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演讲稿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演讲稿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演讲稿篇一
如何看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呢?我想就是坚持有破有立。
传统文化的优秀性。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留下了难以计数的文化瑰宝,就是现在的人,也未见的能够达到那样的思想高度,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加以传承的精神财富。比如孟子说,当一个国家不仁义的时候,持有正义的一国就可以高举正义之旗,前去讨伐,这一论点同现在国际上那种“人权高于主权”的观点何其相似乃尔;再比如中华民族在抵御外来入侵时所积淀出的精忠报国精神,与现在提倡的荣辱观也有一脉相承之处。
传统文化中也有糟粕。由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特别是农耕文明和官僚文化,重农轻商,过分仰仗士官阶层,没有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商业文化,缺乏产权意识和诚信意识。皇帝讲究的是分封诸侯,家庭讲究分家单过,因此中国人很难出现那种跨国超大型企业,考股份这种形式把分散的资产联合起来在中国则变得更加艰难,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摈弃的。
因此,我们教育青少年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时,应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科学态度,并在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以经典诵读为先导。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因此,千百年来尽管经历了封建社会的千锤百炼,但传统美德依然流传至今,并散发着无人能及的独特魅力,也正是这样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打造了国人“忠勤,仁义,厚德,睿智”的优秀品质。为了更好地加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学校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布置经典诵读内容。从低年级的《论语》、《三字经》,到中年级的《千字文》、《唐诗》道高年级的《宋词》、《名人名言》。要求学生每天利用晨读时间,饱览古今传统经典,理解内容,注重理论实践结合,阐述表达现实意义。从“学而知”入手,逐步达到“知而行”,从而完成“行更知”的德育途径。以校园环境建设为导向。学校不仅要在理论上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教材及图书,同时,也要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及传统氛围的营造。结合班级的特色,把学生的日常行为与传统美德的学习结合起来,有批评,有表扬,有反省,有鼓励,有悔悟,有希望,真正实现了传统美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中华传统美德是我国传统美德文化的精华,将中华传统美德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在自主创新中深化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要适应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注重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品德修养教育,在社会与生活中灌输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语文课中升华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在音乐美术学科中身渗透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等,不断促进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发展,提升青少年的精神境界,加强其对传统美德的认识及深化。
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使传统美德深入人心。
利用重大节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华美德教育。学雷锋纪念日的学生实践活动,“三八”妇女节母爱的教育、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等。
为了更好地实现“古为今用”的教育理念,注重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把传统美德的理论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并运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
以家庭和社区为阵地。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思想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在孩子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成立家长学校,定期为家长开设家校课堂,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为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形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逐步向家长宣传和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内容。
在传统美德教育的初期,采取孩子做、家长看、共同感受中华美德的方法。开展“三说三做”活动,“三说”即说三句话:“您好、您辛苦了、节日快乐”。“三做”就是做三件事:“鞠躬、让食、抄三句话”。要求学生完成规定动作,写下活动的感受,同时,要求家长虽然不参加活动,但要写下看到孩子参与活动后的感受。
在传统美德教育的中期,采取孩子做,家长同做的方式,共同实践中华美德。开展以“我和父母同做”为主题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由学生和家长一起探讨。紧紧围绕“忠、孝、礼、诚、信”等内容,坚持明理、激情、导行的原则,使孩子和家长在活动中明白为什么要继承和弘扬中华美德,让他们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并通过时间参与,让其知道怎样做才能继承和弘扬中华美德。顺利推进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智、信、忠、孝、礼、义、廉、耻是几千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只有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才能使中华民族更加生机勃勃、更加和谐。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就是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引导青少年树立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观念,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演讲稿篇二
大家好!
19世纪西潮的引入,使传统文化开始被人们所谈论。19世纪末,西方国家的入侵使中国社会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使有着几千年历史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的发生了冲突,并且激烈地搅动了整整一个世纪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注之心。
中国传统文化
20世纪以来,人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受到了各种理论与主义的直接影响,虽然其间纷争激烈,但由于对现代化及富国强民的急切要求始终占据着意识上的主导位置,因此,以这样一种标尺来观察处置传统文化便成了最为自然不过的事情,又由于固有的历史局限,这种主导意识从一开始便带上了偏至的倾向,自然而然,传统也就成了守旧僵化的代名词。从思维方法上看,便是线性的进化论取代了整体和谐的发展观,排他性的绝对论取代了多元自存的观念,政治的功利性掩盖了文化价值的自主属性等,在这样一种强化“过滤”下,传统文化合理存在的理由也进一步删汰几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全盘西化”论便成为了这种思想的伊始,而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则正是这种思路发展的一个极致,以“破除封建主义”为名目所进行的各种活动,试图从人们的观念中涤除来自传统的影响,进行彻底的思想上的“换血”。直到现在依然有人在不断的大肆批判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恨不得将这一切埋入坟墓……经历了这一切之后,我们差不多可以感受到了一种历史的空虚感,传统离我们似乎愈来远去,我们应该开始反顾、回眸传统文化!
