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林教头教案设计意图 林教头风雪教案五课时实用(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10 06:14:57
高中语文林教头教案设计意图 林教头风雪教案五课时实用(5篇)
时间:2023-04-10 06:14:57     小编:zdfb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林教头教案设计意图 林教头风雪教案五课时篇一

一、教学设想: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施耐庵生平以及《水浒传》这部小说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文本分析,使学生理清情节发展的线索;

2.交流讨论:通过小组交流探究,分析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林冲性格从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尖锐矛盾,认识到“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历史必然。

二、学情分析:

此前,学生们通过必修三第一单元《林黛玉进贾府》、《祝福》等小说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三大要素,但对于前两篇课文的分析,主要关注的是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的探讨。因此,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环境描写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具准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课件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水浒传》的成书、特点、主题和作者施耐庵的生平;

2.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3.体会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

1.梳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的故事情节;

2.鉴赏课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思路:

1.由新版《水浒传》电视剧的歌词引出林冲这一悲剧人物身世的复杂性,导出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的分析。

2.对《水浒传》这部长篇小说的撰写和流传情况以及大体内容进行总体介绍。 3.回顾小说的三要素,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的脉络对文章情节进行梳理。

4.由山神庙和草料场之间的故事情节引出对小说环境的分析,点明风雪描写的作用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

采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小组汇总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关注风雪这一环境描写在推动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的作用,然后用分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找出对风雪的描写,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文中是怎样描写风雪的,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最后小组派代表发言,交流想法。

五、教学环节:

(一)新课导入:最近一段时间,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电视剧翻拍热,小说《水浒传》也重新被翻拍成《新版水浒传》,新版电视剧的歌词写得非常好,它写道:“兄弟情,夜空中万千星点;兄弟情,红尘里无限光华;兄弟情,是没有色的酒;兄弟情,是没有墙的家。”几百年过去了,《水浒传》中英雄们的快意恩仇、手足之情却仍然为人们所称道,但是《水浒传》中有一个人,他对朋友仗义诚恳,却最终遭到了朋友的陷害,直至家破人亡。他是谁呢?他就是《水浒传》中为我们耳熟能详的悲剧英雄,林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单元的新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起走进林冲的悲剧命运,感受林冲的江湖豪情。

(二)背景介绍: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是选自小说《水浒传》第九回,回目名称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有哪位同学看过《水浒传》,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这部小说?

《水浒传》的全称是《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古代优秀的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西游记》和《金瓶梅》合称为“明代四大奇书”,又与《西

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合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其实,《水浒传》的故事蓝本在宋代就已经出现,此后从宋代到明末的数百年间,民间的说书艺人、文人、书商不断地对其进行加工,最后相传是在明代的施耐庵手中得以润色,形成现在的定本。

《水浒传》主要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义,聚义之后接受招安,然后四处征战的故事:全书前半部分以人物为线索,写了鲁智深、林冲、武松等好汉上梁山前的个人经历,写了宋江在发配途中与各路好汉的奇遇以及最终上梁山的经历;后半部分以故事为线索,写了宋江带领梁山好汉与朝廷展开的几场战役,原来的首领晁盖去世之后,宋江确立了在梁山的首领地位,并改聚义厅为忠义堂,与官军进行了几场战斗后接受招安,在与江南征方腊的战斗中,水浒英雄死伤大半,最后,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悲剧性地结束。

(三)情节梳理: 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情节、环境、人物形象

2.通过地点线索带领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

问:如果根据这三个要素,应该怎样给本文拟一个标题?(注意字数要与原标题相同)

《林教头风雪斩仇敌》(或其它)。

问:为什么作者不写林教头手刃仇敌的情节而把“山神庙”写到了标题当中呢?

山神庙是林冲杀敌的地点;这样写标题能够给读者造成一种悬念。问:我们知道,小说故事情节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林冲山神庙杀敌的情节属于小说故事的高潮和结尾。

在这篇文章中,地点是把握文章情节的重要线索,请同学们以地点为线索,看看文章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有怎样的转移?并根据地点的转变理清故事情节的开端和发展。

第1段:沧州——林教头路遇故知(开端)第2-5段:酒店——陆虞候密谋害林冲(发展)

第6-9段:草料场——林教头接管草料场(发展)

第10-12段:山神庙——风雪夜山神庙复仇(高潮和结局)

(四)环境描写 (1)风雪描写的作用

问:林冲是去看管草料场的,但是最后怎么在山神庙里手刃了仇敌?请同学们理清思路,概括一下林冲从草料场到山神庙杀敌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

草料场老军接洽——身冷投东沽酒——路见山神庙——草场被雪压倒 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推动故事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雪。课文的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可以说“风雪”在文章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请大家找出文中对风雪的描写。思考一下这些对风雪的描写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六分钟思考,三分钟讨论)

1)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

雪越下越大,在缓慢的情节中时时插入,增加了情节的紧张气氛,暗示灾难即将降临。如第七段:“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暗示故事情节和节奏的变化。第八段:“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雪越下越大,情节也越来越紧张。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第九段:“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营造了一种阴暗、紧张的气氛,暗示林冲将大难临头。

2)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

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去往东边沽酒,不会与陆虞候提前相遇,才会在途中看到山神庙。又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雪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才幸免于难。因为风雪很大,为了阻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才让林冲听见陆虞候和差拨、官营的对话,了解事情的经过。为了避风雪,陆虞候一伙才在放火烧了草料场之后直奔庙里来,林冲得以报仇„„可见,风雪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3)烘托人物的性格,衬托出英雄杀敌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洁白的雪地上溅满了仇敌的鲜血,林冲杀死了仇人,也杀死了自己的软弱,走上了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道路,慷慨悲壮,读来痛快淋漓!

(2)描写方法

问:刚才同学们提到了很多风雪的作用,正因为雪势越来越大、越来越猛,从而使情节的发展更加合情合理。那么作者是用怎样的方法来展示雪势之大的呢?

