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控制岗位编制(实用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6:19:40
2023年控制岗位编制(实用三篇)
时间:2023-06-06 16:19:40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控制人员类型篇一

“志愿填报说大也大,比如涉及生涯规划的问题,3013所高校,林林总总700多个专业。但说小也小,实际上对于多数人没有太大选择余地,也比较简单。”

第一:学校优先原则

原则上能上985,不上211;能上双一流,不上“双非”院校!以此类推。

社会上用人单位对毕业学校的评价,实际只有几个硬标准,最高的是985,其次是211(现在也流行笼统地说“双一流”院校);其次是省属本科、高职高专等等。

在招聘时,经常会对毕业学校有一个要求,即便不公开说,也会悄悄地立下这个规矩。

随着大学招生越来越多,学生分层严重的同时,大学在出口把关不严,看出身的只能越来越多,而不会减少。目前,全国每年招收800多万大学生(含本专科生),每年也毕业800多万,淘汰率很低,没有办法,只能看入口了,这就是大家看院校出身的根本原因。大家不要拿80年代大学生层次区别不大说事,那时的人如果能上专科学校,放到现在至少都是985了。

其实看学校出身是世界通则,不止中国,比如哈佛的人,嘴上不说,暗地里也会在意这一点。哈佛本科的申请录取比只有5%左右,但到了硕士层面,能被录取的就更少了。

本科是你第一出身,一辈子也无法改变,因此要更加重视。

这里特别要提醒家长与考生的是,一本二本不是一个明确的层次区别,更不是社会上的学校层次区别,只是当地招生办为录取而决定的一个分类标准。有的学校在这个省参加一本招生,在另外一个省可能就是二本,比比皆是。

你恰恰需要充分利用这样一点。比如,如果有985学校部分专业在二本招生,那就去报,最后那块牌子最重要。

一般来说,西北东北地区的985高校分数都比较低,但学校很不错,比如兰州大学。兰州大学是当时在西北布局的2所综合性大学之一,后来西北大学下放陕西,她就成了西北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重点大学。再比如吉林大学,与此类似。最后想推荐的是一个特别的985高校,西北工业大学。这个学校在西安,属于前国防科工委(现在属于工信部),实力强悍,也是最早入选985高校的,论资历在现有的985高校也属于前列,但因为地域影响,影响力下降。

对于更多的考生,只能选择地方普通高校,各个大学本质上区别不大,相对选择发达地区的好一点。非要选好坏,建议注意学校历史,一般来讲,大学还是讲究文化积淀传承的,历史长的老本科学校,可优先选择。

第二:地域原则

北京上海优先,其次需要考虑各大区首位城市。

在哪里上大学非常重要,毫无疑问,北京上海首选,其次建议考虑杭州、南京、广州、天津等东部沿海地区。有两个地方比较特别,一个是杭州,一个是深圳,需要特别提出。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眼界的问题,见世面的问题。在中国,没有比北京上海更发达的城市了,你见的世面有多大,也决定了你的理想与定位。其次,也没有比他们有更多好学校的地方了,高校聚集,形成了一种文化生态,这是所有高楼大厦解决不了的。

对于北京上海的孩子,给你们一个忠告,此条不适合你们,你们已经见过这种世面了,你们需要其他的,最好离开本地上大学,你的收获会更大,因为你们欠缺的不是眼界,是生活,离开父母生存,是了解中国,了解更丰富的中国。

麻烦的是,北京上海分数都太高,很多人难以有条件选择,多数孩子不得不去其他地方,那么,我们注意选择各大地区的首位城市。如华中地区的武汉,西南地区的重庆、成都,西北地区的西安,东北的沈阳。其次是这些地区的副中心城市,如东北的大连,东南的厦门。原因非常简单,这些地方都是好大学聚集的地方,不仅都有985、211学校,一般都有50年代就布局的一个大学群,学科门类齐全,学术生态环境非常好。比如西安,在90年代还是高校最聚集的地区,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北京,而且多数是部属老牌高校(当然现在不一样了)。

这里面纠结的就是沈阳,原来在东北布局的重要的大学都不在沈阳,比如综合性大学吉林大学在长春,工科重点大学在大连,还有一个重要的工科学校哈工大在哈尔滨。

重庆是原来副中心城市里最特殊的,现在是直辖市了,有一个非常好的重庆大学,还有一个有资历的西南大学,211大学,也是不错的选择。

推荐杭州和深圳,主要是着眼未来。深圳已经超越香港,广州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的大城市了。杭州孕育了阿里巴巴,深圳大学培养了腾讯的马化腾,深圳还有华为等顶尖高科技公司,随着杭州、深圳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开眼界,必须考虑这两座城市了。

