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方案能够帮助到我们很多,所以方案到底该怎么写才好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方案应该怎么去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胎教方案海报设计图片篇一
此时的胎宝宝肌肉发达,头骨已经很硬了,他在母亲腹中不断下降。他身体的大多数功能都在发挥作用,他倾听着、感觉着这个世界。
情绪胎教
越接近最后时刻,准妈妈越是紧张,所以建议准妈妈多与过来人分享、交流,再清点一下宝宝的物品,分散一下自己的注意力。写字、画画都是让自己心神安宁的方法。
准爸爸在最后一个月也要多抚摸胎宝宝,让母子二人都感受到准爸爸不间断的、浓厚的`爱意。
图像卡片胎教
仍可以用我们前文提到的发光卡片或彩色卡片学习语言、文字、算术和图形。
音乐胎教和对话胎教
到现在,给 宝宝听音乐仍是每天进行的胎教内容,每天5分钟。仍是在感觉胎宝宝蠕动时与他亲切地聊聊天,这不仅对胎宝宝有益,更能有效缓解准妈妈的担心与焦虑。
抚摸胎教准爸爸和准妈妈在宝宝活跃时用手轻轻抚摸胎宝宝或轻轻拍打胎宝宝,还可以边触摸,边说话,加深胎宝宝和爸爸妈妈的感情,通过准妈妈肚皮传达给胎宝宝,形成触觉上的刺激,促进胎宝宝感觉神经和大脑的发育。
胎教方案海报设计图片篇二
中国古代诗、画的意象结构中,虚空、空白有很重要的地位,空白处更有意味。如马远就因常常只画一个角落而得名“马一角”。剩下的空白并不填实,是海,是天空,却并不感到空,这正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体现。例如《寒江独钓图》这幅画,其最精妙之处就在水中,看似不着一笔,空无一物,实则给人留了无边无际的联想,其间韵味妙不可言。对于传统的东方审美文化,“空”是构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蕴含了深邃的艺术哲学。
中华民族是一个积淀了五千年历史,拥有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民族,璀璨的华夏文明及其厚重,但其内在精神是统一的。在其他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中,同样运用了“留白”的手法。中国书法中的布白和中国戏曲舞台上利用虚空的刁窗体现出了空白的意境之美。而文学中的意犹未尽和音乐中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神韵,给读者留下了回味无穷的想象空间,渲染了浓重的艺术氛围。并且,“留白”是对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延续发展,通过无中生有、虚实结合,使艺术更具含蓄婉转的空灵之美,是对中国古典艺术美学的完美展现。
2现代海报设计中的空白美
3空白意境对现代海报设计的气氛渲染表现
在海报设计中烦琐复杂大量信息每天都围绕着我们的当今社会,我们从心理上就渴望空白的时刻。而海报设计中的空白空间就像文章中的省略符号一样,虽然没有过多的语言,却可以引发我们无尽的好奇心,让我们有空间,有兴趣去探究其间所蕴含的意义。空白意境对现代海报设计的整体气氛有很好的渲染作用。在海报设计中巧妙地运用空白可以提高海报的设计品位,更好地发挥海报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1)创造设计的意境。美国著名设计师维基•斯特鲁认为:“空白的运用表现了对构图的精妙理解。”一张好的海报设计,应该首先要考虑到整个版面的协调,注重整体性,在局部中进行巧妙地变化设计,运用比例和空白,使版面空白处的退让与信息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互相映衬融合,使设计主题形象突出,使朴素简洁的版面拥有深远的文化意义,营造耐人寻味的氛围,产生一定的神秘感,创造一种设计的意境之美。海报设计中的空白不是真正的“无”,而是内容的“有”,通过对可见物的超越,蕴含着一切和无限。