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烹饪就业指导心得(实用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01 07:30:31
2023年烹饪就业指导心得(实用5篇)
时间:2023-09-01 07:30:31     小编:薇儿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烹饪就业指导心得篇一

1、城镇新增就业岗位。通过企业吸纳、公益性岗位安置、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组织起来就业等多种渠道,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3362个,完成局目标任务的111%。

2、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207人,完成局下达任务的115%;困难群体再就业2817人,完成局下达任务的14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比局下达任务低了个百分点。

3、小额担保贷款和组织起来就业。全市发放小额贷款1549万元,完成局下达任务的155%;认定组织起来就业经济实体301个,完成局下达任务的100%,安置就业3070人,完成局下达任务的102%。

4、社区就业。全年开发社区就业岗位8943个,完成局下达任务的122%,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117人,完成局下达任务的176%。

5、免费职业介绍、劳动事务代理和本局转移就业。我局免费职业介绍4867人,完成局下达任务的121%;新增劳动保障事务代理1741人,完成局下达任务的174%;有组织转移就业656人,完成局下达任务的109%。

6、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万人,完成市局下达任务的%;当年新增33217人,完成局下达任务的%,其中有组织转移就业26008人,完成局下达任务的104%;建立标准化劳务输出基地107个,完成局下达任务的107%;劳务输入基地119个,完成局下达任务的103%;发展转移就业经纪人466名,完成局下达任务的233%。

7、就业实训基地和转移就业示范乡镇建设。按照功能齐全、技术先进、装备优良的要求,加强与高等院校之间的协调,积极配合局培训就业科建立了就业局创业培训中心、矿务局干校、汇众职业技术学校、新兴职业学校等4个就业实训基地,就业实训基地面向企事业单位免费开放,为不同职业类别、岗位提供实训服务,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着力推进劳务培训的市场化运作,涌现出铁佛、刘桥、百善、宋疃、韩村、五沟、四铺、古饶等8个转移就业示范乡镇。

年初,我局分别以市目标办和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对全市各项就业工作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健全了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目标责任体系、任务考核体系和工作制度体系,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协调联动、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以开发就业岗位、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为重点,坚持以项目带动战略为依托,通过招商引资、新上项目扩大就业;围绕城市管理,拓宽社区服务的领域和层次,大力开发社区便民服务、公共服务和公共事务协管等社区就业岗位,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通过政府出资,提供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购买保安、保洁、保绿等公益性就业岗位,安置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通过建立劳务型服务公司和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挖掘社区和各类企业就业岗位,对困难就业人员进行托底安置;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形式,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确保了各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年初对市级劳动力市场进行改建,进一步完善了就业服务功能,设立了职业指导、创业服务等6个服务区和政策咨询、残疾人就业等10多个服务窗口,面向各类求职人员和用工单位全面开展“一站式”、“一对一”的就业服务。同时,依托就业服务平台,全年共组织开展了“六大”就业援助活动:一是“两节”期间开展的“再就业百日帮扶”活动,使300多名困难就业对象通过重点帮扶实现了就业再就业;二是年初开展的“春风行动”,为万名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提供了免费职介服务;三是联合市工会、工商联部门举办了“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组织50多家民营企业参加招聘会,提供岗位1591个,帮助218人实现就业;四是联合淮南、蚌埠两市举办了首届“两淮一蚌”技能岗位对接活动,招聘会主会场设在我市就业服务大厅,我市194家用工单位共提供技能岗位信息1464个,成功就业892人;五是9月份开展了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举办了两次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95家用工提供岗位2783个,其中技能性岗位1643个,成功就业800多人;六是年底联合团市委举办了市第二届促进青年就业招聘会活动,现场求职登记10000多人次,当场达成就业意向2637人。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降低反担门槛、扩大发放范围,我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通知》,在将申贷对象扩大到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和其他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的同时,将小额担保贷款与创业培训进行有机结合,对经创业培训后专家认定合格的创业培训学员,且银行有贷款额30%的存款,便可作为担保条件,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为切实加大小额担保工作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提高经办的银行、担保机构和社区对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积极性,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意见》,建立了小额担保贷款奖惩约束机制。大力开展“信用社区创建”活动,建立了社区小额担保贷款推荐责任制和回收目标责任制,推动了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良性发展。近年来,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344万元,分别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14%。

