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森林草原教案(通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5:01:24
可爱的森林草原教案(通用8篇)
时间:2023-06-06 15:01:24     小编:zdfb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草原教案第二课时篇一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第16课《草原 》第二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一、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参观,我们知道蒙古草原上清新的空气,有明朗的天空,有翠绿的小丘,有迂回明如玻璃的小河,那里形美、色美,而更美的是那里的人。

二、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的“、敬酒──回敬──再回敬”、“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只有心相同,才会“握手再握手”,才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你能将这段文章满含深情地读出来吗?

三、课外延伸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互助的事情又何止这些呢?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草原教案第二课时篇二

金丝峡镇中心小学章荣婷

教学目标 :

1、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草原自然风光,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重点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有感情地朗读草原美丽景色的段落,并且能背下来。

教学重点:

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草原的美景。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法与学法:

创设情景、朗读想象、引导点拨。

教学准备: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播放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播放课件)

生:

16、草原

二、感知课文:

2、播放音乐,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写景部分,要求学生闭眼聆听。想象画面。(课件:播放音乐,师范读)

师:现在我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老师朗读一段话。想象我所描述的画面。

3、(1)自由朗读课文,走进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

(2)指名读课文,聆听想象勾勒草原。

(3)默读第一部分,体会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景色。

师:大家自由的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完成这样一个练习:在这段话中,哪些句子是描写景物的,把你最喜欢的那句话画上“——”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课件出示)

3、学生交流发言,品读感悟:

预设:

赏析:

生读:12

相机板书: 天空明朗、空气清新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课件)天底下的草原

赏析:

生读:12

齐读

相机板书:天底下一碧千里

(课件)羊群图片(课件)想象练习:

羊群一会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又像——————————。

(出示课件小丘)赏析

师生读:老师引读,学生跟读

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这美丽的大草原上你想说些什么?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在这种境界里,,乐趣。

老舍先生惊叹的是什么?(从未见过这样一碧千里的大草原)舒服的又是什么?(草原生机勃勃。令作者心胸豁达,心旷神怡)

“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出示课件:大牛回味乐趣)

师:骏马和大牛会不会回味了乐趣?为什么这样写呢?

借大牛和骏马抒发自己对草原的喜爱,这叫借物抒情。看似写骏马和大牛,实际上是些自己的感受,被大草原美丽的景色陶醉了。这一段写草原风光的美好,老舍先生都是在借景抒情,抒发自己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6、学法指导:我们读书,只有用心去领悟,用情去体验,用想象去补充,才能更好地读懂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三、

情感升华,配乐朗读:

刚才我们学完了课文第一自然段,这是老舍先生带我们领略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现在老师也给你们配上音乐,伴随音乐,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出你们对草原的爱!

四、拓展:

如果此时你置身于这绿的美丽的大草原上,你最想做什么?

五、小结:

六、板书设计:空气清新----高歌一曲

草原天底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惊叹、人热情

迎的情景。

我在备课时,给本课安排了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读准字音,理清课文的线索:草原美景——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然后引导学生借助图片朗读课文,发挥想象领略草原的美。本课是第二课时,我安排的是品读赏析草原美景,这一段是课文对草原美景最重点、最详细的描述。通过朗读感悟,理解重点句感受大自然的美。第三课时将要学习第二部分写人部分,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受蒙汉情深,民族团结。

课堂上我首先

一、创设情景,熏陶感染

上课伊始,便播放草原的课件,让学生看到优美的画面,听到动听的音乐,把他们带入辽阔美丽的大草原。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欣赏着蓝天白云,碧草盈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读为本,读中悟情

《 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教学本课我始终把朗读放在了第一位。

教学时,我让学生自主研读,草原的美,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描写草原美景的句子;接着让学生交流说感悟;图文结合理解重点句。最后,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自由地、放声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自己对草原的感受。这样以读为本,学生从读中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感悟意境,促使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景色美。

三、抓住重点词句,读出意境美,理解句子含义。我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采取喜欢的方式读文体味,让学生沉浸在这种意境中。让学生画出相关语句,抓住重点词句,随机出示相应的图片,使学生获得具体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草原美景的印象。抓住句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绿色渲染”等词,并说一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景象,从而体会到这绿色把天地都染绿的草原。而在这种境界里人物的情感,我让学生读后体会其中的含义及表达的感情,进一步体会到让作者沉浸其中的原因是草原大自然之美。

