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村级产业发展规划报告 村级产业发展规划蔬菜篇一
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为目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完善农民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规划引领的建设机制,通过15年的努力,围绕宜居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乐活乡村、善治乡村建设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最终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先于、高于、优于云南的是这样,于今天我们的发展而言,对时间基本需要,可能也是一项难以跨越的历史规律。
注重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规划理念上,充分结合实际和发挥自身优势,“不求大、不求洋”,注重打造个性特色,推进美丽乡村的品牌化和特色化建设。外桐坞村借力自身优势,在中国美院的协助下,着力打造艺术村落,对整村基础设施进行整体设计,并且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和污水处理全覆盖和软硬件全面配套。同时,从机关干部、村组成员至普通百姓,依次划定时限,拆除院落围墙和违建,有力保障了规划的有效实施。在经济发展方面努力夯实艺术家工作室、高端民宿、艺术品展示拍卖等产业发展基础,实现了从原来单一依靠西湖龙井生产,向艺术旅游、休闲养生、名家学术交流为一体的“江南艺术旅游第一村”的转变。外桐坞的这一转变与西湖龙井产业的联系似乎可以追寻到一些蛛丝马迹,但除了底蕴深厚的茶文化外,高低错落,有致分部,优雅有序的村庄建设,可能才是更重要的吸引艺术名家聚集的根本因素。
注重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开发利用。一是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环溪村是北宋大儒周敦颐后代集居地,该村深度挖掘《爱莲说》文化底蕴,不断将“清莲环溪”文化发扬光大,打造成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凸显传承千年孝廉价值观。在荻浦村,当地群众还将从前的猪圈、牛圈修缮,改造成具有乡村特色的猪栏咖啡屋、牛栏咖啡屋,挖掘了乡土文化。二是安吉鲁家村创新运行架构,在村委会领导下设立鲁家两山学院以及安吉乡土农业发展和安吉乡土旅游服务两家有限公司,特别是“鲁家两山学院”承担的“两山理论”研学和理念输出,固然是历史机遇的造就,但在意识的先进、机遇的把握和资源的挖掘方面,对比而言,我们的落后可能比两省之间的gdp差距还要大得多。
牢固树立建设和经营并重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规模种养、农家乐和休闲乡村旅游,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多样化的同时,只要将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村美与民富相结合,发展工业也未尝不可。一是航民村占地不足2平方公里,仅有304户1079名村民,在19xx年创建的村办企业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经营范围,至今萧山航民集团全资、控股、参股工商企业达28家,已形成以:防止、印染、热电、船运、酒店、黄金饰品加工的股份制集团公司,至20xx年年底全集团公司实现工业产值亿元,利润亿元,拥有职工万人。村民每年分红达万元,从小学至大学村民实现免费入学,大米、食用油等无偿供应。二是日昌升集团作为一家建筑新材料生产为主的企业,以建设美好生活为愿景,引领产业变革、推动产业进步为使命,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推动产业升级、绿色发展。自20xx年成立以来,组建了国内首家新材料研究院,形成数十项技术专利,自主研发全球领先的第四代新材料制造工艺。在生产厂区创新性的采取自上而下的台阶是开采模式,真正实现了边开采、边恢复,采区见不到扬尘、黄土,大型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转有效,花园试的厂区环境对传统高科技企业来说可能不那么难,但在一个以矿石开采、沙石料生产的企业而言,不仅仅是厂区环境优美,富春江边的码头水质也碧绿清澈,就更让人长见识了。
村级产业发展规划报告 村级产业发展规划蔬菜篇二
根据市委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决策,年初市政协将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确定为今年的重点专题议政课题。九月中旬开始,市政协组成调研组,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全市把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的重大举措,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为之付出了可赞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先后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实施意见》、《旅行社组团来xx市旅游奖励补助办法》、《促进服务业发展暂行办法》和《优秀艺术作品奖励办法》等政策。
二是制定了发展规划。
先后编制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星海湖文化产业园规划》和《星海湖南域旅游景区景观规划》。规划了沙湖——天河湾——陶乐影视城——平罗玉皇阁——黄河古渡坊——矿山博物馆的东线旅游线路,沙湖——星海湖休闲度假区(五七干校)——贺兰山北武当寿佛寺的北线旅游线路。并向有关部门申报并确认非物质文化遗产32项,其中市级22项、自治区级8项、国家级2项。2012年,星海湖文化产业园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
三是建设了一批文化基础设施。
四是争取和引进了一批文化示范项目。
2013年,实施了国家级公共文化示范区项目,引进中基浩泰等民间资本,正在建设中华奇石山文化旅游城、星海银河景区、星海之星和星海湖休闲度假旅游区等项目。举办了星海湖全国露营大会、国际铁人三项赛、国际划水赛活动,举办了第二届黄河大合唱邀请赛并成为文化部该项赛事永久承办地。
2013年,全市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收入亿元。2014年,我市前三季度接待国内游客万人次,总收入亿元,分别同比增长和。
我市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尚处于培育阶段。由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尤其是文化因素,包括集体的文化氛围、成员的文化素质、文化资源的丰富程度等因素所致,历史积淀、地缘区位、资源禀赋等因素所限,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于文化事业发展,滞后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先进地市相比差距还比较大。2012年,本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为,低于全区的指标。2010年—2012年,本市居民文化包括教育方面的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呈逐年递减态势。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定位不够准确。
在已经出台的文化产业发展文件和具体工作实践中,对文化产业的形态与业态定位不明晰;对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与旅游业、与服务业的分类与指导不够;对人文精神与自然资源、项目开发的契合和彰显不够。自治区将宁夏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态定位为4种,即回族文化、黄河文化、西夏文化和红色文化。而本市对文化产业形态的提法有8到12种之多,定位缺乏前置要件和灵魂,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方向迷惘,无所适从。
(二)规划不够科学。
在既有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对文化市场的发展方向、消费趋势,对文化产业的理念和形态、内容和形式缺少合理的、可操作性的顶层设计。主导业态不突出,与全区乃至全国的发展战略结合不够紧密;各种相关业态聚集度不高,产业聚合效应、延链效应发挥不够;产业项目少,吸引力不强;由于体制障碍,境内仅有的一处5a级旅游区沙湖对本市产业发展带动作用不强。
(三)政策不够配套。
本市先后出台了一些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但含金量不高,执行力不强,加之没有专门的、具体的、配套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吸引社会资本的多元投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民间发展文化产业的意向和冲动,因缺少合适的投资项目和平台以及顺畅的融资渠道而受到抑制。无论是已经形成的业态,还是正在建设的项目,投资热度低,经营效益也低。
(四)市场不够成熟。
(五)人才不够充分。
一是既有的没用好,流失严重;二是没有的又难寻,引进不易。全市文化产业吸纳的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而发达地区这一比例为3%—6%。全市文化事业单位人员329人,其中,初级职称124人,中级职称94人,高级职称仅有20人。在11个类别和文化有关的专业协会中,共有会员926人,其中市级776人,自治区级120人,国家级仅有30人。既熟悉文化事业又熟悉市场经济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极为短缺,远不能适应引领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推进产业、生态、民生三大转型的进程中,发展文化产业既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又能创造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消费、聚集财富和实现就业的需要,也能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因此,应以更加深刻的文化自觉,像重视经济发展一样重视文化发展。
(一)明确产业定位,科学制定规划
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文化产业发展融入全区乃至全国的发展格局之中考量,置于中阿博览会平台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节点之中考量,置于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石嘴山的总体规划之中考量,主动与自治区文化产业“十三五”规划对接,起动编制《xx市“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修编现有文化园区和项目发展规划。遵循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遵循文化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重属性的客观要求,准确进行产业形态定位和业态选择,可考虑将本市文化产业发展形态确定为移民文化、山水文化和回族文化,打造既与全区文化形态相呼应又体现本市特色的文化产业板块;充分利用沙湖既有的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将本市文化产业发展主攻方向确定为以沙湖、星海湖和北武当景区为依托的旅游业。
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行业管理的原则,把握旅游业日渐成为一种大众生活的方式,把握散客游、自助游、智慧游的趋势,迎合游客审美、愉悦、健康、文化、求知和精神需求。在旅游资源类型的开发利用方面,将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有机结合,自然资源选择地貌景观和水域风光,人文资源选xxx俗风情和饮食购物。以旅游主体大众化、需求多样化、开发规模化、产品特色化、服务人性化、运行科技化和质量标准化进行规划设计。
紧紧抓住农垦集团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的机遇,寻求利益契合点,积极参与沙湖旅游区的规划建设。使沙湖的资源品质、资源效用和开发条件统筹化,与星海湖开发建设相结合,与民俗风情相结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与城市规划经营相结合,依托沙湖景区承接游客。在客源定位上,以市外游客为主,面向中东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实行园区化或街区规划,并使之一园包多园、一街含多项。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将园区或街区打造成综合性的聚集产业园、文化性的康乐产业园、人本性的体验产业园和社会性的民生产业园。
在景点建设、线路设计、品牌营销等方面,应该独辟蹊径,以无限的创新、创造与创意突破有限的资源束缚,以市场导向,充分考虑形态与业态、内涵与形式、灵魂与载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本地居民休闲与外地游客观光的关系等因素,突出特色,切忌简单复制和拷贝。
(二)统筹资源配置,打造品牌产业
在旅游要素开发建设和经营上,坚持地方化、特色化和新品、精品原则,以独特满足猎奇,以灵感增强吸引,以综合拓展功能。以“游”为节点和牵动,围绕游、购、娱、食、住、行诸要素,提高多样化选择和综合效益,为游客提供看点和体验。
通过延伸沙湖旅游景区线路,着力打造文化产业平台。建设融非物质文化遗产园、“五七”干校文化园、中华奇石山文化园于一体的国家级星海湖文化产业园;复制“清代廉臣俞德渊”祠堂等文化平台。
融创意、创造和零售、批发于一体,建设专业商场,打造品牌产品。经营碳素环保制品、沙湖绣、泥哇呜、沙枣核、柽柳、芦苇画等工艺品,枸杞、锁阳、丛蓉等药品,羊肉、糕点、亚麻油等食品,枸杞汁、酸枣汁、八宝茶等饮品,以及xxx用品和中东阿拉伯地区的工艺品。
在文化产业园中建设演艺园,表演阿拉伯风情歌舞和回族歌舞;开发贺兰山拓展、攀援等体验项目;开发艾草等中药材薰蒸、洗浴等保健项目。
在产业园中建设清真传统饮食园,借鉴福建xx县、青海撒拉、西安xxx巷等地经验,将本市近百种清真传统小吃进行挖掘整理,以地道、系列、集群为方向,使之正宗、特色、多样。同时,改造完善或规划建设能够满足xxx游客宗教活动需要,并符合其风俗习惯的宾馆。
(三)强化政策支撑,优化发展环境
应吸纳各地经验并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系统性、操作性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由各级政府牵头搞好规划,并投资配套基础设施。进一步开放市场,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办文化企业的门槛,制定鼓励文化产业市场发展的投融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国家、个人、外商和各种经济成分参与我市文化产业的开发和建设。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可以比照高新企业进行税费返还或减免;享受比工业用地更优惠的土地使用政策。构建合理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奖励机制。将知识产权、无形资产及品牌拥有者的利益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知识产权、无形资产入股可达企业股份的70%,以利益驱动招揽文化人才。设立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采取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以及政府购买服务、消费补贴等途径,支持和扶持文化企业发展。设置“一个窗口解决问题”之类的部门,使兴业者方便投资,减少附加成本,并保障其合法权利。
(四)完善市场体系,创新经营机制
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引导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文化产品流通,发展文化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推介、咨询、拍卖等中介机构,建立无形资产交易平台,完善文化要素市场。建立市场信用制度和文化企业信用档案,通过市场拉动和推动,提升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从而产生资本集聚、消费导向、产业示范、利润增值等多重效应。
(五)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文化产业是明天的经济。文化产业培育周期较长,欲速则不达。我市文化产业方兴未艾,在理论上、政策上的诸多层面正在破题,还有深入研究的必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承东启西”的宁夏“两区”建设,为我市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广西的“民歌效应”,甘肃的“《读者》现象”,云南的“丽江模式”,宁夏的“影城奇迹”,贵州的“侗歌范型”,陕西的“乐舞视窗”等,为本市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案例。只要上下同心,我市的文化产业定会风生水起、扬帆远航。
村级产业发展规划报告 村级产业发展规划蔬菜篇三
某某县生态工业园区
规划方案
第一章总论
项目名称及工作阶段
项目名称:某某县生态工业园区
工作阶段:规划方案
项目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某某县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项目建设地点及规模