我们为什么要反顾、回眸中国的传统文化呢?
曾经有一位韩国的文化官员说过这样一句话“19世纪是军事征服的年代,20世纪是经济征服的年代,而21世纪是文化征服的年代”由此可见文化的重要性,这里的文化强调的是民族文化,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否则必将成为外来文化的虏役与附庸,最终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要保持自己民族的特色,那就要求一个民族在自己的文化构建中必须从传统文化中吸收思想成分,也就是说,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渊源的东西,是任何一个继之而起的新的文化所对接和承袭。我们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更新和超越,否则新的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现代文化建设上,我们应当回朔到我们民族所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去,并立足于这个深厚的根基之上努力开掘其适应现代的当代意蕴!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才不会成为别人的附庸,只有这样才能主宰世界,正象歌德所说的那样“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一定要放眼全球,将我们民族的东西传遍世界的每个角落,而不至于让世人忘却!
但是事实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样,与提倡吸取传统文化力量相比,在我们耳边响起的更多的是“西学中用”之类的言语。这种思潮其实是割裂了传统文化与新文化的的血脉关系,否定文化发展的延续性,具有明显的片面性。他们似乎忽视了这种延续性,正是因为文化的延续性,才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世界上惟一绵延不断发展至今的一种文化类型,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的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文化先后因为亚历山大大帝的占领而希腊化、恺撒占领而罗马化、阿拉伯人移入而伊斯兰化,希腊、罗马文化则因日耳曼民族的入侵而中断并沉睡千年,但是在中国,此类情形却从未发生。
之所以会出现“西学中用”这样的思潮,是因为在这些人的心中,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无是处,甚至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导致了我们的落后与退步,我所听到的最为过激的说法是“中国之所以落后是汉字惹的祸”。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其实,传统文化究竟是导致社会的进步还是退步,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也因此,在建设走向新世纪的新文化过程中,我们最大的问题并不是要不要传统文化,而在于能否辨证的看待传统文化,能否把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充分发掘出来,从而创造出一种既适应于现代化建设,又能积极推动精神文明进步的新文化。从传统的本质上讲,传统既是前代人同后代人在文化继承上的中介,又要靠后代人根据时代的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自觉的扬弃,才能得以继承和发展,而并非全盘的抛弃或者是盲目的复古、大加推崇。
这就带来了怎样去继承传统文化的问题?我们经常所奉行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但是这其中本来就蕴涵着从哪里取得问题,一般人总会认为只要是古代的东西,到里面抓取东西就行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我认为我们应该拨开种种旁枝蔓叶,从传统文化的源头去探索其中蕴涵的深厚意蕴。现在,我们社会中所流行的很多有关传统的东西并非我们先人所要表达的东西,而是在流传的过程中被一些人进行了篡改与歪曲。比如我们经常所说的“中庸”之道,按照孔老夫子的解释,中庸的“中”有中和、中正、不偏不倚等含义;“庸”字是用的意思,“中庸”即中用之意,所以,中庸意即把两个极端统一起来,采取适度的中间立场,既不能过,也不能及。在政治上,表现为既不能一味宽容、宽厚,采取无为的态度,也不能使政策过于刚猛,刑罚过重,二者要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以中和的态度处理政治问题。在经济上,要给予百姓实惠,但不能浪费;要使百姓勤于劳作,但不能过度压榨,使它们产生怨恨;要允许各种欲望的满足,但不能鼓励贪婪、没有限度。如此等等,中庸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肮脏。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竟变成了折中主义、明折保身的处世哲学,一直到现在成就了一门“伟大”的学问-----厚黑学,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阻碍我们社会进步的并非是我们一些真正的传统文化,而是那些被篡改和歪曲的东西,这就一条河,当河水从源头流出的时候,可谓是纯洁的东西,但是在她流经的过程中受到的严重的污染。这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下游的人总认为源头就是那样的肮脏……,也正如朱熹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只有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去吸取其中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反对“西学中用”并不是拒绝西学、屏弃西学。恰恰相反,我们应注重吸纳和融合西方的先进文化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通融性,在这一方面,似乎要求我们要有大唐帝国那样的气魄,回顾历史,唐代文化之所以繁荣就在于它靠着自己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非凡的吸纳力和交融贯通性,敞开自己的胸襟,广泛的吸收外来的文化,形成了中国化的文化,仅宗教方面而言,在这一时期,不仅印度的佛教逐渐的中国化,使佛教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也开始传入中国,使唐文化呈现一派胡曲雅乐互放异彩的繁荣景象。但是,也有一个前提就是要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表明既吸纳和通融外来文化,作为本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又保持本土文化的主体性地位,才能不断地发展中国文化,重新造就一个文化上的帝国。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演讲稿篇三
大家好!
