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藻类植物教学反思与改进 藻类植物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明确,课前准备充分,学生观察材料比较丰富;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师生氛围融洽;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参与面广,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作用。
不足之处:
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评价不够及时、时间的分配上不够合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课堂小结不够全面等等。另因这部分内容时间安排不合适,室外温度太低,课前未能亲自带领学生到野外环境观察、采集这类植物,这也是一大遗憾。若能带他们就近观察、采集藻类植物,让每位学生亲眼目睹这些植物在我们周围环境的生长状况、生存环境。这样上起课来更有说服力。
有待探讨的问题:
1、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时,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有效的指导
2、当学生讨论和发言偏离主题时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回归主题
3、如何更好进行课堂评价?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应该怎样给予评价
藻类植物教学反思与改进 藻类植物教案篇二
藻类植物生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常见的藻类植物,了解其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2、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海带、紫菜和水绵等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比较藻类植物与其他类群的植物的不同,继续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一、本节知识结构
二、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水绵、海带、紫菜等常见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教材选择了海带等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们的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是我们了解藻类的知识基础。而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低等位置,为今后学习生物进化知识奠定基础,故这两部分知识是重点内容。观察水绵并不难,但对它细胞结构的认识却不容易。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加上以前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带形叶绿体,难免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掌握其立体结构,故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三、教法建议
藻类植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关系非常密切,但是学生对藻类植物了解却又十分不够。原因是像海带、紫菜等食物同学都是了解的,但是海带、紫菜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学生又是不清楚的。建议可将海带、紫菜等用水泡后让学生进行观察,以便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态结构,看其是否有根、茎、叶的分化。拿市场上出售的不完整的或经过加工的植物体来讲述时,要解释清楚以免学生产生误解。
另外,像水绵、衣藻等藻类植物学生更是缺乏直观了解。水绵的细胞具有复杂而精细的结构。它的细胞很微小,液泡、细胞质、带状叶绿体和细胞核的位置关系,单凭口述是讲不清楚的,因此应该使用挂图或者自制的水绵细胞立体模型来讲述。有条件的学校,应当组织学生分组观察或演示水绵的细胞。在低倍镜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水绵细胞的结构。观察时要思考它们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等问题,特别是藻类植物为什么必须生活在有水、有阳光的环境中,要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的讨论,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可尝试让学生观察统计含衣藻水样的烧杯中向光面和背光面、水的表层、中层和深层不同位置衣藻的分布密度。)
藻类植物与人类以及对自然界的意义,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或教师收集资料后让学生讨论。讨论时要让学生体验自然界中藻类植物的多样性,让学生知道藻类植物中许多种类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还应该让学生知道海洋环境污染后出现的赤潮生物也是藻类植物,这样能使学生从多方面认识藻类植物。在讨论中更应该要让学生认识到如何保护环境,保护藻类植物多样性的意义。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 1、常见藻类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2、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水绵的细胞结构。
设计思想:通过观察多种常见的藻类植物,使学生对藻类植物建立感性的认识,进而通过寻找它们的共性,得出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手段:采用观察实验、分析讨论、教师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
一、导入: 出示一养鱼缸(水已变成绿色),提出问题:鱼缸中的水为什么会变绿,什么原因会使水变绿? 组织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讲解:鱼缸中水变绿主要原因是因为水中存在着一种植物,即藻类植物。藻类植物的种类非常多,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我们开始学习藻类植物。
二、讲授新课:
(一)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出示干燥的海带、紫菜让学生辩认。从而介绍自然界中除了刚才鱼缸中存在的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的藻类植物,还存在一些比较大型的藻类植物,如海带、紫菜。
2、组织学生按实验六的方法步骤进行观察,了解海带、紫菜和水绵的外部形态和颜色。
3、组织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总结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4、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几点:
(1)无论是淡水,还是海水,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
(2)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海带、紫菜往往是不完整的。完整的海带、紫菜虽然个体比较大,但并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只是从外形上分为叶状体和根状物。
(3)虽然藻类植物的颜色各异,但都含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4)水绵的细胞不仅具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同时具有带状叶绿体。(此内容如条件允许,可制成临时装片,利用实物投影或挂图进行讲解)。
(5)衣藻虽然可以自由游动,但它具有杯状叶绿体,可进行自养,所以仍属于植物。
(二)藻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及对大自然的意义:
提出问题:“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藻类植物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之处?” 组织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藻类植物经济意义的录像,进一步总结藻类植物的经济意义。 教师应指出,藻类植物虽然具有很重要的经济意义,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对大自然不利的因素。如赤潮,就是由于藻类植物和以这些藻类植物为食的单细胞动物大量繁殖,一些单细胞动物产生毒素,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当然这一现象也是由于人类大量的向水中排放污染物造成的结果。
三、反馈:
提出问题:绿色植物都是绿色的吗?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以本节中的切身感受进行回答。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藻类植物
一、常见的藻类植物 实验:观察海带、紫菜和水绵
二、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植物体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但是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大都生活在水中。靠孢子繁殖后代。
三、藻类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及经济意义: 食用、药用、鱼类饲料、制造氧气
探究活动
调查孢子植物
调查学校附近生活的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种类、分布特点。可分小组进行: 1、写出所在小组如何进行该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实施计划。 2、该研究性课题做完后,每个小组以自己的形式,报告研究成果。
制作迷你池塘
实验目的:培育藻类
实验材料: 透明的广口玻璃杯;池塘水(从湖泊、池塘、沼泽或要换水的金鱼缸内取水);水草(到池塘、湖泊等地方采集)
实验步骤: 1、往玻璃杯中倒入池塘水。
2、将水草放入玻璃杯中。
3、把杯子放在阳光晒得到的窗户边。
4、7天后观察杯子内的情况,14天后再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水的颜色变成了浓绿色。
实验原理: 藻类约有3万种之多。多数的藻类都具有叶绿素,因此会呈现出绿色。藻类和其他绿色植物相同,会利用光合作用制造养分。光合作用所必需的是二氧化碳、水、阳光及叶绿素。藻类会在光照好的水中生长,并不断繁殖。随着藻类细胞的不断增加,水的颜色就会变得更浓绿了。藻类当中,有的会呈现茶褐色或红色。例如红海的颜色带有点红就是红藻造成的现象。
藻类植物教学反思与改进 藻类植物教案篇三
第三节 藻类植物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l)了解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主要特征;
(2)了解藻类植物对自然界和在经济上的意义。
2.能力方面
