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案 明清文化具有新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篇一
[设计理念]
初一年级的学生基本没有读过四大文学名著,教师单纯的叙说介绍,对学生而言,终究是隔靴搔痒,且课堂教学中也不可能去逐一地作详尽介绍。对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从影视剧、连环画、说评书等媒体获得的已有认知,引导学生通过氛围热烈的课堂活动,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得出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了解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学习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本课的难点是:《牡丹亭》主题思想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精选四大名著音像资料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外阅读四大名著。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3分钟)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明朝的建筑科技成就,请一位介绍一下。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明清在文学、戏剧、书画方面的艺术成就。
(二)讲授新课
一、古典小说的高峰(20分钟)
1、老师播放四大名著音像片断,学生指出里面塑造的主要人物。并加以介绍。
2、引导学生简单概括出这四部小说的主要内容。并讲一个自己熟悉的四大名著里面的小故事。
------63------
3、以《三国演义》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
4、 指导学生列表(包括书名、作者、创作时间、小说题材等)比较归纳出四部小说的共同特点。
“明代三大奇书”: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 小说)
施耐庵《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吴承恩《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
5、列举明末三大奇书及作者?
(1)<<三国演义>> 罗贯中
(2)<<水浒传>> 施耐庵
(3)<<西游记>> 吴承恩
二、戏剧的繁荣(6分钟)
1、戏剧:汤显祖《牡丹亭》
2、《永乐大典》----一部大型综合性类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
3、小组学习,找出明清时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及代表作,讨论作品反映的思想感情。
4、播放京剧片断,学习了解京剧的产生。
三、书画的成就(5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概括明清时期书画的特点,并了解著名书画家。
(三)学习巩固:6分钟。
(四)练习:列举明末三大奇书及作者?
(五)作业:课后习题
附:板书设计
一、小说:“明代三大奇书”:
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
二、戏剧:汤显祖《牡丹亭》
三、列举明末三大奇书及作者?
(1)<<三国演义>> 罗贯中
(2)<<水浒传>> 施耐庵
(3)<<西游记>> 吴承恩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案 明清文化具有新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篇二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分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得出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了解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习重点】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知识梳理】
一、明清小说
作品 作者 朝代 内容 成就
《 》 元末明初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我国 的一部长篇 小说。
《 》 元末明初 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 我国第一部以
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 》 明朝中期 根据民间流传唐僧取经故事创作。 一部充满
气息的长篇
小说。
《 》 高鹗 清朝 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揭示封建社会必然崩溃趋势。 具有高度的
和 ,是我国古典小说的 。
二、戏剧的繁荣
1、 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是《 》。
2、清朝中后期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它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 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剧种── 。
三、书画的成就
1、明朝书法家 的作品,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2、明末画家 擅长泼墨,其作品《墨葡萄图》;
朝的“ ”,其中成就最为突出的画家是郑板桥,其作品有《兰竹图》。
【学习自测】
1、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2、试试你的眼力看看下面哪一组搭配是错误的?
a.三顾茅庐—《三国演义》—罗贯中 b.武松打虎—《水浒传》—施耐庵
c.大闹天宫—《西游记》—吴承恩 d.黛玉葬花—《西厢记》—曹雪芹
3、以下是对四本明清小说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②《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③《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④《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19世纪初期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这句话说明了
a.诗书已没有阅读的价值了 b.《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值得一读
c.当时很流行《红楼梦》 d.《红楼梦》已经成为了一门学问
5、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其形成时间是在
a.17世纪初 b.18世纪初 c.18世纪中期 d.19世纪中期
6、下列有关徐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徐渭是明朝末年著名的画家 b.徐渭善于用泼墨
c.徐渭的画挥洒自如,气势磅礴 d.徐渭与郑板桥等人同属著名的“扬州八怪’
【课外阅读•四大名著开篇诗(词)】
《三国演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水浒传》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绕绕乱春秋。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刹时新月下长川,江湖桑田变古路。讶求鱼橼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西游记》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红楼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四大名著是指四部著名小说的统称。中国的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欧洲的四大名著是《荷马史诗》、《神曲》、《哈姆雷特》、《浮士德》。
【反思质疑】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分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得出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了解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习重点】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知识梳理】
一、明清小说
作品 作者 朝代 内容 成就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中期 根据民间流传唐僧取经故事创作。 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红楼梦》 曹雪芹
高鹗 清朝 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揭示封建社会必然崩溃趋势。 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二、戏剧的繁荣
1、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是《牡丹亭》。
2、清朝中后期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它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三、书画的成就
1、明朝书法家董其昌的作品,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2、明末画家徐渭擅长泼墨,其作品《墨葡萄图》;
清朝的“扬州八怪”,其中成就最为突出的画家是郑板桥,其作品有《兰竹图》。
【学习自测】
b 1、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d 2、试试你的眼力看看下面哪一组搭配是错误的?
a.三顾茅庐—《三国演义》—罗贯中 b.武松打虎—《水浒传》—施耐庵
c.大闹天宫—《西游记》—吴承恩 d.黛玉葬花—《西厢记》—曹雪芹
d 3、以下是对四本明清小说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②《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③《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④《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b 4、19世纪初期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这句话说明了
a.诗书已没有阅读的价值了 b.《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值得一读
c.当时很流行《红楼梦》 d.《红楼梦》已经成为了一门学问
d 5、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其形成时间是在
a.17世纪初 b.18世纪初 c.18世纪中期 d.19世纪中期
d 6、下列有关徐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徐渭是明朝末年著名的画家 b.徐渭善于用泼墨
c.徐渭的画挥洒自如,气势磅礴 d.徐渭与郑板桥等人同属著名的“扬州八怪’
【课外阅读•四大名著开篇诗(词)】
《三国演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水浒传》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绕绕乱春秋。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刹时新月下长川,江湖桑田变古路。讶求鱼橼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西游记》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红楼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四大名著是指四部著名小说的统称。中国的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欧洲的四大名著是《荷马史诗》、《神曲》、《哈姆雷特》、《浮士德》。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案 明清文化具有新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篇三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掌握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
2、让学生正确认识当时科技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危机,培养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
3、用实例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考、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重点】
北京紫禁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四大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难点】
1、科技成就的特点。
2、学生对四大名著不了解
【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上课内容。
2、前面几课我们学习了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民族关系等内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明清时期的文化。
【自学指导】
1、列举明清时期的两大建筑成就。
2、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分别是哪里?
3、列举明代古典科技巨著及作者
4、一句话介绍《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5、《天工开物》曾阐述了符合当今实际的什么观点,此书被称为什么?
6、列举我国古典四大名著的成书时间、名称、作者及其地位(一句话介绍)
7、列举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及其代表作。
8、京剧何时形成,以什么为基础?
9、列举明清时期的书画家。
精讲透析
【思维拓展】
明朝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
【小试牛刀】
1、提问检测同步训练选择题。
2、完成材料题、简答题
3、课余时间:读一部自己喜欢的名著
【自我评价】掌握的 很好 好 一般
【学习心得】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案 明清文化具有新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篇四
(一)教学示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
2.掌握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2.通过本课的学习,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即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以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明朝科技成就的认识,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但不固步自封的民族情怀。
2.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教学重点
1.北京紫禁城
2.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教学难点
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教学方法
1.情景设置法。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利用教材的导入内容,设置到嘉峪关旅游的情景,然后补充:“据传当年建关时,匠师计算用料十分精确,竣工后只剩一砖。此砖今存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之上。”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影像法。讲紫禁城时,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通过录像或照片,向学生展示午门、皇极门、三大殿、角楼、琉璃瓦顶、汉白玉栏杆、高大的城墙等实物形象,使学生形成紫禁城建筑特色的感性认识。
3.讲解法。注重总体布局,是我国古代城市建筑艺术的传统。教师应向学生讲清楚紫禁城内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等内容。
4.实物展示法。讲解长城时,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通过录像或照片,向学生展示秦汉长城和明长城的实物形象。应通过对明长城的城壕、烽燧、敌台、城堡、关隘的了解,使学生形成明长城是冷兵器时代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的认识。
5.讨论法。对于三部科学巨著及其作者,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看能从中得到什么。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相关影像制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嘉峪关
(放关于嘉峪关的录像,最后定格在上图位置)
同学们,甘肃的嘉峪关和河北的山海关遥相对应,雄峙于明长城的东西两端,都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嘉峪关修建于明朝初年,屹立于两山之间,地势极为险要。关城略称梯形,城墙高约十米。城上四面阁楼高耸,飞檐凌空,雄伟壮观。清代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曾在诗中写到:“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据传当年建关时,匠师计算用料十分精确,竣工后只剩一砖。此砖今存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之上。那么,明朝是怎样修建长城的?除了长城,还修建什么伟大的工程?明朝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导入语例示二:
据国外的有关报道,人类在卫星上所拍的照片中,能清晰可见的人造景观只有中国的万里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长城不愧为中国人民的骄傲。明代是我国修长城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自洪武元年1368年始至16世纪共2xx年的时间,明长城才基本建成。其工程量之大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比拟的。若将其所用砖、石、土方等来修建一道厚一米、高五米的城墙,可绕地球一周有余。关于明长城的具体情况,将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一、建筑成就{
1.北京城 世界建筑的瑰宝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朗诵一下第一段的描写。
[师生朗诵]明成祖时候,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城中心的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里面的宫殿楼阁,千门万户,金碧辉煌,气象万千,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投影显示]
明朝的北京城
