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化事业发展工作报告 文化事业发展的调查报告篇一
我国的文化事业该如何发展,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文化事业发展的调查报告,仅供大家参考。
党的xx大报告把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从建设和谐文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高度,明确提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要求,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地处米仓山南麓、川陕革命根据地腹心地带的 ,“红色文化”、“绿色文化”、“民间文化”底蕴深厚,如何深挖文化内涵,彰显 魅力是摆在眼前的一个现实课题。
历史悠久,人文璀璨,素有“文化之县”的美誉。一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作为中国连通巴蜀的交通要道, 保存了较多的历史遗迹,纵贯全境的古米仓道、全县均有分布的东汉三国墓葬、近年在县城周边清理的多处宋代墓葬、出土的新石器时代以及各时期精美文物等等。二是楹联文化方兴未艾。 诗词楹联学会成立于1997年,现有会员152人,其中有6名国家会员、17名省会员。会员出版个人诗联专著63辑、学会会刊《蕊榜新花》10期、《晚晴诗联》3集,编撰了全国大型书刊《中国对联集成》的地方卷《中国对联集成.巴中卷》。xx年,被评为“全国楹联文化县”。三是红色文化家底丰厚。作为川陕苏区核心区域和巴山游击队留守阵地, 保存有丰富的近现代革命史迹和纪念建筑,苏区石刻标语保存量居全市第一,红军兵器、墨书、文献和其他革命文物则是遍布全县各地,最具代表性的有:巴山游击队纪念馆、长赤苏维埃政府旧址遗迹石刻标语、红四门及城墙、李先念骨灰撒放纪念碑等。四是绿色生态文化魅力无穷。以光雾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断渠公园、神门风景区、小巫峡风景区等丰富秀丽的自然景观为载体的旅游文化,在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挖掘自然景观的文化内涵和打造“光雾天下灵,红叶第一山”品牌的总体构思下得到了蓬勃发展。
制约全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因素也不可忽视。
一是个别人的文化观念与贫困县情脱离。我国正处在发展的机遇期和矛盾的凸显期,个别人只看见矛盾,看不到发展,只看到别人的短处,不相信别人还有长处,片面理解和谐,强调个人的和谐,用发达地区的标准来衡量贫困地区的执政能力,浮躁、消极、颓废成为个别人的文化观念,表现出不顾实际提要求,无理提出三分理,只相信自己,不相信组织和他人。干群的隔核一定程度上是文化的隔核,社会的和谐首先是文化的和谐,南腔北调就不和谐,想和谐听不懂。
二是发展不平衡。个别干部存在 “经济是硬指标,文化是软指标”的观念,认为头脑里的东西不好考核,也就不考核,对文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往往是“说起重要,做起次要,忙时不要”;甚至认为有钱不如发钱实惠,“唱唱跳跳,打打闹闹”的事,可搞可不搞,还难于组织。我们现在的农村是冷清的,城乡发展不平衡。
三是文化生活单一。据调查,农村大多数老百姓几乎没有文化消费的概念,年轻者认为看电影、上舞厅、看录像便是文化消费,年长者则干脆认为花那个冤枉钱干嘛,还不如多买点东西实惠。劳作之余,群众的消遣活动大多集中在走亲访友、串门、闲聊、喝酒。同时“不良文化”还有一定市场,封建迷信活动大有人在,影响了社会稳定。“黄赌毒”特别是赌等低俗文化成为部分人主要的休闲活动。四是文化缺乏载体。 自1983年开始,陆续在四十多个乡(镇)建起了文化站,工作开展如火如茶,在原达县地区曾多次受到表彰。之后,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乡(镇)文化站人员流失,阵地消失。五是人才匮乏。据统计: 县文化专业队伍中大学本科以上8人,占总数的5.6%;专科33人,占总数的23.1%;中师、中专及高中61人,占总数的42.7%;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平均年龄46岁,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平均年龄42岁,队伍出现年龄偏大、网络信息技术掌握欠缺的现象。
笔者认为深挖 文化内涵、打造 文化品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要挖掘和提炼传统文化,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优秀文化,突出 文化特色。
1、全力打造背夫文化。以“巴山背二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龙头,以“米仓古道”文化空间保护工程为载体,全力打造建设朝阳新区“三古”文化产业园和背夫文化陈列馆,收集、陈列各式背篼、长背夹、短背夹、水背、粪背、草辫、竹麻辫、口袋、边茶篼、垫背、云肩、拐子、各种草鞋、竹麻鞋等背夫工具,协助做好《巴山背姐》电视连续剧的播放工作,充分展示 背夫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悠久历史。
2、深入挖掘民俗文化。依据丰富的历史民俗文化资源,以打造米仓古道文化为龙头,深入挖掘传统历史的板楯蛮文化、山歌、劳动号子、巫舞、年画、灯戏、傩戏、坛技、上刀山、过火池、顶鏊、流刺床及传统民俗礼仪和忠孝文化等独具特色的民俗民间文化。抓好光雾山景区民俗风情村的规划、建设。加强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重点保护和建设好米仓古道、牟阳古城、红四门城墙、长赤禹王宫、 文庙等。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省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着力弘扬旅游文化。按照“挖掘一批、保护一批、打造一批、推介一批”的思路,围绕“游青山绿水、品人文精华、尝农家菜肴、购名优特产”的主题,以光雾山为核心,深入挖掘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断渠公园、神门风景区、小巫峡风景区等自然景观的文化内涵,打造“光雾天下灵,红叶第一山”和三国文化、红军文化等特色旅游文化品牌。切实注重旅游商品的研究、开发和推介,不断推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4、努力传承楹联文化。大力实施楹联文化村镇建设计划,打造 镇黄金村、元潭乡字库村、光雾山镇铁炉坝村和焦家河村、关路乡柏垭村等5个重点楹联文化村,创建2个楹联文化镇(光雾山镇、长赤镇)、1个楹联文化教学示范基地、2条楹联文化街( 镇上下河街、朝阳新区“三古”文化产业园楹联一条街)和2个楹联文化景区(桃园景区、大坝景区)的“52122” 楹联文化创建工程。
1、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深化对博物馆、文管所、图书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工资、管理的改革,整合内部资源,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将文物征集和保护、图书购置、民俗民间文化资源普查和保护、公益性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开展、文学艺术和舞台艺术精品打造、文化和新闻出版物市场管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纳入公共财政供给。
2、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要求,加大对电影公司、文化中心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改革力度,坚持以市场为主体,创新体制,转换机制,增强活力。对专业性文艺团体实行定额补助。
3、完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繁荣”的方针,积极探索新的行政执法办法,严厉打击盗版、非法出版等不法活动,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强力开展“扫黄打非”和网吧行政执法监管工作,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强化文化执法监督,营造文化发展的良好法制环境。
4、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工艺创作、文物和民间文化保护的激励机制,安排专项奖励经费鼓励精品创作。对市级以上的获奖文艺作品予以奖励,对省级以上的获奖文艺作品进行重奖,县上每两年组织一次全县性文艺精品评选活动,并给予奖励,以推动文艺人才和文艺精品的不断涌现。每年对全县的文物进行检查,对在文物保护中有一定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资金奖励。实行文化建设考评制度,将文化建设纳入年终考核,开展“文化建设先进乡(镇)、村、单位(企业)”、“特色文化之乡”的复查验收评比活动。
5、创新管理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新制度、文化发展新模式及 县特色文化县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特色文化管理机制。建立文化部门参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规划会审制度,确保 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增强城市文化功能,提升城市文化品味。
1、建设阵地。坚持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不断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和服务体系,提高文化设施覆盖率、设施面积人均拥有量和设施设备档次。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切实抓好朝阳新区“三古”文化产业园区、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博物馆和县体育场馆等文化标志设施建设,确保 “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达国家三级标准。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进程,恢复建设48个乡(镇)综合文体站,建成200—400平方米的群众文化活动服务平台,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到 年,形成以基层服务站为基础,乡(镇)、村基层服务点为重点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特别是要发挥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在农村宣传阵地建设中的作用,达到农村群众回家看电视、出门听广播,以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到基层,落实到基层。建设文明素质培养基地。把博物馆、纪念馆建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基地,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把学校、社区、家庭建成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以县委党校为主体,加快建设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办好《集州文艺》,打造 文学艺术精品。积极争取国家、省体育场馆“雪炭”工程,力争在“xxx”期间建设好县城体育场馆,促进全民文化体育活动开展。
2、提高队伍。一是建设一支民间文化队伍。积极支持民间文艺团体、文化示范户、文化经营户的发展,支持他们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文化服务渠道,引导他们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在经费、技术、场地等方面尽可能的给予扶持。二是建设一支专业文艺工作者队伍。鼓励专业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从农村生活中捕捉创作灵感,努力创作一批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积极组织文艺工作者送文艺、送图书、送电影、送文化科技知识到基层。三是建设一支文化管理人员队伍。从实际出发,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且较年轻的人员到乡(镇)文化机构工作,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并定期组织指导开展一些有益的文化活动。
3、创新内容。目前, 乡(镇)文化站、图书室、活动室、电影放映等利用率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寓教于乐、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叫好叫座的大众文化产品不多,因而应着重加强对文化产品的创作。一是娱乐类文化产品。针对群众生活水平、知识层次、文化需求发生的巨大变化,结合传统民间文艺特色,注入现代生活的新内容,努力满足其 “求美、求乐”的需求。二是信息类文化产品。认真研究群众需求,创作与其息息相关的科学技术、医疗保障、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文化产品,努力满足“求知、求新”的需求。三是教育类文化产品。要着眼于提高群众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作一批形式生动、寓教于乐,有助于思想道德、民主法制等方面教育的文化产品。
4、强化服务。社会是一个多面体,既需要“阳春白雪”的高雅文化,更需要“下里巴人”的大众文化,因为大众文化贴近群众、贴近老百姓,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群众易于接受和参与。文化服务必须以群众文化需求为第一目标,重点在普及上下功夫,让文艺作品回归到群众中去,让科学文化技术真正为群众喜闻乐见。
1.
