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将心比心课本(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3 21:36:56
2023年将心比心课本(12篇)
时间:2023-04-03 21:36:56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将心比心课本篇一

生命的精彩和动人全靠你有一颗真诚的心,当你能对别人体谅关心,将心比心地生活,你就会发现,我们原来很幸福。本文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两个小故事,揭示了这个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这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那么,什么是“将心比心”呢?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拿自己的心去衡量别人的心,形容做事应该替别人学习的时候。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来联系实际来理解 “将心比心”的真正含义,内化于心,才能付诸行动,待人真诚,宽容。而这样的故事很多,首先是课文中给我们提供的两个“将心比心”的小故事,其次是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将心比心”的事例,比如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的红领巾,闯祸之后别人对自己的宽容等,同学们还可以联系自己读过的其他“将心比心”的文章。总之,我们只有善于思考和脸型,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事例中才能让我们真正领悟到: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鼓励,就要自己先去宽容、鼓励别人。

复习指导:

1、查字典弄清两个多音字“重”和“扎”,不仅要知道这两个字在本课读什么音,还要知道其他的读音,并分别组词;

2、理解“将心比心”这个词语的意思,并试着造句;

3、给爸爸妈妈讲几个“将心比心”的故事,也可以和他们比赛看谁讲的故事,讲的故事感人。

听写训练:(一边写一边体会它们的意思与关系)

不禁  抱怨  果然    将心比心    理解与宽容

尊重与关爱    紧张与鼓励   温暖与幸福     

习题讲析:

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有这样一个问题母亲是怎么对待别人的?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应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特别是母亲对护士说的话,从母亲的话中体会到: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鼓励,就要自己先去宽容、鼓励别人,以自己对他人的宽容和鼓励,换取他人对自己的宽容和鼓励。母亲正是这么做的,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阅读提示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结合实际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反复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事情,或者别人理解你的事情,从而理解:这段话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就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拓展资料

一、“将心比心”解析:

【释义】 拿自己的心去衡量别人的心,形容做事应该替别人设想 。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大学三》:“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

《万善集》中有云“物我一体,将心比心”。

【示例】明·汤显祖《紫钗记》第三十八出:“太尉不将心比心,小子待将计就计。”

【近义词】:推己及人、设身处地 【反义词】:恩将仇报

二、“将心比心”小故事、小品《将心比心》

一条小面包

基础知识题:

一、给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扎针       1、zhā  2、zhá   3、zā    答案:1

(2)包扎       1、zhā  2、zhá   3、zā    答案:3

(3)挣扎       1、zhā  2、zhá   3、zā    答案:2

(4)捆扎       1、zhā  2、zhá   3、zā    答案:3

1、zhā   刺:扎花;钻:扎猛子;驻扎:扎营;   

2、zhá   勉强支持:挣扎

3、zā    捆缠,束:扎辫子

(5)禁止     1、jīn  2、jìn          答案:2

(6)不禁     1、jīn  2、jìn          答案:1

(7)情不自禁  1、jīn  2、jìn         答案:1

(8)禁闭     1、jīn  2、jìn          答案:2

(9)紫禁城   1、jīn  2、jìn          答案:2

1、jīn    禁受,受得住:禁得起考验;忍耐:不禁

2、jìn    不许,制止:禁止;皇帝居住的地方;拘押;

二、多选题: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    )组。答案:1、4

1、心甘情愿         心满义足    

2、心领神会         心直口快     

3、心血来潮         心悦诚服  

4、新花怒放         心心相印

心花怒放  心满意足

三、把下列有关联的词语用直线连接起来。   

(一)   

0、理解    1、关爱               

2、温暖    3、鼓励 

4、尊重     5、幸福

6、紧张     7、宽容

答案:0、7;2、5;4、1;6、3;

(二)

0、年轻的       1、人们

2、淡淡的       3、护士

4、朴实的       5、体会

6、深刻的       7、 痕迹

答案:0、3,2、7, 4、1, 6、5

巩固提高题

一、把下列词语和意思连接起来。

0、宽容      1、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

2、鼓励      3、宽大有气量。

4、抱怨      5、激发;勉励。

答案:0、3;2、5;4、1

二、判断题

对下面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的说明是否正确?

(1)许多天就好像一天,许多月就像一个月。(比喻)( × )

1、对     2、错(2)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简直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

星星。(比喻)(√)

1、对     2、错(3)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拟人)(×  )

1、对     2、错

(4)张老师好像是出去开会了。(比喻)(×) 

1、对     2、错

能力拓展题

一、选出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说明正确的一组。(答案2)

(1)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2)黄绿的芦苇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3)鹅毛般的苇絮飘飘悠悠地飞起来。

(4)他在呼唤什么?在呼唤和平。

(5)下课了,操场上难道不热闹吗?