[教师讲解](展示长城模型或图片)同学们,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朝的北京城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是:宫城、皇城和京城。其格局的特色是:宫城外面有皇城,皇城外面有京城;中轴线突出,东西建筑对称展开;方城十字街,大小四合院,共同构成了环环相扣层次分明的整体格局。北京作为数代都城的所在地,其格局也是都城营建的最终结果。古代中国的都城建设所特定的原则造就了古代的北京城,这些规矩是:
第一,皇宫必须安排在全城的中心位置上,这是都城格局的一个重心。都城的核心地带是皇城,而皇城的核心地带则是皇宫。皇宫居中,以其南北中轴线作为整个皇城以及都城规划的中枢;南北中轴线还是象征政权的王朝依次排列的所在,由此体现皇宫的主导地位。
第二,“左祖右社,前朝后市”,这是都城格局的两个基本点。左祖右社,就是说,皇城的左边是太庙,也就是帝王们祭祀祖先之处;皇城的右边是社稷坛,也即帝王们祭祀土地和五谷之神的地方。前朝后市,就是说,皇城的前部是朝廷,是帝王上朝听政之处;皇城的后面是市场,是都城的商业交易之地。围绕皇城中心所安排的“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用意在于体现至高无上的皇权尊严。
第三,都城的道路必须按中轴线对称铺开,形成经纬交叉式道路网。居中的皇宫位于中经中纬大道的交汇之地。城门则直对着主干道,并由此衔接城外的道路。城内外纵横交错的道路体系构成了京畿通畅的交通网络。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故宫的情况。
[投影显示]
[教师介绍]同学们,我们在投影中看到是故宫全景图片。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可以说是罕见的。它标志着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下面我们以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为例,了解一下故宫的建筑特色。
[投影显示](或者放影像作品)
[教师讲解]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00 m2,高26.92 m,连同台基通高35.05 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其上为重檐庑殿顶,檐角安放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
太和殿的装饰十分豪华。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殿内金砖铺地,明间设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直径1.00 m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甪(音录)端、仙鹤和香亭。宝象象征国家的安定和政权的巩固;甪端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仙鹤象征长寿;香亭寓意江山稳固。宝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伞盖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
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下为高8.13 m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
[教师过渡]我们在游览了北京城之后,再去长城体会一下“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感受。万里长城自秦始皇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明朝时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的地步。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明长城的具体情况。
2.明长城 世界建筑的奇迹
[教师引导]请大家把课本上相关内容看一下,看书时要注意插图“明长城”,熟悉明长城的起止点。
[学生看书]……
[教师介绍]为了防卫蒙古骑兵的南下骚扰,早在明太祖时候(洪武二年,1369年),就修筑了从山海关到居庸关的长城。明成祖时候,修筑了宣化一带的长城。辽东长城分别修筑于永乐、正统、成化年间。15世纪后半期,鞑靼占有河套以后,明政府又大规模地修筑长城。15世纪70年代,明朝军民又修筑了花马池以西到黄河的长城和山西北部的一段长城。16世纪初,修筑了甘肃境内黄河沿岸的一段长城(南至靖远),修筑了嘉峪关及其附近的长城。16世纪中期,修筑了山西、河北境内的内外两条长城和沿太行山南下的内三关长城,又修筑了一次山海关到居庸关的长城,修筑了兰州一带的长城。此外,小规模的修筑,随时随地都在进行,一直没有停止过。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公里。是明朝北方劳动人民前后花了将近二百年的时间陆续修筑起来的。明朝时候,讳称“长城”,叫做“边墙”。山海关以西的明长城,大都用砖石砌筑,工程坚固,保存比较完好;山海关、嘉峪关东西对峙,气魄雄伟。山海关以东的辽东长城,分别用土筑、石垒、木柱、木板或利用自然地形筑成,工程比较简单,毁坏严重,现在仅存一些遗迹。
下面我们以山海关为例来了解一点长城的知识。
[投影显示]
[教师介绍]
万里长城是世界奇迹。山海关是长城的起点,而山海关又有“天下第一关”之称,是中国名胜古迹荟萃、风光旖旎、气候宜人的历史文化古城和旅游避暑胜地。
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在秦皇岛市以东10多公里处,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
山海关历史悠久,是古代军事要塞,早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这里劳动生息了。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在此创建山海关,因其倚山连海,故得名山海关。
山海关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区,山海关长城汇聚了中国古长城之精华。明万里长城的东部起点老龙头,长城与大海交汇,碧海金沙,天开海岳,气势磅礴,驰名中外的“天下第一关”雄关高耸,素有“京师屏翰、辽左咽喉”之称;角山长城蜿蜒,烽台险峻,风景如画,这里“榆关八景”中的“山寺雨晴,瑞莲捧日”及奇妙的“栖贤佛光”,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孟姜女庙,演绎着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孟姜女寻夫的动人故事。中国北方最大的天然花岗岩石洞——悬阳洞,奇窟异石,泉水潺潺,宛如世外桃源。塞外明珠——燕塞湖,美不胜收。以长城为主线形成了“老龙头”“孟姜女庙”“角山”“天下第一关”“长寿山”“燕塞湖”六大风景区,早已全部对中外游客开放,年接待中外游客300多万人次,是中国旅游热点城市之一。
(对本目的教学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1.课前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为6个小组。2.教师将课文内容分解为6个部分,让学生抽签,每个小组根据抽到的内容进行准备:①介绍故宫的营建历史及建筑特点。②讲解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③讲解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④介绍天安门。⑤讲解长城的修建历史和作用。⑥介绍长城著名的旅游景点,长城旅游开发带来什么问题,你对此有何建议?3.学生课前主动查找资料,收集图片、门票、邮票、文字资料等等,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写解说词,制作课件,为参与竞争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准备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分配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从中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教师过渡]刚才我们学习的是明清的建筑,除了建筑方面的成绩外,明清时期出现了总结性的科技著作。这方面的成就主要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板书]二、科技著作{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把课本上第二目的内容看一下,看完后思考:1.明朝产生科技巨著的原因有哪些?2.李时珍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3.宋应星提出了人与自然要协调发展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明朝产生科技巨著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明朝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科学家,积极投入科技研究领域、实验和总结,写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
[教师引导]好,下面我们通过对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的过程的学习,来了解一下当时科技成就取得的不易。先请同学们把课下收集到的关于李时珍的故事讲一下。
[板书]1.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学生讲述]生甲:李时珍生长在医学世家,自幼酷爱读书,才智过人,年方十四便考中秀才。李时珍的家乡,有一庸医,此人不学无术,可是却假充斯文,开口《伤寒论》,闭口《药性赋》,这位庸医家财万贯,更有藏书之癖,他平时不惜重金,购买天下医书,以此来炫耀自己。
李时珍祖上世代为医,家境仅温饱而已。再加上常常为贫穷患者义诊施舍,因之无钱买书,李时珍为了精湛医道,博览众书,多次向这位庸医借书读,可是均被他无情拒绝。
有一年夏季,梅雨季节刚过,庸医便命家人将书房内的藏书搬到院子里晾晒。各种古典医籍摊晒了满满一院子,他自己洋洋自得地在院子里踱着方步。这时正巧李时珍去一病家治病路过这里,见满院子都是晒的书,便一时兴起,走进院子里,只见他解开衣襟,躺在晒书的架子旁,袒胸露腹,竟也晒起“书”来。庸医一见,莫明其妙,惊问道:“李先生,您这是做什么呀?”
李时珍笑道:“我也在晒书啊!”庸医更加不解地问道:“先生的书在哪里呀?”李时珍拍拍自己的肚皮说:“我的书装在这里面。”庸医听后,知道李时珍是在挖苦他,惭愧得满面通红,无言以对。
生乙:传说明代名医李时珍,一天外出采药,看到一个村庄田园荒芜,无人下地劳动,原来这个村的人都得了“流感”。在一个茅草屋里,他看见一位老人正在床上呻吟,急忙取出药来,让老人喝下,停了一会,老人出了一身汗,症状减轻了许多。李时珍询问了一下情况,才知道村里先后来过几个走江湖的郎中,给他们开过药,还说什么“吃上一副药,包管你药到病除”。可是吃了十来副了,仍不见效。李时珍便找来煎过的药渣,仔细一看,大部分是假药。假药怎能治好病呢?老百姓上当受骗了,他们对庸医痛恨不已。李时珍看药渣的事,传遍了附近的村庄,人们纷纷把江湖郎中配制的草药和带来的药渣叫李时珍鉴别,因为人太多,看不过来,只好让大家把药渣倒在村前的路口上,一个个摊开放好,逐个查看,拣出真药,扔掉假药、劣药,并教大家如何识别伪劣中草药,防止再上当受骗。从此以后,病人就把煎服过的药渣倒在路口处,盼望过路的良医识别真假,于是这个风俗就盛行起来。
……
[教师讲解]听过大家讲的关于李时珍的故事后,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李时珍的生平,了解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
李时珍是湖北人,他家世代业医,父亲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那些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怎么也学不进去。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九年,三次到武昌考举人,都落第了。于是,他放弃了科举作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求父亲说:“我今年二十三岁了,老是考不上,您还是让我学医吧!”并且表示了这样的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时珍的父亲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很有名望的医生。大约到了三十八岁,就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只任职一年,李便辞职回乡。
在这十几年中,李时珍阅读了大量古医籍,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本草书籍,医书问题很多。于是,他决心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家藏的书读完了,就利用行医的机会,向本乡豪门大户借。后来,进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医院,读的书就更多,简直成了“书迷”。他不但读了八百余种上万卷医书,而且看过不少历史、地理和文学名著,敦煌的经史巨作,他遍读了;几个古代伟大诗人的全集也都仔细钻研过。他还摘录了大量有关医药学的诗句。这些诗句给了他许多真实有用的医药学知识,帮助纠正了前人在医药学上的许多谬误。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后来,他多次外出采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向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教。其中有采药的,有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
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一五七八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190万字,五十二卷,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新增药物三百七十四种,载方一万多个,附图一千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教师引导]请根据刚才你们讲的故事,我讲的李时珍的生平并结合课本上关于李时珍的介绍,想一想,李时珍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你学习?可以讨论。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生甲: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
生乙: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
生丙: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为医学献身的精神。
生丁: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和坚韧毅力。
……
[教师引导]学习了李时珍的医学成就,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和农学家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板书]2.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3.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把课本上与宋应星相关的内容再看一下。了解宋应星的生平和《天工开物》的内容。看看从中能得到什么。
[学生看书]……
[教师讲解]宋应星(1587~?),号长庚,江西奉新人。万历四十三年(16xx年),与兄同时中举。崇祯七年(1634年),出任江西分宜县教谕(县学教师),公余即着手著述《天工开物》,三年后刊行。后来,还做过福建汀州府推官(掌勘问刑狱)和安徽亳州知州。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兵入关,他解职家居,后来参加了南明政府的抗清斗争。失败后,返回家乡,康熙三年(1664年)前后病逝于家,终年七十八岁左右。
《天工开物》共有上、中、下三卷,分为粮食作物栽培、谷物加工、制盐、制糖、榨油、养蚕与纺织、染色、五金、冶铸、锤锻、陶瓷、造纸、颜料与墨、舟车、兵器及珠玉等18部分,并附有123幅图画。此书几乎论述了工农业所有部门的技术,反映了我国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许多生产技术和经验,对研究明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具有很高的价值。《天工开物》于17世纪末传入日本,1869年被译为法文,此后在欧洲广泛传播,被译为多种文字。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教师引导]我们看课本上最后一个“动脑筋”的内容:你认为宋应星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对不对?女生的回答是:“宋应星说的不对。只要通过人力和科学技术,什么资源都可以开发,什么东西都可以制造出来。”男生的观点是:“宋应星说的很对。如果人与自然不相协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人类也无法生存。再说如果人力不与自然力互相配合,那也休想制造出什么东西,开发出什么资源。”他们谁说的对?大家讨论并说出你们的看法。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宋应星的强调是对的。男生说的对,女生的话有合理成分,但立论错误。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与自然不相协调,意味着人不能适应生存环境或破坏了生存环境。如果不能适应生存环境,人类甚至不会出现。如果人为地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则意味着破坏了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
[教师补充]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无尽的,但科学技术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对自然力的利用,这种认识和利用,不可能超越自然。
[教师小结]同学们,关于徐光启和《农政全书》的内容,请大家依照上面学习李时珍和宋应星的科技成就的方法来学,我们在课堂上就不再细讲了。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在本目里我们应该掌握的内容:李时珍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陀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二十七年成书的坚韧毅力等。宋应星对只知追求功名利禄者的蔑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精见卓识(《天工开物》书名就体现了这种认识)。徐光启利用外国传教士采用介绍西方科学知识笼络统治者以换取传教有利条件的做法,坚持从利国利民出发并一再敦促,终于使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答应先译《几何原本》一书(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笔译)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三部科学巨著在世界上影响巨大,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二书在我国却遭冷遇。《本草纲目》历经周折刊印面世的当年(1596年),李时珍之子李建元遵照父亲使《本草纲目》为更多人服务的遗愿,献书于朝廷。然而,明神宗收到《本草纲目》和李建元的上疏后,只批了“书留览,礼部知道”七个字。《天工开物》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明末清初即在日本广泛流传,后被译为法、德、英多种文字,受到许多国家重视,但在我国却由于封建制度对科学技术的桎梏而长期不传。个中原因,还请同学们下去作一思考。
[布置作业]
1.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秦长城为土筑,明长城东段用条石和青砖砌筑。(如能用两张地图比较,从而答出明长城的位置较秦长城靠南,中段用土心砖(石)砌筑更好)
2.看图分析:右图是《天工开物》的一幅插图,描绘的是明代矿工在井下采煤的情景。图中有一根中间打通的长竹竿,从地面插进矿井深处,这是当时领先世界的一项生产技术。
想想看,这根长竹竿是做什么用的呢?
