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冬夜读书示子聿讲解篇一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几则故事,通过师生讲故事、议故事、编故事、演故事,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内涵,体现自己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悟《冬夜读书示子聿》蕴涵的道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三、教学难点: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搜集纸上谈兵、几则关于勤奋学习等有关《冬夜读书示子聿》的故事
五、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巧妙揭题。
1.讲解一则故事:《纸上谈兵》导人。思考:为什么熟读兵书的赵括会兵败如山倒?
2.揭题, 对于这首诗,你最想提什么问题呢?(预设:作者是谁?诗题是什么?)
(二)﹑自主合作,共同探讨,理解诗句内涵。
1.出示“范字”,再次朗读(指名读,齐读)
⑴简介作者陆游
①本学期你曾学过陆游的什么诗,你对陆游有哪些了解?
②老师补充介绍: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洋溢着爱国热情的诗,今存九千多首,荣登中国古代诗人诗作数量之最。
2.解题
①师生一起读题目
②讨论:题中中心词是什么?“冬夜”点明了什么?“读书”则交代了当时的环境。“示”可作什么理解?他会把什么感受来告知儿子,教育儿子呢?下面看诗的内容
3 反复诵读,力争会背。
①自由读背
②领读、齐读。
③分组读(会背的则背)
④学生闭目轻诵
⑤指名背、齐背
⑥投影出示关键词语的注释,学生借助注释自主学习。
“学问”,指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意思;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始”,才;
“终”,到底、毕竟的意思;
“绝”,表示程度,极、最的意思;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亲自;
“躬行”,亲自实践。
⑦略谈感悟:从陆游的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入相应的诗句)
4.讲故事,深入理解诗句(各句学情预设)
1.指名学生背出第一句,由“无遗力”引出成语“不遗余力”,引出古人学习十分刻苦。交流描写古人学习勤奋的成语。
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十载寒窗、闻鸡起舞、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囊萤映雪……综合学生的发言,激励他们简单讲一讲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切实体会古人读书做学问真是不遗余力、孜孜不倦。板书孜孜不倦。
2.指名学生背出第二句,由“少壮”到“老”引出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板书:有所成就)
3.指名背出第三句,理解“纸上”、“浅”,由“纸上”联系“纸上谈兵”中的赵括为什么兵败如山倒?再说出这句诗的大意。
4.指名背出第四句,理解“绝”“躬”再说出句意。
综合3﹑4两句得出“实践出真知”。
5.演故事:
看图:找两个学生分角色扮演。 ①表演要领点拨:陆游为什么要说这番话,是怎样说这番话的,子聿听完后会说些什么?
预设:
a:陆游觉得子聿书本知识研究小有成绩,但是已经滋生了骄傲的情绪,陆游怕儿子半途而废,所以,提醒他的儿子,要想真正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还要把透彻地了解书本知识和亲自实践结合起来。
b:陆游想到自己能成为一个诗人、有学问的人,就是因为从小这样饱读诗书,所以,他想把他的经验告诉儿子,让他也成为有用的栋梁之才。
c:陆游是戎马一生的大将军,看到自己年事已高,国家的安全,民族的振兴,都靠子聿这么大的孩子将来得以保证。因此,他激励儿子好好读书,掌握真才实学 ,长大报效祖国。
d:也许陆游小时侯有些贪玩,现在虽然别人都认为他已经是饱学之士,可他总觉得自己还非常浅薄。所以,他想提醒和自己小时侯同样贪玩的儿子从小就要认真读书,长大超越父亲。
出示口头填空题
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大诗人陆游坐在书桌前,手捧书本,捋了两下长须,语重心长地对小儿子聿说:“ 。”
子聿听了父亲的这番话,明白了 。
陆游微微点头,接着又意味深长地说: “ 。”
子聿听完这番耐人寻味的话,明白了 。
学生自由组合,创意地演练。
推选同学登台表演。
(三).拓展延伸:看板书,明道理。从这首诗中你明白了哪些道理?(从医生、驾驶员、厨师……等人身上总结: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四).背默古诗
① 指名背诵。
②仔细观察,注意难写的字。
③友情提醒:这些字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工夫的“工”。
板书设计: 22.古诗两首
《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孜孜不倦
少壮工夫老始成。 持之以恒
纸上得来终觉浅, 实践出真知
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讲解篇二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内涵,联系具体的事例讲出自己的理解。
3.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
【学习准备】搜集关于读书、实践的名言警句,借助工具书理解诗中有关字、词的意思。
【活动方案】
活动一:忆一忆,走近诗文。
1、吟诵陆游作品《示儿》
2、组内交流:结合陆游教子的故事,谈一谈你对课题《冬夜读书示子聿》的理解。
活动二:吟一吟,诵出诗味。
1.读诗过三关:读准、读通、读好!加油哦!
2.汇报展示。
活动三:想一想,理解诗意。
1.轻声读古诗,仔细看插图,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字、词或诗句的意思,还有哪些不理解。
2.组内讨论交流,尝试解决疑难。
想一想,说得越多越好哦!
3、全班交流。
4、历史上记载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有许多,由“无遗力”你想到了哪些描写古人学习勤奋的成语?
活动四:说一说,领悟诗理。
1.再读古诗,找出陆游告诫儿子道理的诗句,小组内读一读。
2、历史上曾经发过一个与这两句诗相关的故事,那就是——“纸上谈兵”。读补充资料,小组内谈一谈你对这一故事的看法。
3.组内交流:以史为鉴,结合成长中的事例,说一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4.各小组汇报。
【检测反馈】
1、解释带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 全班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读书、实践的名言警句。
【补充资料】
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在年轻的时候,就读过不少兵书,常常在人们面前谈论作战用兵的事情,即使父亲赵奢也难不住他。很多人认为他很有才能,但是他父亲却认为他夸夸其谈,不能承担重任。
有一次,秦国进攻赵国。赵国大将廉颇采用了修筑壁垒坚守的方法。后来,赵王听信了秦国散布的流言,以为廉颇年老懦弱,不能抵挡敌军,就改派赵括代替廉颇。赵括到了前线,死搬兵书上的教条,完全改变了廉颇持久抗战的计划。秦将白起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便用计先截断了赵军的运粮后路,然后把赵军团团包围。赵军粮绝,赵括企图突围,被秦军一箭射死,四十多万赵军一下子尽被歼灭。
【教学反思】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学习中,重在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练说,感悟《冬夜读书示子聿》蕴涵的道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活动单设计主要凸显以下特点:
一、注重诵读,体验情感
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这几年,古诗教学中的“涵泳”已成为老师们的共识。曾国藩曾指出:“涵者,如春雨之润桃花,如清渠之溉稻……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人之濯足……”
就朗读而言,应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初步感受诗意的朗读。古诗的朗读必须注重节奏和音律,要做到抑扬顿挫,通过“读准”、“读通”、“读好”三个环节,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第二阶段,加深理解的朗读。初读是感受,那是较为朦胧的理解,第二阶段的朗读要引导学生发现一些问题,再与分析相结合,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朗读巩固,呈螺旋式交替纵深发展。第三阶段,深化理解的朗读。在这一阶段的朗读,要引导学生辨味诗的关键词句,如“无遗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抓住“诗眼”,品出味道,让学生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
二、紧扣“无遗力”,放大词境
在理解“无遗力”就是“不遗余力”的意思之后,学生们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历史上记载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有许多,由“无遗力”你想到了哪些描写古人学习勤奋的成语?”联系旧知,学生很快就想到了: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闻鸡起舞等,在简要讲述故事的同时,诗歌的形象立体起来,丰满起来。这一环节通过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活,首先是“无遗力”的理解,其次是“哪些古人做学问是这样努力的”,将短短的七个字读厚起来,随之学生的体验也就深刻起来。
三、合理地资源整合与利用
由回顾陆游的另一作品《示儿》入手,结合“陆游教子”的故事揭示诗题,使学生了解了本诗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精神品质。由此,课堂学习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诗句的解读环节。联系“纸上谈兵”的故事,及至学生已经能够理解诗意,明白诗理的时候,又不失时机地将学习引向了新的语言链接与积累: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旧书不厌百回读,读书须尽苦功夫。”
…………
冬夜读书示子聿讲解篇三
课题:《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
教材简解:《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一首教子诗,子聿(yù),诗人的小儿子,陆游是要告诉儿子做学问的道理。首句是诗人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这是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后两句,诗人更进一步指出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问,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在这首诗里,诗人在文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作者的这种见解,与时俱进,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是非常有价值的见解。因此,这首诗非常有名。
目标预设: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注释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内涵,讲出具体的事例体现自己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悟《冬夜读书示子聿》蕴涵的道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难点: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说,语文教材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载体,更是美的矿藏。其中,语言凝练,对仗工整的古诗更是这矿藏中的瑰宝。读诗能使人灵秀。古诗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诗中美的因素,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读”中“悟”,“悟”中“读”,主动学习,品味古诗,深入其中,吸取营养,探索真谛。让学生的心灵真正充实、灵秀起来,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以学生为本”的新时期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
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大致思路为:读诗歌——解诗意——悟诗境——品诗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开学初我们学了首《示儿》,还会背吗?指名学生背注意相机评价
2、记得题目的意思吗?示:让人知道,指示儿:子女
3、一首《示儿》诗,充分体现了陆游渴望祖国大好河山归于一统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揭题,简介示儿诗
1、揭题
示儿,古已有之。孔子教子学《诗》历史上传为佳话,陆游一生诗作近万首,专门示儿或提及教子的即达200余首。
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陆游的一首与示儿有关的诗。师揭题《冬夜读书示子聿》,并板书课题
2、解题
(1)同是与示儿有关的诗,看看这两首诗的题目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2)师介绍:陆游共有六子一女,子聿是他的小儿子。这儿的示也是指示、告诉的意思。
现在题目能读懂吗?指名学生说题目的意思。(诗人冬夜读书,心有所感,借以教育儿子子聿)
3、说话激趣,导入诗歌学习
作为父亲的陆游会告诉他儿子有关读书的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大胆猜测一下。
指名学生说
三、学习诗歌
(一)读通读熟诗歌
过渡: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陆游是怎么说的吧。
1、出示诗歌: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2、让我们先把陆游的这些话读流利、熟练了,它的意思自然而然的会明白的。学生自读。
3、交流指名学生读诗。
(二)理解诗歌意思
过渡:谁能当当翻译,把这位南宋时期的父亲的话翻译成我们每个人都能听懂的话吗?老师给你们提供了一些帮助。
1、师出示诗歌关键词语翻译。
遗:保留
始:才
有:有所成
终:到底,毕竟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行:亲自实践。躬:亲自
2、学生自己练说
3、交流指名学生说
4、教师小结:
(三)指导朗读诗歌
1、如果你是陆游你会怎么来读这些话指名学生朗读,师相机评价。
2、你为什么这么读?师相机评价,如:真是位用心良苦的父亲啊;真是位循循善诱的父亲啊;
让学生感悟读书要发自感情。
3、指导后再请学生朗读
4、全班齐读
四、领悟诗歌道理
1、如果你是子聿,从父亲的这番话中,你领悟到了什么?指名学生说
师相机指导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领悟到学习贵在持之以恒、孜孜不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领悟到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道理。)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孜孜不倦持之以恒读书和实践相结合
2、身为幼子的子聿既听话,又孝顺,深得陆游喜爱,被陆游誉为“大耳儿”,陆游教子读书的诗中,以示子聿为多。《冬夜读书示子聿》共8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陆游的200余篇的示儿诗中,内容丰富,囊括了许多方面。有教子做人的,有教子做学问的,有教子为官之道的。
3、师出示:“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示子聿》
(你坚决想要学诗的话,要深入生活。)
“学贵身行道,儒当世守经。”
——《示元敏》
(读书做学问,最可贵的是对所学的道理能够学以致用、身体力行。作为一个读书人,应该终生恪守先贤经籍的教训,心中应该始终仰慕先贤的高尚人格。)
4、你分别从他的这些诗句中明白了什么做学问的道理呢?
