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礼仪文化的背景篇一
09历史 涂尚瑞
摘 要: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大国,古代礼仪与现代礼仪的分类都有很多种,小到穿衣吃饭,大到国家民族,一切都有有形的活着无形的礼仪来指引我们。礼仪的分类有很多种,礼仪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比如,古代的孝道,如何对待良师益友,国家的祭祀,现代的社交,商务,生活,餐饮,会议,家庭等各种礼仪都使我们所应该知道的和学习的。中国古代礼仪是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很好的学习并发扬下去,并逐步形成新的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这样才能既不荒废我们的礼仪文化,用能适应这个时代的需要。
关键词 : 古代礼仪 社会生活 财富 继承 发扬
正 文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大国,中国的礼仪在社会各项事物的进行中起着“准法律”的作用。所以,中国的礼仪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在中国这广袤的大地上,由于经济大潮的升腾,由于改革开放,传统礼仪和输入礼仪相互冲撞、融汇、扬弃,正在逐步形成新的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那么,我们所言的礼仪有成百上千种,大到国家尊严小到穿衣吃饭,一切都有有形的活着无形的礼仪来指引我们。那么到底何为礼仪,礼仪有何用?
中华大地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周公握发吐哺,孔子克己复礼。“礼”到底是什么?礼,最早就是祭祀的形式。到了周朝,也就是公元前700多年的时候,已经有了一整套关于“礼”的制度--“周礼”。简单地说,就是怎么祭天、敬神、拜祖宗,什么时候祭,什么人在祭祀中该做什么等等。有人将中国礼仪分为政治和生活两大类,政治礼仪包括:祭天,祭地,祭宗庙,祭先人宗师,相见礼和军事礼,可见,一半以上的中国古代礼仪都与祭祀有关,这样的礼中充满了那个时代的气息,人类适应自然,顺应自然,农业一点点的成为主体。所以,礼的形成和社会环境以及社会主体是密不可分的,比如,中原祭土地神,渔民祭妈祖一样,其实都是人们心中的一种与自己职业,与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的期盼平安,顺利的希冀。生活礼包括:诞生礼,冠礼,飨燕饮食礼仪,宾礼,五祀:指祭门、户、井、灶、中溜(中室),傩仪。小到打扫房间,大到家族命运,古人的生活也都由礼掌握着。除此之外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古代注重血缘姻亲,所谓百行孝为先,古代的“二十四孝”就是很好的例子。在人际关系中,家庭血缘关系是最基本也是最亲密的关系。古代刑律中规定的“十恶”当中,跟家庭,尤其老人有关的就有两项:一个是叫做恶逆,一个是叫不孝。可见古人对家庭礼仪的重视和维护。孝顺的种子其实深藏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家庭礼仪中,除了对父母的孝,还有对兄弟的情,正所谓“兄良弟悌”。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夫妻、婆媳、妯娌之间如何融洽相处一直困扰着我们。“礼”在这之间起了很大作用。现代人可以从“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典故中了解古代家庭礼仪的一些常识。这些我们现在苦苦追求的答案,古人早在千年以前就告诉了我们。古人说“天、地、君、亲、师”,除了血缘至亲,老师在我们中国人眼中是有特殊地位的。有道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一贯传统。现在的很多学生已经忘记了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导,只知道自我为大,我行我素,其实他们已经开始一点点抛弃了我们承袭了千百年的精华,这一点应该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如何使得当代的学生重新燃起对“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种尊师重教的观念,是我们的教育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良师应该尊敬,益友也应该珍惜,这就是所谓的良师益友,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中国古代对待良师益友的例子数不胜数,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用几句话来总结中国古代的礼仪就是“五礼之说”: 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中国古代社会的各项事务的正常运转都离不开礼,礼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得以延存几千年的原因。现在的中国,礼与礼仪已经被区分开来了,礼是只概括的笼统的说法,是所有礼仪,文化,意义的总称,而礼仪则是我们生活,工作,学习中应当注意的各项准则,当今社会的礼仪的分类很多,比如商务礼仪,社交礼仪,用餐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家庭聚会礼仪,校园礼仪,会议礼仪,涉外礼仪,婚丧礼仪,礼品礼仪,办公室礼仪等等等等,我们再拿其中的一项礼仪来举例,比如,用餐礼仪中就有,坐姿,手势,吃相,座位的顺序,谁先吃,应该吃哪到菜等等又有繁复的规则。其实工作生活中,每一个场合都有相应的礼仪,我们只能不停地学习,然后在相应的场合做好应该做的。
当代的社会交际礼仪大多都用于了人际关系的交往,商场上的沟通和人的发展,并没有很好的像以前一样的将礼仪完全的融入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很多人还是觉得在外面需要遵守礼仪,而在家里和熟人面前就不用摆出一本正经的样子了,所以我们看到了很多表里不一,言行举止的差别大的人物,这就是当将礼仪只是狭隘的理解成为了社会交际礼仪的缘故。其实礼仪并不仅仅是社交,更是我们深化自身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是我们在生活中处处应该注意到的,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细节。
礼仪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与我们的国家也是息息相关的。中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著称,所以,承袭礼仪文化不仅是对自身的提高,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大量礼仪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处于渗融并存的状态,又由于礼仪文化的糟粕所产生不可低估的消极作用。我们忽视了传统礼仪文明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相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学校对礼仪养成教育 不够重视,许多不文明的行为亦有增无减。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礼仪。规范礼仪,提倡礼仪,使用礼仪,能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彬彬有礼,能够使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加美丽,能够是我们的额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更能够使得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使我们自己的发展空间变得更广阔。当今社会就是因为缺少必要的礼仪才会丧失很多我们觉得美好的东西,那我们就应该重拾礼仪,让礼仪充满生活,才能重拾那些美好。
参考文献:
《仓有备栗,可以待凶饥---简评中国礼仪文化》 李学文
《“中国礼仪之争”的文化传播学浅》 安占鹏 《科教文汇》2009年第一期 《中国古代礼仪》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6年第6期 《中国古代礼仪》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7年第9期 《读彭林先生“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刘宁《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年10期
中国礼仪文化的背景篇二
中国礼仪文化
一、握手礼仪
l 握手礼节源于古代欧洲人向对方表明手中未带武器,表明亲切友好之意.其后成为风尚,通行于欧美.辛亥革命后我国也习以为礼.l 在当今商务交往中,握手是最常使用的一种见面礼.l 握手的方式: 双方各自伸出右手,彼此间保持一米左右的距离,手掌略向前下方伸直,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向上,掌心向左,手的高度大致与腰部平齐,手握住对方时,应面带微笑地注视对方,彼此应寒暄几句。握手时应注意:
l 不要三心二意,双眼要注视对方;
l 握手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3秒至5秒左右);l 握手时不要拍对方的臂膀;l 握手不可用力过度。
(关系一般,双方稍用力相握,上下晃一晃即可;如果关系密切,可略用力并上下摇几下,表示十分友好或双方的深厚情意。但只握指尖或只递指尖或双手包住对方的手,则是失礼之举)。
握手时应遵循的原则:尊者居前。
上下级之间,应上级先伸手; 长晚辈之间,应长辈先伸手 男女之间,应女士先伸手; 同级同辈之间,不分谁先伸手。
注意:当握手双方符合以上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顺序时,一般先考虑职位,再考虑年龄,再考虑性别。
注意:介绍时应尊者居后(先介绍职位低者,后介绍职位高者);但握手时应尊者居前(职位高者先伸手)。
客人和主人握手时,伸手顺序有所不同。迎接客人,主人先伸手;送走客人,客人先伸手。客人到来时,一般主人先伸手,表示欢迎;客人离开的时候,一般是客人先伸手。客人先伸手,表示让主人留步。握手的禁忌
不双手握手 不左手握手 不交叉握手 不戴着手套握手 不用不洁之手与他人相握
不在握手时将另一只手放在衣袋里 不戴着墨镜握手,患有眼疾或眼部有缺陷者例外
二、名片礼仪
l 名片是现代商务交往中的一种经济实用的交际工具。l 是一种自我的“介绍信”和“联络卡”。
l 商务人员应对名片的选用、制作、递接名片的礼仪等有所了解。名片礼仪
规格 名片的规格一般是长8.6厘米-10厘米、宽5.5-6厘米。目前国内最通用的名片规格为9cm×5.5cm 颜色 多用白色、乳白色、浅蓝色、浅黄色等色彩
版式 横式和竖式(横式名片行序由上而下,字序由左而右)质地 名片的质地适合柔软耐磨的白卡纸、香片纸等
图文 商务名片图案应简单;文字宜选用简体汉字,不要把两种文字交替印在名片的同一面上。最好在两面分别以简体汉字和另一种文字印相同的内容。标准商务名片的内容:
本人所属单位(企业标识、供职单位、部门)、本人称呼(姓名、职务、职称)联络方式(单位地址、电话、传真、邮编,也可列上单位的网址、本人邮箱或手机等)
递接名片的礼仪规范----如何索取名片
l 1)主动递上自己的名片(如:你好!这是我的名片,以后多保持联系或请多关照!)
