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药物不良反应工作计划 药物不良反应论文(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25 02:48:14
最新药物不良反应工作计划 药物不良反应论文(五篇)
时间:2023-08-25 02:48:14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优秀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计划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最新药物不良反应工作计划 药物不良反应论文(五篇)篇一

药品与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xx年上半年,全院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43例,医疗器械监测报表零报告。

一、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相关情况分析

3. 没有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

件监测记录;不断创新,进一步完善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体系;加强医务人员对药品与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概念的宣传,组织专家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的上报意识。

最新药物不良反应工作计划 药物不良反应论文(五篇)篇二

(一)输血反应质量控制流程:

1、严格执行医嘱。

2、认真核对医嘱并到血库取血。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取血时仔细核对患者及供血者姓名、血型、编号、采血日期、血液成分、有效期及交叉陪血结果。

4、取血后必须经两人核对并签字。

5、血液放置不可过久,以防变质:血液不能过凉,防止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6、输入前应再次核对。

7、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8、按时巡视病房,根据病情调整书页速度,观察数学后的反应,如皮疹、高热、寒战及生命体征变化。

9、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10、护士长随时检查各班工作,定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输血后的反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严格执行医嘱。

2、患者用药的种类、性质分类放置。

3、根据药物的种类、性质分类放置。毒麻药品要加锁,每日清点、用后登记。

4、常用药品定期检查,及时更换,如出现沉淀、变质、过期等严禁使用。

5、输液卡、输液用药由两人以上核对,签字。

6、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技术原则,用药应现配现用,掌握配伍禁忌。

7、按时巡视病房,根据病情、药品性质调节输液速度,观察用药后反应,如生命体征变化、皮疹、药物热、胃肠道等变化。

8、发现异常反应及时通知医生。

9、护士长随时检查各班工作,定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最新药物不良反应工作计划 药物不良反应论文(五篇)篇三

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地少出现adr。

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1 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adr以抗生素位居首位。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由于人体内部有许多菌群,正常情况下它们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抗生素的滥用就可能对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坏,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虚而入导致二重感染甚至死亡。另外,临床分科过细,医师缺乏正确的抗菌药物知识;正确的药品信息获取困难;医师缺乏全面的药学知识等,也是导致用药错误的重要原因。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抗生素当作家庭的常备药,稍微有些头痛脑热就服用;而有一些患者主动要求用好药、贵药,就更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细菌耐药的发生。

2 导致adr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难以预测

药品因素 (1)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种药有两种以上作用时,其中一种作用可能成为副作用。(2)不良药理作用:有些药物本身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有伤害。(3)药物的质量: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或保管不当使药物受污染,均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4)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5)药物的剂型:同一药物的剂型不同,其在体内的吸收也不同,即生物利用度不同,如不掌握剂量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患者自身的原因 (1)性别:药物性皮炎男性比女性多,其比率约为3∶2;粒细胞减少症则女性比男性多。(2)年龄:老年人、儿童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应;婴幼儿的机体尚未成熟,对某些药较敏感也易发生不良反应。(3)个体差异: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不同。(4)疾病因素:肝、肾功能减退时,可增强和延长药物作用,易引起不良反应。

其他因素 (1)不合理用药:误用、滥用、处方配伍不当等,均可发生不良反应。(2)长期用药:极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发生蓄积作用而中毒。(3)合并用药: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5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4)减药或停药:减药或停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例如严重皮疹,当停用糖皮质激素或减药过速时,会产生反跳现象。

3 怎样做到安全用药

不能轻信药品广告 有些药品广告夸张药品的有效性,而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却只字不提,容易造成误导。

不要盲目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 有些患者认为,凡是新药、贵药、进口药一定是好药,到医院里点名开药或在不清楚自己病情的情况下就到药店里自己买药,都是不恰当的。

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药物 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不能自行增加剂量,特别对于传统药,许多人认为多吃少吃没关系,剂量越大越好,这是不合理用药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药品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用药后如出现异常的感觉或症状,应停药就诊,由临床医生诊断治疗。这里需要告诫药品消费者的是,有些人服用药品后出现可疑的不良反应,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要由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地进行因果关系的评价。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日益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危害。人们应本着无病不随便用药,有病要合理用药,正确对待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态度,正确的服用药物和保管药物,不断提高用药水平,从而达到真正的安全、有效、适当地合理用药。

最新药物不良反应工作计划 药物不良反应论文(五篇)篇四

你知道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有什么吗?你对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了解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的知识,欢迎阅读。

皮肤毒性多见于靶向作用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临床药物,包括主要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及主要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人工合成的单克隆抗体如西妥昔单抗、尼莫珠单抗等。该类药物对皮肤、毛发和指甲具有特殊的毒副反应,最常见的包括痤疮样皮疹、皮肤瘙痒、手足综合征、脱发和色素沉着等,其中最突出的是类似痤疮的皮疹,一般在用药后两周内出现,多见于头皮、面部、颈部、胸背部等部位,对于轻度皮疹可局部涂抹皮肤外用药,同时保持身体清洁及皮肤湿润,通常可明显缓解。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和舒尼替尼亦可引起手足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30%和19%,其中索拉非尼引发3~4 级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其表现为痛感强烈、皮肤功能丧失,对于此类患者需要停药,需待毒性反应降低为1 级后再恢复原用药剂量。

