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湿地调查工作报告(精选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01 00:33:28
最新湿地调查工作报告(精选5篇)
时间:2023-09-01 00:33:28     小编:梦幻泡

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湿地调查工作报告篇一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产品供过于求 “卖难”的矛盾更加突出,市场对生产的引导和调节作用日趋增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按市场规则组织农业生产和流通的要求更加迫切。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产品商品率,不仅成为了广大农户最为迫切的要求,也成为了各级党委政府苦苦思索,急望破解的难题。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为主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问题已不可回避地摆到了我们面前。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党委政府在农业生产经营实践的最前沿进行了许多生动活跃的有益探索,各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据统计,迄今为止,我市比较规范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达2101个,加入的农户达34.7万户,约占全市农户总数的5%。

渝北区龙兴镇奶牛协会就是我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发展较好的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02年该协会成为农业部在全国的试点示范组织。为此,今年10月间,我们对渝北区龙兴镇奶牛协会进行了实地调查、深入研究。我们感到这个协会的经验和作法对我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发展都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1、发挥优势,能人带动

渝北区龙兴镇地处重庆近郊,距主城区仅50余公里,面积47平方公里,人口3.2万人,是典型的粮猪型农业乡镇。随着重庆市奶业的兴起,农民养殖奶牛的积极性很高,乡镇党委政府也把发展奶牛生产作为发展该镇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于是,他们引进龙头企业把该镇作为鲜奶生产基地。在基地建设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2001年7月1日,由农民奶牛养殖大户刘庆容、黄时文、周尚平、张光义发起组建了奶牛协会。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奶牛协会会员很快发展到了300多农户,存栏奶牛也发展到了1204头,年交鲜奶2500吨,实现销售收入500余万元,户均实现利润1.5万元以上。

2、“民办官助”,发展顺利

该镇在发展鲜奶生产初期,遇到了如何买奶牛?怎样筹措资金?怎样修牛圈?怎么划片发展?怎样与龙头企业打交道?怎样提供饲养奶牛的一系列服务等等难题。镇党委政府大包大揽,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但是,扯皮事很多,农户、企业都不满意,党委政府也不满意。当奶农大户打算自发联合的时候,镇党委政府非常敏感,积极帮助农户筹建奶牛协会,选出了理事会,制定了协会章程和管理制度,并在协会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都给予了及时的指导和有力的支持。同时,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也及时地提供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章程原则等等。可以说,离开了这些支持和指导,龙兴镇奶牛协会的建立和发展都将非常曲折。

3、运作规范,会员放心

由于有镇党委政府和各级农业部门的指导、支持和帮助,龙兴镇奶牛协会从一开始就步入了规范运作的轨道。该协会通过民主选举建立了理事会,选举产生了理事长、理事,并实行了理事会成员分工负责制。他们还讨论和通过了协会章程,制定了决策制度、财务制度、经营制度和利润分配制度。实行入会自愿、退会自由、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例如:明确费用支出实行理事长一支笔审批,300元以内理事长审批,300—1000由理事会研究决定后,理事长审批。1000元以上需经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决定后,理事长审批。会员大会决定理事会三名成员为会员服务实行定额补贴,每人每月200元。会员每户每年交会费30元。每公斤鲜奶由企业和奶农各出1分钱作公共积累和风险资金。每头奶牛每年交300元钱作意外死亡赔付风险金。并且,制定了统一的服务收费标准。每月30日扎帐,6号清帐,并上墙公布。协会理事长的分工责任,重大问题的决策结果,财务收支情况等等关系会员利益的重大情况一律民主决策,公开透明,上墙公布。协会活动令会员放心,很有凝聚力。

4、系列服务,会员满意

协会以为会员服务为宗旨。协会从建立开始就竭尽全力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

首先,要建成鲜奶生产基地最需要的就是购买奶牛,协会起初是代社员在浙江、陕西、成都等地引进奶牛,后又就地建立奶牛交易市场,通过不同方式在短短的一年中就为当地农户购买奶牛860余头,实现交易值700余万元,实现利润8万多元。如果不是因为龙头企业提出养殖规模限制,协会将会引回更多的优质奶牛。

第二,提供了一系列的产中技术服务。如统一规划设计科学合理的圈舍,统一聘请畜牧兽医人员进行配种、防疫、治病;统一购买优质低价的饲料兽药;统一推广牧草品种销售优质草种,统一进行技术培训、推广胚胎。移植机械化挤奶等新技术。协会还选派了6人到河南中荷奶牛培训中心参加培训。

