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母亲》教案(模板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4:10:06
《荷叶母亲》教案(模板八篇)
时间:2023-06-06 14:10:06     小编:zdfb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荷叶母亲教案篇一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思想内容,体验诗歌中饱含的温馨的浓浓的母爱。

3、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一)导入新课----走进母爱:

《烛光里的妈妈》音乐导入。

歌唱家用优美的歌声赞美母爱,作为现代文学家的冰心老奶奶又用怎样的语言来传递这份浓浓的母爱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文章《荷叶母亲》。

(引入作者简介)

(二)初步阅读-----感受母爱

1、自由阅读,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读的通顺流畅,然后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用“本文写了_______(事件),抒发______”的句式表达。

(2)文中写了荷叶、红莲、母亲,重点是在写什么呢?(母亲)

(3)文中的红莲、荷叶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雨打红莲 ----------荷叶护莲 )

(荷叶----母亲 红莲----我)

2、指导朗读,把握情感

形式:教师泛读一部分,请学生朗读,进行点评。

通过比较明确朗读标准(感情、声音、停顿、语速,重音)

(阅读她的文章,一股暖暖的爱总会萦绕在我们的身边,舒缓温馨)

(三)品读赏析-----感悟母爱

1、配乐听读,感知细节

(1)你能找出文中表达作者心灵感悟、点明题旨的句子吗?

(2)找出本文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

(烦闷→不适意→散尽→感动)

2、集体诵读,合作探究

明确:四看红莲。(找出关键语句读出并填表)

(2)指出写作手法--------(借景抒情)

(四)拓展延伸-----感恩母爱

(1)在读中积累,展示动人画面,阅读冰心另一首母爱诗。

(2)在读中迁移,感恩母爱:献给母亲的一句话:仿写最后一段。

(五)结束语。

同学们: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

母爱,平凡而又神圣,普通而又伟大 ,让我们祝福天下母亲一生平安幸福,健康长寿!

荷叶母亲教案篇二

《诗两首》是七年第五单元以亲情为主题的一篇自读课文,都抒发子女对母亲的爱,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心中的雨来了,只有母亲,才是子女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读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

七年级学生已有独立识字能力。因此本课的生字词由学生在家独立完成。文章内容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关键语句多角度感悟文章,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亲人的感情,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言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对文章有自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难点: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放磁带《烛光里的妈妈》激情导入: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心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母爱的语句,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搜集的有关母爱的语句。

生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生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生3:世界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

师:是的,一次回眸,一个抚摸,每一个平凡的动作都会牵动为人子女的情思,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的深情之作——《荷叶母亲》。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来了解作者

二、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要求学生:(1)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2)抓住要点概括作者对莲的情感态度。(3)引导学生评价,补充同学的概述的不足。

2、再读课文(男女交叉朗读,个人自由朗读等各种方式)。要求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三、朗读感悟,感知作者情感

师:诗言志,诗传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理由是什么?

生1:母亲对子女的爱,因为荷叶荫蔽红莲。

生2:子女对母爱的赞颂,从文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可看出。

师:这两位同学能通过自己的感悟,走进作者的心里表现很好。

四、在基本成诵的基础上,感受写作特色,激发情感体验

生2:红莲是子女的形象。

生3:风雨是生活中的困难。

师: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母亲的爱。

(学生试写,老师指导)

生1:母亲的伞,我是伞下的孩子。

生2: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

生3: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

生4: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

……

五、拓展延伸

母亲啊!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思慈,

反使她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本诗以花映人,抒发儿女对慈母的眷眷依恋之情,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比喻新颖,语言清丽,感人至深。

六、作业:

1完成练习研讨与练习一、二;

2、在名著导读《繁星》、《春水》选择一首诗进行赏析。

一、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二、故事背景

三、理解词义

慈怜:慈爱怜惜。

繁杂:(事情)多而杂乱。

烦闷:(心情)不畅快。

荫蔽:遮蔽。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一③段):写父亲的朋友送“我们”两缸莲花,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④一⑦段):描绘雨中荷叶保护红莲的动人情景。

五、问题解疑

1、第②③段写莲,先平淡地叙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平平淡淡地铺叙,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去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作铺垫。

2、红莲是本文描写的重点,此处为什么要写白莲?

