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衍生金融工具通俗易懂说法7篇(优秀)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5:06:11
最新衍生金融工具通俗易懂说法7篇(优秀)
时间:2023-06-06 15:06:11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衍生金融工具通俗易懂说法篇一

;

【摘  要】金融衍生工具是基于股票、债券、外汇、商品等基础金融工具发展而来的金融产品。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呈现出交易规模大品种多、交易集中、以政府监管为主的特点。由于信息不对称、交易机制不完善、监管配套法律不完善,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存在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和操作风险。在分析风险成因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论文的研究结论对促进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风险;信息不对称

1 引言

金融衍生工具是由股票、债券、外汇、商品等基础金融工具发展而来的金融产品,其按交易方式可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也被称为掉期,还包括各种结构化产品,如资产证券化等。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体现出交易规模大、交易品种多、交易集中、以政府监管为主等特点。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有跨期性、复杂性、杠杆性、高风险性等特点。金融衍生工具具有避险、定价、风险转移、引导资源配置的功能。首先,在日常交易中,投资者可用于分散基础金融工具交易中的系统性风险,起到套期保值的作用,但需注意套期保值有基差风险;其次,投资者也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投机;最后,投资者还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跨市场进行套利,如利用期权进行牛市套利、熊市套利、蝶式套利,等等。由于信息不对称、交易机制不完善、监管配套法律不完善等问题存在,导致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存在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和操作风险。本文详细分析了风险的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 文献综述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为了规避风险,我国金融衍生品业务快速发展。金融衍生工具使用中风险主要源于投资者对基础工具未来变量的未来价格预测不准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效应。颜成东(2016)认为我国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成因主要有三点:①信息不对称;②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③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针对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主要包括缺乏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认识、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金融交易不透明、以小博大的心理导致巨额损失、跨期跨地域难以有效监管等几个问题。刘璐(2017)指出为解决衍生工具带来的风险,需要健全市场立法和监管体制,加大金融监督力度。

1980年,我国正式引入了金融衍生工具。1990年,标志我国衍生品市场的建立的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上交所于1993年12月正式推出了我国第一张期货合约。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发展现状可概括为:交易规模大,品种多;交易集中,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以政府监管为主三个特点,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个特点。

3.1 交易规模大,品种多

自1992年我国首个国债期货上市以来,金融衍生工具在规模、品种、结构等几方面不断完善发展,逐渐被认可,现在已经成为受到广大投资者欢迎的金融产品。现如今,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刺激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推动了金融衍生工具的进一步发展。不同于金融工具刚引入中国时的状况,如今,在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呈现出规模庞大、品种繁多、多样性的特点。

3.2 交易集中,以机构投资者为主

在经济发展良好的北上广和沿海地区,衍生工具发展较快,所以交易场所相对集中于这些地区。由于做市商之间的交易量往往在市场总交易量中占据重要地位,做市场通过不断的交易,维持着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价格的稳定。为促进金融衍生产品在我国发展,需要继续培育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增强衍生产品业务相关培训,以机构投资者激发非金融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兴趣。

3.3 以政府监管为主

在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中,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些问题引导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通过衍生工具的杠杆效应放大了其基础金融工具原本有的金融风险。目前,我国正处于衍生工具发展初期,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管,以政府监管为主。为建成较成熟的市场,我国未来需淡化政府监管,逐渐形成以自律监管为主的框架,强化市场自我管制。

4 现存风险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表的《衍生工具风险管理指南》,系统地将金融工具交易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概括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和操作风险五种风险,接下来将详细分析这些风险在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4.1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金融衍生品合同交易中的交易对手违约或无法履行合同义务所引起的风险。其可分为交易前面临的风险和交易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前者是指交易对手因基础工具价格变动或其他原因而蒙受巨大损失;后者是指交易对手无法履行合同的风险。如果在交易所进行交易,由于有保证金制度的要求,信用风险相对较小。远期交易通常在场外市场进行,因此,信用风险较大。

4.2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可理解为衍生工具价值变动对投资者带来不利的影响。投资者出于套期保值的目的购买金融衍生工具。实际上,这是投资者是基于基础工具未来的价格变动趋势预期所作的决定。如果投资者预测正确,在杠杆机制作用下,投资者可获得高出现货市场交易好几倍的收益;如果投资者预测错误,价格向相反方向变化,在杠杆作用下,投资者将损失惨重。

4.3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投资者不能按合理市场价格变现的风险,一般可分为市场流动性风险、资金流动性风险。金融衍生工具作为新生的交易产品,当市场价格波动剧烈时,容易找不到交易对手,这时就会面临很大的流动性风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期货合约标准化的提高,流动性风险正在逐渐降低。

4.4 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可以理解为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合约的内容在法律上不完善而无法履约带来的风险。具体来讲包括两种可能:①交易合同不能完全执行;②合同虽能执行,但违反相关规定,从而受到惩罚,合同失效。由于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属于新兴市场,许多交易文本存在缺陷。同时,相关法律存在严重的滞后性,许多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无法可依,不受法律保护,因此,法律的不完善也会对交易者带来风险。