1、(1)比喻(2)拟人(3)比喻(4)设问(5)反问

2、(1)拟人(2)比喻(3)比喻(4)设问(5)反问

3、(1)拟人(2)比喻(3)比喻(4)反问(5)设问

二.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通顺。

(1) 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有一家“动物饭店”,天天顾客盈门。

(2) 因此,一批又一批好奇的食客不断来这里光顾,生意十分兴隆。

(3) 一对鹦鹉用英、法、西班牙语轮流问好:“欢迎光临本店,谢谢!”接着长耳犬请顾客入座,并把菜单送到顾客手中。

(4) 然后黑猩猩和短尾猴来往上菜。这些训练有素的“服务员”不收小费不偷吃菜肴。

(5) 这里招待顾客的都是动物。客人一到,两只金丝猴立刻拉开大门迎接。

1、(5)(1)(3)(4)(2)

2、(1)(5)(3)(4)(2)

3、(1)(5)(4)(3)(2)

答案:2

将心比心课本篇二

学习指导:

生命的精彩和动人全靠你有一颗真诚的心,当你能对别人体谅关心,将心比心地生活,你就会发现,我们原来很幸福。本文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两个小故事,揭示了这个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这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那么,什么是“将心比心”呢?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拿自己的心去衡量别人的心,形容做事应该替别人学习的时候。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来联系实际来理解 “将心比心”的真正含义,内化于心,才能付诸行动,待人真诚,宽容。而这样的故事很多,首先是课文中给我们提供的两个“将心比心”的小故事,其次是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将心比心”的事例,比如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的红领巾,闯祸之后别人对自己的宽容等,同学们还可以联系自己读过的其他“将心比心”的文章。总之,我们只有善于思考和脸型,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事例中才能让我们真正领悟到: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鼓励,就要自己先去宽容、鼓励别人。

复习指导:

1、查字典弄清两个多音字“重”和“扎”,不仅要知道这两个字在本课读什么音,还要知道其他的读音,并分别组词;

2、理解“将心比心”这个词语的意思,并试着造句;

3、给爸爸妈妈讲几个“将心比心”的故事,也可以和他们比赛看谁讲的故事,讲的故事感人。

听写训练:(一边写一边体会它们的意思与关系)

不禁  抱怨  果然    将心比心    理解与宽容

尊重与关爱    紧张与鼓励   温暖与幸福     

习题讲析:

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有这样一个问题母亲是怎么对待别人的?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应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特别是母亲对护士说的话,从母亲的话中体会到: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鼓励,就要自己先去宽容、鼓励别人,以自己对他人的宽容和鼓励,换取他人对自己的宽容和鼓励。母亲正是这么做的,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阅读提示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结合实际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反复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事情,或者别人理解你的事情,从而理解:这段话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就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拓展资料

一、“将心比心”解析:

【释义】 拿自己的心去衡量别人的心,形容做事应该替别人设想 。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大学三》:“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

《万善集》中有云“物我一体,将心比心”。

【示例】明·汤显祖《紫钗记》第三十八出:“太尉不将心比心,小子待将计就计。”

【近义词】:推己及人、设身处地 【反义词】:恩将仇报

二、“将心比心”小故事、小品《将心比心》

一条小面包

基础知识题:

一、给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扎针       1、zhā  2、zhá   3、zā    答案:1

(2)包扎       1、zhā  2、zhá   3、zā    答案:3

(3)挣扎       1、zhā  2、zhá   3、zā    答案:2

(4)捆扎       1、zhā  2、zhá   3、zā    答案:3

1、zhā   刺:扎花;钻:扎猛子;驻扎:扎营;   

2、zhá   勉强支持:挣扎

3、zā    捆缠,束:扎辫子

(5)禁止     1、jīn  2、jìn          答案:2

(6)不禁     1、jīn  2、jìn          答案:1

(7)情不自禁  1、jīn  2、jìn         答案:1

(8)禁闭     1、jīn  2、jìn          答案:2

(9)紫禁城   1、jīn  2、jìn          答案:2

1、jīn    禁受,受得住:禁得起考验;忍耐:不禁

2、jìn    不许,制止:禁止;皇帝居住的地方;拘押;

二、多选题: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    )组。答案:1、4

1、心甘情愿         心满义足    

2、心领神会         心直口快     

3、心血来潮         心悦诚服  

4、新花怒放         心心相印

心花怒放  心满意足

三、把下列有关联的词语用直线连接起来。  

(一)   

0、理解    1、关爱              

2、温暖    3、鼓励 

4、尊重     5、幸福

6、紧张     7、宽容

答案:0、7;2、5;4、1;6、3;

(二)

0、年轻的       1、人们

2、淡淡的       3、护士

4、朴实的       5、体会

6、深刻的       7、 痕迹

答案:0、3,2、7, 4、1, 6、5

巩固提高题

一、把下列词语和意思连接起来。

0、宽容      1、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

2、鼓励      3、宽大有气量。

4、抱怨      5、激发;勉励。

答案:0、3;2、5;4、1

二、判断题

对下面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的说明是否正确?