这是对比,把红莲与白莲进行对比,白莲因为没有荷叶的保护,被雨点打谢了,而红莲却能够在荷叶的庇护下迎接风雨,这样对比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照顾,写出了母爱的伟大。

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三步分析法作答。“攲斜”是“倾侧,歪斜”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风雨中红莲的样子,为下文写荷叶在风雨中对红莲的庇护埋下伏笔。

4、怎样理解“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一句?

“我不宁的心绪”是因为红莲遭受雨打而“左右攲斜”,现在由于荷叶的遮蔽,红莲安然无恙,“我不宁的心绪”自然就散尽了。这句话,表明“我”内心已被荷叶对红莲的勇敢呵护所触动,涌起对荷叶的爱恋,对精心呵护子女的母亲的爱恋。

5、第⑤⑦段中,作者为什么反复写雨势之大?

强调雨势之大,更反衬出荷叶对莲的荫蔽之情有多重要,同时突出荷花的无助和荷叶的勇敢慈怜,表达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6、怎样理解结尾句的含义和作用?

“心中的雨点”象征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结尾句直抒胸臆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爱恋。

荷叶,莲花的叶子。文题之所以用“荷叶母亲”,是因为文中作者借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情景书写心中的感触,抒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文章语言清新自然,隽永淡雅,显示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以前教课,我都是采用解题、了解作者、梳理情节、划分段落、归纳中心等传统教学模式,讲得多,分析细,结果往往是老师累、学生烦、效果很差。

在讲授《荷叶母亲》这节课时,我决心把课堂交给学生,按照“朗读——探究——发现”这样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感受这篇课文的文质之美,探究诗文的构思美,使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层次。

新课程强调学生要“读”,朗读、诵读、默读、精读……总之要多读。在课堂上,我加强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运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借助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诗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叩击学生的心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受到语言文字表达情意的表现力,又提高审美情趣。

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感悟出荷叶对红莲的荫蔽也就是母亲对儿女的庇护,从而清楚地认识借物抒情的写法。在课堂上学生动脑还动手,运用同类写法发表个性化的见解,抒发对母亲的爱。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了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要求尽最大可能尊重学生学习的个性。这堂课之后,我自己觉的轻松,学生也学的愉快。我深切地感悟到,做为教育者,要跟上时代步伐,转变教学观念,使教与学成为一种生命的活力。

荷叶母亲教案篇三

1、学会感动

2、感受母爱

3、以物喻人

课间播放《幸福拍手歌》

师:你们觉得自己幸福吗?(学生发言)

师:那你们认为怎样的人才是幸福的呢?(学生发言)

师:感谢于同学们这一份份真实的告白。其实老师觉得,幸福并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约束,幸福其实很简单。我认为一个容易被感动又能使别人感动的人,她也是幸福的人。因此,我认为著名的作家冰心,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她的文章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让人倍觉人生的温馨。

ppt:巴金说:我们喜欢她,跟着她爱星星,爱大海,我这个孤寂的孩子在她的作品里找到温暖,找到失去的母爱。

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冰心寻找一份感动,也做一个幸福的人。

明确:一个大荷叶慢慢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为红莲遮拦了风雨。(显示图片)

2、那同学们能否找到文中描写这个画面的段落呢?(引导学生寻找段落6、7)

1、同学们,结合刚才这两段文字,你认为该给这幅画起一个什么题目才合适呢?说说理由。

(参考:荷叶护莲图、荷叶遮莲图、荷叶爱莲图)

师:老师觉得这个“遮”字似乎平淡了些,有没有比“遮”字更有感情的?

