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六月的旋律 六月的心下着雪啥意思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4:39:23
2023年六月的旋律 六月的心下着雪啥意思精选
时间:2023-06-06 14:39:23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月的旋律六月的心下着雪啥意思篇一

缓缓如潺水的乐声从琴键上自然地流出来,穿梭在空中,由跳动的音符组成波浪的音乐线划过湛蓝的天际,带来那些震撼人心的风尘往事。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他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但当他了解到官场的黑暗后,他依然还是那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他毅然辞官归隐,“羁鸟倦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淡泊名利,他更愿意守住内心的一片清明,不被世俗所沾染。流动的乐声还是悠远而舒坦。

面对着物是人非,面对着断香残酒,面对着绿肥红瘦,没有同道,没有相知,只有一杯浊酒洗清愁。那愁情深深深几许?蚱蜢舟也无能为力。既然载不动,那就和着孤独化作咸咸的泪,滴在对赵明诚的追忆里,滴在对国仇家和的绵绵思绪里,那个“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李清照。律动似乎也在为她叹息,缠绵而忧伤。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时光漫漫,大浪淘沙,京口北固亭上依然回响着辛弃疾气壮山河的声音。这位“胸怀万里神州,肩负千秋大业”的词人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朽的记忆。乐音也应和着,透出战场的惊心动魄。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曹雪芹看尽沧桑的老眼,墨香四溢却又锐利的笔尖在这红楼集积所有情思,感叹了黑暗与觉醒,道尽了那个世界的种种流连……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繁盛,写尽了豆蔻年华的热烈,亦写尽了这所有盛大繁华掩盖下因男尊女卑而引起的重重悲剧。乐的溪流流尽了尘世繁华。

张爱玲,尘世有多么的繁华热闹,她随手轻轻一揭,却让我们看到那繁花似锦的幕后苍凉的人生淡漠。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的人;她悲天悯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都我行我素、独标孤高。潺潺的乐线也写她飞蛾扑火的半悲半喜。

六月的旋律六月的心下着雪啥意思篇二

想象中的文字,华丽精妙

影影绰绰的令人眼花缭乱

一段又一段缀连成的好词佳句

一旦破裂

就碎落成一地的晦涩

怎样拼凑

才能拼凑出优美单纯的意境?

把情感折叠,

寄托在话中有话间

一直收敛,

一直收敛着自己的情感

最终就收敛进了沼泽中,难以抽离

最终也无法分辨

自己到底是不是无病呻吟

在这段文字里

自己究竟是情感虚拟,还是虚拟情感?

灵感,氤氲在笔锋上,不敢轻易融化

一字一句的挑选,把自以为的完美刻画

当虚浮繁杂的词语崩塌

就把真正的意蕴掩埋

引诱出了大堆的彷徨

字里行间透出的,

只有腐朽的美丽

怎样的婉转,怎样的悲戚,怎样的感慨叹息

才能产生心灵的共鸣

简单明了的精炼

锋芒一般

洞穿了那些烦琐

但真正烦琐的却是

文字的唯美主义

当一切想法露骨,

辗转成文字流洒

却又害怕别人的谈笑

那些无意的误解和友善的嘲讽

但最容易让人忧心的是

猜不透的沉默

于是删改那些真实

变幻成一语双关

有时候,

写文章真得有点让人疲乏

沉淀的感动久了

就会被时间磨灭

最后

回首欣赏

看着自己一笔带出的文章

一阵唏嘘

当赞誉降临时

一味地用谦虚来答复

不是虚伪

而是在那一刻

了解同一个题材里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果不其然,

在领略了别人的作品后

觉得自己着实写的简陋

也庆幸自己一向不曾过度骄傲

在乐谱中,流畅的每个音符,都有自己的节奏

当意韵被扰乱

扣人心弦的音乐就会凌乱不堪

当意韵变得随心所欲

脱俗的音乐就会变成噪音

文字旋律也是这样

我,

最喜欢安静的味道

温馨浪漫的感觉

那种渗透灵魂的美好

但当心中的感受流泻而下

幻化成文字时

字缝里

总仿佛有着雨线之间的断续

总带来些残缺的遗憾感。

镀着夕阳的暖色光芒的落笔

总是被定格在一切的最后

但我却忘了,

我写出的这几百个文字的结局

也许,让它们像夕阳般慢慢坠落

会比较意味深长一点吧

六月的旋律六月的心下着雪啥意思篇三

旋律亦称曲调,是音乐的基本要素。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若干乐音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它建立在一定的调式和节拍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音高、时值和音量构成的、具有逻辑因素的单声部进行的。

