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药处方如何写 中药处方书写规范最新实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6:25:32
2023年中药处方如何写 中药处方书写规范最新实用(8篇)
时间:2023-06-06 16:25:32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中药处方如何写中药处方书写规范实用篇一

一、为规范中药饮片处方管理,提高中药饮片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二、中药饮片处方(包括门急诊饮片处方和住院饮片处方)点评是对中药饮片处方书写的规范性、药物使用的适宜性(辨证论治、药物名称、配伍禁忌、用量用法等)、每剂味数和费用进行评价,发现实际存在或者潜在的用药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中药饮片合理应用。

三、医院应当加强中药饮片处方质量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确切落实药师对医师处方审核和发药核对与用药交待规定;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中药饮片合理用药知识培训;制定并落实考核和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四、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在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领导下,由医政科和药剂科共同组织实施。处方点评工作小组负责中药饮片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处方点评专家组为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五、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确定处方点评的具体抽样方法和抽样数目。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应少于xx张,工作小组按照确定的处方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处方进行点评。住院中药饮片处方的点评应当以患者住院病历为依据,实施综合点评。

六、处方点评工作应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并定期通报,必要时通报临床科室和当事人。

七、医师开具中药处方时,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体现辨证论治和配伍原则,并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三)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

(七)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九)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

(十二)医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处方日期;

(十三)药品金额,审核、调配、核对、发药药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

九、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 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

4、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

7、未使用饮片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

8、中药饮片或处方的用法用量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

10、开具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用药不适宜处方:

1、辨证与用药不符的;

2、中药饮片或处方的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3、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

4、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超常处方:

1、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2、每剂味数过大的处方;

3、每剂费用过大的处方。

十、药剂科会同医政科对处方点评小组提交的点评结果进行审核,定期公布处方点评结果,通报不合理处方;并根据处方点评结果,对医院在药事管理、处方管理和临床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和综合分析评价,提出质量改进建议,向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报告;发现可能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害发生。

十一、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根据提交的质量改进建议,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用药质量管理和药事管理改进措施,并责成相关部门和科室落实质量改进措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十二、医政科应将处方点评结果作为重要指标纳入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和医师定期考核指标体系。对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采取教育培训、批评等措施;一个月内对出现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下月仍2次以上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处方权一个月,经医政科培训考核合格后恢复其处方权;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给予相应处罚。

xx年xx月xx日

中药处方如何写中药处方书写规范实用篇二

一、水洗中药降低疗效

中药煎煮前千万不要清洗,因为药材经水洗后,将丢失一部分水溶性的有效成分,导致药效降低。中药中有不少药材是粉末类的,也有的在配药时需研碎,如桃仁、龙骨、滑石粉等,如果用水洗,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流失。还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入蜜、酒、胆汁等辅料,而这些辅料易溶于水中,若用水冲洗,可导致部分辅料丢失。如常用药材中的胆南星、酒制大黄等。

二、煎药前先用冷水泡

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目前多主张使用陶瓷、瓦罐,以确保中药的疗效。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煎煮,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特别在夏季,浸泡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引起药物酶解和霉败。煎前浸泡花、草、叶可浸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

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药量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

三、药材入锅注意顺序

处方上注明先煎的药物,应先放入清水中煎沸,沸后20分钟左右,再加入其他药物同煎。处方上注明后下的药物,可在其他中药煎好后,再加入后下的药物煎约5-10分钟便可。处方上注明冲服的中药,应先将它放在碗里,用煎好的药液倒进去,搅和后服用,例如田三七就常冲服。处方上注明是烊化的中药,则应先将煎好的药液去渣,然后趁热将需烊化的中药放进去,用木筷子徐徐搅动至均匀后服用。如果该中药仍未溶化,可用文火加温,同时徐徐搅动药液至均匀,例如阿胶常烊化服用。

四、煎药加多少水合适

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一般来说,凡人们在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一般可用清澈的泉水、河水及自来水,井水则须选择水质较好的。水最好采用经过净化和软化的饮用水,以减少杂质混入,防止水中钙、镁等离子与药材成份发生沉淀反应。

加水多少:按理论推算,加水量应为饮片吸水量、煎煮过程中蒸发量及煎煮后所需药液量的总和。虽然实际操作时加水很难做到十分精确,但至少应根据饮片质地疏密、吸水性能及煎煮时间长短确定加水多少。水的用量一般为:第一遍煎煮时为药材量的5-8倍,或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第二遍用水量可少一些。头煎结束后,将药汁滤出,重新加水至高出药平面约0.5-1厘米,继续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20-30分钟即可。质地坚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