主要问题:

1、学生放手不够,思维想象不够丰富。

2、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有待研究。

3、对于孩子们的情感调动还是不够充分。

4、课堂上读的层次和形式还应更多样一些,有效一些。

5、课堂时间把握不准确。

草原教案第二课时篇三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1、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2、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两课时。

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思考:

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

“美”。

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风光美

美 │

└人情美 

1、轻声背诵第一段。

2、想象画面:

哪句话描写的景物在你头脑里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3、老师配生动的画面,朗读理解:

⑵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理解“一碧千里”。 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理解“绿色渲染、墨线勾勒”的区别?哪样更显柔美?

4、此时此刻,老舍先生有什么样的感受。

5、引导在多媒体欣赏中有感情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默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

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对待客人的特点,你想用什么?

(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迎客、待客、联欢、话别。

4、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用波浪线勾画出来。

理解: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5、多媒体展现草原民族风情。

1、“热情迎接、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

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想象画面)

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那内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此刻,要是你是在场的汉族兄弟,你会说些什么?

同桌互说。

2、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草原

┌风光美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惊叹喜爱 情景交融

美│

热情好客

└人情美 迎客 待客 联欢 话别 

《草原》是人教课标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子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出发考虑,让学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受到民族团结友爱情感的熏陶。作者笔下的草原风情图如诗如画令人陶醉,是感情朗读的极好素材。通过感情朗读的训练可以深化对文章表达情感的体会。因此,第二个教学目标确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反复地、有感情的朗读,也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通过突出重点借以突破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1、用多媒体展现草原美景。学生随着一幅幅画面的展示,充分认识了草原的天、地、小丘、羊群的美;再感情的朗读这些优美的句子,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进一步理解了作者的感受。

2、小组合作学习,体会人情美。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对待客人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迎客 待客 联欢 话别)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用~~~勾画出来。这一设计便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较好的发挥。

3、开展活动,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想象画面)

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那内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此刻,要是你是在场的汉族兄弟,你会说些什么?

同桌互说。

课件展示夕阳的余晖洒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在悲凉、沧桑的音乐声中,在学生深情的吟颂中,在学生深情的话别演示中,引导学生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这一教学难点得到很好的突破。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有以下不足的地方:

1、感情朗读指导不到位,。老师缺乏范读。第一段是描写草原的经典之作,写得非常美,应该用饱含深情的朗诵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2、整体感受草原的美没有到位。老师让学生对草原美景逐句分析,切割了草原整体的美。在第一段教学的开始和结束,应该让学生在头脑中有草原整体的印象。

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老师在二至五段的学习中放手不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4、教师语言还不够简练,还有很多正确的废话。

草原教案第二课时篇四

本课的设计坚持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我鼓励学生课前反复阅读文本内容,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与感悟,也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与推敲,在书中做批注,让学生初次走近草原。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学生和自己摆在平等的位置上,为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奠定基础,创造条件。学生在反复阅读、自主感悟、想象力充分展开以及深入细致地品词析句的过程中,融感悟、诵读、想象于一体,更能够入情入境,充分感受草原的美丽景色。学生结合音乐视频、图片等形象资料了解草原的特点,并学习作者的巧妙的表达和细心的观察等方法,充分体现语文课堂的工具性。课堂设计力求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贯穿整个语文课堂教学,在生生、师生互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能个善舞,热情好客。全篇课文语言通畅易懂,对场面的描写富有激qing,细腻贴切,把民族真情融入其中,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本课精读中的重点难点都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情境中展开想象,产生意境,从而感受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所以,教学中,我设计了大量的草原图片以及两次音乐视频的播放,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带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活跃课堂氛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1、读写并理解“渲染、翠色欲流、奇丽、柔美、茫茫”等词语。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2、在感情诵读、展开想象、自主感悟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领悟语言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抓住草原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引导学生从语言情境中展开想象,感情诵读,产生意境,感受蒙古草原的美丽。

音乐视频、幻灯片。

情境教学法,以讲促读,自主感悟,展开想象。

1、自学生字新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出示一张画满黑点儿的白纸,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想象力,为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语言情境中展开想象,产生意境,获得多样的感受做准备。)

通过反复阅读课文,草原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这是学生自学成果的汇报展示机会,学生课前通过对文本的反复阅读,对个别字词的浅层推敲,以及通过质疑、做批注、查资料等方法,对文本内容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此时,先让学生说说,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又从不同方面获得了反馈信息,便于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想欣赏草原美景吗?

