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人物生平篇一
春秋时期,吴国和 越国发生了战争。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夫差俘虏。后来, 吴王夫差释放了勾践,让他回到了越国国都会稽。勾践在坐卧的地方吊了个苦胆,夜里躺在柴草上,面对苦胆。每天吃饭时都尝尝苦胆。总扪心自责:“你忘了会稽大败之辱吗?”就这样勾践跟同甘共苦共同命运,经过十年发展生产,积聚力量,又经过十年练兵,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夫差,灭掉了吴国。
勾践的故事给我们深深地启发。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越王给吴王当了三年奴仆,受尽了屈辱,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始终没有放弃心中的信念——重振越国,找回失去的尊严。他在麻痹了吴王被放回越国后,安抚百姓,操练军队,吃饭前品尝苦胆,晚上就睡在柴草上,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曾经的屈辱和复兴越国的雄心。他身为一个高高在上的君王,能够这样做,真是难能可贵。经过自己的顽强毅力,勾践终于打败吴国。勾践这种坚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奋发图强 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失败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敢于面对,敢于重头再来。无论何时失败对于我们都是悲伤的、沉痛的。在沉痛之中,勾践没有沉沦,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心怀大志,暗自充实自己锻炼自己,不断让自己更强大,然后等待机会,等待东风再起的日子。
与其说成功是不容易的,不如说筹备成功更不容易。正如黎明的前夕是黑暗,迎来成功不可能没有付出。我们总是看到表面的辉煌,却很少留意背后的坚信。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成就,却都不愿付出人家背后的痛苦。
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人,他们之所以能万世扬名,是因为承受了“非人哉”的磨练。屈原被流放却写成了《 离骚 》, 左丘明虽失明却著《国语》,司马迁忍受宫刑之辱终于完成了千古名作《 史记 》。
忍别人之不能忍,成别人之不能成。要比别人成功,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在挫败中反省自己,在黑暗中认清前路。跌倒不可怕,重新振作,卧薪尝胆,给自己从头再来的机会。
我们坚信,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历史人物生平篇二
唐宋礼貌为吾泱泱中华五千年礼貌史之颠峰,期间才人辈出。诗词艺术臻于极致,四座高峰为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当然还有诸如白居易、李商隐、杜牧、柳永之类的文人骚客不能尽述,以四子之比较一窥管豹对于吾等俗人已经足矣。我很骄傲的是作为李白和苏轼的同乡,至今仍然能一睹其歌咏过的景致,玩味其意境。
我以为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半是儒家,一半是道家,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当然之后还要加入佛家(释家),但是其要义和道家是接近的)。文人们梦想的是达济天下和田园仙界的兼具。这一点其实李杜苏辛四人都有。
当然,每个人的具体状况不一样。李白是奔放激情的歌者,他诠释的是艺术的惊人的想象力和直觉。杜甫是沉郁顿错的思考者,他心怀家国天下,是个典型的传统儒家信徒。苏轼是儒道两家都兼具的才子,是善于抒发自己不一样理念的大家。辛弃疾是个歌吟的武将,其豪气和才智都令人钦佩。
以前年少时,最爱李白的诗歌,以为《行路难》的壮美,“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勇气,散发弄扁舟的潇洒,是我最喜爱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读着、读着,总觉得有一点点抵触的情绪。我觉得李白是完全生活在自己的思想中的,是个彻底的理想主义者。对于社会而言,不仅仅有游戏规则,还有潜规则,李白能够说是连游戏规则也没有弄清楚的。在思想上是能够说是个不明事理的大孩子,他的气质是道家、释家的一些。因此,他不为世俗社会接收,一生落魄。其实,中国历史上,盛唐是很开明的,诗人(或者说才子)的地位是很高的,李白的落魄还是他的性格过于的自我造成的。
慢慢的,我很喜爱杜甫的诗歌。沉郁中充满了顿错的美感。天下间,悲哀人多,更尤在乱世。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杜甫是生在了一个由盛转衰的时代,社会发展付出了巨大的血酬。他是典型的儒家信徒,饱含一腔热血,梦想着救国就民。一个悲苦的诗人,“如果世界注定要下沉,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北岛《回答》)是对杜甫的最好的注解。杜甫是知道游戏规则的人,但是他能够说是不明潜规则的,或者说是不屑吧。再加上生在乱世,因此他的一生也是潦倒的。
如果说对人的才华欣赏,我是在四个人中最欣赏苏轼的。苏轼先生的家离我的家乡但是数十里之遥(以前算一个市的)。苏轼琴棋书画、佛理禅机、时政甚至军事无所不通,主政一地(杭州)也能治理的很好,走在这天的苏堤上,除了感慨东坡才华外无他。(如果是李杜,我以为是很难做好一个地方行政主管官员的)。苏轼的诗词,有发人思索的禅理、有豪迈的大江东去、有婉约的十年生死,无不体现了他的全面。东坡肉也是一道不错的佳肴。苏轼的杯具也在于他的才情。他过于的追求完美,追求各方的协调。弄的在政治上,先后得罪了改革派和保守派,遭受了各方迫害,而在海南终老。如果是在一个现代政治体系下,我坚信苏轼是会生活的很好,事业上也发挥的不错的,可惜他是在潜规则,利益协调的中国社会里生活。
辛弃疾的词说实话,我不是个性的喜爱,可能是由于很多词里用的典故太多,我总觉得不够自然。但嫁轩先生的武略惊人,文滔能如此,已然使人十分佩服。如果说,对于未来的是依靠信仰,我觉得嫁轩就是这种信仰很强烈的人。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能成大事者,性格是很顽强的。可惜,嫁轩连成为岳飞的机会也没有。
按照黑格尔的明白,艺术、宗教、哲学三者共同构成了精神发展的最高阶段。三者区别在于,精神到达自觉的途径和方式不一样。哲学是“纯粹的思”,艺术是“直觉的思”,宗教是“超验表象的思”。艺术总归是一种以直觉来体验生活的方式,因此还是和生活的方式分离的。纯粹的思和超验的思还是不一样的路径。在不一样的路上,我还是比较赞同黑格尔的看法的,哲学作为“纯粹的思”是高于其他两者的。这也是我对东坡评价更高,很喜爱杜甫的缘故吧。
历史人物生平篇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首词,写出了历史人物的兴衰荣辱,需要多大的气魄。曾今有这么一个人,13岁登基,22岁君临天下,39岁一统中国。而他又及千古一帝与暴君于一身,评价不一,他创建的大秦帝国不可一世,可仅仅只存在了15年,他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中华民族的奠基人。德国驻华大使康拉德赛茨说过:“中国是唯一一个不把其奠基人称作英雄,而看作为暴君的国家。”
深深地刺激过我,秦始皇打破诸侯封建而建立的郡县制度,一直延续了两千年,至今格局犹在。当秦始皇将历史的巨大车轮扭向全新的轨迹时,秦帝国自身却成了过渡王朝,成了先烈。有谁知道,一个人,在两千多年前,在飒飒风中,一统环宇,受着敌视与暗杀,在他身后,又有怎样的辛酸,这是真正的伟人啊。知道英文中china怎么来的吗?是秦的音译,在剑桥大学有专门的秦汉研究所,清政府有着殊荣吗?