文化事业创建工作调查报告
2.
旅游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3.
文化事业管理专业求职信
4.
县区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5.
农合社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6.
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调查报告
7.
环境治理及绿色发展工作的调查报告
8.
电子商务产品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文化事业发展工作报告 文化事业发展的调查报告篇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各位党员、同志们:
大家好!
受机关党支部委员会的委托,现在,我代表机关党支部向全体党员作工作报告。
首先,我感谢在这三年里中心党委领导班子对我们工作的悉心指导和认可,感谢全体党员对我们支委班子成员工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谢谢大家!
一、过去三年取得的成绩
三年来,在中心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支部党员的共同努力下,机关党支部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全面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加强党支部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在20xx年至20xx年,连续两年机关党支部被******xx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在20xx年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全县各党支部之间交叉检查学习中,我们机关党支部的党建工作由于工作扎实,表现突出,受到县委组织部有关领导的好评。
二、过去三年主要工作
扎实有序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把加强学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贯穿于支部工作全过程,严格对照“五个规范”建立党建工作台帐,通过定计划、定任务,抓检查、抓测评等一系列措施,做到“学”“做”紧密结合,坚持问题导向,狠抓整改落实,以创建学习型党支部为目标,大力加强支委班子自身思想政治建设。
严格落实理论学习制度。充分利用每周三“党员学习日”,通过观看微视频、邀请党校老师培训学,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及历次***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省、市、县委重大决策部署,组织党员干部对重点党建知识进行轮流领学,并对“三项机制”学习内容进行知识测试,巩固了学习效果。
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每月月初按时召开支委会,总结上月工作,安排部署本月支部党建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对重点工作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按时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每季度按时上好党课,并如实记录“三会一课”开展情况,做到有安排,有记录,有党员签到,有影像资料。
落实党员主题活动日制度,每月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统一活动日”。突出党员活动要有“党味”,强化政治性、体现庄重感。在这三年期间,我们首次开展了“走出机关,深入企业,走进基层”,联合xx公司开展了一次主题党日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和企业互相交流学习,活动收效良好。并组织全体党员赴革命圣地照金,开展主题为“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重温红色记忆”的党日活动。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中心机关党支部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主体作用为主导,成立了以党员为主的包村帮扶工作组,帮扶干部们经常牺牲了节假日休息的时间,认真了解每位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做好产业引导及外出务工,让每一位贫困户享受到国家扶贫政策,感觉到党的温暖,真正做到了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充分利用主题教育成果,把党员的先锋模范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作用发挥出来,做扶贫、脱贫的“领头雁”。按时召开组织生活会。每位党员都能通过结合自身实际工作,针对自身在党性观念、宗旨意识、履行职责、遵纪守法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刻剖析、找出差距、分析原因,组织生活上,大家都能够畅所欲言、积极献策,向支委会提出合理化建议,每次召开组织生活会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从严从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认真落实《中国******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严格程序,进一步推进发展党员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这三年内,机关党支部共接收正式党员x名,发展对象x名,培养积极分子x名。
建立、健全党员量化考核机制,建立科学完善的党员考核评价体系。按照县委组织部要求,在党员内推行党员积分制星级管理,通过“一月一考核、一季一评星、一年一登记”,定期公开每名党员考核、评星、定级情况,为党员争星创优树立学习标杆。通过对党员量化考核评星定级,为年终党员民主评议、评先选优奠定良好基础。
建立健全“四单六制”台帐,开展交流晾晒工作,加强了各支部之间的交流。按照县委组织部有关要求,建立了支部书记履职纪实单、问题反馈单、工作任务交办单、月度报告单台帐,并且同首饰城党支部、善后托管中心党支部开展了“四单六制“晾晒活动,通过支部之间互相交流、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四单六制”从机制上夯实了机关党组织的主体责任,从成效上让问题有反馈、有整改、有回音。
积极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定期组织机关党员深入包联村庄,开展义务植树及平安建设政策宣传活动,到包联路段开展道路整洁卫生清理及文明出行交通劝导活动,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关爱群众爱心送温暖活动,到敬老院开展义务劳动、关爱老人献爱心公益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大家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
今天我的汇报完毕,希望我们在即将选举产生的支部委员会新一届班子领导下,一如既往、再接再厉,继续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开创中心党委工作新局面!
文化事业发展工作报告 文化事业发展的调查报告篇三
20xx年9月27日在市十三届人大会第26次会议上
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王 辉
一、全市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省会城市的奋斗目标,按照“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和“三产富市”的总体思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全市服务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从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7.1∶46∶46.9。今年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91.1亿元,同比增长17%,三次产业比重变化为5.5∶45.8∶48.7。
2、经济社会效益稳步提升。20xx年,全市服务业提供的地方财政收入55亿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51.9%,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46.7万人,比20xx年增加20.1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0.8%,服务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
3、产业内部结构趋向优化。20xx年全市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58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7%,比20xx年提高10.1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95.5亿元,同比增长18.5%,高于全市服务业增幅1.5个百分点。传统服务业档次明显提升,新兴业态发展明显加快。
4、综合服务功能日益完善。经过多年发展,全市逐步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大交通格局,区域性交通枢纽作用不断增强。信息网络不断完善,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各类金融主体加快集聚,区域性金融中心地位初步确立。现代化商贸设施逐年增多,区域性流通中心地位更加突出。社区服务、中介服务快速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5、产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xx年,全市服务业完成投资456.7亿元,“十五”期间服务业累计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8.6%。今年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完成投资269.3亿元,同比增长41%。一批重大项目如现代物流港、领秀城、奥体中心、鹊山龙湖、长清大学科技园等开工建设。
(二)从重点行业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20xx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8.5%,为“十五”以来最高增幅。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0xx年实现增加值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今年上半年实现增加值26.1亿元,同比增长19.3%。软件业整体实力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列第6位。齐鲁软件园建设规模居全国十一大软件基地之首,入住企业已达到500多家。浪潮、中创、积成等骨干企业入选全国独立软件企业30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联百灵等“九网通衢”的网络格局基本形成。
金融业。20xx年实现增加值99.4亿元,比上年增长5.4%。今年上半年实现增加值54.6亿元,同比增长18.6%。到今年6月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83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604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411亿元和403亿元,分别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房地产业。20xx年实现增加值68.5亿元,比上年增长19.3%。今年上半年实现增加值35.5亿元,同比增长22.7%。全市各类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到440多家,年开发能力达到1000万平方米。世纪中华城、济发经典小区等经济适用房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阳光一百、伟东新都、阳光舜城等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部分竣工。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xx年实现增加值3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8.8%。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强势发展,全市130多座大型商务楼宇,吸引了信息传媒、软件开发、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10多个行业3600多家企业入驻,其中包括近30家世界500强地区总部。
旅游业。20xx年全市接待游客146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1%;实现旅游收入122.1亿元,比上年增长29.8%。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740.4万人次,同比增长19%;实现旅游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22.7%。目前全市旅游景区(点)达到48家,旅游星级饭店达到75家(其中五星级3家),国际国内旅行社达到184家(其中国际22家)。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环境明显改善。
科教文卫体服务业。20xx年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实现增加值22.1亿元,同比增长30.5%;教育业实现增加值56.2亿元,同比增长13.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增加值19.8亿元,同比增长25.8%;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实现增加值61.8亿元,同比增长8.3%。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能力增强。
2、传统服务业持续发展
别增长13.5%和12.4%,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批零贸易餐饮住宿业。20xx年实现增加值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9%。今年上半年实现增加值128.1亿元,同比增长14.6%。20xx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07.9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45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7%和17.7%。商贸业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国美、苏宁、上海联华、中国台湾大润发、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泰国易初莲花、日本伊势丹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先后入驻济南。餐饮业持续增长,20xx年实现零售额115.1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4.4%。商业布局日趋合理,辐射周边、贯通城乡的商贸流通格局基本形成。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20xx年实现增加值1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今年上半年实现增加值68.0l亿元,同比增长7.6%。20xx年实现客运周转量245.2亿人次,货运周转量851.8亿吨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799.2公里,高级公路通车里程居全国前列。济南国际机场扩建和绕城高速路、旅游路、经十路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启用,极大提高了我市综合运输能力。
3、新兴业态发展方兴未艾
物流服务。到20xx年底,全市物流及相关企业发展到1876家,鲁能帆茂、山东中邮、山东佳怡等七家物流企业入选中国物流百强企业。华宇、全程、宝供、海尔、九洲通、tnt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相继落户我市。物流基地规划建设进展顺利,盖家沟、山东现代、国际集装箱分流中心等一批公共物流节点加快建设和提升。
会展服务。20xx年举办各类展会96个,国际信博会、旅交会等成为我市会展业的品牌展会。20xx年全国秋季糖酒会实现交易额140.8亿元,创历届糖酒会之最。20xx年全煤会拉动我市相关产业增收13.41亿元。
连锁服务。到20xx年底,全市各类连锁企业发展到60个,门店3000多家,三联商社、银座商城、济南华联等3家企业跨入全国连锁百强行列。骨干企业跨地区经营初见成效,20xx年,三联、银座、人民商场等实现跨地域销售额超过100亿元。麦当劳、肯德基等特许经营快餐店发展到21家。
社区服务。20xx年社区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全市家政服务企业已发展到207家,固定从业人员近7万人,20xx年安置就业近万人。全市已建成1个国家级、2个省级、10个市级示范社区。