(一)直接描写风雪:

1)林冲刚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第七段:“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纷纷扬扬”写雪下得大,“卷”写风烈,“一天”写范围之广。

2)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第八段:“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雪越下越大,情节也越来越紧张。

3)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第九段:“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二)侧面描写风雪:

1)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第八段:“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第十段,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用摇摆倒塌的草屋,衬托风势之猛,雪势之大。

2)通过人的感觉衬托风雪。第八段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便到市井沽酒取暖。草料场倒塌后,林冲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此林冲在吃酒时,又“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在描写人物时,也时时不忘风雪。

结语:通过以上对风雪的分析,不难看出,环境的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文章气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么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中还有那些值得关注的细节描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回在全书中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我们下节课再一起继续欣赏。

(五)课堂板书 情节发展:

沧州——林教头路遇故知(开端)酒店——陆虞候密谋害林冲(发展)草料场——林教头接管草料场(发展)

山神庙——风雪夜山神庙复仇(高潮和结局)

环境描写作用 渲染气氛 推动情节发展 烘托人物性格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体会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2.鉴赏小说精彩的细节描写,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3.体会作品表达的“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主题。

二、教学重点:

1.分析林冲性格的复杂性,认识人民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分析小说细节描写的作用,鉴赏“草蛇灰线”的写作手法; 3.体会北宋社会的黑暗,探讨小说“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主题。

三、教学思路:

1.小组讨论,找出文中反映林冲性格的细节描写,分析林冲这一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2.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小说描写的“草蛇灰线”法。

3.以金圣叹点评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让学生学会读懂古人评点,并思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文章主旨。

四、教学方法:

以教师讲解为主,以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法为辅。

五、教学环节:

(一)课堂导入:上节课我们介绍了《水浒传》的相关知识,梳理了文章的情节,探讨了风雪在文中的作用,也就是解决了小说的两个要素:情节和环境的探讨。我们看到,风雪这一环境描写,实际上是作为文章不断出现的细节来推动

情节发展的。

(二)细节描写:

文中推动情节发展的细节还有很多,大家试着找一找。

《水浒传》一书中的细节安排非常精彩,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一书时提出了“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就是用埋伏笔的方法,使小说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课文中那些细节使用了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先思考五分钟,再和周围同学讨论三分钟)

1.文中开头交代林冲对小二的恩情和小二的知恩图报,为下文小二夫妻关心林冲身家性命,偷听陆虞候等人的谈话,引出故事悬念埋下了伏笔。

2.林冲要去沽酒出门的一系列动作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靠在门后的大石头是个细节。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陆虞候等人“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埋下伏笔,同时林冲能够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得以报血仇。

4.关于刀枪武器的细节描写。花枪出现在林冲离开天王堂、到市井买酒、奔山神庙安身的时候,枪不离身,因而后来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刀是林冲在得知陆虞候来到沧州之后到街上买的,习武之人常常带武器防身,这把解腕刀最后才出现,搁在陆谦的脸上,挖了陆虞候的心肝,大为解恨。这些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5.关于方向位置:沧州城东十五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正因为陆虞候烧草料场时是从西面而来,而林冲此时正在向东往山神庙走,所以双方不可能在路上相遇。这些细节使故事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三)性格分析

进入文章的高潮部分,即最后一个自然段。文中写了林冲杀死陆虞候的血腥场面:“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

提在手里。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可以说,这段血腥的杀人场面,可以看出林冲对仇敌下手之狠。但是,林冲的性格一直是如此之狠的吗?他的性格是怎样的?他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中的细节,来谈谈你的看法。(思考七分钟)林冲性格有着深刻的复杂性: 1.善良安分,侠义济困

林冲在东京时曾“看顾”了李小二,在沧州服刑,还“把些银两”给李小二“做本钱”(第一段)。可见林冲善良、仗义;

李小二要报恩时,林冲却说:“恐怕玷污你夫妻两个”,表明了林冲不顾自己的危难,一心为别人着想。

2.逆来顺受,委曲求全,没有反抗之心

林冲明知是高俅故意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他“高太尉”,说“我因恶了高太尉”(第一段第十行)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

3.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

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并在酒店密谋陷害自己,立刻大怒,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并马上“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第四段、第五段)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这也是他刚强、性急的一个表现。但他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因为他“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4.逆来顺受、随遇而安

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第六段)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见到草屋“四下里崩坏了”,就想等“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幻想安稳过冬,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做好,复仇的念头更淡漠。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可见林冲时时刻刻在幻想安稳、安定的生活状态。

5.做事细心

林冲离开草料场,去打酒之前,“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第八段),一件件事做得很有条理;打酒回来时,发现草厅倒了,“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第十段)。

(四)主旨探讨:乱自上作、逼上梁山

1.对最后一段杀人场面,金圣叹的点评是:“杀得快活,杀得快活,若如那两个人也一枪搠死,便没趣了。有了这一刀一枪,才产生以一个人杀三个人,凡三四个回身,有节次,有间架,有方法,有波折,不慌不忙,不熟不密,不缺不漏。”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两分钟)

写出了林冲杀人这段描写的妙处,首先是分清主次,先杀两个随从,再集中力量杀主犯;其次是杀得光明磊落、理直气壮。如果是李逵杀人,肯定一句话也不会问就直接杀了,但是林冲还是先问罪,然后谴责陆虞候,最后以“杀人可恕,情理难容”的罪状杀了陆谦,并不是杀得不明不白;再次,三人杀法不同,详略有别。写陆虞候是详写,杀差拨时还写到差拨爬将起来要走,最后被林冲割下头颅。并且林冲杀人时使用了不同的武器,那把解腕尖刀,在小说的最后派上用场,林冲用它来手刃仇敌,这把刀就是为陆陆虞候准备的。

这是一段惊心动魄的描写,林冲满腔怨气最终在此发泄。大雪纷飞,火光冲天,映衬着英雄痛杀仇人的场景,读来痛快淋漓。

2.当林冲把刀放在陆虞候脸上,说:“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金圣叹点评道:“非骂陆谦,骂天下也。”“天下”是怎样的天下?结合林冲的遭遇,谈谈你对这句点评的理解。(三分钟)

林冲对朋友仗义诚恳,却屡遭陆虞候陷害,并且不远千里来陷害他。同样,林冲对国家可谓忠心耿耿,可是却遭到以高太尉为代表的上层官员的陷害,他一味委曲求全,却最终被逼上梁山,“骂天下也”正是深深地控诉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3.将高太尉、陆虞候为代表的官员与知恩图报的小二对比,你认为当时社会黑暗的原因是什么?