五、煎煮次数与方法

中药煎煮一般要煎煮2~3次,最少应煎两次。煎煮次数太少,提取不完全,药材损失大;煎煮次数太多,不仅耗工和燃料,而且煎出液中杂质增多。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 后所含的有效成份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对于药量较大的处方,在两次煎煮后可能存留的有效成份较多,可再煎第三遍,改为一日3次服用,以节约中药资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份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到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份就不再溶出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份才能继续溶出。为了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一剂药最好煎煮两次或三次。治疗一般疾病的中药煎煮以2次为宜,一般先用急火煮沸,水沸后计算煎煮时间,一般为头煎20~30分钟,二煎10~20分钟。用于治疗感冒的解表中药或清热药宜用武火,时间宜短,煮沸时间为10~20分钟即可,并趁热服用。用于治疗体虚的滋补中药以3次为宜,头煎为40~50分钟,二煎为20~30分钟,三煎为10~20分钟。有效成份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及补益药,一般宜文火久煎,使用效成份充分溶出。以上煎煮过程中需要经常搅拌。

煎煮好的中药要趁热滤出,免得有效成份沉淀在药渣上;如果不小心把药物煮干煮焦了,则此药不能服用,因为此时产生很多有毒物质,服用对身体有害。

六、煎煮榨渣取汁

汤剂煎完后应榨渣取汁。因为一般药物加水煎煎煮后都会吸附一定药液。其次主药液中的有效成份可能被药渣再吸附。如药渣不经压榨取汁就抛弃,会造成有效成份损失,尤其是一些遇高热有效成份容易损失而不宜久煎或煎两次的药物,药渣中所含有效成份所占比例会更大,榨渣取汁的意义就更大。一般在最后一次煎煮时,趁热将药液滤出后,要将药渣用双层纱布包好,绞取药渣内剩余药液。有研究表明绞取药渣内的药液可增加药液成份的15%-20% 中药煎后所取得的药液成人一般每次200毫升左右,学龄期儿童100毫升,婴幼儿50毫升为宜。按一日2次服用。

七、服法

服用中药,许多人的习惯是一剂中药煎两次,分头汁和二汁分别服用。其实,这种服法是不科学的。因为中药中易溶的甙类、多糖类、挥发油等有效成份在头煎中含量较多,其它难溶有效成份则煎出较少;而在第二次煎煮时,易溶的有效成份可能含量已很低,难溶有效成份则煎出较多,故两次煎出的有效成份不一致,药效也差异很大。所以,服用中药一般应将煎煮2次或3次的中药液体合并,搅拌均匀后分为2份或3份,分别于早晚或早中晚服用才能发挥药效至最佳程度。一般来说,病情缓和者可每日口服2~3次;而病情较重、较急者,可根据医师的指示,中药煎煮方法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一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药力持续,有利于更快地缓解症状、减轻病情。幼儿或呕吐病人因为服用药物有困难则可以分多次服完。中老年人用于滋补身体的补益中药最好是在饭前服用,特别是早晨空腹时服,有利于滋补成份的吸收。药汁冷了,应热一下再服用。大多数中药宜乘温服下,发汗药须热服以助药力,而清热中药最好放凉后服用。一般而言,补益药和泻下通便的药物宜饭前空腹服用;治疗外感疾病及头面部疾病的药物宜饭后服用;安神的药物宜临睡前服用;通下大便的药物宜在清晨和白天服用,避免睡前和夜间服食。对肠胃有刺激的中药,也宜饭后服用。饭后服用的时间一般为进食后半小时左右。

八、煎药机煎中药

中药煎煮机是一种带有电控装置的全封闭微压容器,利用水煎沸及其产生的蒸气一次性使药物的成份充分地煎出,其煎药方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保证中药疗效,更符合卫生学要求,不易霉变。机煎中药,服用比较方便。一般情况下,机煎中药都是包装在医用塑胶袋中,包装过程也在全封闭无菌状态下进行的。这种袋装药液抗挤压、不易破损,每包药液可在常温下,能保存10天左右,无论居家还是外出携带都非常方便。服药时,只需将药包放进热水内浸泡约10~20分钟即可饮用。微波炉加热后的机煎袋装中药不会影响药效的发挥,可以放心服用。

九、适当忌口

服用中药期间,饮食方面应注意忌食生、冷、黏腻、辛辣的食品,没必要另外补充维生素。一般患热性病者忌辛、辣、油腻及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和烟酒;寒性病忌食生冷食物;黄疸、过敏性疾病、痈疽、肿瘤及某些皮肤病忌食鱼、虾等腥膻食物及刺激性食物;水肿病人忌食盐;补血药忌饮茶等。

