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上册(二十一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2 08:54:32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上册(二十一篇)
时间:2023-04-02 08:54:32     小编:admin

做任何工作都应改有个计划,以明确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上册篇一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我班共有36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多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有一部分学生刚分到这个班级,对于这些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换,表内除法(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找规律.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时、分、秒的教学活动,认识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上册篇二

一、 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五、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 …………………………………………………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 ……………………………………………………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六、教学进度表 :

周次 起讫月日 教学内容 教时 执行情况

1 2.18-2.24 开学教育;解决问题 5

2 2.25-3.2 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 5

3 3.3-3.9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5

4 3.10-3.16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整理和复习 5

5 3.17-3.23 图形与变换;剪一剪 5

6 3.24-3.30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5

7 3.31-4.6 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 5

8 4.7-4.13 千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5

9 4.14-4.20 期中检测 5

10 4.21-4.27 整十、整千的加减法 5

11 4.28-5.4 五一长假

12 5.5-5.11 克与千克的认识;称一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 5

13 5.12-5.18 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整理和复习;有多重; 5

14 5.19-5.25 统计 5

15 5.26-6.1 找规律 5

16 6.2-6.8 总复习 5

17 6.9-6.15 总复习 5

18 6.16-6.22 期末检测 5

19 6.23-6.29期末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上册篇三

我班有学生39人,男生22人,女生17人。一年来学习习惯基本养成,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有几位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题速度慢,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今后要加强辅导。

本学期教学任务和要求

1、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总复习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乘法的初步认识与镜面对称的教学。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5、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7、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8、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上册篇四

一、 教材分析

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来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最重要的是本班的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几个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作业速度快。大部分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个别后进生上课不能专心听讲,不能积极动脑思考,愿意搞小动作,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写作业也就拖拖拉拉。

三、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一)1、让学生不断养成良好的求学习惯。在课堂上做到能专心听讲,积极思维,积极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勇于辩论。

2、采取积分制,激励学生做好作业,让学生能主动学习,独立思考作业中的问题,不懂的能主动向家长、同学和老师请教。认真书写和解答老师布置的作业题。

3、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际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多与学生交谈,鼓励他们自信的看待自己,自信地面对学习,着力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5、在教学中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二)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要还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五、教学评价

评价具体实施方法:采用随堂测试、单元测试、月考、期中测试和期末考试的方式,期末教师要综合学生各项测试成绩进行综合评定,记入学生操行评价手册中。其中随堂测试占 10% ,单元测试占10% ,月考占 10% ,期中测试占20% ,期末考试占50%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上册篇五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五、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上册篇六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五、课时安排:(略)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上册篇七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班级分析执教的班级共有51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我班后进生形成的很大的原因,就是学习习惯差,毅力缺乏,信心不足。他们不能把握学习语言课程的要点,常常不完成听说读写的任务,怕苦畏难,不肯去做认真理解的细致工作,久而久之,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了,敏锐接受新授知识的能力丧失了,他们不差也变得差了。

要转变他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应以精彩的语言引发话题,及时点拨,准确评价,创设出和谐融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使后进生畅所欲言、主动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2、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常常向取得进步的学生竖起大拇指;有时给表现好的同学奖励一本本子;还有时投给学生一缕赞许的目光,伸手亲切地摸摸学生的头,拍拍他的肩膀……

3、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学科,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通过直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性质。

4、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难易适中,

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特别注意克服急躁冒进情绪,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从起点开始,耐心地给予辅导,让他们一点一滴逐步提高。

培养优等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六、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现在我们的学生已经从一年级升到二年级了,和我一年级时的教学方法一定要有所变化,一年级的小学生什么也不知道们只能一切从头开始教他们,而在他们进入了二年级之后,他们已经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了,我在教学上就要有所变化了。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上册篇八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共40人,每位学生都很天真活泼,他们在学习上是充满无限乐趣的,在学习的探究上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基于他们无限的求知欲望,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好数学。

对数学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因此在教学时注重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密切接触,培养其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课堂教学常规还有待于尽早进行规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一、表内乘法(一);二、角的初步认识;三、表内乘法(二);四、测量长度;五、表内除法;六、总复习。

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会能测量长度。

4、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6、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四、教学措施

