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许巍(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24 18:36:35
故乡许巍(五篇)
时间:2023-05-24 18:36:35     小编:cyyllee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故乡许巍篇一

他叫郝枫,家就在我家后面住,我每天推开我家的后窗就能看见他的身影了。冬季里他总是忙忙禄禄的在他家门前劈着木柴,其它的季节里他就忙着他家的小菜园子。

一会翻地一会点籽,一会除草一会浇水。我就从后窗看着他,边大声的喊着他:“枫哥哥,我想要红姑娘,你要多种些呀。”

“好的,我会多给你种些的,馋丫头,看谁会娶你,不怕被你婆婆骂你馋呀?哈哈。”

“才不会呢,说不定我婆婆会夸我的呢。夸我漂亮能干。知道不,是吃红姑娘吃的呢。呵呵。”

我故意气他,他就停下手里的活儿跑到我窗下,伸手刮着我鼻子说:“羞不羞吗?还我婆婆呢?知道你婆婆在哪方呀,你老公又在何方呀?”

我立刻就红了脸,很羞的底下头去:“欺负人,看我不告诉郝婶呢,让他打你屁屁,我也不给你不拉着。”

“哈哈,就这点本事呀。有本事自己打我呀,来呀。哈哈。”

我早被他逗的直想笑了,就缠着他一起去他家的园子里多种几株红姑娘。

真的好美呀,那红姑娘不尽看着好看,吃着好吃,别样的一种香味,而且还能吹起来,放在嘴里咬着玩呢,那声音就好似春地里的燕语,清脆动听,几乎所有女孩子都喜欢咬着玩,所以整个连队在夏季里处处燕语花香。花儿也开,树儿也绿,连队后面的小河更是欢唱的日夜不停歇。姑娘小伙儿们在小河边唱歌舞蹈,在河水里游泳洗衣服。我就喜欢咬着姑娘果,在河边看着枫哥哥钓鱼。

每当枫哥哥钓上一条鱼来,我都会帮着他去将鱼儿从勾上拿下来,心里满是欢喜,就等着回家去吃郝婶煎的鱼了。

河边柳丝儿垂的很长,还有些野果树,枫哥哥就给我摘下来些吃,但怎么也不如那枫哥哥亲手种的姑娘果好吃。

那红红的果子,似幼小女孩儿纯贞的心灵,纯净而美丽,那咬出的声音似生命原本的乐音,纯美而圣洁。

长大了,远离了家乡,异地他乡里可以买到任何果蔬,却买不到家乡的姑娘,更是买不回那份童年的纯美,那份家乡的亲切。

听母亲说枫哥哥现在发展的很好,很能干,作了家乡人们的父母官呢,我真为他高兴,由心的为他高兴。

突然接到了电话:“小丫头,记不得我了吗?姑娘还记得吧,啥时回家来看看,给你买姑娘吃,馋丫头,谁那么有福娶了馋丫头呀?你婆婆夸你了吗?”

“哈哈……”我笑的那么甜,就故意像儿时气枫哥哥一样的气着枫哥哥说:“我婆天天夸我,夸的我找不到北了,要不早回家乡去看看了。”

“哈哈,回来看看吧,咱们家变化可大了,红姑娘也走出了家乡,远游各地了,为家乡人创收利润了。你小丫头只知吃姑娘咬姑娘,你又怎么会知道那红姑娘还有许多药用价值呢:有清凉、化痰、镇咳、利尿之功效。全草有泻下作用,治痛风……哈哈,怎么样,家乡的姑娘们生的如此美丽,说不定就与红姑娘有很大关系呢,你小丫头又聪明又漂亮还不是小时候吃哥家红姑娘吃的吗?哈哈……”

我听着枫哥哥依旧亲切的话语,尤其是家乡话那纯朴的东北话,豪爽,开朗,幽默,有啥说啥,不藏不掖,自然欢快。想到红姑娘,想到家乡人的日子,也如红姑娘红红火火的,家乡人的心儿也如咬出红姑娘的声音似的,美丽如春燕欢快的燕语,纯美而快乐。

红姑娘,家乡的味道,红姑娘家乡的人的心灵,红红的,热情似火,让我情不自禁的想念起家乡,牵我回到童年,回到梦中的家乡,一份难以割舍的爱恋,家乡,谁又不思念自己的家乡,而谁的家乡能比得上我,我的家乡生长红姑娘,你们有吗?

