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动手做做看课文原文十四篇(通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23 06:18:39
2023年《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动手做做看课文原文十四篇(通用)
时间:2023-04-23 06:18:39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动手做做看课文原文篇一

[教学要点]

1、初读课文,认识10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正确地朗读课文,抓住伊琳娜的情绪变化的语句,感受故事的趣味,并通过动手做实验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你知道哪些科学家?

2、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法国科学家,他叫朗志万。教学“朗、志”,给“朗、志”组词,出示图片用“朗志万  法国  科学家”说一句话。

3、出示伊琳娜图片,再来认识一个女孩 “伊琳娜”。教学“伊”,给“伊”组词。

教学“琳娜”,有什么特点?(形声字,左中右结构)。指出“琳”读前鼻音。

4、在他们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学完课文13课 《动手做做看》  你就会明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①学生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好对话。

②标出课文的小节。

2、检查反馈

学生分节读课文。

ⅰ)朗志万向伊琳娜提了哪个问题呢?请一生来读第一节。出示这个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请别的小朋友也来提提这个问题。

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奇怪的问题。

ⅱ)面对这个奇怪的问题,小朋友们有哪些不同反应?

请一生读2、3节,请一生读4、5节,请一生读6、7节。

ⅲ)点评学生朗读

三、探究学文

1、对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小朋友们有什么反应呢?

学生交流,指导朗读。

2、伊琳娜怎么想?她又是怎么做?

学生交流。妈妈怎么说?指导读好妈妈的话。

出示伊琳娜怎么做的句子。抽生读、齐读。

3、让我们也来动手做做看。怎么做呢?

第一步:杯子里装满水;第二步,把金鱼放进去。

请学生上台做实验。要一边说,一边做。大家仔细看,水有没有漫出来呢?

4、看到这个结果,伊琳娜非常----(惊讶),让,我们用惊讶的语气读这个句子。

出示句子“哎呀,和郎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指导朗读

5、拓展说话,出示句子:伊琳娜非常生气,她想:(         )。

第二天,她就去找朗志万,谁能来读一读伊琳娜的话。齐读伊琳娜的话。

6、你觉得朗志万是不是在哄骗小孩呢?出示朗志万的话,读一读。同桌分角色读6、7节。

7、拓展说话,出示句子: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她对朗志万说:(     )。

8、小结:现在,你们明白朗志万提这个问题的目的吗?(预设:他就是想通过这个问题告诉我们,平时要动手做做看。不轻信、不盲从科学家。)

伊琳娜就是居里夫人的女儿。我们小朋友也要学习伊琳娜,遇到事情都要动手做一做。

四、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抽生读  开火车读  齐读

2、给哄、骗组词

五、写字

1、哄、骗:分析字形、结构特点。

2、师板写“骗”。

3、学生书写。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朗读深化。

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小组练习读----竞赛读。

2、伊琳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她说什么?

三、拓展

1、从课外书或网上收集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2、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再把自己读后的感受说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听。

四、写字

反思:上好这堂课,简单理理自己的思路,有以下几点:

一、感觉今天同学们学习状态比较好,因为后天学校安排同学们去春游,心中不免担心,可能会有个别同学分心,会坐不住。看来,我的担心是多虑的,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比较好,不仅都静下心来,专心听讲,还积极开动脑筋,举手发言。

二、感觉今天上课比较顺。从谈话揭题,到随文识字,到探究学文,直至完成写字教学,师生配合比较默契,达成预设教学目标。

三、在本课中,识字教学比较扎实。能联系学生旧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识字。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文本,结合低年级学生实际,安排了几次比较有效的说话练习。

四、在教学中还是有些遗憾。如在引导学生读、说朗志万提的问题时,忽视了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奇怪”在哪里?要是能落实“奇怪”,可能效果会更好。

探究关注点:课堂教学高效性,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的探究

《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动手做做看课文原文篇二

【教学目标】

1、会认“朗”、“志”等10个生字,会写“题”、“提”两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奇怪”、“惊讶”、“愤怒”的语气。

3、唤起孩子们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认“朗”、“志”等10个生字,会写“题”、“提”两个字。

教学难点:能够以伊琳娜的身份转述内容;能够看图仔细观察伊琳娜的表情动作。

【教学工具】课件、词语卡片、水杯、水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老师知道你们很喜欢猜谜语,今天我给大家带了几个谜语,一起来看看吧。

1、第一个谜语。

(由老师读)上边毛,下边毛,中间夹颗黑葡萄。(猜一人体器官)(是眼睛)

2、第二个谜语

(请你自己读一读。)

东一片,西一片, 隔座山头不见面。假如你要猜不着, 你再听我说一遍。(猜一人体器官)

说说你是怎么猜到的?

3、第三个谜语

老师读,你来听,注意哦,我只读一遍。

十个小伙伴, 分成两个班。大家齐劳动, 创造发明多。(猜一人体器官)

是手。

4、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动手有关,题目是——(出示课题)

先请一位同学读(“做”发音)我们一起读——动手做做看。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初读课文

课文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你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吧。

2、词语检测

词语宝宝排着队出来了。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含拼音)

哎呀    鱼鳞

哄骗    漫出来

(1)哎呀

这个词语怎么读?(指名读1人)轻声呀,读得真好听。

谁还想读(指名2人)

一起读

(2)鱼鳞

这个词语怎么读?(指名读1人)鳞是前鼻音呀,读对了。

谁还能读?(指名2人)

一起读

(3)哄骗

这个词语谁来读?(指名2人)

哄可是个多音字朋友(板书)第一声可以组词 (乱哄哄 哄堂大笑)第四声可以组词 (起哄)

课文里读第几声?再把这个词语读一读,再读(齐读2遍)

(4)漫出来

第四个词语,请你读?(注意漫的发音)

漫出来是什么意思呢?(指名1人)

老师这里有一些工具,你可以给大家演示一下吗?(请一生用水杯,水,水槽解释“漫出来”)

漫出来和水有关系,所以漫是三点水旁。(出示漫出来词卡)请你读,你读,一起读。

(5)去拼音读

现在毛老师把拼音小帽子摘掉了,你还会读吗?同桌互相读一读。

一起读

3、默读课文

生字和大家认识了,下面老师请你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里写了哪些人?“动手做做看”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用——划下来。(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伊琳娜   朗志万    两个小朋友    妈妈

(1)伊琳娜

这个小姑娘她叫?你读(指名2人)

这个伊字你在哪里见过?(王伊楠、伊利牛奶、伊拉克)

琳和哪个字很像?(林、淋)板书他们是同音字,都是前鼻音

(2)朗志万

他的名字叫——朗志万(词卡)(指名2人)

谁能用一句话介绍朗志万(指名1-2人)

朗能给他组词吗?(晴朗、朗读、朗诵、开朗、书声朗朗)

(3)谁能把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自己先试一试。

第一句你来。      对吗?

第二句?你来。    同意吗? 

请女孩子读第一句,男孩子一起读第二句。妈妈,女孩子起。

妈妈对伊琳娜说:“ 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对伊琳娜说:“我是想让你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二、学习1-3自然段

(一)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妈妈和朗志万究竟让伊琳娜动手做什么呢?让我们去课文里寻找答案吧。谁给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指名一人读)

2、提了一个什么问题?请一位同学读。

3、你也找到的同学请举手。一起读。

4、你觉得这个问题奇怪在哪里?(指名2-3人)

5、你能把奇怪的语气读出来吗?(指名2人:我感觉到你的心中充满了疑惑;老师好像看到你脸上写着一个大大的问号)

6、(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二)第2-3自然段

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的呢?

出示   一个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另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1、两生读:请两位同学读,第一句你来,第二句请你。

2、另一个小朋友说话时的语气。说说你的理由?(从一定这个词语知道肯定的语气)

谁能把肯定的语气读出来(指名2人)

3、老师也想和大家合作一下。我读第一句,你们读第二句,可以吗?朗读第2-3自然段

四、学习4-6自然段

(一)第4四自然段

1、伊琳娜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让生找课文里的句子,自己读。和他找得一样的同学还有吗?我们一起读。

出示: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她回到家问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指名回答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伊琳娜,毛老师是妈妈,你会对对妈妈说些什么?(指名2-3人,纠正)

孩子,你急急忙忙地回到家,有什么事吗?(听完孩子的话,“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孩子有什么事找妈妈呢?(听完孩子的话,“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2)还有哪些同学想演演孩子和妈妈,同桌互相说一说。(师巡回倾听指导)

(1)再请一对同桌来演一演妈妈和孩子。

2、听了伊琳娜的话,妈妈说

出示    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1)齐读

(2)这里的光也可以用哪个词代替?

(二)第5自然段

1、接下去,伊琳娜动手做了什么呢?(伊琳娜找来一条鱼,把它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

让生找课文里的句子,自己读。

2、看图说话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出示图和句式“伊琳娜看到_________________

(1)请生观察图,说说伊琳娜看到了什么?(水杯、桌上,地上)

(2)伊琳娜是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3)她可能说什么?(出示   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哎呀,这个表示惊讶的语气词,多生动啊,谁能把惊讶的语气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名2人,齐读)

(4)她会想什么?

(三)第6自然段

出示   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师读或者和小朋友一起读)

1、这里的哄骗就是?(骗人)

2、你被别人哄骗的时候,心情会怎么样?

3、你能把伊琳娜的心情用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2人)

4、我们一起来。

朗志万听了伊琳娜的责问,有什么表现?(让生找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继续学习吧。

五、写字

(一)重点:“提”、“题”

同学们,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现在让我们来动动手,动动脑吧!

1、 比较字音、字形

你看看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2、 区别字义,选词填空

你能把它们放到正确的位置吗?

“提”、“题”

1     2

你有什么问(  )吗?