酒店小二尚且知恩图报,而高太尉、陆虞候等官员却有虎狼之心,这充分说明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是“乱自上作”。

4.林冲的性格完成了由忍走向狠的转变。但是设想一下如果主人公是鲁智深,他早就挥起禅杖,杀了这帮鸟人了。为什么林冲要一忍再忍,不早下决心呢?

张恨水对林冲有过这样一段点评:“古今天下之英雄豪杰之士,不患无用武之地,只患略有进展之阶,而又不识弃之。无用武之地,则亦无有乎尔,既已略有之,不得不委曲以求神,而其结果如何,未能言矣。若林冲者,其弊正在此也。”

对于林冲而言,正是因为林冲的身份——是80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比较富裕安定的生活,又有一个善良贤惠的妻子,这使他不愿放弃安居乐业的幻想。因此,家庭环境和身份地位决定了林冲的妥协性和软弱性,使他满足现状,也缺少反抗精神。

而鲁智深出身贫民,当过提辖,是下层官员,没有产业,他曾经出家当了和尚,但是这个花和尚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也不留”,赤条条一人了无牵挂,所以他没有什么羁绊,任性妄为,反抗意识更强。

5.林冲幻想安逸,委曲求全,但是我不犯人,人却要来犯我。看看林冲是怎样被官员一逼再逼,走上梁山的:先是相国寺里娇妻被辱,再是白虎堂上惨遭陷害,再是野猪林里险被谋杀最后到草料场里被烧断后路。林冲忍过了东岳庙,忍过了野猪林,退缩到了山神庙里,可谓是一忍再忍。可是高俅一伙人却下定决心要置林冲于死地,步步紧逼,终于使林冲忍无可忍,最终走上了反抗的道路。林冲在故事的结尾,杀死了陆虞候,手起刀落,痛快淋漓。可以说,林冲的道路正是“逼上梁山”的最佳映证,林冲的这一刀彻底表明了他和封建社会一刀两断的决心,也从此走上了反抗封建黑暗社会的不归之路。

最后,我们用《水浒传》第十回回目下的一首诗来结束对这篇课文的学习: 天理昭昭不可污,莫将奸恶作良图。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魁奇伟丈夫。

高中语文林教头教案设计意图 林教头风雪教案五课时篇二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感知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4、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名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知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学过程:

一、课前激趣、复习导入 1、播放《好汉歌》

2、聆听着这气势磅礴、荡气回肠的《好汉歌》,你眼前仿佛浮现了哪些英雄好汉呢?

3、好,这堂课让我们在歌声中继续走近《水浒》,走近林冲。请大家齐读课题:《林冲棒打洪教头》

4、话说豹子头林冲恶了高太尉,遭到陷害,误入白虎堂,被发配沧州,经过柴进庄上,遇到了谁呢?(洪教头)二、精读课文、感悟品味

1、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一下课文中的两个人物(林冲、洪教头)请大家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之后思考:你觉得林冲是个怎样的林冲?前面可加个什么词语?你从

第 1 页 课文哪些句子中找出加这个词语的理由?

2、在读书之前,谁能说一下,我们应该怎样读书呢?(不动笔墨不读书,注意圈画写批注)好,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吧。 3、讨论交流

⑴生:是一个谦虚的林冲。我从“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起身让座”等处看出。

补充:从“不敢不敢”“请教了”也可以看出。

⑵生:是一个武艺高强的林冲。我从“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等处看出。

⑶生:是一个机智的林冲。从“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还了个拔草寻蛇”的招式。等处看出。⑷是个……

4、研究了林冲,必然还要研究一下另一个人物,谁?(洪教头)()的洪教头,你认为可以怎么填呢?

⑴生:是一个傲慢无礼的洪教头。我从“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可以看出。

补充:从“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也可以看出。⑵生:是一个盛气凌人的洪教头。从“如此轻信,厚待一个犯人骗吃骗喝”可以看出。

⑶生:是一人心胸狭窄的洪教头。从“越发要跟他交手,恨不得一口吞了”“提起棒就打”可以看出。

第 2 页 ⑷生:是个目中无人的洪教头,是个自不量力的洪教头,是个……

三、诵读课文、品味欣赏

1、读了全文,我们知道洪教头处处要跟林冲打斗,林冲一让再让,最后一棒打在他小腿上,让洪教头满面羞愧。两个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凸现人物性格。写得最精彩的是第七节,我们一起把第七节再好好地赏读赏读,练好后,我请你来读。2、提生诵读,点评。3、齐读

四、课外拓展、主动探究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林冲武艺高强、聪明机智、谦虚,这样的人就是好汉。《水浒》中这样的好汉还有很多很多,学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或干些什么呢? 1、了解林冲后来的命运 2、了解水浒中的绰号 3、品读《水浒》 板书: 林冲 棒打 洪教头 谦虚

第 3 页 自不量力 武艺高强 傲慢无礼 机智 心胸狭窄 勇敢 目中无人

第 4 页

高中语文林教头教案设计意图 林教头风雪教案五课时篇三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7个)

教学对象:高二的学生

起始能力分析:

①学生通过前几册中小说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

②对《水浒传》有一定理解,了解故事发生的前因。不了解封建社会的黑暗,为何经常说官逼民反?

