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 写青城山的游记(精选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4:59:25
青城山 写青城山的游记(精选10篇)
时间:2023-06-06 14:59:25     小编:文友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青城山写青城山的游记篇一

人们都说:“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我、聂吕琪、谢亦成、段逐天、周川和各自的妈妈乘汽车去青城爬山。

来到山脚,抬头一看,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可我又一想,山这么高,怎么爬得上去?过了一会儿,我这种心理渐渐消失了,因为我想起了一句话,“只要肯做,就没有做不到的”。

开始爬山了,我、周川、段逐天走在前面。我们一边爬一边欣赏风景,沿着山路,有一条小溪,小溪的水清澈见底,而且很冰。

随时都可以看见小瀑布,最让我忘不了的是一个很高的瀑布,但很窄,这瀑布的水与与众不同,是一丝一丝的,有10多丝,从远处看,像在高山上镶了几条珍珠项链,看起来很幽雅。

走着走着,快到半山腰,我们一个个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双腿都在打抖,我们只好四肢并用,像一只只笨笨的老熊一手一脚的爬着,幸好山上一定的距离有一个亭子,我们到前面那亭子去歇了一会儿。

我们继续走,在路上,我还看到了一种由花组成的花,它是由20多朵小花组成的大花,边上的小花呈梅红,中间是粉红,里面呈黄色,花蕊是红色的,它们把翠绿色的山装饰的更美了,看起来有声有色了。

大约用了四小时,我们到达了山顶,一个个都半死不活的样子 ,不过我们都拿到了奖牌,见证了我们爬上了青城山,脸上绽开了花。

这四小时可真难过呀!不过我们见证了“青城天下幽”这句话确实是正确的!

青城山写青城山的游记篇二

暑假,妈妈带我去秀丽的青城山玩。

青城山是我国驰名中外天下第五名山,青城山山林幽柔,古庙幽静,山花幽香,鸟鸣幽趣,亭阁幽雅,溪流幽清,“以天下之幽”而驰誉海内外。

我们走到青城山前门,看见一座很雅致的山门,山门顶上有许多美丽的雕像,最好看的要数哪吒了,它脚踩风火轮,手拿乾坤圈,身上披着混天凌。它那威名赫赫的样子立时呈现在我的眼前,使我想到了它那神通广大的本事。

我们走进山门,一阵微风吹来,我们踏上了一条弯弯曲曲又很窄的林间小路,只见小路两旁有许许多多郁郁葱葱的参天古树,这些树那么笔直、挺拔、粗壮。往上走,耳边不时听到林间鸟儿叽叽喳喳的声音,那声音多么优美、动听,多么有趣,好象在说“欢迎你们的到来”。

青青的山水顺着小河沟缓缓地从山上流下来,遇到悬崖峭壁时就成了一道小水帘,飞溅起的水花是那么洁白无暇、晶莹透亮。我用山水洗手,顿时感到山水十分刺骨。一路上不时也可以看见一些美丽的花,有红的,有蓝的,有黄的,有紫的……过了一会儿,我们终于爬到了上清宫了,这是青城山的最高处,站在山上,俯视山下,真是林海莽莽、云雾缭饶,宛如人间仙境一般。下山时,我们坐索道下来,坐在上面让人心惊肉跳的,再上面我可以看见群山环绕、云雾缭绕、鲜花盛开的青城山全貌。

这就是秀丽的青城山,有机会你已去游一游吧。

青城山写青城山的游记篇三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出发去游览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车前往大约需要20分钟,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时间,给诸位介绍一下青城山的概况。

青城山距离成都市区63公里,因景区青山环列,林木繁茂,终年幽静清凉,历来是川西著名的游览和避暑的胜地。又因这里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一直是道教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影响广及全国,所以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听出青城山的基本特点了;那就是离都市最近的、自然景色清幽和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的风景名胜地,而且还要加上六个字:保护相当完好。因此,1982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青城山与都江堰景区联名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的专家充分肯定。当然,“眼见为实”,一会儿大家亲临其境,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

青城山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有阴阳36峰环状排列,峰锐崖陡,林木葱笼,宛如一座绿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点水偏旁,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来,道教创始人东汉的张陵张天师创立天师道以清城山为基地,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无变化。唐初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亲判的威力收回地盘,也就将清城山改称青城山了。

