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浪淘沙其一篇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上下簸动。
自天涯:来自天边。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淘:用水冲洗。簸:摇动。自:来自。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砂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这首诗通俗易懂,常见诸儿童读物。刘禹锡写诗常借物抒情言志,牛郎和织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称,和高高在上、距己遥远的朝中之位相似。刘禹锡本在高处任职,由于谗言遭到贬谪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诗人为苍生造福的社会理想永不改变。刘禹锡渴望回到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有一番作为,纵然是恶浪频袭也不改入世的初衷。由此可见,诗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多么让人欣羡!这首诗用夸张等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气势大起大落,给人一种磅礴壮阔的雄浑之美,一不留神就会落后于诗人的思路。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浪淘沙其一篇二
浪淘沙,唐教坊曲。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浪淘沙其一刘禹锡,欢迎阅读。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气势顿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刘禹锡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有学者认为这组诗作于夔州后期,即长庆二年春(公元822年)在夔州贬所所作。
《浪淘沙》本为六朝民歌的题目,唐代成为教坊乐曲。刘禹锡据此创作的《浪淘沙》组诗,单篇为七言绝句。
《浪淘沙九首》其二: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砂。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这首诗中用了多个意象。首先是“桥”。其次是“春日”,春日高照犹如沐浴浩荡的皇恩。“日斜”则意味着恩惠渐少。美如玉的琼砂沉入水底,有才能的人没有被任用。平地突起的狂风恰似刘禹锡顺利的政治生涯突遭贬谪的厄运。其三: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其四:鹦鹉舟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衔泥燕子争其五: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翦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李白有诗曰:“欲往泾溪不辞远,龙门蹙波虎眼转。”王琦注:“虎眼转,谓水波旋转,有光相映,若虎眼之光。”他在《襄阳歌》中写道:“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刘禹锡用虎眼之炯炯有神、圆转有趣,鸭头之油油泛绿、春意盎然来摹写汴水和淮水的波光粼粼、绿如翡翠。鹦鹉学舌,甚是聪明,但亦会招人怨恨。河中有浪因而舟不得平安行驶,浪卷沙更让人心情沉闷。燕子争相归舍,闺妇仍在思夫,诗人用对比巧妙地传达出自己有家不能回的无奈。本无过错反遭贬谪横祸,心中难免会有不平。人们常用锦绣比喻文才之高妙。濯锦江因濯锦而得名,锦在水中洗过之后会更明艳、光彩照人。诗人经历贬谪后更清醒地思考人生,创作才能也由此被大量激发。女郎织锦,文人创作。前者用自织的锦比天上的霞,胜券在握;文人却用呕心沥血之作使那些造谣生事如种桃道士的朝中新贵汗颜羞愧。这几首诗中透露了诗人的信息,“其二”是说,诗人对突如其来的贬谪令有很大的心理触动,因为改革受挫,主张革新者被下放。“其三”的后两句有禅意,更蕴含哲理。刘禹锡年少时曾受到诗僧皎然和灵澈在诗歌写作方面的指导,并以之为师。他在贬谪的生活中,又常与弘举、方及等诗僧朋友来往,或多或少受到了佛家思想的影响,如普渡众生等等。其实,改革正是为了使黎民百姓生活得更好。刘禹锡对劳作者显示出了很大的同情,他歌颂劳动人民的创造,赞美其技艺高超,赞叹人民智慧之伟大。从诗歌的艺术手法来看,刘禹锡善用语言作画,创造诗画结合的意境,描写中渗透着诗人的哲思。既有可观之物,又引发读者主动思考,参与文学作品的创作。在诗歌的韵律方面,押韵工整。首句入韵,偶句叶韵,韵律优美。从语言方面看,这是民歌体诗,既通俗易懂,又非常纯正,无浮华之词。运用对比,使诗中抒发的感情凸显出来。既有动静的刻画,又有颜色的细染,反观有色之景,却不见绘色之词,这正是高妙之处。写春天之景,日正必斜,花开定谢。似乎胜景将尽,但又无凄凉之感,反而让人感到温暖,正如刘禹锡在《酬乐天咏老见示》中说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总体看来,诗人的感情是平和的,虽有小小的.波动,但又归于平静。
