生态农业、战略性产业等五大领域高端产业。

海洋经济大市 威海市拥有近千公里海岸线,占山东省的1/3,海洋国土面积1万平方公里,适宜养殖滩涂300多万亩,有300多种海产品,海产品年产量200多万吨,全市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700多亿元,连续多年居国内地级市首位,是中国海洋产品集散基地,荣获“中国海洋保健食品开发示范基地”称号。海岸多为港湾式海岸,建港条件优越。海岸带和近海海域风能、地热、潮汐能开发潜力较大。

生态宜居城市 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气候和环境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既不干燥又不潮湿,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达到39.2%,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7.2%。是全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第一批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群,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科技创新城市 全市现有7所本科高校、5所高等职业学院、17家继续教育基地,在校大学生6万多名,全市人才总量24万多人。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13家,省级研发平台137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1家,累计引进“两院” 院士29人。全市拥有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创新联盟、海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轮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创新联盟和电动载货汽车产业联盟5家省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联盟。与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13所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战略联盟关系,与10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科技和人才合作关系。全市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2家。

立体交通城市 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768.8 公里;铁路开通了直达北京、济南、武汉的旅客列车,青荣城际铁路计划于20xx年完工,建成后将使威海与青岛、烟台形成“一小时经济圈”;有威海港、石岛港、龙眼港3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27条海上运输航线,港口货物吞吐量5501万吨,集装箱吞吐量78.2万标箱;市区一小时路程内有威海、烟台两个国际机场,威海机场开通了至北京、上海等国内航线和至韩国首尔、釜山等国际航线。

重庆市情导游词篇四

;

1 -

重 庆

悬挂在联合国大厅的世界地图上,仅仅标出了中国四个城市的名字,其中一个就是重庆。重庆面积8.24万km2,人口3200万。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重庆排名西部第一。1997年重庆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也是中国中西部18个省市唯一的直辖市。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做出“314”总体部署,国务院3号文明确了重庆的13个黄金定位。2010年6月18日,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区两江新区在重庆正式挂牌成立。

一、重庆是中国在新世纪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支点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东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广东深圳引领珠三角地区,上海浦东新区带动长三角地区,天津滨海新区推进了环渤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扩大开放引进外资,特别是引进外资所承载的技术、管理及人才等竞争要素,极大地刺激了中国巨大的国内需求及对国外产品的进口,为中外投资商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但在东部迅猛发展的同时,中国东西部的差距却在不断加大。西部地区gdp平均增速比东部慢1个百分点,总量差由10年前的3万亿扩大到11万亿,人均gdp由6430元扩大到1.8万元,工业化水平约为东部的1/4,贫困人口占全国60%,基本养老保险仅占东部1/2。尤其是对外开放的差距。中国东部进出口约占全国90%,中西部仅占约5%;实际引进外资东部约占90%,中西部约占5%。中国西部12省占国土面积71.4%,人口占30%,市场广阔,实际外资仅占全国3%左右。

温总理曾指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点与难点是西部地区和三农问题。西部怎样才能以开放倒逼改革,引外资刺激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向东向西双向开放,以破解不断扩大的东西和城乡差距。回答是十分必要而且可行。于是,中央选择重庆担当战略支点,承担起这种责任重大的历史使命。

二、重庆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重庆地处中国东西结合部,承东启西,辐射南北,人口3200万,大致与北京、上海及天津三个直辖市人口的总和相当。面积8.24万km2,是三市面积总和的2.4倍,是台湾的2.5倍。重庆1891年成为中国最早内陆对外开放口岸,1992年成为沿江开放城市,1997年成为直辖市,2007年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国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曾在重庆主政西南。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及少数民族区为一体,将会破解中央关切的东西、城乡、贫富三大差距不断扩大的难题,实现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平衡可持续科学发展。