第三:专业原则

能上更好学校的学生,可以暂不考虑这一原则;只能上专科的学生,要坚持选喜欢的专业。

其实很多人往往在这个问题上纠结,恰恰是最不需要纠结的一个问题。

一是学什么就一定做什么吗?看看你父母,看看你父母的周围,有多少人是学什么就干什么的?尤其是那些优秀的人,基本是学什么不干什么。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什么不决定你的一生与职业,你能否在这个行业做到最优秀才决定了你的一生。

二是你打算本科毕业就工作吗?对于很多城市里的孩子,家境好的孩子,基本是否定的,往往是准备读完研究生再说。如此,更不需要纠结了。研究生再换专业,很多学校与老师更喜欢复合型人才,即跨专业的。

三是你确定你想好了学什么吗?其实对于多数人,在这个年龄没有想清楚是正常的,甚至半年后就后悔也是正常的。美国大学制度就是考虑到18岁时很多人还没有想清楚到底想学什么,因此,强调宽口径培养,按大类招生,包括换专业如喝凉水,非常自由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正因为此,你更不需要纠结了,读硕士时再说,尤其是专业与学校选择发生矛盾时,可以选择更好的学校,而不是专业。

四是实在想不清楚时,给你两个建议:

(1)学数学。数学是学科之母,未来换专业时更受欢迎,比如经济学、金融、管理等等。80%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都是学数学出身的。当然,你想换计算机等工科更没有问题。学数学只是因为你想不清楚才选择,主要是为未来考虑打算,不是让你以此为生,不是让你当第一名,不要发憷。

(2)学英语。几乎任何技能都能在实际工作中掌握,但惟独语言能力,对于绝大多数人是无法在实际工作中拿下的。原因非常简单,这是一个死功夫,没有捷径。但语言又是一个放大器,比如你是开出租车的,如果英语好会怎么样?同时,未来无论出国还是考研,英语都是必须过关的,对于很多学习浮躁的人,不如先花四年把英语拿下,也是一个不知道学什么时的选择之一。

当然,你如果只是能在一般应用型大学,三本或者高职高专,那么专业就比什么都重要了。第一,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第二,选择技能性强的,比如软件工程,最好不选择没有门槛的专业,如市场营销之类。这是和那些有更多选择权的学生不同的。

最后总结一下,学校第一,如果能上985,原则上就不要纠结专业、地区,尤其是专业,纠结地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能让你决然的,是985、211这种层次区别,细微的差距上,就算了,不值得你牺牲太多。特别提醒的是,招生中的一本二本是你最不需要关注的,但却可以利用的。

三个原则卡下来,其实你可以考虑选择的学校就很少了,在平行志愿下,还有什么难题吗?



控制人员类型篇二

;

摘 要:医疗设备作为医疗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推进医疗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医疗设备具备先进性、科学性,医疗工作才能有序进行。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效果不佳,以至于医疗事业无法获得长足发展。为此,本文就如何打造医疗设备质控体系进行研究,旨在完善医院管理体系、提升医疗水平。

关键词:医疗设备;设备工程人员;质量控制

近些年经济形态发生转变,医疗事业发展受到不小影响。医院要想在复杂环境中脱颖而出,需要加强管理质量。医疗设备是重要的管理内容,需采取必要的质控手段,以确保设备稳定运行。在设备的帮助下,诊疗活动得以有序开展。唯有当患者得到准确救治,其满意度才会提升,这关乎到医院形象。本文从医疗设备控制现状,提出几点质控措施,以供参考与借鉴。

一、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随着时代进步,医疗设备的种类及功能得到显著增加。但由于设备应用中会受到诸多因素限制,抑制了设备功能的发挥,轻则增加诊疗工作量,重则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国外机构曾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医疗设备问题占总投诉的30%,我国比例相对低一些,只有17%,这说明我国医疗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某研究所曾对我国医疗事业进行过深入调查,筛查出六类高风险设备。通过对这些设备进行全面检测,检测合格率低于70%,说明我国医疗设备质控现状不容乐观。因此,需要优化质控模式,提升质控效果。

二、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措施

(一)做好安装验收

只有设备安装准确、验收合格,才能确保运行稳定,为患者提供最优质服务。当设备运送至医院后,院方要对设备规格、数量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符合购置清单。与此同时,检查设备的完整性,在无损伤的情况下进行安装。安装过程要符合相关规范,确保位置准确、连接稳固。待设备安装好后,对其进行试运行,检测其性能。倘若运行不畅,需联系厂商进行解决。一般来说,设备安装由厂商完成,医院要做好配合工作。设备工程人员将设备连接电源,查看运行状态,包括有无异味、有无声响等。当一切检测均无异常,方可完成验收报告。报告中内容要详细,不仅要涵盖厂商信息、设备信息,还需明确验收结构及设备使用环境。

