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网络谣言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22 08:00:23
2023年网络谣言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大全
时间:2023-04-22 08:00:23     小编:zdfb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网络谣言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篇一

新闻学院专 业:

广播电视新闻学 学生姓名:

学生姓名学 号:

xxxx指导老师:

指导教师 中国网络大学教务处制 202x 年 03 月 16 日

本科毕业论文 i 摘 要 谣言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说到底,谣言不过是一种胡扯,它出于人们各种各样的目的并以一种扭曲的方式呈现事实。严格来说,我们日常生活的语言很大一部分都或多或少包含着虚假的成分,但我们却并未被谣言弄得惶惶不可终日。

谣言与日常口头的胡扯很大一个区别就在于,谣言是一个传播中的概念,而胡扯仅局限于少数人之间,而且常常能够轻易地被人们识别。

而这些不切实的胡扯之所以能够传播,能够成为谣言是因为人们或多或少对这些胡扯有些相信,它们或者调动了大家的恐惧感,或者使大家充满希望,或者使大家的怨恨得到发泄。激发同情是谣言能够传播的重要基础。

新时代的网络谣言是传统谣言的新的子集,并且传统谣言也更多地以网络谣言的形式表现出来。网络的诞生极大地加强了谣言的威力,使其能够更加迅速地传播,并产生更加严重的社会效应。

当下,自媒体的崛起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流言的快速传播。每年的微博和朋友圈都会诞生大量的谣言并引发一波又一波的浪潮。

本文以网络时代的网络谣言为研究对象,从一则典型案例出发,主要研究网络时代,尤其是自媒体崛起的当下,谣言自身和谣言文本的新特点,以及网络谣言的传播基础,源头和原因。

关键词:网络谣言 谣言特点 谣言文本 谣言传播 谣言源头

本科毕业论文 ii abstract rumors are very common in exist in every corner of our all, the rumor is nothing but originate from a wide variety of purposes of people and present facts in a distorted ly speaking, our everyday conversations contain false ingredients more or less, but we are not overwhelmed by rumors.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rumor and oral joke is that a rumor is a concept in broadcasting, but a joke is confined among a few people, and can be identified by people reason that why the nonsense can be spread lies in the context it informs people make them believed more or the rumors mobilize everyone’s fear, or get us full of hope, even help us vent our ing compassion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rumor et rumors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oral rumors, and oral rumors appear more frequently in the form of internet birth of the network has enhanced the power of rumors so greatly that it can spread more quickly and have a more serious social ys, the rise of we-media has further promoted the rapid spread of microblog and moments of wechat generate a huge number of rumors and trigger waves of turmoil of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a typical case, i consider the internet rumor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mainly research the features of internet rumors and their

本科毕业论文 iii texts of network era, as well as the broadcasting base, the sources and the ds: internet rumors, features of internet rumors, text of rumors, sources of internet rumors

目 录 中文摘要................................................................i i 外文摘要...............................................................ii 一、绪论................................................................1 1(一)谣言定义.........................................................1 1.中外学者对谣言的定义...............................................1 2.本文所认为的“谣言”...............................................1 3.本文所研究的“谣言”...............................................1(二)谣言传播理论.....................................................2 1.中外谣言传播理论...................................................2 2.网络谣言的爆发.....................................................2(三)本研究的主题.....................................................2 二、网络谣言的典型案例——"各位家长通报一件事"........................3 3(一)发生与传播.......................................................3(二)该谣言传播主要时间点.............................................5 三、网络谣言特征:社会现实的变奏........................................6 6(一)时间上的共振.....................................................6 1.突发性共振:以核泄漏事件后的抢盐风潮为例..........................6 2.时事性共振:以反腐谣言为例........................................6 3.季节性共振........................................................7(二)空间上的贴近.....................................................8 1.本地爆发优先性....................................................8 2.更多的意外.........................................................9(三)传播高效与辟谣快.................................................9(四)老谣言:时空的双重变奏..........................................10 四、网络谣言文本公式...................................................10(一)可怕的现实:耸人听闻............................................10(二)专业与权威的肯定:伪证实........................................10 1.专业化:术语与专家...............................................10 2.权威性:机构.....................................................11(三)悲天悯人的良好愿望..............................................12(四)配图会更棒:有图有真相..........................................12

