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围魏救赵的意思(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3 21:36:54
最新围魏救赵的意思(八篇)
时间:2023-04-03 21:36:54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围魏救赵的意思篇一

1、 认读9个生字。

2、 能复述课文。复述时能用上“迷惑不解”、“恍然大悟”、“猝不及防”、“以逸待劳”、“落花流水”等词语。

3、能从课内容和课外资料中了解孙膑是我国古代军事家,是一个善于运用计谋战胜敌人的人。

4、结合课外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了解孙膑是一个善于运用智谋的人。

5、了解文章内容,懂得智慧的力量,了解我国悠久历史文化。

教学重点:能复述课文。复述时能用上“迷惑不解”、“恍然大悟”、“猝不及防”、“以逸待劳”、“落花流水”等词语。

教学难点:能从课内容和课外资料中了解孙膑是我国古代军事家,是一个善于运用计谋战胜敌人的人。

查阅资料:教学参考、成语故事等

教、学具准备:课件(围魏救赵动画)

板书设计

围魏救赵

孙膑    智慧    胜利

庞涓    莽撞    失败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播放课件:《围魏救赵》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精彩)其实这个故事还能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哪!想了解一下吗?那就请走进我们今天的24课《围魏救赵》,齐读课题。

师板书课题:围魏救赵

二、整体感知、排除疑难:

三、指导复述:

1、 师:下面请你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生读课文。

2、 文章中还有许多我们不了解的朋友呢?你想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词语:

庞涓  田忌  孙膑  邯郸  军械  救援  防御  猝不及防 

以逸待劳  迷惑不解  恍然大悟  浩浩荡荡   慌慌张张

撤离  日夜兼程  胜仗

3、 抢读,谁认识这个词语就送给谁。

4、 看来你们是大获丰收啊!那把你们战利品带到文中再读课文,边读边画一画文中的成语,并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汇报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随机指导:孩子一个故事要有起因,经过和结果。你能说清楚吗?

1、 起因是什么呢?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

2、 经过又是什么样的呢?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能说得更动人!

3、 结果又是什么样呢?

4、 孩子们你同意吗?你能勇敢地说一说你的想法吗?

5、 现在要难为你一下了!你能在你讲的故事中用上这些词语吗?

课件出示:“迷惑不解”、“恍然大悟”、“猝不及防”、“以逸待劳”、“落花流水”

6、小组相互说一说,选出本组内最优秀的选手参加全班的展示,并评选小小故事家。

四、结合课外资料,理解文章内容:

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1、 搜集有关资料!把故事将给身边的朋友。

2、 搜集相关资料,更多地了解孙膑。

3、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用上“迷惑不解”、“恍然大悟”、“猝不及防”、“以逸待劳”、“落花流水”

语文实践活动6

教学要求:1。写字训练。要求把字写端正,匀称,写正确。

2.修改句子中的错别字。帮助学生正确地书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讲读成语。积累语言,积累文化。

4.查字典。培养学生查字典能根据词语选择字义的能力。

5.阅读成语故事《一字之师》。目的是增加阅读量,扩大语言和文化知识。

6.口语交际练习。目的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7。习作:记叙生活中的“第一次••••••”。

教学难点:查字典练习,写字练习,口语交际。

课时安排:4课时。(包括习作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写字。

1。师指导写以下几个字:

幽:竖要写田格的中线上,而且最高最长。

臂:月字要写得扁一些宽一些。

皆:第一笔是横。不要丢一撇。

2  让学生写一写。        

3.看看“庐,曛,畏,寇,稻”这几个字写时应注意什么?

4.自己写一写。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

二.修改句子中的错别字。

1.自己修改。

2.全班交流。

3.师小结: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应用。(以、已,在再,由、尤,)特别是(一、异)要从意义上区分。

三.积累成语。

1. 读一读,讲一讲。自读自讲。

2. 集体交流。要说出成语的本意和比喻意。例如:落花流水:形容春景衰败,用来比喻惨败、狼狈不堪。

3. 把成语抄写在作业本上。

四.查字典。

1.读题。

2.独立填写表格,自己确定部首、笔画、选择义项。

3.集体交流,订正。(“累”查“田”部,再查6画,应选1。“屏”,尸,6,2。“洽”,“氵”,6,  1.)

4.师小结:选择义项,要据词订义;要符合词所在的语言环境。

第二课时

一. 阅读成语故事,按要求去做。

1. 独立阅读故事,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自学。

2. 读故事,说说故事的主要意思。

(1) 两个同学互读。

(2) 集体交流读。

(3) 说说故事的主要意思。(谁称谁为师?因为什么称郑谷为“一字师”?结果怎样?)

