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酒泉子潘阆篇一
噢!他们到底是什么时候来的?我心里纳闷,起早没想到还是没抢到观潮的最佳位置,哎,不行,我必须挤到前面去!我心中这样想。从厚厚的人墙里钻进去,人群挤得我只好贴在护栏上,我手紧抓住栏杆,回头望。无数张脸在上面,整个堤栏上挤满了人,摩肩接踵。
“呀!看!快看!潮来了啦!潮头浪花连成一片,掠过两岸,像一道白色的长虹迎面飞来。许多人见潮水翻腾着从远处卷来,兴奋得大叫。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又卷起了千堆雪,声音比雷声还大,隆隆的震得人耳膜生疼。潮越来越近,转眼就要涌上堤岸,吓得人全部往回跑,原来是虚惊一场,也难怪,谁叫潮水气势如此雄壮呢。
后有十几条船从岸边划向江中,我本认为会瞬间被汹涌的潮水打得支离破碎,而令人惊奇的是,它却奇迹般地在浪上行驶。穿随着浪涛的翻滚在江中摇晃,而那些吴中健儿也跳入水中,展示他们的高超技艺,他们在水中忽而上浮忽而下沉,手中举起旗帜却一点也没湿,我好奇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现在,我想起那潮来,都觉得心惊胆颤!
酒泉博物馆06-23
酒泉子潘阆篇二
酒泉地区是我国西部土地开发利用最早的区域之一。
先秦时,这里称西戎地、西羌地、匈奴右地及西部、西方、河西三危地等。
秦汉以前,上古为羌戎所居,羌、戎为这里土著居民,羌族指月支,乌孙即“戎”的转音。
三危地与三危山有很大区别,三危山是敦煌一带的一座山体,三危地则是以三危山而得名的一个广大地名,包括今新疆罗布泊以东、蔬勒河以西地域,不局限于以后所称的州、郡区划范围。
由此看出三危地并不包括今酒泉市。
实际上,最早乌孙原住张掖以西靠祁连山一带,月氏住张掖以东河西地区,到奴隶社会阶段,整个河西方被月氏独占。
到汉文帝前元四年(前176年),匈奴迫月氏大部分退出河西,迁徙到伊梨河上游一带,征服了那里的塞种人,留居下来,史称“大月氏”,而留在敦煌、祁连间的,史称“小月氏”。
自此,直到西汉中期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五十多年间,酒泉一带为匈奴族驻牧地,故又称匈奴右地。
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进军河西,这年秋天打垮了浑邪王,把匈奴残部追逐到玉门关外,西汉王朝交中原几十万人迁来河西酒泉等地居耕,于是这里的文明昌盛开始了新的一页。
距今2109年前的西汉中期,酒泉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
此时,汉朝设立酒泉郡,就是以泉名为郡名的。
而《汉书.武帝纪》载,“元鼎六年”(前111年)可能是设置敦煌县的时间,而不是置郡的时间,因此,不能把置敦煌县的时间定为建郡的时间。
不过酒泉县与酒泉郡却同时建于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当时不叫酒泉县而称“禄福县”,为郡的驻地。
直到西晋惠帝元康五年(295年),改禄福为“福禄”。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始置酒泉县,肃州的名称开始应用。
从西汉设置酒泉郡,到北魏太延元年(435年),均称酒泉郡,长官称太守,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酒泉镇长官称镇军,仁寿二年(602年)起,撤郡,仅存州、县两级,改酒泉镇为肃州,州的长官为剌史。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酒泉地方属吐蕃(中国古代藏族_名称),并建“肃州千户府”,至唐宣宗大中五年(852年)的88年中,均被吐蕃所据。
唐末至五代(907-960年)酒泉属回鹘(最早居牧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
宋(960-1279年)时,酒泉归西夏(羌族中的一支,称西夏国),西夏败亡后,酒泉归蒙古,1271年蒙古改国号为元(1271-1368年),设肃州路,长官称“达鲁花赤”。