无印良品的宣传海报我们都不陌生,原研哉希望宣传海报能很好地表达出无印良品设计中“虚空”的理念。在海报设计之初,是想呈现出一个看似空无一物,却能容纳百川的容器。摄影家藤井保提出了“地平线”这一概念,希望通过单纯空无的画面深刻地表现出人与地球之间的关系。之后通过精益求精的取景、拍摄和照片筛选,最终选定了四张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超宽场景,利用地平线的透视对视觉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加上“无印良品”文字logo,利用空白很好地创造出了海报的意境,非常成功的体现了“无印良品”这个品牌所蕴含的精神,达到了既定的目标,正如原研哉所说:“那道地平线就像烙在了我眼中一样,一直到现在,依然令我难以忘怀……”。这也充分体现了空白的运用之妙会为海报设计渲染深刻浓厚的艺术气氛。
(2)引发设计的想象空间。设计教育家戴布勒•芬克认为,没有空白,即无所谓存在。在海报设计中,我们往往会忽视空白的存在,其实空白的合理运用可以为设计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我们知道在二维平面的空间是有限的,但是通过空白空间的运用,可以为设计营造深远的视觉心理空间。1992年,靳埭强在为世界环境日画展所做的海报《美的回响》中,就运用了道家的思想。用毛笔象征莲花,在毛笔的右上方用水墨画出一只蜻蜓,表达了古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意境,传达出大自然万物互相融和的道家思想。作品中大量的留白设计体现了大自然广阔清新的空间,把中国传统美学在现代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承传。从靳埭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得知,好的设计作品并不是越复杂就越好,巧妙合理的留白可以营造出“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意境,而且让画面显得更加简洁有力和耐人寻味,还能留给人们无限遐想的广阔空间。
(3)获取海报设计的视觉舒适感。我国古代绘画论中说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这是说,画面在疏密的布局上有意识地留取“空白”以及在空白处与实处的比例变化,都是画面布局的一种创意性的重要手法,有利于强化观者的感受,获得视觉上的轻松舒适感。现代设计是为人的设计,与人们的生活和心灵息息相关,于是视觉传达设计作品能否给观者以视觉和心理上的休息与轻松,让人们重获一份能释放自己的宁静空间,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设计目标,而空白的留取恰好能满足现代人精神上的这一追求,设计中的空白犹如音乐中的休止符,给人一个停顿,使观者在观看时有轻松愉悦的视觉审美享受。
我们看到的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是由“虚”和“实”两个部分构成的,设计中的空白空间恰恰是使作品显现空灵、灵动的关键部分。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会喜欢一种慢设计,希望自己的生理和灵魂都得到片刻的休息。设计师在未来进行海报设计时,把空白作为一种简单又富有诱惑力的设计语言,把设计创意概括化、新颖化、并以感性的方式向观者传达信息,把海报设计带入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把观者引入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
胎教方案海报设计图片篇三
活动一、真情实意送父亲,健康礼品更贴心!
活动期间,穿着类、百货类商品85折,小家电、化妆品满9折,部分运动服类5折起。(明示商品不参加,详情见店内海报)
二楼皮鞋馆推出“凉鞋节”,超市推出“洗化节”,不要错过哦!!
