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杠杆的应用教案 杠杆的课程设计篇一
课时:1课时
教学要求:
1.知道使用杠杆的三种情况: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及每种杠杆的特点.
2.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指出它们的支点、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会确定力臂;指出属于哪一种杠杆.
3.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和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具:托盘天平(或学生天平)、案秤.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知识
问:1.从上节实验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2.什么是杠杆的支点?
3.什么是杠杆的动力臂?
4.什么是杠杆的阻力臂?
强调动力臂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画垂线.不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这节我们学习杠杆的应用.
板书:二、杠杆的.应用
二、讲述三种杠杆
杠杆在生活中、生产中应用广泛,使用杠杆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把各种杠杆分为三类.
让学生阅读课本“三种杠杆”.读完后让学生说出三种杠杆和它们的特点.教师归纳后写在黑板上.
板书: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
(2)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
(3)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
三、分析实际的杠杆
问: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
(学生回答)
让学生逐个分析课本图13-5中的4个杠杆是哪一种杠杆.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每个杠杆的示意图,找4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写明属哪种杠杆.其他同学在自己练习本上画.教师巡回检查.然后一起讨论4名同学在黑板上画的对不对.纠正错误,强调如何正确画力臂.
引导学生分析费力杠杆的好处:省距离.以缝纫机踏板为例.再让学生自己分析镊子.
让学生自己分析省力杠杆省了力,但要费距离.以图13-5中的橇箱盖为例.
四、天平和秤
用天平、案秤称物体,使学生认识它们是杠杆.
让学生分析它们各属于哪种杠杆.
讨论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等于被称物体质量的道理.
讨论案秤和杠秤为什么用质量较小的砝码可以平衡质量较大的物体.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略)
介绍学生阅读“我国古代的杠杆”.
杠杆的应用教案 杠杆的课程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几个名词,会确认并画出力臂;
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了解杠杆的一些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中的几个概念,知道什么是杠杆。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进一步学会分析归纳实验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社会生产、生活,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培养学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难点:1、理解力臂概念,会画力臂,会分析杠杆受力。
2、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
教学器材:木板、钉子、钉锤、木棍,木块,砖块,绳子,钩码,杠杆,刻度尺,弹簧测力计,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用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故事导入;
2、木板上钉一个钉子,请一位同学上来拔钉子。然后用钉锤拔。
3、出示砖块、木块、木棍、细绳等,请一位同学上台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情景,激发学生激情。
二、讲授新课
1、根据刚才同学演示的情景,说说什么是杠杆。学生得到杠杆的定义。
什么是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练习:分析一个同学拿一根木棍拖着走,这根木棍是杠杆吗?
2、根据刚才同学演示的情景,认识杠杆的几个名词。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练习:根据刚才同学演示的橇砖的例子认识支点、动力、阻力。
3、分析杠杆受力,注意是杠杆受力,不是杠杆施力。动力通常是人施加的,阻力如何确定,我们假定杠杆转动,那么物体阻碍杠杆转动,阻力与杠杆转动的方向相反,作用点在杠杆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1)撬杠撬石头的图
(2)火钳夹煤块
4、力臂的画法:教师说明力臂的画法:首先确定杠杆的支点,再确定力的作用线。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画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线上,符号指明哪段线段是力臂,并写出字母l1或l2。力臂常用实线画出。如果动力臂与阻力臂重合,可用大括号表示。
练习:
(1)学生将上图的力臂画出。
(2)羊角锤拔钉子,如果动力要最小,如何画动力
5、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用同学上台模拟图,演示并讲解什么叫杠杆平衡。
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静止不转动或杠杆匀速转动。今天研究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不动的平衡。
(2)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①参照教材图13、4-5,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为什么要改变几次钩码重和位置
③分组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④学生填写数据,并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实验数据,找出规律。
(5)学生交流发言,最后总结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练习:
1、从平衡条件可知: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例如课本中的抽水机,加在抽水机手柄上的力是200牛,如果动力臂是80厘米,阻力臂20厘米,求阻力?
2、(1)在上面实验中,如果将两个钩码(质量均为50g)挂在右端4cm处,则在右端10cm处要用多大的力才能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方向如何?
(2)用弹簧测力计演示、验证。
(3)如果将弹簧测力计改为斜向上拉,则读数会如何变化?