建设地点:某某县咀头镇
建设规模:园区占地2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项目编制依据
1、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
2、《某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3、《某某县城总体规划》
4、某某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决定》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好处
某某县位于秦岭西部,宝鸡市东南,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北连关中,南通巴蜀,为川陕之要冲,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得天独厚,民情风俗既有关中风情,又具巴蜀特色。地形复杂多样:境内海拔在740—3767米之间,相对高差3027米,各类地貌毕备,山、川、河、谷兼有。气候独特多变:秦岭是�a >
但从总体上讲,经济总量不大,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加之由于受军事安全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等诸多政策因素制约,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偏低。因此,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做出了加快发展步伐,壮大产业规模,大力整合资源,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生态工业,培育新的产业集群等一系列重要举措,确定了&ldq〔〕uo;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特色富县、依法治县”的宏伟目标。发展靠项目支撑,项目靠园区承载,因此,规划和建设某某县生态工业园区,推动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将是当前和今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的必要性
是贯彻落实“xxx”精神,建设生态礼貌的时代要求
xxx首次把“建设生态礼貌”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并强调要建设生态礼貌,基本构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构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礼貌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生态礼貌,不仅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华民族应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做出的庄严承诺,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和时代要求,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实此刻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不仅仅能加快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而且能迅速构成生态工业开发的“凹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社会就业,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是推进全县经济社会突破发展的必由之路
某某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域广阔,人口稀少,群众居住分散,城镇化率偏低,县城规划建设滞后,现代化城市发展框架没有构成,经济发展的中心地位不明显,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难度较大。近年来,某某县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的理念不动摇,牢固树立“无工县不强,无工民不富”的工业兴县理念,解放思想,超前思维,坚决摒弃军事禁区、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区三大困扰,有选取地发展无污染或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生态工业,使生态保护和工业发展并重。加大优势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将我县丰富的矿产、水能、生物和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力促县域工业跳跃式发展。因此,充分挖掘和发挥某某的优势生态资源与独特气候资源,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加快广大农民脱贫致富步伐,推进县域经济社会突破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章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xxx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生态工业园区为平台,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用心培育骨干企业,打造品牌产品,加快构成以区域特色产业为支撑,资源开发型、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协调并进的县域工业发展新格局,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园区规划原则
根据园区建设指导思想,规划和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特、精、优、美”的建设原则。工业园区规划要遵循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科学前瞻、特色鲜明、全方位规划的原则,充分挖掘资源优势,突出生态主题,在“特、精、优、美”上做文章,打造西部生态工业名县品牌。
二是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既要注重经济和社会效益,又要合理利用资源,注重生态效益,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是坚持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园区发展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规划建设要把实现经济社会事业突破发展的近期目标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长远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近期目标服从并服务于远期目标,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增强园区建设工作的严肃性和持续性,透过各个近期目标的逐步实现,最终实现远期发展目标。
四是坚持统筹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要坚持高标准、新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应将园区选址、产业布局、功能定位及失地农民安置等问题统筹规划,做到“短效”与“长效”相结合,经济发展与解决民生问题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是坚持节约土地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原则。项目建设过程中,要科学设计,合理规划,做到土地节约与利用有机统一。
六是坚持园区总体规划与部门规划相协调的原则。编制生态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时,要与建设、交通、水利、通讯等部门规划相衔接,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有序建设。
七是坚持政府主导与企业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原则。政府要制定和落实园区建设优惠政策,改善相关配套设施,注重园区管理体制、经营策略和园区文化方面的策划工作,进行体制、机制和观念创新,为园区开发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园区经营项目由企业自主开发建设、自主经营管理,保障企业以法获取经营收益。
第三章园区产业定位及规划资料
园区产业定位
规划建设某某县生态工业园区是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xxx”精神,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向,在科学深入分析论证县情实际的基础上做出的一项重大科学决策。园区建设要重点突出秦岭山区生态特色,把生态工业发展作为主导产业,把园区打造成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聚集地、生产要素的整合地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
园区根据本地资源优势,打造四个功能区,即特色农产品加工区、产业配套加工区、水电产业开发区和商务休闲服务区。
园区选址
根据对某某县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将生态工业园区地址选在生态资源优势和开发潜力巨大的某某县咀头镇大沟塬。具体位置是:以某某县京龙钨钼科技有限职责公司为中心,东至太洋公路,西至咀头镇大沟塬村,南至鳌山脚下,北至龟川河,总面积2平方公里。姜眉公路、太洋公路、凤太公路穿境而过,地势开阔平坦,土地肥沃,生态环境优美,发展空间较大,水、电、路、通讯、供气等配套设施建设难度小,人力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生态工业的客观条件。
产业布局和规划资料
根据产业定位、地理位置和资源特点,园区划分四个功能区,即:特色农产品加工区、产业配套加工区、水电产业开发区和商务休闲服务区。
特色农产品加工区:充分发挥某某县“某某山”牌绿色蔬菜品牌优势,建设绿色无公害蔬菜、山野菜深加工和农产品加工基地;依托全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建设中药材加工基地,打响“某某山”药谷品牌。
产业配套加工区:依托资源和交通优势,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为重点,用心引进新能源、新材料加工企业,建设配套产业加工基地,为西安、宝鸡等大企业、大集团带给配套设施。
水电产业开发区:充分利用水力资源进行梯级开发,建设水力发电站,辐射带动湑水河、黄牛河、石头河等流域水电开发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开发利用风能资源,建设风力发电厂。
商务休闲服务区:突出生态休闲产业优势,用心引进生态旅游、避暑度假等项目,建设酒店、别墅及附属娱乐设施,在为园区生产生活带给服务的同时,大力发展休闲产业。
透过建设某某县生态工业园区,可有效带动全县现代农业、生态休闲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第四章园区发展目标
近期发展目标
某某县生态工业园区到2010年实现技工贸收入亿元,gdp完成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招商引资完成6亿元,到位资金亿元,实现税收950万元。到2014年实现技工贸收入亿元,gdp完成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招商引资完成10亿元,到位资金4亿元,实现税收3100万元。园区的经济总量占到全县经济总量的80%以上。
远期发展目标
到2017年实现技工贸收入亿元,gdp完成亿元,招商引资完成11亿元,到位资金亿元,实现税收5200万元。园区的经济总量占到全县经济总量的90%以上。
第五章可行性分析
市场需求分析
某某县域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起步阶段,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为我们加快发展带给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中央、省市进一步增强环保、节能工业技改项目支持,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的政策指引下,我县新一轮生态工业投资开发热潮已经到来。全县上下“大招商、招大商”的局面已经构成,招商引资和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呈现规模大、层次高的趋势,生态工业的快速发展与我县基础设施薄弱、服务功能滞后、工业企业聚集度不高、科技含量低的矛盾日益突出,开发建设某某县生态工业园区能够及时弥补这些不足,解决这些矛盾,也可满足经济发展对园区各项功能设施的进一步需求,贴合某某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市场风险较低。
政策环境分析
某某县建设生态工业园区贴合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强市建设在西部率先实现工业化的意见》精神;贴合《某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某某县城总体规划》和《某某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贴合“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的发展趋势,是农民进城,实现“三化”的需要,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建设的具体体现,个性是与国家土地政策、产业政策、环境政策、军事安全区等刚性政策不抵触,政策风险较小。
环境影响分析
(一)影响因素
某某县生态工业园区建成后对周边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1、生活污水
本项目建成后主要是生活污水。加工生产环节产生的废水量十分有限。
2、噪声
本项目噪声主要来自交通、锅炉房、空调机房、餐厅厨房等。
3、废气
本项目废气主要有运输车辆尾气、餐厅厨房油烟和锅炉废气。
4、固体废弃物
本项目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生活垃圾、丢弃的运输包装物等。
(二)防治措施
本项目执行防治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采取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标准、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污染治理效果要到达国家水源涵养地排放标准。
1、污水
2、噪声
在设备选型时首先思考低噪声节能设备,并采取减震装置,对噪音房间隔音封闭、设消音器等防噪措施。
3、废气
运行过程中应对运输车辆做定期检查保养,避免产生超标尾气;对尾气严重超标车辆及时送修或做其它处理。餐厅油烟应使用滤油罩过滤油污,回收处理,并将油烟外排。锅炉要选用节能环保型锅炉,使用清洁燃料并加装除尘装置,减少粉尘及有害成分外排,排放到达国家规定的标准。
4、固体废弃物及废渣
项目实施后产生的废气、废料、包装物和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分类堆放,及时清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充分利用建筑物、道路两旁及河道、空闲地进行植树种草。透过美化环境,创造和谐的生态生活环境。
效益分析
某某县生态工业园区建成后,可促进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交通运输、房地产、服务业以及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全面提高我县经济总体实力。
微观上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满足企业管理和发展的迫切需求,降低企业产品的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社会效益方面,可加快全县城市化建设步伐,降低城市管理成本,强化城市功能,增加社会就业,改善投资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提高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目标。
从比较效益角度分析,建设生态产业园区贴合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投资风险低,见效快,回报率高,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和投资热点。
结论:根据以上分析论证,县委、县政府做出建设某某县生态工业园区的决定,思路正确,切合实际,条件充分,时机成熟,建设工作可行。
第六章保障措施
园区开发模式
某某县生态工业园区是一个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园区,根据我县实际及市场经济规律,园区建设拟采用政府规划,企业主导的模式。首先由政府对园区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园区用地,配套建设基础设施,搭建信息平台,制定优惠政策,为园区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其次,透过招商引资、融资等途径,由企业自主开发建设,这种模式有利于园区科学合理布局,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加强对园区开发建设的管理工作;有利于解决园区开发建设的资金不足和经营风险。
园区管理模式