启动实施了以“你创业,我扶持”为主题的“创业扶持工程”。一是制定并发放了《全民创业绿色通行证》,通过政策、场地、培训、服务和维权等五大扶持政策,鼓励和扶持广大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二是加快了创业基地建设步伐。我局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对于进入园区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给予三年内“开业不登记、经营免四税、管理不收费、房租给优惠、成功有奖励”等优惠政策。目前,我市已建立创业园区3个,再就业一条街5个,入驻109户,带动就业510人。三是打造了创业培训新品牌。联合团市委、市妇联举办了青年创业培训班和妇女创业培训班,成立了创业培训后续服务专家志愿团,并于每月在市就业服务大厅举办两次创业咨询服务活动,及时为创业者提供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指导服务;培育了5个创业培训教学点,把培训班向培训对象相对集中的地方或矿区转移。xx年共培训创业学员1045人,其中成功创业526人,并带动就业1998人。

烹饪就业指导心得篇二

人之生存,衣、食、住、行无不靠经济来支撑,而就业又是人们获得经济来源的主要方式,也是人们获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基本途径。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实实在在地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帮助他们尽快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使他们的生活、医疗、养老得到基本保障。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为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就业岗位,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社会的共同责任。在南充这样一个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而经济又欠发达的地区,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始终是必须长期面对的重大民生问题,更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南充”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扩大就业摆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落实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通过开展就业服务和就业培训,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20xx年以来,全市帮助16.4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比20xx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为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对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正处在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攻坚期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加速期,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速度加快形成叠加,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因此,就业矛盾仍很突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据调查,今年全市需要就业再就业的人数达9.8万人,而提供的就业岗位仅有3.7万个,社会需要就业的人数远远超过社会所能提供的岗位数。我市的就业困难群体队伍也十分庞大,目前全市尚有“4050”等就业困难对象2.7万人,他们由于长期下岗失业,生活十分困难。另外,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复员退伍军人就业问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问题也凸现出来。这些问题处理不好,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我市和谐稳定。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构建和谐南充的重要措施,已列入今年市委、市政府“十大惠民行动”之一,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增强构建和谐南充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加快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经济发展是扩大就业的根本途径。要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同扩大就业的关系,在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要大力发展就业增长弹性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落实鼓励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其加快发展,努力扩大就业容量。要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我市投资兴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要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挖掘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渠道。同时,要把灵活就业作为增加就业岗位的一条重要途径,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形式实现就业。要推广劳务派遣、社区组织就业等模式,使更多的人走上就业岗位。

落实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策促进就业的效应。一要落实好税费减免政策。继续加大落实税费减免扶持政策的力度,支持企业招用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鼓励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二要攻克政策落实的难点。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在我市落实得较差,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工作规律,扩大贷款覆盖范围。要按照新政策的要求,加快推进建立信用社区、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的联动机制,力争在扩大贷款规模上有新的突破。三要全面落实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公益性岗位和技能鉴定等5项补贴政策。要加大对就业资金的使用力度,做到应补尽补,补足补够,将再就业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地惠及下岗失业人员,以提高其就业积极性和就业稳定性。四要进一步加大就业资金投入。要按照市委确定的市级每年不低于200万元,县市区每年不低于50万元的标准,筹集就业资金,并形成制度性安排,确保资金落实到位。

改善创业环境,全力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以政策推动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已成为新时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一项重要任务,要把以创业促就业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主攻方向,努力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今年市劳动保障局、市就业局拟在全市实施“创业在南充”大型主题活动,滤布主要是通过培训促创业、政策促创业、资金促创业、服务促创业四大抓手,为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人员提供平台,培养更多的小老板,实现一人创业带动多人就业的倍增效应。在具体工作中,重点应抓好四个关键环节:一是营造推动创业的良好环境。出台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劳动者敢于创业,支持劳动者能够创业,帮助劳动者成功创业,减少劳动者创业风险。二是加强创业培训。充分利用电化教学、电视远程教学等手段,大力推广syb、siyb创业培训模式,加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业型人才,提高创业能力。三是培育打造就业园区,使创业者工作有舞台。四是通过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增强其自身的内在发展能力。认真落实好促进创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全面推广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场地安排、税费减免、跟踪服务“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方法,用更好的服务保障为创业者铺就一条“绿色通道”,帮助其创业,促进其发展。

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再就业。要继续组织实施好机关干部结对帮扶和“零就业”家庭解困行动,突出抓好“4050”人员、享受“低保”且失业一年以上的人员、“零就业”家庭和残疾下岗失业人员等困难对象的就业再就业工作。要摸清就业困难对象的相关情况,逐一登记造册,实行“一人一卡”和“一户一档”,通过深入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结对帮扶”等其他专项援助活动,并采取托底安置、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现有“零就业”家庭在年底前至少有1人就业。

