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汉中区域中心城市(模板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4:51:19
最新汉中区域中心城市(模板3篇)
时间:2023-06-06 14:51:19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汉中区域中心城市篇一

;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开放合作、互惠型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发达经济体必然的选择。深圳市作为我国经济特区,一直走在改革开放的前端,实现了经济的突飞猛进。然而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局势下,同样面临着各种瓶颈。在“十二五”规划中深圳市明确要强化深圳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的服务能力、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以外溢发展突破城市空间制约,以区域合作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实施外溢型经济发展战略。首先,文章在理论上创新性地对外溢型经济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分析了它的特点及其模式类型。然后从区域经济战略的角度出发,基于swot分析深圳市外溢型经济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圳市发展外溢型经济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外溢型经济 swot 中心城市 区域经济战略

一、引言

外溢型经济是基于外溢效应理论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国内外经济学界对外溢型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论述较少,比较接受的一种定义是:外溢型经济是经济体之间在技术、成本等势能落差的作用下,处于优势地位的经济体通过贸易和投资等经济活动,溢出知识、信息、资本等要素,获得经济收益并对外部经济体产生显著外溢效应的经济发展模式。外溢型经济不同于外向型经济,它具有开放、合作、互惠的特征,对相关行业、周边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国外许多学者针对不同要素溢出效应的存在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如罗默[1](1994)提出了知识溢出模型,意识到知识具有外溢效应,知识生产部门通过外溢效应机制可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卢卡斯[2](1988)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指出人力资本高的人对他周围的人会产生有利影响,提高了周围人的生产效率。macdougall(1960)[3]在分析fdi的一般福利效应时,第一次把技术溢出效应视为fdi的一个重要现象。国内对外溢效应的研究大多是在国外研究基础上的应用研究,韩燕[4](2004)在对fdi对东道国的外溢效应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中认为fdi技术外溢是跨国公司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载体,并认为fdi技术外溢能够对东道国产生正外溢的效应。惠宁[5]对知识外溢进行了研究,周平[7]、陈美兰[8]等学者通过量化模型对人力资本外溢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二、基于swot的深圳市外溢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优势分析

1.资本溢出规模不断扩大

作为国内主要的金融中心城市之一,深圳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资金集聚和扩散地,发挥着重要的资本溢出功能。截至2010年6月底,深圳金融机构通过银行间同业拆借与债券交易系统流入资金8.21万元,流出资金7.08万亿元。2010年深交所新上市公司321家,位居全球第一,筹集资金4083.79亿元,位居全球第二。深圳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资本外溢中心。

2.产业外溢步伐不断加快

伴随着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圳市产业向外溢出步伐不断加快。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内地投资环境不断完善,深圳产业外溢逐步多元化。在国内方面,2006-2010年深圳市属国有企业在广东省内投资项目共39个,项目投资总额638亿元,投资地点涵盖全国大部分省际城市。在国外方面,2010年深圳经核准新设境外投资项目257个,经核准境外投资协议投资额88671.72万美元,中方协议投资额71464.62万美元,海外并购项目30个,并购项目逐渐深入世界领先的技术和研发领域。

3.技术外溢效应正在逐步增强

截止2010年,深圳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已达98.58万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44家,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企业超过3万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832.43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7%,发明专利授权量全国排名第二。此外,在空间地理上,基本上形成了以深圳为技术研发中心—东莞、惠州为加工制造中心的产业布局,深圳作为区域技术创新中心所发挥的外溢作用越来越显著。

(二)劣势分析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深圳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从1980年的2.4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43亿美元,fdi资本、技术、管理经验对深圳的溢出,对推动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1991-1996年间最为明显,深圳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从1990年的3.9亿美元,增至1996年的20.51亿美元,年均增长40%。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后,深圳市进出口贸易增速逐步趋缓,对深圳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随之降低。此外,外商直接投资增速放缓,对深圳的外溢效应也逐步减弱。

(三)机遇分析

1.产业发展机遇

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加快发展新兴产业、跨国公司重新整合全球生产供应链、先进服务业跨境转移、国际人才流动加快、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以及,都为深圳发展外溢型经济带来了难得机遇。低碳经济、信息技术、生物科技和新能源产业成为国际跨境投资新的重点领域,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成为跨国公司投资新兴产业研发、制造活动的重要地区。深圳作为我国对外开放先导区和经济发展中心城市,拥有发展新兴产业的技术、人才、产业基础,同时具有吸引国际投资的丰富经验,有成为国际新兴产业外溢技术、外溢资本重要承接区的条件和可能。