(4) 师小结:齐己写了一首《早梅》诗,请郑谷看。郑谷告诉齐己“数枝”不“一枝”更好。齐己接受了郑谷的意见,并且称郑谷为“一字师”。

3.谈谈自己学习这篇文章的感受。你认为齐己和郑谷是怎样的人?

二. 背诵《早梅》

1. 师指导读。

2. 同学之间互读。

3. 指名读。

4. 自由练习背。

5. 竞赛背。

6. 集体背诵。

三. 学习补充资料《推敲》

四. 作业:抄写《早梅》

作文指导教案5

作文

题目 5、第一次 文章

类别 

习作要求

1、能自拟题目,编写一篇作文,注意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

2、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3、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第一次”写出来,把话说明白,写出自己的感情。

4、教育学生热爱生活,不怕失败的精神。

习作重点

1、抓住第一次的经历写出成功的喜悦或者失败的难过,把话说明白,写出自己的感情,合理,写具体。

2、做到感情真实,语句通顺。

习作难点

a 能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基本把第一次的经历写工整,写具体,写通顺。

b 把话说明白,写出自己的感情,,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

c 表达热爱生活,不怕失败的精神,有一定的中心。

指导重点 学生已有

知识 对第一次的经历的成功的喜悦或者失败的难过比较熟悉,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初步了解写事文章的特点。

新授

知识 

初步懂得:写事情的文章一般都要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要写出事件中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观察生活,积累经验,为习作做好渗透

指导过程 布置体验:

观察生活或回忆生活中的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学生交流,认真听。

明确写事也要有一个中心,表达丰富的情感。

二、激发兴趣,交流体验

1、说一说自己的第一次的经历的成功的喜悦或者失败的难过的故事。

2、指导学生把说的、做的、想的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具体。

拓展思路,引导体验

1、这件事情是在什么时间、地点发生的?

2、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样?

遇到困难时心里怎么想?怎么克服的?成功时又是什么感受?

指导拟题:起个恰当的名字?

四、体验范文。

五、自主习作

学生讨论,给自己的第一次起个有趣的名字。同学们都为自己的习作拟了恰当的题目,下面你们在40分钟内把它写出来了。

老师巡回指导。学生静下心来习作。

六、发现问题集中指导,如存在共性问题及时指出。

六、引导互评互改学生自评自改。

围魏救赵的意思篇二

一、感知课题

读课题,从课题中你知道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 课文究竟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通读课文,注意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3. 出示全文的生字新词,开火车诵读,并把生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4. 分小组分读课文。注意在评价中正音。

5. 读完全文,结合课后2题理清脉络。

6. 指导生字书写。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第1部分

1. 读一读,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2. 魏*队怎么样?在文中勾画出相关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3. 为什么在这种状况下,齐王还要去救赵国?(适当地引入“唇亡齿寒”的故事)

4. 读课文。

第2部分

1. 分角色读田忌、孙膑的对话。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 出示课后句子,理解孙膑计谋的绝妙之处。

3. 读孙膑的话,从中你看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

第3部分

1. 孙膑是怎样安排的?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 读文,魏军的心里有哪些变化?

3. 从孙膑的安排中你体会到什么?

第4部分

1. 事情的结果怎样?读最后一部分。

2. 为什么孙膑要选择桂陵这个地方与魏军交战?

3. 魏军当时是什么状况?

4. 读最后一部分,你想对孙膑说什么?

四、讲述故事,拓展升华

1. 读全文,再次梳理课文脉络。

2. 小组内讲故事。

3. 指名在全班讲故事,交流评议。

4. 拓展推荐:充满智慧的历史故事有很多,如《弦高犒师》《宰相甘罗》等。☆军事家孙膑

他是孙武的后人,生于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一带)。因其受过膑刑(剔去膝盖骨),故名孙膑。孙膑是中国历卓越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孙膑在战术上因势利导,制造假象,用围魏救赵、避实就虚、减灶示敌等谋略使敌产生错误判断而自动就范,在中国战争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特别是其创造的“围魏救赵”的战法,为历代兵家所借鉴。著有《孙膑兵法》*。