4.5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即由于技术问题,报告及控制系统缺陷以及价格变动反应不及时等因素导致的风险。本质原因是管理不善。操作风险可带来重大损失,如巴林银行的倒闭事件。交易制度本身设计不合理或交易所工作人员疏忽都会带来衍生工具的操作风险,加大损失。

5 风险成因

5.1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投资者的信息不足,信息提供者更多地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非最大化投资者的收益。一般而言,风险小的金融产品收益低,风险大的金融产品收益高。理性的投资者应寻求低风险、低收益的金融产品进行投资,然而,由于信息供给者提供的虚假消息或隐瞒消息,投资者投资于高风险产品,这会加大交易风险、个人金融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

5.2 交易所内部机制不完善

管理层认识不足、内部控制意识薄弱、过度使用激励机制、越权交易的存在都会带来巨大的风险。如内部监管机制不到位导致巴林银行的覆灭。当交易赚取巨大利润时,决策者往往不会意识到存在越权交易问题,反而会实行利润分成来激励员工,鼓励员工进行交易。金融衍生工具由于杠杆效应的存在,一旦估计错误价格的变化,往往会对交易机构带来巨大损失。所以需要管理者正确估计金融衍生工具的潜在风险,把握交易细节,同时,还需完善监管措施和监管法律。

5.3 监管配套法律不完善

我国目前的法律都只能对衍生品的交易进行基础性规范,并没有提及操作方案和惩罚手段,这对衍生品的监管带来很大的困难。除此之外,由于衍生产品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各国的法律协调赶不上金融衍生工具改进的步伐。法律的滞后,导致跟不上衍生品创新的速度,会造成监管上的无法可依,对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带来法律风险。

5.4 现货规模不足,利率、汇率市场化程度不够

现货市场没有合理的市场规模,衍生品市场就很难有合理的市场价格。受到价格操纵和政府干预的影响,我国证券供给量遭受人为限制,这导致了我国证券市场价格偏离其合理的市场价值。金融衍生工具有极高的杠杆,如果金融衍生工具的价格偏离其合理价格,那么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避险的投资者会遭受重大损失。同时,我国利率与汇率市场化程度不足。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不会存在汇率波动风险,所以也无须外汇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只有在汇率完全市场化的前提下,投资者才会产生对外汇期货、外汇互换、外汇期权等产品的投资需求。

6 改进措施

6.1 完善金融監管法律体系

依法监管是监管有效性的保障。严格的法律是金融监管的法律基础和必要依据。目前,我国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存在严重的重叠、不协调问题。除此之外,许多法律已经过时,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一方面,应对我国目前的衍生品交易进行大数据分析,并根据每种金融衍生品的交易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法律,使法律具备针对性。同时,监管法律的更新速度应紧跟衍生品的发展速度,及时更新,力求做到有法可依。

另一方面,随着发达国家对国际资本流动限制的取消,各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投资者开始在全球金融市场投资,许多金融机构也开始在中国进行投资。借助计算机技术,投资者可在几秒内配置上亿元资金,所以需要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国际监管。

6.2 明确监管主体

目前,我国监管机构由银保监会、证监会组成。我国金融机构传统的分业经营方式逐渐向混业经营方式转变。现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监管体制逐渐无力。一些业务会出现监管真空和监管交叉的困境。所以,需要建立一个独立于现有监管机构的第三方衍生品监管中心,由该机构协调各监管部门的责任,处理信息共享和监管交叉事宜,提高监管的效率。

6.3 加强对交易所内部的监管

交易所是进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主体,对抵御金融衍生工具引起的风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交易所的管理者,最高管理层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内部控制,完善交易制度,建立合理的清算制度。同时,交易所应更新现有的信息披露制度,根据每种衍生品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对策,使交易更加透明化,以便交易者可以充分了解掌握风险暴露情况。

6.4 推动汇率市场化改革

目前,我国实际上实行的是盯住美元的货币机制,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但我国目前实行的货币篮子中美元所占比重依旧很高,为促进汇率市场化,我国应从盯住货币篮子,转变为参考货币篮子,不受货币篮子的约束。同时,实行严格的货币管制会影响外汇的供求平衡,我国应适当放松对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的外汇管制,以促进汇率市场化的发展。只有汇率市场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产生外汇相关风险,投资者也会逐渐产生对外汇期货、外汇期权、外汇互换等金融产品的需求。

6.5 提高利率市场化水平

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由供求市场自由决定,并按照价值进行调节,围绕价值进行上下波动。国际资本通常由利率低的国家流向利率高的国际,如果人民币与外币存在较大利差,就会导致外币流入,导致货币升值。虽然我国已经逐步放开对贷款利率的管制,但管理体制存在漏洞,监管体系不完善,我国目前利率市场化水平较低。提高我国利率市场化水平不仅有利于刺激国债期货、利率互换等利率相关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同时,由于利率变动会影响国际资本流动,所以提高利率市场化水平还有利于促进汇率市场化改革。这说明提高利率市场化水平有利于推动利率与汇率相关金融衍生产品在我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王淳祥(1999-),男,天津人,本科在读,从事金融工程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

衍生金融工具通俗易懂说法篇二

导语:金融衍生工具是指一种根据事先约定的事项进行支付的双边合约,其合约价格取决于或派生于原生金融工具的价格及其变化。下面是相关的问题解答,需要了解的小伙伴们一起来看看吧。