故乡许巍篇二

最近总听说老家那里要拆迁了,想到儿时的天堂将要在地球上抹去,我不禁感到几分悲凉,赶紧趁着国庆长假,回了一趟老家。

清晨,我坐着车回去。我不时看向窗外,希望能回忆起它原来的模样。路两旁的大树已经开始落叶,一片片卷曲枯黄的叶子像畏寒的孩子似的,蜷缩在母亲的周围。一阵阵带着凄清秋意的风吹过。一片片枯叶打着旋儿落下,远离了生养它的树木,一步三回头地落到了地上,化作养分继续给大树提供养料。

一转弯儿,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片金黄的田野,飘来了一阵成熟果实散发出的清香。儿时的泥路不见了,现在都修建成了水泥路,比之前好走了许多。我沿着这条路,回到了曾经居住的老宅。

我跨进门槛,不禁记起大约三、四岁时候的事情。那是一个秋天的中午,我坐在门槛上晒太阳,旁边晒着玉米粉,里面有许多小蜜蜂,那时候的我并不知道蜜蜂会蜇人,于是我用手去捉,结果被蛰着了。我“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小狗花花看到了,连忙找来大人,经过好久的一番折腾,刺终于被剔了出来。从此花花也成为了我最忠诚的朋友。

每逢中秋节,我总是非常积极,在太阳快要落山时就搬出小桌子,在桌子上放上月饼、石榴、茶和一块大饼,然后盼望着月亮的升起。在我的盼望中,只见一轮皎洁的明月徐徐升起。这可乐坏了我和小伙伴们。我们跳着、笑着、欢呼着,竞相追逐着月光。这时候忙碌了一天的大人们也纷纷沐浴着月光走出家门,一同享受这惬意的时光。月光下,他们爽朗的笑声更增添了几分静谧。

现在,旧日乡邻的谈话早已随着时光而消逝,年轻的人都去城里打拼了,只有老人照料着几亩地。望着稀落的村庄,看着布满裂痕的门板,摸着粗糙而朴实的灰砖,不禁回想起儿时仰望星空,想起隐藏在芦苇丛中的夕阳和悄悄升到树梢上的明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默念着杜甫的诗句,想象着不久的将来,推土机来拆房的情景。“哗哗哗”几分钟,这美丽的家园就会不复存在,赋予我童年欢乐的村庄就会灰飞烟灭。

心中满是伤感,我几欲落泪。鲁迅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渴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是呀,历史需要前进,人生需要有正视现实的勇气,不必感伤,不必感伤。

月亮从老屋一侧的树梢上冉冉升起,如多年前一般,遍撒银辉,我收回了思绪,再次回望了一下老屋,然后毅然转身,踏上了返回的路。

故乡许巍篇四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题记

曾记得,有人说,家乡的水是仙水,家乡的土是金子。那么,家乡的月又如何呢?是否更悠,更美?

但是,如果偌大的天空只有一轮明月,未免显得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的诗文中,月亮总会有什么东西作陪衬,最多的景物便是山水,例如“山高月小”、“三潭映月”,真是数不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江南丘陵上,水多,山也多,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的景色,我是常常可以撞见的。

古往今来,月是美的,不过八月十五的月更美,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对于我这个深处异地的人儿,中秋节时总是望月思乡。上回的中秋夜,我没能回乡。记得,那晚的月儿姗姗来迟,也不如往常那么圆,那么亮,不知是没有化壮,还是为我们那些游子孤身一人而伤心落泪掉了妆。那时,我想:月,家乡的月是否也如此的“缺”呢?不,不会的。家乡的月儿一定特别得圆,特别得亮,一定正撒下一缕缕淡光,给人们送去一片片情思。那会儿,我才真正懂得“不到异乡看看,不知道故乡的美丽”。

的确,在那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茫湖上,在那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那碧波万顷的漓江,巍峨雄奇的庐山上,这些月亮可以说是美妙绝伦。但是,有人说,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远远不及他心中的那个小月亮。你能说他不懂欣赏么?不,这只是因为““月是故乡明”。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朦胧美;“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惆怅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美……月往往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处,这也是因为思乡,思亲的情感,因为天下共一月。

月是故乡明,而今我在家乡故里,怅望南天,心中有种莫名的感觉……

故乡许巍篇五

多少次回乡祭祖,多少次站在山上遥望,多少次从心底呼唤——故乡,你在哪里?

