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心得感悟300字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感悟字优秀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03 21:22:37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感悟300字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感悟字优秀
时间:2023-05-03 21:22:37     小编:zd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感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感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感悟300字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感悟字篇一

因为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才能学着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感悟(精选7篇),欢迎大家阅读转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感悟【篇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诞生文明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化。保护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帮助我们追根溯源过去的辉煌历史,更能提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强烈的自信心,激发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从而创造更为辉煌的未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承载。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用奋斗谱写出了一曲曲壮丽史诗,每一次进步中都闪耀着伟大的民族精神。从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到两汉时期儒家文化高度发展,从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融到隋唐时期长安城发展为世界的文化中心,从两宋时期文化广泛传播到明代的万国来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发展,印鉴着中华民族的繁荣进步,给予了华夏儿女深厚的精神寄托,见证了华夏儿女对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广袤的中华大地孕育和生长,散发着耀眼光芒。提起古城西安,就少不了先秦文化、大唐文化,脑海里立马就涌现出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大唐芙蓉园等“关键词”,“长安文化”也融入了西安的城市发展,融入了西安人民的生活,成为了城市的一张名片;提起“锦官城”成都,三国文化、茶馆文化都会让每一位成都人找到由衷的归属和认同,一说起这些文化,每一位成都人都能发自内心地“摆”上“龙门阵”。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但归根结底还是人类生产生活的载体,而文化就是根植于一个城市的“灵魂”,见证着人们生存方式的改变,积淀着人们的智慧,寄托着人们的精神。

文化是城市最为靓丽的名片。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一个城市的魅力能经久不衰,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强大力量,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扮靓城市的发展蓝图,浸润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凝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生命力,把城市真正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文化是一座城市照亮世界、温暖人心的“长明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是打开世界的“钥匙”,另一方面也是留住乡愁的“记忆”。在当今多元文化时代,一座城市能否保持长盛不衰、屹立不倒,在融合多元文化的同时,必须传承发展好自身独有的历史文脉,如果都是“千城一面”,就无法激起人民群众对所生活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要保护好那些承载历史的老地方、老物件等文化“记忆”,进一步讲好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奋斗故事,推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光彩。

文化是永不过时、永不褪色的,只会在传承中更加灿烂、更加耀眼。要点亮文化这盏“长明灯”,以文化温暖人心,以文化激励斗志,以文化凝聚力量,让奋斗中的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远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感悟【篇2】

今天参加学校疏帘淡月汉服社办的中国传统知识竞赛的决赛,虽然只是一个很小很不值一提的活动,本来也是抱着分享不去争什么的态度去的,但是之后却是因为现场的情况气氛还有各种问题把心情搞砸了,最重要的,想想,可能就是言不尽意与词不达意都是让人很痛苦的事情。每个部门或者社团承担一个活动要办好都不容易,我也曾经这么过来的,所以那些小问题可以忽略,只是希望,大家,尤其是作为志于传播传统文化的同学们,记得摆正好自己的心态,人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

正因言不尽意,想好好整理下自己的讲稿,也是了了一颗对传统文化爱得深沉的心。

首先,感谢主办方给了这样一个平台可以认识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人。我能进入决赛,是一种侥幸,但侥幸,也是一种天意。

我选的是第一个题目,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落点在精髓二字,精髓的基本解释为精气真髓,比喻事物的精华部分,我个人不太赞同这种解释,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来说,经历了几千年的吸收和沉淀,到现在糟粕其实已经很少,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灵魂,也即我们传统文化的灵魂所在。那么,灵魂在哪里?我们可以把文化分为有形和无形两个部分,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思想,而文化的灵魂则在于其无形的思想层面,换一个词,哲学。并不是我一人这么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一书中文化的灵魂直接指的就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包括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还有后来传进来的佛家等等,这些在现代都被笼统地称为哲学。再论述到中国哲学的鼻祖,是哪里?可以比较东西方的不同,西方的东西好像就是在不断地创新然后推翻前面的结论,但是中国不一样,我们国家的文化就像金字塔一样,从上到下,不断增加;从古到今,不断扩充。而金字塔的顶端应该算哪里?我想,当之无愧的当属《易经》,或名《周易》。可能至今还有很多人都认为《周易》更多的是一本卜筮之学,是迷信。但显然不是这样的。以其第一卦乾卦来说(也许没有背下来的必要,只是我背下来了,这里不管了),这一卦属于大吉的卦,好像其中的利见大人啊,无咎啊,吉啊等等讲的就是卜筮,你会遇到什么,你要怎样面对,结果会是怎么样的,跟算命差不多;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它更多的讲的是安身立命出世处世的道理,比如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这句话就会被人拿来当座右铭或者拿来教训晚辈,因为这是实实在在的道理。而且,这里面有很多都讲的是象,系词里面说,圣人是:仰观于天文,俯察于地理,乃始作八卦,彖言乎象,爻言乎变,所以六十四卦里面有很多关于象的描述也是暗含着处世之道。

