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雪铲冰的遇急方案 铲雪除冰大行动简报(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4:56:26
除雪铲冰的遇急方案 铲雪除冰大行动简报(5篇)
时间:2023-06-06 14:56:26     小编:zdfb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讲解介绍的相关方案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除雪铲冰的遇急方案铲雪除冰大行动简报篇一

及时保质保量的完成铲冰扫雪任务,确保管理范围道路畅通、行人安全。

职责

管理部办公室、客户服务中心、工程维修部、安全事务部共同负责铲冰扫雪工作。

工作程序

1.项目管理部管辖区域的扫雪工作,要进行区域划分、明确具体负责人;

2.提前准备各种清扫工具,工作要彻底保证积雪不造成新的障碍;

3.下雪天要及时组织人员清扫,工作要彻底,保证积雪不造成新的障碍;

4.严格按照市__要求落实扫雪铲冰工作;

1)白天雪后"2小时融通,4小时打透"及时清扫,保证道路畅通;

2)夜间降雪,次日10时之前将路面积雪清扫干净;

8.为了避免破坏环境,扫雪铲冰主要以人工清扫为主,避免、少用各类融雪剂,更不得将含有融雪剂的雪直接倾倒于辖区绿化带内,或直接在绿化带内倾倒融雪剂。

人员安排

1.安排保洁绿化人员清扫各单元门前积雪:

1)1号楼--4号楼2人

2)5号楼--9号楼2人

3)10号楼--12号楼2人

4)16号楼--15号楼2人

2.安排保洁绿化人员清扫主路:主路安排4人清扫。

3.安排保洁绿化人员清扫幼儿园及中心花园:

1)幼儿园安排1人清扫。

2)中心花园安排2人清扫。

4.清扫园区外围路面堆放的积雪:安排3辆三轮车,6人清扫园区外围积雪。

5.客户服务部、安全事务部、工程维修部协助清扫。

除雪铲冰的遇急方案铲雪除冰大行动简报篇二

为了切实做好我校冬季除雪防滑工作,保障道路畅通,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及生活秩序,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职责分工

总协调:总务处

清扫人员:全体教职工

责任人:各部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物资保障:总务处给各部门、年级部发放清雪工具,准备防滑地毯等防滑物资。各部门用完除雪工具及时还至总务处。

区域划分:见附表

清扫要求:各部门要以雪为令,在没有踩踏时第一时间组织本部门人员在总务处保洁人员清扫出道路的基础上彻底清扫责任区内的积雪。

三、工作要求

1、除雪防滑是全校季节性工作,事关师生安全和学校形象。各部门负责人要切实负起责任,开展劳动竞赛,及时、彻底清扫本部门负责区域的积雪,展示落实效果。

2、各处室全面负责本方案所分配区域的除雪清扫工作,并将积雪统一堆积到学校指定位置。

3、学校除雪防滑领导小组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各部门负责区域临时做出调整,各部门要服从调整分工。

4、学校除雪防滑领导小组将对每次除雪防滑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评比。对检查中发现的'敷衍塞责、迟到、未到的部门或个人将进行全校通报批评。

除雪铲冰的遇急方案铲雪除冰大行动简报篇三

为了确保冬季降雪后得到及时清扫和处理,尽快扫运街、巷积雪,保障市民生命安全,减少交通事故,保证道路畅通和市容干净整洁,按照《zz区冬季清雪预案》的通知,结合南调街辖区实际,制定20__年冬季清雪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为目标,以推行扫运积雪责任制为主要措施,按照“统一领导,全民动员,条块结合,分片包干,综合治理”的原则,精心组织,广泛宣传,积极开展降雪后的清除积雪活动,为创造干净整洁的市容环境,保障市民出行方便,保证道路畅通做出积极贡献。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冬季降雪清运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决定成立南调街办事处清雪工作领导小组。

三、清扫运雪职责

(一)办事处职责

5、负责督促、检查、协调沿街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及居民落实铲运积雪工作,对不及时铲运积雪的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二)辖区单位职责:以雪为令,紧急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按照办事处划分的区域及时铲运积雪。

(三)居委会、物业管理办公室职责:组织本辖区居民、清扫保洁人员及时铲运区域内的积雪。

四、方法与步骤

第一步骤 宣传动员、清扫积雪阶段:办事处、居委会、辖区单位、居民自带工具首先搞好辖区“门前三包”责任区域(降雪时延伸至道路中心线)积雪的清扫工作。

第二步骤 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原则进行:南调街辖区的重点地段为:南熏西路、利群西街、新华西街、____西街、民族南街、利民南路、长城路、宝庆路。