刘禹锡被贬谪后,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浪淘沙九首》其八:“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其六:“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沉。淘金是夔州的地方风情,此为民间劳作。浪淘沙是自然景象。劳力者淘金于江中,劳心者高居于朝廷。无罪而被贬谪者,由高至低,心有牢骚,因为遭遇了不公的对待。但自然现象不同,“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其七)“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其九)。钱塘江八月涨潮,潮水遇到障碍碰撞出响声,继续前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暂时后退是为了积蓄力量,后浪之力必能胜过前浪,因为社会在传递着正能量。政治改革必然会遇到重重困难,但改革是正确的。一时的被疏远并不能改变革新者驱除积弊、造福苍生的社会理想。流水总会给人前进的力量,观自然辽阔之景可以荡涤心中的不平之气。故诗人的写作视角从民间风情转向自然风景。刘禹锡在偏远的地区苦苦等待,他能主动借助自然之力调节内心的矛盾,思想为之开阔,情绪变得乐观,诗歌也转向豪放。诗人也想尽快缩短流放的生涯,但从不向宦官低头。清人何焯说“梦得生平可谓知进不知退”,也有几分道理。诗人一边写夔州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另一边写社会高层不直接参与劳动者。他关心虽然艰苦劳作但在社会地位上不占优势的群体,同时对上层权贵亦流露出批判讽刺之意。对钱塘江的描写,或许是诗人根据回忆中的情景创作出来的。这是刘禹锡的作诗方法之一,他常据对方的叙述,心有所动,成诗于纸张。金子和才人不会被永远埋没,因为世事是变化发展的。诗人的思想具有唯物主义色彩,在此可见一斑。刘禹锡靠一股精气神儿活着,其诗也因之有了力量。诗中之景呈现动态,似乎要驱散内心的郁积之气。即使是哀叹,节奏也不是死气沉沉,而是激昂慷慨的。明朝胡应麟认为“梦得之雄奇”可赞可叹。《四库全书总目》说刘诗“含蓄不足,而精锐有余”。这几种观点均有相似之处,体现了刘诗昂扬、豪放、外张的诗风。
刘禹锡被弃置于距京都遥远之地,转了几转,终于盼来了让人欣慰的消息。《浪淘沙九首》其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首诗通俗易懂,常见诸儿童读物。刘禹锡写诗常借物抒情言志,牛郎和织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称,和高高在上、距己遥远的朝中之位相似。刘禹锡本在高处任职,由于谗言遭到贬谪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诗人为苍生造福的社会理想永不改变。刘禹锡渴望回到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有一番作为,纵然是恶浪频袭也不改入世的初衷。由此可见,诗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多么让人欣羡!这首诗用夸张等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气势大起大落,给人一种磅礴壮阔的雄浑之美,一不留神就会落后于诗人的思路。胡震亨说:“刘禹锡播迁一生,晚年洛下闲废,与绿野(裴度)、香山(白居易)诸老,优游诗酒间,而精华不衰,一时以诗豪见推”,“禹锡有诗豪之目。其诗气该今古,词总华实,运用似无甚过人,却都惬人意,语语可歌,真才情之最豪者。”宋朝诗人刘克庄在《十月二十二日夜同方寺丞宿瀑庵读刘宾客集》诗中说:“瀑山木落霜寒夜,共读吾家梦得诗。坐对遗编忘漏尽,手遮残烛怕风吹。森严似听元戎令,机警如看国手棋。千载愚溪相对垒,未应地下友微之。”今人洪迎华说,刘克庄用“森严”和“机警”两大特点来概括刘诗,继承并发展了前人的“诗豪”之评。此言得之。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杨慎列为妙品。敖英曰:梦得《浪淘沙》数首,独此佳。李梦阳曰:人情只在口头。陆时雍曰:物情人思,佳境自然。唐汝洵曰:只“忘我实多”意。薛维翰《怨歌》末句,禹锡改“要”为“独”,欠圆活矣。然以第三句较之,终是薛作浅露。
清代吴昌祺《删订唐诗解》:唐汝询曰:妇人临水望夫,而以浪之淘沙起兴;言日斜而不至,则不如飞燕之有情也。
明代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触景含情,幽恨难写,人情只在口头。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浪淘沙词》,始于白居易、刘禹锡,大抵描写风沙推移,以见人世变迁无定,或则托意男女恩怨之词。禹锡此首乃言3淘沙拣金之劳,而“美人”、“侯王”或未知也。
浪淘沙其一篇三