答:金融衍生工具的特性表现在:(1)可复制性。可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要定制出具有不同支付特征的产品,只要掌握了衍生工具的定价和复制技术,就可以较随意地分解、组合,根据不同的市场参数设计不同的产品。(2)杠杆特征。由于允许保证金交易,交易主体在支付少量保证金后就签订衍生交易合约,利用少量资金就可以进行名义金额超过保证金几十倍的金融衍生交易,产生“以小搏大”的杠杆效应。同时,高杠杆比例的特点放大了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

答:金融衍生工具有四类交易主体:套期保值者、投机者、套利者和经纪人。(1)套期保值者,又称风险对冲者,他们参与金融衍生工具的目的是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降低甚至消除风险。(2)投机者。投机者的直接目的是谋取利润,即赚取远期价格与未来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3)套利者。套利者通过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市场进行交易,获得无风险的套利收益。套利又分为跨市套利、跨时套利和跨品种套利,在不同地点市场上套作,或在即期、远期市场上和不同品种间套作,以获取无风险收益。(4)经纪人。经纪人主要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信息、信誉和技能,以促成交易、收取佣金为目的,担任交易商和客户的中介。在交易所市场的交易活动中,货币经纪商也经常受客户委托或集合客户的资设为首页金,以自身名义参与交易。

答:衍生金融市场的交易组织方式为交易所交易和场外交易。(1)交易所交易,即场内交易。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所是一种有组织的市场,它是从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交易者,依据法律所组成的一种会员制的'团体组织。交易所仅提供交易的场所与设备、制定规章制度、充当交易的中介和仲裁人,它本身不直接参与交易,不具营利性。交易所最基本的职能是为交易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在交易所内,经批准的会员,按一定的交易规章对易行为进行管理,对争端加以解决。(2)场外交易。场外交易无固定的场所,由交易者和委托人通过电话和电脑网络直接进行。近年设为首页来,由于交易规则简单,交易清算便捷,场外市场交易的发展速度大大快于交易所交易,并成为衍生工具交易的主要场所。

答:(1)转移风险。金融衍生品交易活动创造出转移风险的合理机制。套期保值是衍生金融市场的主流交易方式,交易主体通过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实现对持有资产头寸的风险对冲,将风险转移给愿意且有能力承担风险的投资者,同时也将潜在的利润转移了出去。

(2)价格发现。在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中,市场主体根据市场信号和对金融资产的价格走势进行预测,进行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大量的交易,形成了衍生金融产品基础的金融产品的价格。

(3)提高交易效率。在很多金融交易中,衍生品的交易成本通常低于直接投资标的资产,其流动性(由于可以卖空)也比标的资产相对强得多,而交易成本和流动性正是提高市场交易效率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所以,许多投资者以衍生品取代直接投资标的资产,在金融市场开展交易活动。(4)优设为首页化资源配置。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扩大了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范围和基础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一方面,衍生金融产品以基础金融资产为标的物,达到了为金融资产避险增值的目的;另一方面,衍生金融市场是从基础金融市场中派生出来的,衍生设为首页金融工具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基础金融资产价格的预期,有利于基础金融工具市场价格的稳定和金融工具的流动性。

衍生金融工具通俗易懂说法篇三

;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提出了企业理财中选择衍生金融工具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与企业理财的发展和展望。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
企业理财:策略

一、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筹资管理中的运用

(一)锁定筹资成本

利用衍生金融工具,企业可以将筹资成本通过重新定价进行锁定。一般而言。利用远期利率协议,企业可将单一期限的筹资利率固定下来,而当企业借入了一笔浮动利率贷款时,利用远期利率协议还可将货款利率在未来的每一个展期利率锁定,因此,利用远期利率协议可将筹资于未来的贷款展期利率确定下来。

(二)降低筹资成本

企業可以选择利率低的币种作为筹资的对象,然后在外汇市场兑换成实际需要的币种,再利用货币互换在合适的时间换回需要还款的币种。当预期浮动利率能够在一定期限内降低筹资成本时,企业可以利用固定利率换取浮动利率,通过利率互换转换债务的利率基础。

(三)拓宽筹资渠道

企业通过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可以突破特定市场对信用等级差别的限制,实现筹集资金的目的,从而拓宽筹资渠道、优化资金结构。

(四)有效抵制被收购

现代企业间的购并操作日益频繁,收购与反收购已成为企业筹资决策中应予以考虑的重要因素,配送认股权证已经常被用作反收购的重要手段。如当某企业有大量的认股权证未被行使时,该公司可以减少以至免除被收购的可能,从而有效抵制被收购。

(一)锁定未来投资收益

当企业预期未来存款利率将要下跌时,可以通过卖出远期利率协议锁定未来投资收益,当企业持有一个固定利率债券时,若市场利率已经下跌到该固定利率以下,企业为了防止市场利率进一步下跌而使自己的投资收益下降,可以从利率互换锁定其收益。如果将来市场上相关期限的利率上涨,企业就可以从事与原先互换交易相反的利率互换,即在第2个互换中收入固定利率(即市场利率),并支付6个月期的libor,。经过两个互换交易,企业可以得到大于原固定利率的投资回报,通过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锁定未来投资收益的利率风险。从而将有关利率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二)增加投资回报

