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青藏高原四篇(优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5:28:28
看青藏高原四篇(优质)
时间:2023-06-06 15:28:28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看青藏高原篇一

;

人类最早何时登上青藏高原?这些探索者来自哪里?属于哪个族群?“由于海拔高,青藏高原缺氧、低温、资源匮乏、生态脆弱、可达性差,对人类的生存形成极大挑战。但几十年来,围绕青藏高原的科学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日前,在第七届中国公共考古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结合尼阿底遗址的发现研究成果,展示了考古学家们如何一步步寻觅出雪域高原上远古人类的足迹。

  在大西洋,曾有一个令人惊奇的大陆——亚特兰蒂斯,那里的人被认为具有神奇的能力。在一次大地震后这块大陆沉入海底,一些亚特兰蒂斯人乘船逃离,最后在中国西藏和印度落脚,其后代分别成为雅利安人和印度人的祖先。上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和地质工作者在西藏地区开展了考察,发现昌都卡若、定日苏热等遗址,证明史前便有人群在青藏高原生存和繁衍。上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科考队在西藏近100个地点发现了石制品。

  但这些石器等文化遗物皆发现于地表,找不到原生地层,以致于无法确定它们的年代,先民生存的确切时间便无从知晓。本世纪初,有学者宣称在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一处海拔4200米的山坡上发现2万年前的人类手印、足迹。通过对相关现代人群的遗传特征研究,科学家们对青藏高原早期人类的来源和生存历史提出了一些假设。

  遗传分析发现,现代藏族人群中存在与丹尼索瓦人(又称丹人)相似的基因片段,并认为这种基因的获得是藏民得以适应高海拔寒冷、缺氧环境的生理基础。谁是丹人?2010年,科学家在西伯利亚阿尔泰地区的丹尼索瓦洞穴发现了一小块指骨。从这块出土的指骨上,科学家们提取到新的遗传人种dna,并将其命名为丹尼索瓦。而且,研究发现,丹人没有绝灭,在现生大洋洲某些群体(约5%)及亚洲群体(约1%~2%)中有一定程度的存在。

  自2011年以来,为寻找确切的考古证据,解决古人类登上高原的时间、路线与生存能力、方式等基础科学问题,中科院古人类研究所和西藏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团队多次深入高原腹地,开展探考活动。2013年夏,考古团队终于有了重大发现——在那曲地区发现了尼阿底遗址。他们在2000平方米左右的地表,发现了大量人工特征明确的石制品。为测定地层年代,团队采取了光释光测年的方法。他们四上高原采样测试,并在中科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多实验室交叉对比检验。

(摘自《科技日報》)

相关热词搜索:;

看青藏高原篇二

;

青藏高原蕴藏的河流、湖泊、沼泽和入工湿地占中国湿地总面积的1/3。这些高原湿地是中国多条著名河流的发源地。是中国的水塔。

青藏高原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生态调节区,是中国湿地分布海拔最高、最集中的地区,湿地资源丰富,特点鲜明。由于地处高寒、高海拔地区,青藏高原拥有最完整、最原始的湿地生态系统和其他许多湿地不具备的特征,湿地类型极为独特。

按照中国湿地分类系统,青藏高原湿地包含了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四大类。河流湿地又分为永久性河流湿地和季节性河流湿地及洪泛湿地。湖泊湿地分为永久性淡水湖、永久性咸水湖、季节性淡水湖、季节性咸水湖。沼泽湿地分为草本沼泽、灌丛沼泽、森林沼泽、内陆盐沼、沼泽化草甸、季节性咸水沼泽、地热湿地、淡水泉/绿洲湿地。人工湿地主要为库塘湿地、运河/输水河、水产养殖场和盐田。

分布在广袤青藏高原上的湿地位于众多大江大河源头,是中国乃至亚洲许多著名河流的发源地,是中华水塔和亚洲水塔,仅三江源湿地就分别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提供了25%、45%和15%的水量。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数据表明,青藏高原湿地面积达1789.81万公顷,占中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的33.39%,青藏高原湿地不仅是区域和中下游地区生命和生产生活维系、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而且是维护高原生态系统和流域生态安全的屏障,以及维护全球气候环境稳定的关键地区。同时,青藏高原湿地也是生物多样性保育的关键地区、珍稀野生动植物的避难所和光辉灿烂的高原文化源泉。