5、回忆以前所学知识,你再向大家推荐你的读书好方法。生交流
五、感悟陆游的人格
1、陆游的这首教育儿子读书的诗我们都已经懂熟了,身为父亲的陆游又是怎样的人呢?
2、指名学生说,
3、师小结并出示:
陆游既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又是一个寓事于教,寓教于爱的较为开明的父亲。他对儿辈教育,从不板起面孔,而是就眼前事,话家常语,表心中意。他很了解儿辈的想法,因材施教。他和儿辈同吃同住,同桌写字,同窗夜读,游湖则相携,登山则相从。儿病则忧,病愈则喜;出门远送,归家远迎。愈到晚年,一教子爱子之情愈切。他通过和儿辈共同活动,不断对他们进行做人的教育
六、整合所学知识
如果我们将平时所学的点滴知识比喻成大厦的一砖一瓦,要使这座大厦更为坚实,更为完整需要我们不断地比较总结所学的相关知识,将有联系的、有关系的知识归类,变成自己的东西,你打算把今天地所得纳入你的哪个知识系统呢?
1、指名学生说
2、师小结
七、板书冬夜读书示子聿
孜孜不倦
持之以恒
读书和实践相结合
八、作业
总结所学的读书方法,制作学习方法卡片
冬夜读书示子聿讲解篇四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十一册第22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借助工具书,自主合作,大体领悟诗句的意思。
3、充分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及学生的经验世界,懂得做学问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丰富学习方法。
4、借助插图想象入境、激情诵读,结合《示儿》多方面认识陆游。
重点、难点:能联系实际,及学生所收集的资料,领悟诗中哲理。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感受到陆游身为人父的爱子之心。
设计理念:
1、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又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手段。本诗教学,我以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读中知诗意,读中悟情,读中悟理,用读表达自己的理解感受。
2、训练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为更好明诗理,课前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训练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创设陆游父子问答情境贯穿始终,让学生乐于表达,训练分析思维、口头表达能力;渗透学法,训练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赛诗,营造氛围
1、师:今天课前咱们不唱歌,改背诗好吗?你若想起了诗词不用举手,起立背,其他会背的同学也可放声来背,开始。(学生背得不亦乐乎)
2、师:《示儿》,本学期咱们刚刚学过,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的。透过诗句,我们看到了什么样的陆游?(板书:爱国)《冬夜读书示子聿》(出示板书读课题)是陆游写的另外一首诗,他将为我们呈现不一样的陆游。
3、师:齐读课题,提醒大家注意那个字?(聿,读“yù”,陆游的小儿子叫子聿。)从题目中你还了解到那些信息?
预设:时间是冬夜,人物有陆游和他的孩子子聿,事件陆游将读书时生发出来的感受告诉儿子。
【赛诗的目的是放松了紧张心情,唤醒诗歌学习的经历、情感,营造学诗氛围。“聿”字是不常见生字,学生受“律”字影响很容易将其误读为“lǜ”,因此在读题时强调读音。】
二、渗透学法
1、师:陆游告诉子聿哪些心得体会呢?学完诗咱们就清楚了。六年了,诗咱们学了不少,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学古诗?
2、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读准诗,知诗意,入诗境,悟诗理)咱们就按这四个环节来学诗,课后你们可以用这四点来检验自己是否学会了这首诗,或用这四个环节自主学习其他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六年级学生即将步入中学学习,他们已经具备而且必须具备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我认为教学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不容忽视。】
三、反复读诗,把握大意
3、师:诗,老师课前已经布置你们预习了,会读了吗?你们可别小看这短短的三十五个字,
要读好他可不那么容易。(出示评价等级:)你们先自个儿练练,然后读给同桌听,让他评评你能达到哪个等级,老师希望你们能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个台阶。
2,师:谁愿意接受全班同学的评价?其他同学可不能闲着,认真听,待会儿用这两个等级来评价他们,并能简要说明为什么?
(学生读,尽量让学生读准、读流利。为下文的教学做铺垫)
3、师:不知不觉中,咱们已经读了好多遍诗,你们明白诗中陆游要告诉子聿哪些感想吗?逐行逐句读读,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理解,遇到不明白的字词可以查工具书或请教同学。
4、课件出示:陆游对子聿说:儿子啊,(。)引导学生说大意,进行情感朗读。(补充板书:)
预设:
a、学生讲述“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时,教师问:爸爸做学问难吗?怎么难?(a,若读不好,师说我怎么听不出难的味道?b、若读得好,师问全班学生是否听出做学问难的味道,或问朗读者为什么这样读。引导读好“无遗力”“老始成”。)
注意:“工夫”与“功夫”的意义区别。
b、学生讲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师问:爸爸,什么叫“躬行”?与躬行相对的是?你能用读来告诉我该怎样去学知识吗?引导学生读好“终”“浅”“绝”“要躬行”。
注意区分“觉”“绝”。
【古诗语言凝练,含义深刻,富有韵律美节奏美,学习古诗首选方法是诵读。本环节我以读为主打曲,依据不同目的,安排学生绕有兴趣进行多次朗读:正确、流利两个等级标准既是学生认真诵读的动力,又是学生初读的方向、目标,更为后面的把握大意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理解大意后,我又及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初次感悟外化为情感朗读,加深对诗意的感受。】
四、借图入境,感受陆游
1、师:听到这老师真想看看那晚那温馨而又充满智慧的一幕,你们想看吗?那好,请闭上眼睛,随老师乘坐多啦a梦的时光机到那晚,(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虽然这一幕静止不动,但有的同学很了不起,能依据图上陆游父子的动作神态,想象当时情景,让整个画面动起来。看看图,想想画面,把你看到的听到的与同桌说说,好吗?
2、学生交流
预设:
a、陆游说的话直接用诗句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陆游的神态,化身为陆游朗读。
b、陆游说的话用自己话表述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再读诗句。
3、师:读着读着,你看到了陆游的那一面?(板书:爱子,爱学习)
4、师:陆游不仅爱国,爱子,爱学习,还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唐婉,并为她写许多缠绵的爱情诗,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去看看。
【一说到陆游,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赤诚的爱国之心。这首诗为读者呈现了陆游的其他面:爱子,爱学习。插图是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借助插图想象当时场景,为学生顺利走进诗境搭桥铺路;再让学生站在陆游的角度,想象陆游的口吻,诵读诗句,读出心中的陆游,读懂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五、旁征博引,悟诗理
1、师:刚刚你们只听到陆游将自己读书时所生发出来的感想告诉子聿,有谁听到他为孩子们解答疑惑的过程了。
预设:
a、a、师:爸爸,古人学问无遗力,你能给我举个例子吗?(学生讲述课前收集关于勤学苦练的名人小故事
b、师:是啊,就像大家说的一样,在诗句中包含着许多成语及名言:
出示:1、成语
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
十载寒窗通宵达旦夜以继日滴水穿石
2、名言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学生自由朗诵,丰富对诗句哲理的理解)
c、师:孩子,如此多有成就的古人圣贤是你的榜样,你要学习他们的?(学生答,板书:持之以恒)
b、a、师:爸爸,书上的知识都是前人经验结晶,为什么学后还得躬行呢?你能用身边的例子给我讲讲吗?
(学生举例)
b、师:俗话说,站在岸上是学不会游泳的,真正学习游泳还得到水里亲身实践,一味地依赖书本知识,便如纸上谈兵中的赵括,学生或教师讲述《纸上谈兵》故事
c、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
课件出示:爸爸,我不学赵括,而要板书:亲自实践
课件出示: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学生自由诵读)
【这是一首与读书想关的哲理诗,明理是本诗学习的重点及难点。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及自己的生活经验,生动而又深刻的感悟诗中哲理;表达时创设了“冬夜陆游父子问答”这一情境,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训练了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表达能力。】
六、拓展练习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代诗人写,诗中的两句告诉儿子读书要,两句告诉儿子读书要。结合《示儿》,我知道陆游是一位的诗人。
2、《冬夜读书示子聿》一共有8首,其中一首是这样的:读书万卷不谋食,脱粟在傍书在前。要识从来会心处,曲肱饮水亦欣然。按读准诗,知诗意,入诗境,悟诗理自主学诗,想想诗中,陆游又告诉子聿读书要。
附板书:
《冬夜读书示子聿》
学法哲理多样陆游
读准诗持之以恒爱国
知诗意孜孜不倦爱子
入诗境亲身实践爱学习
悟诗理
冬夜读书示子聿讲解篇五
⊙目标预设:
1、运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习生字词,能运用恰当的节奏、语调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理解关键词,联系具体的事例等办法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内涵。
3、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朗读诗句、联系大量历史故事、成语、名言等进行交流,感悟“无遗力”、“老始成”所蕴涵的内容,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教学难点: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及体会诗人陆游对小儿子子聿所寄予的一片深情。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本课的教学内容也是要着重让学生认识实践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预设时增加了两次联想,让学生联系自己所学到的大量历史故事、成语、名言等进行交流,既复习了旧知,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不至于让“无遗力”、“老始成”这两个教学重难点流于空洞的说教,因为有了以具体的事例为依托,教学中学生均能建立起丰富、具体、生动的形象来,较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问题。
2、“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本教学设计中除了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说说诗意之外,还增加了一个巩固性的练习:根据提供的材料,完善小剧本。这样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说与写相配套,能使学生较好地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又复习了本册教科书第二单元中关于“剧本”的知识。
3、作业的设计,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分必选与自选题),又加强了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制作作家小卡片)或读写结合的能力培养。
⊙设计思路:
根据以上的理念,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
一、诵读古诗,谈话揭题;二、理解题意,读熟诗歌;
三、自学古诗,初感诗意;四、深入理解,突破重难点;
五、总结全诗,提出希望;六、作业超市。
⊙课前预习:
1、借助字典理解诗中有关字、词的意思;
2、搜集关于读书、实践的名言警句;
3、复习剧本,了解剧本常识。
⊙教学过程:
一、诵读古诗,谈话揭题。
1、学生诵读古诗(由学校开展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入手)。
·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归到本学期学习的《示儿》一诗。
师追问:对于陆游,你还知道些什么?