(1)使学生学会观察藻类植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显微镜和熟练制作临时装片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比较几种植物类群在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上的发展变化,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
(2)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形态结构特点,渗透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难点重点
(l)水绵的形态结构和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题的重点;
(2)水绵细胞的立体结构和叶绿体在细胞质中的螺旋状排列是本节的难点。
水绵细胞中的叶绿体的形状和排列方式属于微观结构,必须利用显微镜观察才能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这需要学生具有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如使用显微镜、制作并观察临时装片等。
教具准备
培养在不同小鱼缸中的水绵和刚毛藻,完整的海带(带孢子囊)和紫菜,显微镜,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管,清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设计思路:观察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1)实验演示,导入新课。
(2)学生观察水绵,总结出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3)学生对比观察总结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4)联系实际,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经济意义。
(5)植物类群小结,渗透进化观点。
2.关于教学过程()的说明:
(1)实物演示,导入新课。
首先可以通过问题“为什么一到春季,池水和河水变绿了?”引出藻类植物的课题。结合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让学生回忆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藻类植物,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接着教师演示分别培养在小鱼缸中的`水绵、刚毛藻等淡水藻类,向学生描述采集这些藻类的地点,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然后教师再演示海带、紫菜等大型海藻。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比较水绵、海带、紫菜这几种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是否相同?通过解答问题使学生了解到藻类植物可以分为两大类:淡水藻类和海藻。教师应注意说明绝大多数的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少数种类的藻类植物生活在陆地上,如发菜。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②观察代表植物水绵,了解水绵的形态结构特点。
在观察水绵时,要注意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观察。具体过程可以采取分步观察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进行观察。步骤如下:①用放大镜观察水绵的外部形态。先让学生用手摸摸水绵,有什么感觉。然后让学生再用放大镜观察“水绵是什么形状?是否分枝?”使学生了解到水绵是细丝状的、无分枝的藻类植物。观察“水绵是否有根、茎、叶的分化?”使学生了解水绵是无器官分化,比苔藓植物还低等的植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会产生“水绵为什么呈现绿色?叶绿素存在于细胞的什么结构中?”“水绵的叶绿体是什么形状?在细胞内如何排列?我们怎样才能看到水绵的微观结构?”等问题,教师抓住学生渴望亲自观察到水绵微观结构的求知心理,引导学生观察水绵的显微结构。②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和步骤,指导学生制作水绵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除解决上述问题外,还应让学生思考观察“水绵是单细胞藻类还是多细胞藻类?水绵的细胞由哪些结构组成?”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显微摄影向学生同步演示所要观察的内容,并且巡回加强指导。通过观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逐个解决上述问题,使学生理解水绵是多细胞的藻类植物。水绵的每个细胞的结构都是相同的,细胞中的叶绿体是带状的,呈螺旋状排列。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水绵细胞的结构。此时教师进一步提出:“水绵的营养方式是什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了解到水绵虽然结构简单,但却和被子植物一样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的。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在小鱼缸中培养的水绵丝团,提出问题“水钢丝团周围的气泡是什么?为什么在光照条件下水绵丝团能漂浮在水面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观察其它的藻类植物,总结藻类植物的一般特性。
在观察其它的藻类植物时,要兼顾对单细胞藻类和多细胞藻类的观察,并注意以下几点。①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向学生演示衣藻或小球藻的显微结构,结合书中的图ii-16了解衣藻这种单细胞藻类的结构,为后面总结藻类植物特征做好铺垫。②学生分组观察海带(褐藻)、紫菜(红藻)等大型海藻。必须让学生注意每种藻类植物的形态和颜色,有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它们呈现出不同颜色的原因,然后提出“红色和褐色的藻类植物能否进行光合作用,为什么?”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自养的概念,将知识融汇贯通。在观察海带时,还应让学生注意观察海带上的孢子囊,教师向学生讲明在孢子囊中可以产生成熟的孢子,这样学生就比较易于理解“藻类植物的生殖是孢子生殖,藻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③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向学生演示其它藻类植物的标本,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藻类植物的多样性,同时归纳出藻类植物的一般特性。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4)关于藻类植物的意义可以结合图ii-18由学生归纳,然后让学生观看有关“禁止采集和食用发菜”的录像片段(选自《焦点访谈》)以我们身边存在的事实来教育学生,使他们进一步领悟到关心和爱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必要性和紧迫感。
(5)学完植物的主要类群之后,应对本单元进行一次小结,可以采用列表比较法机板书设计)。要求学生把植物类群(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按照由简单到复杂(形态结构)的顺序排列并加以比较,学生分析、比较各类群植物的生殖方式和特点有一定难度,在此教师可加以必要的引导。通过比较、分析,不仅复习有关植物类群的知识,理清知识的脉络,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理解“植物是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不断进化”的观点,为学生以后学习生物进化理论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藻类植物
一、生活环境:大都生活在水中
二、分类:淡水藻类和海藻;单细胞藻类和多细胞藻类。
三、代表植物——水绵。
1.生活习性
2.形态结构
(1)细丝状的多细胞藻类
(2)水绵的细胞结构:
四、其它的藻类植物
五、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l.植物体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无根、茎、叶的分化。
2.大都生活在水中,孢子生殖。
六、藻类植物对自然界和在经济上的意义
小结:植物类群比较:
植物类群
生活环境
形态结构
生殖方式及特点
藻类植物教学反思与改进 藻类植物教案篇四
大都生活在水中
无根、茎、叶的分化
孢子生殖,受精过程离不开水
苔藓植物
阴湿的陆地
具有茎和叶的分化,无真正的根
蕨类植物
阴湿的陆地
具有真正的根、茎、叶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陆地上
根、茎、叶都很发达
种子生殖,受精过程不需要水
藻类植物教学反思与改进 藻类植物教案篇五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藻类植物的种类,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学会用放大镜观察衣藻和水绵,比较衣藻和水绵的形态结构特点。归纳藻类植物的特征。
二、学习重点:水绵、衣藻的形态结构和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三、学习过程:
(一)情景引入:
思考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于蓝。这些诗句描写的是 植物。
(二)学习任务:
1.(自学课本p24)完成下列任务:
(1)生物圈中已经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 种。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可以分为四大类群: , , , 。
(2)淡水藻类常见的有: , , , , , 等。(3)海洋藻类常见的有: , , , , , , 等
2.观察衣藻和水绵(参照课本第5页,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并对照课本中衣藻和水绵的示意图,比较它们形态结构的异同点。
3、自学课本p5,完成下列任务:
a)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1)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 ,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 。(2)藻类植物的整个身体都浸没在 ,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_________和_____
______,都能进行___ ______,不需要有专门的吸收养料、运输或进行光合作用的__ ________。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结构简单,
没有 , , 的分化。
b) 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释放 ,(2)可做 。
与人类的关系:(1)可供 ,(2)可供 。
4、拓展反思:(小组讨论并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1)为什么海带是褐色的?