我想要强调的一点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之前有一些国学朗诵活动的普及就是很好啊,虽然说美国那些地方的教育是多么多么好,但我依旧认为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抓起的重点是要从小给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的人有好有坏,为什么我们会有好坏的概念,就是因为我们是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准绳的,如果什么时候这个准绳没有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也就不复存在了。为什么现在没有以前那么多的大家,一是环境所致,二,还是环境所致,现在应该抓紧的还是精英教育,但是可惜上下不同体,社会太浮躁,但,大乱之世必有伟人出,也许是现在还不够乱,也许,伟人还在成长。

对于某位菇凉提的问题,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还在?用一句文言回答。我实在不知道你想要的答案是什么,我想说的是,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必然是以人为载体的,如果人都不在了,再牛掰的东西也只是个东西,没有了创始者赋予它灵魂,就只是死物,死物如何延续?不才认为这就应该归于中国医学的作用,没有中医都活不下来!当然,真相不是这么诡异耍流氓的,只是我现在能想到的也只有一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因为代代人都有这样的抱负,灵魂不死,故而永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感悟【篇3】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本”,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党在坚持根本理论阵地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通过学习《弟子规》、《道德经》等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和《弟子规》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是努力践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对学生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解决,要敢于承担责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感悟【篇4】

10月17—21日,我有幸参加了新郑市政府组织的传统文化培训。四天的学习,倍觉时间短暂。感恩、感动、崇敬、赞叹……交织在一起的感情,总让人留恋与思念。学习培训班期间,我跟八十名同仁一起在聆听、感悟、震撼中尽情享受了巍巍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教育的盛宴。

从每日早6:30晨练、集体吟诵传统经典《弟子规》、《孝经》,在吟诵中体悟经典内涵;到本次培训班精选的讲座、报告,在聆听中感悟经典;再到晚上在互动交流中分享学习心得,亲历四天的学习培训,我享受到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因为在这里,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彻底的洗涤,找到了开启幸福人生的钥匙,获得了可终身相伴的财富。感动之余,我还要感恩,感恩市政府领导给了我这样一次拓展眼界、增长智慧的机会。通过此次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我愿将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接触国学方面的知识不广,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认为学这些也没多大的用处,与自己的关系不大。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孝经》和《弟子规》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学国学已成为当今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心灵的震撼:在四天培训中,我们聆听了蔡礼旭老师到的《落实弟子规 做好中国人》、《家和万事兴》,肖陈颖的的《爱心伴孩子成长》,吕杰校长和王琦老师的《弟子规经验推广》,彭鑫博士的《仁义礼智信与内脏健康》、靳雅佳老师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胡小林总裁的《践行弟子规 实现幸福人生》课程。

吕杰校长和王琦老师的《弟子规经验推广》,让我倍受鼓舞。我们学校也在推广国学经典,我们只是让孩子熟读成诵,我们做得太肤浅,我们选取的内容太繁多,我们没有践行,教师参与率不高,我们取得的效果不大。王琦老师告诉我们:教育重在实质,不重形式,推广国学要专精结合,持之以恒,要活学活用,要正确引导,要循序渐进。

靳雅佳老师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让我印象非常深,整个讲座是在欢愉感动中度过的。我们随靳雅佳老师一起互动,随着靳雅佳老师的示范,我学会了让歌于演讲中演唱,于演唱中阅读,于阅读中一起赞美生命,歌唱祖国,感恩父母。很多学员与我一样,在靳雅佳讲感恩父母那一段的时候都流下了眼泪,是什么让我们学会感动?是什么让我们学会感恩?是什么让我们学会彼此热爱?是那一曲《生命之河》,简单的旋律简单的歌词,竟然如此纯粹完美。

我醒悟最大的是彭鑫老师所讲的“仁义礼智信”。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却诠释这与我们身体的重要器官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前我对他们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对于道德的要求,总以为要是做到了“仁义礼智信”就是一个道德崇高的人。而今日的我,深刻认识到他们分别对我们的肝、肺、心脏、肾、脾胃有影响。要是真正做到“仁义礼智信”,我们身体就不会那么轻易地得病,而且疾病也会不断地减少。现在我才深刻认识,原来传统文化也可以养身,因此我们更要好好学习它。

我永远记住的一点是——再也不吃动物肝脏(鸡肝等)。在这四天的培训里,自从听了老师的“健康饮食”课,我才了解到原来动物肝脏是这么有毒的,因为动物所有毒素都集中于肝脏内。还是“素食”好,素食包含了人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这样一来不仅给人类带来健康的身体,而且对环境很健康,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同时,老师的讲解让我领悟了集家训、家规于一体的《弟子规》的意义:它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民族的魂,是打开幸福人生的金钥匙,不愧为人生的第一规,感动之余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反思自我,认真对照圣贤的教诲,感觉自己的道德都归零了,只有输入新的血液,新的灵魂新的道德,才能完善自己的幸福人生。