2.政策机遇

近年来,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为深圳创新发展方式、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营造了良好政策环境。如《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以及广东省“双转移”政策的推出,为深圳向外溢出产业、资本、技术、人才,吸纳优质资源提供了更加有利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加快了深莞惠一体化和深港创新圈、金融合作区建设进程。此外,新的历史时期,中央再次授予深圳四项“先行先试”权,新的政策优势,为深圳设计、制定走外溢型发展道路的体制机制,提供了法律依据。

(四)挑战分析

近几年来,涉华贸易救济案件及安全问题严重限制深圳产品出口与技术获取,阻碍外溢型经济发展。未来深圳在吸引国际直接投资与增加出口方面,将面临来自发展中国家与国内其他城市的激烈竞争。在国内区域经济方面,受行政区划与地方利益的影响,国内每个地区都立足于本地区经济利益,产业同构、同质竞争、地方保护等问题严重阻碍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与产业分工协作;同时,由于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制度性的差异,也限制了区域间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此外,深化深港合作还存在体制障碍,两地不同的政治和经济体制阻碍了人才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教育合作的顺畅开展,严重影响了两地资源的共享和双方优势潜力的发挥。

三、相关措施及建议

(一)突破空间和资源瓶颈制约,增强承接外溢和辐射能力

随着深圳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性资源的紧约束、城市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社会发展模式的脆弱性、战略性空间的低效利用的四大问题日益凸显。深圳要发展外溢经济,必须拥有自身作为“增长中心”的强大实力,强化极化效应,促使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快速在自己周围集中,才能引领外溢发展的格局。深圳外溢型经济发展应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围绕技术和知识密集化聚集,打造外溢发展新优势,努力打造高端制造业中心、全国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全球性物流枢纽中心及国际文化创意中心抢占产业外溢发展制高点。

(二)壮大外溢型产业,加快城市经济转型升级

深圳已然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与优势传统产业比翼齐飞的工业发展格局,深圳市发展外溢型产业首先要将以发展成熟的、技术含量低的加工制造业或车间迁至原料、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而在深圳本市可设立相关总部,主要的任务是进行研发和创新,设立行业的公共技术平台,着力实施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同步策略;其次,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可以抛弃以往的“内部化”策略,采用“生产外包”、“服务外包”等“外部化”策略;第三,出台某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或建立大型的工业园区,保持这些产业上的优势和聚集。

(三)科学谋划外溢发展战略,通过区域经济创新提升深圳经济质量

深圳市发展外溢型经济是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过程,首先,政府等相关部门职能必须充分认识发展外溢型经济的重要意义,切实转变观念。更加高度重视技术和知识力量,更加高度重视人力资本积累,更加高度重视打造支持知识创新机制。政府必须加快转变经济管理重心,从发展速度管理转向发展效益管理;促进经济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职能分离,着力营造适宜经济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其次,发展外溢型经济国内尚无经验可循,必须充分借鉴外部经验,依据城市中长期发展规划、创造“深圳质量”要求以及全球外溢型经济发展新特点,制订发展战略规划;同时应当健全外溢型经济统计和专项报告制度,对外溢型经济运行实行动态监测,根据经济运行需要,及时调整政策措施,避免因经济过度外溢出现产业“空心化”局面。

四、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对世界经济的外溢效应不断增强。发展外溢型经济是中心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圳市外溢型经济发展要强化深圳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的服务能力、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按照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快深莞惠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深圳作为首个提出外溢型经济发展的城市,因此要将其打造成外溢型经济创新发展的发源地,经济辐射的基点,全国市场的核心,形成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吴利霞(1986.12-),女,湖北鄂州人,武汉理工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系统工程。

相关热词搜索:;

汉中区域中心城市篇二

;

近日,中央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当前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强,海外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美国疫情严峻,经济大幅衰退。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陈耀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疫情后提出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大战略,是对“十四五”甚至更长远未来的谋划。

广发证券分析指出,以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政策指引,也将成为资本市场映射的产业趋势。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表示,当前经济恢复仍不平衡,供给端恢复快于需求端,制造业恢复快于服务业,投资恢复快于消费,中小微企业仍面临较大困难,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当前不平衡问题集中体现在供需结构缺口,所以长短期都要扩内需、内循环。

数据显示,7 月制造业 pmi 为 51.1%,较上月上升 0.2 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高于荣枯线。生产和内需持续回升,但外需改善仍疲软。7 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 48.4%,较上月上升 5.8 个百分点;7月美国、欧元区制造业 pmi均位于荣枯线以上。但欧美处于经济恢复初期,中国新出口订单仍连续7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叠加美国疫情二次暴发,复工复产推进不畅,外需恢复尚需时日。