园区要实行封闭式管理,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一律透过园区管委会实施,不能搞多头管理和多头执法。
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政府各级、社会各界支持和参与园区建设工作的用心性和主动性,构成工作合力,推动园区建设工作顺利实施。具体建设任务要进行细化分解,由各职能部门承担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任务。
园区经营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实行开放式运行,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由业主自主管理,合法经营,自负盈亏。
园区管理体制
园区的开发管理体制应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的模式设定。
1、成立某某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县委主要领导任顾问,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县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县政府职能部门及相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2、成立某某县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由分管副县长兼任管委会主任,副主任由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兼任,管委会与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合署办公,下设产业招商部、规划xxx、综合事务部。工作人员暂按20人编制。管委会是县委、县政府派出的工作机构,按副县级配置,独立行使县委、县政府对园区的日常管理职能。具体职责是:编制详细规划、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管理、协调服务和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管委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行政首长负责制。
3、将某某县鑫源投资有限职责公司作为园区独立的法人实体划归园区管理。公司是园区规划范围内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投资建设和管理的主体,承担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职责,负责园区建设项目的投资和融资、项目的开发建设、园区的经营管理。负责园区内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的组织、筹集和融资。投资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园区配套政策
园区开发建设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办法和政策规定,主要包括:
1、产业政策:以稀有金属加工以及绿色农产品、矿产、生物、水能资源加工和开发为主,兼有生活服务、生态观光、生态农业、名贵物种驯化繁育等产业。坚决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项目入园。
2、土地政策:在贴合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和土地管理法规的前提下,优先供应产业对路、投资强度大、产业关联度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好的项目用地。供应价格上区别对待,做到既不违反土地政策,又能保证项目建设用地需求。
3、税收优惠政策:入园企业缴纳所得税5年内实行先征后奖,前两年按其缴纳所得税额(留县部分)的50%给予奖励,后三年按其缴纳所得税额(留县部分)的30%给予奖励。(具体政策和实施办法由财税部门制定)
4、投融资政策:设立园区科技创新基金,县财政每年列支50万元扶持园区建设和科技创新;用心争取国家、省、市项目资金,大力扶持园区项目建设;金融机构要切实落实对入园企业的信贷扶持政策,鼓励、支持入园企业发展,壮大园区经济实力。
5、失地农民安置及城中村改造政策: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保证园区开发建设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实施)
6、入园项目挂牌保护政策:园区重大建设项目实行挂牌保护,严禁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和一切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凡涉及企业合法权益的一切投诉,由园区管委会协调解决;凡阻碍、破坏投资者进行正常建设和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由园区管委会调处,情节严重的,由公安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7、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大力培养和吸纳一批通晓经济、金融、技术和企业管理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参与园区开发建设;招聘一批专业对口、职责心强的大学生进入园区管委会,加强管委会人才队伍建设。
第七章园区开发建设的若干问题
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园区开发建设的重要保证
规划和建设某某县生态工业园区是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不仅仅涉及全县经济发展布局、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的调整,而且对人们的思想认识和惯性思维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全县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力量,加快生态产业园区的开发和建设。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及时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提高对建设生态产业园区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为园区建设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建设生态产业园区带给组织保证。园区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和社会工程,涉及到许多部门权利和利益,协调管理工作复杂,因此,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园区开发建设的重要保证。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园区开发建设的基础
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中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分散布局、各自为政”的发展模式弊端较多,既不贴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不贴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因此在园区开发建设中必须要注重规划的编制和审定。本项目拟选取由全国著名的规划设计单位对园区进行规划设计,聘请省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对规划进行评议审定。规划审定后,要严格按规划进行建设,避免园区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灵活高效的经营是园区开发的关键
某某县生态工业园区是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重要经济项目,园区投入由于受地方财力不足的制约,资金投入成为园区建设的瓶颈。解决途径有两个:一是透过经营园区取得园区开发建设资金,即透过经营园区的土地和公用设施筹集建设资金;二是一般经营性项目透过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因此,科学的策划、灵活的经营、成功的招商是园区开发建设成败的关键。园区管理机构要将园区的经营策划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深入市场调研,制定灵活合理的经营策略,并做好争资招商项目包装策划工作。
体制和机制创新是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工业园区发展一般分为起步建设阶段(搭台期)和发展壮大阶段(经营期)。起步阶段前期投入大,制约因素多,投资收益率低,建设难度大,是园区建设的关键环节。为了顺利实施我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要努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带给重要保障。
一是结合县情实际,大力实施机制创新,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确保园区建设和经营管理贴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二是要用心推行体制创新,在园区规划建设阶段,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土地开发利用、基础设施配套作为重点工作,确保园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在园区发展壮大阶段,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和协调服务作用,把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作为工作重点,确保县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三是要加强部门协作,在园区规划建设阶段,要突破“部门利益至上”和“条块分割”等体制现状,要按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调动各职能部门紧密协作,全力支持园区规划和建设工作。在园区发展壮大阶段,公检法司及社会事务管理部门要重点保护和支持园区经营管理工作,为园区发展壮大和产业升级创造良好环境。
园区开发步骤
为了确保园区建设工作顺利实施,在客观分析、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以下园区开发步骤:
1、2011年3月30日前成立某某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某某县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2、2011年4月30日前完成某某县生态工业园区申报和立项工作。
3、2011年6月30日前完成园区整体规划,由管委会负责编制《某某县生态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各职能部门负责编制功能区发展规划。
4、2011年10月30日前完成园区设计,启动宝钛集团稀有金属加工、宝鸡京龙钨钼科技公司扩建等项目建设。
5、适时启动功能区相应项目建设。
村级产业发展规划报告 村级产业发展规划蔬菜篇四
(一)一张蓝图干到底。
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为目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完善农民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规划引领的建设机制,通过15年的努力,围绕宜居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乐活乡村、善治乡村建设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最终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先于、高于、优于云南是这样,于今天我们的发展而言,对时间基本需要,可能也是一项难以跨越的历史规律。
(二)强化规划引领。
注重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规划理念上,充分结合实际和发挥自身优势,“不求大、不求洋”,注重打造个性特色,推进美丽乡村的品牌化和特色化建设。外桐坞村借力自身优势,在中国美院的协助下,着力打造艺术村落,对整村基础设施进行整体设计,并且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和污水处理全覆盖和软硬件全面配套。同时,从机关干部、村组成员至普通百姓,依次划定时限,拆除院落围墙和违建,有力保障了规划的有效实施。在经济发展方面努力夯实艺术家工作室、高端民宿、艺术品展示拍卖等产业发展基础,实现了从原来单一依靠西湖龙井生产,向艺术旅游、休闲养生、名家学术交流为一体的“江南艺术旅游第一村”的转变。外桐坞的这一转变与西湖龙井产业的联系似乎可以追寻到一些蛛丝马迹,但除了底蕴深厚的茶文化外,高低错落,有致分部,优雅有序的村庄建设,可能才是更重要的吸引艺术名家聚集的根本因素。
(三)抓好环境整治。
(四)注重资源挖掘。
注重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开发利用。一是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环溪村是北宋大儒周敦颐后代集居地,该村深度挖掘《爱莲说》文化底蕴,不断将“清莲环溪”文化发扬光大,打造成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凸显传承千年孝廉价值观。在荻浦村,当地群众还将从前的猪圈、牛圈修缮,改造成具有乡村特色的猪栏咖啡屋、牛栏咖啡屋,挖掘了乡土文化。二是安吉鲁家村创新运行架构,在村委会领导下设立鲁家两山学院以及安吉乡土农业发展和安吉乡土旅游服务两家有限公司,特别是“鲁家两山学院”承担的“两山理论”研学和理念输出,固然是历史机遇的造就,但在意识的先进、机遇的把握和资源的挖掘方面,对比而言,我们的落后可能比两省之间的gdp差距还要大得多。
(五)着力产业发展。
牢固树立建设和经营并重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规模种养、农家乐和休闲乡村旅游,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多样化的同时,只要将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村美与民富相结合,发展工业也未尝不可。一是航民村占地不足2平方公里,仅有304户1079名村民,在1979年创建的村办企业萧山漂染厂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经营范围,至今萧山航民集团全资、控股、参股工商企业达28家,已形成以:防止、印染、热电、船运、酒店、黄金饰品加工的股份制集团公司,至20__年年底全集团公司实现工业产值亿元,利润亿元,拥有职工万人。村民每年分红达万元,从小学至大学村民实现免费入学,大米、食用油等无偿供应。二是日昌升集团作为一家建筑新材料生产为主的企业,以建设美好生活为愿景,引领产业变革、推动产业进步为使命,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推动产业升级、绿色发展。自20__年成立以来,组建了国内首家新材料研究院,形成数十项技术专利,自主研发全球领先的第四代新材料制造工艺。在生产厂区创新性的采取自上而下的台阶是开采模式,真正实现了边开采、边恢复,采区见不到扬尘、黄土,大型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转有效,花园试的厂区环境对传统高科技企业来说可能不那么难,但在一个以矿石开采、沙石料生产的企业而言,不仅仅是厂区环境优美,富春江边的码头水质也碧绿清澈,就更让人长见识了。
村级产业发展规划报告 村级产业发展规划蔬菜篇五
自1996年杨村镇建立私营经济区开始,全区乡镇街道产业区经历了从少到多,从起步到形成一定规模的逐步发展过程。20xx、20xx年为快速发展时期。截止到20xx年10月底,全区已开工建设的20家乡镇街产业区总规划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含白行车王国、良)。已开发面积22平方公里,累计基础设施投入8亿元,有七个产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七通一平,其余均实现五通一平;产业区已建成污水处理厂3座;实际入驻企业700余家,今年110月实现销售收入62亿元,利税亿元,招商引资亿元。
乡镇街产业区的建设,对于促进全区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城市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乡镇街道产业区已成为全区发展的重要载体。20xx年,产业区招商引资30亿元,占乡镇街道引资总额的80%,占全区引资总额的。二是乡镇街产业区税收已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0xx年王古产业区实现税收2400万元,占全镇财政收入的89%,上马台产业区实现税收5000万元,占全镇财政收入的75%。三是促进了乡镇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半数以上的产业区逐步形成了工业企业相对集中,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的格局,初步解决了过去乡镇工业“满天星”布局、环境治理难、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四是为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起到了支撑作用,截止到20xx年10月底,乡镇产业区累计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万人。