第三,协会代表全体奶农与企业签订了牛奶收购协议,实行了企业和奶农双方都能接受的最低保护价,既解决了牛奶卖难的问题,又保护了会员的利益。第四,建立了奶牛风险金、奶牛意外死亡可以获得补偿,为了方便奶农还建立了收奶站和奶牛的交易市场。协会在解决奶农生产、销售等诸多问题上千方百计为奶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及时解决了鲜奶生产中的难题,会员非常满意。

5、为会员谋利益,会员拥护

协会是奶农自己组建的,协会一切活动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会员谋取利益。协会代表全体会员与企业打交道,在市场上寻优惠,在行业中求支撑,在各级政府和部门获帮助,发挥自身整体力量化解天灾人祸求自保,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牛奶生产者的利益,广大会员意识到了组织起来的力量,尝到了组织起来的甜头。我们在现场调研中许多会员告诉我们,协会是我们自己的,协会办得越兴旺我们就越高兴。我们就是要想方设法把我们的协会办好办大办强。

龙兴镇奶牛协会与全市许多农民专业协会一样,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1、增加了农民收入,强化了保护和增效的作用。

当前,农民增收难在三个方面。

一是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专业化生产层次低,规模小,

二是农村科技普及率低,信息闭塞,

三是农产品商品率低,卖难。

二是迅速普及了相关生产技术,减少了生产环节的各种损失,

三是与企业协商实行了牛奶优质优价,最高2.10元/公斤和最低保护价1.74元/公斤,同时,使企业按时稳定收奶和及时按价结帐,四是协会直接与市场打交道,统一购买优质低价的饲料兽药草种畜种等生产资料,统一销售草种等相关产品,大大地降低了农户的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通过算帐,一年来,参加协会的农户户均年纯收入达到1.5万余元。仅此一项,龙兴镇全镇农民人均年增收达210元,比全市参加了协会的农户多收入20-30元,全市参加了协会的农户年人均收入比一般农户多20-40%。

2、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承载和带动的作用。

龙兴镇奶牛协会建立后主动按照市场要求优化配置了资源、资金、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协会首先在能人中示范养殖,然后带动更多农户养殖,协会担保在信用社为农户贷来了启动资金,协会请来了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长期为养殖户服务,并组织技术培训和送人外出学习,积极推广新技术。会员们选出了他们信得过的能人专门从事经营管理,使协会运转十分有效率。协会在这些经济活动中以我们根本无法预料的速度,迅速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载体。协会在为会员服务中还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了农产品的良种率和优质率。协会在经营活动中稳定高效地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率和收益率。龙兴镇奶牛协会的活动,引来了商家、厂家和专家,不仅兴旺了这一方的经济,还幅射带动了周边乡镇和村社的专业化生产发展。

3、增强了农户的市场竞争能力,形成了整合和强势的作用。

龙兴镇奶牛协会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分户生产统一经营,表现出很强的竞争能力。

首先,协会以组织的名义与企业、与市场打交道,力量壮大,不再孤单;

第二,协会有足够多的产品和诱人的需求,讨价还价,谋利于市;

第三,协会组织农户可以按市场的导向统一生产和经营,自主调整,适应力强;第四,协会具有了法人主体资格可以获得法律的保护、信贷的支持、保险的帮助、税收的优惠和政策的倾斜,地位明确,多方获助。可以说组织起来的农户和单家独户的农民在市场中的境况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

4、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了统一和保障的作用。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关系农业的前途和兴衰。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如何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困扰问题。龙兴镇奶牛协会为了达到企业对鲜奶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订立了统一的生产技术规程,统一供饲料,统一防疫免疫,还统一推广小型机械化挤奶新技术,共同信守不掺杂不使假的规定,保证了鲜奶的质量安全要求。保证鲜奶质量卫生安全的问题,曾经是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和加工企业伤透脑筋和下大力气都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经过协会的共约联保和农户的互约自守而解决了。这方面的事例,在我市其它农民专业协会也不鲜见。