近年来,特别是在党的以后,在多个场合中都围绕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发表了一系列的讲话,从而也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
“国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广泛的被人们当做是一种精神信仰,而随之发酵了起来,成为时下引领人们价值观的新概念。如在学校里设置国学课程,寺庙里开设国学夏令营,企业里开办国学培训班等等。“国学热”以它一定的适用性及实用性,被企业家用来打造品牌,加深其企业的文化内涵,家长们将《弟子规》等一些国学经典用来作为他们管教孩子的法宝。
随着传统文化持续被人们广泛的继承和发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态度上,也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分歧:一种是持全盘否定的文化虚无主义,既把传统文化说得是一团糟而毫无价值可言,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经商大潮的背景下,“国学”曾一度的被边缘化,前不久在人民网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上海删除小学语文课本中的8首古诗词和几篇文言文的报道,被一些个网友们认为是数典忘祖的行为,减负还是减传统文化观点也一度引起了人们的热议。第二种则是持全盘肯定的保守主义态度,死守着固有的传统文化,认为传统文化什么都是好的。那么,当今社会下,我们该如何领会、继承和发扬好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呢?
笔者认为,首先,在批判和继承传统文化时,我们心理上既不能是“趋之若鹜”也不能是“疾之如仇” 的态度,而是要对传统文化实现弘扬与超越,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传播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对其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要加以扬弃。其次。在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方面既要有针对性地学习,同时也要冷静的对待社会上存在的“国学热”,在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采取兼容并蓄、多元共生,从而达到文化的交流共鉴。不能够强调了国学,就放弃了对外国先进文化的学习,要结合时代的背景,用世界性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但要认真学习、熟知、理解更需要来继承、革新、创造和发展,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传播到世界从而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目的!
最后,要创造性的转化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支持和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开展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工作,使之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被全面发展,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弘扬和传播文化的主体,只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足于实践,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才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耳濡目染深入到人们的思想灵魂中,从而真正意义上认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智慧之魂。要保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特性,最根本的就是要保持自己的文化,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生命力、凝聚力以及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演讲稿篇四
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自信的源泉。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浩浩荡荡,滋养出的是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浸染着的是中华儿女炽热的爱国情怀,凝聚成的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力量,孕育的是历经千年洗礼依旧熠熠生辉的民族精神。
我们刚刚过了一个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它是一个庄重的日子,在这个日子里一家人、一族人乃至整个民族,追贤思孝,祭祀祖先和民族始祖,以及缅怀英杰。我们经常说,清明到,儿尽孝。清明节的内在是孝道的传递、弘扬。
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对美好的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
同学们,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让我们拥有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光彩,让我们每个人都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谢谢大家!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演讲稿篇五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内容是保护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昨天我们刚愉快地度过了这个法定节假日,但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在得知韩国端午祭在20__年11月25日申遗成功时的愤慨。中国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竟被他国争先抢夺,亦或跃跃欲试。从“端午祭”申遗到“汉字之争”,“中医之争”,再到近期的“风水之争”,文化摩擦在中韩坊间蹭出不少火花,而结果,绝大部分,中国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被韩国成功申遗了。
中国人在责怪韩国人的恬不知耻的剽窃行为时,是否有理性地看待这一系列事件,反省自己呢?遥想当年,中国软弱,帝国主义侵占中国领土,如今韩国的一些政客正在大规模抢占中国文化时,有一些从洋媚外的人正在风风火火地哈韩,韩国的二流肥皂剧和服饰潮流都备受国人的追捧。还没有到12月25日,大城市的各大商场,甚至政府出资在筹备平安夜、圣诞节,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中国古老而美丽的七夕节,却很早就翘首以待2月14日的情人节,或许现在就不奇怪为什么韩国可以一直申遗成功了,不要老是怪罪于政府的无能,也不要怪罪于韩国的无耻,因为是我们自己把我们的文化丢弃了。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盲目的愤怒,而是要自己首先重视自己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一直对祖国的文化保有高度的热情。利用各种媒介,多多的宣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对国人从儿童时期起就教导他们重视,让更多中国人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而非盲目吸收别人的东西。政府也应该重视传统文化,重视“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起步。加大传统文化在民间的教育宣传。这种高度重视的意识,从官府传递到民间,从我们这一代传递到下一代,我们国家的文化还会丢吗?小小韩国还可以这样张扬跋扈却可以屡屡得逞吗?“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演讲稿篇六
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当脚力被各种交通工具代劳,当传统文化在濒临灭绝的边缘苦苦挣扎:处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又该何去何从?科技为上,传统靠边?还是传统为要,科技为辅?