学习者特征分析:具备理性思考的能力,可以理解文章的意境,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

①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和细节描写的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②了解关键伏笔、细节安排,领会其对推动情节、渲染气氛、刻画形象的重要作用。

③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奋起抗争的思想性格转变过程,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必然性。

(2)情感目标

①鉴赏作者如何通过语言、行动以及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体会文学作品的意境美。②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教学内容:

 本课选入国标教材人教版必修第5册,节选自《水浒传》的第十回。

 作者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着力描写了林冲从一个封建统治集团的依附者,被徽宗宠臣高俅陷害得家破人亡,终于投奔梁山,成为农民英雄的转化过程。

 课文重点放在人物性格的精细刻画、故事情节的生动描写以及“风雪”环境的描写上。

教学方法与策略设计:

 以提问法贯穿始终,对重点问题加以启发。提出问题的方式包括:课前设问,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上提问,让学生当堂回答;课下思考,课下思考主要倾向于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把握能力。

 讲授法要求教师的语言具有流畅性,显示出江湖的快意恩仇,让学生领悟到当时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现实。

教学过程:(3个)

 导入:

 课前播放《好汉歌》,然后提问。

 老师:同学们最喜欢歌中的哪句歌词?  学生:“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 老师:很好,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梁山好汉个个都有一段传奇的故事。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杨志失生辰纲!那么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梁山好汉林冲的一段传奇故事,板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老师: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作品及作者的相关知识………

1 / 2

提问:

 讲课前给同学们10分钟的时间快速地阅读或浏览课文,给出几个问题让同学们思考,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①按地点把课文分为几部分?林冲的心理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②在酒店里都曾发生过什么事情?事和事之间有什么联系?酒店起了什么作用? ③请同学找找这一部分描写林冲的地方,分析他的性格特点。

第一部分(引子,第1自然段):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 包括插叙和林、李对话。作用:交代主要人物、事情起因。点明林冲与高俅的尖锐矛盾,说明林、李的亲密关系,留下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

①按地点把课文分为几部分,同时注意体会林冲的心理变化。

(可以按地点分大致为三部分:酒店1~6,草料场7~10,山神庙11~12。)

②在酒店里都曾发生过什么事情?事和事之间有什么联系?酒店起了什么作用?……… ③请同学找找这一部分描写林冲的地方,看看他的性格是怎么样子的。…….第二部分(开端,2—5自然段):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 4个自然段:陆虞候密谋策划,李小二疑虑警惕,林教头识破阴谋,怒林冲买刀寻敌。

 矛盾的展开:林冲刺配沧州后,高俅派陆谦追踪而来,密谋策划,新的冲突酝酿。没有平铺直叙,设置悬念,没有交代来酒店的是什么人,而是通过李小二夫妻的观察,写出来人的鬼鬼祟祟(“二人一前一后闪将进来”),说话偷偷摸摸(“不叫”“你休来”“交头接耳”),手段卑鄙阴险(诱之以酒食,贿之以金钱,并“好歹要结果他性命”)。再写林冲根据李小二提供有关来人的身材、相貌、年龄等分析断定是陆谦,使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林冲买刀寻敌,矛盾进一步激化。

第三部分(发展,6—9自然段):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 分为:接管草料场─交割─沽酒。

 老师提问:布局已然铺就,下面就要继续发展了。在草料场又有什么事情发生,又是什么推动故事情节的深入发展呢?首先我们看,林冲是怎样发现山神庙的?

第四部分(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 3个自然段:破庙借宿—偶听真情─报仇雪恨。 思考:

 布局已然铺就,下面就要继续发展了。在草料场又有什么事情发生?又是什么推动故事情节的深入发展呢?

 林冲性格变化的转折点,与前文照应,特意安排“隔壁戏”,让陆谦等人通过对话把阴谋的主使者、原因、内容、执行经过,都不打自招作了全盘交代,是一份绝妙的“自供状”,也是促使林冲性格发生根本转变的关键。

 本节以林冲的主要性格特征为线索,表现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有力地突出了“逼上梁山”这个主题。

2 / 2

高中语文林教头教案设计意图 林教头风雪教案五课时篇四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设计

一、教学设想: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施耐庵生平以及《水浒传》这部小说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文本分析,使学生理清情节发展的线索;

2.交流讨论:通过小组交流探究,分析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林冲性格从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尖锐矛盾,认识到“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历史必然。

二、学情分析:

此前,学生们通过必修三第一单元《林黛玉进贾府》、《祝福》等小说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三大要素,但对于前两篇课文的分析,主要关注的是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的探讨。因此,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环境描写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具准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课件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水浒传》的成书、特点、主题和作者施耐庵的生平;

2.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3.体会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

1.梳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的故事情节;

2.鉴赏课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思路:

1.由新版《水浒传》电视剧的歌词引出林冲这一悲剧人物身世的复杂性,导出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的分析。

2.对《水浒传》这部长篇小说的撰写和流传情况以及大体内容进行总体介绍。 3.回顾小说的三要素,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的脉络对文章情节进行梳理。

4.由山神庙和草料场之间的故事情节引出对小说环境的分析,点明风雪描写的作用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

采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小组汇总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关注风雪这一环境描写在推动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的作用,然后用分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找出对风雪的描写,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文中是怎样描写风雪的,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最后小组派代表发言,交流想法。

五、教学环节:

(一)新课导入:最近一段时间,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电视剧翻拍热,小说《水浒传》也重新被翻拍成《新版水浒传》,新版电视剧的歌词写得非常好,它写道:“兄弟情,夜空中万千星点;兄弟情,红尘里无限光华;兄弟情,是没有色的酒;兄弟情,是没有墙的家。”几百年过去了,《水浒传》中英雄们的快意恩仇、手足之情却仍然为人们所称道,但是《水浒传》中有一个人,他对朋友仗义诚恳,却最终遭到了朋友的陷害,直至家破人亡。他是谁呢?他就是《水浒传》中为我们耳熟能详的悲剧英雄,林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单元的新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起走进林冲的悲剧命运,感受林冲的江湖豪情。

(二)背景介绍: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是选自小说《水浒传》第九回,回目名称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有哪位同学看过《水浒传》,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这部小说?