活动二、粽情新世纪超市换购礼
x月x日活动期间,凡在超市单票购物满39元,赠换购券一张,满69元赠二张,满99元赠三张,顾客凭券即可换购指定超值低价商品。
活动三、五月端午新世纪,“巧手包粽”擂台赛
x月x日至x日活动期间,凡在超市购物的顾客,无论金额大小,即可报名参加相应时间的“巧手包粽”擂台赛,每组限5人参加,在5分钟内包粽时间短、包粽质量好的为获胜者,即可获赠礼品一份,每人限参加一次。
奖项设置:
第一名“包粽王”冠军奖伊利牛奶一箱+新鲜西瓜任挑一个+当天所包粽子
第二名“包粽王”亚军奖新鲜西瓜任挑一个+当天所包粽子
第三名“包粽王”季军奖当天所包粽子
参与奖:其他选手将得到5个自己所包的粽子。
报名时间:x月xxxx月xx日,新世纪各店服务台报名,报名只限参加一店活动。
比赛时间地点:
1、新世纪人民商场店x月xx日下午16:00整
2、新世纪购物广场x月xx日下午16:00整
3、新世纪惠万家超市闫庄店x月xx日下午16:00整
操作步骤:洽谈采购粽子材料xx材料到位xx活动宣传xx各店组织比赛
道具要求:蜜枣小粽叶绳子学生专用剪刀盘子水桶勺子围裙
比赛规则:选手做好准备后,裁判宣布比赛开始,在3分钟之内,看哪位参赛者的粽子包得又快又好,由专人负责记时,比赛可分为2x3轮以增强氛围。最快的选手将被评为冠军。
胎教方案海报设计图片篇四
世界电影自诞生之日已有百余年历史,“电影海报同月份牌、年画、宣传画一样可统称为招贴画,也可称为电影宣传画。一般张贴于影剧院、广告栏或是张贴在大街马路等公共场所。”电影海报属于平面广告设计,其作用在于推销电影内容,在颇具审美性的艺术形式下,电影海报因设计者的文化背景差异,导致了强烈的民族性艺术风格,因而也成为时代的忠实记录者。
由于美学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电影海报设计必定带有民族性特质。设计师的成长环境决定了设计理念的民族性差异,他的作品体现着历史发展的清晰脉络,在多元化的沟通与理解中,电影海报图形语言的国际性趋势并没有消解民族性内涵。相反,拥有国际背景的民族性设计才是电影海报的发展趋势,因为国际性基于民族性得以产生、发展,否则电影海报设计的国际化将成为空洞的说谈。以德国为例,它是现代设计与现代设计教育的发祥地,包豪斯的设计理念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欧洲传统文化对冈特·兰勃的广告招贴设计作品存有显而易见的影响。源于同一文化土壤的设计师,必定具备相似的设计观,德国heinzschulz-neudamm亲自设计的《大都会》(由弗里兹·朗使执导)国际版电影海报,在美国拍出六十九万美元,因为作品绘制于1927年且存本较少,设计师采用艺术装饰主义手法,极力营造出充满未来世界的审美性效果,进而成为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不同文化背景决定了电影海报的设计理念差异,在提升电影主题的过程中,电影海报也因设计者的民族性,无形之中成为时代风貌的见证者。
电影海报设计伴随着世界电影而产生,经历了由黑白到彩色的发展历程,逐渐由单纯介绍电影内容的招贴画,变成一种平面设计艺术作品。从海报设计角度研究,世界电影海报大致经历了手绘海报和电脑(设计)海报两个阶段。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手绘海报首先出现于观众视野,直到五十年代,新中国的电影海报均采用手绘的形式。这种绘画方式强调了平面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大胆的夸张造型以及鲜明的色彩,充分表达了设计者对电影内容的文化解读。此时的设计要求在于着力刻画影片内容,多写实性描绘,如影片的主人公以及重要场景皆成为手绘对象。1939年由维克多·弗莱明导演的《乱世佳人》成为影坛经典,电影海报以剧中亚特兰大的火光冲天为背景,配合火红的暖色调,夸张而鲜明地表达出英雄怀抱美人的浓烈爱意。1941年由奥逊·威尔斯导演的《公民凯恩》成为划时代的一部影片,它的一款海报(西班牙)采用写实性手法描绘出男主角的半身像,在色彩处理上因降低了纯度造成偏灰的效果,与电影所要阐发的深刻内涵相符合。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型摄影加工器材的应用以及电脑合成技术的广泛普及,世界电影海报逐渐步入电脑设计时代。