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不足,服务业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知识经济尚未形成产业优势。三是产业化进程需进一步加快。全市服务业布局分散,产业链短。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业发育不充分,科技、文化、信息、中介、社区服务等行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村服务业发展滞后。四是改革开放力度需进一步加大。部分行业市场准入门槛过高,社会资本参与性不强。
目前,我市服务业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济南都市圈”的规划和建设,为服务业发展拓展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站在新的起点上,全市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推动服务业取得新突破。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紧紧围绕“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的基本要求,强化为全省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强化为一、二产业发展服务的功能,强化为广大市民生活服务的功能,坚持高点定位,科学规划,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努力构筑产业层次高、竞争能力强、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二)工作目标
到20xx年底,服务业增加值力争实现1000亿元以上;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实现440亿元以上,占全市服务业比重提高到44%以上;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员达到150万人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以上;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0亿元。
到“”末,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8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左右;“”期间,全市服务业投资累计达到3300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5.8%;服务业提供的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员达到165万人以上。
(三)发展重点
围绕上述目标,今后一个时期,在坚持全面推进、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在以下十个方面实现突破。
1、完善市场体系,优先发展金融服务业。一是加快形成金融聚集区。进一步提升以泺源大街、经七路为中心的传统金融商贸区的功能;积极创造条件,高标准规划建设东部新城金融商贸区。二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加快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加大上市公司重组力度,大力培植后备上市资源。三是积极引进外资银行。努力优化发展环境,吸引外资金融机构落户济南。
四是稳步发展地方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市商业银行,加快农信社改革,改善金融服务。
2、加快资源整合,突破发展现代物流业。一是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强物流资源整合,引导企业进行物流外包,推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二是建设两大物流基础平台。完善航空、铁路、公路等物流通道,建设物流交通网络平台;完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建设物流信息网络平台。三是积极推进物流基地建设。加快建设盖家沟、担山屯、郭店三大物流园区和一批物流中心。
3、突出泉城特色,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一是打造五大旅游片区。通过资源优化整合和项目开发建设,逐步形成泉城中心旅游区、东部泉水历史文化旅游区、南部山区生态休闲旅游区、西南部生态文化旅游区、北部黄河景观旅游区的发展格局。二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规划建设一批旅游服务设施,改善服务条件。三是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大力开发具有济南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资源整合,利用多种促销手段,努力开拓客源市场。四是促进旅游夜生活发展。规范治安、城管、市场、收费等管理,进一步提高城市亮化水平,活跃夜间休闲娱乐。
4、打造精品名牌,加快发展会展服务业。一是大力举办各类展会。精心策划和开发影响力强、规模大、特色鲜明的会展项目,加大力度培育济南展会品牌。二是抓好配套设施建设。在整合现有会展资源、提高利用效率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济南国际会展中心等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三是培育会展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会展公司、会务公司及中介服务机构,延长会展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5、增强产业意识,稳步发展科教文卫体服务业。一是扶持发展科研服务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促进自主创新,提高科技服务水平。二是积极发展教育培训业。鼓励各类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发展,积极开展各类就业培训。加快东、西部高等教育聚集区建设。三是繁荣发展文化娱乐业。精心策划一批文艺精品,活跃演出市场。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展壮大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四是加快发展卫生保健业。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办好公益性医疗卫生事业的基础上,规范发展社会医疗保健业。五是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业。高标准建设奥体中心和一批体育设施,办好第十一届全运会。积极开发体育竞赛表演和健身娱乐市场,努力承办国内外商业赛事,推动体育产业跨越式发展。
业协会承担的管理职能转移或委托给行业协会承担。
7、优化空间布局,健康发展房地产服务业。一是大力发展楼宇经济。以高档商务楼、写字楼为载体,规划建设一批大型商居组团,推动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发展。二是规范推进商品住宅开发。适应城市化加快推进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需要,集中成片开发一批商品住宅区。三是实施安康居住工程。推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保障社会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权益。四是加快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建立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测体系和市场信息披露制度,规范发展交易市场,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8、依托资源优势,扶持发展信息服务业。一是实施“一二五”工程。加快建设软件开发综合技术支撑平台;构建行业联盟和服务支撑两大体系;构筑中间件、信息安全软件、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和软件出口五大产业基地。二是加强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通信网络建设和信息管线综合改造,加快通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的相互融合,形成覆盖城乡的电信服务体系。三是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积极推进网上办公和网上交易,努力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9、贴近居民生活,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一是加快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级社区服务中心。拓宽服务领域,积极发展养老、托幼、医疗、健身、家政等服务项目。二是加快社区服务社会化进程。对学校、医院和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有条件的机关后勤服务设施进行改革和资源整合,向社区开放。三是加快社区服务产业化进程。多渠道、多形式筹集社区服务资金,引导和培育各类民间服务的发展,鼓励创办各种社区服务企业。四是加快构建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建立“济南市社区服务网”,实现全市社区服务的信息交流与社区资源的共享。
10、发挥集聚效应,提升发展商贸服务业。一是建设一批不同层级的商业中心。在泉城广场和泉城路周围地区构建标志性商业核心区;在十县(市)区各改造提升或建设一处区级商业中心。同时抓好一批商业街区的改造和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的商业体系。二是构筑批发市场集群。新建扩建、改造提升一批专业批发市场,扩大交易规模,增强聚集辐射能力。三是完善农村流通网络。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基本形成以各县(市)驻地、乡镇、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四是提升餐饮业发展水平。弘扬鲁菜餐饮文化,创新产品名牌,提高服务档次。五是挖掘“老字号”资源。重点抓好“大观园”、“宏济堂”、“燕喜堂”等一批“老字号”的恢复、培育、改造和提升,扩大品牌效应。
(四)主要措施
1、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拓宽开放领域,大力提高非公有经济在服务业中的比重。积极推进行政和企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配套服务由内部自我服务为主向社会服务为主转变,深化科技、文化、体育、广播影视等领域体制改革,着力提高产业化水平。努力消除影响开放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实现服务业对外开放新的突破。
2、增强骨干带动作用。加快资源整合,促进生产要素集中,引导企业加强联合与合作,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集团,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培育名优品牌,增强优势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引进推广现代运营方式;着力推动集团化、网络化经营。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著名服务业企业入驻济南,带动全市服务业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3、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努力推进市场化、多元化融资。通过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资金,形成多元化投资新格局。引导金融机构对服务业项目优先安排贷款资金。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通过贴息、补助和与国家、省服务业资金配套等形式吸纳社会资金加大投入。积极策划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建立服务业重点项目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
4、创造良好政策环境。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尽快研究制定并实施我市的贯彻意见,同时提出市场准入、管理体制、人才培养和引进、绩效考核等配套政策措施,为服务业进一步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以上汇报,请批评指正。
共
2
页,当前第2
页1
2
文化事业发展工作报告 文化事业发展的调查报告篇四
按照要求,我局对全旗文化事业发展进行了调研和思考,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我旗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1、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十一五“期间,围绕新农村建设,实行项目捆-绑、集中投入,建成了6个镇综合文化站、97个“农家书屋”和一批高标准综合活动室及农民文化广场,争取到价值200多万元的图书、声像设备和体育器械;新建塞上星、园子渠文化健身广场两处;投资2000万元的文化会展中心,成为全旗标准性建筑,旗图书馆整体搬迁到楼内办公,新购置了桌椅、电脑、书架及图书3.8万册;2015年,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杭锦后旗支中心,并投入运行,为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了更加安全、健康、绿色的信息网络环境。“十一五”期间,是杭后历史上公共文体设施建设规模最大、投入最多、效果最为显著的时期。
挥了重要作用。四是文艺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十一五”期间,创作了一批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小品、舞蹈、歌曲等优秀作品。其中,河套艺术团编创的大型歌舞晚会《水源·酒缘·情圆》获全旗第二届专业文艺汇演金奖、优秀组织奖,新创作的歌曲《河套新娘》、《河套话》及舞蹈《古泉恋》、《嫁》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李小平作品《庄户人家》获2015感动中国新歌新曲二等奖、《摘枸杞的姑娘》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河套人家》获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萨日纳”奖;文化馆长崔瑞军很多美术作品在各级各类书画展中获奖。
3、文化产业进程加快。随着经济的的快速发展,全旗文化市场出现了档次逐步提升,规模不断扩大,小乱差得到有效治理的局面。全旗有各类文化体育经营实体200多家,经营项目涉及音像租赁、网吧、歌舞厅、电子游戏、摄影摄像、书刊租售、印刷、文化艺术培训、体育彩票销售、健身美体和文化用品经营等行业。
二、存在的问题
可以作为文化活动场所,但普遍无力改造修缮,现有文化活动室大多陈设简陋,藏书量不足,且种类少、更新慢,设施、设备老化、陈旧,不能满足需求。
二是基层文化建设尚未适应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旗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群众收入逐年增加。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群众对高尚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同时,随着人民群众知识结构的改变,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已从过去单纯的兴趣爱好变为现在广泛的“求富、求知、求美、求乐、求新”的多元化需求。广大群众想通过文化活动来提高生活水平、学习文化知识、掌握使用技术、提高自身素质、加快增收致富步伐。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了较大的提高,由原先被动的适应变为现在主动的选择,逐渐成为基层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主体。然而,目前我旗基层文化总体上与这种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没有抓住群众的文化兴奋点、跳出小文化的圈子;部分地方的基层文化工作形式还比较单一,活动次数少,群众参与面窄、关心支持率低;大部分群众的闲暇时间被打牌、搓麻将、看电视占据,文化活动仅为单纯的娱乐活动,文化真正的教化功能弱化。
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实用有趣的地方特色相当缺乏。从乡镇来看,几乎没有专职人员,大部分文化工作有名无实,只装个门面,农村文化队伍专业骨干力量大量流失,农村文化队伍人才匮乏,素质较低,后备力量明显不足,文化工作质量下降,无法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基层文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1、充分认识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创建文化大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文化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财政出支预算和干部实绩考核指标体系,改变那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花钱宁可不要的现象,使文化走出“无事干、无人管、无所为”的误区。
盖全旗的.文化设施网络。