《水浒传》的全称是《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古代优秀的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西游记》和《金瓶梅》合称为“明代四大奇书”,又与《西

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合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其实,《水浒传》的故事蓝本在宋代就已经出现,此后从宋代到明末的数百年间,民间的说书艺人、文人、书商不断地对其进行加工,最后相传是在明代的施耐庵手中得以润色,形成现在的定本。

《水浒传》主要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义,聚义之后接受招安,然后四处征战的故事:全书前半部分以人物为线索,写了鲁智深、林冲、武松等好汉上梁山前的个人经历,写了宋江在发配途中与各路好汉的奇遇以及最终上梁山的经历;后半部分以故事为线索,写了宋江带领梁山好汉与朝廷展开的几场战役,原来的首领晁盖去世之后,宋江确立了在梁山的首领地位,并改聚义厅为忠义堂,与官军进行了几场战斗后接受招安,在与江南征方腊的战斗中,水浒英雄死伤大半,最后,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悲剧性地结束。

(三)情节梳理: 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情节、环境、人物形象

2.通过地点线索带领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

问:如果根据这三个要素,应该怎样给本文拟一个标题?(注意字数要与原标题相同)

《林教头风雪斩仇敌》(或其它)。

问:为什么作者不写林教头手刃仇敌的情节而把“山神庙”写到了标题当中呢?

山神庙是林冲杀敌的地点;这样写标题能够给读者造成一种悬念。问:我们知道,小说故事情节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林冲山神庙杀敌的情节属于小说故事的高潮和结尾。

在这篇文章中,地点是把握文章情节的重要线索,请同学们以地点为线索,看看文章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有怎样的转移?并根据地点的转变理清故事情节的开端和发展。

第1段:沧州——林教头路遇故知(开端)第2-5段:酒店——陆虞候密谋害林冲(发展)

第6-9段:草料场——林教头接管草料场(发展)

第10-12段:山神庙——风雪夜山神庙复仇(高潮和结局)

(四)环境描写 (1)风雪描写的作用

问:林冲是去看管草料场的,但是最后怎么在山神庙里手刃了仇敌?请同学们理清思路,概括一下林冲从草料场到山神庙杀敌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

草料场老军接洽——身冷投东沽酒——路见山神庙——草场被雪压倒 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推动故事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雪。课文的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可以说“风雪”在文章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请大家找出文中对风雪的描写。思考一下这些对风雪的描写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六分钟思考,三分钟讨论)

1)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

雪越下越大,在缓慢的情节中时时插入,增加了情节的紧张气氛,暗示灾难即将降临。如第七段:“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暗示故事情节和节奏的变化。第八段:“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雪越下越大,情节也越来越紧张。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第九段:“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营造了一种阴暗、紧张的气氛,暗示林冲将大难临头。

2)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

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去往东边沽酒,不会与陆虞候提前相遇,才会在途中看到山神庙。又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雪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才幸免于难。因为风雪很大,为了阻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才让林冲听见陆虞候和差拨、官营的对话,了解事情的经过。为了避风雪,陆虞候一伙才在放火烧了草料场之后直奔庙里来,林冲得以报仇„„可见,风雪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3)烘托人物的性格,衬托出英雄杀敌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洁白的雪地上溅满了仇敌的鲜血,林冲杀死了仇人,也杀死了自己的软弱,走上了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道路,慷慨悲壮,读来痛快淋漓!

(2)描写方法

问:刚才同学们提到了很多风雪的作用,正因为雪势越来越大、越来越猛,从而使情节的发展更加合情合理。那么作者是用怎样的方法来展示雪势之大的呢?

(一)直接描写风雪:

1)林冲刚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第七段:“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纷纷扬扬”写雪下得大,“卷”写风烈,“一天”写范围之广。

2)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第八段:“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雪越下越大,情节也越来越紧张。

3)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第九段:“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二)侧面描写风雪:

1)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第八段:“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第十段,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用摇摆倒塌的草屋,衬托风势之猛,雪势之大。

2)通过人的感觉衬托风雪。第八段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便到市井沽酒取暖。草料场倒塌后,林冲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此林冲在吃酒时,又“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在描写人物时,也时时不忘风雪。

结语:通过以上对风雪的分析,不难看出,环境的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文章气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么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中还有那些值得关注的细节描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回在全书中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我们下节课再一起继续欣赏。

(五)课堂板书 情节发展:

沧州——林教头路遇故知(开端)酒店——陆虞候密谋害林冲(发展)草料场——林教头接管草料场(发展)

山神庙——风雪夜山神庙复仇(高潮和结局)

环境描写作用 渲染气氛 推动情节发展 烘托人物性格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体会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2.鉴赏小说精彩的细节描写,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3.体会作品表达的“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主题。

二、教学重点:

1.分析林冲性格的复杂性,认识人民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分析小说细节描写的作用,鉴赏“草蛇灰线”的写作手法;

3.体会北宋社会的黑暗,探讨小说“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主题。

三、教学思路:

1.小组讨论,找出文中反映林冲性格的细节描写,分析林冲这一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2.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小说描写的“草蛇灰线”法。

3.以金圣叹点评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让学生学会读懂古人评点,并思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文章主旨。

四、教学方法:

以教师讲解为主,以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法为辅。

五、教学环节:

(一)课堂导入:上节课我们介绍了《水浒传》的相关知识,梳理了文章的情节,探讨了风雪在文中的作用,也就是解决了小说的两个要素:情节和环境的探讨。我们看到,风雪这一环境描写,实际上是作为文章不断出现的细节来推动情节发展的。

(二)细节描写:

文中推动情节发展的细节还有很多,大家试着找一找。

《水浒传》一书中的细节安排非常精彩,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一书时提出了“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就是用埋伏笔的方法,使小说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课文中那些细节使用了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先思考五分钟,再和周围同学讨论三分钟)

1.文中开头交代林冲对小二的恩情和小二的知恩图报,为下文小二夫妻关心林冲身家性命,偷听陆虞候等人的谈话,引出故事悬念埋下了伏笔。

2.林冲要去沽酒出门的一系列动作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靠在门后的大石头是个细节。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陆虞候等人“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埋下伏笔,同时林冲能够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得以报血仇。

4.关于刀枪武器的细节描写。花枪出现在林冲离开天王堂、到市井买酒、奔山神庙安身的时候,枪不离身,因而后来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刀是林冲在得知陆虞候来到沧州之后到街上买的,习武之人常常带武器防身,这把解腕刀最后才出现,搁在陆谦的脸上,挖了陆虞候的心肝,大为解恨。这些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5.关于方向位置:沧州城东十五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正因为陆虞候烧草料场时是从西面而来,而林冲此时正在向东往山神庙走,所以双方不可能在路上相遇。这些细节使故事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三)性格分析

进入文章的高潮部分,即最后一个自然段。文中写了林冲杀死陆虞候的血腥场面:“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可以说,这段血腥的杀人场面,可以看出林冲对仇敌下手之狠。但是,林冲的性格一直是如此之狠的吗?他的性格是怎样的?他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中的细节,来谈谈你的看法。(思考七分钟)林冲性格有着深刻的复杂性: 1.善良安分,侠义济困

林冲在东京时曾“看顾”了李小二,在沧州服刑,还“把些银两”给李小二“做本钱”(第一段)。可见林冲善良、仗义;

李小二要报恩时,林冲却说:“恐怕玷污你夫妻两个”,表明了林冲不顾自己的危难,一心为别人着想。

2.逆来顺受,委曲求全,没有反抗之心

林冲明知是高俅故意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他“高太尉”,说“我因恶了高太尉”(第一段第十行)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

3.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

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并在酒店密谋陷害自己,立刻大怒,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并马上“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第四段、第五段)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这也是他刚强、性急的一个表现。但他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因为他“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4.逆来顺受、随遇而安

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第六段)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见到草屋“四下里崩坏了”,就想等“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幻想安稳过冬,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做好,复仇的念头更淡漠。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可见林冲时时刻刻在幻想安稳、安定的生活状态。

5.做事细心

林冲离开草料场,去打酒之前,“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第八段),一件件事做得很有条理;打酒回来时,发现草厅倒了,“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第十段)。

(四)主旨探讨:乱自上作、逼上梁山

1.对最后一段杀人场面,金圣叹的点评是:“杀得快活,杀得快活,若如那两个人也一枪搠死,便没趣了。有了这一刀一枪,才产生以一个人杀三个人,凡三四个回身,有节次,有间架,有方法,有波折,不慌不忙,不熟不密,不缺不漏。”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两分钟)

写出了林冲杀人这段描写的妙处,首先是分清主次,先杀两个随从,再集中力量杀主犯;其次是杀得光明磊落、理直气壮。如果是李逵杀人,肯定一句话也不会问就直接杀了,但是林冲还是先问罪,然后谴责陆虞候,最后以“杀人可恕,情理难容”的罪状杀了陆谦,并不是杀得不明不白;再次,三人杀法不同,详略有别。写陆虞候是详写,杀差拨时还写到差拨爬将起来要走,最后被林冲割下头颅。并且林冲杀人时使用了不同的武器,那把解腕尖刀,在小说的最后派上用场,林冲用它来手刃仇敌,这把刀就是为陆陆虞候准备的。

这是一段惊心动魄的描写,林冲满腔怨气最终在此发泄。大雪纷飞,火光冲天,映衬着英雄痛杀仇人的场景,读来痛快淋漓。

2.当林冲把刀放在陆虞候脸上,说:“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金圣叹点评道:“非骂陆谦,骂天下也。”“天下”是怎样的天下?结合林冲的遭遇,谈谈你对这句点评的理解。(三分钟)

林冲对朋友仗义诚恳,却屡遭陆虞候陷害,并且不远千里来陷害他。同样,林冲对国家可谓忠心耿耿,可是却遭到以高太尉为代表的上层官员的陷害,他一味委曲求全,却最终被逼上梁山,“骂天下也”正是深深地控诉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3.将高太尉、陆虞候为代表的官员与知恩图报的小二对比,你认为当时社会黑暗的原因是什么?

酒店小二尚且知恩图报,而高太尉、陆虞候等官员却有虎狼之心,这充分说明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是“乱自上作”。

4.林冲的性格完成了由忍走向狠的转变。但是设想一下如果主人公是鲁智深,他早就挥起禅杖,杀了这帮鸟人了。为什么林冲要一忍再忍,不早下决心呢?

张恨水对林冲有过这样一段点评:“古今天下之英雄豪杰之士,不患无用武之地,只患略有进展之阶,而又不识弃之。无用武之地,则亦无有乎尔,既已略有之,不得不委曲以求神,而其结果如何,未能言矣。若林冲者,其弊正在此也。”

对于林冲而言,正是因为林冲的身份——是80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比较富裕安定的生活,又有一个善良贤惠的妻子,这使他不愿放弃安居乐业的幻想。因此,家庭环境和身份地位决定了林冲的妥协性和软弱性,使他满足现状,也缺少反抗精神。

而鲁智深出身贫民,当过提辖,是下层官员,没有产业,他曾经出家当了和尚,但是这个花和尚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也不留”,赤条条一人了无牵挂,所以他没有什么羁绊,任性妄为,反抗意识更强。