亚洲大河,从这里发源

青藏高原河流湿地面积295.59万公顷,占中国(不含香港、澳门、台湾)河流湿地面积1055.21万公顷的28.01%。其中,永久性河流湿地约170万公顷,季节性河流湿地约50万公顷,洪泛平原湿地约76万公顷。西藏和青海是亚洲河流湿地的主要发源地,西藏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00甲方公里的河流有20余条,大于2000平方公里的河流存100条以上,青海境内流域面积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87条。中国的母亲河黄河、长江,藏族文明摇篮——雅鲁藏布江,印度文明摇篮——恒河、印度河,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澜沧江,有野生植物博物馆美誉的独龙江,年均流量为黄河1.6倍的怒江等都发源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同时也是中国国际河流分布最多的地区。

雅鲁藏布江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流经中国、印度和盂加拉国,全长约3850公里,其中在中国境内长2050余公里,出境后称“布拉马普特拉河”,与恒河汇合后注人孟加拉湾。雅鲁藏布江河床形态自然,受人类干扰较少,沿河分布着广袤的沼泽化草甸和星罗棋布的湖泊,是湿地动物的乐同。

澜沧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全长约4900公里,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在中国境内近2200公里,出境后称“湄公河”。澜沧江是对下游国家有重要影响的国际河流,与萨尔温江、长江在横断山区从北向南并流170余公里,河床狭窄,峡谷深陷,两江最窄处相距不足20公里。

独龙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跨中国和缅甸,出境后称“恩梅开江”,为伊洛瓦底江的东源,中国境内长200余公里,与澜沧江、怒江、金沙江四江并流,是中国原始景观和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區域之一,为野生植物的天然博物馆。

怒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横跨中国和缅甸,全长3200余公里,中国境内超过2000公里,出境后称“萨尔温江”。上游河谷平缓,沿河广布湖沼,中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下游河谷开阔。

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长江和巴彦喀拉山的黄河,河流长度分别为6300公里和5460余公里,分列世界第三和第五大河,沿河湖沼广布,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地区。

青藏高原的河流湿地由于受地形特别是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唐卉拉山脉、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横断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的影响,形成了外流水系和内流水系,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和祁连山是内外水系分界线。内流水系主要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北部,包括柴达木盆地和羌塘高原及局部小块的封闭湖盆区,河流绝大多数为内流河,河流的尾闾往往与内陆湖泊相连,组成数以千计的向心水系,河网密度不大,且越往西、越往北河网密度越小,但河谷较宽,最宽可达10公里,并形成大面积的洪泛湿地。内流水系区降水稀少,多以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水源,因此内流河大都短小,径流量不大,季节变化明显,主要为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由于该区日照充足,蒸发量相对较大,内流河汇入低洼地后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咸水湖泊,如著名的青海湖、纳木错等。

外流水系主要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和东南部,包括太平洋、印度洋水系。澜沧江、黄河、长江等为太平洋水系,雅鲁藏布江、怒江、独龙江等为印度洋水系,在外流河水系中,永久性河流最多,河流发育,河网密度较大,如雅鲁藏布江、长江、黄河等,其流域宽广、支流众多,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外流水系类型。由于于外流水系补给的主要方式是雨水补给,与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的内流河水系相比,外流河水量巨大,河流较长,但崇山峻岭间河谷狭窄,水流湍急,流经高原面时则因堆积、侵蚀而在两岸形成大小不一的冲积平原或台地。