十、特殊中药的处理

在处方中有些药材性质特殊,不能与方中群药同煎,应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医师会在处方中注明,药房在配药时会另包并加以说明。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所以,煎制汤剂还应讲究入药方法。

1、先煎:

矿物类、贝壳类、甲壳类、骨类、化石类药物的质地坚硬,这些药物的有效成份在短时间内很难煎煮出来,因此要单独先煎。例如矿物类药物石膏、代赭石、赤石脂等;贝壳类药物如牡蛎、石决明等;甲壳类药物如龟板、鳖甲、穿山甲等;骨类药物如虎骨和豹骨等。这些药物必须事先捣碎,加水单独煎煮 30分钟后,再加入其它药物一同煎煮。

另外,还有一些毒性较大的药物如川乌、附子、草乌等,通过长时间的高温煎煮可以降低毒性作用,一般开水煎1小时后(切忌加冷水,具体煎熬时间询问医生)再加入其它药物一同煎煮,可以起到解毒作用以减少其毒性,久煎后的水解产物才能起到治疗作用,使其应用更为安全。

2、后下

花、叶类以及一些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份多的药材(如薄荷、香薷等)久煮会致香气挥发,药性损失,故宜后下,部分根茎类有效成份煎煮时中药成份对热不稳定,不耐煎煮者,不易久煎者亦应后下。如藏红花、大黄、番泻叶等,入药宜后下。在其它药煎煮以后,停火前的5~10分钟时再将其纳入,煎沸5~10分钟即可,叫后下。

3、包煎

将某种药用纱布包起来,再和其它药一起煎。需要包煎的主要有四类药物,一中药煎煮方法是细小种子类药物,如车前子、葶苈子、青葙子等,煎药时特别粘腻,如不包煎,容易粘锅,药汁也不容易滤除:二是有些药物如蒲黄、海金沙、灶心土、滑石等,煎时容易上飘在药液表面或沉淀锅底,所以需要包起来煎煮;三是有些有绒毛的药物,如辛夷、旋覆花等,如不包煎,煎煮后不易滤除,服后绒毛会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呕吐等副作用。煎煮上述药物时先将药物用纱布包好,再放入药锅内与其它药物同煎,叫包煎。包煎时药袋尽量松些,以免药物膨胀时空间不足导致无法更多吸收水份而煎熬不透。

4、另煎:

有些比较贵重的药物(如红参、西洋参、生晒参、鹿茸等),可单独煎煮取汁,再兑入煎好的药液中同服。以免在与其它药物的煎煮过程中损失有效成份,造成浪费。

5、溶化:

又称烊化,是指有些胶质性中药(如阿胶、鹿角胶、龟胶等)或黏性易溶的药物(如饴糖),煎煮时容易与其它药物粘结成团块或造成溶液胶体渗透压提高,不利于药物有效成份作用的溶出,影响整个药物的煎煮效果,或粘附锅底,容易熬焦且浪费药材,不宜与其它一般药共煎,需要另放入容器内隔水炖化,或以少量水煮化注意要勤搅拌,再兑入其他药物同服,或直接用煎好的药液溶化后服用。

6、冲服:

一些难溶于水的药,某些粉末样的药物(如琥珀粉、朱砂)不宜煎煮,或某些较贵重的中药(如三七粉、人参粉)或不宜煎煮的药物(如芒硝),液态药物(如竹沥、姜汁等),可直接冲入煎取的药液中混匀服用,或直接用温水冲服,以避免药物损失。一些药物较为贵重而且用量又小,如果与其它药物一同煎煮,其药汁就会被别的药物吸附,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如牛黄、麝香、珍珠粉、琥珀、冬虫夏草、三七粉等。另外,还有一些药物如贝母粉,虽然不是贵重药,但研成细粉冲服,比加入其它药物一同煎煮后服用效果要好些。

中药处方如何写中药处方书写规范实用篇三

一、为了加强处方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根据卫计委《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处方的评价细则:

(一)处方书写 :

1、中药处方包括中药饮片处方、中成药(含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下同)处方,饮片与中成药应当分别单独开具处方。

7、中药注射剂应单独开具处方。

8、中草药处方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

9、名称应当按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

12、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15、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

17、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二)药品用法用量: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三)特殊药品的使用评价:依据《处方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贵重药品管理办法》对麻醉药品、毒性药品和贵重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

(四)处方合理用药评价:根据处方中患者基本信息、中医诊断和证型,初步评价处方中药使用的合理性。

四、定期检查和点评:中药处方点评小组定期对中药处方质量进行督导,发现不合格处方每及时在医院信息简报通报。药剂科动态监测医师处方,每日发现不合格处方及时进行登记。医务科要求被多次通报医师进行解释。对多次违反相关规定的医师上报院考核小组作出相应处理。