第三步骤 办事处清运自管自扫的小街小巷的积雪,楼群院落、住宅小区由居委会和物业管理办公室负责清运,辖区单位区域内的积雪由本单位负责清运。两天之内必须清运各自管辖区内的积雪,保证街巷无积存雪堆。

第四步骤 检查验收阶段:由办事处组织有关人员对辖区单位、居委会、各物业管理办公室清雪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铲运清理积雪不及时、任务不落实的单位给予处罚。

五、主要措施与要求

1、辖区单位、居委会要实行“一把手”工程,以对人民生命和财产负责的责任感,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把铲运积雪工作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

2、辖区各单位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铲运积雪工作。节假日期间以白天降雪停止后、夜间降雪在第二天早晨,必须全部返回本单位参加扫雪;各学校(小学中低年级学生除外)应要求本校师生,在节假日期间,白天降雪停止后、夜间降雪在第二天早晨全部自带工具返校,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参加责任区域的清雪活动。降大雪时应停课,迅速组织学生清扫积雪。办事处干部和全体城管监察人员,应立即动员、督促辖区责任单位积极清扫积雪。

3、沿街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不得将积雪堆积在树坑内,不得向雪堆倾倒垃圾和污水,不准向果皮箱、下水道口、垃圾箱内倾倒积雪。

除雪铲冰的遇急方案铲雪除冰大行动简报篇四

为切实做好冬季扫雪铲冰工作,确保城区道路畅通、交通安全和市容环境整洁,及时、迅速、高效、有效地清除积雪垃圾,方便市民群众工作和生活,根据《合肥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合肥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

(一)成立包河区城市管理局冬季扫雪铲冰领导小组,组长由臧世豪局长担任,副组长由阮怀平、张道祥、姜军生、芦明、罗斌担任;成员由各街镇市容科(所)主要负责人和局机关相关业务科室以及区城管执法大队、区市容环卫服务中心、区滨湖新区城管办主要负责人组成。局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执行领导小组的决定和指令,办理具体事宜,掌握各街镇、各直属单位扫雪铲冰工作进度和相关情况。办公室设在局城管指挥中心,赵联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电话:3411234、3421234。

领导分工:臧世豪局长、杨庆朝书记全面负责扫雪除冰指导、协调、督查工作;阮怀平副局长、芦明委员主要负责包公街道、望湖街道的扫雪除冰工作;张道祥副局长主要负责芜湖路街道、常青街道的扫雪除冰工作;姜军生副局长主要负责淝河镇、骆岗街道的扫雪除冰工作;罗斌副局长主要负责大圩镇、义城街道、烟墩街道(滨湖新区)的扫雪除冰工作。

(二)各街镇、直属各单位成立相应领导小组,街镇分管领导、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全面组织本辖区范围内的扫雪除冰工作,完成本部门的扫雪除冰任务。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扫雪除冰应急预案,细化任务,明确分工,落实人员、设备。相应领导小组名单和应急预案报区城管局扫雪除冰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责任划分

区城管局清扫保洁人员做好各自责任路段、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的`扫雪除冰工作,协助市政部门做好立交桥、高架桥的扫雪除冰工作,并准备应急洒水车,根据需要做好融雪工作。

各街镇负责辖区内的扫雪除冰工作,动员沿街单位、经营户、住户负责责任区范围内的的扫雪除冰。具体责任区范围为左右邻墙、前后为门前到道路中心线。

三、道路类别及扫雪铲冰时限

城区道路共划分为三类,即:一类道路、二类道路、三类道路,其标准为:

(一)一类道路:城区繁华区域、商贸集散地、立交桥匝道及政府机关周边路段。具体为“五横五纵一新区”:芜湖路、一环路、黄山路、望江路、二环路、金寨路及其高架、宿松路、徽州大道、宁国路、包河大道以及滨湖新区所有道路。一类道路扫雪铲冰一般不超过12小时,严重情况不超过24小时。

(二)二类道路:除一类道路以外的城区主次干道和城市出入口道路;二类道路扫雪铲冰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严重情况不超过36小时。

(三)三类道路:除

一、二类道路以外小街巷。三类道路扫雪铲冰一般不超过36小时,严重情况不超过48小时。

四、应急预案划分

按照降雪量程度,结合实际情况,降雪预警级别共分三级,降小雪(三级)、降中雪(二级)、降大雪或特大雪(一级)。

(一)一级除雪预案:当气象预报有雪时,各级扫雪铲冰办公室负责人立即上岗,成员立即到位,做好除雪人力、设备、物资的准备及预案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二)二级除雪预案:当降小雪时,各街镇、各直属单位立即调查雪情、路况,组织人员、设备的集结、调配,视路面情况,上路作业。各街镇、各直属单位利用机扫车辆,对高架道路一类道路进行快速清扫,使地面无积雪。当路面积雪厚度超过1.5㎝时,对一类道路、立交桥、高架桥匝道等重点地区撒布工业盐,防止路面结冰。

