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三说明文阅读8篇(优秀)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6:00:46
2023年高三说明文阅读8篇(优秀)
时间:2023-06-06 16:00:46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三说明文高三说明文付出与奉献篇一

我家的瓷碗,已经很久没有换过了。白色的底,淡蓝色的碎花,不甚惊艳,但看起来却很有家的味道。沾过胖乎乎的饭粘子,盛过滋味百转千回的海鲜汤,装过令人垂涎欲滴的黄焖鸡,挨过竹筷子的碰,受过铁调羹的敲,淋过柠檬味道的洗洁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家的碗敛藏了所有生活的味道。

端起碗吃饭的时候,眼睛从碗的弧形边缘处打量着同桌吃饭的家人们,有的吃得慢条斯理,有的狼吞虎咽,有人嗜辣,有人爱甜,虽然形态各不相一,然而饭香氤氲,洋溢在每个人脸上的都是幸福感。

碗筷坠地时破碎的声音中是否能追寻到这样触不到的思念:我放假第二天就跳上了火车,一学期没有见到了,我想你包的茴香饺子想得要发疯,我不断祈祷一路顺风,坐在动车上每过一座城市就给你发一条短信,我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我的妈妈。天遂人愿的事情总是如此少,原谅我,妈妈,这顿饭又要留您自己吃了,我的灵魂永远停在了这铁轨上了。家里地上那个打碎的碗,您收拾的时候可千万要小心啊,不要被碎片划伤了手,我知道您的心在滴血。

上面的故事会在多少家庭里发生?打破的碗有多少?空出来的碗筷有几双?原本盛满佳肴的小碗,如今被苦涩填满。

高三说明文高三说明文付出与奉献篇二

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xx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

长城位于中国北部,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700公里,通称万里长城。

长城的修建持续了两千多年,根据历史记载,从公元前七世纪楚国筑“方城”开始,至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5千公里。如果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总长度超过了5万公里; 如果把修建长城的砖石土方筑一道1米厚、5米高的大墙,这道墙可以环绕地球一周有余。

长城的主体工程是绵延万里的高大城墙,大都建在山岭处,沿着山脊把蜿蜒无尽的山势勾画出清晰的轮廓,塑造出奔腾飞跃、气势磅礴的巨龙,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万里城墙上,分布着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台、烽火台,打破了城墙的单调感,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显得雄奇险峻,充满巨大的艺术魅力。

各地的长城景观中,北京八达岭长城建筑得特别坚固,保存也最完好,是观赏长城的地方。此外还有金山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古北口长城等。天津黄崖关长城、河北山海关、甘肃嘉峪关也都是的长城游览胜地。

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根据历史记载,从战国以来,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最早是楚国,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敌国,开始营建长城,随后,齐、燕、魏、赵、 秦等国基于相同的目的也开始修筑自己的长城。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国长城连起来,西起临姚,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遂称万里长城,这就是“万里长城”名字的由来。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

秦长城只有遗迹残存。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动用了30万人,创造了人类建筑的奇迹。长城的修建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护中原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孙中山先生曾评价:“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上大禹治水等”。

汉代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从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黑龙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公里,古丝绸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着这条长城,是历最长的长城。 到了明代,为了防御鞑靼、瓦刺族的侵扰,从没间断过长城的修建,从洪武至万历,其间经过20次大规模的修建,筑起了一条西起甘肃的嘉峪关,东到辽东虎山,全长6350公里的边墙。(但据报道,1990年一个徒步走完长城全长的中国人的计步器显示的是6700公里。)

长城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现在经过精心开发修复,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司马台、慕田峪、嘉峪关等处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蹬高远眺,凭古怀幽,古战场的金戈铁马似乎就在眼前。如今,长城与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同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高三说明文高三说明文付出与奉献篇三