老师(  )了一个很好的建议。

请你用手势告诉老师。你有什么问…吗?选(出手势2)

3、 师示范

现在老师把他们送回家了,请你帮我看看他们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题  一捺写得长一些,页一捺变一点

4、生练写

请你把每个字也认认真真地写两个

师提醒写字姿势,巡回指导,给写得好的小朋友打星鼓励

(二)另  志

请你观察这两个生字宝宝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也认认真真地各写两个。(师巡回,提醒位置,容易错的地方)

2下语文13《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评课反思

领雁的老师们和叶老师4月6日(周二)下午第一节课来203班听了我的课。体艺课的时候,我在专家室认真倾听了几位老师给我的中肯评价和建议,让我收获颇丰。现整理如下:。

首先一位男老师给我提了一点建议,在最后观察老师书写“提、题”的环节,还有许多同学想说,可是因为下课时间已到,我限制了孩子们畅所欲言的机会。在这里,叶子和几位老师建议,让孩子们说说“老师写的字哪里不对”,无形中给孩子们一种暗示,一定存在什么错误,一定要找出来。不妨换一种说法,比如“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怎么写可以更漂亮一点”…

第二位戴眼镜的女老师在评价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的痼疾——语调平直,缺乏起伏。我平时说话,语调比较平直,给人一种温和的感觉。可是语文课有它的特殊性,要有一种激荡人心、震撼心灵的感觉,课上总是一个腔调,一个语速,没有节奏,没有重音,没有起伏,让人会产生淡然无味的感觉,学生听着很容易恹恹欲睡。所以教师要让自己的语调变得抑扬顿挫,充满激情。激情不是表层的张扬,也不是肤浅的铺陈;不是华而不实的渲染,也不是冗余累赘的堆砌;不是声嘶力竭的叫喊,也不是矫揉造作的表演;不是拙劣的东施效颦,也不是可笑的邯郸学步。激情是真实的、由衷的,而且是感人至深、振奋人心的,情感自然而充分的流露。激情如火,熊熊燃烧;激情似水,汹涌澎湃;激情若风,遒劲浩荡。可时而高山流水,可时而小溪潺潺;可时而熊咆龙吟,可时而幽咽泉流……这样,学生上你的课堂,就会感觉轻松、愉快、充实,与其说在学习语文知识,不如说在“享受”语文课堂。激情进入语文课堂,必将使语文教学更加魅力四射,风采迷人。其二,在评价语方面,需要更丰富一些,针对性更强一些,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好在哪里,一些大众化的、通用的“你真棒”等,就没有什么效果。其三,让学生读出“惊讶”、“愤怒”的语气,教师应该给孩子们创设好情境、渲染气氛,不然,让孩子们凭空想象,是比较困难的,也很难把语气读到位。

最后,叶老师也给我提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意见,让我在认识上又有了新的提高。今天我感觉我们班的孩子虽然在听,但是学习状态不够全神贯注。叶老师指出要加强平时读书姿势、大胆发言、倾听习惯、表达仪态方面的训练,因为不良的学习习惯,也会降低听课的效果。第二,在让学生组词环节中,有些孩子说出“豁然开朗”等一些好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写在黑板上,请孩子说说意思,读读词,既可以增加孩子们的词汇量,也可以顺势问问这个孩子获得词语的渠道,鼓励其他孩子向他学习。第三,在让孩子们扮演伊琳娜,老师扮演伊琳娜妈妈,进行口语交际的环节,大多数孩子只想到复述第一段的内容,教师可以先请小朋友读一读1-4自然段,再请孩子们来演演伊琳娜,或者教师扮演的妈妈可以说:“其他的孩子是怎么回答的?你又是怎么想的呢?”就可以引导孩子们复述2-4自然段。对于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孩子,教师还可以以“词语超市”的形式,出示一些词语,如“漫出来”、“有鳞”、“喝下去了”、“都没说对”、“但”,给孩子一些提示,让孩子们有信心、有把握地来完成任务。第四,由于二年级学生刚刚接触默读,在要求学生默读时,教师最好能够再提及下要求,将要求细化,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

《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动手做做看课文原文篇三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学习本课生字,认识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使学生懂得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三.教具准备生子卡片、课件、调色盘、画笔、金鱼等。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拿着两种什么颜色的水粉颜料呢?

2、把这两种水粉颜料混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

3、那究竟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老师就动手做做看。(当场演示)

4、哎呀,真的变成绿色了,同学们凡是对任何不明白的事情想弄个清楚就必需要齐读课题。

过渡:那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呢?我们来学习好吗?

二、初读课文,认字词。

1、下面请同学把书打开,借助课文下面的拼音读准字音,自己开始读吧。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课文中的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这些生词。

3、小老师当得真棒,看,现在拼音没了,你还会读吗?愿意开火车读吗?开始吧。

4、同学们读得真不错,现在只剩下生字了,请同学们拿出生字卡片,把自己认识的摆在桌子上,不认识的可以问问同桌或请教拼音朋友。

5、同学们看,老师把生字朋友集中在卡片上,会读的同学老师抽到哪里你就读哪里,只要认识就大声读,不需要举手了。

6、对这些生字你们都是怎么认识的,说说吧。

过渡:刚才老师见识了同学们识字的本领,下面请同学们看故事中以主人公伊琳娜这时的表情怎样?

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后来的表情又怎样了呢?那1、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后来她又为什么高兴了?

三、朗读感情

1、请你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试着默读看看有哪个同学能做到不出声。

2、同学们读得不错,请你们分小组去讨论一下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你是从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中知道的?后来她又为什么高兴了,你又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中知道的?讨论完后再分角色读一读,开始吧。

3、好,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1)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

是从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中知道的?我们来看这位同学说对了没有,请一位同学读第1自段,第1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向小朋友们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师:奇怪是什么意思?生:出乎意料难以理解)我想请同学来读读这个奇怪的问题形式:个别读(2-3人),全班同学提出奇怪的问题后课文中的两个小朋友说得是不是一样呢?(生:不,那么他们又是怎么说的呢?我请同学来读一读(2-3人读→师引导用的语气去读→再请2-3人读→师表扬)伊琳娜觉得他们有没有说对?(生:没有)她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是怎么说的呢?请女生(2-3人)读妈妈说的话→师引导用鼓励的语气去读→并让学生我想的意思,(只想不做)→全班女生读)伊琳娜听了妈妈的话后,她是怎么做的呢?我请同学来读第5自然段,再请1位女学生扮演伊琳娜来做这个实验。让全班学生观察伊琳娜这时的表情怎样?(生气)伊琳娜为什么会生气呢?(生:因为伊琳娜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就证明了朗志万的问题是错误的,所以很生气)接着第二天一早就对朗志万说了些什么?谁会读(请2-3人→教师引导读出生气的语气)提问:这个语气该怎么读呢?她又为什么生气了?(生:因为伊琳娜认为科学家朗志万在哄骗小朋友,所以她越想越生气),“哄骗”换个词还可以怎样说意思相同“欺骗”,欺骗是不是个好词(生:不是)同学以朗志万不是在真的欺骗他们,他也是善意的欺骗,他就是想看看有没有孩子遇到问题时不去动脑筋想了,还必须动手做做。

(2)后来,伊琳娜为什么又高兴了,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中知道的?(生:是从课文的第7自然段,那朗志万是怎么回答的呢?用ww画出朗志万说的话,再读一读。

(3)读后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出示板书)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所以伊琳高兴地笑了。

4、假如你是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你可能会说什么?(生说→把你说的写下来)

5、反馈:课文读到现在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拓展:

请同学们看,老师这儿有装满石子的瓶子,里面还可以放东西吗?(生说师做试验后并点题对任何不明白的事情想弄个明白,必需要动手做做看。

五、板书设计:

生气(图)  高兴(图)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动手做做看课文原文篇四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伊琳娜对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感到奇怪。她动手做实验,发现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朗志万知道了,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启发学生懂得对别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动脑筋思考、动手做做看。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这是为什么?”两个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第二部分讲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到家在妈妈的启发下动手做做看。实验结果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

第三部分讲第二天伊琳娜去问朗志万。朗志万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1.渎课文,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意思。

2.懂得对别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动脑筋、思考、动手做做看的道理。

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一条金鱼。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杯子,金鱼。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通读导语,了解单元主题

二、导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们,当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们是怎么做的?(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随机评价。)

2、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出示生字卡片“伊琳娜”,生读)。伊琳娜遇到疑问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呢?(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

生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轻声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大意。

2、自主识字。借助拼音识字,选择恰当的方法记字,把记不住的字标出来。

3、合作识字。

²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已经记住的生字。

²讨论:不好记的生字怎样记?

4、全班交流。

²小黑板出示生词,指名教读,齐读。

²开火车读生字,纠正字音。

²还有哪些字记不住?

引导:

做游戏“原来是这样”,激发识字兴趣。如:原来把“慢”的“忄”换成“氵”就是“漫”;原来“琳”、“娜”都是形声字呀……

学生再次观察难记的字,发现规律。

²抽读生词,检查识记生字的情况。

小结:只要仔细观察,再难的字都能找出记的好方法来。以后小朋友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游戏来记生字。

5、指名分段读课文。认真听,注意别人有什么优点值得学习,有什么不足需要提醒。

四、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用勾出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2、指名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小黑板或课件出示这段话,指导读出问话的语气。

3、讨论: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和身边的伙伴交流。在全班发表意见。

小结:大家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文中的几个小朋友是怎么想的,谁的答案对呢?我们下节课接着讨论。

五、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口头扩词。

3、指导生字书写。“我教你写”

²你认为哪些生字难写?

²对于同学提出的难写的字,你怎样教大家写好?(发挥学生主动性,在互教生字书写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规律)

4、书写生字,互评互改。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词,指名认读。

2、回忆课文内容: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了什么问题?