三是努力的践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五天来授课的老师至诚至真地分别向我们传授了修身、齐家、教育、饮食、管理、待人、处世之道,让我们充分地享受到了一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盛宴,使我时时处于一种被激励和感动的状态,丰富多彩的上课内容和灵活多样的上课形式让我意犹未尽,兴趣盎然课堂上他们以幽默的谈笑拨动我们心弦,以智者的语言激发我们灵动思辩,字字句句直指我们的心灵讲座,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授课的老师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更为我开启了一扇深入地了解、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大门,在他们的讲话中既有深层的道理,又有具体的做法;既有生活的智慧,又有历史的教训;既有广博的知识,又有人生的理想,让我体会到了做人的意义和做人的乐趣。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静心沉思,老师们从无刻板的说教,更无哗众取宠的言语,有的只是一片真诚的心,字字句句无不是感同身受的善意,令我不能不为之动容,他们实实在在教我们从孝做起,从经典做起,从小做起,从我做起,践行《弟子规》,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落实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人能自省便会开悟,圣贤的教导让我豁然开朗、迷雾顿消;“学贵力行”,在今后的实际生活、工作当中,我要把所学到的圣贤的教诲变成自己的行为规范,内化为自己的德行,做为女儿、儿媳对父母,“孝”字为先,遵循孝道,时时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爱生如子,以宽容、平和、智慧去感化孩子;做好孩子的表率,我想只要心存善念胸怀仁慈,扎实工作,从我做起,从我心做起,以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就一定能调动起工作的积极性,尽心尽力完成好传道、授业、解惑之重任。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她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我们都应以《弟子规》为准则规范自身的言行,让所有的人都体会到圣贤教育带给社会与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感悟【篇5】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智慧结晶。其中许多思想精华、处世原则和哲理睿智至今仍是我们做人做事所遵循的标准。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通过对《道德经》、《弟子规》等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修身、处事、接物等行为有了新的认识:一是对“孝”的认识。其实“孝”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孝敬父母是不难的,只限于物质上给父母买东西和给点钱,但格局不高,不能做到从精神上关心。缺少一份大爱,做不到“泛爱众”,也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怀。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子女,他们对“孝”有着严重的缺失,导致了他们的骄纵和不负责任,没有了最起码的道德。所以,我们在做好孝敬父母的同时,还必须让子女知道这也是他们必须具有的品质,让他们承担自己该做的一切,把“孝”这种美德传承下去,这样才会从小爱上升到大爱,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二是从“谨信”做起。《弟子规》作为日常生活的行为守则,无论从“列典籍、有定处”,还是“房屋清、墙壁净”等等,都告诫我们做每件事都要仅仅有条。我以前就是工作无计划,想到哪就做到哪,毫无头绪,且效率不高。通过学了《弟子规》,我就开始按月、按季制定工作规划,工作时不再手忙脚乱了。三是讲诚信。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所以在日常工作学习中,不只听顺耳的,而是做到诚实守信。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老子也说:民之不畏,则大畏将至矣。所以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在日常工作中,对职工要宽厚仁爱,不能一味的进行处罚和批评,而要有一定的赞赏和激励,这样才能凝聚人心,把工作做得更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感悟【篇6】

在拙作碧云随笔中我已经谈了不少文物艺术类的话题。今天想谈谈第五点,就是中国传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宇宙观的问题,这其实就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我们古代先贤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用朴素的归纳法,分类法简单巧妙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是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你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学说呀!这个学说虽然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但是却在近现代受到了批评和非难,1840年以后列强入侵中国,满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了中国落后的局面,很多人就把这个问题的症结归罪于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限制了近代科学的发展,导致了中国受制于列强,我个人认为这是十分片面和错误的。中国的落后绝不是文化造成的,试举一例:就拿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来说吧,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尤其是八股文,可以说早已是臭名远扬的了。从本世纪初或上世纪末,就已被人骂臭了。直到近年报纸上,还有人写文骂它,可以说是骂了已一个多世纪,可是八股文这一经历明清两代,延续了五百年的惟一教育、考试专用文体,五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无一不是这一教育制度训练出来的人。

