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办投融资工作报告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02 09:02:20
金融办投融资工作报告
时间:2023-09-02 09:02:20     小编:紫薇儿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报告的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金融办投融资工作报告篇一

20xx年3月15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党政联席会,专题研究全县新农村建设有关工作,明确了一系列具体工作措施,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县四家分管联系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从有关部门抽调力量组成专门工作班子,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xx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对1个创建省级示范村和5个创建市级示范村派驻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实行了县级领导、乡镇领导挂点联系制度和县直机关单位包村帮扶制度,为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0xx年3月2日,县里召开全县农村工作会议,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宣传发动和安排部署;会后,县农办翻印中央1号文件1万余册,分发到全县25个乡镇343个村、5个村民小组,同时由县新村办创办《xx新农村》专刊,在县电视台开辟《新xx?新农村》专栏,营造了浓厚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氛围;4-6月份,县新村办先后3次组织工作队员、乡村干部、村民代表到江西赣州和本市苏仙区参观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

建立健全“政府投一点、单位助一点、群众筹一点”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全年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793万元,其中县财政资金364万元,乡镇财政975万元,拥绑农村公路、沼气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1245万元,县直单位帮扶资金145余万元,通过“一事一议”、自愿捐款等方式筹集资金192万元。认真组织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进村入户宣传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指导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县县、乡两级共有15人下基层,帮助立项3个,项目投资5多万元,培训人员15万人次,印发宣传资料5万份,慰问困难户141户,捐助资金112万元。

切实制定新农村建设工作培训方案,采取分级负责、分层落实的方式,对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乡镇全体干部职工、示范村所有村民开展中央1号文件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先后培训干部群众1.5万人次,使党的农村政策深入人心,干部作风素质得到提高,农民致富能力得以增强。

金融办投融资工作报告篇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近一年的工作中,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坚决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努力工作。从事金融监管之前,我反复告诫自己:金融监管不同于其他工作,要有合理的预期,要转变角色,找准定位,尽快融入工作环境。为尽快融入,我认真学研究区情区貌,顺着领导在具体工作上指示方向,成功摸到了干好金融监管工作的“瓜”!通过学习,我深刻感受到干好一行的基础在于钻研,让我深刻体会到学无止境的意义,增强了我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也提升了我甘当xx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者的决心与信心。下面,将从以下几方面对干好金融监管的“瓜瓤”进行简要诠释。

一、主要工作

(一)在牢固抓紧现场监管工作方面下功夫

以市、区各级金融局工作要求为元为纲,严格落实各项监管措施,把好各类监管指标,在落实方面不打折扣。现场检查企业xx家,发现违规问题立即整改,针对不同情况、不同程度的问题,提出具体监管意见或下发风险问询函,主动联络xx部门共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一是注重现场与非现场相结合,提高监管针对性。以现场监管为契机,现场核实公司定期上报的月度报告数据的准确性,公司财务报表、监管系统中的数据是否一致;
二是注重获取公司各部门数据相互核对,提高检查准确性。在监管过程中,分别要求调阅公司各部门业务相关资料,并进行交叉检验,确保各个业务环节运作的合规性;
三是注重现场监管与整改回访相结合,提高监管效果。监管过程中,不仅对公司主要负责人、业务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谈话,详细了解公司业务合规开展情况。同时,对现场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继续进行回访跟踪,对整改不到位企业开展二次约谈等方式,努力化解其存在风险。

(二)在落实落细分类监管工作方面谋发展

落实差异化监管政策,不断规范机构经营行为,促进行业良性健康发展,结合行业发展实际和监管工作重点,针对区内各类地方金融机构开展分类监管工作。同时,进一步探索xxx制定与分类监管工作。主动融入学习,在研究xxx行业领域监管实施方案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并配合上级部门开展相关工作。为达到支持行业发展、防控重大风险的目的,在充分了解企业意愿的基础上,就企业整体分布状况,积极提出符合金融强监管环境下,探索xxx行业领域合规发展的远景规制。此外,积极推动辖内“非正常经营类”企业清理整顿工作。