广大农户通过各种专业合作组织,按照市场需求发展统一的产品品种,遵守统一的生产技术规程,实施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自觉遵守农产品安全要求的规定,这就为千家万户实行小群体大规模,统一标准安全优质的专业化生产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路子,为传统农业生产与现代农业要求开辟了通道,也为农户小生产与商品大市场实现了有效对接。协会的这种统一保障作用使我们看到了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光明前景。

5、完善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了技术服务和推广的作用。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技服务一直是依靠政府农技推广体系来进行。由于诸多不适应,二十多年来,农技推广队伍起起落落,其自身就面临改革的诸多矛盾,其服务难如人意。龙兴镇奶牛协会成立后实施了一整套产前、产中到产后和示范、推广到培训的农技服务。一年多来,他们推广实用技术,培训了1000多人次,并且在全市率先推广了胚胎移植、牧草新品种种植和小型机械化挤奶等三项新技术。协会不仅满足了农户对技术服务的需求,还促进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转换机制,壮大和完善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6、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这一点在龙兴镇表现得非常突出。为了发展龙兴镇的经济,镇党委政府决定在龙兴镇发展鲜奶生产。起初,他们完全以行政行为来实施。镇政府垫钱为农户买回来了100余头奶牛,分配到农户饲养。

一是价格谈不拢,政府不赚反贴农户也不接受,

三是饲养户奶牛防疫免疫等技术服务任务太重,

四是饲养户生产经营中发生任何问题镇政府都脱不了干系。发展鲜奶生产起步难,为农户解决生产经营中的一系列问题更难。

镇政府支持成立了协会后,第一个解决好的就是买奶牛的问题。

一是政府不再垫钱,由协会担保农户自贷,

二是政府不再亲自买牛,由协会去办理,

三是生产经营问题一律由协会自行解决。一年多以来,运行很顺利。

特别是买奶牛启动和扩大生产使政府领导感触很深。第一批奶牛是政府买的,亏了30万元,农户还不满意。第二批是协会买的打了个平过,不亏不赚。以后镇政府支持协会在龙兴镇办起了奶牛交易市场,招引客商牵牛互市,愿意养奶牛的农户自己上市场选购,愿买哪头牵哪头。每成交一头奶牛由卖牛者缴给协会100元管理费。这样,不仅买卖双方不扯皮,一年多来成交奶牛860余头,实现交易值700余万元,实现利润8.1万元。以往政府要求养殖户要统一免疫,强制检疫也很难落到实处,现在,通过协会也顺利解决了。

7、促进了思想观念的转变,起到了启迪和引导的作用。

龙兴镇奶牛协会的实践,不仅启发了干部也教育了农民群众。协会的兴办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引发和启迪作用更具深层次的意义。首先是广大农村干部开始从计划经济的惯性模式中转移到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上来,从习惯于行政指挥转移到运用经济手段来指导农村经济发展。并且能够尊重群众意愿,总结和发展广大群众的实践和创举,积极地探索和创新工作方法和政策举措。同时,广大农民也从合作中尝到了甜头,他们再也不是单家独户,势单力薄闯市场了,他们首次开始完全自愿地凝聚在一起,以一个人多势众的团体,一个有法律主体地位的组织与市场较量。协会成员之间休戚相关,命运与共,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这就以最生动、最切身的方式向农民灌输了合作思想,以最直接最快捷的办法提高了农户的合作意识,以最有效最透明的措施医治了极左条件下几十年合作化运动给他们造成的巨大创伤,打消了他们谈“合”色变的顾虑,帮助他们不断地克服小农意识,在合作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合作的内容,拓展合作的范围,创新合作的方式,提高合作的技能。

龙兴镇奶牛协会与全市多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一样,成立的时间不长,规模小,产业链条不长,服务范围窄,项目比较单一等等。尽管如此,龙兴镇奶牛协会的实践,仍然给了我们不少的启示,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许多难题需要不断探索。

1、坚持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能有丝毫的动摇。

党的十六大再次强调要“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保护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维持农村社会稳定的基础,因此,无论哪种方式的改革和创新都不能损伤这个基础。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正是对家族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补充和完善,弥补了家庭承包分户经营的缺陷,健全了统分结合“统”的不足。事实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经营服务中几乎都是把生产环节放在了农户,农户家庭成为了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而是在经营服务环节实行了统。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成功的作法。

