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全市旅游工作汇报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承蒙市委、市政府的信任和重托,我们接过了承办全市第二届旅发大会的会旗。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有关部门的鼎立支持下,我们以改天换地的必胜决心,统筹谋划,强势推进,经过30多个昼夜的苦干实干,打了一场精彩纷呈、振奋人心的攻坚战。
一、坚决落实政治任务,不断增强决戈决胜旅发大会的信心和决心从接到会旗的那天起,全县上下倍受鼓舞、群情振奋。县委县政府通过征求各界意见、组织外出学习等多种形式,广泛动员、凝聚共识、借势推进。大家认为,市委市政府把旅发大会交给我们承办,决不只是办一个简单的会议形式,而是重大政治任务,更是推进全县转型升级的“引爆器”。我们必须紧紧扭住这一历史机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强化“走新路、有作为、创亮点、守底线”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举全县之力,坚决办成一个彰显地方特色、精彩震撼的大会。彰显旅游发展的优势在生态、潜力也在生态。我们通过举办旅发大会,显山露水、优化境、提升颜值,喵准京津冀游客,努力打造点上出彩、线上美丽面上风景的绿色水韵山城“南花园”彰显创新。突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各方参与,努力让企业唱主角,把创新融入规划设计、项目施工、会务管理全过程,对低端化、同质化项目“一果否决”;在筹融资上,以县国资公司为平台,采取ppp等模式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据统计,本次大会共撬动社会资本近50亿元。同时,将纪检、审计监督关口前移,确保不留“后遗症”。彰显开放。加强旅游招商,积极对接先进地区客商,争取与北奥、省交投等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加强营销,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等手段,提升知名度;面向全社会开展征集大会主题口号、1个吉祥物评选等活动,人人出主意,人人做主人,以凝聚强大合力。
二、突出“五大攻坚”,努力发展多彩多样旅游业态我们秉承“不以规模论大小,而以品质论高低”理念,聚焦重点项目和多节点,大力推进老景区提升、新业态建设和基础设施提升等20多个重点项目建设,倒排工期,科学推进。
(一)攻坚“一城一河”扩容提质。继续深化“半城山水满城绿”建设,拓展生态空间。在旧城区,加快推进临城大道西延项目,共清拆4个村、460余户住房,清拆面积12万平米。在城南,大力推进总投资4.8亿元的“母亲河”一泜河生态湿地建设,初步建成集防洪、景观、休闲于一体的10公里“生态长廊”和20公里“城市慢游系统”,新增泜河湿地公园2100亩,占到县城建成区面积的15%。在这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情乡韵得到了完美诠
释。在城北,正在加速推进蓝天片区(东街村)改造项目,打造“绿廊花区”。同时,全县220个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市场化运营全覆盖,城乡建设质量有了新提升。
(二)攻坚“两湖”片区基础设施提升。围绕做大做强 “两湖”区域,规划并实了总投资3.9亿元、长34.2公里的环“两湖”绿廊绿道及连湖路项目,目前已完成路基工程;增加投资20多亿元,新建了太行水乡栖心湾项目,目前已部分投入使用;对已有的(南区)行改造提升,让景区更有灵气、更有活力。
(三)攻坚业态融合增后劲。坚持全景化打造,积极构筑“一心三带三环”旅游空间格局。投资3亿多元,对7个老景点进行全面提升;突出新业态建设,引导企业投资建设了10个新景点;在旅游通道建设提升上,投资2.8亿元,完成全长14.2公里的赵云大道拓宽绿化、红旗大街绿化、南郝线改线提升工程,通过绿道串联、节点打造、连片推进,形成纵贯全县东西长50公里、串联20多个景点、覆盖全县1/3以上乡村的全域旅游格局。特别是依托26 万亩薄皮核桃,建成了绿岭核桃小镇;持续放大蝎子沟国家森林公园、129师冀西大队指挥部旧址“红色文化”、“邢密文化”等效应,带动全县农家乐,渔家乐发展到220家,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有力地促进了群众脱贫致富
(四)攻坚以文兴旅围绕破解“白天看景忙、晚上没戏看难
题,我们鼓励强强联手,推动蓝天集团与北奥集团姜浩扬团队合作,精心编排了“心约临城”水幕激光秀,并作为“临城·印象”的常态化演出节目以保留,填补了利用先进科技进行大型演出的业态空白,充分展示了临山之美、临水之美。与励智品牌公司合作,开发龙系列文创产品,打造文化品牌。同时,还组织挖和展示了省级非遗一南调演出、邢瓷乐器演出、方等大鼓等24项文体活动,上千人参与演出,进一步讲好临城故事、传递临城声音
(五)攻坚宣传营销、服务提升。我们组织开发了“智慧旅游云服务项目”(上线智慧地图、开发智能会务系统、通过gps定位进行自动语音讲解及推荐导览),实现了“一部手机开大会、自助自游看临城”;与河北交通广播电台合作,创新“线上+线下”宣传推介,截止到昨天,点击量已超过6000千万人次,仅“山水洞天、清新临城”话题阅读量就达1800万人次,旅游公众号连续6周全省点击量第一。
三、锤炼旅发精神,突出全社会参与全域全员参与是旅发大会成功举办的前提和落脚点。在筹办期间,市四大班子领导同志多次前来现场指导,帮助协调解决了许多问题,市直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在人财、物等方面给子我们大力支持多方帮助,进一步激发了全县上下的信心和斗志,使大会取得了扎实成效。
(一)这一年干成了未来3-5年的大事我们直面征地拆迁
这个“难中之难”,全县共投入人力约1.2万人次,征地7500亩、拆迁18万平米,涉及980户群众,办成了一批过去想干而没有干成的大事难事。在泜河项目县城段征地拆迁中,广大党员干部和建设者仅用10天时间,就完成78户87处拆迁任务,清拆面积达2.2万平米。其中,没有一户强、没有一户提高标准、没有一户上访,在全县上下营造了和谐拆的好氛围,也拆出了全县干部的“精气神”
(二)锻造了战天斗地、敢于胜利的旅发精神。筹办旅发大会期间,县四大班子成员全部走上一线,特别是县长朝君同志、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庞国兵同志,无论节假日、黑白天,都随时出现在现场;县人大、政协的两位一把手各自担当最难最急的责任段,为全县带了好头;所有参与的各级干部没有完整休过一个节假日,有的同志亲人去世,回家烧烧纸,回来继续干;有的同志家人病了,不能床前多尽孝;有的带病坚持工作;广大旅发工作者、建设者顶酷暑、淋暴雨、战通宵,“宁可掉肉不掉队、宁可拼命不后退”,充分彰显“苦干实干、担当奉献、拼搏创新、临城必成”的旅发精神,凝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刷新着一个又一个的“临城速度”。在泜河施工关键期,参与人员上千人,平均每天投入设备400多台套,大家连轴转却毫无怨言,每天都要完成10万方左右的工程量;总投资3000多万元的岐山湖景观大项目,从征地进场到建成通车,只用了不到50天时间,创造了“临城奇
迹”。
(三)汇聚了合力攻坚、转型升级的新优势旅发大会是一场攻坚战,对着既要守底线防风险,又要赶进度保质量的诸多难题,我们坚持先谋后动、蹄疾步稳、合力攻坚。一是完善“1+10工作机制,在总协调组指挥下,细化成10个工作组,全部由县级领导牵头推进;二是面对资金筹措等问题,在财力有限情况下,与河北交投等国企合作,千方百计筹措到位;三是层层发动,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到建设临城活动中来仅各类文体活动参与者就达到近5000人,各级干部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有了新提升,真正发动了一场干部与群众并肩作战的“人民战争”,传递了强大正能量。
尽管我们作出了很多努力,但与市委、市政府要求相比、与先进县市对标,还有很多差距和不足,如:工作标准不高、资金筹措创新不够、发展和培育旅游项目机制不活,等等。所有这些需要我们下大功夫去破解,也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继续给予更多帮助和支持。“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将乘着这次大会的东风,以久久为功的韧劲,苦干实干,再增措施,努力为建设经济强市、美丽邢台做出新贡献!