设计师采用先进的电脑合成技术,突破了传统的写实性描绘,丰富了电影海报的象征性寓意以及文化的多义性表达,成为电影商业化运作中的一个亮点。萨姆·门德斯(sammendes)导演、alanball编剧的《美国丽人》为一部家庭,海报以少女性感、美丽的腹部为背景,一朵玫瑰花尽显青春的甜美,画面呈现粉红色娇嫩的绘画色调,温暖、鲜艳的色彩与深刻、复杂的故事内容形成鲜明对比。它没有任何写实性描绘,暧昧的电影主题通过人体的肌肤得以表达,含蓄而深刻。大导演斯皮尔博格的经典之作《外星人e·t》为一部科幻片,海报以一轮明月为背景,一个穿雨衣的小男孩正骑着单车向月亮奔去。画面前方男孩和外星人用食指相通,温情的友谊成为这部科幻片的感情基调。海报选取湛蓝的色调,象征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秘,正如影片内容注重电脑特效的运用,海报设计在奇幻性的视觉语言中向受众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孩童之梦。导演韦斯·克莱文于2000年制作的《惊声尖叫·3》为一部喜剧类惊悚片,电影海报选取黑色调造成了某种视觉压迫感,左边从黑暗中飘来一张变性的骷髅脸,右边为一个白色数字“3”,其中透出一个女子惊恐的眼睛。海报以黑白形成强烈的对比色,营造出恐怖的画面视觉效果,它在设计理念中摒除了叙事性概念,抓住“惊悚”这一核心元素,为电影做出了较好的市场宣传。
可以说,一部出色的电影海报可以提升电影的艺术品味,甚至成为电影内容所成就的某种文化的象征性代表。譬如顾长卫于2005年的处女作《孔雀》,它的海报以麦地为背景,左上方是一个白色的降落伞,右下方的女主角推着自行车,出神地望着远方天空。画面选取纯度较低的灰绿色为基调,呈现出略带感伤的怀旧情绪;女主角凝视远方天空的默默神态,以及象征着个人梦想的白色降落伞……这些设计元素与影片的主题意义相得益彰,观后令人无限回味八十年代社会转型期的历史风貌。当然,出于电影内容的实际需要,在电脑时代的电影海报设计中仍会出现若干手绘海报,这也不失为一种文化怀旧的经典性回归。
新中国成立以来,电影海报设计伴随着中国电影发展而逐步成熟,尤其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形成了自身的民族性风格。在更早的三十年代,中国电影海报业已出现,但那时并未形成规模,与西方的设计理念差距较大。建国后中国电影海报设计者借鉴多种艺术手法,在手绘海报时期,他们多采用水粉,还有油画、素描、摄影、雕塑、国画、版画、连环画以及剪纸等艺术形式,可以说他们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了丰富的文化补给。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传统文化中的国画、工艺美术以及少数民族装饰艺术,对电影海报的民族性颇具影响。中国传统绘画粗略分为写意和工笔两大类,前者重在意境,用极简笔墨勾勒出物象的形神;后者运用工整、缜密、细致的技法来描绘物象。1959年出品的电影《林则徐》,邀请国画大师程十发进行海报创作,他用中国水墨的表现手法塑造了林则徐的英雄气势,成为手绘海报中难得的精品。电影海报的作用在于吸引眼球、传递信息,同时也要具备艺术审美。中国写意绘画要求笔墨简单且形神兼备,寥寥数笔便表现出物象特点以及现场氛围状况。电影《小街》海报即是此例,一个人物头像仅用去些许笔墨,简单、醒目的笔墨语言,黑白相间的虚实对比,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这种传统绘画方式也易于拉近与中国观众的距离,因为受众在迅速接受电影内容的宣传中,容易产生审美性共鸣。对于中国戏曲电影,借鉴传统绘画方式进行电影海报设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者皆为中国传统艺术珍品,讲求简约以及意境悠远,在设计中通过国画笔墨的“气韵生动”,可以达到两种艺术形式在审美取向上的精神性共鸣。