中药处方如何写中药处方书写规范实用篇四

一、为了加强处方管理,中药饮片合理应用,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知精神,切实加强中药饮片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医师中药饮片处方行为。结合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二、医院由医务科组织实施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中医药剂等各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要参加中药饮片处方的评价工作。

三、各相关科室要坚持中药饮片处方书写的规范性、药物使用的适宜性、每剂味数和费用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中药饮片合理应用。

四、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检查和点评工作,对中药饮片合理使用情况要作为对医师绩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与其评优、评先、晋升、聘用、绩效工资分配等挂钩,并纳入医疗服务信息化监管体系统一监管。

五、对长期开具不合理中药饮片处方的医疗机构通报批评,对长期开具不合理中药饮片处方的医师予以处理。一个考核周期内5次以上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离岗参加培训。

4、中药饮片处方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

7、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11、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七、药剂科具体负责:

1、对医师中药饮片处方进行动态监测,每日发现不合格处方及时进行登记。

2、依据《处方管理办法》规定,每月抽取一日处方,对处方进行评价。

八、医务科负责:

1、每月组织专家对中药饮片处方质量进行督导。发现不合格处方要及时在医院《信息简报》中通报。

2、医务科每季度应组织有关科室和相关专家对中药饮片处方情况进行集中评价,并根据评价情况进行记录和处理。

九、罚则:

1、医务科应要求通报3次以上的医师进行解释,如无正当理由,发出书面警告通知书;若警告后仍连续2次以上出现不合格处方,再次要求医师解释,如无正当理由,取消其处方权。

2、如果临床对评价结果存在异议,由药事管理委员会组织有关中药饮片管理的专家进行复议,复议结果进行公示。

中药处方如何写中药处方书写规范实用篇五

提醒!再也不要让药房代煎中药了,看后让你大吃一惊!

药房通常会盘库,原则上盘库的结果一定是亏库,因为除了洒落在地的药材的损耗之外,药房的人自己也会顺点,所以,自己回家煎煮的,药房一般不敢克扣,毕竟家家都可能有秤。但是,代煎药,一定可以克扣,毕竟,死无对证,点几个药师和我私下聊天的话题吧,一般,代煎药,都是装一个口袋里,最少的要克扣20%,算作日常损耗,最多的直接克扣50%,还有的,10付,给你抓3付。

所以,药房医院代煎的药汤,往往不那么苦,颜色也很淡,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你吃了代煎药效果如果差,也许责任不在医生,如果你吃了代煎药效果好,那说明,如果你自己煎煮,效果会更好,效哥很年轻时,在一个三甲医院,国家开的,药房里工作,药房主任第一句话,咱们上个月盘库,亏了11万,大家现在尽量多扣点,每个药扣10%。

举个例子,你的处方,桂枝,医生开10g,实际抓,就是9g,主任还说,患者都在玻璃外面看着,你们先心算好,比如7付,该给70g,你们给63,但是,把戥子的秤砣调到62,这样,虽然63看起来,会像是略高一些,绝对不让患者看到秤杆低,你们都这么做。

效哥,最讨厌这样的事,所以,效哥没这么做,那个三甲医院,每个方子最多可以开14付,问题就出来了,一个患者抓28付,两个方子,我们组和旁边组分开抓的,效哥是给足,没克扣。

旁边那组整体少了10%,很多药物蓬松,体积大,少了10%重量,但是体积就不止小了10%,然后,患者不干了,14个多的,14个少的,那次,效哥惹麻烦了,被主任批了,批的特别狠,索性不干了,骗人的事做不来,克扣的第一道关,在调剂台,因为是代煎药,患者没有底子可查,克扣的第二道关,在煎药人员手上,上述的那个大姐,手里有很多昂贵的穿山甲,相信聪明的看客一定明白了吧,煎药的人,也会偷,所以,吃到你嘴里的药,少了多少,你都不知道吧,钱也花的很冤枉,猫腻2:无纺布袋子(聚丙烯)真的无毒吗?关于代煎药的装中药的袋子,大家都知道,无纺布,实际化学名字叫“聚丙烯”,聚丙烯如果只是在水里煎煮,除了会释放癸烷这种微毒物质之外,其他的都还好。但是,大家不要忘了,中药的有效成分,全部是有机化学成分,如皂苷,黄酮、蒽醌、生物碱类、芳香烃类、多糖类、氨基酸类、鞣质类、有机酸类、甾类、萜类等等。效哥就想说一句,这些东西在高温下,与聚丙烯不会起化学反应吗,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有毒的化学成分,都进了你的肚子!猫腻3:煎煮时间过长,中药有效成分被热解 现在的中药,大家都懂,基本都是种植的,很少有野生的,野生的很贵,所以,都很不耐煮,一般中药,冷水浸泡30-60分钟,一定不要太久浸泡,否则很多有效成分会被水解,吃到嘴的就少了。