在漫长历史时代中的那些名人,那些学者,那些志士仁人,今天尚均予以肯定。而培养他们的却是腐朽不堪,空洞无物的八股文教育,这又该如何解释呢?科举考试有很多值得思考和学习的地方,我们在这里暂不讨论。我认为中国近现代的落后的原因在于掌握政权的政治家的无能造成的,就看清朝入关后的十代皇帝,你就可以清楚的知道,从道光开始清朝就开始加速衰亡了,道光帝让咸丰继位就是一个原则性的大错误,其实恭亲王奕欣的能力和素质比咸丰强的不是一点儿半点儿;咸丰就是一个无能的昏君,后来的慈禧太后就更不用说了,慈禧就是一个家庭妇女呀!不过这个人思维敏捷,有一定公关能力,如果操作一个家庭还行,让他统治一个国家,那不是开玩笑吗?中国的半个多世纪就是在这些愚妇稚童的手里,那还能有什么好结果呀!当然也要看到是时事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事,就拿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说吧,我认为他本来可以把中国搞的更好一点儿,他的能力,权威都可以把中国建成一个具有民主政治的新中国,但是他是1893年生人,是光绪22年,他本人有社会给他的影响和局限,所以他最后搞了一场,用叶剑英同志的话说,使中国的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阴阳五行学说的内容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阴阳加上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国古代的先贤很睿智,他们观察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看起来是纷繁复杂,其实就是两大类,既对立又统一的两大类,这就是阴阳,比如说太阳和月亮,男人和女人,水和火,勇敢和怯懦等等等等,这样分类虽然简单但是分析事务的精度就不足了,所以就提出了五行学说,在对自然和事物的长期观察中得出了金木水火土这五种不同的类型来概括万事万物。以金木水火土的生剋制化来概括万事万物相互间的关系,这种提纲携领的方法把复杂变成了简单。阴阳五行学说描述了世界万事万物的属性和状态,他是属性和状态的函数,这是静态的描述,而周易是对阴阳的动态描述,是把阴阳变化的过程呈现出来,64卦里的每一卦都是说明了事务变化的一个过程,说到这里我已经把阴阳五行学说和周易的关系说清楚了,同样命理学呢,就是对五行金木水火土变化的动态描述,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了阴阳的变化过程,这是一回事,所以我们可以把周易叫做阴阳动力学,把命理叫做五行动力学,其实奇门遁甲和大六壬都是阴阳五行的动态描述,只是前者重点在于天干,后者重点在于地支,这就是古圣先贤之心法也!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构成的六十花甲子从表面上看是我国古代先贤记录时间的一种方式,其实他是阴阳五行学说的进一步细化,比如说十天干,其实就是10个自然数,但是他不仅仅是十个数字,而是把他赋予了阴阳五行的生命。

总之阴阳五行学说是一个认识论,是对人生,世界和宇宙的认识论,他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力图进一步的对人生,世界宇宙加以更细密的说明,他不是方法论也不是实践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论和认识论是比较滞后的,这一点我们应该清楚。西方科学的方法论和实践论应该说发展比较先进,但是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由于认识论的枯竭,所以也会走上歧路,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大家可以讨论!

中国的堪舆学即风水学,就是应用阴阳五行学说对空间进行的研究,其实中国的风水学说是世界第一的先进科学,其他的国家和地域根本就没有的,是我国古代先贤在生存斗争中积累的最辉煌的成就,可惜被很多无知的人看做是迷信,而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其实那些大喊风水是迷信的人,对什么是风水一无所知,我自己进研风水数十年,觉得我们祖先的伟大和辉煌,我希望有志青年你们先不要轻易的下结论好不好!你自己先学习学习,遵照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教导:“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然后再下结论。

如果你是学习天文和历法的专业,你就应该清楚我国古代天文历算的伟大成就,这些成就就不仅是认识论的范畴了,就已经进入了方法论和实践论的领域,那么你学习过中国古代的建筑学专著—鲁班全书吗?你学习过天工开物吗?你学习过九章算数吗?可惜我老了,已经没有精力再涉猎这些领域了!我希望能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的全过程,做一个全面的描述,看看我国传统文化那一点比西方的所谓科学落后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感悟【篇7】

在这个物欲横飞的世界里,或许你的那颗心早已和我一样的浮躁、不安!而曾经的那份安然、恬静已渐渐地丢失,在现实面前丧失了自我!但我是一名幸运儿,在我的大学生活中遇到了"小传",并让我重新找回了那颗最真的心、最初的自我!

"小传"是我们学院"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基地"协会的简称。遇到"小传"是在我大一快结束的时候,那时看到老师和学姐学长们在校园里做宣传!"小传"的宗旨是: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和谐社会的创建注入一份力量!从此,我便爱上了这个协会!

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小传"的每一位成员都要从《弟子规》做起!每天早上晨读一遍,利用课余时间看有关的视频资料。当我读到《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时,让我倍感深触。想想以前在家里,父母叫我做点事情,可我总是爱拖延,甚至为此跟父母发生争吵,顶撞父母。就连最基本的中华传统美德——孝顺父母,都没有做到!真的感到很惭愧!当我读到:"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昔此时",我深深体会到了我们的时间十分有限的,它可能会在你聊qq的时候,偷偷地从键盘上溜走了;也可能在你看电视剧的时候,乘机从遥控器上溜走了……今后,我要多利用这些时间去学习传统文化和阅读书籍!

《弟子规》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实在是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生活中的缺点,也使我慢慢地按照《弟子规》去改正这些缺点。

在"小传"期间,老师还组织我们去秋浦书院做义工。每次我走进书院,都觉得身心格外的和谐,那份突如其来的安静,才发现是我内心一直所追寻的.!在做义工期间,除了打扫卫生外,更多的是在书院里进行参学,让我们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修身养性!参学的课程有:论语读书会,管仲班,茶艺,古琴等!而让我最感兴趣的是——古琴!老师不仅教我们弹琴和讲有关的知识,还和我们分享他自身的经历。让我知道了:要想弹好古琴,离不开丰富的人生阅历!古琴——可以让自己的性格变得沉稳,心态变得平和。在你心情烦躁时,听琴一曲,可以排解郁结于心的烦闷与忧愁,并沉醉于古琴那独有的端庄幽雅的意境之美。学习古琴不仅丰富了我的文化内涵,缓解了压力,还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和气质。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感悟300字 中华传统文化心得感悟字篇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感悟(精选7篇)