(一)重庆是中国西部交通物流中心

重庆位居中国大陆版图中心,是中国西部唯一集水陆空为一体的交通枢纽城市。重庆二环八射一日交通圈辐射周边10多个大中城市和6亿多人口。高速公路里程达2000亿公里,密度每百万平方公里达2.46公里,列西部第一。重庆正在打造“一江两翼三洋”的出海通道大战略。一江即重庆东接上海,可经2400公里长江黄金水道通达太平洋。两翼即向北700km接西安,由兰州通过欧亚大陆桥与中亚各国相接,经渝兰铁路—新疆—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德国—鹿特丹港通达大西洋,重庆到欧洲将比沿海省时24天。向西南可通过1300公里中国西南出海大通道,经贵州、广西与沿海地区相联,由渝黔铁路—昆明—缅甸—印度洋,进入中东地区和东盟各国。重庆1200公里接广东到港澳,可延伸cepa功能,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重庆港是中国内河航运最大的港口,现全国60%货运通过长江水道。三峡蓄水175米后,万吨级船队常年可达重庆,水港年吞吐量将由现在的1000万吨达到2000万吨以上。扩建后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运输能力将达到7500万人次/年。目前,法国cma、新加坡apl、日本大阪三井商船、韩国现代、台湾长荣等均已在渝开展业务以及设立物流配送中心。

(二)重庆是中国西部加工制造中心

重庆是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国有大中型企业数量、固定资产规模、技术装备水平居全国大城市前列。八年抗战时期,实现了中国近代工业史上规模空前的“铁血西迁”,形成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工业基地。上世纪60年代中期,重庆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布局区。经过改革开放30年建设,已形成产业门类较全、轻重并举,综合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以汽车、摩托车为代表的机械工业,以优质钢材和优质铝材为代表的冶金工业,以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为代表的化学工业,以及电子仪表、纺织、食品等是重庆工业的支柱产业。2010年全市gdp达到7800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991亿元,增长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880亿元,年均增长1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935亿元,年均增长28.2%。工业销售值突破1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超过400亿元、增长2.8倍。具备了承接东部加工产业转移的基础和条件。

(三)重庆是中国西部文化科教中心

重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公元前11世纪商周时期,巴人就以重庆为首府,建立巴国。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1937年至1946年,重庆成为中华民国战时陪都,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庆熔巴渝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红色文化、“陪都”文化、都市文化于一炉,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重庆科技教育力量雄厚。全市共有1000多家科研机构,60多万科技人员;57所高等院校,65万名在校生;356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45万人,每年为社会输送10多万名大学毕业生和20万名职业学校毕业生。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素质高,劳动力平均工资仅为东部地区的70%左右,完全满足跨国公司的人才需求。

(四)重庆是中国西部金融中心

金融是经济活动的核心。重庆金融机构门类齐全,金融生态良好,2010年,重庆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3613.97亿元,同比增长22.82%,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3.02个百分点;本外币贷款余额10999.87亿元,同比增长24.2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存贷比达80%。银行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万亿元大关,不良贷款率降至0.9%。金融业增加值占gdp达到6%,成为支柱产业。担保、小额贷款、信托、租赁、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财务公司等新型金融业态快速发展,在国内率先开展离岸金融结算和电子商务国际结算。目前,重庆外资银行机构有7家,外资保险机构有3家,已成为中国西部外资金融机构最多的城市之一。保险机构已达60多家,保险业规模居西部第一。重庆还是西部唯一拥有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机构的省市。重庆联交所已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产权交易市场,实现产权定价,降低交易成本。

(五)重庆是中国中西部唯一直辖市

重庆是中西部唯一直辖市,主城区人口超过500万。2007年9月,《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获国务院批准实施,明确提出重庆市为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这五大定位。未来5-10年,重庆主城区将达1200 km2,并加入世界千万级人口的超大城市序列,这意味着重庆引领辐射功能将获得超常规发展。2007年底,中央政治局委员薄熙来兼任重庆市委书记,重庆的政治优势及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影响力极大提高。

三、重庆在中国西部开发开放中的比较优势

(一)区位最优越

重庆地处我国西部核心地区,拥有中国西部唯一的集水运、航空、公路、铁路于一体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含“中国十大机场之一”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和长江上游的航运中心、中国内陆唯一的集空港、水港于一体的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保税港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重庆火车北站已投入使用,八条连通全国的高速公路在区内交汇,直达中国东西南北。已铺设完成12条155兆宽带,相当于中国第四个国际信息港。