在电影海报设计中,工艺美术中的版画和剪纸艺术,也成为颇具中国特色的设计元素。版画是以“版”作为媒介,进行绘画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倡导的新木刻运动在文艺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他们在理论上吸收了了来自欧洲版画界诸如麦绥莱勒和珂勒惠支的艺术思想,以及当时苏联版画界的革命主义精神,于是中国版画界成为“左联”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抗日宣传中,他们将版画视作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因而版画艺术与民族情感相融合,在中国得到广泛普及。电影海报《红色娘子军》以木刻版画的形式,着力刻画了娘子军的飒爽英姿;八十年代电《聂耳》和《早春二月》的电影海报设计,也都取得了木刻版画的艺术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剪纸作为中国最为古老的民间美术之一,至今仍在民众中拥有影响力。早期的剪纸多见于丧葬以及祭祀仪式,发展至今,成为一种产生广泛影响的民俗艺术。剪纸讲究图案式构图,虚实相间以及明暗的强烈对比,这一艺术形式被电影海报所借鉴,设计的民族性愈发强烈。基于民间故事拍摄而成的电影《白蛇传》,它的电影海报采用民间剪纸设计元素,取得了良好的视觉效果。一方面,剪纸艺术为群众喜闻乐见,易于为受众接受;另一方面,剪纸与民间故事在审美上具有相通性,民俗艺术赋予民间故事以更多传奇性因素,颇具吸引力。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因而民族装饰类图案也经常出现在电影海报设计中,成为一个亮点。由于地域广阔,各地民族风俗习惯亦有差异,于是别具风情的民族性装饰类图案可以获得更多关注,并发挥艺术审美的功用。在电影海报《金银滩》中,设计师手绘了少数民族典型服饰,不但符合剧情需要,也起到吸引眼球的作用。电影海报《相约在凤尾竹下》传递出浓郁的苗族风情,不仅适合少数民族影片的内容宣传,在艺术审美上更是获得了相当成功。
直至九十年代,中国电影海报设计多采用电脑三维技术与摄影图片结合的方式,这一阶段的时代创新仍在积极探索中。告别了传统手绘的设计方法,设计师需要在国际性图像语汇中找到自身的民族性内涵,正如七八十年代的努力探索一样,在新世纪中以民族性姿态走向世界影坛。
纵观电影海报的发展历程,从手绘阶段到电脑设计时代,这一艺术形式越来越需要设计师具备专业性知识。电影海报设计开始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兴设计门类,文化的差异性注定其具备显著的民族性特征。电影海报设计师只有立足文化传统并冲破其束缚,方能在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逐渐达到完善自身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朱浩云,《激情岁月的典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
2、李多钰,《中国电影百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3、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新世纪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4、索理、齐霞,《论电影海报设计》,《装饰》,2006年11期
5、戴晓玲,《小议电影海报的设计》,《电影评介》,2006年15期
胎教方案海报设计图片篇五
由于美学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电影海报设计必定带有民族性特质。设计师的成长环境决定了设计理念的民族性差异,他的作品体现着历史发展的清晰脉络,在多元化的沟通与理解中,电影海报图形语言的国际性趋势并没有消解民族性内涵。相反,拥有国际背景的民族性设计才是电影海报的发展趋势,因为国际性基于民族性得以产生、发展,否则电影海报设计的国际化将成为空洞的说谈。以德国为例,它是现代设计与现代设计教育的发祥地,包豪斯的设计理念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欧洲传统文化对冈特·兰勃的广告招贴设计作品存有显而易见的影响。源于同一文化土壤的设计师,必定具备相似的设计观,德国heinzschulz-neudamm亲自设计的《大都会》(由弗里兹·朗使执导)国际版电影海报,在美国拍出六十九万美元,因为作品绘制于1927年且存本较少,设计师采用艺术装饰主义手法,极力营造出充满未来世界的审美性效果,进而成为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不同文化背景决定了电影海报的设计理念差异,在提升电影主题的过程中,电影海报也因设计者的民族性,无形之中成为时代风貌的见证者。