☆孙膑与庞涓

孙膑与庞涓本是要好的师兄弟,都跟随鬼谷先生学习兵法。庞涓求取功名富贵心切,学业未成,就投靠到魏国当了将军。孙膑继续求学,深得孙子兵法的精要,后被庞涓“邀请”到了魏国。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设计陷害孙膑,还假意关心他。孙膑遭陷被剔除了膝盖骨变成了残废,还为庞涓背写孙子兵法以答谢庞涓救命之恩。后来孙膑得知*,后悔莫及,焚烧了兵书,并装疯麻痹庞涓。后来,孙膑被人救到齐国受到齐威王的重用。在马陵之战中,孙膑以逐日减灶之法迷惑庞涓,迫使庞涓大败,*身亡,从而报仇雪恨。

围魏救赵的意思篇三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脉络。

2、抓住重点,复述故事梗概。

3、积累课文中的成语。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引出课题:孩子们,还记得《田忌*》的故事吗?里面的主人公是谁呀?(孙膑)(简介孙膑)今天就让我们在学习一个与孙膑有关的故事,去进一步领路孙膑卓越的才能和超凡的智慧。一起去感受惊心动魄的围魏救赵这场战争。

2、读题质疑:让我们齐读课题两遍,“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看着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根据质疑梳理问题:为什么围魏救赵?谁围魏救赵?怎样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孩子们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个精彩的故事,请孩子们跟随朗读带自己轻声的读一读课文。

2、孩子们,为了更好的读懂课文,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本课的生字词语。

词语:课前我已经检查了孩子们的预习情况,完成的很棒,让我们把生字送回词语中,用你们最美的声音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吧,每个词两遍。你们的声音真的很美。

三、再读释疑,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释疑:(“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 让我们带着刚才的疑问自己再次读一读课文。)

(1)故事起因:(边问边板书)想一想,故事中有那几个国家?谁攻打谁?找到的孩子请举手。魏国派的是谁去攻打赵国呢?(庞涓)带领的魏军一路(所向披

靡,势如破竹),把赵国的都城(邯郸)围了个严严实实,所以,赵国(危在旦夕)。于是赵国就向他的邻国(齐国)求救。齐国会帮助赵国吗?为什么?文中哪里告诉了我们答案。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吧!我们再来看看地形图,或许你就会更加理解为什么齐国会出兵帮助赵国了。请看这是赵国与齐国相邻,如果魏国占领了赵国,那魏国下一个攻打的目标可能就是(齐国),所以可以说齐国既是为了帮助齐国,更是为了自保,而不得不出兵。赵国和齐国的关系可以说是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关系。(课件出示)孩子们,刚才我们说的这部分内容其实就是故事的(起因)看看文章哪些段落是故事的起因。(1--2)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请用双竖线做好标记。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故事的起因吧,想一想能不能用简单的话归纳故事的起因,(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并记在文中相应的空白处。(5分钟)

(2)故事经过:齐国是怎样救赵国的呢?这是故事的(经过)孩子们我们都知道,在写作的时候这部分内容要怎样描写?(详细)现在请孩子们小组合作学习这部分内容,想一想课文是根据(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完成课后第二题,并按照提示用双竖线把课文划分为四部分。(田忌和孙膑先根据战势商议好乘虚而入,直取大梁。再派小部分兵力佯攻襄凌,主力却直奔大梁,逼得庞涓只能放弃攻打邯郸,回护大梁。(交流)(田、孙商议,直取大梁 3---8)(9----12 佯攻襄凌、围魏救赵)(10分钟)

a、第二部分,齐国派谁出兵帮助赵国呢?起初他们各自是怎样打算的?他们最终商议,直接攻打哪里?孙膑是怎样说服田忌的?哪些段落在讲这部分内容。(3---8)你们小组合作完成得不错,我想再请一个小组为我们快速的介绍一下这一过程,其他的孩子想一想能不能用简单的话归纳这部分内容。(田、孙商议,直取大梁)

b、第三部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了麻痹庞涓,孙膑怎样做的?(佯攻襄陵)佯攻是什么意思?虚张声势的进攻。而齐军主力却直奔大梁去了。)哪些段落在讲这部分内容?(9---12)如果我们用简单的话来概括这部分的内容就是(佯攻襄陵,围魏救赵)

(3)故事结果: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请快速浏览故事的最后一部分,并归纳它的主要内容。(魏军感到桂凌时,进入齐军埋伏圈,庞涓只能率兵落荒而逃。)用简单的话就概括为:孙膑设伏,齐军大胜。