3、努力培养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当前应建设组织好三支队伍:一是建设一支民间文化队伍,积极支持民间文艺团体、文化示范户、文化经营户等的发展,支持他们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文化服务渠道,引导他们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在经费、场地等方面尽可能地给予扶持;二是建设一支专业文艺工作者队伍。鼓励专业文艺工作者特别是文化馆、文联、剧团的创作者、演员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为基层多创作贴近群众、生活气息浓郁的节目,努力为基层文化组织管理人员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营造一个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关心人才的良好环境。
4、保证基层文化建设的长效性。基层文化建设是一个覆盖面广、牵涉领域多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促进基层文化建设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保证基层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财政在基础建设、日常管理、设备器械更新维护、重大活动等方面给予经费保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基层文化建设的多元投入机制。可以采取城乡共建、文化帮扶、社会捐助、村民集资等方式吸收鼓励民间资本对社会公益性文化活动、项目和建设设施的投资或捐赠,形成一个以政府投入为主,各类民办、捐赠以及其他形式为补充的基层文化投入机制。
立文化示范带,带动了全旗基层文化工作的开展。要积极发动广大农民参与文化建设,农民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农民,通过政府行为组织和发动群众参与,形成群众的文化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传播知识,提高群众自身对文化的认识,从而变成一种自觉的需求。
6、积极培育文化市场,大力兴办文化产业。一是大力发展文化市场,普及新时期先进文化。积极繁荣文化产品经营和演出市场,鼓励开发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娱乐项目,以及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特点的娱乐项目,提高大众的参与度。二是抓好管理。按文化市场管理法规,规范文化市场行为,打击文化市场中的各种违法经营活动,维护合法经营者的正当权益。同时搞好对行政管理者自身的管理,做到依法行政。三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提倡社会文化社会办,鼓励社会法人、自然人兴办文化产业,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办文化的新格局。注重传统的民俗文化和新兴的地区性节庆文化与经贸活动的结合,提高群众参与率。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对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要建设新农村,文化必须先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可以使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水平、民主法制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促使新风尚蔚然成风。农村迈着奔小康的步伐,物质财富的积累和社会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人民群众对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日益强烈,文化权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
丈八寺镇位于旬邑县南部塬区,现辖17个自然村,总人口11420人,土地总面积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643亩,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890元,目前共建成18个文化活动站(室)。
二、目前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文化设施短缺。各村的文化室基本都处于闲臵状态,虽然有线电视进村入户,但广播却名存实亡。由于文化设施的短缺,农村的老年人谈天喝茶搓麻将,青壮年劳作经商打扑克,从而诱发了赌博现象的产生,败坏了村风民风。
2、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镇、村干
部对新农村文化建设意识淡薄、甚至缺失,不能做到对新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内涵的整体把握。他们甚至不知道新农村文化建设应该抓什么,如何抓,以致不想抓、不愿抓。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认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软任务”,不如搞经济建设,看得见,摸得着,体现政绩明显,长期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同时亦存在畏难情绪,认为文化建设不好搞,费钱费力不讨好,而勉为其难、虚于应付。
3、镇村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农民文化参与积极性不高。大都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以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之风盛行。如此现象,固然与大量青壮年且素质相对较高的农民外出打工,留守老少病弱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认识不到先进文化的重要性有关,但镇村干部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和因势利导,以致不能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迫切而长期的艰巨任务。针对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推进。
薄弱的环节。要加大力度改善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工程,是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有效举措,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头戏。通过完善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方便人们就近快捷享受文化服务。
2、培育引进人才,稳定文化队伍。要搞好新农村文化建设,有一支较高素质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是关键。政府要统筹兼顾,增加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理顺体制,落实编制,稳定文化队伍,为乡镇文化干部创造一个必要的工作环境,以充分调动他们服务农村文化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为群众文化事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从而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是要善于发现人才,大胆使用新农村文体能人,不断发展专兼职结合的新农村文化队伍,并通过精心培育、加强业务辅导,逐步提高新农村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是积极扶持镇村建立各类文体协会,并指导各类协会组织开展好文艺、棋类、球类等文体活动,激励农民积极参与,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农村文化网的网头,起着核心作用。它能选择合适的方式把广大农村中具有参与文化活动兴趣和志愿的农民朋友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文化活动群体。而建立农村文化网的关键是要找准结合点,把文化网建设纳入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中,积极培养农村业余文艺团队。农村的文艺团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和水平。同时,要发挥“点”的导向作用,开展网点结对,采取“抓大带小”、以强扶弱的策略,根据幅射效应,带动文化力量较弱的村落。继而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提高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多创作符合人民群众需求、质优价廉的文化产品。
4、积极开展“送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一是要建立良好的机制。要将送文化下乡列入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要列入目标管理考核,不断丰富“送”的内容,活跃“送”的形式,选择“送”的时机,使“送文化”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二是政府设立文化建设专项基金,免费送电影、送戏、送图书到农村及开展大型文艺进村(社区)活动,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三是积极邀请县文体局艺术团体到农村演出,在保证演职员基本生活的情况下,保证让广大农民多看戏,看好戏。文化单位可加强与科技单位的协作,在每部文艺片前放映农业科技宣传片,既满足了农民的需求,又可以集中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
5、要继续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催化剂”。一是要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农村政策和中心任务及时送进农村的千家万户。二是要弘扬主旋律,坚决扫除黄、赌、毒、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结合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把农村典型的好人好事搬上舞台,让农民自演自说,在娱乐中得到启发教育和鼓舞。三是抓好家庭文化建设。家庭文化是村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力开展家庭文化活动,形成农村讲科学、讲文明、讲道德的新风尚。四是抓好民间文化挖掘。民间文化是村落的源头,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富有生活气息,而且对村民最具召唤力和诱惑力,给人以深深的感染力。
一、农村文化现状
xx镇地处闽江中游北岸,辖x个行政村和x个居委会,拥有近xx万人口,系国家重点项目xx库区移民迁建重点乡镇。库区搬迁20年来,随着广大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xx镇逐步建起了综合文化站、农民闲活动中心、农民健身活动场所和文化广场,办起了农家书屋和农民画室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闽东库区文化。
二、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由于受经济条件和人们对农村文化建设认识程度的制约,我镇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1、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滞后。从全镇x个村和x个居委会来看,文化基础设施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发展很不平衡。其中双坑村文化广场占地面积5200平方米,计划投资80万元,目前只完成投资30万元。
不实际,可抓可不抓,况且文化工作出成效不是几天或几个月的事,而是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举动,因此就用短期行为来替代长期目标,对待文化工作应付检查的多,真抓实干的少。
3、农民文化出现边缘化。没有了乡土文化熏陶,又加上受市场经济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农村乡土文化出现边缘化程度增强。如我们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我镇拥有x个行政村(居),而农家书屋却只有8个,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群众的知识文化需求。特别是比较偏远后洋、村里等村群众的知识文化来源途径比较少,导致农村文化存在很大缺失。
4、农村文化建设投入经费不足。今年我镇的人饮工程、黄樟公路等为民办实项目紧锣密鼓,可用文化阵地的资金不足、缺口较大。计划投资60万元建设的一座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功能齐全的镇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资金尚没有着落,以及双坑村文化广场也因资金供给不足而暂时停工。
5、农村文化协管员的素质和待遇有待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文化工作的要求。xx镇共拥有农村文化协管员13名,但都不是专职文化干部而且没有大专学历以上的协管员,对农村文化工作不是很熟悉,还不能随心应手地抓好文化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
三、加快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促进农村 2
文化繁荣和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文化设施是开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必备空间,是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必要前提,对保障人民群众文化基本权益、提高农民群众整体素质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加强我镇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党委、政府要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当地的总体建设规划中。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落实本地文化设施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并在规划、建设、投资、土地等方面予以倾斜,共同推动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二是要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公共文化设施的正常运行。
2、要深刻认识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要正确认识文化的作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要的有效途径,对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其次,要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可从两个层面理解“文化”:一是精神的文化,包括人的政治思想的树立、精神的塑造、道德修养的熏陶、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素质能力的培训、思维方式的引导等方面。二是物质的文化,包括文化活动的方式方法、载体与场所、产品与内容、组织与实现等各个方面。
3、加大对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努力打造成为农村乡土文化新特色,以此来弘扬地域传统民族文化,激励中小学生奋发图强,健康向上,激发他们爱国、爱乡、爱家,热爱自己民族的大众文化热情,倡导乡风文明。同时镇文化站在农家书屋的建设、管理和使用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是在选书配书上因地制宜。镇文化站根据各村(居)农村经济产业特色和农民需求特点,在内容选择简明、通俗、易懂、实用的农业科技、文学、生活、妇儿等6类图书,配送到各个农家书屋,以此满足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二是在开放时间上因时制宜。在农家书屋的开放时间上坚持以人为本和因时制宜的原则。各村(居)根据农民的作息时间规律和农业生产规律,确保农民群众的借阅时间需求。三是在管理操作上严格依规。每个农家书屋都制订了书屋管理制度、管-理-员职责、图书借阅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选配了有一定文化层次、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专、兼职管-理-员进行管理。并组织开展管理人员培训,使得在图书分类、登记、上架、保管和借阅等全部过程严格按照要求,做到了对农家书屋的所有书目都经认真核对、接受、登记管理,促使农家书屋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
文化发展方面,一是以xx、xx等为代表的外出学习油画制作的青年,他们在外学成归来后,在自己的家乡创办了鼎丰、创野和创艺等多家油画工作室,招募学生、接收国外订单,逐步形成双坑村油画产业雏形;二是xx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内设棋牌室、书刊阅览室、青少年文体活动室、综合展示厅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点,拥有政治、经济、科技、法律、生活、文化、少儿和综合等各类图书3000多册,同时,文化站还建有多功能活动厅、培训基地和宣传专栏等配套基础设施,以此打造文化新亮点。三是呼吁文化部门挖掘和推荐健康向上乡土文化,并积极引导和宣传,营造农村良好文化宣传氛围。四是鼓励和支持乡镇以地方乡土文化为依托,创作贴近农村生活题材的乡土文化产品,通过宣传,群众反应好的要予以奖励,从而充分发挥文化站的阵地功能。
5、要提高农村文化工作队伍的业务素质