它可以是单声部音乐的整体,也可以是多声部音乐的主要声部。在音乐作品中,曲调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也是一种反映人们内心感受的艺术语言。通常认为,曲调是音乐的灵魂和基础。

在曲调进行中存在各种音乐表现因素,但构成曲调也有两个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即曲调线(或称音高线)和节奏。关于音的空间方面:在连续的曲调进行中,由于音高的走向而形成各种直线的或曲线的进行,这些进行类似画面中线条的伸展或起伏,故称为曲调线;关于音的时间方面:相继发出的不同音高的音(即曲调线)和各种音乐节奏的长短、快慢、停顿等表现职能相结合时,曲调才能形成音乐的种种句法和结构。

生动的语言节奏和丰富的生活节奏是曲调节奏的自然基础;语言的腔调、声音的高低、语势的轻重缓急和声调的抑扬顿挫而形成的韵律,则是曲调线的自然基础。调式、曲调线和节奏的有机结合,并通过一定的音乐结构来加以体现,便是完整的曲调。但各种音乐基本要素在不同乐曲或乐曲的不同部分,其表现作用都不尽相同。有时节奏、节拍意义较为突出;有时音高、音色意义较为突出;有时调式的表情具有特殊的意义。不管怎样,它们是完整的艺术统一体,服从于曲调的艺术表现力。

人类最早期的音乐是语言的曲调。它是从人类语言的抑扬顿挫和重读中提炼而成的一种歌唱性的语言。12世纪欧洲的叙事诗人和吟唱诗人的音乐,虽然把诗歌中的抑扬格和长短格的起伏提炼为曲调,但还只是在尊重诗歌音节重读的前提下来加强曲调性的。由此可见,语言中的朗读对歌曲创作起着直接作用。中世纪的后期和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受语言的束缚已较少,音乐的曲调性已开始被重视,那时在理论上都一致强调曲调的作用,并认为生动有力、 富于表情、 甜美和易于歌唱是曲调美的准则。15世纪和16世纪后半期,民歌、艺术性歌曲的创作已十分兴盛,教会的复调音乐盛极一时,其歌词都比较简单,而着重于音乐的发挥。曲调是装饰性的华丽的,在音乐上崇尚严谨和对称美。1590年后,带伴奏的单声部曲调得到很大发展。作曲家们提出了新的主张,并改变了上世纪的乐风,强调在曲调中采用新的表情方式,加强曲调的朗诵性,采用自由节奏,并按歌词字意来加速或放慢音乐速度。17世纪初,意大利的歌剧创作在歌唱性与朗诵性相结合的曲调中发展花腔唱法。由于适当的准许加入即兴创作,使演唱上的“加花”技巧得到发挥,从而大大促进曲调变奏艺术的发展。在声乐创作中,词与曲、语言与曲调性之间的主从关系,几个世纪来作曲家们一直在探索着,并形成之字形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后期浪漫主义音乐,由于滥用半音阶和声,遂使调性失去自然形成的音列中心,于是,在半音和声中曲调艺术日渐衰落。20世纪以来,各国作曲家对音乐创作表现出不同的探索和追求。有些人谨慎地扩大传统音乐的表现力,追求新的曲调美;有些人在保持调性原则的前提下,扩大了调性观念,其曲调发展仍合乎逻辑。即使在音乐发展过程中出现无调性的音乐片断,也只是作为音乐情绪对置的一种表现手段。有些作曲家的作品属于以十二半音平等相处的自由调性音乐,其曲调难于记忆和领会。有些作曲家写作无主题和无调性音乐,即序列音乐和系列音乐。他们采用十二音作曲法,以自由变奏原则来作曲。他们不承认音乐结构中的主题原则,那里很少有一个动机是原样的重复。在曲调进行上经常采用宽距离的音程。在声乐曲调上采用口语曲调,用朗诵式的念唱、或用单纯的朗诵来起主要音乐表现因素的作用。用十二音技法写成的曲调很难得到广泛流传。有些现代主义的音乐作品中,实际上曲调是不存在的。