2、品析重点字词:慢慢的,倾侧,覆盖,勇敢慈怜(结合朗诵指导)

3、有感情地齐读6、7自然段。

师:这一朵红莲正在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地成长着……这画面不仅让作者感动,也深深触动了我们的心弦。同学们也不妨设想一下: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荫蔽,那结果会怎样呢?(学生回答——花瓣凋零、枯萎)

师:至于那朵白莲,作者并未交代是怎么谢的,你能结合文中相关的语句作一下猜想吗?简述猜想依据。

师:请以“夜雨中的白莲,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向白莲倾诉一下你的感慨。

师:看来与白莲相比,那一朵红莲是幸福的!其实仔细看来,它们都处于同样的环境之下,都遭受了风雨的侵袭。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风雨的语句。

(学生寻找风雨语句,指出红莲的状态和我的心情。)

明确:人生的风雨——挫折、困难

(学生回答:红莲——因为有母亲的时刻关怀和安慰。)

师:是啊,如果我们是那一朵红莲,那母亲就是那一片为我荫蔽人生风雨的荷叶!作者感动于这一幅画面,更感动于这一份伟大的母爱。由此,作者道出了发自肺腑的感慨,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满怀感情齐读文章最后一段。

在作者冰心的笔下,我们寻找到了一份母爱带来的感动。其实,感动是无处不在的。楼下的树悄然绽放了一树的芬芳,夜晚月亮撒下淡青色的光,都可能会令我们感动。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流泻下心中的那一份感动。

请同学们仿造例句,抒写你心中对母爱的感动。(写后读一读)

冰心简介(原名,作品)

同学们一定会问,冰心何以能写出那么多关于爱关于母爱的文章,是不是她的背后就有一位充满爱的母亲,一位像荷叶般勇敢慈怜的母亲?确实如此,冰心的母亲就是一位荷叶母亲。(出示文章,择有关章节介绍冰心母亲,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有关作品,关注作家作品与生活的联系。)

总结:感动,无处不在。学会感动,是生活所需。老师始终认为一个容易被母亲感动又能使母亲感动的人,便是一个幸福的人。而我们没有理由不做这样的人。愿同学们都能成为幸福的人!

荷叶母亲教案篇四

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歌颂人间浓浓的亲情。《荷叶母亲》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幻化出《荷叶母亲》如诗如画的美好形象。美文需要美读。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功能,语文课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是艺术,文学也是艺术,艺术是相通的,本堂课借助音乐的力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美美的朗读,体会到诗情画意之美。

1、品读语言,体会感人至深的亲情;

2、借用音乐,提高散文诗的朗读能力。

一、导入:《母亲》音乐渲染,出示歌词,拨动学生情感,创设情境。

(阎维文演唱得非常动情,歌词里写的生活细节:拿新书包。打花雨伞。擦泪花等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为下一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歌词如诗行排列,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诗与歌的联姻。)

师:这首歌歌颂了什么?从古到今,歌颂母爱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

(学生举例:《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游子吟》)

(本诗句与本课题的内涵是一致的,与中心句:“母亲!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读,不够动情,尚未入情。)

二、简介《繁星春水》及作者。(多媒体出示,突出“母爱,童真,自然”)

三、出示课题《荷叶母亲》

集体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几乎能找出来,指点朗读,感情还是不够投入,文章的主旨很容易把握。)

(学生答:纯洁、高洁、圣洁。最后认为圣洁最恰当。体会作者以《荷叶母亲》为题来歌颂母爱的圣洁。)

四、配乐朗诵:

师:诗歌,如诗如歌,当诗歌配上乐曲进行朗读感觉会怎样?

1、配乐《胡桃夹子》,学生自读

师:配上这样的`乐曲,行吗?