效哥跟很多代煎药的师傅聊过,师傅们都是一句话,谁给你泡1小时,那么多活,直接倒热水泡药就上锅,因为旁边有专门烧水的大壶,然后按上开关,1小时出锅。

大家自己煮过药的都懂,煮着煮着,水少了,水面以上有很多药物,是挨不到水的,挨不到水,就煮不出来,所以,这时需要我们搅拌翻滚药材,但是大家都懂,代煎药的工作室都是很多锅,而且从早煎到晚,不停的一个一个的,他们哪里有时间,药物入锅,设定好时间,就不会再碰这个锅,会去别的锅哪里出汤灌袋封口。

所以,锅里水少了,也不会有人管,毕竟很忙,然后,水少了,无纺布包裹的药材的至少半截就会露出水面,没水,你煎煮什么呢?只能煎煮水面一下的药物,问题二,无纺布口袋塞进去药,然后封口,药在里面满满登登,不像我们自己家煮药,可以随时搅拌,那个就像北京的地铁,你我都挤得很严实。

还是那句话,人家师傅很忙,而且是真的忙,这个不是假的,很多煎药的师傅,都是上班开始,煎昨天没煎完的,然继续煎今天的新药,不忙的时候会刷刷锅,一个师傅跟效哥聊过,刷什么锅,打袋的时候,把第一袋扔掉就相当于刷锅了,大家记住,中药里面有十八反十九畏。

比如说,大夫给你开了川贝,而你上一个锅的患者有草乌,你俩都没事,如果一切按着规章制度,这个锅洗干净,就没问题了,问题是没洗,第二个患者就倒霉了,恭喜你遇到了十八反,所以经常喝代煎药的患者,会发现,总有那么1、2袋的药物和其他的不一样,还是那句话,他们真的很忙,你试试他们的工作就会懂了,一个人给你10-20个锅,一小时马上就过去,哪里还有时间仔细,你万幸没有吃到别人的药就是好事了,代煎药,偶尔也会混淆,煎药虽然是个良心活,但,太忙时,有良心也会放弃到旁边的,通知:文小叔另外一个公众号文小叔听已经出来啦,文小叔听语音版,听着听着就把养生学会了。赶紧点击下面的链接一听为快吧。露脐装、超短裙、夹脚鞋看完这个视频我直接把他们扔了!

中药处方如何写中药处方书写规范实用篇六

1.“先煎”者要先煎15分钟,再加入其他药。2.“后下”者要在药煎好以前5~10分钟放入。3.“包煎”者要用布袋包好再放入锅内同煎。

4.“溶化”者则置于煎好的药液中稍加文火使其溶解。5.“冲服”的药是用煎好的药液送服。

煎头煎药时,加冷水超过药面1~2横指,浸泡半小时,其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用大火煎沸后,再用小火煎20~30分钟,滤渣备用。

煎二煎药时水量要少些,沸后再煎15~20分钟。

药品质地坚实者要多煎5~10分钟。滋补药可煎煮40~60分钟。

清热解表药应少煎5~10分钟。

头煎和二煎药液的量,以共计一茶杯左右为宜,混合后分两次服用。

煎药之法 最宜深讲

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药物剂型。自伊尹创制汤剂以来,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其能随临床需要加减药物,具有易吸收、发挥疗效迅速、制备简单等特点,备受历代医家的推崇。现代汤剂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汤剂的疗效与其煎煮质量密切相关,徐灵胎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李时珍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说明古人已认识到煎煮过程中有诸多因素影响煎煮质量。现代研究更证明了这一点,并用科学的方法对此加以改进。

1.煎药器具、材料

煎煮器具的选择对药液质量有重大影响。历代医家对此都很重视。陶弘景曰:“温汤忌用铁器。”李时珍说:“凡煎药并忌铜铁器,宜用银器瓦罐。”煎药忌用铁器是因为铁器化学性质不稳定,并能在煎煮过程中与中药所含多种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如与鞣质、油脂、生物碱、蒽醌类、香豆素及其他成分都能发生化学反应。铜器煎药可在煎出液中检出微量铜离子,某些药物尚可与铜生成碱式碳酸铜,故不是理想的煎药器具。用银器煎药,其化学性质稳定,但由于价格昂贵、得之不易,且导热性强、锅底温度高、不耐高温的成分易破坏,水分蒸发快,易产生药材糊底焦化现象,故也无实际应用意义。研究发现铝锅也不是理想的煎煮器具,它不耐强酸、强碱,从ph1~2或ph10的煎液中可检出铝离子。有研究认为人体某些疾病可能与体内铝的含量过高有关。

