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张谔朗读 九日张谔全诗翻译(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30 14:53:04
九日张谔朗读 九日张谔全诗翻译(六篇)
时间:2023-04-30 14:53:04     小编:zx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日张谔朗读 九日张谔全诗翻译篇一

九日

张谔

秋来林下不知春,一种佳游事也均。

绛叶从朝飞著夜,黄花开日未成旬。

将曛陌树频惊鸟,半醉归途数问人。

城远登高并九日,茱萸凡作几年新。

1.请简要分析颈联哪些内容表现出“佳游”?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2.本诗体现出怎样的情感基调?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5分)

参考答案

1.一是回家时间晚,还多次将树上的鸟儿惊扰;(2分)二是喝酒喝到半醉,连回家的路都弄不清了,以致几次问人。(2分)不直接写游之“佳”,却写游罢之态,让人自然联想到游时之盛,给人以想象空间,留有无穷余味。(2分)

2.平和欢愉的情感基调。(2分)主要从两方面看出来:一是景色之丽,(1分)比如“秋来林下不知春”、“绛叶从朝飞著夜,黄花开日未成旬”;一是游兴之盛,(1分)比如颈联。两方面均能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且语言顺畅,加1分。

注:本题共5分,如果有要点而无具体分析,最多4分。

九日张谔朗读 九日张谔全诗翻译篇二

九日置酒和重九阅读附答案

九日置酒

【宋】宋祁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重九

【明】鲁渊

白雁南飞天欲霜,萧萧风雨又重阳。

己知建德非吾土,还忆并州是故乡。

蓬鬓转添今日白,菊花犹似去年黄。

登高莫上龙山路,极目中原草木荒。

8.请简要赏析两首诗的首联在描写景物、营造的意境方面的不同。(6分)

9.宋祁的《九月置酒》一诗中,中间两联描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

8.①宋诗通过对晚秋时节早晨美丽景色、高高的土台、繁复的帷帐、胡笳欢快的节奏的描写,营造了轻松、欢快的意境。②鲁诗通过对重阳节南飞的大雁、苦寒的秋霜、萧萧的风雨的描写,营造了萧索、悲凉的意境。(6分)

9.①颔联,写登高和饮酒两个场面。“邀欢”“促饮”写出了高朋满座、觥筹交错的盛况,表现了诗人和朋发饮酒尽欢的情感。(2分)②颈联,写登山所见。诗人把酒临风,游目骋怀,只见经过秋雨刷洗之后,天宇澄澈、秋容清淡,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情怀。(3分)

九日张谔朗读 九日张谔全诗翻译篇三

秋来林下不知春,一种佳游事也均。

绛叶从朝飞著夜,黄花开日未成旬。

将曛陌树频惊鸟,半醉归途数问人。

城远登高并九日,茱萸凡作几年新。

1.请简要分析颈联哪些内容表现出“佳游”?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2.本诗体现出怎样的.情感基调?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5分)

九日张谔朗读 九日张谔全诗翻译篇四

九日张谔的阅读答案

九日

张谔

秋来林下不知春,一种佳游事也均。

绛叶从朝飞著夜,黄花开日未成旬。

将曛陌树频惊鸟,半醉归途数问人。

城远登高并九日,茱萸凡作几年新。

8.请简要分析颈联哪些内容表现出“佳游”?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9.本诗体现出怎样的情感基调?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5分)

参考答案

8.一是回家时间晚,还多次将树上的鸟儿惊扰;(2分)二是喝酒喝到半醉,连回家的路都弄不清了,以致几次问人。(2分)不直接写游之“佳”,却写游罢之态,让人自然联想到游时之盛,给人以想象空间,留有无穷余味。(2分)

9.平和欢愉的情感基调。(2分)主要从两方面看出来:一是景色之丽,(1分)比如“秋来林下不知春”、“绛叶从朝飞著夜,黄花开日未成旬”;一是游兴之盛,(1分)比如颈联。两方面均能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且语言顺畅,加1分。

注:本题共5分,如果有要点而无具体分析,最多4分。

赏析

诗人联系两年来客寓夔州的现实,抒写自己九月九日重阳登高的感慨,思想境界和艺术造诣,都远在一般登高篇什之上。

首联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诗人在客中,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秋佳色。诗人酷好饮酒、热爱生活的情态,便在诗行中活现。

颔联诗笔顿转。重九饮酒赏菊,本是古代高士的传统,可是诗人因病戒酒,虽“抱病”登台,却“无分”饮酒,遂也无心赏菊。于是诗人向菊花发号施令起来:“菊花从此不须开”!这一带着较强烈主观情绪的诗句,妙趣神来,好像有些任性,恰好证明诗人既喜饮酒,又爱赏菊。而诗人的任性使气,显然是他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使然。这一联,杜甫巧妙地使用借对(亦即沈德潜所谓“真假对”),借“竹叶青”酒的“竹叶”二字与“菊花”相对,“萧散不为绳墨所窘”(《诗人玉屑》),被称为杜律的创格。菊花虽是实景,“竹叶”却非真物,然而由于字面工整贴切,特别显得新鲜别致,全联遂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

颈联进一步写诗人瞩目遐思,因景伤情,牵动了万千愁绪。诗人独身飘泊异地,日落时分听到一声声黑猿的啼哭,不免泪下沾裳。霜天秋晚,白雁南来,更容易触发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诗中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作对照,很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原来他对酒停杯,对花辍赏,并不只是由于病肺,更是因为乡愁撩人啊!