指名答后,出示这段文字,齐读。

过渡:上节课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就去看看这几位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二、合作学习,理解内容

1、分组学习,提示步骤:

²组内成员分段读课文,了解文中小朋友的看法。

²说说他们的意见,分角色朗读。

²你同意谁的意见,说说你的理由。

2、交流意见,朗读体会。

重点引导:

²做实验验证伊琳娜的话。

²朗读第六自然段伊琳娜的话,想想她为什么生气。

²朗读第七自然段朗志万的话,想想伊琳娜为什么又笑了。(理解朗志万的用意,知道科学家说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我们不要迷信权威,遇事应动手实践。)

3、分角色朗读课文,想:课文里的小朋友你喜欢谁?为什么?

三、启发想象,练习写话]

1、引读重点句段,再次强化理解。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生读问题),伊琳娜在妈妈的引导下亲自做了实验,发现结果和朗志万说的完全不同,于是她生气地问朗志万——(生读问话),朗志万听了反而哈哈大笑,说——(生读朗志万的话)。”

2、启发想象:伊琳娜听懂了,也高兴地笑了。想一想,她会说什么?思考后自由发言。

3、练习写话:把你想到的话写下来,再读给你的好朋友听一听。

四、实践活动

1、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把读后的感受讲给父母或伙伴听。

2、与伙伴合作编演课本剧。

(至少选做一项)

作业布置:1、课堂作业本第一课。

2、动手做做课文中的实验,还可将放入水中的物体变一变,仔细观察,漫出水的多少和物体的什么有关。

板书设计:13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和伊琳娜

朗志万认为:杯子装满水+别的东西——水漫出

杯子装满水+金鱼——水不会漫出

《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动手做做看课文原文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的含义。

3、能动手实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

【过程方法】 创设情境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乐于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具学具】 鱼缸、金鱼。

【课时分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设疑,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13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动手做做看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喜欢给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今天他的问题又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他提的问题,并读一读。

评析:上课伊始,教师提出的悬念就吸引住了学生,并相机提出了读书要求。学生兴致盎然,教室里一片朗朗的读书声。

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勾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学生学完以后)谁来读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不仅找得正确,而且读得流利,声音也响亮,真不错!还有没有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1:是因为鱼的重量很轻,它浮起来,水就溢出来了。

生2:是因为杯子很小,所以水会溢出来。

生3:是因为鱼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所以水溢出来了。

生4:要知道答案,就应该做做实验!

……

评析:给学生充分说话的空间, 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

二、动手实验,解决疑问

师:看来同学们的看法不一,同学们说得好,百说不如一做,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师:(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

师: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评析: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形式,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在动手实验、观察中得出结论。体现了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相结合,语文教学活动化的现代教学理念。

三、回归课文,感情朗读

师: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

(师表扬他们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师:他们的体会各不相同,也读出了自己心中的独特感受,让我们像他们一样,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体会。

师:课文中还有两个小朋友,他们是怎样说的呢?请同学们找到两个小朋友说的话,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生:同桌分角色自由练习朗读。

师:请一组同桌分角色朗读两个小朋友的话。

生:一组同桌起来朗读。

评析:师让其他同学评读,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生生互动,共同提高。

师引导:想也不想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个词来代替?

(师相机指导,让学生读出自己的这种感觉)

生:分男女生读这两句话。

生:齐读这两句话。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

(师导读,生接读)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天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生:“一个杯子装满了水……这是为什么呢?”

师: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

生:“一定是金鱼身上有鳞。”

师:另一个小朋友肯定的说──

生:“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师: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于是回去问妈妈,妈妈鼓励她说──

生:“动手做做看。”

师:伊琳娜做了实验,觉得朗志万说的不对,她找到朗志万,大声质问他说──

生:“你为什么要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师: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

生:“我不是……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评析:教师毫不吝惜地给了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同样是读课文,一次次形式都不一样,而每一次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教师的激励语言无疑为学生注入了催化剂,学生读得那么投入,那样认真,真正从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就感,自我价值和成功自豪感。教师领着学生一起读书,既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概括能力,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又凸现了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走向教材的新教学理念。

四、质疑过渡,深化认识

师:现在,你们赞同“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师板书)

评析: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从读书、质疑、实验、探究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出正确的认识。

五、静思名言,深化认识

师:在本节课将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名言:“实践出真知。”(师出示名言)希望你们永远记住它,让它指引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生:齐读名言,背诵名言。

评析:既注重了语言的积累,又体现了价值观的导向。

《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动手做做看课文原文篇六

【教学目标】

1、会认“朗、志”等10个生字,区别并会写“提、题”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1~3自然节。

【教学重点】

1、会认“朗、志”等10个生字,区别并会写“提、题”两个字。

2、朗读课文1~3自然节的对话部分。

【教具准备】

1、本课生字卡片,词卡。

2、伊琳娜头像。

【教学过程】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不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学生就无法进行阅读和写作。因此有关识字教学的研究历来都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低年级儿童识字是为其初步的阅读和写作打基础的。

一、联系生活,直接点题

我们在学习与生活中都离不开动脑和动手,有些事情只有动手做做,才能知道结果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3课《动手做做看》。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直截了当,一语双关,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呼应课题。)

二、明确要求,初读课文

请你自己轻声读一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就请课文下面的拼音朋友帮忙,要尽量把句子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文。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要求不易过多,只要能够达到阅读的初步要求就可。)

三、识字读词,突出重点

要求认的字,要明确要求,努力做到当堂认记,及时巩固。教科书中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教材中认识,挪个地方还认识,没有其他要求。在教学中不要拔高要求。有的老师认为,对要求认识的字,引导学生逐字进行字形分析,达到每个部件、笔画的精确记忆,能提高认字质量。这样,花费的时间很多,又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效果不一定好。其实,认字和认人是一个道理。认人,不必记住五官特征、穿着打扮,记个大体轮廓即可,见面次数多了,便认识了。

你们读得很认真,老师有个问题,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事?(科学家朗志万和伊琳娜小朋友。)

出示人名:伊琳娜 朗志万(齐读)

这5个加点的字是本课要求会认的,来我们就读这5个字。“伊 琳娜”这3个字生活中并不常用,“琳和娜”有时会出现在女孩子的名字中。“朗”这个字你们以前认识吗?在哪见过?(朗读课文)“志”这个字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上面是士兵的“士”谁能给他找个好朋友?(志向、志愿、同志)这5个字都会读了么?那么我们再读一下这两个人名。

除了这两个名字,课文中还有几个带生字的词也提了出来。(齐读一个贴一个)

漫出 鱼鳞 哎呀 哄骗

(注:哎是表示语气的叹词。读ai不要读成ei。哄是多音字,它有三个读音。谁能领大家读一读?这个字在本课只读三声。我们再读一遍。)

词语会读了,如果把加点字拿出来,你能读准吗?有信心的同学挺起胸膛。(齐读)

谁有信心领读。

出示字卡:朗 志 伊 琳 娜 漫 哎 哄 骗 另 题 提 喝 鳞(强调哎的读音,出示多音字喝的卡片)。

同学们读得不错,我们再开火车读一读好吗?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表现最棒。要读得清楚干脆。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包括阅读教学,要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识字、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的思想。一方面要在教学中突出这个重点,在教学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认记写等方面予以保证,特别是在阅读课上要防止只抓课文的阅读、理解,蜻蜓点水式地处理识字、写字的情况出现。每节课都应拿出足够的时间落实识字、写字的要求。甚至可以这样说:不能落实识字、写字要求的可不是一节合格的课。

四、指导写字,辨别形义

你们发现了吗?这些字里有一对同音字是谁?(提、题)

找对了,现在请你认真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结构不同、部首不同、意思不同)谁能分别给它们找个好朋友?(提问、问题)

真不错,老师这儿正好有个小问题,需要大家帮我解决。看谁最聪明?出示:伊琳娜聪明可爱,爱问  (题、提)

一生来贴,大家一起辨别。

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无论是象形、指事,还是会意、形声,都有其自身的构字规律。尽管我们鼓励学生个性化地识字、创造性地识字,但如果忽视了识字教学的灵魂, 任由学生怎么识记都行,那么要想学生的识字能力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就难了。因此,应重视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渗透一些汉字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汉字的形、义,还能让学生充分领略我国汉字文化所蕴含的无限风光。

你们和伊琳娜一样聪明,我们现在知道了这两个字的结构不同、部首不同、意思也不一样,那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同学们观察得这样仔细,听了他的提醒我们一起来写这个题吧。日不要写太大,一在横中线上,它的脚丫真长呀,别忘了最后一笔是点。

好,下面请你对照老师的范字,认真地写两个,别忘了同学的提醒!(巡视,纠正)

提手旁的字我们经常写,相信通过你们自己的观察一定能写好。这样老师在黑板上写,你们在书上写,我们比一比看谁写的好。

写字教学要重视写字的质量。不仅要求把字写正确,还要指导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教师要加强范写和指导,要注意提示容易些错的笔画、笔顺,特别是那些不容易写好的字。

五、回归课文,练读感悟

通过检测我发现你们读字、读词都很好,课文读得怎么样呢?动口读读看吧!我找几名同学读,其它同学认真听,听他读得准确通顺吗?谁来读1、2、3自然节,4、5、6、7各一人(简单评一评)。

再读课文一是检察读文情况,二是深入感悟的热身。

同学们读得都不错,听得也很认真,我给大家请来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出示伊琳娜头像)。

激发兴趣,调节气氛。

哎呀,她看起来不太高兴,究竟是什么问题使她愁眉苦脸的呢?(指一二生回答)你们是在第几自然节找到的?好,大家一起看第一自然节,把这个问题画下来。

画完的同学想一想,这句话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奇怪的语气)一、二人读,评价(有点奇怪、更奇怪了)。

朗志万提了这么奇怪的问题,那小朋友们是怎么样回答的呢?谁找到了?我们再读这两句话时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呢?