2、谈话揭题:陆游一生酷爱读书,经常读得废寝忘食,即使到了多病的晚年,还像年轻时那样发愤读书。陆游的一生,写下了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刚才诵读的《示儿》,属于悲壮的爱国绝唱,是对子女的临终遗嘱,而今天我们学习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也是写对子女的教育,并被世人津津乐道。(多媒体出示全诗,并板书课题)
二、理解题意,读熟诗歌。
1、理解题意。
① 读题后,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交流)
·这件事情发生在一个冬天的深夜。
·这首诗是陆游写给小儿子聿的。
·陆游在冬夜读书时生发的一些感想以此来教育他的儿子。
② 引导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③ 再指导多角度读好诗歌题目。
过渡: 陆游在冬日寒冷的夜晚,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时,生发了哪些感情想要用诗来教育儿子呢?让我们一起回到了800多年前的那个深夜,走进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
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2、读熟诗歌。
①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 检查朗读情况(注意字音的正确、朗读的节奏等)。
过渡:学习古诗,除了会读之外,我们还要理解古诗。
三、自学古诗,初感诗意。
1、教师:请同学们自己再读读古诗,看看你能读懂哪些词语的意思,哪些诗句的意思,你还有什么地方读不明白,请在书上打个小问号,然后把你的收获和同桌交流交流。
2、学生自学,并和同桌交流。
四、深入理解诗句(各句学情预设)
1、教师:通过刚才自己的学习与同桌的讨论,我想大家对诗句一定有了初步的理解,下面我们把你读懂的来告诉大家。
① 第一句:古人学问无遗力。
a、教师:第一句诗读明白的举举手,看来真不少,指名交流诗意。
(古人读书﹑做学问时是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的。)
你是怎么读懂的啊?(因为我知道学问的意思是读书学习,也就是做学问,遗的意思是留,无遗力是指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b﹑教师:由“无遗力”,你直接想到了哪个成语?(不遗余力)
c﹑教师:你说的真好,你是怎么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的?
(我是通过查字典、联系整句诗、请教别人来知道的)
教师:这些都是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d、教师:请你举例说说古人追求学问是如何不遗余力的?
(古人学习的确是十分刻苦的,历史上记载古人学习勤奋的故事有许多如: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闻鸡起舞、十载寒窗、通宵达旦、夜以继日……)
e﹑教师:你能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吗?
教师:听了这些,感觉古人读书做学问真是不遗余力、孜孜不倦。
(板书:不遗余力)
② 第二句:少壮工夫老始成。
a、教师:第一句我们已经读明白了,那这第二句,你读明白了吗?
交流诗意:小时候用的工夫,要到年老的时候,才有所成就。
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呢?在这句诗句中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始的意思是才,工夫是时间,成是成就)
b、教师点拨:在这句诗中,有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你找到了吗?从“少壮”到“老”,你读明白了什么?学习的时间过程是极其漫长的,也就是说,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了。
(板书:持之以恒)
c、教师:做学问,从“少壮”努力,直到老了才有所成就,这要花多少工夫啊!。老师想到还有一个词:功夫。我们经常会混淆,今天我们来做个练习,看能不能给弄清楚了。
d、多媒体显示:我选择,我快乐
工夫 功夫
1.当初不会跳绳的这个一年级男生,仅一星期( ),
不仅学会了跳绳,而且一分钟还可以跳120多只。
2.这个杂技演员真有( )。
3.时间不早了,明天有( )再来玩吧!
4.李小龙的中国( ),世界闻名。
e、教师:通过选择比较,我们知道:“工夫”侧重于表示时间;“功夫”侧重于表示本领。现在我们知道:古人做学问,强调积累,日积月累,滴水穿石,要花平生工夫才有所成就,用现在的话说是“活到老,学到老”。
f、教师点拨:同学们,想一想你知道有哪些人,也是“少壮工夫老始成”的?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老年才名动全国;
李时珍从小立志,晚年才编成《本草纲目》;
谈迁——从小立志,晚年才编写成《国榷》……)
2、学法小结:通过学习前两句诗句,你们发现了吗?如何来理解整句诗呢?(关键是要要抓住一些重点词语,从而来理解整句诗句的意思。那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接下来的两句。
③第三、四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a、教师:这两个句子中,你理解了哪些重点词语呢?
交流:· “纸上”:书本知识。(相机板书:书本知识)“浅”:肤浅。“终”:毕竟。
· “此事”:这些知识。即指书本上的知识。“躬(躬行)”:亲自实践。(相机板书:实践经验)
b、学生交流诗句意思:书本上获得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深入透彻的了解这些书本知识,还要亲自去实践。
c﹑教师:同学们,看来,读书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在我们以前学习的文章中,也有不少是讲到亲自参加实践,才取得成功的,或者是由于实践少,而失败的,请你说说有哪些?
d、学生交流,教师引导点拨。
(正面例子: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请教当地有农民;
李时珍编《本草纲目》请教当地的农民;……
反面例子:赵括《纸上谈兵》……)
e﹑教师:生活中,我们也学到一些名言警句是说得“躬行”的,强调要亲身去做、去实践的,想想有哪些?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钱泳
2、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俗语
3、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毛泽东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f、学生交流,师生评价。
g、教师:通过刚才的自学与交流,现在我们基本上已经把整首诗的意思弄明白了,看来你们很会学习。来,自己试着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h、教师:现在我们读懂了这首诗,我们再来读读,看看你能读好这首诗吗?要求: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好,读得有感情。
学生先自己练习读,然后交流读,最后齐读。
i、 师述:通过刚才的学习与交流,我想大家应该知道了,陆游希望小儿子子聿做个怎样的人?交流。
j、巩固练习(填空):这首诗告诉人们,做学问一定要有 孜孜不倦 、 持之以恒 的精神,一个既有 书本知识 ,又有 实践经验 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相机板书:做学问 )
3、全诗熟读成诵。
教师:我们想象一下,子聿会怎么诵读父亲写的这首诗呢?
﹝认真地读,大声地读,用心地去读,并把他牢记于心﹞
教师:那我们也来像子聿一样来读读,并把它牢记在心。
记住了吗?我们来试试(齐背古诗)。
五、总结全诗,提出希望
教师:同学们,陆游写于1199年一个寒冬深夜的这首诗,虽然短短28个字,却饱含深意,囊括着许多生动的故事,许多家喻户晓的名言,真可谓是千言万语汇成4句话呀。他要告诉自己的儿子,做学问是艰辛不易的,要获得真知识,关键在于行,也就是实践出真知。这也给我们上了深深一课。老师希望你们牢记古人的训诫,从现在开始,做个踏踏实实、身体力行的学生。其实,陆游共写了八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那么陆游在其他几首中告诉了儿子什么呢?课后请同学选两到三首读一读。
六、作业超市:
(一)必选题
1、抄写并背诵古诗;
2、选读《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其它几首。
(二)自选题
3、搜集陆游的资料,制作人物卡片。
4、练习完善《冬夜读书示子聿》小剧本。
⊙板书设计:
冬夜读书示子聿
不遗余力 书本知识
做 学 问
持之以恒 实践经验
《冬夜读书示子聿》
一、对照插图,结合诗句意思,请你尝试一下,完善下列的剧本:
时 间 1199年(即宋宁宗 庆元五年)的 。
地 点 山阴(浙江绍兴) 。
人 物 (姓名): (身份)。
(姓名): (身份)。
第一幕
〔幕启。室外一片静寂,寒气逼人,翠竹禁不住这样的天气,不由得打着冷颤。室内,书桌上摆放着书籍以及文房用品,在昏黄的烛光下,大诗人陆游正在苦读着诗书。
陆 游 (情不自禁地拿起笔,边写边吟)冬夜读书示子聿:“ , 。 , 。”
(诗写完后,有点激动地喊)子聿——子聿——快过来!爹爹有话要跟你说。
〔幕落。
第二幕
〔幕启。两三分钟后。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子聿应声来到书房,站在了陆游的身旁。陆游坐在凳子上,手捧诗书。
陆子聿 (疑惑地)爹爹,您找我有什么事?
陆 游 (捋了两下长须,夸奖地)好孩子,爹爹知道你爱好读书,也读了不少书。刚才爹爹写了一首诗,你读一读,想想爹爹借这首诗,想要告诉你什么?
陆子聿 (拿起桌上的诗稿,大声读起来,思考片刻后,指着诗稿的前两句)爹爹,这开头两句,孩儿知了: 爹爹,您说:我讲得对不对?
陆 游 (用手抚摸了子聿的头)儿啊,你说得不错。
陆子聿 (再读诗稿,指着诗中的“绝知”一词询问)这是什么意思?爹爹,孩儿不太懂?
陆 游 (和蔼地)问得好哪!“绝知”的意思是
陆子聿 爹爹,孩儿明白了!
陆 游 (指着诗稿中的“躬行”问)哪这是什么意思?
陆子聿 (响亮地)这个我知道,“躬行”是指
陆 游 (指着诗稿)哪这首诗的后两句话,爹爹想要告诉你的是什么?
陆子聿 (恭敬地)爹爹,你是想教育孩儿: 是不是这个理儿,爹爹?
陆 游 (脸色郑重)那古人赵括带兵作战失败,你现在知道为什么了吧?