杜甫这句诗,指的就是坐落在成都南郊的武侯祠——为纪念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而修建的祠堂。它始建于西晋末,明亡时被毁,现在的殿宇是清康熙十一年重新修建的。武侯祠布局严整,庄严肃穆,精美的建筑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它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为“汉昭烈庙”(即刘备殿),后一部分才是“武侯祠”。

一走进武侯祠大门,只见甬道两旁古树参天,郁郁苍苍,给人以古朴宁静的幽深之感。沿着甬道往前走,左边是一只巨龟驮着的明碑,右边是被称为“三绝”的唐碑。碑高约4米,宽约1米,碑文至今清晰可见。继续向前拾级而上,就来到一片地势开阔的庭院,这是整个祠堂的中心。

庭院正北是刘备殿。大殿雄伟高大,金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辉煌。斗拱飞檐,雕梁画栋,使大殿气势非凡,在殿的中央供奉着刘备的塑像。这位蜀汉君王面目慈祥,眉宇间显露出帝王的尊严,两侧偏殿是刘备结义兄弟关羽、张飞的塑像,栩栩如生。大殿南两侧为文臣、武将塑像廊。28座泥塑个个色彩鲜明。文臣凝神静思,正在思考如何辅佐刘备平定天下;武将神采飞扬,大有疆场上叱咤风云的气概,在廊中驻足或徜徉,当年蜀汉朝官上朝的情形便会浮现在眼前。穿过刘备殿,沿级而下,就来到诸葛亮殿。殿内供奉着诸葛亮祖孙三代的贴金泥塑坐像,诸葛亮居中,他头戴纶巾,手持羽扇,神态庄严。右侧是其子诸葛瞻,左侧为其孙诸葛尚。他们祖孙三代均为蜀汉政治做出卓越贡献。诸葛亮一生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治水利,兴农业,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诸葛亮那种为国家统一而献身的精神,一直为后人所敬仰。殿前楹联上写着‘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高度概括了诸葛亮“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政治主张,也高度赞扬了他宽阔的胸襟。殿对面的影壁上镶嵌着木刻的民族英雄岳飞亲手抄录的《出师表》,表达了岳飞对这位伟人的崇敬之情。

前厅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赞扬了诸葛亮对蜀国的忠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则抒发了人们对他未竟大志深为惋惜的感情。

走出武侯祠,回首眺望,红墙金瓦掩映在松柏之间。虽然在临街的大门上高悬的是“汉昭烈庙”,但所有的人都称这里是“武侯祠”。可见,人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有自己的尺度的。

高三说明文高三说明文付出与奉献篇四

哲学家培根曾否定过“蜘蛛式”和“蚂蚁式”的学习方法,肯定过“蜜蜂式”的学习方法。

的确,蜘蛛只会从体内吐出几种腺液去搭棚架,绕螺旋线,粘丝结网,然后“守网待虫”。有的人学习起来就像蜘蛛结网捕食一般。他们慵懒懈怠,既不想关心世事,又不愿博览群书,只会搜煞枯肠,用肤浅狭隘的学识做学问,坐等知识投怀送抱,把人生综合为吃喝拉撒睡玩,把学问归结为abcd×√,最终江郎才尽。

蚂蚁有一个习惯,凡是碰到食物,都搬进“蚁穴”,原封不动地贮藏起来。有的人学习起来就像蚂蚁搬食物一般。他们终日埋头窗下,搞题海战术,且死记硬背,囫囵吞枣。这尽管勤劳可嘉,但却只知收集,不会理解、活用和创新,可谓死读书,读死书。

蜜蜂迢迢数里,飞赴蜜源,在万花丛中,来往穿梭,钻花蕊,粘花粉,啜花汁,再携带花粉和花汁返回巢穴,反复吐纳,用唾液把花粉和花汁混合,去芜取精,并扇动翅膀,调节温度,控制浓度,从而酿造出蜂蜜,不辞辛苦,不怕疲劳。