1、写一写:

(音乐效果和形象逼真的图片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最容易促使学生入情入境,引发学生对草原美的享受。学生动笔写一写,正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感悟到的及时倾诉出来,关注学生的自主感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在没有对文本进行品析之前,学生通过欣赏音乐,他们的想象是不会受限制的。同时,学生通过欣赏,对草原有了新的感悟,这时候,对草原的新旧认知及感悟在学生脑海中发生碰撞,认知、情感在不断地取代与转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小组之内交流,选出最优秀的作品代表进行集体交流。

3、小结:

(诵读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通过前面的感情铺垫,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感悟,再加上在教师引导中自主学习、发现感悟、感情朗读、展开想象等途径,学生更容易在朗读中获得美的享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师配音范读,不知读得怎么样,请学生评论。

3、学生再读。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评议、学生再读的过程,力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理念,注重把学生放在学习、感悟的主体地位,这一是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

5、说一:

作者都描写了草原的哪些景物?

学生交流。

6、作者是怎么描写草原的天空的?教师出示幻灯片,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追问,指导个性化的诵读。

⑴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为什么?

(这个问题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可以进行个性化的回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参与及体验。)

⑷ 你们是如何描写天空的?还有话要说吗?

(这个环节的设计,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让他们在对比之下感悟到文本用词的恰当,深入品词析句,充分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7、面对此景,作者心情怎样?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学生交流感悟。

8、那么,天底下的草原,在作者眼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⑴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着重理解“一碧千里”的意思以及“并不茫茫”的原因。可引导学生说一说“茫茫”的意思。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

⑵ 这句话写得怎么样?

9、你们描写羊群了吗?又是怎样描写羊群的呢?

⑴ 感受“一会儿……一会儿”给人的意境。

⑵ 结合学生的描绘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0、作者又是如何描述小丘的呢?

学生读一读。

⑴ 观看屏幕画面,点拨“绿色渲染”就是“用绿颜色涂画的”,“墨线勾勒”指“用墨线把物体的轮廓勾画出来”。请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⑵ 体会“翠色欲流”这个词的表达效果。

11、假如你来到了大草原,你最想做什么?展开想象说一说。

(给学生释放感情的机会,更能加深学生对草原美景的丰富想象。)

12、这都说明大家在草原上心情愉快、高兴。我们还是来看看作者此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吧!

重点分析“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句话。并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指导个性化地阅读。

14、对第一自然段的描述做一个评价,写的怎么样?

(抓住能表现草原特点的景物进行描绘等等。)

为什么?之所以能把草原的美丽景色描绘出来,并且对草原有着如此深的感受,作者的细心观察和巧妙的表达,请大家在文中找一找,看看作者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借鉴。

15、学生交流,指导好词佳句的积累。

(再次回顾草原美景,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升华感情,引出第二部分内容,给学生留下想象的回味、想象的余地。)

(给学生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保持他们学习的兴趣以及继续探究的能力。)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展开想象,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草原美景图。

草原教案第二课时篇五

琼海市第一小学 符向阳

一、复习引入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课文的线索:草原美景-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学生可从课文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随作家代表团去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感受到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草地辽阔,有很多的牛羊,草原很大很美很绿等)

师: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草原去感受草原美景吧。(课件播放草原美景部分)

二、学习远迎客人

师: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蒙古族同胞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是怎样迎接的,(板书:看画面)请看画面。(出示课件迎客画面)下面大家自己读书希望能做到边看边想边划出你感受或体会最深的句子,在书旁写出你的感受。(板书:读课文划句子谈体会)

学生汇报(说说你的收获吧。懂得几十里外迎接、骑马带路是蒙古人的特点,看出主人迎客的隆重热情,“飞”反映了主人迎客心情急切。)