(三)三级除雪预案:当降中到大雪时,全局系统各单位、部门要不分白天、夜晚、节假日,以雪为令,迅速组织工作。区城管局统一指挥,各街镇协调相关部门、社居做好抢险工作、增添抢险物资,对城区一类、二类道路积雪进行清除,及时撒布工业盐,防止路面结冰。

路面扫雪铲冰工作按照先快车道、后慢车道、再人行道的顺序进行;街巷按照先机动车道、后人行道的顺序进行。

各街镇、直属单位在组织市容城管队伍扫雪的同时,督促沿街责任单位、经营户和住户及时清扫,白天降雪的,随降随扫;夜间降雪的,在次日10:00前清扫完毕。清除的积雪应就地堆放在不妨碍交通的向阳处。

五、工作要求

(一)确保通讯指挥畅通。应急预案启动后,区城管局、各街镇、各直属单位扫雪铲冰办公室立即启动扫雪铲冰值班制度,设专人昼夜值班,负责电话、传真联络,手机保持24小时畅通,每日上报扫雪铲冰进度,及时上报重大情况。

(二)加大督查力度。各街镇、直属单位要加大对扫雪铲冰工作的督查力度,宣传动员广大市民积极行动起来,主动清除责任区内的积雪。对表现好的单位和个人及时予以宣传报道,对责任不落实、任务不落实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曝光,并依法进行处罚。

(三)物资保障到位。为保证扫雪铲冰工作落到实处,各街镇、各直属单位要购置一定数量的融雪剂或工业盐以及扫雪铲冰工具,储备足够的油料,车辆、设备要随时处于良好状态。

(四)安全规范作业。各街镇、各直属单位要对户外广告、公厕、转运站等设施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清除安全隐患。环卫清扫作业队伍在扫雪铲冰时,要着标志服,设置安全警示锥。垃圾运输车辆要加装防滑链,谨慎驾驶,保障垃圾安全运输。温度在摄氏2度以下,停止道路一切冲洗作业,防止路面结冰。

除雪铲冰的遇急方案铲雪除冰大行动简报篇五

1.指导思想

今冬明春扫雪铲冰工作以方便市民群众出行为目的,树立“人文、科技、绿色”理念,构建“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体系,不断提高机械扫雪能力,科学适量使用融雪剂,进一步完善社会动员机制,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雪天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全面提升扫雪铲冰应急管理能力,将扫雪铲冰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2.编制目的

为精细做好今冬明春扫雪铲冰工作,确保雪天道路具备通行条件和市民正常出行,按照“提前预防、充分准备、周密部署、快速反应、协调联动、果断处置”的原则,开展大台地区扫雪铲冰应急处置工作,做到雪前组织好设备和人员,雪中保障道路具备通行条件,雪后按相关要求恢复城市市容环境。

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大台地区城市道路、门前三包责任区、街巷胡同、居民小区扫雪铲冰保障,雪天其他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不属于本预案处置范围。

本预案实施的时间为每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15日,其它时段出现降雪天气且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也适用本预案。

二、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大台街道扫雪铲冰指挥部

在区应急办的领导下,成立大台街道扫雪铲冰指挥部,由主管副主任孙建林指挥,城市管理办公室、综合办公室、党群工作办公室、社区建设办公室、平安建设中心、民生保障办公室、纪工委(监察组)、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辖区单位及各社区居委会等为成员单位。

指挥部办公室下设城市管理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科室领导刘庆霞担任,具体负责辖区扫雪铲冰组织协调工作。

(二)大台街道扫雪铲冰指挥部主要职责

1.研究制定本地区扫雪铲冰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意见;

2.负责指挥、协调和组织本地区扫雪铲冰工作;

3.承办区应急办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大台街道扫雪铲冰指挥部成员单位主要职责

1.城市管理办公室:负责大台街道扫雪铲冰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编制本地区扫雪铲冰应急预案,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本地区扫雪铲冰工作、负责协调本地区各单位积极配合区政府做好扫雪铲冰工作。负责协调电力公司为扫雪铲冰应急处置工作提供电力供应保障负责督促检查学校开展扫雪铲冰和学生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工作。确定责任路段,负责责任路段的铲冰除雪工作,提前储备充足的融雪剂,对扫雪设备进行检修。负责督促公交场站(公交港湾、站点除外)的铲冰除雪工作,负责组织各商业企业做好门前及商业设施扫雪铲冰工作。

3、平安建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检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做好施工现场的扫雪铲冰工作,指导、协调、督促物业公司做好物业小区内道路扫雪铲冰工作。负责提供建筑工地积雪消纳点。