引导:朗志万刚提出问题,他就马上回答了,他仔细想了吗?那么我们就应该想也不想地读出来(稍快)。

另一个小朋友回答时很自信,他用了一个词(一定),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读得重一些,认为自己的回答一定是对的。老师来当一回科学家,我提出这个问题,你们当小朋友,我们只读对话,不读旁白,就像上课提问一样,回答时要举手。

我以“偷梁换柱”之法,将文中科学家向小朋友提出的问题拿来考学生,创设一个师生问答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和心理活动与文中有着极强的雷同性。

这样,同桌之间一人一句互相练一练(巡视,选三名同学表演一下,大家当小评委评价一下。)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他们读得不错,你们评得也很认真,我们再来合作一次好么?

我来读旁白,你们一起读引号里面的句子,我也许会加上点提示性的语言,要注意听!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一个杯子……为什么?”

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另一个小朋友(十分肯定地)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六、简单小结,联系下文

读得真棒,老师发现你们这节课的收获真大呀!不但学习了生字和生词,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而且还学习了课文的1、2、3自然节。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儿,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4~7自然节。

下课。

《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动手做做看课文原文篇七

《动手做做看》教学杂谈

【安徽省铜陵市杨家山小学 唐 娟】

〖论信息技术在构建开放式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种教学方案,是教师根据一定教学理论和已有的教学经验制定的,教师的主观性比较浓,而非学生思考的结果。这种方案如果成为一种特例提供给学生,并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经历这一设计过程或者对方案进行修改,那么学生就有可能掌握教师分析文章的角度、可能牢固地建立词语与表象之间的联系,从而排除一些阅读障碍,提高阅读能力,实现变教法为学法、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理想。这一设想借助信息技术中模块课件是可以变为现实的。

例如:在教《动手做做看》一课时,我采用模块型课件设计教学方案,这种课件具有小孩的积木玩具的特点,可以任意拼装,可以根据需要加入或减少相应内容。我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模块,将相关资料也设计成一个个模块。在授课时,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经历大胆地对教学方案进行内容增减、重新组合。一堂课下来,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提出了修改意见。经过这次教学实践后,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感性认识能力相对强一些,抽象思维能力相对弱一些,不能在自己的意识里把词跟有关表象联系起来是阻碍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这样的教学形式则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词语信息与有关表象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第一实验小学 张晓辉】

〖通过引导学生质疑释疑进行研究性学习〗

“学贵有疑”,有疑令才有思,有市场才有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使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特点,努力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期大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从而使学生有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教学《动手做做看》一课,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后,让学生思考:“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回答:“我想知道谁动手做做看?”“他为什么要动手做做看?”“她是怎么做的?”“她做的结果怎样?”经过师生共同梳理,最后带着一个同学提出的“伊林娜为什么动手做做看?”这一问题,学习课文1~4自然段,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有关语句。自己练习讲一讲,将给同桌听,然后指名讲,再有感情读。通过读物、讲、读,学生们终于体会出伊林娜是一个善于思考,乐于动手实践的孩子。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实验小学 刘秀惠】 

〖自由,共享的开始〗

今天学习《动手做做看》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以前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也教给我们凡事要去试一试的道理。学生稍一思索,便举例说《小马过河》、《乌鸦喝水》等文。接着,我又问:“那么在生活中,在你看过的书中,还有没有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一事例?”班级静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又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有的说:以前的课文中处、暑的读音注错了;有的说妈妈教自己做作业,答案也错了;有的说小时候,老人总一说,晚上用指指月亮,耳朵就会被割一个口子,可长大后,试了一试,并不是真的……话题一打开,学生的思路极宽,小手越举越高,下课钟响了,大家还意犹未尽。

谁说学生还小,懂得的不多,如果我们每堂课都能挤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自主交流,联系自己,联系生活,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时间、空间,那么,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学生知道的事儿可真不少哩!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城关小学 王 琳】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

信息技术是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有利工具。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挥网络教学优势,可以为儿童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阅读更加真实。“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中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学习能力。我在教学中紧扣课文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比如在教学《动手做做看》时,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伊琳娜把金鱼放在装满水的杯子里,水漫出来的过程,使学生由衷地感受到凡事都要亲自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答案。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索精神。学习中,学生提出:科学家朗志万的话为什么也会错?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适时启发,学生分组讨论,兴致勃勃,纷纷合作动手去做实验,找到了和伊琳娜相同的答案。课末,学生提出,科学家朗志万骗了那些孩子们,为什么还哈哈大笑?我出示科学家朗志万和伊琳娜对话的动画,让学生仔细观察朗志万的表情,让学生明白他是有意说错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孩子们动手,动脑,通过亲自实践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这时候,我把他们做实验的过程输入电脑演示出来,学生的创新成果得到及时反馈。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更增添了自主探究的劲头。

【重庆市万州区上海小学 杨淑芳】

〖语文第一学段“开放性”课外作业模式初探〗

“开放性”课外作业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教师设计作业时要为学生创造大量的实践机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新知识、新信息去说明、理解、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在完成作业的实践过程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

有些常识性的课文,给学生展示了无穷的奥秘。学生学了课文所反映的事情现象、特征、本质、生活小常识、小窍门、科学小知识等,有了理性上的认识。然后课外布置学生去学着做一做,去实验论证一番。这样,会激起学生深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能激活思维,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动手做做看》,不妨自己也去试一试,再得出结论。

【重庆市渝中区鹅岭小学 郑 甜】

〖对教师课堂评价语的思考〗

课堂随机评价有利于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途径的拓宽。对于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有了很深的体会。新课堂总是会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新资源,教师如何能运用好这些资源,这完全取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机的评价引导了。

如在《动手做做看》一课的生字交流中,学生对生字“伊”进行交流时,有一个学生迫不及待的举手说道:“我来给它找朋友,伊拉克,伊朗。”真是不鸣则矣,一鸣惊人啊,老师还没有给予评价,学生就已经忍不住投来了佩服的眼光,此时老师只需要稍微的“推波助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追他一问:“哎呀,你是怎么知道呀?”孩子把吃饭看新闻的事情娓娓道来,老师也感叹道:“你是个有心的孩子,看新闻也能交到好多生字朋友呢,谢谢你为大家提供了这么好的方法。”

【广东省潮州市绵德小学 刘丽莉】

〖低年级阅读教学之反思〗

传统的低年级阅读课,大多把重点放在识字上,《大纲》甚至给规定了一、二千字的识字量。课堂上师生们都在努力地识字,识字,再识字,要不就是把大量精力放在内容的讲解上,而放在朗读训练的时间、精力却甚少。所以,很多学生的朗读水平不高,普遍存在着一字一顿、唱读,甚至漏读、错读、添字等毛病。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朗读训练。因为朗读是感受文字、理解课文、培养语感的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正如古人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读”的强大功效。而且,识字也离不开朗读,正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所以,低年级阅读教学尤其要重视朗读训练。

如在实践中对阅读内容进行指导:有些课文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重点词句来反复品味。如教学《动手做做看》一课时,教师就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句:“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和“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等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这样,通过反复的训练,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而且对朗志万和伊琳娜的敬佩之情也得到了升华。

【浙江省杭州市长寿桥小学凤起校区 吴晓丽】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自由参与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如《动手做做看》一文中,“朗志万为什么要哄骗孩子们?”是理解的重点。教学时,我就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安排小小组讨论、圈划、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讨论。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达到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样在相同的时间里,学生的发言机会、锻炼机会就变多了,讨论出来的问题也就比较完整,比较详细了。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广东省番禺市南阳里小学 黎帼珊】

〖浅谈低年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古人有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质疑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是创新的开始,是创新的动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难以理解的内容提出质疑,或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说明了学生有了初步的创新意识,产生了创新的冲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质疑入手,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如从题目质疑、课中质疑、课后质疑等,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如在教学《动手做做看》时,当读到“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这几句话时,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朗志万说的对吗?我也想试试看。这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自己动手中寻找答案。这样就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实践的能力。

《动手做做看》教学谈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还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这些要求,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上出语文教学“语”的特点来。那么,素养从哪里来?能力从哪里来?“语”又应该指的是什么呢?具体在一节二年级的语文课中,就是通过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即通过字词的学习、朗读的体验、词句的理解等来提高素养,锻炼能力,体现语文味。

《动手做做看》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在备课时我发现这是一篇有着较强科学性的课文。科学家朗志万故意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的妈妈也很会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答案。全文通过几次对话,塑造出一个敢于向科学家质疑的小女孩形象。课文鼓励学生养成爱动脑爱动手爱质疑的良好习惯,同时渗透着在有趣的发现中进行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面对这样的一篇课文,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上成“思想课”或“自然课”。鉴于以上的考虑,我深挖教材,在 “语”字上下功夫,紧抓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时渗透三维目标。

一、让字词的学习“丰满立体”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恰当地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学习。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基础,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本课生字较少,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生活实践、自主选择识字方法。在自主识字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启发,教师适当予以点拨。

1、自主识字。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合作识字。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告诉小朋友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孩子们归纳出这样几点:

⑴ 换偏旁识字:慢—漫、篇—骗

⑵ 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⑶ 联系同学的名字识记:琳、娜

⑷ 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

⑸ 编字谜识字:士兵的心(志)

3、游戏识字。我先做发现示范:示范书写“哄、喝”两个字,然后自言自语:“要想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口字旁得写得高一点,小一点。哦,原来是这样啊!”示范后,先让学生临写一遍,然后请学生同位或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在全班交流。在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了“另”原来是“拐”的一半呀! “朗”字左边原来不是“良”。“提、题”是左右结构,“题”是半包围结构,“题”字中“是”的“小脚丫”伸得好长啊!这样,在孩子的眼中,汉字不再是单调的笔画组合,而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个体,里边还有各不相同的故事。在这种情况下,识字不再是死记硬背的枯燥过程,而是充满情趣的游戏。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

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不就是语文课堂的根本目的吗?