在如今纷繁芜杂的大环境下,科技与传统文化不可偏废。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让人享受舒适生活:积极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便对西方现代科技有一种盲目的恐惧或崇拜,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国门,打碎了天朝上国的美梦,也在国人心中种下了恐惧而又歆羡的种子。科技强国也被无数国家奉为圭臬。科技霸权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现代科技的优势展露无遗。
但我们就该为此放弃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讲究仁义礼智信,中国文化具有兼容并包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伟大的中国文化是我们传承千年,历久不衰的法宝,也是我们走向复兴,开创未来的根本保障。虽然,传统文化不乏糟粕,虚荣、麻木等劣根性便是糟粕的体现。但,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我们经久不衰,绵延不绝。文化的包容维持着中华民族的和谐与稳定,也为民族大家庭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生机。五千年的积淀造就的是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这碰撞与融合中,各自焕发出新的的生机。科技赋予传统文化科学特性和创造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而科技发展中形成的科技精神,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念等,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传统文化。在科技条件下,传统优秀文化经过现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创造活力,它既蕴含了现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导着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发挥科技优势,改造传统文化,是保持传统文化生机的不二法门。
同时,传统文化的道德原则、和谐理念也指引着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走向。先进科技的发展为人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现代建筑的发展并随着邻里人情的冷漠,交通工具的进步伴随着健康的,电子文档的的发明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书写能力的退化。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也只能依靠传统文化。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令举世深思的论点:“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而七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在巴黎宣布,解决21世纪人类的生存问题,必须去20xx多年前的孔子学说中汲取智慧。弘扬传统文化,解决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也指引着科技的发展。
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在碰撞交融中永葆生机与活力!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演讲稿篇七
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各位前辈,各位小朋友们:
大家好!(向与会人员鞠躬)感恩这次大典的举办者和主持人,给了我这次汇报、学习、历练的机会!(向筹办者鞠躬)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一位传统文化学习传播、经典诵读力行的受益者。去年在这里,我向大家汇报了《现代人传承儒学的意义和方法》,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这几年来学习、推广传统文化、诵读力行圣哲经典教诲的点滴心得。
自20xx年以来我和孩子们一起,在王老师的读经教育理念支持下诵读以儒家《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家《老子》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按照经典的教诲“克己”、“克念”的要求,一路走来,可谓有酸也有甜,有苦也有辣!总起来说,可谓受益匪浅。
首先,和老师讲得一样,通过和孩子们诵读经典,我自己有了很大的进步。
圣人教导我们:“克己复礼为仁”、“克念作圣”、“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吾日三省吾身”等等。这些理念让我改变了以前做事的心态,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脾气不再暴躁,开始反躬自省等等。正是这些改变,让我的家庭战火渐渐熄灭,挽救了我濒临破碎的家庭,给孩子的成长营造了比较和谐的家庭环境;也正是这些改变,让我对自己的命运不再有抱怨、嗔恨,明白了一切都是自己感召来的,只有从自己的内心真正改变开始,从自己的点滴行动无怨无悔的改变开始,做到“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真的,传统文化所承载的圣德智慧,学了以后,相信;体解圣人心愿放下个人利益、颜面,发愿和圣人一样利益众生、利益社会,大同不至,誓不停息,死而后已!;《论语》中曾子教导我们“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立大志向,知难而进,永不停息,是行,信、愿、行三者具矣,在圣人圣德圣慧的庇荫护佑下,我想我们的生命一定会大放光明,价值倍增!感恩老师的引导,感恩圣人留给我们的圣德智慧之作!