6、杠杆的应用
(1)、学生阅读课文,学习三种类型的杠杆。
省力杠杆:l1>l2,杠杆平衡时,省力但费距离,如撬杠撬石头的
费力杠杆:l1
等臂杠杆:l1=l2,杠杆平衡时,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如天平
(2)请同学们举例,生活中都有哪些杠杆,分别属于什么类型?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呢?
三、小结知识
(1)什么叫动力臂?什么叫阻力臂?
(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四、课后练习
1、画出节后练习第3题各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杠杆的示意图,画出它们的支点、动力和阻力,学生分别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教师巡回指导,最后进行讲评。
2、分析指甲剪刀有几个杠杆?分别是省力还是费力?
杠杆的应用教案 杠杆的课程设计篇三
高骏(安徽省宣州区新田中心初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第一文库网技能
1.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的计算。 3.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2.通过对杠杆的研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从生活中的实例,建立杠杆模型的过程,了解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使学生勇于并乐于参与科学探究,增进交流
与合作的意识,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3.通过杠杆分类及应用的学习,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领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对于一些属于杠杆的简单机械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感性认识,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工具的能力。通过有关力的`知识的学习,对力的知识、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平衡概念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另外,学生已学会了天平的调节,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做好了铺垫。这些对杠杆的认识是感性的,但这些认识可能肤浅、片面,甚至错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积极地去观察、讨论、猜想、探究,从中归纳出杠杆的特征及平衡条件。
杠杆知识是前面几章力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和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基础。本节内容由“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生活中的杠杆”三部分构成。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突出教学重点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好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加深体验。本节的教学难点是画杠杆的力臂。为了使学生能较准确地画力臂,教师有必要讲清力臂的概念,但课堂上不宜花费过多的时间训练,否则会影响本节重点的教学。
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杠杆示意图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
三、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许多属于杠杆的工具入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观察、分析,从而抽象出杠杆概念。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得出平衡条件。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基本理念,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教师)铁架台、杠杆、钩码、大剪刀、钳子、大镊子、羊角锤、起子、钉有钉子的木板、未启封的饮料;(学生)铁架台、杠杆、钩码(50g,8个)、弹簧测力计(5n 量程)。
五、教学过程
举出实例或联系
拿出自己事先准实际生活备的实物,踊跃地中的实例
上讲台操作,其余进行学学生进行观察并习,再现
生活情景,激发
讨论。
观察与思考学习兴
后回答:工具在转趣。 动,可以省力,有
锻炼
一个固定点,工具没有变形。
观察投影片,
对照自己使用工具的情形,确认这
些特点的存在。 明白“支点”
对构成杠杆的重分析实际要性。
观察黑板上
问题的能力。
杠杆的应用教案 杠杆的课程设计篇四
杠杆这节课可以有如下两种教学思路:
第一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然后介绍杠杆的五要素,并通过作图来强化。再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二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只介绍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然后由跷跷板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并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在实验过程中,再加入用弹簧测力计斜拉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此引入力臂。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上述两种思路中,您赞成哪种方法,理由是什么?谈谈您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及设计意图。
我的选择是第二种思路。
一、设计意图
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是一种物理模型,杠杆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本节的教学难点是对动力臂和阻力臂的认识,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设计理念,并考虑学生对模型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可以先创造一个环境,让学生通过“做”来体验杠杆、认识杠杆。再通过学生熟悉的跷跷板创设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物理环境,引导学生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然后通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体现自主学习和探索精神,提高发现式、探索式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满足他们创造的愿望,获得施展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
二、设计思路
我是如此设计的,首先根据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其共同特征,来认识杠杆。
(2)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会画力臂
(4)能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实验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兴趣以及关注历史、关注科学的意识。
根据目标和本节教材特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难点
力臂概念的建立,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及认识过程
要求学生课前准备:
(1)寻找生活中与杠杆相关的图片和工具,例如:各种用途的剪刀(理发剪、手术剪、手工剪、园艺剪等)、指甲剪、镊子、钳子、羊角锤、钢丝钳,螺丝刀等。
(2)绘图工具:直尺、铅笔
杠杆的应用教案 杠杆的课程设计篇五
1、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在几块木板上定几枚钉子,让学生讨论如何拔出木板上的钉子,提供的几种器材,找几组同学比赛来进行。看那组用的方法的最多,最省力的是哪种方法?