(2)将一块新鲜海带,(干的应提前浸泡1小时)放于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用酒精加热,并把温度计插在烧杯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观察海带颜色将发生什么变化?
(3)鱼缸长时间不换水,缸的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水会变成绿色。这是什么原因?
(4)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5)藻类植物的形态与你平时常见的陆生植物有什么不同?
四、学习检测: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2.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初步了解茎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
3.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收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教学过程:
一、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方案一:学生直接观察老师发放的已长出根毛的幼根,结合已有的知识,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共同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方案二:学生直接阅读课本上的《观察与思考》四人一组讨论思考题,通过小组间的表达和交流,共同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2.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来理解根适于吸水的意义。
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后,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理解根吸水实际上等于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二、水分运输的途径1.茎的结构
学生四人小组通过观察茎的横切和纵切示意图以及本节课最后一个自然段,经讨论、归纳,小组间表达和交流后,归纳出茎的结构。
2.茎各部分的作用
学生通过看本节课的后三个自然段,通过四人小组讨论归纳,小组间合作交流,归纳出导管、筛管和形成层的作用。
3.探究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的实验,经同学间表达和交流,确认最佳方案。通过看课本上的p111的《观察与思考》,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三、检测反馈:
1.水是通过什么途径跑到叶片中的?
2.将茎横向切断,在横切面上发现了什么?根据茎的结构知识,判断是茎的哪部分变红了?
3.将茎纵剖开,在纵剖面上发现了什么?根据茎的结构知识,判断是茎的哪部分变红了?
4.通过这个实验,你可得出什么结论?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学会自学获得知识。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汁液,这汁液是从那里来的?
5、移栽植物时,如果根损伤大多,植物会有什么变化?
6、扦插后的枝条如何处理,成活率会提高?
7、你能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下树怕去皮,不怕空心这句话吗?
8.准备移栽的茄子秧、黄瓜秧,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这是为什么?
9.在热带雨林中,有些树木茎干上往往长着许多毛茸茸的根。这些根暴露在空气中,叫做气生根。气生根有什么作用?
10.分析:将两株同样大小健壮的幼苗,分别培养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过几天,可看到土壤浸出液中的幼苗生长 ,在蒸馏水中的幼苗生长 ,这个实验说明 。
11.导管存在于 ,能输送 ,输送方向是 。 筛管存在于 ,能输送 ,输送方向是 。
藻类植物教学反思与改进 藻类植物教案篇六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l)了解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主要特征;
(2)了解藻类植物对自然界和在经济上的意义。
2.能力方面
(1)使学生学会观察藻类植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显微镜和熟练制作临时装片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比较几种植物类群在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上的发展变化,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
(2)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形态结构特点,渗透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难点重点
(l)水绵的形态结构和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题的重点;
(2)水绵细胞的立体结构和叶绿体在细胞质中的螺旋状排列是本节的难点。
水绵细胞中的叶绿体的形状和排列方式属于微观结构,必须利用显微镜观察才能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这需要学生具有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如使用显微镜、制作并观察临时装片等。
教具准备
培养在不同小鱼缸中的水绵和刚毛藻,完整的海带(带孢子囊)和紫菜,显微镜,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管,清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设计思路:观察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1)实验演示,导入新课。
(2)学生观察水绵,总结出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3)学生对比观察总结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4)联系实际,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经济意义。
(5)植物类群小结,渗透进化观点。
2.关于教学过程的说明:
(1)实物演示,导入新课。
首先可以通过问题“为什么一到春季,池水和河水变绿了?”引出藻类植物的课题。结合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让学生回忆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藻类植物,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接着教师演示分别培养在小鱼缸中的水绵、刚毛藻等淡水藻类,向学生描述采集这些藻类的地点,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然后教师再演示海带、紫菜等大型海藻。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比较水绵、海带、紫菜这几种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是否相同?通过解答问题使学生了解到藻类植物可以分为两大类:淡水藻类和海藻。教师应注意说明绝大多数的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少数种类的藻类植物生活在陆地上,如发菜。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②观察代表植物水绵,了解水绵的形态结构特点。
在观察水绵时,要注意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观察。具体过程可以采取分步观察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进行观察。步骤如下:①用放大镜观察水绵的外部形态。先让学生用手摸摸水绵,有什么感觉。然后让学生再用放大镜观察“水绵是什么形状?是否分枝?”使学生了解到水绵是细丝状的、无分枝的藻类植物。观察“水绵是否有根、茎、叶的分化?”使学生了解水绵是无器官分化,比苔藓植物还低等的植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会产生“水绵为什么呈现绿色?叶绿素存在于细胞的什么结构中?”“水绵的叶绿体是什么形状?在细胞内如何排列?我们怎样才能看到水绵的微观结构?”等问题,教师抓住学生渴望亲自观察到水绵微观结构的求知心理,引导学生观察水绵的显微结构。②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和步骤,指导学生制作水绵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除解决上述问题外,还应让学生思考观察“水绵是单细胞藻类还是多细胞藻类?水绵的细胞由哪些结构组成?”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显微摄影向学生同步演示所要观察的内容,并且巡回加强指导。通过观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逐个解决上述问题,使学生理解水绵是多细胞的藻类植物。水绵的每个细胞的结构都是相同的,细胞中的叶绿体是带状的,呈螺旋状排列。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水绵细胞的结构。此时教师进一步提出:“水绵的营养方式是什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了解到水绵虽然结构简单,但却和被子植物一样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的。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在小鱼缸中培养的水绵丝团,提出问题“水钢丝团周围的气泡是什么?为什么在光照条件下水绵丝团能漂浮在水面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观察其它的藻类植物,总结藻类植物的一般特性。