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我们把本篇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2、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再次回顾一下围魏救赵这个故事。有哪几个国家,(魏、赵、齐),谁攻打谁(魏国攻打赵国),魏国派出的是谁去攻打(魏国将军庞涓),赵国的都城邯郸被围得个严严实实,赵国危在旦夕,向(齐国)求救。于是,齐威王就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大军出征。田、孙商议,在佯攻襄凌的同时直奔魏国都城大梁,在魏军日夜兼程赶回魏国救援时,在桂凌设伏,齐军大胜。

四、抓住重点,复述故事:(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这场战争,你能不能用你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1、回忆复述故事的方法。

(1)分清故事主次。

(2)抓住每一部分的重点词语。

(3)主要内容复述略详,次要内容简单带过。

2、请生复述。

五、积累词语,结束新课

(孩子们:通过复述故事我们知道起初魏军是一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攻无不克的强大军队,可最后怎么就成了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落荒而逃的残兵败将了呢?让我们下次课再来合作学习围魏救赵成功的原因吧!)

作业(4分钟)

摘抄本课的四字语。(完成课后选做题)

围魏救赵的意思篇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复述课文中进一步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3.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有关内容.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孙膑的资料,了解有关孙膑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通过预习,你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词语吗多种形式检查认读文中的词语.

(围魏救赵,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危在旦夕,胸有成竹,乘虚而入,以逸待劳,稳操胜券,心服口服,惊慌失措,日夜兼程,人心惶惶,天罗地网,精疲力竭,措手不及,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落荒而逃)

2.老师示范说一个这样的句子.(一支拥有八万精兵的军队由进攻时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到最后被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这一切就发生在”围魏救赵”这个故事里.)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与课文有关的话,帮助对词语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试着简要介绍课文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试着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并把括号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第一部分: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1~2段).

第二部分:田,孙商议,直取大梁(3~8段).

第三部分:佯攻襄陵,围魏救赵(9~12段).

第四部分:孙膑设伏,齐军大胜(13~14段).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抓重点词读出文字背后的信息).

1.读一读,说说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2.魏国军队怎样 在文中勾画出相应的词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为了体现魏国军队强大,课文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1)”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直接写出了魏国军队的强大.庞涓率领的军队在攻打赵国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2)齐国的担心间接写出魏国军队的强大.

3.结合自己的理解,练习读相应的关键词句,你还能读出什么信息

(严峻的形势让齐国必须出兵救赵,然而面对强大的魏军,齐国想救赵也不是那么容易.这为后文齐军大胜,体现孙膑的足智多谋埋下伏笔.)

(二)学习第二部分(从对话中了解孙膑计谋的绝妙之处).

1.分角色读田忌,孙膑的对话.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依田忌之计直奔邯郸,联系上文试想这次救援会是什么结果如果直奔邯郸有可能:(1)邯郸失守,因前文提到”赵国危在旦夕”.(2)打了胜仗的魏军士气高涨,远道而来的齐军若与魏军主力硬拼,胜负难料.

3.再读孙膑的话,体会孙膑计谋的绝妙.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先对魏军的优势,劣势做了分析,然后提出了”避实就虚,攻打大梁”的计谋.

“乘虚而入,直取大梁”既有形势的分析,又有行动的策略,孙膑的计谋判断准确,措施果断.

4.从”胸有成竹”“稳操胜券”这些词中,你可以看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孙膑的计谋是怎样具体实施的 自由读第三部分,用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

2.在齐军”佯攻襄陵”“直奔大梁”之时,魏军士兵的心里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这里又可以看出孙膑的计谋妙在什么地方

(孙膑一方面让无名将领带兵佯攻襄陵,一方面又逼近魏国都城大梁.魏军洋洋得意之时放松了警惕,孙膑的计谋得以顺利实施,一攻一逼让魏军实力消耗,出其不意的举动又令魏军人心惶惶.孙膑的计策不仅从体力上打败了对手,更从心理上战胜了对方.)

3.把自己感兴趣的精彩部分再读一读.

(四)学习第四部分.

1.在孙膑的”一攻一逼”之后,这件事的结果会怎样呢 自由读第四部分.

2.精疲力竭的魏军在进入孙膑设下的伏击圈后是个怎样的状况呢 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

3.魏军此时的”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与攻赵时的”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相对比,你体会到了什么

4.对于孙膑的”围魏救赵”你有什么看法

四,再读课文,讲述故事

1.再读课文,结合课后第二题再次梳理课文脉络.

2.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在小组内讲一讲”围魏救赵”这个故事.

3.小组推荐组员为全班讲述这个故事,共同交流评议.

4.故事交流会:讲一讲课前搜集的其他有关孙膑的故事.