明代(1368-1644年),置肃州卫,长官称“指挥使”。
清代(1644-1911年),改置为肃州直隶州,设知州。
_(1911-1949年),于1912年置安肃道,设道尹,公元1927年改尹为“行政长”。
1936年改设为甘肃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长官为专员。
1949年酒泉解放,置酒泉专区。
1959年,酒泉、金塔两县合并建立酒泉市(地级),1961撤消地级市改为县级市.恢复金塔县。
1964年11月撤市改县,1985年撤县建市。
2002午9月,撤消县级酒泉市,设立肃州区。
据考古资料和文化遗存、文字记载,古代酒泉,林木茂密,草地广布,野生动物资源丰富。
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定居,畜牧业已很发达,并有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生产。
优越的地理环境,富饶的自然资源,为这块肥美的土地较早地被人们开发利用提供了必要而有利的条件。
1963年在今敦煌市古董滩以北就采集到属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各一件,1975年在杨家桥乡鸣山村发现石器,1979年在玉门关马圈湾烽燧遗址出土新石器朝代陶罐和陶钵各一件。
经考古鉴定,和玉门火烧沟文化同属一类。
足以证明,最早在新石器时代(上古为羌戎所居之地),这里已具有一定的农业生产水平,并且发展了手工制陶业和畜牧业。
今酒泉市境内的马营河、丰乐河、讨赖河流域,早在4300年-2500年前后,就有人类集聚。
目前,在今酒泉市20多个乡、镇中,有17个乡、镇范围内都有先民的业绩遗存。
在下河清白疙瘩,安西的甜水井,敦煌的玉门关等处,多次发现汉代屯田遗址,其沟渠、田埂遗迹,至今清晰可见。
《史记﹒大宛传》记,公元前101年贰师将军李广利,西征大宛,兵至敦煌,往来二岁,“岁余而出敦煌者六万人”,试想如果当时敦煌农业不发达,这些军需粮秣的筹集供应是无法实现的。
可以肯定,西汉的酒泉、敦煌一带,不仅是集结军队和出兵的前哨阵地,而且是中国西部区域开发的基地。
酒泉子潘阆篇三
不知不觉,八月临近了。闭上了眼,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景象
拥挤的人群,将地面的温度上升至热烈,乱杂的人影,相交相错,零碎稀疏。吆喝声,叫卖声,谈论声交汇成一片。
蓦然,声音安静下来。涌动的人群平静了,人们都屏息凝视着那渐近的江潮。轰随着一阵轰鸣,水花四溅。人群再次沸腾了!那了那壮阔的潮水。
轰!有一阵江潮以铺天盖地之势汹汹而来,忽然跃起百丈高,如一堵水墙,以白色的浪尖,微卷着。新潮也随之澎湃了。在一片叫好声中,潮水越发猛烈。吞天沃日。似乎,沧海中的水都已经汇聚在这一阵又一阵的潮水之中。耳边轰隆如有碗面战鼓七座,气势宏大、磅礴,不禁令人热血沸腾。
五彩的旗帜在将潮中如朵朵绽放的红梅,肆意蓬飞,潇洒飘逸。几位俊朗少年出没在雨风波里,腾身百变,惹来一片叫好声。观潮之情景推至高潮。
潮水渐渐退去,弄潮儿们手拿着红旗一跃上岸,达官贵人们心花怒放,不停地说:赏!赏!赏!重重有赏!
默默地睁开了眼,喧哗声渐渐从耳边消退。满目凄凉,门庭冷落。山河荒凉,国破家亡。如见,再也见不到如从前那般的盛况了,心中有诸多不舍与忧伤。
何必自寻烦恼呢?
酒泉子潘阆篇五
我常常回忆起农历八月十六日观潮时那扣弦的壮观景象,那舞波阻浪的雄伟景象,那人山人海的宏大景象。“隆隆!隆隆!”那扣弦的响声再次震撼我内心的……
潮水蠢蠢欲动,声音越来越大,杭州城万人空巷,倾城而出,赶到钱塘江,江岸一片喧闹,人潮声盖过了江潮之声。满岸的人群,摩肩接踵。人们争着、抢着向江面上望,惟恐看不见它那壮观的破茧成蝶!我被挤过来又被挤过去,仿佛大海中的一滴水珠。但又有谁在乎呢?我的目标在前方,好才是重中之重啊。拥挤的人潮,黑压压的一片,地无空席,人群都掂脚相望。
忽然,远方出现一条银线,渐渐地,巨浪接踵而至,卷起的浪潮,高过天际,与那皑皑白云连成一线,仿佛整个天地海成为一体,分不清哪片是天,哪片是地,哪片是海!还来不及去欣赏这巨浪的宏伟,一浪一浪的潮水又蜂拥而来,在天际的那头,推动着,推动着,一浪更比一浪高,仿佛掏空了整片江海似的,万鼓齐鸣,震撼天地,如交加般巨响轰鸣!