(二)经济最活跃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800亿元,实现五年翻番。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991亿元,增长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880亿元,年均增长1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935亿元,年均增长28.2%。工业销售值突破1万亿元,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9%,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超额完成。人均生产总值迈上4000美元新台阶,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奠定了基础。

(三)政策最优惠

重庆集国家西部开发优惠政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国务院3号文件政策、内陆保税港区政策、三峡库区优惠政策、比照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政策为一体。在两江新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主要体现在:国家鼓励类产业到2020年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加技术性收入达到年总产值60%以上的,企业所得税不超过10%等。

(四)成本最低廉

一是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密集,可实现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有效聚合。二是目前平均地价仅是东部地区的33%左右,工业用水、电、气、信价格仅是东部地区的60%—70%,劳动力成本是东部地区的60%左右,油电煤运各种生产要素综合成本仅是东部地区的50%—60%。三是由于实现了铁海联运及航空货运,进出项物流成本基本与沿海持平。四是具有优质的生态环境。人均绿化率,森林绿化率在全国领先。

(五)环境最宜居

2008年8月,重庆市提出,要在10年内新建和改造2200万亩森林,把重庆建设成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现代生态城市。目前,全市共植树造林1119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7年的32%提高到36%,初步形成了“森林进城、森林 hyperlink "/votehouse/" \t "_blank" 围城”的城市生态景观。中央电视台气象名嘴宋英杰最近指出:“重庆已不是火炉雾都。说‘火炉’,就高温日数和桑拿程度,重庆难进全国50强。说‘雾都’,最近49年里,有33年成都大雾天数多过重庆”。

四、重庆与国内外投资商合作商机无限

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学家沙里宁说过:城市就像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人民的抱负和追求。重庆的快速崛起,将为整个西部地区的开发开放打开了一扇大门,对未来整个西部的发展格局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重庆的迅速发展为国内外投资商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及合作空间。

(一)落实“314”总体部署的商机

中央要求重庆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庆将以实现“314”总体部署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走开放型、民生型、智慧型发展之路。加快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进程。

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家中心城市,成为集聚辐射功能强大的经济中心。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的基本构架。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农民工户籍、“双轨制”住房、金融要素、收入分配、国有民营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5∶1左右,“圈翼”发展差距缩小到2∶1左右,基尼系数缩小到0.35左右。建设与国内外经济广泛融合的内陆开放高地,成为内陆开放示范区。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和一般贸易一体化发展,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五年外商投资额500亿美元,境外投资300亿美元,保持中西部领先水平。

(二)重庆总体规划调整的商机

重庆总规调整,为未来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主城区将扩展到上千平方公里,上千万人口,将为国内外投资商带来超过5万亿元以上的投资空间及配套服务。去年2月8日,在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被确定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重庆内环300平方公里,二环2250平方公里,重庆发展已进入二环时代。重庆规划至2020年,主城区规划人口约为1200-14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由原来的835平方公里拓展至1400平方公里,人均城镇建设用地由原来的93平方米提升到100-115平方米左右。其中两江新区部分新增建设用地325km2,其中规划建设用地规模630平方公里,可开发用地共约55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198平方公里,约占全市60%;居住用地135平方公里,约占全市40%;公共用地87平方公里,约占全市60%。新增9条南北向干道、4条东西向干道和“九横十六纵”干道网络,规划布局12条轨道线路。

(三)国务院3号文件的商机

国务院出台的3号文件,给了重庆13项黄金定位和22条含金量极高的政策。支持重庆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准许重庆设立农村土地综合交易所;支持重庆建设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批准设立重庆内陆保税港区;允许重庆设立总盘子为500亿-80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提前布局和启动铁路、高速公路、港口及航空等重大交通项目等,扩大了与国外投资商合作空间。3号文件是落实314部署的路线图,相当于今后十年,中央支持重庆政策含金量过万亿。