伍的业务培训,深入学习上级有关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会议精神、指导方针、先进经验、发展现状等知识。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增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再次,要拓宽用人渠道。要组织专家学者和专业文化工作者深入农村基层,不断加强对农村文化队伍的培训与指导,积极培养农民群众文化骨干。要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民间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总之,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紧迫的、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常抓常新的工作。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应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实践课题,解决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构筑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提高农村文化建设水平,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全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全镇人民共享文化建设成果,为我镇的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文化事业发展工作报告 文化事业发展的调查报告篇五
一、发展环境、战略重点和战略主题
(一) 发展环境。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明了教育科学发展的方向,描绘了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教育,各条战线更加支持教育,教育系统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育事业,教育改革发展开启了全新的历史篇章,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为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来,我市教育改革发展成绩显著,全面实现了规划目标。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落实全面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义务教育提升工程顺利实施,“双高普九”和“教育强县”创建走在全省前列。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创建学习型社会取得初步成效。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高学历教师比例明显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率先在全省实施了义务教育寄宿学生“蛋奶工程”,率先建立全覆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教育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跨入了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迈进的历史征程。
(二)战略重点。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关键五年。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兴市、教育立市战略,在关天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市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实现科学发展,更好的为在关天经济区率先崛起服务,是时期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
教育要发展,关键靠改革。推进教育科学发展迫切要求把重大教育制度的改革创新作为重要着力点,全面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大胆冲破一切不利于教育科学发展的观念和体制,积极引领教育的变革和转型。
教育要发展,人才是根本。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迫切要求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教育工作全局的突出位置,切实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到年,初步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教育要发展,条件是基础。增强教育的发展实力,迫切需要按照办一流教育、出一流人才的要求,加大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入,加快实施教育重大工程项目,推进学校标准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加快实现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
(三)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能力为重,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坚持全面发展,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实现全市规划目标服务。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把育人为本作为根本要求,把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任务,把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作为根本保障,坚持尊重规律、科学发展的原则,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优先发展和服务全局、促进公平与注重效率、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改革发展与维护稳定等重要关系,完善标准体系,推动改革试点,实施重大工程,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二)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服务和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能力,着力增强教育发展实力,为到年前率先在关天经济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基本建成教育强市。
教育事业发展目标。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城镇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市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到70%;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义务教育完成率力争达到97%以上,适龄儿童接受优质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以上。
教育服务社会目标。初步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中小学入网率达到100%;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完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面得到进一步扩大;年前,新建5所特殊教育学校,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教育支撑经济发展目标。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衔接;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基本形成远程开放教育体系和公共教育服务平台;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3.3年,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2%,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2019年。
教育制度建设目标。基本建立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建立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制度,完善教育公平促进机制,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
(三)基本思路。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主线,以服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积极发展学前教育,优质发展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发展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坚持均衡化、优质化、科学化、法制化战略,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双高普九”和创建“教育强县”为总抓手,积极推进县域教育现代化建设。
抓住人才这个关键要素,加强办学条件这个基本保障,大力实施教育振兴八大工程,发挥教育信息化的先导作用,着力增强教育发展实力。
三、完善现代教育体系
(一)加快学前教育普及发展。落实政府发展学前教育责任,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城市以普惠性幼儿园为主体,农村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加大对民办园的扶持力度。县级政府制订学前教育机构布局规划,将学前教育切实纳入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并实施。市财政设立幼儿园建设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支持城镇小区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县财政要设立相应的专项建设资金。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专门机构,对学前教育实行统一归口管理。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
(二)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制度,探索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办法,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和寄宿制学校管理的体制机制。实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考核和评估制度,继续推进“双高普九”工作,到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实现全市县域“双高普九”全覆盖。
(三)突出高中教育优质发展
优化布局。按照每20万人口设置一所、主要设置在县城或重点镇的原则,优化普通高中布局。到年,全市所有“2019年一贯制”学校和完全中学实行初中、高中分离。
改善条件。积极加强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加大农村薄弱高中改造,缩小城乡之间普通高中办学水平的差异。年前,全市70%普通高中创建成省级标准化普通高中。鼓励有条件的县区率先实行免费高中教育。
提高质量。以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为载体,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深化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创造条件积极开设选修课,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促进全市普通高中注重内涵、提高质量、打造特色。
(四)强化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强化统筹管理。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将基础职业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作为充分就业、改善民生、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健全“政府统筹,分级管理,地方为主,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加大统筹力度,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打破县域、行业、部门、学校类型界限,通过“合并、共建、划转”等方式,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协调发展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两类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增强基础能力。继续实施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工程、省级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开展省级示范院校建设工程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水平。组织实施“精品(示范)专业建设计划”,引导学校根据区域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行动计划”,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到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总数达到7000人,在校生达到2万人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稳定到6万人以上,规模在3000人以上的县级职业教育中心达到6所。
扩大培训规模。深入实施“人人技能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和进城务工人员培训,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期间,新建1-2个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和20所省级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年均为社会培养5万名技能紧缺人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0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万人。
(五)支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支持文理学院建成综合性大学。加强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吸引省内著名高校来办学或与我市合作办学。支持文理学院新增硕士学位点,发展研究生教育,办成省内和西部地区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综合性大学。根据市域经济发展需要,开设支柱产业和重点领域急需的专业,重点发展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采矿、建筑、旅游等专业群,探索与高新区、开发区、工业区联动发展的机制,促进人才培养链、科技创新链和产业链紧密结合。
推动职业技术学院特色发展。按照“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创新模式,提升服务”的发展思路,重点建设好5个省级重点高职专业及相关专业群,搭建省级综合实验实训基地、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加快向高职本科教育发展步伐,建成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依托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系统,构建市、县、乡(社区)、村一体化终身教育组织体系。适应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需求,发挥高等教育学校网络教育、继续教育资源优势,构建现代开放大学。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实行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搭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大平台,满足学习型社会建设需要。