靠辛勤地“采”和精心地“酿”制造出甜美的蜂蜜,这就是蜜蜂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不仅要像蜜蜂那样从知识的百花园中勤奋地“粘花粉”、“啜花汁”,而且要像蜜蜂那样,靠自身的头脑消化采来的“花粉”和“花汁”,然后精心酿成甜美的“花蜜”。我们要勤奋攻读但不能死记硬背、“疲劳轰炸”,要讲究“投入”与“产出”,要讲究“采集”与“理解”、“活用”和“创新”。不仅要勤看、勤读、勤听、勤思、勤写,更要善看、善读、善听、善思、善写;既要勤奋好学,更要认真思索,分析综合,系统梳理,对看到的现象、读到的文章、听到的说话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变辛勤的学习劳动为丰硕的学术成果,这就是蜜蜂给我们的启示。

高三说明文高三说明文付出与奉献篇五

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是将一切农业技术措施的制定均以大地块为管理单元,比如施肥,施肥量的计算是以地块亩平均量进行的,上千亩大的地块内肥力水平差异很大,平均施肥就会造成施用量与需要量的不均衡,不能充分发挥作物生长的潜力,影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精准农业技术是将农田划为较小单元,并以这种较小单元的作物产量和生长环境条件的时空差异性为依据,对作物栽培管理实施定位,按需要变量投放农用物料。它是基于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现代信息管理技术、作物栽培管理辅助决策支持技术和农业工程装备技术等集成组装起来的作物生产管理技术。其目标是更好地利用耕地资源潜力,科学投入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效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精准农业技术以地图为依据,准确的地面定位系统是实施精准农业技术的基础,通过卫星定位可以准确记录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田间调查装备或车辆田间作业的位置和识别农业地理数据。

装备了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的农业机械提高了田间作业的“精度”,在定位、导航的基础上,实现了把大块农田变为小块管理,根据小田块基本相同的土壤和作物生长特性,作为农业物料投放的决策依据。

精准农业的“精准”在于利用gps技术,能即时测到到谷物流量、湿度、温度、行驶距离、收获面积准确位置等诸多数据。根据管理单元土壤特点和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管理作物生产的每一项措施。各种农业物资实施变量投放(如化肥、除草剂、杀虫剂、种子等),做到既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又减少农业物资投放的浪费,从而降低消耗,增加利润。

中国农业需要现代化,中国农业需要保护性耕作,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亟需保护,相对传统农业作业方式而言,精准农业作业方式与设备的应用,可以看作是一场农业技术革命。

(选自20xx年2月24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精准农业技术”这一定义下得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精准农业技术是一种将农田划为较小单元,并以这种较小单元的作物产量和生长环境条件的时空差异性为依据,对作物栽培管理实施定位,按需要变量投放农用物料的现代化农业技术。

b.精准农业技术是以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现代信息管理技术、作物栽培管理辅助决策支持技术和农业工程装备技术等为基础集成组装起来的作物生产管理技术。

c.精准农业技术是以更好地利用耕地资源潜力,科学投入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效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现代化农业技术。

d.精准农业技术是区别于传统农业技术,装备了卫星定位系统等高新技术的现代化农业技术。

2、下列不能作为“精准农业”之所以“精准”的依据的一项是( )

a.以地图为依据,拥有准确的地面定位系统。

b.有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田间调查装备或车辆等先进设备。

c.装备了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的农业机械提高了田间作业的“精度”。

d.利用gps技术,能即时测到谷物流量、湿度、温度、行驶距离、收获面积准确位置等诸多数据。

3、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农业往往以大地块为管理单元,制约了作物生长的潜力,影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b.精准农业技术可以通过准确记录各种农用机器田间作业的位置和识别农业地理数据。

c.精准农业由于实现了大块农田变为小块管理,根据小田块的实际情况,作为农业肥料投放的决策依据。

d.精准农业能运用先进技术对作物生产实施有效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推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精准农业可以充分利用耕地资源潜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b.目前,我国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精准农业过渡,实施精准农业,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c.发展精准农业,对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d.精准农业作业方式与设备的应用,是一场农业技术革命,在中国的前景十分广阔。