4.综合办公室:负责在重特大雪灾的扫雪铲冰工作中组织做好交通运输保障工作。

5.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负责检查督促社会单位和群众进行扫雪铲冰,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对未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的单位及个人给予处罚,并将相应处罚信息进行公示。

6.各社区居委会:负责组织、协调辖区域范围内的扫雪铲冰工作。

(四)大台街道扫雪铲冰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

2、指导各相关单位制定、修订本部门扫雪铲冰应急预案;

3、检查各成员单位扫雪铲冰应急措施落实和人员、装备、物资准备情况;

4、分析总结扫雪铲冰保障应对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6、负责扫雪铲冰保障工作的宣传教育与培训;

7、负责收集分析工作信息,及时上报重要信息;

8、负责指导扫雪铲冰作业服务单位开展扫雪铲冰应急演习、演练工作;

9、承担大台街道扫雪铲冰指挥部日常组织实施工作;

10、督促开展扫雪铲冰专项执法检查工作。

11、负责划定辖区扫雪铲冰责任区和禁止使用融雪剂的区域,协调、确定积雪消纳点,加强积雪循环利用指导实施。

12、承担区应急办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扫雪铲冰责任区域划分

根据路网实际情况以及各有关单位扫雪铲冰保障作业能力及车辆停放场地等实际情况,按照环境卫生责任和道路清扫保洁权属划定扫雪铲冰责任区。扫雪铲冰保障责任区域划分为:区控区域、办事处控区域和社区(物业公司)控区域。

(一)区控制区域:本行政区内除市控道路以外的主干路、次干路、重要支路以及一些重要的街巷胡同。该区域由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具体划定。

(二)办事处控制区域: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除区控以外的支路、街巷胡同、门前“三包”责任区和社区扫雪铲冰工作。该区域街道办事处具体划定。

(三)社区(物业公司)控制区域:负责街道办事处划定的社区内的小街小巷和小区的扫雪铲冰工作。实行物业管理的小区,由物业公司负责组织实施小区内的扫雪铲冰工作。

(四)新建、改建、扩建施工中的和未经验收边施工边通车的道路,由建设单位负责扫雪铲冰。由于管线漏水需进行除冰工作的由管线权属单位负责清除,自来水公司所属的供水管线漏水所造成的路面结冰,由自来水公司负责清除。园林绿化漏水所造成的路面结冰,由绿地管护单位配合路政部门负责清除。

四、雪前准备工作

进入冬季,根据天气情况,各成员单位按照责任分工,提前落实雪前准备工作。

1.加强雪前宣传。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积极开展扫雪铲冰动员。各成员单位要深入社区动员,发动市民群众上街扫雪,动员社会单位落实“门前三包”扫雪责任,积极参与当地扫雪铲冰工作。

2.做好应急队伍准备。10月底前,扫雪铲冰各相关单位、专业作业部门要建好扫雪铲冰应急队伍。每次雪前要按照预案要求,备好足够应急除雪人员。

3.储备除雪物资。扫雪铲冰各相关单位、专业作业部门,在11月1日前要储备充足的除雪融雪和防滑料等物资,并对所属作业车辆完成集中保养检查,保证良好机械性能。

4.做好应急指挥和通信联络准备。扫雪铲冰各相关单位、专业作业部门,在11月1日前要建好应急指挥体系和通信联络体系,加强日常检修维护,保证除雪天应急指挥和通信联络畅通。

5.排查公共基础设施。扫雪铲冰所需的供电、水务等市政公用资源,对可能出现问题的设备和线路进行巡查和检修,保证安全运行。

五、预警

(一)预警分级

扫雪铲冰预警由低到高划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个级别,分别对应小雪、中雪、大雪、暴雪。

1.扫雪铲冰蓝色预警〔一般扫雪铲冰突发事件(iv级)〕:预测出现小雪天气,并对市区主要道路社会交通出行有所影响。

2.扫雪铲冰黄色预警〔较大扫雪铲冰突发事件(ⅲ级)〕:预测出现中雪天气,并对市区主要道路社会交通出行有较大影响。

3.扫雪铲冰橙色预警〔重大扫雪铲冰突发事件(ⅱ级)〕:预测出现大雪天气,并对市区主要道路社会交通出行造成严重影响。

4.扫雪铲冰红色预警〔特别重大扫雪铲冰突发事件(ⅰ级)〕:预测出现暴雪天气,且市区主要道路社会交通出行将不能正常通行。

(二)预警发布和解除

1.扫雪铲冰蓝色、黄色、橙色、红色预警发布:按照降雪预报即预警的原则,以气象部门发布的降雪预报为准,对应扫雪铲冰预警等级,一般情况下,气象部门发布的雪情等级即为大台街道扫雪铲冰指挥部办公室的扫雪铲冰预警发布。连续降雪时,以气象部门发布的最高级别为准。