因此,在口服靶向治疗药物之前应先告知病人服药后可能出现的皮肤不良反应相关症状,并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且避免日晒。患者对于皮肤不良反应一般可耐受,其防治首先应确定病变程度,轻度及中度不良反应可进行简单的临床处理,不需要更改药物剂量。而经处理后不能缓解的'重度皮疹则考虑减量或者停药。

心血管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高血压、心肌缺血/ 梗死、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及q-t间隔延长等,可发生于多种靶向药物。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主要应用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度表达的乳腺癌患者,心脏的毒性为该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其主要症状包括心悸、气促、心律失常等。因此,在使用该药前,应对患者的心功能状况进行评估,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心脏疾病,在治疗期间应监测左心室功能,当曲妥珠单抗与化疗药物同时使用时,心衰发生率显著升高,因此应避免同时使用紫杉醇或蒽环类药物。一旦出现典型的心功能不全时,应停止治疗,并积极进行急救处理。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主要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和增殖,可显著增加所有级别高血压的发生率,其对血压的影响具有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故对有高血压病史者要慎用。对于血压过高的患者,在用药前应遵循个体化的原则给予抗高血压药控制血压,同时建议在用药期间监测血压。舒尼替尼及索拉非尼的使用也可增加高血压的发生率,多为轻至中度,在治疗期间也应密切注意血压变化。另外,舒尼替尼引起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的发生率约为10%,对于存在慢性心脏疾病,心动过缓和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应慎重选择并应定期监测心电图和电解质。

此类反应在分子靶向药物的治疗中很常见,包括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及腹泻等症状。在使用吉非替尼及厄洛替尼的治疗中,40%~60%的患者会发生腹泻],并有研究证实对于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厄洛替尼会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腹泻一般会持续至治疗结束后数日,其严重程度常与用药剂量相关,通常建议患者通过饮食调节减轻症状。在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克唑替尼的临床试验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与呕吐,多为1~2 级,大部分患者耐受良好,且采取餐后用药的方式可以减少其发生。

甲磺酸伊马替尼可引起水肿和水钠潴留,发生率约为50%,尤以眼睑水肿常见,轻微水肿可不作任何处理,严重水肿则考虑给予利尿剂对症处理或减停药;甲磺酸伊马替尼、吉非替尼和利妥昔单抗可引起眼睑炎等症状,但程度较为轻微,一般不影响治疗;克唑替尼在临床试验中常出现视力障碍,包括视觉缺陷、视力模糊及复视等,其不适感会在停药后消失;使用索拉非尼、吉非替尼、厄罗替尼等药物可引起口腔黏膜炎及口腔溃疡,保持口腔卫生及用无刺激性口腔清洁剂进行口腔消毒可预防并治疗其相关症状。

血栓栓塞包括动脉血管栓塞(ate)和静脉血管栓塞(vte)。恶性肿瘤患者是血栓栓塞的高危人群,而主要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和增殖的抗vegf 药物,可使基质下的促凝血磷脂暴露。因此,使用贝伐单抗会明显增加ate 及vte 的风险。ate 主要包括脑梗死、短暂脑缺血发作、心肌梗塞等。vte 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及血栓性静脉炎等。索拉非尼及舒尼替尼也有心脑血管意外及血栓性疾病的相关报道,临床应用时应注意观察。

为防止血栓栓塞的发生,在治疗期间应鼓励病人多下床活动,定时对下肢进行局部按摩,并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及血栓栓塞相关症状的情况,特别是年龄大于65 岁的老年患者。如出现血栓发生的症状和体征,应给予正确的溶栓抗凝治疗。一旦发生ate,应永久停用抗vegf 药物。

胃肠道穿孔是少见却对患者生命具有潜在威胁的不良反应,其典型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便秘、发热等。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药物的治疗中,2%~4%的患者可发生胃肠道穿孔。贝伐单抗与厄洛替尼联合用药时亦可增加胃肠道穿孔的风险,已有致死性的胃肠道穿孔报道。

目前已知的胃肠道穿孔高危因素包括局部缺血或黏膜破损。因此,患者在治疗前应进行风险评估,有慢性炎症性疾病、消化性溃疡病史及同时使用皮质类固醇、非甾体抗炎药都预示着可能发生胃肠穿孔。因此,对出现胃肠穿孔的患者应永久停药,并请专科医生会诊。

多数靶向药物在肝脏内代谢,肝毒性的具体表现包括胆红素升高、转氨酶升高、肝炎等。在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的最初3 个月,通常会发生转氨酶升高,而3~4 度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为1%~1.5%,现已有患者因严重肝损伤导致死亡的病例报道。厄洛替尼经肝脏代谢和胆道分泌,治疗过程中易发生肝损伤,最常见的肝脏不良反应为3 或4 级,并有患者在治疗中因肝肾综合征和急性肝功能衰竭而死亡的报道。