答案:用来排除矿井中的有毒气体(瓦斯)。
板书设计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活动与探究
1.收集紫禁城的故事,在班里讲给同学们听。
2.本课中的大科学家宋应星和徐光启代表了中国古代有成就的知识分子的不同典型。一个家境贫寒,环境艰苦,但博学多才,著述颇丰;一个位极人臣,境遇优裕,却学贯古今,兼通中外。你从这里能得到什么启示?你更喜欢哪一种人生经历?
(以上两题都让学生自由发挥)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案 明清文化具有新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篇五
一、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明代三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及其作者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戏剧家汤显祖及其《牡丹亭》。书画上明朝董其昌的“颜骨赵姿”,徐渭的泼墨作画。清朝的“扬州八怪”。 2.思想教育目标:1.归纳明代三大古典小说及其作者,培养学生的归纳、列举能力。2.概括明朝文学艺术的时代特点,分析小说、戏剧、书画繁荣的原因。 3.能力培养目标:1.市民文学的兴盛是明朝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城市兴起的必然结果。2.明朝文学艺术的主流是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罪恶,歌颂真善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明代著名的奇书、戏剧、及其作者。 难点:分析明代小说、戏剧繁荣的原因及主要的思想特点。 四、教学过程 明清时期,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哪些领先世界的成就?明清时期,我国不仅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在社会科学领域也呈现出百花齐放、全面繁荣的局面。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小说作家、书法家和画家,把我国在小说、书画方面的成就推向一个新的繁荣阶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明清时期艺术的殿堂,去领略古代文人的风采。 一、古典小说的高峰 明清时期,小说的创作进入了繁荣阶段。众多的小说家,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和形象生动的语言,叙述一个个错综复杂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 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边看边回忆对于这些小说的了解,请学生来自己介绍介绍这些小说。 出示总结的表格
作品
时间
作者
特点
《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
罗贯中
我国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
元末明初
施耐庵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
明朝中期
吴承恩
充满浪漫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红楼梦》
清 朝
曹雪芹
我国古典小说高峰二、戏剧的繁荣 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著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牡丹亭》,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清朝中后期,各种地方戏都在北京上演。后来,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达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三、书画的成就 明朝的书法比以前普及。当时的书法,以行书、草书见长。董其昌的书法,吸收了古人书法的精华,但不在笔记上刻意模仿,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明朝的绘画,以山水、花鸟画为主。明朝末年的著名画家徐渭,善用泼墨。他的画,挥洒自如,气势磅礴。清朝的“扬州八怪”,进一步发展了徐渭的笔墨纵横手法,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多。 (介绍一下徐渭、扬州八怪等人,比如说:郑板桥)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案 明清文化具有新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篇六
1.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等重要著作。
2.通过对科技成就中反映明朝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时代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如何看待长城这一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组织学生调查家乡的古建筑(建造时间、用途、风格等),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和初步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1.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播放音像资料(故宫、长城),让学生感受到巍峨雄壮的宫殿和气势恢宏的长城建筑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体验,从而感知历史。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长城的作用,使学生懂得如何辩证地分析历史现象和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
3.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设计图表,归纳我国三大科学巨著,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归纳知识,便于知识的掌握。
4.知识的拓展,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学习,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地方古建筑,掌握简单的探究历史的方法,学会协作学习。
5.组织兴趣小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历史学习和研究能力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6.重视教学过程的全程评价,遵循激励性评价原则,评价标准多元化,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如搜集资料多、信息价值高、回答问题语言表达好、声音洪亮、有独到见解、回答较全面、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笔记好、参与讨论热烈、活动有创意、本课中学习有进步,尤其对积极思维能主动提出问题的给予嘉奖……)都作为加分的理由(而不追求单一的回答问题的正确性),设计一张从无锡到北京累计100分的“长跑竞赛”表,对学生的每次学习活动参与,挖掘其优点给以加分(如上述),看谁先“到达”北京,以鼓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的杰作,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2.三位科学家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不甘平庸、敢于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重点: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科学巨匠和巨著。
难点:文化成就如何反映时代特色。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开展教学。
2.学生自主学习与分组讨论学习法相结合。
3.探究性学习方法。
1.音像资料:
a.《中华文明之光》
(其中的长城)
b.《中国七大古都》
c.《首都北京》
d.《故宫博物院》
e.《明清时期的文化》
2.多媒体设备
3.图片《秦长城》《明长城》《明朝北京城》
1.将音像资料进行删选。
2.将《秦长城》《明长城》用扫描仪输入电脑(或从csc备课系统中获取)。
3.制作多媒体课件。
4.对所教班级学生情况进行分析,以利于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时把握好难度。
5.给学生推荐选学课文《故宫博物院》及一些有关故宫的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
6.鼓励学生上网搜查有关信息。看课后自由阅读卡。
7.请学生在平时的读报活动中关注收集历史信息,潜移默化中培养历史素养。
:(情境导入法)
音像资料:故宫建筑群介绍。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出现故宫建筑群及解说)
师:设问刚才看到的故宫,它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结合同学们课前的了解,你能否谈谈它的建筑风格(特点)?你看后有什么感想?
师: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出示《明朝的北京城》图。(指图)北京城由宫城、皇城、京城三个部分构成(介绍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故宫建筑群以及天坛等著名建筑是古代建筑的杰作)。
看音像资料。
生答:
(1)明成祖时修建的。
(2)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过的地方。
(3)故宫建筑风格:
①造型雄伟。
②布局严整。
③以一条中轴线贯通南北,两边建筑左右对称,是古代传统的城市建筑的杰作,突出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
④内外装饰精美豪华……介绍自由阅读卡“琉璃瓦和汉白玉”小常识。
⑤让游览过故宫的同学作介绍。
课前读语文课《故宫博物院》,通过看故宫的影视资料,增加了对故宫建筑的情感体验。
由于预先给同学阅读《故宫博物院》与资料,一般能答出故宫建筑的特点(可以各抒己见,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或启发或补充或小结)。
老师要明确故宫(又叫紫禁城)是北京城最中间的一部分,以防止学生误以为故宫就是北京城。
师:除故宫以外,明朝长城也是世界奇迹。用多媒体技术将《秦长城》《明长城》出现在同一屏上,上面用不同颜色分别标出秦长城与明长城的大致位置、走向。
请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
师:放长城音像资料。
①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巍峨起伏、绵延万里的长城,同学们看后有何感想?
②分组讨论,历朝修长城的目的、作用,我们如何来评价历代修长城这件事?
③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以上问题。
师:(在学生讨论并充分发表意见后)
所以长城被称作建筑史上的奇迹。有位外国友人说:“建造长城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困难不能克服的民族。”所以长城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象征。
为抵御北方蒙古族南下,从十四世纪(明太祖初年)至十六世纪中期(明亡前夕),花了将近2xx年的时间,陆续修建长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反映了明朝社会什么时代特点?(请学生从明清几个时代特点如君主制加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闭关自守等来考虑。)
学生看教师出示的秦、明长城。回答:
①秦、明两朝长城地理位置不同。
②明长城更长一些。
生:看音像资料。讨论回答。
①长城雄伟、壮观,像一条巨龙。它是古代人民为中国乃至世界创造的建筑上的奇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②工程浩大,难度极高,充分显示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③修长城的目的是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
④明代用修长城的办法来抵抗北方蒙古族的进袭不可取,如果用这些钱物来发展科技、增强国力和改进军用技术,也许效果更好。
生:让到过长城的学生来介绍。
学生讨论回答:
反映明闭关自守的特点。
由于多媒体技术将秦、明长城制作在一张图上,学生很容易看出位置不同,明长城更长一些等不同点。
教师充分引导,给学生思考问题的视角。
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从长城的气势、长城在历史上的作用,可以得出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充分显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让学生讨论如何看长城,目的是启发思维,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看问题。老师要启发学生,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视角。
从老师给出的答案中选择一个降低了问题难度,学生回答中可能会有错,老师要鼓励他,说出道理,切勿简单地说他错,打击积极性。
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取代这一措施?
师:建筑本身能反映一个民族的科技水平和思想文化内涵,刚才我们从北京城及长城两大建筑看到了明清文化成就,下面,请同学们再看看明清文化其他方面的杰出成就。
学生看书时,老师画空白表
(作者)
(著作)
(朝代)
(评价)
注:( )中内容暂时不出现。
师:①我们往往将学的知识列表归类,那么,表中要有哪些要素呢。
②请学生先自学这部分内容。
③请一同学上黑板填表。
师:让同学推荐三个代表上来介绍三部巨著。
师:在学生介绍完后设计问题:
①这些科技成果哪些能反映明朝的时代特点?(也可以从书上去找答案)待学生回答后,师总结:由于明朝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宋应星《天工开物》就反映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因为明中期以后,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扩大了,生产技术也有很大提高,这对宋应星产生了巨大吸引力,也为他写书提供了基础)例如,他的书中介绍了很多当时的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生产技术。请看课本上第115页的一幅《天工开物》插图,这就是当时领先世界的一项生产技术,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让学生猜)
师:这是我们明代矿工在井下采煤时已能排除瓦斯这种气体的技术,这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师:另外在《天工开物》一书中还有体现宋应星的人类与自然相协调的思想。让学生看书上史料,并看书下注释,了解这段史料的意思。书上有两位同学对宋应星的这一观点持完全不同的看法,你们认为呢?
