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搭一搭板书设计 搭一搭(一教学反思篇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搭积木吗?在搭积木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1:用同样数量的积木可以搭出很多种立体图形。生2: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形状不一样。
师:今天我们来进行一场搭积木比赛,从中会学到很多知识。(板书课题:搭积木比赛)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搭积木游戏导入新课,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比赛一:画一画。
课件出示第一项比赛:根据搭成的立体图形,画出从三个方向(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
(1)明确比赛规则。
观察搭成的立体图形,分别画出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
(2)课件出示教材32页淘气搭成的立体图形,观察这个立体图形,看一看有什么特点。①学生观察,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对学习困难的同学进行适当指导。②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这个立体图形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3)从上面、正面、左面三个方向观察搭成的立体图形,并画出看到的形状。①学生动手画一画。
②各小组展示画出的图形,并说一说你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
(4)引导学生将画出的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与搭成的立体图形进行比较,看是否符合要求。
(5)统计各组的得分情况。2.比赛二:搭一搭。
课件出示第二项比赛:根据给定的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1)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如下图:
(2)提问:搭一个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可以有几个小正方体?(3)学生小组合作,先交流,再动手操作。(4)各小组展示搭好的立体图形。(鼓励不同的搭法)(5)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设计这个立体图形的?用了几个小正方体?(6)提问:你们搭出的立体图形各不相同,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7)师小结:根据给定的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不能确定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但能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8)统计各组的得分情况。3.比赛三:看谁搭得多。
课件出示第三项比赛: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形状,用6个小正方体搭一个立体图形。(1)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如下图:
(2)提问:用6个小正方体搭一个从上面看形状如上图的立体图形,你有多少种不同的搭法?(3)学生在小组内边交流,边操作。
(4)各小组展示不同的搭法,看哪个小组搭的方法多。(5)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设计的。
(6)师小结:根据给定的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搭立体图形,即使给出的小正方体的数量是固定的,也有很多种不同的搭法。(7)统计各组的得分情况。六年级《搭积木比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及5个以上小正方体的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及5个以上小正方体的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及5个以上小正方体的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教学难点: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教具学具:课件、学生每人准备5个棱长为5厘米的小正方体、一张方格纸。教学设计: 一:谈话感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用多个小正方体可以搭出各种不同的立体图形,现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立体图形(课件展示用3-5个小正方体任意搭出的立体图形),你们能说一说它们分别是由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吗? 生汇报。师: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数的吗?
生:先数看得见的小正方体,再数看不见的小正方体。
师:搭积木是同学们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边游戏一边深入地观察物体。(板书课题:搭积木比赛)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创设“比赛”情景一:根据搭出的立体图形(无遮挡),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
(1)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2)想一想,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左面、上面看,又是什么形状?(3)画一画(学生单独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4)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录纸上的项目一。(5)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6)师:这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从上面看或从左面看都没有被遮挡的小正方体,所以就比较直观,容易观察和想象其不同方向的形状。
2、创设“比赛”情景二:根据搭出的立体图形(有遮挡),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
(1)变换成以下的形状,从不同方向再观察,想象它的形状,并画出来。(2)画一画(学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3)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录纸上的项目二。(4)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5)师: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为什么只看到3个正方形或4个正方形?你想过为什么吗?这个物体不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吗?应该看到5个才对呀,还有一个到哪去了呢? 生:(很容易地指出来)被遮挡住了。
(6)师:虽然看不见,但它仍然是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一部分。请分别指出从三个不同方向看(正面、上面、左面),看不见的是哪一个?(让学生上台指出是哪一个)
3、创设“比赛”情境三:利用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搭出立体图形。
师:(屏幕出示课本上比赛二的情境)同学们能不能把这个立体图形搭出来?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几个小正方体? 小组活动。
师: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搭好的立体图形,说说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做法和想法。
引导学生说出:先根据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开始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搭出符合要求的立体图形。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5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8个小正方体。
4、创设“比赛”情境四:给定小正方体的数量和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看谁搭的立体图形多。(1)小组合作操作。
(2)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三、回顾反思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学习收获。
教师小结: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也不能确定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根据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我们还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但能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四、梯度练习
1、图形
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 分别是怎样的?画一画。
2、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正面 看到的形状是,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多需要多少个 小正方体?最少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
3、请画出立体图形
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
正面
上面
左面
4、同学间的交流:
(1)一名学生用五个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另一名学生分别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想一想,再对照实物看看自己画的对不对。
(2)一名学生根据自己所摆的立体图形,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而另一名学生根据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利用小正方体把它摆出来,然后进行验证。(3)再换成六个小正方体试一试。(4)两名同学交换着进行,看谁做得好。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多媒体课件播放故事)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观察物体,为什么老师叫你们听盲人摸象的故事呢?