(1)许多天就好像一天,许多月就像一个月。(比喻)( × )

1、对     2、错

(2)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简直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

星星。(比喻)(√)

1、对     2、错

(3)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拟人)(×  )

1、对     2、错

(4)张老师好像是出去开会了。(比喻)(×) 

1、对     2、错

能力拓展题

一、选出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说明正确的一组。(答案2)

(1)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2)黄绿的芦苇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3)鹅毛般的苇絮飘飘悠悠地飞起来。

(4)他在呼唤什么?在呼唤和平。

(5)下课了,操场上难道不热闹吗?

1、(1)比喻(2)拟人(3)比喻(4)设问(5)反问

2、(1)拟人(2)比喻(3)比喻(4)设问(5)反问

3、(1)拟人(2)比喻(3)比喻(4)反问(5)设问

二.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通顺。

(1) 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有一家“动物饭店”,天天顾客盈门。

(2) 因此,一批又一批好奇的食客不断来这里光顾,生意十分兴隆。

(3) 一对鹦鹉用英、法、西班牙语轮流问好:“欢迎光临本店,谢谢!”接着长耳犬请顾客入座,并把菜单送到顾客手中。

(4) 然后黑猩猩和短尾猴来往上菜。这些训练有素的“服务员”不收小费不偷吃菜肴。

(5) 这里招待顾客的都是动物。客人一到,两只金丝猴立刻拉开大门迎接。

1、(5)(1)(3)(4)(2)

2、(1)(5)(3)(4)(2)

3、(1)(5)(4)(3)(2)

答案:2

将心比心课本篇三

那天晚上看王小丫的《开心辞典》,我流泪了。

是那个人感动了我。他的家庭梦想都是为别人,几乎没有自己一件东西。

他有个妹妹在加拿大,妹妹有电脑没有打印机,于是他想得到一台打印机给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王小丫问,那你怎么给妹妹送去?他说,我再要两张去加拿大的往返机票啊,让我的父母去送,他们想女儿了。听到这儿我就有点感动,作为儿子,他是孝顺的,作为兄长,他是体贴的,这是多好的一个男人啊。

主持人也很感动,她问,那你为什么还要一台电脑给你父母?他说,因为父母很想念远在万里之外的妹妹,所以,他要给他们一台电脑,让他们把邮件发给她,也让妹妹把思念寄回家。

这就是他的家庭梦想,几乎全为了家人。

答题在穿越重重障碍中继续,悬念也就越来越大了,人们也越来越紧张。到最后一题时,我的手心里几乎汗都出来了。

最后一题出来了,居然是六选一,是有关水资源的。

他静静地看着这道题,好久没有说话,他的父母也坐在台下,紧张地看着他。

这时,他使用了最后一条求助热线。把电话打给了远在加拿大的妹妹。

电话接通了,他却久久不说话,对面的妹妹着急了,哥,快说呀,要不来不及了。因为只有30秒时间。

王小丫也着急了,快说吧,不要浪费时间了,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

他沉默了一会儿说:妹妹,你想念咱爸咱妈吗?妹妹说,当然想。坐在电视机前的我着急了,天哪,这是什么时候了,怎么还儿女情长的,难道他要放弃自己最后的圆满吗?我几乎都要生气了,怎么有这样冷静的人啊?怎么还说这些没边没际的话?

他又说了,那让咱爸咱妈去你那儿好吗?妹妹说,那太好了,真的吗?他点头,很自信地说:是的。你的愿望马上就要实现了。然后时间到,电话断了。

天哪,我一下子明白了,这道题他根本就会,答案早就胸有成竹!他只是想给妹妹打个电话,只是想把成功的喜悦让妹妹分享!

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为他的智慧,为他超乎常人的冷静和美丽。

果然他轻轻地说出了答案,我看出了王小丫的感动,王小丫说,从来没有像你这样的选手。

而他的在台下的父母,眼角也悄悄地湿了。

我从来以为只有“情”是美丽的,比如爱情、亲情、朋友之情,从来没有想到,智慧也如此美丽。它让我们慢慢麻木的心灵,在这个美好而机智的晚上,轻舞飞扬。

将心比心课本篇四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关键:

1、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人?什么事?