投影:日常生活中使用工具的画面(撬棒、压水井手柄,羊角锤撬钉子),引导学生找到这些工具的共同点。在讨论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后,引出杠杆的特点: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引导学生交流日常生活中见过或者使用过哪些杠杆?进一步加深对杠杆的认识。
(通过创设学生常见的又充满趣味的情境来引出研究的内容,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启发引导,鼓励猜想。
在上面比赛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在比赛中发现有什么秘密,引导学生画出杠杆的三要素(动力,阻力,支点)。并猜想杠杆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省力又不费力?可能是什么原因?在这一环节中根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的研究,来判断什么时候杠杆是平衡的,什么时候是不平衡的,从而认识几种不同的杠杆。
出示“小跷跷板”和天平,请学生分析出动力、阻力和支点。教师模拟跷跷板和天平实验,引导学生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
投影:由此可见杠杆的平衡除了与力的有关,还与力的有关。
做推门游戏,找两个同学来推门(男同学力气大,让其作用点靠近门轴一些,女同学作用点离门轴远一些),引导讨论:为什么男同学难以取胜?交换两位同学施力的位置,(但男同学施力的方向变化)现在为什么他还难以获胜呢?
投影: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除了力的大小、方向之外,还与力的
有关。
改变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和改变力的方向,从这两个方面都能影响杠杆平衡,猜想它们共同的物理本质是什么呢?
(再次为力臂的知识做好铺垫)。
3、悉心辅导,设计实验。
安排学生分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主要让学生用平衡架来进行实地研究。因为平衡架是在两边各挂钩码使其平衡,学生对把平衡架的实验结果与杠杆原理联系起来有一个思维的转化过程,并且让学生找到支点、阻力和动力这三个点,充分地预测,进行实验验证,获得一组正确的数据。
在实验过程中,除用钩码做三次实验外,再加入用弹簧测力计,先竖直拉,再斜拉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此引入力臂。
教师引导学生画出力臂,并板书示范力臂的画法。
讨论:在探究实验中,为什么要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
(这种设计思路,易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力臂的概念,引导学生画动力臂、阻力臂,能突破难点,能卓有成效的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4、组织讨论,获得结论。
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实验结论,让学生成为“杠杆平衡条件”的“发现者”、课堂的主人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最后让学生将自行研究自己带来的各种类型的工具和杠杆的平衡条件,对杠杆进行分类。认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特点。让他们找到生活中应用到杠杆原理的地方,以及为什么要应用杠杆的道理。他们对一些工具提出改进意见,并设计改进方案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
讨论:1、用一只弹簧测力计能测出一头大象的重吗?
2、阿基米德说:“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杆子我能撬动地球”,他的说法能实现吗?
(让学生学会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能力;此环节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1、什么是杠杆?2、杠杆平衡的条件;
杠杆的应用教案 杠杆的课程设计篇六
教学目的:
知识要求:
1. 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
2. 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能力要求:
1.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物理结论的能力。
德育要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并能运用解决简单问题能力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示意图,且能正确找出各种器具的支点。
教具:
抽水机模型、瓶起子、镊子、扳手、羊角锤、天平等,跷跷板挂图,细线
探究性实验:杠杆平衡、杠杆和支架(不带刻度)、钩码若干、刻度尺
课型:
探究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看录像片或图片
看录像片:
(1)古代埃及人用杠杆搬动巨石修金字塔。
(2)游乐园里小朋友玩跷跷板。
(3)农村里从井里提水的压水机的杠杆。
(4)钓鱼。
(4)缝纫机的脚踏板。
师: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简单机械,如钳子、板手、螺丝刀、瓶起子(出示实物)等。有些机械是复杂的,如车床、收割机等复杂机械由许多简单元件组成,其中象杠杆、滑轮等,初中我们主要研究杠杆、滑轮。
(二)新课教学:
阿基米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这说明杠杆能产生巨大的力。那什么是杠杆呢?
大家看这些装置有什么特点?
学生:有一个绕着转动的固定点,一根绕着固定转动的硬棍。
[演示]
撬棒撬石头的投影片。
[板书]
1. 杠杆:
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师:杠杆是不是一定是直的?“硬棒”如何理解?