引导学生体会到观察物体不要像盲人摸象一样,以偏概全,要全面地观察物体。
师:今天学习的观察物体,要从三个方向观察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从两个方向观察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的,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板书设计:
搭积木比赛
1、从不同方向观察(无遮挡)
2、从不同方向观察(有遮挡)
3、确定数量范围
4、还原立体图形
搭一搭板书设计 搭一搭(一教学反思篇二
《搭一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画出草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5个棱长5厘米的小正方体纸盒,教师准备5个棱长是15厘米的立方体纸盒,正方形纸板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孩子们你们可曾想过语文课中也可能蕴藏着数学知识,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古诗,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跟我一起吟诵一下。《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引导学生齐背)这首诗什么意思,你知道吗?、2、师:说的好,同一物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看到的样子往往是不同的。
今天这节数学课,咱们就来玩一个“搭一搭”的游戏,在游戏中我们来探索观察物体的奥秘!
(设计意图: 由古诗导入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是不一样的” 这一道理,并将此由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本节课的数学探究中来。)
3、师:小时候都搭过积木吧!那好,试试看能用手中的小正方体搭出和图上一样的立体图形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现在无论你在哪个角度观察,都想象自己正对着它,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图形,能画下了吗?(学生动手画在题卡上)如果你在正上方看,在左侧看,又会看到什么图形,还能画下来吗?(学生动笔)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师追问:从左边观察怎么就只剩一个正方形了,其余的四个哪去了?——被第一个挡住了,那么当我们观察物体时只看到一个小正方形时,是不是就只有一个小正方体呢?)你们真棒,不但画出了自己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形,还能用恰当的语言加以分析,让我感受到你们的聪明可爱,看来这一道理早在几百年前,苏轼就已经发现了,因此留下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千古佳句,被世人广为传诵!真令人佩服!
(设计意图: 由旧知激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同时分散难点,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导到解决这一节课教学的难点上——有的小正方体被“挡”这是这节课的难点、是关键,也是学生空间观念的发生点)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下来。
1、师:现在老师增加了难度,看看你还能画出来吗?先想一想,如果有困难,可以借助手中的正方体实物,帮助分析验证。画好后,可以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组活动,教师加入到小组活动,完成后,把题卡放到实物投影上展示,请一生到前面边操作课件边演示画图过程。)
2、利用桌上的5个小正方体,你还能搭出什么样的立体图形,试试看,搭好后,认真观察你搭好的立体图形,分别画出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
(学生自由活动探究——展示搭的实物,及画出的图形,总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学生的想象,感受形式上更加多样的变化,以帮助学生发展更高的空间想象能力。本节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的发展,要以观察物体为载体,因此,要让学生认识到抽象的东西理解起来有困难时可以把它形象化(即通过实物的摆来观察可以降低难度,帮助解决问题这一手段、方法)
3、师:如果给的不是具体的实物,而是立体图形,看大屏幕上的,这个时候再看左面,怎么办?
师:看不见的,有难度,就需要我们靠头脑去想象,要想很好的去想象,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动手摆,仔细观察,来积累经验,丰富你的想象。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己解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怎样想的“,即观察方法上的指导,整个过程由抽象----直观经验---抽象的训练,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活动一在学生想一想,摆一摆,画一画,再想一想中完成。)
4、现在老师给你2分钟,用5个小立体块自己摆图形,再分别画出这三个面的形状,看谁摆的多?
用手势告诉我,你们都摆了几种?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摆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头脑中会有了深刻的印象。你们画的都对吗?