生:不行,此乐曲欢快,节奏感强,较深沉,很抒情。

(由于经常进行配乐朗诵,学生乐感有所增强,因此把握比较好。)

师:找出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

(学生找得很准,烦闷→不适意→散尽→感动)

2、再次配乐:《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学生集体读。

(学生感觉说可以,配上此乐曲后,与第一次朗读形入情入境、传情达意地朗读,我们真真切切感受着语言艺术之美,与第一次朗读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自我评价也不错,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重音、停顿均较明显。如最后一段学生很自然把声音上扬,读得很动情。趁此让学生评价几处读得很不错的语句,说说为何这样读。学生几乎都能说出来。)

五、自主阅读,小组合作:

用铅笔圈点勾画作者四次看红莲的心情、环境,红莲的表现,分别用〈〉、()、[]表示,并通过小组合作: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处读给组内听,教师进行指导。

六、动情的朗读最后一节,与之前朗读形成对比,释疑“心中的雨点”指什么?(人生的挫折、困难)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再次出示课前《母亲》歌词,产生共鸣。

(本环节学生的回答不够积极,很多学生眼神较困惑,教师设计思考题“是我们得到的母爱太多还是我们缺少一份感恩心?”各别学生悄悄地说;“感恩不够。”课堂上沉默了半分中,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沉默中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为下文的再次朗读蓄势。)

七、请个别学生(学生推荐)进行配乐朗读。

(本环节设计以欣赏为主,学生多评价优点,以激发学生的配乐朗读兴趣为主。学生读得动情,学生听得入迷)

八、拓展延伸:《纸船》

(《纸船》与《荷叶母亲》同一主题,写法上相似,有助于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落实。)

朗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只有琅琅书声的语文课堂才是焕发生命的课堂。但是,怎样读得有效,一直说起来容易,操作起来亦难。让我们如何做到更加精到的引领和指点,将语言文字的魅力传达给孩子们,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配乐朗诵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朗读,情感是第一位的。音乐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音乐生活中无所不在,贝多芬说:“音乐最能爆发人类的精神。”音乐本身是一种情感艺术,只要选择恰当,音乐就可以为诗歌朗读插上翅膀。

配乐朗诵很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是一种很好的朗读方法。学生只有投入文章中,情感才能激发。音乐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将音乐运用于课堂,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前,音乐创设了情境。音乐能带给人们良好愉悦的心境,激发想象力,陶冶情操。课堂也因艺术的介入,而变得更为互动、活跃、高效。上课初配乐朗读,两种乐曲对比中,让学生揣摩到作者的情感,把握朗读基调。学生的配乐朗读再加上美丽的画面,如本课课件选择的荷叶画面色彩较淡雅,整体画面字体以荷花颜色为主,与文本语言风格和谐。让学生能感到诗情画意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朗读美文的兴趣。

要使配乐朗诵出彩,课前要精选乐曲,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使曲中的情感和文中的情感相似。教《秋天》配上《秋日私语》,教《济南的冬天》配上《安妮的仙境》,如选择的两首对比乐曲,一首选择儿童歌剧《胡桃夹子》,让学生较易把握,因为我们仅是借助音乐的翅膀,一首选择《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它传达的那种深沉的爱与文本较吻合,两者和谐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如果能为文本量身定做一首曲子那是多么好!

当然“乘着音乐的翅膀”,让学生美美的朗读,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如在休息时间经常无意识地放一些经典名曲,在早自修经常进行配乐朗诵欣赏。但它不愧是诗歌阅读教学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荷叶母亲教案篇五

1、整体感知课文;

2、赏析课文;

3、用比喻 的修辞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父母的赞美之情;

4、感受伟大的母爱。

一、导入课文

2、下面让我们再来看一幅自然之景(多媒体展示)荷叶图

问:看到此图你会联想到什么?(学生自由说)你们知道著名爱心作家冰心先生看到此景联想到了什么吗? 预设(不知道,如果知道,加以表 扬并就让该生说说对冰心的相关知识:哦,你说对了,那老师猜想你也一定对冰心奶奶有了解了。能说说吗)

3、 师生交流了解作家冰心(问:关于冰心你有了解吗?)

