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武传中对苏武的形象写一篇作文【通用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5-17 10:06:13
对苏武传中对苏武的形象写一篇作文【通用3篇】
时间:2022-05-17 10:06:13     小编:陈同学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对苏武传中对苏武的形象写一篇作文【通用3篇】,欢迎大家分享。

对苏武传中对苏武的形象写一篇作文【通用3篇】

对苏武传中对苏武的形象写一篇作文【通用3篇】一

从小就读苏东坡的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忧愁,“大江东去浪涛尽”的气势……无不流露出诗人的豪迈奔放。可我对苏东坡的了解甚少,直至读了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传》,才知道苏东坡原来是千古奇人。

苏东坡既是虔诚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他始终富有青春活力。苏东坡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只有他自己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与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他热爱生活,在美食方面留下了“东坡肉”“东坡壶”以传后世。东坡情感丰富,对其亡妻寄以青丝,在《朝云墓志铭》和《悼朝云》一诗中表达了自己的伤痛。苏东坡是刚直的,尽管有过数次因诗而被捕受审,但他仍不改犀利的词风。他写诗讽刺“群鸟未可辨雌雄”,后又写“犹诵卖青春”对官场荣耀表示鄙夷。他知己无数,兄弟情深,苏东坡又是幸福的。

苏东坡有一身浩然之气,王安石变法出现了种种弊端,苏东坡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学,也表现出他个人的气质与风格,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精神。苏东坡反对变法失败被贬至杭州,他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回归与清纯与空灵。他习惯了淡泊,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苏东坡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超凡脱俗,刚正不阿,坦坦荡荡,使他任何环境中处之泰然,宠辱不惊。

苏东坡的一生坎坷,但也是豁达的一生。身处逆境也不觉痛苦,脚踏荆棘也不觉悲凉,始终保持乐观,像他的诗词一样千载有余情。

细读“大江东去浪淘尽”“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原来这些都是苏东坡乐观的态度和别样的人生哲理。

对苏武传中对苏武的形象写一篇作文【通用3篇】二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真的是毫无头绪,而且也读下去,便将它暂时冷落。可如今我又想起苏东坡,我渴望了解他,于是再次翻开了这本《苏东坡传》。

苏东坡的这一辈子可谓是吃了不少的苦头,所以我称他为“苦了一辈子的诗人”。但是尽管生活困苦,他总是豁达乐观,所以他那无人能敌的阳光心态也是拜吃了太多苦头所赐。

在12月19日,这位伟大的诗人诞生了。苏轼在他十岁时,已能写出出奇的诗句。而他的父亲苏洵进京赶考,结果名落孙山。苏洵败在了需要有相当的艺术情绪的做诗上,这一点苏东坡比他强。果然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啊!

在苏轼与苏澈刚二十有余时,和父亲已是朝廷命官。只是,这时的苏东坡初入官场,还不够成熟老练,他的妻子帮了他不少忙。苏夫人能够看出别人的短处,苏东坡恰恰不能,所以妻子对苏东坡的忠言他也听。苏夫人或许是参透了“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橘”的道理吧。

苏东坡这位伟大的诗人,最令人喜欢的一点便是乐观。因此,小人章惇和看苏东坡不顺眼的人十分烦恼,他们竟也无奈苏东坡。当苏东坡只剩间破房子时,却更加逍遥自在了。苏东坡写的小短文《记承天寺夜游》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有一句话为“月色入户”,可见房子之破,连月光都投进来了。可下一句为“欣然起行”,苏东坡竟满心欢喜,像老朋友来家坐坐一样,起了床,踏着月色,找好友张怀民去了。所以你看,这位诗人多么独特!

苏轼,让我叫一声你的名字,尽管你如昙花一现,但你留给我们的记忆与回忆,不会淹没在时间大海里,你将永远住在人民心中,这朵美丽的花将永不凋零。

对苏武传中对苏武的形象写一篇作文【通用3篇】三

自从武松在景阳冈打虎以后,整天都有许多朋友请他吃饭。没过多久,人变胖了,武功也荒废了,可是那只老虎的孩子却和武松记上了仇。

  有一天,武松去山上,碰巧看到那只小虎,武松说:“哟,你也来吃我,小心我把你打得像蛇爬!”小虎冷笑了几声说:“哼,我可学了少林武功!”。“就你?”武松不相信,“要不咱们比比?”,“好!”小虎回答道。

  武松因为太胖,行动变缓慢了,他刚开始,拿了一只棍子表演了一会儿。那小虎可等得不耐烦了,猛扑过来,就想吃掉武松,可是被一个棍子挡住了。武松说:“唉,好险啊!”,小虎说“Look,还有更险的呢!”武松不怕,二话没说站起来,拿起棍子向小虎打去。小虎一躲,武松穷追不舍,追了好长时间,武松太累了,就休息一会儿。小虎想吃他,可是武松又开始追打小虎,小虎喊道:“Help,Help!”。武松说:“你小子,英语比我好嘛!”。“嘻,嘻”,这时一大群老虎都来了,武松连忙逃跑,有人看见了,就到处宣扬“虎打武松了,虎打武松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790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