专家认为,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促进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建设,培育新的增长极,促进中国经濟持续稳定增长,是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涵之一。

付立春表示,下半年会提振消费需求回升,建体系、提收入、通环节,或是双循环战略的三方面措施。从宏观方面来看,经济政策总体有为、适度,针对性、有效性是重点。大水漫灌一去不返,精准滴灌体系提效。财政政策虽然更加积极,但更强调有为,更重质量,结构趋向更显著。货币政策短期、超短期操作可能更加频繁,但整体合理、合适,将融资成本重在环节疏通,定向支持制造业及中小微企业。

不过,陈耀强调,当前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发展,如新基建带来的新的场景应用可能国内发展还要快一点,即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的这一轮新的产业业态的变化,国内比国际上还要快一些。

“今年来看,新基建以及它关联带动的行业、产业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点。我们的产业政策有效性要高于国际,产业支持的力度比较大,这些产业成长性都很强,且有政策扶持,有强大的内需市场规模的支撑,发展肯定会好一些。”陈耀进一步谈道。

广发证券分析师指出,随着四大环节、五大要素国内大循环的逐步构建,中国将形成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和要素市场,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为目标,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在此情况下,消费、制造、科技、投资、服务、金融六大领域的产业投资机会值得把握。

具体来看,广发证券认为,如在消费内循环下,在扩大内需、消费升级下免税、国潮、电商、游戏等产业将获益;制造内循环下,产业升级和高端制造带来制造业roe的抬升,利好军工、新能源、机器人等;科技内循环下,科技补短板中的自主安可具备更强的爆发力,利好半导体、生物医药、云计算等产业;而投资内循环下,新基建、建材、重卡、工程机械等行业预计将受益;服务内循环下,预计将加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第三产业规模和利润率,利好医疗服务、社会服务、物业、快递等;金融内循环,以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提升经济运行效率为导向,利好金融it、头部券商等。

相关热词搜索:;

汉中区域中心城市篇三

;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开始重视城市化的建设。新型城市的建设能够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从某种程度来说,能够提升我国的经济水平。但是各个城市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其中城市品牌的塑造成为了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而区域中心的城市品牌塑造更是成为了重中之重。逐渐成为了城市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文章从区域中心城市的品牌塑造途径进行研究,从中分析出区域中心城市品牌塑造的有效途径,希望对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区域中心城市;品牌塑造;途径

每一座城市都有独特的标志,在逐渐发展中成了城市的品牌。在全国城市竞争的大环境下,各个城市开始明确品牌塑造的重要性,成功塑造城市品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需要相关人员的共同奋斗。为了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开始不断的提出相应的对策,其中塑造途径成为成功城市塑造品牌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城市品牌的提出及内涵

从根本上来说,城市品牌相当于城市的显著特征,使人们提起这座城市就能知道城市的历史、经济及地方风貌。使人们更直观的定位城市地位。在我国的城市品牌塑造过程中,经常从三个角度出发:首先是地域性,地域性是城市的基本条件,也是城市的精华所在,它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最直接方式,经过时间的沉淀,城市中的经典建筑物都会成为城市的标志。其次是关联性,城市中的知名产业之间的联系密切,可以带动相关产业之间的发展,从而为城市提供经济效益。最后是有效性,它能够为城市提供有经济价值的商品,在不断的积累中能够提升整体城市的经济效益。现如今,城市品牌塑造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所以将品牌塑造做到更好,能够为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城市品牌塑造的基本方法

(一)树立城市品牌策略理念

树立城市品牌的基础条件,就是能够明确城市的核心价值,从核心价值的角度出发,来建立不同的方式方法。塑造城市品牌不能够无中生中,而是利用已有的条件来转换成城市最需要的品牌效应。城市品牌塑造已经成为了各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所以树立城市品牌策略理念是有可行性和必要性的。然后将城市打造成一种商品,通过营销手段来提高城市的价值,从而发挥出城市品牌的作用,使城市经济发展的脚步加快。

(二)科学定位城市品牌

科学的定位城市品牌,才能够为后期的品牌塑造打下基础,也是提高城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必要条件。从目前的城市定位来看,大多数城市都受历史的影响,例如提到北京,我们就能想到故宫和长城,这就是历史带来的品牌定位。所以科学的定位城市品牌就要从城市的真实情况出发,如果一味的夸大,就会给人们留下虚假的印象,而这种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改观。所以城市定位要从实际出发,以此来展现城市与众不同的风采,将城市品牌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三)制定城市品牌发展的战略规划