高三说明文高三说明文付出与奉献篇六

大江东去浪淘沙,洗不尽千世繁华,明月问人归有路?人却叹月隔世间。

看人生——路过时间的人生,你发现,原来自己所希望的人生并非如此,那些逝去的时间长河,已把自己那最初的美好散尽,没有留下一点芳香;所以,我们只是看见表面,而不动得内涵。

说人生——每个人将落入尘世间时,上帝都会交予他们一个任务,那就是在你死亡的那一刻你的记忆将会电影般的重现,那也就是你在人间的财物,你回到上帝那时,将交还与上帝,这些将成为下一个人的记忆,可是,人间的画面却往往最后一刻静止,上帝不知道,人们到凡间学会了自私,所以,他们的记忆都不是完全美好,所以形成了那些“美好”人生。

高三说明文高三说明文付出与奉献篇七

我家的阳台上有一棵杨桃树,我爱可口的杨桃。

春雨过后,一棵棵杨桃树焕然一新,椭圆型的叶子如同翠玉一般,四季常开的花儿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鲜艳美丽。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在完订书机,不小心被刺了一下,顿时,鲜血顺着指头向下流,妈妈赶紧摘下一片杨桃叶给我止血。杨桃叶不仅可以止血,还可以止痛、清散解毒。

秋冬之交,杨桃树上挂了一个又一个的杨桃。

杨桃横着摆像个小水车,竖着放像个五角星,形状千奇百怪,滑稽有趣,

杨桃先是翠绿色的,随后变成深绿最后变成黄色的了。你咬一口,嘴唇上,舌头上同时粘满酸甜的汁水。没有熟透的杨桃是翠绿,吃起来是酸酸的,熟透了的就甜津津,叫人回味无穷。杨桃不仅可以生食,也可以制成各种加工品,还可以药用能生津止渴。

我喜欢杨桃,因为它不单单香甜可口,还有各种用处,我们人也一样,不单单学习一种文化,还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创造美好的明天。

高三说明文高三说明文付出与奉献篇八

随着床板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我起床了,向窗外扫了一眼,只见有些奇特的白,细看才知道雪悄无声息的落了一地。我期盼这场雪已经好久,等待着它来滋润万物。说实话,我对雪也是挑剔的,《咏雪联句》中说:“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我想这可能是江南的雪,显得细腻。南国的雪爱跟雨水凑热闹,落地即化,不能在人间长驻。“燕山雪花大如席”或许描写的有些夸张,却是北方那大学飞纷的真实写照。这场雪来的干净利落,毫无保留的把它积攒的能量释放出来。

这场雪是地地道道的北方雪。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带有一种豪放粗旷。雪来之时,天地如同一张白纸,不知怎地,也许太阳不想参与这白色的盛宴,直到上午10点多,太阳都没有出现,被封杀在白茫茫里。曾听一些长辈说过,冬至后,一九开始,谚语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虽然此时已不是一九二九,却同样寒冷。可是在大雪飞纷中,我并没有感觉到无法出手的冷意,取而代之的是兴奋。在雪中,我们奔跑与欢笑,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雪渐渐大了,雪花直直地快速坠落,铺在地上,越来越密,越来越厚,像织成了一张大网。回到教室,平时最爱听的生物课也无心眷恋,只是一直久久地注视窗外,希望不要停,越来越大,我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想,或许是想让洁白的雪来丰富我的生活。

放学后,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微弱的灯光下,雪层反射出刺眼的白光,一闪一闪,接连不停,这时,我才能真正了解雪的晶莹剔透,看着透明的雪,我甚至不忍去踩它们。不管如何如何,我总觉得这次雪与其它时候不一样,我也无法将全部都注入到这张纸上。阳光很亮,风却很大,瑞金路上的法桐叶子终于快落尽了,那个女孩曾一遍遍地问我,哥哥,冬天来了吗?是的,报纸上说,周五南京要下雪,也许冬天真的开始了。你说下雪好啊,你最喜欢下雪了,可是雪大吗?我说,不大,是小雪,落到地上就看不见了。