学生:看图理解。
师:“硬棒”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状也可是各种各样,可是方的、圆的等。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杠杆的结构及有关名词:
对照杠杆撬石头投影片讲杠杆结构。
[ 板书]
杠杆的七要素:
注:画力臂方法:(1)确定杠杆支点和力作用线;(2)用直尺或三角板作支点到力作用线垂直距离;(3)标明力臂。动力和阻力可以在支点两侧,也可在支点同侧,当力与杠杆某部分重合时,力臂才恰好是杠杆本身一段长度。2. 杠杆平衡条件:我们知道天平平衡时才能读数,这时横杆这根杠杆平衡了,这时左右盘质量有什么特点? 探究: 我们现在探究一下杠横平衡条件。 现有杠杆和支架,但没有刻度,如果在一边用细线挂钩码(支架原来平衡),一边不平衡,现在如何使其平衡? 生:找几个同学做几次,使钩码在不同位置时,杠杆平衡,并记下钩码个数和力臂长度(用刻度尺测量力臂长度),记在课本表中(使用前调节使杠杆平衡) 师:大家观察上表数据发现什么特点?总结出杠杆平衡条件。[ 板书]
杠杆平衡条件:略
这个条件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师:如果动力是阻力二倍,那么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
验证杠杆平衡条件(使用带有刻度支架)介绍实验目的方法。
3.杠杆的应用:
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呢?引导学生阅读“科学世界”归纳杠杆的分类及各类杠杆的特点。
(1)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省力杠杆 特点是省了力但费了距离
(2)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费力杠杆 特点是费了力但省了距离
(3)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等臂杠杆 特点是不省力也不费力
请学生分别举例。
小结:
1. 本节课主要掌握动力等七个要素,能够熟练找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并能正确作图。
2. 能够用杠杆平衡条件解答简单问题。
杠杆的应用教案 杠杆的课程设计篇七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杠杆》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杠杆的分类;
2.能说出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画杠杆的力臂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杠杆的分类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79面,完成下面填空:
省力杠杆: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的杠杆叫 省力 杠杆;
费力杠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的杠杆叫 费力 杠杆;
等臂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的杠杆叫 等臂 杠杆;
钓鱼杆、铡刀、筷子、啤酒瓶起子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铡刀、啤酒瓶起子;
辨别省力、费力、等臂杠杆,你的方法是看动力臂与阻力臂大小关系.
●小组讨论
1.跷跷板属于上面的哪类杠杆?托盘天平呢?说说你的看法。
解:等臂杠杆.
2.说一说你身边还有哪些杠杆属于省力杠杆,哪些属于费力杠杆?哪些属于等臂杠杆?分析使用各种杠杆的好处.
3.分析各种杠杆,完成下表:
●教师点拨
●跟踪训练
1.如图所示,下列工具的使用,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
a b c d
2.如图所示的四种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b)
a.独轮车 b.镊子 c.钢丝钳子 d.扳子
3.衣服夹是一种常用物品,如图所示给出了用手捏开和夹住物品时的两种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当用手将其捏开时,它是费力杠杆
b.当用其夹住物品时,它是费力杠杆
c.无论用手将其捏开还是夹住物品时,它都是费力杠杆
d.无论用手将其捏开还是夹住物品时,它都是省力杠杆
学习指导二、杠杆的应用
●小组讨论
如何画出使杠杆平衡时的最小动力?结合下图给同学们介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技巧.
●教师点拨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杠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识别出杠杠,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计算
3.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画杠杆的力臂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杠杆、铁架台、钩码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阿基米德能够说出这句“诳语”的原理是什么?
学生:“杠杆”
学生阅读本节教学目标
【自学指导一】:杠杆
学生认真阅读课本76页,带着下面的问题把重点知识用横线画出来(2min)。
(1)什么是杠杆?