当企业拥有一个浮动利率投资组合时。可以先后从两个相反方向的利率互换交易来增加其资产的投资回报,当企业拥有一个固定利率投资组合时,同样可以通过从两个相反方向的利率互换交易来增加投资回报,企业还可以利用利率互换等衍生金融工具创造合成收益曲线,而将固定利率投资的期限延长或缩短,最终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企业还可以通过创造合成固定利率或浮动利率债券,从而增加或确保投资组合的回报。

三、企业理财中选择衍生金融工具应注意的问题

一方面,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保值避险的功能;
另一方面,它又具有高风险性。本节对企业理财中运用衍生金融工具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

(一)选择衍生金融工具时,要充分认识其风险性

首先,衍生交易是转嫁风险而不是消除风险,衍生金融工具派生于基础金融产品,它的风险控制机制是通过将基础金融产品可能产生的风险转移给愿意承担该风险的另一方,使基础金融产品持有入得以减小风险、控制自身风险,达到保值目的,而非彻底消除基础金融产品风险。其次,衍生金融工具自身仍存在风险。作为契约性产品,衍生金融工具本身仍存在市场风险、结算风险、信用风险等一系列风险。不同的衍生工具,还有不同的风险特征。在选择衍生工具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衍生工具的具体风险特征。再次,衍生金融工具在被用作避险工具时,存在可能放大风险的副作用。衍生金融工具虽由基础金融产品派生,但其风险直接源于自身所代表的现金流规模和价格的不确定性,而非派生出该现金流的基础产品的名义本金。因此。一旦市场发生意外走势,风险无法对冲时,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某一方很可能既无法转移基础产品产生的风险,又同时承担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损失,形成风险放大效应。

(二)选择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应具备信息充分性条件

选择何种衍生金融工具,如何转移风险,归根到底是由于汇总、整理、分析各类信息后。对未来发展预期不同。无论是对什么样的衍生金融工具,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便是提高对利率和汇率等市场价格预测的准确性,因此,基于金融业的高风险性和金融经营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性,企业在选择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时,应要求交易银行或交易所充分披露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有关信息,综合了解对市场运行趋势的正、反预测意见,从而正确预测未来各种情况的变化。

(三)选择衍生金融工具,应坚持风险控制为目的

企业选择衍生金融工具的主要目的就是避险与获利。企业作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参与者,应充分考虑自身的避险需要和风险承受能力,始终坚持以控制风险为目的。争取做到所有已认定的风险必须尽可能地转移给最适合承担该风险的男一方,拟建项目的财务费用不能处于波动状态,须在项目开始实施时即予以确定,以便制定财务模型,确定一个能确保项目可行性的收入架构。

四、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与企业理财的发展和展望

为了避免衍生余融工具交易对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尽量减小可能造成的损失,我国应首先制定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规章制度,应倡导企业以避险为目的,鼓励套期保值、规避风险,限制投机交易,对衍生金融工具具体品种推出的先后顺序应随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分步骤进行。

(一)远期结售汇

虽然远期结售汇已经在中国银行独家开办了几年时间,但并未引起企业的广泛重视,未能成为企业理财中规避风险的重要工具,其中业务量宣传力度不够、办理银行过于集中等都是重要原因。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涉外经济活动的增加,国内企业迫切需要更多的规避风险的理财工具以供选择,因此应该进一步完善远期结售汇制度,如增加主办商业银行、适当延长期限等等,同时商业银行应大力宣传远期结售汇业务,并能真正为企业提供有益的选择。

(二)股指期货

新兴的衍生金融工具市场都会以股权类衍生工具作为发展的突破口,首先可考虑推出有良好的基础市场支持的股指期货。股指期货的基本功能即规避风险和发现价格,尤其是规避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不论是从市场规模,还是从价格的波动性以及投资者的避险需求等方面来说,都为推出股指期货提出了必要性,而股票市场的发展、成熟又为股指期货交易提供了坚实的现货基础,投资者的需求更为推出股指期货提供了资金保障,商品期货经过多年的发展为股指期货的推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结构性存款

结构性存款主要指含有衍生金融工具的存款品种创新。长期以来,我国企业面临外汇资金运用方式单一的局面,外汇资金充裕的企业迫切需要寻找稳健的、有较高收益的组合安排,在外币市场利率处于低位的时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我国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在这方面进行探索,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相关热词搜索:;

衍生金融工具通俗易懂说法篇四

导语:金融衍生工具是指一种根据事先约定的事项进行支付的双边合约,其合约价格取决于或派生于原生金融工具的价格及其变化。我们一起来看看金融衍生工具的分类的考试内容吧。

根据产品形态,金融衍生工具可分为独立衍生工具和嵌入式衍生工具。

(1)独立衍生工具。这是指本身即为独立存在的金融合约,例如期权合约、期货合约或者互换交易合约等。

(2)嵌入式衍生工具(embedded derivatives)。这是指嵌入到非衍生合同(简称“主合同”)中的衍生金融工具,该衍生工具使主合同的部分或全部现金流量将按照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汇率、价格或利率指数、信用等级或信用指数,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发生调整,例如目前公司债券条款中包含的赎回条款、返售条款、转股条款、重设条款等。