(二)强化巡检能力

要想降低医疗事故率,需要开展定期巡检活动。设备工程人员需具备扎实的功底,丰富的检修经验,以便应对不同设备故障。需紧急一点,无论何种故障,都要第一时间进行解决,并做好相关记录。倘若问题无法有效解决,需第一时间联系厂商。通过例行巡检,将医疗事故扼杀在摇篮中,这对保障医院效益的有效手段。

(三)定期维护检测

定期维护检测是设备工程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将此项工作做好可保证医疗设备始终保持最佳工作状态。设备工程人员要制定维护检测计划,确保工作成效。通常情况下,维护检测工作包括四方面内容:其一,外部检查。对设备外观进行细致检查,查看有无损坏,同时排查外部连接是否准确。其二,配件检查。对设备内部配件逐一检查,查看其是否存在性能下降、损坏等情况。如果存在这些问题,需及时进行更换。其三,安全检查。测试设备是否漏电,放置是否稳固,以防安全事故的出现。其四,性能检查。对医疗设备进行全面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衡量设备是否保持最佳工作状态。倘若医疗设备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需对其进行调试。由于医疗设备的种类繁多,内部结构相同,性能检测指标也会有所区别。比方说检测监护仪,重点关注心率值、血压值等。呼吸机要看其潮气量是否在合理范围,peep是否保持在正常状态。

(四)加强维修管理

医院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维护管理体系,确保工作有条不紊的開展。首先,明确管理职责。为每一个岗位安排适合的人员,并告知工作内容及担负的职责。各方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维护任务。其次,制定管理流程。将每项工作的流程写清,以此指导管理人员。这样做可提升维护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从而提升维护管理效率。再次,打造管理队伍。人员是维护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其素质优劣直接关系到工作质量的高低。医院要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以此巩固理论知识、提升业务能力。设备工程人员要熟知设备使用手册内容,并对每种设备有一定的了解,以便应对各类突发状况。为激发设备工程人员的积极性,需将设备维护管理纳入考核体系。在绩效考核的推动下,人员潜能被激发,责任心自然而然会形成,从而让设备维护管理更加有效。最后,做好记录工作。将日常工作中所遇问题及解决办法一一记录在案,一方面用于培训人员,提升素质,另一方面作为调整工作的依据,以确保完整性、高效性。

(五)重视设备报废

现阶段不少医院忽视了设备报废工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设备报废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医院制定科学标准[3]。设备超过使用年限,既可淘汰。设备性能下降到一定程度,既可申请报废。无法找到匹配的零件,设备立即停止使用,及时替换成新设备。设备工程人员参考相关指标,对设备进行认真检定。如若发现设备存在上述某一情况,应将设备按报废处理。需注意的是,有些设备经过维修能够满足要求,那么就不能申请报废。这样做可最大程度降低成本,确保医院效益。设备检查工作需两人及其以上人员来完成,以此避免以权谋私的事件发生。

三、总结

医疗设备是医疗体系的核心内容,需要医院提高重视。在设备进入医院后,要规范安装、认真检查,确保设备运行良好。在日常工作中,要对设备进行定期巡检及维护,以排出设备故障。为提升维护管理效率,需要制定健全的维护管理体系。对无法维修的设备,应第一时间申请报废,切记不可强行使用,以防医疗事故的发生。通过种种举措,让医疗设备始终保持健康状态,推动医疗活动稳步进行。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控制人员类型篇三

;

[摘 要] 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是一种现代反腐败制度,是世界公认的反腐利器。近三四十年来,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法律,建立了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制,呈现出一些普遍性做法,但又各具特点,值得梳理和研究。我国目前对这一问题,热情鼓呼者多、精细化研究者少。本文旨在对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中的申报主体制度予以比较研究,对各国制度进行认真、细致的比较的基础上予以分类研究,此分类不以国别为模块,而以强烈的问题意识贯穿其中。公职人员财产申报主体总体可分为基本申报主体、补充申报主体和特殊申报主体,同时又可进一步进行更为具体的分类。

