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练素描排线优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30 07:11:04
怎么练素描排线优质
时间:2023-04-30 07:11:04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怎么练素描排线篇一

线条是素描训练中塑造对象的主要手段。对初学者来说,掌握线条的曲直轻重极为重要。在练习线条过程中,要注意用笔的方式,落笔时要体会手、腕、肘的运动对线条的影响,画出线条轻重、浓淡、疏密的关系,让线条在平稳、自然、有序、顺畅中得到轻松的展现。正确的排线是两端轻,中间重的线条,方向一致,疏密匀称,能变换排线方向,一层一层加深,切忌乱涂。

排线的方向,通常由右上方向左下方往返进行排列。这种方法与人的生理相适应,这种排线的方法在素描中用得最多。也有自上而下,自左至右进行的。为了表现或者衬托某一个物体,往往是先按照它的边线形状进行排线,然后,再由右上方至左下方进行排线。

一根根线条的轻重,直接影响着画面深浅调子的变化。在排线时,要避免线的两端深,中间浅,要力求线条均匀。因为调子的获得,不是一次排线所能达到的,常常需要多次排线才能成功。在第二次排的线不要与第一次排的线相平行。如果第一次与第二次的排线相平行,势必造成有线条重复显得太深,而有些又造成空白,使调子不均匀。要让前一次排线与后一次排线交错进行,要使线与线交错成扁棱状。这样,线条的多层排列就可以达到预想调子的目的。

为了表现一个弧形面,可由深至浅或由浅至深进行排线。也可以采用由密至疏或由疏至密的方法进行排列,钢笔画就是使用这一种方法。

中锋、侧锋、平锋、粗线、细线、疏线、密线、长线、短线、排线后加擦再排线。

1、拿笔不要拿的太前,拿在三分之二的地方。

2、排线时,手臂离画架要有差不多一个手臂的距离,因为这样才能舒展的开。

3、画短线时,一定不要保留画长线的'画法,只要手腕的摆动。

4、画瓷器的时候,线条一定要排细,可以排几条线,就用橡皮擦在上面轻轻擦几下,这样可以显得更细腻。

在素描作画的时候,先是打型,等画出大体轮廓以后就是需要进行素描排线了,素描排线是为了塑造素描作品的黑白灰(明暗),那么如何素描排线?什么样的排线才是正确的?其实这样的问题是素描基础当中最常见又不起眼的问题,但是这样的问题也是关键的。

首先画好素描排线就要有一个正确的握笔姿势,正确的握笔姿势,可以分为两种,持棒式和握笔式,可以参考下图:

(持棒式-建议大家多练习)用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拿笔与手掌下,如下图,中指起到辅助作用。用拇指左右摆动,在画面形成规则的接近平行的一排线。在用持棒式方法的时候,笔和画面大约在35度角左右就差不多,手和手腕不要接触画面,如果难掌握,可以用小指做支撑点,也可以用手腕自然的上下画出线条。

这种方法就是平时的写字姿势,如下图,这种的握笔方法可以用在面积小的暗面,或者在单体塑造的时候,这种方法用的很多,不像持棒式是在面积大,握笔式很容易掌握,就想写字一样画线条。总之还是要大家多练习,多实践吧。

素描是无数条不规则的线条外加独特的塑造方法组合而成,而不管用到什么方法,素描的最终目的就是更好的呈现出接近完美的作品,其中排线是必不可少的素描方法之一。

最美丽的素描排线线条是两头轻中间重,练习不同的排线技巧可以更好的运用到素描作品当中。如图:

1、顺手的平行排线,有次序的顺手排线(如图)

2、重叠的排线样式,简单的说就是在一块区域多画几遍第一种方法。复杂的说:“在排完一遍线后,再重叠二遍三遍线条。这时线条几乎看不见,成为一个完整的色块。”如图:

3、交错的排线方式,简单的说,就是在画过第一遍排线以后,再在上面铺上第二层不同方向的排线,两遍之间的方向依照菱形最好,与整体画面相协调,简称和谐。

4、转折排线,接近物体形态结构的排线形式,能更好的塑造物体的形态。

最后总结一下,在素描塑造的同时,排线是运用最多的一种表现形式,掌握好握笔不一定能画出好的排线,但是不会握笔就一定不能画出好的排线,所以说,排线还是要自己多练,多学,在画交错排线的时候,不要画井字形排线和带钩的排线,那样效果都不好。一手好的排线能辅助的让素描接近更高层的水平。

s("content_relate");

【如何练习素描排线】相关文章:

1.

新手素描如何排线

2.

如何学习素描

3.

美术素描练习要点

4.

新手如何学习素描

5.

如何提升素描能力

6.

美术素描练习步奏方法

7.

创意素描的练习要点

8.

素描练习四大要点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76347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