陆子聿 (眼前一亮,信心十足地)爹爹,我知道了,是因为
陆 游 (语重心长地)儿啊,我是想把我毕生的读书心得教于你。想不到你年龄这么小,就能明事理了,真是让我感到欣慰。
陆子聿 (若有所悟地)爹爹,我一定会努力读书,勤于实践,将来做一个事业有成的人。
陆 游 (会心一笑)子聿啊,时间不早了,快去睡觉吧。
〔陆子聿应声下。昏黄的烛光下,陆游坐在凳子上,手捧诗书继续苦读。
〔幕落
附:备阅资料
选读《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其它几首。
① 宦(huàn)途至老无余俸,贫悴还如筮(shì)仕初。
赖有一筹胜富贵,小儿读遍旧藏书。
② 易经独不遭秦火,字字皆如见圣人。
汝始弱龄吾已耄(mào),要当致力各终身。
④ 简断编残字欲无,吾儿不负乃翁书。
绝胜锁向朱门里,整整牙签饱蠹(dù)鱼。
⑤ 圣师虽远有遗经,万世犹传旧典刑。
白首自怜心未死,夜窗风雪一灯青。
⑥ 残雪初消荠(jì)满园,糁(shēn)羹珍美胜羔豚(tún)。
吾曹舌本能知此,古学工夫始可言。
⑦ 读书万卷不谋食,脱粟在傍书在前。
要识从来会心处,曲肱(gōng)饮水亦欣然。
⑧ 世间万事有乘除,自笑羸(léi)然七十余。
布被藜(lí)羹缘未尽,闭门更读数年书。
注一: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南宋诗人。汉族。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存诗90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
注二:陆游共有七子。《陆游年谱》中有记述:长子陆子虞,次子陆子龙,三子陆子修,四子陆子坦,五子陆子约,六子陆子布,七子是陆子聿。
注三、略
注四:古人学习勤奋的成语: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十载寒窗、闻鸡起舞、通宵达旦、夜以继日……
注五:关于实践的名言警句: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钱泳
2、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俗语
3、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毛泽东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实践出真知。
6、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刘向
7、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古波斯
8、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子思
冬夜读书示子聿讲解篇六
一、教材简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二、教学流程
1、“温故然后才知新”——背诵古诗,揭示课题;
本节课由学校开展的“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古诗文诵读活动引入,我先检查学生背诵咏物诗、思乡诗、边塞诗、送别诗的情况,然后自然过渡到今天要学的说理诗,揭示课题,介绍作者。接着复习本学期学习的陆游的爱国绝唱、临终遗嘱《示儿》。今天我们学习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也是写对子女的教育。这一设计旨在复习旧知,引入新知,激发学习兴趣。
2、“不会作诗也会吟”——理解诗意,读熟诗歌;
陆游在冬夜读书时,产生了哪些感想呢?他要用诗来教育儿子懂得什么呢?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一下。分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出示整首诗,指导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正确、朗读的节奏等。接着弄懂关键的字词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这一设计旨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3、“打破沙锅问到底”——深入理解,感悟道理;
为了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走进诗人的内心,真正懂得诗人从自己的读书经历中悟出的道理。我设计了几个问题:1、由“无遗力”,你直接想到了哪个成语?(不遗余力)2、请你举例说说古人追求学问是如何不遗余力的? 3、你知道有哪些人,是“少壮工夫老始成”的? 4、在我们以前学习的文章中,也有不少是讲亲自参加实践,才取得成功的,或者是由于实践少,而失败的,请你说说有哪些? 5、有哪些名言警句是强调要亲身去做、去实践的? 6、陆游为什么突然想到要教育儿子如何读书学习呢?
4、“不动笔墨不读书”——图文对照,练写剧本。
我准备把未完成的剧本发给学生,让学生填写、表演。这一巩固性的练习,既能检查学习效果,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三、重点体现,难点突破。
本课的重点是明白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教学这首诗时,我在放手让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寻觅诗句中的成语,请看我准备的视频、图片,有关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名言警句(播放《悬梁刺股》视频、勤奋的成语和名言警句)。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真正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之间平等的对话。在与文本对话的同时,学生掌握了知识,形成了能力,学会了有效的读书方法。请看我的板书设计也充分体现了教学重点。
板书: 冬夜读书示子聿
孜孜不倦 书本知识(知)
做 学 问
持之以恒 实践经验(行)
本课的难点是能联系实际,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从学过的课文入手,让学生回忆有哪些人是亲自参加实践,才取得成功的,还有谁由于实践少,而失败的。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领悟“知”与“行”所阐发的哲理。(人民艺术家齐白石坚持每天作画三幅,老年才闻名全国;李时珍访名医、尝百草,晚年才编成《本草纲目》;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请教当地的农民;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做实验,终于发明了炸药…… 反面事例:赵括纸上谈兵,全军覆没。)因为有了以具体的事例为依托,教学中学生均能建立起丰富、具体、生动的形象来,较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难点问题。
四、亮点新意,意图理念。
新课标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本教学设计中除了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说说诗意之外,还增加了一个巩固性的练习:根据提供的材料,完善小剧本。这样,说与写相结合,能使学生较好地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又复习了本册教科书第二单元中关于“剧本”的知识。(展示剧本)请看我准备的剧本。我把剧本题目定为《陆游育儿——成才篇》,要求学生填写的都是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时间、地点、人物、陆游的诗句、字词的意思、对诗句理解。
各位领导、老师们,以上是我的课前预设,在具体实施时还要根据学情进行调整。我的说课完毕,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冬夜读书示子聿讲解篇七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冬夜读书示子聿》,并能当堂默写。
2.能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并整体把握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文意境美和理趣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懂得勤奋苦学和知行统一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冬夜读书示子聿》,在整体把握诗意的基础上感受古诗文意境美和理趣美。
三、教学基本流程:
(一)谈话中揭题,对比处释义。
(二)点拨促初读,重点助把握。
(三)辨析增明辨,默写即巩固。
(四)情境里明理,对演后升华。
(五)贯通课内外,诵读厚积累。
四、教学准备:
ppt课件;视频展台;学生充分预习这首诗。
五、教学时间:
一教时
六、教学过程预设:
(一)谈话中揭题,对比处释义。
1.谈话导入,补充《陆游教子》的材料,揭示诗题。
由六上教材的古诗编排特点引出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课件映示《陆游教子》的材料:
陆游教子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晚年隐居家乡。他有六子一女。陆游一生是在激烈的民族斗争中度过的。面对金兵的南下,宋朝的山河为金人所占有,他心急如焚。他对朝中以秦桧为代表的投降派恨之入骨。为此,他对子女十分重视做人的教育。他告诫儿子们说:但愿你们长大之后,乡亲们称赞你们是有道德的人。即使做一个老百姓,与那些高官显爵相比,也是无愧的。他要求儿子们时常检查自己,有错必改;看到别人有好的行为,要主动自觉地学习。
知书达理是陆游在子女教育上十分注意的一点。他说:古人做学问是很努力的,往往是年轻时候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他对儿子说:“现在我已老了,可你们正是读书的好时机,要刻苦攻读,莫失良机,希望你们一定牢记我的劝告。”他还说,读书做学问,最要紧的是学以致用,身体力行。他不仅要求自己“善言座铭要躬行”,更告诫子孙“学贵身行道”、“字字微言要力行”。这里所说的力行,就是要学习古人的高风亮节,不媚权贵,不干利禄,不污大节,廉洁自守,处处谨慎,时刻想着报效祖国。
陆游85岁那年冬天,病到在床上。他预感到留在世上的时间不会很长了。然而,使他引以为憾的是,为他一生所向往的中原收复、国家的统一还未能实现。十二月二十九日,他把几个儿子都叫到自己床前,捧过纸笔,写下了最后的遗言:“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遂即合上了眼睛。
学生自渎资料后,教师揭示两首教子诗——《示儿》、《冬夜读书示子聿》。
2.依次板书“示儿”、“冬夜读书示子聿”。引导学生对比两个诗题,进而十分自然地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意思。
(二)点拨促初读,重点助把握。
1.映示全诗,要求自由读一读,读准字音,尽量读出古诗的韵味。
2.指名读(相机进行点评、范读)。
3.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1)学法指导:要想理解全诗的意思,关键在于理解诗句中重点词或难以理解的字词的意思。这些字词理解了,再加以适当的补充和调整,诗句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
(2)学生自由默读、圈划、批注或查阅。
(3)出示字词解释——“翻翻工具书
翻翻工具书
◆学问:指读书学习,即做学问。
◆无遗力:遗,保留,无遗力就是精力毫无保留,即竭尽全力。
◆始:才能。
◆纸上:指书本上。
◆终:毕竟;终究。
◆觉浅:感到肤浅,不够完善。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行:亲身实践。
帮助学生理解把握全诗大意,让学生同座位互相说说全诗大意。
(三)辨析增明辨,默写即巩固。
1.谈话指导:以前很多学生学习了这首诗之后,在写诗的后两句时,总会把“终觉浅”的“觉”和“绝知此事”的“绝”相混淆。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理解诗句的意思。
2.板书:
坚持苦读
觉浅绝知
亲自实践
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并进一步感知其中的诗理。
3.当堂默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齐读巩固。
(四)情境里明理,对演后升华。
1.谈话简述宋诗中明理诗的特点以及这首诗的独特之处。映示插图和情境描述——
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夜,温暖的书房内,陆游拨亮了桌上的油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想象诗的情境,写出陆游冬夜教子的情景。
3.指名两人为一组,上台对演。师生相机点评、深化。
(五)贯通课内外,诵读厚积累。
1.师简单总结。
2.映示诗句积累——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韩愈《劝学诗》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3.引导学生体会红线将诗句分成两部分的妙处,进而很好地理解、积累。
冬夜读书示子聿讲解篇八
教学述评: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一册中,本诗与南宋的另一位诗人朱熹的作品《观书有感》一起构成了一个以“读书做人”为内容的小专题。
日前,我有幸观摩了区学科带头人陶立进老师执教《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颇受启发:
一、合理地资源整合与利用
教者由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陆游的另一作品《示儿》入手,结合“陆游教子”的故事讲述揭示诗题,进而借助相关的资料链接,向学生展示了本诗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精神品质。由此,课堂教学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诗句的解读环节。诗句的回顾、图文资料的恰当展示、老师引领示范以及多种学习方式的转换,一切都井井有条。及至学生已经能够理解诗意,明白诗理的时候,教者又不失时机地将教学引向了新的语言链接与积累: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旧书不厌百回读,读书须尽苦功夫。”
…………
随着近几年来古诗教学在各种教研平台上被广泛地关注,“关起门来教古诗”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可是如何用联系的眼光看待一首古诗教学,把一首诗放在一个得体的环境中展开教学,是这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所共同追求,却又难得要领困惑。陶老师的这堂课恰恰向我们展示了他在这个问题上的思考与探索。课堂上,本诗的教学由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积累自然而然地导入,又借助学生已经形成的认知合理地拓展延伸,整个教学过程过渡自然、有条不紊。这让我们认识到:教者合理地开发与组织教学资源是教好一首诗的基本保障;课堂上,教者对资源的恰到好处的利用更是对教学资源价值的有效提升。难怪有人说:“教者即课程。”
二、务实的训练风格
一谈到“训练”很多人就会不自觉地把它与枯燥机械的练习联系起来。因此,一段时间以来有不少人忌讳谈“训练”。其实不然,“训练”本来就应该是融练习、理解、感悟及趣味性于一体的,围绕“听说读写”开展形式多样在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根。
本课教学中,我们很高兴地看到陶老师一直在引领着学生围绕对诗文的解读进行着扎扎实实的训练:
·“让我们静下心来读读大屏幕上的文字,看看我们能从中获得多少对陆游的了解。”
·“你读一读,你想一想:《示儿》和《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写的都是陆游对儿子说的话,这两处说话的对象有什么不同?”