l 2)向对方提议交换名片(如:我们可互赠名片吗?或很高兴认识你,不知能不能跟您交换一下名片?)
l 3)向地位高、长辈索取名片(久仰大名,不知以后怎么向您请教?或很高兴认识您!以后向您讨教,不知如何联系?)l 4)向平辈或晚辈索取名片(以后怎么和你联系?)
注意:
若别人向你索要名片,而你不想给时,要用委婉的方法表达,不能直接回绝。该如何说?
若自己没有名片,该如何说?
名片递送的顺序 :一般由职位低者先向职位高者、晚辈先向长辈、男士先向女士递上名片,然后再由后者予以回赠;在向多人递送名片时应由尊而卑、由近而远,(圆桌)按顺时针依次进行。
名片递送方式:应面带微笑,将名片的正面朝向对方,用双手递给对方(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持握名片上端的两角送给对方)并说寒暄语。(如:这是我的名片,请多指教或多保持联系!)递接名片时,如果是单方递、接,应用双手;如果是双方同时交换名片,应右手递,左手接。不要用手指夹着给人,在递送名片时,如果是坐着,应起身或欠身。递接名片的礼仪规范——如何接收名片
l 接收名片时应起身或欠身,面带微笑,用双手接住名片的下方两角。接过名片后应致谢,且应认真地看一遍,表示对对方的重视; l 看完后要妥善收好名片,不可在手中摆弄或随意放在桌上.l 如果暂放在桌面上,切忌在名片上放其他物品,更不要在离开时漏带名片。
名片注意事项:
不要在他人名片上写不相关的东西;出席商务社交活动,要记住带名片。递接名片的礼仪规范——名片的放置
随身携带的名片应放在名片夹里或西装上衣内侧口袋或公文包里。将名片放于其他口袋尤其是后裤袋、裙兜或钱夹里是失礼的行为。最好将他人的名片与自己的名片分开放置。
三、商务会见礼仪
1、称呼礼仪
l 称呼是人们在交往中彼此之间使用的称谓语。
l 在商务交往中,称呼要求正确和规范。在称呼他人时应使用尊敬的衔称,一般是“就高不就低”。
l 商务社交场合通用的称呼:
l 使用(行政)职务的称呼:李局长、张经理,马主任、刘科长等; l 使用学位头衔、技术职称的称呼:博士、律师、教授、工程师、会计师等含金量较高的职称或学位;
l 使用行业称呼:警官、老师、医生、司机等;
l 使用泛尊称(按性别不同):先生、女士、小姐、夫人等; l 直呼姓名:一般限于同事、熟人之间或平辈之间。失敬的称呼:
l 不使用无称呼:没有称呼是失礼的,是没修养的标志。l 不使用替代性称呼:如用号码代替客人,一号、二号…… l 不用使用庸俗的称呼:哥儿们、弟兄们…… l 不使用非正式的简称:黄局、李处、倪董……
l 不使用地方性称呼:伙计、师傅、大妈、大叔、大哥、大姐 …… l 不使用错误称呼:常见的是生僻姓氏的误读,如:仇、单、朴、卜、缪、阚、尉迟、万俟等。
四、问候礼仪
与人打招呼,是尊重他人的表示。问候的基本规则(顺序)
下级先向上级问候; 晚辈先向长辈问候; 男士先向女士问候; 主人应先向客人问候。
注意:当所问候的双方符合以上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顺序时,一般先考虑职位,再考虑年龄,再考虑性别。
问题:一位年长的职位低的女士和一位年轻的职位高的男士,谁先问候?一位年轻的女士和一位年长的男士,谁先问候?
l 问候的方式:语言问候和动作问候 l 语言问候:你好!早上好!晚上好!l 语言问候总的原则:越简单越好。
l 动作问候:点头、招手致意、握手、鞠躬、拥抱、吻礼等。l 点头方式:面带微笑,头部向下轻轻一点即可。
点头适合于不宜与人交谈的场合(图书馆、会场、舞会等)或同一场合已见面多次者,可相互点头致意。
l 招手致意方式:右臂向前伸直,右手掌心朝向对方,轻轻向左右摆动一两下。适合与距离较远的熟人打招呼。
l 鞠躬方式:上身轻轻向前一躬。较适合与见到尊者时使用。l 在涉外交往中,与外国人见面时,根据交往对象、场合的不同,动作问候也不同。
l 对日本、朝鲜等一些东方国家的人,最常见的礼节是鞠躬; l 欧洲人和美洲人常见的礼节是拥抱和握手,有时还伴以吻礼。
五、介绍礼仪
介绍的类型 : 自我介绍、介绍他人
介绍是商务交往中经常使用的方式,是经过自己主动沟通或通过第三者从中沟通,从而使交往双方相互认识、建立联系、增进了解的一种交往方式。
介绍礼仪—自我介绍
在许多社交场合,为了结交一些朋友,建立联系,有时需主动介绍自己,这就是自我介绍。
介绍自己的目的是为了结识对方,以便对方认识自己。
注意自我介绍的顺序;内容要全面、时间要简短;要自然大方,表达清晰,同时要把握好介绍的分寸;若单位和部门头衔较长,注意第一次介绍时使用全称,以后才可用简称。
自我介绍顺序:职位低的人先向职位高的人作自我介绍(男士先向女士、晚辈先向长辈作自我介绍)4
l 自我介绍内容:单位(全 称)、部门、职务(职称)、姓名 您好!我是康佳集团上海分公司的公关部经理,我叫陈洁。(很高兴认识您,请多关照!)