五,自主积累,书写生字

1.找出课文中的成语,用”读一读,记一记,抄一抄”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积累.

2.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

围魏救赵的意思篇五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复述课文中进一步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3.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有关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孙膑的资料,了解有关孙膑的故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通过预习,你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词语吗?多种形式检查认读文中的词语。

(围魏救赵、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危在旦夕、胸有成竹、乘虚而入、以逸待劳、稳操胜券、心服口服、惊慌失措、日夜兼程、人心惶惶、天罗地网、精疲力竭、措手不及、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落荒而逃)

2.老师示范说一个这样的句子。(一支拥有八万精兵的军队由进攻时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到最后被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这一切就发生在“围魏救赵”这个故事里。)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与课文有关的话,帮助对词语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试着简要介绍课文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试着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并把括号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第一部分: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1~2段)。

第二部分:田、孙商议,直取大梁(3~8段)。

第三部分:佯攻襄陵,围魏救赵(9~12段)。

第四部分:孙膑设伏,齐军大胜(13~14段)。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

2、理解词语。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抓重点词读出文字背后的信息)。

1.读一读,说说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2.魏国军队怎样?在文中勾画出相应的词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为了体现魏国军队强大,课文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1)“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直接写出了魏国军队的强大。庞涓率领的军队在攻打赵国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2)齐国的担心间接写出魏国军队的强大。

3.结合自己的理解,练习读相应的关键词句,你还能读出什么信息?

(严峻的形势让齐国必须出兵救赵,然而面对强大的魏军,齐国想救赵也不是那么容易。这为后文齐军大胜,体现孙膑的足智多谋埋下伏笔。)

(二)学习第二部分(从对话中了解孙膑计谋的绝妙之处)。

1.分角色读田忌、孙膑的对话。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依田忌之计直奔邯郸,联系上文试想这次救援会是什么结果?如果直奔邯郸有可能:(1)邯郸失守,因前文提到“赵国危在旦夕”。(2)打了胜仗的魏军士气高涨,远道而来的齐军若与魏军主力硬拼,胜负难料。

3.再读孙膑的话,体会孙膑计谋的绝妙。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先对魏军的优势、劣势做了分析,然后提出了“避实就虚,攻打大梁”的计谋。

“乘虚而入,直取大梁”既有形势的分析,又有行动的策略,孙膑的计谋判断准确、措施果断。

4.从“胸有成竹”“稳操胜券”这些词中,你可以看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孙膑的计谋是怎样具体实施的?自由读第三部分,用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

2.在齐军“佯攻襄陵”“直奔大梁”之时,魏军士兵的心里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这里又可以看出孙膑的计谋妙在什么地方?

(孙膑一方面让无名将领带兵佯攻襄陵,一方面又逼近魏国都城大梁。魏军洋洋得意之时放松了警惕,孙膑的计谋得以顺利实施,一攻一逼让魏军实力消耗,出其不意的举动又令魏军人心惶惶。孙膑的计策不仅从体力上打败了对手,更从心理上战胜了对方。)

3.把自己感兴趣的精彩部分再读一读。

(四)学习第四部分。

1.在孙膑的“一攻一逼”之后,这件事的结果会怎样呢?自由读第四部分。

2.精疲力竭的魏军在进入孙膑设下的伏击圈后是个怎样的状况呢?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

3.魏军此时的“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与攻赵时的“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相对比,你体会到了什么?

4.对于孙膑的“围魏救赵”你有什么看法?

二、再读课文,讲述故事

1.再读课文,结合课后第二题再次梳理课文脉络。

2.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在小组内讲一讲“围魏救赵”这个故事。

3.小组推荐组员为全班讲述这个故事,共同交流评议。

4.故事交流会:讲一讲课前搜集的其他有关孙膑的故事。

三、自主积累,书写生字

1.找出课文中的成语,用“读一读,记一记,抄一抄”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积累。

2.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

围魏救赵的意思篇六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成语意思,感受关键成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理清文章结构,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通过学生复述故事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通过老师的设疑和学生的相互讨论来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5、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足智多谋的聪明才智。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遇事要沉着冷静,并要开动脑筋,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2、领悟其中的道理,弄清故事引人入胜的原因。

教法学法:导学互动

教学准备:

1、搜集相关视频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中国的历史故事吗?让我们乘坐历史的列车,穿越时光的隧道,飞回历史的天空。猜一猜,下面这几个历史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课件出示:

完璧归赵——(蔺相如)负荆请罪——(廉 颇)

