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经历一段特殊的时刻,或者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时,我们会通过反思和总结来获取心得体会。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生物遗传实验心得体会篇一
a.什么是观察实验呢?观察是指用五种感觉,主要是视觉,当然还有听觉、味觉、触觉和一些工具来认识事物和自然现象。
b.观察实验的启发:
第一点,我们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这是在观察之前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点启发,是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程序。
c.观察实验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先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全面的进行观察,要能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以及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
第二个方法是对比观察。对比观察是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同中求异或者异中求同。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务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以及因果关系。
第三个方法是重复观察。为了保证观察结果的可靠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否则我们就难以区分这个现象是偶然出现的,还是必然发生的。
d.观察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1、观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有助于形成科学的概念。
3、有助于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生物遗传实验心得体会篇二
阳光正暖,微风正柔,伴随着收获的季节,20xx年8月19日,矿区教育局对中学生物教师进行《新课标解读,高效课堂构建》暑期培训,此次培训邀请xx市教科研中心生物教研员崔四君老师进行专题讲座,崔老师为中学高级教师,省教学能手,省模范教师,xx省中考命题组成员。为期一天的培训,崔老师条理清晰,生动详细的对新课标进行解读分析,通过学习,我获益匪浅,更加明确了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如何开展高效高质的教学活动。
新课标强化了育人导向,强化立德树人,凝练学科素养;优化了内容结构,基于素养,设立跨学科主题,增强互联与实践;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整体刻画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增强了指导性,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可以清晰地指导“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加强了学段衔接,体现了学习目标的连续性、进阶性。
新课标以核心素养为宗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科育人价值,该宗旨要贯穿教学始终;课程设计要注重衔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认识生物学的科学本质和重要思想观念;学习主题为框架,使知识结构化,更条理清晰;内容聚焦大概念,追求“少而精”,优化课程内容体系,精选学习内容,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实践,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参与的过程,选择恰当的真实情境,设计学习任务;重视以学业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重视评价的诊断、激励和促进作用。
1、在知识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生命观念。
2、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方面的要求:初步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初步具有科学探究和跨学科实践能力,能够分析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
3、态度责任方面的要求:初步确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树立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强身健体和服务社会。
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将核心素养的要求具体化,体现核心素养的综合性、发展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其在课程内容上有一定的变动。
减少:
内容总体上进行了精简: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可能减少,只列举了线虫动物(如蛔虫)、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蝗虫、蜜蜂)等。
重组:
增加:
“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主题
在课程内容中,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学发展三个方面,以学科知识内在逻辑为主线,从微观到宏观、个体到群体、多样性到统一性等视角,系统构建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有七个学习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植物的生活”“人体生理与健康”“遗传与进化”“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
在新课标中每个学习主题都包括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其中,内容要求以大概念、重要概念和次位概念的形式呈现相应的概念体系,清晰条理,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业要求部分对学生学完相应主题的内容后在核心素养方面的表现提出具体要求;教学提示部分包括教学策略建议、情境素材建议和学习活动建议,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对我的教学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在实际教学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拓展和补充。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通过学习学业质量的相关解读,我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要进一步加强情境化教学;用大观念、大主题、大任务统领教学内容;进一步关注学生生活实际、生产实际和社会实际问题;更加重视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改变机械刷题的做法,将“解题”变成“解决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修养,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生物教师。