零星的几颗柳树依然可见,一大片杂草丛生之地突兀在那里,这难道就是我曾经的故园?故乡,你不在这里又在这里。

有人说,无论你走过多少地方,真正称得上故乡的地方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生你养你的地方。旗杆梁——我真正意义上的故乡,爱你,在心界。你是我永远的眷恋和不老的符号。

早先,故乡是革命老区,民国二十九年,即1940年12月24日这里发生过旗杆梁战斗;早先,地标性建筑——旗杆还在,我曾随我的祖父在旗杆下点柴火、放祭品,祭拜上苍,祈求风调雨顺。早先,故乡的石碾、石磨、石槽经历着风吹日晒,见证着山村悠悠岁月。

曾记得,偌大的山村由南梁和后卜两个小村、六七十户组成。村里六畜兴旺,炊烟袅袅。村民民风淳朴,尽享太平盛世。曾记得,山村庄稼茁壮,草木茂盛,人情丰美。莜面、山药把我喂养大,左邻右舍看着我成长。曾记得,有一年地震,全村人家都在各自的院里搭帐篷,相当于另安家,村人们你帮我、我帮你战天斗地、团结一心,尽管那次地震有惊无险,但村人们面对艰难险阻所表现出的互相支援的可贵精神将我童年的记忆擦得雪亮。

怎能忘,那土地肥沃的跑马卜、村后不远的老羊圈、地势平坦的石猴儿梁都是故乡产粮的主区域。深深的四岔沟、高高的脑包山、青青的南山坡,有树、有草、有自留地,将山村装点、美丽出一个全新的天地;怎能忘,那曾经为村民提供方便的小卖铺、传出朗朗读书声的小学校、沿街叫卖水果、干货、收鸡蛋、收羊毛的小商小贩,显示着故乡的红火繁华;怎能忘,那曾经打平伙、宰猪杀羊的年月、看露天电影、看大戏的日子,于事有补地丰富了村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记忆最深的,要数那口井了。故乡的井位于村东的井沟。从井沟往西担一担水,半路攀升半路平,足足有二里半地,费时又费力。路远吃水难,村人因此格外珍惜用水,一盆水常常做到两用、三用方休。用水的大场面,当在每天的早上和黄昏,井周围站满了人和畜,打水声、吆喝声、马叫声,好一番热闹。奇怪的是,年年岁岁如此用水,不足两米深的井从未干涸过,甜丝丝的井水旺盛地滋养着山村各色生命岁岁年年。

在我很小的时候,纵然我们举家搬迁到了异地,但祖母在,假期我总要在故乡度过。祖母去世,大爷们在,我有事没事也要回故乡转转。大爷们搬走,乡亲们在,回乡祭祖的我绕道也得回故乡看看。意念上,那个村仍是我的故乡。毕竟,这个村对于我,“是血脉的发源地,是灵魂的安妥之所(付秀莹语)。”这个村对于我,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只要它存在,我的心就安了。

没料想,好景不长。后来村里人越来越少,有的外出打工,有的随子女搬走,剩下的也多是些留守老人和儿童,田地渐渐荒芜。再后来,全村走的不到十户人家,旗里不得不对全村实施异地搬迁工程,山村遂成为空壳村。农舍、畜圈、院墙倒塌,小路、自留地、院里被野草占据,石头墙的石头被外地人一车车拉走……村庄面目全非,其景惨不忍睹。最后,为改善主干道两侧视野范围内的村容村貌,镇里将搬迁后的山村全部推平,自此,故乡彻底从我的眼前消失,我成了没有故乡的游子。

告别了土屋、土地,告别了老树、老井,告别了祖辈生存的故园,乡亲们走向一个没有土地、全靠打工为生的移民区。但愿他们农不农工不工的身份只是一种过渡,但愿搬迁能使他们的生活变好!

时代在变,工业化、城镇化的脚步不可抵挡。一个个村庄终将离我们而去,这是历史的必然。我的故乡也难逃此劫。故乡,你就这样完成了你的历史使命,淹没于云烟中了吗?

“往事依稀渾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村庄,每个村庄都是一道风景。对许多远离故土的人来说,村庄早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某个村落,而是生命的跟系、思想的源流,是乡情的寄托和精神家园(张金豹语)。”故乡不再,我把故乡种在心里。故乡,你的原貌、你的灵魂在我心之一隅将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到永久永久!

故乡许巍篇六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短短的二十年一转眼就到了。长清变得更美了。树木郁郁葱葱,空气清新甜润,天空湛蓝深远,风景如画。

春天,小草、小花、树木都苏醒了。小草丛土里钻出来;小花绽开笑脸;树木吐出了嫩绿的偶尔带着点黄色的新叶。

夏天,绿树成荫,大人们都躲到大树底下乘凉,孩子们在清澈凉爽的溪水里打水仗,热闹极了。

秋天,天高云淡,瓜果散发出阵阵的香味,树叶儿纷纷扬扬的落下来,像一只只蝴蝶在跳舞。

冬天,雪花像伞兵带着降落伞缓缓的飘落下来,大家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开心哩!

我们长清发展真快!只要我们大家坚持保护环境,再过十年,一百年,一千年,我们的故乡会变得更美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00728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