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劳动者的职业素质日益成为决定其能否就业和稳定就业的重要因素。要把加强劳动者能力建设、强化职业培训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任务进行部署和落实。紧紧抓住职业培训这个“牛鼻子”,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大规模培训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推动劳动者就业能力的全面提高。要充分发挥技工学校、就业培训中心和各类社会力量办学单位的积极性,引导各类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定向培训和订单式培训。要鼓励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突出能力训练,打造技能就业品牌。积极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挥资格证书对劳动者就业和成长的导向作用,促使劳动者凭技能实现就业,凭技能稳定就业。

强化就业服务,为扩大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就业再就业工作涉及广大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面对企业,面对职工,面对百姓,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关部门特别是劳动就业部门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就业服务。一是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办实事,求实效,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就业问题。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要继续按照“优质文明服务窗口”要求,全面推行“零收费”、“零距离”服务,为求职人员提供失业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一条龙”服务,为用工单位提供“一次性告知”、“一套手续办结”的人才聘用服务。同时大力开展 “一走五送”活动,将岗位、政策、培训等信息送到企业、社区和下岗失业人员家中。三是加强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压滤机滤布要加大对劳动力市场建设的投入,加快推进就业服务信息化,逐步建成市到县,县到街道和重点社区互通互联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发布系统,畅通信息发布渠道,确保信息对称,为求职者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

统筹城乡就业,探索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在重点做好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同时,要统筹做好新成长劳动力、大学生、复员转业退役士兵、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各类群体的就业工作。要把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总体规划,对失业的高校毕业生,要进行失业登记,组织其参加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免费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帮助其实现就业。要进一步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重点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保障农民工劳动安全,搞好农民工技能培训,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并加快构建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积极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办法,促进农村劳动者平等就业、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

烹饪就业指导心得篇三

早上好!

我叫常xx,1990年10月26日出生于甘肃省会宁县。20xx年6月毕业于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5月20xx 年6月,在新疆天康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实习后担任养殖技术员..20xx年7月13日,我应聘到雨润集团婺源沃德利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质量控制岗位。

现在,我想汇报一下我在婺源沃德利品控任职以来的想法和业务工作。20xx年7月13日在婺源沃德利工作。最近去临沂福润饲料厂参加了一个质量控制方面的短期培训,了解了饲料的生产工艺以及各种原材料和成品的检验方法。也学会了品控的工作。回到婺源沃德里,在公司领导的关心下,他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学到了一些新东西。意识形态方面。认真学习雨润的企业精神文化和核心理念。它总是影响着我。诚实、勤奋、谦虚和困难这是我们企业的精神,也是我的精神支柱。是我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应该坚持的基本路线。与雨润共同发展壮大是我的长期目标。在工作。与全体员工一起工作,通力合作,做好本职工作。以饱满的激情和活力投入日常工作。

1.参加每天的晨会和每周的生产会,分析总结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加强各方面工作能力的措施。

2.认真参加生产员工每周组织的好农业示范的学习和培训。对生产中的工作流程起到细化和量化的作用,进一步规范生产的正式操作流程。同时,也为我们的员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来讨论问题并及时反馈。在培训中,我不断提升自己,提高工作能力。以后工作少走弯路。

3.及时沟通解决员工和总经理的情感问题。1.总经理张小姐的企业文化培训。2.我对员工的良好农业示范培训。

4.针对食品行业突然泄漏的诸多问题。作为一个食品(水产)企业,我们必须重视生物安全问题。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预防重于治疗。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加强日常消毒、免疫和保健。规范药品和饲料添加剂的试用。坚决不使用瘦肉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在用药方面,应严格按照剂量和停药期的要求使用。不要服用大剂量。尽量减少药物残留。使生产的猪达到食品安全标准。

5.作为养殖企业。我们必须考虑生产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实用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执行力。分工合理,责任明确。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农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废物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而且可以节约生产成本。

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坚持以雨润的企业精神和核心理念为主线。认真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凡事谦虚谨慎。认真对待工作。和雨润一起成长。共同发展。

谢谢

烹饪就业指导心得篇四

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54年,是国家“一五”时期建立的第一家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2001年12月,由中国一航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合资重组,成立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沈阳黎明)。

建厂50多年来,公司依托核心技术专长,走过从修理、仿制到自行设计生产的全过程。新中国第一台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第一台地对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气轮机、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发动机均在这里诞生。公司被誉为“中国航空发动机的摇篮”。黎明公司已经被国家定点为中国大型航空发动机科研生产基地和燃气轮机制造总基地,并已形成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产业发展布局。公司企业占地面积237万矽,其中厂区面积118万泞了在岗职工总人数10590人,其中生产工人5639人,工程技术人员1353人,管理人员2441人,二线辅助人员1157人。公司目前拥有各类配套设备5000余台套,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数控加工中心、精铸中心、热表处理中心及理化、计算检测的a类设备占总量的5%。