在观察其它的藻类植物时,要兼顾对单细胞藻类和多细胞藻类的观察,并注意以下几点。①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向学生演示衣藻或小球藻的显微结构,结合书中的图ii-16了解衣藻这种单细胞藻类的结构,为后面总结藻类植物特征做好铺垫。②学生分组观察海带(褐藻)、紫菜(红藻)等大型海藻。必须让学生注意每种藻类植物的形态和颜色,有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它们呈现出不同颜色的原因,然后提出“红色和褐色的藻类植物能否进行光合作用,为什么?”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自养的概念,将知识融汇贯通。在观察海带时,还应让学生注意观察海带上的孢子囊,教师向学生讲明在孢子囊中可以产生成熟的孢子,这样学生就比较易于理解“藻类植物的生殖是孢子生殖,藻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③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向学生演示其它藻类植物的标本,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藻类植物的多样性,同时归纳出藻类植物的一般特性。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4)关于藻类植物的意义可以结合图ii-18由学生归纳,然后让学生观看有关“禁止采集和食用发菜”的录像片段(选自《焦点访谈》)以我们身边存在的事实来教育学生,使他们进一步领悟到关心和爱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必要性和紧迫感。
(5)学完植物的主要类群之后,应对本单元进行一次小结,可以采用列表比较法机板书设计)。要求学生把植物类群(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按照由简单到复杂(形态结构)的顺序排列并加以比较,学生分析、比较各类群植物的生殖方式和特点有一定难度,在此教师可加以必要的引导。通过比较、分析,不仅复习有关植物类群的知识,理清知识的脉络,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理解“植物是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不断进化”的观点,为学生以后学习生物进化理论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藻类植物
一、生活环境:大都生活在水中
二、分类:淡水藻类和海藻;单细胞藻类和多细胞藻类。
三、代表植物――水绵。
1.生活习性
2.形态结构
(1)细丝状的多细胞藻类
(2)水绵的细胞结构:
四、其它的藻类植物
五、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l.植物体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无根、茎、叶的分化。
2.大都生活在水中,孢子生殖。
六、藻类植物对自然界和在经济上的意义
小结:植物类群比较:
植物类群
生活环境
形态结构
生殖方式及特点
藻类植物
大都生活在水中
无根、茎、叶的分化
孢子生殖,受精过程离不开水
苔藓植物
阴湿的陆地
具有茎和叶的分化,无真正的根
蕨类植物
阴湿的陆地
具有真正的根、茎、叶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陆地上
根、茎、叶都很发达
种子生殖,受精过程不需要水
藻类植物教学反思与改进 藻类植物教案篇七
初一生物《藻类植物》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常见的藻类植物,了解其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2、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海带、紫菜和水绵等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比较藻类植物与其他类群的植物的不同,继续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一、本节知识结构
二、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水绵、海带、紫菜等常见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教材选择了海带等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们的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是我们了解藻类的知识基础。而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低等位置,为今后学习生物进化知识奠定基础,故这两部分知识是重点内容。
观察水绵并不难,但对它细胞结构的认识却不容易。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加上以前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带形叶绿体,难免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掌握其立体结构,故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三、教法建议
藻类植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关系非常密切,但是学生对藻类植物了解却又十分不够。原因是像海带、紫菜等食物同学都是了解的,但是海带、紫菜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学生又是不清楚的`。建议可将海带、紫菜等用水泡后让学生进行观察,以便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态结构,看其是否有根、茎、叶的分化。拿市场上出售的不完整的或经过加工的植物体来讲述时,要解释清楚以免学生产生误解。
另外,像水绵、衣藻等藻类植物学生更是缺乏直观了解。水绵的细胞具有复杂而精细的结构。它的细胞很微小,液泡、细胞质、带状叶绿体和细胞核的位置关系,单凭口述是讲不清楚的,因此应该使用挂图或者自制的水绵细胞立体模型来讲述。有条件的学校,应当组织学生分组观察或演示水绵的细胞。在低倍镜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水绵细胞的结构。观察时要思考它们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等问题,特别是藻类植物为什么必须生活在有水、有阳光的环境中,要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的讨论,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可尝试让学生观察统计含衣藻水样的烧杯中向光面和背光面、水的表层、中层和深层不同位置衣藻的分布密度。)
藻类植物与人类以及对自然界的意义,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或教师收集资料后让学生讨论。讨论时要让学生体验自然界中藻类植物的多样性,让学生知道藻类植物中许多种类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还应该让学生知道海洋环境污染后出现的赤潮生物也是藻类植物,这样能使学生从多方面认识藻类植物。在讨论中更应该要让学生认识到如何保护环境,保护藻类植物多样性的意义。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
1、常见藻类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2、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水绵的细胞结构。
设计思想:
通过观察多种常见的藻类植物,使学生对藻类植物建立感性的认识,进而通过寻找它们的共性,得出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手段:采用观察实验、分析讨论、教师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
一、导入:
出示一养鱼缸(水已变成绿色),提出问题:鱼缸中的水为什么会变绿,什么原因会使水变绿?