以上汇报,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全市旅游工作汇报篇二
南京市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20170502
根据国家旅游局关于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的要求,我市积极行动,将推进全域旅游作为促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国际化进程和提升城市品质的有效途径,力争把南京市建设成设施完善、产品丰富、环境优良、美誉度高的重要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国家旅游中心城市。现将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南京市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一)规划引领,政策保障,谋划南京全域旅游创建格局
1、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结合南京的城市特质、资源特点和发展特色,邀请国内一流专家,按照全域旅游的最新理念和发展模式,编制完成《南京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我市全域旅游资源开发、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思路和方法,形成南京全域旅游发展的特色路径。
2、研究制订推进全域创建的政策措施。依据我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结合国家旅游局和省旅游局的创建要求,制定《关于推进南京市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讨论稿),目前正在安排上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实施意见》明确南京市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拟定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工作的任务分工,编制南京市全域旅游重大建设项目一览表。
3、开展全域旅游的理论探索和研究。开展《关于推进南京全域旅游体系建设》的研究工作,从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制约我市旅游发展的瓶颈和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提出下一步发展定位和建设目标,为我市全面启动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奠定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4、指导首批示范区开展全域旅游创建试点工作。按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标准(征求意见稿)》和《江苏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评价指数》的要求,我市积极指导江宁、秦淮两区建立协调高效的创建工作机制,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创建标准和实施方案,加强对创建全过程的监控、分析和汇总,在试点先行的基础上,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建工作经验向全市推广,加快构建以点带面、综合发力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5、完成全域旅游示范城市的申报工作。在江宁区和秦淮区开展首批全域创建试点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2016年8月,我市以市政府名义向省和国家旅游局申报作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经过相关审核,国家旅游局于11月批复同意南京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城市。
(二)建设载体,提升品质,加快南京全域旅游资源整合1、全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落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实施意见》,细化任务分解,加大旅游项目投入。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南京老山生态旅游体验园、金牛湖“地球之窗”主题公园等一批投资额上百亿的重大项目均已全面启动,进入实质性的开工建设阶段。江心洲文化旅游度假区已经完成土地摘牌,世茂梦工厂动漫文化基地、南京华侨城等项目前期工作也在积极推进,长江游轮母港项目招商进展顺利。
2、加快提升旅游景区品质。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汤山紫清湖旅游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高淳桠溪镇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国家级特色小镇。天生桥旅游度假区、汤泉温泉旅游度假区正在积极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高淳国际慢城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3、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江宁石塘人家、大塘金香草谷,溧水石山下、六合巴布洛列入首批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创建名单,总数名列全省第一。推进乡村民宿建设,出台《关于推进乡村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发“南京智慧民宿服务平台”,实现预定分销、宣传推广、监测统计三大功能,引导乡村民宿规范快速发展。
4、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研学旅游发展进入新阶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被评定为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全国20家),南京博物院等一批单位被评定为江苏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成功推出长三角首个温泉房车露营地—江宁汤山华宁温泉房车露营地,建成朱门房车营地。开展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的创建工作。举办“南京礼道—文创好礼”评选活动,评选出一批优秀旅游商品向社会发布,“南京礼道”旅游商品旗舰店和景区形象店分别在南京南站和玄武湖景区开业,目前全市共有5家“南京礼道”实体店。
(三)完善体系,强化功能,推进南京全域旅游公共服务
1、优化城市旅游交通布局。编制完成《南京旅游集散体系概念规划》并由市政府下发实施,统筹全市旅游集散体系布局和功能定位,南京旅游集散中心(汽车东站)开业运行。开通“南京环城游”观光巴士,目前运行的3条线路覆盖中山陵、总统府、夫子庙等城区主要景点,开通由旅游集散中心延伸至乡村旅游区的非节假日乡村旅游直通车专线8条。
2、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按照a级旅游厕所标准,进一步完善旅游厕所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全面提升景区、度假区、乡村旅游点、旅游干线等重点区域旅游厕所软硬件水平。2016年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130座,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入选全国“厕所革命十大典型景区”。
3、拓展智慧旅游信息服务功能。全市已经建成旅游咨询中心(点)48个,布设旅游触摸屏84处,并实现后台监控。全面实现移动、电信和联通三大运营商向外地来宁游客推送公益性旅游短信。南京旅游版面融入“我的南京”手机客户端,南京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发布上线,对接南京旅游官方app和“智慧南京”交通实况、停车实时信息,通过自媒体平台为游客提供景区舒适度指数和实时视频引导。
(四)策划线路,拓展市场,提升南京全域旅游美誉度
1、策划精品旅游线路。以“旅读新南京 乐享好时光”为品牌主题,重点策划“红色文化、人文礼佛、文化遗产、文博科教”四类文化旅游产品。建立南京旅游专题产品策划联席会议机制,会同多部门开展专题旅游产品宣传推广活动,将专题产品与度假休闲、商务会奖、研学旅行、中医药养生等专项旅游产品串联延伸。
2、拓展重点入境客源市场。启动“南京对北美市场旅游目的地推广项目”。与美国phg咨询公司合作,邀请包括美国最大的旅行代理商avanti 在内的美国本土知名旅游企业代表来南京考察踩线。恢复提振日本入境客源市场,与his、trippiece等日本旅游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整合国际化宣传资源,利用全球新闻频道和网站广告宣传南京旅游,在伦敦观光巴士投放南京旅游车身广告。
3、开展多元化主题推介。通过各类展会和专题促销活动,赴香港、台湾、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南京旅游产品专题推介、旅游形象宣传及产品线路推介。深化与上海旅游推广中心平台的合作,策划“玩转迪士尼,畅游新南京”旅游线路并在华东地区重点宣传。发挥在线推广平台优势,联合途牛旅游打造“南京旅游汇”线上营销推广活动。依托南京旅游微信、微博,拍摄《南京民间》系列微视频,与本土知名微信号联合举办“大美南京、石城光影”摄影比赛,开展“微眼看南京”征集活动。
(五)依法治旅,创新服务,优化南京全域旅游市场环境
1、完善统一受理的综合监管机制。调整旅游产业指导委员会旅游市场管理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梳理和建立部门责任清单,建立旅游综合协调、旅游案件联合查办、旅游投诉统一受理的综合监管机制。
2、加大旅游市场执法力度。组织开展《江苏省旅游条例》学习宣贯系列活动,保障《条例》的顺利实施。开展全市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活动,联合公安、工商、交通(运管)、物价等部门对重点景区、出境游团队、“一日游”市场等进行联合执法检查,净化景区和窗口地区的旅游市场环境。
3、创新管理服务方式。坚持人性化服务,我市3000余辆旅游大巴在全国率先设置“导游员专座”,得到国家旅游局全面推广和国家级媒体广泛报道。适应导游自由执业改革新形势,升级“南京市兼职导游员管理服务平台”。