(前者是对所有儿子说的话;后者只是对最小的儿子聿儿说的话。)
·“请同学们结合词意的基本提示,再加以适当的补充和调整,诗句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
·“把你对诗句的理解说给你的同座位听,同桌互相帮助,尽快地弄清全诗的大意。”
·“终觉浅”的“觉”和“绝知此事”的“绝”容易混淆,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理解诗句的意思……
·“拿出课堂练习本来,让我们来默写一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句,看看你到底懂了没有。”
…………
开展训练并不难,开展务实有效的训练却比较难。少数老师上公开课,为了追求过程的流畅而故意回避一些本该在课内扎扎实实完成的训练,而在陶老师的这节课上,务实的训练却俯拾皆是。
有这样的一句话:“人如其课,课如其人。”陶老师向来是一位朴素、严谨、务实的老师,他的课堂教学能够如此,非“一日之寒”。
三、恰到好处的分寸把握
古代文言和现代白话文虽有联系,但是不可以一一对应的。就古诗文教学而言,除了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大的意之外,到底还要不要作适当的词句推敲呢?本课教学中,陶老师以他的教学实践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终觉浅”的“觉”与“绝知此事”的“绝”不仅是字形不同,它们的含意也是不相同的……
·从“觉浅”到“绝知”,这需要怎样的一个过程呢?
(“坚持苦读”、“亲自实践”、“持之以恒”)
·在诗中“觉浅”和“绝知”这两个词靠得很近,可是在人的求学过程中,这两个词之间却有着多么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啊!
咬文嚼字也好,词句推敲也好,我们到底要做到什么程度?是不是不管遇到什么词句都要带着学生反复琢磨一番呢?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诗,由“终觉浅”到“绝知”的词意把握和过程探究,也正是对诗理的合理解读过程。应该说,陶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的推敲,抓住了“诗眼”,品出了味道,恰到好处!
反思:
如果要说这堂课的教学有什么缺憾的话,我觉得课堂上对诗句本身的诵读少了一些。有人说唐诗是“高山大河”,是“朝阳”,是“青少年时期的意气风发”,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那么宋诗则多了一些沉静与思考。宋诗中的哲理诗比较多,本诗也属说理诗。说理诗的情感味较之其它诗似乎少了一些,意境与韵味的体会比较难,这就为教学中的诵读品味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这几年,古诗教学中的“涵泳”已成为老师们的共识。
曾国藩曾指出:“涵者如春雨之润桃花,如清渠之溉稻……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人之濯足……”
然而,涵泳总是要放在相应的情境中进行的。对于这样的说理诗,如何创设出一组引导学生“涵泳”的情境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聿儿是陆游最小,也是最疼爱的孩子。也许他很贪玩,不好好念书,于是父亲语重心长地告诫他:“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作老始成……”
·也午聿儿是个天资聪颖的孩子,可是他很容易骄傲自满。于是做父亲的不无怜爱地提醒他:“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作老始成……”
·一个寒冷的冬夜,在一间矮小的茅草屋内,就着温暖的灯光,一位慈祥的父亲在手把手地教自己的孩子读书写字,他在用自己一生的体验教导自己的孩子:“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作老始成……”
·窗外是凄风苦雨,北风吹来的地方,是胡人铁蹄下的中原遗民。一位征战了一生,但却壮志不酬的老将军,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自己最疼爱的儿子——未了的心愿就该靠他来完成啊!他俯下身来,一字一句地教导着他的聿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作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抒情也好,写景也好,叙事也好,说理也好,只要我们合理地创设出一组情境来,引着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涵泳”,一切难解与不可解的韵味和意境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虽然说古诗教学是学生与古诗的初次遇见,但是有了这样的“涵泳”,日后学生与古诗文的遇见一定会更加丰富,更加美妙。
冬夜读书示子聿讲解篇九
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一、背诵古诗导入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同学们在课外又学会背诵了哪些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背诵自己喜爱的古诗。
刚才大家背诵的古诗中,有没有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呢?
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
1.简介陆游。
2 解题,释题。
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
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教育儿子子聿。
3 初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画出生字。
(2)学生读生字,认读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生试读诗文,把全诗读通读顺。
4 理解前两行诗句。
(1)读第一行诗,疏通字词,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学问:读书学习。
无遣力:不遣余力。
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遣余力。
(2)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
始:才
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3)朗读前两行诗句,把第一、二行的意思连起来理解。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做学问要不遣余力地下苦功夫。
5 理解第三、四诗句的意思。
(1)读第三、四行诗,理解“终”、“绝知”、“躬行”的意思。
终:到底、毕竟。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行:亲自实践。
(2)说说第三、四行诗的意思。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3)体味第三、四两句的含意。
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6 指导朗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1)听录音。
(2)自己练读。
(3)指名读—评价—再读。
(4)齐读。
(5)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并抄写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
2、课外自学一两首没有学过的古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讲解篇十
今天我教了陆游的诗《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是诗人陆游在寒冷的冬夜读书,大概读有所感,就将其感受写成这首七言绝句。
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往往把“工夫”写成“功夫”。怎样使学生少出类似的错误呢?在教学时我采取了以错纠错的方式,在把古诗抄写到黑板上去时我故意把“工夫”写成“功夫”,接着叫学生预习,然后请学生看者黑板读古诗,学生立刻发现了错误并指出了错误:“功”写错了应写成“工”,我顺势接受了错误并引导学生辨析“工夫”和“功夫”的区别,使他们明白了“功夫”一般指本领、本事,而“工夫”一般指花的心血和时间等,在《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古诗里用工夫指古人在做学问时花的心血和时间多。我想经过一番“以错纠错”,学生肯定不会再把“工夫”写成“功夫”了。
可是,陆游为什么突然教育儿子如何读书学习呢?以下是摘取一些学生的见解:
1、陆游想到自己就是这样从小饱读诗书,现在才能成为一个诗人、有学问的人,所以,他想把他的经验告诉儿子,让他也成为有用的人,成为栋梁之才。
2、也许他看见自己的儿子正在认真地研究书本知识,他怕他成为纸上谈兵的赵括,所以,提醒他的儿子,要想真正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还要把透彻地了解书本知识和亲自时间结合起来。
3、也许陆游小时侯有些贪玩,现在虽然别人都认为他已经是饱学之士,可他总觉得自己还非常浅薄。所以,他想提醒自己的儿子从小就要认真读书,长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也许那个冬夜里陆游在读书时突然碰到一个困惑,他想马上去调查和实践,可是一时没有这个条件,他很难受,于是想到“绝知此事要躬行”,来告诉自己的儿子这个读书的好方法。
本诗可以说是可称之为说理诗,文字意思浅显,但蕴涵如何读书、做学问的深刻道理,真所谓“有境界自成高格”。本课教学难点应是引导学生体会诗中则“少”“老”对比、“知”“行”对比所阐发的道理。
教学中,以关键词句为生发点,激活孩子已有的大量能够佐证这一哲思的知识储备,丰富诗境,加深理解和体验。
一、抓“少”与“老”,体会学习要孜孜不倦。
师:有同学不理解什么叫“无遗力”?谁能说说。
生:把所有精力和心思都用上。
生:不留一点气力,全力以赴。
师:年少时候我们应该怎样无遗力的学习?
生:学习做到孜孜不倦,一丝不苟。
生:非常努力的通宵达旦的去学习。
师:借用成语故事说说,哪些古人学习或作学问是无遗力的?
生:悬梁刺股。
师:“悬梁刺股”描绘了一幅怎样“无遗力”学习的画面?
生:把头发系在梁头上,困了用针扎自己的大腿。
师:这样的学习真是——
(生齐读:无遗力。)
生:匡衡的凿壁借光。
师:匡衡是怎样“无遗力”学习的?
生:没有灯光,在墙壁上凿一个洞,利用邻居家的灯光读书。
师:这种读书精神叫——
(生齐读:无遗力)
本环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活,首先是“无遗力”的理解,其次是“哪些古人做学问是这样努力的”,将短短的七各字读厚起来,随之学生的体验也就深刻起来。
二、故事引入,联系生活实际,自悟“知”“行”所阐发的哲理。
我以故事引入,为孩子们讲述了《纸上谈兵》的故事。接着让学生谈谈听故事感受:赵括如此精通兵法,为什么会打败仗?学生结合实际纷纷说了自己的思考;有的说实践比书上学习更重要,有的说在实践中通过做才是真正的学习。
这样通过听故事谈感想的教学方式,给孩子一个“躬行”的机会,深刻理解什么叫“躬行”,让孩子在听说实践中潜移默化感悟读书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
最后我以“请你用成语来形容刚才“陆游”在训示他儿子时的态度。”引导学生用循循善诱、 语重心长 、意味深长的语气读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讲解篇十一
目标预设:
1、熟读《冬夜读书示子聿》,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感受古诗的文字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
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领悟知与行的关系,并受到深刻的教育。
设计思路: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二、解释题意,初读古诗。
三、理解诗意,品悟主旨。
四、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背诵第4课两首古诗。
2、《示儿》的作者是谁?
3、陆游不仅是一名爱国诗人,还是一个大学问家,他的一生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在一个冬季的夜晚,陆游读书时,忽有所悟,写下了一首诗,你们想知道他写的是什么诗吗?
二、解释题意,初读古诗。
1、出示题目《冬夜读书示子聿》。
指名读,齐读。(正音:聿yu)
借助工具书与预习,你们理解题目中的哪些字词?
(预设:示:训示、教育。子:儿子。聿:即陆聿,陆游的小儿子。)
2、借助解释题意,教给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
师:古诗因为有着固定的格式限制,诗人写诗时,往往选择一些关键性的词语入诗,而次要的词语往往会被省略,我们在理解诗意时,一定要还原它们。题目中,你们认为诗人省略掉哪些内容?
出示:_______冬夜读书___________,示子聿。
师:谁能够帮助老师,将题目补充完整?
(预设: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未子聿。)
师:读了题目,你们心中产生了什么问题?
(预设:诗人心中生发了什么感想来教育小儿子陆聿?)
3、熟读古诗,感知大意。
三、理解诗意,品悟主旨。
1、师:下面,请同学们运用理解题目的方法,理解诗句的大意。
2、出示:请同学们将诗句补充完整。
古人________学问,无遗__________力,
少壮________工夫,________老始________成。
3、全班讨论交流,借助补充练习叙说诗句大意。
(预设:古人做学问,无遗余力,少壮时期花的工夫,到老始有成。)
4、师:为什么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努力钻研,一直到老年才会有成就呢?从中你受到什么启迪?
4、齐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师:借助工具书与课前预习,你理解了这句诗中哪些字词的意思?