l、规模小,发展速度缓慢,综合效益低。
主要体现是20xx年已开发建设的18个产业功能区实现销售收入为63亿元,创税收亿元,仅占全区税收总额11%。平均每个功能区年实现销售收入、税收分别为亿元和亿元。不足一个中型企业规模。每亩创税收远低于xx开发区和周边先进区县。由于土地指标及自身环境政策的制约,发展速度较慢,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外界无法抗衡。
2、定位不明确、产业特色不突出。
因乡镇产业区多数是以原乡镇工业较集中区域为雏形发展起来的,规划明显滞后,由于产业区规划起点低,招商引资门槛低,功能定位、产业定位不明确;造成产业分散,产业特色难以形成。目前,除上马台、王庆坨产业功能区形成相对集中的特色产业,其他多数行业分散。
3、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服务配套功能差。
多数乡镇产业功能区还处在“五通一平”的水平上,有的根本不具备投资条件,70%以上的产业功能区无污水处理设施,政府为功能区应提供的融资、管理咨询、劳动用工、安全保障等方面服务欠账较。
4、土地利用粗放,工业、建设用地相对闲置。
目前,多数产业区土地利用水平较低,投资强度在国家规定范围的下限;协议占地与实际占地出入较;在建、未建项目占有较份额,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较普遍,造成一边土地闲置,一边无用地指标的事实。
5、入驻实体项目少,实体项目少。
目前,乡镇产业区进一步发展的机遇与制约因素同在,要实现高水平发展,必须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破解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今后应采取了以下措施:
1、坚持规划先行,在注重总规、控规的同时,更要注重产业发展规划。
各产业区要借各乡镇街着手编制总体规划的有利时机,结合乡镇总体规划中确定的规模和发展方向,根据xx区发展战略研究和工业布局规划等,应重新编制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及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真正体现规划统领行动,规划实现效益。
2、把提高乡镇产业区整体水平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
首先,各级领导要把乡镇产业区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在强化领导方面,要尽快调整xx市xx区经济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下设实质性机构,充实领导、工作人员,强化部门责任。统一协调指导,研究解决园区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发挥工作领导小组在工业区认定、实施扶持、考核和日常管理中的作用。在提高招商和开发、建设、管理人员素质方面要不断创新机制,通过招聘选拔和培训相结合等途径尽快打造一支高素质人才。建立人员考核奖励机制,确保高素质人才队伍在关键岗位发挥重要作用。其次,加对产业区的扶持力度,区政府每年拿出一定资金用于支持乡镇产业区基础设施建设等,要制定xx区扶持乡镇产业区加快发展实施意见和扶持办法,有重点地扶持一部分乡镇产业区尽快成为xx“区域”经济的小老虎。第三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更多的乡镇街工业区通过市级认定、得到更的扶持。20xx年,按照乡镇街工业区认定条件,从工业区的设立、规划、环评、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等八方面组织了四个工业区的认定工作,现申报材料已通过审核。工业区的认定为乡镇街产业区提升水平起到促进作用,为争取市级贴息资金奠定基础。今年已申报三个工业区的贴息材料,有望获得近千万元的贴息资金。明年继续加这方面的力度,争取更多的资金扶持,把扶持资金用在刀刃上。
3、应整合功能区资源,向特色、示范、名牌产业区发展。
一是要结合我区“八组团。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规划,尽快整合产业功能区资源,确定产业功能区发展数量和产业发展方向。要打破乡镇之间的界限,树立全区招商“一盘棋”格局,建立以xx开发区为龙头的统一招商体制,处理好乡镇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乡镇产业区做强、做名及特色的形成,二是继续实施的实体项目带动战略,利用项目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利用项目尽快投产带动一个产业、一个园区的发展,目前上马台、梅厂、豆张庄等产业区已显现出通过项目带动园区规模的扩和产业特色的形成。
4、鼓励集约用地,引导乡镇产业区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一是整合功能区外闲置及可利用土地资源,将功能区外土地整合到区内使用。二是下力盘活区内“闲置“土地,区政府制定土地集约利用的鼓励政策,约束土地利用行为,充分利用区内未建设用地,缓解土地紧张的矛盾。三是对容积率低、效益低、国家限制发展的工业项目,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促使企业自身进行布局调整,不能调整的要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进行调整。四是督促在建项目尽快投产,尽快取得效益。
5、应为乡镇产业区建立融资平台,引导商业银行资金进入园区,解决园区贷款难、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普遍偏低、项目承载能力较差等问题。
村级产业发展规划报告 村级产业发展规划蔬菜篇六
为学习外地城乡规划先进经验,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市规划局一行人在局领导同志的带领下,于5月利用13天时间赴市进行了考察、调研学习,现将考察、调研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们市局考察调研组,分别到市委党校,在市委党校培训学习。学习培训主要内容包括:1、城乡统筹构架下的城乡规划工作---新时期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实践2、培育千亿产业集群、打造品质生活新城---临港新城3、自主创新---让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市委党校4、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情况及经验---农工办5、科学发展的先行者-从幸福到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市委办公室6、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市现代化服务业发展情况介绍---市委党校
16到18日参加了市规划局每半年召开的城市空间论坛暨城市规划管理研讨班,参与人是相关规划专家、学者与城市管理专家。由香港著名交通、规划专家,何黄交通顾问有限公司主席黄良会教授讲授了城市转型升级与交通规划面临的任务;由曾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任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主讲副教授栾峰讲授了面向统筹发展的县乡域总体规划;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理事、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现任市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缪敏讲授了中小城市规划管理实践;由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院长、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人文学骑士勋章获得者周俭讲授了都江堰市灾后重建规划实践。研讨会期间与会人员鸟瞰城市全貌,考察了市中山公园、黄山湖公园、市政广场(文明广场)、体育中心、城市客厅天华轴线、市城市规划展示馆、新桥镇建设、海澜国际马术俱乐部、新桥镇规划展示馆、华西村幸福园、328米增地空中新农村大楼等。
21日在市规划局档案室系统学习了规划科技档案的整理及归档工作。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规划局窗口学习。
位于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区———长江三角洲中部,北靠长江,南接太湖,距上海、南京各150公里,是自上海溯江而上的第一座滨江港口城市。作为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文化昌盛,明清时就是苏南的教育中心;改革开放以来,人在中国万分之一的土地上,以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超过中国二百五十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百分之一的上市公司。的高速发展为城市带来了无可限量的前景,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在发展中也不可避免的会在“新与旧”、“发展与保护”之间徘徊。但同时,多年积累的资本与经验也为未来发展模式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使得有能力在空间、能源、环境等资源日益紧缩的制约下获得更大的机遇,实现城乡的战略转型。
二、经验和启示
市的做法对我市城乡规划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总结其新形势下的城乡规划工作实践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一)强调集聚,要节约利用资源
以为代表的“苏南经济模式”发展过程中,城乡工业发展齐头并进、城乡建设全面开花。要改变城镇建设的分散状态,促进人口和经济向城区、镇区、规划的农村居民点集中,充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各类资源,促进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统一规划和建设,资源共享,发挥资源与资金的最大效益。
(二)强调分工,产业发展有特色
行政区划988平方公里,由于发展基础条件各有不同,各地发展状况也有着较大差异。中心城区已基本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及较为完善的三产服务功能,澄东片区已成为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财政经济重镇,澄西片区依托沿江开发形成了临江工业基地,澄南、澄东南片区工业、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协调发展的态势明显。实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产业的集聚发展,城镇功能应合理分工,产业发展应各有特色,减少盲目竞争,实行分工有序,从而加强全市或片区的整体实力,“整体大于局部之和”。
(三)强调生态,尊重自然环境
充分保护和利用山体、水系等自然资源,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尊重地形地貌,尊重生态景观资源,使城镇建设与自然环境良好共生,与自然生态系统有机互动。
(四)强调文化,城镇风貌有特色
(五)强调功能,提高城镇运行质量
市域非农产业人口滞留乡村,城镇化明显落后与工业化,加快城镇化发展是今后城乡建设的当务之急。为吸引更多非农产业人口进入城镇,必须加强城镇公共服务功能的建设,充实和完善城镇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促进服务的高效性和方便性,提高城镇的环境质量,加强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空间,提高城镇内在运行质量。
在新的工作理念的指引下,在省城乡规划工作会议精神的促动下,该市抓住契机,全力以赴,通过两年的努力,全面实现了市城乡规划编制全覆盖。
三、几点建议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结合我市市情,提出以下几点城乡规划发展建议
(一)高瞻远瞩,科学编制城乡统筹规划
组织编制《市城乡统筹规划》,规划将城乡全市域作为一个整体,整合城镇空间结构,优化布局形态,协调产业分工,明确一、二、三产业的空间布局;合理框定近远期城镇用地规模,明确划定城镇外围生态空间,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统筹协调区域交通、市政等重大基础设施的落实,保证区域长远稳定发展。此统筹规划为各镇开展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依据,使各片区之间、各镇之间实现了规划的无缝对接。
(二)统筹兼顾,全面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
认真落实城乡规划全覆盖任务,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各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和报批工作。指导各镇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开展了新一轮总体规划的修编,完成了总体规划模型。同时加强对城镇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三)凸现特色,重视城市设计和城镇风貌特色规划
组织编制《市整体风貌研究》,对全市做整体的城市设计,把握我市风貌特色,指导城镇建设。特色,应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对于保护我市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景观,挖掘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处理好城镇发展与保护之间关系。
(四)合理布局,加强农村居民点村庄建设规划
城乡统筹规划应针对农村居民点的分布现状和近期新建居民点的成功经验,在农村居民点规划时充分考虑耕作半径、耕作面积和历史文化遗存以及特色村庄保留等,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的规划布点。规定农村居民点的规划布点。目前,农村居民点的村庄建设规划已全面完成。
(五)发展产业,注重法定规划与规划研究的结合
在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的基础上,为提升城市化内涵和质量,统筹全市域产业、人口、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规划,需要对重点领域开展研究工作。组织科研机构编制《市域产业布局规划》,按照各产业板块自身发展特点,以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率,腾出空间资源发展优势产业,使一、二、三产业发展各得其所为目的,逐步建立全市域的产业项目统筹布局机制,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形成区域产业特色。依据城乡统筹规划和各镇总体规划,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推进城乡建设在更高层次上集聚集约发展。
村级产业发展规划报告 村级产业发展规划蔬菜篇七
金秋九月,你们不辞辛劳,莅临我镇调研指导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县委政府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为此,受唐书记、魏镇长的委托,我谨代表洛泽河镇党委政府及全镇农民朋友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按照会议安排,现就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洛泽河镇是一个集干热河谷、二半山、高寒山区为一体的农业大镇,属中深山深切割山地地貌,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幅员面积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780米(全县最高点),最低海拔850米,相对高差1930米,立体性气候突出。全镇有耕地万亩,人均占有耕地仅亩,平坝面积不足2%,林地万亩,森林覆盖率,是耕地面积的倍。辖13个村29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055人,其中农业人口58341人,占全镇总人口的,20xx年末,全镇农民人均有粮216公斤,人均纯收入2424元。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按照“一产调结构,二产抓服务,三产建平台”的目标定位,在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不放松的基础上,积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生核桃、花椒、烤烟、魔芋、蔬菜等特色产业种植和生猪、土鸡养殖。初步构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新体系,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林产业初具优势规模。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靠山吃山”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思路,坚持把核桃、花椒作为农民增收支柱产业加以培植,20xx以来,全镇规划完成核桃种植7个村73个村民小组万亩,花椒种植5村43个村民小组万亩,漆树种植2村20个村民小组万亩,20xx年,仅退耕还林种植的3000亩花椒,收入就超过1500万元,农民人均可增收元。同样,2年后,10多万亩核桃将成为全镇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块状日益明显。