这个故事并非传说,山上保存的唐碑诏书全文具在,足以作证。

道教文化

据地质考察,青城山形成于1亿8千万年前的一次造山运动,山体抬升时受强烈挤压,岩层破碎。起伏较大,褶皱明显,所以山形千奇百怪,绝壁深壑,断崖裂石,处处显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传青城山区有36峰、8大洞、72小洞、共108景。一百单八是一个吉祥数字,表示景点很多,但人们更向往的是这里满布山岭的古木森林和蜿蜒山路上那无尽的清凉幽意,以及历史悠久的道教文化和保护完好的宫观建筑艺术。

说到道教文化,由于道教在青城山两仟多年的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历代高道的主持和经营,青城山一直作为道家的祖山,俗家心目中的“神山”,而得到充分的保护。可以说,今天青城山的古建筑、古遗址、历史传说、饮食习俗,乃至林木花草,都渗透着道教文化的精神。青城山道教发展也有几个起落。远在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在邛崃山系的鹤鸣山(今大邑县境)修道的张陵,来到青城山赤城崖创立道教。因张陵被其弟子尊为“天师”,所创道教也叫“天师道”。天师道经过张陵及其子孙历代天师的创建和发展,逐渐扩及全国,晋隋时期,天师道有北天师道和南天师道的兴起和地区教派的产生。青城山所传属于南天师道的正一教派。至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师道传统乃与上清道结合。上清道宣称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旧天师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杜光庭后来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官至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封上柱国蔡国公,晚年居青城山近30年,著书立说,对道教的发展影响很大。

到南宋时,青城山道士李少微等人创清微派,以行雷法为能事,将内丹术与符咒术相结合,称“可以驱邪,可以治病,可以达帝,可以啸命风雷,可以斡旋造化”,元朝封他为“雷渊广福真人”,一时信徒很多,青城山又再度兴旺起来。明代,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全真道与原来的天师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张修道者要出家投师,住庵当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荤腥,创立了一套养身习静的修练方法。道士住山,自然对宫观的维护,山林的栽培就更为重视。明朝末年,战乱不断,青城山道士逃走,直到清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又使局面重新改观。后来陈在四川官员的帮助下,得到康熙皇帝的钦赐御书“丹台碧洞”,并封他为“碧洞真人”。

从此,青城山道系属于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新中国成立以后,青城山吸收了各地道士,原来丹台碧洞宗的格局有所改变,但其在道教中仍是很有影响的一支。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成立,青城山道士易心莹被选为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其后,傅元天道长也被选为中国道协副会长,1992年当选为会长,并兼任中国道教学院院长。所以,研究道教文化的人是不可不来青城山的。

山门

各位贵宾,现在已到青城山前,眼前那座古典辉煌的山门和后面青翠入云的山林,总是让每一个来客感到―股浓浓的幽意,急于走进这清幽世界的心情也油然而生。请不要着急,让我们先看看山门旁的建福宫。

建福宫,在丈人峰下,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原名丈人洞,宋时朝廷赐名“会庆建福宫。”丈人峰因宁封得名,相传宁封是黄帝时的制陶官员,能履蹈烈焰,随烟上下,又能驾御风云,宁封帮助黄帝学会“龙跷飞行”之术,打败了蚩尤,统一华夏,被黄帝封为统领五岳的“五岳丈人”。宋时又加封蜀州青城山丈人观九天丈人、储福定命真君。道教的十大洞天都有一位主治神仙,宁封便是青城山的主治神仙。今建福宫是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重建,近年又进行过大规模的维修和补建。

建福宫建筑面积1196平方米。前建亭楼映衬,后有丹台翠林,门额建福宫三字是1940年主席林森所题,前殿叫“长生殿”,供的是晋代高道范长生。正殿是宁封和杜光庭塑像。后殿三尊塑像,中间是太上老君,被尊为道教教主,左是东华帝君,即神话中的东卫公,为全真道的第一位祖师,右为道教全真派创立者王重阳。殿堂板壁上有张三丰祖师的诗。楹柱上挂的394字的“青城长联”,写景说典,有兴趣的可以一读。