组织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讲解:鱼缸中水变绿主要原因是因为水中存在着一种植物,即藻类植物。藻类植物的种类非常多,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我们开始学习藻类植物。
二、讲授新课:
(一)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出示干燥的海带、紫菜让学生辩认。从而介绍自然界中除了刚才鱼缸中存在的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的藻类植物,还存在一些比较大型的藻类植物,如海带、紫菜。
2、组织学生按实验六的方法步骤进行观察,了解海带、紫菜和水绵的外部形态和颜色。
3、组织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总结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4、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几点:
(1)无论是淡水,还是海水,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
(2)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海带、紫菜往往是不完整的。完整的海带、紫菜虽然个体比较大,但并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只是从外形上分为叶状体和根状物。
(3)虽然藻类植物的颜色各异,但都含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4)水绵的细胞不仅具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同时具有带状叶绿体。(此内容如条件允许,可制成临时装片,利用实物投影或挂图进行讲解)。
(5)衣藻虽然可以自由游动,但它具有杯状叶绿体,可进行自养,所以仍属于植物。
(二)藻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及对大自然的意义:
提出问题:“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藻类植物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之处?”
组织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藻类植物经济意义的录像,进一步总结藻类植物的经济意义。
教师应指出,藻类植物虽然具有很重要的经济意义,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对大自然不利的因素。如赤潮,就是由于藻类植物和以这些藻类植物为食的单细胞动物大量繁殖,一些单细胞动物产生毒素,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当然这一现象也是由于人类大量的向水中排放污染物造成的结果。
三、反馈:
提出问题:绿色植物都是绿色的吗?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以本节中的切身感受进行回答。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藻类植物
一、常见的藻类植物
实验:观察海带、紫菜和水绵
二、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植物体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但是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大都生活在水中。靠孢子繁殖后代。
三、藻类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及经济意义:
食用、药用、鱼类饲料、制造氧气
藻类植物教学反思与改进 藻类植物教案篇八
(一)营养繁殖
营养繁殖是植物繁殖方式的`一种,是利用营养器官:根、叶、茎等繁殖后代。营养繁殖能够保持某些栽培物的优良性征,而且繁殖速度较快。主要有分根、压条、叶插、芽叶插、扦插、嫁接等。
(二)有性繁殖
一般繁殖多用此法,不仅有大量种子产生可以繁殖较多的新苗,而今日所有名种名花,也多是利用有性繁殖的改良育种而来。
(三)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也叫无配子繁殖,是一种亲体不通过性细胞而产生的后代个体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的特点是参加产生后代的只有一个亲体。无性繁殖在生物界中较普遍,有分裂繁殖、出芽繁殖、孢子繁殖、营养体繁殖等多种形式。
藻类植物教学反思与改进 藻类植物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水绵及其它藻类植物,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了解常见藻类植物;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2.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水绵和其它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比较它们与绿色开花植物的不同,继续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教材选择了水绵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的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是我们了解藻类的知识基础。而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低等位置,为今后学习生物进化知识奠定基础,故这两部分知识是重点内容。
2.难点分析:
观察水绵并不难,但对它细胞结构的认识却不容易。这是因为在现有学校条件下,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误认为细胞核、叶绿体都存在液泡中,而细胞质更不易看清楚,加上以前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带形叶绿体,难免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掌握其立体结构,故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
引言:
这部分教学可在学生原有掌握的绿色开花植物的知识基础上,先演示一组投影片或盆栽植物或标本,包括有绿色开花植物和非绿色植物(如海带、紫菜、小墙藓、铁线蕨、油松、蚕虫、白菜等)让学生观察后讨论:你认识哪几种植物?哪些是绿色开花植物。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指出,蚕豆、白菜以及我们身边常见的杨树、柳树、菊花等都是绿色开花植物。其余的如海带等均为非绿色开花植物,它们构成绚丽多彩的植物世界。
教师接着指出,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的不同,人们将它们分成四个主要类群,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由此引出本章课题。
在此基础上可以再让学生思考回答,你知道以上所列举的植物各属哪一类群吗?(可能有的能说出来,有的说不出来)教师可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指出:海带、紫菜是藻类植物;小墙藓属苔藓植物;铁线蕨属蕨类植物;油松、蚕豆、白菜属种子植物。我们今天先研究藻类植物。
学生已经了解了海带、紫菜等属于藻类植物,可以让学生再举出一些其它的藻类植物,并讨论:这些藻类植物都生活在什么环境里?学生会举出海白菜、石花菜、鹿角菜等。比较多的学生会认为藻类植物都生活在海洋中,这时,可给学生演示一张生活在池塘中的藻类植物的投影片,使学生了解还有一些藻类植物是生活在池塘、河流、湖泊这样的淡水环境里,由此归纳出藻类植物分为淡水藻和海藻。然后引出本课学习的重点:
一种淡水藻——水绵
(一)水绵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点
1.生活习性:
可在课前组织几个同学参加采集水绵活动,留意观察水绵的生活环境。课上先提出思考题:“水绵生活在什么环境里?”然后演示水绵生活环境的录像或投影片。并请参加过采集水绵活动的同学回答:水绵生活在池塘里,在阳光充足的时候,它们常常成团存在,并放出很多的气泡。
2.形态结构:
在组织学生观察水绵时,可提出以下思考题:
(1)水绵的颜色及形态如何?
(2)水绵有无根、茎、叶等器官?
(3)水绵是由一个细胞还是由多个细胞构成?
(4)水绵的细胞结构与绿色开花植物的细胞结构相比较有何异同?