因为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才能学着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感悟(精选7篇),欢迎大家阅读转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感悟【篇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诞生文明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化。保护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帮助我们追根溯源过去的辉煌历史,更能提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强烈的自信心,激发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从而创造更为辉煌的未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承载。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用奋斗谱写出了一曲曲壮丽史诗,每一次进步中都闪耀着伟大的民族精神。从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到两汉时期儒家文化高度发展,从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融到隋唐时期长安城发展为世界的文化中心,从两宋时期文化广泛传播到明代的万国来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发展,印鉴着中华民族的繁荣进步,给予了华夏儿女深厚的精神寄托,见证了华夏儿女对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广袤的中华大地孕育和生长,散发着耀眼光芒。提起古城西安,就少不了先秦文化、大唐文化,脑海里立马就涌现出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大唐芙蓉园等“关键词”,“长安文化”也融入了西安的城市发展,融入了西安人民的生活,成为了城市的一张名片;提起“锦官城”成都,三国文化、茶馆文化都会让每一位成都人找到由衷的归属和认同,一说起这些文化,每一位成都人都能发自内心地“摆”上“龙门阵”。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但归根结底还是人类生产生活的载体,而文化就是根植于一个城市的“灵魂”,见证着人们生存方式的改变,积淀着人们的智慧,寄托着人们的精神。

文化是城市最为靓丽的名片。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一个城市的魅力能经久不衰,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强大力量,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扮靓城市的发展蓝图,浸润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凝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生命力,把城市真正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文化是一座城市照亮世界、温暖人心的“长明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是打开世界的“钥匙”,另一方面也是留住乡愁的“记忆”。在当今多元文化时代,一座城市能否保持长盛不衰、屹立不倒,在融合多元文化的同时,必须传承发展好自身独有的历史文脉,如果都是“千城一面”,就无法激起人民群众对所生活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要保护好那些承载历史的老地方、老物件等文化“记忆”,进一步讲好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奋斗故事,推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光彩。

文化是永不过时、永不褪色的,只会在传承中更加灿烂、更加耀眼。要点亮文化这盏“长明灯”,以文化温暖人心,以文化激励斗志,以文化凝聚力量,让奋斗中的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远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感悟【篇2】

今天参加学校疏帘淡月汉服社办的中国传统知识竞赛的决赛,虽然只是一个很小很不值一提的活动,本来也是抱着分享不去争什么的态度去的,但是之后却是因为现场的情况气氛还有各种问题把心情搞砸了,最重要的,想想,可能就是言不尽意与词不达意都是让人很痛苦的事情。每个部门或者社团承担一个活动要办好都不容易,我也曾经这么过来的,所以那些小问题可以忽略,只是希望,大家,尤其是作为志于传播传统文化的同学们,记得摆正好自己的心态,人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

正因言不尽意,想好好整理下自己的讲稿,也是了了一颗对传统文化爱得深沉的心。

首先,感谢主办方给了这样一个平台可以认识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人。我能进入决赛,是一种侥幸,但侥幸,也是一种天意。

我选的是第一个题目,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落点在精髓二字,精髓的基本解释为精气真髓,比喻事物的精华部分,我个人不太赞同这种解释,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来说,经历了几千年的吸收和沉淀,到现在糟粕其实已经很少,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灵魂,也即我们传统文化的灵魂所在。那么,灵魂在哪里?我们可以把文化分为有形和无形两个部分,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思想,而文化的灵魂则在于其无形的思想层面,换一个词,哲学。并不是我一人这么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一书中文化的灵魂直接指的就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包括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还有后来传进来的佛家等等,这些在现代都被笼统地称为哲学。再论述到中国哲学的鼻祖,是哪里?可以比较东西方的不同,西方的东西好像就是在不断地创新然后推翻前面的结论,但是中国不一样,我们国家的文化就像金字塔一样,从上到下,不断增加;从古到今,不断扩充。而金字塔的顶端应该算哪里?我想,当之无愧的当属《易经》,或名《周易》。可能至今还有很多人都认为《周易》更多的是一本卜筮之学,是迷信。但显然不是这样的。以其第一卦乾卦来说(也许没有背下来的必要,只是我背下来了,这里不管了),这一卦属于大吉的卦,好像其中的利见大人啊,无咎啊,吉啊等等讲的就是卜筮,你会遇到什么,你要怎样面对,结果会是怎么样的,跟算命差不多;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它更多的讲的是安身立命出世处世的道理,比如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这句话就会被人拿来当座右铭或者拿来教训晚辈,因为这是实实在在的道理。而且,这里面有很多都讲的是象,系词里面说,圣人是:仰观于天文,俯察于地理,乃始作八卦,彖言乎象,爻言乎变,所以六十四卦里面有很多关于象的描述也是暗含着处世之道。