再有,以前我是一个心理素质极差,信心极为不足的人,三个人一起都不会不敢大声致词,看到别人激昂慷慨的演说羡慕的不得了,当快轮到自己的时候,心里就怦怦跳,上台后,本来准备充足的内容却什么也说不出来,通过和孩子一起读书,我有了信心和内容,我竟然能够当着这么多人引经据典,这大概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吧!再一次感恩老师的引导,感恩圣人留给我们的圣德智慧之作!
其次,是通过读经典孩子们的变化。
别人的孩子看电视、玩玩具、打游戏、看动画的时候,我要求我的孩子和我的学生是要读书的,时间久了,我的孩子和家长听话的学生读书的时候和别的孩子看电视、玩玩具、打游戏一样愉悦,一样投入。只要有文字、有书的地方。孩子们很快就会静下来,沉浸其中。这大概就是“志于道”的乐趣,大胆的比对一下,这大概就是复圣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状态和境界吧!这种状态,学习和成才还用担忧吗?智慧的家长们,有缘到场的朋友们,让我们的孩子远离毒品——电视、游戏、肆无忌惮的玩耍、看动画,就像毒品一样侵蚀着我们孩子的心灵,我们的孩子欲罢不能,就像有烟瘾酒瘾一样,很痛苦——不要再让孩子一时表面愉悦,一生空空碌碌无为了!今天读圣贤书,好像苦了一点,可苦一阵子,幸福一辈子,虽苦亦乐,虽严,是真爱呀!
另有今年暑假,我们全日读诵论语,力行弟子规的经典共学班吸引了大中小学生20余人,一个月下来,孩子们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甚至逆反,由于寄宿,最终适应下来,浮躁的贪欲,自我意识大大减少,继之而来的是彬彬有礼的儒雅风度和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良好习惯。我们所说的读书,是口诵心惟,是熟读玩味,念兹在兹,浸入心灵,见诸言行。所以,朋友们,及早为之,及早受益,事半功倍!
还有,就是在推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北京读经教育推广中心、北京华藏图书馆、以及安徽庐江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种子老师、孔夫子后人孔先生、圣城曲阜儒者联合会段会长等等各界人士的无私帮助,让我体会到了“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德不孤,必有邻”的圣言真实不虚!当然,我们也遇到了很多的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嘲讽,老子讲“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我们明白:这是很正常的,这也正印证了曾子讲得“仁以为己任,任重而道远”的圣言量!天下实现仁爱、德治、礼制,是孔夫子的理想,也是每一个有血性的人应该有的理想,可以讲,这个理想是无限量的大愿,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有人讲:“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我说:“人心不古古亦然,古代不也有大舜的继母、父亲和弟弟、也有闵子骞的母亲、也有盗跖嘛?”而且我敢说,未来,只要有人类,就一定会这样,这也正是一代代志士死而后已的不竭动力所在,也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义无反顾的为之努力。学习推行圣贤经典教育永无止境,有智慧的人们,想让自己和后代生命潜力发挥极致的人们,义无反顾的加入进来吧!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问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朋友们,现在您怎么想的,孔夫子所愿看到的他的血脉传人、和志向传人应该都是上士!子曰: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说:听到了正义的道理,却不能马上实行,身上的缺点也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孔子还说:见义不为,无勇也!
谨以此言与大家共勉!谢谢大家!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演讲稿篇八
天高水阔,万众一心书一段传奇,描中华精粹,汇九州奇葩。
驰骋苍茫,一脉血气组一方山水,承天地之灵,秉江山之韵。
首吞沧海,尾衔大漠,东方卧龙跌宕关山,阅千秋烽火。曾经的中国,一再的在灾难的大漠中跋涉,一脉血气支持着中国人,烙下千年血与泪的执着!