电影海报设计伴随着世界电影而产生,经历了由黑白到彩色的发展历程,逐渐由单纯介绍电影内容的招贴画,变成一种平面设计艺术作品。从海报设计角度研究,世界电影海报大致经历了手绘海报和电脑(设计)海报两个阶段。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手绘海报首先出现于观众视野,直到五十年代,新中国的电影海报均采用手绘的形式。这种绘画方式强调了平面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大胆的夸张造型以及鲜明的色彩,充分表达了设计者对电影内容的文化解读。此时的设计要求在于着力刻画影片内容,多写实性描绘,如影片的主人公以及重要场景皆成为手绘对象。1939年由维克多·弗莱明导演的《乱世佳人》成为影坛经典,电影海报以剧中亚特兰大的火光冲天为背景,配合火红的暖色调,夸张而鲜明地表达出英雄怀抱美人的浓烈爱意。1941年由奥逊·威尔斯导演的《公民凯恩》成为划时代的一部影片,它的一款海报(西班牙)采用写实性手法描绘出男主角的半身像,在色彩处理上因降低了纯度造成偏灰的效果,与电影所要阐发的深刻内涵相符合。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型摄影加工器材的应用以及电脑合成技术的广泛普及,世界电影海报逐渐步入电脑设计时代。设计师采用先进的电脑合成技术,突破了传统的写实性描绘,丰富了电影海报的象征性寓意以及文化的多义性表达,成为电影商业化运作中的一个亮点。萨姆·门德斯(sammendes)导演、alanball编剧的《美国丽人》为一部家庭,海报以少女性感、美丽的腹部为背景,一朵玫瑰花尽显青春的甜美,画面呈现粉红色娇嫩的绘画色调,温暖、鲜艳的色彩与深刻、复杂的故事内容形成鲜明对比。它没有任何写实性描绘,暧昧的电影主题通过人体的肌肤得以表达,含蓄而深刻。大导演斯皮尔博格的经典之作《外星人e·t》为一部科幻片,海报以一轮明月为背景,一个穿雨衣的小男孩正骑着单车向月亮奔去。画面前方男孩和外星人用食指相通,温情的友谊成为这部科幻片的感情基调。海报选取湛蓝的色调,象征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秘,正如影片内容注重电脑特效的运用,海报设计在奇幻性的视觉语言中向受众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孩童之梦。导演韦斯·克莱文于2000年制作的《惊声尖叫·3》为一部喜剧类惊悚片,电影海报选取黑色调造成了某种视觉压迫感,左边从黑暗中飘来一张变性的骷髅脸,右边为一个白色数字“3”,其中透出一个女子惊恐的眼睛。海报以黑白形成强烈的对比色,营造出恐怖的画面视觉效果,它在设计理念中摒除了叙事性概念,抓住“惊悚”这一核心元素,为电影做出了较好的市场宣传。
可以说,一部出色的电影海报可以提升电影的艺术品味,甚至成为电影内容所成就的某种文化的象征性代表。譬如顾长卫于2005年的处女作《孔雀》,它的海报以麦地为背景,左上方是一个白色的降落伞,右下方的女主角推着自行车,出神地望着远方天空。画面选取纯度较低的灰绿色为基调,呈现出略带感伤的怀旧情绪;女主角凝视远方天空的默默神态,以及象征着个人梦想的白色降落伞……这些设计元素与影片的主题意义相得益彰,观后令人无限回味八十年代社会转型期的历史风貌。当然,出于电影内容的实际需要,在电脑时代的电影海报设计中仍会出现若干手绘海报,这也不失为一种文化怀旧的经典性回归。