2、坚持自愿、民主、平等、互利的合作制原则,不能强迫命令农民入社。

竞争和合作是市场经济发展缺一不可的两个轮子。自愿、民主、平等、互利是世界合作经济组织坚持了近200年的行之有效的基本原则,也是合作得以成功,合作事业得以发展的基础。合作的基础是自愿,没有自愿就无从合作。因此,农民愿不愿意合作,农民愿意以哪种方式合作,都要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农民有加入合作经济组织的自由,也有退出的自由。是否加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的一项法定自主权,政府和组织都无权剥夺。强迫命令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破坏合作事业的发展。

3、保护合作组织的自主权力,不能强施行政干预。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的具有法律主体地位的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会员大会通过的《章程》自主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因此,这些组织不是各级政府和其部门的录属单位。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都无权干涉他们的生产经营自主管理行为。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经济水平发展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尚不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发育尚不成熟,单靠农民自己的力量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还存在许多困难,需要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实行民办官助。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应当支持不干预,引导不强制,指导不代替。

从当前存在的实际情况看,尤其需要克服的一是过度保护和干预。不习惯按合作制的原则来指导其运作,而是大包大揽,代作主张;二是用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办法来管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混淆了二种经济组织的性质区别;三是不由自主让合作经济组织帮助完成“中心工作”,甚至代行某些行政职能等等。这些观念和作法不克服,极有可能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演变成“二集体”、“二国企”,重走“政企不分”、“政社合一”的老路,而丧失其市场竞争的能力,使合作事业再陷曲折。

同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应当是纯粹的农民经济组织,应当有意识地指导其不要参与经济活动以外的其它社会活动,以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4、坚持积极稳妥的发展方针,不能操之过急。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既是农村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推动力量。从我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实践来看,凡是农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科技信息比较普及开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就多就活跃,实体化水平就高,运作也比较规范,反之,就差。所以,在指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上也要遵循客观规律。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首先要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农村专业化生产经营,否则,要急也是急不起来的。因此,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能下计划,定指标,不能纳入政绩考核。应该边发展边规范,先发展后规范,在规范中促发展。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虽然在世界上已经有200年的历史了,但是,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从总体上讲,我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全国一样,其发展水平低,尚处于起步阶段,数量少、规模小、覆盖面窄、生产经营和服务项目单一、实力弱、内部运作缺乏规范、法律地位不明确、各级政府的支持政策零散、不配套、不法定、力度小等等,需要针对本市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发展对策。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分户生产统一经营,解决了农户生产经营千家万户和市场经济千变万化的矛盾,这是以创新农村经营体制为突破口,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实现农村社会全面小康。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都要形成共识,高度重视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及时发现和总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新鲜经验和成功作法,指导面上工作。同时,要大力宣传合作经济的成功典范,在农民群众中造成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形成政府与农户的良性互动,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

2、“三民三化”,促进发展

当前,我市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三民三化”。“三民三化”即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行“民有、民办、民受益。服务系列化、经营实体化、形式多样化”。民有就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入股资产属成员私有,经营的留成利润和从其它渠道获得的投入均属其组织所有成员共有,作为其生产经营、抗御风险的资本,其获利也归成员所有。民办就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按照章程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它的一切运作和发展方向都由成员大会和成员代表大会决定。民受益就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对内不以赢利为目的,主要是为成员服务,组织成员统一生产和经营,对外以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为目标。全体成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服务系列化就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对其成员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一条龙服务。经营实体化就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能仅仅停留在咨询服务上,一定要依托成员的分户生产实行统一经营,朝实体化方向发展,努力成为真正的有经济实力的市场主体。形式多样化就是要鼓励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和发展。农村经济领域广阔,农业生产形式多种多样,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合作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我们应当大力支持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问来路,不问出身,只要有利于帮助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合作经济事业的发展就一视同仁给予鼓励和支持。

因此我们要鼓励农户筹办龙头企业领办,能人创办,各种涉农组织改制办等等,造就万马奔腾、百花齐放创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大好局面。

3、政策扶持,营造环境

当前,

第六,营造公平宽松的发展环境,防止官办,防止垄断,防止歧视。

4、加强指导,规范运作

我市目前多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成员的利益联结机制尚不完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运作机制不健全。因此,在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同时,要加强指导,帮助其强化内部管理,健全和完善运行机制。

第一,组织管理机制。主要是完善章程,健全董事会、监事会等组织管理机构,同时,建立人事、财务、营销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有章可循。