[关键词] 公职人员; 财产申报; 申报主体; 分类研究

0 引 言

腐败是全球性的“难题”,在人类历史上,自“权力”这个东西诞生以来便像梦魇一般附着其上,是人类不断与之斗争而又难以克服的“顽疾”。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是世界公认的反腐利器,而且着眼于预防腐败,有着源头反腐、终端反腐之功效,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符合我国标本兼职的反腐战略。同时这是一种现代反腐制度,在世界上真正推广约三四十年;近代财产申报制度主要针对于选举性公职人员,如议员、总统、法官等,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国家权力尤其是行政权力的膨胀,公权力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新的权力异化和腐败的危险,现代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将一般的非选举性公职人员纳入申报主体范围,并重新进行制度设计,颁布专门的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律。这项法律制度,被称为“政府透明”的法律,有的国家(如法国[1])的法律直接以此为名,也被称为“阳光法案”。

目前来看,国内对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研究尚不充分,对该制度的热情鼓呼者较多,精细化研究者较少,还不足以提出有效的、可操作性的制度建议,也不足以从制度设计层面打消决策者的某些顾虑。这或许是我国“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迟迟难以出台的重要原因。

笔者尝试进行研究,希望对财产申报制度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撰写此文,目的在于对域外财产申报主体进行梳理、分类和总结,不以国别为模块,而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当下中国)进行总结、分类研究。概览域外财产申报法制,财产申报主体都是财产申报法律及其制度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各国法律规定中占据重要的篇幅。

1 财产申报主体概念辨析

财产申报主体的概念,概言之,是回答哪些人应当申报财产的问题。基于此,学者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定义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国目前尚没有统一的认识,查阅文献,研究或论及财产申报问题的学者对财产申报主体有不同的提法和定义。有学者称之为“财产申报的对象”[2-3],有学者使用“财产申报的人员范围”的概念[4],有学者使用“申报主体”概念,并将申报主体“又称”为“申报义务人”,并认为,“使用申报义务人可能更为直接明白”[5]。大多数学者称之为“申报主体”①。据笔者查询②,自改革开放以后,在法学类核心期刊(cssci)中,最早使用“申报主体”概念的是1991年《现代法学》期刊上杨泉明教授在《略论财产申报制度》中谈到“就各国财产申报制度的共通要求来说,一般包括以下几项:其一,规定申报财产的主体,即哪些人必须申报财产”。[6]上述学者的不同述见,给本人的研究以启发,但同时也有不足之处,值得予以评析。

(1) 关于“申报的对象或申报对象”。在语义学上,申报是动词,所谓申报的“对象”应该是财产而不应是人。申报人是“申报”这个行为的发出者。这一概念明显是不合适的。但目前有的地方出台的官方文件在使用这个概念,如新疆阿勒泰地区2008年出台的《关于县(处)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的规定(试行)》③。一些主流媒体也在使用这个概念,如《中国青年报》“从目前官员财产公开实践来看,申报对象大多集中在科级以及县处级干部”[7]。

(2) 关于“申报主体”。这个提法在语义学上是没有问题的,可以明确指向申报人。而且作为学术研究来说,“申报主体”相比较“申报人员”是更具类型化的表述,与申报客体相对应,方便进行申报主体、客体之分类研究;同时,利用申报主体这一概念可以对各种申报人员进行统括分析,在申报主体这一宏观、抽象概念下对各个申报人员进行分类化、区别化研究;如果直接使用“申报人”或“申报人员”这一概念,那么在对各种申报人员精细化分析时,语言表述恐产生模糊、交叉的现象。申报主体实际上可以作为申报人员的上位概念存在。例如我们在表述某一个具体的申报人员时可以称其“申报人某某某”,我们在表述某一类申报人员时可以说“某种申报人员或某几个申报人员都是申报主体”。

(3) 关于申报主体是否可以“又称”“申报义务人”。上文述及,有学者在使用申报主体这个概念的同时,加上“又称申报义务人”,甚至认为申报义务人能更直接明白地表达制度本意,并使申报人主观上更清晰地认识到财产申报是其法定义务、必须履行。这种观点,乍一看是有道理的,但是仔细分析,似乎仍有推敲之必要。“又称”是我们进行概念定义的常见做法,“又称”放在中间意味着前后两个概念可以等同。那么,“申报主体”可以等同“申报义务人”吗?首先,“申报义务人”比较具化,指向的是某单个申报人,申报主体可以指向一类人,与上述“申报人员”概念使用之弊端相同;其次,“申报义务人”概念指向的只能是“人”、而无法是单位、组织,但有申报义务的只是“人”吗?参看各国财产申报法制,除了公职人员有申报义务之外,某些单位、组织也有申报义务,表现为代公职人员申报或者将公职人员的申报内容再向更高级的监管部门申报。因此,“申报义务人”概念的外延明显窄缩,一不合于事实、二不利于研究,但用于表达某公职人员有申报义务,是申报义务人,还是可以的。

相关热词搜索:;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22087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