5、师:现在咱们进行一个小比赛,同桌之间,你摆一个他摆一个,然后交换过来画出三个面的情况,再交换过来检查,看谁画得准,正确率高。
(都做对的举手)
6、师:老师也搭好了一个,看看你能画出来吗?自己动手画,汇报:
师:刚才老师看到有些同学没有通过摆,直接画出来的,没摆怎么就能画出来?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实物摆帮助画出来,只有通过不断的摆加强印象,才能最终不用摆靠想象就能画出来。
(设计意图:3个练习,各有侧重点,4是通过大量的摆、画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在学生头脑中通过直观形成丰富的表象;5是对学生进行检验,同时强调了不仅要求画的多,还要画的准,也是进一步强化训练;6是逐步由直观—抽象,不通过摆而是通过想象,知道每个面的形状,整个过程,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看实物,调整你的观察位置或是转动实物来观察,不能转动的图形只能靠自己的想象画出3个面的形状,也就只由立体图形—平面图形,那么给你立体图形3个面的情况,你能知道原来的立体图形是什么样的吗?
活动二:根据给出的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1、出示
学生画的3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自己动手搭一搭。汇报:(指名到前面边摆边说你是怎么想的)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师:谁看清楚了他是怎么做的?
这个过程也就是根据看到的不同的面的情况进行推理调整的过程。
他是从正面先摆的,有没有摆的方法和他不一样的。也就是先从哪个面入手摆出基本图形都可以,)
(设计意图:在独立完成、订正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方法,不仅重结论,更重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想一想,摆一摆,再想一想这一过程,着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2、出示第2组,师:再来摆一个,试试,行不。
师:还有和他摆的过程不一样的吗?比比,哪个简单?
(先摆数量多的,需要调整的就少,比较简单)
这个呢,数量相同的,自己试试。
汇报: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别的途径知道的吗?(你真了不起)
先摆上面看见的,也就是底层肯定不动,只是在上面进行调整)
(数量上相同的,先摆上面看见的)
(设计意图:优化摆的方法,比较怎么摆简单,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师:给2个面,能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吗 ?
自己尝试,汇报
3、出示例题;判断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正面什么样的?还有不同想法的吗?
你有什么发现。看来又有新的问题产生了,这是我们下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根据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发现新问题,结束全课。新课开始是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再带着问题离开课堂,数学课堂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研究解决问题的阵地。另外设计中,也有意识的体现由抽象(图形)----具体(摆实物)---抽象(由图形判断)这样一个通过直观手段来解决问题,再逐步到抽象的想象问题答案这一不断训练过程,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搭一搭板书设计 搭一搭(一教学反思篇三
《搭一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教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5个棱长5厘米的小正方体纸盒,教师准备5个粉笔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入:我知道在座的是六年级最聪明最会观察的孩子,我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吗?
你们真是会观察的孩子,我们就要把这种会观察的习惯带到课堂中去,你会有很大的收获。
今天我们要上的课是六年级的内容,我知道你们都是最聪明的孩子,对这节课有信心吗?
1、师:今天我们要上一节数学课,老师却想到了一首古诗《题西林壁》,(引导学生齐读)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你知道吗?(抽生)
2、师:大诗人苏轼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看到的景象是不一样的。我们在生活也看过许许多多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也会是不一样的。
我们桌面有许多小方块,我们一起来搭一搭,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它,我相信大家有很大的收获。(板书:搭一搭)
(设计意图: 由古诗导入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是不一样的” 这一道理,并将此由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本节课的数学探究中来。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下来。
1、师:接下来我们进行一项比赛,同桌为一个小组,利用手中的方块很快地在纸板上搭出和屏幕上相同的立体图形,看哪个小组搭得又快又好。开始。
请看正面,请看上面,请看左面。接下来,我们把摆好的积木散开,现在请看大屏幕,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左面吗? 生:不能。
师:我能,因为我有第三只眼——想象,如果我们不能转动脑袋和积木,只能看到大屏幕上的立体图形,我们就要用心去体会,打开我们的第三只眼(想象)去观察。
接下来请同学们回忆刚才自已看到的形状,再打开我们的第三只眼,用平面图形画出我们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题单比赛一)
同桌的同学交换,看看和你画得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请别的同学指出错误在哪里)
师:想知道老师是怎么观察的吗?接下来老师给你们看看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边讲解,边展示)
4、练习:同学们太厉害了真不错!在刚才的比赛中不分胜负。接下来,老师加大难度,我们不用方块,通过我们的第三只眼观察屏幕上的立体图形,在方格纸上用平面图形把我们所看到的正面,上面,左面的形状画出来。(题单
2、3)
同桌互相对比,看看有什么不同的。看看老师画得和你们一样吗?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真棒,六年级的才能学到的知识我们五年级的同学居然不费吹灰之力就学会了,接下来,老师又要给大家加大难度了,接受老师的挑战吗?有信心吗?