4、加强行业培训力度。组织制作《乡村旅游系列培训课程》,举办全市乡村旅游系列培训工作推进会,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组织研学旅游辅导员培训班,保障研学旅游活动顺利开展。常态化举办旅游质监执法骨干培训、饭店总经理岗位培训、饭店节能培训、金牌导游系列培训等活动,有效提高行业整体服务技能。
二、全域创建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市将以“处处有风景、时时有服务、人人都舒心”为发展内涵,坚持全域统筹资源、游客需求导向、创新引领发展、共建共享成果四大理念,突出抓好全资源整合、全产业融合、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参与、全流程保障五大重点任务,推进南京由景区旅游向城市旅游、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主客分离向主客共享、部门管理向综合监管、政府主导向社会共建的六大转变。
(一)坚持“全资源整合、全产业融合”,打造“处处有风景”的全域景观
在全资源、全产业的整合和融合方面,重点解好三道题:一是“整合什么”的“选择题”。即整合南京“景区(度假区)—乡村旅游区—街区—风景道”的点线面旅游资源体系。城区重点对现有景区、街区进行提升,郊区重点发展体量大的拳头旅游项目和特色乡村旅游区,既要有“顶天立地”的国际级旅游产品,又要有“铺天盖地”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的特色旅游产品,同时通过风景道、慢行系统串联,让南京全域处处有风景,处处可游玩。二是“怎么整合”的“应用题”。即城区将景观提升与老城改造、绿地游园建设、城市品质提升等市政府重点工程相结合,以历史文化为灵魂,营造“城区即景区”的旅游画卷。郊区旅游与特色小镇、旅游风情小镇、美丽乡村建设等市政府重大任务相结合,配套和完善旅游功能,将全市“千条线、多头绪”的工作凝结到旅游先导、旅游先行这一条线上。三是“融合模式”的“方程题”。即在产业融合上,打破游客对南京古城的固有印象,围绕现代旅游休闲需求,对接“商、养、学、闲、情、奇”新旅游发展要素,通过发展商旅会奖、都市休闲、主题娱乐、文创设计、研学旅行、精品住宿、房车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引导各行业从“旅游+”到主动“+旅游”转变。
(二)坚持“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参与”,打造“时时有服务”的畅游体系
按时时有服务的要求,形成“全域覆盖、共建共享、自游自助”的发展模式。一是以系统化思维实现全域覆盖。将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南京市城市功能完善统筹考量,配置均质化的旅游公共设施和服务体系,辐射城市、景区、乡村等全域旅游空间。二是以主客共享理念实现共建共享。一方面以“游客”的眼光来审视城市的规划建设,按区域功能旅游化改造的要求建设市政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设施等;另一方面,既要让建设方、管理方参与其中,也要让广大游客和居民共同参与、共享成果。三是以智慧化手段实现自游自助。依托智慧旅游中央管理平台、智慧旅游手机服务端、智慧景区和无线网络建设,实现对游客行前、行中、行后的全过程服务。
(三)坚持“全流程保障”,打造“人人都舒心”的旅游环境
在全流程保障上,重点实施“四个一”工程:一是责任“一张网”。明确各部门职能、实施主体、执法权限、监督方式等事项,完善权责明确、执法有力、行为规范、保障有效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二是协同“一盘棋”。建立和完善部门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行政执法案件查处部门会商机制、旅游纠纷和司法诉调对接机制、重大旅游投诉部门联办机制、重点旅游企业约谈机制、市区旅游质监执法骨干跟岗交流机制等制度,实现联动共治的实体化运作。三是创新一套管理办法。在夫子庙老城南开展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一中心三分局”旅游管理模式,成立副区级的综合管理委员会、建立综合执法大队,相对集中城管、交管、物价、文化、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执法事权,创新“按需授权、闭合运作”的综合执法模式,一套标准,全面管理,试点成熟后将向全市推广。四是投诉一个号。统一市、区旅游两级投诉电话,形成对外投诉一个号、内部分类转办,首问负责的投诉处理机制。
全市旅游工作汇报篇三
旅游工作汇报
在全市上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纵深推进各项改革的重要时刻,市委领导同志抽出时间专门听取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充分体现了市委对旅游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这对我们既是鼓励,又是鞭策。在此,我谨代表市旅游局及全市旅游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向各位领导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将我市旅游业发展情况作以汇报,恳请批评指正。
一、我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我市旅游业起步于1987年,以市委、市政府设立襄樊市旅游事业管理局为标志。但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当时我市旅游业发展十分缓慢。2000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旅游才真正进入大发展、快发展时期。特别是自2001年以来,我们紧紧依靠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认真贯彻上级旅游部门关于“大办旅游、办大旅游”的工作思路,坚持“政府主导、旅游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旅游工作方针,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载体,大力整合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旅游要素,奋力开拓旅游市场,促使我市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整个旅游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旅游经济持续增长,全省排序位次前移。近年来,经过市、县两级共同努力,我市以“三国文化”、“荆山生态”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日趋成熟,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全市旅游景区招徕、吸纳游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0年以来,除2003年遭遇“非典”之外,全市旅游经济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递增速度。2003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96.8
2万人次,实现国内外旅游总收入20.43亿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也由原来的全省第五位跃居全省第三位,在同类城市中提升到第二位。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8.9万人次,实现国内外旅游总收入1.26亿元,分别比历史上最好的2002年“五一”黄金周增长20.17%和31.28%。其中,纳入全市假日旅游统计范围内的全市18个重点景区点共接待游客22.46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41.93万元。实现“五一”黄金周接待游客总量位居全省第四,旅游收入位居全省第三的良好水平。
二是旅游产品日趋丰富,精品名牌正在形成。经过多年开发和建设,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康疗保健、宗教朝拜、文化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以这些产品为依托,襄樊名城一日游、南、保、谷荆山原始自然生态游等旅游产品,正在成为省内外旅游界内推崇的襄樊精典线路,受到各地旅游者的青睐。同时,以中部名城文化寻古旅游区为主体,以西南部山地峡谷休闲度假旅游区和东北部平原河湖采风揽胜旅游区为两翼,贯通湖北精品旅游线、中华三国文化线和襄樊名景揽胜大循环线的旅游精品正在形成。保康、谷城、南漳3个县以及保康后坪、谷城南河等3镇分别迈入“湖北省旅游先进县(区)”和“湖北省旅游明星乡镇”行列,为树立全市旅游品牌形象奠定了较好基础。
三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张,旅游接待能力日益增强。截止到现在,全市共建成对外开放的各类景区29处。其中,国家a级景区(点)13处,国家4a级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各1处;设立各类旅行社27家,其中具有经营出境游资格的国际旅行社1家;评定星级宾馆52家,其中4星级1家,3星级9家,1-2星级42家,床位4000余张;评选、认定旅游商品84种,在去年省旅游局组织的全省旅游商品征集活动中名列第三,在今年4月省政府举办的“华中旅游博览会”上为襄樊争得了荣誉和地位。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基本能够满足海内外游客的资者信心。但是,由于我市两级政府都没有设立旅游开发建设资金,受其制约,各地虽然出台了一些鼓励、支持旅游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但却难以发挥出应有效应。由于缺乏投入支持,我市许多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资源,如习家池、水淹七军、马跃檀溪、邓城遗址等,包括一些已经开发的景区点,如米公祠、鹿门寺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着“有说头、没看头、少玩头”的现象,难以从学术价值转化成经济价值,从论文价值转化成市场价值,从新闻价值转化成游览价值。特别是在一些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地区,这种矛盾尤为突出,致使旅游开发陷于“无米下锅”的窘境,抱着“金碗”讨饭吃。