2、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将心比心

2、理解课题:是说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体会别人的心理,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理解词语。

{zhā  扎针 扎根

扎:zhā,多音字:{zhá 挣扎

{zā 扎皮带

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

宽容:宽厚体谅别人。

2、理解课文内容。

(1)奶奶讲了一件事,一位阿姨在奶奶前面开门,一直等到奶奶进门才松手,面对奶奶的道谢,阿姨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我亲自遇到妈妈看见实习护士扎针技术欠佳,鼓励她再来一次,护士连声感谢,妈妈说:“我的女儿……也能得到宽容和鼓励。”

(3)师小结:

本课讲了两件事:一件是一位阿姨为奶奶开门以及说的话让人感动;另一件是我的妈妈鼓励护士并谈及自己的女儿的话让人深思,揭示出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在生活中要将心比心,多一份宽容和尊重。

1、自由读课文。

(1)找出让人感动的地方,读一读,悟一悟。

①第一段让人感动。

a学生读后议:

阿姨的行为与语言很平凡但渗透着修养―――关爱老人。

b老师随机点拨:

是啊,关爱老人是人类美好的道德修养,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是在诉说着关爱老人的可贵和必要。阿姨的行为折射人生的至理、至情,让我们一起以深情的朗读来赞美这位高尚的阿姨。

c感情朗读。

d联系实际谈要为老人做什么。

让坐、搀扶、开门、帮助找路……

e师:对,真是懂事的孩子,我们之所以幸福地降生并快乐的成长,就是因为有了长辈的关怀,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

f理解“温暖”一词的含义并齐读这一句话。(第一段最后一句)

(感动)

②第二段让人感动

a学生读后议:

妈妈的行为让人感动,鼓励关爱小辈,一片苦心。

妈妈的言语让人感动,由此及己,一片慈母心。

b师:同学们,这位妈妈是一位圣人。爱自己的孩子是本性,爱别人的孩子确是高尚。古人亦云“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母亲怎能不让人感动呢/让我们用深情的语调讴歌这位母亲,齐读。

c分角色朗读课文,进行情境教学。

d拓展延伸;记住老师和母亲的鼓励,及时把握,走向成功。宽容别人,同学之间要互相谅解,同学们学文就是为了悟理。

③第三段让人深思。

a读读自己的理解。

b联系生活讲讲该怎样伏诸行动。

师:你们理解的很好。这也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换位思考。一事当前想一想,如果换了你,你希望别人怎么说,怎么做呢?然后你就去这样做,那结果会怎样呢?“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好多的问题,矛盾也就会迎刃而解了,特别是对老人,对孩子这样的弱势群体更应该如此。

生齐读第三段。

c出示与宽容关爱有关的名言。

张九龄:记人之长,忘人之短。

屠格涅夫: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别人宽容的,但谁能说自己不需要宽容呢?

鲁迅: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三、 小结

同学们,宽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 (欧文)。

四、作业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日记的形式写一件有关将心比心的事。

将心比心课本篇五

《将心比心》教学案例

课前谈话:

听说咱们班有很多爱听故事的同学,谁喜欢听故事?你喜欢吗?你呢?看来我们都是知音呀。那太好了,今天我就投大家所好讲个故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或幻灯内容导入)

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因生活所迫,肩负起了照顾婆婆和孩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做事,打理家里的一切,虽然艰辛,但她无怨。她每天晚上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的婆婆端洗脚水,帮婆婆洗脚,这俨然已成为一道温馨而又特殊的风景。

有一天,这位母亲为婆婆洗完脚回房间时看到自己的儿子晃晃悠悠地端来一盆水,她感到很非常惊讶。这时,她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认真地说:“妈妈,洗脚。” 看着如此贴心、懂事的孩子,母亲的心里暖烘烘的,感动地泪流满面。多懂事的孩子呀,原来她为婆婆洗脚的这一幕,已深烙孩子心中。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这真是个感人的故事——是呀,你懂得用心去聆听故事。这位妈妈真孝顺——你打心眼儿里钦佩她。妈妈和孩子都很孝顺——妈妈为婆婆洗脚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孩子受妈妈的感染,将心比心,学会了孝顺自己的妈妈。今天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请看我写课题——(板书:将心比心)然后请生读课题。

b、你们手中拿的就是这篇文章。课堂中最美的是朗朗的读书声。(出示:现在请自由读课文三分钟,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

c、把你认为最难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句并正音。)

d、读的不错了,现在老师想听你们说说,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1、例如:我知道了一位阿姨帮助“我”的奶奶推门的事。(对,这是你说的这件事是不是这个意思?)(板书:帮助推门。)

2、例如:母亲打针,护士扎了好几针才扎准,母亲没有责备护士。(你是要告诉大家这位母亲能——板书:理解过失。)

3、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个词你能说出来吗?)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温暖)你说的正是我想的。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边默读边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一)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例生说:这位阿姨很善良,温暖了我的心。)(师:哪些字词能让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推着沉重的大门:为什么?