活动二:根据给出的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项比赛。
1、出示一个面,让学生摆。
有一个立体图形,老师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这样的。
请同学们拿出题单看到比赛二,请同学们很快地把题目的要求看明白。明白了吗?
问题:你可以怎么摆呢?
请同学们拿出积木,根据老师看到的面摆一摆,并记录在题单二中“只看到正面”那一栏中。
谁来给同学们说一说你填的结果。(抽学生上来一边摆一边说。)真聪明,太厉害了。
现在老师给你们看我看到的正面的形状。
请把从上面和正面看到的形状联系起来摆一摆,完成题单二中看到“上面和正面”那一栏。
抽生上来摆,并说一说。同意他的说法吗?(一边说方法,教师在白板上出示摆的样子)
这是老师看到的第三个面,观察一下,再摆一摆,完成题单二中看到“上面、正面和左侧面”的情况。
抽生摆,问:有没有不一样的?
刚才同学们比赛得真激烈,接下来老师这里也有一张题单,请同学们看一看要求,谁来说。
师:我们只看到一个面,既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也不能确定搭立体图形所需小方块的个数。但我们知道至小需要多少块。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只通过一个面,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及所需小方块的个数。)
2、出示两个面,结合前面给出的一个面摆一摆。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通过两个面,我们可能确定所需方块个数的范围,但不能确定形状)
师:这个立体图形,老师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这样的。结合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分小组动手摆一摆。
抽生作品展示。生谈自己的想法。
完成比赛二中看到两个面时候的统计表。你会有新的发现。你发现了什么?
抽生答。(师出示统计表)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能确定老师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形状吗?有多小个方块搭成的?
生: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也不能确定所需方块的个数,但知道范围。师:我们看到两个面,虽然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和搭立体图形所需小方块的具体个数。但能知道所需方块个数的范围。
板书:略。
3、给出三个面,让学生摆一摆。
师:这个立体图形,老师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这样的。结合刚才老师从正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分小组动手摆一摆。
抽生展示。有不同的吗?
你能确定老师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形状吗?有多小个方块搭成的? 生:能
师:通过看到的三个面,我们就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具体形状,以及所需方块的具体数量。
板书: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知道三个面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板书:通过三个面,我们就能知道所需方块的个数,以及搭成立体图形的形状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生:只看到一个面„„略
师:同学们真不错,老师给你们的挑战都成功了,接下来我们进行新的挑战,有信心吗?
三、练习:(大屏幕)
1、师:请看大屏幕(出示判断)哪一位同学错了?为什么?
师:进入第二关。请看大屏幕(出示第二题)我们猜想一下会是什么样的,跟同桌交流一下。小组摆一摆,验证一下自已的想法对吗? 抽生展示作品,交流。
师:真厉害,我们进入第三关。(出示第三题)
这道题老师加大了难度,我们不能摆方块了,只能用我们的第三只眼去观察。这个图形由多少个方块组成。
抽生说,并说明理由。
师:真厉害,进入第四关。(出示第四题)抽生说,关说明理由。
接下来,我们进行一项比赛,请根据大屏幕上出现的一个立体图形的三个面,我们用手中的方块把这个立体图形摆出来,分小组,开始!
(对活动二进行巩固)
四、课后游戏:
两人一组,一人画,一人摆。
五、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搭一搭
立体图形的形状
所需方块的个数 看到:一个面
不确定
不确定
两个面
不确定
能知道个数的范围
三个面
能确定
能确定
搭一搭板书设计 搭一搭(一教学反思篇四
观察物体《搭一搭》教学设计
大安小学 景秀琼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8—79页《搭一搭》的内容。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要上一节数学课,老师却想到了一首古诗《题西林壁》,能背下来吗?
① 课件出示古诗《题西林壁》的有关画面。②引导学生齐背古诗
③这首诗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
2、生:大诗人苏轼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看到的景象是不一样的。
3、师: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形状也会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搭一搭》你们想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试一试吗?