四是产业协调发展面临政策扶持不力的局限。旅游包含“食、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产业关联度高,存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性。为促进旅游业协调发展,2001年,国务院、省政府分别以国发[2001]9号、鄂政发[2001]47号文件的形式,通知各地对星级宾馆用水用电政策进行调整,要求“按照工商企业用水的收费标准和类别,调整旅游星级饭店用水价格;将旅游星级饭店用电价格划归非普工业类,取消电价二次综合附加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政策在我市一直未能执行。其他诸如扶持旅游交通车辆发展、减免旅游项目相关规费等,我市一直也没有出台相关政策。由于政策扶持不力,极大地削弱了企业市场竞争和自我发展能力,直接影响了我市旅游业发展。据了解,在海南、云南等地,旅行社取得三星级标准客房价格一般为70元/间。但据我市三星级宾馆介绍,这一价格已明显低于我市三星级宾馆成本;其他如宜昌、十堰等周边地区旅游车辆到我市营运仍有利可图,而我市企业却“养不起”旅游车辆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受这些因素制约,我市旅游产品报价一直居高不下,导致许多外地游客“望价却步”,拉大了我市旅游同周边地区旅游的距离。此外,由于受观念、技术、制度不到位等因素影响,我市许多对游客很有吸引力的工厂、车间在开发、建设时没有设计游客观光通道、观光平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方兴未艾的工业旅游在我市还是一片待开垦的“处女地”。如二汽试车厂这一国内垄断性的旅游产品至今仍拒绝向游客开放。凡此种种,都制约了旅游业健康发展。
二、我市旅游的发展前景
我市有以三国故事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优势,有以薤山、南河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优势,有以轿车生产为代表的现代工业,再加上十分突出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经过3—5年的努力,襄樊旅游应该也可以发展成为旅游大市、旅游强市。
1、襄樊旅游旅游可以发展成为支柱产业。襄樊旅游发展起步较晚,但2003年在全市gdp中已占5.2%,近几年年均增长率为
%,再过几年,在gdp中的比重可达8%以上,成为支柱产业。但我们认为,新的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产业更加重视,更加支持,可能用不了
年,再过
年基本可以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2、襄樊旅游可以有效拉动就业。我市目前旅游从业人员约有1.2万人,旅游总收入是
亿元。按此计算,旅游总收入达到8%,还可以拉动就业
人。
3、襄樊可以发展成为人气很旺的旅游城。对全国乃至世界而言,以襄樊的古隆中、水镜庄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古城墙、鹿门寺为代表的其他历史文化是份量很重的旅游产品,有很强的吸引力,非常适合于远程游客在黄金周中与武当山、神农架和三峡的七日游。对武汉、南阳、十堰等周边而言,除以上产品外,还有以荆山生态为代表的大量的自然景观,适合于两日游;对市区游客而言,本市的自然景观,特别是市区的历史文化古迹,汽车工业、高
全市旅游工作汇报篇四
xxx瑶族乡全域旅游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xxx瑶族乡由原xxx乡于2015年12月合并成立。位于xxx区西南骑田岭山区,与xxx区、xxx县交界,距城区51公里,乡政府驻xx村圩坪。目前辖15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201个村民小组,人口2.44万人,总面积175.67平方公里。
境内溪流纵横、梯田环绕、森林茂密,还拥有高山草原、峡谷等地理形态,有下关石桥、肖正鳌墓、进士碑、名节亭和道观、寺庙等古迹,众多的自然、人文景点,形成众星环湖、移步换景的旅游格局。概括为“一核三极多点”:“一核”为xxx高山草原湖泊;“三极”为羊鸟寨(仰天巨佛观景点)、金仙寨(仰天巨佛)、平头寨(安源石林);“多点”为白虎石杜鹃园、打鸟坳杜鹃花海、宽洞大峡谷、梯田瀑布湿地风光等。具有xxx地理标识农产品闻名郴城,主要有xxx禾花鱼、xxx高山黄牛、永春干牛巴、大塘柴火腊肉、永春高山冷水米、芙蓉苦笋等。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明确旅游发展定位。xxx瑶族乡居在五岭之一的骑田岭之颠,又是珠江、长江两大水系的源头之一,海拔较高,生态环境优良;民风淳朴,瑶汉民族杂居。在生态休闲、森林康养、农事体验和民俗旅游等方面大有潜力可挖。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充分依托xxx周边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独具魅力的人文风情,突出xxx山水田园风光、农耕文化体验、养生休闲避暑等旅游核心要素和“山、水、湖、佛、原(园)”五大主题,打造“一核三极多点”的旅游品牌,形成“一村一景、移步换景”的全域旅游格局。同时围绕“xxx十景”,主打负氧离子、富硒富锂、养老养生牌,加大旅游形象宣传推介,向世人展示xxx瑶族乡宜游、宜居、宜养、宜业的全新面貌。高标准、高水平做好山水田园风情旅游名镇的规划和建设,完善中心城镇吃住娱购功能。以xxx高山草原湖泊为纽带,按照5a级标准建设,突出民族特色,将xxx打造成独具山水田园风情的“颐养.天湖”休闲小镇和“生态文明高地、休闲养生福地、旅游度假胜地、礼佛朝圣宝地”。
(二)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在xxx景区通过国家湿地公园评审前,区里已有“大xxx”的规划,该规划将原永春、芙蓉、大塘、月峰、江口、南溪等山区乡的草原、石林、梯田等自然、人文景点统一纳入,整体规划、开发。我乡也在全区旅游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细化,正筹划制定xxx旅游发展规划,特色民宿建设规划,xxx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同时提出了环xxx十景风景带、xxx一日游精品线路、xxx自驾游精品线路和户外徒步精品线路以及打造环xxx“五朵山花”和特色节会品牌等一系列旅游规划。
(三)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大力打造xxx的旅游、文化品牌,制作《放歌xxx》宣传主题歌,邀请cctv-7《乡土》栏目组拍摄了《颐养〃天湖》形象宣传片,反映xxx人文风情、美景美食的专题片《山村里的喜宴》在cctv-7《乡土》栏目播出36分钟。同时邀请省市区等数十家新闻媒体和省内外艺术家协会成员对xxx自然风光和乡土人情进行了大力宣传推介。围绕打造节会品牌,举办了郴州首届xxx高山草原杜鹃花节、xxx禾花鱼米丰收节和xxx区第二届盘王节,吸引省内外游客30万余人,实现旅游收入近4000万元,大力提升了xxx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挖掘整理骑田岭山区的过山瑶文化、民俗资源,积极筹备建立xxx瑶族文化艺术团和过山瑶民俗文化长廊,开展了“百年古法造纸”和金仙寨六月六祭祀活动申遗的前期工作。做好富硒、富锂、负氧和瑶族保健药膳等养生资源文章,打造高山特色农产品品牌。
(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积极开展了“产业融合示范镇”“特色小镇”“芙蓉独立工矿区”和旅游、文化、历史名镇等项目的包装和申报,争取项目资金完善当地旅游基础设施。去年以举办xxx(大塘)瑶族乡建乡30周年庆典暨xxx区第二届盘王节为契机,完成了民族文化休闲广场、瑶族风雨廊桥、民族特色小镇和才口水特色民宿建设,四亩田特色瑶寨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目前正抓紧完善基础设施,生态停车场、白虎石-打鸟坳-野牛坪百里杜鹃健康步道等项目已完成前期立项手续,即将开始启动。完成了永串公路、s354公路红花—才口水段等旅游线路提质改造工程,今年重点规划的大塘村—宽洞村谭家—塘窝里、s354线人形坪—田池洞电站、永春村—小坪里道路提质改造和庙坪—清水江、安源村通组公路硬化及完善永串公路安保工程6条旅游线路正逐步启动。同时以各村为主体,抓好下关亭、进士碑、羊鸟寨古庙等文物景点和白虎石、野牛坪、金仙寨等自然景观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三、全域旅游面临的困难
一是管理机构不全。目前xxx—西河湿地公园已通过专家评审,但景区还没有形成专门的管理机构。一直以来,xxx草原处于畜牧局、林业局、旅外局、乡镇等多个部门单位的管理之下,各管一块,政出多门,没有形成统一机制。2015年底,原芙蓉、永春、大塘合并成立xxx瑶族乡,三地的边界纠纷并未完全消灭,周边村民争地、争资源的纠纷时有发生。
二是旅游体制不顺。多年来,xxx景区处于无序管理状态。陈建以装修公司的名义操作xxx景区的早期开发,不可否认其做出了一些成绩,但因实力不够,且理念较为落后,开发多年来投入不足、环境卫生差,不尽如人意。原永春乡政府与陈建签订的合同权责不明确,合同履行不到位,合同占用核心景区,无管理、无推广,游客与景区经常发生冲突,影响了旅游形象。
三是生态保护不力。开发多年,因放牧过度,竭泽而渔,草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景区多处草坡砂石裸露,景区周边的楠竹、森林被非法砍伐的情况时有发生,生态环境状况堪忧。且xxx为多条珠江水系河流的发源地,生态的破坏对下游的饮水造成一定影响。
四是总体规划缺失。一方面,核心景区内违章建房,环卫设施、接待水平落后,且和周边村庄未形成整体格局,结构松散、各自为政。周边零星住宿、餐饮、骑马服务的特色不突出、档次不高,同质化严重,甚至存在恶性竞争。另一方面,仰天巨佛、打鸟坳杜鹃花海、梨树下白虎石、安源石林等景点虽然开发的潜力大,但因无统一规划,线路、道路、景区设施等极为滞后,外面的游客知道者寥寥,去观光的又苦于交通不便。
五是投资资金不足。我乡系农业乡镇,境内的风电、矿山企业财税上缴,财政困难,除积极利用上级部门项目争取到的资金外,乡财政无更多的资金投入,缺乏前期启动和整体规划资金。市区两级也因为该地管理体制和土地权属尚未理清等问题,无法对该地系统的进行开发,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致使目前xxx地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目前到景区的公路大多还仍为单行车道,有些景区景点、农业项目点之间的路尚未硬化,且存在安保设施不齐,太阳能路灯数量较少,景区标识标牌缺乏等问题,严重限制了xxx景区的旅游开发。