(三)在稳妥处置风险隐患工作方面求突破

在各方共同配合下,一是成功完成xxx家风险企业调查工作,基本达成行业清源的既定任务,行业风险系数大幅下降。二是围绕投资咨询、财富管理、第三方理财、担保等投融资中介机构;
网络借贷平台、第三方支付、众筹平台等互联网金融行业企业;
私募股权投资等行业组织开展监测预警工作,坚持重点排查与源头管控相结合,行政处罚与教育引导相结合,通过全面排查、分类化解和严格监管等方式,对相关风险线索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二、主要不足

一是钻研精神不足。工作愈加是深入,愈发感到时间总是不够,自己工作安排还需要更科学些,对区情掌握深度不够,很多企业还没有了解,对这一点,是我下一步努力方向,力争对企业情况了如指掌,能敏锐地发现新的问题隐患,明确新的目标任务,未来,要多深入企业,同时,捕捉新的风险点,力争化解于萌芽中。

二是角色转变不深。此前,基层工作经验尚浅,缺乏全局意识,思维的惯性导致不自觉地沿袭过去的工作模式,带着行政机关工作痕迹,缺乏主动服务意识,与xxx发展经济一切围着项目转的要求还有差距,需要努力克服,要通过柔性监管,打造精准服务。

三、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将加强理论学习,狠抓短板,迎头赶上。

对于本职工作,制定明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当好施工队员,以钉钉子精神落实相关责任。坚持以监管促进发展理念,用发展的眼光干好监管工作,锲而不舍地以监管工作服务好各类项目实施落地;
大力借助平台,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尽快补齐自身短板,坚持底线思维,守住党员的清正廉洁的安全底线。

对标各类人才,我还有不小差距,我深切感受到提高自身各项机能的紧迫性,惟有蹄疾步稳,才能弯道超车,在时代发展的滚滚洪流中挺立潮头。“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我一定会倍加珍惜此次人生机遇,用实际行动回报各位领导同志的信任。

专此报告。

2021年x月x日

;

金融办投融资工作报告篇三

在“20xx年重点工作”这一部分,围绕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这一主线,就金融监管体制、利率和汇率市场化、金融机构改革、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打击非法集资等多个方面提出要求,很多提法值得细细解读。

总体来说,对20xx年金融工作的部署,进一步强调“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两方面并驾齐驱、互相促进,共同推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一是明确监管改革方向。

为适应金融业发展的实际,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有两种途径,即“职能整合”和“机构整合”。职能整合,是指以“双峰监管”模式为参考,围绕加强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制度这个重点,将“三会”承担的宏观审慎监管职能集中到央行,“三会”集中精力负责行为监管。而机构整合,是指参照“双峰监管”模式,由央行负责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在“三会”的基础上,组建金融监管委员会,统一负责行为监管,促进行为监管的统筹协调。这两种改革途径,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合二为一。应该说,改革的实质在于职能整合。

二是关注重点监管对象。

近几年,我国在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民营银行全面开闸等多方面,都有付诸实践,取得一定成效,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现象层出不穷。金融监管有必要与时俱进,构建与新生的金融事物相匹配的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相关部门与金融监管部门的合力监管,以适应日新月异的金融业发展需求,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报告提到“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扎紧制度笼子,整顿规范金融秩序”、“严厉打击金融诈骗、非法集资和证券期货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突出了对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互联网金融等重点领域监管工作的重视。20xx年,将是互联网金融告别野蛮生长的“规范发展年”。

三是探索监管有效途径。

报告中提到“推进股票、债券市场法制化建设”、“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加强全口径外债宏观审慎管理”等,为之后如何具体开展实施金融监控、做好金融风险防控工作,指点迷津,明确措施。有效推动金融监管,必须围绕“三张清单”来解决问题:从政府角度上,要拿出“权力清单”,明确政府该做什么;从企业角度上,要拿出“负面清单”,明确企业不该干什么,把握风险底线;从市场角度上,要理出“责任清单”,平衡宏观调控与市场规律的“两只手”。总之,主要的目的是“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第一,优化利率市场化下的金融市场。