第二,利益分配机制。在组织与成员之间,其收益可按交易量分配与按股份分配相结合,分配比重根据组织性质而定。要注意防止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变成少数人获利的经济组织。

第三,积累发展机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强化自身积累,壮大资金实力,以保持组织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化解各种风险的能力,要把以资产为纽带的合作社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要通过市场竞争和行业整合,使其发展成为产业化、集约化、规范化和商业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协会或组织。在我市可以率先组建基础条件较好的柑桔、蔬菜、茶叶、生猪、肉禽和蛋奶等农产品行业协会。

第四,监督约束机制。建立社会监督和内部监督相结合的机制。一方面发挥组织内部监事会和成员的监督作用,促使其按章行事。另一方面还要发挥政府职能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使之成为走向规范运作、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政府职能主管部门要在充分尊重其经营自主权的基础上,通过行政审批、行业指导、财务监管、年度审核等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强监管和指导。

在我国,发展农村合作经济虽然是一项年轻的事业,但是,市场经济大潮汹涌澎湃,不可阻挡,有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指导,有千百万农民的踊跃参与和实践,我国农村合作经济事业将展现出灿烂的前景。

湿地调查工作报告篇二

非税收入在经济生活和社会事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xx年,xxx区非税收入1297万元,相当于一般预算收入的53.8?%。非税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预算资金的不足,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我们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和《xx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组织实施,其管理范围、管理模式、征收机制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强化非税收入的管理再次成为我区财政工作的热点问题。为此,顺河区财政局不断健全非税收入管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有序分配,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一是明晰政策。区财政局转发有关管理文件,结合区的实际加紧制定实施相关政策,明确非税收入的管理范围、财政专户管理、部门预算管理、收费及财政票据管理等具体规定,拓宽非税收入的管理范围,规范收支计划编制程序和办法,增强财政的综合平衡能力。

二是规范收费。财政局会有关部门对全区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进行全面清理;取消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取消、降低并缓征一批收费项目;对全区教育收费、建筑业收费进行专项治理,相关收费得到进一步规范。

三是票据控制。通过规范财政票据政策,健全票据领、发、用制度,督促单位及时、足额地将资金缴入财政专户,做到开票资金、入账资金、上缴财政专户资金三相符。

四是计划管理。积极全面推行部门预算,按照零基预算、综合预算要求,审核编制综合财政收支计划,严格实行人员经费按实际、公用经费按定额、项目经费按可能的安排方法。

五是预算管理。20xx年全区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及罚款没收入863万元。

近些年,我区在非税收入管理特别是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管理方面,积极推进收费征管体制和综合财政预算改革,不断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为加快我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缓解财政困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推进反腐倡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非税收入管理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暴露,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容忽视。

(二)征管主体不明确,执收行为亟需规范。非税收入征管主体不明确主要表现在非税收入由各执收单位自行征收,财政机关内部也没有一个统一归口的部门专司非税收入征收管理。这种多方征收、多头管理的格局,肢解了财政管理职能,分散了非税收入征管力量,增加了非税收入管理成本,造成了“收费养人”局面,更是形成编制人员膨胀的主要根源。同时,现行执收执罚行为主要存在部门多、环节多、项目多、标准乱等问题。单位和个人要办成一件事,在涉及的每个部门、每个环节几乎都要过“交费关”,一些部门和单位甚至将某些管理职能置于下属事业单位或团体协会,从而增加收费环节。执收执罚单位一方面超范围、标准收费(罚款),甚至擅立收费(罚款)项目强行收费(罚款);另一方面则存在该收的不收,该罚的不罚,随意减免,收人情费,导致财政收入流失。

(三)资金管理不到位,政府难以统筹调剂。目前,对非税收入主要是采取“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方式,未真正触及执收执罚单位利益,仍然是“谁收谁用,多收多用、多罚多返”,加上传统的“重预算内轻预算外”习惯势力影响,非税收入难以全额进入预算“笼子”;加之财政部门在部门预算安排上采取的是先非税后预算,这样,单位甚至财政机关相关管理部门往往不愿把非税收入基数编制过高,造成科学的部门预算夹带相当成份的人为因素,从而使非税收入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政府统筹调剂乏力。