二、让课文的朗读“充满体验”

注重情感体验是《课标》对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要求。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大多数的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品味这种情感,如果学生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就不能对文章所描写的人物形象、景物、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不能对表现这些内容的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要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了。这样的课也就不能称之为“语文课”了。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课文情感的体验、感悟是至关重要的。

这篇课文故事情节简单,却富有情趣,给人以启迪。伊琳娜的情绪随着故事的展开、发展而变化。我就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

首先,我在板书课题时,给课题加上双引号,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疑问。“动手做做看”有了引号就是表示人物的话语,那么自然地问出了“是谁说的?对谁说的?为什么说?”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读书探究的积极性。接着,出示伊琳娜做实验的图片。引导学生说明图意,重点观察伊琳娜的表情,让学生猜一猜、想一想,体会她发现科学家说的话并不正确时的惊讶、生气、着急的心情。在学生的体会达到一定程度时,指导学生体悟情感朗读。假如你就是伊琳娜,现在就有着这样的心情,会怎样说呢?还会做哪些手势呢?学生再体悟读,在练习朗读的同时配上适当的体态语言。让学生在朗读中内化语言,体悟情感。

通过阅读课文和刚才的铺垫,在学生表演伊琳娜回去问妈妈的情境中,他们敢于使用自己的话语了。如问:“妈妈,妈妈,今天朗志万对我们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妈妈,我遇到难题了,你能告诉我怎么办吗?”“妈妈,你说在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放进一条金鱼,水会不会漫出来呢?”在表演伊琳娜来到科学家朗志万的面前时,学生还不由自主地做出着急地搔脑门、跺脚的动作,声音提高了,语速加快了,气愤地质问“朗志万”。通过读、想、演、说引导学生切身体会人物心理,不仅能较好地理解课文,更有利于使学生通过朗读体验文章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三、给词句的理解“搭桥铺路”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通过死记硬背,在脱离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习、理解生字词语。特别对一些较为抽象的词语,缺少直观的认识,以至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思”,提倡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词义,淡化脱离语言环境的释词,做到“理解词语不离句,理解句子不离篇”。

1、在课文里伊琳娜妈妈对伊琳娜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妈妈也很会教育孩子,她不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得出正确的答案。这句话既紧扣了课题,也是全文的中心,还是理解的一个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我抓住句中的“光”字,设计以下的练习:

⑴ 读句子,尝试把句中的“光”字换一个词,不过意思可不能变哦。

⑵ 给出“光”的几种解释,练习选择:

① 光滑。

② 完了,一点不剩。

③ 光荣,荣誉。

④ 单,只。

⑶ 再读句子,注意体会妈妈的语气。假如这是一位温柔的妈妈,该怎样读?要是一位严厉的妈妈呢?

⑷ 联系课文,说说依琳娜在问妈妈之前做了哪些事?在问过之后呢?

这样通过先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为学生准确地把握课文主题“搭桥铺路”。

2、文中科学家朗志万说的“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是学生认知的一个难点,是培养学生科学质疑观的关键点。其本意是使学生懂得善于质疑、勇于实践、不迷信、不盲从。但若引导不恰当,会适得其反。鉴于以上认识,设计以下环节:

⑴ 体会朗读这句话,教师先说“要想读的好,先要学会笑。”看前面,读时要加上“哈哈大笑”的表情。

⑵ 想想朗志万现在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试着说一说。

⑶ 有几个小学生读了科学家朗志万说的这句话以后,有以下的想法。你们说说对不对?

① 我们对科学家讲的话有怀疑后,一定要想办法去证实一下。

② 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因为他们也会说错的。

③ 我们应该学习科学家们认真的学习态度。

④ 科学家大多数的时候说的话是对的,少数时是错的。

⑷ 生活中,你最相信谁的话,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听呢?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① 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

② 做的,也不一定是对的,要。

③ 也不一定是错的,要 。

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练习,学生的朗读得到了训练、理解得到了深入、认知得到了升华。假如没有一层层的铺垫和一步步的引导,没有由词到句、由句到文、由理解到辨析等过程,学生的情感态度就不会得到很好的熏陶,语言文字的训练也不会这样扎实有效。同样的,没有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也不可能达到,课堂上语文味的体现也无从谈起。

《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动手做做看课文原文篇八

师生问好

生:(坐下)

师:同学们多有精神哪!还记得吗?昨天我们预习了第四单元和13课,请小朋友们看看导读,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给了我们些什么学习提示呢?打开书,自己读读导读吧

生:自由读

生:这个单元的导读给我们的提示是动手和动脑

师:哦,这些课文的内容都和动手、动脑有关。你一下子就抓住了这个单元的主题内容,真不愧是我们班的小博士啊。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13、动手做做看》。下面,请把你的右手食指高高举起,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13、动手做做看》。

(师生书写课题)

师:(边板书边说)这个“做”字是左中右结构,我们在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横”缩短,把“竖”拉长;还有“反文旁”写的时候第二笔“横”和第三笔“撇”一定要分开,要不然就写成“折文旁”了,大家要用心哦!再跟着老师写一遍“做”。

师:谁愿意教大家读课题?

生:(领读)

生:(齐读)

师:昨天,你在预习13课的时候,都做了哪些事?

生:我在预习的时候,读课文读了5遍,才把课文读熟。

生:我预习的时候,给要认识的生字都组了词语

师:就是我们经常做的“一字开花”游戏。

生:我预习时,把生字的字形分析了一下

生:我还查了资料,结果什么也没有查到

师:没有关系,不一定每课都能查到资料的,你很棒的。

生:我在预习时,还看了爱因斯坦的故事

生:我在预习时,看了阿基米德的故事

师:真了不起!你们都喜欢科学家的故事吗?

生:(齐)是

生:我还标了小节序号

生:我在课文中做了批注

师:你们真会预习啊!想不想展示一下你的预习成果啊?

生:齐说想

(课件:生字)这写生字你都会读吗?都会组词吗?

生纷纷举手

师:那我找一组同学来开火车读吧

(生开火车读字并组词,每人教一个生字)

朗:朗读、朗诵、晴朗

志:同志、志气、志向、志同道合

漫:浪漫、漫画、漫长、漫山遍野

鳞:鱼鳞、鳞片、遍体鳞伤

伊:伊朗、伊始、

琳:伊琳娜、琳琅满目

娜:伊琳娜、安娜

唉:哎呀、哎哟

哄:哄骗、乱哄哄

骗:骗子、骗人

师:你想夸夸他们吗?

生:王冉,你的声音响亮多了

生:你们这两组同学吐字清晰

师:你的“吐字清晰”这个词用的真好,那我们在读书、读词、句子的时候就应该向这两组同学学习,吐字清晰,读音准确。那么,我们一起来读读老师给你的这些词语吧!

(课件:词语)

生:(齐读词语两遍)晴朗 、哄骗  、哎呀、朗读 、 鱼鳞 、志向、

浪漫、欺骗、漫画

师:大家预习得可真认真哪!生字我们都认识了,你想看看课文吗?请大家打开书,听老师读课文,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呀?

(范读课文)

生:老师,你读得很有感情。

师:谢谢你的夸奖。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和你的小伙伴说说

生:(和旁边的小伙伴交流)

师:谁给大家说说?

生:这篇课文讲了朗志万提了应该奇怪的问题,伊琳娜做了实验,她发现这个问题是错误的。

生:我来补充一下,伊琳娜通过实验,知道了这个问题是错误的,伊琳娜还知道了朗志万为什么要提这个错误的问题。

师:你们真会概括。在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人?

生:有伊琳娜、朗志万、伊琳娜的妈妈

师:(贴出三人头像图片)

师:(指伊琳娜生气的图片)咦~大家看,这个小女孩挺可爱的呀,可是今天她怎么这么不高兴啊?是谁惹她生气了?

生:是朗志万,因为朗志万提了一个错误的问题。

师:原来是朗志万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让我们可爱的伊琳娜这么生气,是什么问题呢?快看看第一段,用波浪线轻轻地画出这个奇怪的问题吧,再读一下

生:画、读

师:朗志万是谁?

生:朗志万是法国的科学家

师:你想见见他的样子吗?

(课件)

师:这就是朗志万在实验室做实验的照片,朗志万是法国物理学家,他还来过中国呢,是中国物理学会第一名名誉会员呢!

师:谁来学学朗志万,问问这个奇怪的问题?

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在模仿老师的语气,你的模仿力真强!

师:为什么说这是个奇怪的问题呢?

生:因为一个杯子装满了水,放进别的东西,水会漫出来,可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多奇怪呀。

师:哦,关键就是“漫”,看老师做的动作哦!看谁看得仔细。

(师:拿起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往杯子里放入煮熟的鸡蛋,“哗”水漫出来,洒在地上)

生:啊~

师:什么现象?

生:(齐说)水漫出来了

师:杯子里水满了,鸡蛋放进去,水就会流出来,这就是“漫”。

你还见过什么漫出来?

生:喝饮料的时候,把饮料倒到杯子里,杯子满了,饮料就会漫出来

生:喝牛奶的时候,杯子满了,牛奶漫出来

师:这两位同学都特别留心观察生活,真好。

师:“漫”和“流”、“洒”一样吗?

生:流就是水管里的水从水管里流出来

生:血在血管里流

师:洒呢?谁洒过水?请举手。怎么洒水的?做做洒水的动作

生:做洒水动作

师:水满了,往外流,就是漫。它和流、洒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又学了一个新的字。

师:谁还想当当朗志万,问这个奇怪的问题?

