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地球的时代变迁篇一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这个时代,我是知道的,而且最熟悉不过了,马车换成了汽车,又被天上翱翔的飞机比过,羊肠小道不在了,我已知晓,却是那被那卡车开拓成“巨龙”,感慨万千,时代在变,家在变,人在变。
在白天的时候,上帝将星星的光芒洒落在了天空上,当黑色将太阳的余晖挤下去时,它们就会挣着破开黑暗,眨着眼睛笑着,跳跃在夜幕上,它们的光芒有些微弱,却始终没有
月亮
的孤寂,每逢月圆星满天,我便知道,广场已经是老人的天下了。我的奶奶,最喜欢这个时候,黑夜是她的宠儿,她见到黑夜,像个孩童一样高兴,活像年少风华时,笑着,跑着,跳着,也不会累,总有一股子劲使不完,耐不住那高兴,以前教育我们“粒粒皆幸苦”的她,却是晚饭都有几粒米剩着,也许我不知道她的激动吧,可能像我小时候拿到了糖那样喜悦。
她出了门,有些迫不及待,寻着路走,我猜她闭着眼睛也找得到她的目的地,可能是明亮的路灯拉出了黑夜的影子,也可能是月亮拽着流星的尾巴,我不知道奶奶为
什么
那样兴奋激动,毕竟我不是她。越来越近了,我听到了一阵欢悦的音乐,奶奶也加快了脚步,当我看见满是人头的广场时,我才知道,哦!我真笨,早该想到了。我现在才明白,此时此刻的广场已不是白天悠闲的地方,这里已经变了,我有些认不出来,人群交错,孩童乱跑,音乐激奋,人声鼎沸,是的,我现在才发觉,已经过年了。
奶奶在个舞队中返老孩童,笑容满面,我很少看见她这么开心过,这件事说来也怪,自从没有田地,奶奶已经不是她了,我不知道没了地对她的伤害有多深,她像失了魂般,整天坐在屋里,或躺着,无所事事,有些东西她是用不惯的,我是看见了她的无趣的`,灰色的,父亲也晓得,也是焦急,问她,她说,手里好像丢了啥,不自在。我想我是知道的,奶奶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每天都会在地里看见她的影子,田地就是她的第二家,她显然习惯了劳动,一天无聊地休息,当然浑身不自在嘞!
人很多,我已经找不到奶奶的影子了,不过没关系,因为我只要看着那些跳舞的“佳人”,就可以,因为我知道,我的奶奶就在其中,因为我感觉这里就是她的田地。
你且看那些佳人起舞弄清影,伴红花飘落,随绿叶摇曳,舞动清风过花宫,彩衣旋转星月摇,绫罗飘然凤龙翱,歌曲自在舞中找,天上嫦娥,一朝恍然是年少。再入眼时,却是水仙子青丝染白衣,纸扇游龙画丹青,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看见了奶奶,她已不是她了,我竟然看到嫩绿的树叶渐渐枯黄,飘落,她已是秋天,拥有整个季节的金色,她笑了,秋天也就笑了,就算是石头也开了花。
她始终
爱
着劳动,也爱着那晴朗的黑夜,但也带着那些乡村的宁静来到了清晨。奶奶清晨是不会散步的,她绝不会浪费清晨的春天时间,可是田没了,清晨散步,也就习惯了,我想她是把清晨的宁静看成了乡村的劳动,她才会如此热爱,她一人是闲不住的,总找父亲和她一起,谈谈过去,我多少知道一些,奶奶会说父亲滚铁环,弹弹珠的天真模样,我便会感兴趣,我很知道父亲犯错被训的样子,那很有趣。鸟雀过往,朝阳披衣,他们走在繁花似锦中,一步一个黎明,惊飞了树上的鸟儿,阳光打在他们身上,拉出了一个时代的影子。
我总算是知道了,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随着时间变迁着,也许我们都
生活
在同一个时代中,不过过去的脚印,没有被时间的沙尘所湮没,我们可以寻着它们回忆一下。地球的时代变迁篇二
我住在一个名叫“安丰”的小镇上。
听爷爷说,以前的生活非常艰苦,几角钱就相当于现在的几十元钱了。
从前粮食要用粮票去买,一个人最多可以买7斤,两分钱就可以买一斤大白菜,5分钱就可以买一斤咸萝卜或者4斤大蒜……,集市上总有许多人,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小孩、还有一些成年人,小孩总是讨好售货员,说:“叔叔、阿姨,给我根黄瓜吧!”他们或许还要一个胡萝卜、几个大葱、一颗西红柿……。
从前住的不是现在的大楼,都是些茅草屋和平房,家具也不多,都是木头的椅子、板凳、衣柜都很简陋,用棕黑色的油漆刷着,坐上去都很扎人,但从前有一个坐的地方已经很不错了。
饭菜都很素,粗茶淡饭,我们现在都吃不习惯,当时连豆腐都很珍贵,改革开放前都吃不到,所有从前的生活多么艰苦啊!