目前家庭煎药多用砂锅,其导热均匀,化学性质稳定,锅周保温性好,水分蒸发量小。缺点是其孔隙和纹理多,易吸附各种药物成分而窜味。也可用陶瓷、白色搪瓷器皿、玻璃器皿等,它们也不会与中药有效成分起化学反应。另外在以陶瓷为煎药器皿的基础上出现了紫砂药壶,采用分体加热。电热装置设计在内胆之外,内胆为紫砂表面光滑,结构紧密,透气性强,便于清洗也不会留下药味,更具有保鲜功能。与砂锅相比,加热更快捷,而且还保留了砂锅的优点,家庭煎药可以采纳使用。在医院、药店里普遍采用的是以不锈钢为煎药器皿的现代煎煮装置,不锈钢质轻、受热快、耐酸、耐腐蚀,而且化学性质稳定,是十分优良的煎药器具。

将药材饮片直接入煎或将其粉碎后入煎,对煎煮率有很大影响。适当将药材粉碎,不论是粗末还是颗粒,均能增大药材与溶媒的接触面,从而有利于活性成分的煎出。研究表明,半量颗粒药材的煎出率高于全剂量饮片。五味子和麦冬在相同条件下煎煮,测定固形物。不粉碎的比粉碎的分别低27%和10%,薄层展开后经粉碎的五味子可见七个明显斑点,而不经粉碎的未见斑点。大连市友谊医院用丹参消瘀汤170g和丹参消瘀散6g治疗萎缩性胃炎、胃溃疡,作疗效对比,取得同样治疗效果。以上可以看出药材经粉碎后,溶出率提高,成分更容易浸出,在疗效上效果更佳。至于粉碎的粒径,董霄汉认为根茎、果实类药材粒径应以2~0.28mm为宜。当然药材饮片经粉碎后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药材鉴别困难;挥发性成分易散失;药液难除,容易混有药渣等。为此学者提出了五防布纸包煎法,实际上药袋中药物大于5g时,药物浓度却不因剂量增加而增加,主要因为散剂在袋内“抱团”而产生“凝胶屏障”阻碍进一步溶出。所以煎煮时使散剂与温开水直接接触并不断搅拌,可克服凝胶屏障。此方法是否可行还需实验研究证实。对于机器煎药,特别是加压煎药方式,将饮片粉碎后入煎,存在着药液难除;药袋容易挤破,使煎药机内充满药材粗粉,清洗困难等问题,可操作性不强。

因此,将饮片粉碎后入煎的方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可操作性不强。需要在剂量换算上、使用规格上以及煎煮方式、煎煮时间、保存方式等问题上进一步研究确定。

3.浸泡

一般待煎的药物宜用冷水浸泡,其中花、茎、叶宜浸20~30min,根、根茎、种子、果实宜浸50min左右。故一般的复方药剂以40~50min为宜。夏日可酌减,冬日可酌加。王氏指出,含挥发油、含苷类药物及维生素类的药物如薄荷、羌活、解表药等以冷浸煎为宜,以免长时间煎煮有效成分随着水蒸汽而挥发;含淀粉、蛋白质等一些高分子成分丰富的药物如天花粉、山药、茯苓等温浸比冷浸更易浸润和膨胀。值得注意的是中药成分复杂,苷与酶多伴随存在,温浸可增加酶的活性,促进苷的酶解,生成苷元或次级苷。赵海峰指出有效成分易水解的药物不宜浸泡,如板蓝根在100℃沸水中浸煎,可防止松蓝苷水解,提高临床疗效。因而药物的浸泡时间及浸泡温度在保持一般原则的前提下,也应考虑到季节及药物成分性质的影响。对于复杂的中药处方来说,宜着重考虑绝大多数药物的性质,采用冷浸的方式。