(二)畜牧产业不断壮大。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围绕产业化发展,把全镇13个村划分为“河谷果蔬区、二半山粮林区、高寒畜牧区、粮烟综合示范区、工矿经济区”五大发展区域。在虎丘、大寨、龙潭、太坪四个村上半村和笋叶村高寒畜牧区,重点抓好土鸡、能繁母猪、商品猪示范小区建设。近年来,全镇已建生猪养殖小区3个,扶持规模养殖大户6户,规模养殖户生猪出栏占全镇比重的15%。沿蚂怀线和猫谢线建立毛坪湾湾滩、虎丘朝门“现代养猪项目”各一个,扶持养殖户100户;在虎丘村三寨、小苗、朝门新建“退耕还林后续养猪项目”一个,带动扶持养殖户148户。建立虎丘芦茅、小苗、三寨万只土鸡养殖示范点,示范点有上千只4至5斤土鸡已上市。目前土鸡养殖初见成效,为农民带来不错的收益。
(三)其它产业得到有力巩固。20xx年,规划完成蔬菜种植15600亩,其中核心样板840亩;完成魔芋种植6600亩,核心样板1600亩,根据目前市场价,预计魔芋一项收入将达1400多万元,农民人均可增收200多元;烤烟规划种植5700亩,市级样板1000亩,7月份如没有遭受大雨冰雹灾害,烤烟将是我镇献鸡、簸以、仓盈三村烟区农民的经济支柱产业。
(四)农业生产组织更加完善。为了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开发,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增加产业经济的市场竞争能力,自20xx年以来,洛泽河镇相继成立了洛泽河镇花椒协会、虎村核桃产业协会、向家蔬菜协会等农业产业化新经济组织。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组织,规范产业协会,明确协会职能,进一步建好产业发展的服务保障机制,真正做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经济、技术保障。
为加快洛泽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规划是产业良性发展的前提,要做大做强各项农业产业,必须进一步搞好发展规划。一要注重产业规划的科学性。按照“功能分区、布局合理、资源集约、生态环保”的总体要求,降低开发建设成本,加速产业集聚发展。二要注重产业规划的前瞻性。根据全镇不同的资源条件、地理区位、产业基础,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开发潜力,紧密结合长远发展需求,科学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努力完善配套设施,有效避免低水平产业结构,确保农业产业可持续长足发展。三要注重产业规划的严肃性。严格执行建设规划,杜绝农户无序发展,促进核桃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加大产业建设投入。要建好各项农业产业,必须加大投入。一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抓住产业发展政策机遇,有重点的增加产业建设资金投入,不断改善交通、水利等基础条件,积极拓展各项产业发展空间。二要坚持集约利用土地。规范实施地上栽核桃,树下种牧草的复合型开发模式,辐射带动畜牧产业的发展,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单位产出率和资源环境容量。
三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对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立足村情、社情,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产业管理机构,使产业管理机构的职能职责制度化,为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产业发展上档次、上水平。二要建立精简高效的服务保障机制。按照农村经济专业和经济组织的要求,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依托产业优势,争取扶贫项目资金,规范扶贫互助合作社,为产业发展提供经济保障。三要打造配套和谐的产业发展环境。按照实地、实际、实效的原则,通过会议、举办科技培训班,现场培训等方式,加强对广大农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邀请知名专家举办科技讲座,对镇、村、社干部进行培训,推广普及产业技术,提高管理水平,营造配套和谐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
村级产业发展规划报告 村级产业发展规划蔬菜篇八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快速地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被称为经济增长的中国奇迹。这些成绩的取得和产业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快速从一个农业国成长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第一制造大国,并引发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和分工体系的深刻变化。如何系统梳理和客观评价40年来中国产业发展的历史成就,明晰未来产业发展航向,是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解答的重要课题。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产业发展成就回顾
改革开放40年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人们可以从很多角度对其历史进程和成就进行解读。如,黄群慧(2018)以市场化改革为阶段划分标准,梳理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和要素变革,把40年改革开放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探寻阶段(1978-1993 年),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完善阶段(1994-2013年),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新时代(2013年之后)。王岳平(2018)从产业结构演变的角度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初期至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产业结构“拨乱反正”阶段;二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上世纪末以消费升级驱动的轻工业为主导的阶段,中国产业结构基本上步入了正常演变的轨道;三是21世纪头10年以投资主导的重化工化阶段;四是2013年以来以追求高质量为主要特征的高加工度化与服务化阶段。这里试图从驱动力的角度进行划分,重点分析不同时期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及阶段特征。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2000年),是一个以加快改革为动力释放改革红利的发展阶段;第二个阶段(2001-2012 年),是一个以扩大开放为标志释放开放红利的发展阶段;第三个阶段(2013年以后),是一个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释放创新红利的产业发展新时代。
(一)1978-2000年:以加快改革为主要动力阶段
1978年改革开放一声惊雷在安徽小岗村拉开序幕。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改革开放的总基调,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80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土地改革、国企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等,逐步放开搞活、释放巨大的生产力。并在创办经济特区方面,鼓励“杀出一条血路”。到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基本确立。随后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也明确了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市场体系培育的要求,促进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这一阶段,长期以来束缚我国产业发展的思想、理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得到极大扫除,全社会生产力和产业发展活力得到极大释放,除少数年份外,经济得到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从经济总量看,这一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得到快速跃升,从1978年3678亿元增长到2000年的超过10万亿元,跨越了两个数量级。按gdp排名,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从1978 年的第10名上升到第6位,提升了4 个位次。
从产业结构看,这一时期我国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1978年的::调整至2000年的:,呈现出快速工业化的特征。分行业看,在改革开放初期,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红利效应,农业制度变革的驱动力显著,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显著,从1978年的353元/人快速增长到1985年的820元/人,增加了 倍,这一时期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也比较高,由1978年的上升到1984年的,期间,1982 年达到最高点,占gdp的。此后,随着工业化的深入推进,农业占比才逐渐下降,2000年已降至,约为1982年的一半。工业占比稳中有升,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总体上矫正了计划经济时代重工业优先战略造成的结构失衡特点,形成了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驱动的纺织、缝纫、服装、食品等轻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轻工业在工业中的比例1978年为43%,到1981年就已经超过50%,并一直在50%上下波动一直到2000年。第三产业中的商业、饮食、居民服务、交通运输等领域增长较快,连锁经营等新业态快速发展,服务业占gdp比重提升超过9个百分点。
从产业体系看,到上个世纪末,我国已经基本建成独立完整的,有一定竞争能力的产业体系, 涵盖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并保持快速增长,在轻工业领域拥有一批量大面广的民营经济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突出,在重化工业领域,一批国有企业快速壮大,并加快“走出去”部分,做好了拥抱全球大市场,整合全球资源的准备。
(二)2001-2012年:以扩大开放为主要动力阶段
2001年加入wto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非常突出的大事件。事实上,在2000年中国就已将“走出去”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但只有加入wto,融入全球大市场分享全球化红利,中国制造的成本、性价比、门类齐全和规模化生产等优势才得到极大的发挥,中国快速成为世界工厂,多种产品出口额跃居世界第一,甚至以高科技产品为口径的全球出口排名中超过美国跃居第一并保持长期顺差,2005年就已超过2000亿美元,并加速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迈进。值得一提的是,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石广生于2001年在多哈签署《xxx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的日子正是11月11日,和现在以电子商务为代表,在全中国范围内兴起并连续多年刷新成交记录的大型购物促销狂欢日“双11”正好是同一天,历史就是这么巧合。
从经济总量看,这一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10万亿元级的平台上继续快速增长,从2000年10万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接近54万亿元, 增长了4倍多。按gdp排名,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实现新的跨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第一发动机和重要引擎,并于2010年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相比2000 年继续提升了4个位次。
从产业结构看,这一时期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2000年的优化至2012年的,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占gdp比重上升明显,累计提高接近11个百分点, 几乎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农业和第二产业占比分别下降和个百分点。其中,2011年服务业就业人数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和吸纳就业的稳定器。这一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呈现出鲜明的重化工化特征,特别是居民消费升级进入新阶段,城镇居民需求由过去的以吃穿用为主转向汽车、住宅等耐用消费品为主,带来产业结构重化工业转型。与此同时,这一阶段出口导向的工业化战略取得巨大成效。加入wto以后,中国出口增长率连续多年在30%以上,到2009年中国出口货物贸易总量超越德国位居世界第一,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占世界货物贸易总量的比例达到11%(刘伟和蔡志洲,2015)。利用外资额连续多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全球第二,2017年达到1310亿美元。
从产业体系看,得益于扩大开放的红利,中国经济的外向度极大提升,中国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 世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能见到“中国制造”的身影,2010年以后中国就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 2016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高达,几乎是排名第二的美国和第三的日本的总和。在联合国工业大类目录中,中国是唯一拥有所有工业门类制造能力的国家,在500多种工业品种有220多种产量位居全球第一(魏际刚, 2 0 15)。并且,通过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国际分工,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中国产业体系的开放性和全球产业链的关联不断增强,既快速地推进了自身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进程,又对全球产业链的构建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2013年至今:以创新驱动为主要动力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全面转向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成为新发展理念之首和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2015年xxx中央xxx印发《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 着力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四个对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2016年xxx中央xxx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
这一时期,我国产业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阶段性特征。从经济发展看,虽然我国经济总量突破82万亿元大关, 并不断缩小与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的差距,约为美国的66%左右, 但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已经从10%以上的高速区间下降到6%— 8%的中高速增长区间,2013—2017 年经济增速分别为、、、和。从产业结构看,产业结构高级化趋势明显,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迅速提升,并成功地实现了“两级跳”,一是2013 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服务业增加值跃居首位;二是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一、第二产业之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50%大关。2012—2015年,按可比价格计算的服务业增加值增速, 分别快于gdp增速个、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个、工业增加值增速个百分点。到2015年第4季度,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速连续14个季度超过第二产业增速,连续15个季度超过gdp增速。三次产业结构也从2013年的:调整至2017年的:。服务业正在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成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新依托。