(课件出示)

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 很长时间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而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灵。曾经在一个夏天的黄昏,冰心随父亲在海边散步,在沙滩,面对海面夕阳下的满天红霞,冰心要父亲谈谈烟台的海,这时,父亲告诉小女儿: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很多,比如威海卫、大连、青岛,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国人占领了,“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只有烟台是我们的!”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灵。歌颂自然、歌 颂母爱,歌 颂一切美好的东西,是冰心作品的思想内核,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冰心的这种致纯致美的爱更加发扬光大,让它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二、 初读课文 把文读通读流利 整体感知

4、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件出示)

1、荷叶何以让作者联想到母亲?这种写法叫什么?

(荷叶保护红莲)(触景生情、寄情于物、借物喻人)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的情感?找出关句子

情感:赞颂母亲、歌咏母爱

三、 品读课文 体悟作者情感变化

1、品析第一次

母亲啊 !

请顿时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2、品析第二次看莲(小组读句)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而莲呢?你能这首诗中加一句进去吗?是呀,莲此时此刻肯定也正有这样的心愿呢,荷叶妈妈又怎能听不到呢?请看:(让学生们齐读写作者第三次看莲的句子)

四、 小结课堂

同学们,《荷叶 母亲》所描绘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温馨感人 ,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 人顺理成章的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融入了母亲浓浓的爱,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出门前的一句句关爱的叮咛;临睡前掩紧的被角。用心爱着孩子是母亲生命的习惯。母亲就是孩子躲避风雨的港湾,当风雨袭来时,她们都会将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在母爱的伞下,一切暴风雨都是脆弱的水珠。母亲一切的辛劳与无私付出,都是为了让子女有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这就是母爱的伟大。相信在我们的生命中总会有一张永远为我们遮蔽 的“荷叶”。我也相信当未来我们张开有力的翅膀翱翔于人生辽阔的蓝天的 时候,一定能看到母亲欣慰的笑容。

荷叶母亲教案篇六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理解两首诗末尾语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3、学习这两首散文诗借助具体形象抒发对母爱的爱的手法,写一段话,表达对父母的爱。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两首诗,进行朗诵比赛,直至背诵。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篇末含蓄的语句理解。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启发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今年512特大地震中,发生了众多感人的一幕,其中有一条感动全中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双膝跪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毫发未伤。这说明什么呢?父母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最无私的一种爱。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首表达母亲与孩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和《荷叶母亲》。

二、研读《金色花》

1、走近作者

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的创作有五十多本诗和散文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戏剧。他的散文诗集有《飞鸟集》、《新月集》、《园丁集》、《吉檀迦利》等。用孟加拉文写作,1920xx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一种尚、最纯洁的爱。

2、朗读

(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班得瑞《初雪》)。(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学生仿读。)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3)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

(4)男女生朗读比赛,互相点评。

3、感知诗意

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交流,谈谈读过诗后的整体感受,说出你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用“我从文中读出了一个_______小男孩(妈妈),从_____________看出。”句式说话。

明确:全诗展现了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我”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我”天真稚气,却藏着自己的秘密,不让母亲知道,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

4、问题探讨:

(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

(1)“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温馨和幸福。

(2)我在一天时间里,与妈妈嬉戏,看着妈妈工作;在妈妈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让妈妈沐浴在花香中;在妈妈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替妈妈遮阳。这都是为了回报妈妈的关爱,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3)诗歌第二节,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像,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惊慌紧张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孩子,又惊又喜,责怪中透出至真的母爱。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瞒着妈妈。天真稚气,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妈妈的感情。