生:读

另一个学生:挑战读

生:(评)左笑阳,我请你坐下,因为你的语气没有读好

师:什么语气?

生:句子后面有个问号

师:疑问的语气,还要读出什么语气?

生:奇怪的语气,我来挑战你,柳长青(读)

生:赵子棋,我请你坐下,你的声音不响亮

生:我有不同意见,柳长青,请你坐下,因为赵子棋的“漫”读的比你好

师:你听得真认真,请赵子棋同学领着大家一起来问这个奇怪的问题

生:齐读

师:同学们的学习能力真强,赵子棋刚教大家“漫”读重一些,大家就学会了

师:你听了这个奇怪的问题,是怎么想的?

生:这么有名的科学家,怎么提了一个错误的问题呢?

师:你怎么知道这个问题是错误的呢?

生:我预习时,做了实验

师:你很会学习,有问题时,会自己动手找答案。

生:这个科学家是不是假的呀?

师:你为什么这么想?

生:我也做实验了,知道这个问题是错误的

师:(指大屏幕)我们再来看看这个问题,放进别的东西,水会漫,放进金鱼,水却不会漫出来,为什么呀?

生:不可能,因为一个小石子放进水里,水就会漫,更何况金鱼比石子大多了,金鱼放进去,水一定会漫出来。

师:你拿金鱼和石子的大小做比较,真爱动脑

生:我同意丁子涵的意见,我看过阿基米德有关浮力的故事,我知道一个东西放进水里,水会漫,漫出来的水和东西的大小是一样的,科学家朗志万应该知道这个道理呀!

师:濮恒真不愧是我们班的小书虫啊,你读的书真多。刚才老师看到大家的表情了,都呆了,听不懂,没有关系的,下课以后,我们请濮恒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好吗?

生:(齐)好

师:书上的小朋友听了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同位之间读读

一组同位读

另一组挑战读

生:刘延君,我请你们俩坐下,因为殷孟良读错一个字――“为”

师:板书  “为”这个字应该怎么读?

师:板书“因为”

生:(齐读)“因为”两遍

师:伊琳娜是不是和这两个小朋友想的一样呢?她怎么想?

生:读句子“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又想不出道理来。”

师:你从这句话里知道了什么?

生:伊琳娜爱动脑筋

师:(板书“爱动脑”)伊琳娜不像其它两个小朋友那样轻信别人,她有主见;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像伊琳娜一样动脑筋,不要盲目地随从别人,“不盲从”(板书:不盲从)

师:伊琳娜有了问题,她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往下看

生:读句子“她回到家里问妈妈。”

师:她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回到家里问妈妈。(板书:不懂就问)

你在遇到问题时,有其它解决问题的办法吗?

生:查资料、问同学、问老师

生:问家长

师:这些人都不在我们身边的时候呢?我们可以问我们的“小老师”――

生:字典

师:大家解决问题的办法真不少。那伊琳娜的妈妈告诉她答案了吗?

生:没有

师:妈妈是怎么说的?

(课件: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生:齐读句子

师:你知道妈妈说的这句话数码意思吗?你能给这句话换个说法吗?

生:不能光靠脑子想,不动手,永远不知道答案

生:不能光想,一定要动手做做看

生:只靠脑子想,是不行的,还要动手做一做

师:妈妈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妈妈想让孩子学会动脑、动手

生:妈妈想,我要是把答案告诉孩子,孩子就不会动手自己找答案了

师:这位妈妈不告诉孩子答案,而是让孩子自己动手找答案,这种做法多有意义啊!你们想认识这位伟大的母亲吗?

(课件)

生:哇~

师:这就是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大家一定听说过她,居里夫人是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师:伊琳娜有没有动手做一做?读第五段,看看她是怎么做的

生自由读

师:我们来看看伊琳娜做的实验

(课件:实验动画)

师:你看到了什么结果?

生:读句子“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另一个学生挑战读

一生带领大家齐读

师:如果你是伊琳娜,这时候,你想说点什么?

生:哎呀,我受骗了吧

师:瞧~(看板书图片)伊琳娜多么生气呀!谁能学着伊琳娜生气的样子读读她质问朗志万的话?

生:读“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另一个学生挑战读

一生评并挑战读

又一生:我请王芙蓉坐下,你读得没有连文静读的生气。我来挑战你,连文静。“哼!你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师:她读的和书上不一样,谁听出来了?

生:她加了一个“哼!”

师:还有吗?

生:丁子涵,你读错了,你把“您”读成了“你”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丁子涵:(低头)我太生气了,就读成了“你”

师:哦!所以就不尊重别人了,但作为一个老师,又是个科学家,我们应该尊重他,对不对?你还是应该用“您”的,伊琳娜多么有礼貌啊。但是老师很欣赏你,你敢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非常好!我们给她鼓鼓掌吧!

生鼓掌

师:你认为朗志万是在哄骗小朋友吗?从哪看出来的?

生自由读第七段

师:你什么时候听别人说过“哄骗”这个词?

生:我妈妈在买东西的时候,妈妈说“你的这个东西真的这么好吗?可别哄骗我啊。”

生:妈妈对我说“别和不认识的人说话,他们光哄骗你。”

师:朗志万真的哄骗小朋友了吗?

生:(齐)没有

师:他为什么这样做?

(课件: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生:读“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一生挑战读

生:齐读

师:伊琳娜听懂了吗?她听懂了什么?

生:伊琳娜知道了朗志万没有哄骗小朋友;

生:伊琳娜知道了,科学家的话也有不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师:伊琳娜还生气吗?

生:不生气,她高兴地笑了

师:(把板书中伊琳娜的图片换成笑的)伊琳娜会笑着对朗志万说些什么?

生:先生,对不起,我误会您了

生:谢谢您,让我知道了科学家的话也有不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生:谢谢您让我知道了凡事要多动脑,多动手的道理。

师:你从朗志万的做法里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生:我知道了朗志万没有哄骗小朋友

生:我知道了朗志万这样做是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师:朗志万先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追问为什么,就是想让孩子们动脑筋,发现问题,再自己动手实践,找到答案。他对孩子们的培养这么用心,这多么让人敬重啊!

师:正是由于朗志万的培养和妈妈的鼓励引导,让伊琳娜从小养成了“爱动脑,不盲从,动手做”的好习惯。伊琳娜长大以后,在1939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她就像一朵美丽的花儿在科学界绽放。(边说边完成板书)

师:你们想认识这个像花朵一样美丽的女孩吗?

生:齐说“想”

(课件)

师:这就是伊琳娜在实验室做实验的照片,伊琳娜原名“伊伦•居里”,

法国物理学家,是居里夫人的大女儿。因“新放射性元素的合成”于1939年荣获诺贝尔奖 。(第二幅照片)这是她和妈妈居里夫人一起在做实验。

生:哇~

师:让我们再来齐读一遍课题,好吗?

生齐读课题

师:下面,我们完整地读一遍课文。

(哨声响,下课了)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下节课再分角色读课文,下面看看老师设计的作业吧

(课件:作业套餐)

师读作业套餐

(1、阅读《小马过河》,把读后的感受说给爸爸妈妈或小朋友听。

2、动手做做看:杯子里装满水,在上面放上一张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洒出来呢?

3、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吧。)

下课

《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动手做做看课文原文篇九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的含义。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围绕朗志万的看法展开讨论

1、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的学习,我们知道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

①大家赞同吗?

②文中小朋友和我们班有的小朋友的想法是一样的,谁来读读这两话?

出示:“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③在她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④师小结:是啊!在他们的脑海中,科学家的话就是千真万确的。所以,他们想都不想,脱口而出——(齐读)

二、学习4——5小节

过渡:伊琳娜却静静地坐在那儿,一言不发。(板书:?)

1、回到家会怎么做呢?来,打开书本p60,仔细读读4、5小节看谁最会读书,知道了什么?

2、交流讨论:

①你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不能光想,要动手做做看,

a、能给“光”换个词吗?

b、谁来当妈妈读一读这句话?

女孩子一起来当一回妈妈——男孩子也反串一下当一回妈妈——第1次反串有点不好意思吧?那让女孩子带着你们读一读

②你还读懂了什么?

a、真的?那我们也来做一下实验看看结果,谁愿意上台协助我?

安静!你们现在就是伊林娜,注意仔细观察。(师生合作演示实验)

b、想说什么?

瞧,咱们班小朋友有的生气得都嘟起了嘴巴,有的惊奇得睁大了眼睛。来,带着你们的心情,读一下这句话。

出示: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谁来?

三、学习(6——7小节)

师:是啊!伊琳娜越想越生气,他会怎么做呢?请小朋友默读最后2段,用不同符号分别划出伊琳娜、朗志万的话。

1、谁找到了伊琳娜的话?

出示:“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骗我们小朋友呢?”

①谁给这个句子换1种语气,但句子的意思不变吗?

②咱们读读体会,女生读——男生读——

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那你生气地读读——咱们也来读读。

2、面对伊琳娜的质问,朗志万爷爷却哈哈大笑,他怎么说的?

出示:“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你扮得真象!那您为什么哈哈大笑呢?

谁还想来?朗志万爷爷,您又为什么笑呢?那你带领精灵队读——蓝猫队,咱们也来——

3、听了朗志万的话,这下,伊琳娜的脸上阴转晴,笑得可灿烂了(板书:!)她会说什么呢?