现在,人们坐的是楼房别墅,一进家门,有真皮沙发、高级茶具、挂壁式电视、电脑、空调一应俱全,还有许多名牌家具,每样都要好几千元。交通通讯也发达了,出行都是汽车,用的都是手机,有爱疯4、三星、htc等智能手机。现在,人们吃点都是大鱼大肉,每天都上饭店吃,有什么红烧猪蹄、啤酒烤鸭、糖醋排骨都随便吃。喝的都是“天之蓝、五粮春、青花瓷”,都天天喝,很多人都有将军肚了,吃出病了,还有香烟,烟危害生命,人们还吸,胃病、心脏病、高血压都得了。
人们的衣服和以前比也有很大的差距,从前衣着朴素,现在华丽高贵,各式各样。
家乡的变化真大啊!
地球的时代变迁篇三
春晚陪伴全球华人走过了30多个个年春秋,虽然饱受争议,但春晚的影响力和潜在的巨大功能并未受到很大冲击。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春节联欢晚会的时代变迁吧,欢迎大家阅读。
1983年 第一届春晚成功举办。标志着“春晚”这个新生文化事物的诞生。从此,中国老百姓有了看春晚这个“新民俗”。
1985年 春晚搬到北京工人体育场。由于技术所限,晚会最终失败。央视还在后来的新闻联播中特别道歉。
1986年 央视春晚进入成熟期。各种表演形式基本已经定型,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1990年 凭借小品《相亲》,赵本山第一次在春晚亮相。从此奠定了“小品王”的地位,且十几年不倒。赵本山已经成为了春晚的“标志人物”。
1996年 首次实现三地同时直播(在西安、上海、北京设立分会场)。
1998年 春晚正式在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大厅直播。
20xx年 春晚舞台开始大改造,采用圆形舞台。
20xx年 舞台在20xx年的基础上修改。
20xx年 春晚舞台采用长方形舞台。并且第二次使用分会场。(另外2个会场设在上海、深圳)
20xx年 在20xx年基础上修改。增加了两块大屏幕。
20xx年 继续使用圆形舞台。
20xx年 春晚迈出了改革步伐。“开门办春晚”初见成效。另外,春晚舞台有所简化,主体使用led大屏幕。
20xx年 大屏幕的面积增大,呈长方形。舞台进一步简化。
20xx年 采用高清晰led大屏幕。
20xx年 舞台进一步简化。大屏幕旁边的8个立柱上面也铺设了led屏幕。 在央视大楼外部也呈现特殊动画效果。
20xx年 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神七”飞天、改革开放30周年、金融危机等大事,都体现在20xx春晚中。另外,春晚舞台借鉴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高科技“卷轴”,为观众呈现震撼性的视觉感受。
春晚的受众是全球所有华人,20xx年来,随着创作环境和受众审美品位的提升,春晚创作者从未停止过对春晚的探索与创新。春晚走过了文艺节目汇演、文化时尚追踪和新民俗传播这样几个阶段,在探寻节目内容和形式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歌舞类节目数量日趋增多,表演形式愈加丰富
(二)语言类节目数量基本稳定,内容不断探索、追求创新
(三)戏曲及其他类节目初期鼎盛,而后日渐衰落,努力寻求突破
地球的时代变迁篇四
9月28日,苏州香雪海小学的30名同学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参观由三星公司主办的“庆国庆”文化展,这次活动使我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变化与发展。
临近国庆节,浓重的节日气氛遍布大街小巷,五星红旗在路旁的电杆上迎风飘扬,在阳光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醒目。
迈进展馆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苏州历史文化主题展”几个大字。展馆里,“古城缩影”板块中,栩栩如生地展现了旧时平江路的样貌,穿过这条“老街”,一幅长约十米的《姑苏繁华图》被现代科技完美地还原出来。向右看,我们仿佛穿越历史来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这是改革开放的开始,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电风扇、电视机、自行车等物件走入了平民百姓的生活。
再看看离我们近点的,20xx年4月28日,苏州地铁一号线开通。20xx年10月16日,全国首条跨省轨道交通11号线花桥段正式通车,速度可达140公里每小时。以前人们大都靠步行、骑自行车出行,现在我们的出行方式各种各样,汽车、地铁、电车,甚至磁悬浮列车、飞机等等,这些年新中国真的是在飞速发展着。
再向后走,就是苏州广播电视总台的模拟录制室了。电脑、麦克风、测音器等先进设备整齐地放在桌子上,据介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根本没有这些东西,电视是黑白的,广播也经常卡段。
地球的时代变迁篇五