(四)“五大重庆”建设的商机

根据重庆十二·五规划,今后5年,重庆计划投资4万亿推进森林重庆、畅通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和宜居重庆建设。其中包括6000亿优势工业、3000亿畅通重庆、3000亿宜居重庆、3000亿民生工程、1000亿新农村建设、1000亿能源保障、500亿森林工程、500亿节能减排等。五大重庆与国外技术资本相嫁接,合作空间巨大。

(五)“西三角”规划及向东向西双向开放的商机

“西三角”发展战略已写入国家“十二五”总体规划。目前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总面积达到37.78万平方公里,人口1.4亿,包含61座城市,gdp总额超3万亿元,占到全国超7%,整个西部约40%。成渝铁路是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最近,国家铁道部正在打造从重庆1小时到成都,2小时到贵阳,3小时到西安,4小时到武汉,5小时到兰州,6小时到广州,7小时到北京,8小时到上海的高速铁路网络。为重庆成为向东向西双向国际贸易大通道的交汇枢纽,提供了物流保障。

(六)重大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的商机

未来5年,将投资3000亿元推进重大功能设施建设。

1. 国际空港:江北国际机场将建成全国第四、西部第一的大型国际商业门户枢纽机场。通过“三大航站楼,四条跑道”的建设,支撑远景客运吞吐量75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300万吨/年。现t1、t2航站楼约20万m2年底启用。未来将建设t3a、t3b航站楼86万m2,预计投资上百亿。跑道最长可达3800米,满足波音747大型货机需要。

2.寸滩港及果园港:两路寸滩港规划建设用地30km2,总投资规模191.97亿元。集装箱年吞吐量120万标箱。重点布局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项目,建成具备港口作业、保税加工、保税物流等功能。建成后,将辐射80万-100万km2、6省20多座城市的进出口贸易和外向型经济发展。

鱼嘴果园港:集装箱年吞吐量200万标箱,预算总投资60亿。规划作业区用地面积4.67 km2,控制岸线长2800米。港口建设专业化泊位15个。2020年港口年通过能力将达到2300万吨。对接国家9大重要物流区域、9大物流通道和17个重要节点城市的平台。

3.国际信息港: 12条155兆宽的国际数据专用通道已开通,相当于我国第四个国际信息端口局。

4.悦来国际会展中心:总投资达到60亿元的悦来会展中心占地1.3km2,总建筑60.68万m2,它的建成将为国内外投资商提供一个巨大的经贸合作交流平台。

5. 两江国际新中心:规划区北起外环高速,南至一横线,东至机场高速,西临嘉陵江,初步规划面积90 km2,相当于4个渝中半岛,总投资达到上千亿。重庆两江国际新中心建成后,将与渝中半岛形成重庆双基双核的战略性中心城市空间格局。

五、重庆与国内外投资商合作的主要战略平台

(一)重庆两江新区

两江新区位于重庆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包括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的部分区域和北部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规划面积1200km2,其中可开发建设面积550km2。国务院要求把两江新区建设成为我国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2010年实现gdp1055亿元,占全市的13.4%;工业总产值2059亿元,增长35.1%,占全市1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85亿元,占全市2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4亿元,占全市15.2%,增长31%;财政总收入484亿元,增长83.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5亿元,占全市12.3%,增长110.2%;税收总额288亿元,增长49.4%;实际利用外资15.9亿美元,占全市24.9%,增长26.1%;进出口总额40.6亿美元,增长20.6%。

两江新区未来5年将投资1万亿从事水、电、气、路、讯等基础设施及六大主导产业开发。重点发展汽车、以直升机和轨道交通为主的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6大产业,规划建设5000亿级汽车城、4000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3000亿级数据处理中心、2000亿级装备制造基地、1000亿新兴产业等8大产业基地。

(二)两路寸滩保税区与西永综合保税港区

1.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于2008年11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8.37平方公里,是目前我国唯一内陆型、唯一空港加水港区双功能的保税港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水港功能区致力于发挥保税仓储、物流和商品展示交易等功能,填补了内陆型保税港区的空白。空港功能区位于江北国际机场,致力于发挥保税加工、物流等功能,吸引高端电子产业企业落户。重庆保税港辐射500公里,腹地面积约100万km2,覆盖除重庆以外6个省、约20多个中等以上的重要城市,辐射人口超过2.5亿。区内实现“5+2”和24小时全天候的通关,实施“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和“分批出区、集中报关”的快速通关模式。