索道

进山门,我们右行去月城湖坐索道上山。这条林间山道首先进人眼帘的是路旁并立的雨亭和翠光亭。

青城山的游山道上散布着许多的桥、亭和牌坊,与林相配,因山取势,形成意趣不同的风景图画。山亭多取枯树为柱,以树皮盖顶,树根为凳,枯枝古藤为装饰,符合道教的清静无为,回归自然,与青幽的山景浑然一体。亭型也随景而异,有随路转折形成的三角亭――怡乐窝;有半倚山崖的方亭――泠然亭;有伫立峰顶的八角亭――息心亭;还有山路穿过而减柱的卧云亭,有随山势而成弧形的凝翠桥,这些山亭都应景造型,命名切景,又配有贴切的楹联,更富有诗意。各位在游程中将会不断看到。

青城山写青城山的游记篇四

享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的青城山,是我向往的地方,今天终于有机会去领略一番了。

淅淅沥沥下了几丝细雨,润绿了枝叶,雨过天晴,金灿灿的阳光又布满大地,趁着清晨的习习凉气,我们一家人背着旅行包,提着照相机,来到了青城山脚下的大门前。

大门看似一座古式建筑,红色的漆,红色的瓦,被周围浓密的枝叶裹得严严实实的,而“青城山”三个字在中间闪闪发光,仿佛在招引着游客。向前远眺,茂密的树顺着山沟一直向远处延伸,不见林端。抬头仰望,巍峨的山直奔云霄,宛如一头雄狮蹲踞于天地之间。

进了门,仿佛一下子闯进了另一个世界,光线暗了,空气清了,四周静了,鸟儿的鸣叫一波接一波,荡到人耳边,轻轻响起,又回旋于林间深处,抑扬顿挫,余音缭绕。小石路边,层层叠叠的花草下,隐藏着一条小溪,潺潺流水碰击石子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就连钢琴也弹奏不出这样的音调来。小溪清可见底,水中透着丝丝凉意,真想痛快的喝上几口,却又不忍心弄脏了这透亮的山泉。

乘船漂到对岸,便真正开始登山了。曲折狭窄的小道可没有先前的石板那样踏得实,斜斜的,叫我们每摞一步都得小心翼翼。周围更是暗了很多,仿佛深不可测,鸟儿撕破嗓子发出凄惨悲凉的叫声,实在令人提心吊胆,心想:一旦窜出一只猛兽之类的东西,那是多么可怕的啊,其实,这些只是杞人忧天罢了,既然是旅游区当然是安全的,然而,我想任何人身临其境后,其幽清、宁静、阴深或多或少会让你产生忧虑与恐惧。忽然,林间不远处传来剧烈的刷刷声响,树枝也摆动得厉害,叶子飘落,顺着身子划到脚跟,令人毛骨悚然,刹那间,从黑暗里窜出一只松鼠,大尾巴,小脑袋,像个毛茸茸的灰色小球,十分逗人喜爱,看见是只可爱的小松鼠,一棵紧张的心才平静下来。随后“小毛球”又一蹦一跳一弹,闪进黑漆漆的树林里,不见了踪影。在后来的路上,陆陆续续地又有小松鼠神出鬼没,给登山之路平添了不少的乐趣。

快到山顶了,树叶没那么密了,渐渐稀疏起来,此时的树叶已挡不住无孔不入的太阳光,每处缝隙都被耀眼的阳光投射了进来,林间便如同到处挂着金色纱绸似的,一阵微风拂来,树叶摇摇曳曳,地上闪烁着许许多多光彩夺目的光斑,“纱绸”也随之飘动起来,在林间如仙女一样自由穿梭,这样绿色与金色交织在一起,叫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神情恍惚,令人心醉。

一脚踏上山的顶峰,视野开阔了许多,眼前一片清新明亮,“一览众山小”,心情多么畅快,此时此刻,忘记的是辛苦与疲劳,拥有的是兴奋与陶醉。作为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的青城山,果然名不虚传。

青城山写青城山的游记篇五

那时,我们跟随旅游团来到了青城山脚。刚下车,一阵凉爽的清风朝我脸上吹拂着,驱赶了我坐车的劳累,吹散了夏日的炎热,是我怀着一个好心情去游览。

刚刚上山,无数棵参天古树为我们撑开了一把把巨伞,成为了为我们遮太阳的好伴侣。从山上流下的小溪就像一个从天而降的音乐盒,随时随地的向我们提供一首首优雅的小令——“叮咚叮咚!”真好听啊!有了这些坐班,连爬山的辛苦也化成了一种享受。

