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发芽日记300字(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01 20:44:05
大蒜发芽日记300字(五篇)
时间:2023-05-01 20:44:05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蒜发芽日记300字篇一

下种

以前看到妈妈种大蒜,我心里总想试一试。这次,机会终于来了。放学时,老师布置我们每人回去搞一次小种植。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找来一个花盆,在里面放入泥土,又问妈妈要了一颗大蒜子,把大蒜子放入泥土中,还为它盖上一层土,生怕它挨冻。妈妈说:“不对,大蒜子的头应该朝上,还要露出一点。”说着,帮我挖出刚放入土中的子,尖的一头朝上,轻轻插进土里,只露出一点尖尖的小脑袋,新奇地看着外面的世界。我急忙舀来一杯水,一边给它浇水一边喃喃地说:“大蒜大蒜,喝足了水,快点发芽。”

盼望

11月27日 星期六 天气:晴

一大早,我就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跑到窗台边看看大蒜有没有发芽了。我左看看,右看看,大蒜丝毫没有什么变化。“是不是水浇得太少了?”我摸着脑门直纳闷。大蒜还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脑袋在看着我,仿佛在说:“小主人,你怎么这么急呀?我得慢慢长大。”

这一天,我做什么事都不专心,心里一直想着大蒜,不时跑去看看、摸摸,有时真想刨开泥土看个究竟。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大蒜长出了绿油油的叶片,在风中摇曳。我都差点儿笑醒了。

11月30日 星期二 天气:晴

欣喜

经过了漫长的等待,今天一大早,我跑到窗前一看,“哇!我的大蒜终于发芽了!”我欣喜若狂。低下头来仔细端详,只见一片嫩绿的小芽像一个小小的三角,钻破了大蒜薄薄的衣服,探出头来,好像在对我微笑呢,阳光下,那一点点绿越发显得嫩嫩的、绿绿的,像个可爱的小娃娃。我真恨不得扑上去抱抱它。我轻轻地说:“我亲爱的大蒜,快快长大吧!”我急忙跑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妈妈微笑着说:“你真棒!你成功了!”

大蒜发芽日记300字篇二

今天,我拿了一块大蒜,把外表的一层白皮轻轻地剥去;然后找了一个空矿泉水瓶,把上边那一大块剪去,只剩下底下的一部分;接着倒了二分之一的水,再把大蒜放进去,知道我在干什么吗?对了!我在种大蒜。

今天,我发现大蒜的头儿上,冒出一点点绿色。大蒜要发芽了!我连忙换了一瓶水,发现的根长长了,我拿尺一量,根只长长了一点点,大约有1毫米。

今天,我来看我的大蒜,啊,大蒜发的芽在前天才朦朦胧胧的一小点,看不太清楚,而今天绿芽已经钻出来了,一共有两根,长约7毫米。我怕水中的养分不够,又把水换了。

今天,我发现大蒜的绿芽长长了,约有1厘米长,另外一根长的比较快,总共长1。3厘米。我换水时,经过测量发现蒜根长了4毫米,共长了5毫米。

今天,我发现大蒜长得好软弱,可能是营养不良,我便给它加了二颗复合肥,希望它能快些长大,希望它能长得健壮。

今天,我发现大蒜的小绿芽真的长高一些了,而且也比较健壮了,我高兴极了,连忙再加一粒复合肥去,生怕水中的养分不能满足大蒜的生长。我又发现那两根小绿芽又长长了1厘米,长得最高的有2.5厘米,长得有点矮的有2厘米长。蒜根也成了盘旋状。

今天,我发现大蒜的绿芽长了3毫米,最高的有2.9厘米,中间的有2.3厘米,最矮的6毫米长。蒜根我无法用尺量,因为根是旋起来的,我估计有6毫米长。

今天,我发现这3根绿芽中又钻出了一根还不到1毫米的小绿芽,我又加进去一粒复合肥。我拿尺一量,最长的已有3厘米长,可还是太软弱了,可能是营养不良和阳光不足的原因罢于是我把它栽在花盆里,放在阳台上能晒太阳的地方,让它能有足够的养分和阳光。有了坭土和足够的阳光,它一定会长得更快更好!

大蒜发芽日记300字篇三

8月30日

今天,我拿了一瓣大蒜,把裹着它的那层白白的皮剥掉,然后把大蒜放进了一个装有水的玻璃瓶中,我把玻璃瓶放在一个有阳光的地方。我准备天天观察它,看着白白胖胖的大蒜,我心里在想:大蒜的生长时间是快呢?还是慢呢?它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8月31日

今天,我给大蒜换了一次水,然后我把它拿起来,发现大蒜的底部出现了几个小突起,我猜大蒜的根恐怕就要冒出来了。

9月5日

今天早上,我来到阳台上观察大蒜,大蒜长出了8根白色的小根,最长的有8毫米,最短的有1毫米,其余的都只有5毫米。我摸了一下蒜根,硬硬的;闻了一下,有刺鼻的味道。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大蒜的上部变红了,可以隐隐约约的看到一点绿色。我心里高兴极了!

9月7日

今天,我来看看大蒜长没有长。大蒜现在已经有16根小芽了,是前天的两倍。最长的大约有1厘米,最短的大约有3毫米。大蒜还没有发芽。我看着大蒜,心里都不相信这是自己养的大蒜。

9月9日

我兴奋地跑到窗前,发现大蒜的根长得更多了!大蒜的上部裂出了一个小口,我心里在想:是谁把我的.大蒜弄破了呢?^_^哈哈,其实大蒜再过几天就要发芽了,我心里乐呵呵的!