没有。诚然,秦始皇有他的错误,焚书坑儒,可这也是无奈之举啊。六国秦虽然用武力征服,人心叵测,要不然祖龙一死,陈胜吴广就揭竿而起了,天下大乱。战乱谁最受苦了,是老百姓,是人民。xxx说过:“百代犹行秦政法,孔学名高实秕糠。”
秦始皇不带减速的紧急大转弯,把自己的大秦帝国从驾驶室摔了出去,而留在车里的人们,则继续前行,火车头朝着正确的方向驶向历史的未来。海内为一,功齐三代。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秦始皇的一生,是缺乏理解的一生,帝王的性格让他变得多愁善感,谁也不信,这是封建帝制的悲哀,面对荆轲时,他又该是怎样的深思呢?面对高渐离他又该是怎样的怅想啊?面对一切他的敌人,他又能做些什么呢?
杀仲父,烧邯郸,淹魏都,杀宗室。这是童年时在赵国流亡时的反映啊。到秦国又受到华阳夫人的挤兑,促成了他一生的复仇心理,他需要爱。纵观当今,世界纷争不断,利比亚、伊拉克、阿富汗哪一个国家都没有信任和理解,只有猜忌和尔虞我诈,人类怎能进步,我们只需要一个国家,一个元首,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有嬴政更有。世界在于一,谁懂得了这个一,谁就能顺应大势,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厚古薄今是不可取的。嬴政少年苦难,青年磨练,中年大成,晚年大悲。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秦皇雄宇,一统天下。让历史铭记住他吧。为了历史的进步,风萧萧兮易水,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九九归一。记住雄狮的怒吼吧。
历史人物生平篇四
xxx小时候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绘画艺术大师,一生画法和风格迭变。早期画注重于表现派的主题;后转入原始艺术,简化形象。1915——1920年间,画风又一度转入写实,1930年又改变风格明显地向超现实主义风格靠拢。xxx小时候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和陶器等,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xxx小时候是划时代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派产生可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史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被人称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
美国教育家克劳蒂娅说:“一个儿童的艺术细胞,除去天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人去‘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时最最重要的。生活中很多极有艺术天赋的儿童被埋没了,这的确是一种悲哀。但遗憾的是,许多做父母的,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只是浅显地以为还是个孩子,他不会懂得太多,或者他现在还不到学的时候。”
克劳蒂娅说的这段话就是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也就是千里马还需要伯乐来发现。堂。何塞就是一位伯乐,因为他发现了xxx小时候这匹千里马。堂。何塞是西班牙一个小镇上的画家,在所还不会说话的时候,他就发现了儿子能够用画画表达自己的意思了。
一天,刚刚学步的xxx小时候画了一个螺旋状的东西,家人都不知道他画的是什么,堂。何塞却看出小家伙画的是热食摊上卖的油炸馅饼,这令他惊讶不已。
堂。何塞认为儿子身上具有绘画的天赋,他决定把儿子培养成画家。他给儿子专门腾出了一间房子,墙壁周围贴满了他画的儿童画,这些画的内容都是日常用品,线条虽然过于简单,但是他都做了合理的变形,以此来诱发xxx小时候的想象力和空间变形能力。堂。何塞经常把儿子带到房间里看这些画,告诉儿子这些画是怎样画成的。
到xxx小时候四岁时,何塞就开始教他剪纸。随着剪刀的一开一合,xxx小时候完全被迷住了,他把一张张平展展的纸,剪成了无数的公鸡和小狗……在何塞的刻意培养下,xxx小时候迷上了绘画。他常常能够以自己的理解将周围的事物给表现出来。渐渐的,有一些邻居也称他为“小天才”了。
xxx小时候虽是绘画天才却不是好学生,在学校里上课对于他来讲简直就是受折磨,听课时他不是漫无边际地幻想,就是全神贯注地观赏窗外的景色。而且他似乎对枯燥无味的算数永远都不感兴趣。
xxx小时候无奈地对父亲说:“我只知道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一等于几,我根本就没去想。不是我不用功,我努力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可我还是办不到。”他为此成了同学们戏弄的对象,那些无聊的小伙伴们喜欢跑到xxx小时候面前,逗他玩:“xxx小时候,二加一等于几呀?”然后看着索呆呆发愣的样子哈哈大笑。
如此一来,xxx小时候在老师眼里也是一个智力低下,无可救药的孩子,他经常在xxx小时候父亲面前,有声有色地描绘xxx小时候的“痴呆”症状,xxx小时候的母亲听了羞恼交加,觉得xxx小时候给她丢了脸,让她无脸见人。
左邻右舍也不再夸奖xxx小时候的绘画天赋了,而私下议论说:“瞧那呆头呆脑的样,只会画几幅画还能当饭吃。”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xxx小时候是一个傻瓜。面对风言风语的议论和嘲笑,xxx小时候的父亲仍然坚定不移地相信:儿子虽然读书不行,但是在绘画方面是极有天赋的。
堂.何塞能真正的理解和赏识自己的孩子。他对xxx小时候说:“不会算数并不代表你毫无能力,你是个绘画天才,你可以去绘画。”小xxx小时候看着父亲坚毅地面孔,找回了一些自信。果然,xxx小时候总是似乎毫不费力就能画出各种各样的东西。
1890年11月,年仅六岁的xxx小时候,画出了《手握大棒的赫克勒斯》,画布上大力神赫克勒斯英姿神武,形象非凡。人们非常惊叹,惊叹于xxx小时候的绘画天赋。
赏识、信任自己的孩子,并不是容忍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更不是盲目地溺爱,而是指导和鼓励。如果孩子有着几乎与生俱来的缺点,而做家长的又一味不顾实际情况,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态,以恶言恶语、冷嘲热讽对待孩子,这无疑会给孩子心灵上造成难以愈合的伤口,成为孩子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
一个学习不好的孩子,也许全世界都可以嘲笑他,讥讽他,然而作为父母的你却万万不能这样,以为只有父母才能给孩子信心和勇气,鼓励孩子,让他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挥自己的优点,积极健康地对待自己,充满信心地学习、生活。
历史人物生平篇五
李四光〔1889~1971〕,中国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在20年代,他首先发现了我国存在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曾任xxx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李四光是湖北黄冈人,原名李仲揆。14岁那年,因他学业优秀,被保送去日本学习。在填写出国护照时,他把年龄“十四”误填入姓名栏里。怎么办?李仲揆灵机一动,把“十”加几笔成了“李”字。一看,名叫“李四”,又太俗气了;又在后面加了一个“光”字。从此,他开始叫“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姐妹7人,爷爷又卧床不起。父亲是教书先生,收入微薄,妈妈一人种田,日子很艰难。李四光排行老二,年岁很小,但十分懂事。他平时看到妈妈一人干活,心里难过,就千方百计帮助妈妈干活。天刚亮,他就起床,把水缸装得满满的;上山砍柴,总要挑得满满的才回家。