(2)认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教师讲解:
1.利用图片,引出杠杆的定义,并指出注意事项
2.杠杆五要素
首先强调杠杆的三大要素,支点,动力、阻力
再利用图片引出力臂
动画演示力臂的画法(本节重点)
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练习力臂画法:画出下面杠杆(一根铁棒)的力和力臂。
总结杠杆的五大要素:
练习:
读出下图两个力旳力臂l1= cm, l2= cm,
利用上面的练习题,提出问题,杠杠在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自学指导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生认真阅读课本77页,并填写学案(3min)
1. 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2. 猜想与假设
(1) f1+l1=f2+l2
(2) f1 · l1=f2 ·l2
3. 设计并进行试验
教师讲解: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步骤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学生动手进行试验,并填写表格中的数据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练习
1. f1=15 n,f2=75 n,l1=15 cm,l2=___。
2. 如图是搬运砖头的独轮车,车箱和砖头所受的总重力g=800n,推车时,人手竖直向上的力f应为多少n.
省力了还是费力了?
利用上题中的问题引出生活中的杠杆
【自学指导三】:生活中的杠杆
学生认真阅读课本79页,并观察下图的杠杆,带着下面的问题把重点知识用横线画出来(2min)
(1)省力杠杆的特点?
(2)费力杠杆的特点?
(3)等臂杠杆的特点?
教师讲解:
利用图片展示不同的杠杆,分析受力大小,以及力臂长短总结杠杆的种类及特点
杠杆的应用教案 杠杆的课程设计篇八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三种杠杆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三种杠杆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及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能根据三种杠杆的概念对常用的杠杆进行归类。
教学难点:能正确画出杠杆示意图,找出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剪刀、钳子、瓶起子、镊子、指甲剪、天平、杠称、杠杆和支架、钩码、弹簧测力计、线。
学习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什么是杠杆的一点两力两臂?
2、什么是杠杆的平衡条件?
3、请几位同学支黑板上画出事先画在黑板上的杠杆的示意图,在画完杠杆的示意图后,进行点评,巩固力臂的画法。
二、创设情境
对上述的杠杆从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进行归类,得出三种杠杆,这三种杠杆在应用各有哪些优缺点。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展示汇报
1、三种杠杆
⑴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画出各杠杆的力臂,根据三种杠杆的概念,并判断哪些是省力杠杆?哪些是费力杠杆?
⑵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后回答以下问题。
①省力和费力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②省距离和费距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①问中是指比较动力和阻力的大小。若动力比阻力小,则省力。反之,则费力。
引导学生说出①问中是指比较动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和阻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的大小。若动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比阻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小,则省距离。反之,则费距离。
⑶根据上述的分析推断一下,等臂杠杆的情况是怎样?
2、生活中的杠杆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并说明它们属于哪一类杠杆,如:
剪刀瓶起子筷子镊子钳子钢笔写字钓鱼杆铡刀指甲刀起钉锤天平
课堂作业
1、下列杠杆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费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____、
a、筷子b、镊子c、钳子d、托盘天平e、杆秤f、瓶盖起子g、钓鱼杆h、道钉撬i、扫帚、理发剪刀、铁匠剪刀l、羊角锤m、火钳n、船桨
2、在使用杠杆时,需要省力,就必须使用动力臂______阻力臂的杠杆;需要省距离,就必须使用动力臂______阻力臂的杠杆;天平是一个_______杠杆、
典型例题
1、最大力臂问题、
例1、如图所示,要把球滚上台阶所用得力最小,画出所用的最小的力的方向及作用点、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力的变化、
例2、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竖直拉至水平过程中,力f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三、拓展提升
1、用撬棒撬起一石块,沿不同方向用力作用于撬棒,哪个力最小()
af1 bf2 cf3 d都一样
2、如图所示,一根不均匀的木棒,用细绳悬挂起来,恰好平衡,若从悬挂处锯段,将木棒分成两段,则()
a粗端重 b细端重 c一样重 d无法确定
3、用一杆秤称物体质量时,误用了一个较重的秤砣,称出的物体质量比实际值()
a偏大 b偏小 c一样重 d无法确定
4、在下图中,要把石块用最小的力撬起来,在图中画出这个力的方向及其作用点、
5、请画出将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木块向右抬起时所需最小的力的示意图、
6、(选作)如图所示的杠杆在细绳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已知小球的质量是5g,放在距支点10c处,a点到支点的距离是10c,求细绳的拉力、(g=10n/g)
杠杆的应用教案 杠杆的课程设计篇九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的计算。