5、理性感悟

师: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金黄的色彩象征什么?结合注释,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诗人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是在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金色花是诗人新奇而美妙的想像。

三、品读《荷叶母亲》

1、走近作者

泰戈尔对中国诗(特别是散文诗)的影响是广泛的,其中冰心最得其思想和艺术精髓。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1920xx年生于福建一个思想开明的海军军官家庭,幼年广泛接触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创作最显功力的是“冰心体”散文和“小诗”,它们以细腻温柔而又微带忧愁的情调写母爱与童心、自然以及人生,语言清新淡雅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又情韵悠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2、学生朗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意。

3、问题探讨:

(1)这首诗着重描写的是什么?

生:着力描写红莲,重点是雨中的莲花。

(2)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赏莲的情景?

生:做铺垫,将花与人紧密联系,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3)作者情绪怎样变化,有什么作用?

生:作者的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表露了作者关注花的命运的感情。

生:母亲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那道道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的人。

(5)诗中的荷叶和红莲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

生:荷叶--象征为儿女遮风避雨、无私奉献的母亲。

红莲--象征在母亲的关爱、呵护下逐渐成长的儿女。

荷叶母亲教案篇七

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歌颂人间浓浓的亲情。《荷叶母亲》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幻化出《荷叶母亲》如诗如画的美好形象。美文需要美读。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功能,语文课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是艺术,文学也是艺术,艺术是相通的,本堂课借助音乐的力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美美的朗读,体会到诗情画意之美。

1、品读语言,体会感人至深的亲情;

2、借用音乐,提高散文诗的朗读能力。

一、导入:《母亲》音乐渲染,出示歌词,拨动学生情感,创设情境。

(阎维文演唱得非常动情,歌词里写的生活细节:拿新书包。打花雨伞。擦泪花等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为下一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歌词如诗行排列,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诗与歌的联姻。)

师:这首歌歌颂了什么?从古到今,歌颂母爱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

(学生举例:《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游子吟》)

(本诗句与本课题的内涵是一致的,与中心句:“母亲!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读,不够动情,尚未入情。)

二、简介《繁星春水》及作者。(多媒体出示,突出“母爱,童真,自然”)

三、出示课题《荷叶母亲》

集体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几乎能找出来,指点朗读,感情还是不够投入,文章的主旨很容易把握。)

(学生答:纯洁、高洁、圣洁。最后认为圣洁最恰当。体会作者以《荷叶母亲》为题来歌颂母爱的圣洁。)

四、配乐朗诵:

师:诗歌,如诗如歌,当诗歌配上乐曲进行朗读感觉会怎样?

1、配乐《胡桃夹子》,学生自读

师:配上这样的乐曲,行吗?

生:不行,此乐曲欢快,节奏感强,较深沉,很抒情。

(由于经常进行配乐朗诵,学生乐感有所增强,因此把握比较好。)

师:找出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

(学生找得很准,烦闷→不适意→散尽→感动)

2、再次配乐:《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学生集体读。

(学生感觉说可以,配上此乐曲后,与第一次朗读形入情入境、传情达意地朗读,我们真真切切感受着语言艺术之美,与第一次朗读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自我评价也不错,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重音、停顿均较明显。如最后一段学生很自然把声音上扬,读得很动情。趁此让学生评价几处读得很不错的语句,说说为何这样读。学生几乎都能说出来。)

五、自主阅读,小组合作:

用铅笔圈点勾画作者四次看红莲的心情、环境,红莲的表现,分别用〈〉、()、[]表示,并通过小组合作: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处读给组内听,教师进行指导。

六、动情的朗读最后一节,与之前朗读形成对比,释疑“心中的雨点”指什么?(人生的挫折、困难)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再次出示课前《母亲》歌词,产生共鸣。

(本环节学生的回答不够积极,很多学生眼神较困惑,教师设计思考题“是我们得到的母爱太多还是我们缺少一份感恩心?”各别学生悄悄地说;“感恩不够。”课堂上沉默了半分中,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沉默中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为下文的再次朗读蓄势。)