由于声乐和器乐体裁各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表现在曲调形态上也有所不同。声乐曲调与人的条件和语言习惯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声乐曲调的音域比较窄,如歌性是它的主要特点。器乐曲调与具体乐器的性能特点有直接关系,随乐器的不同而各有差异。一般来说,它比声乐曲调的音域较宽,曲调进行中可有较多较大的音程跳进,音乐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幅度也较大,富于节奏性和技巧性。

从曲调本身的发展规律来看,由于音乐思维性质的差别,可约略分为两种类型,即:歌唱性(咏叙性)曲调和朗诵性(宣叙性)曲调。前者较强调音乐的逻辑性,注意曲调的流畅、平稳,曲调结构的均衡、对称、完整,它善于如歌的表达感情,刻划人物的内心活动;后者较强调语言的特点,其曲调表情,音高起伏和节奏安排也接近人们生活中的口语和表情达意规律。在声乐曲调方面,欧洲作曲家所写的一些朗诵性的宣叙调,由于他们的语言是采用轻重律的,因此对词的音律有相应的轻重要求;字的轻重音必须跟音乐的轻重音相合。所用的节奏比较自由,甚至不受以节拍为单位的小节线限制;曲调线比较单一,可以是断断续续,甚至是同音反复。中国的朗诵性曲调具有自己的独特样式:它固然也讲究语言的轻重音,但并不像外国朗诵调那么严格;可是字音的平上去入、声纽清浊,却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这是中国民族吟诵音乐的一个重要准则。

一般的说,曲调最小的结构单位是动机。作为乐曲开头的动机,要在音程和结构上具有自己的特征,通常隐伏着内在的和声因素,构成个性鲜明的形态,并贯串发展于全曲之中。因此,人们称乐曲的`基本动机是曲调发展的“种子”。但不是所有的乐曲曲调都是以动机为基础的,尤其是歌曲的曲调。由于歌曲是由词和曲组成的,它以语言的音节作为词的基本单位,曲调的基础则是以一种类似乐节的、称为歌腔的乐汇作为它的基本结构。

六月的旋律六月的心下着雪啥意思篇四

;

一颗旋钮,一根指针,手中银色外壳的spinn仿佛注入了老式收音机的灵魂。复古也好,跨界也好,艾利和又一次带给我们别样的体验。

如果你平时做事低调,并且十分怀旧那么spinn是个极好的选择轻轻转动旋钮,让指针选中周璇的老歌时光似乎正在指尖流淌。

作为老式调频收音机的标志,那些形状各异的旋钮与游走于不同频段之间的指针,伴随不少人走过了最为难忘的一段岁月。善于在设计上打动人的艾利和,将老式调频收音机的这一特色移植到最新产品spinn的身上,以旋钮与指针相配合这种既熟悉又特殊的操作方式勾起大家的怀旧心情。

艾利和曾经开创性地设计出了d-click系统,屏幕即按键的独特操控方式使l player等产品大受欢迎。而全新产品spinn则在简洁的机身上以一颗金属旋钮作为整个产品的核心,一旋一按就能实现大部分功能操作。这一与众不同的操作方式并被艾利和命名为spinn technology,除了spinn外,艾利和还会将spinn technology应用到p20等后续产品之中,使搭载这一技术的产品形成丰富的产品线。

在视觉感受上,用户在spinn简洁的界面中能够看到与老旧收音机一样的指针,甚至在不同功能切换过程中这根指针还会小幅晃动,模拟得活灵活现。在触觉体验方面,spinn的金属旋钮非常灵敏,清晰的触点让人非常享受转动它的感觉,舍不得停下。

spinn的另一个特点是除加入旋钮装置之外还采用了触摸操作方式,所有的操作都能通过触摸屏来完成,只不过用旋钮技术的话会让用户更快捷、更“旋”地找到想要的内容。艾利和首次为旗下产品加入了振动功能,不仅在用户触摸每个图标的过程中spinn的机身会以振动作为反馈,当使用旋钮转遍10个功能后,振动也会被用来提醒用户指针已经转回到初始功能。毫无疑问这种模拟与数字相结合的操控方式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喜欢上spinn。

产品亮点

看似简单的spinn,其实处处都暗藏着设计者细致的心思

包装

艾利和的工业设计一向十分严谨,连产品的包装也毫不马虎。spinn的包装尤为突出,它的原型包装采用了一整块银色金属作为盖子,表面螺旋排列的金属发丝纹非常漂亮,提升产品整体品位的同时也与盒子里面做工精美的spinn相呼应,令人爱不释手。