新中国成立以来,电影海报设计伴随着中国电影发展而逐步成熟,尤其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形成了自身的民族性风格。在更早的三十年代,中国电影海报业已出现,但那时并未形成规模,与西方的设计理念差距较大。建国后中国电影海报设计者借鉴多种艺术手法,在手绘海报时期,他们多采用水粉,还有油画、素描、摄影、雕塑、国画、版画、连环画以及剪纸等艺术形式,可以说他们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了丰富的文化补给。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传统文化中的国画、工艺美术以及少数民族装饰艺术,对电影海报的民族性颇具影响。中国传统绘画粗略分为写意和工笔两大类,前者重在意境,用极简笔墨勾勒出物象的形神;后者运用工整、缜密、细致的技法来描绘物象。1959年出品的电影《林则徐》,邀请国画大师程十发进行海报创作,他用中国水墨的表现手法塑造了林则徐的英雄气势,成为手绘海报中难得的精品。电影海报的作用在于吸引眼球、传递信息,同时也要具备艺术审美。中国写意绘画要求笔墨简单且形神兼备,寥寥数笔便表现出物象特点以及现场氛围状况。电影《小街》海报即是此例,一个人物头像仅用去些许笔墨,简单、醒目的笔墨语言,黑白相间的虚实对比,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这种传统绘画方式也易于拉近与中国观众的距离,因为受众在迅速接受电影内容的宣传中,容易产生审美性共鸣。对于中国戏曲电影,借鉴传统绘画方式进行电影海报设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者皆为中国传统艺术珍品,讲求简约以及意境悠远,在设计中通过国画笔墨的“气韵生动”,可以达到两种艺术形式在审美取向上的精神性共鸣。
在电影海报设计中,工艺美术中的版画和剪纸艺术,也成为颇具中国特色的设计元素。版画是以“版”作为媒介,进行绘画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倡导的新木刻运动在文艺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他们在理论上吸收了了来自欧洲版画界诸如麦绥莱勒和珂勒惠支的艺术思想,以及当时苏联版画界的革命主义精神,于是中国版画界成为“左联”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抗日宣传中,他们将版画视作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因而版画艺术与民族情感相融合,在中国得到广泛普及。电影海报《红色娘子军》以木刻版画的形式,着力刻画了娘子军的飒爽英姿;八十年代电《聂耳》和《早春二月》的电影海报设计,也都取得了木刻版画的艺术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剪纸作为中国最为古老的民间美术之一,至今仍在民众中拥有影响力。早期的剪纸多见于丧葬以及祭祀仪式,发展至今,成为一种产生广泛影响的民俗艺术。剪纸讲究图案式构图,虚实相间以及明暗的强烈对比,这一艺术形式被电影海报所借鉴,设计的民族性愈发强烈。基于民间故事拍摄而成的电影《白蛇传》,它的电影海报采用民间剪纸设计元素,取得了良好的视觉效果。一方面,剪纸艺术为群众喜闻乐见,易于为受众接受;另一方面,剪纸与民间故事在审美上具有相通性,民俗艺术赋予民间故事以更多传奇性因素,颇具吸引力。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因而民族装饰类图案也经常出现在电影海报设计中,成为一个亮点。由于地域广阔,各地民族风俗习惯亦有差异,于是别具风情的民族性装饰类图案可以获得更多关注,并发挥艺术审美的功用。在电影海报《金银滩》中,设计师手绘了少数民族典型服饰,不但符合剧情需要,也起到吸引眼球的作用。电影海报《相约在凤尾竹下》传递出浓郁的苗族风情,不仅适合少数民族影片的内容宣传,在艺术审美上更是获得了相当成功。
直至九十年代,中国电影海报设计多采用电脑三维技术与摄影图片结合的方式,这一阶段的时代创新仍在积极探索中。告别了传统手绘的设计方法,设计师需要在国际性图像语汇中找到自身的民族性内涵,正如七八十年代的努力探索一样,在新世纪中以民族性姿态走向世界影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340257.html】