一涧飞瀑,碎琼乱玉,造就此胜景的不只是水,中国人海纳百川,并非柔若无骨,是一旦遇到了艰难寒冬,就齐结冻彻三千里的冰,棱角分明,不要分散,只是团结。胸中百转千回的是一脉华夏的血气,有了它才有了一个民族的新生,不畏艰险,众志成城。
岁月的脚步横越向历史,野草般横飞的思绪,却依稀可见那些依旧鲜活的面孔。一望壮士别易水,秋风萧瑟歌红尘。荆轲的大气穿越了生与死长眠的时空,只留一声绝响:明明注定了了无结果,明明知晓霸业图空,明明青山依旧在,明明等待的只是历史的刹那,却带走了谁的永恒!中国人的执著古而有之,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不会以为前方的黑暗就止步不前,于是,代代华夏人青丝约白首,不问重重苦难后悲泪几行,只想履履奋争中豪情万丈。
依稀记得零八年的那一声巨响,隆隆的一座四川城负了重伤。五月十二日的汶川,是灰色的,却有生命的绿,成为了震中的脊梁,支持着废墟中点点生存的光亮,时间的河,淌过悲悯如血的上,一双双手捧起了尘埃,找寻地底最后一丝生存的迹象。天哭地泣,电闪雷鸣,尔后的四川,尔后的中国,一片悲壮。一分的希望就有十分的拼搏,四面物资,八方同济。向来温文尔雅的华夏古国,一刹那铜皮铁骨,无坚不摧,无人可挡。让万众一心,百折不挠走出了史册,新生代看到了中国的魂,是一种发自心底的力量。这样的民族,即使灾难,也有从容不迫的抵抗。
睁开探求的眼,看清眼前一个民族的新生。机器隆隆,霓彩分明。亿万人民在九曲黄河身旁默默耕耘,换得五谷丰登,万里飘香。在那遥不可及的破碎苍穹之上,“神舟七号”用它的雄姿补完了千百年来华夏儿女的梦想,一股浩然气指引着十三亿双手写出了日夜翘盼的华彩乐章。
在仓皇的岁月里扬鞭,看中华民族将一个个历史的复句写下,不畏艰险,众志成城,用自己的灵魂,为这一方时空,涂上显目的色泽!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演讲稿篇九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在民族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
xx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加以强调是对民族精神内涵的发展,也是对文化建设理论的深化。培育民族精神应该从大小环境做起,大小年龄进行普及教育。大的环境,国家应该倡导,鼓励这种精神,使国民具备这种精神,并使其变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动力。而从小的方面来说,应该在各类教育中渗透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教育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养。
当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与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民族精神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精神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前进的光辉点。
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我们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正是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祖国后代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同先辈们一样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这不但是每个中华儿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根本途径,更是祖国对我们的要求。
让我们一起为中华传统文化这颗长寿树浇水、施肥吧!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演讲稿篇十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
20世纪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社会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君主专制成为了历史,新思想广泛传播,文言文变成了白话文。那么谁还会写诗呢?
而今,中国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似乎已渐渐被遗忘,乡村悄悄地消失了,高楼大厦似雨后春笋般崛起。谁还记得千年前的礼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的国学儒家文化?谁还记得诗呢?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个个会背《唐诗三百首》怎么能说不记得诗呢?我想问,孩子会背,他们是自愿的吗?他们又有多少人会写呢?孩子们会背可大人们会吗?那么谁能说我们没有遗忘诗呢?
我们有多少年没有听说出了诗人?不是外国诗,不是冰心、艾青等人的小诗,而是我们曾口口相传的古诗词。大家都夸外国的诗自由随心,写出来痛快,舒服,不似古诗词有那么多的规矩,七言,五言,长调,小令,押韵。麻烦还古板,让现代社会中说普通话的我们根本读不懂,理解不了。可是,我们本不该这样的。外国诗自有它的优点,但古诗词也是十分优秀的!句式的整齐令诗歌充满气势,韵脚的谐调使诗歌让人回味无穷,它同样也能饱含情感,它同样可以自由舒畅。谁又能说传承了多年的古诗词会比他国差?
中国诗歌的情感是丰富的。李白《将进酒》开篇即为惊天长叹,破空而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抒发自己的一腔热血,大志在胸。柳永写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真可谓敢爱敢恨的大丈夫也!精忠报国的岳飞感叹过:“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教导我们时光飞逝,应发奋向上,不要辜负青春的大好年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爱国文人的形象。在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中看到他的豪迈,乐观。在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看到他关心天下百姓,不惜牺牲自我的爱民精神。抗金英雄辛弃疾,其词道出了满腔忧愤,一世绝望:“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他的一片忠心让人动容,只可惜壮志难酬!这么多优秀的诗篇,怎能不流传万世,名扬千古呢?那么我们怎能让如此佳作在我们这一代断了传承呢?
我们自小读诗诵词,却只机械地读,木偶似的背,忘了我们因何而读!诗词可以提高人的文化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而更重要的是可以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华文明。
每首诗词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文人的诗词都自成一个世界,我们怎能不被吸引,陶醉其中?