可事先把采集来的水绵分装在培养皿中,请学生先观察水绵的颜色及形状并用手摸一下水绵,看看有什么感觉。他们很容易观察到水绵身体的颜色是绿色的、形状是丝状的,用手摸水绵会感觉比较粘滑。
接下去要求学生制作水绵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水绵的内部结构(观察时可以对照教科书上p94图1-61或投影片上的水绵结构图),并认真思考(2)、(3)、(4)道思考题。为保证观察效果,在制作临时装片时,要求学生用解剖针挑取水绵的量要尽量得少,只要装片质量好,观察方法正确,并能积极思维,就能了解到水绵结构是相当简单的,它没有根、茎、叶等器官。每一个水绵的丝状体都是由多个细胞构成的,水绵与绿色开花植物的细胞相比较,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不同之处是水绵细胞中叶绿体的形态比较大,呈带状,螺旋状排列在细胞内。在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了这四个问题之后,教师可以简要地小结一下:水绵是由多细胞构成的,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结构同绿色开花植物细胞的结构基本是相同的,但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与我们前边了解的细胞内的叶绿体比较有较大差别。对于叶绿体在细胞中的位置,特别是它与细胞核、液泡、细胞质的位置关系,很易产生误解。这时,教师可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继续观察,并让他们调节一下显微镜,理解细胞是立体的,那么,叶绿体到底存在哪里呢?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这时,有的学生认为,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中,但还有些学生认为它存在于液泡中,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水绵细胞的立体模型,再给予适当的提示,使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能清楚地了解水绵细胞的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中(有些同学还会错误地认为细胞核也是存在液泡中)。这时,教师可演示水绵细胞结构的立体模型,边让学生观察,边讲解。这样,学生的误解便可得到纠正。
3.营养方式:
在学生了解了水绵细胞结构之后,对水绵的营养方式就不难理解。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叶绿体有什么作用?”“什么是光合作用?”等问题,再联系水绵细胞也有叶绿体,自然它的营养方式与绿色开花植物相同。它们都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来维持自己的生活。这样,“自养”的概念也就很自然地形成了。最后教师强调指出:像绿色植物那样,利用自己制造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营养方式,叫做自养,它是各类绿色植物共有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巩固本课时,可联系上面学习过的水绵生活习性,请同学们思考,在阳光充足时,为什么水绵往往形成丝团漂浮在水面上?
三、第二课时:
(二)其他的藻类植物
1.先复习水绵的形态结构特征,然后再让学生思考,联系一下生活实际,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属于藻类植物,由此引入本课题。
2.学生会提到海带、紫菜或其他藻类植物。此时,教师出示海带、紫菜的标本(或投影片,如有海带、紫菜的生活环境录像更佳),供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让学生对照课本有关内容及图解(图i-63、i-64),讨论以下各题:
(1)海带、紫菜植物体分几部分?
(2)它们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个体?
(3)植物体有无根、茎、叶等器官?
(4)海带、紫菜呈现什么颜色?体内还含有叶绿素吗?
(5)它们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与水绵相同吗?
在学生充分讨论,并回答以上问题后,教师可归纳总结,突出以下几点:
(1)海带、紫菜是多细胞的植物体,结构也很简单,都没有根、茎、叶等器官。海带植物体分三部分,下面是根状物、往上是带柄和叶状体;紫菜的植物体是薄而柔软的叶状体,基部是根状物。根状物不具有根的结构,也不起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它只起着固着作用,所以不是根;叶状体无叶片的结构,所以也不是叶。
(2)海带、紫菜的叶绿体里,除含叶绿素外,还分别含有大量的藻黄素和大量的藻红素,所以分别呈褐色和紫红色。由于它们都含叶绿素,所以与水绵一样,营养方式也是自养。
学生已经了解了多细胞的藻类植物,如水绵、海带、紫菜后,还要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中的单细胞种类。
先给学生展示一滴池水中的藻类植物(可以用录像或投影片),使学生对衣藻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再专门演示衣藻的投影片,提出讨论题:①衣藻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构成的植物体?②细胞内有无叶绿体?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后回答:衣藻是由单细胞构成的,细胞内有叶绿体,可以请学生具体指出衣藻内的杯状叶绿体。
(三)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这部分教学可采用比较、归纳的方法进行,让学生思考讨论:水绵、海带、紫菜、衣藻在生活环境、植物体结构、营养方式上有哪些共同的地方,这样就可归纳出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1.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2.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3.大都生活在水中。
(四)藻类植物对自然界和在经济上的意义
本部分可组织学生自学和讨论进行教学。
1.展示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放出氧气的投影片,组织学生讨论:藻类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学生可以答出: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2.展示藻类植物经济意义的投影片或者录像片。提出藻类植物在经济上有什么意义的讨论题,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小结:藻类植物对自然界及对人类在经济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会从藻类植物中提取出更多的对人类有用的成分。
复习巩固题:
①绿色植物的植物体一定都是绿色吗?为什么?
②藻类植物比绿色开花植物低等,为什么?
③赤潮现象常引起鱼体大量死亡,为什么?
阅读:p97一滴池水中的藻类植物。
我国的海带养殖。
【板书设计】
第九章植物的主要类群
藻类植物教学反思与改进 藻类植物教案篇十
七年级第二学期生物教案:藻类植物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藻类植物的种类,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学会用放大镜观察衣藻和水绵,比较衣藻和水绵的形态结构特点。归纳藻类植物的特征。
二、学习重点:水绵、衣藻的形态结构和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三、学习过程:
(一)情景引入:
思考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于蓝。这些诗句描写的是 植物。
(二)学习任务:
1.(自学课本p24)完成下列任务:
(1)生物圈中已经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 种。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可以分为四大类群: , , , 。
(2)淡水藻类常见的有: , , , , , 等。(3)海洋藻类常见的有: , , , , , , 等
2.观察衣藻和水绵(参照课本第5页,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并对照课本中衣藻和水绵的示意图,比较它们形态结构的异同点。
3、自学课本p5,完成下列任务:
a)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1)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 ,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 。(2)藻类植物的整个身体都浸没在 ,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_________和_____
______,都能进行___ ______,不需要有专门的吸收养料、运输或进行光合作用的__ ________。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结构简单,
没有 , , 的分化。
b) 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释放 ,(2)可做 。
与人类的关系:(1)可供 ,(2)可供 。
4、拓展反思:(小组讨论并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1)为什么海带是褐色的?