刘禹锡〔唐代〕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动。自天涯:来自天边。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淘:用水冲洗。簸:摇动。自:来自。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砂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这首诗通俗易懂,常见诸儿童读物。刘禹锡写诗常借物抒情言志,牛郎和织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称,和高高在上、距己遥远的朝中之位相似。刘禹锡本在高处任职,由于谗言遭到贬谪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诗人为苍生造福的社会理想永不改变。刘禹锡渴望回到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有一番作为,纵然是恶浪频袭也不改入世的初衷。由此可见,诗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多么让人欣羡!这首诗用夸张等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气势大起大落,给人一种磅礴壮阔的雄浑之美,一不留神就会落后于诗人的思路。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浪淘沙其一篇四
唐代: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九曲(qū)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bǒ)自天涯。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动。自天涯:来自天边。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见唐·刘禹锡《浪淘沙》。淘:用水冲洗。簸:摇动。自:来自。这两句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砂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我们引用时可取其象征意义,歌颂与它们有着共同特点的事物或人们。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这首诗通俗易懂,常见诸儿童读物。刘禹锡写诗常借物抒情言志,牛郎和织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称,和高高在上、距己遥远的朝中之位相似。刘禹锡本在高处任职,由于谗言遭到贬谪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诗人为苍生造福的社会理想永不改变。刘禹锡渴望回到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有一番作为,纵然是恶浪频袭也不改入世的初衷。由此可见,诗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多么让人欣羡!这首诗用夸张等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气势大起大落,给人一种磅礴壮阔的雄浑之美,一不留神就会落后于诗人的思路。
浪淘沙其一篇五
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1,同到牵牛织女家。
其二
洛水桥边春日斜2,碧流清浅见琼砂3。
无端陌上狂风疾4,惊起鸳鸯出浪花。
其三
汴水东流虎眼文5,清淮晓色鸭头春6。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其四
鹦鹉洲头浪飐沙7,青楼春望日将斜8。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9。
其五
濯锦江边两岸花10,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11,将向中流匹晚霞12。
其六
日照澄洲江雾开13,淘金女伴满江隈14。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其七
八月涛声吼地来15,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16,莫言迁客似沙沉17。
千淘万漉虽辛苦18,吹尽狂沙始到金。
其九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19,回唱迎神三两声20。
词句注释
1.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夏,寻找黄河源头。张骞走了一个多月,见到了织女。织女把支机石送给张骞。骞还。同书又载:织女是天帝的孙女,长年织造云锦。自从嫁了牛郎,就中断了织锦。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居银河两岸,隔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之夜相会一次。