利率市场化后,金融市场的开放度大大提升,市场利率的频繁波动将成为常态,进而导致本外币利差出现更为频繁的波动,推动资金的跨境流动,外部金融环境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将随之增强。报告提出“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实际上是希望在“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金融市场构建的创新要抓住利率市场化对我国跨境收支、国际贸易等业务带来的优势,积极探索自贸区为企业设立本外内外互通的自由贸易账户的经营模式,增强跨境资本流动的稳定性,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第二,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的重要性。

报告再次强调,深化大型商业银行和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发展民营银行。对此,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中坚力量,商业银行应主动摒弃“规模情结”,确立差异化发展战略,通过转型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和盈利结构,实现新的发展和跨越。通过战略定位差异化,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形成符合自身资源禀赋和能力的商业模式;业务结构综合化,更多发展财富管理、交易金融等非信贷业务,调整客户结构,提高小微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比例,借助优势产品的研发,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运行模式轻型化,构建起资本消耗少、风险权重低、更安全可控的资产与业务体系,建立更高效灵活的公司治理架构和机构网点体系;发展思维网络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深入分析客户消费模式和风险偏好,提供更加贴近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同时,积极进行金融创新,探索投贷联动,为实体经济提供综合化和差异化的服务。

第三,重视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的发展。

在过去,由于农民缺乏抵押物、农村地区信用评级较低、农村金融网点缺乏等因素,对于我国这样的一个农业大国而言,融资难、融资贵一直困扰我国农村发展和中小企业成长。20xx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攻坚战”,“三农”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亟需得到缓解。一方面,要通过在农村地区加快设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及民营银行、村镇银行等,增加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数量,同时结合互联网金融等方式,提高农村金融的服务水平和效率,构建多层次、广覆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体系;另一方面,加快土地制度改革,使农民土地使用权、宅基地等作为抵押物的成为可能,增强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更好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助力精准扶贫工作。

绿色金融是我国从资源和环境消耗型经济发展转化为以技术创新为引导的绿色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在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绿色金融资源配置作用至关重要。以绿色产业、绿色经济为切入点,研究制定差异化的绿色金融政策,是当前金融机构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方向。下一步,应尽快建立绿色金融相关的法律体系,将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强制性环境责任保险等纳入其中。银行业机构应主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推动绿色债券。同时,强化财政和金融监管部门对绿色金融产品的支持力度。

3

页,当前第

3

1

2

3

金融办投融资工作报告篇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一、海纳百川,不断做大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用好用足金融服务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加大奖励力度,每年引入2家以上辖外金融机构,持续增强金融机构凝聚力与辐射力。二是充分利用金融之星选拔管理办法,对各金融机构优秀人才进行“精神+物质”双重奖励,营造“引得进、留得住”良好金融人才环境。三是加快金融大厦项目规划建设,汇聚金融要素、重塑城市形态、提升区域生活品质,让各金融机构“逐渐想进来、必定能进来、最后留下来”。截至目前,全县各类金融机构已达45家,其中10家银行机构、32家保险机构、2家地方金融机构、1家证券机构,形成了以银行、保险机构为主体,地方金融组织互补的金融服务体系。

二、因地制宜,持续提升信贷供给水平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用好用足《关于利用财政性资金存放鼓励支持金融业发展的实施办法》,定期对各银行机构8大项15小项贷款指标进行排名打分,根据得分情况进行财政性资金存放鼓励。二是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建成绳网产融服务中心,为绳网企业提供银企洽谈、融资咨询、担保增信、仓单质押、上市挂牌等一揽子金融服务;
及时多渠道摸排企业融资需求,精准推送至各银行,根据银行对接情况,适时组织银行、企业开展精准对接。三是创新发展金融信贷产品。引导金融机构根据我县产业发展实际创新推出“绳网贷”、“党员兴村贷”、“节能环保贷”等一系列金融产品,不断完善金融产品体系,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截至2022年4月末,全县各项贷款余额为186.82亿元,较年初增加11.27亿元,增幅6.42%,有力推动惠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向新高度。