2.西永保税港区:占地10.3平方公里,采取智能卡口系统、gps加电子铅封的在途监管,共安装监控摄像头490个。依托西永微电子产业园高科技项目集群优势,突出吸引电子信息产业it类企业入驻,突出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功能,以航空物流为依托,直接服务于周边的加工制造业。目前,已经吸引惠普、富士康、英业达、广达等一批it巨头进驻,至“十二五”末,将形成8000万台以上的笔记本电脑生产能力。到2015年,将形成5000亿产能,实现外贸进出口额近1000亿美元。届时,重庆将与上海、苏州、深圳一样,成为全球电脑制造基地。

(三)国家级开发区

1.重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3月经hyperlink "/view/" \t "_blank"国务院批准成立,位于主城九龙坡区。高新区管辖面积73平方公里,包括石桥铺高科技开发园、二郎科技新城等。目前,有科技企业近万家,外资企业341家,区内电子信息、生物生化制药及医疗器械、新材料及节能与环保、汽车摩托车配套新型产品等产业已形成规模。力争用10年时间建成为国内技术领先、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制造中心、产品集散中心、研究开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2.重庆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位于重庆主城南岸区,已累计引进22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兴办外资企业468家,已有美国、德国、瑞典、日本、意大利等2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园区,全区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78个,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几年保持年均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

3.长寿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10年11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4月11日,正式挂牌成立。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77亿元,实现税收12亿元。到2015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0亿元,工业增加值600亿元,税收将突破100亿元,有望达到120亿元。重点发展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煤化工产业、钢铁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及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4.万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准面积5.82平方公里,将其战略定位为:建成全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改革开放的高地,重庆“江南万亿工业走廊”的核心区。其发展目标为:到2015年,综合开发面积达50平方公里左右,实现总产值1500亿元以上、工业产值1200亿元以上,投资强度达每平方公里40亿元。

(四)主城九区

重庆主城九区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渝北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巴南区,总面积548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81万。其中,江北区、北碚区、渝北区的部分行政区域已划入两江新区,高新区坐落在南岸区,经开区位于九龙坡区。渝中区是重庆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和文化中心,201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553亿元,区级财政收入39.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4.8亿元。大渡口区是重庆市主城区12个中心组团之一,已全部纳入重庆主城核心区。巴南区距市中心8公里,有544 km2属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核心层,占整个核心层范围的五分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六个中心城市

6个区域中心城市包括万州、涪陵、江津、合川、永川和黔江,建成区总面积2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4万。这6个城市不但是所在区县的中心城市,也是重庆区域性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万州已被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涪陵是重庆中部区域中心城市,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和都市功能产业。合川是重庆北部区域中心城市,重点发展食品、轻纺、建材、商贸、旅游等产业。永川是成渝经济带上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渝西地区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城和重庆市职业教育基地,并设有重庆服务外包基地。江津是重庆南部区域中心城市,是渝西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山水园林城市,将大力发展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完善中心城市功能。黔江是重庆东南部区域中心城市,渝鄂湘黔四省市边区的商贸重镇,以卷烟、特色资源型加工业和民族风情旅游为主的山水园林城市。

六、重庆与国内外投资商合作领域广泛前景广阔

(一)加大先进制造业的合作

重庆是一个综合性的老工业城市,已形成笔记本制造、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化工制药、轻纺工业为支柱的雄厚的工业基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借国家将两江新区打造成为长江上游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有利时机,国内外投资商可在重庆加大相关产业建设。

(二)合作打造西部现代服务业高地

重庆将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中心城市功能的着力点。一是建设内陆金融中心。创新发展金融业,壮大银行、证券、保险业实力,优先发展加工贸易离岸结算、电子商务国际结算、要素市场交易结算和总部结算。二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保税物流和多式联运,提升研发设计、法律服务、咨询评估等专业服务业水平。培育发展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网络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三是发展民生性服务业。大力发展餐饮购物、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社区服务等生活服务业。四是打造西部消费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建成会展、购物、美食之都。促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连锁化经营。