让我们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在喧嚣的人世间,静静地体会诗词的魅力;让我们拥有一颗诚挚的诗心,用心去热爱,静静地行走在这平平仄仄之中……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演讲稿篇十一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就是《____》。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佛教、道教等。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似乎无从谈起。“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首先,我们应该从精神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长期积淀,形成为社会意识的潜流,渗入到了社会心理的深层,她的影响随处可现的。只有深入学习弄通弄懂传统文化,我们才能真正读懂中国,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时代进步的要求,创造性地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充实新的时代内容,使之不断完善发展。
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诚信、感恩、孝道、仁德、慈爱、正气、勤学、节俭、修身、立志等等的弘扬,浓缩了传统文化立世做人荣辱观。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的思想博大精深,和谐理念作为一种普遍的精神特质,为儒家、道家等研究和论述,成为各家各派思想学说的灵魂。和谐理念跨越时空,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儒、墨、道、法、兵等主要思想学派对和谐思想都有深刻的阐发。儒家提倡“中和”,强调“礼之用,和为贵”,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道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倡遵道以行,率理而动,因势利导,合乎自然,虚静处下,海涵宽容,从而建立起自然和谐的治国秩序。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主张实现个体与社会的有序一体,道德与功利的和谐一致。法家主张对个人、社会、国家三者关系正确定位,在大一统的格局内,实现国家主导下的社会和谐。兵家讲求“令民与上同意”,强调“先和而造大事”,把“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作为治军经武的重要前提,视“和谐”为克敌制胜的根本保证。中华文化能够生生不息,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和谐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的就是这种优良传统,如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的美德,再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这些传统精神世上其他民族所无法匹敌的,也是我们要继承发扬的。
其次,我们要从文化内容上弘扬传统文化。
翻开中国的历史长卷,综观而得的尽是璀璨的星火:远古神话的浩大纯美,诸子散文的洋洋洒洒,辞赋经文的博大精深,唐诗宋词的经典奇葩,辉煌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
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千载,经历了萌生期、形成期、确立期、繁盛期和总结转型期几大时期。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指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认同程度。缺少人文精神的民族最终会走向虚无、走向异化。如此说来,当前国民对传统文化的追随,便是民族凝聚力逐渐增强的体现了,由此可见,诵读千古美文不仅是正确的,也是极其必要的。我们要主动、积极地阅读文化典籍,欣赏文学作品,考察文物古迹,真正了解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遗产,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我们虽不能全盘吸收,可我们有义务把它发扬光大,使其成为我们的资本和骄傲。
另外,我们要多从艺术形式上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文化沉淀过程中,为我们民族积淀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素材,主要体现在汉字、传统精神、传统图形、水墨意境、传统手工艺等各个方面。从商周青铜器到汉代工艺品,从举世闻名的“唐三彩”到古朴优雅的宋代瓷器,从明代苏绣到清代家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工艺历程。再看中国的绘画、书法、戏剧、建筑艺术、民间艺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随处可见的中国古典建筑、太极图纹、画像石、金石篆刻、蓝印花布、木刻插画、脸谱文化、民间剪纸、装饰纹案、书法文字等。都是最能反映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既有高品位的中国文化内涵,又有符合世界当今潮流的崭新样式。如果真正了解了这些艺术、形式就能反映出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精神。我们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
“传统化”和“本土化”的回归,是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的渠道,同时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是我们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一种反思,甚至可以说更是一种责任。只有使中国不断的加快全球化的进程,并积极的宣传中国文化,才能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才是中国真正腾飞的时候!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演讲稿篇十二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一句句勾起孩童时代的回忆,一句句凝练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经典我们还记得吗?面对流光溢彩、物质繁荣的世界,各种各样的新事物让我们目不暇接。快女快男式的文化快餐,韩国文化、日本文化的侵蚀,欧美文化的强势来袭……传统文化似乎渐行渐远,华夏儿女几千年不变的精神信仰,似乎已经被新一代的我们抛弃了,面对华夏文明千年的传承,面对无数哲人奉献终生才有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让它渐行渐远吗?作为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应该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先进的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它具有继承性、延续性和强大的生命活力。张岱年先生曾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精神作为人生标语来激励自己。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好好传承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教育,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达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境界,提升我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生,做一个大写的人!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我们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是一味固守传统,还要重视锐意创新,经世致用,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我们应该以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为基础,不断学习新的优秀人类文明,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用传统文化武装自己并始终保持“顺境不骄、逆境不馁”的人生态度。大胆创新、勇敢竞争,积极开拓,不断进取。让我们的中学生活更加绚烂多姿,让我们的人生旅程更加丰富多彩。
谢谢大家!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演讲稿篇十三
一炷香
游龙的姿势
一架古琴的宫商
把音域敷在云上
一窗满满的月光
挤进了谁的梦乡
一座临溪的亭廊
初夏的风荷空灵而忧伤
一张柔软的宣纸
在充满檀香的案几上
等待羊毫的峰尖
缓缓铺开经世的思想
几千年隐秘的情结
黑白分明
如密集的眼神
看穿了民族充满弹性的内涵
多少前世今生
都有女子淡淡的体香
涔进所有的文字
战争与琴棋书画
苦难和浪漫天涯
同时思索
在一株槐树的叶子背后
捕捉去向不明的禅声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演讲稿篇十四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在民族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
xx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加以强调是对民族精神内涵的发展,也是对文化建设理论的深化。培育民族精神应该从大小环境做起,大小年龄进行普及教育。大的环境,国家应该倡导,鼓励这种精神,使国民具备这种精神,并使其变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动力。而从小的方面来说,应该在各类教育中渗透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教育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养。
当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与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民族精神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精神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前进的光辉点。
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我们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正是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祖国后代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同先辈们一样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这不但是每个中华儿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根本途径,更是祖国对我们的要求。
让我们一起为中华传统文化这颗长寿树浇水、施肥吧!