;结婚是人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古往今来其中都有不少门道,但无论在哪个年代,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不管是有钱人家还是贫穷光景,在当时可以说都会尽心尽力来对待和操办,只是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时代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有力推动,让一代代人的结婚账单千差万别。
70年代
70年代初期,那时穷人家娶一个媳妇基本不用花钱,奉上几本红宝书,有个证婚人就能结婚了。
稍后但也开始了讲究,还有准备老三样,就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录音机,俗称“三转一响”。在城里或家庭条件好些的人家,再备个立柜、平柜、梳妆柜和高低床,又称“三十六条腿”,那就算齐了,如果酒席再能上个“手动八碗”,那在当时真可谓是最有面最奢侈的婚礼了。
那会的结婚证更像是一张奖状。年轻人坚信“所有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那时,结婚照很可能就是人生之中的第一张照片。一身中山装,就是最好的服装。条件好的,还能做一身新衣裳,将最美最整洁的一面用镜头记录下来。
一张相片就开启了婚姻的一辈子,而且是极其坚固的相守相伴。
80年代
80年代,在改革开放伟大旗帜的指引下,人們的生活条件日趋向好,结婚花费也升到了四位数。
人们开始对家电有了需求,冰箱、洗衣机、和电视机,俗称“新三大件”。也陆续走向城里或有钱人的婚礼当中,那时的洗衣机还是单缸的,看电视还要趴在跟前调台,但能拥有这几件,生活似乎就没有什么可愁的了。有钱人家的酒席也升级成了炒菜,农村人也称其“炒碟子”,至于荤素搭配的数量那就看婚礼主人的光景了。
80年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是很重要的东西。结婚证也变成小皮本了,看起来也正式了很多。结婚照大都还是黑白色,不过服装就大有变化了,城里有钱人也开始穿婚纱,西服领带之婚装了,不过款式和色调极其的单一。迎亲的交通工具也升级成了自行车,在当时长长的自行车队,把前挽上红花,看起来好壮观啊!不过在农村依然是条条毛驴花鞍鞍被,翻山越岭把新娘儿娶。
80年代,一般还是一家人住在一起,但少数有条件的也可能脱离父母单过。在家里腾出一间房做婚房,一眼望去都是喜庆的大红色,铺上两床新缎子面的花被子红铺盖,让人看得真是眼馋啊!
90年代
90年代,这十年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婚礼的变化就大不一样了,结婚花费也升到了五位数。
这时的家用电器和家具之类的已成了硬性要求,必备之物。金项链、金戒指、金耳环、银手戳、摩托车,这在当时叫“三金一银,屁股底下坐80”。婚礼宴席也更有讲究了,桌上要上香烟、酒水、炒菜要八个或十个,必须荤多素少。
90年代,结婚照大都变成了彩色照片,而且布景选美,可以多拍一些,婚房内多摆挂几张,新娘的婚纱和新郎的西服皮鞋也更是色彩鲜艳、款式多变了,迎亲交通工具也变成车子了,就是租也租几辆小的面包车,如果新娘子能坐上桑塔纳小轿车,那就更光彩了,就连最落后的农村也大都改成机动三轮车或农用四轮车迎亲了。
2000年代
2000年代,这个时期也是经济与科技突飞的时期,婚礼的整体变化同样跨越发展,结婚花费最低也得几十万元人民币了。
这时的家用电器已成为常规,家具也早早就准备齐全了,首饰也全部变成黄金或白金的了,城里买房似乎又像一股不可阻挡的气流蔓延开来。就连农村同样如此,即便当时没有合适的房选,那也得给儿媳压十几万或二十几万的购房钱,这也是婚礼账单最大的一笔开支。婚礼宴席更有档次,就连农村也得整鸡、整鱼、整鸭的上着,酒水、香烟也都讲究牌子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这时结婚照就更升级了,大大小小的婚纱摄影遍布城市,结婚照通常按服装来算,最低也得三五套,仅拍照就得好几千元,不光这样,婚礼现场还有录像师,将整个婚礼都刻于光盘记录,留作纪念。迎亲交通工具也全部变成了小轿车,为图吉利,好事成双,所以迎亲车辆必须是双数,最低也得八辆或十辆,在大红喜字的映衬下,整齐行进的迎亲队伍十分壮观。
当下的结婚账单
当下的婚礼账单可以说是“百万账单”。
“房子、车子、票子”这就是当下人们说的三大件,装好成熟的房子,买下称心的小轿车,再把精美首饰、华丽的品牌服装折合成耀眼的钞票,再加上婚礼高端的宴席,需花费好多钱。
当下的结婚照大都去名盛的旅游景区实地取景彩排,专一的摄影师随从,仅结婚照花费个小万元也算平常。迎亲车子大都统一颜色,统一品牌,丰田霸道、路虎揽胜等等,在婚礼主持策划师的歌声与节拍中,绚丽的婚礼现场真所谓如梦一般多彩。
漫谈着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进程和新中国70年的沧桑巨变,聆听着花甲之年的父母回味与见证结婚账单之巨变的一一畅叙,似乎从他们湿润的眼角可以看出,对于在改革开放初期结婚的他们,那份结婚账单的单薄与寒酸,同样也流露出他们对当下厚重结婚账单的羡慕与倾注,更为生活在今天这个幸福新时代的感恩与祝福。
——选自《化工作家》
相关热词搜索:;【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065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