金融衍生工具按交易场所可以分为两类。

(1)交易所交易的衍生工具。这是指在有组织的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衍生工具,例如在股票交易所交易的股票期权产品,在期货交易所和专门的期权交易所交易的各类期货合约、期权合约等。

(2)场外交易市场(简称“otc”)交易的衍生工具。这是指通过各种通信方式,不通过集中的.交易所,实行分散的、一对一交易的衍生工具,例如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与大规模交易者之间进行的各类互换交易和信用衍生品交易。

金融衍生工具从基础工具分类角度,可以划分为股权类产品的衍生工具、货币衍生工具、利率衍生工具、信用衍生工具以及其他衍生工具。

(1)股权类产品的衍生工具。这是指以股票或股票指数为基础工具的金融衍生工具,主要包括股票期货、股票期权、股票指数期货、股票指数期权以及上述合约的混合交易合约。

(2)货币衍生工具。这是指以各种货币作为基础工具的金融衍生工具,主要包括远期外汇合约、货币期货、货币期权、货币互换以及上述合约的混合交易合约。

(3)利率衍生工具。这是指以利率或利率的载体为基础工具的金融衍生工具,主要包括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利率互换以及上述合约的混合交易合约。

(4)信用衍生工具。这是指以基础产品所蕴含的信用风险或违约风险为基础变量的金融衍生工具,用于转移或防范信用风险,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类衍生产品,主要包括信用互换、信用联结票据等。

(5)其他衍生工具。除以上四类金融衍生工具之外,还有相当数量金融衍生工具是在非金融变量的基础上开发的,例如用于管理气温变化风险的天气期货、管理政治风险的政治期货、管理巨灾风险的巨灾衍生产品等。

金融衍生工具从其自身交易的方法和特点可以分为金融远期合约、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和结构化金融衍生工具。

(1)金融远期合约。金融远期合约是指交易双方在场外市场上通过协商,按约定价格(称为远期价格)在约定的未来日期(交割日)买卖某种标的金融资产(或金融变量)的合约。金融远期合约规定了将来交割的资产、交割的日期、交割的价格和数量,合约条款根据双方需求协商确定。金融远期合约主要包括远期利率协议、远期外汇合约和远期股票合约。

(2)金融期货。金融期货是指交易双方在集中的交易场所以公开竞价方式进行的标准化金融期货合约的交易。金融期货是以金融工具(或金融变量)为基础工具的期货交易。主要包括货币期货、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和股票期货四种。

(3)金融期权。这是指合约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费用(称为“期权费”或“期权价格”),在约定日期内(或约定日期)享有按事先确定的价格向合约卖方买卖某种金融工具的权利的契约,包括现货期权和期货期权两大类。除交易所的标准化期权、权证之外,还存在大量场外交易的期权,这些新型期权通常被称为奇异型期权。

(4)金融互换。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按共同商定的条件,在约定的时间内定期交换现金流的金融交易。可分为货币互换、利率互换、股权互换、信用违约互换等类别。

(5)结构化金融衍生工具。前述四种常见的金融衍生工具通常也被称作“建构模块工具”,它们是最简单和最基础的金融衍生工具,而利用其结构化特性,通过相互结合或者与基础金融工具相结合,能够开发设计出更多具有复杂特性的金融衍生产品,后者通常被称为“结构化金融衍生工具”,或简称为“结构化产品”。

衍生金融工具通俗易懂说法篇五

导语:在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中,关于金融衍生工具及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考试内容你知道多少?下面是百分网小编准备的相关考试复习资料,需要了解的小伙伴们一起来看看吧。

(1)金融衍生工具产生的最基本原因是避险。

(2)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金融自由化进一步推动了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所谓金融自由化,是指政府或有关监管当局对限制金融体系的现行法令、规则、条例及行政管制予以取消或放松,以形成一个较宽松、自由、更符合市场运行机制的新的金融体制。

(3)金融机构的利润驱动是金融衍生工具产生和迅速发展的又一重要原因。

(4)新技术革命为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与手段。

(1)金融衍生工具以场外交易为主。

(2)按基础产品比较,利率衍生品无论在场内还是场外,均是名义金额最大的衍生品种类,其中,场外交易的利率互换占所有衍生品名义金额的半数以上,是最大的单个衍生品种类。

(3)按产品形态比较,远期和互换这两类具有对称性收益的衍生产品比收益不对称的期权类产品大得多,但是,在交易所市场上则正好相反。

(4)金融危机发生后,衍生品交易的增长趋势并未改变,但市场结构和品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金融衍生产品是一把双刃剑。尽管近年来震动世界金融体系的危机和风波似乎都与金融衍生品有关,但金融衍生产品仍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之中。

(1)衍生产品的创新定价和套期保值。

(2)信用分析和信用衍生产品的开发。

(3)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国际化。

(1)杠杆性。杠杆性是金融衍生交易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即交易者能以较少的资金成本控制较多的投资,从而提高投资的收益,达到“以小博大”的目的。