(一)必须按时备课,熟悉课本,吃透教材,对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教师请教;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清楚,能脱口而出。

(二)要求孩子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向课堂要质量,根据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对个别慢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每位学生都紧跟着。

(三)数学要精讲多练,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环环紧扣。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再多多练习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对于每天所讲的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到底还有那些学生不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及时的纠正错误。

(四)做到多鼓励少批评,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团结、积极合作的精神,特别是慢的学生更要对他们有耐心、爱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上册篇九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上册篇十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我们班共有学生58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二) 、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三) 、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四) 、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五) 、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六) 、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七) 、表内乘法<二>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八) 、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三、教学目的要求

1、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 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6、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8、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9、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上册篇十一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本着“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 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三、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四、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六、教学进度

时间 内容

第1、2周 长度单位

第3周 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4周 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5周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6周 整理和复习、我长高了

第7周 角的初步认识

第8周 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9周 5的乘法口诀

第10周 2、3、4的乘法口诀

第11周 6的乘法口诀、整理和复习

第12周 观察物体

第13周 7的乘法口诀

第14周 8的乘法口诀

第15周 9的乘法口诀

第16周 看一看、摆一摆

第17周 统计

第18周 数学广角

第19周 总复习

总结: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希望能对你教学上有帮助,如有不足,欢迎批评指正!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上册篇十二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三班和九班,三班共有学生 54 人,九班共有学生 49 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局部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 .认识计数单位 百 和 千 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 . 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 . 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 .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 . 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 .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千克 =1000 克。

7 . 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 1 格表示 5 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 .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 .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 .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材分析:具体目标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 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 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 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 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 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 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 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识别以上三种角。

2. 通过观察、丈量、比拟、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 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 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 通过 拨一拨 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 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知道 1 千克= 1000 千克

2. 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 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七单元:加与减

1.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 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 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 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 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具体措施:

1. 继续加强学习惯例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 10 个是一长条, 100 个是一层,这样的 10 层就是一千个 有这样 10 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 “ 千 ” 万 ” 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 495 练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习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 “ 分一分 ” 活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 “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 发明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 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 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学习丈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肯定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六、课时布置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规范(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 ” 教材的编者为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布置了 60 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上册篇十三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

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

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74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要还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四、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3.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上册篇十四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班学生45人,男生29人,女生16人。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好多生字,积累了一些词汇,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部分同学学习没有自觉性,依赖性较重,所以班级中学习成绩层次分明。对于这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地发现、探究。使他们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并逐渐使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

另外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已经能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发言,按时完成作业,逐步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但仍有一部分学生的书写习惯差,纪律意识不强,对学习不在意,经常忘写作业,上课做小动作等。尤其是班级里的几个特殊学生,由于先天智力存在不足导致学习和习惯培养上的障碍。这部分学生仍需要不断地加强习惯教育和智力启蒙,尽可能地在学习上达到合格要求。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教育任务还是十分艰巨,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语文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的书写习惯要花时间纠正、培养,学写一手端正、美观的铅笔字。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多背诵中华古诗文,养成每日阅读书籍的习惯,注重课外识字的能力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

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本册教材仍然坚持“多编少搬”的原则,所编选的课文,仍然体现内容丰富、充满情趣的特点。本册课文语言规范,浅显易懂,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插图精美,富有童趣,便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培养专心倾听的习惯,养成认真写铅笔字的习惯。

(3)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认识大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450个生字,会写350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当众说话,做到口齿清楚,语句完整,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的词语的意思。

(3)能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写话

(1)能运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的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3)学会“祝贺”、“购物”、“待客”等方面的言语交际的本领,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的内容写下来。

(4)学习使用逗号、句好、问好和感叹号。

四、教学重难点

1、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美观。

2、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3、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五、教学措施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重视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充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5、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篇段并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主动积累词句,将积累的词语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之中。

6、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上册篇十五

一、 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五、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 …………………………………………………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五、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六、克和千克(2课时)

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7课时)

有多重 ……………………………………………………1课时

八、统计(3课时)

九、找规律(4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六、教学进度表 :