(预设:终:毕竟、到底。浅:有限、肤浅。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
出示:请同学们将诗句补充完整,叙说诗句大意。
________纸上得来________终觉浅,
________绝知此事______要躬行。
师:此事在诗句中代指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通过这句诗阐述了知与行之间有什么样的辩证关系?
(预设: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5、师:陆游通过本首诗,告诉儿子什么样的哲理呢?
(预设: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四、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练习背诵。
2、师: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所讲的道理,与另外一句名言差不多,谁能告诉大家?(预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作业:搜集陆游写的古诗。
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的主旨是读书有方,所选择课文均与做学问有关。《古诗两首》都是写由读书而生发的感想。《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陆游的一首七言绝句,是诗人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教育儿子陆聿,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前两句着重叙事,后两句说理。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积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首诗的教学打破传统古诗教学模式,课前加强学生的预习指导;课上重视学法指导,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让学生自读自悟,从而明诗意,知主旨;课后,搜集古诗,扩大知识面,真正实现“大语文”教学观。
冬夜读书示子聿讲解篇十二
师:课堂前的交流,课堂学习你想有哪些收获?
生:学习新的知识,人生的道理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跟着老师书空。教聿(yù)
师:读题,指读。
师:读着这个诗题,在你的脑海里好像出现了怎样的两面
生:一个老人在冬天的夜里教孩子读书
生:在一个寒风冽夜晚,一位老人在他子女的书桌前,教他怎样读书。
师:这位老人是陆游,对他了解吗?
师:写诗最多,9000多诗,多是爱国的诗篇,读他的诗你有什么感受?
师:要求自读诗,大声地读,注意字音。
老师的评价:读得准确,声音响亮。
生:(学生读出一个字,老师再给一次机会,相信你能再次读好)
生齐读。
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会读诗的人不仅要读得准确,让人感觉舒服。
生读。(学生读得抑扬顿挫)
再次齐读。
师:假如你会读诗,读着读着,假如来到了今天,陆游会怎样对他的儿子说呢?同桌之间试着说一说。
师:两句两句来看。
生:古人的学问,不会传给自己的孩子,要靠自己的努力学来
生:古人的学问是古人的知识,要靠小时候的努力,老的时候才能成。
生:古时候人的学习的时候是竭尽全力。
师:你想到了哪个词了(不遗余力,尽心尽力)
生:我会孩子说,你要像古人一样学习要尽心尽力,不然老了时候会后悔的。
师:在你的脑海里,有哪些人是这样读书的呢?
生:赵括,精读兵书
生:李广。
生:凿壁借光的诓
师: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们学习的时候要全心全力,不能怠慢。
生:我们应该要古人一样非常地努力。
师:那陆游会怎样对儿子说呢?
生:语重心长
师:读书做学习,光读读书能行了吗?
生:不行
师:继续学习,这两句怎样理解
生:书上的知识远远不够,我们从
生:如赵括光读兵书是不行的,只知道书上知识是不能的。
师:老师也是这么认为的,请看一个故事: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
师:赵括读的兵书多吗?到底懂不懂兵书
生:他只会死搬硬套。
生:他输的原因是赵括有点自骄
生;我认为他不懂,真正的懂兵书,不是光知识书上的知识,而不会应运
生:我认为他不是真正懂,他从来只是认为只是读了就懂了
生;懂是知识书上的知识,不懂是因为他遇到的敌人不是书上的敌人
师:再来看诗,哪个字是知,哪个字是懂。
师:真正的懂得是哪个字
生:绝知
师:绝知是——真正的明白。
师:哪些人真正懂得了兵书,
生:孙膑,他会写兵书
生:诸葛亮,他非常会很多计策。
师:想像一下,一个寒风凛冽的夜晚,一个老人读着书,突然叫来他的儿子,感受他是怎样的一位老人?
生:他特别会教育自己的孩子。
生;他有千言万语,都化成了一着诗
师:你们把自己的心放到了陆游的身上,假如你是小子聿,你会怎样对父亲说呢?
生:不仅只读圣贤书,也要关心窗外事。
生:爸爸,我把书上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不会向赵括一个纸上谈兵。
师:带着小子聿的感受再次读诗。
生:指读,配乐朗读。
师:老师也想和大家赛一赛。再次要求同学们试一试,要求这次不再看书。
师:要求不看书,诵读,(鼓励一些站起来紧张的学生,告诉他们站起来读,也是一个躬行,能站起来读书,也是一种进步。)
生齐:……
师:由这首诗,回想起自己以前的哪些经历?
生:我看了好多书,
生:每天看半小时,先前我只是看一些情节,后来我才知道了要看一些好词好句和精彩语段。
师:老师讲一个骑自行车的事例,听了这个启发?
生:妈妈给我买科学杂志,从来不做实验,后来我试着做了好多实验,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经验。
生:写作文……
冬夜读书示子聿讲解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
2、能解释诗中带点的词语,并理解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文字的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借诗文的语言材料,感受其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深刻哲理。
2、培养学生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设计理念]
1、自主、合作、探究——实现师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应互交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极力主张的,既关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由原来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真正实现了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
2、赋材料以生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教学不是教材内容的照搬,需要教师创造性的劳动,赋材料以人文性。如教学伊始,以《示儿》为桥梁唤醒学生对陆游的记忆,继而声情并茂地叙述陆游创作此诗的情境,此时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已幻化成生动的画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他们急切地期望与文本进行对话。
[设计思路]
我准备采用“通读”、“研读”、“悟读”“拓展”这四部曲来教学。通读: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诗文,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进而读通古诗;研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知诗意,再将个人所得与同学小组交流,不懂的问题在组内研究解决,再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学习情况。同时提出未解之疑,其他同学自由补充,发表见解。悟读: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置身于诗的意境。深刻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如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通过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句诗的认识,从而深化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准备] 1、完成学案相关习题。
2、 搜集大诗人陆游的相关资料。
3、有关读书、做学问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诗题
1、同学们,咱们一起来看一幅图,(出示)
2、认识他吗,了解他吗?他就是大诗人陆游,联系本学期学过的《示儿》,谁能说说对她的了解?(指名介绍陆游的生平事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补充。(如:再进行一定的知识拓宽,讲一下陆游活了80多岁,写了无数好诗,一生爱国,所写诗大多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流传至今的有9000多首,是著名的多产爱国诗人。)
3、现在我们在来认识一个人,他就是陆游最小的儿子叫-----子聿,“聿”字你怎么记住它呢?
4、现在我们在来看整图,想象陆游和她的小儿子在干什么呢?(教育孩子、叫儿子读书、教育他)
5、这幅图你看懂了吗?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题目你一定理解了,题目叫-----冬夜读书示子聿。板书,齐读。
6、你能结合我们刚才看图的收获,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同时理解“示”的意思.(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有七子,子聿是他的小儿子,54岁时生。题意:陆游在寒冷的冬夜读书,心有所感,写下来教育、训示自己的儿子子聿。)
7、揭示写作背景。
在810年前一个冬日的寒夜,北风呼啸,寒气逼人,陆游却浑然忘我,沉醉书房,啃读诗书。在静寂的夜里,他抑制不住心头奔涌的激情,文思如泉,一挥而就写出了八首《冬夜读书示子聿》,满怀深情地告诉小儿子子聿做学问的道理。
过渡:那么,陆游在寒冷的冬夜读书心有何感?想教育儿子什么呢?我们学习了古诗就知道了。
二、自学质疑(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经常采用的一般方法吗?
1、学生交流。
2、教师简单概括并出示,请生读一读。
【出示】一诵读 (读通诗文)
二研读?(读懂诗意)
三悟读?(读明诗理)
3、师:现在就请大家根据这些方法来自学古诗。
(1)、多读几遍,试着把这首诗读正确,读通顺;
(2)、看看自己对诗中的字、词、句是否能理解;
(3)、想一想陆游在冬夜读书生发了哪些感想用来教育儿子?把自己知道的在书上写一写。
(4)、老师等待与大家一起分享智慧与喜悦。
三、交流展示
(1)指名朗读。(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分读)
(2)再读,要求富有感情地朗读。
(3)学生和教师针对同学的朗读做出适当的评价与指导。
(4)学生齐读古诗。
?
四、互动探究(研读古诗,悟读明理。)
过渡:同学们刚才练读很认真,不仅把古诗读通读顺了,还读得很有感情,真了不起。
请同学们现在拿出学案,在小组内交流展示一、二两大题预习的成果,哪些你读懂了,你还有那些疑问?待会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
预设
一、“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遗:即保留。“无遗力”,即无保留,竭尽全力之意。
由“无遗力”你想到了哪个成语?(不遗余力)
这一行的意思就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
2)交流描写古人学习勤奋的成语。(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十载寒窗、闻鸡起舞、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囊萤映雪……)
3)古人读书孜孜不倦,不遗余力,你知道这方面的成语故事吗?激励学生简单讲一讲成语背后的故事。 【师板书——孜孜不倦】
每一个成语故事都在告诉我们: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4)“古人学问无遗力”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想要做好学问是很艰难的,仅靠一时的孜孜不倦是远远不够的,陆游是怎么告诉他的儿子的?(少壮工夫老始成)
5)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始:才。这一句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6)你由“少壮”到“老”明白了在学习上除了孜孜不倦,还需要什么?(持之以恒) 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板书:有所成就】
7)教师小结:确实,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孜孜不倦地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经过长年的努力后才能有所成就。可见做好学问的艰难。
8)这是诗人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师板书——持之以恒】
9)生齐读这两句。
过渡: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要从小下功夫,免得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陆游告诉他儿子做学问要把功夫特别要下在“哪里”?
二、出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请学生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
1)“纸上得来”,指的是书本知识。
2)理解“纸上”、“浅”。
。
3)绝知:指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实践。
4)说说第三、四两行诗的意思。(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
5) 结合实例理解
1、纸上谈兵
同学们听过《纸上谈兵》这个故事吗?出示故事内容
赵括为什么兵败如山倒?所以说,这个事例从反面告诉我们,读------
看来,光有书本知识还不行,还要怎样?(板书:亲自实践)
2、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1、那么,在明代,我国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是怎么做的呢?出示:
2、他为什么能写成《本草纲目》,这个实例从正面告诉我们,读------
5)师小结:从这两个实例可以看出,实践是多么的重要啊,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可谓——“实践出真知”啊! 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 【师板书——实践出真知】
6)读了这一句,你产生了怎样的感叹?
生交流。(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问,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7)齐读这两句。
2、陆游通过这首诗对儿子讲明了关于做学问的一些道理,谁能来细细道来?
1)学生在组内交流后集体交流。
2)请你用成语来形容刚才“陆游”教育他儿子时的态度。
(语重心长、循循善诱、意味深长……)
3)请你也来循循善诱、语重心长地来读一读诗歌吧。
4)那么,我们再来想象一下子聿会怎么读父亲写的这首诗呢?