4、让我们和伊琳娜再来感受一下朗志万爷爷的话。

师小结:朗志万爷爷这就是为了让小朋友知道,并不是有名的人说的话都是对的,遇到疑问,我们都要——(齐读课题)

四、回归文本

来,让我们感受整篇课文老师读旁白,小朋友读说的话,注意读好不同的角色。

五、课外拓展

1、过了几个星期,朗志万爷爷又来到了小朋友中问,而且也带来了一个问题——油倒入水中会沉下去

①大家有什么想法:

②那我们回家动手做做看。

2、最后,教师送给大家几句名言。谁来读?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出示:实践出真知。(毛泽东)

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鲁迅)

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培根)

《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动手做做看课文原文篇十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伊琳娜对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感到奇怪。她动手做实验,发现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朗志万知道了,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启发学生懂得对别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动脑筋思考、动手做做看。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这是为什么?”两个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第二部分讲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到家在妈妈的启发下动手做做看。实验结果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

第三部分讲第二天伊琳娜去问朗志万。朗志万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1.渎课文,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意思。

2.懂得对别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动脑筋、思考、动手做做看的道理。

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一条金鱼。

一、导人新课。

1.同学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思考吗?你动手做了吗?(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几个小朋友对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就有不同的做法。那么,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了什么问题?后面发生了什么事呢?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鳞 哄 骗

2.理解词语。

哄骗:用假话或手段骗人。

漫:水过满,向外流。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到家里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果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朗志万知道了,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四、再读课文。

一、指导阅读第一至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说说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2.你觉得朗志万的问题提得怎么样?表现在哪儿?

(问题提得很“奇怪”。表现在“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意思是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

3.分组思考讨论:小朋友的回答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回答?

(一个小朋友说:“这是因为金鱼身上有鳞。”另一个小朋友回答。)

二、指导阅读第四至五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四至五自然段,思考:伊琳娜为什么要动手做实验?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2.伊琳娜为什么觉得他们都没说对?

(“金鱼身上有鳞,水就不会漫出来”和“金鱼把水喝下去了”:都不合乎逻辑。)

3.做实验,体会伊琳娜看到实验结果后会怎么想?

(实验结果水明明是漫出来了,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科学家为什么这么说?是不是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还是妈妈的话正确,不能光想,要动手做做看……)

三、指导阅读第六至七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六至七自然段,画出伊琳娜和朗志万的对话,体会其中的意思。

2.体会伊琳娜话的意思。

(1)出示句子。

“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您作为一名科学家不应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您本来就知道放进—‘条金鱼后,水也会漫出来,还提出这样的问题,哄骗我们小朋友。)

(2)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

采取学生自己练读、评读的形式完成。

3.体会朗志万话的意思。

(1)出示句子,理解意思。

“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什么?

(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别人的话。对待别人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不光要动脑筋想一想,而且还要动手做一做。)

(2)指导读出语气。

4.分角色配合读第六至七自然段。

四、小结。

1.读后,你从伊琳娜动手做实验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2.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组内陈述观点和理论、集体汇报。)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问题( )地微笑

二。按要求积累词语。

例:越想越生气

越 越 越 越 越 越

三、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1.伊琳娜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2.安娜自言自语地说小壁虎跑到哪里去了呢她正在发愁忽然听见莎莎大叫起来妈妈床单上有一只花壁虎快来看呀。

四、按要求摘录书上的句子。

回到家里,伊琳娜动手做实验。她——。哎呀,不一样,水三二。

五、阅读课文片断,并按要求作答。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 )都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 )地笑了。

1.在括号中写出带点词的近义词。

2.乙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朗志万的话是什么意思?

3.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说说你的理由。

《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动手做做看课文原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的含义。

3、动手实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

【教学重点】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鱼缸、金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根据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一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再读一遍题目。师:像“动手做做看”这样的字样在文中出现了几次?都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拿出笔在书上画出相关的语句。

(师板书:朗志万 妈妈 伊琳娜)

2、过渡,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喜欢给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今天他的问题又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他提的问题,并读一读。(指名读)

3、如果当时你在场听到这样奇怪的问题,你会怎么想呢?

4、师:课文中还有两个小朋友,他们是怎样说的呢?请同学们找到两个小朋友说的话,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同桌分角色自由练习朗读。

师引导:我认为这两个小朋友的话应该读出想也不想的感觉来。想也不想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个词来代替?

生答:不假思索、毫不犹豫!

(师相机指导,让学生读出自己的这种感觉。)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师导读,生接读。)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天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生:“一个杯子装满了水……这是为什么呢?”

师: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

生:“一定是金鱼身上有鳞。”

师:另一个小朋友肯定的说──

生:“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师: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但自己也想不出道理来,于是回去问妈妈,妈妈说──

生:“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5、你如何理解妈妈说的话?(投影出示这句话)

⑴ 换词理解“光”。

⑵ 指导朗读: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鼓励性的语气)

⑶ 你怎样评价这位妈妈?

⑷ 如果你遇到什么问题去问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会怎么说呢?

小结过渡:教育的成功是有多种因素的,不要冷落生活中孩子任何一些看来幼稚可笑的问题,充分调动孩子们去亲身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三、学习课文(5~7自然段)

1、伊琳娜受到妈妈的启发和鼓励决定自己动手做做看,我们来重复一下她的实验经过好吗?

(学生动手做实验)

2、师:你听到一位鼎鼎大名的科学家提出一个问题,通过你自己的实验证实与他说的不一样,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3、伊琳娜也是这样想,这样做的。在文中找一找这样的语句,你怎么理解?小组讨论学习:

⑴ 想:“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① 指导朗读“哎呀”。

② 换词理解“漫”。

⑵ 做: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①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您作为一名科学家不应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您本来就知道放进—‘条金鱼后,水也会漫出来,还提出这样的问题,哄骗我们小朋友。)

② “第二天一早”可不可以说:“第二天”或“一早”呢?(着急生气地质问,想得到一个结果。)

③ 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采取学生自己练读、评读的形式完成。

4、体会朗志万话的意思:

出示句子,理解意思。伊琳娜听懂了什么?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⑴ 理解“哈哈大笑”(会心的笑,善意的笑,为有孩子敢于挑战权威而笑,为自己的启发下有孩子去验证而成功的笑。)

⑵ 比较:妈妈:“你动手做做看。”(板书:你)

朗志万:“要动手做做看。”(板书:要)

[妈妈是提出的建议和鼓励;朗志万是启发同学们应该怎样去做;伊琳娜由听了科学家的话的迷茫,到得到妈妈的建议到自己亲身(板书:亲身)去实践,已经证明了一个深奥的道理:(板书:实践出真知)]

师小结: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别人的话。对待别人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不光要动脑筋想一想,而且还要动手做一做。

5、分角色配合读第六至七自然段。

四、总结

1、读后,你从伊琳娜动手做实验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拿出本、动笔写一句话,强调书写。)

2、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组内陈述观点和理论、集体汇报。)

【板书设计】

13、动手做做看  

要你 亲自

朗志万妈妈伊琳娜

实践出真知

《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动手做做看课文原文篇十二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一、导入  

小朋友们,在以前呢,大家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带领下总是能够很快地学会生字,并将生字认会,那么今天老师不参于大家的学习之中,小朋友们通过自学能否将本课的生字给消灭掉呢?

二、识字

1.自主识字。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合作识字。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告诉小朋友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3.识字方引导。

(1)换偏旁识字:慢—漫 篇—骗

(2)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3)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4)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

(5)编字谜识字:士兵的心(志)

三、写字指导。

进行写字教学时,做一做“原来是这样”的发现问题的游戏。教师先做发现示范:示范书写“哄、喝”两个字,然后自言自语:“要想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口字旁得写得高一点,小一点。哦,原来是这样啊!”示范后,先让学生临写一遍,然后请学生同位或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在全班交流。如,“另”原来是“拐”的一半呀!“朗”字左边原来不是“良”!“提、题”是左右结构,“题”是半包围结构,“题”字中“是”的“小脚丫”伸得好长啊!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给以鼓励、总结、概括,再引导学生书写。

一、导入  :

1、复习生字,继续学习本课,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提问。

2、“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自读课文,思考这两个问题。

二、朗读感悟

1、结合交流以上问题,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2、出示生气和微笑两张头像,带着“伊琳娜为什么生气”和“为什么又笑了”两个问题,自主读书思考。读出写伊琳娜生气和微笑的有关段落,说说对上面两个问题的理解。在交流“伊琳娜为什么生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好小朋友、妈妈说的话。小朋友说的话要用肯定、想当然的语气。妈妈说的话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

3、围绕“哄骗”引发争辩:

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结合课文说说理由。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4、.读课文结尾朗志万的话,说说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话。.教师提示下面几中理解引导学生讨论。

(1)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2)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3)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4)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5、再整体读课文,想想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以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三、日积月累

积累自已对自已有帮助的词和句。

四、实践活动

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动手做做看课文原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板书:动手做做看)

上课之前,老师想讲一个故事给小朋友们听,看谁听得最专心.

故事内容:

法国有一个科学家,他的名字叫郎志万,有一天,他对几个小朋友说:"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但是,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有的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有的小朋友说:"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郎志万都摇摇头说:"不对!"你们猜猜这是为什么

1,聚精会神地听故事.

2,学生七嘴八舌谈自己的见解.

通过故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以便于在课文的探究与朗读中体会文章涵意.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吗 那就快来读读新课文吧!

教师巡视学生自学情况,以便随时给以帮助.

1,检查自学情况.你知道问题的答案了吗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读读有关的句子.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

2,指导朗读第5和最后一自然段.(重点读好人物的语言)

3,课件出示这两段中出现的8个生字词:

伊 琳 娜 志

漫 哎 哄 骗

你能用"哄骗"说一句话吗

小结:老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的自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任务完成的又快又好.

1,学生用手指着字,自己朗读课文,寻求问题的答案.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是:金鱼放进去,杯里的水也会漫出来,从第5自然段中看出来的. 郎志万是故意骗小朋友的,从最后一段话中看出来的.

2,学生同桌在一起练读.指名朗读,评价.

3,认读出示的生字.师生合作读,同位读,小组读,男女赛读,开火车读.

指名3~4人说句子.