材质

材质的运用向来是艾利和的拿手好戏,spinn也不例外。它以精致而时尚的磨砂面板作为机身正面的主要材料,而背面则采用了温和的白色塑料,这种独特的搭配使握在掌心的部分不会觉得过分冷酷。至于旋钮部分。闪亮的拉丝金属使用户在转动的过程中手指能够感觉到丝丝凉意,一只手可以体验两种触觉。

屏幕

3.3英寸的液晶屏在spinn身上显得格外抢眼,并且这块高品质的屏幕能够带给用户非常惊艳的显示效果。它采用了三星的amoled技术,在体积上它更加纤薄,极高的亮度和对比度使它的显示效果更加自然,颜色也更为生动。此外,这块屏幕的分辨率达到了与psp相同的480×272像素,但是比psp更小的屏幕面积使其显示效果更加细腻。

按键

虽然艾利和为spinn准备了独具特色的旋钮和大尺寸、高分辨率的触摸屏两种操控方式,但是并没有就此舍弃所有的按键。spinn的机身侧面拥有与机背材质相同的5颗白色按键。

功能详解

支持cmmb移动电视播放并且内置蓝牙的spinn,功能绝对不容小觑

转轴

作为spinn最大的卖点,spinn的转轴部分位于机身右侧,直径为14毫米的圆柱分为两段,下部与机身连为一体,并且采用了与机身相同的银灰色磨砂材质。此外spinn的耳机插孔也位于下半段的底部。而圆柱的上半段就是是这颗可旋转、可按压的亮银色令属拉丝旋钮,手感非常不错。

界面

为了配合旋钮的操作,艾利和在spinn的ui界面上下了不少功夫。灰色调为主的操作界面看上去有点怀旧的味道,白色指针的阴影效果也让它看上去更加逼真。实际上这颗指针是不动的,在用户转动旋钮的过程中,10项功能选项依次在指针下滑过,位于指针下方的选项以鲜艳的橙色是示,这让spinn的灰色界面并不显得沉闷。

接口

spinn并没有采用通用性更好的miniusb接口,而是采用了与韩系手机类似的特殊接口。它位于机身底部,承担了数据传输和充电的双重任务。建议用户保存好sppinn的数据线,因为一旦丢失很难找到能够通用的替代品。

设计之路

进入多媒体播放器时代,艾利和的创新设计令人目不暇接

艾利和进入市场之初便以独特的外观设计赢得了用户的欢迎,曾经的“铁三角”mp3播放器和飞碟一样的便携cd机令人印象深刻,也为艾利和培养了最早的一批粉丝。看过下面这些打着深深“艾利和”烙印的产品,你就会明白设计师们是如何设计出spinn这样一款令人过目难忘的产品来的了。

mplayer

数码厂商中,与迪士尼合作推出相关产品的不在少数,然而像mplayer这样设计得如此自然的却并不多。它不仅拥有米老鼠可爱的外形。还将操控方式与外形完美结合。轻轻旋转两只耳朵便可以选曲、调节音量的独特设计让人爱不释手。

lplayer

这是一款小巧可爱的产品。2英寸的屏幕几乎占据了整个机身正面,同时简洁的机身表面几乎找不到任何按键。这是因为ldlayer继承了艾利和独有的d-click操控方式,它的屏幕即按键,轻轻按压屏幕的四边就能够实现功能选择以及选曲等操作。

aplayerii神秘和美轮美奂是人们看到aplayer ii后最先想到的两个形容词,这是因为它的整体厚度比usb的金属芯片厚不了多少,圆柱型的耳机插孔反而显得粗壮不少。在闪亮的金属外壳下aplayerii集成了fm收音、音乐播放以及录音功能。

domino

作为最常用的数码产品之一,u盘并不具备太多的技术含最,各厂商无不在u盘的外观方面费尽心思。艾利和让自己的优盘变得更小了。小巧到只有3厘米多点大小,而且超级简洁的外观看上去无疑就像一张多米诺骨牌,坡形的usb接口让我们对它爱不释手。

p20

p20是一款采用硬盘作为存储介质的产品,内置120gb或160gb的硬盘。据称p20是内置sd卡插槽的最小多媒体播放设备。也是世界上首款采用4.1英寸1670万色amoled显示屏的产品。在操控方面p20采用了艾利和spinn技术。拨盘式操作方式让人对它十分期待。p20支持图片浏览、数字多媒体广播众多功能。