2.洛水:黄河支流,在今河南省西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奉调到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约两年。晚年又以太子宾客身份分司东都洛阳,七十一岁病逝于洛阳。此首言及洛水桥,应是在洛之作。
3.琼砂:美玉般的砂砾。
4.无端:无缘无故,突然间。
5.汴水:起于今河南省荥阳县,东流经安徽,至江苏入淮河。虎眼文:文通纹。形容水波纹很细。
6.鸭头春:唐时称一种颜色为鸭头绿,这里形容春水之色。此诗言及汴水、清淮,刘禹锡曾于长庆年间任和州刺史,和州北临淮河流域。
7.鹦鹉洲:原在武昌一带长江中。唐诗人崔颢《黄鹤楼》诗有“芳草萋萋鹦鹉洲”之句。
8.青楼:旧称歌女、妓、女所居之处为青楼。
9.狂夫:不合时俗、放浪形骸之人。
10.濯锦江:又名浣花溪,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古代因洗涤锦缎而得名。
11.鸳鸯锦:绣有鸳鸯图案的锦缎。
12.匹晚霞:与晚霞比美。匹:匹敌。旧写作“疋”,故一些版本误作“定”。
13.澄洲:江中清新秀丽的小洲。
14.江隈:江湾。
15.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16.谗言:毁谤的话。
17.迁客:被贬职调往边远地方的官。
18.漉:水慢慢地渗下。
19.潇湘:潇水和湘水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北会合。此借潇湘泛指湖南一带。刘禹锡曾谪居朗州十年,此云“忽忆”,可知此诗作于其后。
20.迎神:迎神曲,湖南一带民间祀神歌曲。[
白话译文
其一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其二
洛水桥边春天的太阳西斜,碧流又清又浅看得见水底的琼砂。路上无端刮起急剧的狂风,惊得鸳鸯逃出了水中浪花。
其三
汴水往东流去,河水泛着很细的水波纹,清清的淮河早晨显出鸭头绿的春色。您看渡口流水淘沙的地方,渡过了人世间多少人。
其四
鹦鹉洲头波浪卷着泥沙,青楼上少妇凝望春光,直到夕阳西下。衔泥的燕子都争着回巢,只有那冤家就一点也不想家。
其五
濯锦江边两岸开满了鲜花,春风吹拂着水面,波浪正冲刷着沙砾。女郎剪下一段鸳鸯锦,投向濯锦江中流与晚霞相比美。
其六
朝阳照在江雾初开的小洲上,淘金的女伴早已布满江滨。美人的首饰和侯王的金印,全都是从沙中浪底淘来的黄金。
其七
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其八
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其九
江中流水一刻不停歇地冲刷着沙砾,前面的波浪尚未退去后面的波浪已经生成。使人忽然回忆起昔日漫步潇湘洲头的往事,不禁和着迎神曲调唱了几声。
作品鉴赏
《浪淘沙》本为六朝民歌的题目,唐代成为教坊乐曲。刘禹锡据此创作的《浪淘沙》组诗,单篇为七言绝句。
一 “日斜”和“晚霞”———从盛世不再到才人移位。
《浪淘沙九首》其二: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砂。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这首诗中用了多个意象。首先是“桥”。其次是“春日”,春日高照犹如沐浴浩荡的皇恩。“日斜”则意味着恩惠渐少。美如玉的琼砂沉入水底,有才能的人没有被任用。平地突起的狂风恰似刘禹锡顺利的政治生涯突遭贬谪的厄运。其三: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其四:鹦鹉舟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衔泥燕子争其五: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翦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李白有诗曰:“欲往泾溪不辞远,龙门蹙波虎眼转。”王琦注:“虎眼转,谓水波旋转,有光相映,若虎眼之光。”他在《襄阳歌》中写道:“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刘禹锡用虎眼之炯炯有神、圆转有趣,鸭头之油油泛绿、春意盎然来摹写汴水和淮水的波光粼粼、绿如翡翠。鹦鹉学舌,甚是聪明,但亦会招人怨恨。河中有浪因而舟不得平安行驶,浪卷沙更让人心情沉闷。燕子争相归舍,闺妇仍在思夫,诗人用对比巧妙地传达出自己有家不能回的无奈。本无过错反遭贬谪横祸,心中难免会有不平。人们常用锦绣比喻文才之高妙。濯锦江因濯锦而得名,锦在水中洗过之后会更明艳、光彩照人。诗人经历贬谪后更清醒地思考人生,创作才能也由此被大量激发。女郎织锦,文人创作。前者用自织的锦比天上的霞,胜券在握;文人却用呕心沥血之作使那些造谣生事如种桃道士的朝中新贵汗颜羞愧。这几首诗中透露了诗人的信息,“其二”是说,诗人对突如其来的贬谪令有很大的心理触动,因为改革受挫,主张革新者被下放。“其三”的后两句有禅意,更蕴含哲理。