中国湖泊,青藏高原占一半

中国的湖泊湿地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和长江平原两个区域。青藏高原具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面积湖泊湿地,总面积480.5万公顷,占中国(不含香港、澳门、台湾)湖泊湿地面积859.38万公顷的55.91%(长江中下游平原湖泊湿地仅占16.04%)。青藏高原东北部分布有大小湖泊1980余个,西南部分布有5460余个,呈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均有湖泊分布,东西向又以中北部较为集中的特征。一般来讲,冰川发育、水源补给相对丰富的区域,就有较集中的湖泊或湖泊群,这种格局的形成实际上与气候变化紧密相关。在末次冰期的盛冰期,降雨量丰富,气候较暖导致冰川融化,使湖水补给增加,形成一个高湖面的大湖时期。之后,在距今1.15万年-1万年期间,湖面萎缩,出现以包林错为表征的低湖面时期。到了距今1.1万年9000年前的全新世早期,大部分湖泊达到了全新世的最大湖面,而且藏南、藏北地区东部和南部的湖泊与现在的内流湖明显不同,大多为外流湖。距今9000年前,气候变得寒冷,湖泊退缩,到了距今8000年-3000年前的中全新世,大多数湖泊义处于扩张阶段。从3000年前晚伞新世以来,青藏高原一些湖泊由一个大湖分离成数个小湖,并且普遍萎缩。而最近50年来,青藏高原处于暖湿气候条件,湖泊面积又开始扩张,青海湖面积不断扩大,色林错扩张速度更快,跃升为青藏高原第二大湖。

中国的沼泽湿地集中分布于青藏高原、东北平原和大小兴安岭3个地区。分布于青藏高原的沼泽湿地面积高达998.65万公顷,占中国(不含香港、澳门、台湾)沼泽湿地面积2173.29万公顷的45.95%,沼泽面积超过东北平原的4倍、大小兴安岭的2倍。沼泽湿地类型中的内陆盐沼、沼泽化草甸也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其面积分别超过中国内陆盐沼和沼泽化草甸面积的70%和60%。若尔盖沼泽湿地是中国泥炭资源储量最大的泥炭沼泽区。西藏和青海是青藏高原沼泽湿地的主要分布区,仅青海境内的沼泽湿地面积就达564.54万公顷,占青藏高原沼泽湿地面积的56.53%,其湿地类型的主体是沼泽化草甸和内陆盐沼。沼泽化草甸主要分布在三江源区,面积为312.74万公顷,占中国沼泽化草甸面積691.94万公顷的45.2%。内陆盐沼面积224.54万公顷,占全国内陆盐沼面积336.27万公顷的66.77%,其中的95.2%都分布在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沼泽湿地类型中,草本沼泽主要分布在西藏,面积63.07万公顷,占全国草本沼泽湿地面积648.79万公顷的9.72%。灌丛沼泽在青藏高原有一定分布,但主要分布在西藏,面积2.63万公顷,占中国灌丛沼泽面积87.68万公顷的3%。森林沼泽面积较小,也主要分布在西藏地区,仅456.81公顷。季节性咸水沼泽主要分布于藏北高原,面积30.71万公顷,占中国季节性咸水沼泽面积235.52万公顷的13.04%地热湿地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的羌塘地区,青海境内仅分布有8.33公顷,青藏高原地热湿地面积虽仅0.44万公顷,但占中同地热湿地面积0.68万公顷的64.71%。淡水泉/绿洲湿地也主要分布在西藏,面积不大,但占中国淡水泉/绿洲湿地面积499.12公顷的76.69%。

青藏高原也有一些人工湿地,面积15.07万公顷,占中国(不含香港、澳门、台湾)人工湿地面积674.59万公顷的2.23%,以盐田和库塘湿地为主,库塘中水库比重较大,超过100公顷的水库近20座。盐田湿地除藏北高原中部有少量分布外,基本上分布在柴达木盆地,面积达8.64万公顷,黄河区的龙羊峡集中分布了青藏高原库塘湿地的90%以上。其他湿地类型的人工湿地面积较小,包括不到2000公顷的运河/输水河,以及分布于黄河源区民和县12.23公顷的水产养殖场。

责任编辑/张丽君

相关热词搜索:;

看青藏高原篇三

晚饭后,一家人散步,顺便去金润发买点东西。

迈着慢悠悠的步子,缓缓地推着,在行行列列的书籍前停了下来,随手拿了一本便是读。耳边萦绕的是广播里传来的某,身旁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忽的,流行乐劲度的节奏中似乎隐隐约约夹杂了几个绵长而辽远的'音符,断断续续中努力地拼凑——是《》。