我想要强调的一点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之前有一些国学朗诵活动的普及就是很好啊,虽然说美国那些地方的教育是多么多么好,但我依旧认为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抓起的重点是要从小给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的人有好有坏,为什么我们会有好坏的概念,就是因为我们是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准绳的,如果什么时候这个准绳没有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也就不复存在了。为什么现在没有以前那么多的大家,一是环境所致,二,还是环境所致,现在应该抓紧的还是精英教育,但是可惜上下不同体,社会太浮躁,但,大乱之世必有伟人出,也许是现在还不够乱,也许,伟人还在成长。

对于某位菇凉提的问题,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还在?用一句文言回答。我实在不知道你想要的答案是什么,我想说的是,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必然是以人为载体的,如果人都不在了,再牛掰的东西也只是个东西,没有了创始者赋予它灵魂,就只是死物,死物如何延续?不才认为这就应该归于中国医学的作用,没有中医都活不下来!当然,真相不是这么诡异耍流氓的,只是我现在能想到的也只有一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因为代代人都有这样的抱负,灵魂不死,故而永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感悟【篇3】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本”,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党在坚持根本理论阵地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通过学习《弟子规》、《道德经》等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和《弟子规》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是努力践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对学生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解决,要敢于承担责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感悟【篇4】

10月17—21日,我有幸参加了新郑市政府组织的传统文化培训。四天的学习,倍觉时间短暂。感恩、感动、崇敬、赞叹……交织在一起的感情,总让人留恋与思念。学习培训班期间,我跟八十名同仁一起在聆听、感悟、震撼中尽情享受了巍巍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教育的盛宴。

从每日早6:30晨练、集体吟诵传统经典《弟子规》、《孝经》,在吟诵中体悟经典内涵;到本次培训班精选的讲座、报告,在聆听中感悟经典;再到晚上在互动交流中分享学习心得,亲历四天的学习培训,我享受到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因为在这里,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彻底的洗涤,找到了开启幸福人生的钥匙,获得了可终身相伴的财富。感动之余,我还要感恩,感恩市政府领导给了我这样一次拓展眼界、增长智慧的机会。通过此次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我愿将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接触国学方面的知识不广,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认为学这些也没多大的用处,与自己的关系不大。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孝经》和《弟子规》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学国学已成为当今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心灵的震撼:在四天培训中,我们聆听了蔡礼旭老师到的《落实弟子规 做好中国人》、《家和万事兴》,肖陈颖的的《爱心伴孩子成长》,吕杰校长和王琦老师的《弟子规经验推广》,彭鑫博士的《仁义礼智信与内脏健康》、靳雅佳老师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胡小林总裁的《践行弟子规 实现幸福人生》课程。

吕杰校长和王琦老师的《弟子规经验推广》,让我倍受鼓舞。我们学校也在推广国学经典,我们只是让孩子熟读成诵,我们做得太肤浅,我们选取的内容太繁多,我们没有践行,教师参与率不高,我们取得的效果不大。王琦老师告诉我们:教育重在实质,不重形式,推广国学要专精结合,持之以恒,要活学活用,要正确引导,要循序渐进。

靳雅佳老师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让我印象非常深,整个讲座是在欢愉感动中度过的。我们随靳雅佳老师一起互动,随着靳雅佳老师的示范,我学会了让歌于演讲中演唱,于演唱中阅读,于阅读中一起赞美生命,歌唱祖国,感恩父母。很多学员与我一样,在靳雅佳讲感恩父母那一段的时候都流下了眼泪,是什么让我们学会感动?是什么让我们学会感恩?是什么让我们学会彼此热爱?是那一曲《生命之河》,简单的旋律简单的歌词,竟然如此纯粹完美。

我醒悟最大的是彭鑫老师所讲的“仁义礼智信”。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却诠释这与我们身体的重要器官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前我对他们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对于道德的要求,总以为要是做到了“仁义礼智信”就是一个道德崇高的人。而今日的我,深刻认识到他们分别对我们的肝、肺、心脏、肾、脾胃有影响。要是真正做到“仁义礼智信”,我们身体就不会那么轻易地得病,而且疾病也会不断地减少。现在我才深刻认识,原来传统文化也可以养身,因此我们更要好好学习它。

我永远记住的一点是——再也不吃动物肝脏(鸡肝等)。在这四天的培训里,自从听了老师的“健康饮食”课,我才了解到原来动物肝脏是这么有毒的,因为动物所有毒素都集中于肝脏内。还是“素食”好,素食包含了人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这样一来不仅给人类带来健康的身体,而且对环境很健康,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同时,老师的讲解让我领悟了集家训、家规于一体的《弟子规》的意义:它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民族的魂,是打开幸福人生的金钥匙,不愧为人生的第一规,感动之余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反思自我,认真对照圣贤的教诲,感觉自己的道德都归零了,只有输入新的血液,新的灵魂新的道德,才能完善自己的幸福人生。