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独立识字的能力.使学生在自己创设的较为熟悉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符合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则.

三,再读课文,体会理解

哄骗别人本来是一件不好的行为,科学家郎志万为什么要哄骗大家呢 让我们再来认认真真地读一遍课文,体会一下他的用意.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对其他学生提出听的要求.

相机认识剩下的3个生字.

课件出示生气和微笑两张头像,朗读屏幕上出示的句子,谈出对伊琳娜的看法.

1,读指定段的课文,重点读好文中对话.认真听,听后认真评议.

读后谈见解:

科学家是想让小朋友们明白:不能盲目相信别人的话,要动手做做看.

2,师生合作读,范读,小组分角色读,全班齐读.小组交流.

读评结合,可以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朗读过程中,对课文的朗读体现多元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反思,丰富内心感受.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4个上下结构的字"志,智,获,慧".

提示:

"志"要写得上下匀称;

"智"要写得上宽下窄;

"获"要写得上小下大;

"慧"要写得上中下各占三分之一.

认真观察,练写生字.

五,语文实践

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可能会说……

小组交流,选代表班上交流,然后写下来.

《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动手做做看课文原文篇十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的含义。

3、能动手实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

过程方法 创设情境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乐于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具学具

鱼缸、金鱼、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装有沙的小盆。

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实录与反思

一、初读设疑,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7、动手做做看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喜欢给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今天他的问题又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他提的问题,并读一读。

评析:上课伊始,教师提出的悬念就吸引住了学生,并相机提出了读书要求。学生兴致盎然,教室里一片朗朗的读书声。

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勾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学生学完以后)谁来读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生:(一名男生站起来大声朗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不仅找得正确,而且读得流利,声音也响亮,真不错!还有没有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甲:是因为鱼的重量很轻,它浮起来,水就溢出来了。

生乙:是因为杯子很小。所以水会溢出来。

生丙:是因为鱼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所以水溢出来了。

生丁:要知道答案,就应该做做实验!

……

评析:给学生充分说话的空间, 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

二、动手实验,解决疑问

师:看来同学们的看法不一,同学们说得好,百说不如一做,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生(齐答)好!

师:(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

生:(兴奋地齐答)水溢出来了!

师: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生甲:我很高兴,知道了朗志万说的话是不对的。

生乙:通过做实验,我知道了如果自己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就要做实验。

评析: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形式,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没有烦琐的分析讲解,而是充分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自己在动手实验、观察中得出结论。体现了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相结合,语文教学活动化的现代教学理念。

三、回归课文,感情朗读。

师: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生:(找到伊琳娜对朗志万说的话)小声自读,并陆续举手。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

生甲:我觉得应该用生气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因为伊琳娜觉得自己受了骗。(生用生气的语气读。)

生乙:我觉得应该用质问的语气来读。(生大声用质问的语气朗读这句话)

生丙:我觉得应该读出急匆匆的感觉,因为伊琳娜一定是跑着去找朗志万的,她想知道朗志万为什么骗他们。(生用较急促的语气读这句话)

……

(师表扬他们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师:他们的体会各不相同,也读出了自己心中的独特感受,让我们像他们一样,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体会。

生:齐读这句话。

师:课文中还有两个小朋友,他们是怎样说的呢?请同学们找到两个小朋友说的话,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生:同桌分角色自由练习朗读。

师:请一组同桌分角色朗读两个小朋友的话。

生:一组同桌起来朗读。

评析:师让其他同学评读,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生生互动,共同提高。

生甲:他们读得很流利,但我认为第二个小朋友的话应该读得肯定一点,像我这样读

(生大声读,师表扬他的自信与对角色的理解)

生乙:我还认为这两个小朋友的话应该读出想也不想的感觉来。

师引导:想也不想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个词来代替?

生答:不假思索、毫不犹豫!

(师相机指导,让学生读出自己的这种感觉)

生:分男女生读这两句话。

生:齐读这两句话。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导读,生接读)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天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生:“一个杯子装满了水……这是为什么呢?”

师: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

生:“一定是金鱼身上有鳞。”

师:另一个小朋友肯定的说——

生:“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师: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于是回去问妈妈,妈妈鼓励她说——

生:“动手做做看”

师:伊琳娜做了实验,觉得朗志万说的不对,她找到朗志万,大声质问他说——

生:“你为什么要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师: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

生:“我不是……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评析:教师毫不吝惜地给了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

同样是读课文,一次次形式都不一样,而每一次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教师的激励语言无疑为学生注入了催化剂,学生读得那么投入,那样认真,真正从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就感,自我价值和成功自豪感。教师领着学生一起读书,既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概括能力,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又凸现了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走向教材的新教学理念。

四、质疑过渡,深化认识

师:现在,你们赞同“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师板书)

生甲:我同意这句话的说法,因为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

生乙:我也同意这句话,科学家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可能出错!

……

评析:没有教师的说教,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从读书、质疑、实验、探究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出正确的认识。教师合理地、科学地处理了文本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饱含哲理的话,一定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五、拓展实践,深入探究

师: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那其他名人说的话是否都是对的呢?

(向生出示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两个铁球同时从空中落下,十磅重的一定先着地。”)

生:自由发表对论断的看法(气氛十分热烈)

师:看来,对这个论断,大家都有疑问,用什么方法解决现在的疑问呢?

生:做实验!

师:提出实验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把装有沙的小盆放在课桌底下,实验者两只手腕放在课桌边缘,以尽量保证两个铁球处于同一高度,然后在一名同学的口令声中同时将铁球放下。其余同学观察实验结果。做实验至少两次以上,才能填写实验报告。

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师巡视)

(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后,师让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

生甲:我们的实验结果是两个铁球中小的先着地。

生乙:我们的实验结果和他们不一样,是大的先着地。

生丙:我们的实验结果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师:(对实验结果不做评判)意大利的数学家伽俐略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过这个实验,你们想知道实验结果吗?

生:(迫不及待地)想!(师出示题目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短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

师:用波浪线勾出实验结果,横线勾出人们从伽俐略做实验这件事中明白的道理。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短文,并勾画答案。

(生完成后,师让生汇报)

生:(一生站起来回答)伽俐略的实验结果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人们从伽俐略做实验这件事中明白了“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师:回答得非常正确。(板书)

评析:

在对教材内容理解后,“两个铁球”的问题是教师设置的又一个悬念,掀起又一次学习活动的高潮。和前面一样,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读书,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合作意识,创新思维,形成综合能力。

但是,作为语文课,在仅有的40分钟内开展了两次自然科学实验,过多地进行非语文活动,占据了对本课教材的阅读理解时间。是否将这一环节延伸至课外更合理?值得研究。

六、联系生活,以知导行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板书)都会对我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这时候,你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小组内交流。

生:组内交流

(生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

生甲:我哥哥告诉我说金字塔是外星人建造的,我不是很相信。后来,我看《探索》这个节目才知道,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的墓。(师板书:看)

生乙:我同学说蝙蝠是一种鸟,后来我看了一篇童话故事,才知道蝙蝠是哺乳动物。(师板书:读)

生丙:我外婆说用手指月亮,月亮就会割你的耳朵,我问老师才知道,根本不会这样。(师板书:问)

生丁:爷爷告诉我说天上打雷是因为雷公和雷母生气了,后来我查资料才知道,雷是由于带着不同极的云相撞才形成的。(师板书:查)

……

师:看来,其他人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而同学们也采用“看、读、想、问、查”等也是“动手做做看”,真不简单。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谈自己的收获……

师:(总结)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听到别人表达自己意见时,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判断,敢于大胆质疑,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动手做做看。把心中的问号变成经过实践解决后的大大的感叹号!(完成板书)

师: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课文中朗志万对伊琳娜说的话,相信你一定有了新的感受!

生:齐读

评析:始终不忘教学的根本——以人的发展为本。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

关注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启迪学生以科学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现象,使学生终身受益。这是现代教育思想的又一次体现。

七、静思名言,深化认识

师:在本节课将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名言:“实践出真知。”(师出示名言)希望你们永远记住它,让它指引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生:齐读名言,背诵名言。

评析:既注重了语言的积累,又体现了价值观的导向。

八、延伸课外,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师: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可我们实践活动却永远不会结束。老师这里有三个论断,如果你们心中有疑问,希望你们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一去探究。相信你们都会成功!

(师出示三个论断)

1、鸟多的是,是不会灭绝的。

2、鱼靠尾巴在水里游动。

3、吸毒对人和社会都有很大的危害。

评析:课文学到这儿,按理可以结束了。但是,教师又留下了三个有关自然界的、人类的问题,又一次给学生提供实践研究的内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总评:

该课反映了教师对课程改革充满期望,倾注热情,正努力转变教育思想,实践《小语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主要特点如下:

1、该课教师发挥了创新精神,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也具备一定的整合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源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打通了课堂的壁垒,把课内与课外,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个人学与集体学结合起来,把封闭的课堂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

2、教师努力凸现现代教学理念,较好地转换了角色位置。在“大语文教育体系”中,语文教学活动化,实践化,充分发挥学生的才干,引导学生自主地学语文,用语文。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积淀精神,打好人生底蕴,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终身受益。

3、但是,该课在仅有的40分钟内开展了两次自然科学实验,过多地进行非语文活动,占据了对本课教材的阅读理解时间。如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阅读和实验延伸至课外是否更恰当。

反思:

该课也客观地反映了当前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努力实践《小语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的过程中有失偏颇。加强学科间的整合,课内外的结合,否定“教材中心论”是对的,但课本仍是教学的重要凭借,训练语言是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应避免忽视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而过早、过多地进行表演、画画、科学实验等非语文活动。小语课程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需要进一步准确理解和体现。

附板书:

7、

动看科学家

手读哲学家

做想其他人

做问不一定都是对的

看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67875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