3.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2.通过对杠杆的研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从生活中的实例,建立杠杆模型的过程,了解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使学生勇于并乐于参与科学探究,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3.通过杠杆分类及应用的学习,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领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对于一些属于杠杆的简单机械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感性认识,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工具的能力。通过有关力的知识的学习,对力的知识、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平衡概念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另外,学生已学会了天平的调节,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做好了铺垫。这些对杠杆的认识是感性的,但这些认识可能肤浅、片面,甚至错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积极地去观察、讨论、猜想、探究,从中归纳出杠杆的特征及平衡条件。
杠杆知识是前面几章力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和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基础。本节内容由“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生活中的杠杆”三部分构成。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突出教学重点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好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加深体验。本节的教学难点是画杠杆的力臂。为了使学生能较准确地画力臂,教师有必要讲清力臂的概念,但课堂上不宜花费过多的时间训练,否则会影响本节重点的教学。
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杠杆示意图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
三、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许多属于杠杆的工具入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观察、分析,从而抽象出杠杆概念。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得出平衡条件。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基本理念,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教师)铁架台、杠杆、钩码、大剪刀、钳子、大镊子、羊角锤、起子、钉有钉子的木板、未启封的饮料;(学生)铁架台、杠杆、钩码(50g,8个)、弹簧测力计(5n量程)。
杠杆的应用教案 杠杆的课程设计篇十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杠杆的作用(在什么条件下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以及杠杆在实际中的应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人只有了解了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利用自然和改造自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从实践中领会省力、省距离杠杆的区别,并初步归纳出杠杆中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简单机械实验盒、钩码、镊子、钳子、剪子、起钉锤。
2.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撬棍应放大一些)、重物。
3.教学课件(杠杆上三点示意图),实验记录表(课本p45放大图)。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出示演示重物、撬棍。
提问:你能利用这根棍子,比较省力地抬起这个重物吗?(指名演示撬重物)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杠杆
(1)分组实验1(用直尺撬砖)。
实验时先让学生用一小拇指抬起砖,然后组装好撬棍用小拇指撬起砖。
(2)讲解。(出示杠杆三点示意图)
当这根棍子,按实行的方法去撬重物时,它就不再是一根普通棍子了。它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这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杠杆。(板书课题)、在杠杆上有三个着力点。杠杆上被小石头支撑的那一点,叫做支点,杠杆两端围绕支点转动。被重物压的那一点叫做重点。手对于杠杆用力的那一点叫做力点。(边讲解边在示意图上出示名称)
(3)分组指出杠杆三点位置。
分组组装好撬砖的杠杆,每人在杠杆上指出三点的位置。
2.指导学生认识扛杆的作用
(1)讨论:
通过以上的实验,你知道了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
谈话质疑,使用杠杆是不是一定能省力?有什么情况下才能省力呢?
(2)分组实验2(用直尺橇砖
移动支撑小木块的位置,改变支点位置或改变力点位置,再用小姆指用力压杠杆有什么感觉?
实验后讨论:使用杠杆一定省力吗?什么情况下省力?
(3)分组实验3(杠杆尺定量实验)。
讲解:为了准确地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①出示杠杆尺实验装置。(杠杆尺左2格挂100g钩码,教师手压杠杆尺的右端。)
提问:请同学指出这个杠杆上三点的位置?(个人思考,小组讨论,指名演示)
②分组实验。
按教师演示的方法组装好杠杆后,学生在右侧1~5格处用力,使杠杆平衡,感觉一下用力有什么不同?
(1格处费力,2格处不费力,3~5格处省力。)
③谈话:为了更准确地测定出力的大小和杠杆省力的规律,我们在力点上悬挂钩码使杠杆尺平衡,来测定力的大小。
讲解:距离按格记量,力的大小按钩码数量记量。按表中规定进行实验。
演示1栏填表。
①分组实验(表中2~6栏)。
②汇报实验结果。(填出演示记录表)
(4)讨论。
①6次实验可分成哪三种类型?(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大组汇报)
实验1、2:支点到重点距离=支点到力点距离
实验3、4:支点到重点距离>支点到力点距离
实验5、6:支点到重点距离<支点到力点距离
②三组实验的结果:
实验1、2:重物(力)=拉力(不省力、不费力)
实验3、4:重物(力)<拉力(费力)
实验5、6:重物(力)>拉力(省力)
③根据以上的分析,谁能找出使用杠杆工作的规律?