三、上市挂牌,助推企业资本市场发展壮大

一是靠前服务,邀请专家指导企业。积极鼓励和引导优质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提升直接融资能力,邀请资深证券类公司来惠考察企业17次,为企业解读相关政策,指导企业对接资本市场,不断提升企业上市挂牌意愿。二是政策指引,加大上市挂牌支持力度。制定《惠民县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工作的指导意见》(惠政字〔2022〕13号),持续优化企业上市环境。三是加强辅导培育,优化后备资源库。围绕全县优势产业企业,经各镇(街道)推荐、部门把关,在深入调研并结合专业券商团队意见的基础上,优选调整上市后备资源库企业名单。截至目前,惠民县企业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9家,纳入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9家,正在挂牌上市入场尽调企业1家。

四、扎根村企,打造金融管家服务新体验

一是创新推广“金融管家”试点服务制度。以提升全面综合金融服务水平为突破口,13支“金融管家”团队扎根姜楼镇,推行“零距离、一站式”金融管家服务模式,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二是选派“金融村官”进驻各村庄。促成惠民县政府与惠民农商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服务村级集体经济为重要抓手,全力支持打造乡村振兴样板。目前已实现辖内1118个村庄驻村驻点工作全覆盖,选派近百名“金融村官”进驻各村庄,打造驻村驻点办公室48个,累计走访农户及涉农企业并进行对接超542141人次,发放宣传材料6000余份。三是积极落实金融辅导员制度。在全县遴选8支金融辅导队,结对帮扶207家企业,深入企业积极宣传优化营商环境、各级惠企扶持等新政策、新措施,为企业提供常态化、精准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五、绿色先行,创优营商环境金融品牌

一是让绿色金融更普惠。在全市范围率先出台《惠民县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实施方案》(惠政办字〔2022〕18号),让绿色金融标准不仅局限基建行业,使标准逐步向外延伸,使其惠及更多中小微企业。二是打造“主办行+惠办事”品牌。在全市范围率先出台《惠民县“主办行+惠办事”行动实施方案》(惠金服字〔2022〕13号),推动探索创新供应链金融“1+n”模式,推动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深度融合发展。三是强化资源整合,搭建对接渠道。金融、发改、工信等十部门密切合作,搭建绿色金融对接渠道,建立县域绿色信贷项目库,积极与各银行机构进行项目精准对接,使惠民县绿色金融发展跨入快车道。截至目前,全县绿色金融贷款余额4.64亿元,较年初增加1.18亿元,增幅34.1%,已惠及企业69家。

六、门到户说,巩固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效果

一是开展防范非法集资集中宣传活动。进入江南豪庭小区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并在孙武广场进行了集中宣传,面对面对群众讲解防范非法集资知识,广泛发动群众共同宣讲防范非法集资知识,发放、张贴《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手册》《拒绝高息诱惑远离非法集资》等宣传材料50000余份,制作宣传牌匾80幅。二是出台非法集资举报奖励制度。坚持发动和依靠群众,引导广大群众积极主动提供违法犯罪线索,畅通联络渠道,使非法集资、养老诈骗等各类非法金融活动无处遁形。三是利用微信公众号加强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以案说法,以言简意赅、生动形象的非法集资典型案例警示群众提高风险辨别和防范能力。2022年以来,每月举办1期大型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活动,通过不断延伸拓展宣传阵地,开展多形式的宣传,努力在全县营造形成“不敢骗、不能骗、骗不了”的舆论氛围。

;

