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成考专升本语文知识点重点 成考高升专语文必背古诗篇一
作家作品
王安石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进行过变法。
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为文要“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
北宋年间,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进行了一次变法,遭到了司马光等人的反对。司马光写了一封信给王安石,抨击新政。本文是作者的复信。
主旨
这封书信,驳斥了保守势力对新法的种种责难,表示了坚持改革,决不动摇的决心
疑难词句
1、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鲁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重念:又考虑;反复:书信的往来;具道;详细说出来。
2、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辟:批驳;难:责难;壬人:小人。
3、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胥:与;非特:不仅仅。
4、如今当一切不事事。事:动词,做。事:名词,事情。
全文翻译
安石陈言:
昨日承蒙赐教,我私下认为跟您同游共处,彼此友好的时间已经很长,而议论事情常常看法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彼此所持的政治主张多有不同的缘故。即使我强作解释,最终也一定不会被谅解,所以只简略地写了一封回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可是又考虑您对我厚意看待,在书信往来上我不应简慢草率,所以今天我详细地说明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原谅我。
大凡读书人所争论的,最主要的是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名义和实际的关系明确以后,那么天下一切事物的道理也就可以认识清楚了。如今您所用来指教我的,是说我侵夺官吏的职权、无端惹事生非、与民争夺财利、拒绝别人的劝告,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我却认为,接受皇上的命令,议订法令制度而在朝廷上讨论修正,再交给有关部门的官吏去实施,不算是侵夺原来官吏的职权;奉行古代贤圣之君的政治主张,以兴利除弊,不能说是惹事生非,为国 家整理财政,不能算是征敛财富;驳斥谬论、责难那些巧言谄媚的小人,不能说是拒绝别人的.劝告。至于说到埋怨和指责新法的人很多,那是我本来就预料到会是这样的。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的生活已经不是一天了,士大夫多以不关心国家大事、附和流俗、讨众人的欢心为好。皇上却要改变这种状况,而我又没有去考虑敌人之多少,就想出力帮助皇上与他们对抗,那么,这些人怎么会不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怨恨、反对的主要是老百姓,不仅仅是朝中的士大夫而已。盘庚没有因为有人反对、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迁都的计划。做事先考虑好怎样做合理,然后采取行动,认定做得对就不要有什么后悔的缘故。
如果您责备我在位的时间长久了,没能帮助皇上有大的作为,以施恩惠给百姓,那么我不辞其咎;如果说如今应当什么事也不做,只要墨守前人的陈规就行,那么,这就不是我所敢领教的了。
没有机会见面,我对您的敬仰到了极点。
学习要点与难点
本文是一封书信。属于驳论。
本文批驳的反面论点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
本文驳论是驳论点,分为三部;一、确立论辩双方公认的判定是非的标准,即名实是否相符。二、将对方攻击自己的言论归纳成五个论点;三、逐一加以批驳;要把批驳的论点,与批驳的内容相对应掌握;
重要段落简析
文章的第二段
作者将对方攻击自己的论点归纳成五点,侵官,生事,争利,拒谏,致怨。然后一点一点加以批驳。要注意掌握批驳的论点与批驳的内容之间的联系。
作者理论的原则是:名实是否相符。
作者在回信中,做到既坚持原则,又不伤和气。表面上十分客气,但骨子里坚
定改革不动摇,柔中寓刚。
在批驳“致怨”时,分为两层:第一层,指出致怨的原因在于社会风气不好;
第二层,用盘庚之迁的历史事实论据,类比自己改革到底,决不动摇的决心。
成考专升本语文知识点重点 成考高升专语文必背古诗篇二
《山居秋暝》(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王维盛唐诗人,盛唐山水田园派代表作家。
其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作品集是《王右丞集》
《山居秋暝》是一首五言律诗,山水诗。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描绘了山中秋天傍晚雨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陶醉自然景色,乐于归隐,不同流俗的生活情趣。
二、课文串讲
1——2句:交代时间,地点,并创造一个雨后清新,宁静的总体氛围;
3——4句:描写天上明月,地上清泉,一高一低,一静一动;
5——6句:描写人的声音,看到渔舟晚归,一听一看。
7——8句:借春写秋,表达作者归隐的意愿。
学习要点
全诗分为三部分。前两句为第一层,中间四句为第二层,后两句为第三层。
掌握“空”字的含义。
“空”字表现雨后山间的清新,静谧,自然的变化带给人的是一种恬淡,闲适的心情。
掌握“秋”字在全诗中的作用。
点出了时令,呼应了诗题,点染了意境。
重点掌握动静相衬,视听结合的特点。
全诗有泉声,笑声,有月光,水光,有松,竹,石,莲,有月照,泉流,人归,舟诗中描写空山雨霁,明月照松,浣女夜归,渔舟唱晚的美丽图景。所表现的是诗人心旷神怡的心境。“明月松间照”写静:“清泉石上流”写动,“竹喧归浣女”写听,“莲动下渔舟”写视。全诗以静为主,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体现了诗情画意的完美结合。
三、写景用白描手法。
全诗这一切描写色彩不浓艳,声音不喧嚣,采用白描手法。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749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