六是旅游设施滞后。虽然两条省道贯穿我乡境内,但因地处山区道路狭窄崎岖,通行不畅,景区景点之间交通没有贯通,景区道路普遍等级不高、路况差,旅游路里程少。目前景区还没有游客中心、大型停车场和公共厕所,标识标牌等配套服务设施也不够完善。境内的农家乐、民俗客栈档次不高,接待水平低下,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七是旅游产品缺乏。休闲游、健身游、康养游、民俗游、体验游等新兴旅游业态还没有形成,民族文化挖掘、节庆品牌打造、民族文化节目还刚刚起步,旅游商品主要集中在禾花鱼、干牛巴、腊肉等传统产品,还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需求。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建议区委区政府:(一)成立专门管理班子理顺体制。应紧紧抓住湿地公园这块金字招牌,借助湿地公园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有利时机解决、处理好影响xxx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一方面,尽快组建景区管理班子。可参考借鉴汝城县热水镇温泉、宜章县莽山瑶族乡莽山景区的开发管理模式,建议成立郴州市xxx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实行景区管委会与xxx瑶族乡政府合署办公的模式,共同负责xxx国家湿地公园的管理建设和保护开发。另一方面,着力破解“陈建模式”困局。针对目前陈建无法承担旅游基础条件改善和宣传推广费用的问题,建议采取补偿退出的模式,一次性买断承包合同;或者将目前景点设施和补偿费用折价入股,双方共同参与xxx的旅游开发。通过大力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景点品位和加强旅游宣传推介,将xxx打造成郴州乃至湖南休闲旅游的一个地标性景点。
(二)做好泛xxx旅游总体规划。传统意义上的xxx景区是泛指以xxx高山草原、仰天巨佛和安源石林为架构的景区范畴。面积约40平方公里,目前陈建经营的区域不足1000亩。据初略估算,每年到xxx旅游观光的游客约45万人次,但真正进入陈建经营的景区的游客数不足5万人。陈建经营的所谓景区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核心景区,也不可能对整个xxx的旅游开发带来致命的影响。xxx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元的人文风情,我们既要加大“xxx十景”的打造和宣传推介力度,形成一村一景、移步换景的旅游格局;还要大力推行无景区旅游模式,加大xxx自驾与汽车露营地建设和特色村落和民宿建设,提升xxx的整体形象和接待能力。因此,建议区委、区政府立足于全区全域旅游格局构建、扶贫攻坚,高起点、高标准规划xxx的旅游开发,尽快启动实施总体规划。总体规划要挖掘文化底蕴和内涵,充分依托xxx周边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独具魅力的人文风情,突出xxx山水田园风光、农耕文化体验、养生休闲避暑等旅游核心要素和“山、水、湖、佛、原(园)”五大主题,打造“一核三极多点”的旅游品牌,形成“一村一景、移步换景”的全域旅游格局。
(三)以招商引资促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有良好理念的战略投资者搞好xxx的开发;积极争取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改善西南山区交通、小城镇、旅游设施的面貌。要改善交通条件。大手笔、大气魄规划建设好新郴仰旅游公路,规划从高铁西站或厦蓉西出口经过万华岩-四清湖-七姊石-打鸟坳-永春-xxx,全程36公里。拉通s212环xxx公路建设,途径宽洞、梨树下、安源直至连接麻田镇开山寺两广高速路口。通过这三条线路的建设,一则可以将xxx纳入一小时经济圈;二则可以方便承接来郴旅游的省内外游客特别是广东游客进入xxx景区;三则可以将xxx区的精品旅游景点全部贯穿起来,打造一条xxx区的精品“一日游”线路,着力建设“xxx一日游”精品线路。要打造旅游精品。规划设计并建设好xxx自驾游精品线路和户外徒步精品线路,完善景区之间的旅游交通路网建设;完善xxx风景区梨树下草原、野牛坪杜鹃花海、xxx巨佛观景台等自然景点和下关亭、进士碑、羊鸟寨古庙等文物景点的基础设施;开发神龙滩探险和小型人工漂流项目,建设梨树下人工湖和骑古岭野生花木植物园,打造好四亩田特色瑶寨,芙蓉、大塘风情小镇和瑶山里特色村落,完善相关旅游基础设施和观景平台。要推进“厕所革命”。加强景点的道路、标识标牌、电力、饮水、厕所、停车场、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推动xxx自驾与房车露营地项目建设。积极利用现代互联网络平台,抓好景区通讯、网络建设和景点推介。进一步完善xxx镇区、特色民宿村落的吃住娱购功能,提高接待能力和档次。
(四)加大景区生态保护力度。将xxx草原周边散放的牛、马、羊等草食动物全部集中在海拔900米以下区域圈养,政府可采取申报湿地公园保护项目资金方式补贴周边养殖户进行规范化栏舍建设和种植牧草,这样既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又可保护xxx草原生态。同时以奖代补形式鼓励农户建设家庭式小型农场,对自家牛马进行圈养,打造特色农家庄园,既可供外地游客食用又可供游客观光。对xxx山上实行轮牧,在充分考虑xxx景区自然生态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将放养牛马控制在500头以内,并实行统一管理,既可以让游客感受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惬意,又可以让游客体验在高山草原策马奔腾的畅爽。目前区林业局在实施的景区围栏建设项目,只涉及xxx核心草场。但核心景区周边资源丰富的野生杜鹃花林、原始次生林,如打鸟坳小坪里、野牛坪、梨树下白虎石的映山红,才口水村2组箭牌山的100亩紫杜鹃和原始次生林等均未建设围栏。随着知名度的提升,对这些地区的保护亟待提上日程,建议与此次整治一起规划,建设围栏。
(五)打造节会品牌,突出节会带动效应。2016年,xxx瑶族乡已经成功举办了首届xxx高山草原杜鹃花节、xxx禾花渔米丰收节和xxx(大塘)瑶族乡建乡30周年庆典暨xxx区首届盘王节,以小节会带动大项目,推进民俗街、盘王广场、瑶族文化牌坊建设;以小节会带来大影响,通过形象宣传、包装等,提升整体知名度。由于xxx首届高山草原杜鹃花节和xxx禾花渔米丰收节的成功举办,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截至目前,xxx游客总接待量已逾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00万元。节会的活动带动,将打造出属于xxx自己的特色节会名片。下一步将着力将“三节”及金仙寨佛文化节、瑶家年货节等节会做成长期性节会,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节会水平,通过打造xxx特色节会名片推广xxx旅游品牌。
全市旅游工作汇报篇五
去年河南旅业实现双"破五" 2016全力攻旅业转型
2016-02-26
中国网2月26日讯 记者从河南省旅游局获悉,昨天,河南省旅游工作会议在开封召开。河南省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寇武江做了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去年河南省接待海内外游客量和旅游总收入实现了双“破五”,分别达到5.18亿人次和5035亿元。
截止“十二五”期末,河南省年均分别增长14.9%、17%,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会议指出,河南省旅游业总体呈现五大特点,即旅游业发展氛围浓厚,产业素质明显提升,转型步伐加快,品牌建设影响广泛,市场秩序规范。
寇武江指出,“十三五”预期目标是:全省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1%、13%左右,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河南省正处于旅游形式良好,但也存在着多方面矛盾的转型关键期。“2016年是我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攻坚之年。全省旅游业要坚持观念转变与结构调整同步、投资驱动与消费拉动并重、硬件完善与软件提升并举,做精旅游产品,做大客源市场,做优旅游服务,做靓主题形象,做高综合效益,立足实际情况,克服井喷式市场需求等多重矛盾,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打造新支撑。”寇武江指出,2016年旅游工作的预期目标是: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5.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689.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13%以上。
会议指出,河南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深化改革、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市场开拓为抓手,突出创新驱动、开放合作、保护优先,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节约和环境友好转型,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并重转变,旅游服务向优质化、个性化、标准化转变,倾力打造旅游品牌,全力推动产业融合,大力推进扶贫攻坚,着力优化市场环境,形成河南省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常态化。(伍策 一剑)
全域旅游核心发展理念:
1、全地域: 整合地域范围内的全部吸引物要素,将整个地域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来打造;
2、全领域: 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形成“农业围绕旅游增价值,工业围绕旅游出产品,服务业围绕旅游成规模”的泛旅游产业格局;
3、全要素: 不仅要完善“食、住、行、游、购、娱”传统旅游要素,还要培育“商、养、学、闲、情、奇”新兴旅游要素,带给游客完美的旅游体验。
4、全方位: 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破除壁垒,实现多规合一,公共服务一体化,旅游监管全覆盖,实现产品营销与目的地推广的有效结合。
5、全过程: 实现游客整个旅行中的全程化服务。为游客打造“食有特色、住有选择、行之方便、游之尽兴、购之丰富、娱之快乐”的完美之旅,为游客带来“商务、养生、研学、休闲、情感、探奇”等多元化的“旅游盛宴”。
6、全行业: 充分调动各行各业对旅游发展的积极性,都要找到自己位置,怎么做?如何做?都是围绕旅游业。
7、全时间: 实现全年旅游,春夏秋冬各有特色,淡季不淡,旺季更旺转变。
8、全社会: 引导社会各个层面,调动社会大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全民共同参与,出谋献策,建言出力,都来投入建设旅游。
9、全产业: 创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地域文化融合,与特色资源融合,与大网络空间融合,力求在泛旅游发展的黄金时代赢取主动,谋求产业转型新跨越。
10、全空间: 以旅游为导向整合资源,全新资源利用,所有地方而不是单独景区旅游,最终实现从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转变。
全域旅游到底是个什么“鬼东西”?