李四光从小爱动脑。他帮妈妈舂米,用脚踩踏板,人小踩不动,他动脑筋用绳子绑在石杵那一头的踏板上,当脚往下踩时,同时用手使劲拉绳子,这样石杵就动起来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小伙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闹取乐,半天只能采几节断藕带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干,他先顺叶踩到藕,再用脚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后依着它生长的方向一点点把泥踩去,收获一根根完整的鲜藕。
后来,李四光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官办小学堂。考试发榜,李四光名列第一,在小学堂,他勤奋攻读,刻苦钻研,成为小学堂一位优等生。14岁那年,他被学校保送到日本深造。在日本上大学期间,他对地质学发生了兴趣,立志探索地质构造的奥秘。
几十年来,他在地质构造上悉心研究,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并用这个理论去寻找石油天然气资源、矿产,预测地震,开发地热,在中国地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历史人物生平篇六
乔纳森是一名在白宫做勤杂工的黑人,他的妻子戴维斯也是一名白宫里的保洁工。一天,乔纳森说他在锄草时发现白宫的草坪上有几只鹌鹑。戴维斯从未见过鹌鹑,想了解一下鹌鹑的外貌特征,乔纳森却以在白宫里锄了一天草感觉很累为由给推辞了。当时,戴维斯很气愤,负气地说了一句:“你不给解释,我去求助总统xxx·罗斯福!”
没想到戴维斯真的这样做了!当时,罗斯福回答得很详细,并放下手头上的书,然后和戴维斯一起来到草坪,指认不远处那只栗黄色头顶的小鸟就是鹌鹑。
总统正为应对糟糕的经济而忙得不可开交,戴维斯不该拿这种小事打扰总统。为这个,乔纳森十分责备戴维斯,认为她懵懂胡来,并警告说:“如果还这样坚持下去的话,说不定明天就会被白宫炒鱿鱼!”
后来,这事被罗斯福知道了,他对乔纳森说:“我不觉得戴维斯哪里做得不对,也看不出她的懵懂和胡来!乔纳森,只是你把问题想得太复杂了。我告诉你,如果一个人连身边的小事也解决不了,就别指望他去解决大事情了!”
乔纳森还是“顶”了一句:“可我这是为总统您着想啊!如果每个人都在这个时候来打扰您,不就影响您的工作了吗?”
“没有!身为总统,大事情需要自己去解决,但也不能因此而忽视身边的小事情。”能得到乔纳森的了解,罗斯福很感动:“你说得也很有道理,但要分什么场合。如果实在太忙的时候,不能及时回答他人提出的小问题,但也要说一声抱歉,并给他人解释清楚有紧要事情在身,不能立马回答。如果下次有机会见面的话,我会记起这件事的……”
“白宫的草坪上,随时看到鹌鹑,如果你不把这件事看作是一件小事,答应明天带戴维斯前去指认,你们夫妻之间就不会闹出这么大的矛盾!”说完这些,罗斯福的话回到了正题,“别以为这些举手之劳就能解决的事情是小事,就可以推诿,或不去理喻!如果这样下去,积怨势必越来越多,民愤就会越来越大。身为总统,不光能做大事,也要会做好小事。在大事与小事面前,我们不能因小而失大!”
“毋以小益而不修,毋以小损而不防”。罗斯福能成为美国任期最长的总统,这与他一生中所秉持的“小事不小”的态度是密不可分的!
历史人物生平篇七
20xx年,大学刚毕业的她以替补身份进入一家电视台实习。作为职场新人,她每天都干很多工作,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没有工资,没有人支持她,也得不到任何承诺,那一纸聘书不知在哪里,梦想的金字塔不知距离自己有多远,她有些迷茫。
经济困窘的她租住在一间特别小、整天看不到阳光的房子里,只为了省钱。每天下晚班后,她要气喘吁吁地走很长一段路才能回到住所。因为天黑,因为害怕,她常常三步并作两步,连走带跑。
她租住在六楼,楼梯年久失修,也没有楼灯,每天晚上她都屏住呼吸,沿着漆黑的楼梯,自己给自己打气,一步步爬上去。尽管已经累得骨头都快散架了,但她仍然坚持每天看一小时书才上床睡觉。她记得大学时的一位心理学教授讲过的故事: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试验,将一只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族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一次、两次、三次、四次……多次进攻无望后,它不再进攻。这时,拿开挡板,鳄鱼依然不进攻,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它的眼皮底下游来游去。它放弃了所有的努力,最后活活饿死了。“不要放弃,坚持下去,在最绝望处保持希望,我的人生终将辉煌!”她握紧拳头为自己加油,然后微笑着抱着枕头安然入睡。
也有无比失落、感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比如说参加工作第二年,自己的节目被投诉,受到领导的批评,她委屈地在卫生间哭了好一阵子。回到住所,她一个人默默地又看了一遍周星驰的经典影片《喜剧之王》。看到身处底层仍含泪拼搏的尹天仇在大海边流着泪高喊“努力!奋斗!”时,她泪流满面。然后,她擦干眼泪,又打开电脑,笑容再次绽放。她哼着喜欢的歌曲,看自己往日的节目录像,希望能从中找到不足。
一年365天,她没有请过一天假,即使生病也如此,一副拼命三郎的样子。厚积薄发,天道酬勤,她慢慢地在台里脱颖而出,得到了充分的信任和支持。
她就是朱丹,一个28岁的“80后”,一个会将自己的笑容放大、知道如何感染和感动别人的当红美女主播,被誉为浙江“最贵”女主持。“我不是超人,我只是努力地坚持内心的东西,学会了在最低处创造奇迹,想办法不给自己打败仗的机会。”朱丹的成功秘籍只有这一句话,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历史人物生平篇八
摘要:李鸿章作为一个影响了晚清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汉族官僚。可以说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悲剧人物。一生奔波劳累,是洋务运动中做事最多的的人。最后却落得被时人、后人唾骂的xxx贼。今天,我们应该抛弃过去的偏见,全面客观的看待这样一个历史人物。
关键词:李鸿章、洋务运动、爱国、帝国主义、外交
人物简介: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xxx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正文:
前言:中国近代史指的是从1840年xxx战争爆发到1949年xxx成立前夕的历史。1840年,英国对清帝国发动了xxx战争,中国的历史由此发生了重大转折。xxx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势力的入侵、外国资本的流入,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一个独立的国家逐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关于如何评价李鸿章,我想先从李鸿章对自己的评价入手,甲午战争使他一生事业名声扫地,他也承认自己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没想到甲午一战,把我这个纸糊的灯笼给捅破了。现在我们一步一步来看。