介绍礼仪—为他人作介绍
l 为他人作介绍就是介绍不认识的人相互认识,或是把某人引见给其他人。
为他人作介绍时,不仅要熟悉双方的情况,而且要注意介绍的相关礼仪和介绍时的姿态。
介绍的顺序——遵循“尊者居后”的原则
先将职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 先将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 先将男士介绍给女性; 先将主方人士介绍给客方人士; 先将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 先将晚到者介绍给早到者。
l 注意:当所介绍的双方符合以上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顺序时,一般先考虑职位,再考虑年龄,再考虑性别。
以上几种方式,共同点是:介绍时遵循“尊者居后”原则,即先把身份、职位较低者介绍给身份、职位较高者,让尊者优先了解对方的情况,以表示对尊者的尊重和礼貌(但在称呼上,则应先称呼尊者,然后再介绍)
l 一般介绍者是由单位专门负责此事的相关人员担任.如办公室主任、公关部人员、秘书或专职接待人员当介绍者。
l 当有外单位人员来访,但来访者又与本单位其他人员不认识时,一般由和对方有业务联系的人员当介绍者.l 如果来访者身份较高, 可由东道主一方在场中身份最高者当介绍者.介绍的语言宜简不宜繁。
较正规的介绍,使用敬辞,如:“xx 小姐,请允许我向您介绍,这位是....。” 一般的介绍:如” xx经理,你好!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 介绍的内容
介绍被介绍者的单位/部门/职务/姓名.5
例:“张经理,请允许我为您做介绍,这位是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办公室主任肖建平先生;这位是创浦集团的总经理张奎先生。”
介绍的方式、姿态
作介绍时,被介绍双方应起身站立,面带微笑。一般介绍者位于中间,介绍时用右手,手掌心向上五指并拢,胳膊向外微伸且斜向被介绍者。向谁介绍,眼睛应注视着谁.介绍后,被介绍双方应相互握手,可彼此问候寒暄几句,也可互相交换名片。
六、常用的几种指示方向的手势 1.横摆式(如图)这种手势用来指引较近的方向。表示“请”的意思时,经常采用手臂横摆式。
动作要求:五指并拢伸直,掌心向上, 手与前臂成一条直线,肘关节自然弯曲,手臂轻缓地向一旁摆出,(与腰间呈45度至60度左右),另一手下垂或背在体后,两脚稍并拢,可成v字型或丁字型,同时加上礼貌用语,如“请坐”“请进”等。
常用的几种指示方向的手势 2.直臂式
这种手势用来指引较远方向。五指并拢伸直,掌心向上,指向要指示的方向,手臂抬到大约与肩同高。眼睛看着手指引的方向,同时加上礼貌用语,如“请一直往前走”,“先生,里边请”等。(如图)
常用的几种指示方向的手势 3.双臂(横摆)式
这种手势用来向众多来宾表示“请”或指示方向。
动作要求:两手五指伸直并拢,掌心向上,从腹前抬起至上腹部处,双手一前一后,肘关节略弯曲,上身稍向前倾,两脚稍并拢,可成v字型或丁字型,面带微笑,同时加上礼貌用语。
手势的区域性差异
在日常交往中,人们常会借助各种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与人谈话时,手势不宜过多,动作不宜过大,更不能手舞足蹈,指手划脚。
不同区域的手势区别
不同的手势,有不同的含意。尤其应注意在不同国家、地区,手势的含意有很多差别,同一手势表达的含意也不同。
ok手势:此手势源于美国。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圈,其余三手指伸直。在美国、英国表示“同意、赞同”、“很好”的意思;在法国表示“零”或“毫无价值”;在德国表示“笨蛋”;在突尼斯表示“傻瓜”;在日本、韩国表示金钱;在巴西表示粗俗下流。
v形手势:此手势源于英国。多数国表示数字“2”;食指和中指分开并伸直,掌心向外,表示“胜利”(victory)。如果掌心向内,则是骂人、贬低人的意思。
翘起大拇指:一般都表示夸奖、赞赏别人。在我国表示“好”、“了不起”。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拇指上伸表示“好”、“行”,但拇指左、右伸则表示向司机示意搭车方向;在德国、意大利表示数字“1”,在日本表示“5”;在澳大利亚表示骂人;在希腊,拇指上伸表示“够了”,拇指下伸表示“厌恶”、“讨厌”。
伸直食指:多数国表示数字“1”;在法国表示“请求提问”;在新加坡表示“最重要”;在澳大利亚表示“请再来一杯酒”。
掌心向下的招手动作:在中国是招呼别人过来,在美国则是叫狗过来。商务交往中要避免出现的手势
商务交往中,“手势宜少不宜多”。多余的手势,会给人留下装腔作势、缺乏涵养的感觉。有些手势还会让人反感,影响自身的形象。应注意避免:
反复摆弄自己的手指,或手在桌上乱写乱画、玩饰物等,会给人一种无聊的感觉;
与人交谈时,应避免当众抓头发、搔头皮、掏耳朵、抠鼻子、剔牙齿等,会给人以不卫生、缺乏教养的印象。
与人交谈时,谈到自己时,不要用手指自己的鼻尖,应将手掌按在胸口上,以示斯文礼貌;谈到别人时,切忌用手指指点(伸出食指向对方指指点点,是对对方的轻蔑与指责)
双手抱头。会给人一种目中无人的感觉;
手插口袋。会让人觉得工作上不尽力、偷懒。
七、表 情 仪 态 表情是指人的面部情态。
包括目光和微笑。
通过面部的动作和脸色变化表达出人的内心思想感情。
人们常说在交际中要“察言观色”、“看脸色行事”,就是针对人的脸部表情而言。
(一)微笑
微笑是人类最富魅力的体态语言,微笑既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技巧,也是一种礼节。
在商务交往中,微笑被称为商务人员的常规表情。适度得体、友好的微笑,是对商务人员面部表情的基本要求。
微笑的要领——面部肌肉放松,嘴角微翘、嘴唇微启,露出上边六颗牙齿,但应避免露出牙龈,自觉控制发声系统,笑不出声。
训练法:镜子训练法和词语训练法
(二)目光
目光与微笑一样,在商务交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商务场合中,在向对方问候、致意、道别或与对方交谈时,都要面带微笑,同时要用柔和的目光注视对方,以示尊敬和礼貌。
交谈中,应经常与对方目光保持接触,长时间回避对方的目光或左顾右盼,是对对方不感兴趣的表现。但一直用直勾勾的目光盯着对方,也是失礼的表现。如果不只一人在场,说话时要不时用目光扫视一下其他人,以示尊重和平等。
当别人说错话或拘谨时,不要直视对方,以免给对方造成压力.公务凝视区——额眼三角区 社交凝视区——唇眼三角区
目光注视区间
1.公务注视区间(公务凝视区):指在进行业务洽谈,贸易谈判或磋商问题时所采用的注视区间。这一区间的范围一般是以两眼为底线,以上额或或额中为顶点所连接成的区域。
2.社交注视区间(社交凝视区域)。指人们在一般的社交场合(聚会、酒会、舞会)中采用的注视区间。这一区间的范围是以两眼为上线,以唇部为顶角所形成的倒三角区域。
仪态是人的肢体动作。是指人们在商务社交活动中 各种举止与表情的规范。包括人的站姿、坐姿、走姿、手势和面部表情等。是一种体现个人风度气质、修养的外在形态。
八、体姿仪态
(一)站姿仪态
l 优美的站姿能衬托出一个人的气质和风度。l 男士站姿:身体直立,挺胸收腹,双目平视。