师:和宋应星同时代的徐光启(学生对他的著作已作过介绍,这里老师可适当作些补充),他是中国古代对于西方的科学技术接触较早较多的一位科学家,他已觉察到了欧洲的水利技术等比中国先进,能关注别人的长处,虚心接纳外国的科技成果,这在闭关自守的明清时代是难能可贵的,他和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这是欧洲数学传入中国的第一次。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明朝三位科技巨匠以及他们的著作,那么,在三位科学家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①学生自己设计表中各项内容。
②学生自学。
③同学上黑板,填表上内容。
④三位同学上来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三部著作(略)
⑤其他同学可作补充说明。
生:充分讨论这一问题。(如天工开物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
学生仔细观察书上插图讨论,可作猜测。老师提醒同学注意:
①是采煤时煤矿中用的。
②竹筒是空心的。
生:看书上《天工开物》史料,“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
①首先看书下注释,了解这段史料的含义。
②对两种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可畅所欲言。
生:在教师鼓励下,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明朝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而科技上却出现了总结性的三部巨著?从网上他们会了解当时欧洲处在文艺复兴时期,中国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与西欧相比,是否有共同的东西?《天工开物》等在当时并未引起重视,明朝的考试制度对中国科技发展有哪些负面影响?……
这一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一般能从书上的介绍中找到答案(如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畏艰险、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
学生自由发言,答案是开放性的。
(1)老师先设计一张空白表和同学一起商量:我们往往把一些相关知识用列表方式来归类,那么,这表中需要反映哪些要素呢,让学生自己设计表格,学会归纳知识的方法。
(2)表格设计好后,再看书,使学生明白看书的重点(有目的地学习)。
(3)请一同学上墨板填表,避免会说不会写。
这一问题有一定的难度,组织学生讨论。老师充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使错了也要找理由予以表扬,以鼓励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学生对这两种观点的赞同与否,反映了他们的世界观。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举一些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必须遵从自然规律的道理。
学渊于思,思起于疑,小疑是小进,大疑则大进,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问,而不要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要确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其次,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上他能提出一个问题要比他“接受”到几个知识点重要得多,这是他主动学习的不竭动力。
学生挖掘的也许不止这些,只要有道理,都应予以肯定。
师:请同学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
师:布置探究活动,寻找家乡的古建筑。
生: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完成课内作业。
生:谈自己在这一课学习中的感想、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或困惑,还有什么需要表达的,师生平等、相互探讨。
给学生们自由拓展的空间。
考虑到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老师要作适当辅导:
①帮助学生根据住址分若干小组,调查最近的古建筑。
②调查内容、方法介绍。
③提醒学生重视口述史,采访知情老人,也可请你们的亲友帮忙。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案 明清文化具有新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篇七
1.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期,这些小说多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思想,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骄傲。
2.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而形成的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之一。梅兰芳是中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1.以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为例,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成就。
2.能列举明清时代书法、绘画成就(董其昌的书法、徐渭泼墨画、“扬州八怪”等)。
3.列表归纳本课知识点,让学生掌握知识归类的方法。
4.分析、比较明清小说、戏剧在思想上的共同点,反映明清时代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5.从对明清书法、绘画的介绍、分析,培养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从对明清小说、戏剧的学习,提高对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修养。
6.明清文化是明清政治、经济的反映,让学生初步了解政治、经济(上层建筑)对文化影响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
1.推荐中学生阅读丛书:《如何鉴赏书法》《如何鉴赏绘画》《如何鉴赏戏剧》等,让学生初步掌握鉴赏艺术精粹的方法,领略艺术的意境。
2.由于明清小说初中学生都有些了解,所以采用让学生自己介绍(可分成四个小组,每组着重介绍一部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弄清历史与历史小说的区别。
3.推荐学生借阅《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中学生读本),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与老师同学共同探讨。
4.用交换历史信息、讲故事、唱京剧、访问身边的书画家(书画爱好者)等活动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5.小说中人物名字很多,指导学生学习“自由阅读卡”,了解名、字、号的区别,丰富知识。
6.给每个同学做一个“成长记录袋”(包括学生的作业成绩、课堂各项加分记录,把教学中学生敢于向老师提出的问题作为重点加分内容,自己收集的信息、自己的作品、自我评价等等),把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放入袋中,尊重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每节课给自己评分(只要有理由可给自己加分)也放入袋中。注意教学过程的全程评价和标准的多元化,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发展。
重点:明清古典小说、戏剧。
难点:
a.明清书法和绘画方面的成就和特点。
b.《牡丹亭》主题思想的理解。
c.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待这时期的文化特点。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生自主学习与分组协作学习法相结合。
3.师生一起搜寻邮票、报刊上的有关资料或历史信息,并相互交流、介绍。
1.录像资料:《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2.京剧片断的录像资料。
3.校图书室中学生阅读丛书(《如何鉴赏书法、绘画、戏剧》等)。
4.多媒体教学设备。
5.纪94邮票(梅兰芳京剧表演艺术)。
1.教师准备:
a.精选音像资料片断。
b.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借阅老师推荐书目。
3.师生学唱一段京剧。
4.师生搜寻有关的邮票、明信片、报刊等资料。
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漫步在历史的长廊中,领略了明朝建筑、科技成就,我请同学介绍一下。
师: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明清在文学、戏剧、书画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师:我先放几段录像片段,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哪部小说中的片断?同时你能否介绍一下这里面塑造的人物?你最喜欢里面哪一部?为什么?
师:我们能否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这四部小说的内容呢?(给学生的提示:这部小说是谁在何时写的?主要写了什么故事?)可请学生举几个熟悉的故事(如三顾茅庐、赤壁大战、桃园三结义、逼上梁山等)。
生:积极思考,回答明朝在建筑、科技上的成就(略)。
生:看录像,把看到的人物记在书上或笔记本上,然后介绍给同学,各抒己见。
介绍人物时,了解“自由阅读卡”小常识:名、字、号、三者的区别。
生:可结合课文的介绍来概述。可由四位同学作中心发言,其他同学补充说明(介绍略)。
复习上一课内容,导入新课,使同学能对明清文化总体认识。
由于以上这几部小说为题材的影视剧很多,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他们会被电视剧中生动的场景、人物感染,兴趣大增。
从同学喜欢的画面入手,到让他们自己介绍喜欢的人物角色,再介绍小说的主要内容提要,再提示小说的思想性,欣赏它的文学性,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大发挥。
师:在学生讲到《三国演义》时,请同学看书上“动脑筋”──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
师:所以,历史小说是根据历史记载或民间传说,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或重新虚构而成的小说,我们不能误认为是历史,强调以后假如写历史论文,不可用历史小说中的史实来证明你的观点。
师:请同学继续介绍《水浒传》主要写的什么?
师:导言框中有一则《水浒传》的故事,看谁能把这个故事给讲一讲。
师:《西游记》大概是同学们最喜欢的一部长篇神话小说了,书中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去天竺(古印度)取经,不畏艰难,克服重重困难,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取回佛经,你最喜欢里面哪个角色?为什么?在看《西游记》的过程,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学生可以相互商量,得出结论:①历史小说可以虚构,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某一人物或某一故事可以艺术加工,而历史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真实的故事。②历史小说是根据历史记载、民间传说来创作的。
生:《水浒传》主要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塑造了许多被逼上梁山的好汉。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生:看导言框:李逵遇上假李逵的故事。推荐同学上讲台来讲。
生:①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②学一个孙悟空的动作。③学生将自己阅读小说过程中的问题向老师提出,师生共同讨论。
学生思考时,老师可以《三国演义》为例,对学生进行一些提示。
对敢于上讲台的同学,给予鼓励和表扬。
喜欢孙悟空的同学可能会最多。要求同学讲出喜欢的道理,提示孙悟空嫉恶如仇、智勇双全、机智顽强、乐于助人,对唐僧忠心耿耿的人物性格。
师:再看课本上第117页,左面有一句十九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说明这部古典小说的地位、影响,那么它又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呢?
学生看书回答:
《红楼梦》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批判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
对于书上这段思想性方面的描述,同学们在理解上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可鼓励学生向老师提问题,师生互动,共同探讨。
师:这部小说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大影响,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现在西方和日本等有专门把红楼梦作为研究对象的,称“红学”研究,研究它的高超的艺术水平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看这部小说时,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师:为了学习方便,我们将明清四部古典小说列在一张表上。要求包括书名、作者、创作时间、小说题材等。
师:请比较这四部小说的共同特点(待学生回答后稍微提一下,这也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时代特点)。
生:向老师自由提问。
同学自己列表归纳知识点:
名称
作者
时代
题材
共同特点
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
①艺术水平都较高。
②小说都反映封建礼教的思想……
教师作适当启发如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也可在此简要联系旧知:古代神话小说──魏晋鬼怪小说──唐传奇──宋话本──明清小说进入成熟阶段)这有利于学生对小说发展有个总体的认识。
师:明清除了灿若群星的小说外,戏剧表演也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请同学们看课本第118页图,这反映我国明代上演戏剧时用什么技术来渲染艺术效果?
师:的确,这种使用布景的表演手法,大大增加了戏剧的艺术感染力(如图)。帷幕拉开,舞台上恍如月宫,白兔捣药,桂树婆娑,吴刚倚立,嫦娥中坐,月光满晖,多么神奇啊。只可惜由于封建统治者对艺术的不重视,舞台布景在中国的古典戏剧中未能发展成为传统,直到近代,西方的话剧传入我国,舞台布景才逐渐被其他剧种采用,中国的古典戏剧才普遍使用布景。当然,由于戏剧本身的魅力,它深受人民喜爱。
师:请同学们从书中找一找:明清时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作品反映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对汤显祖及《牡丹亭》作品作简要介绍(略)。
师:戏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是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剧中被称为国粹的是什么?它是怎么产生的?
师:①出示京剧片断(变脸)。②简单介绍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纪念邮票第94套)他出访许多国家作演出,对弘扬我国的京剧艺术做出了贡献。
师:鼓励学生大胆发问。
生看图注释可得知:这是用道具(布置),增加舞台表现的艺术效果。
生:举例说说平时看到过的话剧中使布景的例子,并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简单谈谈这种表演手法的艺术效果。
生:看书回答:
最负盛名的是汤显祖,代表作是《牡丹亭》。
学生讨论,自由发表意见。
京剧的产生:
明朝中后期,各地地方戏曲都到北京来上演,形成百花争艳的局面,后来,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称为京剧。
生:在老师鼓励下大胆提出问题,如这一时期小说的成熟与多产,是否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产生有相同的背景原因?这些小说是如何体现反封建思想的?这些作者创作的意图如何?师生可平等探讨。
把所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利于知识的构建。
由于《牡丹亭》反封建礼教思想有理解上的难度,所以需要教师作适当介绍。
扫描仪将纪94邮票(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扫入电脑放大,既可使学生对京剧增加情感体验,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师: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明清的小说、戏剧。现在我们共同来欣赏我国文化园中的又一支奇葩──明清书画。请同学看书,然后给其他同学讲讲,明清书画的特点,出现了哪些著名书画家。
师:我请同学阅读了《如何鉴赏书法》、《如何鉴赏绘画》,那么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
师:(多媒体电脑)出示董其昌书法,徐渭、郑板桥的画。用平等交流的方式与同学交换意见,如“颜骨赵姿”之美的含义。①用学习的心态向有书法、绘画特长的同学请教,如何欣赏这些作品,它们的妙处在哪里?