2016年金猴闹春,开年出现了很多的火爆词语“ip”“供给侧改革”“全域旅游”等等,对于全域旅游这个名词,是在2016年1月19日国家旅游局李金早局长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来的:中国旅游要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转变。在2016年2月5日国家旅游局又公布首批262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引发整个旅游行业及各地方政府的关注与思索。笔者在这里就全域旅游相关问题做一个简单的思考和探索。
一、什么叫做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这个名称其实很早就有不同的单位和个人提出来了,当时作为一个新创名词,没有引起行业的关注。例如奇创规划院和北二外的厉新建教授都曾先后提出来过类似的概念。笔者觉得其实全域旅游是之前的区域旅游和整体战略结合的升级版,是单一的旅游景点和目的地以地域扩展的一个方式。是一个地区的整体旅游规划及整合营销的结合。是一个地区的旅游产业链协作和产业升级的途径。
二、全域旅游的意义
1、全域旅游是国家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出路。在2016年1月11日,汪洋在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上强调:大力促进旅游供给侧改革,推动我国旅游业发展迈上新台阶。而对于旅游行业的供给侧,包涵了一个区域的酒店、景区、餐厅、车队、旅行社等等旅游行业相关的企业及其服务和产品。其未来发展,则要根据市场和目标客源的需要,相互结合、统一协作,方能以更好的营销方式和服务水平来适应终端市场的需求。这就是全域旅游的目的与意义所在,当然也更好的诠释了旅游供给侧改则的方向。
2、全域旅游是应对旅游市场的需求侧的产品升级版。2015年国内旅游已经突破40亿人次的出游市场,出游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周边游到度假休闲,从自由人到跟团旅行,从商务会议到高端定制,不同的出游客源市场的要求也各自不同,随着80、90后年轻一代逐渐成为消费的主力军后,所有的旅游产品都需要随着市场客源的需要升级和改变。过去单一的旅游产品已经逐步失去了吸引力,这从旅游的散客和团队的比例基本达到7:3上就可以看出来了。那么全域旅游的思维也正是可以应对需求侧客源大潮的一个方式。通过全域协作和整合,到全体营销和服务,最后到全员树立口碑和品牌。
3、全域旅游是区域旅游产品营销及整合的创新版。过去我们提出过打造某个景区为旅游目的地,即使是有打造一个区域为旅游目的地的想法,多数是停留在区域的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规划上。全域旅游的概念是基于旅游产品的营销及整合的创新上提出来,那就不仅仅是需要一个全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更是需要调动区域内的各种旅游服务企业,不但拿出更好的服务和产品,更需要把各自的产品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的全产业链旅游产品。这种有机的结合,需要有协作的心态,更要有全局的观念,也需要有效的营销思维和促销方式,2 并且可以与其他的旅游产品和企业服务融合。
4、全域旅游会加速区域旅游的产业布局融合与协作提升。当一个地方提出全域旅游目标的时候,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区域的旅游产业的布局与协作。在以前传统的旅游产业的发展,一般都是旅游企业自己分析市场及需求,所有的营销传播的渠道基本都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去思考,区域内的企业之间相互的协调和产品的差异化基本没有做过多的思维。也正是这样才造成部分区域的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形势严峻。当全域旅游的思维出来之后,旅游企业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可以结合整个区域内的产业布局,形成差异化的服务及产品,同时利用不同的产品的优缺点的互补,来打造成为全域旅游的新产品和竞争优势。
5、全域旅游会促进区域内不同旅游产品供应商的管理服务提高。在全域旅游的整体模式下,在区域内的不同的旅游产品的供应商如果在积极参与全域旅游的产品打造和营销品牌传播,那么对供应商企业的管理上也会有更大的提高,会在区域内形成高等级的产品服务的聚合,并且逐步由市场的手淘汰管理差服务差的企业和产品。同时为了维护新的聚合性产品和品牌,各供应商之间有一定行业自律的约束和协作的条款,来促进品牌的提升,最后达到共同建设区域品牌的目的。
6、全域旅游加速旅游目的地品牌提升。过去的区域化发展的思路演变到今天的全域旅游的模式,这也是一个从传统思维到创新思维的转变,更是一个从初级产品往高级产品升级的过程。当全域旅游的概念实施后,从一个区域整体发展去布局,从一个区域所有旅游企业的营销和传播,服务和管理,整合和协作都是一盘棋去看,会加速区域旅游的品牌传播速度,拓宽品牌传播渠道,更符合目标客源市场的需求,并且对于旅游目的地品牌战略有更强的推动力和提升力。
三、在全域旅游的大潮中的旅游企业的应对与思考
1、旅游企业在全域旅游的大潮中的思维转变。当我们谈到“旅游供给侧改革”说到“全域旅游”的时候,很多的企业都感觉到可能是一个机会,也许会有政策和方向的改变。那么在这样的大潮中旅游企业作为旅游服务及产品的供给商,应该首先从思维上转变。先要开放企业的经营思路,从单打独斗到愿意协作,从靠自己到愿意整合,从自己为自己摇旗呐喊到愿意共同打造创新产品及品牌。只有先从旅游企业的内部观点先转变,才是积极参与全域旅游大潮的基础。然后,就是旅游企业的传统的算账方式的问题,有些时候可能需要舍弃一点暂时的利益,需要让出一点眼前的收入,用包容的态度主动联手主动沟通,齐心协力共同打造新的区域旅游的产品。
2、旅游企业在全域旅游中的顺势和借势。全域旅游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原来区域旅游一体化的演变,在现在的国内的旅游企业来说,国内的旅游大的ota发展到今天基本都出现了各种瓶颈,而对于区域化的平台却是一个良好的机遇。过去我们去海南上去哪儿网查,我们去云南到携程网看,我们去黄山登陆驴妈妈网了解„„
这些大的ota真的很专业么?为什么游客不能去海南到海南的平台,去云南到云南的平台。其实有时候我们不是没有机会,全域旅游的发展未来可能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地方性的旅游综合平台,他们一面携区域性的优势,一面以更接地气的价格和服务来提供更好的产品。那么旅游企业在这样的大潮之中,顺势发展借势而为,积极主动的转换角色不就是一个更好的做法和发展方向么?
四、全域旅游的核心问题及难点
1、地方政府在全域旅游中的角色扮演。全域旅游的概念在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会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这不仅仅是一个旅游局或者旅游企业的战略,更是一个区域的地方政府发展的战略。结合全域旅游的战略,需要制定一些的地方性法规,发布一些地方性鼓励政策,协调相关的政府各职能部门,整合优势资源和管理能力,同时用行政手段加市场手段结合的方式,对全域旅游的发展来保驾护航,指导规范。地方政府在全域旅游中需要做好裁判员和指导员的角色。既不能过多干预市场的发展,同时又可以规范引导,并给予适度的鼓励和奖励。制约全域旅游的核心问题也正是作为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执行力和对市场的指导及规划。
2、全域旅游的核心问题及难点在哪里。全域旅游是旅游供给侧改革的着力之处,也是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升级版本。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都是一个好的方向和方式。但是,作为全域旅游模式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呢?首先就是政府的战略和市场战略的结合。在国家旅游局的262个全域旅游的示范区,有些区域都还没有具备旅游目的地的基础条件,现在提出来全域旅游还是有一段路需要走的。所以当地方政府的发展战略不能落地的时候,那么全域旅游就是一个书本上的词语,无法实施。另外就是全域旅游实施中各个旅游企业的协作和整合,我们看到很多的旅游联盟和各自旅游联合体都是开始的愿景非常好,但是慢慢的都是各算各帐逐步消失无影无踪。对于全域旅游的参与企业,不应该是区域内的几个旅游服务企业,它应该是全体企业全员参与整体发展,那么这样观念的一致,愿景的统一,动作的协调等难点也是制约全域旅游发展的一个因素。最后关于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规定的执行和标准,也是影响着全域旅游的效果的关键因素。
五、全域旅游的思考综述
全域旅游其实不是什么鬼,也真的没有那么神,更不是深不可测的。它更需要的是政策的鼓励与奖励,政府的支持和规范,企业的整合与协作等有机结合到一起,用一盘棋一条心一起做的宗旨去做一件事。
全域旅游在2016年将是很多的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研究的方向和思考的内容,经过区域内全体企业的参与并认真的打造和执行,把企业的竞争优势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的旅游产品,同时也是区域旅游整合营销和品牌传播的关键,只有全域旅游的有效的执行,最后才能打造出更具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增加区域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全市旅游工作汇报篇六
富蕴县贯彻执行《自治区旅游管理条例》
情况汇报
富蕴县人民政府
(2012年6月5日)
一、富蕴概况
富蕴县位于新疆东北部,地处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北与蒙古国接壤。县境南北长413公里,东西宽180公里,行政区域面积3.24万平方公里,边境线长193公里。县辖6乡3镇71个行政村,居住着汉、哈萨克、维吾尔等29个民族,总人口10万余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6%,是一个以矿业经济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边境县。
我县因“天富蕴藏”而得名,矿产、畜牧、水能、旅游等资源得天独厚。一是矿富。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丰,尤以稀有、有色、黑色金属闻名遐迩,已探明矿种92种,占全疆矿种的66.7%。二是水丰。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两大水系横贯县域,年径流量为43.54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为96万千瓦。三是草盛。全县可利用天然草场达7000多万亩,实际利用面积5000万亩左右,牲畜最高饲养量达到130万头(只)。四是林茂。我县森林
面积约60余万公顷,木材积蓄量达3800余万方,林地25.7万公顷,是全国著名、全疆最大的县级山区林场。五是景秀。县境内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按照县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普查资源8大类型全部具备,155种基本类型中拥有30种72处,南有卡拉麦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硅化木园、五彩城,北有国家级地质公园可可托海、额河源、温泉等景区(点)。
二、旅游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县围绕张春贤书记在阿勒泰调研时“打造新疆最美会客厅”和“打造阿勒泰千里高品质旅游画卷”的总体思路,以建设世界级和国家级旅游精品景区,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地质旅游胜地为目标,充分整合资源,发掘潜力,把握“扩容、延时”两个重点,进一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对外宣传,完善基础设施,县域旅游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已于2008年7月揭碑开园,并于今年1月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目前正在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五彩城景区已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正在申报4a级景区。2011年,全县接待游客73.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倍和5倍。今年,预计接待游客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1%和14.3%。