(2)风险性。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管理风险。

(3)虚拟性。虚拟性是指金融衍生工具的价格运动过程脱离了现实资本的运动,但却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特征。

(1)价格发现功能。 (2)套期保值功能(又被称为“风险管理功能”)。套期保值是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最早具有的基本功能。 (3)投机获利手段。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金融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金融市场监管力度加大,制度建设稳步推进。

(3)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衍生金融工具通俗易懂说法篇六

导语:金融衍生工具是指一种根据事先约定的事项进行支付的双边合约,其合约价格取决于或派生于原生金融工具的价格及其变化。一起来看看相关的考试知识吧。

金融衍生工具又被称为金融衍生产品,是与基础金融产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其价格取决于基础金融产品价格(或数值)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这里所说的基础产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仅包括现货金融产品(如债券、股票、银行定期存款单等),也包括金融衍生工具。作为金融衍生工具基础的变量种类繁多,主要是各类资产价格、价格指数、利率、汇率、费率、通货膨胀率以及信用等级等,近些年来,某些自然现象(如气温、降雪量、霜冻、飓风)甚至人类行为(如选举、温室气体排放)也逐渐成为金融衍生工具的基础变量。

199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简称“fasb”)所发布的第133号会计准则——《衍生工具与避险业务会计准则》是首个具有重要影响的文件,该准则将金融衍生工具划分为独立衍生工具和嵌入式衍生工具两大类,并给出了较为明确的识别标准和计量依据,尤其是所谓公允价值的应用,对后来各类机构制定衍生工具计量标准具有重大影响。

由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义可以看出,它们具有下列四个显著特性:

(1)跨期性。金融衍生工具是交易双方通过对利率、汇率、股价等因素变动趋势的预测,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按照一定条件进行交易或选择是否交易的合约。

(2)杠杆性。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一般只需要支付少量的保证金或权利金就可签订远期大额合约或互换不同的金融工具。

(3)联动性。这是指金融衍生工具的价值与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紧密联系、规则变动。

①交易中对方违约,没有履行承诺造成损失的信用风险。

②因资产或指数价格不利变动可能带来损失的市场风险。

③因市场缺乏交易对手而导致投资者不能平仓或变现所带来的流动性风险。

④因交易对手无法按时付款或交割可能带来的结算风险。

⑤因交易或管理人员的人为错误或系统故障、控制失灵而造成的操作风险。

⑥因合约不符合所在国法律,无法履行或合约条款遗漏及模糊导致的法律风险。

根据产品形态,金融衍生工具可分为独立衍生工具和嵌入式衍生工具。

(1)独立衍生工具。这是指本身即为独立存在的金融合约,例如期权合约、期货合约或者互换交易合约等。

(2)嵌入式衍生工具(embedded derivatives)。这是指嵌入到非衍生合同(简称“主合同”)中的衍生金融工具,该衍生工具使主合同的部分或全部现金流量将按照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汇率、价格或利率指数、信用等级或信用指数,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发生调整,例如目前公司债券条款中包含的赎回条款、返售条款、转股条款、重设条款等。

金融衍生工具按交易场所可以分为两类。

(1)交易所交易的衍生工具。这是指在有组织的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衍生工具,例如在股票交易所交易的股票期权产品,在期货交易所和专门的期权交易所交易的各类期货合约、期权合约等。

(2)场外交易市场(简称“otc”)交易的衍生工具。这是指通过各种通信方式,不通过集中的交易所,实行分散的、一对一交易的衍生工具,例如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与大规模交易者之间进行的各类互换交易和信用衍生品交易。

金融衍生工具从基础工具分类角度,可以划分为股权类产品的衍生工具、货币衍生工具、利率衍生工具、信用衍生工具以及其他衍生工具。

(1)股权类产品的衍生工具。这是指以股票或股票指数为基础工具的金融衍生工具,主要包括股票期货、股票期权、股票指数期货、股票指数期权以及上述合约的混合交易合约。

(2)货币衍生工具。这是指以各种货币作为基础工具的金融衍生工具,主要包括远期外汇合约、货币期货、货币期权、货币互换以及上述合约的混合交易合约。

(3)利率衍生工具。这是指以利率或利率的载体为基础工具的金融衍生工具,主要包括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利率互换以及上述合约的混合交易合约。

(4)信用衍生工具。这是指以基础产品所蕴含的信用风险或违约风险为基础变量的金融衍生工具,用于转移或防范信用风险,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类衍生产品,主要包括信用互换、信用联结票据等。

(5)其他衍生工具。除以上四类金融衍生工具之外,还有相当数量金融衍生工具是在非金融变量的基础上开发的,例如用于管理气温变化风险的天气期货、管理政治风险的政治期货、管理巨灾风险的巨灾衍生产品等。

金融衍生工具从其自身交易的方法和特点可以分为金融远期合约、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和结构化金融衍生工具。

(1)金融远期合约。金融远期合约是指交易双方在场外市场上通过协商,按约定价格(称为远期价格)在约定的未来日期(交割日)买卖某种标的金融资产(或金融变量)的合约。金融远期合约规定了将来交割的资产、交割的日期、交割的价格和数量,合约条款根据双方需求协商确定。金融远期合约主要包括远期利率协议、远期外汇合约和远期股票合约。