破釜沉舟——(项 羽)毛遂自荐——(毛 遂)

纸上谈兵——(赵 括)卧薪尝胆——(勾 践)

背水一战——(韩 信)田忌赛马——(孙 膑)

师:在《田忌赛马》中,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孙膑的才能。今天让我们随着历史的车轮,走进《围魏救赵》这篇课文,去进一步领略孙膑卓越的才能、超凡的智慧和惊人的毅力。(板书课题)

2、出示导纲,生依照提示了解背景,自主阅读课文。

3、生汇报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师适时点拨引导。

过渡:看来,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好。“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在自学中你发现了哪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是谁为什么围魏救赵?他们又是怎样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阅读之旅。

二、导学互动

1、出示导纲探究性问题。

2、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文。

3、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4、交流汇报,师相机引导、点拨。

出示导纲探究(一):故事起因

1、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怎样?

2、魏国军队怎么样?在文中勾画相关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出示重点语句:这一年,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

(抓住“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严严实实”这几个词,一方面说明魏国的强大,庞涓率领的军队在攻打赵国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另一方面说明面对强大的敌人,齐国救赵国是不容易的。)

3、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齐王还要去救赵国?

(引入“唇亡齿寒”的故事。齐、赵两国之间互相依靠,有着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

过渡:在强大的魏国军队面前,齐国最终决定出兵,到底战斗结果怎样呢?让我们迅速浏览最后一段,说一说。

出示导纲探究(二):故事结果

1、文中哪几个成语写出了魏军的失败,同时也反映了围魏救赵的成功?理解后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重点句:魏军措手不及,被杀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措手不及、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落荒而逃等写出了魏军来不及应付的狼狈和大败时的惨状,反衬了围魏救赵的成功。)

2、对比阅读前后语段。

过渡:起初魏军是多么强大的一支军队,可现在怎么就成了这样的状况呢?首先让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接下来合作学习围魏救赵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出示导纲探究(三):分析围魏救赵成功的原因

出示第7段:孙膑胸有成竹地说:“魏国集中全国的主力去打邯郸,自己的都城大梁却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这不正是个大好机会吗?我们现在去救邯郸,会跟魏国主力硬拼,伤亡一定很大。倒不如乘虚而入,直取大梁。魏国国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会回师自救。我们在他们返回的路途做好准备,以逸待劳,岂不是稳操胜券!"

分角色读田忌和孙膑的对话,想一想孙膑为什么要齐军不直奔邯郸而要直取大梁?

1、分析直奔邯郸的劣势和直取大梁的优势并体会孙膑计谋的绝妙。

(抓住“胸有成竹”、 “乘虚而入”、“以逸待劳”、“稳操胜券”这几个关键词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并朗读出他的“胸有成竹”。)

2、抓住“乘虚而入”理解魏国虚在哪?

3、“魏国国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会回师自救”与哪些事实相符?孙膑采取了哪些行动逼迫庞涓回师自救?

(佯攻襄陵、直奔大梁)(孙膑为什么要派兵佯攻襄陵?)(佯攻襄陵的最终目的是直奔大梁,直奔大梁的目的是逼庞回师,逼庞回师不但能救赵国,而且能以逸待劳,在桂陵设伏,打败魏军。)

4、齐军“以逸待劳”又体现在哪?

5、孙膑为何要在桂陵布下天罗地网?

(桂陵是通往魏国的交通要道,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6、总结出示围魏救赵成功的原因

战术上:避实击虚、攻其必救、以逸待劳、声东击西、知己知彼

行动上:佯攻襄陵、直奔大梁、桂陵设伏

7、你理解“围魏救赵”这个成语的引申义吗?

三、导学归纳

1、孙膑,我___________您!您真是一位_________的军事家!

2、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反馈训练

此时此刻,你一定被孙膑的计谋所折服,你想对孙膑说些什么呢?

围魏救赵的意思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美观地书写。

2.感情读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并能用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复述故事。

3.联系上下文,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重难点:

1.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孙膑的聪明才智。

教学方法:

自我领悟法、口语表达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

了解孙膑、庞涓的相关情况;三十六计;教学课件

课时: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故事的起因。

重、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有诗词歌赋、武有兵法韬略。关于中国古代兵法,你有哪些了解?

生回答

师:咱们班同学知识真是丰富,刚才有同学提到“三十六计”,在三十六种计谋中,你知道哪几种呢?