公司目前主要产品:“太行”航空发动机,“昆仑”航空发动机,重点型号机修理,系列燃气轮机和航空转包产品等。

中航工业黎明有着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黎明之歌,黎明“三观”:黎明人的质量观、客户观、行为观、以忠诚、敬业、勤奋、自强的企业精神和“航空报国,追求第一”的企业理念,为了企业的明天、国家的明天奋斗着。

对于人才,中航工业黎明也有着自己的选择标准:

选人:千甄万别,广纳良才;

用人:创造条件,尊重选择;

留人:营造环境,体现温馨;

育人:以人为本,竭尽全力;

目标:以人为本,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2.对公司招聘及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调查

参观调研期间,公司还安排了几位从我校毕业工作一两年的学长与我们进行了交流。通过与学长们的交流,我们了解到沈飞和黎明近年来的一些用人情况。用人对象主要是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其中本科生约占60%-70%。而且他们在校期间主攻的都是机械制造类专业。公司根据应聘人员的学历以及相关情况,制订了相关的用人政策,承诺:大学本科毕业生从事行政工作,月均收人不低于1000元;从事车间工作,月均收人不低于1300元。大专毕业生从事行政工作,月均收人不低于800元;从事车间工作,月均收人不低于1100元。员工一旦进人企业,还必须经过严格的文化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考试择优录取,试用期六个月。即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教育,然后下基层,在一线向老员工学习技能,尽快提高新进厂职工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公司深人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从积极吸引外部人才和加强内部人才的管理两方面人手,加大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公司鼓励职工再学习、再深造,对技术工人着重进行技术培训,对管理者,在不同企业不同部门间交流管理经验,不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到其他企业进行观摩和学习。企业内部也有很多员工在职参加自考和电大学习深造。这些充满着科学性的创举不仅给公司带来丰厚的经济利润,而且也使广大职工的职业技能和发展空间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在干部的提拔和考核方面,沈飞公司开始试行“竞争上岗,末尾淘汰,待岗培训”的用工制度。一些年富力强,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员得到提拔和重用。对在职人员进行年度考评,即在同一岗位上根据操作规程、安全制度、劳动纪律、现场卫生等内容制定100分制考核,用考核结果决定奖金的发放,大大提高了其工作积极性。

职工的业余生活也是相当丰富的,相关团体机构经常组织一些歌唱比赛,各种类型的竞赛和大型晚会,这不仅加强了不同单位之间的互动,而且也增进了员工之间的了解,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烹饪就业指导心得篇五

---型妇女就业集中的老城区,改制后,失业女性占全区失业总人数的55%以上,一方面,她们普遍年龄大,文化程度较低,对自身素质提升要求少,对家庭的依附性和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缺乏创业就业的激情和动力;另一方面,近年来出现的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逐步凸显出来。因此,近年来,区妇联能从自身职能出发,立足社会家庭对服务技能型女性人才的需求,多方联络,主动作为,于2007年联合区人社局创新搭建起一个集宣传政策法规、指导创业就业、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提供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开办企业与失业妇女就业直通车等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妇女创业驿站”平台,设立了“妇女创业基金”,主动从劳动部门、宣传部门承接有关妇女创业就业的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和宣传表彰活动,为基层妇联组织进一步拓宽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工作进行有益的探索。

二、基本做法

2---发放流程 》等文件,还制定了学员招录、培训、考勤、后续跟踪服务等一系列工作制度。通过认真调查摸底,精心策划组织,为“创业驿站”的规范化运作夯实了基础。

4---导帮助其多方协调营业用房,积极引荐客户为她争取货源,并帮助她组织所有学员来赶做产品,打响了创业第一炮,鼓舞了全体学员创业、就业的勇气,陆陆续续学员们均走上了创业、就业之路。

6---妇女的主体意识,帮助她们摒弃旧观念,在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中实现自身价值;二要选树典型,广泛深入地宣传她们的成功经验、主要做法、切身体会,增强女性就业、创业的信心和勇气;三要强化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营造女性发展的良好环境。

2、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培训实效性,增强女性创业就业能力。

要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以市场为导向,将社会需要作为培训专业的设置先导,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要通过市场调研,开展不同类型的培训,解决下岗失业妇女文化偏低,缺乏技能或技能单一、落后的现状,帮助她们掌握就业本领,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

3、加强资源整合,促进多方联动,拓宽女性创就业渠道。

我们按照“城市农村统筹、创业就业并举、培训服务齐抓”的城乡妇女发展思路,通过宣传引导、强化服务,重点开展好“123行动”。

一是围绕“助”字抓载体。(举办专场招聘会)

“三八”期间,我们针对下岗失业妇女、零就业家庭中的失业妇女以及大中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30548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