本科毕业论文 1.通常无关.........................................................12 2.单方面配图........................................................12 3.准确的配图........................................................12(五)无伤大雅的漏洞:错误的证实......................................13 1.专业错误........................................................13 2.权威错误.........................................................13(六)传播中的精确性..................................................13 五、网络谣言传播的基础.................................................14(一)客观的信息不对称(模糊性)......................................14 1.专业知识不对称...................................................14 2.非专业信息不对称.................................................14(二)主观心理的恐惧感(重要性)......................................15 1.人们所害怕的.....................................................15 2.人们所希望的.....................................................15 3.人们所怨恨的......................................................16 六、网络谣言的传播源头与原因...........................................17(一)自媒体..........................................................17 1.源头性:传播者的主观错误.........................................17 2.源头性:传播者的主观蓄意.........................................17 3.传播中:传播中的扭曲.............................................17(二)传统媒体........................................................18 1.源头性:报道失误.................................................18 2.源头性:蓄意制造与传播...........................................18 3.传播中:不经核实的传播...........................................19 七、结论...............................................................20 参考文献...............................................................21 后记...................................................................22

本科毕业论文 1 一、绪论(一)谣言定义 1.中外学者对谣言的定义 以下列举了一些学者对于谣言概念定义的主要观点[1] :

1947 年,allport&postman 认为“谣言是借由口语传播的一种陈述或信念,且是没有公开证据支持的。” 1951 年,peterson&gist 认为“流言是在群众间针对各对象、事件或是符合大众兴趣的问题,而流传开来的一种说明或未经证实的解释。” 1952 年,berrenson 认为“流言是一种具有说服力的信息形态。” 1955 年,schachter&burdict 认为“流言是不可信的,是一种利用蔓延或扩散的作用,暗地在人际互动间快速传播的扭曲沟通。” 1966 年,shibutani 认为“流言是一群人议论过程中产生的即兴新闻。” 1988 年,rasnow 认为“流言是一种公共的信息交流,反应了个人对于某一现象的假说。” 1990 年,kapferer 认为“我们称之为流言的,是再社会中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公开证实或者已经被官方公开辟谣的信息。” 1994 年,张华葆认为“流言是指社会上已经发生或假想的一件事,经口耳相传,而又缺乏证据的解释或理论。” 1998 年,fisher 认为“流言是一种集体行为,为了某一目的而在人际间产生与传播的信息。” 1998 年,pendleton 认为“流言是未经可信来源证实的信息沟通。” 2.本文所认为的“谣言” 根据前文的研究,我们首先得知谣言是一条“信息”,能够传达某些内容;其次,“谣言”拥有“未经证实”的属性,现实生活中常常表现为由非官方机构发布;再次,谣言应该有传播渠道,能够在社会中“流动”传播;最后,谣言应该最终会被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是“虚假的”。

3.本文所研究的“谣言” 本文所指的谣言主要是指网络谣言,顾名思义,是指通过网络而传播的谣言。在自媒体崛起的当下,更多的谣言通过自媒体传播并呈现出相应的特点。它们都是本文的研究对象。

[1] 师英.危机事件中的流言传播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0

本科毕业论文 2(二)谣言传播理论 1.中外谣言传播理论 中外谣言传播理论纷繁复杂。

比较著名的有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在《流言心理学》中提出的观点。他们提出了流言传播的公式 r≈i×a,其中,“i”指“important(重要性)”,“a”代表“ambiguity(模糊程度)”,认为“流言传播广度随其对相关人员的重要性乘以该主题证据的模糊性的积的变化而变化,重要性和含糊性之间不是加法而是乘法,因为,两者之间又一个零,就没有流言了。”[1] 这一经典的公式为以后学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印度心理学家巴萨德认为,奥氏公式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即忽略了个体的心理变量,因为谣言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缓解人心的焦虑和不安。因此,他认为,除了前两种变量之外,不安(anxiety)也是谣言产生的动力之一。[2] 1953 年,学者克罗斯提出一个新的公式 r≈i×a÷c。其中 c 指公众的批判能力(critical ability),公众的批判能力越强,谣言就越不容易传播。[3] 此外,还有学者认为,谣言产生的条件有三点:“不安”(anxiety)的心理条件,环境和心态上的“不确定性”(uncertainty)以及“相关程度”(involvement)。[4] 2.网络谣言的爆发 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发展有其一定的周期,网络谣言的爆发是指网络谣言已在网络上大规模传播,并形成相当大的影响的时刻。文本有些例证会提到谣言的爆发时间点,这并不代表在这时间点之前没有谣言传播,只是这一时刻之后谣言已经形成了相对的较大的影响力。