潮水起舞,勇敢的弄潮儿欣然去伴舞,只见他们一个个披散着头发,身画各种彩色图案,手里拿着象征吉祥如意的大红旗,,气势汹涌的向汹涌翻腾的潮水冲去,在万丈巨浪前挥舞着,舞动着,他们时起时落,时隐时现,腾跃着身子,变化着种种姿态,向人们展示着自己卓越的技巧和毫不的勇敢。瞧!那片片红旗,竟然丝毫未湿,一阵阵风吹过,仿佛在为他们的精彩表演鼓掌!我们欢呼着,不仅为大自然赐给我们的美丽之潮,也为这些勇敢征服汹涌潮水的弄潮儿!
我也不住跳入了那汹涌的浪潮中,跟随着弄潮儿舞动着,突然一个巨浪向我袭来,我大叫一声,睁开眼睛,看看周围,原来是一场梦!汗水浸湿了我的衣裳,虽已醒来,却仍心惊胆颤,难以平复!
潮的喧嚣,浪的激荡,勇者的无畏,天下之伟观也!
酒泉子潘阆篇六
西汉酒泉胜迹酒泉公园位于鼓楼东公里处,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是河西走廊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汉式园林,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园内有泉有湖,有山有石,建有酒泉胜迹、月洞金珠、西汉胜境、祁连澄波、烟云深处、曲苑餐秀、花月双清、芦伴晚舟八大景区。
古树名木,参天蔽日;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素有"塞外江南"、"瀚海明珠"之美誉。
如今,这里已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aaaa级旅游景点。
西汉酒泉胜迹矗立在面前的仿汉阙式门楼建筑,是酒泉公园的南门,也是公园的正门。
主体由子、母阙构成,风格古朴自然,气势恢宏雄壮。
中堂上悬挂的两块牌匾,揭示了酒泉公园的独特风光和深厚的历史内涵。
其中,"瀚海明珠"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张道兴所题,"泉湖胜景"是曹无所题。
匾额的上方镶嵌着一幅牛头浮雕,是采用祁连山深处特有的花岗岩石精雕而成的。
相传明末清初时,酒泉城中经常洪水泛滥,据说有妖魔鬼怪在作祟,人们就在钟鼓楼的西北角和西南角各建了一座寺庙来镇邪。
因为两座寺庙与钟鼓楼形成一个牛头的形状,所以人们又把酒泉城叫做"卧牛城"。
西汉酒泉胜迹公园前121 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征匈奴,与匈奴打了一场著名的河西之战,大获全胜,武帝从长安赐御酒一坛犒劳征霍去病将军,霍将军认为功劳属于全军将士,于是将酒倒入泉中,与将士取而共饮,所以 " 酒泉 " 的美名便传承至今。
古酒泉流淌至今已有 2100 多年的历史,它是汉王朝凿空西域、开疆扩土的历史见证。
享有塞上江南、瀚海明珠之美誉。
是酒泉地方文化的核心和载体。
酒泉子潘阆篇七
我在很久很久以前曾经有幸一睹过钱塘江大潮。
那天在钱塘江江胖,看见熙熙攘攘的人群,彼此推挤,连一根银针都在也插不进了,我从不喜欢热闹,自是向往清净,便打算离开,迈上了那归去的青石台阶。
这时,一位老妇人看我不像别人争先往前,而是独自离开,很是奇怪便问我,这大潮快来了,这么好的景观你也要错过?此大潮的雄奇景象每年才能遇着一次,不去看看,岂不可惜?也许是见我疑惑吧,便拉我向人群前观潮,一刻后,潮来了。
我又一次在梦中惊醒,那大潮先如一线渐渐近了,又拉长变粗,好像生气似的,大吼,那种声音,向四面八方的人一起奋力打鼓,震耳欲聋,而浪花又近了,翻滚着,卷起千堆雪,此时看见了几个弄潮儿在大浪中舞动,手中的红旗屹立在潮水中,因为技艺似乎卓越,红旗竟没有湿,人们也被这惊险的表演惊的后退了一步。
我即是这样,被惊醒了。
披上单薄的外衣,没等冷汗退去,便挥墨写下这章《酒泉子》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相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里,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057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