一直:如果不一直拉着会有什么后果?

(2)她帮助的是她的亲人和朋友吗?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学生畅谈到的“真诚帮助,善良”等等中,教师有意提升一下“陌生人”。(面对这样的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与真诚地帮助。)

(3)朗读:读出暖暖的感觉。(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的话。”

学生自由谈体会。

(是呀,阿姨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这种纯洁的爱,令你沉浸在温暖之中是吗?)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2)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么想?(顺学生的话随机: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2、“只见……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1)“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2)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引言: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

(3)你认识到了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1)为什么你的心感到暖暖的?(文章已经是第二次出现”平静”这个词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平静这个词,你体会到母亲对一个孩子的什么感情?)(爱孩子,想着自己的孩子,心里装的都是孩子、关心、无私。)

(2)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不是。原来是抱怨的。)练笔: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将心比心,激动地想:“。”

(例:母亲的角度:母亲太爱我了,真是我的好母亲;我自省的角度:我为什么就不能像母亲一样体谅别人呢?我太小气了。道理的角度:人与人之间一定要宽容对待,学会理解。只要我们将心比心,才会获得快乐与幸福。)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过渡:同学们,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撑。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

1、阿姨对奶奶的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妈妈对护士的话。(“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男孩子把这句话发自肺腑地对女孩子说——

女孩子请把这句话献给男孩子——

让我们真心实意地告诉所有人——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1、(板画出心,三十秒钟沉浸)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为了勉励自己,应该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结课: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将心比心课本篇六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想尽量想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但是导入时一个问题“什么是将心比心?”却难倒了大家,学生不会用准确的语音描述。本来是个好的契机,可以质疑激趣的,结果我忍不住随意说了一句:这么简单的成语也不知道?一下子打击了学生,他们的小脸黯然失色,我也后悔不迭,真是扫兴……唉,教师的语言多么重要,不能太随意,又犯大忌了。

在体会了文章中感人的语言,了解了文章思想后,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将心比心”的含义,情绪也上来了。可是时间在启发诱导中被浪费了,没有时间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更别说联系实际来谈体会了。只有课后通过练笔去了解学生的思想了。

课后,我不由得也反思起来,作为老师在与学生相处时,在我们要求学生时,将心比心也尤为重要。我们也做过学生,也知道当学生的辛苦,也有令老师头疼的时候……现在角色转换成老师了,站在讲台上我们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教好他们,从我们的立场出发告诉他们那样做不对,应该这样。而孩子不一定理解,接受……

教师,当反思……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学完这篇课文我在随想本上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写写自己对文章最后一段的感想。第二天当我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感触还挺多的,特别是部分学生的心得体会让我爱不释手。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谈自己对将心比心的理解,说得很好。我想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一定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多一份宽容和尊重。

学生的心里话让我不由得也反思起来,作为老师在与学生相处时,将心比心不也显得尤为重要吗?曾经我们也做过学生,也知道当学生的辛苦,过去我们也有令老师头疼的时候,也曾对着作业喊累,也有偷懒的时候,当然还少不了犯错……现在我们的角色不同了,是老师了,慢慢地这些经历也就淡忘了,站在讲台上的我们也许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教好我们的孩子们,从我们的立场出发告诉他们那样做不对,应该这样。但学生总是喜欢逃离我们的视线,爱和我们玩躲迷藏。让我们也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多点体谅学生,将心比心替他们想想,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孩子的某些错误是正常,可以理解。当我们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心后,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那我们老师教得也不至于那么累了,工作起来也就快乐多了。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很简短的小文章,文中用两个小事例展现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将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换取他们的真心,这样我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

第三,作为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我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结束时,又引导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简单回顾,并安排课后练笔,使整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我想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一定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多一份宽容和尊重.作为老师的我,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也深受体会,曾经我们也做过学生,也知道当学生的辛苦,现在我们是老师了,站在讲台上的我们也许只想着如何去教好我们的孩子们,从我们的立场出发告诉他们那样做不对,应该这样.但学生总是喜欢逃离我们的视线,爱和我们玩躲迷藏.因此,让我们也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多点体谅学生,将心比心替他们想想,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孩子的某些错误是正常,可以理解.当我们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心后,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那我们老师教得也不至于那么累了,工作起来也就快乐多了.