9月13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窗前,心里想:大蒜的芽儿有没有长出来呢?当我看到大蒜后,吃了一惊。啊!大蒜嫩嫩的绿芽已经长出来了,我用尺子一量,大蒜的芽大约高1厘米3毫米;大蒜的芽儿两面都很光滑,唯有上部是尖尖的,我用手指摸一摸,还很扎人。

大蒜发芽日记300字篇四

家里有一些大蒜。前段时间我被妈妈勒令不准上网,于是空闲时间陡然增多。无事可干,突然心血来潮,我决定把大蒜养起来,看看它是怎么发芽的。

9月16日 星期一晴

晚饭后,我提议要养大蒜。妈妈自然满口答应。说干就干,马上行动。找出一个废弃的旧盘子,倒上水,把大蒜一个一个排列整齐。这时的大蒜,外表是干燥的,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一搓就会掉下一层薄薄的皮儿。我知道了人们常用来形容事情很小、不值一提所说的“鸡毛蒜皮儿”,看来任何一个词的由来都是有根据的,不是凭空捏造的。把大蒜最外面的脏“外衣”轻轻脱去后,蒜宝宝显得更饱满了。一个个挺着大肚子,昂着头,像整装待发的将士。睡觉前我又不放心地再看看蒜宝宝,啊?短短几个小时,我倒进盘子里的水已明显减少了。看来他们是渴极了,但外形变化不大。带着牵挂,我进入梦乡。

9月20日 星期五晴

今天是我养蒜宝宝的第四天了。我每天给他及时喂水,蒜宝宝也很乖地把水每次都喝个一干二净(水一次不能太多,如果一直泡在水中,大蒜会腐烂的.)。在我的悉心照顾下,大蒜已有了明显的变化:下面挨着盘底儿的地方长出了细细的、白色的根须。他的身体更胖了,衣服也被撑破了,露出嫩白的肌肤。再往上看,头部也较开始时鼓一些,并且能隐隐看到一点绿了。那是生命的绿啊!细细的、尖尖的,虽弱但坚,我有一丝丝感动,感动于生命的顽强,仅仅是给予他一点水呀!趁着中午温度高,我把他小心翼翼地放到阳台上,让他接受风婆婆的亲吻和太阳公公的抚摸。带着不舍,我上学去了。

9月27日 星期五晴

经过几天的“疯”长,这时可以叫他蒜苗了。我用尺子量了量,足足有8厘米长了。不是很高大,却很壮实,充满生机。蒜宝宝的根须,已悄悄有原来的稀稀疏疏变得浓密且互相缠绕,像那些不修边幅的老爷爷的胡子。他的身躯,由于要供养蒜苗的生长,已由肥胖变得干瘪了。而蒜苗呢,却青翠欲滴,那是一种怎样的绿哟,呼之欲出?诱人?词汇不丰富的我是不能恰当地形容出来的。哦,对!那是生命之绿。蒜宝宝的整个生命都融化到蒜苗那浓郁的绿里了。我又有一种感慨:那蒜苗不就是我吗?那粗壮吸水的根须和那贡出了全部养分而干瘪的身躯不就是爸爸妈妈吗?植物如人啊!

通过养大蒜,我学会了细心观察,同时也有一些令我心动的感悟。后来妈妈还告诉我:蒜的再生能力很强,割下来后还会在重新发芽,能吃好几茬呢。听后,我对大蒜更时肃然起敬:只需一点儿水就能生长,被割去,还会重新发芽。这种精神,跟那些温室中的花草比真是天壤之别!

大蒜发芽日记300字篇五

3月1日 今天,我拿了一块大蒜,把外表的一层白皮轻轻地剥去;然后找了一个空矿泉水瓶,把上边那一大块剪去,只剩下底下的一部分;接着倒了二分之一的水,再把大蒜放进去,知道我在干什么吗?对了!我在种大蒜。

3月2日 今天,我发现大蒜的头儿上,冒出一点点绿色。大蒜要发芽了!我连忙换了一瓶水,发现的根长长了,我拿尺一量,根只长长了一点点,大约有1毫米。

3月4日 今天,我来看我的大蒜,啊,大蒜发的芽在前天才朦朦胧胧的一小点,看不太清楚,而今天绿芽已经钻出来了,一共有两根,长约7毫米。我怕水中的养分不够,又把水换了。

3 月5日 今天,我发现大蒜的绿芽长长了,约有1厘米长,另外一根长的比较快,总共长1.3厘米。我换水时,经过测量发现蒜根长了4毫米,共长了5毫米。

3月6日 今天,我发现大蒜长得好软弱,可能是营养不良,我便给它加了二颗复合肥,希望它能快些长大,希望它能长得健壮.

3月8日 今天,我发现大蒜的小绿芽真的长高一些了,而且也比较健壮了,我高兴极了,连忙再加一粒复合肥去,生怕水中的养分不能满足大蒜的生长。我又发现那两根小绿芽又长长了1厘米,长得最高的`有2.5厘米,长得有点矮的有2厘米长。蒜根也成了盘旋状。

3月9日 今天,我发现大蒜的绿芽长了3毫米,最高的有2.9厘米,中间的有2.3厘米,最矮的6毫米长。蒜根我无法用尺量,因为根是旋起来的,我估计有6毫米长。

3月10日 今天,我发现这3根绿芽中又钻出了一根还不到1毫米的小绿芽,我又加进去一粒复合肥。我拿尺一量,最长的已有3厘米长,可还是太软弱了,可能是营养不良和阳光不足的原因罢于是我把它栽在花盆里,放在阳台上能晒太阳的地方,让它能有足够的养分和阳光.有了坭土和足够的阳光,它一定会长得更快更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78526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