(三)本研究的主题 本文主要研究网络时代,尤其是自媒体崛起的当下,谣言自身和谣言文本的新特点,以及网络谣言的传播基础,源头和原因。

本文重点研究社会层面上广泛传播的谣言,因其后果通常是有害的,因此。选用“谣言”概念而非“流言”。

本研究的主题,具体来说,包括以下问题:

1)总结网络谣言的特征; 2)网络谣言的文本特征; 3)网络谣言的传播基础; [1] 奥尔波特.谣言心理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2] 郭小安.谣言定性与定量的再思考[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3] 郭小安.谣言定性与定量的再思考[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4] 蔡静.流言:阴影中的社会传播[d].上海:复旦大学,2006

本科毕业论文 3 4)网络谣言的源头和原因。

二、网络谣言的典型案例——"各位家长通报一件事"(一)发生与传播 在今年的 3 月 21 日,汉中市流传着这样一条消息:

“各位家长通报一件事:市中医医院昨晚会诊一名 12 岁男孩,小男孩昨晚突然鼻腔及消化道广泛出血,家长迅速送到医院,经医生检查凝血酶 180(正常 11-15),工作了这么多年,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差的凝血指标。追问病史发现患者那天曾吃过羊肉串,由于目前最常用鼠药的主要成分就是抗凝药,现高度怀疑患者吃了含有鼠药的老鼠肉。希望大家珍爱生命,原理烧烤!……补充:毒物试验已经出结果了。是老鼠药,现在孩子正在 icu 做血透…请各位家长教育孩子不要在校外的小摊上乱买零食了。为了孩子有个健康的身体,亲人们都为了我们的宝宝,大家快转发,告诉不知情的家长,千万不要乱吃东西。食品安全,刻不容缓!远离烧烤!【校讯通】”[1] 这条来自校讯通的“善意提醒”第二天就被证实是虚假谣言并在网上发布了相关信息。

“【‘小学生吃烧烤后疑似鼠药中毒生命垂危’的信息系谣言!】从昨晚开始在我市部分微信、微博、短信用户中转发一条关于《各位家长通报一件事》的短文,经汉中市食安办、食药监局核实系虚假信息!经网上搜索,去年同样内容曾在北京、郑州、西安等地传播!请大家提高警惕!切勿信谣传谣!” 有意思的是,这条谣言在去年的就已经多次出现。下面分别列出 6 月在保定出现、9 月在上海、9 月在贵阳出现的三种版本。

6 月保定版本:

“向各位家长通报一件事:二院医生昨晚会诊一名12岁男孩,他是大辛庄村的人,突然鼻腔及消化道广泛出血,查凝血酶原时间 180(正常 11-15),工作了这么多年,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差的凝血指标。追问病史发现患者那天前曾吃过肉串,由于目前最常用鼠药的主要成分就是抗凝药,现高度怀疑患者吃了含有鼠药的老鼠肉。希望大家珍爱生命,远离烧烤!补充:毒物实验已经检测出老鼠药,(患者)正在 icu 做血透……请各位家长教育孩子不要在校外的小摊上乱买零食了。为了孩子有个健康的身体,亲人们为了我们的宝宝,大家快转发,告诉不知情的家长,千万不要乱吃东西。

【校讯通高新区第一小学】”[2] 9 月上海版本:

[1] 田雪.网传“陕西汉中小学生吃烧烤后疑似鼠药中毒”系谣言[j/ol].http:///n/2015/0323/ [2] 石英杰.保定男孩误吃毒鼠肉烤串?谣言[j/ol].http:///html/2014-06/12/

本科毕业论文 4 “向各位家长通报一件事:上海市中医医院昨晚会诊一名 12 岁男孩,小男孩昨晚突然鼻腔及消化道广泛出血,家长迅速送到医院,经医生检查凝血酶 180(正常 11-15),工作了这么多年,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差的凝血指标。追问病史发现患者那天前曾吃过肉串,由于目前最常用鼠药的主要成份就是抗凝药,现高度怀疑患者吃了含有鼠药的老鼠肉。希望大家珍爱生命,远离烧烤!补充:毒物实验已经出结果了。是老鼠药,现在孩子正在 icu 做血透… 请各位家长教育孩子不要在校外的小摊上乱买零食了。为了孩子有个健康的身体,亲人们都为了我们的宝宝,大家快转发,告诉不知情的家长,千万不要乱吃东西。食品安全,刻不容缓!远离烧烤!”[1] 9 月贵阳版本:

“发生在贵阳的事,向各位家长通报一件事,市中医医院昨晚会诊一名12岁男孩,小男孩昨晚突然鼻腔及消化道广泛出血,家长迅速送到医院,经医生检查凝血酶 180(正常 11-15)。医生追问病史发现,患者家属称前天曾吃过肉串,由于目前最常用鼠药的主要成分就是抗凝药,医生高度怀疑患者吃了含有鼠药的老鼠肉。” 比较可以看见:内容大同小异,主要区别便在于谣言中声称的“地点”。例如保定的发生在当地“二院”,那孩子是“大辛庄村的人”,该消息来自“高新区第一小学”的校讯通。上海的版本中该事件则发生于“上海市中医医院”,贵阳版本中加上了“发生在贵阳的事”,发生在“市中医院”。[2] 当然这条谣言并非仅有这三个版本,根据记录,同样的谣言在天津、长春、武汉、泰安、常熟等等多个城市都曾出现过。

这样广泛蔓延的谣言在各地出现没多久,各地的记者就纷纷查证并出来辟谣。2014年 7 月 13 日的《焦点访谈》还就这一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

根据《焦点访谈》的调查,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到这起谣言爆发的最初形态。

2014年2月20日,北京一家医院的曹大夫接触到了一个病人,这个病人全身出血,经 307 医院毒理检测,确定是老鼠药中毒。

曹大夫 21 日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消息:

“各位朋友圈内朋友,向大家通报一件事:我昨晚会诊一名 12 岁男孩,鼻腔及消化道广泛出血,查凝血酶原时间 180(正常 11-15),工作了这么多年,我第一次见到如此差的凝血指标。追问病史发现患者 3 天前曾吃过肉串,由于目前最常用鼠药的主要成分就是抗凝药,现高度怀疑患者吃了含有鼠药的老鼠肉。希望大家珍爱生命,远离烧烤!” 经过几番传播转发,在济南形成了最初的谣言版本。该版本内容与原文一致,只不过在前面加上了“齐鲁医院吴铭生教授刚发一则贴子”,看起来就好像是吴教授经历这件事一样。而吴教授也只是转发了同事邵振宇医生转发的朋友圈。

[1] 向各位家长通报一件事[j/ol].http:///p/3303406985 [2] 侯川川,朱玉.网传贵阳有老鼠肉烤串 经多方核实并无此事[j/ol].http://

本科毕业论文 6 三、网络谣言特征:社会现实的变奏(一)时间上的共振 1.突发性共振:以核泄漏事件后的抢盐风潮为例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

随后社会上就有谣言称:食盐中的碘可以防核辐射;并且,受日本核辐射影响,国内盐产量将出现短缺。于是,从3月16日开始,中国部分地区开始疯狂抢购食盐,许多地区的食盐在一天之内被抢光,期间更有商家趁机抬价,市场秩序一片混乱。

经查,3月15日中午,浙江省杭州市某数码市场的一位网名为“渔翁”的普通员工在qq群上发出消息:

“据有价值信息,日本核电站爆炸对山东海域有影响,并不断地污染,请转告周边的家人朋友储备些盐、干海带,暂一年内不要吃海产品。” 随后,这条消息被广泛转发。16日,北京、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发生抢购食盐的现象,产生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辐射恐慌和抢盐**。

3月17日午间,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强调,我国食用盐等日用消费品库存充裕,供应完全有保障,希望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合理购买,不信谣、不传谣、不抢购。并协调各部门多方组织货源,保障食用盐等商品的市场供应。18日,各地盐价逐渐恢复正常,谣言告破。

3 月 21 日,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发布消息称,已查到“谣盐”信息源头,并对始作俑者“渔翁”作出行政拘留 10 天,罚款 500 元的处罚。[1] 在突发性事件发生后不久,国内便“谣盐”肆掠,显示出明确的相关性。

2.时事性共振:以反腐谣言为例 时事性谣言就是指那些与当下社会生活中主要话题相关的谣言。反腐是时事的热门话题,因此当下的许多谣言也不乏反腐题材。

2015年3月24一条“南京一副区长王德宝在女儿婚礼现场双规被带走,现场曝光”的新闻中这样写道:

“3 月 21 日,农历 2 月 2 日,龙抬头,可对南京市建邺区副区长王德宝来说,是不幸的一天。当晚,江苏省纪委对其“两规”。

3 月 23 日,南京市纪委监察局网站发布公开消息,“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党组成员王德宝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24 日下午,省纪委监察厅官网“清风扬帆”发布声明称:

“今日有媒体报道:‘南京建邺区副区长王德宝在女儿婚礼上被纪委带走’,该报[1] 刘萍.盘点近年十大网络谣言及社会危害[j/ol].http:///2013-12/09/

本科毕业论文 7 道内容严重失实。江苏省纪委未直接参与该案查办。” 市纪委在这之前也在微博上辟谣:

“今日有媒体报道,‘南京一副区长落马,在女儿婚礼现场被带走’,该报道内容严重失实。相关案件正在调查之中,本委并未就此案接受过任何媒体采访。” 25 日,另一条新闻就为此辟谣,新闻原标题是“南京一副区长女儿婚礼上被带走 纪委:严重失实”:

昨天,有媒体报道称,南京建邺区副区长王德宝在女儿婚礼现场被纪委带走。对此,昨天下午,省市纪委均回应表示“该报道内容严重失实”。[1] 3.季节性共振 有一些谣言的爆发成季节性状态,即每年的某一期间这些谣言传播地最为广泛。例如春季是一些流行性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因此相关的疫情谣言在春季也呈爆发状态。本文随后将以麻疹谣言为例。需要说明的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大多数流行性疾病都得到较好的预防和治疗,因此该类谣言的数量较历史水平是呈下降趋势的。

另一种季节性谣言准确地来说与季节并无直接关系。以高考丢证谣言为例,它的爆发往往多在每年的 6 月,这与高考本身的时间安排有必然联系。但高考时间的安排是一种人为设定,与自然的季节不同。但同时由于该类谣言的爆发也呈现季节性状态,故将其归类为“人为的季节性谣言”。

另外需要说明的就是,以麻疹谣言、高考丢证谣言为例,是为证明一类谣言的爆发的季节性状态。并不意味着该类谣言就会绝对地每年同期爆发。季节性特征是根本,而季节性爆发的谣言只是现象。

(1)季节性共振:以麻疹谣言为例 2013 年年底,山西大同发生麻疹疫情,随后社会上开始流行关于麻疹事件的谣言。2014 年 01 月 13 日的《光明日报》出面辟谣:

“针对近日社会上流传的关于麻疹事件的谣言,大同市政府希望市民不信谣传谣,科学、理智对待,注意个人卫生,勤喝水,尽量少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 今年春季,北京也发生了麻疹疫情。

“2015 年 1 月 22 日,市疾控中心接到东城区疾控中心报告,该区朝阳门街道的某大厦发生了一起麻疹暴发疫情。截至 2015 年 1 月 26 日共报告麻疹病例 23 例。” 尽管“市区两级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及时赴现场采取了病例隔离、消毒、麻疹疫苗应急接种等控制措施。为防止麻疹疫情的传播,该大厦现已完成麻疹疫苗应急接种3462 人。目前,该起疫情尚无新增病例报告。” 但还是出现了麻疹谣言。

“27 日晚,一条‘北京某大厦一半人得了麻疹’的消息迅速流传,引起北京许多[1] 人民网.南京纪委:"副区长落马在女儿婚礼现场被带走"报道失实[j/ol].http:///n/2015/0324/

本科毕业论文 8 居民的担忧。”[1]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原因,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加上室内空气不易流通,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2] 这种自然的联系给此类谣言带来了季节性爆发的特征。

(2)人为的季节性共振:以高考丢证谣言为例 2013 年 6 月 4 日,甘肃庆阳一中考生白娅倩不慎丢失准考证,6 月 5 日当地警方把准考证送到她手上。

她本人并没有将丢失准考证的信息发上网,但是 6 月 5 号起,全国各地出现了关于白娅倩丢准考证的消息。

“帮朋友转发一条重要信息,捡到粗心小朋友的高考准考证,谁认识通知下,别耽误了高考大事。白娅倩 考点市一中 考场 013 座号 11 准考证号 204101311 联系电话 ***。” 白娅倩丢准考证的消息已在网上传开,绝大多数都没说是哪个地区的一中,大家都认为是自己所在地的一中。

江西、安徽、重庆、陕西、江苏等多地公安和教育经过查询,并未发现辖区有叫白娅倩的考生丢了准考证,加上微博中的号码一直打不通,于是这个件事被认定为谣传。

另外,有些地方的谣言中篡改了电话号码,成为一个“吸金电话”,骗了一部份热心网友的钱。

时隔一年,2014 年 6 月,该谣言又爆发出来:

“朋友捡到一个高考准考证,有认识的通知一下,别耽误了高考大事。考点:一中;考场;013 座号:11 姓名:白娅倩;联系电话:***;请大家转发寻找失主。

北京、山西、吉林等省市都出现了该谣言。与 2013 年相比,这条求助信息里换了新的联系电话。经查,这是山西晋城的号码,刚开始还能够拨通,但之后便处于关机状态。不出意外,这也是个吸费电话。[3](二)空间上的贴近1.本地爆发优先性 本地爆发的优先性,意味着,如果某一社会事件发生,或者社会现实的改变,如果有谣言产生,那么通常首先在本地爆发。如同贴近性的新闻更吸引人一样,与真实[1] 王君平,贺勇.“半数传染”消息不实(回应)[j/ol].http:///n/2015/0129/ [2] 李杉.春季流行病易发 做好预防是关键[j/ol].http:///2015/03-27/ [3] 现代快报.考生“白娅倩”昨天非常忙 全国各地都“丢”了准考证[j/ol].http://

本科毕业论文 10(四)老谣言:时空的双重变奏 辟谣快仅仅指在谣言爆发之后会很快地有人出来证伪并表明真实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能快速地制止谣言传播。同样在“各位家长通报一件事”中,吴教授出来辟谣并没有很好的效果,人们传播谣言的热情远大于辟谣的热情,导致这一谣言在 2014年 2 月之后,以多种面貌在不同的时空多次爆发。甚至在焦点访谈辟谣之后,仍然如此,可见该谣言生命力之强劲。

一个比较经典的老谣言案例是“世界末日谣言”。据考证,公元前 2800 年,亚述人就在泥碑上记述了世界末日,这是人类最古老的世界末日预言。在历史长河中,各种版本层出不穷,以至最后将末日明确为 2012 年的 12 月 21 日。不过,随着 2012 年12 月 22 日太阳的升起,流传千年的末日谣言不攻自破。[1] 四、网络谣言文本公式(一)可怕的现实:耸人听闻 以前文提到的麻疹谣言为例。

27 日晚,一条“北京某大厦一半人得了麻疹”的消息迅速流传,引起北京许多居民的担忧。随后,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通告称,今年 1 月 22 日,北京市疾控中心接到东城区疾控中心报告,该区朝阳门街道的某大厦发生了一起麻疹暴发疫情。截至 1 月26 日共报告麻疹病例 23 例。市区两级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及时赴现场采取了病例隔离、消毒、麻疹疫苗应急接种等控制措施。为防止麻疹疫情的传播,该大厦现已完成麻疹疫苗应急接种 3462 人。目前,该起疫情尚无新增病例报告。[2] 发生麻疹疫情是事实,但仅有 23 例,并且已对其他人完成了麻疹疫苗应急接种。情况是可控的。但是谣言却极度夸大了这一事实,从 23 例扩大为上千例,其耸人听闻的程度可见一斑。

(二)专业与权威的肯定:伪证实 1.专业化:术语与专家 专业化是谣言文本增强自身可信度的重要法宝。其主要手段则借专家或长期从业者之口,并运用专业术语来为自身辩护。

有一则“长期吃草莓相等于慢性自杀”的谣言是这样说的:

“一位蜂农的忠告:珍惜生命远离草莓![1] 新华网.新华网评:“世界末日”,不攻自破的大谣言[j/ol].http:///comments/2012-12/22/ [2] 王君平、贺勇.“半数传染”消息不实(回应)[j/ol].http:///n/2015/0129/

本科毕业论文 11 本人是蜂农。每年草莓丰收之时就是我们蜂农欲哭无泪之时,草莓园为了防害虫差不多隔一两天晚上就要打药,因为白天有顾客到园里采摘怕人看见,所以只能在晚上打药,晚上打药之后我们的蜜蜂就会陆续出现大量的死亡,持续时间在一周到十来天,令到蜜蜂群势大量下降乃至整群死亡,长期吃草莓相等于慢性自杀。

大家不信的话可在傍晚后到草莓园观察打药情况。在我国不论什么的地方的蜂农见到草莓园都要跑,真是直接欲哭无泪啊。本不想打烂果农饭碗,但每到节假日看到很多家长带小孩去草莓园摘草莓又于心不安,所以发帖向大家提醒一下!”[1] 这段谣言,将草莓打药与蜜蜂死亡联系起来,并推出“草莓有毒”的结论。