1)双脚可适当打开, 手的姿势可以是前握式,右手握住左手手背,垂放于腹前;也可以是手背式,两手背后交叉。
2)两脚跟相靠,脚尖展开呈现60°至70°,双手自然下垂身体两侧或双手叠放在背后。
女士站姿:身体直立,挺胸收腹,双目平视。两脚跟并拢,两脚尖略展开,两脚可成v字型或丁字型。手的姿势可以是前握式,两手自然并拢,右手放在左手上,垂放在腹前;或双手自然下垂身体两侧。
站姿禁忌:
1、站立时,不要无精打采或东倒西歪。
2、忌弯腰驼背,两肩一高一低。
3、忌两脚分开太大或交叉两腿而站。
4.忌把其他物品作为支撑点,依物站立(如交叉两腿斜靠在墙壁)。
5、忌手插在衣袋里或双手叉腰或交叉在胸前。
6、站立时忌腿不停地抖动。
7、忌与别人勾肩搭背地站着等。
(二)坐姿仪态
得体的坐姿会给人以自信、稳重的好感,同时也显示出高雅端庄的气质。坐姿基本要求:端庄、文雅、得体。l 女士坐姿
1、腿垂直式或正坐式(正式场合的最基本坐姿)
要求:腰背挺直,双腿并拢(双脚的脚跟、膝盖和大腿都要并拢),小腿垂直于地面,双手手指并拢叠放在双腿上。
2、双腿叠放式(即重叠式)
要求:腰背挺直,左(或右)小腿垂直于地面,右腿(或左腿)叠放于左(右)腿上。上面的小腿往里收,脚底或脚尖向下。
此坐姿应注意:应将上面的小腿往回收,脚尖或脚底向下。(脚尖不应跷起,且不应抖腿,更不应脚底直指他人。)
如果是求职面试或与领导、长辈谈话,一般不用重叠式。
3、双脚交叉式
要求:腰背挺直,双腿并拢,双脚在踝部交叉后略向里收或向左(右)侧斜放。
坐在办公桌后面、主席台上或汽车上时,较合适采用这种坐姿,感觉较自然、舒适。
4、双腿斜放式(侧坐式)
要求:两膝并拢,双腿向右侧或左侧斜放,以与地面构成45度角最佳。此坐姿适用于坐较低的椅子或沙发,一般比较适合女士。
九、男士坐姿
1.正坐式(正式场合的最基本坐姿)
腰背挺直,双腿可略分开,小腿垂直于地面,双手放在两膝上或椅子的扶手上。
2.双腿重叠式
腰背挺直,左(或右)小腿垂直于地面,右腿(或左腿)重叠于左(右)腿上。上面的小腿往里收,脚底或脚尖向下。双手放在扶手上或放在腿上。(右图)
3、双脚交叉式
要求:腰背挺直,双腿并拢,双脚在踝部交叉后略向里收。不雅的坐姿
跷二郎腿(两腿叠放,抖腿跷脚、甚至鞋跟离开脚跟晃动着);
坐时东倒西歪,半躺半坐,前趴后仰;
双腿拉开成八字型,把脚伸得很远; 把脚放到桌椅上或架到别人桌椅上。
双手夹在腿之间或垫在臀部下;
将双手交叉在胸前或抱在脑后或双手托下巴。坐时应注意的事项
入座时要轻稳,离座时要自然稳当,右脚向后收半步,然后起立,动作不要过猛。
正式场合,一般不宜坐满座位或只坐椅边,规范的坐法是坐满椅面的三分之二左右。
当倾听别人指导、指示时,可只坐椅座的前半部,身体稍向前倾,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十、走姿仪态
l 走姿的基本要求:稳健、轻盈、有节奏.l 规范的走姿:
身体直立、目视前方、挺胸收腹、双臂前后自然摆动,两腿有节奏地向前交替迈出。
l 走姿禁忌
l 走路切记:男不扭腰,女不扭臀。
l 走路时忌摇头晃脑,身体左摇右晃,忌弯腰驼背。
l 走路时忌内八字或外八字步伐,不可脚蹭地面,发出声响。l 走路时忌步幅过大,大甩手,手插兜、手叉腰。l 在商务场合中,走姿还有一些特殊要求:
l 与客户告辞或退出上司、领导办公室等时,不宜立即扭头便走,给人以后背。为表示对在场其他人的尊重,在离去时应采用“后退步”的走法。l 在楼道、走廊等狭窄处需为他人让行时,应采用侧行走(即面向对方,双肩一前一后,侧身慢行。表示对人“礼让三先”)
十一、动作仪态
(一)手势仪态
手势是极富表现力的“体态语言”.l 在商务交往中,手势能够传达一个人想要表达的信息。人们常会借助各种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
l 手势要求:规范适度,给人一种优雅、彬彬有礼的感觉。
十二、商务人员的服饰礼仪
l 服饰包括衣、裤、裙、帽、袜、鞋及各类服饰物,它们起着遮体御寒、美化人类的作用。服饰着装又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传示着一个人的个性、身份、涵养等多种信息,得体的穿着打扮有助于塑造个人形象。
所谓服饰(着装)礼仪就是商务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穿着打扮的礼仪规范.十三、商务人员的着装原则
(一)“tpo”原则
1.时间原则(1)一天中各时段的变化(2)一年四季的不同(3)时代的变化
2.地点原则—着装打扮要与场所、地点、环境相适应;场合不同,穿着应有所不同。
3.目的原则—服饰打扮要考虑此行的目的,要符 合活动的要求。
(二)和谐得体原则
1、服饰应与自己的社会属性(即职业、社会地位等)相和谐
2、服饰应与自己的自然属性(即体型、肤色、年龄等)相和谐
(三)符合 “社会角色”原则 西装礼仪
西装是男性商务人员在商务场合最理想的职业服装.男士穿西装基本要求:西装应配衬衫打领带和穿皮鞋
着装色彩搭配应遵守“三色原则”(即身上的颜色一般不宜超过三种,包括西装、衬衫,领带、鞋袜在内。最好选择深色西装、白色衬衫和黑色鞋袜.袜子跟皮鞋颜色应类似,至少是深色)西装颜色:深色为主/深(藏)蓝色/深灰色/黑色/棕色等为主; 衬衫颜色:要与西装相协调,一般蓝色、灰色、白色、浅棕色等。领带颜色:蓝色/灰色/黑色/紫红色等单色领带为主。商务男士穿西装时应注意的问题: 要拆除衣袖上的商标或质地的标志;1要熨烫平整,裤子要熨出裤线;2要衣袖不挽不卷;3口袋要少装东西;4要注意巧配内衣。(西装的标准穿法是内穿衬衫,衬衫内一般不穿棉纺或毛织背心或内衣。如需要,其色彩应与衬衫的色彩相仿。内衣的领口应比衬衫的领口低,以免外露。)
5要扣好纽扣,注意纽扣的扣法.西装钮扣的扣法
单排扣:适合较苗条者;单排双粒扣:扣上面一颗;
单排三粒扣:扣上面两颗或中间一颗;单排多粒扣:扣上面三颗或扣中间一颗;
双排扣:适合身体健硕者,一般要全扣上。
注意:在重要场合,在大庭广众面前站立时,一般西装上衣的钮扣应系上,以示郑重;就座之后,西装上衣的钮扣可解开,以防其“扭曲”走样。
西装与衬衫领带鞋袜及公文包的搭配 1.与衬衫的搭配
在正式的商务场合,正装衬衫必须:长袖衬衫;面料主要以纯棉/纯毛为主;单一色彩,白色最佳,蓝色、灰色、棕色也可以;以无任何图案为最佳.(较细的竖条衬衫也可以)
衬衫与西装相配套,必须注意: 衣扣要系上 袖长要适度 下摆要收好 在商务场合中,西装必须和衬衫同时穿着。但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可暂时脱下西装上衣,直接穿着衬衫、打着领带.不穿西装上衣,而直接穿着衬衫,打着领带去参加正式商务活动,是不符合礼仪规范的.2.与领带的搭配 挑选领带时应注意: 面料:商务场合适合的领带,一般用真丝或羊毛制作成的;样式:下端为箭头的领带,比较传统、正规;下端为平头的,显得时尚、随意一些.色彩:以蓝色/灰色/黑色/棕色/红色等单色领带为主;(在正式场合佩戴的领带颜色不要多于三种)图案:以无图案的领带或以条纹/圆点/方格等规则几何形状为图案的领带为主.佩戴领带应注意: 注意场合 注意服装 注意结法 注意长度
领带打好后,标准的长度以箭头到皮带扣处为宜,过长过短都不合适。无图案或斜纹领带:成熟、稳重、大方适合商务谈判、主持、演讲场合!圆点或方格领带:中规中距,按部就班,适合在初次见面或 见长辈、上级时佩戴!