讨论后填写思考题。
3.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应用
(1)分组观察剪子。
思考:剪子是由几个杠杆组成?找出三点的位置。分析剪子工作时力的关系。
(2)分组观察镊子。
思考:镊子是由几个杠杆组成?找出三点的位置。分析镊子工作时力的关系。
(3)你知道还有哪些工具利用杠杆原理设计的?
(三)布置作业
观察哪些装置应用了杠杆原理:分析它的三点,研究它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思考:为什么有的工具设计成费力的。
杠杆的应用教案 杠杆的课程设计篇十一
杠杆的教学设计
主备人:陈毅伟
反馈目标:
1、能够准确的画出杠杆的力臂。
2、能从常见的物品 中 科学抽象出杠杆。
3、能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有关计算
4、能够运用力与力臂的关系画出最小的力。
反馈步骤:
① 小组互查上节课学习内容,学生有问题可通过独立思考、交流、互查来完成。 (约5分钟)
②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讨论黑板的上例题及学生提出的问题。 (约 40分钟)
例1:画出图中杠杆示意图中f 1 、f 2 的力臂
本题是考查学生对力臂的理解及能不能准确画出力臂。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是①找不到支点和力的作用线。②力臂画成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点拨:要正确画出力臂按照以下步骤进行①找杠杆。②找固定点(支点)。③找力的作用线。④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距离。
例2: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本题是考查学生能从生活中的实物中抽象出杠杆并对杠杆进行分析能判断出是哪类杠杆。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是①不会找杠杆。②找不到杠杆中的五要至素。③不知道杠杆的分类依据。
点拨:①可以把抽象出的杠杆画出来。②在抽象出的杠杆上画出杠杆的五要素。③找到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关系,判断出是哪类杠杆。
例 3 :把一个油桶绕着支点c推上台阶,在无滑动时,图中最省力的施力方向是( )
a. m b. n
c. p d. 以上三种方法所用的力大小是一样的
本题考查学生会 从实物中 抽象出杠杆并能理解杠杆在哪种情况下最省力。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①找不到最长的力臂。②不能正确画出力的方向。
点拨:①最长力臂通常是圆的直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杠杆的总长,即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②如果支点在杠杆的一端则两力的方向相反;如果支点在两力的中间则两力的方向相同。
例4:学校组织同学们到农村参加社会活动,小强第一次学习挑担子,他做了以下的实验,请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扁担的质量忽略不计)
(1)他先在长为1.2m扁担的两端各挂上50n的重物,担子很快就被水平地挑起来,这时他的肩膀应放在扁担的什么位置?
(2)接着,他又在扁担的a端加上50n的重物,如图所示,但他掌握不好担子的平衡,请你帮助他计算出肩膀应距b端多远,担子才能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本题考查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及运用。
本题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①不能确定力臂的长度。②所列的式子中用x表示未知量。③不能用准确的格式书写物理解题过程。
点拨:①因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的方向与杠杆是垂直关系,所以两力臂的和就是杠杆的总长度。②物理学中的物理量都有专用的字母表示,不能用其它字母代替。③正确的书写格式是写公式、代数据、得结果。
例5: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在没有挂钩码时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螺母向_______边旋一些(选填“左“或“右”)。
(2)调好后,第一组按图(乙)进行实验,第二组按图(丙)进行实验.你认为第________组实验更好,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考查学生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过程的再理解。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①不会调节平衡螺母。②力臂的定义 理解不透 。
点拨:调节杠杆平衡时,平衡螺母的移动方法是 哪边高往哪边移 。②力臂与力的作用线的 位置 关系是垂直,图乙中不便于测量f 1 力臂,而图丙中f 1 的力臂就是ob的长度。
准备展示
教师分配任务,小组内稍作准备,在优等生的帮助下由本组中等及以下学生展示。
展示提升
这一环节中鼓励中等及以下学生来展示,其它同学可以在该名同学展示完毕后进行补充。
学习收获交流与总结 (约 5分钟)
用 5 分钟时间小组讨论,学习这一 节 的感受与体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内容可以涉及课堂展示,学生表现等 。
教师总结 (约 5分钟)
概括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的表现,以激励性语言为主。
杠杆的应用教案 杠杆的课程设计篇十二
关于杠杆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工具和机械单元第2课,在前一课,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从课本开始,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认识杠杆、轮轴、滑轮及斜面等几类简单机械。本课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省力与费力的规律。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杠杆。从生活中的撬棍引入杠杆,与今天的课堂对接起来,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进入学习状态。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如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上的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分析出杠杆的特征,从而让学生能够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
认识一些生活生产中的杠杆。
第二部分:研究杠杆的秘密。
这部分内容是本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通过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杠杆是省力还是费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如果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则杠杆是省力的; 如果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则杠杆是费力的;并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杠杆现象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屡见不鲜了,但孩子很少对其进行理性分析。有些孩子可能在其他书籍或电视上对杠杆有所理解,但是孩子的这种理解并不清晰,他们所建立的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而不是科学认识。本课的教学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分析使用撬棍的过程,观察撬棍工作的特点,从而认识杠杆类工具。并通过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认识杠杆这类简单机械可按省力情况分成三类:省力的杠杆、费力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杠杆有三个主要位置: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杠杆有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三种。