4.加水量

中药汤剂均以水为溶媒进行煎煮,加水量的多少对煎出量及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量都有重大影响。传统加水量一般以浸泡后淹没药材2~3cm,二煎液面与药材表面相平为度。由于药材质地不同、处方量不同及煎煮火候、煎药时间的差异,以此来加水很难保证煎出量和煎煮效果。王力智通过浸泡、不经压榨的方法对53种不同种类的药物进行试验,得出平均吸蓄量为1.62ml/g,及武火、文火的蒸发量分别为19ml/min、9ml/min,进而得出首煎加水量q(ml)=吸蓄量k(ml/g)×饮片总重w(g)+预期得药量r(ml)+蒸发系数v(ml/min)×煎煮时间t(min),二煎加水量q(ml)=预期得药量r(ml)+蒸发量v(ml/min)×煎煮时间t(min)。经实地验证,本公式计算误差不大于10%,科学方便,对砂锅煎药加水量的确有指导意义。郝清春采用加压煎煮的方法测定了489种中药饮片的吸水率,并证明单味中药饮片的吸水率有饱和性。对加压中药煎煮机加水量的确定有借鉴意义,但不足的是此法药渣没有压榨,因而结果可能偏小。李童等择50张不同的处方,在经验加水的基础上,根据公式q=k×w+r+v×t,计算得出平均吸水系数为1.7338。此法采用中药煎煮机煎煮,药渣经压榨,对指导中药煎煮机加水有重要意义,但是也存在着不足,机器煎药过程中管道中药液容易损失,计算加水量时也需要考虑进去。本人根据相关文献及实验研究,在实际工作中得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加水量公式:砂锅煎q=k×w+r+v×t,k取2.0ml/g,v取13.1ml/min,一煎与二煎加水量按7︰3分配。东华加压煎q=k×w+r+z,k 取1.08ml/g,z为损失量约为200ml。

5.煎煮时间

中药煎煮一般用武火煎至微沸,再用文火煎煮,煎煮时间是以文火煎煮时间考察的。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对煎煮时间无精确要求,一般根据煎药所加溶媒量和煎取量来控制煎药时间。多数汤剂皆以煎煮至所加溶媒量的1/2~1/3左右为度。部分方剂还根据方中某些药物的煎煮程度来掌握煎药时间。应用此种方法无法实现中药煎煮规范化操作,《中药药剂学》中对汤剂煎煮时间和次数是这样规定的:解表药头煎10~15min,二煎10min;滋补药头煎30~40min,二煎25~30min;一般性药,头煎20~25min,二煎15~20min。目前砂锅煎煮普遍采用的亦是此法。荣淑玉提出一煎时间短些,把挥发性成分煎出来;二煎时间长些,使难溶成分煎出来。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分服。而且化学成分测试、煎液比重、煎出物试验、药理试验表明煎煮两次是合理的。一次久煎不能代替两次分煎。赵海峰从药物疗效与煎煮时间之间的关系出发,认为麻黄解表取其挥发油煎煮时间宜短,平喘用麻黄碱煎煮时间宜长;大黄泻下取其结合蒽醌,煎煮时间宜短,止泻则用鞣质煎煮时间宜长。因而汤剂煎煮时间的长短应根据药物性质和临床要求而定。对于机器煎药,煎药时间的长短与砂锅煎药存在着不同。特别是加压煎药方式,由于是高温高压煎煮,在单位时间内饮片的提取效率高,故煎煮时间比砂锅煎药时间短,从实际工作来看,一般解表药煎煮20min,一般性药煎煮30min,滋补类药煎煮40min即可。

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首先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溶液中,到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继续溶出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出。为了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更好发挥药效,1剂药最好煎煮2次或3次。一般方剂煎煮两次,滋补药可增加一次。对煎煮次数的研究大体一致,一煎煎出率大约为30%,二煎为40%~50%,两次合并可得70%~80%。而三煎、四煎仅占20%。从中药煎煮机煎煮中药的角度来讲,煎煮次数过多,一不利于节约能源,二煎煮时经过加压,药物成分可能发生变化。因而中药煎煮机一般采用一次煎煮。

7.煎煮温度及压力

中药汤剂的现代化是历史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药材成分复杂使中药现代化进展缓慢。对传统汤剂煎煮方法的改进,需要在科学的前提下,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不拘泥于传统的经验,对煎药的各步骤规范化。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等对煎药质量的影响。先进的煎药设备的引进,如中药煎煮机、蒸汽中药煎炉、多功能自控中药煎煮装置、多孔远红外中药煎煮炉等也是对汤剂煎煮法的改革,与传统砂锅煎药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主要应用于医院药房、药房等。两者煎煮效果的对比存在不同看法,需要在应用中进一步研究阐述。煮散及免煎中药饮片的应用也是对汤剂煎煮法的改进,目前此类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要在应用及研究中得到解决,因而不能一味否定,也不能不假思索加以应用。

煎药器具的选择

究竟用什么器具煎药好?历代的医药学家都十分重视这个问题,都有许多重要论述。梁代陶弘景说:“温汤勿用铁器”。明朝李时珍说:“煎药并忌铜铁器,宜银器瓦罐。”这是因为铜铁器能与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变化。