生看书后答:
①明朝书法,比以前普及,有人形容说“明代三尺童子就能挥笔作书(书法)。
②当时的书法以行书、草书见长。
③著名书法家有董其昌等,他的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④明代的绘画,以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
⑤代表人物有以泼墨画见长的著名画家徐渭。
⑥清代“扬州八怪”如:金农、高翔等,各有特色。
生:自由发言,课堂气氛民主。
生:请书法、绘画爱好者或者有特长的学生介绍,也可让其他同学发表看法。
生:展示同学自己的作品,并向其他同学作介绍。
在观赏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请同学看《如何鉴赏书法》《如何鉴赏绘画》,这套中学生读物,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将学生的作品也一起放入他的“成长记录袋”里,作为评价内容之一,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师:小结明清文化两课内容。再次突出鲜明的时代特色,点题。
生:活动与探究,在小组中交流四部小说中的故事。
使学生在课外继续探究、学习与历史、文学相关的知识。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案 明清文化具有新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篇八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同时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即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以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横向联系指导学生编制表格,归纳本课知识;纵向联系,归类比较,明长城与秦长城的比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明朝科技成就的认识,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但不固步自封的民族情怀,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二、教材简析:
本课集中叙述了明朝古典科技的突出成就及其时代特点,时代特点寓于成就之中,重点是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难点是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解释课题:课题“时代特点”的涵义是指明朝初期在世界上还居于领先地位,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特别是清朝时,发展已停滞下来,逐渐地落伍了。
2、过渡讲解,置疑:这时仍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为什么说这时我国科技发展已停滞下来?学了本课就会知晓。
二、新课教学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学生阅读121-122页导入框,本目课文,插图,资料等,作读书标记,并进行小组活动,思考回答:1、紫禁城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建筑?(放多媒体北京紫禁城),学生作答。它是明成祖营建的,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的地方,其中的宫殿楼阁金碧辉煌,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强调紫禁城又被称为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2、长城,指导学生在122页地图上标出明长城的东西两端。(嘉峪关、鸭绿江)3、比较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什么不同?a:建筑材料——秦朝以土筑为主,明朝的东段用砖、石。b:位置——明朝靠南。c:长度——明朝更长,西端从临洮延伸到嘉峪关;东端从辽东延伸到鸭绿江。过度讲解:这些古建筑成就当时世界上仍然居于领先地位,同时也涌现出著名的科技巨著。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出现。学生阅读122-124页本目课文以及插图,人物画像,文献资料等,作读书标记,列表并思考回答:1、列举表格,老师推荐表格,填表。2、根据123页“动脑筋”:李时珍有哪些优秀品德值得你学习?(学生讨论作答,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佗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27年成书的坚韧毅力等。)3、李时珍的代表作是哪一部,属于哪一类?(《本草纲目》,医药学著作)4、宋应星的代表作是哪一部书?属于哪一门科学?(《天工开物》,工艺百科全书)5、根据124页“动脑筋”:宋应星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对不对?你的看法怎样?(宋应星说得对,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与自然不协调,就意味着人类无法适应生存环境或者破坏了生存环境。假如无法适应环境,不要说发展人类本身,就是当年人类的出现也不可能,假如人为地破坏生存环境,不就等于自寻绝路吗?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无限的,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对自然力合理利用基础之上的,不可能超越自然。)
三、巩固小结
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及感想。
四、活动与探究
1、明朝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启示作用? 2、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都是中华文明的象征,请你为其中的一处历史遗迹创作一段具有历史韵味的旅游广告词,将它们介绍给旅游爱好者,100字左右。 3、小调查:你的家乡现今是否还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建筑或工程?你对这些建筑和工程的保护工作满意吗?有什么建议?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案 明清文化具有新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篇九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名著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和历史实际是否相符的问题设计,使学生知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指导学生把四大名著的要点制作成表格,训练他们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大名著以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鲜明的时代特点,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它们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引导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爱好,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和高尚的情操。
二、教材简析:
本课的主题是明清时期文学和艺术的突出成就,重点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难点是初一学生读过四大名著的学生不多,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从影视剧、连环画、说评书等获得的已有认知,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了解明清文化的时代特点。
三、教学准备:
指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名著,有关书画的图片,表格。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明朝出现了哪些科技巨著?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2、明朝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是什么?
过渡讲解:上一课讲的是明朝的科技成就,这一课将介绍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二、新课教学:
(一)古典小说的高峰
学生阅读127-128页“导入框”和本目课文以及插图,“文献资料”等,作读书标记并思考回答:
1、哪些同学知道《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主要内容?(由学生简介)
2、请同学们动手制作表格。
3、根据上表,你说说喜欢这些人物的理由?(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
4、根据《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你能说出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吗?
5、学生完成130页“练一练”:下列哪项是正确的?(b—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
过渡讲解:这时的艺术大师还有戏剧界的汤显祖,书画界的董其昌和徐渭等人。
(二)戏剧的繁荣
学生阅读129页本目课文,作读书标记并思考回答:
1、明朝后期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是哪一部?(《牡丹亭》)
2、19世纪中期京剧形成时的基础是什么?(徽剧,汉调)
(三)书画的成就
学生阅读129—130页本目课文及其插图等,作读书标记并思考回答:
1、兼有“颜骨赵姿”的明朝书法家是谁?(董其昌)学生临摹,实物投影。
2、用“泼墨”技法作《墨葡萄图》的明朝画家是谁?(徐渭)
3、“扬州八怪”中,作《兰竹图》的是谁?(郑板桥)学生可以仿画,实物投影。
三、巩固小结
学生来谈学习这课以后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四、故事擂台赛
请每位同学从明清四部著名长篇小说中选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小故事来讲一讲,看谁讲得好。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案 明清文化具有新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篇十
第21、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教材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本课的难点是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明北京城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1、明北京城
学生概括明北京城的特点。(指导学生归纳紫禁城内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到其中包含着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思想。)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作者
著作
价值
李时珍
《本草纲目》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宋应星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农业百科全书,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学生总结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如:李时珍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陀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二十七年成书的坚韧毅力等。宋应星对只知追求功名利禄者的蔑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精见卓识(《天工开物》书名就体现了这种认识)。徐光启利用外国传教士采用介绍西方科学知识笼络统治者以换取传教有利条件的做法,坚持从利国利民出发并一再敦促,终于使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答应先译《几何原本》一书(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笔译)。
三、古典小说的高峰
学生概括古典小说的成就,并通过这些古典小说概括明清文化的时代特征。
年代
著作
作者
题材
价值
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
罗贯中
三国时期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元末明初
《水浒传》
施耐庵
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明朝中期
《西游记》
吴承恩
唐僧取经的故事
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清朝
《红楼梦》
曹雪芹
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着市民文学日趋成熟和繁荣,小说取代诗、词、散文而成为文学的主流。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不仅着意于战争场景的描写,更精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曹操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统治阶级自私、贪婪、奸诈、残暴的种种表现,而诸葛亮的形象,则成为民族智慧的象征。
施耐庵的《水浒传》是我国的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英雄传奇小说)。以“官逼民反”为主题,通过塑造的一百零八将形象,对农民起义的正义性和梁山英雄的抗暴除恶,作了充分肯定和热情颂扬。
在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吴承恩以虚幻的神话故事形式,寄寓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着意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无所畏惧的叛逆形象孙悟空,并赋予他巨大的神威。
《红楼梦》是一部现实批判主义文学巨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一部古典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曹雪芹笔下的贾府既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又是封建社会的缩影。《红楼梦》的成就,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一对青年男女的叛逆形象。他们对功名利禄、封建礼教的轻蔑、讽刺和猛烈抨击,以及对个性解放和爱情的执着追求。同时,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糜烂、腐朽生活的无情揭露,全面展示了封建社会已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败没落的历史趋势。
四、戏剧的繁荣
1、明朝后期最负成名的戏剧家:汤显祖,其代表作为《牡丹亭》。
2、京剧的形成:在徽剧、汉调的基础上,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
五、书画的成就
1、书法:
董其昌: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2、绘画
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
徐渭:善于泼墨
“扬州八怪”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案 明清文化具有新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篇十一
1.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知道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简述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成就,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
①指导学生把四大名著的要点制作成表格,训练他们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②使学生知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
③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④明清文化是明清政治、经济的反映,让学生了解政治、经济(上层建筑)对文化影响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充分调动学生从影视剧、连环画、说评书等媒体获得的已有认知,进一步了解四大古典名著的成就。
(2)通过设问、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激活学生思维,理解四大古典名著的思想艺术特色。
(3)通过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绘制脸谱、学唱京剧选段,使学生对初次学习的新剧种产生兴趣,增加了解。
(4)通过自主阅读,列举明清时期书法、绘画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期,这些小说多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骄傲。它进一步证明,中华民族具有卓越的创造才能和文化素质,我们应努力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并发扬光大。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1)重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处理方法: ①通过让学生制表归纳四大古典文学名著,解决重点;②通过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与反封建的关系等问题的细致分析,突破重点;③通过“罗贯中是否犯了歪曲历史的根本性错误?”、擂台赛:谁知好汉多、《红楼梦》为什么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提高认识、延伸重点。
(2)难点:多方面地了解四大文学名著的内容;多角度地理解明清文化作品的时代特点。
处理方法:①通过提前预习、查找资料化解难点;②将影视音像资料、图文资料和学生已有认知巧妙结合突破难点。
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生:(1)分组导学:依照个人兴趣,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搜集四大古典名著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资料。
(2)全体导学:①预习课文,标出疑难问题。②推荐学生借阅《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中学生读本)。③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制作四大名著的表格。
(1)小说中人物名字很多,指导学生学习“自由阅读卡”,了解名、字、号的区别,丰富知识。
(2)分析古典小说、了解明清戏剧、鉴赏书画作品,并思考其独有的时代特色,将历史与文学、美术、戏剧相结合。
(3)如何看待历史剧、历史小说、历史的差距。
书籍、文章:刘敬圻《<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对京剧的综述
网站:人民教育出版社:
明清史研究信息资讯网:
中华文史网:
明清小说研究网:
圆点视线网:
录像资料:《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京剧片断。
歌曲:《说唱脸谱》
导语一: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导入,可播放电视剧主题曲、讲述其中一个小故事、分辨小说人物造型导入新课。导语二:由教师讲述明清时期文学成熟和繁荣的原因导入新课。
导语三:提问明清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启示作用?这一课将介绍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和特点。
导语四:复习概括已经学习过的不同时期突出的文学成就。
学生认真听讲并参与
回答
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调动学生通过影视剧、连环画、说评书等媒体对本课内容获得初步认知,激发求知欲。
深化一定文化是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的认识。
横向联系同一时期的知识,全面把握时代特征。
纵向联系同类知识,形成系统认识。
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一段的内容,从中找出明清时期古典小说进入高峰的表现、特点。
请同学们看书,你能用表格来概括四大名著的成就吗?
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相关片段。同学们,刚才看到的关于《三国演义》的片段里,显现了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人物。请根据你自己的感受,说说你对他们的看法。
由于这部小说“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长期以来深受群众的喜爱。它的出现,对后来长篇历史小说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有人说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有强烈的“拥刘反曹” 的倾向,对曹操的描述重在突出他欺君罔上、窃国谋逆、玩弄权术、残暴不仁、虚假伪善、奸诈狡猾的“乱世奸雄”这一负面,而忽略了他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这一正面。这和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了解的曹操出入很大。罗贯中是否犯了歪曲历史的根本性错误?
现在我们以曹操为例,讨论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是什么?