不规则领带:活泼有个性、有创意和朝气,适合酒会、宴会、舞会!黑色西装:庄重大方、沉着冷静 搭配:白衬衫+红黑领带 中灰色西装:格调高雅、端庄。搭配:暗灰衬衫+银灰色圆点领带 咖啡色西装:大方、风度翩翩 搭配:黄褐色衬衫+咖啡色的小方格领带 深蓝色西装:格外精神 衬衫+蓝色小方格领带 4、与公文包的搭配 公文包的质地以真皮为宜;黑色或棕色为正统的选择,一般包和皮鞋的颜色应一致;除商标外,商务男士用的公文包外表不要带有任何图案;标准的公文包是手提式的长方形公文包.商务场合男士服饰搭配法则:三一律原则。(即要求鞋子、皮带、公文包三者的颜色要一致,而且首选黑色。)
(三)套裙礼仪
? 在商务场合,理想的职业女装是套裙.套裙种类:成套型套裙和随意型套裙.(西装套裙最适合商务上班族女士,显得庄重、大方。)
商务女士着装要求:整洁、大方,符合职业特征
套裙的色彩:以冷色、单色为主(如炭黑/棕/深蓝/紫红/土黄等稍冷的色彩);穿套裙可搭配不同色的衬衫、丝巾、胸针等稍加点缀;以体现着装者的典雅、端庄。套裙一般以无任何图案或以小圆点/细条纹/格子图案为主;一套套裙的色彩一般不要超过两种.套裙穿着应注意: 长短适度 注意场合 协调妆饰
? 长短适度:一般套裙的上衣最短可齐腰,上衣的袖长要恰好盖住手腕;而裙子最长到小腿中部(套裙中的超短裙,裙长一般以不短于膝盖以上15厘米为限.)15
? 注意场合:女性在商务场合中(尤其在涉外商务活动中),一般以穿套裙为好,除此外,没必要非穿套裙不可(如出席宴会、舞会时,可选择礼服或连衣裙或时装)
注意:正式商务场合不宜穿超短裙、牛仔裙、皮裙、吊带裙。
? 协调妆饰:穿着打扮应讲究着装、化妆与佩饰风格的协调.穿套裙时的基本守则是: 一般应化妆,但不能化浓妆;佩饰不宜多,应合乎身份.佩戴首饰最多不应超过三种(应同质同色),每种不多于两件。
佩戴首饰时须兼顾自己职业女性的身份。在工作场合要讲究“首饰三不戴”:有碍于工作的首饰不戴;太炫耀财力的首饰不戴;过分张扬突出个人性别魅力的首饰不戴。
? 套裙款式:主要集中在上衣衣领、衣扣及裙子的式样上.? 衣领:翻领/v字领/u字领/圆领/一字领/束带领等 ? 衣扣:单排扣/双排扣(明扣或暗扣式)/无扣式
? 裙子式样:西装裙/一步裙/百褶裙/a字裙/旗袍裙/开叉裙等 女性在正式场合穿 套裙时,上衣的衣扣应全部系上(装饰作用的除外)套裙与衬衫和鞋袜的搭配
与套裙配套的衬衫,最好选择无图案的单色衬衫,除白色外,其他色彩只要与所穿的套裙色彩相协调,都可作衬衫的色彩.套裙搭配穿衬衫时须注意: 衬衫的下摆须掖入裙腰内;衬衫的纽扣要系好; 衬衫在公共场合不宜直接外穿。
女士鞋袜礼仪
? 与套裙配套的鞋子,应为皮鞋, 以黑色的牛皮鞋最好(与套裙色彩一致的皮鞋也可以)? 鞋子应是高跟或半高根的船式皮鞋(皮靴和皮凉鞋等不合适,但正装凉鞋可以)
与包的搭配
l 商务女性出席重要商务场合时,一般要求包与皮鞋的颜色一致。
l 在其他场合,女性穿套装时,包与皮鞋没必要同色,但包的颜色须与所穿的服装色彩相协调。
远看头,近看脚,不远不近看中腰。
1、包与鞋颜色一致
? 无论是男士还是女士,出席重要商务场合,包与皮鞋的颜色最好一致.2、发型要得体
发型应文雅得体,梳理整齐。? 发型的具体要求
①女士不梳披肩发,头发不宜过长,一般在商务场合不宜长于肩部。长于肩部要做技术性处理,不能随意披散开来。一般不要将头发染成黑色以外的颜色。? ②男士发型要整洁,长度要适中,前不及眉,旁不遮耳,后不及衣领;不留大鬓角;一般不允许留络缌胡子和小胡子。
3、女士化妆要清新自然
不准当众修饰自己。务社交场合,化妆是一种礼貌,是对自己和别人的尊重。要求化淡妆,保持清新自然。化妆应避人,不能在公众场合化妆。
4、男士腰带上不挂任何物品
男士和女士的着装,有句行话:“女人看头,男人看腰”。
商务场合尤其在涉外交往中, 着装者腰带上不应挂任何东西(手机、钥匙、打火机之类).十四、商务礼仪的含义
(一)礼仪的含义 礼仪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礼貌、礼节、仪式的统称。
礼貌:指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准则。
礼节: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示尊重、友好等
意愿的惯用形式。如握手礼、介绍礼等。
仪式:指举行各种典礼的形式。
如剪彩仪式、奠基仪式、开幕仪式等。
(二)商务礼仪的含义
l 商务礼仪是人们在商务活动中,用以维护企业形 象或个人形象,对交往对象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l 它是人们在商务活动中应遵循的礼节,是礼仪在商务领域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实际上就是在商务活动中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一种普遍要求。
l 包括商务礼节和商务仪式两方面的内容。商务礼节——人们在商务交往活动中,为表示对交往 对象的尊重而采取的规范形式。如迎送礼、接待礼等。
商务仪式——按程序进行的商务活动形式。如商业庆典仪式、开幕仪式等。商务礼仪的作用
在商务活动中,遵循一定的礼仪,不仅有利于
营造良好的交易氛围,促成相互的合作与交易的成功,而且能体现个人与组织的良好素质,有助于树
立与巩固企业的良好形象。了解运用好商务活动
中的规范礼仪,正日益成为企业竞争取胜的一个重
要法宝。
促进沟通作用 塑造良好的形象
1、商务礼仪具有较强的沟通作用
l 商务沟通是一种双向交往活动,交往的成功与否,首先要看是否能够沟通。沟通的原则要求人们在与人交往中,既要了解交往对象,更要被交往对象所了解,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而商务交往中,交往对象的文化背景、思想、情感、观点和态度都不同,这就会使交往双方的沟通有时变得困难,若双方不能沟通,不仅交往的目的不能实现,有时还会产生误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通过商务礼仪的学习,可以消除差异,使双方互相了解,达到情感沟通,使商务活动能顺利进行。
2、塑造良好的形象:个人形象和企业形象
l 个人形象对商务人员十分重要,它体现着每个人的精神风貌与工作态度。商务人员必须懂得商务交往中应遵守的礼仪规范,注重个人的礼仪修养,才能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l 注重商务礼仪,有助于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形象。企业中的商务人员,在与他人接触时,其得体的言行举止,都在产生着塑造企业形象的作用。商务人员是企业的代表,其良好的个人形象,也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会给企业带来有形和无形的财富。(一个企业具有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赢得客户的信赖。)
十六、日常生活中常用礼貌用语:
● 初次见面——久仰
● 分别重逢——久违
● 征求意见——指教
● 求人原谅——包涵
● 求人帮忙——劳驾
● 求人方便——借光
● 麻烦别人——打扰
● 向人祝贺——恭喜
● 求人解答——请问
● 请人指点——赐教
● 托人办事——拜托
● 赞人见解——高见
● 看望别人——拜访
● 宾客来临——光临
● 送客出门——慢走
● 与客道别——再来
● 陪伴朋友——奉陪
● 中途离开——失陪
● 等候客人——恭候
● 请人勿送——留步
● 欢迎购买——光顾
● 归还物件——奉还
中国礼仪文化的背景篇三
导读:有不少人认为礼仪很简单,不就是见面问好,离开道声再见而已。这种想法实在是对中国礼仪之邦的管窥蠡测。我们经常看见年轻人和老年人“狭路相逢”时,多半情况下是老年人侧身给青年人让路,这是完全没有教养的表现,让人看了极不舒服。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都渗透着礼仪教养的存在,就连上网也有社交礼仪的讲究。为了配合我们社区整顿秩序,特发此文,以期抛砖引玉。
礼仪一般分三大类:
第一类是日常生活礼仪:包括见面礼仪、介绍礼仪、交谈礼仪、宴会礼仪、会客礼仪、舞会礼仪、家居礼仪、馈赠礼仪及探病礼仪。
第二类是节俗节庆礼仪:包括春节礼仪、清明礼仪、端午礼仪、重阳礼仪、中秋礼仪及结婚礼仪、殡葬礼仪和祝寿礼仪。
第三类是商务礼仪:包括求职礼仪、会议礼仪、公关礼仪、公务礼仪、谈判礼仪、迎送礼仪及谈判禁忌知识等。
本文介绍了日常生活较常见的简单礼仪知识,我们都应拿出“礼仪大邦”的风度来,认真学习实践,在社会中作一个在别人眼中有教养的绅士。
二、几种场合下的礼仪注意事项:
1.送礼的礼仪:
送礼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节日、婚嫁、生日、感谢帮助、送别亲友及回礼。送礼最重要是显示心意,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应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来选择和购买礼物,这样收礼者若了解真相,也会收得安心。有一点应该注意,给人送礼时最好加上精美的包装纸,这样既能显示出你办事认真的态度,又能使对方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
2.探病礼仪:医院是一个救死扶伤的特殊场所,所以在去医院前,应弄清楚病人在什么病区以及病床号,以免到处打听,扰乱医院的清静。探病前,最好准备一点礼物。
有些人喜欢给病人送滋补品、保健品,其实并不恰当,因为病人正在治疗期,每日要按时服药或打针,并不适合服用补品。送给病人的礼物以鲜花或小小的盆景为宜。一束五彩缤纷的鲜花,一盆生机盎然的盆景,能给白色的病房带来多少春意和生机!不过送鲜花是十分有讲究的,有些花并不适于送给病人。一般来说,送玫瑰、康乃馨、满天星、百合、天堂鸟等是不错的选择。
3.结婚礼仪:人生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有情人终成眷属。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喜事。参加喜宴的朋友,应事先选购一份礼物,礼物最好有意义,如送99朵玫瑰代表“天长地久”,或送具有纪念价值的金贺卡及结婚蛋糕,向新郎新娘表示祝福之心。
4.祝寿礼仪:祝寿就是庆贺生日。在给长辈祝寿时,“礼数”稍多一些。给同辈朋友过生日,则不必拘于形式,送礼品最容易。给长辈祝寿,除了穿衣服要讲究之外,还必须带有一份含有健康长寿意义的物品,如设计精美的蛋糕,或有纪念性的金贺卡。
5.殡葬礼仪:传统丧礼仪式繁复,程序繁琐。现在一般都以追悼会告别仪式的形式对死者表示哀悼。参加追悼会有一些礼节应注意,穿衣以素雅为宜,不可过于打扮和穿着鲜艳。为表示对先人的怀念及对家属的关心和慰问,可送上一个花圈或花牌。
6.社交公共场合礼仪规则
遇有叉路口或者进门时,要让长者和女士先行;
窄路相遇要给长者女士侧身让路;
窄路行走,要超过别人事先要道“劳驾”,不可硬挤;
进电梯要先进入按住开门钮,再让长者和女士登梯,出梯则相反;
登上升滚梯要让长者和女士先行,下降滚梯则相反;
进出大门要帮后面的人拉住门扇或轻送门归位,不可随手一摔;
不要紧贴别人面前横过或者抢行,不要从交谈者中间穿过;
长者、女士和客人未落座之前,自己不可先坐;
和别人交谈眼睛一定要盯住对方,不可东张西望,这样极不礼貌;
受到别人帮助或收到礼物,下次见面一定要主动提此事表示感谢,让人觉得你是懂得感恩之人;
不要言而无信,说话言出必行;
初相识不要乱开玩笑,不要追问别人的隐私,不要随便给人起外号;
高兴时勿得意忘形,恼怒时不要口出恶言;
多人会面,勿厚此薄彼;
不要议论别人蜚短流长;
交友勿曲高和寡,说话莫过重;
7.日常生活中常用礼貌用语:
初次见面——久仰
分别重逢——久违
征求意见——指教
求人原谅——包涵
求人帮忙——劳驾
求人方便——借光
麻烦别人——打扰
向人祝贺——恭喜
求人解答——请问
请人指点——赐教
托人办事——拜托
赞人见解——高见
看望别人——拜访
宾客来临——光临
送客出门——慢走
与客道别——再来
陪伴朋友——奉陪
中途离开——失陪
等候客人——恭候
请人勿送——留步
欢迎购买——光顾
归还物件——奉还
中国礼仪文化的背景篇四
浅谈中国餐桌礼仪
摘要:餐桌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它也是一种的社交手段,在用餐过程中,人的修养礼仪可由言行举止变现出来。正确的餐桌礼仪不仅显得优雅大方,更能给人以良好的印象。然而,在中西融合的今天,许多中餐礼仪却常常被人忽视,导致尴尬的场面发生,因此,掌握一些餐桌礼仪在社交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国
礼仪
餐桌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饮食一直很重视,古有俗语“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可以说是源远流长的。另一方面,作为东方礼仪之邦,餐桌礼仪是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反映。“饮食所以合欢也。”中国人享受集体聚餐或饮宴的热闹氛围。餐桌,是考验一个人修养的重要场所,吃,是中国人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方式。
一、入座
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最后自己坐在离门最近处的座位上。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如果带孩子,在自己坐定后就把孩子安排在自己身旁。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坐下以后要坐端正身子,脚应放在自己座位附近,不可随意伸出,以免影响他人。坐姿要端正,勿以手托腮或将双肘放于桌上。
注意事项:
① 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将客人安排在接近上菜的位置。
② 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情,要向主人打个招呼。动筷子前,要向主人或掌勺者表示赞赏其手艺高超、安排周到、热情邀请等。
③ 如果是较大的宴会,一般都设主席,客人不可贸然入座,入座是应注意桌上座位卡是否与自己的相对应。
④
入席时如果有主人或招待人员,那么应遵从其安排。
二、进餐
1、上菜
中餐上菜的顺序为:开胃菜→热菜→炒菜→大菜→汤菜→炒饭→面点→水果。
2、用餐
用餐时须温文而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就餐时,按照传统应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夹菜是须少量,距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夹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饭碗中,直接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礼貌的。吃饭、喝汤时不宜发出声音。喝汤应用汤勺慢慢喝,不可就着碗喝,若汤过热,要待热汤变凉一点而入口时又不失汤味时用汤匙小口小口引用。
吃饭时不要埋头苦吃,适当的注意周围是必要的。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如果用餐时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则最好用公筷,也可把距离客人或长辈较远的菜送到他们跟前。
注意事项:
① 餐厅员工给客人提供服务时,一般要以第一主人作为中心,从宴席的左面位置上菜,撤盘时从宴席的右侧位置。上菜或撤盘时,都不应当在第一主人或主宾的身边操作,以免影响主客之间的就餐和交谈。
② 遵循“鸡不献头,鸭不献尾,鱼不献脊”的传统礼貌习惯,即在给客人送上鸡、鸭、鱼一类的菜时,不要将鸡头、鸭尾、鱼脊对着主宾。而应当将鸡头与鸭头朝右边放置。上整鱼时,由于鱼腹的刺较少,肉味鲜美腴嫩,所以应将鱼腹而不是鱼脊对着主宾,表示对主宾的尊重。
③ 注意交谈,嘴里有食物时切勿交谈,且不可只顾自己一个人夸夸其谈,或谈些荒诞离奇的事而引人不悦。
④ 用过的餐具,吃剩的菜,牙签等应放在碟中,切勿放在桌上。
⑤ 宗教的饮食禁忌,切不可疏忽大意,如回族不吃猪肉,若宾客中有回族人,那么主人在点菜是就应回避有关菜肴。同时,处于健康或地方饮食偏好的原因,宾客对菜肴有所禁忌的,主人也应当有所顾及。
⑥ 在使用筷子时切勿一边交谈,一边挥舞筷子;筷子插在饭碗中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切不可为;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 2 的食物。
三、离席
席间一般不可中途退席。当你要中途离开时,不需要大声告诉每一个人,只需悄悄地和身边的人打个招呼后便可离去。
注意事项:
有些人中途离席时会一一询问自己认识的人是否一起走,这种做法会使原本热闹的场面冷却,甚至于提前散场,这种行为是不被谅解的,因此要避免。
四、服装礼仪
俗语说,“看场合穿衣服”,穿着打扮一定要看场合,一成不变永远一套衣服往往是不对的。赴宴选择服饰的基本原则是时间、地点和场合三大原则。
时间原则是指穿戴时应考虑早晚、四季、时代的特征,要注意冷暖保温,并与时代同步。地点原则是指服装要与所去的地方相符合。场合原则即指服装要符合场合的氛围。