(四)法制不健全,监督缺乏约束力。目前,非税收入从立项、定标、征收、票据管理和资金使用各个管理环节,没有一套完整、统一、规范、系统的法律法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虽有一些地方性规章,但由于监督不严或不合时宜,使得非税收入管理无章可循或有章难循。同时,非税收入征管和使用安排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造成各级财政的管理模式不一样,不同地方的管理办法不一致,财政部门在非税收入的管理上处于被动状态,特别是对非税收入管理中的违规行为缺乏强有力的法规约束。

非税收入作为整个财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管理制度上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当前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己引起各级党政领导和财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区财政局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非税收入管理新途径,通过调查研究,我深深感到: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中的问题依然存在,改革势在必行,出路在于创新。

从我区当前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实践来看,为了强化财政职能,增强政府调控非税收入的能力,摆脱贯彻落实“收支两条线”改革所遇到的`部门利益驱动和行政体制的改革滞后的约束,我们虽然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但由于这些改革主要集中于某一方面或某一具体环节上,容易产生部门利益冲突的矛盾,有时候政府的调控能力仍显不足。因此,必须使非税收入管理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才能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取得实质性成效。

(一)更新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理念 要逐步淡化预算外资金概念,必须尽快建立非税收入新理念,真正把各级领导的思想认识统一到非税收入“所有权属国家,使用权归政府,管理权在财政”上来。一是要牢固树立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重要组成部分的新观念,把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与加强税收征管置于同等重要地位。二是树立全局观念,把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置于全区财政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全局来衡量,摆正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三是树立宏观调控观念,注重完善政府的经济调控、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通过改革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减轻社会负担,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从而为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二)明确征管主体,强化非税收入征收管理 要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非税收入“谁收、谁用、谁管”的传统作法,就要把非税收入视同税收一样,将其征收管理权限集中于财政部门,明确代表政府管理一切财政性资金是财政部门的基本职责,强调财政部门是非税收入管理的唯一主体。只有实现对所有非税收入的统一征收,统筹安排,统一管理,才能真正从源头上杜绝“三乱”,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支持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改进征收方式,真正做到“以票管收” 在征收方式上,要在现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基础上实行“单位开单(非税收入缴款通知单),财政(银行)开票、政府统筹”的征管制度,以票管收,统筹调剂。在具体征收方式上,针对非税收入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特点,按照有利征收、方便缴款的原则,采取不同的办法:对收入数额较大、来源稳定、群众反映强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专项收入设立政府非税收入征收大厅,由非税收入管理机构集中统一征收;对少部分非税收入采取委托征收的方式;对罚没收入则委托银行代为征收缴库;对零星分散的小额非税收入委托有关部门、单位在执法过程中现场征收。

(四)实行资金统筹,增强政府对非税收入的调控能力 要按照“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原则,充分发挥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作用,增强政府对非税收入的统筹调剂能力。要将所有非税收入全部纳入财政综合预算管理,对非税收入形成的财力实行统筹安排,适当调剂。按照政、事分开原则,实现非税收入使用上的分类管理,改进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方法,真正做到非税收入的征收与使用分离。要积极探索非税收入按项目安排资金的新型预算管理方式,实现非税收入分配权集中于政府的财政的管理目标。财政不但要在年度间对非税收入进行调控,而且在部门、单位间也要进行调度,并积极摸索非税收入在项目间进行调剂的新路子,努力提高非税收入的资金使用效率。

(五)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健全非税收入监管机制 一是要尽快结束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法律不健全的局面,加快非税收入管理法律体系建设步伐,实现依法管理非税收入,为消除“按需取费”和“收费养人”提供法律保障。建议尽快形成健全的法规程序和操作办法。二是要继续执行和完善非税收入政务公开和收费公示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非税收入项目和标准,实行挂牌征收,使缴款的单位和群众做到心中有数。三是要建立和完善非税收入稽查、举报、违规处罚和责任追究等监督管理制度,对乱收乱罚乱用或应征不征、应罚不罚、随意减免的违纪现象,通过各种形式予以杜绝,并依法给予处罚。四是要建立定期将非税收入征、管、用情况向人大报告的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审计的监督。

总体来看,我区在构建和谐社会,创建绿色城区的总体目标指引下,虽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作为实施宏观经济管理的财政部门,仍然担负着谋求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的重担,因此我们的财政工作要时刻体现出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必须在财政管理机制创新上取得新突破。而全面创新非税收入管理机制,必将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湿地调查工作报告篇三