教师小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是不同的领域,方法不同,两者不可相互替代。强调以后假如写历史论文,不能用历史小说中的史实来证明你的观点。
《水浒传》是和《三国演义》同时代的作品,它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北宋下层官吏和劳动人民,在权贵、贪官和恶霸地主的欺凌压迫之下,进行武装反抗,从开始到失败的全过程。我想同学们印象最深的是梁山108条好汉和他们极具特色的绰号。
《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长篇神话小说,书中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去天竺(古印度)取经,不畏艰难,克服重重困难,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取回佛经。孙悟空更是世界级的名人了。
你知道哪些孙悟空的故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作者在创造孙悟空这个形象时,用意是什么?
课本上第117页,左面有一句十九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说明《红楼梦》的地位、影响,那么它又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呢?
为什么说《红楼梦》通过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悲剧的描写,有力地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
如果再联系大观园内奴隶犯上作乱和大观园外农民阶级抢田夺地的斗争,就不难从这副封建末世的画卷中,看到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为什么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的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而曹雪芹的名字也可以列于世界伟大作家之林而毫不逊色!
过渡:《红楼梦》第23回中提到“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惊芳心”,这里面说到了两部我国戏曲史上的杰作,你知道吗?
引导学生看课本第118页图,从图中你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明朝最负盛名的剧作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怎么?反映了哪些内容?
对汤显祖及《牡丹亭》作品作简要介绍
明清戏剧的另一个成就是京剧的形成。播放歌曲《京剧脸谱》
京剧为何姓京?
它是如何形成的?
京剧被誉为中国国粹,它是集歌唱、舞蹈、音乐、美术、文学等多种表现手段于一体的特殊戏剧形式。
让大家共同分享你所了解的京剧吧。
京剧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为各国观众所倾倒。国家领导人对京剧发展很重视,曾题词写道“振兴京剧艺术,弘扬民族文化”。
小结:明清时期的小说和戏剧有哪些共同点?
明清书画有哪些特点,出现了哪些著名书画家?
大屏幕出示董其昌书法,徐渭、“扬州八怪”的画。
在这些书画作品中,你喜欢谁的作品?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认真看书后回答:
明清时期小说进入高峰的表现是:成熟、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点是:反封建传统;突出个性;反映现实问题。
教师选择概括全面的表格展示并让该生讲解。(利用实物投影)允许其他学生补充。
著作
作者
时代
题材
内容
学生踊跃回答,发言要点:
曹操奸诈狡猾、阴险凶残有治国才能,又是一个实干家。
刘备仁厚、宽宏大量、善于收揽民心,但又有点假仁假义。
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高瞻远瞩,具有惊人智慧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品格。
罗贯中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拥刘反曹的鲜明政治倾向贯穿始终,表现出浓厚的封建正统观念,他的观点和立场就是天下者汉家之天下也。汉家即使不行,皇帝也应该由姓刘的做。所以他认为刘备是正统,而曹操的崛起就是篡权、窃取汉室江山。
分组讨论后回答
擂台赛:谁知好汉多。分小组把梁山好汉的名号写下来比较,比一比,谁知道的多。
学生踊跃发言:大闹龙宫、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收服红孩儿、智取芭蕉扇等
孙悟空神通广大、嫉恶如仇、智勇双全、热心助人,对唐僧忠心耿耿等。
作者借助神话故事,曲折地反映了人间的现实。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罪恶,借孙悟空的形象,反映人民蔑视封建统治权力,敢于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
学生看书后回答
贾宝玉痛骂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封建道学,连一个孱弱女子林黛玉对封建科举制度也是嗤之以鼻;贾宝玉与林黛玉冲破封建礼教的专制牢笼,大胆的自由恋爱,最终遭到封建旧势力残酷的扼杀。但他们的行为却不断撼动着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
《红楼梦》不仅具有很好的思想性,还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全书规模宏大,人物众多,语言优美生动,刻画人物细腻传神,塑造了许多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
后人对它的喜爱和评论经久不绝,逐渐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
答:《西厢记》《牡丹亭》
答:(1)明朝戏剧兴盛,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
(2)使用舞台布景,增加了戏剧的艺术感染力;
答: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它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鞭挞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学生看书后回答
有学生介绍京剧的表现形式、代表剧目、著名京剧大师等;有学生出示绘制的脸谱;还有的现场清唱一段。
(1)在思想内容上反映了反抗封建统治的主题;(2)在时代背景上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特点。
生看书后答:
(1)书法:
①明朝书法,比以前普及,有人形容说“明代三尺童子就能挥笔作书”。
②当时的书法以行书、草书见长。
③著名书法家有董其昌等,他的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2)绘画:
①明代的绘画,以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
②代表人物有以泼墨画见长的著名画家徐渭。
③清代“扬州八怪”继承徐渭,又各有特色。
各抒己见。还有学生拿出自己临摹的作品介绍。
锻炼归纳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明清小说的概况
训练制表、填表的能力;通过提炼快速掌握本子目知识要点,培养自学能力。
了解影视剧中的三国人物,学生兴趣浓厚。
调动语言智能,从评价人物中了解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潜入深出。
激发探究欲望。
培养历史唯物主义史观。
合作式学习;锻炼比较分析能力,提高史学素养。
鼓励学生通过史书去了解真正的历史。
对学生写历史小论文进行指导。
重点强调“官逼民反”,为作品“反封建”的基调作铺垫。
“擂台赛”的形式,调动手脑嘴功能,气氛热烈。激发学生了解《水浒传》的好奇心。
感受施耐庵对不同人物的生动刻画。
学生对孙悟空是了解较多,也是最有兴趣的,这可以加深对《西游记》内容的理解,并为分析孙悟空做准备。
由人物形象探究作品的思想内涵。
突破学生对《红楼梦》思想性理解的难度。
拓展内容
理解《红楼梦》的价值与地位。
巧妙过渡,承上启下。
锻炼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了解明朝戏剧的发展。
学生对《牡丹亭》反封建礼教思想有理解上的难度,所以需要教师作适当介绍以突破。
多方面展示,多层次了解京剧的魅力,提高学生素质。
了解京剧的地位,增加民族自豪感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突出鲜明的时代特色,点明课题;培养归纳分析能力。
自由发言,课堂气氛民主。锻炼列举知识的能力。
学生经过原来的学习,已有初步的鉴赏能力,所以让学生自主说明对书画作品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艺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有哪些疑难问题需要和大家沟通?
对你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何启发?
学生总结
鼓励学生发问,师生、生生平等探讨。
发散思维,畅所欲言。
让学生自主归纳本课知识;
体现师生、生生互动学习。
把所学知识与学习生活结合起来,明确“学史以明智”。
布置小论文写作:任选一题
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人物或故事赏析;
《从 看京剧的魅力》
使学生在课外继续探究学习与历史、文艺相关的知识,注重持续发展。
(一)重点分析1.古典小说的高峰
综述:明朝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众多的小说家,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和形象生动的语言,叙述了一个个错综复杂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小说的内容,多数反映当时社会生活,表达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意愿。
(1)《三国演义》
作者: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内容: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地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2)《水浒传》
作者: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内容: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塑造了许多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形象,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地位: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3)《西游记》
作者:明朝中期的吴承恩
内容:根据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创作的。通过塑造孙悟空这个形象,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斗争的精神。
地位: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4)《红楼梦》
作者:清朝的曹雪芹(前80回)和高鹗(后四十回)
内容:书中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地位: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戏剧繁荣
(1)背景: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的重要的文化活动。
(2)表现:①汤显祖:明朝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批判了人吃人的封建礼教。②京剧的形成:19世纪中期,以徽调和汉调为基础融合其它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初步形成了京剧。
3.书画成就:
(1)背景:明朝的书法比以前普及,有人形容说,明代三尺童子即能挥笔作书。当时的书法,以行书、草书见长。明朝绘画,以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水墨写意花鸟画,在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2)代表:①董其昌的书法,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但不在笔迹上刻意模仿,兼有“颜骨赵姿”之美。②明末著名画家徐渭,善用泼墨。他的画,挥洒自如,其实磅礴。③清朝的“扬州八怪”,进一步发展徐渭的笔墨纵横手法,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多。
(二)难点分析
1.为什么在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小说进入创作的成熟阶段?
文学是历史的反映。明清小说繁荣,有其社会历史和文学发展的原因。
就社会历史角度来分析其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市民生活的需要。明中叶以后,逐渐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新的经济因素必然要在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社会意识形态中得到反映,所以最能够反映市民阶层思想感情和复杂的社会生活的通俗文艺形式小说和戏曲,便打破正统诗文的一统天下而得到长足的发展。当时无论是士人还是商贾农工,都喜欢读小说,听说书,而清代时,更有人将小说视为与儒、佛、道三教并列而影响更广的又一教。
第二,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明清两代,随着工商业市镇繁荣和书坊、刊刻印刷业的迅速发展,适合广大平民欣赏的趣味性小说具有广阔的市场需要而广泛流传。
第三,文化专制的结果。明清两代统治阶级对知识分子采用笼络和高压两手政策,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文人心有余悸,不敢在诗文创作中触及现实政治,唐宋以来的正统诗文创作在明清时期发展受阻,文人墨客将创作的潜力发挥在小说创作上,客观上加强了小说创作的力量与空间。
就其文学发展角度来分析,有以下原因:
第一,文学艺术的推陈出新。是中国古典小说经过由唐至元三代的酝酿、准备、发展,无论在艺术方法以及情节、人物塑造、结构和语言诸方面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艺术经验,为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小说、戏曲以其自身的创作成就,显示了它们不容忽视的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明中后期就有一些文学家如李贽、袁宏道等人,打破传统的文学偏见,起来为一向被人轻视的小说戏曲争文学地位,作出极为崇高的评价,这就在理论上为小说戏曲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第二,进步思想的启蒙与推动。明嘉靖、万历以后,以王艮、李贽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批判程朱理学,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反动说教。李贽又倡“童心说”,认为表现童心的作品才是好作品。这些进步思想对小说戏曲的创作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例如在《牡丹亭》和一些拟话本小说中就有鲜明的反映。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的进步思想,对《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创作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2.小说和历史有什么差别?