七、请个别学生(学生推荐)进行配乐朗读。

(本环节设计以欣赏为主,学生多评价优点,以激发学生的配乐朗读兴趣为主。学生读得动情,学生听得入迷)

八、拓展延伸:《纸船》

(《纸船》与《荷叶母亲》同一主题,写法上相似,有助于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落实。)

朗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只有琅琅书声的语文课堂才是焕发生命的课堂。但是,怎样读得有效,一直说起来容易,操作起来亦难。让我们如何做到更加精到的引领和指点,将语言文字的魅力传达给孩子们,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配乐朗诵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朗读,情感是第一位的。音乐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音乐生活中无所不在,贝多芬说:“音乐最能爆发人类的精神。”音乐本身是一种情感艺术,只要选择恰当,音乐就可以为诗歌朗读插上翅膀。

配乐朗诵很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是一种很好的朗读方法。学生只有投入文章中,情感才能激发。音乐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将音乐运用于课堂,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前,音乐创设了情境。音乐能带给人们良好愉悦的心境,激发想象力,陶冶情操。课堂也因艺术的介入,而变得更为互动、活跃、高效。上课初配乐朗读,两种乐曲对比中,让学生揣摩到作者的情感,把握朗读基调。学生的配乐朗读再加上美丽的画面,如本课课件选择的荷叶画面色彩较淡雅,整体画面字体以荷花颜色为主,与文本语言风格和谐。让学生能感到诗情画意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朗读美文的兴趣。

要使配乐朗诵出彩,课前要精选乐曲,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使曲中的情感和文中的情感相似。教《秋天》配上《秋日私语》,教《济南的冬天》配上《安妮的仙境》,如选择的两首对比乐曲,一首选择儿童歌剧《胡桃夹子》,让学生较易把握,因为我们仅是借助音乐的翅膀,一首选择《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它传达的那种深沉的爱与文本较吻合,两者和谐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如果能为文本量身定做一首曲子那是多么好!

当然“乘着音乐的翅膀”,让学生美美的朗读,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如在休息时间经常无意识地放一些经典名曲,在早自修经常进行配乐朗诵欣赏。但它不愧是诗歌阅读教学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荷叶母亲教案篇八

教学目的

⒈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⒉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难点:

⒈重点: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⒉难点: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互动流程

一、情景导入。

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世上只有妈妈好

世上只有妈妈好

有妈的孩子像个宝

投进了妈妈的怀抱

幸福享不了

世上只有妈妈好

有妈的孩子像个宝

投进了妈妈的怀抱

幸福享不了

没有妈妈最苦恼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离开妈妈的怀抱

幸福哪里找

没有妈妈最苦恼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离开妈妈的怀抱

幸福哪里找

二、字词积累。

并蒂:瓜、果等跟茎、枝相连的部分。

瑞:吉祥的。

菡萏(hàndàn):荷花。

徘徊(pái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欹(qī):倾斜。

荫蔽:遮蔽。

三、走近作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女作家。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

四、感知阁。

⒈把握文章大意。

明确: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

⒉理清结构层次。

明确: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五、品读轩。

明确: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的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明确:两朵莲花,二红一白,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明确:“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的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

六、探究乐园。

明确:因为荷叶倾侧过来覆盖红莲正如母亲为自己遮风挡雨,无畏地为红莲遮蔽.作者被感动了。感叹母亲为自己的付出,意思是,自己困难的时候,只有母亲无私的帮助自己。

明确: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曲终见题旨,结尾宕开一笔,留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而“心中的雨点”涉及的面很广,内容纷繁,谁来荫蔽,这就把母爱推向高潮。

七、课堂回眸。

这篇文章所描给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十分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的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这种对母亲爱恋的情感,在冰心的另一首《母亲》诗中,收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而这篇文章,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母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但愿有一天当我们张开有力的翅膀翱翔于祖国辽阔的蓝天时,能看到母亲欣慰的笑容。

八、综合实践。

比较阅读《纸船》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

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来!