不一会儿,我们已成功登上半山腰,我们在八角莲花亭休息。我看到一大群人在小溪里抓小螃蟹,打水仗,我也忍不住想下水嬉戏了,于是我挽起裤腿,下水了。溪水十分冰凉,我感到神清气爽。我把手探入水中摸索着,翻开了许许多多的石头,挖开了很多的小洞,可螃蟹的踪影都没有出现,我有点沮丧了。就在这时有一只小螃蟹夹住了我的手,我却感觉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痛,我用另一只手扯开小螃蟹,拿了一个小杯子取了一杯清澈的山泉,把这小东西放了进去。

在妈妈的吆喝下上了岸,我捧着心爱的小螃蟹,牵着妈妈的手走在林荫小道上,我的心里有种害怕而又刺激的感觉。我们要坐缆车上山顶。我最怕高了,但我一想到见不到这迷人的风景了,我只好鼓起勇气迎接挑战了。我系上安全带,坐上椅子,开始了空中之旅。我一眼望去,青城山的风景尽收眼底,周围的群山环抱着我,每一座山峰就像一个南征北战的勇士,保护着我。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脚步匆匆,一眨眼黄昏时分,我们恋恋不舍回家了。

青城山写青城山的游记篇六

清晨,雾气弥漫在四围,给本就神秘的山更是披上了一层面纱。

我和爸妈站在了山脚从下往上看,并没有青的感觉,反倒有一种墨绿,像画出来的般,染给整座山林,山顶上还云雾缭绕,像是一位仙山。

往前走,过了个巨大的牌子,牌子上写着:青城山气势弘大,大有一种道教的感觉,相传白素贞就是在这里修练得道的,怪不得有歌词叫“青城山下白素贞”。

青城山的茶也是一绝,清香的花茶加上从山上流下来的泉水,细品一口,大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从这里看上去没了墨绿的感觉,由于近了一步,雾气更重,山上的树林那种若隐若现的感觉更加强烈了。

山腰植被繁杂茂密,树上也不时有水滴落在肩上,树林的清香和泥土特有的味道混杂在一起,不禁让人感到身体变得轻松了。这里树木葱茂,青翠满目,鸣泉飞瀑,清气怡人。

等登上了山顶俯瞰山脚户,有一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感觉,山上树木虽少但有了山下的衬托,山顶就像莲花里的花蕊,变得更加引人注目。

说到青城山,就不得不提到道教了,青城山是道教里的名山,相传许多道教伟人就是从这里出来的。道教景观山中有8个大洞72个小洞。虽无法一一拜访但也了解了一下,天师洞,祖师殿等令人目不暇接。

这次青城山之旅,有了很多感慨,饱餐了绝美风景,也见识了道教文化。青城山,不愧是四川名山。

青城山写青城山的游记篇七

你们好!现在我们来到了我国著名的文化遗产之一——青城山。常言道“峨眉天下秀,青城处处幽。”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28公里处的青城山,以它特有的幽静而闻名天下,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现在就让我们去细细游览吧!不过游览过程中要注意安全,讲究卫生,文明观光哦!

我们再沿着山间小道向上走,神奇的天师洞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金碧辉煌的天师洞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式建筑。在那雕梁画柱的三清殿里,供奉着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上清、右清、玉清。三清殿后面的岩洞中,留有张天师的雕塑。雕塑横眉瞪眼、怒气冲天,一手持剑,一手握着五雷印,好像谁得罪他似的。

观赏完天师洞,我们登上5000多米的青城山顶,便可以看见青城山的景色大半尽收眼底,十分美丽。特别是那些高大的银杏树,这儿一棵,哪儿一棵,穿着绿军装,神奇地挺立在山岗、涧沟上。举目四望,众山变成了小丘,不兮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

游客们,青城山确实有‘幽’的特点。由于历代开拓者颇为上山的人设想,在山路中,游人没行10分钟左右,就可以遇到一座小亭,略事休息。这些小亭,有的建在路旁,有的建在石桥上,与周围景色颇为协调,而且越往上,亭距越短,因为这时游人已感疲劳,需要多休息几次。周围青山四合,俨然如城,故名青城,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好了,今天就到这了,下次欢迎你们带朋友来一起游赏。我是你们的小导游,可别忘了我,再见了!