一篇简短的课文确让我们师生都懂得如何去为别人着想.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带领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关怀,领悟人与人之间只有带有一颗宽容的心,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地和谐。

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同时由于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因此,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主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感悟这样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但同时由于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理解起来并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这样就使得课文的知识点相对较少,讲解起来容易造成空洞的感觉。因此,我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自读提示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开展。

虽然这篇课文所设计的教学内容不会过于繁杂,但经过梁老师的评课,我觉得我还有以下方面可以进行改进:

一、板书。板书设计一直是我教学设计的弱项,也也许是我平时没有过多注意的原因,所以板书似乎总是过于繁杂,而且我总是试图把课文的主要信息都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明了,更多时候反而造成了累赘。但在这节课上,梁老师提醒我,其实板书也可以板课文的中心句——简单的一个句子,简单明了,让学生更易于理解。

二、多音字的讲解。由于多音字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知识点,同时因为这篇课文出现较多的多音字,因此我花了较多时间进行讲解巩固——先让学生自己做,然后全班对答案,再读。这一环节似乎把课文的知识点巩固了,但花费了较多的教学时间,从而影响了接下来的教学时间。

三、提问题。由于这是一篇课文,虽然我注意了通过提问多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的理解,但是对于自读课文,问题还可以更放手一点,尤其是拓展部分,多给时间学生思考、讨论,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

四、学生注意力——更多地关注学生,是梁老师提醒我的另外一方面。教学毕竟面对的学生,需要兼顾到学生的知识面,也必须兼顾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但也许还是新老师的关系,每当有老师前来听课,我都会特别地紧张,自己的注意力往往更多地专注于自己的教学流程——应该如何使教学流程完整、流畅,所以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学习状态。但是,我想梁老师给我提的醒是非常必要的,毕竟,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

将心比心课本篇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预习探究  合作交流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品读体验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巩固延伸

四、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板书设计:

8*将心比心

阿姨奶奶将心比心 

母亲护士将心比心 

人 人 将心比心

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是一片略读课文。是从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写起,它反映的却是人们的道德思想问题,意在呼唤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将心比心,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带着“什么叫将心比心?”这个问题,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受到遇事能推心置腹地想一想,应如何去做。

将心比心课本篇八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将心比心》是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第二单元的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学习本文的目的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人与人要宽容、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多关心他人。

2、教学目标:

⑴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⑵ 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⑵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与本文人物对话的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难点: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用抓重点语句反复朗读,体会,引导法,以生活实际熟悉的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朗读,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本周律师事务所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引导揭题──检查预习──阅读体会──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1、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揭示课题。

2、读课文: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读通课文,认识生字,理解生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细读课文:

⑴ 本环节主要抓住化合物语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化合物品质。

⑵ 在读第一自然段时,抓住阿姨的那段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你读了这句话体会到什么?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交流,讨论后,板书:处处为他人着想,然后移情体会,让学生思考:要是你是这位阿姨会怎么做?

⑶ 在阅读第二自然段时,抓住母亲的话重点阅读体会,如“不要紧,再来一次!”你体会到什么?(宽容)如:“这是我…….女儿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读到这里,你体会到妈妈的什么品质最使你感动?

(宽容、理解、鼓励)

⑷ 移情体会:

如果这位妈妈责备,甚至辱骂那位护士,结果会怎样?

⑸ 你从这件事中体会到什么?(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板书)

⑹ 过渡:

你读了这两件事有什么体会?作者有什么体会?齐读第三自然段。

⑹ 你认为“将心比心”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心比别人的心,为他人着想)

4、设置情景,说话练习,深化认识:

⑴ 提出说话要求。

⑵ 学生练习写话。

⑶ 交流。(可对话表演)

5、课堂小结:

本环节用中国台湾作家罗兰的话,深化学生情感。

【体会】

通过按照以上思路进行的教学,效果比较好,学生对“将心比心”这一传统美德有了深刻的认识,课堂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课堂气氛活跃。不足之处是:阅读的形式不够多样化,不能很好地为理解课文内容服务,老师讲得过多,放手不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课堂气氛不活跃,主要是引导不当,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在“读”上下功夫,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力争在阅读教学中有新突破。

将心比心课本篇九

课前谈话:

听说咱们班有很多爱听故事的同学,谁喜欢听故事?你喜欢吗?你呢?看来我们都是知音呀。那太好了,今天我就投大家所好讲个故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或幻灯内容导入)

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因生活所迫,肩负起了照顾婆婆和孩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做事,打理家里的一切,虽然艰辛,但她无怨。她每天晚上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的婆婆端洗脚水,帮婆婆洗脚,这俨然已成为一道温馨而又特殊的风景。