注:1920xx年初夏,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8月17日,她由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国留学。8月19日抵日本神户,21日游览了横滨。从写作时间来看,这首诗是诗人于游览横滨之后的第六天,在继续向大洋彼岸进发的海轮上创作的。

明确:可以从主题、创作背景、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出发作比较。

巩固性练习

⒈《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冰心,原名谢婉莹,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繁星》、《春水》等。

⒉文字游戏:请你试一试,完成由“房子”和“茶”,“月亮”和“花”的联想。

⒊仿照示例。

例: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

(1)冬天像个慈善的老人,给小麦盖上厚厚的棉被,使它安然度过娇弱的童年。

(2)老师的话像一把开心的钥匙,打开了我的心灵之锁,重新扬起了我自信的帆。

(3)淋成落汤鸡的我,感觉好像掉进了冰窖里,从头到脚都凉透了。

提升练习

荷叶母亲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8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因为荷叶倾侧过来覆盖红莲正如母亲为自己遮风挡雨,无畏地为红莲遮蔽.作者被感动了。感叹母亲为自己的付出,意思是,自己困难的时候,只有母亲无私的帮助自己。

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的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

⒍读这篇文章,你是否也想起你得到的母爱?写下来。

略。

拓展延伸

(一)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淡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⒎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排比、拟人。

⒏诗中用发展、贡献、牺牲三个词,对不同时期的青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⒐这首诗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鼓励青年努力向上、自我奉献、自我牺牲。

⒑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b.诗中表现了诗人在探索人生道路时的愿望和理想

c.“芽儿”“花儿”“果儿”其实是作者的化身

d.这首诗共三段,句式结构基本相同

(二)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那深厚的恩慈

反使他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⒒明明想“感谢春光”,却“终于沉默”。为什么不说呢?这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因为他认识到几句感谢的话是不足以报答“春光的爱”的,沉默中包含着更深的感激与敬意。

⒓最后的一句话隐含着对母亲的特别的感激之情,它的后面可以补充上一句话揭示出这种感激之情,发挥你的想象补充上。

我就是那朵小小的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写作训练

这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表现对父母的爱。

略。

相关链接

1920xx年前的冰心(李存光)

冰心属于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第一批现代作家,是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为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

五四运动的浪潮,把冰心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她参加、*、开会和街头宣传等活动,热心阅读《新青年》《新潮》等杂志,并发表了一些宣传性的文章。

在新思潮的激荡下,1920xx年9月以“冰心”的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小说用对比手法描绘两个家庭的不同生活方式,提示了为着事业改良家庭生活的必要。

五四高潮以后,冰心“退缩逃避到狭仄的家庭圈子里,去描写歌颂那些在阶级社会里不可能实行的‘人类之爱’”(《〈冰心小说散文选集〉自序》)。《超人》《悟》等,便是以“爱”的哲学认识生活的作品。

与此同时,她写作散文。

1920xx年发表的《笑》,委婉地抒写了洋溢在心中的对于生活的爱,被认为是新文学运动初期一篇具有典范意义的“美文”。

1920xx年,发表《往事》。这组散文叙写了童年时代留下的一些深刻而清晰的印象。

从1920xx年冬天起,她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将自己“零碎的思想”不时用三言两语记录下来。后来在《晨报》的“新文艺”栏发表,并结集为《繁星》和《春水》于1920xx年先后出版。这300余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以自然和谐的音调,抒写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人生哲理的思索,歌颂母爱、人类之爱和大自然,篇幅短小,文笔清丽,意蕴隽永,显示了女作家特有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在五四新诗坛上别具一格,很有影响。

1920xx年秋,冰心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学习英国文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27124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