(2)将一块新鲜海带,(干的应提前浸泡1小时)放于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用酒精加热,并把温度计插在烧杯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观察海带颜色将发生什么变化?
(3)鱼缸长时间不换水,缸的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水会变成绿色。这是什么原因?
(4)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5)藻类植物的形态与你平时常见的陆生植物有什么不同?
四、学习检测: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2.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初步了解茎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
3.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收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教学过程:
一、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方案一:学生直接观察老师发放的已长出根毛的幼根,结合已有的知识,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共同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方案二:学生直接阅读课本上的《观察与思考》四人一组讨论思考题,通过小组间的表达和交流,共同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2.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来理解根适于吸水的意义。
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后,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理解根吸水实际上等于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二、水分运输的途径1.茎的结构
学生四人小组通过观察茎的横切和纵切示意图以及本节课最后一个自然段,经讨论、归纳,小组间表达和交流后,归纳出茎的结构。
2.茎各部分的作用
学生通过看本节课的后三个自然段,通过四人小组讨论归纳,小组间合作交流,归纳出导管、筛管和形成层的作用。
3.探究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的实验,经同学间表达和交流,确认最佳方案。通过看课本上的p111的《观察与思考》,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三、检测反馈:
1.水是通过什么途径跑到叶片中的?
2.将茎横向切断,在横切面上发现了什么?根据茎的结构知识,判断是茎的哪部分变红了?
3.将茎纵剖开,在纵剖面上发现了什么?根据茎的结构知识,判断是茎的哪部分变红了?
4.通过这个实验,你可得出什么结论?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学会自学获得知识。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汁液,这汁液是从那里来的?
5、移栽植物时,如果根损伤大多,植物会有什么变化?
6、扦插后的枝条如何处理,成活率会提高?
7、你能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下树怕去皮,不怕空心这句话吗?
8.准备移栽的茄子秧、黄瓜秧,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这是为什么?
9.在热带雨林中,有些树木茎干上往往长着许多毛茸茸的根。这些根暴露在空气中,叫做气生根。气生根有什么作用?
10.分析:将两株同样大小健壮的幼苗,分别培养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过几天,可看到土壤浸出液中的幼苗生长 ,在蒸馏水中的幼苗生长 ,这个实验说明 。
11.导管存在于 ,能输送 ,输送方向是 。 筛管存在于 ,能输送 ,输送方向是 。
藻类植物教学反思与改进 藻类植物教案篇十一
一、水绵
1.生活习性:池塘、小溪
2.形态结构:
①绿色丝状体
②多细胞个体
③叶绿体带形呈螺旋状排列(内含叶绿素)
3.营养方式——自养(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
二、其它的藻类植物
1.海带
2.紫菜
3.衣藻
三、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结构简单,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四、藻类植物对自然界和在经济上的意义。
小资料
灰藻的采集和培养
一、实验准备:
称取1克硝酸钾、0.25克氯化钾、0.25克硫酸镁、0.25克磷酸二氢钾和0.2毫升1%的硫酸亚铁,溶在盛有1000毫升蒸馏水的大烧杯里,再倒入10克琼脂后加热,溶化后倒入试管备用(约占试管的1/4)。
二、方法步骤:
1.采集衣藻。春末夏初,气温在10~20℃时,可以在有机物丰富的静水中,用勺子或碗舀取衣藻,如果衣藻较多时,可以发现水面上常呈云彩状。
2.培养衣藻:
(1)把注入培养基的试管在高压(14.7×104帕)下灭菌40分钟,取出摆成斜面。
(2)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环把衣藻接种在已经自然冷却的斜面上。
(3)在光照充足,室温22℃的条件下培养。
三、实验结果:
培养3天后,可在显微镜下找到不游动的衣藻。7天后,可见培养基变绿。
这种培养方法的优点是:保存时间长(低温下在冰箱里可保持1年以上);有利于纯种的培养;观察方便,只要在载玻片上衣藻群体上滴一滴水,5分钟后就可在显微镜下看到游动的衣藻。
附:培养基配制的其它方法
用土壤浸出液配制固体培养基,把土壤浸出液加1%琼脂,加热消毒后即成为固体培养基也可用来培养衣藻。
藻类植物教学反思与改进 藻类植物教案篇十二
1、营养繁殖
营养繁殖是指通过植物营养体的一部分从母体分离开去,进而直接形成一个独立生活的新个体的繁殖方式。藻类植物的营养繁殖常有以下几种类型。细胞分裂 有些单细胞藻类植物是通过细胞分裂来进行繁殖的。母细胞分裂为两半,子细胞逐渐成长,并具有母细胞的形态和结构。裸藻、硅藻、绿藻门中的原球藻属和蓝藻门中的色球藻属等是通过细胞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断裂 一些群体、丝状体或叶状体的藻类,由于动物摄食,流水冲击或细胞间胶质膨胀分离等作用,使藻体断裂或破裂成小的断片、小块或小段。每一断片、小块或小段能再生成一个成熟的藻体。在绿藻门的丝藻属、裂丝藻属、蓝藻门的粘球藻属以及褐藻门的马尾藻属等藻类植物中,藻体断裂是普遍发生着的。出芽 有的藻类植物,如原管藻属(绿藻门),其泡囊状的气生部分常生出一个侧芽。小芽脱离母体后发育成具有自己假根的.另一个新藻体。
2、珠芽
有的藻类植物,如轮藻属,在其藻体基部的假根上或茎基节上可长出小结节,称为珠芽。珠芽内含有淀粉,类似种子植物的块根或块茎。可由珠芽生长发育成新的轮藻体。
藻殖段 是丝状体蓝藻的繁殖小段。藻殖段的形成是由于丝状体中某些细胞的死亡,或形成异形胞、或在两个营养细胞间形成双凹形的分离盘,或动物取食以及机械作用等将丝状体分成许多小段,每一小段称为一个藻殖段。每个藻殖段发育为一个新的丝状体。繁殖枝 在黑顶藻属中(褐藻门),有某种变形枝,通常为楔形,具有两个或三个短的或长的突起,含有丰富食物。这种结构称为繁殖枝。每个繁殖枝脱离母体后生长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3、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是指通过一类称为孢子的无性生殖细胞,从母体分离后,直接发育为新个体的繁殖方式。在藻类植物中,最普遍发生的无性生殖方式是产生具鞭毛、能游动的游动孢子。在不同的藻类植物类群中,游动孢子的形态是各具特色的。此外、藻类植物还产生多种无鞭毛、不能游动的特化细胞、也能起无性生殖体的作用。这包括:不动孢子、似亲孢子、休眠孢子、厚壁孢子、外生孢子、内生孢子、中性孢子、单孢子、四分孢子和果孢子等。游动孢子 游动孢子是单细胞、无细胞壁、具鞭毛的结构,能迅速运动。游动孢子通常具两根鞭毛。但在有些属中,如丝藻属、拟竹枝藻属等,其游动孢子具四根鞭毛。而在另外一些属中,如鞘藻属,游动孢子前端产生一圈鞭毛。游动孢子可在普通的营养细胞中产生,或在特化的孢子囊中产生。形成游动孢子时,母细胞内的原生质体收缩形成一个游动孢子(如鞘藻属),或是母细胞内的原生质体经过分裂形成多个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放出后,游动一个时期,便附着到适宜的基质上,缩回或脱掉鞭毛,分泌一层壁,成为一个营养细胞,继而发育成为新的植物体。不动孢子 不动孢子无鞭毛,不能运动,外周分泌一层细胞壁,是对干旱环境条件的适应。它们是以和游动孢子相同的方式产生的。它们可以有一个或几个载色体。在绿藻门的丝藻属、绿球藻属和黄藻门的黄丝藻属等藻类中,无性生殖有时产生不动孢子。似亲孢子 这是一种和母细胞具有相同形态、结构特征的不动孢子。有的藻类从一个母细胞内产生的全部似亲孢子可连接为一个似亲群体。在绿藻门的小球藻属、栅藻属、十字藻属等属中,似亲孢子是普遍发生着的。休眠孢子 这类孢子无鞭毛、不能运动,细胞壁变得很厚,能抵抗不良环境条件。它们是由母细胞内原生质体经过多次分裂形成的。这类孢子发生在原管藻属和一些其它绿藻中。