生物遗传实验心得体会篇三
20xx年4月,盼望已久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正式面世,感谢xx市刘xx老师工作室提供一次宝贵的机会,有幸参加xx师范大学举办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线上解读研讨会。
首先是新课程理念全面更新,它以核心素养为宗旨、课程设计重衔接、学习主题为框架、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学业评价促发展六个方向为导向,借胡教授的表达是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荐综合学习、落实因材施教。这也是落实和践行中央关于教育的新精神。
其次是课程内容的重要变化,20xx版设有10个主题,50个重要概念,20xx版只有7个主题,新增第七主题“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共9个大概念,25个重要概念,93个次位概念。看似内容减少,其实不然,只是把内容更优化,与实际生活、社会问题联系更紧密。如20xx版课本中出现的sts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会忽略这块内容,更谈不上内容的外延和内展,学生也习惯这种应试教学模式,围绕重要概念抓基本知识。聆听专家解读后知道20xx版的课标要重视运用以探究为特点的教学策略,加强sts的相互关系。
生物学教学是整体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在知识达成、能力培养与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新课程教学更突出跨学科知识的落实。20xx版制定的教学目标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围绕大概念组织教学,同时重视运用以探究为特点的教学策略,加强sts的相互关系的教育,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回顾在20xx年参加的农村理化生培育站中,理化生老师们尝试打破学科之间的局限,融合多学科知识进行教学,围绕活动和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迁移,现在看来这一点与20xx版中课程设计重衔接的理念相一致。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很快,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备终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我们的教学观念也必须适应教育发展和教学实际的需要,以生物学教学为载体,努力践行20xx版新课程理念,让学生成为积极进取、热爱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一代新人。虽然这些变化对一线教学的我们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也是一个重新改变、再次出发的机会,我们拭目以待新课标新内容的落实。
生物遗传实验心得体会篇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学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生物实验
心得体会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分子生物实验,这是在以往的实验训练中没有的,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等,所涉及的通常只是某个数据的测定或某种物质的提取,实验持续的时间通常也就两三个小时;而分子生物学实验,每次会持续一天时间。不过最重要的是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建立了整体大实验的概念。实验设计得与科研比较相似,毫不夸张的讲 ,每个实验都可以直接用于科研。在这里我们学到了实验设计的概念,不是单纯的实验技术的堆砌,而是根据自己的目的,有机的将各种方法组合起来。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进入科研工作所必须的素质。而且我感觉分子生物学实验是我们所做的实验中一门设计到比较"高深"知识或新问题的实验,能激发出我们对学习分子生物学理论与实践的兴趣。
1操作要求精确——严谨仔细是关键
分子实验所用的主要工具是移液枪,精度一般在微克级别有时甚至更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做试验时精力高度集中,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池。因为一个不经意的小失误就有可能造成接下来的实验失败。而菌种转化接种操作更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无菌操作的要求,因此更需要耐心与集中。要做好实验,我的经验是,先熟悉仪器的操作规范,在能够熟练的操纵仪器后,实验就简单多了,快、准、稳是分子实验操作的成功三要素。还有防污染是关键!
2仪器使用自动化——了解原理
实验室的电子仪器主要有pcr仪,离心机,荧光照相仪等。操作这些仪器的关键在于是否了解仪器按键设置及作用,
说明书
对仪器的使用有详细说明。而且这些电子仪器大多都是电脑编程的,具有自动化程序控制,因此在操作完成后,就不太需要操心了,但一些注意事项任然是需要留心的,否则也会有可能造成仪器损坏。3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做好防护
不可否认,分子实验是所有生物实验中危险程度最高的实验之一。主要原因是分子实验的试剂可以直接渗入皮肤并且嵌入细胞dna链中造成dna突变甚至是染色体畸变,因此在进行这些危险操作的实验过程中需要带上防护手套,操作完毕后需要进行清洗工作。液氮的使用要做好防护,防冻伤。
老师把整个课程安排的十分合理,给我们许多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在遇到问题时,鼓励我们积极思考,和我们一起讨论,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他们要求严格,待人和蔼可亲,实验要求严且对实验技术的知识的深刻掌握与理解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都很认真完成了每一次的实验,每个人都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每一个小实验的成功,对于我们这些"初生之犊"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不过失误也是常有的,经历过失望、后悔、无奈,检讨分析,最后重新开始。一波三折的记忆清晰的印在脑海中,这种深深的挫折感,再试一次的勇气,我会一生记取的。
探究性实验是学生自己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它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探究性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现就自己对探究性实验教学谈谈体会。
一、亲自动手,激发兴趣
比如 “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无论是知识背景,还是材料用具对学生来说都没有难度,组织实验也不受实验器材和装备的影响,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做。从实验设计本意理解,也并不是要求学生严格按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去一一完成,而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设计的实验方案只要具有可操作性都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让不同的组探究不同的变量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只是这个活动需要近一个星期的观察时间,在融洽整个活动中要安排时间就实验现象和结论让学生交流。一则学生有成功感;二则让学生体验完整的探究过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规范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