李鸿章军功显赫,历任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终于在1870年继曾国藩出任直隶总督,后又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筹办洋务,成为同治、光绪两朝的地方重臣。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手握兵权,统领一方,有人甚至称其“坐镇北洋,遥执朝政”。趋新实物,是李鸿章的特点,他认识到中国应该建立自己的民族工业,不能只向外国人买兵器,所以他积极投身洋务,作为晚清五大洋务集团,拉开了近40年“洋务运动”“同光中兴”的序幕(而且他也是谢幕者)。一方面,他办实业,铁路、海防都是他最早创办的,另外他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电报也,据说创造了47个第一,非常不容易。另一方面,他同时看到光有造机器的的机器不行,还要有造机器的人和懂原理的人。于是他派遣留学生。近代留美幼童,福州船政学堂,陆军军官,都是李鸿章派的,不过留学周期太长,而洋务急需人才,于是聘请洋人,聘请土籍科学家如徐寿、华恒芳等。另外设立翻译官,翻译了很多科学、军事方面的书籍然后办学堂,做了很多事情。在办军事工业后发现国不富就无法养兵。于是又办民用工业,办轮船招商局和洋人争利,开煤矿。办民用工业钱不够用,他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官方出一股,民间资本出一股,总的是国家控股,官督商办。这在当时是一个全新的体制。事实上,李鸿章搞洋务是阻力重重的,很多人认为他大逆不道。比如造轮船,要大机器生产。当时很多顽固派就反对,而且势力很大,认为立国之道在人心,在孔孟之道,不在于机器,那是奇技淫巧。以洋人为师就是乱我中华,就是用夷变夏。至于修铁路,19世纪70年代初就提出来了,最后1889年慈禧下懿旨批准,在那么紧急的情况下耽误了20年。在期间李鸿章修了一条70公里的铁路用来运煤,当时遭到反对。结果不敢跑蒸汽机车,而是用骡子在铁轨上拉着跑。至于洋务运动需要的技术人才,在当时根本没有人愿意学,认为只有孔孟之道才是正道。比如严复就是想走功名之路,但后来父亲死了,家里很穷,他才进福州船政学堂。在洋务派和顽固派历次的争论中,顽固派总是把技术性的问题上升到道德层面,上升到违反孔孟之道。中国人有种泛道德化的倾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纵观整个洋务运动,李鸿章克服了重重困难,中国才取得来之不易的一点点近代化的进步。由此观之,李鸿章是个爱国士大夫。
最重要的一点外交,很多人因为李鸿章代表中国和外国列强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给他扣了个“xxx贼”的大帽子,其实,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生活在世界形势巨变的大环境下,我觉得李鸿章,他也有自己的苦衷和无奈,是不是不签约是好了呢?如果不签约,那就只能继续打。李鸿章一生曾多次与外国签订条约,但他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整个清政府,可是却也有成千上万的人唾骂李鸿章为xxx贼。
李鸿章被指责最多的就是甲午战败,签署中日《马关条约》。李鸿章早就认识到了日本的威胁。1874年李鸿章就说“泰西虽强,尚在七万里之外,日本则近在户闼,视我虚实,诚为中国永远大患。”他创立北洋水师时就指出“今日所以谋创水师不遗余力者,大半为制御日本起见。”甲午战争中李鸿章下令不许出战有诸多原因。首先是慈禧60大寿,不能被一场战争搅和。其次,他深知中国30年的军事变革,不过是一座纸片糊的破房子,实际上不足以战胜日本。其实李鸿章了解自己部队的腐败,之道不能打,只能养成猛虎在山之势威慑日本。
至于后来的《辛丑条约》的签订,李鸿章没有什么责任,战争的挑起和整个过程李鸿章都没有参与。他还和张之洞,刘坤一搞了个“东南互保”,保存了一点实力和中国经济的命脉,一方面没有彻底激怒洋人,另一方面使谈判有了一点最起码的本钱。
是,他的确软弱妥协、卑躬屈膝过,可是史实中李鸿章也对不平等条约与列强据理力争过,殊不知当年在谈判桌上为尽力减少赔款,他极力相争,甚至老泪纵横,哭求当时外国首脑。“弱国无外交”正反映了当时中国尴尬的外交局势,并非李鸿章xxx求荣,实在是逼不得已、无可奈何之举。
李鸿章一生都在为国奔波,晚年更是奔走于各国之间,尽力维护中国利益,为保中国之权利劳累终身。他一心想拯救中国,却在客观中犯下了许多错误。他的功劳是不可抹灭的,其过失也是国人该记住的,但我们不能轻易地骂他为“xxx贼”,这是不公正的。历史的价值在于现在与未来,都说我们要“以史为鉴”,历史人物已经长眠,我们应该在他们的身上看到更多的东西。
参考文献: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历史人物生平篇九
摘要:作为一代枭雄的xxx,从一个没有背景的小人物,如何成为xxx党政军的最高领袖的呢?xxx在世时,平素在多种场合爱讲的一句话,就是要坚持“最后五分钟”,这是他一生都在倡导的坚持哲学,也是他对部下的一贯要求。愚以为蒋的坚持,造就了他的成功。
关键字:xxx 生平 坚持
xxx生平简介及评价:xxx(—),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xxx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1908年赴日本并加入同盟会,1924年担任黄埔军校校长;1926年先后制造“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事件”,打击xxx和革命势力。后任xxxxxx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xxx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1928年任南京xxx主席,继续进行新军阀混战。1931年“9〃18”事变后,任xxx委员长,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攻红军革命根据地。1936年“西安事变”后,被迫接受抗日主张,实行第二次xxx;1938年任中国xxx总裁,xxx青年团团长。抗日战争期间,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皖南事变”后,掀起第三次_高潮。在1937年—1945年期间,xxx成为中国最高xxx统帅,xxx领导200多万国民革命军坚持8八年xxx,xxx纵有千错万错,也不应该将其丑化矮化,也不应该将其全盘否定,xxx虽然有其过失之处,但仍不失为民族的领袖,不夸张地说,xxx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伟人;1943年参加美、英、中三国领导人参加的开罗会议。抗日战争胜利后,与xxx代表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1946年撕毁《停战协定》、《政协决议》,命令进攻共统区,单独召开制宪国民大会,通过宪法。1948年擅自召开第一届国民大会,当选xxx总统。1949年,xxx父子退居台湾之后一直反对xxx,反对美国分裂、“托管”台湾。
xxx有自己的勇气、精力和领袖品质,他不仅是一个有很大缺陷的人物。而且从希腊悲剧的意义上讲。他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的悲剧是他个人造成的。——布赖恩〃克罗泽。有人说xxx是失败的,是个悲情人物,由于其性格缺陷而导致其失去了中国,是个失败者。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蒋是个成功者,因为他成为了xxx的总统,基本解决了军阀势力割据的局面;领导全国抗日战争勉强取得了最后的惨胜;固守台湾,为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为台湾日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美国为了封锁、遏制中国大陆,欲让xxx立,xxx坚决顶住了,他说:“谁要xxx,我要谁脑袋!”)而本文仅从xxx的一个品质——坚持,来简单探讨一下他的成功。
xxx一辈子坚持的三件事:学习、革命、写日记!