相关热词搜索:;

六月的旋律六月的心下着雪啥意思篇五

;

摘 要:本文讨论这样几个问题:中华绘画的“线”有着怎样丰富的内涵?曲线旋律使中华诗、书、画达到了怎样的融通?在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建筑、园林、雕塑、图案等中华传统艺术中又各有怎样的表现?中华民族的线型思维基于怎样的文化背景?本文追溯了中华传统绘画中“线”的发生发展,接着,从诗、文、书法的曲线旋律入手,分析了中华诗、书、画的融通,剖析了中华其他艺术中的曲线旋律,最后,论述了中华传统艺术线化的形成背景。“线”的概念有显有隐,或表现为构图,或表现为造型,或表现为图案,或表现为曲线流动的气韵。本文认为,线条传达了时代的精神面貌,传达了工匠和艺术家的情感与人格,曲线音乐般的旋律美,表现出中华传统艺术的独到美感。

关键词:中华传统艺术;曲线旋律;文化传统;艺术精神;美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j02文献标识码:a

本文讨论这样几个问题:中华绘画的“线”有着怎样丰富的内涵?曲线旋律使中华诗、书、画达到了怎样的融通?在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建筑、园林、雕塑、图案等中华传统艺术中又各有怎样的表现?中华民族的线型思维基于怎样的文化背景?本文中,“线”的概念有显有隐,或表现为构图,或表现为造型,或表现为图案,或表现为曲线流动的气韵。线条传达了时代的精神面貌,传达了工匠和艺术家的情感与人格,曲线音乐般的旋律美,表现出中华传统艺术的独到美感。

一、从不自觉到自觉——中华绘画“线”的丰富内涵

(一)民间绘画的曲线旋律

中华绘画对“线”的运用,可以上溯到原始岩画、新石器时期彩陶与战国时期的帛画。湖南长沙出土的战国帛画《人物御龙图》),用线条勾勒出一个男子头戴高帽,身穿长袍,驾驶着一条巨龙在飞驰,像列御寇乘奔驭风,非常轻快,华盖下的璎珞都飞起来了。整幅画告诉我们,早在战国时期,中华绘画线条立骨的特点已经确立。

敦煌北魏至盛唐的壁画,突出地表现出了音乐的旋律。魏窟壁画的飞天给人强烈律动的美感。到了隋唐,飞天的线条就圆转柔曲了起来。透过隋窟飞天的线条,我们看到的是壮硕但还不够精熟的隋代气象。初唐壁画中飞天周围,散布着大大小小的花骨朵,洋溢着大地回春、春日融融的气象;盛唐壁画中的飞天,天空百花飞舞,云卷云舒,大圆小圆绕来绕去,线的旋律既缠卷,又奔放,太美了(图1)!一幅画就看出了一个时代。敦煌榆林25窟墙壁上的《经变图》,反弹琵琶伎乐天举手投足都在划弧,大旋涡,小旋涡,一个旋涡接一个旋涡,满壁是风带衣袂线条旋转,满壁都流淌着曲线的旋律。敦煌元代洞窟壁画上还有飞天,仍然是大圆弧小圆弧绕来绕去,空有缠卷之“形”,奔放的“气韵”却削弱了。

选自敦煌研究所《敦煌壁画幻灯集》山西芮城永乐宫三清殿元代壁画《朝元图》上(图2),三百多个天神组成了浩浩荡荡的朝觐行列。天神的头不是安排在一条水平线上,而是高低起伏。把天神的头顶连起来看,分明看得出几条翻滚的波浪线,就像大海的浪涛浩浩荡荡从远到近扑了过来。天神的衣纹线条又像瀑布般地往下倾泻,冠帽、头饰、手的细碎曲线像潮水中飞溅的浪花。水浪般的气势有横的走向,有竖的走向,有主旋律,有次旋律,有很紧的曲线圆涡,有很长很舒放的曲线,松紧长短形成了对比。稷山青龙寺腰殿西壁元代壁画云纹虬曲,人物衣纹也虬曲,不像三清殿人物衣纹瀑布般地倾泻。永乐宫壁画给人“流水泄地”般的气势美,青龙寺壁画给人“春云行空”般的舒卷美。