历史著作的要求是应准确地再现已经发生过的事实。历史小说是以历史题材为基础,通过文学创造,构思出为作品思想主题服务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它要求本质地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在这个前提下允许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加工和虚构,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因此,其故事情节和人物事迹与历史实际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像《三国演义》,他是是一部历史小说,不是历史著作。
1.比较法:将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要点制表,比较四大名著的异同。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塑造了许多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形象,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中期
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小说。
他通过塑造孙悟空这个形象,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斗争的精神。
《红楼梦》
曹雪芹、高鹗
清朝
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书中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2.识图法:通过观察《孙悟空大闹天宫》体会孙悟空蔑视封建统治,勇于反抗的斗争精神;通过观察《黛玉葬花》体会作者描写人物心理的细腻手法。通过观察《墨葡萄图》,了解中国泼墨绘画的艺术特色。
根据近几年的中考关于这部分的命题来看,命题热点相对集中在《红楼梦》和《三国演义》两个重点,这主要是因为《三国演义》的内容涉及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的课本内容,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综合考查,而《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例1.(xx年安徽省)下列中国古典小说的章节标题中,出自《三国演义》的是( )
a.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b.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c.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d.曹操煮酒论英雄
思路解析:本题命题新颖,通过四大名著章回标题考查对四大名著的大致内容的掌握,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注意题干的核心:《三国演义》,其次是要注意四个选项中以下字眼:“梁山泊”、“林黛玉”、“孙行者”、“曹操”,结合所学课本知识可知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而《三国演义》就是描写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答案:d
例2.(xx年山东省)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是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西游记》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把握每部名著的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楼梦》的评价是“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答案:a
例3.(xx年河南省)“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的历史故事,能从下面哪部古典小说中能够读到
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红楼梦》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四大名著的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结合所学《三国鼎立》一课的内容可知,题干中的三个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或者三国时期,这正是《三国演义》的描绘范围。
答案:b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案 明清文化具有新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篇十四
1.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等重要著作。
2.通过对科技成就中反映明朝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时代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如何看待长城这一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组织学生调查家乡的古建筑(建造时间、用途、风格等),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和初步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1.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播放音像资料(故宫、长城),让学生感受到巍峨雄壮的宫殿和气势恢宏的长城建筑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体验,从而感知历史。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长城的作用,使学生懂得如何辩证地分析历史现象和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
3.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设计图表,归纳我国三大科学巨著,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归纳知识,便于知识的掌握。
4.知识的拓展,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学习,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地方古建筑,掌握简单的探究历史的方法,学会协作学习。
5.组织兴趣小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历史学习和研究能力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6.重视教学过程的全程评价,遵循激励性评价原则,评价标准多元化,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如搜集资料多、信息价值高、回答问题语言表达好、声音洪亮、有独到见解、回答较全面、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笔记好、参与讨论热烈、活动有创意、本课中学习有进步,尤其对积极思维能主动提出问题的给予嘉奖……)都作为加分的理由(而不追求单一的回答问题的正确性),设计一张从无锡到北京累计100分的“长跑竞赛”表,对学生的每次学习活动参与,挖掘其优点给以加分(如上述),看谁先“到达”北京,以鼓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的杰作,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2.三位科学家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不甘平庸、敢于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重点: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科学巨匠和巨著。
难点:文化成就如何反映时代特色。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开展教学。
2.学生自主学习与分组讨论学习法相结合。
3.探究性学习方法。
1.音像资料:
a.《中华文明之光》
(其中的长城)
b.《中国七大古都》
c.《首都北京》
d.《故宫博物院》
e.《明清时期的文化》
2.多媒体设备
3.图片《秦长城》《明长城》《明朝北京城》
1.将音像资料进行删选。
2.将《秦长城》《明长城》用扫描仪输入电脑(或从csc备课系统中获取)。
3.制作多媒体课件。
4.对所教班级学生情况进行分析,以利于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时把握好难度。
5.给学生推荐选学课文《故宫博物院》及一些有关故宫的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
6.鼓励学生上网搜查有关信息。看课后自由阅读卡。
7.请学生在平时的读报活动中关注收集历史信息,潜移默化中培养历史素养。
:(情境导入法)
音像资料:故宫建筑群介绍。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出现故宫建筑群及解说)
师:设问刚才看到的故宫,它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结合同学们课前的了解,你能否谈谈它的建筑风格(特点)?你看后有什么感想?
师: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出示《明朝的北京城》图。(指图)北京城由宫城、皇城、京城三个部分构成(介绍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故宫建筑群以及天坛等著名建筑是古代建筑的杰作)。
看音像资料。
生答:
(1)明成祖时修建的。
(2)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过的地方。
(3)故宫建筑风格:
①造型雄伟。
②布局严整。
③以一条中轴线贯通南北,两边建筑左右对称,是古代传统的城市建筑的杰作,突出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
④内外装饰精美豪华……介绍自由阅读卡“琉璃瓦和汉白玉”小常识。
⑤让游览过故宫的同学作介绍。
课前读语文课《故宫博物院》,通过看故宫的影视资料,增加了对故宫建筑的情感体验。
由于预先给同学阅读《故宫博物院》与资料,一般能答出故宫建筑的特点(可以各抒己见,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或启发或补充或小结)。
老师要明确故宫(又叫紫禁城)是北京城最中间的一部分,以防止学生误以为故宫就是北京城。
师:除故宫以外,明朝长城也是世界奇迹。用多媒体技术将《秦长城》《明长城》出现在同一屏上,上面用不同颜色分别标出秦长城与明长城的大致位置、走向。
请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
师:放长城音像资料。
①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巍峨起伏、绵延万里的长城,同学们看后有何感想?
②分组讨论,历朝修长城的目的、作用,我们如何来评价历代修长城这件事?
③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以上问题。
师:(在学生讨论并充分发表意见后)
所以长城被称作建筑史上的奇迹。有位外国友人说:“建造长城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困难不能克服的民族。”所以长城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象征。
为抵御北方蒙古族南下,从十四世纪(明太祖初年)至十六世纪中期(明亡前夕),花了将近2xx年的时间,陆续修建长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反映了明朝社会什么时代特点?(请学生从明清几个时代特点如君主制加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闭关自守等来考虑。)
学生看教师出示的秦、明长城。回答:
①秦、明两朝长城地理位置不同。
②明长城更长一些。
生:看音像资料。讨论回答。
①长城雄伟、壮观,像一条巨龙。它是古代人民为中国乃至世界创造的建筑上的奇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②工程浩大,难度极高,充分显示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③修长城的目的是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
④明代用修长城的办法来抵抗北方蒙古族的进袭不可取,如果用这些钱物来发展科技、增强国力和改进军用技术,也许效果更好。
生:让到过长城的学生来介绍。
学生讨论回答:
反映明闭关自守的特点。
由于多媒体技术将秦、明长城制作在一张图上,学生很容易看出位置不同,明长城更长一些等不同点。
教师充分引导,给学生思考问题的视角。
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从长城的气势、长城在历史上的作用,可以得出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充分显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让学生讨论如何看长城,目的是启发思维,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看问题。老师要启发学生,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视角。
从老师给出的答案中选择一个降低了问题难度,学生回答中可能会有错,老师要鼓励他,说出道理,切勿简单地说他错,打击积极性。
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取代这一措施?
师:建筑本身能反映一个民族的科技水平和思想文化内涵,刚才我们从北京城及长城两大建筑看到了明清文化成就,下面,请同学们再看看明清文化其他方面的杰出成就。
学生看书时,老师画空白表
(作者)
(著作)
(朝代)
(评价)
注:( )中内容暂时不出现。
师:①我们往往将学的知识列表归类,那么,表中要有哪些要素呢。
②请学生先自学这部分内容。
③请一同学上黑板填表。
师:让同学推荐三个代表上来介绍三部巨著。
师:在学生介绍完后设计问题:
①这些科技成果哪些能反映明朝的时代特点?(也可以从书上去找答案)待学生回答后,师总结:由于明朝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宋应星《天工开物》就反映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因为明中期以后,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扩大了,生产技术也有很大提高,这对宋应星产生了巨大吸引力,也为他写书提供了基础)例如,他的书中介绍了很多当时的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生产技术。请看课本上第115页的一幅《天工开物》插图,这就是当时领先世界的一项生产技术,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让学生猜)
师:这是我们明代矿工在井下采煤时已能排除瓦斯这种气体的技术,这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师:另外在《天工开物》一书中还有体现宋应星的人类与自然相协调的思想。让学生看书上史料,并看书下注释,了解这段史料的意思。书上有两位同学对宋应星的这一观点持完全不同的看法,你们认为呢?
师:和宋应星同时代的徐光启(学生对他的著作已作过介绍,这里老师可适当作些补充),他是中国古代对于西方的科学技术接触较早较多的一位科学家,他已觉察到了欧洲的水利技术等比中国先进,能关注别人的长处,虚心接纳外国的科技成果,这在闭关自守的明清时代是难能可贵的,他和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这是欧洲数学传入中国的第一次。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明朝三位科技巨匠以及他们的著作,那么,在三位科学家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①学生自己设计表中各项内容。
②学生自学。
③同学上黑板,填表上内容。
④三位同学上来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三部著作(略)
⑤其他同学可作补充说明。
生:充分讨论这一问题。(如天工开物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
学生仔细观察书上插图讨论,可作猜测。老师提醒同学注意:
①是采煤时煤矿中用的。
②竹筒是空心的。
生:看书上《天工开物》史料,“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
①首先看书下注释,了解这段史料的含义。
②对两种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可畅所欲言。
生:在教师鼓励下,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明朝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而科技上却出现了总结性的三部巨著?从网上他们会了解当时欧洲处在文艺复兴时期,中国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与西欧相比,是否有共同的东西?《天工开物》等在当时并未引起重视,明朝的考试制度对中国科技发展有哪些负面影响?……
这一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一般能从书上的介绍中找到答案(如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畏艰险、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
学生自由发言,答案是开放性的。
(1)老师先设计一张空白表和同学一起商量:我们往往把一些相关知识用列表方式来归类,那么,这表中需要反映哪些要素呢,让学生自己设计表格,学会归纳知识的方法。
(2)表格设计好后,再看书,使学生明白看书的重点(有目的地学习)。
(3)请一同学上墨板填表,避免会说不会写。
这一问题有一定的难度,组织学生讨论。老师充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使错了也要找理由予以表扬,以鼓励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学生对这两种观点的赞同与否,反映了他们的世界观。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举一些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必须遵从自然规律的道理。
学渊于思,思起于疑,小疑是小进,大疑则大进,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问,而不要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要确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其次,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上他能提出一个问题要比他“接受”到几个知识点重要得多,这是他主动学习的不竭动力。
学生挖掘的也许不止这些,只要有道理,都应予以肯定。
师:请同学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
师:布置探究活动,寻找家乡的古建筑。
生: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完成课内作业。
生:谈自己在这一课学习中的感想、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或困惑,还有什么需要表达的,师生平等、相互探讨。
给学生们自由拓展的空间。
考虑到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老师要作适当辅导:
①帮助学生根据住址分若干小组,调查最近的古建筑。
②调查内容、方法介绍。
③提醒学生重视口述史,采访知情老人,也可请你们的亲友帮忙。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案 明清文化具有新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篇十五
1.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2.通过对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古建筑群中的杰作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群体智慧的结晶。
3.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如何看待长城这一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播放多媒体资料(故宫、长城),让学生感受到巍峨雄壮的宫殿和气势恢宏的长城建筑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体验,从而感知历史。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长城的作用,使学生懂得如何辩证地分析历史现象和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
3.在学生对三位科学家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制表格,从多方面归纳比较,使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归纳知识,便于知识的掌握。
1.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的杰作,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精神。
重点:雄伟的北京紫禁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难点:科技成就如何体现时代特色。
处理方法: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特别是故宫概貌,使学生从形的方面抓住其布局特点和建筑特征,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巍峨雄壮的宫殿和气势磅礴的长城建筑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体验,从而感知历史。利用图片,引导学生比较明长城和秦长城的不同。
2、充分利用教材,教师引导讲解,学生自制表格,既能帮助学生记忆,又能形成师生间的互动。
3、明清科技成就反映的时代特征是难点,应从北京城的布局及紫禁城的建筑风格入手,认识它们反映了明清时期皇权至上、唯皇帝至尊的时代特征。
1.情景设置。在导入新课时,利用教材的导入内容,设置到嘉峪关旅游的情景,然后补充:“俗传当年建关时,匠师计算用料十分精确,竣工后只剩一砖。此砖今存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之上。”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讲紫禁城时,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通过多媒体演示,向学生展示午门、皇极门、三大殿、角楼、琉璃瓦顶、汉白玉栏杆、高大的城墙等实物形象,使学生形成紫禁城建筑特色的感性认识。
3.讲解。注重总体布局,是我国古代城市建筑艺术的传统。教师应向学生讲清楚紫禁城内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等内容。
4.自学讨论。对于三部科学巨著及其作者,可组织学生进行自学讨论,看能从中得到什么。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增强感性认识。
2.自主学习与讨论法相结合。
3.探究性学习方法。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一、建筑
1 北京紫禁城
2 明长城
二、科技巨著
1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2 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3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嘉峪关
同学们,甘肃的嘉峪关和河北的山海关遥相对应,雄居于明长城的东西两端,都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嘉峪关修建于明朝初年,屹立于两山之间,地势极为险要。关城略呈梯形,城墙高约十米。城上四面阁楼高耸,飞檐凌空,雄伟壮观。清代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曾在诗中写到:“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据传当年建关时,匠师计算用料十分精确,竣工后只剩一砖。此砖今存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之上。那么,明朝是怎样修建长城的?除了长城,还修建了什么伟大工程?明朝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多媒体演示:明朝北京城
教师设问:明朝北京城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 北京城是古代建筑的杰作,明朝的北京城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是:宫城、皇城和京城。其格局特色是:宫城外面有皇城,皇城外面有京城;中轴线突出,东西建筑对称展开;方城十字街,大小四合院,共同构成了环环相扣层次分明的整体格局。北京作为数代都城的所在地,其格局也是都城营建的最终结果。古代中国的都城建设所特定的原则造就了古代的北京城,那就让我们来游览一下北京城,看看标志性的建筑故宫的宏伟气势。
多媒体演示:故宫 承天门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是罕见的。它标志着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那么故宫是什么时候修建的?谁居住的地方?在建筑上有什么特色?