而实际上,“农作物栽培种植没有在夜间打药的,因为夜间温度低,湿度大,对病害防治效果极低。白天上午刚刚开始蒸腾,作物气孔都打开的时候喷洒农药对植物的吸收,防治效果都是最好的。” 另外就草莓而言,“正规大棚内种植的草莓,打药一般是从草莓苗移进大棚内开始到草莓开花,大约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这个阶段用的是低毒农药,主要是为了预防此后产生病虫害,草莓开花后一般不再用药,正规渠道的草莓在上市前都会经过农药残留的检测。”也就是说并不是草莓毒死蜜蜂。

关于蜜蜂的死亡:“采集蜂一般寿命是在 25 天左右,蜜蜂因为自己本身生物学特性,它们会把这些死峰搬到巢门外,所以出现巢门外有大量蜜蜂死亡的现象,属于正常现象。” 总之,该谣言夸大了事实,并借蜂农之口臆造了不存在的联系,以此传谣。

2.权威性:机构 接机构之名披上官方的外衣,是谣言增强自身可信度的另一重要法宝。

2014 年 5 月 23 日,网上流传这样一条消息:“教育局紧急通知:东突恐怖分子已进入上海,扬言目标为中小学生。教育局要求近期取消一切集会活动。” 当日,上海教委在其官方微博表示:“据核查,本市教育系统从未发过此类通知,也未接到过此类报告。请广大网友不要误信、误传!”此后,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也转发教委微博内容称“不信谣,不传谣,谣言止于智者”。[2] 这是借权威性传谣的典型案例。另外有一个案例也可说明此论点。

2013 年 4 月,济南一位学生张某误信传言,以“济南市疾控中心”的名字注册微博,并发布济南出现禽流感疫情的谣言。[3] 该学生尚是未成年人,不管其初衷如何,但他传播这条消息时,选择了使用“济南市疾控中心”的名称就很能说明问题。

[1] 杨东升.打药草莓能毒死蜜蜂,真的吗?[j/ol].http:///newspaper/2015-01/09/ [2] 田雪.上海教委辟谣“恐怖分子扬言目标为学生” [j/ol].http:///a/20140523/ [3] 李聪格.济南一学生微博编造散发 h7n9 疫情谣言被训诫教育[j/ol].http:///shandong/yuanchuang/2013/0411/

本科毕业论文 12(三)悲天悯人的良好愿望 谣言文本总是呈现一种“为你好”的姿态。前文的例子中已有充分的证据:

高考丢准考证谣言中:“朋友捡到一个高考准考证,有认识的通知一下,别耽误了高考大事。” “各位家长通报一件事”中:“请各位家长教育孩子不要在校外的小摊上乱买零食了。为了孩子有个健康的身体,亲人们为了我们的宝宝,大家快转发,告诉不知情的家长,千万不要乱吃东西。”“食品安全,刻不容缓!远离烧烤!” “长期吃草莓等于慢性自杀”中:“在我国不论什么的地方的蜂农见到草莓园都要跑,真是直接欲哭无泪啊。本不想打烂果农饭碗,但每到节假日看到很多家长带小孩去草莓园摘草莓又于心不安,所以发帖向大家提醒一下!”(四)配图会更棒:有图有真相 1.通常无关 图片以其直观性,增强了文本的现场感和真实度,并且在“无图无真相”成为一种口号的当下,大部分谣言都会配上各种各样的图片。

前面提到的一个副区长被双规的原文标题是这样的:“南京一副区长王德宝在女儿婚礼现场双规被带走(图)”。[1] 大部分人看到这一标题后的“(图)”大概便以想象出配图的构图与内容,至少应该是能够说明这个标题真实性的画面。然而实际上,点进去你只会看到一张这名副区长在某次大会上发表讲话的人物摄影。

2.单方面配图 在“长期吃草莓等于慢性自杀”的谣言里,造谣者配了几张有蜜蜂大量尸体的画面。这一类图片呼应了谣言中所说的“草莓洒药”与“蜜蜂死亡”的联系,但图片中仅仅呈现了谣言中的一个方面,并不能作为这一联系的完全证据。

但是在谣言的传播中,这一类的配图已足以加强谣言的效力。

3.准确的配图 2015 年 3 月 20 日《法制晚报》有这样一则新闻《针对闯卡事件 交警首配锁车器 问题车直接上锁拖移》,记者是谢璐。新闻中并配了一张现场的交警使用锁车器的图片。配图文字是“近日在方庄地区,交警使用首次配发的锁车器处置违章车辆”,摄影的是法制晚报记者杨益。[2] 这样的准确的配图使该新闻更加可信。不过可惜的是,“锁车器原来就都配发过,但是因为不太实用所以利用率不高。而且锁车器不是在设卡检查时使用的,而是在静[1] 新华报业.南京一副区长王德宝在女儿婚礼现场双规被带走 现场曝光 图[j/ol].http:///2015-03/20/