周次 起讫月日 教学内容 教时 执行情况

1 2.18-2.24 开学教育;解决问题 5

2 2.25-3.2 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 5

3 3.3-3.9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5

4 3.10-3.16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整理和复习 5

5 3.17-3.23 图形与变换;剪一剪 5

6 3.24-3.30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5

7 3.31-4.6 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 5

8 4.7-4.13 千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5

9 4.14-4.20 期中检测 5

10 4.21-4.27 整十、整千的加减法 5

11 4.28-5.4 五一长假

12 5.5-5.11 克与千克的认识;称一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 5

13 5.12-5.18 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整理和复习;有多重; 5

14 5.19-5.25 统计 5

15 5.26-6.1 找规律 5

16 6.2-6.8 总复习 5

17 6.9-6.15 总复习 5

18 6.16-6.22 期末检测 5

19 6.23-6.29期末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上册篇十六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二、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园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园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上册篇十七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还是二年级三班和九班,三班共有学生 54 人,九班共有学生 49 人,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局部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教学目标:

1 .认识计数单位 百 和 千 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 . 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 . 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 .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 . 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 .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千克 =1000 克。

7 . 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 1 格表示 5 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 .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 .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 .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材分析:具体目标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 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 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 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 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 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 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 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识别以上三种角。

2. 通过观察、丈量、比拟、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 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 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 通过 拨一拨 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 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知道 1 千克= 1000 千克

2. 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

1.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 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七单元:加与减

1.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

3. 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八单元:统计

1.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 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 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 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具体措施:

1. 继续加强学习惯例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 10 个是一长条, 100 个是一层,这样的 10 层就是一千个 有这样 10 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 “ 千 ” 万 ” 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 495 练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习认识图形,通过实验泡黄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再如:开展 “ 分一分 ” 活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 “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 发明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外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 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8. 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筒花生有多少粒,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学习丈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探索计算方法时,肯定算法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六、课时布置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规范(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 ” 教材的编者为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布置了 60 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上册篇十八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组成员将本着“努力工作,愉快工作,享受工作”的工作态度,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和学校办学理念,以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高效减负、培养素质、提高质量为重点,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的学习和研究,在教研和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及业务能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数学学习空间,从而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快乐。让每一位学生在新学期有更高的发展与提高。

二、教研组情况分析:

本组由5名数学教师组成,是个以老中青教师为主的强有力的教学实体,有三名教师都担任过一至六年级的大循环教学,对教材都有整体的把握。曲俊莲老师经验丰富、任劳任怨,经常为组内教学提供及时的帮助;王少华老师不仅教学精湛,更有着娴熟的电脑课件制作技能,在课件制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她虽然是年轻教师,却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和学生打成一片。

三、工作目标:

1、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领会实质与精神,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观,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进一步熟悉教材的特点和体系。做好教学计划。

2、进一步规范和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向35分钟要质量。在教学中“精备、精选、精构、精讲、精练”一节课,真正做到提高教学质量功在课上。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3、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加强集体备课,把随机和固定的教研时间结合起来,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教研组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使教研组形成一个教学研究的氛围,努力探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充分发挥二年级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聪明才智,凝聚集体智慧,不断提升实施新课程的水平,提高自身驾御课堂的能力,为每一位老师搭建平台。和新课程一起成长。

4、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的兴趣,利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计算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增强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于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识,能主动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从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四、单元集备和单元过关安排:

单元集备安排:

三月份:集体备课1-3单元。

四月份:集体备课4-6单元。

五月份:集体备课7—9单元。

六月份:制定复习计划

单元过关安排:

每两周进行数学单项技能测试,每一单元结束后,进行单元检测,以查缺补。实施措施:

1、加强教师学习,进一步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本学期仍然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学习新课程教学法。

2、课堂始终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焕发活力的地方。所以,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创设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中领会知识,感悟知识,经历过程,并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发展其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与创新意识。

加强课堂教学后的反思,数学后记的撰写。教学后记的撰写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教学中的得与失,原因分析、改进对策等。

3、完善评价体系,构建新的评价机制。

评价策略:注重过程,促进发展,强调多元。

4、加强教研组建设,切实提高教研效率。

积极参加学校教研工作,互相听课、评课共同提高,全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争取写出一篇较高质量的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上册篇十九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

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

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74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要还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四、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3.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上册篇二十

一、 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上册篇二十一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

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

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74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要还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12661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