(一)旅游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
在完成《富蕴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完成了《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可可托海风景区总体规划》、《额尔齐斯大峡谷景区详细规划》、《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我县旅游品位,我县结合县域旅游资源,围绕阿勒泰地区旅游大规划,正在着力打造可可托海、五彩城、沙依恒布拉克和苏普图工业游等4个旅游区。目前,《可可托海5a级景区整体规划和控制详细规划修编》现已完成修编,《富蕴县额河两岸景观改造建设规划》、《富蕴县五彩城景区整体规划和控制详细规划》、《沙依恒布拉克景区整体规划和控制详细规划》、《苏普图工业区整体规划和控制详细规划》等10项规划正在进行编制。
(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宾馆、酒店及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累计投资2.9亿元,完成了可可托海景区主碑广场、景区道路、生态停车场、地质陈列馆、钟山观景台、三号矿脉观景台、地质博物馆暨游客服务中心、快餐服务中心、可可托海综合接待中心、塔亚特新村、景区供电、通讯等项目建设,为保护生态环境,我县在景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加大对景区内树木、花草的保护力度,做到景区的原生态开发,景区内供排水、垃圾、污水处理也已全部按规划要求实施到位。同时,五彩城景区也已完成招商工作。全县星级酒店达到15家,共有
农家乐64家(星级农家乐9家),牧家乐121家(星级牧家乐3家)。同时,我县从“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入手,大力发展特色餐饮、旅游纪念品开发。
(三)旅游业知名度进一步加大。
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的作用,大力推介我县旅游业。结合我县浓郁的哈萨克族文化,将哈萨克族叼羊、姑娘追、赛马等项目作为牧业旅游文化进行展示,在中央电视台、新疆电视台专题拍摄了可可托海景区发展情况及首届寒极冰雪游风情节活动专访,在中国旅游卫视拍摄了《情迷五彩湾》和《寻找汗血马》专题片,在香港大公报、中国旅游网、亚心网、天山网等网络专题报道了我县可可托海景区。利用亚欧博览会、吉林省在广州、珠海举办的冬季冰雪旅游推介会和第六届新疆冰雪旅游节暨首届中国新疆阿勒泰国际冰雪节新闻发布会的机会,全面推介我县旅游资源。同时,联络疆内外各大旅行社,对我县旅游线路进行了踩线踩点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线路推介和合作洽谈,使我县旅游业知名度得到有效提高。
(四)旅游行业得到进一步规范。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强化对导游资格的审查和管理,对于未取得导游资格的,一律不准从事导游活动,同时定期组织我县导游培训,全面学习安全消防、急救、礼貌礼仪、旅游技能、旅游常识等方面的知识。先组织培训30余次,其中国家级培训1次,自治区级4次,地
区级8次,邀请相关专家及内部开展的针对性专题培训达20次之多,全景区培训人数达3000人次。加强对旅游经营者的培训和管理力度,通过旅游、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的联动,加强旅游市场执法检查,严格规范旅游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活动,严厉打击旅游市场欺诈、强卖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游客合法权益。
三、富蕴县旅游业发展前景及今后做法
今后,我县将紧紧围绕自治区、地区打造“新疆会客厅”和“阿勒泰千里高品质旅游画卷”目标,加快创建星级景区,提升景区品牌。在现有可可托海国家5a级景区基础上,建设可可苏里湖2a级景区、三号矿脉及陈列馆2a级景区、五彩城3a级景区、恰库尔图镇侏罗纪公园2a级景区和红叶沟2a级景区等5个a级景区。
(一)完善规划,促进旅游业科学发展。根据张春贤书记的要求,在原来规划的基础上,依据《阿勒泰地区旅游总体规划》和我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要求,进一步完善《可可托海风景区总体规划》,完成五彩城景区规划及可可托海旅游小城镇规划。
(二)抢抓项目,完善旅游设施。积极筹措各方资金,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提高景区景点的配套功能,抓好景区道路、绿化、污水处理等硬件设施和接待设备的更新改造,完善景区景
点旅游指示、信息咨询、景物介绍等配套公共旅游服务设施,不断提升档次,改善服务质量。重点要完成10项工程:一是可可托海镇重点小城镇建设工程;二是可可托海景区民俗村建设;三是三号矿脉工业旅游项目建设;四是钟山景区季兰德温泉建设;五是可可托海钟山景区环线公路建设;六是五彩城景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七是露营地设施建设;八是宝石宫及购物街建设项目;九是冬季冰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十是牧游线路及家访点项目建设。
(三)挖掘文化,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我们将以可可托海景区为核心,挖掘旅游文化内涵作为提升旅游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创新、推出更引人入胜的旅游文化项目,如一台具有浓郁民俗文化特色的演艺节目、有民俗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各旅游企业普及民族服饰等,在满足人们景致观赏和娱乐的同时满足更多人文化消费、精神享受和审美层次提高的要求,实现文化和旅游经济的良性互动,让更多的人通过旅游文化认同富蕴,不断提高富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依托优势,推进牧业游发展步伐。依托我县民俗文化旅游背景及当地历史悠久的游牧文化,按照规范标准推进生态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开展各具特色的牧家体验性旅游活动,发展特色景观旅游、休闲牧家园等“牧游”旅游产品,来满足旅游业市场不断提升的各项需求。把发展“牧
游”与新农村建设、定居兴牧工程、促进农牧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旅游村镇和牧家乐发展壮大。以创业带就业,以发展促脱贫,加快实施旅游富民工程的步伐。
(五)强化宣传,扩大我县旅游知名度。充分利用“5.19中国旅游日”等各类旅游节庆、大型经济文化节会以及大型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等机会,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以“做好一个旅游形象宣传标识、写好一支歌、拍好一部影视片、做好一本宣传册、组织一次大型节庆活动”为载体,定位宣传。同时,积极研究创新开发适合我县旅游市场的旅游纪念品,提升我县旅游知名度。
全市旅游工作汇报篇七
在全市上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纵深推进各项改革的重要时刻,市委领导同志抽出时间专门听取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充分体现了市委对旅游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这对我们既是鼓励,又是鞭策。在此,我谨代表市旅游局及全市旅~业广大干部职工向各位领导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将我市旅游业发展情况作以汇报,恳请批评指正。s0100
一、我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我市旅游业起步于1987年,以市委、市政府设立襄樊市旅游事业管理局为标志。但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当时我市旅游业发展十分缓慢。2000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旅游才真正进入大发展、快发展时期。特别是自2001年以来,我们紧紧依靠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认真贯彻上级旅游部门关于“大办旅游、办大旅游”的工作思路,坚持“政府主导、旅游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旅游工作方针,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载体,大力整合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旅游要素,奋力开拓旅游市场,促使我市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整个旅游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旅游经济持续增长,全省排序位次前移。近年来,经过市、县两级共同努力,我市以“三国文化”、“荆山生态”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日趋成熟,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全市旅游景区招徕、吸纳游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0年以来,除~年遭遇“非典”之外,全市旅游经济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递增速度。~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96.82万人次,实现国内外旅游总收入20.43亿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也由原来的全省第五位跃居全省第三位,在同类城市中提升到第二位。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8.9万人次,实现国内外旅游总收入1.26亿元,分别比历史上最好的2002年“五一”黄金周增长20.17%和31.28%。其中,纳入全市假日旅游统计范围内的全市18个重点景区点共接待游客22.46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41.93万元。实现“五一”黄金周接待游客总量位居全省第四,旅游收入位居全省第三的良好水平。
二是旅游产品日趋丰富,精品名牌正在形成。经过多年开发和建设,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康疗保舰宗教朝拜、文化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以这些产品为依托,襄樊名城一日游、南、保、谷荆山原始自然生态游等旅游产品,正在成为省内外旅游界内推崇的襄樊精典线路,受到各地旅游者的青睐。同时,以中部名城文化寻古旅游区为主体,以西南部山地峡谷休闲度假旅游区和东北部平原河湖采风揽胜旅游区为两翼,贯通湖北精品旅游线、中华三国文化线和襄樊名景揽胜大循环线的旅游精品正在形成。保康、谷城、南漳3个县以及保康后坪、谷城南河等3镇分别迈入“湖北省旅游先进县(区)”和“湖北省旅游明星乡镇”行列,为树立全市旅游品牌形象奠定了较好基矗