在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中国产业发展的重点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我国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 “大物移智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新能源革命成果不断应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中国创新创业活力强劲,新产业、新动能不断涌现,并带动了产业结构、质量和效益的改善和提升,有利于中国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盛朝迅, 2018)。根据最新发布的《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我国在128个经济体中名列第17位,成为第一个跻身全球20强的中等收入经济体。从创新投入看,我国研发经费支出继2010年超过德国后,2013年又超过日本,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从创新产出看,我国发表sci论文数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二、发明专利受理数连续7年位居世界首位。我国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制成品出口比重为25%,排名均高居全球首位。
主要经验启示
40年来,我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变化,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遵循“改革—开放—创新”的产业发展逻辑,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调整产业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之路,在世界产业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中国篇章”,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发挥好两个作用。我国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取得的成就,是政府和市场充分互动的结果,是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结果。这其中,中国式产业政策通过补贴、税收、法规等形式直接支持、扶持、保护或者限制某些产业发展,以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赶超,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成就功不可没。既符合中国国情,也是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
深化体制改革,有效激发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和创造力。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紧扣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和瓶颈制约, 聚焦产权制度改革、商品和要素市场改革、政府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这四大重点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构建公平竞争、透明开放的市场环境,有效保护和激发了各类经济主体的创新积极性, 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何立峰,2018)。
扩大对外开放,坚定不移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开放合作是我国产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我国开放遵循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开放路径,从沿海起步,由东向西渐次推进,最终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我国坚持引资引技引智并举,在引进外资的同时,不断扩大先进技术、理念、人才、经营管理和模式等“溢出效应”,并把开放的大门越打越开,开放领域从制造业逐步向农业、服务业延伸,市场准入条件不断放宽,加快形成高水平深层次开放新态势。我国还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 相结合,在提高“引进来”质量的同时,加快推进“走出去”步伐,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不断创新对外合作内容和方式,加大国际产能合作力度,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到投资大国、从商品输出到资本、技术、服务输出转变,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向来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早在20世纪80年代xxx同志就提出“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随后,我国先后制定了“科教兴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xxxxx为核心的xxx把创新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在科技研发投入、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升级版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积极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和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未来方向前瞻
改革开放40年,我国产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国产业发展总体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水平,新动能规模较小,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任重道远,主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缺失,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等问题仍然很突出。下一步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的部署,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条主线”、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加快推动质量、效率和动力“三大变革”,着力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个协同”的产业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我国产业的竞争力和整体实力。
一是坚持“一条主线”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加制度供给,加快完善现代产权制度,保护和激发企业家精神,最大程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继续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通过财税、金融、投融资、户籍制度等方面改革,促进要素自由流动,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抓好重点领域去产能,统筹做好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各项工作,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促进新动能持续快速发展, 推动生产、流通、消费模式深刻变革,在中高端消费、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更多新增长点。
二是面向“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全球市场资源。要坚持产业为民,发挥国内市场规模巨大优势, 牢牢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持续提升产业结构、质量和效益,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坚实保障。同时,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对接全球高水平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和做法,缩短负面清单长度,加快建设自由贸易港,促进外贸优进优出,提升传统优势产品出口竞争力,推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融合发展。持续举办进口博览会,搭建与世界深化开放合作的新平台,不断增强全球技术和产业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外资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开放。完善走出去服务保障机制,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促进国际技术和产能合作,推进重点产业领域国际化布局,支持企业更好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
四是促进“四个协同”构建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要改革现有科技体系,真正释放科研人员活力, 提高企业科研决策话语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金介用深度合作、军民融合、开放共享的创新体系,着力攻克一批制约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和关乎未来发展的前沿技术。继续开放创新,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引进国际领先企业,获得知识与技术的溢出。要加快现代金融要素培育。支持现代金融机构通过资本纽带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互动的产业生态圈,发挥现代金融的资本媒介功能、跨期风险配置、财富管理、并购重组和高效支付服务等功能降低信息和交易成本,促进各类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分散科技创新和创业风险,从而促进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要加大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厚植创新沃土, 重点加强企业家人才、科技领军人才、中高端技能人才等“三类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吸引和培育一大批有经验和影响力的复合型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投身实体经济发展,实现人力资本积累和产业发展协同。同时,通过重塑产学研合作机制,改革不合理的金融体制和教育体制,破除制约要素流动的不合理障碍,优化要素配置,提升要素效率,增强人力资本提升与产业发展的协同性,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形成实体经济与高端要素协同发展的有效机制。
村级产业发展规划报告 村级产业发展规划蔬菜篇九
(一)一张蓝图干到底。
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为目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完善农民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规划引领的建设机制,通过15年的努力,围绕宜居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乐活乡村、善治乡村建设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最终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先于、高于、优于云南的是这样,于今天我们的发展而言,对时间基本需要,可能也是一项难以跨越的历史规律。
(二)强化规划引领。
注重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规划理念上,充分结合实际和发挥自身优势,“不求大、不求洋”,注重打造个性特色,推进美丽乡村的品牌化和特色化建设。外桐坞村借力自身优势,在中国美院的协助下,着力打造艺术村落,对整村基础设施进行整体设计,并且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和污水处理全覆盖和软硬件全面配套。同时,从机关干部、村组成员至普通百姓,依次划定时限,拆除院落围墙和违建,有力保障了规划的有效实施。在经济发展方面努力夯实艺术家工作室、高端民宿、艺术品展示拍卖等产业发展基础,实现了从原来单一依靠西湖龙井生产,向艺术旅游、休闲养生、名家学术交流为一体的“江南艺术旅游第一村”的转变。外桐坞的这一转变与西湖龙井产业的联系似乎可以追寻到一些蛛丝马迹,但除了底蕴深厚的茶文化外,高低错落,有致分部,优雅有序的村庄建设,可能才是更重要的吸引艺术名家聚集的根本因素。
(三)抓好环境整治。
(四)注重资源挖掘。
注重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开发利用。一是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环溪村是北宋大儒周敦颐后代集居地,该村深度挖掘《爱莲说》文化底蕴,不断将“清莲环溪”文化发扬光大,打造成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凸显传承千年孝廉价值观。在荻浦村,当地群众还将从前的猪圈、牛圈修缮,改造成具有乡村特色的猪栏咖啡屋、牛栏咖啡屋,挖掘了乡土文化。二是安吉鲁家村创新运行架构,在村委会领导下设立鲁家两山学院以及安吉乡土农业发展和安吉乡土旅游服务两家有限公司,特别是“鲁家两山学院”承担的“两山理论”研学和理念输出,固然是历史机遇的造就,但在意识的先进、机遇的把握和资源的挖掘方面,对比而言,我们的落后可能比两省之间的gdp差距还要大得多。
(五)着力产业发展。
牢固树立建设和经营并重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规模种养、农家乐和休闲乡村旅游,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多样化的同时,只要将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村美与民富相结合,发展工业也未尝不可。一是航民村占地不足2平方公里,仅有304户1079名村民,在19__年创建的村办企业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经营范围,至今萧山航民集团全资、控股、参股工商企业达28家,已形成以:防止、印染、热电、船运、酒店、黄金饰品加工的股份制集团公司,至20__年年底全集团公司实现工业产值亿元,利润亿元,拥有职工万人。村民每年分红达万元,从小学至大学村民实现免费入学,大米、食用油等无偿供应。二是日昌升集团作为一家建筑新材料生产为主的企业,以建设美好生活为愿景,引领产业变革、推动产业进步为使命,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推动产业升级、绿色发展。自20__年成立以来,组建了国内首家新材料研究院,形成数十项技术专利,自主研发全球领先的第四代新材料制造工艺。在生产厂区创新性的采取自上而下的台阶是开采模式,真正实现了边开采、边恢复,采区见不到扬尘、黄土,大型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转有效,花园试的厂区环境对传统高科技企业来说可能不那么难,但在一个以矿石开采、沙石料生产的企业而言,不仅仅是厂区环境优美,富春江边的码头水质也碧绿清澈,就更让人长见识了。
村级产业发展规划报告 村级产业发展规划蔬菜篇十
**村“双百”调研报告
按照镇党委“双百”活动的统一安排和要求,我们**村工作组深入**村调研,通过对村两委成员、村退休老干部、部分代表性的党员和群众走访,了解村情民意。现将**村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村位于**镇政府向东北6公里,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440户,1300人,其中党员46人,入党积极分子3 名。耕地面积3100亩。绝大多数村民以种植棉花、小麦、玉米为主,村集体经济没有来源,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村民富裕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整体素质不高、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等因素制约,使办公场所、村幼儿园、村级卫生室等配套设施落后,影响了村民生产生活和发展经济。