(六)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和《省民办教育管理条例》,不断深化民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依法管理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规范发展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民办基础教育,积极发展民办学前教育。进一步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学校民主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将民办学校招生、考试、学籍管理、教研活动、教学评估、师资培训、表彰奖励和教师编制等纳入统一管理。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教师人事代理制度,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待遇,在资格认定、职称晋级、业务培训、社会保险等方面享有公办教师的同等待遇。严格准入制度,建立风险防范和信息公开制度,健全变更、退出机制。建立民办学校督导员制度。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督导评估,规范办学行为。不断加大规范办学力度,依法对民办学校违法、违规办学行为进行查处,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改善民办教育发展政策环境,保持民办教育在全省的优势地位。
(七)推进特殊教育快速发展。把特殊教育纳入全市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接收残疾人入学,不断提高残疾人受教育程度。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建立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提高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费,制定并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特殊教育教师津贴。年前,建成市特殊教育学校和扶风县、眉县、岐山县、凤翔县特殊教育学校,改扩建陈仓区特殊教育学校。创造条件在市特殊教育学校设立残疾儿童学前班。适龄的视障、听障、智障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70%。
(八)引导终身教育协调发展。政府成立跨部门的继续教育协调机构,将终身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创新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整合全市教育资源,促进形成全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各级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建立终身学习制度,满足群众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要。
四、深化教育制度改革
(一) 建立教育“三个优先”制度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夯实政府发展和管理教育的责任,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发挥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
完善教育优先规划制度。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确立人力资本投资优先于物力资本投资,教育发展适度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规划教育发展,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乡统筹规划,社会资源分配要优先安排教育。认真落实关于推动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政策,组织实施好教育发展的重大项目。
完善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制度。统筹、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
建立教育优先发展激励机制。完善县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优先发展职责督导评估与考核制度;开展教育优先发展县区评选,建立教育优先发展的表彰奖励制度。
(二)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健全完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建立责权一致,事权、财权相统一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由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经费安排提出计划,会同同级财政部门下达执行。
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省市统筹、以县为主、县乡共管”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注重发挥乡镇政府在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中的作用;依法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完善“市县两级办学、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普通高中教育管理体制;健全“政府统筹、以市为主、行业参与、社会支持”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完善“省、市两级办学,以省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切实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履行统筹规划、政策引导、行业准入、资金拨付、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职责,改变直接管理学校的单一方式,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依法保障学校行使办学自主权。建立教育决策公示、听证制度,重大教育政策出台前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三)完善教育公平促进机制
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完善资助管理体系。建立覆盖全学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加大资助力度,做到“应助尽助”。强化各级学生资助机构行政职能,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监管效能。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根据生源分布,合理规划、调整中小学布局,住宅区开发同步建设配套义务教育学校。规划教育布局时,要考虑周边环境,切实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和保证正常教学活动开展。继续实施蛋奶工程,逐步扩大覆盖面。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切实缩小城乡和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
(四)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原则,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重点,积极实施“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加大教育科研力度。以课改环境下课堂教学、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教育教学评价研究为重点,引导学校和教师积极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特长,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组建教育研究院。支持县区标准化教研室建设,构建市、县(区)、学校三级教研工作网络,充分发挥教育科学研究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先导性作用。
强化教育质量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教育质量评价活动。改进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建立以
岗位职责
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五)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明确政府管理权限和职责,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权利和责任,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以公办学校财政拨款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为重点,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落实学校法人财产权,保障教师和学生的民主管理权。加强中小学校管理能力建设,推动中小学全面设立家长委员会,并使家长委员会有重大事项知情权、参与决策权、评价权、质询权、监督权。以服务为导向,完善各类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把育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教学管理、预算管理和安全管理,切实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狠抓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倡导教师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严谨笃学,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研究制定师德师风考核评价办法,规范教师职业行为。树立师德典型,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健全教师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国家制定的教师资格标准,建立中小学教师队伍编制动态化管理机制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常态化补充机制。中小学教师采取“以县为主、县管校用”的管理体制,由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实行统一管理、聘用、调配和职称(务)评聘。探索校长职级制改革,制订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在教师编制和人事政策上给予保障;各级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纳入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专项督导检查。
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制定、推行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跨区域定期校际交流政策、农村骨干优秀教师最低服务年限政策,建立到艰苦贫困地区从教的利益导向机制,对在农村和边远地区从教人员上浮基本工资的10%,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加强幼儿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将幼儿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一、加强教育督导问责
二、
发挥教育督导作用。坚持督政与督学、评估与监测、监督与指导并重,加强对县级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教育工作督导。开展对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督导检查。加强对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普九”的督导检查,继续实施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建立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
健全教育督导机构。成立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设置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加强专职督学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加快县级政府教育督导机构标准化建设,到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严格实行问责制。主动接受和积极配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教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及司法机关的司法监督。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教育重大建设项目的监察和审计。市委组织部、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完善县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优先发展职责督导考核机制,督导考核结果作为提拔任用、年度工作考核和问责的重要依据。
七、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各级政府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依法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教育支出法定增长的要求。提高预算内计划投资用于教育支出的比例,从年起,市级预算内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安排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确保市、县财政教育拨款占财政一般性预算支出的比例高于政府核定比例。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学。完善捐赠教育激励机制,落实个人教育公益性捐赠支出在所得税前扣除规定。制定并切实落实教育建设项目减免收费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企业资金投入教育,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投资机制。
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县级政府按规定足额预算拨付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管理和使用好中省生均公用经费补助。非义务教育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将学前一年教育纳入各级财政保障范围,提高普通高中财政投入水平,大力推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
依法管好用好教育经费。建立责权一致,事权、财权相统一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经费安排提出计划,会同同级财政部门下达执行。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经费统筹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导向调控作用,通过实施重大工程项目和改革试点,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加强教育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和提高效益。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加强对教育经费分配和使用全过程的监督与审计,提高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收费管理,严禁乱收费。坚持勤俭办学,反对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学校。
三、加强组织领导
四、
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及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逐级落实领导干部履行教育优先发展责任。建立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
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的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成立市属民办学校党的委员会,在市教育局党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在规模较大的民办学校建立党代表制度。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注重党员培养和发展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完善体现教育系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朽体系,突出抓好教育行业的纠风工作,严肃查处用权力谋私己等腐朽行为。重视学校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及学生会工作。
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建立稳定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完善各种
规章制度