5.林冲幻想安逸,委曲求全,但是我不犯人,人却要来犯我。看看林冲是怎样被官员一逼再逼,走上梁山的:先是相国寺里娇妻被辱,再是白虎堂上惨遭陷害,再是野猪林里险被谋杀最后到草料场里被烧断后路。林冲忍过了东岳庙,忍过了野猪林,退缩到了山神庙里,可谓是一忍再忍。可是高俅一伙人却下定决心要置林冲于死地,步步紧逼,终于使林冲忍无可忍,最终走上了反抗的道路。林冲在故事的结尾,杀死了陆虞候,手起刀落,痛快淋漓。可以说,林冲的道路正是“逼上梁山”的最佳映证,林冲的这一刀彻底表明了他和封建社会一刀两断的决心,也从此走上了反抗封建黑暗社会的不归之路。

最后,我们用《水浒传》第十回回目下的一首诗来结束对这篇课文的学习: 天理昭昭不可污,莫将奸恶作良图。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魁奇伟丈夫。

(五)拓展训练:

一、自火烧草料场之后,林冲的性格是变得刚硬还是仍处于狠与忍的交替呢?请同学们阅读《水浒传》百回本当中的: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十九回 林冲水寨大并火 晁盖梁山小夺泊

看看此后林冲的性格又发生了哪些转变?

二、阅读金圣叹对本章的评点,看看文中还有哪些细节或情感是分析文本时没有注意到的,在阅读完评点后,写一篇读后感。

(六)课堂板书

“草蛇灰线” 忍——逼———狠 乱自上作、逼上梁山

高中语文林教头教案设计意图 林教头风雪教案五课时篇五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

导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讲的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刺配后,几经周折后被分到看守草料场的工作。因大雪压塌住处,无奈来到一个破旧的山神庙暂住一宿。正因此才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富安和差拨的谈话,得知自己已被陷害,而且差点被害死。恼怒中,林冲终于爆发,提枪戳死三人,并将陆谦剖腹剜心。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提供素材,交代与文本密切相关的章回,2、鉴赏伏笔,领会其重要作用。

3、理解林冲的思想性格转变过程,归纳本文的主题。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检查预习情况,巩固相关知识。

2、通过诵读精彩片段,鉴赏伏笔,领会其重要作用。

3、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林冲的思想性格转变过程,归纳本文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语:《水浒传》是同学们熟知的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各路英雄好汉齐聚水泊梁山,高举义旗,替天行道,梁山好汉的作风是什么样的?但是不是所有的好汉遇事都是如此呢?今天,我们就一块来走近豹子头——林冲,看看他的梁山之路。

二、【展示学习目标并齐读】幻灯片二

1、检查预习情况,巩固相关知识。

2、通过诵读精彩片段,鉴赏伏笔,领会其重要作用。

3、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林冲的思想性格转变过程,归纳本文的主题。

三、巩固预习成果

1、以小纸条的形式检查基础知识的预习情况

2、交流预习学案中概括的故事情节,明确:林教头沧州遇故知——陆虞侯密谋害林冲——林教头接管草料场——风雪山神庙复仇

四、鉴赏伏笔之妙

(一)师:同学们,从故事情节来看,你觉得哪个环节最大快人心?

明确:最大快人心的莫过于林冲手刃仇人。

找同学读一下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句子,读出你的感受。

他读得如何?关键点是什么?应该怎么处理?

在鉴赏文本中,有时几个传神的动词就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二)师:从全文来看这一结局你是否太过突兀?为什么?

明确:并不突兀,因为作者在小说当中层层铺垫,让这一结局显得合情合理。

师:好,说的很不错,其实同学们所理解的“铺垫”,在小说中有个专业术语叫“伏笔”,谁能说说你怎样理解“伏笔”的含义。

生:伏笔就是前有铺垫,后有照应。

师:真不错,一语中的,大家看幻灯片,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具体明确一下伏笔的含义。

明确: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照应”的写作技巧。伏笔是针对文章结构而言的。(幻灯片四)

师:好,接下来同学迅速通读7、8、10段,找出在文章中作者都巧设了哪些伏笔,并且暗示了下文的什么情节。

明确:1、林冲曾经在京城解救李小二并在沧州与之相遇,(李小二为林冲探秘)

2、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山神庙听密谋)3、壁上挂一个大葫芦(外出沽酒)

4、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屋塌而入山神庙)

5、将火炭盖了(谨慎,非失火)6、一块大石头靠住了庙门,三人推不开 (三人对白 阴谋败露)师:同学们,真是细心,找的很全面,这篇文章的情节前呼(伏)后应,环环相扣,浑然天成,这或许是《水浒》情节布局的一个亮点所在。林冲沽酒御寒、挡门遮寒,都是当时的实际需要,陆虞候三人阴谋败露,林冲手刃仇人,读起来就感到自然合理。所以伏笔的作用就在于。

1、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使后面的情节感到合情合理。

2、塑造人物形象。3、彰显主题。

师:小说的三要素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和环境,我们来看看林冲这个人,在预习学案中我们已经知道,他本来是干什么的?

明确: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

师:这样一位有社会地位的人,他的所作所为跟一般的草莽英雄是不一样的,我们就从沧州遇旧知开始,林冲如何向李小二解释自己获罪的原因,并请同学们注意林冲与李小二在对话中的措辞。)

① 从“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这些言谈中能表现出他虽然被刺配,看来此时的林冲还是小心翼翼、委曲求全、苟且求安的。“获罪”“玷辱” 两词中可以看出从某种程度上他从内心已经认可了自己现在的身份。他安于刑徒生活,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并无反抗复仇之意。

②想苟且求安的人总似乎不能如愿,李小二向林冲描述了两个东京客官的言行引来了林冲的高度重视。请同学们回归原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一下林冲寻仇的过程中的情绪的变化。)

(林冲大怒----买刀----寻仇----当晚无事----第二天----又去寻仇----又无事----寻了三五日----林冲也自心下慢了----第六日----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

林冲得知陆虞侯密谋之后,林冲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当遍寻不见仇人时,又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矛盾冲突起而又伏,情节由张而弛。