在科学定位城市品牌之后,就要随之制定城市品牌发展的战略规划,这样才能使城市品牌素质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为了使城市的发展走向正轨,就需要将每个发展阶段都做出相应的规划,这样才能使城市发展向着理想的目标进行。城市的意义来源于对城市的合理定位,在弄清城市的意义之后,再对城市中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才能更具有现实意义。

(四)打造城市品牌体验建设工程

城市品牌建设工程分为两个层面,一种是外在的城市建设,另一种是城市的精神内涵。在城市品牌的建设中,一定要凸显城市的特色,这样才能更具吸引力。对城市的发展环节一定要按照规定的计划进行,这样能够相关领导更直观的明確发展的进度,更根据进度提出更加合理的调整与安排。与此同时对城市精神方面的建设也不容忽视,利用宣传手段使人们明白城市的精神内涵,这样能够加深人们了解城市的欲望,从而提升城市旅游观光的人数,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五)加大对城市品牌的监督和管理力度

在现代城市的建设中,城市品牌就相当于城市的标签,满足了城市居民的心理欲望。在城市品牌的建设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够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其中对城市的投资,能够显著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所以要合理利用。城市品牌相当于城市的重要资源,它代表着城市的精神层面和文化底蕴。所以要加大对城市品牌的监督和管理力度,通过设置相关的机构部门来完成此项任务,使城市品牌的建设顺利进行。

三、区域中心城市的品牌有效塑造途径

在现代城市的建设中,发现城市中蕴藏着众多的资源。针对这些资源分为两类:一种是有形资源,另一种是无形资源。有形资源指的是城市中的标志建筑物、自然资源以及娱乐设施等,这是城市发展的硬性条件,能够显著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无形资产是指城市独有的文化底蕴、历史事件以及城市的本土风貌。将这些无形资源合理的运用,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能够为城市提供资金支持。

(二)利用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特性

城市品牌的塑造需要科学的承载方式,而经济就是承载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品牌塑造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点。而区域中心城市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而区域经济建设能够为中心城市提供更为显著的推动作用,使经济的发展速度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一个台阶。而且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加快,能够充分的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使城市之间的经济水平差距缩小。例如我国的北上广城市,都是利用经济特性来进行品牌建设,使世界都认识到城市的品牌特点。

(三)创建新型区域中心城市品牌产品

城市中的企业发展也是提升城市经济实力的一部分,而企业的品牌特色能够在一定基础上带动城市的知名度。所以在塑造区域中心城市的品牌过程中,通过提升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也是一种特别的方式。企业制造的产品,利用城市的名字来命名,使人们提到这个品牌就能够知道生产地,为城市的品牌素质提供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青岛啤酒的命名,使青岛这座城市享誉各地,使更多的人们想要去青岛旅游,来了解这座城市,可见城市企业的品牌也能够使城市的品牌得到提升。

(四)多举行区域中心城市的品牌特色活动

城市的资源和企业品牌建设都能够为城市品牌素质提供长久型的动力,但是具有区域中心城市的品牌特色活动也能够提到一定的作用,所以品牌活动的时间短,但是却会在活动的期间内迅速提升城市的影响力,例如在北京举行的2008年奥运会,使北京这座城市被全世界了解。使北京城市的文化底蕴被世界人民熟知。还有威尼斯的电影节都使人们了解了该城市的独特魅力和美好的景色。这种成功的活动有很多,可见举行城市的品牌特色活动能够在短时间内造成极大的影响力,使城市品牌迅速的被人们熟知。

(五)加大区域中心城市的品牌宣传力度

无论哪种品牌的建设都离不开广告的宣传,而区域中心城市的品牌建设也不例外。在一些西方国家,他们将城市中的重要景色作为宣传的核心内容,来吸引众多的旅游者和投资者的目光,由于西方国家的特点是城市之间联系紧密,所以通常会选择联合宣传的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而我国城市的宣传方式大多数是通过电视媒体来进行宣传,选择那些央视媒体或者是知名的电视台,来提高城市的品牌地位,使更多的人们领略城市与众不同的风土人情。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区域中心城市的品牌塑造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所以在大环境的影响下,要根据当今的形势来进行区域中心城市品牌塑造的有效途径研究,我们在研究中得知,每个城市的特色都不尽相同,所以在城市品牌的塑造过程中,要根据城市现有的资源、特色来进行适合城市发展的途径,这样才能成功的塑造城市品牌,以此来发挥出城市品牌的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中国致公党柳州市委员会)

相关热词搜索:;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26924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