坚持学习,不断修身,完善自我,方能具备抓住机遇的能力,从而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抱负。
xxx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正应了那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也正是蒋的坚持学习,造就了他成功的第一步。蒋的母亲为年仅四岁的xxx请了一个塾师,在不到九岁时就读完了《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这四部书要求中国所有有志青年都得在不大理解字里行间的意思时就能句读背诵。9至16岁期间,xxx还学习了“五经”:《诗》、《书》、《易》、《礼》、《春秋》。xxx17岁那年曾求学于一位叫顾清廉的人,此人在奉化镇办了一家名字很古怪的文学馆,馆内收藏了许多经史子集。其中有一部书可能要比别的任何一部都要重要得多,这就是中国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馆内还有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总督曾国藩的著作,对青年xxx更具有关键意义的是,他的老师将自己所知道的有关xxx和即将爆发的革命的情况都告诉了他。私塾学堂满师后,xxx又去了这个镇上的一所学校——龙津中学堂,不过他在那里只待了三个月就突然决定去东京学习军事。1905年5月,xxx乘船东渡日本,可是这首次东渡却有点虎头蛇尾。帝xxx官学校没有革命者的落脚之地,拒绝接纳他们。xxx眼看着不久将不得不回国,他就去学日语。1906年,尽管有段日子他曾抱病在身,但他还是通过竞争激烈的考试,考入了保定军官学校。1907年春,他注册进入东京振武学堂。1909年11月底,xxx从军校毕业。1912年8月,不甘谋职于袁世凯麾下,他决定返回东京继续学习他的军事。1914年xxx回到东京,开始整天钻研中国哲学和军事著作……从xxx的这段求学经历中可以看出,xxx是在不断学习的,这种坚持学习的精神和品质,使xxx不但具备了在动荡和战乱年代应具有的军事理论知识,从而使其能在日后得到身边缺乏军事人才的xxx的赏识,从而当上黄埔军校的校长,奠定了其日后成功的重要的第一步;同时,这种坚持学习,也使其培养了坚韧的勇气和品质,学会了如何用人驭臣之术,为其后来成为一统民国之党、政、军大权打下扎实基础。
坚持革命,坚持xxx,“屡陷逆境”,但总设法从逆境中脱身。“革命必须有坚忍不拔之决心与毅力,奋斗到底。革命党不能为经济环境所困,应以特殊之精神与本身之劳力推进一切革命工作。人在遇到困难重迭阻碍横生的时候,往往容易灰心,这是不足怪的,但我们既是革命党的党员,就应该有过人的坚忍和勇气。”接着,xxx提出他的很著名的一句话:“凡事成功不在起头而在最后五分钟。”
1905年东渡日本打算学习军事的xxx虽说未学成军事,但却在东京结识了后来成为他革命的良师益友的陈其美——人们通常把他看做xxx的最有才华的早期追随者。1907年蒋在东京陈其美介绍他参加了同盟会。xxx第一次参加同盟会的大会时,会后陈其美向xxx引见了xxx。当xxx还在军校学习时,xxx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在华南各地就进行了不少于七次的革命尝试,但都失败了,他的许多追随者被杀了头,清朝的统治依然如故。xxx每次总是主动提出要为革命出力,但每次都由于出于长远的考虑而被拒绝,xxx说,他为革命为中华能作的最大贡献就是完成他的军事学业。当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xxx耳中时,他便决定暂时放弃在日本的军事学业,马上回去参加革命。xxx正打算去德国继续他的军事学习时,xxx为推翻袁世凯而发动了“二次革命”。xxx立即赶往上海投奔陈其美,担任了陈的参谋长。1913年7月23日,按照事先的计划,陈其美宣布上海独立,但这次也和以前一样,革命者举事迅速,失败也迅速。他们攻打的制造局防守严密,战斗中xxx还被一名哨兵抓获,但他设法逃了出来。xxx失败了,但并没因此而失宠,在xxx眼里,他甚至变得更坚强了。1914年春他再一次意识到这些问题。这一年他被派往上海去执行一项任务,在那里组织一起暴动,他计划制订得十分完善,但方法有点欠缺,蒋差点被抓。1915年夏,xxx又迎来了所谓的“第三次革命”,与前两次一样,这一次的结果仍无起色。xxx第一次——但并非最后一次——效法袁世凯惯用的伎俩,策划了一起暗杀行动。因为上海守官两度挫败了xxx占领该城的企图,这一次蒋得将他干掉。于是两名xxx刺客——一个是神枪手,另一个是怀揣炸弹,于11月10日找到了暗杀的目标,但关键时刻他俩却变节自首了。12月5日,原定的海上援助攻城计划只得告吹,设在法租界内的革命总部也被法国巡捕捣毁,xxx爬到另一幢楼上才得以脱险。1916年春,xxx恰好又给袁世凯制造了个麻烦:他占领了位于长江南岸介于上海和南京之间的江阴要塞,后来他的部下纷纷离去,只剩他孤身一人守着要塞。这一次xxx又遭到了失败,不过他再一次逃脱了。
革命初期的xxx,也是一革命的热血青年,屡屡失败,多次冒着被捕牺牲的巨大风险,却总是依然坚持革命,而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也是其成功的关键。
1937年8月13日开始的淞沪会战,打了3个月,xxx以伤亡40万的代价,打死打伤使日军4万多人,是xxx开始后第一次大规模战役。这个战役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淞沪会战后,上海随之失守。这时候,xxx分析了中日双方力量对比和整个xxx的形势,认为上海丢了以后南京难于固守。决计迁都,长期xxx,粉碎日寇迫订城下之盟的妄念。xxx随即开始把南京工厂重要设备全都用轮船一箱箱运到重庆,开始迁都计划以和日本打持久战。他在日记中写道:“抗倭最后地区与基本线在粤汉、平汉两路以西。”又写道,“抗倭之最大困难,当在最后五分钟。”强调仍然要坚持最后五分钟。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xxx召集高级干部会议讨论,当时的情况是:“主和主战,意见杂出,而主和者尤多。”汪精卫本来对xxx就信心不足,这时更加缺乏信心。他向xxx提出,是否可“以第三者出而组织掩护”。显然,汪企图抛弃xxx国策,在xxx之外另树一帜,以达到其xxx降日的目的。孔祥熙这时也从“倾向和议”发展为“主和至力”。xxx认为,与日本议和,外战可停,而内战必起,国家定将出现大乱局面。他在日记中写道:“今日最危之点在停战言和。”xxx下定破釜沉舟的决心:“与其屈服而亡,不如战败而亡。”
也正是xxx对xxx的坚持,拒绝投降,从而最终迎来了反xxx战争的巨大转机,从而实现了中国xxx的胜利,因此为反xxx战争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中国,在二战结束后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及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中国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坚持xxx方面,xxx功不可没。
坚持写日记,一写就是半个多世纪。xxx从1915年开始记日记,一直记到1972年,记了57年的日记。xxx日记内容比较丰富,写他的工作、写他的生活、写他的读书,写他的所思、所想、所行,所以说蒋的日记有比较高的历史价值。xxx的日记有比较高的真实性。第一,他记了他对他的同事、他的部下、他的朋友、他的亲戚的感想。xxx是一个爱骂人的人,谁都骂,比如说孔祥熙,这是xxx的亲家,xxx在日记里骂他“无耻之至”,宋子文也是他的亲戚,xxx骂他嚣张跋扈,绝对不能够再使用他。孙科是的公子,xxx骂他说是阿斗,说孙科这个人,不仅卖党而且xxx,是的不孝子孙。xxx的一个空军司令周至柔,xxx骂他说枪毙十次都不够。这么一本谁都骂的日记,xxx生前可以公布吗?不能公布,所以说xxx的日记主要是写给自己看的,不是为了做秀。第二,xxx在日记里写了许多他的私生活,比如xxx早年很好色,xxx表示他要跟自己的好色进行斗争。比如说xxx逛大街,他对面走来一个女孩子,xxx一看这个女孩子长得很漂亮,他心里就想这个女孩子很漂亮,当天晚上xxx进行思想斗争,他的日记里会出现这么一行字,前面四个字是“见色心动”,就是见到一个漂亮女孩子心里动了,下面五个字,“记大过一次”。xxx日记的价值就在于揭示了蒋这一辈子内心活动发展的过程,也包含了许多重要的中国政坛的内幕,包括了世界历史的一些重要的内幕,这个是最吸引历史家的地方。
感谢xxx坚持记日记的好习惯,这不仅成为后人研究xxx本人的重要史料,也能够还原很多真实的历史。然而我想说的是,正是一件简单的写日记,xxx坚持了一辈子,这就是不简单的了,好的坚持的习惯,平凡的坚持,是像xxx这类伟人能够成功共同的基本品质之一。