过程与方法
1.利用杠杆尺的模型做实验,研究杠杆的省力、费力和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
2.学会正确收集实验数据,通过正确收集实验数据和结果的分析与分类,得出科学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科学实验中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
2.养成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科学学习习惯,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杠杆的作用,通过对杠杆尺的研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杠杆的简单原理,利用得到的实验数据解释生活中的杠杆问题。
教学突破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自感知,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和讲授给学生。本着以科学课标的精神指导科学教学的原则,遵循课标中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论,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可以对教材内容做适当处理。在学生探究时,教师有扶有放,在教学活动中将讲解与指导相结合。在学生分组实验之前,老师先和一名同学合作完成实验,目的是让学生看清实验步骤,明白实验的注意点。在师生合作完成示范实验之后,引领学生分组合作,经历这么一个科学探究过程——多次实验、收集数据、初步结论、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教师:木棍、大石块、撬棍撬石头图片等。
学生:简单机械盒、支架、杠杆尺、钩码盒、杠杆尺的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机械和简单机械。
2.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一个学生上来也搬不动)
哎,总得想个办法呀!能不能用我们学习的简单机械来帮我们完成这件事呢?用什么工具呢?
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板书:杠杆 二、新课探究
活动一:认识杠杆。
什么是杠杆?
1、出示撬棍撬石头图片。
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结合撬棍撬起讲台和教材内容,分析杠杆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定义。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出示第四页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
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5、学生画三个点,老师巡视指导。
6、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找出三个点的正确位置。
7、分辨杠杆
观察第4 、5页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分别找出三个点)
8、学生通过逐一的观察分析,说出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简单说明理由。
9、集体交流,最后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回答,给出正确答案。
活动二:研究杠杆的秘密。
1、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
2、教师对杠杆尺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进行介绍。
3、教师提问: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六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 ?还有其他方法吗 ?
4、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六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
5、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第6页的“杠杆尺的记录表”内。
6、学生动手实验,并按要求记录数据。
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填写:省力情况有( )种,费力情况有( )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 )种。
7、学生对所得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然后回答表格下面的问题。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8、学生分析数据,说出大体意思,但表达不够简洁和完整。
9、师生一起对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即
杠杆的规律:
(1)用力点的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的支点的`距离,则杠杆是省力的;
(2)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的距离,则杠杆是费力的;
(3)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的距离,则杠杆是费力的。
三、拓展活动
1、思考: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
2、学生思考,各组回答自己的操作步骤。
3、老师引导发现:左边钩码个数×左边格子数=右边钩码个数×右边格子数。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总结。
教师补充完整:1. 杠杆的三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杠杆的规律:
(1)用力点的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的支点的距离,则杠杆是省力的;
(2)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的距离,则杠杆是费力的;
(3)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的距离,则杠杆是费力的。
3.发现杠杆尺:左边钩码个数×左边格子数=右边钩码个数×右边格子数。
五、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阅读资料库“阿基米德撬地球的故事”回答下面的问题。
阿基米德说:“只要给我一个_______,我就可以撬起地球。”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695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