**村两委班子成员4人,其中交叉任职1人,女干部1名。两委班子成员年龄偏大,50岁以下的1人,50岁以上的3人。两委班子的双带能力不强,缺乏有效的村干部考核激励机制,后备干部培养因家族观念在两委班子中达不成一致意见,使后备干部培养和发展工作不能很好的开展。现在**村党员46人,其中女党员4人;入党积极分子3 名。
村两委班子定期对村内不安定因素进行排查,并对存在的不
安定因素进行分解,安排专人负责进行化解。在近年来没有出现过群众集体上访事件。
全村房屋面积152680平方米,耕地面积3100亩,其中主导产业小麦2100亩,棉花800亩为主,林地200亩;沟渠9600米。畜牧业方面,全村养鸡户3户,养猪户3户,养羊户1户。个体工商户4户,超市2家,饭店1,个体企业1家,棉花购销户20多户。在外务工人员300多人,其中农民工270人,年平均人收入万元,2011年人均纯收入9100元。村集体无收入来源,现因发展公益事业和村内办公开支现负债48万元,是我镇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近年来,**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镇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镇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自从村两委换届以来完成了多年来老百姓迫切需要解决的村内十字街和排水沟的修建工作。经过多方筹集资金在村内修建了长1200米,宽8米的十字大街。并对新修建公路两侧投资20
万元修砌了排水沟和种植了柿子树;对村内主街道安装路灯50多盏,搞好村内的亮化工程;改变了村内环境脏、乱、差的现壮,使村内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
新修村内十字大街,公路两侧修砌了排水沟和种植了柿子树;两边墙面进行了粉刷;村内主街道安装路灯50多盏。清理了主要街道的柴草、垃圾和村内12户的外接房屋,解决了村内柴草、垃圾乱堆乱放,房屋乱搭乱建现象。改变了村内环境脏、乱、差的现壮,搞好村内的亮化、美化工程使村内环境有了较大的提升。
并且现幼儿园的6间房屋也是1980年所建,房屋简陋,也面临着成为危房后,不能通过上级教育部门的验收,幼儿园无房的困境。
党员队伍老龄化严重,很难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群众认识浅薄,观念落后,某些工作难以开展。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社会管理方面非常薄弱,人民群众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得不到保障。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有待加强,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村南荣乌高速公路两侧80多户群众在口粮田中所种植的200多亩林带,再有一年多的时间原定合同就要到期。加上现在树木的价格较低,群众没有看到经济效益。如果上级党委、政府没有好的政策及时出台,与群众达成一到致意见,会造成群众不满出现群众集体上访事件的发生。给社会稳定带来较大的隐患。
**村村民的总体文化水平低下,发展意识不强。受地理条件、文化水平的限制,“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等、靠、要”的惰性心态依然存在,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和敢闯、敢冒的精神,创新发展意识不强。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极低,基本上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管理模式。农村实用人才缺乏,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培育少,农民科技意识淡薄,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弱。加上**村在产业发展上无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无特色产业,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村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无特色产业。在的人均土地不多的情况下不能有很好的发展和收入。养殖业的发展与扩大受到土地、资金投入大、群众缺乏畜牧养殖方面的技术和抗风险能力低等多方面的影响想大范围的发展难度大。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加之抗风险能力低,不敢冒险把多年的积蓄孤注一掷。养殖业规模小,呈分散状,大规模的养殖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养殖业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玉米、小麦的销售价格低下,加上土地的数量少,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
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很难满足群众高速发展的文化知识需求。
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导致群众贫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既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么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下力气狠抓,围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升本村的综合实力,改变本村的贫穷面
貌。
因**村没有集体经济来源,造成村内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由农村基础设施数量少、配套不够完善,加上受2006年修建“荣乌”高速路的影响,水利设施损毁严重,部分地块农业灌溉用水困难情况未彻底解决。现在的村办公场所、卫生室都是租用群众的房屋,村内办公和群众的就医条件、幼儿的受教育环境都比较差,群众对此反映比较大,群众对干部的意见大,造成了村内工作难开展、经济难发展的被动局面。
根据**村的实际情况,从构建和谐新农村和提高全村人民经济水平的大局出发,围绕镇党委政府开展的“百名干部服务基层百日行动”,一手抓基层组织建设,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主导产业和经济发展。
村党支部围绕坚定理想信念,推动农村发展,充分利用新型农民学校和远程教育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运用学习成果谋划发展,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按照村级党建工作规范化要求,配套完善**村办公场所的各项设施功能,并对办公室布局进行合理调整。为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
每名党员干部按照分工认真履行职责。村两委建立健全了财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宅基地审批、环境卫生管理、综治安保等多项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村级各项管理程序,使村级工作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涉及到群众比较关心重大问题,都通过召开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广泛征求村民意见,一事一议,民主集中,办事公开、透明,真正让群众放心,干部省心,群众明白,干部清白。
成立由党员干部、群众代表、退休老干部以及村内有威望的人组成的**村矛盾排查和矛盾调解小组。做到群众有事早了解、早介入、早解决,来解决村集体与群众、群众之间的矛盾,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确保**村的社会稳定。
从制度建设方面入手,新班子落实后制定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按程序规范操作。坚持民主管理,村务公开制度,大小事项全部交给群众决策,充分发挥党员会、群众代表会的桥梁作用,村内大小事务及时公开,阳光作业,增加透明度。
坚持廉洁从政,接受群众监督。按照工作权限和工作程序履行职责,公平正直、不循私情,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工作中以群众的利益为重,走群众路线,严格执行民主议事会和民主理财制度,财务上严格执行落实“收支两条线”各项规定,确保各项数据真实,决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在廉政方面,一把手的示范表率作用是关键因素。坚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带动身边的党员干部群众,始终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抛开私心杂念,专心工作。
提升村级办公条件、为提供群众文化娱乐场所,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改善幼儿的教育环境和群众的就医条件。
为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的村内环境,按照全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统一部署,以“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化”为工作目标,切实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容貌秩序和发展环境。
打破传统思维定势,打破体制机制的束缚,打破对传统发展方式的依赖,加快推进理念转变、目标转换、工作转型、发展转轨,推动**村经济全面发展。充分利用新型农民学校和远程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学习经济发展和致富信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的调动村民的发展意识。组织一部分村民到比较好的地区进参观学习,提高村民的发展意识。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棉花产业,抓住棉花发展的机遇,切实
加强棉花产业在全镇棉花产业中的比重,并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资金、技术支持;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加强管理知识培训。聘请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推广优良品种,提高棉花品质,加强病虫测报,及时防治病虫害。
鼓励村民发展养殖业,成立合作社,对资金确实有困难,贷款信誉良好的群众优先安排小额贷款资金予以扶持,解决前期资金投入大贷款难的问。提高群众的抗风险能力,使养殖业产业发展上规模,只有发展上规模了,养殖业才能有销路,才能卖出好价钱。
村南有200多亩的林地,可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和林间畜牧养殖业,使林地充分得到利用的同时又增加了群众的收入。最终实现全村产业结构调整,使经济效益明显,彻底改变过去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一业独撑的局面。
2012-9-15 9
村级产业发展规划报告 村级产业发展规划蔬菜篇十一
按照市政协主席会议部署,在王世清副主席带领下,“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调研组从4月下旬开始,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活动。听取了市发改委、科技局关于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通报,制定了《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调研方案》,召开了从事新能源产业的企业、节能环保产业的企业和有关专家学者参加的座谈会,赴国轩高科、阳光电源、三川自控、国祯环保、同智机电等企业调研;还前往常州、无锡、宁波三地开展比较式调研,考察了广源热电、新誉集团、无锡尚德等企业。经调研组认真讨论,现将调研情况作如下汇报。
近年来,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一批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三大领域初显优势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我市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在节能与环保装备、新能源、节能环保材料三大领域已初步形成优势。据《合肥市—20__年工业节能及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全市规模以上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82户,超过1亿元产值的企业30家,完成产值240亿元(包括节能家电产值、部分新材料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左右。其中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品的产值约150亿元,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体系的总产值约30亿元,与环境有关的建设体系总产值约60亿元。行业科技人员近万人。
2、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涌现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产品
3、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优化我市产业结构
目前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涵盖的技术领域较宽,处于培育成长时期。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方面,产品涉及到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领域;在环境保护方面,产品涉及到水污染治理设备、空气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回收利用设备等;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产品(服务)涉及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液)、废气、余热、余压等进行回收和合理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和再生利用;在环境保护服务方面,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服务门类和体系。
4、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产业集群效应有所显现
美菱、荣事达两家企业的太阳能热水器进入全国20个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行列,我市基本形成了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产业链;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可完全代替进口装备,荣事达、派雅新能源、景坤新能源、国轩高科、安兴高科等企业积极推进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工艺研发和产业化等项目,形成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重要结点;江淮汽车、安凯汽车、英科智控、同智机电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进展,使我市新能源汽车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我市已作为首批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城市。易能生物、格林生物等企业,生物质油生产的设备和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国祯环保的销售额排全国第8名(全省第1名),该公司主持或参加编制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现已有6项行业标准获批准发布;利特环保、元琛环保等在烟气脱硫、除尘领域有一定的实力,利特环保是全国环保行业百强企业之一。工业节能、绿色照明领域也有一定产业基础,三川自控、云龙科技、大明电子等发展较快。
1、条件和机遇
从目前看,我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有着良好的条件和机遇:
一是具有较丰富的资源。一是农业资源。我市三县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一方面,有利于家禽家畜的规模化养殖和肉类加工等食品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为以农业秸秆、枝丫材、垃圾粪便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的纤维板、生物质发电、生物柴油、沼气、生物有机肥等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二是工业废弃物资源。近年来随着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皖能发电6号机组(600mw)项目、马钢(合肥)公司年产500万吨优质钢生产基地项目的投产,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将增至400万吨,铁渣等废弃物大量增加。其综合利用技术已经成熟,我市每年还消化外地粉煤灰、铁渣100万吨。三是地热资源。据地质勘察发现,我市周边存在地热带,地热资源较为丰富,为地热供暖、地热种植养殖提供条件,为深度开发地热温泉、洗浴、医疗保健、休闲度假等现代服务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是具有较广的本地市场需求。一是新能源需求量大。随着一批重化工业项目的投产,全市用电量还将剧增。近几年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已接近或达到大规模商业生产的要求,生物质能的技术不断突破且商业利用成本不断降低,符合节能环保要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看好。二是节能环保产品需求旺盛。随着中盐合肥化工基地项目、安徽桑铌公司年产200万吨重油深加工项目、德国大陆轮胎合肥项目、京东方6代线项目、皖能发电6号机组(600mw)项目、马钢(合肥)公司年产500万吨优质钢生产基地