曲折可以加速人的意志成熟;坎坷可以锤炼人的人格成熟;挫折可以培育人的性格成熟。而唯有坚持才有希望,如同你在黑暗中茫然绝望时看到的一缕光线;坚持就是毅力,仿佛是你在即将放弃时,无意中增加的一丝气力;坚持就是灵魂,支配着你不懈地为梦想努力,不断前进!坚持没有豪言壮语,因为坚持不是一时血气方刚的冲动,更不是心血来潮的努力,而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拼搏!xxx的一生就很好的诠释了坚持的含义,于是他取得了成功。
人人都有理想,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人人都在现实中活着,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于是,有一部分人展开了翅膀飞向了理想的天空,有一部分人却驻足在原地停滞不前。现实是残酷的,未来社会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但是,生活赐予我们的是一样的多。正视现实,为了你的理想而永不言弃,我们完全可以一步一个脚印的实现我们的梦想;正视现实,为了你的未来永不言弃,我们完全有能力找寻我们向往的领空;正视现实,为了你的成功永不言弃,我们完全可以拥抱辉煌。因为,我们知道,只要坚持——永不言弃。我们的明天会充满阳光,充满成功的喜悦。
总是在想,90后的我们,还在坚持着些什么?无论在坚持着什么,希望我也尽量一直拥有坚持的精神吧。
参考文献:
1、杨天石:《xxx日记与xxx其人》;
2、赖恩·克罗泽:《xxx传》
3、京中:《xxx评价》
4、合肥论坛,天下人《对xxx的评价》
5、百度百科《xxx》
6、红袖添香论坛,老李侃刀:《简论枭雄xxx的成功与失败》
历史人物生平篇十
【摘 要】从春秋战国到xxx战争,中国都在变。但是与古代相比,近代的“变”有其特殊性:速度快、变化大,变的面广等。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就是叱咤风云的历史,这个变是前进的,是由落后走向进步的。我们研究近代历史人物一定要把握近代历史这一变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近代历史;历史人物;时代特征
中国近代历史是一个多变的时代,是“亘古未有之奇变”。从春秋战国到xxx战争,中国都在变。但是与古代相比,近代的“变”有其特殊性:速度快、变化大,变的面广等。近代的中国社会出现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就是叱咤风云的历史,这个变是前进的,是由落后走向进步的。我们研究近代历史人物一定要把握近代历史这一变的时代特征。
一、从第一次xxx战争开始看待近代历史人物思想觉醒
在19世纪 40至50 年代,这个时期出现了像林则徐、魏源、洪秀全等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精英。他们是从封建历史时代进入到近代的,他们身上带着较多的封建时代的烙印,但他们仍然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代表人物。睁眼看世界,属于这个时代的特点。例如:魏源写的《海国图志》,如果用我们今天科学的眼光来分析它,这本《海国图志》是一部错误百出的书,完全可以否定它。但这部书的内容毕竟是当时中国人开始研究外国情况的第一本书,但它是在中国人对外面世界完全不了解,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借鉴和中国人缺乏世界地理知识的情况下写出来的。当时的道光帝连香港在何处都搞不知道,而魏源却阐述了世界地理,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二、从19 世纪60至80 年代约看待历史人物的改革主张
这个时期产生了两派人物: 洋务派和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同样这两派人也是这个时代的产物。顽固派是旧时代的保守思想的体现,直到80-90年代还顽固的存在,但是,其中有些人被逐步分化了,而多数人停滞不前,没有多大变化。顽固派被重创是在义和团运动已后才得以实现。义和团运动后,这些顽固的守旧势力基本上被摧毁,而改良主义者在不断的扩大,一大批人的人思想变得进步了。长期以来,史学界一直在争论洋务派与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区别, 最终达成共识是区别是有的,但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承认其中的一点是不对的,说没有联系,那就有许多问题就说不清,不谈区别不就不符合事实。例如:李鸿章与郑观应等人没有区别吗?同是洋务派之间也存在着区别,如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三人之间就各不相同。他们既有同一性,也有差异性,他们在对于外来侵略态度上就各不相同。如果我们只看到同一性,却不看他们的差异性,那就不符合历史事实了。
三、从甲午战后看历史人物在戊戌变法时期的思想进步
这个时期历史人物的特点是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是其代表人物。其思想在洋务运动的基础上大大的前进了一步,历史学界对其研究较多,康、梁师徒两人后来变化很大,过去都说梁是保皇党、立宪派、甚至是投机政客,而其实情况是梁在近代中国许多问题上是进步思想,如护国讨袁运动。
康有为最大的功劳是推动维新变法。1895-1898年是康有为的时代,他由南而北,由北而南,顽固派视他为洪水猛兽。戊戌变法失败以后,他流亡海外,但仍然坚持立宪救国,确实不失为时代的骄子,充满了正气与斗志,进入民国后,他不忘复辟帝制,最终成了时代的落伍者。在早年,他写的《人类公理》中,讲民主、讲自然科学知识,讲很多反封建的话,显然都是进步思想。但进入五四以后,他的言论为之一变,大讲人生,前后变化如此之大,这是什么原因呢? 甲午战前,他未出国门一步,极力反对磕头,变法以后就流亡海外,周游一圈后,回国就主张磕头了,这却是为什么呢?后来他的君宪理想破灭,在张勋复辟的闹剧中,他是其中的一员,积极参与筹划,梁启超曾就痛斥他的这一错误行径。
四、从辛亥革命到五四前后看近代历史人物的力挽狂澜
辛亥革命时期英才辈出,不仅出现了像xxx、黄兴等一代伟人,还有像陈天华、邹容等爱国进步人士。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在反清革命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为他们的呐喊,激励了许多年轻人走上了反清斗争的革命道路。章炳麟虽然不是狂飙式的人物,但在苏报案中表现得很突出,所以,我们也可以把他看作是狂飙式人物。狂飙式的人物对社会冲击力最大。
例如:蔡锷拥护袁世凯,这说明他是立宪派,但他后又拥护xxx,所以他又是革命派。这些说明他是一个稳健派、务实派。在辛亥革命时期,他作为一个务实人物同样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人物。在“五四”后到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涌现了像鲁迅、xxx、xxx、xxx、xxx等一大批人物,这代历史人物的特点是提倡主义,主张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多少带有激进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他们不仅是社会变革的倡导者者,而且是思想家、政治家和革命家。
五、从第一次大革命到xxx爆发看历史人物的民族希望
大革命时期涌现了xxx、xxx、xxx等一大批人物。当然xxx也是其中之一,客观的讲,xxx对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推进国家统一,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要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历史人物,不能完全用xxx的标准去评价历史人物;
不能用党史来代替国史;不能从党的立场和是非观点去评判其他历史人物。要从中华民族发展的大局来规范一切历史人物的研究。哪怕就是xxx的历史人物同样也要从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大背景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研究。近代人物变化从“一二?九”运动到抗日战争,从张学良、杨虎城到xxx时期涌现出的杰出代表人物,其中xxx人士也很多。他们是那个时代的丰碑,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总之,近代中国社会变动之剧烈是前所未有的。近代众多历史人物在百年的历史变革中,因社会变迁而形成各种不同层面的历史人物。我们现在研究近代历史人物,要对处于不同历史层面的人物要区分对待,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方法,注意评价其政治性、社会性及时代性等多方面进行考虑,这样才能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背景中正确的审视。