③林冲寻仇未果,却又被分配到草料场。当他看到草料场的破败时,他又是怎么想的呢?(在草料场,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换个泥水匠来修理。”在古庙前说:“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请同学们分析此时林冲的心理状态。)林冲准备去修葺这个草屋,说明他想改善一下这个环境,以便让自己过的稍微舒服一点,并且祈求神明庇佑,看来林冲只想平平安安度过刑期,这是随遇而安的心理表现。

④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陆虞侯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仇人,投奔梁山。

师:林冲一路向我们走来,我们见证了他的辛酸苦楚,也见证了他痛快复仇的淋漓酣畅。当你看到林冲怒杀仇人,出门投东的背影渐行渐远时,你的内心想到了什么?请用你的笔,写下你此时最真切的感受。(100字左右,)

师:回首看看林冲走过的路,从八百万禁军教头到落草为寇,为什么像林冲这样一个逆来顺受的人最终走上了杀人反抗的路?你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吗?

明确: 其实就是“官逼民反”。

高俅一步一步的逼迫,把林冲逼到了野猪林,逼到了沧州,逼到草料场。差点儿逼进了“火海”,林冲一路来能忍则忍,最后忍到了山神庙。等他知道再忍便是葬身火海时,才如梦方醒,面对“被逼无奈的境地”,“忍”不是办法,唯有“反”才能生存。而林冲最终被逼上梁山,就体现“官逼民反”这个主题。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我们对林冲这一人物形象有了较深的认识,领略了一些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希望课下同学们能够阅读有关林冲故事的其他章节,更全面的了解这个人物,爱上经典。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2.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理清本文草蛇灰线的结构特点。

3.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 教学难点:林冲性格的转变。

教学重点:对小说的鉴赏和分析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整体感知

一、导入新课: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一段英雄传奇故事。鲁智深是因为拳打了镇关西,杨志是因为失了生辰纲!那么林冲又是因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这一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板书)。

二、整体感知全文:

1.课文的标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请将此标题加以扩展,写成一句话,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被发配沧州的林教头开始时随遇而安,后来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得知了奸贼要加害自己,于是在山神庙前手刃奸贼,投奔梁山。2、课文内容涉及山神庙,还有什么地点?

酒店(1~6)草料场(7~10)山神庙(11~12)

3、梳理课文的情节,分别用七个字概括每一情节的内容。(1)林教头沧州遇旧知(1-1)序幕

(2)陆虞侯密谋害林冲(2-5)开端

(3)林教头接管草料场(6-9)发展

(4)林教头杀敌山神庙(10-12)高潮结局

4、课文的线索是什么?

线索:全文以林冲思想变化为线索,通过情节表现了林冲思想性格的变化过程。

三、布臵作业:

1、《新课标学案》夯实基础

2、《新课标学案》整合常识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人物性格

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分析林冲的性格

(一)、概括课文开头一段“闲话”的内容?从言谈中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在情节安排上它对这部分起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①、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②、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

作用:插叙这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二)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明确: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三)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臵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四)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明确: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五)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在于一个“逼”字,“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从林冲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虽然安分守己,忍辱求全,也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而起;至于广大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他们所遭受的迫害,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体现作品中心思想——“官逼民反”。(板书)

沧山遇旧: 侠义忍辱、善良安份

听说陆谦到来:强烈的反抗意识又燃起———官逼民反 接管草料场: 随遇而安、得过且过

亲闻陆谦阴谋:幻想破灭、奋起反抗

杀死陆谦、逼上梁山

三、小结:本篇课文,在结构上是处处设伏,前后照应,可谓天衣无缝,拿金圣叹的话说就是“草蛇灰线”,林冲的活动是本文的一条明线,而陆谦等人的阴谋则是另一条线——暗线。一以贯之!情节上层

层起伏,水到渠成!而在人物形象上,林冲由安于现状到奋起反抗,完 全是被一步步逼出来的,在那样的一种社会环境下,官府黑暗,陷害忠良,怎么会有林冲的好日子过呢?本来他有一个幸福的家,但是被百般的陷害和破坏,最后导致家破人亡。“是可忍,孰不可忍”。最后终被逼得无家可归而走上梁山。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景物描写和细节刻画

一、景物描写:

我国古典小说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善于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 格,而较少使用其它手法,特别是单纯的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如果有的作品使用了景物描写,也是运用白描手法,以极为简洁的笔墨来达到特定的目的。《西游记》是如此,《水浒》也是如此。在这篇作品中,景物描写虽然不多,但却写得恰到好处,并且具有很好的表达效果。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描写。(读有关描写)

(一)直接描写风雪:共有三处请指出来。正面直接描写: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卷下一天大雪来”(大)

“……那雪正下得紧”(紧)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越紧)

问:这三处描写中,有一个最有表现力的词,是哪一个?

明确:“紧”,一个“紧”字,使境界全出,十分简洁地写出了雪越下越大的情景,(二)侧面衬托风雪:

1、指出哪些语句是侧面描写风雪。侧面间接描写: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摇振得动”(风大屋摇)“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天冷人寒)

“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雪大屋倒)

“林冲……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雪大人寒)

2、在这些语句中能够表现风大雪猛的词语有哪些?

明确:“摇振”“压倒”“向火”“踏着碎琼乱玉”“背着北风而行”“迎风”。

二、这里的景物描写,虽然都非常简洁,但其作用却非常丰富,请大家归纳一下,这些景物描写有哪些具体作用?

明确:(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

(2)暗示情节,推动发展:作品通过对风雪的描写,暗示了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的趋向。比如,管营差遣林冲去接管草料场,这对不知管营阴谋的林冲来说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因为这个差事既比较自由清闲,又能有一些额外收入。可是,当他取路投草料场来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纷纷扬扬的一天大雪,这就暗示着他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再如,作品在写雪的时候,两次用了一个“紧”字:“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两把汗。

小结:作品对风雪的描写,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54074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