(从“来到几十里外欢迎客人,立刻扭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车左右与前面引路”等地方体会主人的热情礼重。指导两个比喻句。幻灯出示: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用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比喻河;2、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用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比喻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的蒙古族同胞。小结:这些比喻的特点恰当生动,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建议大家把它背熟并抄写在笔记本上。)齐读。

三、自主合作学习后三部分内容

课文又是怎样写我们的亲切相见、主人热情款待及蒙汉同胞联欢的呢?同学们,书要自己读,以下几部分内容让大家自主学习。怎么学?让我们看看刚才是怎么学的呢?(总结学法:看画面 读课文 画句子 谈体会)

同学们可选你最感兴趣的部分内容学习,喜欢一个人静静看的就自个儿学,喜欢跟同学共同研究的同学可几个人商量好学习内容,自主组合一个小组。自己先看,有了一点心得以后,就互相讨论,学完一部分内容弄懂后再去学习另一部分。

我们先来看画面吧(播放课件)(在汇报介绍过程中随机出示有关课文片段,以幻灯画笔指导,在学习热情款待部分可让学生说说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师:说说你的学习收获吧(从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等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招待我们,干部老翁这些有地位的人给我们敬酒,鄂温克姑娘给我们唱歌,小伙子给我们表演赛马踤跤等,饭后进行一系列的联欢活动可见主人的热情好客豪爽)

幻灯出示指导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师总结:是啊,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难以忘怀,这都是因为我们蒙汉民族都是生活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的兄弟民族,我们各民族都是互利互助团结友爱的民族。

四、课内外结合拓展延伸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

请到我们草原来,草原之花永盛开

大草原,乳飘香,人情美,客常在

草原大,草原美,草原的牛羊肥

五、总结再现草原美

同学们,虽然很多同学都没有真正到内蒙古美丽的草原,但今天我们的心已经到过了,感受到了,让我们聆听一首草原的赞歌,来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好吗?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草原教案第二课时篇六

教学设想:

《草原》是一篇“老” 课文,因为文美,景美,人情美,境界美,感觉美!而陶醉了许多人,使其在近50年的时间里经久不衰,很多教师更是把它作为公开课的首选。要想上好这一课并不容易。怎样让《草原》一课的教学“旧貌换新颜”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坚持“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紧紧抓住两条线索展开:即抓住学生的感情线索和认知线索,处理好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关系,发挥学生主体性,把语文知识训练与学生心灵感悟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

2、在阅读指导上做到指向明确。比如: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读书和合作学习。主动找出就重点句、关键句,理解、讨论、品读。通过自由读、集体读、示范读、想象读、感情读等多种形式,读出感情、读出意蕴,培养语感,并在此基础上积累语言,准确地运用语言。例如:在阅读理解课文时,一步步引导学生用准确、精炼的词语概括出“热情迎客,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从而进一步启发学生归纳出课文所展现的“人情美”。文章中心呼之欲出。

3、鼓励学生谈独特感受,在阅读中体现生成。对学生的表达,我不作限制,学生在阅读后可根据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描述如诗如画的美景,表达对热闹、热情场面的感受;可有声有色地朗读,读出自己的体验;可以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或图片,以加深理解;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与同学交流感受。甚至可以唱和跳。鼓励学生倾听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声音占据课堂,让课堂有可喜的争辩声音。

教学目标:

1.能专注阅读课文,抓词语理解句子,会积累和运用语言,能谈自己独特

感受。

2、通过多种形式读课文,读出感情、读出意蕴,培养语感。

3、学习把场面描写具体的方法。

4、进一步感受大草原的辽阔和美丽,了解草原的风俗民情,理解蒙汉两族 兄弟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

重点、难点:

1.自制《草原》录像。

2.自制课件。教学过程:

一、播放录像,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草原的辽阔和美丽。想不想去草原走走?今天让我们走进草原,去了解草原的风俗民情。(提出问题:请大家仔细看,蒙古族人民跟我们汉族有哪些不同?蒙族人民又是怎样对待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呢?)。

1、观看自制录像《草原》。教师在一边适时指导观察。

2、简要说说蒙古族人民跟我们汉族有哪些不同? 学生自由谈体会。

(引导学生归纳出蒙古族的语言、服装、习惯等特征以及粗犷、豪放、热情的个性和独特的风俗。)

二、提出问题,创设阅读情境。

1、同学们来到草原总的感觉是什么?(引导学生用两个词概括:热情好客)

2、布置阅读任务(课件出示:浏览课文2——3段,说说围绕着“热情好客”写了几方面内容?)