无论学习什么,方法最重要,探究性实验亦如此。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注重了七个步骤的记忆,忽略了七个步骤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思维顺序;注重了探究过程的完整性,忽略了各步骤的独立性。所以老师应该重点结合已做过的探究性实验和教材示例让学生理解各步骤的意义和步骤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完整的探究思维顺序。要实现这一点,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设计针对某一步骤的强化训练,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三、科学训练
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真正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必须要有科学的训练。1、是完成教材安排的探究性实验,从感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当然,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实验的目的改变实验材料或重新设计。如“解剖观察鸡翅”这一实验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由组织构成了器官,我们可以将鸡翅换为柑橘,价廉物美,效果一样。2、是以试题的形成对学生进行探究思维训练,从理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目前,围绕学生探究能力训练的试题不少,但还是选择与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为背景的探究试题效果更好,学生兴趣浓些。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熟悉的生物学知识、事实和材料为背景编制训练题。
为期一个多月的考前培训终于结束了,我校由于校舍条件和实验设备的匮乏,在校领导大力支持和争取下,在初三所有教师支持下,鹿老师和我终于完成了对学生的培训。(可以轻松一下啦)根据一个多月以来学生做实验的实际情况和出现的问题,简单的总结一下这次培训中的心得体会。
一、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成绩不成正比。
并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动手能力就强,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一定很高,但是动手操作能力却很强,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想不是做,在实验中学生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学生才能在动手能力上有所提高。另外学生在实验中的创新思维培养也很重要,比如学生在叶片横切装片制作的过程中发现用镊子的一头挑取标本,很容易制作成装片,而用镊子夹住标本会破坏叶片横切面的结构,同时不容易放在水滴当中。
二、办法总比困难多
虽然我校的条件较差,但是我建议明年七年级生物教师在办公室准备一台显微镜,可以邀请学生在课下随时练习。避免学生在初三考试过程中突击。
三、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
生物实验操作中,教师示范作用很重要,因此教师要具备专业的生物实验技能,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由于观察不仔细,不认真,导致错误操作,教师注意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如显微镜观察中双眼观察,而不是一只眼睛睁开一只眼睛闭上;对光后,放入标本,显微镜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物镜,而不是目镜。
四、多找一些小助手
我校没有专职的实验员教师,所以实验准备的任务都落在了教师身上,教师可以培养一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做老师的助手,帮助教师摆放实验器材,培训一些小助手,先教会他们,然后再让学生教会学生。
五、每年在实验基地中种植一些菠菜为生物实验留用。
一个月以来身心疲惫,好好休息一下啦。
生物遗传实验心得体会篇五
本学期已临近尾声,我们即将告别微生物实验这门课程,在这一学期,八个微生物实验中,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这些知识将会陪伴我们一生,下面我们就来通过一些实验来回顾一下本学期的微生物实验。
渗透压:微生物在等渗溶液中可正常生长繁殖;在高渗溶液中细胞失水,生长受到抑制;在低渗溶液中,细胞吸水膨胀,因为大多数微生物具有较为坚韧的细胞壁,细胞一般不会裂解,可以正常生长,但低渗溶液中溶质含量低,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抗生素: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微生物间的拮抗作用,许多微生物可以产生抗生素,能选择性的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
微生物的实验其实简单来说步骤几乎相同:制作培养基、倒平板、
接种微生物、培养、观察菌种生长情况从而得出结论。本次实验也是这样首先制作培养基,在进行倒平板步骤时,对平板环境进行区分,然后进行接种。
在进行倒平板的时候,要注意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倒置,同时也要保持平板的厚度均匀。
在进行菌种接种的时候,选择合适的划线方式,一般是选择z字形划线法,注意不要把平板弄破,等到平板凝固后才可以进行接种。接种时也要注意在无菌条件下接种。经过培养后,再观察最后得出结论。
统罗列出来,计算出实验时大小材料需用的数量,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在实验准备时遗忘相关物品,另一方面也可为以后同一实验的准备工作提供依据,使实验准备工作逐步趋于程序化,从而在有效低实验准备工作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准备效率。还有一点很重要,在科研型实验室里就不能不说导师和师兄师姐,其实他们才是最具价值的“活文献”,他们就是实验室里的参考文献,活参考书。生物就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其中科研经验的积累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导师和师兄师姐的一句话往往可以事半功倍,大幅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效率。总之,为了保证实验过程高质高量完成,除了实验准备及实验过 程外,还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实验操作人员必须 具备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熟练的实验技能及高度的责任心,在工作中要善于总结,同时还要和理论课老师积极沟通,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学好微生物实验这门课程。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280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