2.扫雪铲冰蓝色、黄色、橙色、红色预警解除:由大台街道扫雪铲冰指挥部办公室解除。

(三)预警响应

接到降雪通报时,各相关成员单位应立即组织本部门、本系统工作人员到达各自工作岗位,备齐专业除雪作业所需车辆、工具和物资,特别是遇有夜间、节假日降雪预报时,各相关成员单位要留有充足人员和后备力量,随时准备实施应急响应。

当扫雪铲冰指挥部办公室发布预警信息后,各成员单位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按照职责分工,快速响应,积极部署,有效预防,做好铲冰扫雪的各项准备工作。

1.蓝色预警响应

(1)各成员单位领导带班、人员到岗,24小时值班,确保通信畅通。区垃圾渣土管理处、区环卫中心检查本地区扫雪铲冰作业单位人员到位情况。

(2)各专业作业单位备勤点扫雪铲冰人员、装备、车辆全部到位。出动监测人员、车辆观察路面现场温度雪情变化。

(3)做好市政各项生活应急保障准备工作。

2.黄色预警响应

(1)在蓝色雪情预警响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领导带班,各成员单位责任人和相关人员加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组织处置、及时报告。

(2)根据降雪发生区域及降雪趋势,大台街道扫雪铲冰指挥部办公室检查相关成员单位领导上岗到位的情况,区垃圾渣土管理处、区环卫中心检查各扫雪铲冰作业单位领导上岗到位情况,询问实时雪情和相关工作情况。

(3)加强社会宣传,对扫雪铲冰工作动态及时发布。

(4)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相关工作情况。

3.橙色预警响应

在黄色雪情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各成员单位主管领导或联络员按照大台街道扫雪铲冰指挥部办公室通知要求,到达指定地点参加扫雪铲冰保障工作,同时,按照办公室要求做好协调各方面力量投入扫雪铲冰的工作。

4.红色预警响应

在橙色雪情预警响应的基础上,由大台街道扫雪铲冰指挥部按照区应急办工作部署,调动相关资源全力应对,进一步加强各项工作力度和力量投入。

六、扫雪铲冰应急响应和基本原则要求

1.各扫雪铲冰保障应急指挥机构坚持安排专人接收天气预报信息,随时了解天气变化。遇有降雪预报时,提前将作业车辆调入各待命作业位置,确保在短时间内迅速开展作业。

2.各除雪专业作业单位进行除雪作业时要按照“机械扫雪为主、融雪剂融雪为辅”的原则,优先保障医院、学校、公交车站等重要出行道路的作业。

预报降雪时,应出动机械除雪车对易结冰区域采取预撒防冰措施。小雪时,立即出动除雪车辆进行作业,做到随降雪、随除雪。出现中雪、大雪或连续降雪情况时,出动全部机械除雪车辆推雪、扫雪,同时喷洒融雪剂融雪,保障车行道不结冰。除雪作业完成后,出动吸扫车辆进行吸扫作业,保证路面干净,不积雪、不结冰。

3.各专业除雪作业队伍应做到雪中除雪,白天降雪时,及时保障城市道路通行条件;夜间降雪时,保障次日交通早高峰道路通行条件。

组织发动好社会单位,按划分的责任地段,自觉开展扫雪铲冰;组织好辖区的居民群众,积极参与扫雪铲冰;各单位、各部门领导要带头,组织动员干部群众、社会力量扫雪铲冰。昼间降雪应随时清扫,于降雪当天完成任务。夜间降雪,应于次日上午10时前清扫干净。

4.环卫专业除雪单位严格按照扫雪铲冰应急预案的要求,制定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实施预案,对重要道路、路口、坡路实施作业,要做到雪中雪后除雪并举,尽量保证路面交通不受影响。对主要大街的除雪工作责任要落实到人落实到车,做好车辆维修,上水点设置,融雪剂融化预演等各项准备工作;要做到人工清雪与机械除雪的有机结合;成立应急队伍处理紧急事件。

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清除的冰雪堆积和抛洒到车行道上。严禁将含有融雪剂的冰雪,堆放于绿地、树池或其融化后有可能影响植物生长的地区内。清扫的冰雪应堆放在路边或便道不妨碍交通的向阳处;便道上的积雪应堆放在靠近路牙的便道上;道路上的积雪应堆放在靠近便道的马路边上,堆放的雪堆距离雨水口50公分以上。雪停后要及时清除积雪和雪堆,不得将清扫的冰雪堆积和抛洒到车行道上,黑雪和黑冰要及时运到指定的消纳场地。