3、在组长的指挥下,个人完成浏览课文任务,小组合作完成部分表格的填写,归纳出:“迎客、款待、联欢、话别”四方面内容。

4、继续小组合作学习,找出表现“热情好客场面”的词和句,体会怎样把场面写具体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方法读课文、用规定的符号画出重点句、关键句,理解、讨论、品读。

5、学生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1)各小组自由选择汇报方式。可以谈体会表达对热闹、热情场面的感受;可以有声有色地朗读,读出自己的体验;可以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或图片;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与同学交流感受。甚至可以演一演感人的迎客或联欢等场面,可以唱和跳。

(2)在学生汇报时注重以下几方面的指导:

a、指导学生发言,语言要规范、简练、概括,介绍讲解要清楚明白。b、指导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会质疑问难,鼓励争论。

c、指导朗读。自由读、集体读、个别读,小组读、示范读、想象读、感情读。

d、指导学生表演。播放蒙语歌曲《吉祥三宝》烘托气氛。

(3)(歌曲声停)学生还沉浸在欢快热烈的表演情景里,教师提出问题:此时此刻用什么词语最能概括出迎客、款待、联欢这些激动人心的热闹场面?逐步引导学生归纳出“热情、盛情、尽情”等词语。

板书:“热情迎客、盛情款待、尽情联欢”

引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一句。(4)重点理解——话别(学生谈体会)

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真深啊!人们与蒙族朋友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依依惜别之情?那个词能概括这一感人场面?(深情)

板书:深情话别 用深情的语调读这一句。三|、整体回顾,升华中心。

读到这里,想想课文表现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学生归纳:蒙汉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简洁地概括:“蒙汉情深”。

板书:蒙汉情深

教师

总结

:文章表现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歌颂民族大团结。作者以写草原之景美和人情美(板书:景美、人情美),歌颂了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同时草原独特的风光,也是形成蒙族人民独特的风俗,独特的粗犷、豪爽的民族气质的条件。所以课文的开头为我们具体描绘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四、课内外结合,拓展延伸。

1、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古大草原看到的景象,时间已过了几十年了,然而,今天的草原是什么样子?(放课件:展示草原破损的图片)

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由谈谈。

2、你能想像出未来的草原又会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整理收集有关草原损坏的资料,写一份调查报告,下节课我们要上一节有关保护草原的活动课。(作业)

五、回味、再现草原美景。

同学们,今天我们感受到了草原的辽阔、美丽,了解了蒙古人民的热情豪放,让我们聆听一首草原的赞歌,来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好吗?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在优美动听的歌声中,教师和学生一起载歌载舞。(下课)

板书:

辽阔、美丽景美

盛情 款待人情美情尽情 联欢深深请 话别

草原教案第二课时篇七

.

1、读懂课文,感受草原辽阔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深刻意思,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理解感悟“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等语言。

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条理;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草原自然美。

1、谈话。

2、导入新课《草原》。

1、自由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想想自己感受怎样,遇见生字多读几遍。

2、谈话,引导学生说说:

⑴ 文章先写景,后叙事的顺序。

(叙事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的:远道迎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

⑵ 自己的感受如何。

1、细读描写草原美景的句子,品味美:

⑴ 选择自己认为最美的地方,读一读,跟同学分享。

⑵ 指名读句子,相机点拨,指导朗读,理解语言,积累语言。

①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结合生活经验体会作者此刻的心情。)

②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闭眼想象草原空气清新,天空明朗,到处清晰可见的明丽景象。)

③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重点理解打比方的方法。)

④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对比渲染与勾勒技法,引导学生明白“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等语言。)

2、体会作者感受,揣摩表达方法:

⑴ 谈谈自己仿佛置身草原的感受。

⑵ 读读作者的感受,说说读懂了什么:

① 同学互读、互说。

② 指名读,指名说。

(体会作者对草原看不够、爱不够的情感;感悟写骏马、大牛的拟人句从侧面所表达的情感。)