尾联以佳节思亲作结,遥怜弟妹,寄托飘零寥落之感。上句由雁来想起了弟妹音信茫然;下句哀叹自己身遭战乱,衰老多病。诗人一边诅咒“干戈”象逼命似的接连发生,一边惋惜岁月不停地催人走向死亡,对造成生活悲剧的根源──“干戈”,发泄出更多的不满情绪。这正是诗人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

此诗由因病戒酒,对花发慨,黑猿哀啼,白雁南来,引出思念故乡,忆想弟妹的情怀,进而表现遭逢战乱,衰老催人的感伤。结尾将诗的主题升华:诗人登高,不仅仅是思亲,更多的是伤时,正所谓“杜陵有句皆忧国”。此诗全篇皆对,语言自然流转,苍劲有力,既有气势,更见性情。句句讲诗律却不着痕迹,很象在写散文;直接发议论而结合形象,毫不感到枯燥。写景、叙事又能与诗人的忧思关合很紧。笔端蓄聚感情,主人公呼之欲出,颇能显示出杜甫夔州时期七律诗的悲壮风格。

九日张谔朗读 九日张谔全诗翻译篇五

[明]张岳

张祖,字彦宗,以字行。十三岁,父祖继殁,独奉母以居。

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祖疑之,入白母。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遂避匿。未几,斩指事觉,诏逮捕戍边。犯者言张某始与某辈约如此。逮久弗获。会天变肆赦,乃归。室中空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是时,诏民田八顷以上家,择子若①孙一人为吏。县檄至,祖挥之弗受,执卷奋曰:“吾而吏耶?”令白按察司,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使者熟视之,曰:“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遂挟以去。

祖既通儒术,兼晓九章算法。时方行方田②令,即以其事属之。文案盈几,祖精勤不舍,昼夜栉理而错画之,皆有绪可按据。

建文时,祖为吏部吏。未几,云南布政张公召入为尚书,于属吏多所更易,独言张某老成,守法不易也。时帝方与方孝孺辈讲求古治,经济之事多变太祖旧章,章奏日下吏部。祖密言于曰:“高皇帝起布衣,有天下,立法创制,规模远矣。为治当责实效。今法制已定,日有变更,未必胜于旧,徒使异议者以为口实,盍先其急者?”紞深然之,而夺于群议,不能用。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紞曰:“无逾祖矣。”授留守知事。

及靖难师渡江,祖为安吉县丞。紞被谴自经③,舁尸归,属吏无敢往视,祖独往经理其殡。殡毕,哭奠而去。时人义之。

安吉在万山中,向多逋民④,隐田不以自实,财赋甚少。祖至,清勤自持,敬礼贤士大夫,与讲究磨砺。在职九年,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不可胜计。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⑤输税,免其罪。声称著闻,以最荐升湖广按察司经历。行至吴桥卒,惟一子扶丧归。

(摘编自《小山类稿》)

[注]①若:或者。②方田:指方田均税法。紞被谴自经:朱棣登位,张紞被解除职务后自杀。④逋民:逃到本地的百姓。⑤占籍:自外地迁来的成为有户籍的当地居民。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绳吏之法尤峻 绳:捆绑。 b.即以其事属之摇 属:交付。

c.无逾祖矣 逾:超过。 d.不可胜计 胜:尽。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张祖尽于职尽责的一组是(3分)

①闽中法令严核 ②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

③昼夜栉理而错画之 ④为治当责实效

⑤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 ⑥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输税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祖为逃避服役而断指出走,遇赦后见家境衰败,于是决定发愤读书以振兴家门。

b.建文年间张祖在吏部做小吏,上司张紞非常赏识他,认为他办事老成,笃守法令。

c.吏部尚书张紞自杀后,属吏中只有张祖敢出面料理丧事,当时的人认为他有情有义。

d.张祖任安吉县丞九年,因政绩卓著,考核获得最高等级,被推荐升任湖广按察司经历。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3分)

译:

(2)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3分)

译:

2.(3分)a

3.(3分)d

4.(3分)a

5.(6分)

(1)您是我们这一类的人,不要在县里受委屈。

(2)恰逢(要)增设一位京卫知事,皇帝下令吏部挑选适合的人。

九日张谔朗读 九日张谔全诗翻译篇六

长安九日诗阅读理解附答案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⑴.从诗的前两句来看,诗人当时处在一种怎样的境地?请用一个成语表述。

⑵.在第三、四句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3分)

【答案】

⑴身不由己、无可奈何、形单影只

⑵含蓄地表达了思念家乡、牵挂亲人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1分)。诗的前两句写自己虽已随着雁离开了家乡,但心却在追逐家乡的云,表明自己的心还牵挂着家乡。诗的后两句写自己想到故乡家园中的菊花今天又开了几朵,表面是挂念家乡的菊花,实际上是借此表达对家乡的怀念之情(2分)

【解析】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诗人在回扬州途中经山东微县微山亭所咏的`这首重阳小诗,就在强烈的故乡之念中,流露出亡国的隐痛。

流云南逝,大雁南归;后两句言所想之境:故乡篱菊,花事何如?但实景虚象,绝非随意拈来,而是精心择用。这样,故土之眷尽在这眼前、远处的景物之中;亡国之恨,则全蕴于景点构成的图画里

赏析:

《长安九日诗》是南朝陈诗人江总的一首诗。该诗创作时间是陈国归隋后,创作地点是诗人回扬州路上的经过的山东微县微山亭。该诗歌抒发了江总的思乡念和亡国痛。

诗人在回扬州途中经山东微县微山亭所咏的这首重阳小诗,就在强烈的故乡之念中,流露出亡国的隐痛。流云南逝,大雁南归;后两句言所想之境:故乡篱菊,花事何如?但实景虚象,绝非随意拈来,而是精心择用。这样,故土之眷尽在这眼前、远处的景物之中;亡国之恨,则全蕴于景点构成的图画里。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76906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