项目的陆续投产,一方面,因技术和装备先进改变了我市原有重化工业“高能耗、低产出”的现状,另一方面,增加了我市能源消费总量,我市的节能环保工作压力进一步加大。节能环保工作压力的另一面,又是我市节能环保产业面临的现实市场需求。
三是具有较强的科技支撑。我市拥有一批具有雄厚研发实力的科研机构和学科,如: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的大气环境检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新型薄膜太阳电池重点实验室,合肥工业大学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国家制冷设备检测中心;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在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拥有国家、省重点学科8个,对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四是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国家和省里高度重视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正在抓紧制定《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有望近期出台;《安徽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正在抓紧制定。这些意见在发展的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人才队伍建设、优势企业和产业园区发展、投资和财税优惠政策、市场环境的营造等方面都将提出明确的支持政策。我市出台了《合肥市—20__年工业节能及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近期又出台了《关于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工业小企业振兴计划解决企业流动资金问题的若干政策》、《关于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和《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即合政25号、26号、28号29号四份文件),政策保障范围涵盖了新能源与环保产业。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我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面临挑战
一是企业总体规模不大,缺少行业旗舰企业。尽管有阳光电源、国祯环保等一批发展势头很好的企业,但这些企业仍然处于成长期,与国内同行业排头企业相比,规模不够大、整体带动力不够强。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都是从自主知识性研发起步的高新技术企业,多数企业面对新兴市场,开发能力相对较弱,资本积累缓慢,企业发展资金难以筹集;企业对技术的衰减周期认识不足,引进社会资本时犹豫不决,担心股本结构中技术份额被低估,往往错过最佳利用时机,由于不能及时果断引进战略投资,企业竞争力不强。资金的缺乏导致企业规模难以扩大,当新兴市场迈入成熟阶段时,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企业将面临生存考验。
二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产业配套能力较差。为数不多的企业,其产品可以参与国际竞争,可以为国内龙头企业配套,但对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的重大带动能力较弱。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或不能持续,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产品附加值不高,对产业链拉动效果不明显,且产业链不长也不完整。
三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品推广难,开发新兴市场难度较大。一方面,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一些核心关键技术的应用存在生产成本高、产品性能不稳定的问题,这些高科技产品受到传统习惯或管理因素的影响,难以得到应用推广;另一方面,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目前属于政府政策驱动型市场,没有各级政府政策的强力驱动,市场启动困难,步入成熟市场时间较长。而且国内外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开发新兴市场难度较大。
四是产业规划指导力度不强,扶持的力度不够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层面确定的,市政府所作的产业规划如何与国家、省里规划衔接协调,市政府如何出台具体政策促进和扶持本地产业发展,不仅仅是制定政策的问题,更是体制机制建设的问题。近年我市也制定过产业规划和政策,由单一部门制定的产业规划和政策,在统一协调、先导性、成体系方面尤其是具体落实上存在不足,企业反映规划指导的力度不强、扶持的力度不够大。
为促进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三地都出台了相应的产业规划,制定了具体的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从加强组织领导、建设产业基地、培育优势企业、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实施人才战略、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明确了保障措施,同时积极举办高层论坛,鼎力筹办博览会。三地的做法和经验,见附件。
1、加强组织协调,着力规划引导产业发展
首先,我市要尽快成立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机构,统筹全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工作。成立“节能环保产业专家委员会”,广泛吸纳我市以及省内外专家,把脉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现状、前景和规划,组织业内专家对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进行诊断,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对重点项目和引进项目进行识别和市场前景预测等,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组织编制《合肥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__—2015年)》和重点领域行动计划,并做好与国家、省里相关规划的衔接,明确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各行业的优先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科学规划产业园区和基地的功能定位,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和规模发展。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做到“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切实发挥规划引导发展的作用。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扎实有效的产业推进机制
将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新兴产业加以扶持,形成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驱动和保障机制。对国家和省里鼓励发展的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项目要优先立项,优先安排土地;对符合国家标准、通过权威机构认定的产品,优先纳入政府采购。积极落实国家有关扶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落实好我市刚出台的合政25号、26号、28号、29号四份文件所规定的各项政策,并希望出台促进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专项文件。
设立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国家、省里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支持以外,市政府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实施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重要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给予政策支持。一是税收优惠。参考上海做法,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和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品的技术转让,在一个纳税年度内,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二是资金和投资支持。借鉴外地做法,对新能源产业招商引资的重大项目和关键项目,采取由政府性投资公司出资、跟进投资、提供融资担保等方式,全力推动项目落地。三是市场支持。借鉴外地做法,对在我市设立独立法人资格的新能源项目系统集成商采购我市新能源企业产品,以及我市的新能源企业之间采购产品或委托加工服务,在一定年限内,给予资金补助;按照新能源企业出口额给予国际市场拓展费补助;对列入商务部“优化机电和高新技术进出口结构资金目录”的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四是政务支持。市县区政府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办法,及时帮助解决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和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加快建设,尽快投产,进入市场销售,满足消费需求。
支持应用新技术新产品。对在本市生产的拥有专利技术的或经国家、省和我市认定的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品,凡符合相关规定的,支持列入《合肥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对列入《合肥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品,鼓励财政性资金优先采购;政府支持新建和改造公共建筑、环保项目时,应予以优先采购。
3、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推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鼓励金融机构丰富信贷品种和创新抵押方式,加大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选择成长性好、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实施重点培育,推动企业上市融资。支持鼓励企业通过bot(建设/经营/移交投资)、合同能源管理等多种先进经营模式,加快企业发展。支持和鼓励企业拿出优质资产或技术吸引国内外企业参股、控股或收购,不断整合资源做大做强企业。通过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加快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欢迎和鼓励境内外各类投资主体在我市设立多种形式的创业投资机构,对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进行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
4、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一些先发城市经常组团来我市与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沟通联系,我市更要注重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形成多方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通过建立共享机制和管理程序,建立起省级和国家级的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有效实现对资源的整合共享,加快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工作,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提高整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5、健全服务体系,完善标准规范
鼓励发展以工程建设、技术咨询、检测认定、知识产权保护、风险投资为主的产业服务体系。加快制定、修订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技术、产品,在能效、建设、设计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逐步建立产品和工程标准体系,完善产品质量检测和认证体系方面建设。加强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产品的宣传教育与知识普及,倡导绿色能源消费理念,增强社会认同,营造有利于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6、加快基地建设,培育龙头企业
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有利时机,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加快循环经济园建设,尽早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打造绿色电池产业基地,加快我市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与电动汽车发展相配套;规划建设环保产业基地;根据产业发展,视情规划建设光伏产业园、生物能源产业基地。完善产业基地准入标准,积极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支撑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入驻。
分行业筛选一批产业特色突出、产品链条较长、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打造一批龙头企业。鼓励引导企业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兼并重组,尽快建立起产业带动效应大、辐射作用强的大企业集团,强化产业基地的竞争优势。
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与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化重点项目的对接和配套。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为大企业提供专业化配套加工服务。
7、加强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政府加大人才培养引进的投入,重点培养和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研发设计人才、开拓型经营管理人才、高级技能人才等专业人才。这方面我市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关键在于落实到位。对引进的高端人才,愿意在本地落户的,可优先解决住房与孩子入学问题;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的国有独资或参股高新技术企业在实施公司改制时,可规定将国有净资产增值中不高于40%的部分作为股份,奖励有贡献的企业骨干人员。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和分红权的激励。
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面向产业基地建立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机构,培养多层次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专业人才;鼓励产业基地与培训机构联合培养人才。支持企业自己开展人才培训,政府给予补贴。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244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