3、回顾小结,美读课文第一段,体会草原美景。

1、收集有关草原的资料或图片,准备和同学交流。

2、根据第一段课文内容,自己设计一个作业。

细读课文第二至五段,体会草原人情美;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回顾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略)

草原教案第二课时篇八

从教以来,我已经是第三次执教《草原》了。前两次循着自然美、人情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这次自然也是驾轻就熟,只是在教学时,由于一个学生的“发现”,我让学生多读了几遍课文,没想到课堂因此而变得鲜活与灵动。

师:课文第一段描写了草原景色美,后边则用大量篇幅描写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请认真阅读后面的段落,用你们的慧眼和细腻敏感的心,去寻找、去体验、去感悟草原的人情美。

学生读书勾画。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的感受。

生:“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远处的……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么多人老远骑马来迎接客人,我从这里体会到草原人民热情好客。

师:你体会得很好。我们一起读这句话,感受他们的热情。

生齐读。

生:老师,我觉得这句话不仅写出了草原人民热情好客,还写得很美。作者把这群疾驰而来的迎客队伍比作一条飘来的彩虹,我认为是他们穿的衣服颜色艳美,才会给作者美的印象。刚才读这句话,我觉得真美。

师(一愣,然后惊喜地):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板书:

色彩美 

生动情地读。

生:老师,刚才他读得太慢了,我认为语速应该快一点。这句话除了写色彩美,“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等词语还写出了草原纵马疾驰的那种动感美。

师(激动地):你真了不起!能抓住关键词语用心体会。

板书:

动感美 

师:请你读读这句话,读出你自己的感受。

生读,学生自发热烈鼓掌。

师:谢谢你们给大家带来了美的体验。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感受这里的色彩美与动感美。

生齐读。

师: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文,像他们那样去发现课文中蕴藏的美吧。

生开始投入地朗读,教师也开始迅速地浏览课文。

生:“初入草原,听不见……忽飞忽落的小鸟。”从这一句我体会到草原的静寂美。

师:体会得不错!

板书:

寂静美 

师:草原这样静寂,是为什么呢?默读下面的内容,看能发现什么?

生:我觉得这里可以用“辽阔美”来概括。草原真辽阔呀,我真想到草原上去走一走。

师:嗯,联系下文是理解句子的好方法。你发现了辽阔美,就请你把它写在黑板上!

生板书。

生:我从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中体会到了人情美。

(课文说:“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生:我觉得这段话还写出了蒙古族的风俗美。他们盘腿而坐,吃奶茶和手抓羊肉的风俗真有意思。我都流口水了。

生大笑。

生:我认为最后一段话也写出了蒙汉人民的友谊美。

师:也请你们把这两个词写到黑板上。

学生板书:

风俗美 人情美 

师:是呀!草原风景美如画,蒙汉人民友情深。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两段话,感受蒙古族的风俗美,感受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吧!

齐读课文。

出示: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齐读。

师: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齐读课题,同学们,记住这让我们感动、向往的神奇美丽的地方吧。

生很有感情地齐读──“草原”。

1、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西方美学理论认为,阅读活动是作家体验与读者体验相融合的一种历史性交流(或对话)。要让学生产生阅读体验,就得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反复诵读涵咏,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对话)。在教学中,学生能感悟到文中的“色彩美”,是我备课时没有预料到的。好在我对课文已是滚瓜烂熟,稍一思考,便抓住这一契机,引领学生循着“美”的新线索重新解读文本(我也迅速参与到阅读行列中),于是才生成了后边愈来愈精彩的对话。如果我漠视了学生的这一独特体验,后边的课堂可能同样只能在我的预设中按部就班进行,“草原”也不会在我的教学生涯中留下如此“美”的记忆。

2、生成性课堂对教师的角色行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领者。”这个引领者必须具有广博的学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人文修养,必须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细微变化,理解并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就本节课而言,这是一节典型的生成性课堂,我如果没有前两次执教《草原》的基础,没有对新课程理念的反复学习、揣摩、实践,就不会抓住“色彩美”大做文章,引领学生体验到“草原”更多更丰富的“美”,而绚丽多姿的课堂氛围也就不会出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37597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