目前应用得最广泛的中药煎煮器是性质稳定、价格低廉的陶器砂锅。因陶器砂锅煎药能避免在煎煮过程中与药物发生化学变化。陶器砂锅煎出的汤剂质量好,又砂锅传热性均匀、缓和、价格低廉,自古沿用至今。对玻璃和搪瓷制的煎煮器亦可适用。惟铁质煎器,虽传热快,但其化学性质不稳定,并能在煎煮时与中药所含多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中药疗效。有的经过长时间的煎煮给药液带入铁锈味,甚至引起恶心和呕吐。铜器和锡里锅均可煎出微量的铜及锡的离子。目前,有些中药成分尚不清楚,用铜、铁具煎药时将发生的化学反应尚难估计,因此不宜采用。

中药处方如何写中药处方书写规范实用篇七

中药审方,是指中药师在配方操作之前对中药处方所写的各项内容进行全面认真审阅核准的过程。它是中药调剂工作的首要环节,是提高配方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处方点评的思路与处方审核基本相同,只有事前与事后的区别,可能点评人员职称还存在差别。

合理的中药配伍可调整药物偏性,增强疗效和降低毒性,反之,配伍不当可使药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在用药时应尽量避免,主要有“十八反、十九畏”及妊娠禁忌等。对于“十八反、十九畏”作为配伍禁忌,历代医药学家虽然遵循者居多,但也有持不同意见者,有人认为“十八反、十九畏”作为并非绝对禁忌;有的医药还认为相反药同用,能相反相成,产生较强的功效。但由于目前对于“十八反、十九畏”的实验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决定其取舍为时过早。因此中药师在审方时,发现配伍禁忌时,应根据《处方管理办法》规定,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重新签字方可调配。

有些中药具有毒性,使用不当或超过安全剂量,很容易引起中毒。在审核处方时,尤其是西医生开具或转抄的中药处方,特别要注意毒性中药的使用。一要问清患者的既往服药史,并将处方中有毒中药向患者作适当的介绍,以引起患者的注意;二要审核处方的用法,是内服还是外用,发现处方中有毒中药用量较大应警惕可能是外用药,必须与处方医师联系确认后方可调配,否则会引起严重后果;三要审核有毒中药的剂量,若超量使用,应与处方医师联系并给予提醒,如实属临床需要,重新签字方可调配。总之,药剂人员不再仅仅是一个配药、发药的角色,更是一个为患者能有效、合理和安全用药把关的“守门员”。因此,中药人员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处方管理办法》、《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定,并不断提高中医药理论知识以及审核、评估中药处方的能力,以促进处方的规范化和合理化。此外,还要注意职业道德的教育,使每个审方人员都有高度责任心,正确审阅、核实每一张处方,确保临床的用药安全有效,提高审查处方的工作质量、减少问题处方进而减轻处方点评的工作量。

中药处方如何写中药处方书写规范实用篇八

为规范中药饮片处方管理,提高中药饮片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中药饮片处方点评是对中药饮片处方书写的规范性、药物使用的适宜性(辨证论治、药物名称、配伍禁忌、用量用法等)、每剂味数和费用进行评价,发现实际存在或者潜在的用药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中药饮片合理应用。

二、医院应当加强中药饮片处方质量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确切落实药师对医师处方审核和发药核对与用药交待规定;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中药饮片合理用药知识培训;制定并落实考核和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三、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在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和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中医科和药剂科共同组织实施。处方点评工作小组负责中药饮片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处方点评专家组为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四、每月至少一次点评中药饮片处方。被点评处方通过随机抽样方式选择,门急诊中药饮片处方的抽查率应不少于中药饮片总处方量的0.5%,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少于100张,不足100张的全部点评,使用《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明细表》进行点评。

五、处方点评工作应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并通报当事人。

六、医师开具中药处方时,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体现辨证论治和配伍原则,并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三)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

(四)饮片名称应当按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

(七)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十)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

(十三)医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处方日期;

(十四)药品金额,审核、调配、核对、发药药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

八、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

4、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

7、未使用饮片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

8、中药饮片或处方的用法用量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

11、开具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用药不适宜处方:

1、辨证与用药不符的;

2、中药饮片或处方的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3、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

4、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超常处方:

1、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2、每剂味数过大的处方;

3、每剂费用过大的处方。

九、药剂科会同中医科对处方点评小组提交的点评结果进行审核,定期公布处方点评结果;根据处方点评结果,对医院在药事管理、处方管理和临床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和综合分析评价,提出质量改进建议,并向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和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发现可能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害发生。

十、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和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应当根据药剂科会同中医科提交的质量改进建议,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用药质量管理和药事管理改进措施,并责成相关部门和科室落实质量改进措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27661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