青城山写青城山的游记篇八

当我们游走于青城山的山水之间时,无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当我和大自然这个魔术师站在一起时,我已经被它天堂般的美丽世界吸引。

放假期间,我们自驾到青城山,给自己来一次全身心的放松。

远离城市的嘈杂与喧闹,游行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享受金色的阳光,清风的抚摸;聆听花开草长的声音,鸟儿的轻声细语。我带着美好的心情,踏上了大自然的领地。

在山脚下,我们检票入山。刚开始人很多,像一片片绿叶挨挨挤挤。没走多远,人群就从交叉的路口相继散开了,越走越清静。我们也受环境的影响,变得安静起来,特别是弟弟,安静得出奇。

我们走着走着,有序的脚步声变成了一首悠远的曲子,轻微的喘息声也变得有了韵律和节奏。

“哗啦啦……”一阵水冲击岩石的声音传进我们的耳朵里,那是瀑布!一定没错!我们顺着声音寻找源头,果然在一个拐角后面发现了瀑布。瀑布的水流就像一双轻巧的手,岩石、池塘则是钢琴的琴键。两方合作,弹奏出一首优雅美妙的曲子。

我和弟弟把手伸进溪流里,沁骨的冰凉让我俩打了个冷战,我们不由得把手缩了回来。真的不是一般的凉,而是透心凉。抬头一望,原来艳阳高照的天空,早已被那铺天盖地的树林遮得密不透风了。

我们又走了好一阵,渐渐开始爬山了。阶梯很窄,我们都小心翼翼地走着,似乎都很害怕一跌就跌下万丈山崖。我们胆颤惊心地,终于翻过了这座大山。

一回头,青城山的美景一览无余。漫山遍野的树,密密麻麻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金色的光辉洒在树叶上,闪亮闪亮的,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这时,我们所有的疲倦都烟消云散了。

青城山写青城山的游记篇九

常言道“峨眉天下秀,青城处处幽”,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城西28公里处的青城山,以它特有的幽静而闻名天下,它似一幅雄伟壮观、气势磅礴、色彩绚丽的画卷,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

来到青城山麓,青城山正道从建福宫开始。沿整齐的石阶而上,只见两侧亭台楼阁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美丽。向山顶仰望,只见云雾在连绵起伏的山峦中缭绕,像万根艺社在草丛中穿游,天师洞和山荫亭时隐时现。特别是阳光照耀下的山荫亭,像朵鲜花在绿草丛中忽隐忽现。

沿着山间小道继续向上攀登,神奇的天师洞就展现在你的眼前。

天师洞金碧辉煌,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式建筑。在那雕梁画栋的三清殿内,供奉这至高无上的主宰者:上清、右清和玉清的泥塑彩像。彩像身形高大,神情肃穆。三清殿后的岩壁洞中,留有张天师的塑像,塑像横眉瞪眼,怒不可遇,一手持剑,一手握五雷印。

从天师洞出来,登上5000多米的青城山极顶,各种景物尽收眼底。特别引人注意的是那高大的银杏树。这儿一棵,那儿一棵,穿着一身绿袍,很神气的挺立在山岗上、涧沟旁。举目四望,众山如小丘,的确是“会当绝凌顶,一览众山小”。

青城山是我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名扬中外,欢迎大家前来游赏。请各位游客注意安全,讲究卫生,文明观光,共同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和其他世界遗产。

青城山写青城山的游记篇十

大家好!欢迎来到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的青城山旅游。我是大家此次旅游活动的导游,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xxx。

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青城山虽然不高,但终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即使站在山脚,都能感受到那股沁人心脾的.灵气。

我知道现在大家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进山,但我还是建议大家先去山门旁的这座建福宫看看。

建福宫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年间重建。建福宫建筑面积一千多平方米,筑于峭壁之下,前建亭楼映衬,后有丹台翠林。现有大殿三重,前殿叫“长生殿”,供的是晋代高道范长生。正殿是宁封和杜光庭塑像。后殿三尊塑像,中间是太上老君,左是东华帝君,为全真道祖师,右为全真派创立者王重阳。殿内柱上有一394字的对联,被赞为“青城一绝”。有兴趣的可以一读。