有一天,这位母亲为婆婆洗完脚回房间时看到自己的儿子晃晃悠悠地端来一盆水,她感到很非常惊讶。这时,她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认真地说:妈妈,洗脚。看着如此贴心、懂事的孩子,母亲的心里暖烘烘的,感动地泪流满面。多懂事的孩子呀,原来她为婆婆洗脚的这一幕,已深烙孩子心中。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这真是个感人的故事是呀,你懂得用心去聆听故事。这位妈妈真孝顺你打心眼儿里钦佩她。妈妈和孩子都很孝顺妈妈为婆婆洗脚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孩子。父母是孩子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孩子受妈妈的感染,将心比心,学会了孝顺自己的妈妈。今天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请看我写课题(板书:将心比心)然后请生读课题。

b、你们手中拿的就是这篇文章。课堂中最美的是朗朗的读书声。(出示:现在请自由读课文三分钟,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

c、把你认为最难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句并正音。)

d、读的不错了,现在老师想听你们说说,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1、例如:我知道了一位阿姨帮助我的奶奶推门的事。(对,这是你说的这件事是不是这个意思?)(板书:帮助推门。)

2、例如:母亲打针,护士扎了好几针才扎准,母亲没有责备护士。(你是要告诉大家这位母亲能板书:理解过失。)

3、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个词你能说出来吗?)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温暖)你说的正是我想的。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边默读边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一)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例生说:这位阿姨很善良,温暖了我的心。)(师:哪些字词能让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推着沉重的大门:为什么?

一直:如果不一直拉着会有什么后果?

(2)她帮助的是她的亲人和朋友吗?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学生畅谈到的真诚帮助,善良等等中,教师有意提升一下陌生人。(面对这样的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与真诚地帮助。)

(3)朗读:读出暖暖的感觉。(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的话。

学生自由谈体会。

(是呀,阿姨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这种纯洁的爱,令你沉浸在温暖之中是吗?)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2)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么想?(顺学生的话随机: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2、只见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1)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2)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引言: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

(3)你认识到了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1)为什么你的心感到暖暖的?(文章已经是第二次出现平静这个词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平静这个词,你体会到母亲对一个孩子的什么感情?)(爱孩子,想着自己的孩子,心里装的都是孩子、关心、无私。)

(2)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不是。原来是抱怨的。)练笔: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将心比心,激动地想:。

(例:母亲的角度:母亲太爱我了,真是我的好母亲;我自省的角度:我为什么就不能像母亲一样体谅别人呢?我太小气了。道理的角度:人与人之间一定要宽容对待,学会理解。只要我们将心比心,才会获得快乐与幸福。)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过渡:同学们,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撑。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

1、阿姨对奶奶的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妈妈对护士的话。(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男孩子把这句话发自肺腑地对女孩子说

女孩子请把这句话献给男孩子

让我们真心实意地告诉所有人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1、(板画出心,三十秒钟沉浸)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为了勉励自己,应该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结课: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将心比心课本篇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关键:

1、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人?什么事?

2、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将心比心

2、理解课题:是说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体会别人的心理,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理解词语。

{zhā 扎针 扎根

扎:zhā,多音字:{zh 挣扎

{zā 扎皮带

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

宽容:宽厚体谅别人。

2、理解课文内容。

(1)奶奶讲了一件事,一位阿姨在奶奶前面开门,一直等到奶奶进门才松手,面对奶奶的道谢,阿姨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我亲自遇到妈妈看见实习护士扎针技术欠佳,鼓励她再来一次,护士连声感谢,妈妈说:我的女儿也能得到宽容和鼓励。

(3)师小结:

本课讲了两件事:一件是一位阿姨为奶奶开门以及说的话让人感动;另一件是我的妈妈鼓励护士并谈及自己的女儿的话让人深思,揭示出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在生活中要将心比心,多一份宽容和尊重。

1、 自由读课文。

(1)找出让人感动的地方,读一读,悟一悟。

①第一段让人感动。

a学生读后议:

阿姨的行为与语言很平凡但渗透着修养―――关爱老人。

b老师随机点拨:

是啊,关爱老人是人类美好的道德修养,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是在诉说着关爱老人的可贵和必要。阿姨的行为折射人生的至理、至情,让我们一起以深情的朗读来赞美这位高尚的阿姨。

c感情朗读。

d联系实际谈要为老人做什么。

让坐、搀扶、开门、帮助找路

e师:对,真是懂事的孩子,我们之所以幸福地降生并快乐的成长,就是因为有了长辈的关怀,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

f理解温暖一词的含义并齐读这一句话。(第一段最后一句)

(感动)

②第二段让人感动

a学生读后议:

妈妈的行为让人感动,鼓励关爱小辈,一片苦心。

妈妈的言语让人感动,由此及己,一片慈母心。

b师:同学们,这位妈妈是一位圣人。爱自己的孩子是本性,爱别人的孩子确是高尚。古人亦云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母亲怎能不让人感动呢/让我们用深情的语调讴歌这位母亲,齐读。

c分角色朗读课文,进行情境教学。

d拓展延伸;记住老师和母亲的鼓励,及时把握,走向成功。宽容别人,同学之间要互相谅解,同学们学文就是为了悟理。

③第三段让人深思。

a读读自己的理解。

b联系生活讲讲该怎样伏诸行动。

师:你们理解的很好。这也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换位思考。一事当前想一想,如果换了你,你希望别人怎么说,怎么做呢?然后你就去这样做,那结果会怎样呢?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好多的问题,矛盾也就会迎刃而解了,特别是对老人,对孩子这样的弱势群体更应该如此。

生齐读第三段。

c出示与宽容关爱有关的名言。

张九龄:记人之长,忘人之短。

屠格涅夫: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别人宽容的,但谁能说自己不需要宽容呢?

鲁迅: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三、 小结

同学们,宽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 (欧文)。

四、作业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日记的形式写一件有关将心比心的事。

将心比心课本篇十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文中两处人物的语言和结尾的重点段。

(2 ) 通过课文的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认真听别人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过程与方法

(1) 自主阅读,了解内容。

(2) 延伸拓展,由此及彼,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与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宽容与体谅。

重难点、关键

1.课文讲了什么人?什么事?

2.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因生活所迫,肩负起了照顾婆婆和孩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做事,打理家里的一切,虽然辛苦,但她没有一句怨言。她每天晚上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的婆婆端洗脚水,帮婆婆洗脚,这俨然已成为她的习惯,也称了这个家里一道温馨而又美丽的风景。

有一天,这位母亲为婆婆洗完脚回房间时看到自己的儿子晃晃悠悠地端来一盆水,她感到很非常惊讶。这时,她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认真地说:“妈妈,洗脚。”看着如此贴心、懂事的孩子,母亲的心里暖暖的,流下了感动的泪。多懂事的孩子呀,原来她为婆婆洗脚的这一幕,已深深地烙在了孩子心中。

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生:……

是啊,孩子受妈妈的感染,将心比心,学会了孝顺自己的妈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请看课题——《将心比心》。谁来读一读?齐读课题

这两个心的意思一样吗?课文中又是这两个心的意思一样吗?课文中又是谁将心比心,怎样对待别人呢?让我们带着问题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同学互相帮助来解决。

2.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3文中的“我”有什么感受?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请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一)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品词:沉重、一直)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说的话。”

3、小结:阿姨首先想到的是别人,为老奶奶推门,然后想到自己的妈妈,希望自己的妈妈遇到这样的情况,也有人会这样做。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然而想获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首先自己要去关心、帮助别人,这就是将心比心。

(二)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2)感悟“平静”中的母亲当时心里怎么想?

2、“只见……果然成功了”

(1)领悟“不要紧,再来一次”这句话的不简单。

(2)引读

(3)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1)感悟第二次的“平静”

(2)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1、过渡: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做,这样想,这样说, 温暖着我,于是我激动的想——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再读激情:我们也应该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正因为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将心比心,歌唱家唱出了一曲《爱的奉献》请大家也来唱一唱吧,许多名人也写出了将心比心的名言,请大家也来读一读吧。

4、小结:在生活中我们要想“幸福之花处处开放,就应该学会将心比心,对人多一份(课件出示许多心套着心形里写着的——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让学生读一读。)这样我们才会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

将心比心课本篇十二

学习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⒊受到“将心比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夹叙夹议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课前准备:写有学习目标、自学指导、当堂训练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⒈自学指导(一)

⑴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⑵思考: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5分钟后比一比谁的学习效果最好?)

⒉学生自学,教师巡回了解学情。

⒊交流自学效果:

⑴请学生读自己最感动的段落,检测是否读正确、读通顺。

⑵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⑶交流自己在自学中不懂的问题。

四、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⒈自学指导(二)

⑴默读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3分钟)

⑵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5分钟)

⑶齐读第三节,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3分钟)

⒉交流自学效果:

⑴小组内交流第一节,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小组内交流第二节。

①班上交流读后感受。

②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五、回顾小结

⒈谈谈这堂课您有哪些收获?

⒉这些收获您是如何学到的?

六、当堂训练(15分钟)

必做题

⒈仿写句子:(4分钟)

⑴要不是……我真不敢……

⑵是啊,如果我们的生活中能……,就会……,就会……。

⒉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5分钟)

选做题:读名言,说说自己的感受。(3分钟)

中国台湾作家罗兰曾经这样说:“如果每一个人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21855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