生尝试回答

师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计——围魏救赵。(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读后质疑)可能提出的问题:

(是谁围魏救赵?他们又是怎样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个精彩的故事,去了解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去感受大军事家孙膑的智慧。

二.初读课文,梳理过程: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总来认识一下本课的生字词。

课件出示:逸痹佯怠兼惶盔溃

(1)带拼音读

(2)去拼音读

(3)找生读、正音

(4)找易错字

词语: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危在旦夕胸有成竹乘虚而入以逸待劳

稳操胜券丢盔齐甲溃不成年落荒而逃

(1)齐读

(2)指名读正音

(3)齐读

师:同学们扫除了文字障碍,请同学们再读这个故事,完成老师出示的问题:

课件出示: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孙膑投状、齐军大胜。

(1)生a、b回答,并指名起止段落。

(2)师归纳,总结

师:了解了转魏救赵的经过,我相信同学一定会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a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2自然段)

师:战国时期为什么会有围魏救赵这一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问题答案。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故事的起因?这还要从头说起。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

(生简要讲述)

师:魏国野心勃勃,一向心想吞并赵国,到底魏国的军队是一支怎样的军队?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用美丽的波浪线画出相应的语句,说自己的理解。

生回答

师:魏国的军队如此强大,在攻打赵国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齐国为什么还要决定出兵帮助赵国呢?这不是以卵击石吗?

生:讨论

师:出示魏、齐、赵在国间的位置关系图,引出成语“唇之齿寒”

师小结:严峻形势让齐国必须出兵救赵,赵而魏军如此强大,已将小小车间的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齐国想去解救邯郸并不是一件易事,怎么办呢?只能智取,于是就出现了“围魏救赵”这一计。

作业:

抄写生字词2遍

自主学习课文其它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感情读文

2. 了解孙膑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3. 深长能利用成语复述故事。

重难点:

感受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听写生字、同桌互相检查

2. 说说课文主要内容。(要求基本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研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师:齐国要救赵国,把这一使合交给了田忌和孙膑,咱就来了解一下这两位。

师简介:田忌、孙膑及孙膑和庞涓两人之间的恩怨。

师:孙膑和庞涓的斗争又开始了。救赵国而不去赵国都城邯郸,偏要去魏国都城大梁,这是孙膑使的哪一招呢?田忌起初有什么打算?后来又采取了什么办法呢?请两个同学分角色朗读田忌和孙膑的对话:

师:(同学讨论)如果齐国军队依田忌之计直奔邯郸这次救援会是什么结果?

(邯郸已被包围,危在旦夕,不等齐军赶到就要失守,若那时齐军再去,打了胜仗的魏军必然士高气涨,加上本身就非常强大,而齐军远道而来,军队疲惫,若与魏军硬拼,胜负难料)

师:孙膑主张直取大梁,请同学们再读第7自然段孙膑的话,看孙膑的计谋如何?

师:谁能用一个词语形容:(绝妙)

师:以此看孙膑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生:(胸有成竹、稳操胜券,可以看出孙膑是一个足智多谋且对自己的战术充满信心的人)

师小结:知已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孙膑是在充分考虑了魏军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乘虚而入、直取大梁”的计谋。他对田忌说的话既有形势的分析,又有行动的策略,难怪田忌会心服口服,立即下令大军直奔魏国。

(2)学习第三部分(4-12自然段)

师:我们从田忌和孙膑的对话中已经了解了孙膑的计谋,那么,他的计谋是如何实施的呢?他是直接将齐国的军队拉到魏国国都大梁了吗?请同学们带着老师的问题,自由读课文第三部分:

课件出示自读提纲:

孙膑是臬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安排两个无名将领去攻打襄陵,一方面可以掩护齐军主力向大梁进发。另一方面“无名将领”的战败,可让庞涓入松警惕。正因为庞涓放松警惕,孙膑的计谋才得以实施)

魏王见齐军向自己的都城逼来,顿时惊慌失措,忙叫庞涓回来救驾,这时魏军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结合课文回答

师:孙膑出其不意的举动令魏军人心惶惶。孙膑的计策不仅从体力上打败了对手,更从心里上战胜了对方,魏军与最初攻打赵国时有了天壤之别,这样的军队,战斗力已大大下降。然而,足智多谋的孙膑并未真去攻到大梁,他是怎样的?结果如何?我们继续往下看。

三.学习课文第四部分(12-14段)

师:请同学自读第四部分

师:1.孙膑设埋伏的地方为什么要选在桂陵?

2.精疲力竭的魏军在进入孙膑的埋伏圈后是个怎样的状况呢?