,落实目标责任。推进“平安校园”创建活动,改善学校稳定安全设施,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推进“警务进校园”工作,保障校园安全与稳定。建立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定期排查整改机制、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学校应急管理水平。文化事业发展工作报告 文化事业发展的调查报告篇六
按照国家课程要求能开足美术艺术课程,但由于缺少音乐教师,所以音乐课程这个学期暂时不能开设,上学期能够根据地方教育资源,开发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艺术,如“蒙古族舞蹈”、 “衍纸艺术”,在课时安排上,美术课每周13课时,地方学校艺术课程每周6课时,课程名称:如心理健健康、衍纸。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自评得分为18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少艺术音乐教师;改进措施:要求上级调配音乐教师。
学校每学年开展一次艺术节活动,去年在6月份举行了全校艺术节活动,全校师生都有演出节目,热情高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平时利用晨唱、午唱,校园广播节目播放校园歌曲,陶冶了情操、渲染了气疯。学校开展艺术节活动每年1次,兴趣小组蒙古族舞蹈1个、衍纸艺术1个,书法小组1个,艺术活动学生参与面占学校总数比例为12%,每天利用校园广播播放校园歌曲营造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艺术环境。根据本校具体实际情况自评得分为18分,但存在的问题是音乐课上缺少了歌声,平时只能放录音机,观看光盘来欣赏。
在学校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课时数和学校班级数配备美术艺术教师,但音乐教师调走后 没有分配专业的特岗教师老顶岗,基本满足教育需求。专职美术教室1人,音乐0人,艺术教师生师比为:1:400,美术教室平均周课时为13课时,缺额数2人。根据此种情况学校自评打分为15分,存在的问题是缺少音乐教师,要求上级分配。
设置了艺术专用教室和艺术活动室,并按照国家标准配备艺术课程教学和艺术活动器材。其中艺术专用教室活动室2个,音乐1个,美术1个,其它0个。如“音乐教室、美术教室”。此项评分为15分,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活动固定场地,采取了利用校园广场训练的措施。
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艺术场地资源开展艺术教学、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与社会艺术团体及社区建立关系。目前艺术成果为:衍纸艺术作品在全县活动优秀等级。此项自评得分为3分,存在问题是未能在全校普及,措施为准备在全校各班铺开。
学校平时认真组织学生艺术素质测评,覆盖面占总数的80%,测评结果优秀达10%,良好达20%,合格达70%,不合格达0%。此项自评得分为3分,存在的问题是音乐专业教师缺少,素质测试无法进行,只能与上级沟通请求调配人员来解决。
文化事业发展工作报告 文化事业发展的调查报告篇七
服务业在拉动就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潜力很大,而发展服务业离不开政府的税收政策扶持,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服务业发展
工作报告
,希望对你有用!今年以来,我县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好发展势头。上半年,全县9家重点服务企业总体经营状况良好,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实现营业收入2938.7万元,同比增长40.18%;实现营业利润33.6万元,同比增长61.54%;实现营业税金及附加48.1万元,同比增长4.79%;应付职工薪酬1100.7万元,同比增长31.38%。
一、分行业运行特点
(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上半年,我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重点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569.5万元,同比增长43.89%;实现营业利润25.6万元,增速为5.35%;应付职工薪酬808.8万元,同比增长41.5%。
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县运输有限公司将上年未能纳入统计范围的车辆经营情况在今年全额纳入了统计范围。
(二)房地产物业管理业
上半年,我县房地产业物业实现营业收入214.8万元,同比增长28.93%;实现营业税金及附加8.8万元,同比增长66.04%;实现营业利润4.2万元(上年同期数为-5.8万元),同比增长172.41%;应付职工薪酬1611千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32%,保持平稳增长。
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去年同期出现较为严重亏损的企业开始回暖。例如:县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去年同期营业利润为-4.1万元,今年是5.1万元;二是由于物管业的整体基数太小,数据小范围的增长都会造成增长率过高的现象。
(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上半年,我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重点服务业各项指标数据都平稳增长,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51.5万元,同比增长5.21%;实现营业税金及附加0.6万元(上年同期数为0.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29%。营业利润出现一定增幅,本期2.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74%;应付职工薪酬130.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点服务业发展结构不尽合理。随着高速公路的开通,我县服务业有一定的升级趋向,但以现代物流、商务服务、信息传输、文化创意产业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还不够充分,规模较小,相对落后。在9家重点服务业中没有房地产物业管理、商务服务等新兴服务业,道路运输业仍是影响重点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因素。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不合理很难带动我县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
(二)重点服务业企业整体规模偏小。上半年,我县重点服务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938.7万元,完成额度还不抵一个规上工业企业。其中,以县出租汽车有限公司(1302.6万元)、县运输有限公司(771.3万元)、县汽车贸易公司(286.5万元)和县汽车运输有限公司(209.1万元)为代表的运输企业的半年营业收入占整个营业收入的87.4%,而其中又占到44.3%,由此可见,我县重点服务企业之间的发展规模、经营成效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也导致了如果一个企业点的数据异常波动就会造成整体局面不稳的情况出现。
(三)报表数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全县直报的重点服务业企业中,在营业利润等指标上,个别企业上报的数据明显失常,经多次提醒复核查实,虽有所改善,但报表质量依然差强人意。例如,县运输有限公司本期利润为-1.2万元,上期数据为-1.4万元,20xx年全年也处于亏损状态(20xx年报数为-5.2万元,20xx年各季度的数据依次为-2万元、-1.3万元、-2万元、-2万元),明显不符合逻辑,不是企业实际情况。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强化培育,优化服务业结构,提高现代服务业水平。一是应重点围绕大中型工业企业、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文化旅游、信息服务等开展招商活动,着力打造发展潜力大、产业关联带动效应强的行业;二是应针对全县重点服务行业和企业进行奖励和扶持,鼓励、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到服务业发展;三是必须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提升产业层次,通过与各地行业组织的联系与交流,提供投融资双方面对面洽谈的平台和机会,引进层次高、带动作用强的工业企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
(二)强化投入,扩大服务业企业规模,提高重点服务业企业样本数量。一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塑造企业品牌,提升竞争能力;二是应加强规划引导、转变机构职能、增强服务意识,为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不断扩大其总量规模;三是必须密切部门间的沟通,如实排查、申报,增加重点服务业样本企业数量,以增加样本企业的全面性。
(三)强化考核,着力提高报表数据质量,进一步深化统计工作。切实落实新的服务业考核制度,做好季度和年度考核,进一步强化商务部门牵头服务业工作的地位,充分调动部门开展服务业工作的积极性,加强部门协调和配合,形成发展合力。并将服务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培育和引进纳入各级各部门目标考核体系,不断强化重点服务业发展的组织保障。同时,应加强服务业统计分析工作和统计监测数据报送,建立完善信息管理和服务业统计监测等制度,提高报表数据质量,从而全面客观反映我县服务业发展的实际状况。
金华市发展改革委员会
一、贯彻落实的基本情况
(一)加强领导,健全协调机构。金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工作,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会多次对贯彻落实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精神和相关政策进行专题研究,为加强对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组织协调机构,市政府成立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发改、财政、商贸、旅游、交通等28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各县(市、区)也进一步健全了服务业发展领导机构。为创新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机制,研究制定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要求各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强化形成合力。
究》等子课题调研,最终形成《加快金华服务业发展思路和对策研究》总课题调研报告。在专题调研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浙中商业购物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金华市区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意见》等,为加快金华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万元,其中20xx、20xx两年共审核兑现3349.93万元;市发改委在修改完善《金华市“”服务业发展规划》基础上,编制并印发《金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和《金华市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指导有关县(市)开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实施工作;义乌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若干意见》;永康、东阳、武义等县(市)也进一步修改完善了相关扶持政策。
(四)积极创新,拓展发展新路
为实现物流业与制造业沟通搭建平台,更好地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我市于20xx年9月30日举行“金华市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论坛”,以“联动发展、合作共赢、转型升级”为主题,通过专家讲座、“7+1”对话等多种形式进行互动交流,探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内容、形式、措施和途径,拓宽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思路,进一步畅通物流业与制造业企业合作交流的渠道,深化各方共识创新发展举措,积极推进我市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经济转型升级,并研究和完善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政策措施,创新产业发展体制机制,着力改善要素保障,加大协调服务力度,为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合作共赢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此次探讨调研的基础上,我市将制定出台有关推进市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二、我市服务业发展总体情况和主要成效
(一)总量规模快速增长。“”以来,我市服务业呈现
出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按当年价格计算,我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从20xx年的435.7亿元增长到20xx年的902.05亿元,翻了一番多。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20xx年的40.9%上升到20xx年的43.1%,服务业发展增速从1990年开始已经连续20xx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尤其是20xx年以来,我市服务业发展明显加快,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20xx年的40.4%快速提高至20xx年的43.1%。20xx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浙江省11个设区市内排名第四,增加值增速在全省排第三位。20xx年我市被评为“中国现代服务业最佳投资城市”之一。
元。义乌中国小商品博览会、永康中国五金博览会、金华国际茶花节、金华国际黄大仙文化旅游节成为国际知名会展。现代物流快速推进,市场大市、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发挥,浙江省第四大物流枢纽逐步建成。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中国东阳横店影视城成为“东方好莱坞”,是全国最大的影视产业实验基地。
发展。
(四)经济社会贡献突出。从经济增长看,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越来越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大。20xx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5%,20xx年为43.1%,已经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税收收入看,20xx年全市服务业税收收入74.14亿元,增长26.8%,增幅比第二产业高出7.0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占地方税收收入的62.7%,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税收贡献继续增大,服务业已成为我市税收的重要来源。从社会就业看,20xx年底,我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达106.4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330.3万人的32.2%。20xx年我市个私企业服务业从业人数达70.16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168.2万人的41.7% ,对缓解就业压力、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起到了“稳定器”和“催化剂”的作用,我市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的重要渠道。
(五)集聚效应有效提高
业增速均高于gdp增幅,其中永康、磐安两县(市)增速均超过15%,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服务业占gdp比重持续提高。四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全市规划的36个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部分已形成一定规模和辐射效应,成为引领区域服务业发展的主阵地和示范区。其中义乌国际物流中心、义乌国际商贸城、浙中信息产业园、永康五金产业总部中心、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5个已列入全省首批40个省级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另有金华国际物流园区、武义温泉旅游休闲集聚区、东阳木雕竹编文化产业集聚区、磐安中药材产业集聚区4个被列入省级备选集聚区名单。
三、推动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政策扶持有新举措