猜你喜欢:
历史人物生平篇十一
项羽,历史上著名的西楚霸王。每每谈到项羽,人们总想到他身披铠甲,胯下乌骓马,手持霸王枪的英雄气魄;也能想到他优柔寡断,猜忌将领,最终乌江自刎悲壮场景。项羽透露出大丈夫的气概,也诠释了人无完人的哲理
早在他年少时,偶遇秦始皇的车骑,便誓言将来必定取而代之,从小抱有大志,将来必成大器。长大后练得一身武艺,率领楚国将士奋勇杀敌,身先士卒,反抗秦朝统治,恢复楚国大业。昏庸的君主让他义愤填膺,率兵起义,赢得民心,斩杀昏君,独揽大权,自称西楚霸王。
有人说他之所以能当上楚霸王,是因为他的出身高贵,乃项燕之后,依靠祖父才得以上位,可我却不这么认为,在渡江攻秦之际,项羽下令让军兵破釜沉舟,誓言不推翻秦朝决不渡江,一时间激发了数万将士的斗志,使得他们可以以一敌百,勇猛异常,项羽将士威震四方,足以说明他的才华与谋略,可见登上王位,并不是因为其出身显贵,而是靠的真才实学。‘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南宋著名诗人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由此看来,项羽不愧为当世英雄。
可就在这看似完美的人物背后,却有着无法弥补的性格缺陷。《鸿门宴》中,范增多次提醒项羽尽早杀沛公,以除后患。项羽却故作不知,多次浪费良好的机会,放走刘邦入虎归山,为之后楚汉相争留下极大的隐患,这件事中项羽优柔寡断的性格暴露无遗,同时也体现出他对于谋士的不信任,于是就有了之后刘邦巧用反间计,使得范增不得不离开军营,半路病死。xxx曾评价项羽“以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可见项羽之猜忌,是其最大毙命矣。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就是项羽在虞姬逝去最后之绝唱,实在令人悲痛不已。
项羽,勇猛善战,有勇有谋,实乃大丈夫也。但猜忌用人,优柔寡断,狂妄自大,最终无奈乌江自刎。比起神话中完美无缺的人物,我更喜欢这样有优有劣的西楚霸王。
历史人物生平篇十二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涌现出一个个人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他们都曾为我们的民族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众多的历史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汉代的太史公司马迁。
司马迁,字字长。生活在西汉景帝、武帝时期。他从小就聪慧过人,加之出生在世代为官的家庭里,自小就受到文学的熏陶,为以后写出鸿篇巨著奠定了基础。
青年时期的司马迁,曾经离开家乡到各地游历。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大半个中国,一路上的见闻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游历回来的他原本很高兴,可不幸的是他的父亲生病了,生命危在旦夕,父亲临终前的遗愿成了司马迁毕生的努力和追求。
为了能尽快完成父亲的遗愿,他天天埋头写作,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就在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史记》的写作时,飞来的横祸改变了他的命运。“李陵事件”的几句耿直之言尽成了他最痛苦的记忆,并受尽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在多少个日日夜夜,绝望充斥着他的生活,伤心欲绝的他甚至有过一死了之的念头,可一想到父亲的遗愿,他潸然泪下,怎能带着遗憾去见九泉之下的父亲呢?就这样他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炼狱般艰难地写出了令世人惊叹的千古绝唱《史记》。人生的苦难成就了他辉煌的人生。此生已无怨无悔。
虽然司马迁生活的时代已离我们极其久远,但他人生的印记却还是那样地清晰可见,尤其是他那在绝境中顽强奋斗的精神早已穿越了时光的隧道,成为人们在逆境中的指路明灯。永远为后人所传颂。
斯人已逝,但他永远活在我的心中,不曾离开过。相信他的精神将会伴随我直到永远。
历史人物生平篇十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应构建一个与现有体系有所不同的新的世界近代史体系。钱乘旦提出的“现代化体系”具有很多优长之处。但是在构建世界近代史体系时,需要注意世界通史的整体性、内容与主题的联系性、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在其内涵的提法和表述上具有一致性,并且应有明确的时间概念和重大历史事件作为世界近代史起始和结束的标志。
世界近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世界现代史;现代化体系
就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最具代表性的世界近代史著作,主要有三种。一是杨生茂等主编、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世界通史·近代部分》,该书是周一良、吴于廑主编的四卷本《世界通史》的组成部分。这部著作按照社会形态(社会制度)来确定近代时期,即近代是人类历史的资本主义时代,起自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止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和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二是刘祚昌等主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世界通史》近代卷。该书是崔连仲、刘明翰等主编的六卷本《世界通史》的组成部分。这部著作也是将世界近代史确定为资本主义的历史,起自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下限原来定为1917年十月革命,后来改为1900年。三是刘祚昌、王觉非主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世界史》近代史编。
该书是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六卷本《世界史》的组成部分。这部著作虽说是按照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的观点来编写世界近代史,但仍将世界近代史与资本主义相联系(只是在文字表述上有所不同),并将世界近代史的起点定在1500年,终点则定在1900年。综合起来看,第一种与第二种起点相同,终点不同;第二种和第三种终点相同,起点则不同。三种体系的共同点是将世界近代史与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只是第三种体系强调世界历史是在近代时期(即资本主义时期)由分散而发展成为整体的。
以上三种世界近代史体系,从上个世纪60年代直至今天,在我国史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于我国世界史学科建设来说,这三种体系无疑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对于这三种世界近代史体系,我们不拟详加评论,但是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本文提出与之不同的世界近代史体系新看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有必要构建一个新的世界近代史学科体系。而在这个方面,我国著名学者钱乘旦提出了一个设想,可以称之为“现代化体系”。钱乘旦在《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一文中认为,自世界进入近代以来,几乎一切事件、一切变化都围绕着现代化这个主题。因此,他主张“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钱乘旦根据现代化这个主题或主线,将世界近现代史划分为五个阶段。他所划分的第一个阶段到第四个阶段(从离现在约六七百年的中世纪晚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也就是世界历史的近代时期。虽然这个体系目前只是一种设想,还没有出版按照这个体系编写的世界近代史(以及世界现代史),但是这个新体系的提出,很有新意和创见。从总的方面来说,我们赞同钱乘旦的意见,认为世界近现代史的确是世界各国走向和实现现代化过程,可以将现代化作为世界近现代史的主题、主线或中心思想。但是,就“现代化体系”涉及的诸多方面的问题,我们还想谈点补充意见。