(2)金融期货。金融期货是指交易双方在集中的交易场所以公开竞价方式进行的标准化金融期货合约的交易。金融期货是以金融工具(或金融变量)为基础工具的期货交易。主要包括货币期货、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和股票期货四种。

(3)金融期权。这是指合约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费用(称为“期权费”或“期权价格”),在约定日期内(或约定日期)享有按事先确定的价格向合约卖方买卖某种金融工具的权利的契约,包括现货期权和期货期权两大类。除交易所的标准化期权、权证之外,还存在大量场外交易的期权,这些新型期权通常被称为奇异型期权。

(4)金融互换。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按共同商定的条件,在约定的时间内定期交换现金流的金融交易。可分为货币互换、利率互换、股权互换、信用违约互换等类别。

(5)结构化金融衍生工具。前述四种常见的金融衍生工具通常也被称作“建构模块工具”,它们是最简单和最基础的金融衍生工具,而利用其结构化特性,通过相互结合或者与基础金融工具相结合,能够开发设计出更多具有复杂特性的金融衍生产品,后者通常被称为“结构化金融衍生工具”,或简称为“结构化产品”。

金融期货合约是指由交易双方订立的、约定在未来某日期按成交时约定的价格交割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的标准化协议。

按基础工具不同,金融期货可分为利率期货、股价指数期货和外汇期货。

(1)利率期货。利率期货是指由交易双方签订的,约定在将来某一时间按双方事先商定的价格,交割一定数量与利率相关的金融资产的标准化合约。利率期货交易则是指在有组织的期货交易所中通过竞价成交的、在未来某一时期进行交割的债券合约买卖。

利率期货合约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短期固定收入为主的债务凭证,主要有国库券、商业票据、可转让定期存单以及各种欧洲货币等;另一类是以长期固定收入为主的债务凭证,主要有各国政府发行的中长期公债,如美国的中期债券、长期债券、英国的金边债券、日本的日本政府债券等。

(2)股权类期货。股权类期货是以单只股票、股票组合或者股票价格指数为基础资产的期货合约。其主要种类包括股票价格指数期货、单只股票期货、股票组合的期货。

(3)外汇期货。外汇期货又称货币期货,是以外汇为基础工具的期货合约。

金融期货交易有一定的交易规则,这些规则是期货交易正常进行的制度保证,也是期货市场运行机制的外在体现。

(1)集中交易制度。金融期货在期货交易所或证券交易所进行集中交易。期货交易所是专门进行期货合约买卖的场所,是期货市场的核心,承担着组织、监督期货交易的重要职能。

(2)标准化的期货合约和对冲机制。期货合约是由交易所设计、经主管机构批准后向市场公布的标准化合约。期货合约设计成标准化的合约是为了便于交易双方在合约到期前分别做一笔相反的交易进行对冲,从而避免实物交收。实际上绝大多数的期货合约并不进行实物交割,通常在到期日之前即已对冲平仓。

(3)保证金制度。为了控制期货交易的风险和提高效率,期货交易所的会员经纪公司必须向交易所或结算所缴纳结算保证金,而期货交易双方在成交后都要通过经纪人向交易所或结算所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由于期货交易的保证金比率很低,因此有高度的杠杆作用,这一杠杆作用使套期保值者能用少量的资金为价值量很大的现货资产找到回避价格风险的手段,也为投机者提供了用少量资金获取营利的机会。

(4)结算所和无负债结算制度。结算所是期货交易的专门清算机构,通常附属于交易所,但又以独立的公司形式组建。结算所实行无负债的每et结算制度,又被称为“逐日盯市制度”,就是以每种期货合约在交易日收盘前规定时间内的平均成交价作为当日结算价,与每笔交易成交时的价格作对照,计算每个结算所会员账户的浮动盈亏,进行随市清算。

(5)限仓制度。限仓制度是交易所为了防止市场风险过度集中和防范操纵市场的行为,而对交易者持仓数量加以限制的制度。

(6)大户报告制度。大户报告制度是交易所建立限仓制度后,当会员或客户的持仓量达到交易所规定的数量时,必须向交易所申报有关开户、交易、资金来源、交易动机等情况,以便交易所审查大户是否有过度投机和操纵市场行为,并判断大户交易风险状况的风险控制制度。

(7)每日价格波动限制及断路器规则。为防止期货价格出现过大的非理性变动,交易所通常对每个交易时段允许的最大波动范围作出规定,一旦达到涨(跌)幅限制,则高于(低于)该价格的买入(卖出)委托无效。

(8)强行平仓制度。强行平仓制度是与持仓限额制度和涨跌停板制度等相互配合的风险管理制度。当交易所会员或客户的交易保证金不足并未在规定时间内补足,或当会员或客户的持仓量超出规定的限额,或当会员或客户违规时,交易所为了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将对其持有的未平仓合约进行强制性平仓处理,这就是强行平仓制度。