请学生用朗读来表现。
过渡: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使诗歌内容顿时立体起来了,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场景——在那个冬天的深夜里,陆游正在奋笔疾书。写好后,搁下笔来,情绪激动的他立即叫来小儿子,把他想到的做学问的一番道理告诉全告知子律。他会怎么说呢?请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说时如果能注意你的语气和动作就更好了。10、出示填空题。
【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大诗人陆游坐在书桌前,手捧书本,捋了两下长须,语重心长地对小儿子聿说:“—— 。”
子聿听了父亲的这番话,明白了—— 。
陆游微微点头,接着又意味深长地说: “—— 。”
子聿听完这番耐人寻味的话,明白了—— 。】
1)请学生说一说。简单评价。
2)建议学生演一演。
学生找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来预演一下。
请生上台表演。
六、迁移运用。
过渡: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今天我们把这首《冬夜读书示子聿》学完了,老师想考考你们是否真正学会了!
1、回顾古诗学法,指名背诵。
工”
3、投影显示:“我选择,我快乐”
工夫 功夫
(1)他三天( )就学会游泳。
(2)这个杂技演员真有( )。
(3)明天有( )再来玩吧!
(4)中国( ),名扬海外。
比较填空后交流。
教师小结,学生领会到: “工夫”侧重于表示时间和心血;“功夫”侧重于表示本领、本事。(归纳理解词语的方法:比较法。)
4、投影出示:“我学会,我填空”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 )用自己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赞扬古人刻苦做学问的诗句是( );说明做学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是( )这句诗。陆游通过诗文向儿子讲述了这样几个道理:
(1)学习知识必须要有( )、( )的精神;(2)一个既有( ),又有( ? )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人。
六、拓展延伸。
1、师:陆游经常通过写诗来教育他的儿子们,比如他的二儿子陆子龙要到吉州去任地方官,他特意写了一首长达52句的诗来为儿子送行。他最疼爱小儿子子聿,冬夜读书有感,写下了八首诗来训示他的小儿子。
出示其余七首《冬夜读书示子聿》。指名读一读。
2、除了今天所学到的这首告诉我们做学问的道理的古诗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做学问的名言、警句?
3、赠送学生古人的读书诗以劝勉。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陶渊明?
【板书设计】
冬夜读书示子聿
孜孜不倦 知
持之以恒 合一
实践出真知 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讲解篇十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古诗文字的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朗读诗句,感悟《冬夜读书示子聿》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体会陆游对小儿子子聿的一片深情。
教学过程
一、诵读古诗,谈话揭题。
1、学生背诵陆游的《示儿》
问: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陆游呢?
2、谈话揭题
陆游一生酷爱读书,经常读得废寝忘食。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陆游又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却置之脑后,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毅然挥就《冬夜读书示子聿》,满怀深情地送给儿子,这是流传千古的第3首。
二、理解题意,读熟诗歌。
1、理解题意。
(1) 读题后,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些什么?
(2) 引导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2、读熟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朗读情况。
三、自学古诗,初感诗意。
1、再读古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同桌交流。
2、学生自学,并和同桌交流。
四、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一)第一句:古人学问无遗力。
1、指名交流诗意。你是怎么读懂的?
2、由“无遗力”,你想到了哪个成语?(不遗余力)
3、古人读书学习是如何不遗余力的?你想到了哪些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成语?
(1)勤奋学习的故事: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闻鸡起舞
(2)勤奋学习的成语:十载寒窗、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废寝忘食
4、师:古人读书学习真是不遗余力、孜孜不倦。 (板书:不遗余力)
(二)第二句:少壮工夫老始成。
1、指名交流诗意。你是怎么读懂的?
2、这句诗中,有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你找到了吗?从“少壮”到“老”,你读明白了什么?(板书:持之以恒)
3、从“少壮”、“老”两个词语,你会想到哪些类似的古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师:做学问,要从“少壮”努力,直到老了才有所成就,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否则,只能“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5、谁知道哪些人,也是“少壮工夫老始成”的?(齐白石,老年才名扬中外;李时珍从小立志,晚年才编成《本草纲目》;谈迁——从小立志,晚年才写成《国榷》)
(三)第三、四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读了这两句诗,你理解了哪些重点词语呢?
交流: “纸上”:书本知识。(相机板书:书本知识)“浅”:肤浅。“终”:毕竟。“此事”:这些知识。即指书本上的知识。“躬(躬行)”:亲自实践。(相机板书:实践经验)
2、学生交流诗句意思。
3、师:看来,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
4、同学们,听说过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吗?赵括为什么会兵败呢?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从反面告诉我们什么?
5、生活中,我们也学到一些名言警句:强调要亲身去做、去实践的,想想有哪些?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3、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实践出真知。)
(四)、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五)、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1、陆游在教育他儿子时的态度怎样?请你用成语来形容。(循循善诱 语重心长 意味深长 ……)请你也循循善诱、语重心长地读一读这首诗。
2、想象一下,子聿会怎么诵读父亲写的这首诗呢?
五、巩固古诗,明白事理
1、《冬夜读书示子聿》的作者是南宋诗人( )。他在诗中一共讲了这几个道理:(1)学习知识必须要有( )、( )的精神;(2)一个既有( ),又有( )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人。
2、《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赞扬古人刻苦做学问的诗句是( );说明做学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是( )这句诗。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课外搜集一句你最喜欢的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勉励自己勤奋读书。
2、陆游共写了八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那么陆游在其他几首中告诉了儿子什么呢?课后请同学选两到三首读一读。
七、板书设计:
冬夜读书示子聿
不遗余力 书本知识
做 学 问
持之以恒 实践经验
冬夜读书示子聿讲解篇十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一、背诵古诗导入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同学们在课外又学会背诵了哪些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背诵自己喜爱的古诗。
刚才大家背诵的古诗中,有没有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呢?
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
1.简介陆游。
2 解题,释题。
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
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教育儿子子聿。
3 初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画出生字。
(2)学生读生字,认读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生试读诗文,把全诗读通读顺。
4 理解前两行诗句。
(1)读第一行诗,疏通字词,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学问:读书学习。
无遣力:不遣余力。
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遣余力。
(2)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
始:才
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3)朗读前两行诗句,把第一、二行的意思连起来理解。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做学问要不遣余力地下苦功夫。
5 理解第三、四诗句的意思。
(1)读第三、四行诗,理解“终”、“绝知”、“躬行”的意思。
终:到底、毕竟。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行:亲自实践。
(2)说说第三、四行诗的意思。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3)体味第三、四两句的含意。
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6 指导朗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1)听录音。
(2)自己练读。
(3)指名读—评价—再读。
(4)齐读。
(5)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并抄写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
2、课外自学一两首没有学过的古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讲解篇十六
这是一堂简简单单的“家常课”,作为组内教研课,“粗茶淡饭”,不成敬意。经历了《郑成功》与《青海高原一株柳》两次教研活动,也听了不少的课,特别是在海门市“弘謇杯”名师课堂教研活动中听了薛法根老师的《桂花雨》,于是就产生了上一堂“家常课”的想法。我一直想,多媒体教学课件固然可以给课堂教学添彩,但是没有多媒体应该也是可以上课的。况且,我们平时的阅读活动,从来就是没有多媒体辅助的,朴实即真实。这一天恰好停电,小黑板、教学挂图又出现在课堂上,一切顺理成章,真是天意如此。
这一课的教学环节非常简单,教案是依据集体备课的教案调整而成的。课前布置了学生预习,主要是搜集陆游的资料,吟诵他的诗词,朗读诗歌,初步理解词句的意思,还让学生搜集与“读书”有关的古诗、成语、名言警句等。在上课的前一天,利用晨诵、午读的时间,组织学生吟诵古乐府《长歌行》与颜真卿的《劝学》诗。学生理解并积累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和“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样的诗句对理解本首诗歌是一种很好的铺垫。一首诗歌或一篇文章,看似一座“孤独的小岛”,其实它同广阔的文化背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教师,如何优化组合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优质的服务,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所谓“用一生的时间备课”,真是此意;而学生也是参与备课的主体。
这堂课就在教室里进行,学生不必兴师动众地向多媒体教室“转移”,更显得悠然自在。离上课时间大概还有5分钟,听课的老师都来了,学生都已落座。于是,我就随意请了几位学生背诵最近背出的古诗。平时,我一直对学生的古诗积累情况不太满意,认为他们早读课总是效率不高,但是这时学生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他们不仅背诵了《卜算子咏梅》《长歌行》《劝学》等诗词,而且居然有学生背出了岳飞的《满江红》。听着学生的背诵,我很高兴,教室里不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知不觉间,就过了上课的时间。因为停电,上课的音乐就没有想起,而我也把这事忘了。
再也不需要任何的导入语,课堂只是学生与教师相遇的“驿站”,而学习的起点其实是在“昨天”。早读课上已经把《冬夜读书示子聿》整首诗歌用楷书端端正正地抄写在黑板上了。先请学生解释了诗歌的题目,然后就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陆游的资料。大多数学生的手头都有一些参考资料,如《课课通》之类,以往在这种环节,很多学生都是捧着参考书一读了事。但是,这次我吸取了教训,课前就对学生提出要求,不允许“读资料”,即要把搜集到的有用信息内化。学生还是很争气,你一言,我一语,没有一个人翻书的,滔滔不绝地把陆游的资料较为全面地陈述出来。本来在备课的时候我还考虑作一些补充,但看情形,再“补充”就是画蛇添足了,于是话锋一转,强调了本首诗歌的内容是谈论读书的道理。
接下来,请学生朗读全诗。不知怎的,班里朗读水平首屈一指的何林华,竟然出现了两处“低级错误”,让她再读一次,虽然读流利了,但是感情很不到位。我便向学生提出了“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朗读要求,虽然我不停地给大家鼓劲,但是学生的朗读还是不能令人满意。本来我也打算作一下“示范”,看到学生的这种读书情形,就失去了“范读”的信心与勇气了。现在反思“检查朗读”这个环节,学生的朗读出现不该有的“失误”,其实不仅是一种心理紧张的表现。虽然经历了预习的过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是非常粗浅的,或许就处于一种懵懂的状态之中。此时提出“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要求显然是不合时宜的。看来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也要把握时机。脱离了理解与感悟,纯粹地提出朗读要求,授予朗读技巧,这样的朗读指导必然收效甚微。其实,在检查预习时,对学生的朗读要求不妨低一点,只要“正确和流利”就够了。降低起点的结果是增强信心,反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理解诗意的环节就验证了我的这种判断。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说说对诗歌的理解,学生好像都你看我我看你的,并没有多少学生举手。于是我就让学生先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学生提出了一个“遗”字,我就一口气报出了“遗失、遗忘、遗留、遗憾”等词语,请学生选择。学生都选“遗留”,我就在黑板上的“遗”字下加一小圆圈,并批注“留下”。另一名学生质疑“绝知”的“绝”。我挂出了课前查阅《现代汉语词典》中“绝”的几个字义选项,学生有的选“完全没有了,穷尽”,有的选“最,极”。我的在课前的判断就是“穷尽”,所以当学生选择“最,极”的时候,我也就没有耐心地倾听他的想法,只是理所当然地把“绝知”解释为“完全没有不理解的”,也就是“透彻深入地理解”。后来老师们讨论这个“绝”表示程度深,应选“最,极”。但可能照顾我的面子,于是就说理解为“穷尽”也讲得通。“面子”当然不重要,重要的是“真理”;在追寻“真理”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掉以轻心,过于自信;更重要的是该让学生经历探寻思索的过程。回顾这个环节的处理,多多少少有点“越俎代庖”的味道,并且表现出一种“知识的霸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谈何容易啊!