刘禹锡年少时曾受到诗僧皎然和灵澈在诗歌写作方面的指导,并以之为师。他在贬谪的生活中,又常与弘举、方及等诗僧朋友来往,或多或少受到了佛家思想的影响,如普渡众生等等。其实,改革正是为了使黎民百姓生活得更好。刘禹锡对劳作者显示出了很大的同情,他歌颂劳动人民的创造,赞美其技艺高超,赞叹人民智慧之伟大。从诗歌的艺术手法来看,刘禹锡善用语言作画,创造诗画结合的意境,描写中渗透着诗人的哲思。既有可观之物,又引发读者主动思考,参与文学作品的创作。在诗歌的韵律方面,押韵工整。首句入韵,偶句叶韵,韵律优美。从语言方面看,这是民歌体诗,既通俗易懂,又非常纯正,无浮华之词。运用对比,使诗中抒发的感情凸显出来。既有动静的刻画,又有颜色的细染,反观有色之景,却不见绘色之词,这正是高妙之处。写春天之景,日正必斜,花开定谢。似乎胜景将尽,但又无凄凉之感,反而让人感到温暖,正如刘禹锡在《酬乐天咏老见示》中说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总体看来,诗人的感情是平和的,虽有小小的波动,但又归于平静。
二 “淘金”和“淘沙”———从民间风情到自然变化。
刘禹锡被贬谪后,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浪淘沙九首》其八:“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其六:“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沉。淘金是夔州的地方风情,此为民间劳作。浪淘沙是自然景象。劳力者淘金于江中,劳心者高居于朝廷。无罪而被贬谪者,由高至低,心有牢骚,因为遭遇了不公的对待。但自然现象不同,“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其七)“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其九)。钱塘江八月涨潮,潮水遇到障碍碰撞出响声,继续前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暂时后退是为了积蓄力量,后浪之力必能胜过前浪,因为社会在传递着正能量。政治改革必然会遇到重重困难,但改革是正确的。一时的被疏远并不能改变革新者驱除积弊、造福苍生的社会理想。流水总会给人前进的力量,观自然辽阔之景可以荡涤心中的不平之气。故诗人的写作视角从民间风情转向自然风景。刘禹锡在偏远的地区苦苦等待,他能主动借助自然之力调节内心的.矛盾,思想为之开阔,情绪变得乐观,诗歌也转向豪放。诗人也想尽快缩短流放的生涯,但从不向宦官低头。清人何焯说“梦得生平可谓知进不知退”,也有几分道理。诗人一边写夔州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另一边写社会高层不直接参与劳动者。他关心虽然艰苦劳作但在社会地位上不占优势的群体,同时对上层权贵亦流露出批判讽刺之意。对钱塘江的描写,或许是诗人根据回忆中的情景创作出来的。这是刘禹锡的作诗方法之一,他常据对方的叙述,心有所动,成诗于纸张。金子和才人不会被永远埋没,因为世事是变化发展的。诗人的思想具有唯物主义色彩,在此可见一斑。刘禹锡靠一股精气神儿活着,其诗也因之有了力量。诗中之景呈现动态,似乎要驱散内心的郁积之气。即使是哀叹,节奏也不是死气沉沉,而是激昂慷慨的。明朝胡应麟认为“梦得之雄奇”可赞可叹。《四库全书总目》说刘诗“含蓄不足,而精锐有余”。这几种观点均有相似之处,体现了刘诗昂扬、豪放、外张的诗风。
三 “天涯”和“到”“家”———从浪漫情思到人生理想。
刘禹锡被弃置于距京都遥远之地,转了几转,终于盼来了让人欣慰的消息。《浪淘沙九首》其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首诗通俗易懂,常见诸儿童读物。刘禹锡写诗常借物抒情言志,牛郎和织女是天上的星宿名称,和高高在上、距己遥远的朝中之位相似。刘禹锡本在高处任职,由于谗言遭到贬谪下放的不公待遇,但诗人为苍生造福的社会理想永不改变。刘禹锡渴望回到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有一番作为,纵然是恶浪频袭也不改入世的初衷。由此可见,诗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多么让人欣羡!这首诗用夸张等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气势大起大落,给人一种磅礴壮阔的雄浑之美,一不留神就会落后于诗人的思路。胡震亨说:“刘禹锡播迁一生,晚年洛下闲废,与绿野(裴度)、香山(白居易)诸老,优游诗酒间,而精华不衰,一时以诗豪见推”,“禹锡有诗豪之目。其诗气该今古,词总华实,运用似无甚过人,却都惬人意,语语可歌,真才情之最豪者。”宋朝诗人刘克庄在《十月二十二日夜同方寺丞宿瀑庵读刘宾客集》诗中说:“瀑山木落霜寒夜,共读吾家梦得诗。坐对遗编忘漏尽,手遮残烛怕风吹。森严似听元戎令,机警如看国手棋。千载愚溪相对垒,未应地下友微之。”今人洪迎华说,刘克庄用“森严”和“机警”两大特点来概括刘诗,继承并发展了前人的“诗豪”之评。此言得之。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645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