三是努力的践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五天来授课的老师至诚至真地分别向我们传授了修身、齐家、教育、饮食、管理、待人、处世之道,让我们充分地享受到了一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盛宴,使我时时处于一种被激励和感动的状态,丰富多彩的上课内容和灵活多样的上课形式让我意犹未尽,兴趣盎然课堂上他们以幽默的谈笑拨动我们心弦,以智者的语言激发我们灵动思辩,字字句句直指我们的心灵讲座,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授课的老师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更为我开启了一扇深入地了解、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大门,在他们的讲话中既有深层的道理,又有具体的做法;既有生活的智慧,又有历史的教训;既有广博的知识,又有人生的理想,让我体会到了做人的意义和做人的乐趣。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静心沉思,老师们从无刻板的说教,更无哗众取宠的言语,有的只是一片真诚的心,字字句句无不是感同身受的善意,令我不能不为之动容,他们实实在在教我们从孝做起,从经典做起,从小做起,从我做起,践行《弟子规》,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落实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人能自省便会开悟,圣贤的教导让我豁然开朗、迷雾顿消;“学贵力行”,在今后的实际生活、工作当中,我要把所学到的圣贤的教诲变成自己的行为规范,内化为自己的德行,做为女儿、儿媳对父母,“孝”字为先,遵循孝道,时时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爱生如子,以宽容、平和、智慧去感化孩子;做好孩子的表率,我想只要心存善念胸怀仁慈,扎实工作,从我做起,从我心做起,以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就一定能调动起工作的积极性,尽心尽力完成好传道、授业、解惑之重任。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她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我们都应以《弟子规》为准则规范自身的言行,让所有的人都体会到圣贤教育带给社会与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感悟【篇5】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智慧结晶。其中许多思想精华、处世原则和哲理睿智至今仍是我们做人做事所遵循的标准。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通过对《道德经》、《弟子规》等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修身、处事、接物等行为有了新的认识:一是对“孝”的认识。其实“孝”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孝敬父母是不难的,只限于物质上给父母买东西和给点钱,但格局不高,不能做到从精神上关心。缺少一份大爱,做不到“泛爱众”,也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怀。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子女,他们对“孝”有着严重的缺失,导致了他们的骄纵和不负责任,没有了最起码的道德。所以,我们在做好孝敬父母的同时,还必须让子女知道这也是他们必须具有的品质,让他们承担自己该做的一切,把“孝”这种美德传承下去,这样才会从小爱上升到大爱,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二是从“谨信”做起。《弟子规》作为日常生活的行为守则,无论从“列典籍、有定处”,还是“房屋清、墙壁净”等等,都告诫我们做每件事都要仅仅有条。我以前就是工作无计划,想到哪就做到哪,毫无头绪,且效率不高。通过学了《弟子规》,我就开始按月、按季制定工作规划,工作时不再手忙脚乱了。三是讲诚信。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所以在日常工作学习中,不只听顺耳的,而是做到诚实守信。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老子也说:民之不畏,则大畏将至矣。所以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在日常工作中,对职工要宽厚仁爱,不能一味的进行处罚和批评,而要有一定的赞赏和激励,这样才能凝聚人心,把工作做得更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感悟【篇6】

在拙作碧云随笔中我已经谈了不少文物艺术类的话题。今天想谈谈第五点,就是中国传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宇宙观的问题,这其实就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我们古代先贤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用朴素的归纳法,分类法简单巧妙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是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你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学说呀!这个学说虽然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但是却在近现代受到了批评和非难,1840年以后列强入侵中国,满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了中国落后的局面,很多人就把这个问题的症结归罪于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限制了近代科学的发展,导致了中国受制于列强,我个人认为这是十分片面和错误的。中国的落后绝不是文化造成的,试举一例:就拿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来说吧,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尤其是八股文,可以说早已是臭名远扬的了。从本世纪初或上世纪末,就已被人骂臭了。直到近年报纸上,还有人写文骂它,可以说是骂了已一个多世纪,可是八股文这一经历明清两代,延续了五百年的惟一教育、考试专用文体,五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无一不是这一教育制度训练出来的人。