(三) 合作打造长江上游创新及金融中心

一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先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二是要使科技成果更充分运用到民生事业。把科技创新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结合起来,在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生命健康等关系民生的重大科技问题上加强攻关。三是加快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把更多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建立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构筑产品技术研发、成果转移、产业化一条龙服务体系。

继续加大与银行、保险、证券机构合作的同时,促进担保、小额贷款、信托、租赁、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财务公司等新型金融业态快速发展,率先开展离岸金融结算和电子商务国际结算的国内外合作。

(四)打造跨国公司西部总部聚集区

截至2010年9月15日,入驻重庆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到159家,主要来自美国和日本,分别占到43家、34家,其余的来自德国、法国、英国、韩国、荷兰、瑞典等国家和地区。重庆引入世界500强企业总量已居西部第一。越来越多世界500强选择在重庆设立地区总部投资发展,意味着跨国公司对重庆经济地位和发展潜力的高度认可,显示出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对大型企业集团的吸引力、聚集力,为重庆建设内陆对外开放门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合作发展低碳绿色产业打造低碳示范区,推广绿色低碳经济。一是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通过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鼓励、扶持和普及科技研发活动以及各类创新、创造和创业活动,构筑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二是制定生态城市建设战略规划。推动地方政府、金融企业通过政策激励和融资支持,驱动技术创新和资本流动,在城市中推广能有效节能减排的低碳技术。参考美国绿色建筑标准(leedtm)、中新天津生态城、思科智能互联等国际标准,打造约100平方公里的绿色智能低碳示范区,发展环保技术、生物医药、精密仪器、纳米技术等高端产业。三是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经济。

相关热词搜索:;

重庆市情导游词篇五

下面是宜昌市情

导游词

范文,一起去领略一下宜昌的魅力吧!

预祝大家在这里玩的开心,让美丽的宜昌永远留在您的记忆里。

在素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湖北省西部,是三国古战场, 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如今的宜昌是全国新兴的工业和旅游城市,是全国知名的水电城!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峡畔有着这样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土地富饶,风光旖旎。这颗明珠正是“此地江山连蜀楚,天钟神秀在西陵”的宜昌,位于湖北省西部重庆市东部,闻名中外的长江三峡西陵峡畔,因而誉为峡口明珠,她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有川鄂咽喉,三峡门户著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三国时吴蜀的夷陵之战就发生在宜昌。

宜昌市共辖五县三市五区,有415万人口,全市面积2.1万平方公里,城区面积4249平方千米,城区人口133.8万,市内有三条主要干道,东山大道,夷陵大道,沿江大道,自北而南贯穿整个城区,市内横跨长江两岸,宜昌交通便利,可谓水路,公路,铁路,空路,路路皆通。长江黄金水道横贯宜昌237千米,宜昌港是长江八大港口之一。焦柳铁路和宜万铁路在宜昌交汇。三峡机场是三峡地区最大民用机场也是国际备降机场。以宜黄高速,沪蓉高速和318,209,055三条国道为主干的公路四通八达。

宜昌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县治,曾有过夷陵,宜州,峡州,东湖等十几个名字,用的最长的是夷陵,有2400多年的历史,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的山川形势而得名。它的意思是说:“山至此而陵,水至此而夷”也就是说奔腾咆哮的长江一到宜昌,江面变的开阔,两岸的高山也逐渐成为丘陵,清朝雍正年间,朝庭认为这个夷字犯了忌讳,因为汉人们把他们称为夷族,所以改名宜昌,为什么叫宜昌呢?宜昌有顺应天时宜于昌盛的意思,一直沿用至今。又因地扼长江三峡之口,故有峡州之称。清朝雍正2019年改称为宜昌取于“宜于昌盛”之意。更因位于长江中上游的结合部“上控巴蜀,下引荆襄”于是又有着“川鄂咽喉”“三峡门户”的美称。