多媒体演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教师讲解: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建筑规格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
多媒体演示:乾清宫内景
教师讲解:这幅图大家熟悉吗?
这是乾清宫内景:正中为宝座,其上方悬“正大光明”横匾。清代自康熙皇帝以后,在位皇帝生前不宣布皇位继承人,而是将内定的继承人名字写好封于密匣,放置匾后;一旦皇帝驾崩,即当众开匣,宣布皇帝继承人。
乾清宫宝座 这是整体贴金并镶嵌若干红、绿宝石的金椅,其扶手和靠背均由金龙缠绕面而成;座后为金漆屏风,屏风正中钤镌刻着“惟天、惟圣、惟臣、惟民”八个金字,为皇帝的律已格言。
教师强调:紫禁城是我国也是世界的瑰宝,引导学生从明清加强皇权这一点来思考这些建筑体现了一种什么时代特征?
教师过渡:人们常说到了北京不登长城就等于没有去北京,那就让我们再去长城体会一下“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感受。万里长城自秦始皇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明朝时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的地步。谁能为大家说一说我国古代为什么修长城?
教师引导:为抵御北方蒙古族南下,从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中期,花了近2xx年的时间修建长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反映了明朝社会什么时代特点?提示:从明清加强君主制、资本主义萌芽产生、闭关自守等来考虑。
多媒体演示:秦长城和明长城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请大家注意秦明长城的不同。
教师过渡:谁到过长城?到长城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教师过渡:刚才我们学习的是明清的建筑,除了建筑方面的成就外,明清时期还出现了三位总结性的科技著作。他们分别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下面请同学们自制表格,从作者、朝代、巨著名称、内容、共同特点等几方面归纳比较。
教师概括:明朝前期的统治者励精图治,使当时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教师引导:大家还记得前不久热播过的韩国电视剧《大长今》吗?长今精湛的医术是她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取得的,大家回忆一下,长今在学医的过程中更多的借鉴了哪个国家的医术?
教师:对, 我国明朝时期在医学方面还出现了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他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医学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请大家阅读教材第113页小字,思考:李时珍有哪些优秀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引导:许多科学家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往往都具备相同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再了解一下另外两位科学巨匠。让学生了解宋应星完成《天工开物》的写作情况。请学生阅读教材第114页摘自这部书里的一句话,完成“动脑筋”。
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115页第一幅图,这是描绘明代矿工在井下采煤的情景,图中有一根空心竹竿,从地面上插进矿井深处,这是当时领先世界的一项先进技术。想想看,这根竹竿起什么作用?
和宋应星同时的科学家徐光启,也为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代表作《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这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今天的课就学到这里,下面请同学们理一理所学知识,进行小结。
探究活动:寻找家乡的古建筑。
仔细阅读教材第111页,得出结论。明成祖时修建的北京城,城市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是古代建筑的杰作。
学生展示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介绍故宫的概况。
(1)明成祖时修建的。
(2)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过的地方。
(3)故宫建筑风格:造型雄伟,布局严整,以一条中轴线贯通南北,两边建筑左右对称,是古代传统的城市建筑的杰作,内外装饰精美豪华,让游览过故宫的同学作介绍。
根据图示让学生展示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讲解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建在高8.13米的3层汉白玉石台基上,殿高35.05米,面宽11间,深5间,外有廊柱一列,殿内、外立大柱84根,飞檐重脊,黄琉璃瓦覆顶,装饰雍容华贵,气势非凡。明清两代皇帝即位、大婚、祝寿以及重大庆典和出兵征讨等活动,都在此举行。
太和殿之后是中和殿。中和殿是皇帝亲临太和殿参加大典之前暂坐之所,皇帝在此翻阅奏书和表彰,并接受内阁大臣、内务府、礼部、翰林院、侍卫和各府堂官员及执事人员的跪拜行礼;稍事休息之后再到太和殿升座。中和殿呈方形,在它的顶上嵌有一府鎏金宝顶。整个殿堂长宽各五间,占地580平方米。明初时称为华盖殿,清朝嘉庆年间改称中极殿;到顺治二年(1645年)才更名为中和殿。每逢参拜太庙、社稷坛之前,皇帝都要到此演习典礼;在耕作之季,皇帝也要到大殿内察看农具和谷种,以表现自己关心农事,心系天下的姿态。
保和殿是三大殿的最后一座,是一座重檐九脊式的建筑,仅此太和殿的殿顶低一个等级。保和殿初称谨身殿,后称建极殿,清初改称保和殿。它广九间,深化五间,面积为一千二百四十多平方米,在建筑方法上采用了宋元以来的减柱建造法,省去了大殿内的六根金柱,殿堂空间更为开阔和明朗。保和殿供皇帝在大典时换穿礼服使用,也用于皇帝设宴款待王公及文武大臣。在清代,保和殿还是举行“殿试”的地方。
认真阅读相关内容,回忆明清时期皇权加强的措施,不难想到这些建筑体现了当时皇权至上、唯皇帝至尊的时代特征。
学生对秦始皇修万里长城的知识记忆忧新,认真看图片,分组讨论得出结论:修长城的目的是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但是用修长城的办法来抵抗北方少数民族的侵袭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如果用这些钱物来发展科技、改进军事技术以增强国力,效果会更好。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闭关自守
(1)介绍长城著名的旅游景点(2)长城旅游开发带来的问题(3)处理好旅游业的发展与文物保护、环境的关系。(4)学生交流课前查找资料,收集图片、门票、邮票、文字资料等等。
学生制作表格,寻找相关信息填入表格,不清楚之处,与同学讨论或向教师请教,教师要在学生中间解决疑惑。填完表格后,请一名同学朗读自己的答案,其他同学对照自己的答案并做进一步补充,
学生活动:中国明朝
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后形成自己的答案。如:刻苦钻研、勇于冒险、献身科学的精神。
认真阅读教材 《天工开物》史料:“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对照注释了解其意义可以得出正确结论。教师引导将历史与现实结合。
经过讨论,容易得出结论:排气管
积极准备,根据本组特长进行小结。
预期效果
通过阅读教材和观看图片,学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许多感兴趣的问题要问,教师不要限制问题的范围,而应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学生惊叹于古代的能工巧匠能够设计并建造出如此雄伟壮观的建筑,教师要把握时机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时引导对本课重点内容进一步了解的同时,老师要明确故宫是北京城最中间的一部分,以防止学生误认为故宫就是北京城。
学生争先恐后的要展示准备的资料或就自己所了解的内容向大家交流,教师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发言,鼓励学生互相补充以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对学生感兴趣又较熟悉的知识做简单介绍,活跃气氛,培养兴趣。
到过故宫的学生更想介绍他们影响中的故宫,课堂气氛活跃,加深学生对这一段历史的影响。
关键是老师引导学生认真思考,通过前后知识的联系回答,培养学生通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从修建时间、起址、长度、跨越地等方面比较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注意引导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分配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从中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同时应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
这部分内容由学生自学完成,归纳分析能力强的同学能顺利完成,稍差一点的学生由老师辅导完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成功。
激发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谦虚好学、不畏艰险的严谨治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联想到今天由于人类乱砍乱伐、破坏水土合理结构、过度开发自然,而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惩罚。如北方的沙尘暴、98年特大洪水灾害、地球温度升高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联想到现在有些煤矿发生事故,许多是因为瓦斯爆炸而引起,学生讨论时会有许多合理化建议,教师应给予肯定。
多种形式的小结,不仅发挥了学生的特长,而且帮助学生理顺了本课知识。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教案 明清文化具有新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篇十六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学案
学习目标
1.明清是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思想,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在中国甚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骄傲。
2. 以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成就。
3.分析比较明清小说,戏曲在思想上得共同点,反映明清时代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明清古典小说 戏剧
难点: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这时期的文化特点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当堂巩固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一、古典小说的高峰
著作 年代 作者 意义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提问:1、《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实际是否相符?罗贯中是否犯了歪曲历史的根本性错误?
2、《水浒传》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3、《西游记》中作者赋予孙悟空怎样的性格?其用意是什么?
4、《红楼梦》中贾宝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红楼梦》的主题是爱情吗?
二、戏剧的繁荣
1、明朝: 是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 》。
2、清朝:19世纪中期,以 、 为基础,融合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 ”。
三、书画的成就
明朝:书画家 的字,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兼有“ ”之美。
明末著名画家 ,善用泼墨。
清朝: 进一步发展徐渭的毛笔纵横手法。
【合作探究】
我国长期流传着这样的见解:“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请问你知道这种见解的理由吗?你认为这种见解对吗?
【当堂检测】
1、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
a、施耐庵创作了《三国演义》 b、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
c、徐渭是“扬州八怪”之一 d、董其昌是著名的小说家
2、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唐僧取经、孙悟空降妖伏怪的故事出自于小说 (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d.《红楼梦》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210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