4、生:“想”学生齐声回答。
二、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1、根据搭出的立体图形,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5个正方体搭一个立体图形然后认真观察你搭好的立体图形 并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形状。(学生小组合作开始活动,教师进行巡视,待学生完成后,小组汇报交流。)
师:现在进行小组作品展示。一个小组派两名代表,把你们搭好的立体图形和画出的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图形展示给同学们。
组1:我们小组用5个小正方体积木横着放一排搭了一个较大的长方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横着一排5个正方形的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和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也是横着一排5个正方形的面,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1个正方形的面。师:他们画出的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与实际看到的立体图形符合吗? 生:(齐声说)符合。师:这么肯定?能说说理由吗?
生1:他们用5个正方体搭出的是一个长方体,是一个我们熟悉的立体图形,所以不难想象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
生2:这5个正方体排列的十分规则,没有被遮挡的小立方体,所以很容易看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
师:是吗?他们小组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和上面看到的形状没有被挡住的小正方体,哪个小组搭出的立体图形有被挡住的小正方体?
组2:我们小组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了一个立体图形。(两名同学配合,一个说,一个搭)。先横着摆3个,在右上面放一个,再在右前面放一个。
从正面看是两层:第一层横着放了3个,第二层1个放在第一层的右上面,一共看到了4个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两排:对着我们的是第一排,有1个小正方体放在最右边,第二排有3个小正方体共看到了4个面;从左面看到的是:两层,第一层横着放了2个,第二层1个放在第一层的左上面一共看到了3个面。师:他们小组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形状和搭出的立体图形相符合吗?(部分学迟疑)生1:我觉得符合。
生2: 我觉得很难一下子看出来。(大多数同学点头表示同意这个说法。)师:看来像这样的立体图形我们很难一下子判断画出的形状是不是符合要求,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才能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立体图形。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先应该做什么?
生:可以搭一个这样的立体图形进行研究。师:你说的很对,不过在动手操作之前我给同学们提一点小小的建议:第一,小组内搭好后,每名同学先画出自己看到的正面,然后想象一下坐在你对面的同学看到的正面,也画下来并和你对面的同学交流你的画法。第二,画完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通过观察、交流和动手操作,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的想法。
生1:通过交流我们小组认为,要正确画出自己看见的形状,首先要认真观察,看看哪些小正方形是隐藏的,是看不见得,哪些是看得见的,画好后还要进行对照。
生2:我们认为想象很重要,刚才我和李毅坐对面,我就是想象这个立体图形在他那儿看到的是什么样子,同时画下对面同学看见的图形,为了验证结果我再和他交换位置继续观察。结果正确是正确的。
生3:因为这样用5个正方形搭出的立体图形有些正方体被挡住,所以我们在画时要注意,被挡住的就不能画出来。
师:同学们说的对,不但能够画出自己看见的形状,还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像我们从左面看见的形状。我们只看见3个正方形,是不是只有这3个小正方体呢?
生:不是,还有2个被挡住了看不见,但是它们是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一部分。(这个学生说对后让全体学生指出看不见的是哪2个。)
2、利用从不同角度看到形状,搭出立体图形
师:(课件出示课本上从正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一组用5个积木搭出立体图形,这是他们从上面、正面看到的形状,同学们能不能把这个立体图形搭出来呢?(小组活动,看图,小组搭出立体图形)
师:请同学们出示自己搭出的立体图形,说说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1:先根据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开始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看见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
生2: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我们知道有一个正方体是隐藏地,再根据上面的形状我们就知道隐藏在哪一个下面,这样很容易就搭好了。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从三个方向观察由
3、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本节课是前面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学生对5个小正方体的组合,能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并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物体和立体图形。
本节课我从古诗“题西林壁”引入,让学生从诗句中体会观察的角度不同,所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也是不同的,不仅充分显示了数学与语文的紧密联系,而且让学生做好了即将要用这种方式来观察图形的准备,并给学生指定一个学习目标。新授环节由四部分组成:搭一搭、画一画;看一看、搭一搭;确定正方体的数量范围。这四部分中不管是哪个环节,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式,让学生去探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培养了学生交往协作能力,较好的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总之,这节课能够大胆的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尝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在交流中锻炼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在练习中对所学的知识得以进一步深化,按计划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难点,绝大多数学生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教学效果良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543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