夷陵千年沧桑话,距今20万年前,清江流域就有“长阳人”的活动。境内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早在五六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在战国时期为楚邑,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楚拔郢烧夷陵于此,夷陵之名始见于史。东汉建安十三年(22019年)的吴魏夷陵之战;三国时期著名的夷陵之战发生于此地,三国时期,刘备为关羽报仇,率领几十万大军,大举进攻吴国。吴将陆逊仅有五万人,退入夷陵一线,等蜀军“兵疲意诅”反攻条件成熟,命令以火攻蜀,大火烧了四十座营寨,蜀军大败,刘备连夜退入白帝城。这就是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的故事。夷陵大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一去不复返。

历史悠久的宜昌文化源远流长,作为楚文化的摇篮,巴文化的发祥地。一些特有的风俗如土家族的“哭嫁”被约定成熟的沿传下来。

所谓巴楚山水育英才,宜昌人杰地灵。著名的"长阳人"在一二十万年前就在此活动,七八千年前,宜昌的先民就繁衍生息于此,相传中华民族始祖的轩辕黄帝的正妃嫘祖娘娘就是宜昌人,她辅佐皇帝,开创了中华基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宜昌走出了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宜昌孕育了民族和睦使者美人王昭君。诗仙李白、武圣关羽、茶圣陆羽以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等历史名人都在宜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以及明末率土司兵勇赴国难的巾帼英雄秦良玉,清代著名学者杨守敬等许多历史文化名人都诞生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

宜昌历史悠久,自秦汉以来,宜昌就是历代的州府所在地。在夏、商、周时代为古荆州地。蜀汉章武二年(222年)的吴蜀夷陵之战均发生在这里。明、清时期,为夷陵州治和宜昌府治。战争爆发,1876年签订的《中英烟台条约》中宜昌就被辟为通商口岸,英美法德意日等国先后在这里设立了领事馆。1949年以宜昌县城区及近郊设市。宜昌在1949年前经济非常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宜昌兴建了30多家企业和一批重点企业。1994宜昌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江开放城市并被列入长江三峡经济开发区。今日宜昌涌现了一批龙头企业如宜化集团,稻花香酒业,兴发集团。

西陵山水天下佳。宜昌属于丘陵地貌,地处秦巴山脉和武夷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地貌复杂多样。市内有大小溶洞,如白马洞,三游洞,龙泉洞,乃古代地下水溶蚀作用而形成,洞幽奇特,不失为旅游的好去处。宜昌不仅有山色之美,而且还有水乡之秀。宜昌的水系为外流水系,以长江为主脉,河流众多,河网密集,水量丰富。除长江,清江外,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9条。由于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为开发水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宜昌水能可开发量达3000万千瓦,占全国可开发量的8%。游客们可能要问了3000万千瓦是什么概念呢?我们通常用“万马奔腾”形容声势浩大,力量恢弘,三峡的水能相当于4000多匹马做功的能量,而且是只做功不吃草的马,是永远奔腾不息的!建成的世界最大水电站-三峡工程,装机26台,年发电量达847亿度。除三峡工程外,宜昌还拥有葛洲坝电站,隔河岩电站等大小水电站。在方圆直径不到100公里的范围内,拥有如此丰富的水电资源和如此充分的开发程度,宜昌是世界上是仅有的,因此宜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基地,真可谓是世界水电之都。

近代的宜昌,由于葛洲坝的兴建,带来了宜昌的第一次振兴,实现了由小城市向中等城市的跨跃,而三峡工程的兴建给宜昌插上了第二次振兴的翅膀,宜昌正在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迈进,当然宜昌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在1994年,宜昌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江开放城市,在长江经济带中宜昌东接武汉,西连重庆,是东部经济科技与西部丰富资源的结合部,是西部大开发的东大门,也是湖北大角战略的一个支撑点。

宜昌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3-18度,是非常适合人居住和旅游的城市,宜昌物华天宝,资源富集,具代表性的有水能,矿产,生物,旅游四大资源。

那么在这里呢,我就说说咱们宜昌的水能资源,市域内江河纵横,除长江、清江外还有10公里以上的河流99条。水能可开发量3000万千瓦,宜昌有全湖北最大的水电站----清江隔河岩水电站,有亚洲最大的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以及举世闻名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此外还有300多座星落密布的中小水电站,拥有如此丰富的水电资源,如此充分的开发密度,世界上是仅有的,宜昌由此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基地,世界水电之都。