6.在物业管理的居民小区,公园等绿地内禁止使用融雪剂,扫雪铲冰工作由其管理单位组织人员、机械设备自行清除。

七、扫雪铲冰分级响应和作业工艺要求

1.一般扫雪铲冰(iv级)应急作业工艺(蓝色雪情响应)

环境温度较高(气温处于0℃左右及以上)。遇有降雪时,应在机动车道的坡道、桥区等路段处视雪情撒布少量固体或液体融雪剂(≤20g/m2),重要路段或交通高峰时可以适当加大融雪剂使用量,必要时开展扫雪作业,其余路段依靠较高温度使积雪自然融化。人行步道的坡道、桥区台阶等处及时开展积雪清扫。

降小雪,环境温度较低(气温在0至-10℃左右)。相应数量的车行道融雪作业人员车辆准备,全部数量的机扫作业人员车辆准备,相应数量的人行步道专业清扫作业人员设备准备。临雪前出动监测人员车辆测报路面现场温度雪情变化。预撒融雪剂(20~30g/m2),降雪开始后开展“先扫后撒”机械除雪作业,作业频次应当保持在使路面积雪厚度10mm的频次,融雪剂使用量20~30g/m2。机动车道的坡道、桥区等路段以融雪为主(融雪剂使用量30~50g/m2),作业频次应当保持路面不得有明显积雪。人行步道及时开展积雪清扫,坡道、桥区台阶等处适量使用融雪剂(≤20g/m2)。

降小雪,环境温度很低(气温处于-10℃以下)。全部数量的车行道融雪作业人员车辆准备,相应数量的机扫作业人员车辆准备,相应数量的人行步道专业清扫作业人员设备准备。加大液体融雪剂浓度,准备低温融雪剂。临雪前出动监测人员车辆测报路面现场温度雪情变化。降雪前预撒融雪剂(30~50g/m2),降雪开始后采用“先扫后撒”机械除雪作业(作业频次应当保持在使路面积雪厚度≤10mm的频次),必要时进行推雪铲,融雪剂使用量(≥30~50g/m2)。机动车道的坡道、桥区等路段以使用液体融雪剂融雪为主(纯融雪剂使用量50~80g/m2),作业频次应当保持路面不得有明显积雪。人行步道及时开展积雪清扫,坡道、桥区台阶等处适量使用融雪剂(≤20g/m2),特殊地区可以使用防滑沙。

气温较高而地表温度极低,降小雪或雨夹雪时,地面可能形成“地穿甲”,这种情况极易导致交通事故。全部数量的车行道融雪作业人员车辆准备。应先预撒融雪剂(≤20g/m2),降雪过程中(包括白天和夜间)持续直接喷洒液体融雪剂,出动监测人员车辆连续检查路面现场温度雪情变化。人行步道的坡道、桥区台阶等处撒防滑沙。

2.较大扫雪铲冰(ⅲ级)应急作业工艺(黄色雪情响应)

降中雪,环境温度较高(气温处于0℃左右及以上)。相应数量的车行道融雪作业人员车辆准备,相应数量的机扫作业人员车辆准备。临降雪前出动监测人员车辆测报路面现场温度雪情变化。降雪前不需要预撒融雪剂。降雪中在机动车道的坡道、桥区等路段处视雪情撒布少量固体或液体融雪剂(≤20g/m2)。人行步道的坡道、桥区台阶等处及时开展积雪清扫。其余路段依靠较高温度使积雪自然融化。

降中雪,环境温度较低(气温0至-10℃左右)。足够数量的车行道融雪作业人员车辆准备,全部机扫、相应推雪作业人员车辆准备,足够数量的人行步道专业清扫作业人员设备准备。临雪前出动监测人员车辆测报路面现场温度雪情变化。预撒融雪剂(20~30g/m2),降雪开始后开展“先扫、推,后撒”机械除雪作业,作业频次应当保持在使路面积雪厚度10mm的频次。融雪剂使用量30~50g/m2。机动车道的坡道、桥区等路段以液体融雪剂融雪为主(纯融雪剂使用量50~80g/m2),作业频次应当保持路面不得有明显积雪。人行步道及时开展积雪清扫,坡道、过街桥桥区台阶等处适量使用融雪剂(≤20g/m2)。

降中雪,环境温度很低(气温处于-10℃以下)。全部数量的车行道融雪作业人员车辆准备,全部数量的机械作业人员车辆准备,全部数量的人行步道专业清扫作业人员设备准备。加大液体融雪剂浓度,准备低温融雪剂。临雪前出动监测人员车辆测报路面现场温度雪情变化。降雪前预撒融雪剂(30~50g/m2),降雪开始后采用“先扫、推雪,后撒”机械除雪作业(作业频次应当保持在使路面积雪厚度≤10mm的频次),融雪剂使用量(≥50~80g/m2。机动车道的坡道、桥区等路段以使用液体融雪剂融雪为主(纯融雪剂使用量50~80g/m2)并且增加作业频次,作业频次应当保持路面不得有明显积雪。人行步道及时开展积雪清扫,坡道、桥区台阶等处适量使用融雪剂(≤20g/m2),特殊地区可以使用防滑沙。