本科毕业论文 13 态核录时用的。” 记者报道中出现了偏差,即使配图再准确,也只是成为谣言的帮凶。

(五)无伤大雅的漏洞:错误的证实 1.专业错误 尽管传谣者运用专业性来增强谣言的可信度,但通常也会漏出马脚。不过由于大众也并非专业人士,识别起来也并不容易。

仍以“各位家长通报一件事”为例。

最初医生发布的朋友圈是这样:“各位朋友圈内朋友,向大家通报一件事:我昨晚会诊一名 12 岁男孩,鼻腔及消化道广泛出血,查凝血酶原时间 180(正常 11-15),工作了这么多年,我第一次见到如此差的凝血指标。” 传播到贵阳时则变成“发生在贵阳的事,向各位家长通报一件事,市中医医院昨晚会诊一名 12 岁男孩,小男孩昨晚突然鼻腔及消化道广泛出血,家长迅速送到医院,经医生检查凝血酶 180(正常 11-15)。” 我要指出的一个重要差别是在传谣的过程中,传谣者将“凝血酶原时间”简化为了“凝血酶”。但是,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显示出传谣者对医学知识的匮乏和误用。

2.权威错误 造谣者在造谣中也会显示出对机构名的不熟悉不了解。仍以“各位家长通报一件事”为例。

该谣言中一则保定版本在最后是这样写的:

“请各位家长教育孩子不要在校外的小摊上乱买零食了。为了孩子有个健康的身体,亲人们为了我们的宝宝,大家快转发,告诉不知情的家长,千万不要乱吃东西。【校讯通高新区第一小学】” 传谣者在末尾署上了“高新区第一小学”的名称。实际上,保定市高新区只有一所小学,校名全称就叫“保定市高新区小学”,并不含“第一”两个字。

(六)传播中的精确性 《谣言心理学》中提出谣言传播过程有 3 个特点,它们分别是:

①一般化:传播时会遗漏许多具体细节,流失很多信息,使内容变得越来越简略而扼要。

②强调化:某些内容引起听者的注意,留下较深刻印象,因而变得更加突出。

③同化:流言接受者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知识、习惯、态度、兴趣、需要、情绪等主观因素来理解流言的内容,凡是符合他的这些主观状况的,他就会接受下来,同时对各种内容按照他自己认为合乎逻辑的系统加以归纳整理,进一步加工,甚至添

本科毕业论文 14 加枝节,然后再传播。所以最初产生的流言到最后可能已经变得面目全非。[1] 这些是谣言以口头为主要途径传播的特点。在网络时代,一键转发往往能完整地保留谣言文本。尽管传播广泛,但几乎没有出现那种与原来谣言文本完全不同的谣言文本。

但是这中精确性并不是绝对的,这三个过程仍然会发生。不过情况相对简单,手法也比较单一。以“各位家长通报一件事为例”。

一般化的主要表现在于删除细节:这个谣言最简洁的版本如下:

医院胸外科吴铭生教授提醒,他参加的一个会诊中,怀疑一位 12 岁男孩因为吃过含有鼠药的老鼠肉烧烤,中毒死亡。[2] 它极大地删除了各种细节,原本“广泛出血”,“如此差的凝血指标”等等细节被删除。

强调化在这里表现为将原文的“抢救”变为了“中毒死亡”,极其骇人。

同化现象则广泛地表现为不同版本中暗示的地点:“校讯通高新区第一小学”“二院医生”“上海市中医医院”“发生在贵阳的事”“齐鲁医院吴铭生教授刚发一则贴子”。

当然,如果加上这些明确地点的传谣者确实误以为是本地的事,那么他指出是“发生在贵阳的事”的初衷也很可能是为了强调,引起别人的注意。

五、网络谣言传播的基础(一)客观的信息不对称(模糊性)1.专业知识不对称 专业知识不对称是现在众多科技谣言传播的重要基础。上文提到的“各位家长通报一件事”和“长期吃草莓等于慢性自杀”当作案例。

“各位家长通报一件事”的贵阳版本中出现了一个医学错误:即把“凝血酶时间”错改成了“凝血酶”。尽管对于学医的人,这是个明显的错误,但对于广大的普通民众,他们并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也无法凭此识别谣言。

“长期吃草莓等于慢性自杀”中,作者以蜂农的口吻叙述了...

家庭网络发展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014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范文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67065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