你噘噘嘴,这样还不如不下的好。是啊,大地太浮躁了,不想容留天空的种子。仿佛每个冬天的心情都象结了冰的水一样,透明又氤氲着。于是想到了班德瑞的那支《初雪》的曲子,象雪一样的柔软,象水一样清澈,象爱一样美丽而又哀愁。

于是,将曲子选作桥版的背景音乐,也许听的人各有各的理解,但这音乐的确是穿透灵魂的,让你获得从未有过的安静与祥和。记得20xx年12月,一个人在新街口的酒吧里喝酒,很孤独很抑郁。那天无心喝酒的时候,主持人说抽到我获奖了。奖品是一只杯子,外面画着圣诞的雪景,装满了热水,还有音乐的声音。

当我怀揣着杯子走到街上的时候,雪已经包围了城市。密密的雪花从看不见的天空静静落下,落满了衣服,落满了全身。我举起杯子,盛满这冬日初雪,只是,音乐此时被冻住了。以后,这只音乐杯子就成了一种陪伴。

那时的我工作上很不如意,一直想逃避,逃的远远的。可是,最终我还是没有这勇气。周末的时候,站在阳台上,装满水的杯子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动听的旋律,我因此而感到满足。我一直喜欢包裹自己,象一只失去密码而无法打开的盒子,和别人永远隔着不可逾越的障碍。

我喜欢孤独,喜欢忧伤,喜欢一个人走在城墙下,那是一个人的风景。当然,一个人就像冬天的树,叶子落尽后生命就感觉到了无力,常常对人世充满悲观的绝望。20xx年9月,无意中有了一段网络的故事以后,我的'音乐杯子碎了,一个人的风景渐渐喧嚣了。20xx年2月,我去参加直播南京的版聚,见到了主持人韩轶蓝。

她的眼神是忧郁的,而且她对我的印象特别好,那种感觉其实真有点心心相映。就象我和大学的辅导员一样,她比我大几岁,可是我们之间也是能找到这种感觉的。那种感觉是说不出来的,但心里却是有触动的。这触动纯粹是精神上的一种鉴赏,一种贴近。

那天喝了很多酒,白酒、啤酒、东北高粱酒、洋酒、红酒。当散场时,大家都惊呆了,雪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铺满了地面。这些成年人在雪里嬉笑着,张开双臂让雪融化在脸上。在华侨路上,韩在雪中趟出了一条路,她那奔跑的背影至今还在我脑海中印着。

因为自那以后我再也没见过她,如今的她在遥远的法国。那是一个遍地浪漫的国度,我想她在那里也才能真实地与她的气质相契。回来后,我写了一首诗,帖在他们版上,送给她,这棵白菜心姐姐。雪中没有情人是你吗在雪的身影中手触摸到的每一片洁白的声音雪在悄悄融化我好象在捧着你流出的泪滴比火还要灼热的冰凉它可以把我烧的袅无踪迹也可以将我悬挂在清晨的檐下等待飞鸟的嘴唇带我去天边流浪你用美丽而又忧伤的舞舞蹈敲打一张张渴望春天的面孔他们在笑如同你眼中掩藏的寂寞永远只有自己知道什么时候我才不会欺骗你我象个痴子在奔跑身体印满了整个大地哪怕你最不可能去的地方也要留下我的每一滴血做你的路标再不能错过和你的相遇我的情人啊你可知道我怕雪停了就再也找不到你这是我印象中深刻的两次下雪记忆,我们都喜欢下雪,雪能让人想到美,想到记忆里最美的东西,是爱,也许是不爱。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30747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