经过质疑问难的环节,再请学生说说诗歌的大意,举手的学生明显多了。在解释“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时,自然就联想到《长歌行》和《劝学》中的诗句,我还用小黑板出示了一组“勤学”的成语:“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十年寒窗、闻鸡起舞、滴水成冰”,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已经水到渠成了。在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时,我向学生推荐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与“实践”有关的名言俗语,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学生要不要参加实践活动?仔细想想,回答这个问题真不容易,尤其是这些学生,他们成天被“关”在教室里,几乎“只看见院墙上四角的天空”。(鲁迅《少年闰土》)可是,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低估的,他们的发言常常出乎我的意料,并带给大家惊喜。或许受到与“实践”有关的名言俗语的启发,他们从读书的目的、方法以及“读书”与“实践”的关系等不同角度表达出对这个问题的深刻认识。当他们滔滔不绝地用“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运用自如”等词语表达自己的见解时,我几乎忘记了,他们还只是六年级的小学生。不容否认的是,在这部分学生背后或身旁,还有很多学生,他们总是保持着沉默的状态,这也是最令人担心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在“沉默的火山”背后,值得深思的教育问题真的很多很多,我曾经在另一篇教学随笔《每堂课都是新的开始》中有过思考,但至今还没有大彻大悟。
课堂教学进行至此,似乎可以大功告成了。但是,我觉得学习这样的说理诗,不能仅仅让学生获得一种空洞的概念,而是要引领学生达到一种身心入境、物我两忘的境界,即让诗歌在学生的心中成为一幅引人入胜的“画”,一首耐人寻味的“歌”。于是,学生的目光都聚集在黑板上的教学挂图上。我指着挂图,不急不慢地说,吟诵《冬夜读书示子聿》,我们的眼前就出现了这样一幅“冬夜读书图”:冬天,静静的夜晚,明亮的灯光给人带来温暖,陆游和他的小儿子子聿,他们都手不释卷……我知道,这样的观察对于六年级的学生不会存在什么问题。稍停片刻,我轻轻地说:请大家静静地听,从这幅“冬夜读书图”上,我们还能听到好多声音——整首诗就是陆游对子聿在说话,我们当然还能听到子聿说话的声音。我用事先准备好的小黑板出示了小话剧的格式:时间——一个冬天的夜晚;地点——书房;人物——陆游、子聿,以下是“幕启……”,再下面是分行写的“陆游”与“子聿”,后面都是“……”。我让学生先分组表演,然后请两组学生到讲台前展示。学生的表演很投入,“陆游”是循循善诱,“子聿”是心领神会。下面观看的同学也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两位个子不高的男同学在“爹”啊“儿”的对话,但是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任何的噪杂与喧闹。我感到古诗中的人物好像都复活了。从学生的表演中,还可以看出他们对诗歌表达的读书道理的确能心领神会,融会贯通了。
教学已经接近尾声,我让学生又一次背诵这首诗。在课前,绝大部分学生其实都已经能够背诵了,但是,入情入境的背诵给人的感觉毕竟是不一样的。离下课的时间大概还有5分钟,我说:学以致用,也是一种“实践”,就让我们“实践”一回,完成一道古诗运用情境题。学生在完成练习题时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他们真正懂得“不遗余力、知行合一”,有什么难题不能克服呢?
就这样,一堂简简单单的“家常课”就结束了。而我,对与语文教学的思考,仿佛才刚刚开始……
冬夜读书示子聿讲解篇十七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课文插图,想象《冬夜读书示子聿》所描绘的景象。
4、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5、感受古诗的意境美,韵律美,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文的热爱。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悟古诗,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意思。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2、领悟古诗所蕴涵的“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
设计理念:
1、赋予文本以生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新课程中的教学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它特别需要指教者的创造性加工,赋予材料人文性,使之走向学习者。在教学中,先向学生介绍陆游,充满激情地告诉他们: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学生听得兴趣盎然。此时,《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不只是纸上的几行黑字,而是幻化成了一幅幅活的画,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他们愿意与文本进行对话。
2、还课堂给学生,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应互交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时设计了“读通”、“读懂”、“读好”三个环节。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又爱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由原来被动地学会变为主动地会学,真正实现了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
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基于《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都是写由读书而生发的感想。而且都是七言绝句,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很大的相似,所以我将教学《冬夜读书示子聿》作为重点,并在教学时有意让学生明白学古诗的步骤和方法,然后在第二课时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适当点拨的教学方法教学《观书有感》。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限度的激发,更重要的是学生有了学习成功体验后,会喜欢上古典诗文,从而喜欢上古典文学,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提高阅读品位。
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以教学《冬夜读书示子聿》为主,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第二课时让学生自学《观书有感》。《冬夜读书示子聿》的教学有四大版块组成:一是紧扣词语,读通古诗;二是读明诗理,指导运用;三是读出诗情,再现情景;四是背诵古诗,总结学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读准字音、感知诗意、理解诗句的过程,最后引导学生探讨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在讨论中,学生学会了一种受益终生的读书方法,受到一次难忘的心灵洗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又在课外学会了哪些古诗?现在请大家背诵自己喜欢一首的古诗。
2、如果说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瑰宝,那么唐诗就是这个瑰宝中最闪亮的一颗!这是因为它不仅给我们营造了美的意境,还因为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向我们传递一种信息,一种启示!能把你从所学诗中的收获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吗?(随意指名回答自己的收获)
3、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因为你们不仅记住了诗,更主要是因为你们还读懂了诗人。相信你们在今天的课堂上能有更多的收获!
4、出示《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课文插图,看到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老师告诉大家,图中的老者是陆游,他旁边的孩子是他的儿子。
5、你对陆游知道多少?
是啊!从第一单元《示儿》一诗中,我们知道了他是宋代一位伟大爱国诗人,一生留下许多表现他忧国忧民的伟大诗篇,那么,作为父亲,今天他又会向我们展现什么样的人格魅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这首《冬夜读书示子聿》。在插图旁板书“冬夜读书示子聿”。
二、紧扣词语,读通古诗
1、读通诗题
要想知道,图中所讲的故事,还得从题目着手。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题意;陆游非常爱看书。有一年冬天,他正在书房读书,读着读着,他忽然有了许多的感想。于是,叫来小儿子教育他。
2、读顺诗句
陆游教育儿子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从诗句中寻找答案。
① 自由读诗句,学会诗中的生字。
② 指导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停顿,诗的韵味。
3、读懂诗意
①学习理解第一、二两句
学问:读书学习。 无遗力:不遗余力。 始:才
②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③学习理解第三、四两句
终:到底、毕竟。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
④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
4、再读深化
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的理解
老师根据小组代表的讲解,对发言同学纠正,帮助其他同学加深理解记忆。
5、背诵古诗
设计游戏,一名学生讲自己喜欢一句诗意,其他学生背诵它送对应的诗句。(顺序可以打乱)
三遍过后,指名学生背诵
三、读明诗理,指导运用
1、你从陆游教育儿子的话中得到了什么收获?
小组讨论,推选代表交流,做如下预设:
① 要学习古人学习时的刻苦精神
由“无遗力”引出成语“不遗余力”,让学生切实体会古人读书做学问真是不遗余力、孜孜不倦。
的确,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板书)
②学习需要“持之以恒”。
由“少壮”到“老”引出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③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④小组代表交流,老师相机引导
总结: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免得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注重实践。(板书)
2、梳理所得
听了这些同学的介绍,我想,你的脑海此时一定会浮现很多成语、名言或者故事吧!可以在书上空白处写一写。
交流总结:
①是啊,就像大家说的一样,在诗句中包含着许多成语
孜孜不倦 不遗余力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②在两句诗中包含着许多名言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学生讨论后,说说自己喜欢的名言,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③出示成语“纸上谈兵”
小组讨论赵括为什么会失败?
由此可见,诗中揭示的不仅仅是读书道理,对我们的现实生活还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呢!
引导学生明白: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④介绍知识与实践结合的成功范例,如毛泽东与中国革命的故事,技术高超的医生等。
四、读出诗情,再现情景
1、是的,只有做到了知和行的统一,那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学问的人。(板书:真正的有学问的人)
2、同学们,一首简短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仅仅用了28个字,却向我们讲述了深刻的读书道理。像这样说明一个道理的诗,它和我们通常学得写景抒情诗是不同的,我们称它为说理诗。
在这简单的28个字里,囊括着许多生动的故事,许多家喻户晓的名言,真可谓是千言万语汇成4句话呀。看来,为了儿子子聿,大诗人陆游可真是用心良苦啊!想想看,陆游会以怎样的语气跟儿子子聿说呢?(循循善诱、语重心长)
女生读、男生读。
3、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插图所描绘的故事
4.写一写
有两个个孩子,都读六年级,一个姓张,叫张三,另一个姓李,叫李四。张三呢,他总是觉得学习太苦,太枯燥了,于是整天贪玩,成绩一落千丈。而李四呢,他觉得只要学好书本上的知识就足够了,所以他只顾读书,从不参加班队活动。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这样做对吗?你能够结合今天所学到的知识,所积累到的成语、名言和故事,好好的劝说他们一番吗?请你以“张三呀,……”或者“李四啊,……”作为开头写一段话。(在两个人中,可任选择其一写一写。)
五、背诵古诗,总结学法
1、陆游在诗中教育儿子的道理,对我们的作用实在太重要了,让我们把这首诗记在心中吧!
自由背,小组背,指名背,集体背。
2、这节课大家学得比较好!你从这节课中除了陆游教育儿子的道理外还有什么收获呢?
讨论交流,得出以下的学习方法
①认识诗人
②读通古诗
③理解诗意
④领悟道理
⑤指导生活
⑥背诵再现
六、作业设计
1、朗读,背诵并默写《冬夜读书示子聿》。
2、预习《观书有感》
七、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冬夜读书示子聿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真正有学问的人
书本知识+实践经验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220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