3.重大扫雪铲冰(ⅱ级)应急作业工艺(橙色雪情响应)

降大雪,气温较高(0℃左右及以上)。足够数量的车行道融雪作业人员车辆准备,全部机扫、相应推雪作业人员车辆准备,足够数量的人行步道专业清扫作业人员设备准备。临雪前出动监测人员车辆测报路面现场温度雪情变化,适时提高响应级别。路面积雪达到30mm,作业频次应当保持在使路面积雪厚度≤30mm的频次。机动车道的坡道、桥区及重要路段可以实施融雪作业(融雪剂使用量≤20g/m2)。其它道路机械除雪后不需要使用融雪剂融雪。积雪可堆置路边自然融化。人行步道、坡道、桥区台阶等处及时开展积雪清扫。

降大雪,环境温度处于较低(气温0至-10℃左右)。全部数量的车行道融雪作业人员车辆准备,全部数量的机械作业人员车辆准备,全部数量的人行步道专业清扫作业人员设备准备。临雪前出动监测人员车辆测报路面现场温度雪情变化。预撒融雪剂(20~30g/m2),降雪开始后使用“先扫、推雪,后撒”机械除雪作业,作业频次应当保持在使路面积雪厚度≤10mm的频次。融雪剂使用量30~50g/m2。在机动车道的坡道、桥区等路段使用液体融雪剂融雪时,每次融雪剂使用量50~80g/m2,作业频次应当保持路面不得有明显积雪。人行步道、坡道、桥区台阶及时开展积雪清扫、抛雪作业,坡道、桥区台阶等处适量使用融雪剂(≤20g/m2)。

降大雪,环境温度处于-10℃以下。全部数量的车行道融雪作业人员车辆准备,全部数量的机扫作业人员车辆准备,全部数量的积雪清运人员车辆及积雪堆放场地准备,全部数量的人行步道专业清扫作业人员设备准备。加大液体融雪剂浓度,准备低温融雪剂,并且有足够的融雪剂储备量。临雪前出动监测人员车辆测报路面现场温度雪情变化。先预撒融雪剂(播撒量50~80g/m2),降雪开始后持续开展“先扫、推雪,后撒”机械除雪作业(除雪车辆编组作业且作业频次应当保持在不少于1次/小时,使路面积雪厚度≤10mm,),必要时需要封闭路段以便完成除雪作业,保证基本交通通行条件。在机动车道的坡道、桥区等路段使用液体融雪剂融雪时,纯融雪剂使用量50~80g/m2,作业频次应当保持路面不得有明显积雪。降雪停止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积雪清运消纳工作。人行步道及时开展扫雪、抛雪作业,坡道、桥区台阶等处使用机械除雪后适量使用融雪剂(≤20g/m2)融雪,特殊地区可以使用防滑沙。

4.特别重大扫雪铲冰(ⅰ级)应急作业工艺(红色雪情响应)

按照橙色雪情响应中环境温度较低时的作业要求开展作业。组织社会应急力量投入作业。

降雪中,当出现环境温度由较高快速降至很低(气温处于-10℃以下),地面积雪融化后结冰(俗称地穿甲现象),路面非常滑的状况。加大液体融雪剂浓度。临雪前出动监测人员车辆测报路面现场温度雪情变化。降温发生后直接使用液体融雪剂融雪(冰),融雪剂使用量≥30~50g/m2。机动车道的坡道、桥区等路段融雪剂使用量50~80g/m2。人行步道及时撒播防滑沙,坡道、桥区台阶等处撒播防滑沙同时使用融雪剂(≤20g/m2)。

八、善后恢复

做好积雪残冰清除,迅速恢复交通和市容环境。降雪结束后,除雪单位要及时行动,将路边积雪、残冰及时拉运至指定倾卸消融点,不得随意堆积在路边,以免影响市容环境。不得将含有融雪剂的残冰、残雪堆积在树池、绿地内,以免盐化土壤,危害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不得向路面扬撒积雪,避免因路面结冰造成交通安全隐患。通常情况下,一般和较大扫雪铲冰事件应1天内完成积雪残冰清除工作,重大扫雪铲冰事件应2天内完成积雪残冰清除工作,特别重大扫雪铲冰事件应4天内完成积雪残冰清除工作。