北京西郊石景山区翠微山南麓,法海寺大雄宝殿保存着多幅明代壁画。《帝释梵天图》仙女衣服上用真金粉一朵一朵描出衣花,细若秋毫,狗耳朵里的绒毛也一根一根画了出来。而从整体上看,色彩过黯,线条的穿插竖一根斜一根,比较纷乱。它画得再细,也没有办法与永乐宫、青龙寺壁画比试高低。

(二)对绘画“线”的自觉追求和理论探讨

对绘画“线”的自觉追求,是晋唐以来的事情,晋唐文人把对绘画线条表现力的探求上升到了理论层次。东晋画家顾恺之,以“骨法”、“骨趣”、“天骨”、“奇骨”论画(见《论画》),他所说的“骨”,是绘画的骨骼,是线。顾恺之以绘画实践映证他的理论,《洛神赋图卷》、《女史箴图》美感不在人体,而在线条,画史称赞他的“高古游丝描”“紧劲连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也就是说,顾恺之画上循环连绵的线条,表现出了他这个人超逸的气质。南齐谢赫《古画笔录》提出绘画“六法”,把“气韵生动”放在第一位,而把“骨法用笔”放在第二。唐代张彦远进一步探讨“骨法”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画一样东西,画得像要靠“骨气”,也就是“立骨”里面要有“气”的运行,而“立骨”里面气的运行,以作者的立意为根本,最终落实在用笔上。为什么文人会用“骨”、“骨法”、“骨气”、“天骨”、“奇骨”、“骨趣”来形容中国绘画的线条呢?中国人非常注重骨相,汉魏人特别重视“风骨”,人们往往用“建安风骨”形容汉魏诗文,三曹七子的诗歌都表现出了凛凛风骨。可见,在中国绘画之中,“线”已经不是造型的从属,而有了表现主体人格的意义。

自从顾恺之创造“春蚕吐丝”般的线条以来,中国绘画线条的面目越来越丰富。唐代吴道子画道释画,被唐人形容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被宋人形容为“吴带当风”([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他发明了一种称为“莼菜条”的线条,以快速运笔、激烈变换笔锋造成强烈律动。《地狱变相图》,“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使人毛骨耸然,又感觉线条变化的美。北宋武宗元向吴道子学画,和吴道子又有不同,《朝元仙杖图》(图3)线条精心组织,如丝弦乐般地流淌。李公麟完全用墨线在纸上勾勒形象,无论《西园雅集图》,还是《维摩演教图》,人物都体态娴雅,意气超然,表现了李公麟宁静淡泊、温和内敛的内心世界,一种区别于以往勾勒填彩、洗尽铅华的画法——白描,从绘画粉本到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南宋山河破碎,时代召唤刚猛强硬的画法,李唐《采薇图》上,石头见棱见角,皴如刀劈斧削。和“斧劈皴”相应,李唐没有用“春蚕吐丝”般的线条来画伯夷和叔齐这样不食周粟的义士,而自创“折芦描”,线条像芦苇叶子那样宽窄变化并且时有折断。“斧劈皴”和“折芦描”,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李唐面对金人侵略的强硬态度。

元代前期,汉族文化受到了抑制,如大漠秋风般的元杂剧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元后期,南方文人文化重又复兴,文人画表现出不与统治者合作的闲适清逸。把元代刘贯道的《消夏图卷》(图4)与南宋李唐的《采薇图》放在一起比较,李唐的画给我们雄强的审美感受,刘贯道的画给我们文雅的审美感受。晚明《历代名公画谱》,绘画的题材变了:才子佳人,吟风弄月;绘画的形式也变了:线条多样,充满着世俗的情趣。陈洪绶《西厢记插图》(图5)则在复古中创新,以线条的排叠形成节奏,以线条的穿插组织画面黑、白、灰大的色彩关系,荷叶上织出密集短线构成的网,形成了一个灰面,就把白色的荷花给挤了出来。所以,这幅画虽然整体都是线描,并不是远看只见若有若无的线,而是有黑、白、灰大的色彩关系,平面分割非常之好,黑白灰的穿插变化非常之好,线条古拙,有中国画少有的视觉冲击力。这说明中国古代的画家也在进行着形式的探索,陈洪绶走在了最前面。他的形式探索,可以说是惊世骇俗。

相关热词搜索:;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68126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