看过了建福宫,穿过眼前的景区大门,我们就正式进山了。青城山山门上有我国已故上将张爱萍手书的“青城山幽子规啼”,子规也就是杜鹃鸟,传说是蜀王杜宇变的。“杜鹃啼血猿哀鸣”里的杜鹃啼血说的就是他。

从山门西行1千米,即至岩石耸立,云雾缭绕的“天然图画”。眼前的建筑就是天然图画坊。它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阁,建于清光绪年间。这里风景优美,游人到此仿佛置身画中,故将其称为“天然图画”。

我们通常所说的天师洞景区是指以古常道观为代表的一组宫观建筑群。天师洞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现存殿宇建于清末。天师洞三面环山,一面临涧,山雾缭绕,古树参天。相传张道陵曾在此讲经传道。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天师殿是最上部也是常道观的最后一殿。天师殿是天师道的祖庭,过去的江西龙虎山历代天师就任后,都要到这里朝拜。

熟话说:“世间好话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青城如此美景,佛教怎会放过。唐代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皇帝信道,下诏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这个故事并非传说,有碑为证。天师洞右下角有一小殿,名为“三皇殿”,内有伏羲、神农、轩辕三皇石像各一尊,而神座前就是唐开元皇帝书碑,令“观还道家。寺依山外”。

1943年,画家徐悲鸿曾来青城写生。他在天师洞独居一室,先后创作了屈原《九歌》中的插图《国殇》、《山鬼》等作品,还送了青城道士《奔马》和《天马》图,现已制成石刻陈列。

三清殿是天师洞景区最宏伟和最值得欣赏的道教宫观建筑。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建于1923年。殿内供奉道教至高无上的三位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化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乃三清殿上的对联。

“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然而青城山不仅有千年树,更有百岁人。

三清殿前有一株古银杏树,高约50余米,直径2米有余。相传乃张天师手植,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道家视其为“镇山之宝”,连修剪枯枝都须上报相关部门。在荣膺“天府十大树王”榜首。“银杏千年征道性,青城一洞试幽深”乃天师洞银杏阁上的对联。想必大家还不知道吧,青城山其实还是一个长寿之乡。一百岁以上的老人就有上百位之多。

大家请看南面那条山缝,从崖顶直到山脚笔直裂开的一条石缝,山缝约有18米宽,深达70多米,传说是张天师为降伏青城山的妖魔鬼怪,念咒画符之后,朱笔一掷,笔迹裂山为槽,人们就叫它为“掷笔槽”。快到祖师殿了。

祖师殿始建于晋,原名洞天观,现存殿宇建于清同治年间,供奉真武大帝和三丰祖师,故又名真武宫。冯玉祥将军在抗战期间三次到过青城山,1945年那次就住在祖师殿。当得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后,将军不胜喜悦,在殿侧刻碑筑亭以为纪念,此碑现存祖师殿内,作为文物保护。

前面就是朝阳洞。朝阳洞位于主峰老霄顶岩脚,洞口正对东方,深广数丈,可容百人。清人黄云鸽曾在此结茅而居,并撰联曰:“天遥红日近,地厌绎宫宽”。近代画家徐悲鸿也曾在此撰联:“空洞亲迎光照耀,苍崖时有凤来仪”。

朋友们,经过九道拐的艰难跋涉,我们终于到了青城山的主峰绝顶了。眼前的楼阁就是老君阁,老君阁于92年兴建,历时三载竣工,共六层。上圆下方,寓意天圆地方;层有八角,以示八卦;外观呈塔形,顶接三圆宝,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老君阁造像,以徐悲鸿当年在青城的遗作《紫气东来》(老子跨青牛出关图)为蓝本塑造而成。接下来大家自由活动30分钟,站在峰顶看看风景,拍拍照,买买纪念品。30分钟后在这里集合。

现在我们乘索道下山,大家可以好好的从高处看看青城山。月城湖原是丈人泉,85年人们在此筑坝拦水就形成了眼前这一汪清澈的湖水。湖的那一边有许多商店,在卖青城山的各种特产。大家可以买一些带给家人。

好了,我们本次旅游也就结束了,大家可以把旅行的快乐和相机里的美景带回家和家人分享。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财源广进。再见。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07839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