九、信息管理

1.预案启动后,各成员单位要强化信息意识、敏感意识,向大台街道扫雪铲冰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具体实施方案的启动情况和领导到位情况及路面状况、阶段性工作进展情况、降雪对道路交通造成的影响、社会单位和群众发动情况、城管执法检查情况等信息。对于一般扫雪铲冰突发事件,要及时报大台街道扫雪铲冰指挥部办公室。对于较大以上扫雪铲冰突发事件,或对于敏感事件,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重大、特别重大扫雪铲冰突发事件的信息,不受事件分级标准的限制,必须立即报大台街道扫雪铲冰指挥部办公室,并每隔4小时续报。

各成员单位应及时填报信息报送表。将参与扫雪铲冰工作的作业机械、车辆、人数,发动群众人数、城管执法检查情况报送至大台街道扫雪铲冰办公室。

2.总结和评估。每次应急工作结束后,各成员单位要认真组织总结工作经验,找出工作漏洞和不足,研究解决措施,逐步完善扫雪铲冰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应急工作水平。

十、应急保障

(一)组织保障

1.各成员单位要组建相应的工作机构,特别是环境卫生专业作业单位要成立扫雪铲冰指挥部,根据本预案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工作方案,建立应急机制,明确处置程序,保障对扫雪铲冰工作的有力领导。

2.各成员单位要层层落实责任制,各项责任要落实到人。扫雪铲冰指挥部工作启动后,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要确保通信畅通,不得擅离工作岗位。

(二)队伍保障

各成员单位应建立扫雪铲冰应急队伍,遇到降大雪和突降大雪时,能快速反应,提高除雪作业应急处置能力和服务效率。各单位都应有扫雪铲冰应急保障队伍,作为应急保障突击力量。

(三)装备物资保障

扫雪铲冰各相关单位、专业作业部门要购置充足的扫雪设备和融雪剂、防滑料等装备、物资,储备到位,放置到位。并确定好积雪消纳场。

(四)气象信息保障

大台街道扫雪铲冰指挥部办公室及时提供雪情预报,以确保各单位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准确的气象资料,在小雪以上的降雪过程中,应及时向有关单位提供进一步雪情变化。

(五)交通保障

根据扫雪铲冰情况需要,要及时调整部署,加强对重要区域、重点路口、主干路等地区的疏导维护力度,及时清理路面事故及故障车,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和交通疏导,为应急除雪设备及作业车辆快速到达现场提供快速通道。

(六)指挥通信和信息保障

大台街道扫雪铲冰指挥部办公室要建立和完善应急指挥和通信联络体系,保证应急指挥和通信联络畅通,满足本地区扫雪铲冰应急工作指挥处置需要。各相关成员单位也要建立起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和通信联络体系。

(七)监督与检查保障

除雪期间,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要安排专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各责任单位和部门,督促整改并进行复查,对于问题较多整改不力的,要通报批评。

十一、培训、演练、奖惩和宣传报道

1.培训

大台街道扫雪铲冰指挥部办公室要对各部门技术通信设备使用进行培训,确保应急工作信息渠道的畅通;对扫雪铲冰一线工作人员要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扫雪铲冰作业能力。

2.演练

为保证本地区及时、高效、有序地实施应急预案,组建反应迅速、突击力强的专业应急除雪队伍,各单位要适时进行模拟演练和实战演习,检验扫雪铲冰保障的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提高实战工作水平。

3.奖惩

对在扫雪铲冰应急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凡因工作责任不落实、工作措施不到位导致工作失误,影响扫雪铲冰工作正常开展的,要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及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因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违法违纪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和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4.宣传报道

遇重大雪情时,应滚动播报雪情天气,引导社会单位、社区居民从身边做起,自觉参与门前、便道、街巷、小区等区域义务扫雪工作,倡导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同时加大对扫雪铲冰工作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典型事例的宣传力度。

十二、附则

(一)名词术语

小雪:12小时降水量(雪融化后的水量,下同)达到0.1毫米以上、1.0毫米以下,或24小时降水量达到0.1毫米以上、2.5毫米以下。

中雪:12小时降水量达到1.0毫米以上、3.0毫米以下,或24小时降水量达到2.5毫米以上、5.0毫米以下。

大雪:12小时降水量达到3.0毫米以上、6.0毫米以下,或24小时降水量达到5.0毫米以上、10.0毫米以下。

暴雪:12小时降水量达到6.0毫米以上,或当24小时降水量达到10.0毫米以上。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二)预案管理

1.预案制定

本预案由大台街道扫雪铲冰指挥部办公室制定并负责解释。

各相关部门、单位应根据本预案,结合各自职责,制定各自的应急预案,并报大台街道扫雪铲冰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2.预案审查与发布

本预案由大台街道扫雪铲冰指挥部审核,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发布。

3.预案修订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机构调整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以及应急处置过程中和各类应急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适时对本预案进行修订,原则上每三年修订一次。

4.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48730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