藻类植物教学反思与改进 藻类植物教案篇十三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藻类植物的种类,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学会用放大镜观察衣藻和水绵,比较衣藻和水绵的形态结构特点。归纳藻类植物的特征。
二、学习重点:
水绵、衣藻的形态结构和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三、学习过程:
(一)情景引入:
思考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于蓝。这些诗句描写的是____植物。
(二)学习任务:
1、(自学课本p24)完成下列任务:
(1)生物圈中已经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____种。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可以分为四大类群:____,____,____,____。
(2)淡水藻类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海洋藻类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观察衣藻和水绵(参照课本第5页,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并对照课本中衣藻和水绵的示意图,比较它们形态结构的异同点。
3、自学课本p5,完成下列任务:
a)____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____,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____。
(2)藻类植物的整个身体都浸没在____,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_________和___________,都能进行_____________,不需要有专门的吸收养料、运输或进行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_。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结构简单,没有____,____,____的分化。
b)____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释放____,
(2)可做____。
与人类的关系:
(1)可供____,
(2)可供____。
4、拓展反思:(小组讨论并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1)为什么海带是褐色的?
(2)将一块新鲜海带,(干的应提前浸泡1小时)放于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用酒精加热,并把温度计插在烧杯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观察海带颜色将发生什么变化?
(3)鱼缸长时间不换水,缸的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水会变成绿色。这是什么原因?
(4)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5)藻类植物的形态与你平时常见的陆生植物有什么不同?
藻类植物教学反思与改进 藻类植物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2、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初步了解茎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
3、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收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教学过程:
一、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方案一:学生直接观察老师发放的已长出根毛的幼根,结合已有的知识,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共同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方案二:学生直接阅读课本上的《观察与思考》四人一组讨论思考题,通过小组间的表达和交流,共同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2、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来理解根适于吸水的意义。
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后,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理解根吸水实际上等于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二、水分运输的途径
1、茎的结构
学生四人小组通过观察茎的横切和纵切示意图以及本节课最后一个自然段,经讨论、归纳,小组间表达和交流后,归纳出茎的结构。
2、茎各部分的作用
学生通过看本节课的`后三个自然段,通过四人小组讨论归纳,小组间合作交流,归纳出导管、筛管和形成层的作用。
3、探究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的实验,经同学间表达和交流,确认最佳方案。通过看课本上的p111的《观察与思考》,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三、检测反馈:
1、水是通过什么途径跑到叶片中的?
2、将茎横向切断,在横切面上发现了什么?根据茎的结构知识,判断是茎的哪部分变红了?
3、将茎纵剖开,在纵剖面上发现了什么?根据茎的结构知识,判断是茎的哪部分变红了?
4、通过这个实验,你可得出什么结论?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学会自学获得知识。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汁液,这汁液是从那里来的?
5、移栽植物时,如果根损伤大多,植物会有什么变化?
6、扦插后的枝条如何处理,成活率会提高?
7、你能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下树怕去皮,不怕空心这句话吗?
8、准备移栽的茄子秧、黄瓜秧,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这是为什么?
9、在热带雨林中,有些树木茎干上往往长着许多毛茸茸的根。这些根暴露在空气中,叫做气生根。气生根有什么作用?
10、分析:将两株同样大小健壮的幼苗,分别培养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过几天,可看到土壤浸出液中的幼苗生长____,在蒸馏水中的幼苗生长____,这个实验说明____。
11、导管存在于____,能输送____,输送方向是____。____筛管存在于____,能输送____,输送方向是____。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959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