20xx年贯彻落实全省服务业大会以来,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及品牌建设、服务外包、分离发展、人才培养等一批新的政策举措,修改完善了《金华市区服务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下达了《金华市区服务业管理办法补充规定》。加大对市服务业重大项目等重点领域的扶持力度,共扶持55个市服务业重大项目和社会公共服务项目,争取到国家各类扶持资金7772.8万元,共争取到国债资金5626万元。
(二)改革创新有新推动
展服务业商业模式创新案例评选为重点的服务业发展典型宣传推广,我市东阳横店影视实验基地和金华比奇(5171)网络有限公司被评选为全省商业模式创新典范。
(三)分离发展有新进展
根据省五部门《关于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市地税局等部门深入开展有重点、有针对性的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xx年全市新增31家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至去年底全市累计已达到145家,超额完成预定目标131.67%。
(四)人才培养有新推进
去年我市制定出台了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五个重点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性文件,新引进以服务业人才为重点的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570人,积极推动各类高等院校和中职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专业10个,全市已建成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58家,提供见习岗位1252个。在各类中职学校建立了25个省级以上实训基地,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20个。
(五)统计制度有新加强
20xx年以来,制定出台了《金华市服务业统计
工作方案
》、《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金华市服务业统计工作考核办法(试行)》、进一步健全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为加强全市服务业统计工作,提高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的时效和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六)规划发展有新突破
个,规划市区各类服务业集聚区22个,列入省级服务业集聚区5个、备选4个。这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正在加快推进,部分已形成一定规模和幅射效应。
四、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随着宏观经济企稳回升,我市服务业出现了积极的变化,但当前我市服务业发展中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服务业的加快发展。
(一)结构性宏观调控政策制约显现
1、金融业支撑经济增长的力度明显减弱。20xx年我市金融业增加值167.63亿元,增长13.2%,增幅比上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12.6%下降到7.2%。随着国家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显现,以及房贷等的影响,预计20xx年金融存贷款增幅难于提高。
2、房地产业已成为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制约。20xx年我市房地产业增加值增幅低于整个服务业增速6.0个百分点。目前房地产市场观望氛围渐趋浓厚,市场预期偏于冷淡,居民自住购房意愿普遍下降,投资购卖力减弱、购房需求明显缩减,预计20xx年房地产发展回升难度很大,一度程度上将影响服务业的加快发展。
3、消费市场压力逐渐加大。在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多项利好政策综合作用下,汽车市场加速发展是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最有力支撑,20xx年我市汽车及燃油类两类商品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个百分点,对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41.7个百分点。随着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加上基数不断升高, 市场压力会逐渐加大。
(二)服务业投资相对不足
8.1个百分点,比全省低3.0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比重全省为58.9%,而我市仅为46.8%,比上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比全省低12.1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结构有待优化。20xx年我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虽然较快增长,但主要依靠房地产拉动,若扣除房地产业,则其他服务业投资增长不快。
(三)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过快
cpi的持续上涨特别是食品类价格的持续上涨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对未来的消费预期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影响我市消费品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20xx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0%。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4.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6%。从消费看,在我市消费市场旺盛的背后,实际增长已呈回落态势。20xx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9%,但如果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4.4%,比上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
五、下步工作思路和建议
(一)总体要求
基础,进一步深化体制政策创新,把扩大服务业总量与调整服务业结构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20xx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1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2.0%左右,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43.6%左右,努力将浙中城市群建设成为全省继杭、宁、温后的第四大服务业区域中心城市。
(二)工作重点
第一,突出改革试点工作。我市作为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前一阶段,我们制定了《金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并报省政府审批,下一步我们要分解落实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各项工作任务,抓好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创新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式;二是推进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改革;三是强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要素保障机制;四是建立现代服务业发展联动机制。各级各部门要按照《金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的要求,做好改革试点的各项工作。
第二,突出重点行业提升。主要围绕三个领域,即围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优化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科技、商务、批发等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要加快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和专业市场的提升发展;围绕培养消费热点,重点推进现代商贸、旅游、文化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围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推进服务外包、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新兴服务业发展。
服务业,增强对浙中城市城市群和其它周边地区的辐射效应;引导永康、东阳、兰溪、浦江等县市发展特色优势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引导中心镇围绕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基层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业。
第四,突出重点平台建设。主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积极推进已列入省规划的4个省级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年内要全面完成4个集聚区的规划编制和评审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其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指导,加大培养和扶持力度,把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纳入规范、有序和持续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产业集聚生产性服务公共平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跨区联动、资源共享、层次较高的生产性服务公共平台,为区域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服务,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
第五,突出重大项目推进。主要抓好远、近两类项目。一是实施好《20xx年金华市区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加强重大项目管理,加强对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的跟踪、督查和服务,认真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要加强土地、资金等要素供给保障,做好政策处理、项目管理等各项工作,用地指标、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等应优先支持服务业重大项目。二是认真做好“”时期服务业重大项目前期研究和储备,根据服务业行业分类,结合实际和项目实施进度,建立项目储备库,做到“成熟一批、储备一批”,为年度服务业重大项目的筛选提供基础,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逐步形成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做好服务业品牌建设,今年工商、质监部门要加大服务业品牌培育工作力度,会同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制定年度的服务业品牌培育计划,积极推进服务业品牌培育工作;要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服务业重大项目和知名企业。要做好省服务业重点企业的推荐争取工作,加强跟踪指导和服务,落实好配套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重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三)主要举措
第一,抓组织领导,强化综合协调。一是健全完善统筹协调体系。督促全市各县(市、区)进一步健全完善服务业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本地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和问题协调。二是健全完善统计分析体系。要围绕服务业发展规划目标,加强服务业统计分析工作。三是健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要加快制定市级部门服务业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和县(市、区)服务业发展状况评价办法,每年组织开展绩效考核。
第二,抓扶持力度,做好政策落实。一是落实税费减免政策。用好用足省、市、县(市、区)出台的鼓励加快发展服务业的税收和规费减免政策。二是落实放宽放活政策。真正做到服务业和制造业并重发展,消除服务业与其它产业之间、不同所有制服务业之间在工商登记、土地使用、供水供电、融资等方面的政策差别,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有竞争力的发展条件。三是落实扶持政策。特别要重视扶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业集聚区,对重点规划服务业集聚区内的建设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纳入省、市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给予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和投资贴息补助等。
第三,抓要素保障,增强发展活力。一是强化融资保障工作。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服务业领域。将服务业贷款比例纳入金融机构年度评价依据。积极支持服务企业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券、引进风险投资基金等渠道筹措资金。鼓励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开展信贷业务,支持信用担保机构。二是强化用地保障工作。要合理调整城市用地结构,逐步增加服务业项目用地比例,对鼓励发展的服务业建设项目在供地上给予优先安排。三是强化人才保障工作。要把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队伍建设计划,享受同等政策待遇,切实改善服务业人才待遇和工作环境。
第四,抓工作合力,营造良好氛围。一是转变发展观念。进一步更新观念,改变重工业轻服务业、重投资轻消费、重生产轻流通的做法,树立抓服务业就是抓经济发展、抓结构调整、抓节能降耗、抓改善民生的观念,加强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推动一二三产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二是明确部门责任。按照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会议的要求,加强各方协作,进一步推动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强化行业自律。加强对各服务业行业协会的工作沟通和指导,支持各服务业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品牌提升、商务咨询、信息交流和人才培训等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互助和桥梁纽带作用。四是营造社会氛围。进一步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宣传力度,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几点建议
我市作为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这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服务业发展改革涉及面广、管理部门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改革需要触及到体制、机制、现行政策规定等深层次问题,困难不少,办法不多,需要省政府各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在政策体制上能有所突破。
2、建议对金华服务业发展改革给予政策倾斜
由于我市地处浙江中西部,社会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加快服务业发展困难较多,迫切需要省委、省政府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建议在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安排、省级重点服务业企业培育和省重大服务业项目推进等方面给予倾斜,在争取“新增中央投资计划”等项目资金上给予倾斜。建议支持金华市开展利用低丘缓坡资源开发为建设用地的改革试点,支持金华市开展服务业行政管理权限配置改革,支持金华市加快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帮助金华向国家争取开展“中国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帮助争取国家重大服务业项目在金华布局,推动金华服务业加快发展。
共
2
页,当前第1
页1
2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324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