(9)强制减仓制度。强制减仓是期货交易出现涨跌停板、单边无连续报价等特别重大的风险时,交易所为迅速、有效化解市场风险,防止会员大量违约而采取的措施。强制减仓是指交易所将当日以涨跌停板申报的未成交平仓报单,以当日涨跌停板价格与该合约净持仓营利客户按照持仓比例自动撮合成交。由于强制减仓会导致投资者的持仓量以及盈亏发生变化,因此需要投资者引起特别注意。

衍生金融工具通俗易懂说法篇七

;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中国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和压力也越来越大,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交易风险也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然而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本身也具有较大的风险。本文针对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特点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阐述了其形成原因。

【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特点;风险成因分析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了全球性得金融风暴,这使得金融衍生品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因此, 如何重新认识金融衍生品及其风险,是我们关心并且需要研究的问题。

自传统金融工具中衍生出的新型金融工具。又称金融衍生产品、金融衍生商品。传统金融工具由原生性金融商品和基础性金融工具构成。原生性金融商品主要包括货币、外汇、存单、债券、股票等。而基础性金融工具则主要包括利率或债务工具的价格、外汇汇率、股票价格或股票价格指数、商品期货价格4种形式。金融衍生品是在传统金融工具(如货币、股票、债券等)上衍生出来的,通过预测股价、利率、汇率等未来行情走势,采用支付少量保证金或权利金甚至仅仅以信用为基础签订远期合同或互换合同金融产品的行为。合约到期后,交易双方一般不进行实物交割,而是根据合约规定的权利与义务进行清算。通过这类基本形式的组合或者嵌入到其他金融商品中,就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金融衍生品。

(1)杠杆性。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通常无须支付相关资产的全部价值,而只需缴存一定比例的押金和保证金,便可得到相关资产的管理权。待到交易日所确定的到期日,对已交易的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反向交易,并进行差额结算。在实物交割的条件下,金融衍生工具的购买者只需于到期日交付一定数额的现金,即可得到原生性金融商品。

(2)高风险性。对于金融衍生工具来说,至少存在价格风险、运作风险、交割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

(1)价格风险。金融衍生工具来源于基础商品,所以基础商品价值的变动会影响金融衍生工具的价格。因此,价格的变动给金融衍生工具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使得金融衍生工具比传统的金融工具更容易受到价格波动的影响,波动的幅度也比传统市场还大,使得风险系数因此增加。

(2)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即金融衍生工具合约持有者无法在市场上找到出货或平仓机会的风险。流动性风险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与市场状况相关的市场流动性风险,即市场业务量不足或者无法获得市场价格,此时衍生商品的用户不能轧平或者冲销其头寸,即无法平仓的风险;一类是与总的资金状况有关的资金流动性风险,即用户流动资金不足,出现合约到期时无法履行支付义务或无法按照合约要求追加保证金的危险。

(3)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它是指衍生工具合约的一方违约所引起的风险,包括在贷款、掉期、期权交易及结算过程中,因交易对手不能或不愿履行合约承诺而遭受的潜在损失。信用风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手风险(counterparty risk),指衍生合约交易的一方可能出现违约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另一类是发行者风险( issuer risk),指标的资产的发行者出现违约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前者取决于交易对手的信誉,后者则取决于衍生工具所具有价值的高低。一般说来,这两类风险中,前者比后者更严重也叫履约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场外交易市场上。在金融市场上,一般来说合约的期限越长,信用风险就越大。

(4)法律风险。指合约在法律上无法履行或因草拟条文不足以及文件中有法律漏洞而引起的风险。由于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是相对较新的业务,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速度不断加快,导致法律滞后,有些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合法性难以保证,交易双方可能会因找不到相应的法律保护而蒙受损失,且发生纠纷时,也可能找不到相应的法律加以解决。而且,由于逃避法规管制是某些金融衍生工具的设计动因,所以一些金融机构故意设计出游离于法律管制之外的金融衍生工具,使交易者的权益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从而产生相当大的风险。这种风险在场外交易中尤为突出。

(1)从宏观层面上看,全球金融的自由化程度越来越高,导致了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产生,此外,各种新生的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出现,使得这些各式各样的工具变得越加难以区分。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在加快了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速度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大了制定金融衍生工具会计准则和金融监管的难度。

(2)从微观上层面上看,企业管理层的风险偏好以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会导致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的产生,尤其与企业的风险控制机制是否健全有很大的关系,而能否严格执行企业的风险控制机制也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管理层的风险偏好主要有风险爱好型和风险厌恶型。风险偏好型管理层热衷于投机,因此可能给企业带来风险;而风险厌恶型管理层通常会尽量避免从事投机业务而偏向于从事套期保值业务。

(3)从金融衍生工具自身的特性上看,金融衍生工具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标的资产价格的波动造成的。标的资产的价格受到了经济政策、政治环境、供求关系、投资者人心理预期以及人为操纵等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信息披露存的局限性也是引发信用风险的原因之一。

(4)交易双方信息披露的非对称性。按道理来讲,有关金融衍生工具使用者双方披露的信息量越多、透明度越高越好,双方所面对的风险也就越小但由于双方各自追逐的风险利润和切身利益决定了一些重要信息很难得到或获得这些信息的成本太高,这势必影响双方掌握真实的、全面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将增加由双方信息披露的非对称性所带来的资金损失。

げ慰嘉南:

相关热词搜索:;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57246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