宜昌市气候宜人,优质的土壤为柑桔、茶树各种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此宜昌也被誉为“柑橘之乡”“茶叶之乡”。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就曾提到此地是茶叶种植发展的“最适宜区”。宜昌茶叶主要分布在半高山地带,“高山云雾出好茶,低山丘陵出早茶”,宜昌既有春分“早春茶”,又有秋分“秋香茶”上市,产量居湖北省前列。在五峰后河、宜昌大老岭等地至今还保存有第四纪冰川期遗存下来的森林群落。尤其是五峰后河原始森林中的珙桐,是第四纪冰川未被灭绝的幸存者,被成为世界植物的“活化石”。

宜昌是全国11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拥有各类旅游资源747处。以长江三峡画廊及三峡水利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为代表的全国旅游热线,世界著名。这里还有历史悠久的巴人遗址和雄风犹存的三国古战场遗址,被誉为" 三楚名山"的玉泉山,"天下四绝"之一的当阳玉泉寺。众多的山水风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与宏伟的三峡大坝、葛洲坝水电工程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今日宜昌,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宜昌正以她独特的风采,昂首屹立在长江之滨,朝世界旅游目的地的目标阔首前进。

重庆市情导游词篇六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游。现辖3个县级市、3个县、3个城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个省级鱼梁洲经济开发区。全市版图面积1.97万平方公里,人口593.6万。市区建成区面积145平方公里,人口147万。

襄阳是“千古帝乡、智慧襄阳”,具有2800多年建城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荆楚文化发祥地、三国文化之源、汉水文化的核心区、中国古城文化中富有代表性的区域。宋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张继、米芾等众多历史名人曾在这里游历和生活,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汉光武帝刘秀在这里出生成长,逐鹿中原建立东汉王朝;汉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在这里隐居躬耕十年,谋划《隆中对》,定“三分天下”。《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马跃檀溪、水淹七军等32回故事就发生在襄阳。境内现有习家池、古隆中、古襄阳城、米公祠等名胜古迹、历史遗迹1760余处。

襄阳是中国魅力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一江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襄阳汲山水之精华,两山七水穿城绕市,鱼梁洲四城相望,凭山之峻,据江之险,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风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被誉为中华腹地的山水名城,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汉江之上。

襄阳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3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武汉、郑州、西安、重庆四大城市群地理区间的中心城市,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三条铁路和四条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境内两座机场开通了国内多条航线,还有中国内陆河流汉江“黄金水道”,形成了“铁、水、公、空”立体交通网络。

襄阳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大型商品粮基地,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条件优越;工业基础较好,是国家老工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汽车制造业基地、“中国织造名城”和三线军工企事业单位聚集地。现已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汽车产业为龙头,食品、装备制造、纺织、医药化工等为支柱的产业发展格局,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新材料、新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方兴未艾,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国家军民结合产业基地。

襄阳是中国中部地区投资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是国内行政审批“事项最少、流程最优、收费最低、监管最好、效率最高”的城市。《福布斯》曾连续三年把襄阳列为“中国大陆最佳百名商业城市”和“中国大陆20个最适宜开办工厂的城市”,国家商务部把襄阳确定为国内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被仲量联行评为“中国新兴城市50强”。

襄阳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具有美好发展前景的城市。20xx年进入全国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的城市行列,20xx年襄阳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500亿元、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249.2亿元,同比增长30%。全市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成为长江流域第一个粮食总产过百亿斤的粮食大市、中国第22个百亿斤粮食大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襄阳围绕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以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建设为基本路径,全面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地位,着力实施经济跨越工程,打造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龙头,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医药化工、农产品深加工为支柱的“一个龙头、六大支柱”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进城市能级跃升,建设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金融、商贸、物流等多中心聚集体。未来3-5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形成200平方公里、200万人口的中心城市规模,发展成为主导区域发展方向、创造区域发展示范、引领区域时代风尚、带动区域共同发展的汉江流域中心城市。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09983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