一、狠抓动物防疫工作,确保现代畜牧生产健康发展。

一是突出重点病种,抓好高致病禽流感,猪、牛口蹄疫,蓝耳病、猪瘟,狂犬病、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应免尽免,不留死角,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全乡全年猪瘟脾淋苗注8000头,猪口蹄疫注射8000头,牛口蹄疫1700头,鸡新城疫滴鼻16000余羽,蓝耳病注射8000头。

二是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防制疫情。在各村公路沿线抓好重大疫病防治工作的同时,对全乡7个村进行严格的监管。对动物进行造册登记、建档,消毒,特别是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是兽医跟班作业,亲自防疫注射。兽医亲自进行登记造册,具体负责防疫注射工作,社长监督,坚持“五统一”,做到“五不漏”,确保“五到位”,扎扎实实开展好防疫注射工作。

四是加大对疫情监测力度。站长亲自负责,重点对辖区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养殖大户、小区、肉市的监管,消除疫情隐患。使监测与免疫工作相结合,做到准确监测、及时上报、及时处置,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

二、强化动物卫生监管工作,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对我乡调出的生猪、耕牛严格检查耳标,查证验物,是否与免疫档案相符。并逐头实施临床检查,严防疫病输出。全面完成非税收入任务,无一例病害畜禽输出。

二是加强对经营者的培训,培训屠工、饲料经营者20名,进行法律法规宣传讲解,严格病死猪肉上市销售,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三是对生猪养殖规模户督促建卡立档,重点病重的防制、消毒,对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督促防疫措施落到实处。对辖区养殖场的病死生猪进行深埋、清理,建立无害化处理档案。四是对辖区内的兽药饲料摊点进行拉网式的检查,严防“瘦肉精”在市场上销售流通,兽药gsp已达标一个。

三、加强养殖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户养畜科技意识。

我们把科技培训列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要发展,科技培训是关键。我们邀请专家授课、现场讲解、集中培训、院户培训、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共培训农户520/人次,发放培训材料1180余份。培训内容除青贮饲料、饲养技术外,特别把防制牲畜传染病知识列为重点,采取上门一家一户,边讲解,边防疫注射疫苗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养殖户的畜牧科技意识。

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通过政府支持、部门主导、信贷扶持,鼓励农户大力发展以巴山土鸡、黄羊、空山黄牛和生态猪为主的特色养殖,今年新发展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牧场)25户(其中牛存栏20头以上2户、猪存栏150头以上3户、羊存栏80只以上20户),专合组织2家。全年实现生猪出栏3705头,牛出栏481头,家禽出栏113280羽,实现畜牧总产值800余万元。

湿地调查工作报告篇四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是国家《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执法主体,主要职责是对标准化、计量、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以及食品质量安全的加工环节等工作进行监督治理。近几年来,我县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发展实际,增强服务大局意识,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认真履行监管职责,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帮助工业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引进先进设备,加快技术改造,提高了产品档次和企业竞争能力;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对农产品的种子选取、化肥限量和农药残留推广标准化治理,以标准化推动产业化,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切实加强计量基础工作,帮助重点企业按照国际标准建立计量保证体系,扶持中小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在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围绕“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组织开展“质量兴县”和名牌战略活动,加强宣传引导,帮助企业争创名牌,走以质取胜的路子。改革传统产品质量监管方式,实施抽检分离,加强对重要产品的日常监管,扩大检查覆盖面,提高了质量监督工作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二)突出对食品和特种设备的监督治理,保障人民生活和企业生产安全

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涉及千家万户,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施严格审查、强制检验和质量标志制度,努力做到对不具备条件的企业不答应生产加工食品,对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不答应出厂,对没有质量标志的食品不答应销售。同时,调整理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体制,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方式,确保食品安全。在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方面,认真宣传贯彻《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压力管道、电梯等特种设备进行普查摸底,建立信息治理系统,实行动态治理,加大监察工作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行为,确保特种设备安全。