注意事项:
① 如有戴帽子的宾客,在进入会场后理应脱帽,并放在合适的位置。② 在参加宴会活动时,都不应佩戴墨镜,若有特殊情况,应向主人或宾客解释并致歉。
五、结语
餐桌礼仪可以使餐宴过程有序和谐,避免一些尴尬局面,使人进退得宜,也可以使宾主之间相谈甚欢,达到协调人际关系的目的。近年来受海外市场的影响,餐桌礼仪还被许多人视为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礼仪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时展示修养、才华的好机会,有助于协调人际关系以及事业的成功。
以上所述餐桌礼仪是在正式的餐宴上需注意的。但在一般家宴,或亲友聚会中因气氛比较轻松自在,太过讲究客气反而显得生疏。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在这种场合就可以抛却餐桌礼仪,有些必要的礼仪会更显得你得体大方,也使亲友有被尊重、的感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礼仪得体大方,但又不拘泥于此,掌握好尺度。
中国礼仪文化的背景篇五
浅谈中国餐桌礼仪
摘要:餐桌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它也是一种的社交手段,在用餐过程中,人的修养礼仪可由言行举止变现出来。正确的餐桌礼仪不仅显得优雅大方,更能给人以良好的印象。然而,在中西融合的今天,许多中餐礼仪却常常被人忽视,导致尴尬的场面发生,因此,掌握一些餐桌礼仪在社交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餐桌礼仪
入座
进餐
离席 茶文化
酒文化
中西差异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饮食一直很重视,古有俗语“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可以说是源远流长的。另一方面,作为东方礼仪之邦,餐桌礼仪是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反映。据有关史料记载,至少在周代,我国饮食礼仪就已经初步形成,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并对西方餐桌文化产生一定影响。
“饮食所以合欢也。”中国人享受集体聚餐或饮宴的热闹氛围。餐桌,是考验一个人修养的重要场所,吃,是中国人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方式。在中国,人们最重要的社交活动既是请客吃饭,而且名目繁多,某些成功人士一天中花的时间最多的就是吃饭,一个长期不能参加应酬的人可能就被社会淘汰了或者成为“无用”之人。大家同夹一盘菜,共饮一碗汤的“群享”模式触发了欢乐气氛,举杯提箸之间协调人际关系。但是在正式的中餐宴席中还是有很多讲究的。
一、入座
“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最后自己坐在离门最近处的座位上。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如果带孩子,在自己坐定后就把孩子安排在自己身旁。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坐下以后要坐端正身子,不要低头,使餐桌与身体的距离保持在10~20公分。入座后,脚应放在自己座位附近,不可随意伸出,以免影响他人。坐姿要端正,勿以手托腮或将双肘放于桌上。注意事项:
① 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将客人安排在接近上菜的位置。
② 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情,要向主人打个招呼。动筷子前,要向主人或掌勺者表示赞赏其手艺高超、安排周到、热情邀请等。
③ 如果是较大的宴会,一般都设主席,客人不可贸然入座,入座是应注意桌上座位卡是否与自己的相对应。
④ 入席时如果有主人或招待人员,那么应遵从其安排。
二、进餐
1、上菜
中餐上菜的顺序为:开胃菜→热菜→炒菜→大菜→汤菜→炒饭→面点→水果。
开胃菜通常是四种冷菜,有时种类可多达十种,上菜时,可将其先行上桌。有时冷菜之后,可接着上四种热菜,但热菜多数被省略。
当客人落坐开始就餐后,餐厅员工即可通知厨房作好出菜准备,待到冷菜剩下1/3左右时,餐厅员工即可送上第一道热菜。当前一道菜快吃完时,餐厅员工就要将下一道菜送上,不能一次送得过多,使宴席上放不下,更不能使桌上出现菜肴空缺的情况,让客人在桌旁干坐,这既容易使客人感到尴尬,也容易使客人在饮过酒后,没有菜可供及时下酒,导致易醉。
2、用餐
出席正规的中餐宴时,在开席前餐厅会为每一位顾客送上一条湿巾,这是用来擦手的。而后送上的第二条湿巾,可用来擦手或嘴,但不能用于擦汗或擦拭其它部位。
用餐时须温文而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就餐时,按照传统应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夹菜是须少量,距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夹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饭碗中,直接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礼貌的;依照惯例,客人出席正式或传统的晚餐时,是不会吃光桌上的菜肴的,以免令主人家误以为菜肴预备不足,因而感到尴尬。
吃饭、喝汤时不宜发出声音。喝汤应用汤勺慢慢喝,不可就着碗喝,若汤过热,要待热汤变凉一点而入口时又不失汤味时用汤匙小口小口引用;至于吃饭,要端起饭碗贴着唇,用筷子把饭粒推入口里,这是一个最容易的吃饭方法,亦表示喜欢吃那顿饭;若吃饭时不端起饭碗,即表示不满意饭桌上的菜肴。吃饭时不要埋头苦吃,适当的注意周围是必要的。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如果用餐时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则最好用公筷,也可把距离客人或长辈较远的菜送到他们跟前。
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是以谈生意为主,或者以联络感情为主,还是单纯的吃饭。如果是为了谈生意,那么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任务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联络感情,那就要注意气氛的调节,活跃气氛;如果是纯吃饭,就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品尝菜肴上即可。
注意事项:
① 餐厅员工给客人提供服务时,一般要以第一主人作为中心,从宴席的左面位置上菜,撤盘时从宴席的右侧位置。第一道热菜应放在第一主人和主宾的前面,没有吃完的菜则移向副主人一边,后面菜可遵循同样的原则。上菜或撤盘时,都不应当在第一主人或主宾的身边操作,以免影响主客之间的就餐和交谈。② 遵循“鸡不献头,鸭不献尾,鱼不献脊”的传统礼貌习惯,即在给客人送上鸡、鸭、鱼一类的菜时,不要将鸡头、鸭尾、鱼脊对着主宾。而应当将鸡头与鸭头朝右边放置。上整鱼时,由于鱼腹的刺较少,肉味鲜美腴嫩,所以应将鱼腹而不是鱼脊对着主宾,表示对主宾的尊重。
③ 要将食物送入口中,不可伸舌去迎食物。嘴里有食物时切勿交谈 ④ 注意交谈,嘴里有食物时切勿交谈,且不可只顾自己一个人夸夸其谈,或谈些荒诞离奇的事而引人不悦。⑤ 用过的餐具,吃剩的菜,牙签等应放在碟中,切勿放在桌上。
⑥ 宗教的饮食禁忌,切不可疏忽大意,如回族不吃猪肉,若宾客中有回族人,那么主人在点菜是就应回避有关菜肴。同时,处于健康或地方饮食偏好的原因,宾客对菜肴有所禁忌的,主人也应当有所顾及。
⑦ 在使用筷子时切勿一边交谈,一边挥舞筷子;筷子插在饭碗中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切不可为;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
三、离席
席间一般不可中途退席。当你要中途离开时,不需要大声告诉每一个人,只需悄悄地和身边的人打个招呼后便可离去。
有要事不得不中途离退席时,一定要向主人说明、致歉后方可离席,但切勿与其长聊,因其还有其他客人要招呼,不可应你而对其他人失礼。
正始宴会一般在水果拼盘上桌后即可结束。此时,一般先由主人示意宾客,请其做好离席准备,这是宾客可离席的信号。告辞时应礼貌地向主人道谢,再与其他人告辞。注意事项:
① 有些人中途离席时会一一学问自己认识的人是否一起走,这种做法会使原本热闹的场面冷却,甚至于提前散场,这种行为是不被谅解的,因此要避免。
四、餐桌上的茶文化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茶在中国夺得历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品,茶文化已深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我国历来有“客来敬茶”的民俗,但凡来了客人,茶是必不可少的饮品,在中餐中如果没有茶就称不上正式了。在中餐正式开始前,主人可为已到的宾客奉上茶。
以茶待客时要注意客人对茶得偏好,可在上茶之前询问客人的喜好,但也要考虑到自己储备的茶的品种,因此在询问客人意见时,最好为之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选择,以免出现尴尬情况。
上茶时由奉茶之人可看出宾客的尊贵程度,因此主人应把握好尺度。上茶时,要分主次、重要程度,一般先主宾,后次宾;先女士,后男士,且长幼有序,切不可随意妄为。第一杯茶不宜斟地过满,以八分满为宜,且水温不宜过烫,以免烫伤客人或自己。
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主人或服务员要注意杯中的茶水情况。在茶被喝掉半杯之后即可续杯,但要注意客随主便。不宜再三为客人斟茶,一再劝人用茶,却无其他话可讲,意味着送客,因此在续杯时要注意。
作为宾客,在主人家奉上茶时应礼貌地双手捧接,并道谢,无论茶符合自己的要求与否。如若不喝茶,则应事先表明,且不可向主人家提出过高的要求。喝茶时要认真品味,以示对主人地感谢及尊敬。注意事项: ① 茶具要清洁
② 尽量不要用一只手上茶,且双手奉茶时,切勿将手搭在茶杯杯口,更不能浸入水中。③ 从客人的左侧为其上茶,放置茶杯在客人右手附近,尽量不要打扰到客人 ④ 与人交谈时,最好不要饮茶,可在谈话告一段落之后,喝茶润喉,否则会显得不专心,甚至打断交流。
五、餐桌上的酒文化
中国是酒的故乡,酒文化在中国一直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酒论英雄”“无酒不成席”,酒不仅是一种物质存在,也是一种酒神精神——“至人”境界的象征。“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因醉酒而获得艺术的自由状态,为中国古代的艺术家摆脱束缚,宣泄其创造力提供了重要途径,酒为中国古代文人所追求。在中国,酒已经融入到了传统的礼仪、风俗、文化之中,酒是催化剂,是润滑剂,酒也是一种社交。在酒桌上,我们往往能看到敬酒、劝酒的现象,这些看似简单的社交活动,也是一门学问。中国人的酒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际场所,也是一个观察和考验人的重要窗口。从喝酒、敬酒、劝酒、拒酒、醉酒等酒桌上的表现,可以看出一个人立场以及作风人品。
敬酒应由主人先敬主宾,而后陪客敬主宾,再来是主宾回敬,最后才是陪客互敬。敬酒前应了解对方的习惯,做好必要的准备,以免出现尴尬的现象。注意事项:
① 作为主人要掌握好宴会的热度,且适当的调节宾客之间的尴尬,如遇到不能饮酒之人,主人应劝服敬酒的人用饮料或茶水代酒。② ③ 缘。作为宾客,切忌席间喧宾夺主。
不能喝酒的人,应礼貌地说明,切忌把杯子倒置,应轻轻按着杯④ 端酒杯的手势也要注意,可右手执杯,左手垫杯底,碰杯时自己的杯口应低于对方酒杯的二分之一,以示谦卑。如若自己的地位高于敬酒的人,则酒杯不宜过低。
⑤ 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一定要先敬尊长者,以示尊重。如没有特殊人物在场时,敬酒最好按顺序,切忌厚此薄彼。⑥
桌面上不谈生意,酒后大家心知肚明,不必特意提出来。
六、服装礼仪
俗语说,“看场合穿衣服”,穿着打扮一定要看场合,一成不变永远一套衣服往往是不对的。赴宴选择服饰的基本原则是时间(t)、地点(p)和场合(o)三大原则,即“tpo”原则。
时间原则是指穿戴时应考虑早晚、四季、时代的特征,要注意冷暖保温,并与时代同步。地点原则是指服装要与所去的地方相符合。场合原则即指服装要符合场合的氛围。注意事项:
① 如有戴帽子的宾客,在进入会场后理应脱帽,并放在合适的位置。② 在参加宴会活动时,都不应佩戴墨镜,若有特殊情况,应向主人或宾客解释并致歉。
七、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
1、餐桌上气氛的不同:中国人就餐,讲求的是热闹,在餐桌上谈天说地,敬酒劝酒,完全抛却了平日里的安静表面;而西方人的餐桌上式及其安静的,不同于平时的热情,而沉默地切割自己盘子里的食物。
2、座次的不同:在中国,以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而在西方则右为尊,左为次。
3、餐具的不同:中国人饮食的餐具一般包括筷子、碟子、汤匙、碗等。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放在菜盘左上方,而酒杯则放在右上方,筷子与汤匙专用座子上或纸套内,公用得筷子和汤匙则最好放在专用座子上。在西方的餐桌上,餐具主要有刀、叉、匙、盘、玻璃杯等,其餐具的摆放较中餐要复杂,垫盘居中,叉左刀右,刀尖向上,刀口向内,盘前横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余酌情摆放。西餐中酒杯的数量与酒的种类相等,从左到右,依次摆烈性酒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
4、上菜顺序的不同:中餐上菜顺序为:先冷菜、饮料及酒,后上热菜,然后上主食,最后上甜食及水果。西餐的上菜顺序通常是:先上面包黄油,其次是冷菜,而后汤斗海鲜,再是主菜,然后是甜点,最后是咖啡及水果。
5、停菜方式不同:在中国餐桌上,用餐完毕,筷子应整齐地搁置在靠碗右边的桌上,并应等众人都放下筷子后,在主人示意散席后方可离去。在西方,用餐结束后可将叉子的下面向上,刀子的刀刃侧向内与叉子并拢,平行放于餐盘上,尽量将柄放于餐盘内,这样可避免掉落,也便于服务生收拾。
6、饮食观念的不同:饮食的第一目的都是相同的,即为满足生理需求,但是第二目的呢?中国有句俗语“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中餐 最求“味”的享受,在食物的制作上尤其讲究,制作方式五花八门,以达到味觉的享受,但营养的流逝是巨大的。而西餐的第二目的则是健康与营养,其制作方式也就较为单一。
八、结语
餐桌礼仪可以使餐宴过程有序和谐,避免一些尴尬局面,使人进退得宜,也可以使宾主之间相谈甚欢,达到协调人际关系的目的。
对餐桌礼仪的借鉴、应用,一方面可以与自己的身份地位相适应,另一方面可以为自己的发展做好必要准备。近年来受海外市场的影响,餐桌礼仪还被许多人视为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礼仪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时展示修养、才华的好机会,有助于协调人际关系以及事业的成功。
以上所述餐桌礼仪都较为正式,在正式的餐宴上需注意。但在一般家宴,或亲友聚会中因气氛比较轻松自在,太过讲究客气反而显得生疏、刻板,而使亲友尴尬。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在这种场合就可以抛却餐桌礼仪,有些必要的礼仪会更显得你得体大方,也使亲友有被尊重、重视的感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礼仪得体大方,但又不拘泥于此,掌握好尺度。
参考文献:
1、《餐桌礼仪与口才》段洁 陈谦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8.1.1
2、《成功有礼(2)餐桌礼仪和饮食主张》张玛莉著 广州出版社 2005.9.1
3、《现代中餐礼仪》林莹 毛永年著
上海科普出版社 2008.5.1
4、《谈饮食礼仪》谭素君 周书存著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4.1.1
5、《新编实用礼仪教程》周霄 穆容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7 6《中国饮食文化概论》李维冰 华干林著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6.6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631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