放下手中的书,循着声音觅过去,只见几架待售的前,有一位老者正在忘我地“弹奏”:他戴着一顶因洗涤多次而有些掉色的蓝帽子,身上是一件边边角角都有些破损的旧夹克,从他那条短小而紧身的收腿夹绒裤和那双有些年代的中可以看出,他绝不是来购物的。我宊自想着,却也不语。

来来往往的人群,到这时,都会侧身关注那么两三秒,与身边的人交谈那么三两句,更有甚者,撇开购物车,凑上前去,细细端详。

而对这一切,那位老这似乎都全然不知,依旧闭着眼,摇头晃脑地沉浸在自我里,扣按着琴键,还轻声哼着曲调。他弹得并不流畅,及到一处,略皱眉头,反复试了几个音才通顺起来。

我正准备回过头来,却看见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孩子从一旁钻了出来,脸蛋红彤彤的,乖巧地立在老者身旁,不时还伸出肉嘟嘟的小手,踮起脚尖,摁两个不和谐的音符出来。老者深凝其中的神情中夹了一抹嗔怪的笑,手指却仍在键上磨移。从那笑容中,我看到了深深的幸福感与满足感。

他可能没有多少钱买名牌华衣,只能在冬天顶一只掉了色的呢绒帽;他可能没有多少安置一家电子琴,只能在超市抒发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可是,那投入的神情中,那安乐的笑容中,不分明是幸福吗?何以关注他人所想。

其实,有时候,你只需要去趟超市,也许就能攀上一座幸福的青藏高原。

看青藏高原篇四

;

青藏高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明区域。西藏古代文明不仅对中国文明,而且对世界文明都做出过重大的贡献。然而,吐蕃王朝以前(公元7世纪以前)青藏高原地区的历史,大部分仍隐藏于神话传说的迷雾之中,等待着我们去发掘。由于文字资料的相对缺乏,想要揭开青藏高原古史的神秘面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考古学的发展。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的霍巍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西南地区考古与文物研究,在西藏考古领域成绩显著,曾多次在青藏高原取得重大考古发现。在其著作《青藏高原考古研究》一书中,霍巍教授利用近些年在青藏高原发现的遗址、王陵、石碑、壁画、佛像、随葬品等资料,对青藏高原地区文明的起源,史前、吐蕃王朝与吐蕃分治时期的文化,青藏高原地区与中原及中亚、南亚的文化交流,以及佛教文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了解并梳理出青藏高原地区古代文明的发展脉络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全书共分为六章,以丰富翔实的考古发掘资料为论据,依历史的发展顺序,揭开青藏高原古代文明的神秘面纱,将青藏高原地区史前时期、吐蕃时期与吐蕃分治时期的文明画卷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读者通过书中展示的一个个遗址、壁画、出土物,能够走近这片古老而又神圣的土地。同时,霍巍教授也通过对《大唐天竺使出铭》的解读与研究,揭示了遥远的古代,青藏高原地区与中原及中亚、南亚的文化交流,有利于读者对古代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文化因素的传播有所了解,也能更加全面地考虑与掌握青藏高原地区古代文明的特征。

自古以来,青藏高原恶劣的生存环境,让学者认为人类难以在这样一个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地区生存活动;而文字记载的缺乏,也让学者难以从文献资料上考证人类在青藏高原活动的最初时间。然而,在长达数十年的针对青藏高原地区的科学考察中,学者不断发现史前文明的遗址,证实了这里是人类重要的诞生地之一,并证实了人类向高海拔地区开拓、征服自然的历史远比文献记载的要早。这不仅补充了学术史上对于青藏高原地区文明的研究,也让读者对生存于此的远古人类的生活及他们创造的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有所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霍巍教授的《青藏高原考古研究》,集合了考古工作者们多年来在青藏高原地区考古调查与研究的成果,无异于是对现阶段青藏高原考古工作的最好总结。

青藏高原地区的古代文明是中国古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与中原地区的古文明的接触、交流与互相影响,不仅增加了双方的文化内涵,更丰富了包含有众多文化类型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对青藏高原地区古代文明的研究,在维护国家、民族的统一,边疆的政治稳定以及各民族的团结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單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热词搜索:;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27399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