三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张,旅游接待能力日益增强。截止到现在,全市共建成对外开放的各类景区29处。其中,国家a级景区(点)13处,国家4a级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各1处;设立各类旅行社27家,其中具有经营出境游资格的国际旅行社1家;评定星级宾馆52家,其中4星级1家,3星级9家,1-2星级42家,床位4000余张;评癣认定旅游商品84种,在去年省旅游局组织的全省旅游商品征集活动中名列第三,在今年4月省政府举办的“华中旅游博览会”上为襄樊争得了荣誉和地位。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基本能够满足海内外游客的不同需求。
四是旅游合作开局良好,区域旅游地位日渐突出。为适应旅游发展的新形势,近年来,我们立足改变本地旅游产品号召力不强的现实,大胆探索与周边地区进行旅游协作、合作的新路子,致力发展区域旅游。先后联合十堰、南阳、神农架等地共同开发旅游产品,联手开拓广东、山东、武汉、北京等地市场,成功吸引了广东、北京等地旅游专列的到来。今年,我们又积极争取省旅游局支持,想方设法让襄樊挤进了“湖北‘一江两山’旅游精华游”的“笼子”,作为湖北省主打旅游产品向海内外推出。同时与武当山精诚合作,促成了我市龙头景区古隆中与武当山、神农架达成捆绑销售协议。4月30日,成功吸引了南京首架旅游包机来樊,为招徕大型旅游团队打开了新的通道,提升了襄樊在中西部旅游中的区域地位。
五是综合环境明显改善,旅游市场全面规范。2000年以来,结合城市“创优”,围绕实现“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优质服务和游客满意”的总体目标,全市大力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整治旅游环境,全力规范旅游市场,使市、县两级重点景区基本实现了“四通”、“六化”。即通水、通电、通有线电视、通无线通讯和绿化、硬化、美化、净化、旅游厕所标准化、公用信息图形符号规范化,提升了城市旅游硬件水平。在改善旅游硬件环境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又启动了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等为内容的软件建设工程。新年伊始,就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在全市旅~业开展了以“看襄樊、爱襄樊、襄樊人游襄樊”为主题的文明创建活动,把旅~业文明创建、旅游宣传促销、旅游市场规范、旅游商品设计等融为一体,在省内外旅游界引起强烈反响,得到了省旅游局的高度评价。为推动我市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结合迎接“春节”和“五一”黄金周,我们与工商、公安、消防等部门联手开展了旅游安全大检查和旅游市场秩序大整顿;联合宗教、林业、文化等景区主管部门启动了景区环境专项整顿和治理工程,加强了旅游投诉的受理和立案调查等工作,规范了我市旅游市场,防止了重大旅游投诉和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树立了安全、诚信的旅游城市形象。
近年来,我市旅游业虽然发展很快,但要实现旅游业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也十分严峻:
一是景区开发面临各自为阵、盲目建设的挑战。虽然市、县两级都编制了各自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但受旅游业在我市发展时间不长,旅游法律法规不健全,旅游资源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或所有,旅
游部门缺乏必要的调控职能等诸多因素制约,全市旅游资源仍处于自主自发的开发建设阶段,导致旅游景区、旅游项目不能形成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造成了一些旅游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如南漳一个县,就开发有3个同等规模、同等档次的漂流项目,鱼泉河不到10公里的水面,就有2家企业同时经营漂流项目;保康、谷城两县各自开发风格类同的吊脚楼,等等。这种不按规划盲目开发建设的格局,既造成了恶性竞争和投入分散,又制约了特色优势和品牌优势的形成。
二是有效管理面临体制不顺的矛盾。由于历史、现实的种种原因,当前,全市景区景点分属于文化、宗教、建设、林业、水利等不同部门,旅游处于多头分散管理之中,甚至在个别地区还有同一景点“山”、“水”分属两家管理的现象。由于管理体制不顺,县(市)区之间、部门之间相互制肘,致使规划难实施,管理难到位,宣传难同步,形象难确立,严重影响了我市旅游发展的统一性和整体性,难以凝聚发展合力。
三是加速开发面临投入不足的困难。旅游产业是一项前期投入巨大、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的产业,按照现代旅游科学理论,需要建立“政府导向”型的投入机制引导社会投资,以加强旅游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和增强投资者信心。但是,由于我市两级政府都没有设立旅游开发建设资金,受其制约,各地虽然出台了一些鼓励、支持旅游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但却难以发挥出应有效应。由于缺乏投入支持,我市许多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资源,如习家池、水淹七军、马跃檀溪、邓城遗址等,包括一些已经开发的景区点,如米公祠、鹿门寺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着“有说头、没看头、少玩头”的现象,难以从学术价值转化成经济价值,从论文价值转化成市场价值,从新闻价值转化成游览价值。特别是在一些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地区,这种矛盾尤为突出,致使旅游开发陷于“无米下锅”的窘境,抱着“金碗”讨饭吃。
四是产业协调发展面临政策扶持不力的局限。旅游包含“食、注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产业关联度高,存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性。为促进旅游业协调发展,2001年,xx、省政府分别以国发[2001]9号、鄂政发[2001]47号文件的形式,通知各地对星级宾馆用水用电政策进行调整,要求“按照工商企业用水的收费标准和类别,调整旅游星级饭店用水价格;将旅游星级饭店用电价格划归非普工业类,取消电价二次综合附加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政策在我市一直未能执行。其他诸如扶持旅游交通车辆发展、减免旅游项目相关规费等,我市一直也没有出台相关政策。由于政策扶持不力,极大地削弱了企业市场竞争和自我发展能力,直接影响了我市旅游业发展。据了解,在海南、云南等地,旅行社取得三星级标准客房价格一般为70元/间。但据我市三星级宾馆介绍,这一价格已明显低于我市三星级宾馆成本;其他如宜昌、十堰等周边地区旅游车辆到我市营运仍有利可图,而我市企业却“养不起”旅游车辆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受这些因素制约,我市旅游产品报价一直居高不下,导致许多外地游客“望价却步”,拉大了我市旅游同周边地区旅游的距离。此外,由于受观念、技术、制度不到位等因素影响,我市许多对游客很有吸引力的工厂、车间在开发、建设时没有设计游客观光通道、观光平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方兴未艾的工业旅游在我市还是一片待开垦的“处女地”。如二汽试车厂这一国内垄断性的旅游产品至今仍拒绝向游客开放。凡此种种,都制约了旅游业健康发展。
二、我市旅游的发展前景
我市有以三国故事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优势,有以薤山、南河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优势,有以轿车生产为代表的现代工业,再加上十分突出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经过3—5年的努力,襄樊旅游应该也可以发展成为旅游大市、旅游强市。
1、襄樊旅游旅游可以发展成为支柱产业。襄樊旅游发展起步较晚,但~年在全市gdp中已占5.2%,近几年年均增长率为%,再过几年,在gdp中的比重可达8%以上,成为支柱产业。但我们认为,新的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产业更加重视,更加支持,可能用不了年,再过年基本可以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2、襄樊旅游可以有效拉动就业。我市目前旅游从业人员约有1.2万人,旅游总收入是亿元。按此计算,旅游总收入达到8%,还可以拉动就业人。
3、襄樊可以发展成为人气很旺的旅游城。对全国乃至世界而言,以襄樊的古隆中、水镜庄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古城墙、鹿门寺为代表的其他历史文化是份量很重的旅游产品,有很强的吸引力,非常适合于远程游客在黄金周中与武当山、神农架和三峡的七日游。对武汉、南阳、十堰等周边而言,除以上产品外,还有以荆山生态为代表的大量的自然景观,适合于两日游;对市区游客而言,本市的自然景观,特别是市区的历史文化古迹,汽车工业、高新农业、水上游和南漳、谷城等县市的景区(点)可成为很好的一日游成立。我市如果把这三个空间的客源吸引进来,我市旅游将必然是一种人气很旺的场面。
三、请求市委帮助解决的几个问题
我市旅游发展前景虽然十分广阔,但是,要将目标变成现实,仍需我们加倍努力,仍需市委、市政府继续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为此,请求市委帮助解决好以下问题:
1、指导市、县两级加强旅~政管理队伍和旅游法制建设。借鉴旅游发达地区,包括周边旅游地区如武汉、宜昌、十堰、荆州等地经验,以旅~政管理机构建设和旅游法制建设为突破口,配强班子,配齐人员,赋予旅~政管理部门管理、监督、协调本辖区资源开发、规划实施等权力。现阶段要将市级旅游管理机构人员编制扩至20人以上,将旅游重点县旅游局队伍编制扩至10人以上,确保全市旅游管理机构能够照章理事、有人办事、有办事人。
2、成立综合协调机构,建立定期议事制度。建议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成立由建设、宗教、文化、林业、水利等旅游资源主管部门和土地、工商、城建、公安、消防、旅游、交通、民航、铁路等相关管理服务部门
负责人组成的“襄樊市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每两个月召开一次会议,共同行使对全市旅游发展的最高决策权和执行监督权,解决当前全市旅游发展中各自为阵的问题。此外,为提高综合协调机构的管理权威,建议市委赋予“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对其成员单位班子人员去留拥有一定的建议权。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行业调控和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一是市财政每年要建立不低于500万元的旅游开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已开发或拟开发的重点景区的水、电、路、厕所等基础设施或重大旅游项目配套,发挥其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二是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力度,落实国家、省对星级宾馆的水电优惠政策。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支持旅游商品、旅游车辆发展的优惠政策,推动“食、注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协调发展。
4、协调有关部门支持旅游部门开发创新旅游产品。重点协调有游览参观价值的高新技术企业、工业企业在生产、设计过程中建设游客通道和观光平台,开发工业旅游项目,为发展旅游提供便利。当前,重点协调好二汽试车厂对游客开放,发挥其示范效应,吸引更多的企业加盟发展旅游业。对企业来说,取得游客通过参观增加企业收入、企业通过游客扩大宣传的效果;对旅游来说,形成新的有吸引力产品,拉动其他要素发展,实现互动多赢的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173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