若转氨酶值高于正常值上限5 倍,应先中断甲磺酸伊马替尼的治疗,待转氨酶恢复正常时可继续治疗,但应减低剂量;而当转氨酶值再次高于正常值上限5 倍时,应终止治疗。

若总胆红素增加1 倍和/ 或转氨酶增加2 倍,应中断或停止厄罗替尼的治疗。在治疗期间应避免合用可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和食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和乙醇等。

舒尼替尼的不良反应包括具有与化疗药物类似的血液学毒性,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在治疗期间应叮嘱患者注意休息、减少会客、减少感染机会,同时建议复查血象,以便根据患者情况对给药剂量进行调整。

与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治疗相关的血小板减少见于大多数患者,一般在用药的第1~14 天下降,第11 天降至最低值,在第15~21 天恢复用药前水平。血液学毒性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时,但也易于控制,可通过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减少出血风险,而无需减量治疗,但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4度以上血小板减少,则应暂停使用硼替佐米。

蛋白尿是vegf 抑制剂共同的不良反应。索拉非尼及舒尼替尼也有患者出现相关性蛋白尿的报道。蛋白尿通常呈可逆性,大多数无症状,对于接受vegf 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应密切检测肌酐、肾功能、血压和蛋白尿,对出现蛋白尿的病人应控制其蛋白摄入并嘱其注意休息。一旦出现了肾损伤或者肾病综合征,则必须停药并进行积极的对症治疗。

有些靶向药物的长期应用可导致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其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嗜睡、肌无力、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及视觉异常。影虽然并不常见,但若是发生时处理不当,可使患者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导致死亡,故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间质性肺炎(ild)主要临床表现为干咳、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限制性通气障碍及弥散功能减低、伴低氧血症。多见于口服吉非替尼,一旦确诊为吉非替尼所致的ild,须立即停药并积极应用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以避免造成肺部的不可逆病变。另外,有报道指出使用厄罗替尼及硼替佐米亦可引起ild。

用于治疗晚期肾癌患者的mtor 抑制剂依维莫司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其主要不良反应是非感染性肺炎。对于情况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下调剂量或中断给药,并使用皮质类固醇进行治疗。

甲状腺功能减退在使用舒尼替尼的治疗中较为常见。在使用舒尼替尼治疗期间应注意检查促甲状腺激素(tsh),而在使用其它靶向药物治疗期间如出现相关临床症状,也应进行tsh 的检查。治疗过程中,若tsh10 miu·l-1,则可根据患者年龄、有无心脏疾病等因素,及时给予左旋甲状腺素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根据临床及实验室结果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激素替代疗法可使以疲乏为主的大部分症状得以改善,因此一般不建议减量或停用药物。

应当充分意识到靶向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多样性和严重性,注意用药细节,使这类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

1.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处理

2.

化疗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3.

如何判断药物不良反应

4.

抗甲状腺药物不良反应

5.

如何应对药物不良反应

6.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及处理

7.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8.

抗甲状腺药物不良反应汇总

最新药物不良反应工作计划 药物不良反应论文(五篇)篇五

1.与药物剂量有关的中药不良反应该类型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物所引起,使固有药理作用持续和增强。由于不同个体在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单位时间内药物浓度异常升高,引起有关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以及继发反应、首剂效应、后遗作用等。该类型具有剂量依赖性和可预测性,个体易感性差异大,并受年龄、性别、病理状态等因素影响,一旦发生,后果十分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

2.与药物剂量无关的中药不良反应该类型与药物固有的正常药理作用无关,而与药物变性(如药物有效成分降解产生有害物质)和人体特异体质(指患者的特殊遗传素质)有关。该类型与用药剂量无关,难以预测,经常规的毒理学筛选也很难发现,发生率虽较低,但危险性大,病死率较高。此类伤害又可分为两种。

3.与中药配伍有关的中药不良反应常由发生配伍禁忌及中西药配伍发生相互作用等引起。

4.药物依赖性分为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前者是一种机体的'适应状态,临床表现为对某一类药物特有的停药综合征;后者即所谓的成瘾,是一种原发性、慢性、神经生物学疾病状态,遗传、社会心理和环境因素可以影响成瘾的产生和临床表现。

1.功能性改变系指药物引起人体的器官或组织功能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多为暂时性,停药后可以恢复正常,无病理组织的变化。但有些功能性改变如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害等亦可十分严重,甚至引起器质性改变,常需住院治疗。

1.

执业药师考点: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

2.

执业药师考点:体质的分类

3.

中药师考点:中药检验的分类

4.

中药师考点:明煅法

5.

中药师考点:半夏

6.

执业药师考点:便秘

7.

执业药师考点:磺脲类

8.

中药师考点:郁证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19566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