(三)依法打假治劣,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人民群众利益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今年以来,集中开展了对食品、酒类、农资、建材、危险化学品等产品和特种设备安装、使用、检验等专项整治活动,严格查处假冒伪劣产品生产销售和违法违规安装、使用特种设备行为,严厉打击违法犯罪,遏制了制假售假行为,消除了一批安全隐患,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当前,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等法律法规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职能责任宣传不够,有些单位和消费者对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不是很了解,影响了执法效果;县级质监部门无检测基础设施,难于为企业、群众、消费者提供检验、检测服务,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日常监管的有效性;乡(镇)无质量技术监督办事机构,县级质监部门人员编制较少,难于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一是加大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认真宣传贯彻《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企事业单位、人民群众的质量意识和法制意识。利用多种形式,宣传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职能责任和工作程序,加强与单位、与消费者的联系沟通,提高社会认知度。搞好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争取各方面的理解支持,在全县范围内形成理解支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是提高质量技术监督实效。进一步增强经济中心意识和服务大局意识,紧密结合沾益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继续探索监管工作方式,提高执法工作水平。要全面实施“区域监管责任制”,按照“划分区域、综合监管、抽检分离、信息共享、责任到人”的原则,落实监管责任区的监管职责和具体监督治理工作,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调动执法工作积极性,完善长效监管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尽快达到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的“从源头抓质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有效性”的要求;克服经费不足、人员较少等实际困难,努力改变乡(镇)监管空白,从基层抓落实,更好地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新形势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全局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强化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人员素质,形成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的工作合力。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积极创造条件,争取xx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技术力度和检测手段的支持,努力做到让政府放心、让群众满足,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湿地调查工作报告篇五

我镇党委政府把这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专题召开了党政联席会议,专门成立了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由机关工作人员组成的选举工作指导小组,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在选举工作中,我们注重宣传工作,造就浓烈的民主氛围,使得广大干群对村委会换届选举的'目的、意义、方法及要求都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广大村民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和热情积极关心并投身到选举工作之中,全镇参选率高达98%。

在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刚开始时,为使得选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镇党委、镇政府就及时下发了指导性文件,认真制定了“关于做好桥头镇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意见”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村,把村委会改选分为六大阶段:一是组织准备阶段;二是宣传发动阶段;三是选民登记阶段;四是提名、确定候选人阶段;五是组织投票阶段;六是制定完善制度阶段。针对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和要求作出了具体规定,并在每个阶段开始时对工作人员都进行业务培训。在各个工作阶段转段时,镇党委、镇政府都派专门人员到村进行督查和验收,对工作出现的偏差及时予以纠正,使得整个换届选举工作期间没有发生一起违法违纪和乱弹琴现象。

对于村委会干部职数问题,是由镇党委政府统一把关、审定并报经民政局批准,各村不得自行选定。正式选举时都是采用叁种选票,一次投票,即:主任、副主任、委员各一张票,均实行差额选举。

在新的一届村委会产生后,镇党委、镇政府及时对新当选的村委会成员进行培训,并对村民委员会的各项规章制度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帮助各村认真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村民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村委会工作制度》和各工作委员会工作职责,使得村级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日趋正常化、制度化,为推进村民自治奠定了可靠基础。

总之,我镇第七届村委换届选举工作,由于镇党委、镇政府工作重视、措施有力,整个选举工作做到依法、有序,取得了比较圆满的成功。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在选举阶段候选人自我宣传程度不够;二是新一届村委会班子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大专以上仅有? 人;三是新一届村委会班子年龄结构偏大,35岁以下的?? 人;四是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力度不够。

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圆满的成功,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究其原因:一是村委成员候选人一般都是上一届的村委成员,有文化、有能力的青年农民大多数外出打工,广大村民对这些人不熟悉、不了解,没有能够把他们提名到候选人位置参加竞选;二是各项规章制度虽然都订立了,但由于村民代表的文化层次普遍较低、无法监督这些规章制度完全落实执行;三是村民理财小组人员财务业务知识懂得较少,无法真正发挥其监督功能。

针对以上几点原因分析,为了完善村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促进村民自治工作不断规范化、制度化,我镇落实了如下措施:一是动员有文化、有能力的外出青年回乡投身村民自治工作,并在竞选时让他们充分宣传自我、发表演说,向广大村民演说自己的施政方案,让广大村民了解熟悉他们;二是组织村民代表学习,以村举办村民代表业务培训,让村民充分了解认识村民自治和各项规章制度,发挥村民代表的作用,使得村民代表真正参与村务工作;三是组织村民理财小组成员学习,镇集中举办理财人员培训班,让理财人员懂得财务业务知识,在村进行民主理财时派出专业财务人员指导理财小组理财,充分发挥理财小组的作用,真正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29989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