金融办投融资工作报告篇五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建设的“触手”是银行,金融的“活水”依靠银行为乡村注入。依靠金融“活水”可以顺利推进乡村振兴,着力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不断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有效促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夯实金融基础设施。应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延伸农村金融服务网络,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手段,打通金融服务农村“最后一公里”存在的障碍。推动网点下沉,将发展重心下沉至县域,耕植本地,扎根社区,分类服务农村百姓、城市居民和市场客户,推动农村金融纵深发展。搭建农村金融服务渠道,发展全功能乡镇支行,增强网点综合化服务能力。大力建设惠农服务站,进一步丰富助农惠农功能,满足农村居民小额取款、转账等服务。健全数字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以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弥合群体间、城乡间数字鸿沟。着眼于通过线上渠道发放用于日常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贷款,真正实现村民“一次银行都不用跑”。研发手机银行app“乡村振兴版”,推动线上、线下金融服务向乡村下沉。打造“金融惠民”工程,加强金融服务与民生系统互联互通,聚焦政府服务、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交通旅游、餐饮美食等各类场景,探索非金融生活服务场景与乡村振兴的结合方式与路径,推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与金融服务融合发展,致力于助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

聚焦重点领域。应着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升供给体系质量,持续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与水平,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畅通城乡经济循环,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聚焦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县域支行驱动,持续加大对县域经济和三农领域的信贷投入和服务覆盖,支持县域商业发展、市场主体培育和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县域经济带动乡镇经济,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共同富裕建设。聚焦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满足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需求。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相结合的“链圈金融”,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加大对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金融支持,切实缓解农业主体贷款难、结算难问题。聚焦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接乡村振兴领域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强化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领域的中长期信贷投入,积极满足乡村交通、供水、供电等领域建设资金需求。聚焦特色产业发展,要围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特点,完善融资、结算等金融服务,丰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专属金融产品。对基于地域资源优势的特色行业集群进行授信,开发农户客群的金融支持产品,不断优化现有涉农信贷产品。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应深耕细作农村普惠金融,发挥金融在农村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作用,促进农村地区的土地、资产、资源等要素“活起来”,着力解决农村融资难、融资贵等突出问题。丰富抵押类产品,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加大“闲置农房激活”计划金融支持力度。大力推进银政、银担等合作模式,专业对接农担公司,推出涵盖信用、保证、抵押及风险补偿金增信等多种方式的信贷产品,减少银企信息不对称,有效缓解涉农企业“首贷难”“转贷难”“担保难”的难题。重点发展农户信用贷款,完善数据信息共享机制,深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化银村合作,大力推广“整村授信”。聚焦农民、专业种植养殖大户和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周期性、临时性资金需求,推出纯信用、随借随还产品。积极承销乡村振兴债,募集资金用于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农村公共服务提升项目等。大力发行乡村振兴卡,为三农客群、县域以及城乡结合地区的客户提供专属的金融与非金融增值服务。

丰富金融服务手段。应紧扣新时代三农客户需求,不断丰富服务乡村振兴的内涵,创新服务手段,建立健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长效机制。优化体质机制,成立总行乡村振兴工作组或事业部,建立专人负责、专门考核、专项工作机制,单独编制涉农信贷计划,制定专项考核方案,从信贷审批流程、授信权限、产品研发、经济资本配置、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人员配备、考核激励、费用安排、尽职免责等多个方面加大政策和资源倾斜,促进分支机构和从业人员敢贷、愿贷、能贷、会贷。优化帮扶机制,深化党建共建,认真落实定点帮扶政治责任,把定点帮扶“责任田”打造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示范田”。通过党建共建,持续推进帮扶工作,坚持从弱势群体领域做起,开展“助困、助村、助学”活动。做好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金融服务,持续为弱势群体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鼓励以创业激活市场、带动就业。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积极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服务,打造集基层党建、便民服务、金融服务、金融消保、金融宣传的服务平台,优化农村金融环境。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32271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