谢谢大家!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演讲稿篇十五
我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曾在浙江绍兴演社戏,大家读到鲁迅先生的《社戏》就是我爷爷带领的戏班子在农村演的,传统文化演讲稿。解放后我爷爷带领的“社戏剧团”改成“浙江绍剧团”。60年代初的彩色戏剧影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里的老猴王就是我父亲演的,我还有一个哥哥“小六龄童”,在里头演花果山的小猴子,“报,外面来了一个猪八戒”(但是很不幸,二哥在17岁时得白血病去世了。很多年前有一部剧《猴娃》就是描述我哥的,因为这件事,所以我现在出任中国白血病基金会的大使。)这个猪八戒是谁呢?是我伯父,伯父艺名叫七龄童。所以我的家庭因为猴戏的缘故都受到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看过《艺术人生》西游记专辑的观众知道,首播那天正好是雅典奥运会开幕。当时编导打电话说很担心收视率。没有想到播出后竟是《艺术人生》创办以来收视率最高的一期。好象我们青年观众很多都喜欢美国西部大片,或者一些港台演员,其实真正属于我们国家传统的民族文化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我是从小就跟父亲学戏,但其实我小时候的性格是不喜欢从艺的,很内向。在我哥哥去世前,66年4月,当时我才六岁,他跟我说:我要死了。我问:什么是死?他说:你再也见不到我了。我问:怎么才能见到你呢?他说:当你演成美猴王那天就能见到我了!其实哥哥是一种启示,他不可能跟小孩说很多理想,就用最朴素的话鼓舞我。我也拿他的遗言当成自己的动力。但我真正进剧团很晚,进了浙江昆剧团。我就在这个剧团学习成长,拍《西游记》之前一直在这里工作。昆剧现在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
20xx年,我和父亲、还有《西游记》剧组的演员,专门到西贡给观众演出,非常受欢迎!包括越南在内的很多东南亚国家,甚至有人说中国怎么有一个叫六小龄童的人长的跟猴子一样呢?88年《西游记》在新加坡很轰动的时候,我们剧组去演出,本来计划演3场,后来演了11场,非常轰动,当时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是无穷的!
还有一位80岁的老太太给我写信说:因为很多人家里没有电视机,所以播《西游记》时,大家都围在一起看!我们越南人都会唱《敢问路在何方》,播《西游记》时,街上不光小偷没有了,连警察都没了!
她还写了让我感动的:当时,越南与中国有一些小摩擦,就像一个家庭里的兄弟姐妹有分歧一样。当时我也有一些偏见,对中国有些不理解。但当看了《西游记》后,我觉得人与人之间,应该像师徒四人一样团结一致,为了理想一起坚持到最后取到真经。这实际上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体现。
《西游记》成就了我和我的家族,甚至是中国的猴戏艺术!我记得有一个郑州大学的女生给我写信说:吴承恩赋予孙悟空是一个生命,六小龄童赋予孙悟空是一个血液。我当时非常感动。其实中国很多人在演孙悟空,不是只有我们章家,我们属于南派猴戏风格,而北派也有很多人像李万春都演得非常好。观众喜欢我,是因为我赶上这个时代,赶上这么一个好的氛围。80年代初,为了把吴承恩的创作以最好的方式延续下来,我们拍了20xx年,在创造吉尼斯世界记录的同时也把我拍老了。我今年已经47了,观众支持我不是因为我多帅,而是因为大家支持我们的艺术、支持我们身上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448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