我们认为,世界近现代史是人类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时期:近代和现代。第一个时期的历史是世界近代史,第二个时期的历史是世界现代史。在我们看来,所谓近代,就是人类社会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第一个时期。
现代化过程的第一个时期(世界近代史)开始于工业革命。这是因为,工业革命使人类开始进入工业社会(或工业经济时代)。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是划分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的一个界标。我们认为,世界近代史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世界历史,或者说是工业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因此,我们主张以工业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起点。
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是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其下限是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这是人类社会实现现代化的第一个时期。但是,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因此现代化道路呈现出多样性。现代化不仅没有同一模式,而且也不是同步进行的。因此,在近代时期(即人类社会现代化过程的第一个时期),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现代化(俄国的现代化是在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实现的),亚非拉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虽然(以另一种地位和方式)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可是它们在近代时期并没有实现现代化,以致其现代化任务还要留到现代时期(即人类社会现代化过程的第二个时期)去完成。
人类社会现代化过程的第二个时期(即钱乘旦所提出的新体系的第五个阶段)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工业社会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第三次技术革命兴起。第三次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均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使人类开始走向知识经济时代,进入信息社会。虽然亚非拉国家尚未实现现代化(个别国家例外),就整个世界范围来说,人类社会现代化过程并没有结束,因此也可以将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看成是工业社会(工业经济时代)的继续、发展和延伸,但是,由于20世纪40年代以后世界发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已经使世界历史具有了不同于现代化第一个时期(近代时期)的特点和规律,因此,我们将人类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第二个时期的历史,称之为世界现代史。 为什么赞同“以现代化为主题”?我们认为,“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代史体系,具有很多优长之处:
首先,从指导思想来说,它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而这个观点正是构建世界近代史新体系的理论根据。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历史主要是社会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历史。社会生产方式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社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改变,从而引起社会生产方式的演进。因此,从古至今,才会出现不同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世界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也就是社会生产方式演进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主题或主线,就是现代化。
其次,这个主题抓住了世界近代时期历史发展的核心和实质。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直到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也可以看成是工业经济时代的继续、发展和延伸(有学者称之为“后现代”、“后工业”社会)。从古至今的历史,也就是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历史。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开始于近代时期,如果将世界近现代史视为一个整体的话,那么,近代时期的历史则是它的上部。因此,将现代化作为世界近代史的主题或主线,正是体现了世界近代时期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质,也就是世界近代史的核心问题之所在。
在这里,我们想对老一辈世界史学者提出的“从分散到整体”的观点谈点看法。“从分散到整体”的观点把世界历史形成为整体看成是“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相互交叉发展的结果。这一具有独创性的观点,在我国世界史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历史发展事实表明,世界的确是从分散走向整体的,世界近代史的新体系也必须包含“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的内容。但是,我们认为,“从分散到整体”的观点,如果从字面上来看,容易使人感到这个提法只是着眼于世界历史发展的表面现象,而没有反映出世界历史发展的内在实质。“从分散到整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如提出这一观点的吴于廑先生所说过的:“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发展,是决定历史纵向和横向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它把历史的这两个方面结合在一个统一的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之中。”(《总序》)因此,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实质,应该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就是现代化。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382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