生:据课文回答

师:同学们,孙膑最初“胸有成竹,稳操胜券”,最后大获全胜;魏军最初“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最后“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动笔写一写

生:反馈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疑问想问大家,按照孙膑的说法,当时的大梁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那么他为什么不让齐军直接攻打大梁,而要在桂陵设伏呢?

生:据理解回答

四.讲述故事,感受人物形象

1.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孙膑是个什么样的人?(善于分析、因势利导、足智多谋)

2.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呢?

3.读了这个故事,老师想给大家提个更高层次的要求,利用成语复述故事。

4.全班交流总结三十六计

五.作业

1.课后练习题

2.课余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田、孙商议,直取大梁――佯攻襄陵、围魏救赵――孙膑设伏,齐军大胜

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足智多谋

围魏救赵的意思篇八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复述课文中进一步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3.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有关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意思,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孙膑的资料,了解有关孙膑的故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通过预习,你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词语吗?多种形式检查认读文中的词语。

(围魏救赵、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危在旦夕、胸有成竹、乘虚而入、以逸待劳、稳操胜券、心服口服、惊慌失措、日夜兼程、人心惶惶、天罗地网、精疲力竭、措手不及、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落荒而逃)

2.老师示范说一个这样的句子。(一支拥有八万精兵的军队由进攻时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到最后被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这一切就发生在“围魏救赵”这个故事里。)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与课文有关的话,帮助对词语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试着简要介绍课文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试着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并把括号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第一部分: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1~2段)。

第二部分:田、孙商议,直取大梁(3~8段)。

第三部分:佯攻襄陵,围魏救赵(9~12段)。

第四部分:孙膑设伏,齐军大胜(13~14段)。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抓重点词读出文字背后的信息)。

1.读一读,说说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2.魏*队怎样?在文中勾画出相应的词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为了体现魏*队强大,课文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1)“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直接写出了魏*队的强大。庞涓率领的军队在攻打赵国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2)齐国的担心间接写出魏*队的强大。

3.结合自己的理解,练习读相应的关键词句,你还能读出什么信息?

(严峻的形势让齐国必须出兵救赵,然而面对强大的魏军,齐国想救赵也不是那么容易。这为后文齐军大胜,体现孙膑的足智多谋埋下伏笔。)

(二)学习第二部分(从对话中了解孙膑计谋的绝妙之处)。

1.分角色读田忌、孙膑的对话。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依田忌之计直奔邯郸,联系上文试想这次救援会是什么结果?如果直奔邯郸有可能:

(1)邯郸失守,因前文提到“赵国危在旦夕”。

(2)打了胜仗的魏军士气高涨,远道而来的齐军若与魏军主力硬拼,胜负难料。

3.再读孙膑的话,体会孙膑计谋的绝妙。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先对魏军的优势、劣势做了分析,然后提出了“避实就虚,攻打大梁”的计谋。

“乘虚而入,直取大梁”既有形势的分析,又有行动的策略,孙膑的计谋判断准确、措施果断。

4.从“胸有成竹”“稳操胜券”这些词中,你可以看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孙膑的计谋是怎样具体实施的?自由读第三部分,用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

2.在齐军“佯攻襄陵”“直奔大梁”之时,魏军士兵的心里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这里又可以看出孙膑的计谋妙在什么地方?

(孙膑一方面让无名将领带兵佯攻襄陵,一方面又逼近魏国都城大梁。魏军洋洋得意之时放松了警惕,孙膑的计谋得以顺利实施,一攻一逼让魏军实力消耗,出其不意的举动又令魏军人心惶惶。孙膑的计策不仅从体力上打败了对手,更从心理上战胜了对方。)

3.把自己感兴趣的精彩部分再读一读。

(四)学习第四部分。

1.在孙膑的“一攻一逼”之后,这件事的结果会怎样呢?自由读第四部分。

2.精疲力竭的魏军在进入孙膑设下的伏击圈后是个怎样的状况呢?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

3.魏军此时的“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与攻赵时的“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相对比,你体会到了什么?

4.对于孙膑的“围魏救赵”你有什么看法?

四、再读课文,讲述故事

1.再读课文,结合课后第二题再次梳理课文脉络。

2.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在小组内讲一讲“围魏救赵”这个故事。

3.小组推荐组员为全班讲述这个故事,共同交流评议。

4.故事交流会:讲一讲课前搜集的其他有关孙膑的故事。

五、自主积累,书写生字

1.找出课文中的成语,用“读一读,记一记,抄一抄”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积累。

2.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

附:板书设计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21855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