在漫长历史时代中的那些名人,那些学者,那些志士仁人,今天尚均予以肯定。而培养他们的却是腐朽不堪,空洞无物的八股文教育,这又该如何解释呢?科举考试有很多值得思考和学习的地方,我们在这里暂不讨论。我认为中国近现代的落后的原因在于掌握政权的政治家的无能造成的,就看清朝入关后的十代皇帝,你就可以清楚的知道,从道光开始清朝就开始加速衰亡了,道光帝让咸丰继位就是一个原则性的大错误,其实恭亲王奕欣的能力和素质比咸丰强的不是一点儿半点儿;咸丰就是一个无能的昏君,后来的慈禧太后就更不用说了,慈禧就是一个家庭妇女呀!不过这个人思维敏捷,有一定公关能力,如果操作一个家庭还行,让他统治一个国家,那不是开玩笑吗?中国的半个多世纪就是在这些愚妇稚童的手里,那还能有什么好结果呀!当然也要看到是时事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事,就拿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说吧,我认为他本来可以把中国搞的更好一点儿,他的能力,权威都可以把中国建成一个具有民主政治的新中国,但是他是1893年生人,是光绪22年,他本人有社会给他的影响和局限,所以他最后搞了一场,用叶剑英同志的话说,使中国的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阴阳五行学说的内容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阴阳加上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国古代的先贤很睿智,他们观察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看起来是纷繁复杂,其实就是两大类,既对立又统一的两大类,这就是阴阳,比如说太阳和月亮,男人和女人,水和火,勇敢和怯懦等等等等,这样分类虽然简单但是分析事务的精度就不足了,所以就提出了五行学说,在对自然和事物的长期观察中得出了金木水火土这五种不同的类型来概括万事万物。以金木水火土的生剋制化来概括万事万物相互间的关系,这种提纲携领的方法把复杂变成了简单。阴阳五行学说描述了世界万事万物的属性和状态,他是属性和状态的函数,这是静态的描述,而周易是对阴阳的动态描述,是把阴阳变化的过程呈现出来,64卦里的每一卦都是说明了事务变化的一个过程,说到这里我已经把阴阳五行学说和周易的关系说清楚了,同样命理学呢,就是对五行金木水火土变化的动态描述,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了阴阳的变化过程,这是一回事,所以我们可以把周易叫做阴阳动力学,把命理叫做五行动力学,其实奇门遁甲和大六壬都是阴阳五行的动态描述,只是前者重点在于天干,后者重点在于地支,这就是古圣先贤之心法也!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构成的六十花甲子从表面上看是我国古代先贤记录时间的一种方式,其实他是阴阳五行学说的进一步细化,比如说十天干,其实就是10个自然数,但是他不仅仅是十个数字,而是把他赋予了阴阳五行的生命。

总之阴阳五行学说是一个认识论,是对人生,世界和宇宙的认识论,他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力图进一步的对人生,世界宇宙加以更细密的说明,他不是方法论也不是实践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论和认识论是比较滞后的,这一点我们应该清楚。西方科学的方法论和实践论应该说发展比较先进,但是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由于认识论的枯竭,所以也会走上歧路,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大家可以讨论!

中国的堪舆学即风水学,就是应用阴阳五行学说对空间进行的研究,其实中国的风水学说是世界第一的先进科学,其他的国家和地域根本就没有的,是我国古代先贤在生存斗争中积累的最辉煌的成就,可惜被很多无知的人看做是迷信,而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其实那些大喊风水是迷信的人,对什么是风水一无所知,我自己进研风水数十年,觉得我们祖先的伟大和辉煌,我希望有志青年你们先不要轻易的下结论好不好!你自己先学习学习,遵照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教导:“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然后再下结论。

如果你是学习天文和历法的专业,你就应该清楚我国古代天文历算的伟大成就,这些成就就不仅是认识论的范畴了,就已经进入了方法论和实践论的领域,那么你学习过中国古代的建筑学专著—鲁班全书吗?你学习过天工开物吗?你学习过九章算数吗?可惜我老了,已经没有精力再涉猎这些领域了!我希望能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的全过程,做一个全面的描述,看看我国传统文化那一点比西方的所谓科学落后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感悟【篇7】

在这个物欲横飞的世界里,或许你的那颗心早已和我一样的浮躁、不安!而曾经的那份安然、恬静已渐渐地丢失,在现实面前丧失了自我!但我是一名幸运儿,在我的大学生活中遇到了"小传",并让我重新找回了那颗最真的心、最初的自我!

"小传"是我们学院"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基地"协会的简称。遇到"小传"是在我大一快结束的时候,那时看到老师和学姐学长们在校园里做宣传!"小传"的宗旨是: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和谐社会的创建注入一份力量!从此,我便爱上了这个协会!

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小传"的每一位成员都要从《弟子规》做起!每天早上晨读一遍,利用课余时间看有关的视频资料。当我读到《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时,让我倍感深触。想想以前在家里,父母叫我做点事情,可我总是爱拖延,甚至为此跟父母发生争吵,顶撞父母。就连最基本的中华传统美德——孝顺父母,都没有做到!真的感到很惭愧!当我读到:"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昔此时",我深深体会到了我们的时间十分有限的,它可能会在你聊qq的时候,偷偷地从键盘上溜走了;也可能在你看电视剧的时候,乘机从遥控器上溜走了……今后,我要多利用这些时间去学习传统文化和阅读书籍!

《弟子规》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实在是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生活中的缺点,也使我慢慢地按照《弟子规》去改正这些缺点。

在"小传"期间,老师还组织我们去秋浦书院做义工。每次我走进书院,都觉得身心格外的和谐,那份突如其来的安静,才发现是我内心一直所追寻的.!在做义工期间,除了打扫卫生外,更多的是在书院里进行参学,让我们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修身养性!参学的课程有:论语读书会,管仲班,茶艺,古琴等!而让我最感兴趣的是——古琴!老师不仅教我们弹琴和讲有关的知识,还和我们分享他自身的经历。让我知道了:要想弹好古琴,离不开丰富的人生阅历!古琴——可以让自己的性格变得沉稳,心态变得平和。在你心情烦躁时,听琴一曲,可以排解郁结于心的烦闷与忧愁,并沉醉于古琴那独有的端庄幽雅的意境之美。学习古琴不仅丰富了我的文化内涵,缓解了压力,还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和气质。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80997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